時間:2023-09-15 17:12: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端午的傳統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后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于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棕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我最喜歡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安徽省固鎮縣王莊鎮中心小學三年級:張冉旭
年年歲歲節相似,歲歲年年節不同。今年端午節應有所不同,國家將其列入法定假日,這使得大部分國人都能在假期中享受端午節的快樂和風光。
可如今端午節似乎被異化為粽子節,或者屈原節。端午節人們過多的想到粽子,于是總要在粽子上大做文章,商家就會推出高價粽子,還要將粽子包裝地精致異常,從而吸引吃食者的注意力。當然一些地方更借助于屈原,還要進行了各種祭祀活動。
(轉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在魏晉時代粽子很盛行。到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如今,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象征和代表。
在端午節,我們更忘記不了一個人,那就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為此人們認為端午節起源于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殺這一事件,魏晉時期,周處撰《風土記》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記載了屈原投江自殺后,楚國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貯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隨著人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忘記,國家將端午節列入法定節日,就是保護我國的傳統節日,更是發揚光大我國傳統文化,讓我國優秀文化傳統萬古長青,似水長流。
二、活動背景:
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無形“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更容易在淡化的過程的喪失,現在人們之所以覺得過節越來越沒意思。隨著經濟發展,精神文化的缺失越來越令人感觸頗深。信仰危機,道德迷茫,是非模糊,黑白難辨;原因就是傳統的內容越來越少,而承載著傳統的文化載體也漸漸在人們眼前消失,沒有了歷史,失去了鑒別。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2005年韓國把中國的端午節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在中國流傳2000年的端午節一下子成了韓國人的民族節日,這是我們的民族之恥。也是我們的民族之思。
三、活動目的:
通過“品味端午,傳承文明”活動 ,更加深入認識我們的傳統文化,認識到我們消失的不只是一種經典文化,而是歷史文明;積極保護和發展我們的經典文化,并做出思考。通過思考:“保護傳統節日有何意義?如何保護傳統節日?如何面對外來文化?如何弘揚傳統文化?”來讓我們更加珍惜我們傳統文化,更好的做好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工作。
四、活動對象:
臨猗義工聯合會會員,詩聯社成員、小作家培訓中心學生
贊助單位:
五、活動地點:
青少年活動中心
六、活動時間:
2011年6月6日 星期一早8:30點——上午11:30點。
七、活動內容:
1、端午傳統文化介紹。
2、詩聯社學者講座。
3、即興詩詞歌賦。
4、分發活動贈品。
5、合影留念
八、活動流程:
1、2011年6月5日開始場地布置。
2、6日8:30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3、主持人宣讀活動背景及目的。
4、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的演講。
5、詩聯社學者講座。
6、即興詩詞歌賦表演。
7、給與會者分發活動贈品。
8、請大家暢談自己的感受。
9、做最后點評總結并向參與者表示謝意。
10、合影留念,主持人宣布結束。
九、活動中注意的問題細節:
1、與會人員務必事先準備相關內容,準備發表自己的看法。
2、活動準點開始,請參與提前半小時到場并登記。遲到者應盡量不打擾別人發言。
3、會場請不要大聲喧嘩,隨意走動。
十、活動策劃組織者: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幼兒園為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喜迎端午節總結報告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喜迎端午節總結報告一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___幼兒園為了迎接端午節,開展了“濃情端午粽葉飄香”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更真實地感受到這個中國特有的節日的氣氛,感受端午節傳統文化。
教師們經過課件展示,繪聲繪色地講述了兩千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個歷史人物與“端午節”的淵源,引導孩子們了解了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加深了他們對傳統節日和中國古代歷史人物的印象。
同時,各班還開展了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端午美食分享”活動,大家一邊品嘗粽子、一邊朗誦著端午的兒歌,分外香甜可口。教師們組織了孩子們開展了“賽龍舟”、“包粽子”等游戲……,并將自我設計的香包送給了小班的弟弟妹妹,大家共享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端午節活動總結。
為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更好的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節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忱。今日上午,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我校三年一班開展了端午到粽香飄主題班會活動。
活動中,同學們紛紛拿出課前搜集的資料,有的經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有的經過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來歷風俗。還有的經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的趣聞……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經過這樣的活動,將了解民俗文化與歡度傳統節日融為一體,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為弘揚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園各個班級展開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節日的活動,并且針對端午節3天假期各個班級進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活動中,有的經過圖片的展示來解說端午節的習俗,有的經過故事的形式了解了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由來以及傳說,有的經過誦讀端午節的相關古詩,來了解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端午節活動總結。
針對交通安全問題、防溺水、防騙、防中暑等問題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
經過這一活動,讓孩子更加了解我國端午節傳統文化,豐富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操。期望同學們能過一個健康、安全、歡樂的端午節。
喜迎端午節總結報告二
針對學生們這樣對端午假期的關注,校方決定經過這次的端午活動來激勵同學們的努力意識,一改最近這懶散的風氣。在經過周密的計劃之后,___中學端午節活動,在端午的前一周正式開始了。
一、活動資料
為了弘揚節日精神,讓同學們不是光是為了假期才記住這個節日的名字,在活動當天,在各班舉行端午節故事、知識演講會,有各班語文教師或班主任主持或點評。
本次的演講活動十分的熱烈,在班級的演講中,應對自我的同學大部分學生們都能勇敢的站上臺發言,這不僅僅宣揚了端午節的傳統知識,還鍛煉了學生們的口才、交流本事、敢于上臺的勇氣。讓同學能在各方面進取的發展。
要求各班的黑板報在放假之前準備好,以端午節為題,以屈原的愛國精神為主要資料。由宣傳部學生去檢查和評分。
以屈原的愛國精神為主題的黑板報在教師后面掛著,當同學們閑下來欣賞黑板報的時候,不經能夠感受到端午的氣氛,還能感受到到愛國的精神。對同學們的精神成長十分有幫忙,也為學校端午節增添了一番風味。
在放假離開學校前進行例行的假日大掃除,這次的到掃除更為嚴格,要求每個學生都認真參與,對于發現的沒參與衛生的同學進行記錄和扣除操行分處理。
本次的大掃除抓的比平時更嚴格,同學們對這次的掃除也更加的認真,基本每個人都能進取的參與到學校的打掃中。這不僅僅讓我們的學校變得更干凈整潔,也讓同學們一改之前只想著假期的慵懶氛圍,好好的認識到勞動的意義。
二、總結和不足
本次的端午節活動舉行的十分成功,既改良了之前的不良氣氛,有帶動了同學們的精氣神,讓___中學更加散發著活力的氣息。
可是在關于這次的活動參與方面,依然有許多同學沒能參與其中,其中沒能參與勞動而是躲懶的同學最為嚴重,校方在徹查以后對這些同學進行了嚴厲的教育和處罰,期望他們再之后能夠痛改自我這種懶惰行為。
喜迎端午節總結報告三
端午棕飄香,五月初五這個日子總是那么的惹人關注,無論是香甜的粽子,還是熱鬧的龍舟,都是我們所期待的。端午做為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各地都會熱鬧的開展各項活動,可是在學校里學習的同學們由于每一天都沉浸在學習里,似乎沒有在意這樣的傳統節日,沒有參加傳統節日的意識。為了在學校傳播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知識,弘揚學生們的愛國精神,本次___學校特地準備了豐富的端午活動讓全校的師生一齊參加,將學校的嚴謹的氣氛中帶入一些端午的氣息。
一、節日準備
這次的節日活動校方已經籌備已久,早在端午節到來的前兩周就已經將校內的宣傳欄更換成宣傳端午的知識欄目,在前段時間里常能看見有同學再宣傳欄前佇立,認真的閱讀端午節的信息,潛移默化的就將端午的知識傳播進學生當中,對端午節的宣傳起到了不少作用。
在學校活動開始前一周學校準備的粽子就已經準備好,包粽子的糯米也已經提前發放給各班的班主任,各班的端午節黑板報和廣播稿也已經檢查上交,一切皆以準備妥當。
二、節日活動
本次的端午節特選在端午節假期的前一天,各班的班主任早就在前一天放學把班級的教室安排好,然后在各班自主的進行包粽子活動,除了“講述端午節習俗和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包粽子”三個活動外,其余時間由各班隨意組織各自的班級活動,也可從預備方案中挑選。最終在活動結束以后,由班主任或包的好的教師來指導各班級的同學包粽子。
在活動的這天所有的班級的教師都十分的熱鬧,校長等領導在巡查的時候也表示十分的滿意這次的活動氣氛。
三、活動結尾
本次的活動基本圓滿結束,同學們在離開時都將自我做的粽子帶回家送給父母,在收到的端午節活動心得和家長評語中本次的活動都得到了十分高的評價,更有不少家長提議多進行這樣的活動。
一、活動目標
端午是中國最具傳統魅力的節日之一,有著2000年的悠久歷史和獨特的豐富內涵,而如今卻已不得孩子們所熟知,為了讓孩子們真的正貼近端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能夠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以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我園特以“端午情濃,粽葉飄香”為主題,面向全體幼兒開展 “快樂端午節”活動。請各班根據活動安排認真組織,通過看看、聽聽、說說、做做、吃吃等活動營造節日氛圍,增進孩子對端午文化的了解。
二、活動時間
2020年6月 6日
三、活動流程
1.看看:各班圍繞端午節傳統布置端午環境,引導幼兒觀察班級和周圍環境的變化。
2.聽一聽:講一講端午節傳統故事。
3.說一說:引導孩子說說家人和周圍人們是如何過端午。
【關鍵詞】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傳承
那么,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呢?語文教學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原全國中學語文研究會會長,著名學者劉國正認為:“中國語文教育與傳統文化如膠似膝,密不可分。多年來,我們對這方面的探索甚感不足,學習傳統文化,使語文教學豐富多彩,不再是干巴巴的幾條筋,還增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在語文教學中加強傳統文化教學分量,將其蘊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學生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此為基礎構造自己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從小在心底書寫出一個堂堂正正的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自覺抵制形形的精神污染,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民族精神。
一、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
事實上,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傳承傳統文化的篇章。比如在詩詞、古代散文小說等等,這些篇目既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輝煌的文化成就,也傳承著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是我們對青少年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資料。語文老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所包含的傳統文化的內涵,用民族文化的精髓來啟發學生,影響學生,使他們懂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和對悠久歷史文化的熱愛,以及對杰出人物的愛戴和崇敬,如教學《陳涉世家》,要讓學生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面對殘暴統治奮起反抗的無畏精神。學習《岳陽樓記》要讓學生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美德。教學每個名篇要讓學生討論主題思想,這些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嗎?
二、以活動為載體,搭建傳播傳統文化的平臺
通過實踐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積淀。一是要求學生對有關的傳統文化進行調查摸底,寫出調查報告,分析現狀,展望未來。這樣的調查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加深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二是組織學生過各種傳統節日。如春節時,要求學生了解“年”的來由及各地過年的不同風俗習慣,記錄每戶人家有特色的春聯等;清明時,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端午時,組織學生包粽子;中秋節時,舉辦詩歌朗誦會,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重陽節時,去登高秋游等。三是定期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如讀書會、辯論會、詩會、參觀走訪、聽國學講座等。四是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進行文化之旅,游覽名勝古跡,親身感受與體驗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最后撰寫考察報告。
三、利用綜合性學習的形式
1.開設傳統文化大課堂,加強基本人文知識訓練。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學校的大課堂開設傳統文學講座,內容包括詩詞曲賦鑒賞、儒家經典賞析,中國古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民風民俗研究等。同時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訓練,如書法、國畫、作文、誦讀、文學鑒賞、人物評傳、文學常識等,將情感熏陶和審美情趣培養結合起來,將人格培養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
2.感受春節、中秋節等民族風情。以某個傳統節日為契機進行語文實踐,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引導學生查詢和端午節有關的一些信息,如,端午節有哪些別名?端午節的來歷與那些著名的人物有關?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跡嗎?端午節有哪些傳統習俗?還可以看《屈原》,吟詩詞、選艾葉、佩香囊、吃粽子……一個傳統節日,從查詢資料到實踐體驗。可以安排一個較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在營造節日氣氛的過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風情,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計劃地去探究、去實踐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是意義深遠的。
3.體會傳統戲曲的魅力。對于岌岌可危的中國傳統戲曲,可以通過放錄音機、放光盤等形式讓學生欣賞,對于經典名段,讓學生跟唱、讓學生利用節假日、星期天到公園看別人吊嗓子,向別人請教學習,拜師學藝,鼓勵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傳統的戲曲劇本,欣賞動人的故事,組織一個戲曲舞臺,讓學生排練節目,登場表演,通過這些有聲有色的活動,相信中國傳統戲曲一定會發揚光大,傳承下去。4.把語文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和諧統一起來,將傳統文化寓于語文教學中漢語是最富有詩意的語言,簡單的幾個字不僅表達了豐富的內涵,還可以營造優美的意境。如國畫,在寥寥幾筆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們可以創造出悠遠的意境。與學生交流是一種啟發學生想象的好方法,能使他們融入意境之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有了這些傳統文化的積淀,還怕作文不出彩嗎?
四、利用主題班會形式
利用主題班會形式,教學生學會感恩。由于現在大多數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獨立意識差,不懂得感恩,為此可以召開以“學會感恩”為主題的班會。先向同學們介紹不同的感恩故事教育大家學會感恩,應感恩父母,是他們給予我們如此美好的生命,是他們辛辛苦苦掙錢供我們讀書,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今天。應感恩我們的老師,是老師傳授知識給我們,啟迪我們的智慧,讓我們的人生更精彩。應感恩朋友,是他們在我們無助的時候,激勵我們向上……學會珍惜,學會負責,學會有理想,學會善良,學會先人后己,學會無私奉獻,通過這些活動,去領會感悟,這樣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意義無窮。
當下,遇到危機的,又何止是傳統文化。當大批國內年輕人迷戀于《大長今》、《江南style》、《來自星星的你》里的韓國美食、音樂、服飾與韓風時,我們分明感到“細無聲”的文化侵略。記得曾看過這樣一個場景:某次聯歡會上,我們五十六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穿著各自的民族服裝排成一個“56”的字樣。我努力地去尋找漢族,一開始發現一個穿旗袍的女孩,以為是她代表漢族,后來發現不是。那個在中間穿著哈韓運動衫的男孩才代表漢族。
在韓國經濟崛起的同時,文化同樣崛起,這與韓國民眾和政府對自己的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是分不開的。在韓國,傳統節日是全民族的盛大節日,是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傳統的人文氣氛的日子。而在中國,清明節本來是一個與農業播種有關的節日,現在通常的過法卻是給亡靈“燒紙錢”;端午節起源也很高雅,現在也不過是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同樣從一個祖先慶賀豐收的節日,“淪落”為只是吃月餅……
另外,韓國民族傳統教育同樣讓國人汗顏。一位中國游客在韓國慶州一個地處僻遠的私人陶窯博物館看到,許多年輕的父母帶著他們的孩子,從遠處趕來,耐心認真地給孩子講解館里的韓國文物。那種諄諄之情,令人充分感受到韓國普通民眾對于民族歷史的自覺關切,以及對下一代進行文化啟蒙的主動意識,令這位中國游客大為感慨。其實這樣的情形,在韓國隨處可見。然而,這樣的情形在中國能夠見到嗎?
韓國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的確值得我國政府和民眾深思: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該怎樣保護好我們燦爛的民族文化呢?
“申遺”是讓國際社會了解一個民族文化的手段,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在國內繼續發揚好我們的文化,畢竟這是我們的根。我們不能單純地認為別國“申遺”是搶奪中國的文化遺產,關鍵在于國人如何建立有效的機制,保護民族傳統文化。韓國人告訴我們,一個民族要想自信地生存,必須有自己的深厚底氣,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尊重自己的祖先。一個丟失了自己文化的民族,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個無法感受、挖掘、發揚自己優秀文化的民族,永遠無法是站立的狀態。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不僅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們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涵蓋方方面面的知識產權,不要再等到別人搶的時候才著急。當然,“申遺”是對傳統文化的肯定與延續,千萬不要僅僅成為一種應景之舉。如果中國不主動地加入到國際文化產業競爭領域中去,就可能失去文化產業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此外,缺乏新意是傳統節日不受年輕人青睞的原因之一。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國人,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以往的魅力。在傳統節日保護方面,我們應該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如果我們不重視自己的文化,不形成獨特的紀念風格,不賦予新時期的新內涵,一些好的、民族的、傳統的東西就會慢慢消失,直至消亡。
一個民族的文明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底色”。
讓我們盡自己的一份力,多關注、挽留、傳承、發揚一點傳統文化吧,否則就不僅僅是中國“火炕”變韓國“暖炕”、中國“端午節”變韓國“端午祭”、“中醫”變“韓醫”了。不要再讓我們的后輩們重復我們的喟嘆:我們自己的文化呢?它們去哪兒了?
【原載2014年3月28日《中國國門時報?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