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
時間:2023-08-17 17:34: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現狀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農業多功能性 旅游農業 對策
旅游農業是指把農業和旅游業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農業設備、生產場地、農業產品、農業經營活動、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經過規劃設計,發揮農業與農村休閑旅游功能,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閑、體驗、購物,從而促進農村發展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
旅游農業要面向農業旅游的市場需要,發揮農業的旅游功能。農業的旅游包涵休閑功能,但不僅僅局限休閑功能。
一、農業多功能性與旅游農業
1.農業多功能性
多功能農業是指農業不僅具有傳統的糧食生產功能,還要為其他目標如生態保護、社會公平等目標做出貢獻。我們認為,隨著生產的發展,貴州的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逐年下降,但農業在該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農業不僅具有傳統的糧食生產功能,而且在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方面,能夠促進農村社會公平公正穩定,改善區域直至全國大流域生態環境,維系農村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保留民族特色等諸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2.旅游農業
旅游農業的內涵,是指旅游農業這一概念所具有的,并反映旅游農業特有屬性的認識內容。據此,我們可以把旅游農業作如下表述:旅游農業是以農業為載體溉有農業生產功能,又有旅游活動功能的新型產業。旅游農業具有如下幾個特有屬性。
(1)具有農業和旅游業的產業兼容性
農業屬于第一產業,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本來兩者各有天地,互不相融。但旅游農業的出現,無論是其項目設置、設施裝備,或是環境條件、經營管理等方面,都是農業與旅游業的相互兼容,并以此而區別于一般的鄉村農業。
(2)具有田園風光和旅游景點的呼應性
旅游農業充分發揮一般農業田園風光的優勢,因地制宜地加以藝術化改造,如綠化美化,地形改造,并適當設置雅致、簡樸、自然的景點和實用、配套的設施,使田園風光得到點綴而增輝,旅游功能也因此而強化。
(3)具有生產功能和旅游功能的耦合性
旅游農業是兩種功能的耦合,既具有生產功能,又具有旅游功能,即在向社會提供物質產品的同時,以其特有的田園風光、民俗風情讓人們感受返樸歸真、回歸自然的樂趣,并達到體驗生活、增長見識和措情益智、陶冶情操的效果。
(4)具有生產活動和旅游活動的統一性
農業是以種養業為主的物質生產活動,旅游業是以觀光、休閑為主的精神文化活動。這兩種活動過程,在過去,一般都是分別在不同的場所展開的。旅游農業則是同時在同一場所使兩種活動過程協調一致。
(5)具有物質價值和文化價值的互補性
農業追求的是物質生產價值,旅游業追求的是精神文化價值,兩者的效益是通過各自的價值得到體現的。旅游農業則可以實現兩種價值的互補,即旅游農業一方面以其可觀賞性和可參與性使農業的附加值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又以其生產性和文化性使旅游業價值獲得支撐和延伸。
二、貴州旅游農業發展現狀分析
1.貴州發展旅游農業的背景
從資源稟賦上看,貴州是自然與人文合璧的結合。占全省面積92.5%的山地、丘陵和占73%的喀斯特地貌,使貴州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喀斯特王國”。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中蘊藏著久遠的歷史傳統與多樣性的原生態文化、堪稱“文化千島”。貴州的自然與文化保持著較好的原生狀態,這使得貴州具有給游客創造與眾不同的全新體驗的資源條件。
從現實來看,貴州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的聚居區之一,以農業經濟為主,工業化程度較低,是中國最欠發達的省份之一。通過旅游農業的發展,可以促進整個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
2.貴州發展鄉村旅游的現狀
根據2007年8月貴州省旅游局組織鄉村旅游典型村寨調研各地州提供的《貴州省各市、州(地)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調查表》(以下簡稱《地州表6》)、《典型村寨的入戶調查表》的數據,目前貴州省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如下:
據統計到2006年底
――全省開展鄉村旅游經營村寨數共計575個;
――開展鄉村旅游經營戶數達6184個;
――開展鄉村旅游經營直接從業人數60998人次;
――開展鄉村旅游經營脫貧人口數175097人;
――鄉村旅游人員培訓已達70878人次;占旅游從業人員比例平均達56.7%;
――政府用于村寨交通基建投資的金額達25.9億元;
――全省鄉村旅游共接待游客達1617萬多人次,其中境外游客達9萬多人次;
――鄉村旅游總收入達近63.38億元(十五期間我省旅游總收入為47.3億元);
――鄉村旅游人均收入達2070元。
其中,黔東南、遵義地區以及黔南地區分列鄉村旅游總收入的前三名,各區收入分別為:47.89億、10億、2.5億。
表1 2006年各地州市開展鄉村旅游具體情況表
三、貴州旅游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省的旅游經營者已經比較敏銳地注意到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但自發增長期的鄉村旅游還存在很多問題。
1.各自為政的現象嚴重,品牌效應差
我省在旅游農業的開發過程中,很多都是農民一家一戶在實踐中去摸索經驗,主要屬于自發的、分散的、粗放的小農個體經營形式,其產業意義不大。沒有把旅游接待地能夠吸引游客的農家風味、人居環境、服務水平等放在重要位置。
2.項目缺乏規劃和策劃,盲目性過高
出于資金缺乏,沒有對旅游資源進行充分的論證規劃和策劃就匆忙上馬,開發中只重視規模,粗制濫造,許多旅游農業開發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急功近利。倡導和實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迫切需要的。
3.管理不夠規范,服務水平不高
農業旅游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業部門、旅游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在管理上還不夠協調。旅游區的道路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管理服務用房等用地結構和布局還比較散亂,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各行其是。游客的餐飲、住宿、娛樂、安全、衛生等方面還不規范。
4.科學規劃重視不夠,同質化嚴重
目前,我省旅游農業基本上是以鄉村企業、農民自主建設開發為主,缺少整體規劃和科學論證,項目設計雷同,布局不盡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場定位不明,簡單仿效,粗放經營,在開發建設上隨意性較大,存在著一定無序性和盲目性。
5.產業化層次低
第一,對農業的旅游資源保護不夠。旅游產品大都以農家樂之類為主,產品化程度低。
第二,市場是區域性周邊市場,市場定位還存在相當大差距。以自駕旅游市場為主體的農業旅游的局限性必然影響旅游農業產品的銷售。
第三,作為旅游產業良性循環機制有待形成。
6.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原生態破壞嚴重
我省在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官員和開發商的急功近利,甚至還有貧困地區人民渴望通過旅游改善生活而盲目開發,普遍缺乏科學的規劃與管理,開發旅游的積極性和熱情就變成了一種破壞力。
四、貴州旅游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針對我省旅游農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們應充分地意識到積極發展旅游農業,在為游客提供一種深度文化體驗的全新旅游產品的同時,又極大地加快了廣大農村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旅游農業的開發措施,創新發展模式,才能實現旅游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整合資源,挖掘內涵,突出特色,培育品牌
我省旅游農業資源十分豐富,在開發過程中要突破區域局限,突出特色,多方位、深層次地開發產品,深刻挖掘旅游農業資源的文化內涵,增強產品吸引力和競爭力,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根據現有資源分布情況和農業的季節性特征,開發不同主題的旅游產品,構建旅游農業品牌。
2.長遠規劃,科學策劃,增強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
在我省的旅游農業開發中,要通過系統規劃,有機整合鄉村旅游資源,認真科學地策劃好旅游開發項目;在鄉村旅游產品項目的開發和設計中,要在鄉村民俗、民族風情和鄉土文化上做文章,使鄉村旅游產品具有較高的文化品味和藝術格調,成為展現當地社會生活與旅游文化的一個窗口。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旅游設施
目前,旅游農業開發建設資金主要依靠政府組織投入,經濟實力不強。在旅游農業發展中,應拓寬資本投入渠道,形成政府投入、群眾投入、社會投入相結合的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新格局。引進先進的旅游農業開發、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其競爭力。要加強旅游農業地基礎設施與旅游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環境,解決好交通、食宿、衛生等問題,以便開展“一條龍”服務,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獲得經濟效益。
4.挖掘亮點,堅持“特色”開發之路
鄉村旅游的開發與建設,應堅持特色原則,將“特色”作為鄉村旅游資源的“賣點”,避免隨波逐流,千景一面。目前,貴州省一些著名的鄉村旅游景點,例如貴陽市小河金山生態農業觀光園、花溪區的鎮山村、烏當區香紙溝等,正是由于突出了“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5.發掘農業資源的多功能,加大產業化層次
農業產業功能。這是從農業的一般功能來說的。農業為游客提供體驗、休閑平臺,同時,提供優質、綠色、生態、安全、健康的農產品,滿足游客對休閑食品、安全食品的需要。
休閑游憩。鄉村多寧靜,空氣好,民風純樸,對休閑養生是極好的去處。同時,游客在休閑過程中,觀光、休閑、體驗、娛樂、度假等各種活動和服務于一體。起到修身、養生、靜心、養神的最佳效果。
觀光學習。游客通過對旅游農業產品的了解,充分了解農業文化、學習農業知識、參與農業生產活動、感受農業景觀的戶外體驗。與此同時,游客的參與加深了對環境保護的認同,可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維護自然景觀生態。
體驗養生。休閑農業區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新鮮的空氣,寧靜的空間,生生不息的動植物,遍地綠色的草木,以及隨處的鳥語花香,是最適合調劑身心及養生保健的場所。
6.努力實現旅游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旅游農業,不僅能為游客提供新的活動空間,還能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轉變傳統農業生產格局,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獲得旅游業和農業的雙重效益。旅游農業的基礎是農業體系內部功能的良性循環和生態合理性。在旅游農業開發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文旅游資源的文化特征,堅持走生態效益型道路,重視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相結合,實現旅游農業可持續發展。開發與保護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近幾年來,城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們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環境、發展旅游產業的需求日益增強,這為旅游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客源條件。我省豐富的旅游農業資源又為發展旅游農業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條件。由此可見,我省旅游農業開發潛力很大,必將蓬勃發展,成為一項生命力強大的新型產業。
參考文獻:
[1]馬勇,舒伯陽.區域旅游規劃――理論.方法.案例[J].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2]陳文林,翟虎渠.旅游農業[J].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魏小安,劉趙平,張數民.中國旅游業新世紀發展大趨勢[J].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
[4]王興斌.旅游產業規劃指南[J].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0.
[5]李長榮等.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J].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關鍵詞:河北;環京津;鄉村旅游;對策
鄉村旅游是20世紀末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產業,作為旅游和農業集于一體的新興旅游業,其旅游內容豐富多彩、活動形式新穎多變,可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需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鄉村旅游當中,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它強勁的發展勢頭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河北作為農業大省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天然優勢,鄉村旅游項目的建立不僅能帶動河北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能加速新農村建設進程。
一.河北環京津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河北是燕趙文化的始源地,源遠流長的燕趙文化使得京津地區具備多項鄉村旅游的天然條件,除了在區位和資源占有優勢之外,在市場、投資等方面也極有市場,豐富的旅游資源、便捷的交通條件以及相對集中的消費群體為河北建立鄉村旅游項目提供了各種動力,在河北發展鄉村旅游可以讓許多鄉村脫離貧困走上致富之路。據相關統計表明河北就鄉村游一項的總收入已經超過了100億元,在河北農村經濟中占據了極大比例,全省共有三家鄉村旅游示范縣,其中有31個旅游景點達到了國家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標準,另外還有61個旅游點達到了省級示范點的標準,全省有17家四星級鄉村酒店,據統計全省每年接待的鄉村旅游游客人數達到了四千多萬。建設河北鄉村旅游不僅能提高河北人民的就業率,在調整產業結構的同時促進了河北城鄉發展,農民收入逐漸上升,因此大力發展河北鄉村旅游業對社會和諧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就目前河北鄉村旅游的發展水平而言,與京津和外省等地區存在顯著的差距,環京津鄉村的鄉村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規模小,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都偏低,單一的產品結構且缺乏地區特色。
二.京津冀鄉村旅游一體化的對策
環京津鄉村旅游發展的瓶頸不僅影響了整省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影響到了京津地區整體經濟實力的壯大。假設這些問題無法解決,河北鄉村旅游一體化就無法實現,為了降低負面影響,促進京津冀鄉村旅游一體化,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抓住機遇,共同發展
抓住鄉村旅游與京津鄉村旅游的合作機遇,促進河北鄉村旅游與京津鄉村旅游業的共同發展。經濟危機的影響使得河北鄉村旅游業經歷了一段低迷時期,同時這也是鄉村旅游自我調整充實的一個機遇,改善旅游設施、規劃統籌產品結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為鄉村旅游與京津鄉村旅游一體化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強化促銷,拓展市場
改變傳統的促銷方式,對產品進行統一包裝、宣傳、管理和服務,實現一體化的促銷方式。加大國內外的宣傳力度,促進鄉村與主要客源地的溝通,定期開展各種鄉村旅游節慶活動以及高質量的特色項目,讓促銷模式市場化、全面化,在保證現有市場的同時拓展新的客源市場。
(三)規范從業,人才第一
在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中服務質量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而決定服務的水品的關鍵在于從業人員的素質,為了提高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必須對從業人員進行規范管理,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其次可建立競爭機制,杜絕沒有從業能力或從業素質偏低的人員上崗,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實行人才培養計劃,為鄉村旅游儲備綜合型知識人才,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四)打造精品,謀劃重點
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大力整合,對國內外知名度高的景點進行重點打造,提高鄉村旅游景點的核心競爭力。根據鄉村現有旅游資源對有發展潛力的鄉村旅游業進行地方特色的培養,將環京津鄉村打造成鄉村旅游精品,利用知名景點的輻射作用帶動省內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五) 以人為本,完善基礎
為了加快河北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滿足游客對旅游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我們需實行人性化服務,在保證鄉村旅游者利益的前提下,積極完善各項旅游基礎設施,為環京津地區與京津地區鄉村旅游發展一體化做好充分的準備。
(六)放眼未來,準確定位
盡管河北省擁有天然的鄉村旅游條件,但其發展勢頭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自我定位不準確。隨著經濟復蘇鄉村旅游經濟再一次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促進“京津冀鄉村旅游一體化”可以讓河北鄉村旅游擁有堅實的經濟基礎以及寬闊市場前景,準確的定位可以讓農村旅游找選準今后的發展方向。
三.結語
“京津冀鄉村旅游一體化”對環京津鄉村旅游業而言是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循規蹈矩只會限制河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只有立足實際、改變產品結構、完善基礎設施,才能促進鄉村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根據自身已有條件對自身今后的發展發現做出準確的定位,堅持科學發展,在“京津冀鄉村旅游一體化”的促進下實現跨越性發展,強化促銷方式,拓展新的客源市場,讓游客領略到燕趙文化的鄉村旅游風采。
參考文獻:
[1] 李田,王然.河北省環京津鄉村旅游發展與產業轉型升級[J].中國集體經濟,2010(7).
【關鍵詞】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建議
鄉村旅游源自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的西方國家的農村,直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理論才被正式提出,并在西方國家中形成了多元化、多功能和多層的發展格局。鄉村旅游的具體含義就是以鄉村的田園風光、生活文化和鄉村背景為旅游的吸引物,實現農業和農村等特色資源的旅游產品的開發,以吸引廣大游客前來觀光游覽、休閑度假、體驗生活的旅游活動。
1 我國鄉村旅游的特點分析
鄉村旅游具有不同于都市旅游的特色性質。首先,鄉村性。它是以鄉村的自然和文化形成獨特的景觀來吸引廣大游客。其次,文化性。鄉村本身不具有旅游資源的特性,然而鄉村人們對于傳統生活方式、習慣的保留,卻使得鄉村旅游成為獨具魅力的旅游觀賞資源。再次,生態性。鄉村本身的工業化程度較低,傳統農業依然是廣大鄉村地區的重要產業。這就使得鄉村中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田園風光等生態資源,成為現代都市居民擺脫緊張壓抑生活的良好去處。最后,體驗性。鄉村旅游是以體驗農耕文化和鄉土傳統為特色的旅游,它重點強調了生活中的感受和體驗。
2 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2.1 產品初級化
這種初級化具體表現在產品和需求的初級化。造成這種初級化的重要原因是由于鄉村旅游內涵認識的前期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驅使。很多地區在沒有充分調研鄉村旅游資源、市場分析和產品設計的基礎上,就開發實施鄉村旅游,成為導致了鄉村旅游產品初級化重要原因。
2.2 過度盲目的開發
為了實現自身經濟的發展,很多地區沒有深刻理解鄉村旅游內涵,只是對原有鄉村景觀的輕微改動后就將其作為旅游景點。還有一些地區的鄉村旅游景點存在著明顯的人工痕跡,失去了原有的鄉村旅游價值。此外,過度盲目的開發,造成農村環境承載力破壞,使得鄉村旅游失去了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
2.3 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鄉村旅游是以農業生產和鄉村景觀為依托的,而且多式多樣的鄉村旅游活動與以農業生產為核心的土地資源和生物資源緊密的聯合在一起。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時,必須將農業、土地、環境、旅游以及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協調配合起來。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鄉村資源和景觀都屬于私人所有,這就造成了鄉村旅游的無序開發和粗放型經營。要想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性健康發展,就必須建立起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3 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議
3.1 實現“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區參與”一體化發展戰略
鄉村旅游發展是一項專業化、系統化的綜合性發展工作,如果僅僅依靠當地居民來發展是無法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的。因此,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積極地將鄉村地區生產和生活的時空整體性、鄉村的基礎設施服務以及當地居民的理解支持三者的力量結合起來。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將鄉村旅游納入區域旅游的整體開發規劃當中,以做出鄉村旅游開發的科學安排和合理的力度。首先,政府的積極引導,能夠減少鄉村旅游的投資失誤,從而防止出現無序開發和重復建設。其次,市場在參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就是利用專業化的手段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科學的開發,并要加深產品的設計,消除鄉村產品的初級化,還應當設計經濟的旅游路線,實施專業的市場營銷手段,以推動鄉村產品和旅游資源的銷售廣度和深度。最后,鄉村旅游的有著自身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決定了在發展鄉村旅游時,必須征得當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而且,由于居民會承擔諸多的利益和代價。所以,在發展鄉村旅游之前,相關部門必須全面調研居民的態度,以避免由于居民的消極態度導致鄉村旅游發展程度的受到限制。
3.2 科學制定鄉村旅游的發展規劃
鄉村旅游屬于高層次、高品位和專業化強的旅游活動。因此,科學的規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首要任務。針對現階段我國鄉村旅游中存在的過度盲目開發的問題,具體的解決方案如下。第一,科學選擇鄉村旅游的布局區位。由于鄉村旅游的發展所依靠的旅游資源較為普遍,并且本身所吸引的范圍也非常的局限。因此,在選擇鄉村旅游資源的布局時,應當根據客源市場和交通便利的程度來確定鄉村旅游景點的布局。第二,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水平。在進行鄉村旅游產品的設計時,不僅要體現出鄉村旅游的鄉村性、文化性和生態性,還應當提高產品本身的檔次,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初級產品階段。所以,在保證原有自然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基礎上,要充分挖掘當地的特色性資源,將觀賞性、享受性、知識性、參與性、體驗性等體現當地傳統文化和生活習俗的鄉村文化特點的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的設計理念當中。第三,科學計算鄉村環境所能承受的客容量。每一個地區所具有的環境承載力是不同的。所以,在開發鄉村旅游之前,要請專業的人員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有限的資源,科學的計算出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以確定所能接受的客容量。在確定合理的客容量之后,還應當實施“休養生息”政策,為鄉村資源提供合理恢復的時間。
3.3 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鄉村旅游資源的分散性和私有性,導致了鄉村旅游資源的粗放型經營模式。在這種經營模式下,不利有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將鄉村旅游納入到區域旅游的系統開發當中,并要統籌安排、全面規劃、集中管理鄉村旅游資源,真正將這些旅游資源實現最為有效地開發和使用,以為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4 總結
隨著工業化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地區出現了經濟增長乏力、老齡化問題突出等較為嚴重的問題,然而鄉村旅游卻將農村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和農村的空間組織結合起來,給農村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未來的旅游規劃管理下,我國的鄉村旅游將發揮更重要的經濟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尹奎.我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22):30-31
[2]孫梅紅.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概況及創新性發展策略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29):52-53
[3]嚴春燕.對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狀況的探析[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0,(4):68-69
關鍵詞 長沙市 旅游行業 發展情況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長沙市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長沙市旅游產業正式邁入千億元產業集群,全年全市共接待游客9602.33萬人次,同比增長18.72%,實現旅游總收入1006.3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接待國內游客9485.36萬人次,同比增長18.82%;實現國內旅游收入958億元,同比增長29.26%;接待入境游客116.97萬人次,同比增長11.2%;實現旅游外匯收入7.79億美元,同比增長17.23%。
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254家,其中經營出境旅游業務的旅行社共22家,經營入境旅游業務的共232家。五星級旅行社7家,四星級旅行社25家,三星級旅行社9家。
截至2013年底,湖南省5A級旅游景區總數達到7家,分別是張家界武陵源旅游區、南岳衡山旅游區、韶山旅游區、岳陽樓-君山島旅游區、張家界天門山旅游區、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區、長沙市花明樓景區,長沙市共有2家。
全市旅行社發展勢頭良好,尤其是大型、連鎖型旅游企業,中小型旅游企業生存壓力大。僅去年一年,長沙市陸陸續續關停了20多家中小型旅游企業。
未來,長沙市旅游發展要與建設“兩型社會”相結合,大力發展低碳旅游、環保旅游、綠色旅游、生態旅游。加快“兩型景區”的創建工作,著力構建山青、水碧、天藍的生態環境和秀麗景觀;要與打造現代宜居城市相結合,推進旅游同文化、工業、商務相融合,努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要與促進城鄉一體化相結合,積極開發農村旅游資源,把“農家樂”旅游作為全市鄉村休閑旅游的一個拳頭產品來抓,大力發展鄉村游、民俗游、觀光游、采摘游等,使鄉村休閑旅游成為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重要載體;要與發展文化產業相結合,大力推進文化資源旅游化、旅游資源文化化。
2對長沙市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啟示
2.1緊扣旅游行業發展現狀,前瞻定位專業培養方向,加強旅游管理專業群建設
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中國旅游業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期。旅游行業發展最大的特點是資本進入旅游業的熱情空前高漲,旅游行業的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展,旅游集團化、連鎖化經營趨勢越來越明顯,旅游產品的升級換代面臨新機遇。旅游行業開始加大對互聯網及新技術的應用和整合。隨著文化產業的進一步繁榮,文化創意旅游產業將會成為新的市場增長點。根據旅游行業發展出現的這種新特點、新趨勢,我院旅游管理專業應緊扣行業發展現狀,明確旅游企業用人要求及同類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狀況,以學院傳統的導游專業技能平臺為基礎,將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向定位為高級導游旅游方向、旅游營銷方向、會展旅游方向、電商旅游方向、旅游職業經理人方向等綜合旅游管理專業群建設,適應社會對旅游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2立足專業培養方向,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培養為依據開發職業化課程體系
立足專業培養方向,以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為重點,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設計原則,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和旅游企業的資源優勢,聘請旅游企業的專業人員參與課程規劃設計與開發。課程體系設置要打破傳統的學科型課程結構,建立職業化的課程體系。具體以崗位需求和職業能力要求為依據,以工作過程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的各環節為任務,以知識必需夠用為度,來選擇教學內容和設置課程。
2.3以在職培訓和企業頂崗鍛煉相結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首先,應該提高現有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具體的培養途徑包括:一是有計劃地送專業教師到全國知名的旅游院校或全國示范高職旅游院校深造和進修,更新和拓展理論專業理論知識,把握專業發展方向,能夠帶領教學團隊深化教學改革;二是有計劃地派送專業教師到旅行社、旅游景區、旅游酒店等旅游企業頂崗學習和掛職鍛煉,了解旅游行業發展動態,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服務流程、服務技能、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其次,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積極聘請行業知名的專家、管理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及業務骨干組成兼職教師隊伍。邀請他們定期或不定期來學校開設講座和專題報告,全面參與課程指導和課程開發。整體完善教師團隊的教師水平。
2.4突出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旅游管理專業應該完善實踐基地,擴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實踐教學改革的具體體現是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向的綜合改革。實踐教學內容要緊緊圍繞專業技能體現應用性和適度性、強化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實踐教學方法要體現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采用情景模擬法、案例討論法等能夠提升學生個人實踐能力的方法。實踐教學形式應該多采取走出教室,走進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等形式,比如進旅游企業參觀,了解企業基本組織結構;實訓課搬進真實的工作情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知識。
【關鍵詞】旅游產業、問題、策略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憑借、以旅游設施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行業、無形貿易。其獨特的產業特性是城市貫徹低碳環保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首選經濟支柱產業。
遼寧省遼陽市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城市,位于遼東半島城市群的中部。作為國家重要的石化工業基地,遼陽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指導下致力發展地方主導產業的同時,為實現爭創園林城市的目標,也在努力利用自身獨特的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致力這個綠色產業為遼陽的經濟實現新的增長。
一、遼陽旅游資源概況
二千四百多年的歷史留給遼陽豐富的自然風景資源和歷史人文景觀,目前,遼陽市共有國家A級以上旅游景區8處。
自然風景資源
遼陽市地處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自然地理形態多樣,形成了以水域、山岳、植被、冷熱泉等為優勢特征的生態旅游資源體系。有太子河和其支流湯河,湯河水庫和窩水庫,首山、大黑山、雞冠山、龍鼎山等具有代表性的山岳。
歷史文化資源
遼陽古稱襄平,曾是東北軍事重鎮。遺留的接官廳春秋遺址、姑嫂城四方城烽火臺、明遼東長城段、東京城遺址等體現遼陽古城人民優秀的建造力。而埋于地下的棒臺子、北園等地的東漢魏晉時期石室壁畫墓群,其研究和觀賞價值極高,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軍事旅游資源
遼陽優越的交通區位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近現代戰爭痕跡也為遼陽留下許多軍事旅游資源。主要有李兆麟故居、三道溝遺址和雷鋒紀念館。
民俗文化資源
遼陽鼓樂,結合了唐宋曲風結構,也具有北方民族音樂特色,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地方戲種遼陽地會、遼陽二人轉、遼陽段氏逍遙功都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及其獨特的民族習俗和特色飲食文化,也是一大旅游亮點。
二、遼陽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1、旅游業發展現狀
遼陽旅游業起步較晚,經過近十多年的摸索取經,已成功建立了廣佑寺、弓長嶺滑雪場、龍峰山、冷熱地公園、博物館等多家A級別景區。相應的旅行社、星級飯店賓館也逐步完善,已開發旅游商品紀念品30多個種類,“旅游誠信服務單位”、“旅游特色名店(商品)”等掛牌企業商店近42家;而弓長嶺區更是憑借溫泉資源先后獲得遼寧旅游強縣區、遼寧溫泉旅游集聚區和中國溫泉之城等榮譽稱號。
2、發展存在的問題
①旅游產業發展時間短,市場還不成熟、知名度不高
遼陽旅游業發展尚不足二十年,旅游政策、景點建設和旅游服務還在探索前進中,離建立遼陽特色的旅游發展道路還有很長的時間。而周邊沈陽、鞍山、本溪、錦州等周邊大中城市旅游業的起步均早于遼陽,已經建立自身旅游品牌,各項旅游服務也趨于完善,對遼陽旅游產業的發展有助力,也帶來很大的障礙,使遼陽在周邊城市夾縫中艱難求生。
②旅游資源開發有限,景點含金量不高
遼陽市旅游資源眾多,但分布零散,因考古技術、開發價值、操作資金等因素旅游資源開發有限,不能滿足市場拓展的需求,而已開發的景區(點)如廣佑寺、弓長嶺溫泉等單一的旅游內容也缺少較大的帶動作用,急需挖掘東京城、核伙溝等特色突出的旅游資源的潛力,豐富遼陽旅游市場。
③旅游客源市場的開發力不足,客源結構有待調整
近年來遼陽市政府加大旅游宣傳力度,游客總量有所增長,但客源仍是周邊接壤城市居多,省內其他城市仍然對遼陽知之甚少。沒有形成整體宣傳營銷機制,缺少宣傳人才和市場開發人才,對市場的拓展力度有待加強。
④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薄弱
旅游業的繁榮離不開交通、市政等部門的支持。遼陽市旅游資源還需
近年來旅游業發展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弓長嶺區溫泉旅游項目陸續上馬,旅游基礎設施得到很大改善,市政管網擴大范圍,拓寬了市區之間的交通要道,區內路網進一步完善。但其他有開發價值的景區(點)基礎設施建設還未提上日程或處于開發初期,離遼陽旅游產業的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同時已開放景區的旅游信息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公共廁所等標志標牌、休閑旅游設施等建設還有待提高。
三、遼陽旅游發展策略
1、服務大局,提升品牌,產業先導
切實樹立大旅游的觀念,緊緊圍繞“四個一”的發展目標,積極服務于老工業基地振興,服務于“三大戰略舉措”的推進,工業打造實力,旅游營造活力,注重旅游在優化城市環境、提升老工業基地城市品牌和城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加強產業整合、業態融合,通過旅游業的綜合帶動效應,加快改造和提升傳統服務業,逐步將旅游業打造成綜合型產業、綜合經濟及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國民經濟中的優勢接續型支柱產業。
2、生態優先,文化鋪底,山水突破
以保護自然山水資源、和諧發展和永續利用為前提,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發揮遼陽2400年的歷史文化優勢,以旅游業激活文化產業,以文化挖掘提升山水旅游魅力。在具體開發思路上,以文化為靈魂,以山水為引爆,山水與文化并重,通過山水展示文化,通過文化提升山水內涵,使生態山水資源成為遼陽歷史文化的表現載體,通過自然山水開發啟動旅游業發展,通過賦予文化內涵則使得遼陽市旅游吸引力更強、更有生命力。
3、資源整合,組團開發,產品配套
立足現有資源分布和開發格局,積極探索打破行政分割限制,以溫泉、歷史及宗教文化為品牌支撐,以健康運動休閑旅游為主打特色,站在參與更高區域旅游合作的層面上強化全市資源整合,創新空間發展思路,策劃出具有支撐性的重大項目和核心賣點,促進旅游資源集群和組團開發,并配套發展養老養生、特色購物、農業旅游、鄉村休閑、紅色旅游等產品形式,打造融合商業、房地產業、農業、手工業、服裝業等業態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產品和產業體系。
4、景區核心,城鎮依托,統籌城鄉
立足于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長期性努力,以景區為基礎單元和載體,打造核心吸引物和重大支撐項目。本著“大城小鎮、大(景)區小村”的聯動開發思路,將旅游與城市化、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要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跳出景區來發展旅游,將旅游與城市化、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結合,強化打造一批旅游城鎮、特色鄉村等發展載體,依托景區做好龍頭做大休閑,依托城市打造綜合體做大旅游,培育鄉村旅游服務于統籌大農村,不斷拓展景區、城鎮和鄉村的發展素質,以旅游大產業的視野大力推進全市的城鄉一體化進程。
5、區域分工,市場共享,錯位發展
以構建無障礙旅游區為載體,發揮區域交通路網優勢,進一步強化開放協作的理念,以重點景區為依托,以精品線路為紐帶,通過城市差異、交通配置、產品配套、線路延伸和拓展服務來實現品牌帶動和區域聯動,大力推進跨行業、跨景區合作。依托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優勢,積極推進建設“遼寧中部精品旅游聯合體”、環沈陽“世博園”旅游線路,積極融入東北無障礙旅游經濟協作區、環渤海無障礙旅游區,共同打造區域旅游目的地。
參考文獻
李文航.加快遼陽市旅游業發展的思考與探索[J].商業文化,2012.)
關鍵詞:現代農業旅游金華 現狀 問題 對策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agriculture, tourism industry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tourism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Jinhua agriculture,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and develop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a few principles. Articles on Jinhua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gri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dvantages and how the combination of.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tourism, Jinhua,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現代農業旅游不僅僅局限于傳統的鄉村旅游和以自然風光為主的綠色之旅,而是將傳統和現代的農業生產、農業生活和文化、農村生態環境有機地結合為一體的旅游活動。其基本形式是以農業生產為基礎,利用農業自然環境、農村人文環境和資源進行科學規劃設計,形成集科研、科普、生產、加工、銷售、觀光、品嘗、娛樂、度假為一體的綜性的觀光休閑活動,并以此來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現代農業轉型模式[1]。農業旅游活動的空間范圍廣闊、游客容量大、景點分布相對分散,能較好地解決當前國內旅游業所面臨的資源局限和空間局限的困擾,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立地條件[2]。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化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也逐步希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調節緊張的工作生活,(返璞歸真)已漸成為城市居民的時尚追求。為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3]。
一、金華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現狀及問題
(一)金華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現狀
金華市是浙江省發展現代農業旅游起步較早,有一定基礎,形成一定特色的地區之一。特別是近幾年來,以鄉下休閑、農家餐館為主要內容的“農家樂”現代農業旅游發展較快,對豐富城市居民閑暇生活,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拓寬農民致富門路,盤活地方資源,激活旅游市場開始積極作用。
(二)金華現代農業旅游的發展問題
1、衛生狀況不盡如人意
由于生活習慣、設施設備、衛生意識等方面原因,目前,現代農業旅游的衛生狀況還較差。一些農家旅館廚房設備簡陋,基本消毒設施缺乏;排污排水通道不暢,各種生活用水隨意排放;生食熟食混放,從業人員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證等,整體衛生狀況不容樂觀。
2、規劃布局有待加強
由于現代農業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點,加上金華市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規劃,在原先制定的旅游規劃體系中,只是將現代農業旅游作為一種點綴,單項建設的操作性差,管理體制條塊分割、各自為政,故至今金華城市現代農業旅游開發還缺乏統籌規劃,開發方向不明,定位不準,功能不清。主要表現在:①盲目投資,低層次建設;②景點分散零亂,連不成線,形不成環,構不成片;③綜合服務功能差,旅游效益低下,基本沒有功能區建設[4]。
3、規模檔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由于農戶存在的本位意識較強,使實行資源整合開發的協調難度大,經濟好的村不愿搞,經濟差的村不敢搞,現代農業旅游還是“抱單”形式,不夠規模不夠檔次。從單個的經營點看,經營的硬件軟件都還遠遠跟不上,家庭老少齊上陣,沒有規范的服務,沒有統一的標準,主要還停留在以吃為主。從整體上看,由于沒有形成獨特的品牌,參與性內容少,各“農家樂”鄉村旅游相互之間沒有互補性。從而,可能導致惡性競爭,托依景區的,會與景區發生搶資源情況;依托其它資源的,由于產品的雷同,則有可能相互之間打惡性價格戰。
二、金華現代農業旅游開發原則
(一)應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
由于現代農業旅游業的發展有賴于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促使農民做到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利用相結合,形成集約高效的生產方式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其更加自覺地節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同步,堅持資源的嚴格保護、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相結合,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二)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要警惕早期的破壞性開發行為。要制定專項規劃,走邊開發、邊開放,邊收益、邊建設的路子,在完成原始積累后,再進行深度開發,逐步做大做強。
(三)應遵循市場運作原則
多渠道籌集開發資金,堅持國家、集體、一起上和“誰投資、可以采用資源入股、誰經營、誰受益”資金入股等形式,的原則,鼓勵多種形式的資金投入。努力增強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的發展動力,使“農家樂”鄉村旅游走上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路子。
(四)應遵循體現特色原則
要體現“特”字和“農”字,體現原汁原味、返樸歸真的特色。特色是現代農業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和持久生命力所在,“農家樂”之所以受到歡迎,其中很大一個方面的原因就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農家特色。因此,注重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強化特色意識,進一步突出“農家”特色,增加參與性、娛樂性等服務功能。
三、金華現代農業旅游的開發對策
金華有著“歷史文物之邦,名人薈萃之地,文風鼎盛之城、山青水秀之鄉”
的盛譽,名人學者輩出,一脈婆江、兩岸文明、繽紛多彩、源遠流長,發展現代農業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察賦。
(一)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開發新型“農家樂”旅游項目
一般來講,現代農業旅游客源的區域限制相對較大,以近、中程游客為主,對周邊城市群的依賴性較強。在長三角輻射圈內、“三省通衙”的金華,借助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通過大交通網建設、干線暢通工程全面啟動和鄉村康莊建設全面展開,全市城鄉交通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拉近了與沿海發達城市、周邊城市的時空距離,為“農家樂”旅游的客源組織提供了便利。強調一種參與、一種體驗,希望在農村、在山區有更多新奇的見聞和感受,特別渴望到大自然去感受真山真水,在寧靜、自然中徹底放松自己、釋放壓力。
(二)利用豐富的地域文化內涵優勢,開發高品位旅游產品
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是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不斷創新的基礎和保證。金華地域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現代農業旅游開發的一大優勢。
周邊城市及長三角地區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群體針對這一部分客源,金華現代農業旅游的景點必須與現有開發成熟、知名度高的景點如雙龍、蘭溪八卦村、武義溫泉、東陽橫店影視城、義烏小商品城等串聯成線,開發假日農莊,市民果園,自助農園等。
2)學生和青少年等為主要客源群體針對這部分客源,要發展一批農業觀光、科學基地,以現有農業科技園、生態示范園、花卉苗木基地,特種養殖場等為載體,輔以植物園、茶花園、竹海、農技博物館、昆蟲館等。發掘現代農業和傳統農業的文化內涵,改造、提升和發展一批具有科普實踐、生產科研、示范推廣、體閑娛樂等綜合功能的農業觀光科普基地,滿足教育、娛樂等綜合功能的農業觀光科普基地,滿足教育、娛樂等類型的旅游消費需求。
3)以國際游客以及在義烏工作的外籍人士、高級商務人員和年輕白領等為主要客源群體針對這部分客源,要規劃和建設一批生態休閑度假基地。以鄉土文物、民俗古跡、森林公園等綠色旅游資源為載體,利用金華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和特色民俗文化,新建度假村,休閑農莊,輔以園林綠化、旅游景觀、特色農業等。形成獨具一格的、高品位的生態休閑度假勝地。
(三)利用多品種的農副產品優勢,開展農業旅游主題活動
金華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的東緣,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由于水熱條件,土壤條件優越,再加上金華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業發達。特色農業中有許多具有旅游開發價值。主要包括:①畜牧養殖及其制品:如全國知名的金華火腿,金華奶牛及其乳制品業。②各種稀有花木栽培,如佛手、茶花、盆景、桂花等。③各種食用果實,如巨峰葡萄、草毒、源東大白桃等[5]。
結束語
雖然金華現代農業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持走內涵式可持續發展之路,使現代農業旅游產品、產業開發從粗放型向精致型轉變。既要講發展,更要講基礎建設;既要重規模,更要重質量。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旅游文化、旅游管理和知識培訓等諸多方面,以更加鮮明的市場定位和旅游業發展的新舉措,把做金華現代農業旅游得更好[6]。
參考文獻
[1]劉敔.發展昌平現代農業旅游[J].科技潮,2003,(4):60-61.
[2]王曉文、王煥生.論福建農業旅游資源的開發[J].福建地理,2003,18(1):29-32.
[3]鄭瑛.調整農業結構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J]. 貴州農業科學,2004,32(3):89-90.
[4]楊林.金華市發展名牌旅游農業特產的問題及對策[J].特產研究,2001(03).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京族文化;長壽文化;東興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活動為基礎,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高效農業,是通過充分利用農業科技、現代化設施、園藝生態、教育培訓上的優勢,不斷拓展園區功能,面向社會,陸續開展農民職業教育、青少年學農教育、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等內容的旅游產業[1]。鄉村旅游業是基于鄉村地區的自然資源、人文景觀,經過適當的人工改良,在旅游業發展理念和思路指導下發展的新型產業[2]。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實際上就是以商品經濟為基礎,借助旅游業的發展模式的創新產業。目前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已經成為帶動東興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東興市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最南端,是中國與越南唯一海陸相通的一類口岸城市,有豐富的休閑養生旅游資源。近幾年,東興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現已初具規模,農家樂經營戶不斷增加,觀光型景區、觀光農園投入經營,農民收入也不斷增長。截至2016年,全市已經建成平豐村雨林紅石谷景區、五一生態休閑旅游等休閑農業景點及“農家樂”、“漁家樂”、“林家樂”等休閑農業點72個(其中4A級景區2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防城港市十佳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4個,星級農家樂20家),涉及全市三個鎮。農民從業人數達1萬多人。目前成熟的旅游線路有金灘景點、紅石谷漂流、竹山景區一批旅游景點不斷得到完善。竹山村和北侖河口光漁作景觀分別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和“中國最美田園”,江平鎮被命名為廣西特色文化古鎮。
1產業現狀
1.1獨特的氣候和地理優勢
東興市屬東南亞熱帶季風性海洋氣候區,氣候宜人,年均溫度22.4℃,年平均降雨量為2800毫米,全年無霜凍,年溫差小,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是發展休閑農業的良好基礎。東興是連接中越兩國跨界旅游的最佳區域,地處沿海、沿邊的優越區位,旅游特色鮮明。
1.2特色邊海旅游
以邊海特色為依托,打造鄉村農業休閑觀光游。東興海洋、山水生態資源豐富,有金灘、紅樹林、紅石谷等美麗風光。沿邊又沿海,山水相依,為發展特色鄉村旅游業提供獨特的資源優勢。旅游景點獨具民族特色,旅游資源豐富。全市有4A級的防城港市東興市京島風景名勝區和東興市屏峰雨林景區,還有北侖河口紅樹林生態區、竹山村(陸地邊界線的起點)古榕部落度假村、巫頭村萬鶴山濕地公園、七彩貝丘灣漁家樂、海迎門度假村、百果香原生態山莊等邊海特色旅游產品,打造邊海特色鄉村旅游帶。
1.3特色文化資源
東興市是“中國長壽之鄉”之一,是我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京族傳統民間文藝豐富多彩,有京族哈節、獨弦琴、竹桿舞、天燈舞等,有歌圩、社壇廟會、出海迎神、踩高蹺撈蝦、拉大網等民俗。
1.4特色農業發展壯大
創建了“一村一品”產業格局,做大做強對蝦養殖、紅姑娘紅薯、中藥材、林下經濟等產業。目前,東興市對蝦養殖面積4.3萬畝,紅薯1.8萬畝,林下特色種養殖業21家,林下種植主要種植基地12個,約5000畝。爭創富硒產品,創建富硒基地2個共1000畝。各項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5存在問題
1)旅游點分散、缺少規劃,整合不夠,整個東興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重點區域布局呈現出點多面廣的特點,地域布較為分散,區域特色不明顯,主題不鮮明,集聚效應較差。邊海旅游、紅色文化、京族文化、長壽文化等一些特色旅游資源的優勢還沒有實現有效整合,未能很好地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經濟優勢。2)缺乏旅游品牌東興市鄉村旅游正處于發展階段尚沒有形成自身獨有的品牌效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形象較為模糊,缺乏躋身具有一定水準的旅游精品名牌,因此東興市雖有著與北海銀灘相媲美的金灘,有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的北侖河,有著風情異域的京族三島等,但是,國內外游客對東興市的特色旅游資源卻知之甚少。3)從業人員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目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經營主體有當地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外地老板等,大部分從業人員沒接受過培訓,因此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業務水平、服務水平是很有必要。4)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綜合接待能力不高一些景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未完善,旅游綜合接待能力跟不上,旅游配套功能不強。如屏峰雨林為AAAA級景區,接待項目單一,景區內設備陳舊,導覽標識不全,游覽步道受損,管理疲軟,給游覽造成了一定影響。
2發展對策
1)做好規劃、實踐和指導在東興市旅游業“十三五”規劃的框架下,制定東興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十三五”規劃。重點調整旅游產業發展定位,從產品策劃、運營模式、品牌形象和戰略營銷方面合理規劃,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線路圖,積極創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試驗區,構建東興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度假旅游新格局[3]。2)加大宣傳,提升景點魅力通過邀請高規格電視、報紙、網絡等多元化媒體平臺宣傳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亮點,引起各方熱烈反響,初步樹立了品牌和形象。以舉辦節慶活動、節假休閑為載體,采用會展促銷、節慶促銷、聯合促銷、網上促銷等方式,大力宣傳推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拓展客源市場,擴大旅游的市場份額。提高景點知名度。3)努力挖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文化資源。深入挖掘京族文化和長壽文化,規劃建設京族文化旅游區、田園風光觀賞園、采摘園。打造特色京族和長壽農產品,生產出一批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游客需求的旅游商品,并在產品包裝上下功夫。4)健全政策支撐體系。制定相關扶持政策,加大財政扶持,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開發中在建設用水用電、基礎設施、品牌打造、規劃指導等方面創造良好的環境。5)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組織制定涉及管理規范、服務標準、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相關標準和操作規范,規范休閑農業管理。加強對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提高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從業人員素質。進一步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業休閑環境。6)加快推進農村改革爭取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出臺相關鼓勵農村土地流轉和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文件,引導和鼓勵促進耕地向農業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集中,力爭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建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參考文獻
[1]楊宇杰,覃建文.休閑農業的發展前景與規劃[J].辣椒雜志.2013(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