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31 16:22: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休閑農業發展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海南島具有天然的地理和環境優勢,具備發展休閑農業的良好基礎。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推進農地流轉可提高海南島資源配置效率、提升休閑度假產品品質和質量,從而引領休閑農業的發展。
在國內外城鄉居民休閑度假需求快速增長的態勢下,海南島依托鄉村景致開發的休閑度假產品卻有效供給不足,休閑農業發展面臨的制約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休閑度假產品開發滯后
長期以來,海南島偏重于濱海旅游項目的開發,而借助鄉村秀美景致發展休閑度農業的進度緩慢。民眾生活水平提高后對休閑度假型的旅游產品需求呈上漲趨勢,但海南旅游開發的不均衡結構導致依托鄉村景致及熱帶特色農業打造的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投資人熱衷于建設高檔、大型的旅游景點項目,而中小型、經濟實惠型的休閑度假項目開發較少。
(二)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低
農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緩慢、農地流轉渠道不暢,沒有充分利用好熱帶資源稟賦發展特色農業及休閑農業,產業鏈過短,三產融合度低。長期偏重于吃住行,而忽視閑暇、娛樂、體驗、康體等供給。偏重于島外游客觀光景點建設,而本地居民和游客共享的休閑度假產品不足。高低檔酒店、飯店過剩,而農家民宿、鄉村旅舍、汽車營地、惠民客棧等大眾住宿缺乏。
(三)內生式發展能力較弱
內生式發展是指在整合區域內資源稟賦、產業、技術及文化的基礎上,實現以創新為動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海南島擁有獨特的熱帶資源,也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但從創新、創意、人才、資本等方面來看,內生式發展能力較弱。目前的特征表現為:一味追求開發速度、數量,而不重質量、品質及服務的提高。粗放式管理,投入不足,運營效率和科技含量較低,造成現有休閑度假資源后續發展不力、資源浪費及閑置。創新意識不強,專業人才缺乏,基礎設施滯后,硬件設施及“軟服務”不夠強。
(四)農地流轉動力不強
農地流轉的規模和速度相對于其他省而言有一定的差距,所以造成農村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緩慢。在傳統形態之下,農戶承包經營的土地呈現面積少、碎片化的特征,不利于休閑農業的發展。農民對其承包土地有“戀土”情節,土地不僅是生活資料的來源,而且還承載了農民非農產業失業、福利保障等功能,所以他們寧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放棄對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農地流轉的預期收益不穩定,也是造成農地流轉速度緩慢的原因。
二、海南休閑農業發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土地要素上
隨著農地確權的逐步完成,在農地所有權、承包權及經營權“三權分置”下,農戶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及入股等方式流轉農地經營權或有償退出農地的承包經營,以此達到相對集中農地,為發展休閑農業奠定適度規模化經營的基礎;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明晰土地產權,保障集體、農民及投資人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從政策和制度層面保障投資人可預期收益投資環境,激發國內外投資人投資海南島休閑農業的信心和動力。
(二)金融要素上
除了投資人自有資金外,如今已經逐步探索和建立了農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處置抵押資產及成立農民資金互助合作聯社等金融創新模式,解決長久以來農業發展融資難、渠道少的問題,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資金保障。同時政府鼓勵發展特色農業及休閑農業,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力度逐步增大,投資人可以獲取成本較低的政策性資金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另外,可以借助互聯網渠道開展網絡眾籌融資,如股權眾籌、回報眾籌、公益眾籌等模式,吸納社會資本參與海南島休閑農業的投資。
(三)資源稟賦要素上
將現有存量休閑農業資源合理利用和開發,搞活存量與做優增量并舉,加強資源稟賦系統性及整體性聯動開發。在海南島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各區域陸續依托資源稟賦優勢打造了一些休閑度假的旅游產品,普遍存在規模較小、產品單一、產業脫節及缺乏創意等狀況。但因其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設施條件,所以在加速海南島休閑農業發展過程中,此類旅游產品應該作為重要節點加以引導,促進資源整合之下構建創意休閑度假區。
(四)產品要素上
培育和延長產業鏈,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品質及信譽,增加附加值,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休閑農業的特征,就是農地流轉的基礎上規?;?、標準化發展特色農業,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促進三個產業的融合度,以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生態健康的產品吸引消費者前來享受閑暇、購買產品。
(五)消費者體驗上
打造特色農業和創意農業,增強設計的可參與性,激發消費者的參與性和互動性,為消費者心靈上帶來愉悅和留下美好回憶。加強景點布局,完善精品酒店、主題酒店、民宿等設施建設,增強消費者在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方面的美好體驗度。不斷創新特色產品,為休閑度假旅游注入新元素,形成生態、健康、養老、運動、產學研等休閑度假區
(六)人力資本要素上
人力資本的構成決定了休閑度假產品品質的優劣或有無創意、特色。休閑農業產業涉及到農業經濟管理、設計、創意、營銷、農產品研發等專門人才,加強對休閑農業涉及到的專門人才的引進或和學校合作培養,將為海南島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人人力資本基礎。
三、海南休閑農業發展模式設計
經營主體上,以農地適度集中后的農戶聯合經營為基礎,同時鼓勵農民以農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自營或委托經營、農民以農地入股和企業聯合經營、涉農企業及工商企業流轉農地自營等多種模式共同發展;產品結構上,由傳統的觀光旅游轉向休閑度假旅游,推出白領階層休閑度假兼顧網絡遠程辦公、老齡人口養老、二胎政策背景下的家庭休閑度假等a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體驗。利用“休閑度假+特定資源”形成產品特色,如“休閑度假+熱帶雨林”構成了熱帶雨林生態休閑度假產品,“休閑度假+黎族苗族中醫藥”形成了中醫藥養生休閑度假產品;產業結構上,圍繞傳統消費基本環節的吃、住、行及非基本環節的游、購、娛,整合區域資源,形成供給組合,提升三個產業的融合度。傳統吃住行環節也有結構優化空間,如從高端星級酒店轉向特色民宿和主題酒店上;區域結構上,東部、中部、西部逐步形成分級發展的區域布局,重點建設一批休閑度假目的地、全域示范區和產業聚集區,資金、政策等優先向優質資源區域傾斜,形成休閑農業發展的主體格局。在資源一般的區域,推動形成基本具備休閑度假功能及服務本地市民的休閑度假地帶;營銷結構上,以“互聯網+休閑度假”思維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推進智慧旅游,形成線上線下共融的平臺。
四、休閑農業發展的利益協調
(一)設立監督指導機構
發展休閑農業涉及的農地流轉有其特殊性,并非簡單的契約雙方協商交易過程,農地流轉是政府(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使用者(經營權)在內的三方共同博弈過程,政府要建立農地流轉方案,設立監督指導機構,給予流轉各方政策指引;要形成健康有序的投入及收益分配機制,確保各投資主體能公平共享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
(二)暢通權利維護渠道
建立和完善消費者爭議的仲裁平臺,維護消費者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當消費者利益受損時,暢通、便捷的維權渠道能快速處置消費過程中出現的爭議,化解消費者內心的不滿情緒,有利于維護休閑農業產業的整體形象。
五、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引導和科學規劃
政府通過綜合性政策設計加強對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合理規劃布局,從而緩解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指導經營者轉型或投資者投資政府鼓勵領域,引導經營者根據消費者需求變化進行升級,降低無效供給。
(二)創新休閑農業管理手段
根據科學技術的進步及消費者需求個性化、差異化趨勢,創新城鄉公共管理理念及手段,構建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完善休閑農業公共信息平臺,保障游客的知情權及合理引導游客。
(三)建立健全休閑農場評價體系
借鑒臺灣等地區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構建休閑農業評價指標體系。秉承客觀、公開、公正理念,構建政府、消費者、第三方機構等多元化線上線下參與的評價平臺,按照程序評定等級,并完善機制。
(四)基礎設施建設應具有前瞻性
充分考慮未來旅游者增量因素,在基礎設施建設上預留適度彈性空間。在道路修建、休閑農業區域規劃等方面,適度把握現狀的基礎上留足未來拓展的空間,避免基礎設施建設彈性不足形成未來發展的制約因素。
(五)培養專門人才
【關鍵詞】 黃岡市 休閑農業 發展對策
“十”報告中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增強農村發展活力,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當今社會,隨著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壓力日趨增大。節假日想釋放壓力、體驗不同生活促使他們渴望去體驗鄉下農家生活,得到身心的放松;回歸自然是人們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一個普遍趨勢。這也為農業的發展和城市居民休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將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休閑農業也就應運而生。大別山地區所轄的黃岡市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但山區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和自然資源。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富民政策,有效地開發利用大別山自然資源,發展休閑農業,使休閑農業與新農村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對這一問題的探索與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1、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黃岡市國土面積17446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9.4%,農業人口556萬人。黃岡市休閑農業起步比較晚,但是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呈現如下特征。
(1)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休閑農業發展漸成氣候。發展休閑農業既要市場基礎,又需要資源依托,黃岡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發展休閑農業所依托的特色農業基地基本形成。目前,黃岡市各縣依托著名景點的休閑農業,除為游客以及黃岡市民提供食宿服務外,還借助當地的民俗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資源,開發了諸如農園觀光、農事體驗、康體健身、農事教育等休閑農業活動項目,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休閑農業發展態勢良好。
(2)涌現出一批發展休閑農業的特色地區。黃岡市休閑農業最初以垂釣休閑、品農家菜、賞農家景、住農家房為主。因其地形復雜,氣候獨特,生物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其休閑農業正是通過優美的農業自然環境與其相應的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過程和農業勞作,吸引了大批城市居民前往參觀、參與、購物和游玩。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以民俗風情、民俗文化、農事體驗、農家休閑、田野自然風光為主體的休閑農業產業。涌現了一批如麻城龜山風景旅游區,橫崗山避暑山莊,英山桃花源,英山溫泉山莊,羅田農家樂等休閑農業休閑觀光基地。
2、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黃岡市休閑農業的發展,發展規模在大別山區位居前列。但是在發展中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主要表現在總體規劃與政策扶持不夠、基礎設施欠缺,休閑農業項目特色缺乏,經營管理不夠規范等方面。
(1)缺乏總體規劃和政策扶持。在市場需求的驅動下,黃岡市休閑農業最早是從農家樂形式開始發展。但是由于沒有設立相應的管理部門,缺乏政府對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指導,導致休閑農業在開發和發展中存在盲目性和重復建設問題,忽略依靠自身的特色資源開發特色產品,造成同一地區的休閑農業產品同質化競爭問題,加劇休閑農業企業后期經營管理中的困難,使休閑農業難以朝縱深方向發展。例如,在黃岡市羅田縣的鄉村,村民自發開展農家樂,規模都比較小,提供的休閑農業項目大同小異,各農家樂之間的惡性競爭激烈,總體規劃的缺乏,對休閑農業資源的開發無序,使得休閑農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不清,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比較嚴重,極大影響了當地的景區景觀。此外,黃岡市休閑農業與人文旅游景點之間缺乏聯動性,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黃岡市對發展休閑農業重視與支持力度不大。對休閑農業的資金投入很少,扶持政策及資金投入基本集中在風景名勝區和文物古跡反面,特別是將發展重點都集中在文化旅游方面,忽視了休閑農業的發展。缺少對休閑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及扶持政策,投資基本處于自發的狀態,休閑農業總體布局不夠完善,資金支持不足,軟件及硬件配套設施比較落后,使休閑農業整體發展處于比較初級的狀態。因此,黃岡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漸成規模,但仍處于市場培育期,需要政府在政策,資金,信息,管理等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導。
(2)基礎設施不健全。由于起步時間較晚,黃岡市休閑農業尚未成熟,資金投入不足,建設檔次較低,使得休閑農業發展面臨著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黃岡市城鄉間的交通狀況雖然在近幾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未實現真正的四通八達,所以對去往休閑農業旅游地的游客來說,交通狀況仍需改善。參加休閑農業項目的游客雖然初衷是為了回歸自然,觀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但是食宿方面仍然希望接近自己原有的生活習慣,以及對衛生狀況比較注重。拿休閑農業發展狀況較好的英山溫泉山莊來說,當地發展休閑農業的資源優勢明顯,擁有國家3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三個國字號招牌。但英山縣的基礎設施建設仍存在諸多不足,旅游道路交通狀況需改善,景區內部循環步道尚未完善,區內供水、供電、通訊、環衛等基礎設施仍然不完善,旅游服務設施不配套,旅行社存在小、散、弱、差等問題,停車場、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不齊全,方便游客的景區相關標牌標識、路標等設施不全,安全防護等設施都需改善。
(3)休閑農業項目缺乏特色。黃岡市休閑農業的投資者大多是旅游景點或城市郊區的農業企業或當地村民,他們蓋起了小洋樓、仿效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發展休閑農業,使得城市化與人工化傾向嚴重,忽視了當地特有的民俗文化特色與內涵,脫離了休閑農業賴以生存的“農”味,喪失了特色。此外,以當地村民為主體的經營者的經濟實力不強,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導致開發的休閑農業項目功能單一,缺乏特色與創新,無外乎垂釣、就餐、住宿、打牌、采摘活動等。休閑農業經營者基本是將經營重點放在餐飲上,對當地的民俗文化內涵挖掘不充分,帶有參與體驗性質的農村生產活動、農村生活方式的內容過少,休閑農業項目沒有形成當地特色,參與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低。目前,黃岡市休閑農業的主要形式是觀光農園及農家樂,缺少特色項目,嚴重阻礙了黃岡市休閑農業的含金量的提高以及休閑農業知名度的提升,同時無法滿足現代旅游市場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導致體驗休閑農業項目的回頭客較少,重游率較低。例如,英山溫泉山莊、英山桃花源、羅田農家樂、橫崗山避暑山莊均是市星級農家樂,發展模式相似,都是依托大別山景區,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賞農家景為主題,而開展觀光、采摘、垂釣以及供游客參與體驗的農業生產活動較少,項目同質化嚴重,特色不明顯,惡性競爭較為明顯,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較難帶動回頭客。從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尚未形成一定特色,休閑農業開發模式雷同。
(4)經營管理不規范。發展休閑農業,在經營、財務、人力資源等方面都都需要專業的管理人才,對管理水平的要求很高。而黃岡市休閑農業的經營者大多沒有受過正規的培訓,大多經營者是當地的村民或者來自其他領域,缺少相應的休閑農業經營管理經驗,缺乏專業的培訓,對休閑農業缺乏科學認識,管理水平及組織能力較低,在進行休閑農業發展決策時往往是憑借自己以往的經驗或者模仿其他地區的發展,導致開發的休閑農業項目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通過調查發現,羅田縣,紅安縣,蘄春縣等休閑旅游村都是以經營農家樂為主要形式,服務及工作人員基本上以經營者的親朋及鄉鄰為主,經營管理中的隨意性和混亂性比較明顯,從業人員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沒有受到過正規的職業技能培訓,難以在經營管理以及服務水平上提高經營檔次,與專業化的管理與服務水平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其次,開發者和經營者主要為當地村民,缺乏對區域大旅游格局的了解和合理規劃,經營管理不到位,導致服務檔次較低,衛生狀況不盡如人意,隨意處理污水等問題嚴重。此外,黃岡市休閑農業企業經營者對休閑農業的宣傳積極性不高,主動宣傳和參加集體宣傳促銷的意識不強,導致黃岡市休閑農業缺少品牌效應。
二、黃岡市發展休閑農業的對策建議
通過以上對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黃岡市休閑農業整體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要想進一步促進黃岡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應實施以下對策。
1、增強產業扶持和引導
黃岡市相關政府部門應轉變觀念,認識到休閑農業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現代農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并采取實實在在的措施促進和維護休閑農業的發展。
首先,政府應制定針對休閑農業的財政優惠政策。增強對休閑農業的產業扶持,除采取專項資金補助、寬松的信貸條件、稅收優惠等措施外,還可以資助成立互融資擔保機構,緩解休閑農業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在休閑農業資源豐富、有特色的地區,例如黃岡市羅田縣、英山縣、蘄春縣、紅安縣,通過采取優惠措施鼓勵休閑農業的發展,實現休閑農業的合理布局,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借助各自優勢,增強產業扶持力度,重點扶持英山生態觀光茶園、橫崗山避暑山莊、羅田農家樂、英山溫泉山莊休閑療養中心等一批休閑農業企業,從中培育出一批知名休閑農業品牌。其次,各級政府應做好休閑農業發展的戰略布局和總體規劃。由黃岡市旅游局、農業委員會聯合行動,組織旅游、農業等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對黃岡市休閑農業發展狀況、特色農業資源及農村民俗文化等旅游資源進行專業調研,通過實地調查、問卷調查等方法,考察和統計黃岡市休閑農業旅游資源的數量、類型、規模、名稱、分布、位置、特色等,繪制休閑農業及資源分布圖,建立休閑農業資源信息系統,為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全面、切實、可靠的資源信息,科學合理規劃各縣的休閑農業資源。休閑農業的規劃應與農業布局、生態環境建設相一致,休閑農業發展較好的英山縣、蘄春縣、黃梅縣、麻城市應在全市休閑農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下,依據各自的人文古跡、自然等旅游資源的分布、微觀區位特征等條件,制定出適合當地休閑農業發展的布局規劃。再次,發展休閑農業目的和發展農業一樣,都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的收入,保障當地農民的利益。因此黃岡市政府在休閑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應完善與農民有關的制度和法規,制定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就業的相關制度和規范,提供如工資、農民工培訓等保障。最后,黃岡市政府應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旅游配套設施的建設。尤其是解決各旅游景點以及休閑農業旅游地的交通、通訊、環保等問題,完善水電設施,供水設施等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
2、促進休閑農業與文化旅游聯動發展
黃岡市文化積淀豐厚,自然資源、人文旅游資源和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尤以文化旅游資源見長,優勢非常突出,與山水旅游資源優勢交相輝映。黃岡市近年來積極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興建了蘄春李時珍國際醫藥港、大別山博物館等大型文化旅游產業園。休閑農業與文化旅游產業都隸屬于休閑產業,客源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交叉重合的部分,休閑農業與文化旅游的發展應該是合作而非競爭的關系,要實現雙贏,就應該在資源共享、產品互補、客源互流等方面協調統一,建立共同發展的關系。黃岡市發展休閑農業,可以充分利用對文化旅游充分重視的契機,實現與文化旅游產業的聯動發展。
3、突出特色,樹立品牌效應
休閑農業的特色是休閑農業發展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所在,是吸引游客的關鍵因素,城市居民到鄉村地區進行農業觀光、休閑和度假,主要就是受到鄉村地區不同于城市環境的吸引,主要目的也是為了體驗優美的田園風光、淳樸的風俗民情、優質的生態環境。資源基礎是休閑農業發展的源泉,開發建設中便應充分開發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休閑農業資源,保持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突出當地的鮮明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特”。品牌代表著旅游市場和游客的廣泛認可,品牌就是優質信譽的保證,品牌和特色相輔相成。因此,首先應該在“農”字上做文章,以農為根本,體現鄉村特色、鄉土特色,依賴農村的田園風光、山水農業景觀,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競爭優勢。其次,在“特”字上做文章,突出當地的區域特征,通過對當地的獨特的土特產品進行包裝改造,提升檔次,將農產品發展為旅游產品,做到一地一品。黃岡市休閑農業的開發和發展要依據不同鄉村區域的農業資源、農業文化、鄉土文化和區位條件,深入挖掘文化內涵,突出個性化和差異化,形成各自鮮明特點。如英山縣桃花源,可以借助其獨特的自然資源,設計突出當地歷史文化及傳統民俗文化的休閑農業項目,充分展現當地的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打造特色產品,增強吸引力,避免低層次的開發與模仿,與其它地區的休閑農業區別開來,使游客體驗獲得更多的民俗文化知識、歷史知識、農業知識等,滿足游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雙重需求。應積極借鑒其他各縣或地區發展休閑農業的成功經驗,打造一批具有不同資源特色及類型的休閑農業示范點,將黃岡市休閑農業打造成既包含休閑觀光項目,又包括會議接待、基地培訓等高端旅游項目。
4、加大宣傳力度,打響知名度
發展休閑農業,應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黃岡市休閑農業旅游地的知名度。找準目標市場,借助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如在各車站、碼頭等人流量大的地段設置廣告牌,在各休閑農業旅游地附近的高速公路廣告牌上做廣告;通過拍攝當地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風景片,在報刊雜志、電視和網絡上進行宣傳,介紹黃岡市休閑農業旅游地的文章及照片等;借助各種旅游交易會、展覽會、新聞會、旅游組織年會等平臺進行介紹推廣;舉辦節事活動、主題活動,如通過舉辦美食節、桃花節、龍舟節、采摘節、攝影節等活動,實現黃岡市休閑農業的推廣宣傳。現階段黃岡市正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投入大手筆的資金為文化旅游進行各式宣傳,因而,可以通過黃岡市宣傳文化旅游的契機,實現休閑農業的聯動宣傳。此外,除旅游者之外,還要重視對當地居民的宣傳,增強他們對發展當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共同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實現擴大客源市場的目的,以此促進黃岡市休閑農業的發展。
5、重視人才培養,提升從業人員素質
休閑農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是旅游業與農業的交叉結合,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經營內容,涉及農業、休閑、旅游、生態、文化等綜合知識,需要專業的綜合性人才。人才的培養是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因而,休閑農業企業可以與黃岡市旅游專業培訓機構及院校合作,例如通過與黃岡師范學院合作,培養具有多學科綜合知識的專業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休閑農業從業人員進行學習和培訓,讓他們對黃岡市的風俗民情、行業服務規范和準則、休閑農業景點等情況有專業性的學習,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技能和服務水平。此外,應充分重視提升休閑農業旅游地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質,使村民保持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營造良好的休閑農業發展氛圍。
三、結語
隨著城市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對農業的需求已經不僅僅是對農產品的需求,農業的環境改善功能和休閑觀光功能顯得尤為重要,農業的休閑功能正是社會需求發生改變的結果。發展休閑農業,從供給的角度來看,是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從需求的角度來看,是城市化進程加快的結果。發展黃岡市休閑農業對促進黃岡市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利用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維護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注:項目基金:黃岡師范學院博士基金(2012029403);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般項目(2013002303);湖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點項目(2013001903)。)
【參考文獻】
[1] 鐘平:休閑農業發展之歐美借鑒[J].農村工作通訊,2009(7).
[2] 孫偉東、金華鋒: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意義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6).
[3] 呂紅杰、于太君:淺析我國休閑農業在經濟環境下的發展[J].民營科技,2009(10).
[4] 陳艷、龍岳林、張佳嫻、李苗:中國休閑農業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8(9).
[5] 孫明泉:鄉村體驗與環都市鄉村休閑[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8.
[6] 郭煥成: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工作手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7] 鄧蓉:論新農村建設中的休閑農業發展[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22).
[8] 郭煥成、任國柱: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
[9] 胡海洋:體驗營銷在休閑農業中的作用[J].當代經濟,2006(12).
[10] 余希: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對策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7(3).
[11] 王圣軍、張宇:休閑農業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農村經濟,2007(2).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模式;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F5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23-0074-02
一、基于不同開發經營主體的開發模式比較
休閑農業是指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環境資源、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園區,結合農業生產經營、農村文化及農民生活習俗,經過科學規劃、開發,為游人提供休閑、觀光、度假、體驗、娛樂、健身及教育、推廣、示范等多種服務,以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和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選擇是一個關系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目前,各地休閑農業的開發與經營主要是由農戶、政府與企業三方進行,由此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一)農戶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農戶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根據農戶組成的不同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1.個體農戶獨立開發經營。由個體農戶依托自家的果園、田地、林牧場以及地區的特色產業而開發出的休閑旅游產品或項目,獨立完成休閑農業旅游的接待和服務工作,“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干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為其共同的特色。
2.農戶聯合經營。個體農業經營規模小、服務水平低、重復建設嚴重、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各地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開始積極探索成立專業合作社來全面統籌地區休閑農業產品開發與項目的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對游客的接待與服務進行統一組織與管理,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行分戶經營。通過這種模式,有利于挖掘地區特有的農村優秀文化,促進規模經濟的實現,也有利于塑造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
(二)政府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政府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是在政府規劃指導下,采取各種措施,對休閑農業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意識地發展休閑農業,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該模式主要是政府從地區農業發展的視角立足,對休閑農業的開發范圍進行統籌規劃,對地區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活動的特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開發休閑農業的產品和項目,統一對外宣傳推廣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由于政府在整合資源方面具有強大優勢,有利于把握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從整體上促進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但這種模式也存在著不顧地區農業資源察賦、以政府行政命令強制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從實踐上來看,政府應該為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最終還是需要依靠以市場機制的自動調節作用來優化地區休閑農業的資源配置。
(三)企業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
企業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主要是由企業在農村租賃包括農地、庭院、山林、魚塘等在內的經營場所,開發休閑農業產品和項目,以吸引旅游者進行休閑娛樂。這種開發模式也會由企業對當地的休閑農業項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統一組織和經營,也會對外進行宣傳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農民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存在的資金不足、旅游人才缺乏等瓶頸問題,同時又兼顧了政府在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中所具有的整合資源的能力,是目前較為成功的一種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對于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難以保障當地農民合法權益、企業與地區政府利益分配不均等現實矛盾,成為影響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影響模式選擇的主要因素
(一)農業自然資源的稟賦及分布狀況
休閑農業資源豐富,一方面具有農業生產特有的自然、季節等特征,另外一方面又受不同區域的自然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選擇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時應該首先考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資源,發揮生產要素稟賦優勢。另外,資源的集中程度也影響了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選擇,一般相對集中的分布有利于規模化開發,產生規模效應,而分散的資源分布狀況給資源的整合和規?;a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打破傳統的經營模式,綜合利用當地資源,合理規劃,結合當地文史資源、特色資源進一步豐富休閑農業項目的內涵,是實現休閑農業發展經久不衰的必然途徑。
(二)經營者的實力
目前主要的經營主體包括企業和個體農戶。企業一般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也比較熟悉市場經濟規律,可以對當地的休閑農業項目建設進行規劃設計,在一個特定的范圍內統一組織和經營,對外進行宣傳與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民主導型休閑農業開發模式存在的資金不足、旅游人才缺乏等瓶頸問題,同時又可兼顧政府在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開發中所具有的整合資源的能力。但是該模式也存在著難以保障當地農民合法權益、企業與地區政府利益分配不均等的現實矛盾,成為影響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農戶自主經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個體農戶獨立開發經營,由個體農戶依托自家的果園、田地、林牧場以及地區的特色產業而開發出的休閑旅游產品或項目,獨立完成休閑農業旅游的接待和服務工作,“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院、干農家活、娛農家樂、購農家品”為其共同的特色。個體農業經營規模小、服務水平低、存在重復建設嚴重、惡性競爭加劇等問題。二是農戶聯合經營,各地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開始積極探索成立專業合作社來全面統籌地區休閑農業產品開發與項目的建設,促進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對游客的接待與服務進行統一組織與管理,在分工協作的基礎上實行分戶經營。
(三)政府行政規劃
政府采取各種措施對休閑農業開發給予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意識地發展休閑農業,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模式。政府從地區農業發展的視角出發,對休閑農業的開發范圍進行統籌規劃,對地區開發休閑農業旅游活動的特色資源進行重新整合,設計開發休閑農業的產品和項目,統一對外宣傳推廣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由于政府在整合資源方面具有強大優勢,所以有利于把握地區休閑農業的發展方向,從整體上促進地區休閑農業旅游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當然,政府規劃也可能存在著不顧地區農業資源察賦、以政府行政命令強制推動休閑農業發展的問題。
(四)基礎設施與商業配套
休閑農業資源大部分分布在鄉村,基礎設施,比如交通狀況往往對其發展影響重大。良好的交通等基礎設計及商業配套,能夠滿足消費者多層次的需求。
(五)休閑農業的發展階段
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的發展一樣,都有一個逐漸成長壯大成熟的過程,在發展初期,一般都以農戶自發自主經營為主,經濟效益相對不高,難以形成規模經濟。隨著企業的介入,政府的規劃設計,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的引入,休閑農業的發展將逐步進入規范化、市場化的快速發展時期,其發展模式也將更加多樣化。
三、優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的政策建議
(一)加強政府行政引導
發展休閑農業是一種具有較強外部性的農業經營模式,很多國家都把休閑農業項目作為政治任務或公益事業來發展。歐美國家把休閑農業開發和農村區域的全面發展統籌兼顧,將農業資源的利用與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緊密聯系起來,頒布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農村區域的科學規劃和休閑農業的合理開發。法律法規的出臺,在規范與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方面將起到巨大的推動和約束作用,使休閑農業得以獲得健康快速的發展。在法律的規范與保障下,廣大游客對休閑農業場所提供的服務多了一份肯定與信賴。
(二)發揮農業合作社的組織、管理與推動作用
農業合作社一方面克服了個體農戶規模小、資金少、經營管理經驗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作為連接政府與農戶、市場與農戶的中介組織,可以連接休閑農業主管部門與生產經營者,促進橫向交流,促進休閑農業與市場需求的有效連接、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服務和信息交流等。由于休閑農業發展的基礎是農業,具有地域性特征和季節性變化,因此,需要以產業化、規?;姆绞秸w推動,特別是在對外宣傳、塑造地區形象方面,更是需要以集體行動的方式來降低交易成本、增強規模效益。農業合作社規范了休閑農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地區惡性競爭的發生,同時塑造了地區休閑農業的品牌形象,提高了整體的收益。
(三)差異化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休閑農業是休閑旅游市場中以農業生產要素作為特定產品的一種特色型態,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此,當一個特定區域內休閑農業產業發展較為迅猛、產品項目較多時,地方特色、獨特性和個性化就成為了休閑農業產品“不可替代”的競爭要素。西方發達國家的休閑農業,在經歷了凡十年發展之后,依然保持較高的發展速度,主要在于其能夠緊密結合地方資源優勢和文化傳統,緊跟消費者需求的變換推陳出新,不斷開發特色產品和體驗項目,不斷推行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策略,實現錯位發展,突出休閑農業產品在地區之間的差異性。目前,各國休閑農業項目不僅包括品嘗農家美食,而且包括騎馬、狩獵、探險、垂釣、觀光、運動、科教、娛樂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當地的鄉土文化、民俗藝術來拓寬休閑農業的內涵,獨特的創意使整個產業的素質得到提升。
(四)提供資金的支持
作為農業生產的一種重要形式,休閑農業由于受到市場風險和自然風險的雙重約束,也是一項風險相對較高的產業。因此,各國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都會在加強立法保障的同時,通過金融、財政信貸、保險等多種手段支持休閑農業的發展。
(五)開展休閑農業的整合營銷
休閑農業景點的經營者可以與旅行社、酒店、農業旅游科研單位合作,共同研發旅游產品,運用廣告傳媒、公共關系等手段,利用各類傳播媒介,開展休閑農業的整合營銷傳播。這進一步擴大了休閑農業的影響,為地方特色休閑農業產品塑造品牌形象,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
參考文獻:
[1] 趙航.休閑農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2.
隨著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十三五規劃的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有序穩步推進,尤其是在農業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一種不同于往常的農業發展形式在農村正悄然興起,即休閑農業。休閑農業已經成為極具價值的潛在經濟增長點,不僅在促進增收、帶動就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還對保護傳承農耕文明和美麗鄉村環境等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近些年來,發展休閑農業的地區,建設了優美的生態環境,為城鄉居民打造了休閑娛樂的場所,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成為了農村經濟轉型、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遷安市在發展休閑農業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遷安市休閑農業發展概況
遷安市利用自身自然、文化優勢和地理位置優勢,休閑農業發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模式,全市初步形成“三區四帶”總體格局。“三區”:中部南部都市農業休閑觀賞區、東部北部高效農業旅游體驗區、西部生態農業地質文化景觀區。同時按照區分地理、區域、經濟、環境及民俗等因素,形成了“四帶”:物華京東水果采摘帶、詩意灤河濕地景觀帶、神韻遷安地質文化帶、錦繡田園高效農業帶。遷安市利用發揮自身優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之路。昔日貧瘠的山溝變成了青山碧水的景區,過去土里刨食的農民當上了“農家樂”的老板,曾經賴以養家糊口的“農家飯”成為了游客的“香餑餑”。遷安休閑農業的成功范例對當地、對河北乃至全國都有引領作用。
二、遷安市發展休閑農業的成功經驗
(一)政府部門進行科學規劃,發展目標明確
遷安市政府對于休閑農業的發展是非常重視的。受國家大環境下的經濟方式的轉變影響,遷安市意識到自己在經濟發展方面所面臨的難題,作為一個以依靠有限的自然資源來發展經濟的城市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但是,遷安市政府在仔細分析了自己的各方面條件后,決定發展對環境破壞小而且能夠帶動就業增長、促進經濟增收的休閑農業來彌補經濟發展的空缺。同時,必要的法規、政策性的文字指導也是必須具備的。遷安市政府聘請湖南休閑農業規劃設計院編寫制定了《遷安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聘請北京林業大學專家編制了《白羊峪現代農業觀光園區總體規劃》等。遷安市人民政府還下發了《關于印發遷安市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獎補辦法的通知》鼓勵農業園區的建設來保障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
(二)隊伍建設完善,注重提高經營水平
要想休閑農業發展的好,對從業者來說就必須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以此在發展過程中減少人為的發展阻力。遷安市根據不同園區的個性化要求,依托大專院校、行業協會等環境來進行人才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在日常實際工作中也會定期開展相關職業培訓、講座,提高園區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還會定期的選派骨干員工外出參觀學習,以開闊眼界,創新服務理念,爭創全國優秀的休閑農業發展園區。
(三)配套設施建設較為完善
休閑農業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安全問題必定是不容小覷的。遷安市加大對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資金投入。在農村基礎設施完善的基礎上,把建設資金向休閑農業旅游項目傾斜,優先解決好道路交通、電力設施、水利工程、綠化環保、信息網絡和環境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強化休閑農業發展的硬件條件。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投入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旅游住宿、餐館、娛樂、購物等標準化建設,促進服務質量的提高。
三、遷安市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兩點制約因素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以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需求為動力,引領農村新型產業和新型消費業態發展,改善了居民消費結構,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遷安市自身也因此得到了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其仍然面臨著一些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人民對休閑農業的認識有待提高,應更加科學的進行發展
在傳統農業觀念的影響下,部分農戶在思想上存在疑慮,對于新興的休閑農業了解不足,在抓機遇上明顯滯后。同時,對休閑農業缺乏科學認識,在政策、服務等方面缺乏較為系統、長遠的支持及有力引導,部分農民的自有資金難以啟動旅游農業項目,發展后勁不足。因此,要普及休閑農業對發展帶來巨大好處的各方面內容,增強當地人民發展休閑農業的自信心。
(二)休閑農業安全管理體制需進一步完善
在休閑農業發展先進的地方,會吸引更多的游客來觀光、體驗,這同時也就對休閑農業區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提高管理者思想上的安全意識,更要注重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條例等文字性的保障。同時還需要做好相關應急措施的準備工作,當安全問題出現時能夠迅速的做出相應的反應,減少各項損失。
四、遷安市休閑農業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一)增強發展休閑農業的自信心
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休閑農業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廣闊的,要充分提高對發展休閑農業重要性的認識。休閑農業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性的參考,符合當前農村轉型升級、資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對于任何地區來說,都要充分利用當的自然優勢,開發休閑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帶動地方經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政府管理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強宣傳,確立農民在發展休閑農業中的主體地位,真正使農戶參與到發展建設當中,轉變落后的發展觀念,把休閑農業作為系統工程落實到當前的工作中。
(二)加強對發展休閑農業的正確引導與指導
作為新型產業形態的休閑農業在我國還處于初級階段,健康合理的發展需要提高對其正確的引導。
1、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把科學發展觀融入到休閑農業建設中,結合農村實際做好科學規劃。
2、要規范管理制度,針對當前管理部門職責不明、管理低效的問題,制定合理的管理機制,健全引入機制、服務收費機制、服務質量評估等。同時,管理部門要重視對休閑農業從業者自身素質的提高,通過培訓、講座、外派學習等方式,提高當地的服務水平和管理能力。
3、要做好市場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在復雜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做好合理的引導,使資金的引入更加規范,同時,實現效益的提升更好的發展當地的經濟。
(三)優化對發展休閑農業的服務管理
休閑農業具有第一、二、三產業的經營特點,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必然需要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需要政策的有力保障,在資金投入、稅收、補貼貸款等方面提供更為優惠的扶持政策,調動當地農戶對休閑農業發展的積極性。還要優化服務,管理部門要在休閑農業的建設過程中,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休閑農業的開發者與經營者提供便利,優化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宣傳不能忽略,豐富營銷手段。利用好電視、廣播、報紙以及新型媒體的宣傳報道,擴大當地休閑農業的影響力和吸引力,推廣本地特色,樹立品牌形象,促進當地休閑農業健康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國外休閑農業;典型模式;經驗啟示;借鑒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休閑農業是貫穿農村1、2、3產業,融合生產、生活和生態功能,緊密連結農業、農產品加工業、服務業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和新型消費業態[1]。休閑農業在國外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程,1865年,意大利專門介紹城鎮居民到鄉村去感受農業野趣的“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宣布成立,這標志著休閑農業作為一種鄉村旅游類型誕生。20世紀30~40年代,歐洲休閑農業取得較大發展,并逐漸向美洲、亞洲所在地區拓展[2]。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鄉居民對休閑消費需求高漲,各國的休閑農業也蓬勃發展起來。近年來,休閑農業成為我國旅游開發的重點,同時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也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契機。筆者通過對國外休閑農業的典型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并總結其基本做法與成功經驗,并據此就我國休閑農業的健康發展提出了思考,以期能更好地促進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及研究。
1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典型模式
從國外不同國家休閑農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來看,由于思想理念、資源稟賦和發展水平等的不同,因此各國休閑農業在發展形式、組織機制和效益等方面各有差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總結如下:
1.1 以日本為代表的綠色觀光旅游發展模式
日本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氣候高溫多雨,國內資源貧乏、人均土地資源緊缺,農業規模小,因此政府希望通過政策和制度來引導休閑農業的發展,希望通過當地的自然景觀、歷史文化內涵和風土人情來吸引游客。因而,日本休閑農業奉行“回歸自然”的理念,強調市民實踐體驗,通過農園吸引市民租地經營,農民在公園里生產、生活、休閑,實現了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體化經營管理。為了有效推動綠色觀光旅游體制、景點和設施建設,政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農業土地法律體系,在硬件配套設施、稅收、補貼等方面給予許多優惠政策。目前日本國內有很多富有詩情畫意的觀光農園,內設動物廣場、牧場館、花圃、跑馬場、射擊場等各具特色的設施,同時配有完善周到的服務,吸引了眾多的游客,為觀光農園贏得了不菲的經濟收入。
1.2 以法國為代表的專業農場發展模式
法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得益于多個非政府組織機構的聯合,具體是指各行業協會在政府的政策指導下制定相關的行業規范和質量標準,推動以農場經營為主的休閑農業得到快速發展。這些農場基本上都是專業化經營,主要以農場客棧、點心農場、農產品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以及露營農場等形式存在。早在1954年,聯邦國營旅舍聯合會主辦“法國農家旅舍網”,此后各類農業旅游社團組織和法國農業與漁業協會等中介機構陸續成立,有力促進了休閑農業的經驗交流、信息傳遞和業務培訓。隨著行業協會的不斷發展,行業自律作用逐漸凸顯,法國政府也逐漸由管理職能轉向監管職能,行業協會在休閑農業的發展中顯現主導作用。截至2005年,法國已有1.77萬農民經營休閑農業,超過5800戶農民加入全國性的聯合經營組織;2007年有2.92億人次前往鄉村進行休閑,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33.4%;農業旅游收入約244.6億歐元,相當于全國旅游收入的1/5[3]。
1.3 以澳大利亞為代表的葡萄酒旅游發展模式
澳大利亞作為開展休閑農業最早的國家之一,其休閑農業特別重視葡萄酒旅游產業的“產、學、研”緊密結合,主要依托葡萄莊園的田園風光、釀造工藝生產設備、特色美食、葡萄酒歷史文化吸引游客,同時開發觀光、休閑和體驗等農業旅游產品,帶動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產業延伸,促使休閑農業向第2產業和第3產業延伸,實現了特色農業產業與旅游業的結合,為地區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澳大利亞葡萄種植始于1788年,從1810年開始,葡萄酒釀造和銷售開始走向商業化,目前已經形成了60多個葡萄酒產區,2008年澳大利亞葡萄酒產量為125714百萬升,出口量為71417百萬升,成為世界第6大葡萄酒生產國和第4大葡萄酒出口國[4],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應。據澳大利亞資源、能源和旅游部統計報道,2009年澳大利亞葡萄酒旅游就吸引410萬國內游客和66萬國外游客,創匯達48.9億澳元。
2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經驗
國外休閑農業依托區域特色資源、民俗文化、科技水平等優勢,形成多樣化的項目開發經營模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對其成功經驗總結如下:
2.1 政府適度扶持
國外政府制定休閑農業發展相關法律、法規或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和引導扶持。如日本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20多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法規體系[6];國外政府對休閑農業的精品景區實行以獎代補,并設立專項扶持發展資金。如在1992年,美國專門設立了“農村旅游發展基金”,推行“旅游政策會議”制度,確保國家的重大決策充分考慮旅游收益[5]。
2.2 協會積極推動
國外休閑農業通常通過行業協會制定行業標準來提高休閑農業質量,從而引導休閑農業經營者、管理者不斷提升發展和管理水平,在會員與政府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最終來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如法國農會、羅馬尼亞鄉村生態和文化旅游協會以及愛爾蘭的農舍度假協會等行業協會均有力推動了當地休閑農業的發展[2]。
2.3 堅持市場導向
國外休閑農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確定主導產業,實行區域布局,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集種養加、內外貿、產供銷、農科教于一體的管理和運行機制,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如澳大利亞依托本地龍頭產業葡萄酒,通過拓展休閑農業旅游、休閑、度假和體驗等新型職能,開發鄉村旅游產品組合,帶動農副產品加工、餐飲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實現農業與旅游業的協同發展[4]。
2.4 協調均衡發展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注重在發展經濟效益的同時,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參與,重視控制休閑農業活動對資源所造成的浪費和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強調休閑農業在促進工農協調和城鄉經濟社會均衡發展,注重提升傳統文化內涵、提高公民素質,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從而創造社會文化效益。
3 國外休閑農業對中國休閑農業發展的啟示
國外休閑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對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我國實際來看,加強休閑農業發展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3.1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導向,加強休閑農業發展的政策與資金扶持
政策完善是根本,市場運行是重點。發展休閑農業應加強政府的統籌協調和引導扶持,強化政府在政策扶持、規范管理、公共服務、營造環境等方面的作用,建立休閑農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和制訂我國關于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相關政策、研究部署重大活動和工作措施。設立休閑農業發展專項資金,積極引入市場機制,采取多種經營模式,充分調動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鼓勵支持個人和各類經濟實體參與休閑農業開發建設,發揮社會資金在休閑農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組織制訂并完善我國休閑農業服務標準體系,強化對各類休閑農業行業協會等合作組織的管理與支持力度,增強行業自律性。
3.2 堅持以農為本、彰顯文化,深入挖掘休閑農業發展的文化內涵
發展休閑農業不能脫離農業、農村和農民,要堅持以農業為基礎,農民為主體,農村為單元,要堅持以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和增收為目標,融合1、2、3產業的要求,圍繞農業生產過程、農民勞動生活和農村風情風貌,深入挖掘鄉村深厚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內涵,深入發掘休閑農業的歷史文化內涵,弘揚傳統休閑農業文化,突出文化底蘊厚實、景點豐富多彩的特色,拓展多元功能、功能齊全、環境友好、文化濃郁的休閑農園,推進鄉村傳統文化的產品化,變資源優勢、文化優勢為經濟優勢,大力培育特色休閑農業產業,在帶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城鄉消費者創造良好的休閑環境。
3.3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進休閑農業發展的營銷與品牌建設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突出自然生態為重點,加強休閑農業與農業產業化、旅游業的結合,樹立大旅游、大產業、大市場、大發展的發展思路,充分整合農、林、牧、漁和旅游文化等資源,依托區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示范區、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國家循環農業示范區,加快培育一批經營特色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標準化的休閑農業精品點、精品休閑農莊和精品農家樂,組織開展展示推介活動,形成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特色品牌,重點培育鄉村旅游著名、馳名商標和品牌,實現差異對接、優勢互補、合理組合,構建功能完善、形式多樣的產業布局,推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及其他旅游業態融合發展。堅持傳承與創新相統一,加快培育大中城市和名勝景區周邊、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態區、少數民族地區和傳統特色農區的休閑農業發展,變資源文化優勢為產業經濟優勢。
3.4 堅持創新服務,規范培養,提升休閑農業發展的水平與經營機制
發展休閑農業應以創新的理念盤活我國傳統資源,將農業資源與創意相結合,開發豐富多樣的創意農業產品,打造特色鮮明、富有魅力的農村農莊,形成創意農業產業帶。要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生產安全、產品服務、環境保護等公共利益,要通過制定標準、加強管理、培育品牌、引導行業自律等多種方式,規范休閑農業的發展。
總之,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和建設任重道遠,無法因循已有的模式,在實踐中將會遇到各種復雜的難題,需要我們結合我國具體實際,注重吸取國外成熟和有益的經驗,不斷探索和創新。在農業轉型和結構調整的新時期,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我國休閑農業發展和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強宏觀調控,緊緊依靠廣大農民,充分調動各行業協會和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我國休閑農業的發展就能夠實現突破,道路會越來越寬廣,我國休閑農業的前景最終也會一片光明。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全國休閑農業發展“十二五”規劃[Z].2011-07-25.
[2] 瞿兆賽,曹林奎.世界旅游農業發展概況及其對中國的借鑒作用[J].中國農學通報,2006(5):470.
[3] 張蓓,萬俊毅,文曉巍.國外農業旅游的模式比較與經驗借鑒[J].農業經濟問題,2011(5):100-105.
[4] 李甲貴,賈金榮.澳大利亞葡萄酒產業發展政策與啟示[J].農業經濟問題,2010(6):106-109.
[5] 趙俊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農業旅游經營管理與啟示[J].世界農業,2012(5):27-31.
SWOT指的是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內部優勢(strengths)與劣勢(weaknesses)分析,外部環境分析包括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及威脅(threats)分析[1]。SWOT這四個方面是衡量一個地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一個地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前景、困難、機會及模式與需要考慮到這四個方面。
1.1優勢分析
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優勢是該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一個地區能否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需要考慮區位條件、自然資源、消費空間、農業基礎這幾個方面。這幾點一般來說,是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優勢。區位條件指的是該地區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距離最近都市的距離,一般在城市郊區的農村具備這樣的條件。自然資源是該地區有沒有可供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資源條件,一般需要考慮到該地區的地貌、自然生態、動植物資源等幾個方面。消費空間指的是該地區城鎮居民服務性支出的平均水平,一般來說,都市休閑農業收費比較便宜,大部分市民是能夠承擔的起這種消費水準的。農業基礎是需要考慮到該地區農業發展的水平,有沒有特色農業,特色農業與都市休閑之間的聯系。
1.2劣勢分析
劣勢分析是都市休閑農業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不能盲目發展,需要結合本地區的條件,需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當前,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劣勢主要需考慮的是:耕地面積、生態環境、農村基礎設施這三個方面。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需要占用大量的耕地,耕地面積的大小是制約一個地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比如修建農家樂觀光業,沒有較大面積的耕地顯然是行不通的。中國本身人均耕地面積就比較少,很多農村地區甚至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是制約很多農村地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因素。發展都市休閑農業,農村的生態環境很重要,都市休閑農業的題中之義就是靠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來吸引城市居民來農村旅游休閑,如果農村生態環境比城市還惡劣,這樣都市休閑農業是無法發展。今天,中國有很多的農村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農民本身的環保意識不強,很多大城市的產業轉移加之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的化肥、農藥的濫用導致的,這也是制約很多農村地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一大劣勢。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后,農村的環境衛生較差,尤其是住宿條件相對來說比較簡陋,這也是一個劣勢。
1.3機會分析
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機遇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當前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態休閑旅游市場巨大。都市農業休閑旅游花費不多,大部分城鎮居民都能夠承受。都市農業休閑旅游對時間的要求也比較靈活,一般周末、小長假都可以,距離較近,對大部分市民來說不會耽誤時間和工作的。所以,都市休閑農業旅游大部分都能消費的起,大部分都有時間來消費,這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機遇。第二,政策的支持與重視。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探索“三農”發展的新模式,促進農民增收,擴大農民的就業機會,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一直以來是中央和各地方推行的政策,很多地方政府對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是支持的,在政策上、資金上、市場上都給予了很大的優惠,這同樣是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大機遇。
1.4威脅分析
今天中國很多地區都積極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很多城市周邊的農村地區都在積極探索適合該地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模式。所以,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競爭慘烈,很多的地區農村資源豐富,發展模式也很成熟,這樣對后發地區就是個威脅,沒有特色是無法競爭的。當然能,這樣也給很多地方發展都市休閑農業敲響了警鐘,不能重復建設重復發展,需要特色建設特色發展,才能持久。還要一個威脅就是鄉村缺少旅游業發展的人才,很多農村地區人才匱乏,很多旅游的專業人才也不愿意去都市休閑農業開發時間短的地區,如何從都市休閑農業發展較好的地區招攬人才,這也是任何一個地區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必須考慮的問題。
2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發展都市休閑農業需要綜合權衡一個地區的優勢、劣勢以及外部的機遇、威脅,探求適合本地區特點的都市休閑農業模式。綜觀全國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狀況,大致有以下幾種發展模式。
2.1農業展示模式
農業展示模式是城市近郊農村開發的現代農業游、花果游、花卉游、漁業垂釣游、牧業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游活動,以農業設施、農業科技為載體,向游客展示現代農業發展的歷史、成果,滿足游客體驗農業的要求的一種休閑農業模式[2]。這種農業模式現在比較普遍,在很多地區發展的極為迅速,其內容豐富多樣,能滿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這種模式可以分為四種具體的類型:農業觀光園區、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博覽園區及農業科普園區。在這四種類型之中,前兩種發展的比較普遍,后兩種由于建設成本較高,游客層次有限,發展的較為緩慢。第一,農業觀光園區。游客在這種園區中以體驗、觀光為主,園區向游客展示最新的農業成果及農業生產方式。這種園區可作為大規模的開發而存在,可以以某一地區的某種特色農業作為載體,體現了規模效益。比如我國南方多地,三月舉辦的油菜花旅游節就屬于此種形式的。第二,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向游客提供的服務是以觀光為主,向游客展示農業發展的最新科技成果、農業設施及新型的農產品。這種園區的建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很多地方是以建設特色農產品為主的展示園區,需要保證這種農產品的特殊性。第三,農業博覽園區。農業博覽園區向游客提供的是觀光、科普服務,向游客展示最新的農業科技、農業生產工具、最新的農產品。這種園區的建設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設成本較為高昂,在中國不是很普及,只是在舉辦園博會或者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推介會的時候才能看到。第四,農業科普園區。游客在這種園區中以科普、教育為主,園區向游客展示的農業生產科技、農業生產流程、農業生產的發展歷史、農產品的歷史及現狀等服務。這種園區的建設成本較為昂貴,通常是政府行為,農民自主建設的較少,在中國也不普及。
2.2農事參與模式
農事參與模式是指有農民提供一定的土地及農作物的種子,讓市民參與耕作的一種方式。農地提供者可以將出租土地劃分為若干小塊,栽種農作物的品種也可以讓市民自由選擇,可以有蔬菜、水果、花卉等多種類型。市民在耕作的過程中,體驗耕種的樂趣,也能體驗收獲的快樂。一般,市民只需節假日參與耕種,平時可以將地委托農民代為管理。目前這種模式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家庭農園、兒童農園、單位農園。家庭農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農事參與模式,市民以家庭為單位,租種土地,全家參與體驗。兒童農園是以教育為主,讓兒童體驗耕種的快樂及體驗農民勞作的不易,讓兒童從小養成尊重農事、節約糧食的好習慣農事參與模式。單位農園是指一個單位租種一塊農民的土地,為單位職工創造一個休閑、體驗之地,培養單位職工的協作精神及鍛煉單位職工的吃苦精神的一種農事參與模式。農事參與模式是都市休閑農業中發展較快的一種模式,該模式成本較低,由農民直接面對市民消費者,能夠直接為農民帶來利益。農村的每一個家庭都能夠發展這種模式,而且這種模式受到限制的條件較少,當然也是一種比較低端的休閑農業發展模式。
2.3生態旅游模式
生態旅游模式通常是指在旅游資源豐富的地區,以生態農業、自然景觀為基礎,通過設計改造,發揮農業在觀光、體驗等方面的功能,滿足游客回歸自然、體驗自然的心情。該模式主要有生態農園、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水上樂園及自然露營等集中形式。生態旅游模式現在是都市休閑農業發展中最為主要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將當地的旅游資源與農業資源進行結合,既能推進一個地區的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帶動一個地區農業的進步。這種模式在很多的地方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甚至有很多的生態旅游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比如內蒙錫林格勒牧場生態游、湖北武漢木蘭天池農業生態游等已經在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一,生態農園。這是農業生態游的主要部分,就是通過農業園區的設計改造,在園區內構建一個農業生態循環的獨立系統,這種獨立的生態系統里可以有植物耕種、動物飼養、還可以有漁業養殖,完全是自給自足的狀態[3]。游客在這種園區內可以體驗良好的生態平衡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第二,森林公園。森林公園依賴的是良好的林業資源,構建林業資源的休閑公園。休閑公園可以成為城市的后花園,能夠起到調節城市空氣質量的天然氧吧的作用。第三,濕地公園。這種園區主要是集中在沿江、沿海附近的農村地區。濕地公園中可以有水產養殖、植物栽種,調節公園內部的生態平衡,構建良好的濕地生物鏈。濕地公園中能充分體現生物的多樣性,能夠起到觀光、科普之作用。比如全國著名的河北白洋淀濕地公園、江蘇大豐沿海濕地公園即是屬于這種形式。第四,水上樂園。這種園區集中在沿海、沿江、內湖、水庫區域。是一種比較容易建設與規劃都市休閑農業模式,游客在此以觀光為主,也可以像游客提供特色的水產品服務。像北京密云水庫就是這種模式,目前在全國的名氣逐步增加,已然有一定的品牌效應。第五,自然露營。這種模式目前在中國不是很多,主要是由于受到自然條件、安全因素的限制。但是近幾年也有增多的趨勢,自然露營讓游客體驗人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起到放松身心的良好作用。像北京懷柔的露營園地發展勢頭較好,每到周末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往。
2.4民俗文化模式
民俗文化模式是指選擇有特定地方與民族特色的區域,通過地方的民間文化、民俗習慣、民間藝術、居民建筑及古建筑來吸引游客觀光旅游的一種都市休閑農業模式。該模式受到的限制比較多,其一是民俗的特殊性,民俗習慣不具有特殊性是難以建立的;其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該地需要有一定特色、歷史悠久的古建筑,否則也很難開發。該模式可以分為民俗文化游、民間手工藝游、古鎮建筑游等幾種形式。該種開發模式成本不高,可利用資源均是現成的,全國很多的農村地區都建立了這種模式,對于文化傳承意義重大,也有利于某一地區知名度的擴展。民俗文化游是這種模式中的一種主要形式,利用一個地區獨有的民俗文化來吸引游客參與其中,游客的參與體驗其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禮儀文化、口頭傳承文化、民間歌舞娛樂文化、節日文化、信仰文化等,親身體驗才能感知樂趣。像貴州凱里苗族原生態游就是屬于這種形式的。民間手工藝游就是通過民間獨特的手工藝品來吸引游客,想游客展示手工藝品制作的流程、方式、材質,并且鼓勵游客親自動手制作,體驗制作的樂趣。古鎮建筑游,是利用農村地區的古建筑無來吸引游客,古鎮建筑應該保持原始狀態,讓游客在游玩之中,體驗歷史的悠長感,增進古建筑物保護意識。目前,全國有很多知名的古鎮游,比如浙江周村古鎮游、重慶磁器口古鎮游都在全國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2.5農家生活體驗模式
農家生活體驗模式是通過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農業資源來吸引游客,為游客提供餐飲、垂釣、住宿等服務,使游客體驗農家生活方式。這種模式容易發展,在全國各地都很多,其中最為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農家樂。游客不僅能體驗農家生活,還能為農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村服務業的發展。除了以上五種模式之外,還要鄉村度假娛樂模式,就是在農村區域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及農業發展情況,建立綜合的大型的度假村或是度假農莊模式。
3都市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布局
一個地區在發展都市休閑農業的時候要綜合考慮不同農村地區的特色、自然資源的分布、農業發展的特點等幾個方面來綜合布局。
3.1環城休閑區
環城休閑區是在城市的近郊進行布局規劃,結合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構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休閑農業模式。一般來說,環城地區,距離城市較近,交通方便,農村的整體實力較遠郊或者是山區要強,農民的意識也較為開明,接觸過很多城市的新事物,甚至有的地區經濟水準與城市比較接近,這樣的地區是城鎮化的前沿區域。在這種區域內適合發展農業展示模式、農事參與模式及鄉村度假娛樂模式等都市休閑農業模式。
3.2遠郊平原休閑區
遠郊平原離市區較遠,但是也有一定的優勢,一般來說農業資源、自然資源及旅游資源豐富,耕地面積相對來說也比較寬裕,交通相對來說也比較方便,適合發展生態旅游模式。綜觀全國著名的各種生態旅游模式開發的生態園區、濕地公園及森林公園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該區域。
3.3山地休閑農業區
山地休閑農業區一般遠離市區,多山但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耕地面積較小,不太適合發展農業展示模式,而且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但是可以考慮到山地森林資源、生態資源豐富??梢园l展農家生活體驗模式及鄉村度假娛樂模式。比如著名的天津薊縣旅游度假村就是這種模式的體現。
3.4民俗文化休閑區
民俗文化區域也可列為一個地理意義上的區域。在中國的很多地方,有些村鎮本身以獨特的民俗文化而存在于世,這種區域就應該堅定不移的發展民俗文化模式,用自己獨有的民俗文化、地方習俗來吸引游客。這種區域一般多存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尤其是中國的西南、西北等地的農村比較適合發展這種模式。
3.5河海農業休閑區
這類休閑區域的地理位置也比較特定,分布在沿海、沿江、沿河區域的農村。這類地區的優勢比較明顯,一般是平原地區,交通也比較便利,有大規模的農業種植,也有大規模的漁業養殖,在這樣的區域就非常適合發展農業展示模式、生態旅游觀光及鄉村度假娛樂模式。中國的很多這樣的區域已經開發的比較完善了,也形成了較好的品牌價值,比如山東威海的沿海度假休閑區,福建廈門的沿海生態觀光旅游區即是這種模式的體現。
4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發展一個地區的都市休閑農業經濟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是關系到農業轉型、可持續發展的大事,需要政府有關部門、農村集體組織、農民的協調合作,需要各種制度、技術的有效保障。
4.1政策扶持
休閑農業發展關系到“三農”的重大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發展的重大問題。休閑農業的開發與發展,涉及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旅游、環保、衛生、勞動、稅務、工商、財政、國土等各部門,這些部門需要積極協調、密切配合,在資金上、稅收上、政策上給予支持和幫助,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資金政策的支持。各地政府應該安排促進農村都市休閑農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加大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農村休閑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加大農業資金補貼政策,構建本區域內旅游線路與都市休閑農業帶之間的連接[4]。第二,稅收政策上的支持。稅收部門應該給休閑農業發展提供免稅、減稅政策,提高農民發展休閑農業的積極性,讓農民從中得到實惠。第三,融資上的支持。政府應該鼓勵銀行,特別是農村信用社給予休閑農業發展的貸款支持,低息貸款、貼息貸款等政策支持,鼓勵城市里重點企業去農村投資,共同開發,鼓勵休閑農業做大做強,有條件的積極上市融資。
4.2科學規劃
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應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應該盲目發展。首先,在開發之前,應該做好評估工作。各地應該正確評估本地的交通、氣候、資源、資金、人員、耕地面積、旅游特色及與城市之間的距離等各種條件,對休閑農業發展的市場前景有正確的評估,對開發的價值應該合理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不能盲目開發。其次,政府應該做好開發的規劃,將休閑農業發展納入到本地區社會發展規劃之中,與城市建設規劃、旅游規劃及土地利用規劃相銜接。第三,做好布局工作,認真選址,突出發展休閑區域特色,規模適度,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第四,注重休閑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銜接,用休閑農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要加強與當地特色農業加工企業、當地著名旅游企業的合作,合理構建旅游、休閑與人文社會發展的長遠關系。
4.3規范管理
規范管理是休閑農業發展的保障。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在政策制定、資金支持、項目審批、經營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規范[5],要主動為農民服務,建立良好的服務意識,不能用政策來刁難。尤其是旅游管理部門,應該積極樹立服務意識,主動調研,積極與農民溝通,聽取農民關于發展本地休閑農業的意見與建議,做好服務工作。第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也應該管理規范。都市休閑農業的發展應該按照現代公司制度建立,深化法人治理,在財務上、認識上、經營上應該有一套良好的制度,不能因人廢事,隨意操作。
4.4擴大宣傳
關鍵詞休閑農業;經營管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中圖分類號F32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2-0279-01
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20世紀末,農業觀光休閑活動成為一項迅猛發展的旅游項目。從目前的觀光農業發展來看,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郊區和東部沿海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如北京的錦繡大地、小湯山農業科技園區、蟹島生態度假村、蘇州的農林大世界、上海的孫橋農業開發區、無錫的馬山觀光農業園、北戴河的集發農業科技園等。2009—2011年,我國農業生態園的數量及規模迅速發展,新增休閑觀光農業園1 260多處,總投資35.76億元。但在休閑農業園區的相關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園區的規劃與設計上,對于其經營管理的研究較少。
1中國大陸休閑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
我國大陸地區的休閑農業發展時間還不長,與國外及臺灣等相比較,因為條件不同,有些經營與管理方式不便借鑒。因此,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問題,以致影響了農業園區的發展。
1.1管理模式方面
史阿寶研究認為,很多園區在經營管理上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導致生態效益不明顯。此外,園內管理人員因主要來源于當地農村,其水平參差不齊。紀旺盛通過研究園博園廈門園,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景觀一般,沒有特色與亮點,營運成本達4 938萬元/年,管理成本太高。鄧文波指出,在武湖生態農業生態示范園內園區的經營管理中,導入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各企業根據自身的科技開發、生產經營特點和組織農民共同參與市場競爭的需要,按照職責明確、結構合理,確保了企業高效有序運行[1-5]。
1.2經營發展定位方面
史阿寶指出,許多休閑農業園區生態知識缺乏,對園區的發展缺乏長遠的合理規劃,當地的資源優勢沒有被充分挖掘,導致園區建設和服務沒有特色,種養種類和數量規模不合理,甚至存在服務質量差、管理混亂的現象,嚴重影響農業生態園效益的提高,這些問題在全國的園區中具有普遍性。紀旺盛通過研究園博園廈門園,指出其只關注當前利益,不注重可持續發展,以致園區水域污染嚴重。鄧文波在研究了武湖生態農業生態示范園區后,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園區的功能定位不夠完善,出現了與當地資源、環境和現實需求不相適應的現象,園區的成果沒有形成產業鏈,經營銷售各自為陣,形不成扎堆效應。曾奕東對農業科技園研究后指出,存在的問題有市場定位不準、科研生產與旅游開發矛盾等方面內容。
1.3文化內涵建設方面
俞益武等研究認為,休閑農業園區內的問題主要有:產生新的環境污染源、景觀與服務設施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不良文化的入侵;鄉村鄉土性的喪失、鄉村城市化,導致不正確的模仿和學習。王廣印研究了鄭州市二七農業園區管理模式后指出:休閑農業園區存在重展示、輕實效、科技含量不高、職工文化素質較低、缺乏相關技術人才、管理體制不健全、有政府干預行為、產銷不協調、重生產輕銷售等問題[6-11]。
1.4其他方面
李文榮認為,農業觀光園區成功運行有五大要素,分別為政府、企業、旅游組織機構、科研機構及游客,這5種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動農業觀光園的健康發展。俞益武認為,休閑農業將農業與旅游業融合在一起,在設計經營方案時既要考慮農業、旅游業各自的特點,又要將二者的共性結合在一起。
2中國臺灣休閑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
臺灣的休閑農業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已經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并已蓬勃發展為熱門產業。大陸有不少學者對臺灣休閑農業園區的管理經營做了研究。劉少群總結臺灣休閑農業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政府和協會保障有力;二是布局規劃合理,強調資源整合;三是休閑農業生產水平高;四是休閑服務水平較高。
蘇弟華在研究臺灣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之后,提出借鑒臺灣的優秀經驗。一是通過市場調研確定休閑農業園區的開發方向,特別要開發富有參與性、奇趣性、多功能性及地方特色的項目;二是發揮規模經濟的作用,重視休閑農場之間的合作;三是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素質,以改善服務檔次與品質。劉軍萍認為臺灣的休閑農業發展對我國大陸休閑農業的借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引入文化創意,開發農業創意產業;二是促進傳統民間手工藝在鄉村的復興和活化;三是要開發體驗型產品;四是要加強經營理念的創新。
3國外休閑農業園區的經營管理
國外休閑農業的發展起步比較早,意大利在1865年成立農業與旅游全國協會,休閑農業以此為標志進入了萌芽時(下轉第281頁)
(上接第279頁)
期,到20世紀70年代,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逐步形成了休閑農業產業規模??梢栽谀承┓矫娼梃b這些國家休閑農業的經驗,以便提高我國休閑農業的整體水平,豐富我國農業的發展模式。
3.1法律法規方面
通過立法的形式確定鄉村旅游的地位,制訂鄉村旅游方面的標準,以從根本上確保鄉村旅游的質量。例如,西班牙相關法律規定,作鄉村旅館的房子必須有50年以上的歷史,開業需要通過申請,并經過政府審核合格,然后才發給開業許可證。
3.2政策傾斜方面
政府通過相關政策對鄉村旅游給予大力幫助和支持,如通過低息投資貸款、減免稅收、補貼等形式。再如,阿根廷政府提供貸款和補貼給從事鄉村旅游的個人和團體;1992—1998年西班牙對鄉村旅游設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改善[12-20]。
3.3科技文化方面
為促進和引導鄉村旅游的發展,政府可對農牧業生產者進行培訓,使其豐富鄉村旅游知識和技術,認識到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4參考文獻
[1] 陳文強.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農業經濟,2009(9):43-45.
[2] 李靜會,劉敬陽,姜紅衛,等.江蘇省蘇州農業旅游可持續開發模式研究——以相城農業生態園為例[J].北京農業,2011(30):10-12.
[3] 詹玲.發展休閑農業的若干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181-193.
[4] 欣農.臺灣發展休閑農業的經驗[J].新農村,2010(1):36-37.
[5] 詹玲,馮獻.福建省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16):7701-7703.
[6] 劉杰,楊恒友.河北省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11(1):69-70.
[7] 陳文錦.從農業的游憩化與產業化探討臺灣休閑農園之發展[J].臺灣農業探索,2004(3):11-16.
[8] 楊軍.中國鄉村旅游驅動力因子及其系統優化研究[J].旅游科學,2006,20(4):7-11.
[9] 韋林娜,甘永紅,陳興鵬.蘭州市觀光休閑農業發展研究[J].甘肅農業,2004(11):80-81.
[10] 戴美琪,游碧竹.國內休閑農業旅游發展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0(4):144-148.
[11] 王小華,趙燕,熊麗,等.休閑農業的規劃設計與經營[J].北方園藝,2006(3):53.
[12] 劉笑明.西安市觀光農業發展與布局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03.
[13] 許先升,郭少貞.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探討[J].熱帶農業科學,2000(2):33-36.
[14] 楊兆萍,劉默然.新疆觀光農業類型、發展格局與趨勢[J].干旱區地理,2000(2):155-158.
[15] 王云才.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模式[J].旅游學刊,2006,21(4):8.
[16] 黃元春.淺論我國鄉村旅游[J].商場現代化,2007(2Z):233-234.
[17] 孫藝惠,楊存棟,陳田,等.我國觀光農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J].經濟地理,2007,27(5):835-839.
[18] 謝莉.湖南觀光休閑農業開發模式探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26(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