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 14:55: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生勞動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生;班主任;德育
德育工作是班級教育工作的核心和關鍵,直接決定著班級教育工作的方向。班主任是班級教育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首,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
一、德育工作的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勵中國人民團結一致的重要旗幟,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對中學生進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教育,班主任要通過中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現代史的教育,使中學生了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了解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前仆后繼的光輝業績。
2.理想教育
對初中生進行理想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從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的發展。中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但是他們的綜合分析能力較差,社會認知不夠全面,因此理想往往帶有很大的空想成分。班主任要對中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生活”教育,使他們更全面地了解社會,使其理想能夠與社會相接軌。
3.集體主義教育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堅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班主任要對初中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他們能夠較為清楚明白地了解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當個人的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對初中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為其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4.勞動教育
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屬性,是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任何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一種創造性需要。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光榮的事業,勞動人民是社會和國家的主人。對初中生進行勞動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勞動態度,掌握一定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教育學生愛護公共財產和勞動成果,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道德品質。
二、德育工作的方法
1.說理教育
說理教育是以馬列毛鄧為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教育和轉變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道理,培養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馬克思在《黑格爾哲學批判》中提出:“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班主任必須抓住一個理字,把道德講透。班主任還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心理教育,把握住機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培養道德情感
學生的道德情感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后天的教育和培養中逐漸形成的。首先,知情結合,激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班主任在講述道德范例、分析道德準則時應該投入真情,充分發揮表情的信號功能,用表情的感染力激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其次,以美育情,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內容,班主任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社會現象評價,提高學生的道德評價水平。再次,真情感化,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發展,班主任對學生真誠的愛與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3.善用表揚
表揚是對學生好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肯定的評價,其目的是使受表揚的學生清楚自己的特點和長處,并進一步鞏固與發揚。對于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班主任要積極表揚,從而提高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積極性。班主任還要鼓勵學生去學習良好的道德行為和道德習慣。對于學生良好的行為予以表揚是班主任對學生整體發展的肯定,對于學生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4.慎用批評
批評是班主任對學生的不正當思想和行為進行否定評價的過程,以使學生引起警覺,促使他們改變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時,要擺事實、講道理、入情入境、以理服人,而且要語氣溫和,態度和藹,這樣才能消除學生的對抗心理,使其接受批評。對于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方法,對于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對于反應比較慢的學生要注意措辭,以免傷害其自尊心。
5.實踐鍛煉
道德是由社會實踐產生的,要使學生真正理解道德、掌握道德,也要使學生進行道德實踐。學生實踐活動形式多樣,主要包括學習活動、承擔社會工作、參加生產勞動等。班主任要積極使學生走出課堂,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逐漸提高道德認知能力與道德評價能力。
1.我省中小學生道德品質各方面發展的總體趨向、學段特征、地區差異(沿海地區與內地山區)、校際差異(重點與一般)、表現及其內在規律性。
2.社區環境、傳播媒介、學校、家庭諸因素在學生道德發展中各自不同的作用及相互影響的結果。
3.當前中小學道德教育中的成功經驗、教訓及存在的問題(最成功、最受學生歡迎和最不成功、最不受學生歡迎的德育活動形式及產生的原因)。
4.當前中小學生道德發展諸因素(道德認識、道德判斷、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中的最薄弱環節。
這個調查研究僅是我們整個道德教育研究中的第一階段,第二步的工作將是根據道德教育理論和調查結果,擬定一套道德教育內容與方法,擬訂一套適合于我省中小學生特點的道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中小學道德教育與學生道德水平發展的激勵機制(科學的德育評價理論、指標體系和方法技術),選定學校進行實驗驗證,以提高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學生道德品質發展的總體概述
應該說,我省中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總體上是好的和比較好的。有80%左右的學生,在許多項目測量中,顯示出良好的品德素養。這說明,我們這幾年學校的德育工作是有成效的。比如:對“我們國家太窮了,有機會我一定爭取出國不再回來”持否定態度的占95%;對“如果能出國賺錢,任何下賤的事我都干”表示不同意的占94.5%。這雖然不足以全面反映當前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效,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廣大教師和德育工作者的心血沒有白費。
但我們也看到,中小學道德教育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是學生的誠實問題,在我們設計的一個測驗學生是否會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作弊的項目中,有60%的學生顯示出不誠實的傾向,其中學段愈高這種情況愈嚴重。聯系到當前各級各類學校在考試中出現的類似問題,我們認為這個結論是可信的。這種現象可能與社會環境影響有關。目前社會處于轉型期,政治、經濟與文化等領域的運作尚未完全進入理性化、法制化階段,在不發達、不規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上出現了許多假冒偽劣、坑蒙拐騙等丑惡現象,且多能得逞,這就難免對中小學生產生惡劣影響。此外,學校德育工作長期以來對誠實正直品質的培養重視不夠也是一個原因。
其次是勤勞儉樸問題。有52%的學生很少或從未干過家務;有25%的學生很不情愿參加學校組織的勞動。事實上,近年來學校對勞動教育抓得比較緊,許多學校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勞動,但由于結合社會實際教育學生懂得勞動的作用和意義不夠,以及許多家長因怕影響孩子的學習,不讓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為未來獨立生活所必需的家務勞動,使其收效甚微。因此,教育學生認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對個人、對社會生活的重要意義,并提高他們的勞動自覺性,是今后學校教育中應當加以重視的。
第三是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較弱。有26%的學生覺得自己難以承受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或打擊。這自然與當代學生所處的環境有密切關系,如學校和家庭過多的呵護,學生缺乏憂患意識和艱苦的生活鍛煉。這種現象若不加以糾正,將來就難以適應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
第四是孝敬父母問題。雖然有90%的學生存有報答父母之心,但他們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來或不知道怎么表示。37%的學生很少與父母交談,更多的人沒有幫父母干家務。也就是說,他們有一定的道德認識或道德情感,卻缺乏相應的道德行為。這種現象的存在與學校和社會的德育觀念偏頗有關,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們把孝道視為封建倫理道德避而不談。事實上,孝敬父母是愛國主義、樂于助人、團結友愛、謙恭禮讓、責任感等道德品質的基礎。
第五是主持公平和正義的品質較差。只有75%的學生表示,當好友與人發生糾紛時會站在有理的一邊;而有26%的人則表示偏袒好友或干脆躲開。這26%的人中還僅僅是出于情面上的考慮。可以推斷,當危及自己安全時,表示偏袒或干脆躲開的就遠不只26%了。聯系到社會上見義勇為者少、明哲保身者多的現象,更使我們感到在中小學加強正義感的教育與培養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第六是集體觀念淡薄。只有69%的學生很喜歡參加集體性的活動。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前學校中集體主義教育少了;另一方面在商品經濟發展初期,社會上個人冒尖、個人奮斗成功的現象較多,激烈的生存和發展競爭使人際關系趨于冷漠,這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與之相呼應的是,學生的寬容精神也比較差,如表示與人發生矛盾時,能主動與之和好的學生僅為66%。實際上,現代化的大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無論是在社會生活還是在生產方面,更需要團結協作和融洽的人際關系。今后亟需加強這方面的教育。
了解學生道德品質形成中外界作用的程度是我們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發現,有39%的中小學生認為對他們為人處事影響最大的是家庭、父母;32%認為是學校、教師;29%認為是社會文化媒體。當代學生的生活環境是一種多維的環境,家庭成員、社會文化媒體、社會生活現象對青少年產生的作用日益上升,因此必須下大力抓好家庭教育這一個重要環節。
各學段學生道德品質的比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高中生的道德品質現狀值得憂慮。如我們在一項測量作弊傾向的測驗中發現,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的不誠實傾向分別為53%、66%和74%。聯系到當前假冒偽劣現象給未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正直的公民,是我們今后道德教育應突出強調的一個方面。在勤勞儉樸方面,很愛參加學校勞動的人數比例在三個學段逐步遞減(82%、76%、57%);高中生中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情況從小學和初中的16%左右猛然增加到31%。隨著年齡增長,消費上有一定的自或更注重外在形象是自然的,但必須及時給予正確的引導。因此高中階段,要適當進行消費教育。
學習上的勤奮進取精神在高中階段也有衰退。根據調查,爭取好成績的高中生僅為63%,大大低于小學的81%和初中的83%;力求獨立克服學習上困難的高中生為70%,而小學生為84%,初中生為86%;愿意在今后的事業上有所進取的高中生為77%,而小學和初中生則為85%左右。這里反映出的問題可能與當前社會上知識和收益失衡及學校教育教學與社會不適應有關。如何使大多數升學無望的學生繼續進取,提高學習積極性,是社會和學校應加以研究并認真解決的問題。
對家鄉很有感情的人數比例從小學到高中呈遞減趨勢(90%、79%、69%),這種現象說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心態在初、高中學生中頗為嚴重。其數字也預示了今后我省人口外向流動增強的潛在性和建設農村的艱巨性。
高中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明顯弱于小學生和初中生。表示很喜歡班集體和集體活動的人數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1%、65%、49%;高中生表示樂意完成班集體分配的難事的僅為65%,低于小學的87%和初中的82%;表示愿意盡力幫助同學的為76%,低于小學的85%和初中的89%。由此可見,培養當代中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是學校道德教育中一項艱巨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的自我反省、自制自律和謙恭禮讓的品質并未隨著年齡的增大而增大,這種反常的現象也在幾道道德規范理解程度測試題中反映出來。在提倡節約的三項原因(①因為父母希望子女節儉;②因為平時節儉便不致于有求于人;③勤儉是一種美德)中,選擇③的比例小學、初中、高中分別為85%、82%和71%。
從正常的道德認知發展來看,中小學生對道德規范的理解力總體上應是不斷提高的。上面這些反常的情況說明,中學生道德品質發展具有敏感性和不穩定性(如道德認知水平的局部停滯和下降);社會道德和價值取向對中學生道德品質產生負面影響的嚴重性(如崇尚實惠、拜金主義等一些社會現象,直接地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的發展,甚至出現一些道德認識障礙);學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如過去只強調說教,現在又過分偏于他律)等等。在當前改革開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何增強對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實效性,使之內化,值得深思。
不同學段的學生,道德品質養成的途徑也不同。高中生雖然外表上與父母不那么親近,但父母的言行仍然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因而道德教育不能沒有家庭的協助。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比例大致保持在1/3左右,如果方法得當,作用還會增大。而對小學生而言,則取決于道德規范和行為本身與小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關系的緊密程度。小學生的日常道德規范認知水平表現為:對較遠離其生活的理解力低,對貼近其生活并具體實踐的則理解力高些。為此,對這些“在電視機前長大的一代”,我們應注意適當地通過與他們生活、學習較貼近的電影、電視、廣播和圖書之類直觀形象的媒體來影響他們,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沿海地區和內地山區學生的比較
在沿海和內陸地區的比較中我們發現,總體上講,內陸地區小學階段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區,但中學階段尤其是初中則高于沿海地區。
沿海地區環境更為開放,初、高中學生思想比較活躍,觀念變化較快,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認同程度較低;而內地山區由于環境比較封閉,中學生的道德觀念變化比較遲緩,相對沿海地區更穩定、淳樸一些。比如,在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方面,內地山區高中生中有73%愿意這樣做,沿海地區為60%;很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內地山區初中生比例為83%,沿海地區僅為68%;內地山區高中生的學習進取心強于沿海地區(分別為69%和57%);有66%的內地初中生經常和父母交談,而沿海只有55%。此外,諸如同情心、熱愛家鄉、樂于奉獻等品質的發展方面,內地山區的中學生均強于沿海地區。在調查的樣本中,內地山區有86%的初中生對自己的家鄉很有感情,而沿海地區則只有70%,這可能是因為沿海地區與國外各方面交流較多,社會環境中出現的一些消極因素反映到學生的思想中,從而對其道德認識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地比較國內外的生活與發展,加強熱愛家鄉的教育,是沿海地區學校德育應重視的工作;同時應探討在商品經濟競爭的環境中,如何培養學生助人為樂和寬宏大量的品質。
近幾年,沿海地區的學校尤其是小學比較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比如不少地區小學向家長發放調查表,了解學生在家的勞動情況等。而內地山區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兒童的道德教育似乎有放松的跡象。如在勤勞儉樸方面,沿海地區小學生經常干家務事和從未干過的分別為42%和11%,而內陸地區學生則為35%和20%;不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沿海為14%,內陸為23%;喜歡在消費上攀比的,沿海為14%,內陸為21%。因此,應該在內地山區的小學大力加強勞動教育。
在勤奮進取方面,內陸地區的小學生也不如沿海地區。在學習中力爭取得好成績的,沿海高達90%,而內陸僅為69%;學習中遇到困難、自己設法解決的,沿海為91%,內陸為77%。兩地區初中差距不大。而內地山區高中生的進取精神又強于沿海地區。這可能由于沿海地區的家庭對幼小子女在學習上的要求較高,而到高中階段,隨著就業機會增多,學生減弱了在學習上的進取心;而內地山區的家長對能上高中的子女升學期望值較高,并不斷強化學生這方面的心理欲求。因而,沿海地區的中學應教育學生保持學習上的競爭與進取意識,當升學無望時,應使這種品質轉移到對事業和人生的追求上;而內地山區學校應注意從小就鼓勵學生競爭進取,同時教育學生立志開發山區,建設山區。
總體上看,內地山區的學生在道德判斷和認知的發展水平上低于沿海地區的學生,道德發展未擺脫他律狀態的比沿海地區多。
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是在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過程中逐漸習得的。兒童只有在許多行為的相互作用中,才能逐漸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沿海地區的兒童相對于內陸地區的兒童社會交往和人際交往頻繁,獲得的信息量多,實踐活動量也大,因此在道德認知水平上高于內陸地區的學生。
從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去看,過去我們的德育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過分偏重書本知識,偏重考試和分數,忽視了對學生生存能力、競爭意識、價值觀念、人格修養等方面的教育。近幾年,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現實的變化和需要反而促進學校重視加強道德教育。由于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學校的升學率負擔相對低于內陸地區,這也為沿海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條件。總之,擴大兒童的活動與實踐領域,在活動和實踐中加強道德教育,是內地山區學校應當引起充分重視的。這種情況也說明,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學校教育雖有負面影響,但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學校德育工作者要全面認識社會影響,對消極因素不必害怕,只要我們積極引導,總是會有成效的。
重點學校與一般學校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重點小學學生的個性品質的發展反不如一般學校。如在勇于承認錯誤、干家務事,守信用、喜歡集體活動、關心他人、寬容心和責任感等方面,重點小學學生的良好比率均低于非重點小學10個百分點左右。一般說來,重點小學的學生與非重點小學的學生起始的智力相差并不大。能進入重點小學,有的是因屬于片內,相當多的是由于走了各種途徑。因此,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學習寄予厚望,在功課上抓得緊。重點小學的功課也相對繁重。因此,對于重點小學來說,應該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加強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和鍛煉。
盡管重點小學的教師和學生父母對小學生的成績如此重視,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重點小學學生的學習進取精神卻不如非重點小學:表示要在學習上爭取好成績的,重點小學和非重點小學分別為79%和93%;表示在學習中碰到難題努力自己想出來的,重點小學學生只有80%,而非重點小學學生卻有92%;表示在事業方面努力進取奮斗不息的,二者之比為80%和89%。這種情況說明,重點小學可能忽視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另外,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很多恨鐵不成鋼,或“陪讀”,或請“家教”,學生承受較多的心理壓力,雖然他們心理壓力承受能力強的學生比例較大(重點校44%,一般校38%),但他們對學習可能會感到厭煩,缺乏主觀能動性和自覺意識。而在非重點小學讀書的學生,要求將來進入重點中學學習的愿望比較強烈,這就促使他們在學習上更具主動性和進取心。
上述觀點,可以從學生認為對自己影響最大的因素調查中得到佐證。重點小學學生中,認為家庭和父母對自己作用較大的有31%,而非重點小學僅為14%;認為電視、電影、廣播等傳播媒體對自己影響較大的,重點小學有37%,而非重點小學多達56%。這里說明了重點小學學生的父母對子女看電視等活動的限制。而過多的限制和他律,使學生在品質發展上自律程度降低,重點小學學生的自律程度就低于非重點小學學生。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過重的學習負擔會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品質發展狀況和小學有所不同。首先,重點中學學生自尊自愛的品質略強于一般校。如在“為了出國或賺錢,任何下賤的事都干”的回答中,重點校肯定的只有2%,一般校有6%;重點校從未參加賭博之類活動的學生為91%,一般校為85%。在誠實傾向的測驗中差異更為顯著,重點中學不誠實傾向的有48%,一般校高達76%。在謙恭禮讓和寬容心方面,重點中學也略強于一般校。另一個差異表現在重視集體榮譽方面,重點中學占92%,一般校占84%。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可能是由于重點中學學生起點較高,學校校風一般比較嚴謹,良好的班集體較多,學校德育工作條件較好。
兩類學校的學生雖然在勤奮進取品質方面差異不大(在事業上力求奮斗不息的重點校為80%,一般校為82%;在學習上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前者為75%,后者為74%),但他們的差異主要在學習的意志和毅力上,如“在學習上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重點校為86%,一般校為77%。因此,對于一般校來說,須在培養學生學習意志和毅力上下工夫。
一般中學學生的品質發展也有自己的長處。比如在勞動方面,經常干家務事的占46%,而重點校只有26%;喜歡參加學校勞動的一般校為68%,重點校為65%。這是由于重點校學生在學習方面花費較多的時間,而對勞動和勞動教育有所放松所致。因此,重點校應當要求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增加集體勞動鍛煉,這將有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
學習成績不同水平學生之間的比較
在小學階段,一些與學習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明顯優于差生,如勤奮進取、自信自立、自尊自愛、責任心等等。但一些與學習不那么直接有關的品質,好生也大多好于差生。如勤勞儉樸,自制自律、謙恭禮讓、孝敬父母、團結協作、助人為樂、公平正義、寬容與同情心、愛國愛鄉、樂于奉獻等。在三個道德自律測量題中,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選擇自律回答的比例遞減。也就是說,學習成績越好,道德認識理性化的人數比例越大。這種現象提醒我們,把德育與智育截然分開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學習成績好不等于道德品質的發展就必然毫無問題。比如,成績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小學生的不誠實傾向比例幾乎相同(54%左右)。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好、中、差生的比例分別為42%、40%、43%。因此,對成績好的學生,應加強這兩方面品質的培養。
在中學階段,情況又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比較誠實正直的比例較大;而在勤奮進取、樂意參加集體活動、關心集體榮譽感等方面,品質好的人數比例也從學習差生到好生遞增。
但中學生中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道德品質發展方面也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不少品質發展不一定與學習的好、中、差正相關。如:尊敬師長方面,比例分別為91%、97%、93%;關心他人方面為92%、96%、86%;寬宏大量方面為62%、70%、59%;樂于奉獻方面為80%、90%、86%。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自我感覺良好,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看不起別人;平時過于專注于自己的學習,對其他人和與自己無關的事不大關心;由于學習上競爭的影響,有時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些情緒化,寬容心不夠。這樣的品質必然導致人際關系不融洽,而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以生存并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還有一個應引起充分注意的問題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較差,當問到“在生活中如碰到嚴重的挫折或打擊”時,回答“會很長時間提不起勁”的,學習好的為25%,學習中等的為21%,學習差的為19%。這是由于成績好的學生,平時在精神中總是處于順心的狀態,老師的表揚、家長的贊許和寵愛使他們自視甚高,一旦受到打擊就接受不了。一些中學中的優等生在大學成了中等生后,精神崩潰甚至自殺的例子,提示我們在中學中應該重視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在未來社會中,個人的個性品質和道德素質如果與瞬息萬變的社會不對位、不適應,那就會很快被社會所淘汰,更談不上會取得什么成功。
學習成績差的中學生,在個性品質上與其他人最顯著的差異在于勤奮進取的精神方面,比如,選擇“一定要爭取好成績”的僅為58%,大大低于好生的92%和中等生的80%;“學習中碰到困難努力自己解決”的為77%,而學習好與中等的學生均為87%。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另外,要促進學生自信心的遷移。從調查看,總體上說,學習差生的自信心并不差,在“遇事總有自己的見解”和“雖然有的同學在許多方面比我強,但我也有自己的長處”的回答中,學習成績不同的學生差異并不顯著,差生主要是在學習上的自信心差。因此,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引導或激勵他們把自信心轉移到學習上來。
學生對德育形式和方法的反映
從總體上看,學生對效果良好的德育活動的形式和方法有幾種比較集中的反映:
首先是理論要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如經常走出校門,參加社會實踐;到生產、生活和市場第一線去進行社會調查;到部隊去實地接受國防教育,參加軍訓;利用自己的本領切實開展學雷鋒助人活動等。
其次是校內德育活動的形式要多樣化。如主題班會、各種競賽活動、文藝活動、野外游覽或考察活動等。當然,在組織這些活動中,一定要有鮮明的主題和內在的德育因素,不要盲目迎合學生的興趣,忘了我們的教育目的和任務。
第三是要求適合自己的年齡特征。如小學生中就有相當多的人要求以講故事的形式來進行道德教育。有的中學生對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對最差勁的德育形式和方法,學生也有幾種比較集中的意見:
首先是開會,尤其是聽枯燥乏味而又冗長的報告;即缺乏生動事例又沒有結合現實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形式主義的宣傳。
其次是批評,特別是粗暴的批評和有損自尊心的譏諷,這些只能激起學生的反感心理和抵觸情緒。
第三是勞動懲罰和形式主義的“做好事”。勞動本身是一種很好的德育形式,但如果和懲罰結合起來,學生就會認為勞動是一種懲罰的手段,從而逃避勞動,看不起勞動和勞動者,勞動教育也就完全失敗。相當多的學生對“做好事”也有意見,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沒有自覺性,而且許多活動本身并沒有實際效用,更談不上教育作用。
對于游覽活動、野炊、觀看電視和錄像片甚至讀書活動等,學生中有不同意見,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組織以及看什么樣的電影、錄像。比如,有的中學生認為看教育影片沒有意義,說“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之余,應該看一些娛樂片”。出現這種情況,有幾種可能:片子對于她來說,太淺或看過多次;看完后沒有組織必要的討論;影片對于她太深了,看不大懂。因此,即使是看教育影片,學校也要精心組織,根據對象掌握時機,方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責任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課 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2-0039-01
初中思想品德課是初中生德育的主要課程。對于初中學生的責任教育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課因其綜合性強和以培養學生品質為主的特點成為實施初中學生責任教育的主要途徑。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體會,對責任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滲透進行闡釋。
一、責任價值辨析法
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責任教育是要教學生“學會負責”,其中首先要培養的是學生承擔責任的意識,形成正確的責任價值觀。價值澄清學派認為,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是多元化的,其中充滿了沖突和矛盾,傳統的勸說學生接受某種“正確的”教育方法已不能勝任對當代學生進行責任教育的任務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指導學生在澄清自己價值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選擇并轉化為行動。但由于初中學生對責任認知模糊,使他們對自己的責任價值觀辨別不清。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辨清事理,權衡利弊,使他們懂得形成良好的責任品質于人于己都是利大于弊的道理,這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同時,在進行責任教育時,可以選取初中學生生活中雖然簡單易懂但又肯定沒有一致看法的事例,讓他們自己辨析,如:許葦是一名初中生,她在日記中寫到:我怎么覺得那么累啊?媽媽總是要我考出好成績,她只要我把學習搞好就行了;當班長的事情那么多,老師同學有什么事情都找我,真是煩死了;這個周末學校還要我們去義務植樹,真是浪費時間;我喜歡唱歌,報名參加學校的歌唱比賽,卻很少有時間去排練……
學生就案例中責任的主動承擔、被動承擔和許葦承擔了哪些責任展開辯論,也可以讓他們換位思考:“你有過這樣的困惑嗎?”“你是如何解決的?”讓他們自己分析做與不做的后果,并清楚每種后果對自己的利弊,讓他們能夠在利益的對比權衡中明白承擔責任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提升其責任品質。通過案例辨析,也可以讓學生對責任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二、責任角色承擔法
在進行責任教育教學時,教師往往采用角色承擔的方法,它的優點是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來觀察、思考某件事該怎么做。角色承擔是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根據故事、事件的情節,扮演各種社會角色,練習“承擔”相應的角色義務,分析思考問題,處理人際關系。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能領會各種社會角色的責任,學習承擔一定社會角色所應有的態度和所需的能力,正確分析自己的角色地位,從而學習理解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同時,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無論是扮演者還是旁觀的學生都實實在在地經歷了一次道德決定,而不是憑空想象,繼而產生角色認同感,從而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
在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時,教師應注意:學生扮演的角色必須十分具體,并且是由學生自己做出行為抉擇;角色扮演的時間不需要太長;角色扮演后應開展課堂討論;最后由學生或老師或共同做好討論總結。在運用此方法時,教師需要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要避免追求表面熱鬧的形式主義,否則可能會造成負面的效果。
三、實踐活動反省法
責任教育的本質是實踐。在實踐活動中可以將學生的責任認知與責任情感融合,并通過鍛煉他們的責任意志,反省內化為學生的責任品質,外化為他們自覺的責任行為。責任教育的實踐活動強調通過學生的各種自主活動來促進學生責任品質的發展,教學生學會負責。對于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的活動,他們往往能想方設法去做好它,并能主動承擔各種責任。因此,學生自主選擇并參與的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到履行責任的必要,而且能在責任的履行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崇高。學生也可以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能夠逐步加深對責任規范的認識,并能達成一種基于互惠的對對方的義務和責任,并在履行這些義務和責任的過程中,切實領略到真正符合人性的東西,體驗到更深刻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教師應根據具體的責任內容結合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開展課內的、課外的、校內的和校外的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以此溝通教學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的聯系,如勞動教育、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社區服務等活動都對學生責任品質的形成與發展十分有效。通過勞動,學生能夠體驗付出的快樂,形成只有付出才能享受的情感體驗;通過社會實踐,學生能夠體驗到自身價值的實現,并能將自我與社會融為一體而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了學生參與社會的意識和責任。適當的社會服務活動也有助于發展學生“利他主義和自尊自重的觀念”,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四、責任檔案記錄法
這種方法要求德育教師從七年級開始就給每位學生建立一份責任成長記錄檔案,客觀地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責任發展的成長過程。教師通過觀察,有目的、有計劃的對學生在思想品德課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負責表現記錄下來,并進行比較,這樣既能充分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責任教育,又能直接反映出責任教育的效果。同時還可邀請同學、家長參與,以共同促進學生責任品質的發展。
在訓練學生責任行為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責任行為改變法來強化學生的責任行為。這種方法是建立在行為主義關于行為強化的學習理論之上的。根據這種理論,教師可以指定學生完成一些責任行為訓練的任務,如每天回家洗碗,每天幫助一名同學,每天主動向別人打招呼10次等,并加以督促和鼓勵,以增強良好的行為。教師還可以通過獎賞或懲罰的方式等強化手段來建立某種新的良好行為,或者消除某種不良行為。此外,教師和學生還可以共同商定一份明確、公平且可信的協定,在協定中,可明確規定什么樣的行為可以加幾分,什么樣的行為要扣掉幾分,并根據分數的多少實施獎懲。這份協定既能使教師明確責任教育訓練的各階段目標,也能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訓練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結語
本文討論的是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責任教育,但這并不等于否認旨在培養真正的責任者的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有賴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全方位、全時空的參與。單就初中思想品德課中責任教育自身來說,如何為教師、學生在學校責任教育中準確定位,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責任品質等,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
初中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
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十多年來,我作為學校主管德育工作的領導,主要有以下幾種做法:
一、建立德育管理網絡
進行學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個健全的組織機構。我們建立了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了德育管理的職責。由校長、政教主任、團支部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可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系并溝通教導處、總務處之間的橫向聯系,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系密切、指揮靈活、步調一致、信息暢通,能夠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效能,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施。
二、明確大家都是德育工作者
發揮德育組織作用必須明確學校各類人員的德育工作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調動班主任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干力量,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為調動他們育人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職責、考核細則,以及高于國家標準的班主任津貼,對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評先、評職、晉級等方面優先,大大調動了班主任的積極性,使我校班主任隊伍非常穩定。
二是調動各科任教師的積極性。
學科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德育工作者,學校提出要在學科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滲透德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同本學科的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就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給學生深刻的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量。
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能實現知識與道德、教學與教育、教書與育人的統一效果。學校制定了科任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并對他們的工作在評選好教師工作中有所體現,同時也把他們此項工作的好壞納入了每期期末的工作質量評價中。
第三,調動后勤人員的積極性。
學校的后勤人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營造校園育人環境方面,需要他們有構思、有設計、有計劃地實施。學校制定了有關服務育人的職責和制度,期末評價將成績顯著的同志評為好職工,進行獎勵。 學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視了對各類人員的管理,運用激勵性原則,調動了各方人士的積極性,達成了育人共識,形成了合力,充分發揮了學校各類人員的聰明才智,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提高管理者素質,全方位投入攻堅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面對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認為應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點體現在一個重視、兩個克服上,即: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用一個模子培養人才的傾向。必須樹立為受教育者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的觀念,樹立讓受教育者成為一個合格公民的觀念,按李嵐清同志提出的“六個學會”教育、培養、訓練學生,即教育、培養、訓練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和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體。
同時還應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人在經濟社會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要求給人的個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德育工作者的著眼點,應放在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身上,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的健全,實現人格個性的社會化。為此,必須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發展健康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為著眼點的現代德育觀。
要做好初中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干部和教師的素質。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通過教育理論學習、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為,教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是學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標志,是德育工作科學化的保證,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進一步加強以下六個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斗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我校多年來重視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實踐,參與了市級、國家級科研實驗,如“初中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評價”、“初中生思想品德評價”及“以紅巖精神為主導的初中生責任感教育”等。通過科研實驗培養、鍛煉、提高了干部、教師隊伍素質,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實踐、勇于探索,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四、不可忽視環境育人的作用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能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應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閱覽室等,有統一用磁磚燒制的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有校風、教風、學風以及《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等標志,讓每一堵墻壁成為無聲的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五、不斷實踐,不斷總結,增強學校管理效果
當今社會,學校教育難以完成培養下一代新人的任務,要用大教育觀思想來指導初中德育研究。要樹立整體觀念,加強綜合研究,要著眼在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中加強德育,著眼德育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轉化,這才有利于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于全面落實德育工作目標。
系統論的核心是“整體性原則”。初中教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校中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發揮自身的個性優勢,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從各育之間的關系看,德育與其它幾育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了全面教育的整體。從學生本身來看,他們的各種個性、品質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從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來看,諸途徑各自發揮著獨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為補充,形成了有機的整體。從大教育觀的高度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一個整體,要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一致性教育。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思路探究
生活其實就是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兩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只有當教育通過生活而發出力量時,才能體現其價值。而初中生正是明日的朝陽,也是最適合普及思想教育的年齡階段,更
能有效地將其探究的方向和路線拉得更長、更遠。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初中思想品德路線的探究吧?
一、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概述
(一)思想品德的含義
1.背景
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有一定的社會背景,其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以及對其成員施加力量,最終讓他們符合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要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
2.特點
學科特點:階級性、實踐性、綜合性。
功能特點:客觀性、多方面性、層次性、發展性。
環境特點:廣泛性、動態性、特定性、可創性。
3.構成
教學的終極目標、教學的情境創設、教學的主要內容、新課的導入效果、教學的組織活動。
(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內容
1.環境教育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什么樣的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很大影響的。在家庭和學校里,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來自不同性格的人的影響,但更多的卻是考驗一個人的自制力。能夠很好地按自己想走的路走,不受別人影響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十分堅定的,對事物的態度也是很果斷的。
2.勞動教育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思想品德教育對于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對孩子的培養上,顯得尤為重要。生活中,只有更多地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些事,才能讓他們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家里,也可以教導他:自己動手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沒有什么東西是會從天上掉下來的。
3.學校教育
學校是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圣地,里面有很多專業的老師和同學,只要你和他們和睦相處、友好交流,你就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有利于自己成長和發展的東西。校園文化是一個傳播思想品德的有效途徑,它將教師和學生這兩個不同的知識群體聯系在一起,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來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更好地吸收和運用。
(三)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現途徑
不管做什么都有一條路線或途徑,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也是一樣,想要實現它,也是有途徑的。它的實現可以通過體驗教育來實現、體驗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的束縛,更有一些學生因成績下降而缺少自信,導致學習的效果變差,這是由于他們所處的環境以及給他們提供的條件造成的。因此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顯得尤為重要。
學校還可以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體驗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在體驗中學會學習,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一些用文字無法理解的知識點。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探究
(一)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方向和對象
在一個家庭里,人們一般最關注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要一個家庭里有孩子,那么孩子將來在哪里上學,上什么樣的學校,這都是作為父母最關心和最在乎的問題,也是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路途的一個鋪墊。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必須要真正參與到教育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思想道德的升華和其中的情感。良好習慣的養成靠的是學生自己對教育知識的了解和把握,而不是單靠片面的講解和概念知識來理解的,需要反復多次的學習來加深記憶,這樣才可能達到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一些措施
在教學的過程中,初中教師會根據教學的目標來劃分,將所講授的主次內容分為重難點,再進行教授和傳播。教師應針對學生年齡階段的不同和實際認知水平的不同,將所授內容進行整合分配,合理安排學生自己動手、自主探究,還可以通過由簡到深、深入淺出的方式,列舉實例,讓學生通過快速理解的方式進行學習。
(三)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探究的疑難問題
由于長期機械的操作,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很差,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自己無法解答的疑難問題,他們本就沒有什么強烈的求知欲,學習的效率也很低,在這種情況下,更不會自己主動去解決那些不懂的問題,這時,教師就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對這類課堂進行思考,并針對遇到的情況和使用的教學方法進行調整,組織好學生和教師間的互動,讓學生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克服難題。
三、總結
(一)高尚思想品德的養成
思想品德對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有一定的要求,在思想方面要求我們要處于一個健康向上的狀態;在道德方面要求我們要遵守社會制約和法制規范;在行為上要求我們要守護法律法規。
(二)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態度
要有自己的一套嚴格要求,不論學習和生活都要盡可能讓自己樹立一個比較端正和積極向上的形象。
(三)豐富歷史知識的積累
高尚的思想品德都是前人留下的,許多歷史人物都有自己對于人生的獨特理解,有些詩歌和散文中提到的極具代表性的事物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豐富的歷史文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的了解和認知,我們要學會從中找到更多對我們有幫助的東西。
參考文獻:
一、組建強有力的德育領導機構:本學期我校成立了以副校長為中心,政教主任、團委書記及各班主任為主的網絡管理機構,緊緊圍繞學校的德育工作計劃,依靠全體教職員工,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形成的規律,大力抓好德育的常規管理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以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為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推進了學校優良的校風和學風的建設。在相互協調中逐步使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不斷進步。
二、 德育工作主題明確,學生教育活動落實到位,效果明顯。學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月月有主題、有活動安排、活動過程記錄及活動效果講評。主要工作有推行校園公共區衛生新方案,向學生推薦100首積極上進的歌曲,學習雷鋒活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契機,組織“《中華魂》讀書教育”活動,開展了征文比賽,主題板報比賽。百科知識競賽。讓學生了解社會百科,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自豪感。
三、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養成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1、以《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規范》和《中學生文明禮儀常規》教育為重點,對班級衛生、自行車擺放、學生佩戴胸卡、儀容儀表進行全面的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和生活習慣。特別是今年實行了校園公共區衛生新方案,政教處對當天各班早晨及中午衛生打掃情況、保潔情況及時給出書面評價,這一舉措保證了校園內時時處處干干凈凈。
2、政教處加大了日常巡查力度,每周有兩次以上校園綜合抽查,及時掌握和處理學生上網及其余違紀事件,使學生的違紀率大大降低。
3、繼續做好了校園廢品回收工作。提升了學生愛護環境、認識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各班都準備廢品袋、廢品箱,及時回收衛生區和教室可再生垃圾,實現廢品回收金額近百元,作班費使用,用于獎勵文明學生、學習進步之星、學習優秀的同學、對學校班級有較大貢獻的同學或作為班級開展課余活動的經費,這又促進了班風學風建設。
四、全方位加強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德育工作效果得到整體提升。
1、堅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制度。每次國旗下的演講確定學生演講主題和內容。將國旗下的演講作為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養成良好行為規范和道德素養教育的有效陣地。
2、舉行普法征文活動。利用學生大會,對學生進行法制觀念教育;利用宣傳板報向學生宣傳吸煙的危害、預防犯罪、如何防衛等教育。
3、狠抓考風建設,以嚴格的考風促學風建設。考風的好壞決定學風的優劣。學校利用班主任例會,反復強調考風、考紀的重要性,要求班主任以考風促學風。學校對考試中有舞弊行為的同學進行了耐心細致地批評教育,學生很受觸動,意識到好成績是辛勤努力的結晶,絕不是不勞而獲的。
4、處理問題學生,凈化校園環境。學校對上網吧、勾結校外人員到學校尋釁滋事等行為的同學,絕不姑息養奸、縱容遷就,發現一個,處理一個,進一步凈化、優化校園環境。本學期我校校園治安情況得到更進一步的鞏固。
5、政教處與班主任實行重點學生談話制度,針對少數學生存在的心理及其它方面的問題,實行重點學生個別談話制度,取得很能好效果。并要求各班級對問題學生進行建檔、安排同學幫助、定期談心、及時與家長聯系。
6、為使初一新生了解學校紀律,掌握初中學習特點,盡快適應初中生活,實現小學向初中的良好過渡,結合《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青界中學學生管理制度》抓好初一新生入學教育。
五、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隊伍的整體水平。
1、加強業務理論知識的學習,班主任實現由經驗型向理論型提升。
一年里先后組織班主任學習了有關如何開展學生工作的理論文章。召開每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例會,在會上請優秀班主任介紹他們的先進經驗,從實踐上、理論上幫助班主任提高工作的水平和藝術,提高班主任隊伍整體素質。
2、開好班主任例會。利用每周四下午的班主任例會,總結上一周的工作,及時發現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存在的問題,表揚先進,推介經驗。布置下一周的工作和要求,把班主任的思想和工作重心統一到學校的要求上來,使學校的各項工作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地開展。
一、良師益友角色
首先,班主任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養,熱愛和奉獻教育事業,精心教書育人,率先垂范,嚴于律己,公正客觀地看待每一個學生;精心組織教學,大面積提高教育質量,堅決摒棄“應試教育”中只注重升學率而忽視學生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錯誤觀點。
其次,班主任面對全體學生的發展,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趨勢,面對新中考考綱要求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認識到知識量劇增、知識更新的速度加快等現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性很強。班主任要刻苦鉆研業務,具有一定廣度和深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達到“專才”和“通才”的有機結合。
第三,班主任應該不斷發現人才,當你嚴厲批評學生學習無望時,請不要忘記,或許班級里有未來的奧運明星、政治家、藝術家、工程師、發明家等。班主任應該結合科任老師,給一些“偏才”“怪才”提供成長的土壤,上海的韓寒不就是眾多的初中生崇拜的偶像嗎?
最后,班主任應該熱愛學生,善于與青少年交朋友。每一個學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優點,師生之間彼此需要理解和支持。只有把學生當作朋友看待,用親近和信任來溝通與學生之間的感情,班主任才會得到學生的信賴。為此,我總是采用愉快教學法。課上表情親切、溫和、平易,使學生快速進入狀態,學得輕松;課后,與學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師生感情融洽才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慈母角色
愛心是開啟學生的靈丹妙藥,是教育學生的基礎。學生希望教師能夠尊重、愛護和鼓勵他們。班主任的慈母之愛,不是姑息遷就、放縱溺愛,而是有原則的。比如,學生生病時,班主任應該犧牲一點時間,利用雙休日為其補課。這樣,就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當學生思想上有包袱時,班主任要主動關心親近他、寬容他,教育他正視困難與挫折,冷靜分析現狀。學生享受了母愛般的溫暖,他的責任心才會不斷增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才懂得感恩、關愛他人。此刻,教師才能真正體會到師愛的偉大。
三、心理醫生角色
隨著社會的進步,學生的人際交往顯得日益重要。在交往活動中,一些學生不免會產生心理障礙,諸如叛逆、孤僻、暴躁、韌性、厭學癥、自制力差、愛慕虛榮等。班主任給學生醫“病”,可采用多種多樣的治療方案。例如,有針對性地組織活動,引導學生融入班集體,增強合作的意識,讓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多一些獨立做事的機會,教師適當引導,肯定其進步,讓他們養成合群、樂于交往的好習慣。在關注學生心理、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方面,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目標在于具體制定,重點在于創設氛圍,難點在于健康疏導,成果在于不斷鞏固。
四、設計師角色
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濃厚的班級文化,教室內的文化設計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應在此方面多下功夫,擔任好設計師角色。第一,在室內前墻上,黑板的一側張貼一張張表格,日課表、作息時間表、考試日程表、班級公約、班干值日表、學校活動信息的安排表等,要美觀大方、布局合理。 第二,班主任親自設計黑板報,并定期更換。其內容與重大紀念日、班級和社會熱點等結合起來。第三,有條件的學校,室內櫥窗充分利用,張貼學生的優秀作文、藝術作品,某些試卷的參考答案等。第四,懸掛名句。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名言數不勝數,這些句子堪稱經典,簡潔精煉,含義深刻。班主任可向學校后勤處提建議,選擇一些名言,制作成類似匾牌的鏡框,掛在教室內。這些句子有獨特的明理、啟迪、告誡的作用,學生默讀在心,終身銘記,受益匪淺。第五,班級獲得的榮譽,如錦旗、獎狀、銅牌等,張貼或懸掛到黑板上方,這對于激發學生的榮譽感,培養團隊精神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演說家角色
教師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立足于講臺,無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與家長溝通,還是傳授文化知識,都要具備政治家滔滔不絕的口才。一方面,班主任加強自身修養,博覽群書,不斷提高演說水平;另一方面,與學生交談要注意時間、場合、語氣、態度,切忌侮辱人格、言行不一、盛氣凌人、隨意褒貶、強加要求。針對全班集體講話,每天周而復始的上課,教學語言更要慎重。每節課前,教師事先準備教學內容,組織教學語言,先講什么,后講什么,都必須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