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業現代化前景

農業現代化前景精品(七篇)

時間:2023-08-07 17:06: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業現代化前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現代化前景

篇(1)

關鍵詞: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農業規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代農業規劃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地開展起來。在實踐中,現代農業規劃成果在指導各地農業生產、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調整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挖掘生產潛力、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推廣先進技術和增產經驗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重要性

農業現代化發展是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和基本任務,當前作為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現代農業發展在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升農業科技發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推動我國農村的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帶頭作用。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規模化農業深度融合、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要做好現代農業規劃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是進一步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現代農業發展規劃的現狀

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進程加快,現代農業得到了較快發展。但隨著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農業面臨著容易被忽視或削弱的風險。同時,我國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已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課題。

1.農業目前已成為我國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產業,應用于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綠色農業等生產技術和生產模式,實現淡水、土地等農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區域基礎,達到區域生態的良性循環,使農業本身成為一個良好的可循環的生態系統,為農業的可持續性奠定了基礎。

2.實現了農業科學技術的現代化進程。實質上是先進科學技術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的過程,在農業科學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中,廣泛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生物技術和生產模式。改善農產品的品質、降低生產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適應市場對農產品需求。

3.實現了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為了保持資源與環境的循環利用,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許多專家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進而實現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為實現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提供基礎和保障。

4.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質裝備條件顯著改善,科技支撐能力穩步提高。經營體制機制不斷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幅提高。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為滿足國內需求、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三、現代農業規劃的主要內容

現代農業規劃是為農業發展指出發展前景,并進行廣闊發展藍圖的描繪,它將為農業發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農業發展有序、科學和合理,能避免重復建設和不合理的建設,因此,現代農業規劃必須具備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實施好壞將直接影響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與現代化農業進程。

1.穩定發展糧食和棉油、糖、小麥等糧食作物的生產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全國新增糧食生產能力的具體規劃方案,將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非主產區產糧大縣建設成為高產、穩產商品糧生產基地。

2.增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明確農業科技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地位,從宏觀調控和微觀細節實施上做好農業科學創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強化技術集成配套,著重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與現狀。加快農業技術引進一應用一再創新的步伐,加強農業科技領域的國際合作,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與研發隊伍,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完善農業科技評價機制,激發農業科技創新活力。

3.大力發展現代農作物種業資源

整合種業資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應用前景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突破性優良新品種,為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良種繁育生產基地提供保障,強化育種能力、健全生產加工與技術環節、打通市場營銷網絡、充分體現各方面的農業服務綜合能力,構建一體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種業體系,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正確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技術,加快發展生物育種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應用與推廣。

4.農業科技創新與應用體系建設

高科技含量的現代農業技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實施建設以科技創新與應用為主導的各項農業工程,扶持優勢科研單位,并組建關鍵技術攻關隊伍,以全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研與技術向產業和產品方向聚集,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基礎實力與創新能力。

篇(2)

海南橡膠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2013年全省橡膠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4萬hm2,產量42萬t,民營膠種植面積達到28.93萬hm2,超過農墾成為海南橡膠產業發展的主力軍。按照近幾年民營膠年均發展2萬hm2的勢頭,預計2020年海南橡膠種植面積有望達到66.67萬hm2。然而,膠價的高幅震蕩和效益低下,面臨來勢迅猛的農業現代化挑戰,越往后或許海南橡膠的劣勢會越明顯,越往后離農業現代化的要求越遠。眾所周知,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由8個部分組成,即:生產機械化、農業技術科學化、增長方式集約化、農業經營市場化、農業組織社會化、生產績效高優化、農業勞動智能化、農產品精深加工。上述內容均是農業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表明要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過程或許漫長和十分艱巨,但又是不可回避的。筆者認為,農業現代化的8個內涵中,起核心支撐作用的是生產績效高優化,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哪樣績效高優作物,既是農業現代化的客觀要求,又是成敗的關鍵。海南橡膠離績效高優的要求相差甚遠,處理不好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全省農業現代化進程,以橡膠為主的海南農墾遭受的挑戰更大。

海南農墾從事農業開發歷經了62年,一開始就學習蘇聯老大哥朝農業現代化方向邁步,組建國營農場的目的就是農業組織社會化和增長方式集約化的一種大膽嘗試,而且肩負著示范帶動“三農”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歷史使命。反觀海南農墾漫長的農業開發歷史,在這個歷史長河中,由于體制等多種原因,在產業選擇上只能身不由己地服從國家發展戰略,建立中國自己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容不得擁有半點績效高優產業的選擇權。正由于這樣,用3代人非凡的艱苦奮斗和無私奉獻,得到的回報卻是發展滯后和相對貧困。雖然農墾3代人都曾經為自己能參與建設祖國橡膠基地感到無限光榮,更為在海南建成中國最大天然橡膠生產基地感到驕傲和自豪,但從農業現代化角度審視問題,從績效高優這個農業現代化核心內涵審視問題,海南橡膠面臨著難以應對和自行解脫的嚴峻挑戰。其理由是:天然橡膠市場開放20年出現了膠價高達8倍的起落震蕩,弄得橡膠生產業主難以應對無所適從,加上沒有設立價格風險基金,一旦膠價下跌,生產秩序就遭到嚴重破壞,承包者丟掉崗位,許多地區甚至沒有人割膠,這就是當前膠價低迷出現的情況。這種情況的出現,讓人們逐步清晰地看到,建國初期大規模在海南島種植橡膠的決策,盡管具有反封鎖的戰略意義,但從目前的現實看,海南橡膠卻背離了農業現代化績效高優的核心要求。例如:自從1994年天然橡膠市場開放以來,雖然橡膠價格曾經出現每噸在6 150-42 360元之間高度震蕩,但生產業主20年來平均每生產1 t橡膠,實實在在的收益只有13 422元,期間平均畝產65.5 kg,即每畝收入只有879元,就以2004年畝產峰值77.4 kg計算,畝收入也只有1 039元,同其它熱帶農業相比相差甚遠,更夠不上現代農業績效高優的水平。舉這個例子的目的,不是對農墾3代人艱苦奮斗成果的否定,而是印證在海南種植橡膠背離了農業現代化績效高優的核心要求;也不是否定海南擁有全國橡膠大省的地位,而是要求在實施海南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是否有必要考慮天然橡膠的退出。筆者一生獻給了農墾橡膠事業,這樣提問題似乎是一種背叛,但如果看到橡膠產業出現了有悖于農業現代化的客觀情況時繼續保持沉默,才是真正的背叛。

海南島占有全國稀有熱帶資源的42%以上,發展熱帶績效高優農業得天獨厚,從農業現代化角度看問題,每一寸熱土都是十分寶貴的,績效高優才是土地開發利用的唯一追求,什么賺錢就種什么,這才是硬道理。如果讓上千萬畝橡膠繼續扮演低效農業的角色,必將牽制和延誤全省農業現代化的進程,這是海南農業發展應該優先考慮的大命題。臺灣是亞洲乃至全世界農業現代化搞得比較靠前的地區,為什么那么多從臺灣來海南從事農業開發的農業能人,至今沒有一家選擇種植橡膠,就是由于效益低下的緣故。據介紹,臺灣農民在海南從事農業開發的保本基準收入是每畝3 600元,如果選擇種植橡膠,每畝就要虧損2 721元,這樣的結果多么觸目驚心,當然讓人無法接受。既然這樣,海南天然橡膠產業的去留就應該提上議事日程,否則農業現代化就會變成空口號。海南農墾目前擁有天然橡膠24.67萬hm2,占種養總面積58%,如果不敢面對橡膠的去留,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景將更加渺茫。或許有人會提出,現在全世界橡膠生產國,都在積極推廣“膠木兼優”新品種,決心把畝產提高到150 kg以上,而且更新時每畝能獲得20 m3的原木。但海南島臺風災害頻繁樹大招風,實施“膠木兼優”良種化受到很大的制約,就現狀而言,云南橡膠畝產105 kg,海南農墾只有59 kg,僅及云南產量的56%,所差的44%即46 kg主要是臺風災害所致。照此類推,即使在海南全面推廣“膠木兼優”新品種,得到的結果充其量畝產也只有84 kg,畝收入1 127元,依然夠不上績效高優的要求。

海南農墾2011年把橡膠推上資本市場,立即開展以農業現代化和項目開發2個輪子同時推進的二次創業,盡管失去橡膠主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但農業現代化取得很大進展,一批畝產萬元的新業態相繼涌現。烏石農場抓住農場重組契機,轉變茶葉生產方式,創立白馬嶺茶葉品牌,白馬駿紅、白馬綠珠等高檔品種一炮打響全國茶葉市場,多次獲得權威專家的贊譽,特別是白馬駿紅含有微量有益于人體的硒元素,倍受權威專家的贊賞。由于這樣,茶葉生產效益比過去傳統生產統級干毛茶提高了40多倍,周邊被丟棄的茶園重顯生機,還投資給當地農民在農村建立白馬嶺茶業原料基地,成為農墾乃至全省茶葉產業的領跑者。龍江農場利用黃輝養殖草龜的經驗,由他牽頭成立“金龜養殖合作社”,計劃5年內把草龜養殖規模擴大到500畝,屆時產值將達到1.5億元,僅這一項就可以為農場今后5年經濟發展貢獻9個百分點;八一總場引進一個投資6 000萬元的石斛蘭培育項目,投產后年產值3.6億元,為農場今后5年經濟發展平均每年貢獻13個百分點,連輻射農戶用地700畝,畝產值達51萬元,成為墾區目前引進科技含量最高的現代農業項目;東昌農場擁有胡椒1 066.67 hm2,是農業部全國胡椒生產標準化示范基地,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胡椒生產產業化水平,畝均收入超萬元;中建農場培育的南呂含硒優質大米,每公斤60元還供不應求,正在著手擴大生產規模,打造二次創業的大品牌和新亮點。該場引種的250畝紅肉蜜柚,同樣成為市場的搶手貨,每只柚售價20元也供不應求,畝收入超萬元。甚至把水田改種芋頭,畝產值也瞄準萬元的目標,把農業現代化搞得紅紅火火。這些績效高優的新業態出現,標致著海南農墾推進農業現代化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但要真正擴大發展規模,卻受到土地資源的制約,問題的最終解決取決于人們對現有橡膠產業去留的認識,如果繼續保存橡膠的現有規模,海南農墾在農業現代化方面就難有作為,而且要長期承受橡膠產業對推進墾區農業現代化的負面影響。

客觀地說,天然橡膠依然是全球稀缺的戰略物資,也是全球比較看好的產業,但海南橡膠由于臺風災害頻繁等多種原因,20年來畝產量只有65.6 kg,平均每畝收益只有879元,已經失去績效高優的競爭優勢。基地建設前期的30年,國家給予價格保護,每噸橡膠可以換取43 t大米,后20年特別是目前,1 t橡膠只能換取大米5 t,很難繼續維持人們的信心。從大環境看,全球經濟一體化正在加快,鑒于全球十大著名輪胎廠均進軍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天然橡膠最大的消費國和進口國,建國初期的反封鎖戰略或許已經不存在,應該著眼于農業現代化,對海南橡膠的去留作出正確的判斷。

篇(3)

(一)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地方上的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經費匱乏的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推廣工作的發展。隨著國家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農業資金的投入,對購置農業機械的補貼力度也越來越強,不過投入到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的資金卻很是缺乏。相關項目的工作開展很困難,也對農機技術推廣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地方上觀念的不重視還造成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的資金被挪用的情況比較嚴重,對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的經費投入嚴重的不足。

(二)推廣工作的方式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

傳統的農機技術推廣大多采取宣傳示范的方式,而且其推廣內容也大多集中在糧食作物的生產服務上。不過這樣的方式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業發展的需要。現代農業必將會走規模化、集約化和產業化的道路,由投入型增長逐漸轉變為效益型增長,而農業生產機械化將是農業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技術保障。所以當前新形勢下的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必然會面臨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必須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方式與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當前新形勢下發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人員素質能力達不到發展的需要

由于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在地方政府中不受重視,經費缺乏。所以在地方基層的農機技術推廣機構中存在著人員不足、老齡化嚴重和素質偏低等問題,而在一線工作的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能力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效果和發展水平。所以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推廣人員的能力素質直接影響著農機技術推廣的效果。

(四)硬件設備不足

經費投入的不足自然會導致很多地方推廣部門在工作時缺少檢測設備與儀器等硬件,再加上很多設備都已經老化且陳舊落后等原因,已經嚴重影響到相關工作的發展。而農業現代化的迅速發展正可以帶動很多新技術和新裝備應用到現代化農業生產中,所以,技術裝備的缺乏必將影響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長遠的發展。

二、加強農機技術推廣和發展的措施

(一)各級政府必須加大財政的扶持力度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在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機技術推廣機構經費的投入,從思想觀念上重視起來,要努力改善農機技術推廣機構工作的條件與環境,這樣才能為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擴大農機技術推廣工作的領域我國把農業現代化做為一項基本國策來施行,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各級部門必須要轉變觀念并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而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也不應該還是只關注農業生產的產中環節,要向產前和產后以及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有關領域推進,努力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

(三)聯系相關機構開展聯合推廣為了有效的促使農業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社會生產力,農機技術推廣單位應該與科研單位和生產企業加強聯系,以促使科學技術開發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并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最終要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

(四)提高農機技術推廣隊伍的素質首先就是要重視農機技術推廣工作,提高工作人員的待遇,并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來吸納人才和留住人才;其次就是要為在職工作人員提供進修培訓的條件,以充實和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與業務水平。要加強管理并努力建設高素質的農機技術推廣隊伍。

三、總結

篇(4)

主要目的總結交流我市農業公司化經營發展情況,今天我召開全市涉農企業座談會。探討如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剛才,局部涉農企業和市直有關部門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做了很好的發言,提了很好的意見,聽后很受啟發。下面,就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再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公司化運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認識。

具體工作實踐中,農業現代化已經提出了很長時間。究竟哪些問題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解決哪些問題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路徑?抓住哪些方面會使農業現代化發展更順暢一些?農業公司化運作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抓手,一種能夠適應農業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要求的農業經營形式。

(一)公司化運作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黨的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或者偏遠的農村往往農民收入比較高,土地數量在1畝到5畝之間的農民是最容易造成貧困的土地數量在5畝以上或者更多的農民反而收入也不錯。像天和、龍源通過公司運作以后,農民把土地交給公司,收入起碼增加了一倍以上。

(二)公司化運作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農業現代化有很多特征。都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局限在現有的幾畝土地上,那就很難做到現代化,這已被實踐所證明。公司化運作自身就是提高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

(三)公司化運作是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十七屆五中全會把調整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作為重要內容。這也是國多年來建設實踐的經驗總結,經濟發展客觀規律自身的要求。但是要做到農業結構調整、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只有通過公司運作才干變為現實和可能。

公司規模的大小,各級政府要把外地農業公司數量的多少。公司利用土地所占的比例,作為衡量現代農業發展的最重要的規范。農業部門要認真研究現代農業的發展,結合我自身發展的實際,學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規范、提升現代農業發展,使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更快,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切實提升農業公司化運作水平,突出重點。

要突出重點,加快農業公司化發展。強化措施,著力提升農業企業化發展的整體水平。

(一)要提升農業公司經營管理水平。農業公司要苦練內功。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包括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自身實力和競爭力。政府要加強引導,使企業的視野更開闊,方法更多,用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用工業的方法抓農業公司。

(二)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過去我招商引資更多的推薦工業項目。逐步轉向包括旅游、商業等在內的項目。現在農業方面的招商引資也有,但是不多。大家可能還沒有去深入研究怎樣通過招商引資在更大范圍內讓一些公司進入農業領域。當然,通過村企合作、村企共建、組企新建、基地聯建等多種途徑和方法也可以解決發展農業公司的問題。如果把農業公司做好了雖然不會發生暴利但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引進更多的農業公司參與我市的現代農業發展。

(三)要切實解決土地流轉問題。解決土地流轉問題是做好農業公司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土地流轉問題解決不好。另一方面我自己在實踐中也是這樣做的如果土地流轉解決好了和休閑旅游自然就結合起來了比如鄢陵的旅游,如果有若干精品的田園山莊,不必規劃建設得過大,大家在休閑的同時,可以在這里停留更多的時間,可以進一步消費,就會實現農業與休閑旅游的有機結合。

(四)要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爭取更多資金,往農業公司上配置。這是個互為促進的關系。一方面要讓農業公司得到更好的發展,讓大家看到走農業公司運作的路子有很好的前景;另一方面我有規模較大、數量較多、質量較好的農業公司,對我爭取更多資金支持有很大的協助。以后我涉農的各單位,資金爭取的時候要往這方面考慮。

三、強化農業公司化發展保障,發明條件。

篇(5)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that the agriculture is armed by modern equipment, is enhanced by modern technology, is operated by market-based instruments and is guaranteed by social services; high-quality personnel is engaged in 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hiev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sustainabl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national polici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proposes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at this stage.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特征; 困難;方針;對策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characteristics;difficult;policy;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320-03

0 引言

農業現代化內涵是用現代工業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農民素質的過程;是建立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產業體系,把農業建成具有顯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過程;也是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和提升農民收入的過程。農業現代化基本目標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1 農業現代化的主要特征

1.1 現代裝備武裝農業。以現代化的物質裝備為基礎,集約化、高效率地使用各種現代生產投入要素,發展資本密集型、勞動節約型的現代農業。農業生產由主要依賴自然生產向發展可控的設施生產轉變。

1.2 現代科技提升農業。將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過程,不斷提高科技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農業增長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勞動力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資本投入轉變。

1.3 市場手段經營農業。依據市場化原則,健全“統分”結合的互動協調發展機制,實現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一條龍綜合經營。農業經營由分散的家庭經營向專業的適度規模經營轉變。

1.4 社會化服務保障農業。健全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農業發展由注重農業的一產向促進農業的一產、二產、三產協調發展轉變。

1.5 高素質人員從事農業。需要從事農業生產或經營的人具備現代化水平的知識和技能,懂管理會經營。

1.6 農業生產產業化。通過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降低公共成本和外部成本,提高農業的效益和競爭力。

1.7 農業發展可持續化。堅持生態良性循環和高品質發展,維持一個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不濫用自然資源,兼顧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自然環境,實現農業生產資源持續利用。

2 目前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以安徽的情況說明)

2.1 與實現農業機械化大生產不相適應 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標志之一是大機械生產。鑒于中國農田的分散性及以家庭為單位的使用權,很難實行大機械生產。實現機械化大生產的困難在于:農村人多地少,改變現有的,建立大農莊后,無地農民如何安置,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后農村大量的富余勞動力哪里去?城市?似乎鴻溝重重。不管是制度上,還是現有城鄉二元的結構上,乃至城市的承受力(軟件:就業安置、戶籍制度、社會保障、雙方的心理觀念上;硬件:基礎建設,住房,醫療等供給性),牽一發而動全身。盡管,國家在努力城市化,但畢竟農村人口基數太大,并且這還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問題,更是需要一系列保障措施配套,若不能有效解決無地農民的生存問題,城市化就失去了意義。

2.2 城市化程度滯后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增長 按2003年安徽省從業人員總數3544.9萬人計算,不考慮新增加的勞動力,要使全省第一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30%,則第一產業勞動力要減少到1063.5萬人。而安徽省目前農業從業人員為1860.6萬人,即安徽省近年要從農業中轉移剩余勞動力約800萬人。目前普遍的說法是中國農村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勞動力是剩余的,絕對數大約有1.5億到2億,這些剩余勞動力是農業二、三產業所無法消化的,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困難其實就是中國城市化的困難。因為解決農業現代化,關鍵是安排剩余勞動力的問題,即便大農場模式中農民可以以股東身份參與解決一部分農民的出路,但現實是基數的過于龐大決定了不可能吸收大部分農民參與其中,若大量參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經濟效益則無從體現,也就失去了現代化存在的意義,無非就是新瓶裝舊酒的大鍋飯!

2.3 農業基礎薄弱限制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 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在改革開放以來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保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基礎條件還不穩定,農業生產的抗災、防災能力相對不強,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仍然需要進一步加強。

僅以安徽省水利設施為例。安徽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大都是20世紀70年代留下來的,標準低,年久失修,設施不配套。到2007年底,全省共有水庫4797座,其中病險水庫占到三分之一,現有水利設施已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正常需要,旱澇保收面積僅占耕地面積的61.8%,機電灌溉面積僅占70.9%。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表明,2006年末,安徽省還有1.7%的村沒有灌溉水源,僅有29.4%的村有排灌站,30.5%的村有機電井,糧食生產受制于自然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近五年,安徽省農作物受災面積平均為2200千公頃,占常用耕地面積的52.6%。由此暴露出農田水利設施水平不高、農業抗御自然災害弱的矛盾,這是造成主要農作物單產水平較低,農民種植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迫在眉睫

2.4 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制約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 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形成成片規模,由于地塊劃分過小,即使幾畝土地也要涉及很多農戶,對于農民來說,耕地首先是“生存資料”,惜土意識越來越強(租金越來越高)。這種小規模分散生產,在發展現代農業中不利于農業機械化的實施,更不利于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增加了發展農業集約化經營的難度。受土地流轉制度不完善的制約,農民只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實行集約經營,著重提高土地生產率。由于分散經營,在提高勞動生產率方面不具優勢,從土地流轉看,農民普遍不愿出讓土地,存在維持現狀的心態,認為土地是自己的命根子,是生存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線,相當部分農戶雖長期在外務工經商,但仍不愿放棄土地。安徽省農普資料顯示,全省農戶租出、包出過耕地的戶62.6萬戶,占總戶數的5.3%;租入、包入、轉入過耕地的戶101.8萬戶,占總戶數的8.6%。

2.5 勞動力素質低與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不相適應 現有的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科技的意識,熟練勞動力較少,管理人員更是奇缺。隨著現代高效農業的發展,農業增產增收越來越多地依靠知識、技術、信息和資本集約的結合,與勞動力素質的相關程度越發顯著。第二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目前全省農村從業人員中,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2.6%;初中文化程度占52.8%;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6%。由于農業勞動者文化知識的貧乏,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嚴重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吸收。農業科技應用水平低,粗放的耕作方式和打工形式,與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的實施,以及農業科技的推廣運用不相適應。農村從業人員文化素質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瓶頸。

另外,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農村土地比較收益率的降低,農村勞動力供求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據調查顯示,青壯年農民特別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青壯年農民大多外出務工,不愿從事種糧、養豬等傳統的農業生產,而留在農業一線的大多為中老年和婦女以及數目龐大的留守兒童。農民整體素質下降,導致大部分田間管理粗放。2006年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安徽農村住戶外出從業人員1119.1萬人,其中男性勞動力占比達62.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76.9%,其中到省外868.9萬人。強壯年勞動力過度向城市和發達地區流動,與發展現代農業、培育新型農民又形成了新的矛盾。這種狀況延續下去,不僅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不到保障,農村社會發展也受到影響。因此,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育新型農民,將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3 發展農業現代化的對策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教訓,在逐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下方針政策:

①必須堅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施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制度。②必須以科技進步為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動力。③必須兼顧土地生產率目標和勞動生產率目標。④必須突破就農業論農業的局限性。⑤必須以農民投入為主體,堅持國家投入與農戶投入相結合。⑥要以加強基礎建設和產業化組織建設為條件。⑦必須以推進城鎮化為依托。⑧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根據以上原則,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應采取以下措施:

3.1 推進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農業機械化的主要任務和主攻方向是:①要把主要農產品生產過程機械化和產業化經營有機結合起來。②對農業機械化進行結構調整。③因地制宜,有重點地推進地區農業機械化。④大力促進農機技術進步,開發適應我國現階段土地結構條件的農機具。⑤建立與農業機械化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

3.2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這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一是從全局出發對農村水系管網作出科學合理的規劃,繼續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逐步從根本上治理江湖水患,扭轉洪澇、旱災等自然災害對農業生產嚴重威脅的被動局面;加大推進農業其他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和中低產田改造等建設;抓好農村水毀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同時,加強氣象現代化建設,建立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氣象監測網,形成現代化程度較高的防災減災和農業氣候綜合利用的氣象服務體系,著力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二是加快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實施綜合治理。三是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形成國道、省道相配套的農村公路網;同時加強農村電網建設,加快發展小水電,搞好農電管理,提高農用電水平。此外,還要加強信息化服務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后勁。

3.3 創新農業發展理念,健全符合農村實際的土地流轉體系。目前農業正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初級階段,僅靠過去傳統農業的簡單外延性增加,是難以實現這樣的歷史性轉變的。根據科學發展觀要求,發展現代農業就是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不斷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美國、丹麥、荷蘭等國外成功經驗表明,規模化、大戶型生產效益凸顯。我國現有的家庭聯產承包單戶生產已不適應區域化、大物流、大發展的生產需要。現階段在做好節約耕地、保護耕地的同時,要按照《土地管理法》要求,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針對小生產和大市場的不適應,勞動力、科技、土地等生產要素利用不充分等矛盾,創造條件,逐步加快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當前農村勞動力外出轉移較多,客觀上具備了流轉的基礎,另一方面不少地方已經成功地進行了土地流轉,實踐上有成功的典型經驗。因此,要盡快出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建立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鼓勵農民可以采取土地入股、反租倒包、土地置換、對外招租等多種形式,有重點的培育和輔助部分發展基礎較好的農戶擴大經營規模,培育種養殖大戶,促進規模經營。

選擇合理適當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分散經營模式已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瓶頸”,適度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我國曾經實施的集體所有集中經營的既有模式已被實踐否定,土地私有集中經營又為國策所不許,因此必須創新農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在堅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發揮民營和集中經營的雙重優勢,公有、民營、集中經營應該成為中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路徑。

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的選擇不僅要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而且要滿足各方的利益要求,應允許多種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并存。如果當地農產品市場體系比較完善,農民市場意識較強,則可以考慮選擇專業批發市場+農戶型的產業化組織形式;如果當地生產的專業性較強,又有一定的企業作為依托,則可選擇公司+農戶型的產業化組織形式。總之,農業產業化的組織形式的選擇要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及差異,避免雷同。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規范化管理和建設,引導和支持農民積極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加快培育農村經紀人、農產品運銷專業戶和農村各類專業流通中介組織,建設現代信息、物流網絡。主動參與區域的分工與合作,建設一批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積極申辦各類農產品交易會,使之成為開拓農產品市場和招商引資的重要平臺。

3.4 創新農業增長方式,加快構建農業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科技是現代農業建設的核心,要把提高科技興農放到發展現代農業的突出位置,增強廣大農民科技興農意識。安徽人口多,耕地不足,開辟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關鍵在于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改造傳統農業,構建農業技術創新、轉移、應用與服務平臺,完善農業科技體系,提高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

為此,要廣辟資金來源,大幅度增加農村科技投入。支持農業基礎科學研究,不斷提高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的研發能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尤其要加強新技術的研究、引進和推廣,全面提升農產品科技含量和競爭力,建立農業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技術體系。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促進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機制和辦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引進、推廣和轉化,以及科技入戶工程步伐,使農戶能夠了解、掌握更多的農業科技知識和生產技能,提高農戶科學種、養能力;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生產經濟效益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3.5 農村教育投資應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要以提高農民素質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結合農村教育資源狀況,調整城鄉教育結構布局,加大對農村教育和農民培訓資金支持力度,建立各級財政投入機制,逐步把農民培訓納入公共財政投入范疇,通過組織實施主體培訓,提高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加快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3.6 創新城鄉一體化體制,加快構建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要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不斷增強農業政策的反哺性和普惠性。根據安徽省財政的實際狀況和中央的要求,必須抓住當前經濟發展較快、財政增收較多的時機,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緊緊圍繞支持現代農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政府扶持農業發展的投入增長機制,提高財政支農比例,調整和優化支持“三農”發展的財政支出結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結構、信貸資金投放結構。進一步完善補貼政策和發放方式,擴大農業補貼規模,向農產品主要產區重點傾斜。同時要逐年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村建設的增量。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要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下功夫,努力改善農村環境。重點加強鄉村道路、改水改廁和社會公共設施的建設,大力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完善農業發展綜合服務體系。創新農村金融制度,切實解決好農民創業和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難題,積極推動農業的政策性保險試點。注重發揮政府資金的帶動作用,積極拓寬資金渠道,引導農民和社會力量大力投入現代農業,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推動全民創業。盡快形成完整的國家支持保護農業和農村的政策體系。

3.7 農業信息化。農業是利用光熱水氣土等自然資源從事有生命物質生產的一種產業,因而具有分散性、區域性、時變性、經驗性,以及穩定程度和可控程度低的行業弱勢。信息技術將成為克服農業行業弱勢的有力武器。①農業專家系統(AES)。農業專家系統是把分散的、局部的單項農業技術綜合集成起來,經過智能化信息處理,針對不同的土壤和氣候等環境條件,給出系統性和應變性強的各類農業問題的解決方案。②網絡技術。網絡技術可以彌補農業分散與閉塞的弱勢。③精確農業(PA)。精確農業是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之上的新型農業,又稱“3S”農業,即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在農業上的應用。

參考文獻:

[1]葉普萬,白躍世.農業現代化問題研究述評——兼談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徑選擇[J].當代經濟科學,2002,(09).

[2]林偉.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的經濟學思考[J].蘭州學刊,2004,(6).

[3]高布權.當前中國農業現代化問題的研究態勢[J].延安大學學報,2003,(6).

篇(6)

關鍵詞:農業知識;信息技術;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 SL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013-1

0 引言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農業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智能化信息技術從70年代末開始應用于農業生產領域,發展速度很快。目前,農業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運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是農業信息化的主要標志和重要內容。

1 農業信息技術概述

農業信息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一類技術的總稱。它是高新技術應用于農業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主要研究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包括感測與識別技術、信息傳遞技術、信息處理與再生技術、信息施用技術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加速農業的發展和農業產業的升級,是現代信息科學迅猛發展和農業產業內部需求相結合的必然產物。

2 我國農業知識領域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現狀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水平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盡管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初見成效,但整體水平不高,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不能滿足農業生產和科學管理的需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較低,信息意識不強,對農業科技的了解比較少。我國目前已有的信息設施,尚未在農業知識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根源在于,我國農技人員及廣大農民不會使用計算機,信息意識差。廣大農村的生產力水平落后,信息不靈,交通不便,農民缺乏有效的信息指導。信息時代的到來,給農業發展提供了大好的機遇,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機遇,真正做到使農業發展逐步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的素質提高上來。

3 我國農業知識領域中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

首先,政府在農業信息技術及農業信息化建設上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職能不到位,政府在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方面,沒有充分發揮指導和協調的功能。二是職能錯位,政府承擔了許多本該由社會力量完成的工作。三是政府缺乏對信息化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機制不夠健全。其次,農業信息采集的覆蓋范圍和時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兼備農業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復合型農業信息人才缺乏。農業信息服務面窄,實用性不強。為了解決我國在運用農業信息技術服務于農業生產遇到的實際問題,我們提出數字農業理論體系。

4 數字農業理論體系的研究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的突破及其在農業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大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數字農業是21世紀提升農業產業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數字農業將有力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業增產與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數字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同時,數字農業是環境健康的要求。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數字農業研究已初有成效,澳大利亞、英國、丹麥等國家都頒布了嚴格的環境法律。在我國,從事農業研究的人員首先開始了“數字農業”研究。農業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的共同取向和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農業是農業信息化的核心和必由之路。數字農業具有幾個顯著特點:虛擬現實技術支持下的多維網絡信息系統;多源、多比例尺、多分辨率以及數據集成的網絡信息系統;面向全社會公眾開放的網絡信息系統;農業運行機制的全面數字化。

5 完善農業信息化的具體途徑

建立涉農服務網站,充分考慮農民使用,充分考慮農業增效,充分考慮農村發展。完善農民信息素養建設,加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培訓,促進信息技術環境下科技傳播的帶動,注重信息技術環境下科技推廣政策的引導。推進農業信息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農業信息資源數據庫建設;農業信息監測與速報系統建設;國際間農業信息機構的聯系與合作機制建設;引導和支持非政府農業信息機構的發展;信息服務人員的素質提高。

6 結束語

“農業興,基礎牢;農村穩,天下安。”在世界農業發展史上,大致經歷和發生了三次比較引人注目的農業技術革命。以拖拉機等農機具為標志的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業生產上的廣泛應用,以現代遺傳學理論等為標志的生物和化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將影響到農業發展的各個層次和環節。農業技術革命已經悄然拉開了序幕。本文就農業知識領域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前景展開了相關探討,首先對農業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做了相關梳理,然后分析了農業信息技術在我國的應用現狀,同時指出了我國農業知識領域中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構建數字農業理論體系的設想,并基于數字農業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農業信息化的具體途徑。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獲得了對我國農業信息技術應用前景的一個基本認識。希望能對日后的農業信息技術工作的開展,起到微薄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杜新民.信息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J].農業網絡信息, 2005,12:11.

[2] 周國民.我國農業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A].農業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C].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3] 李道亮,丁娟娟.農業資源高效利用技術集成專家系統的設計[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9,4(2):14-18.

篇(7)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農業科技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2670(2007)06-0011-04

農業現代化,近些年雖然已不再是人們談論的新話題,但農業現代化進程仍在不斷推進中,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認識上的問題需要解決。因此,探討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并對農業現代化進行反思,仍然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盡管各國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千差萬別,但是,各國農業現代化的方向,即農業的生態系統、技術系統以至經濟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的發展趨勢是一致的。農業工業化以至現代化方向的一致性,是由人類社會物質生產形態按照自然界物質運動形態發展的固有次序循環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這種客觀規律的普遍性決定著各個國家農業現代化方向的共同性。綜合化以至生物化,即農業生態、技術和經濟系統組織和管理方式都趨向綜合化以至生物化,這就是農業現代化的總趨勢。

農業綜合化是現代以石油為主要動力和高度機械化、化學化、水利化、良種化及設施化農業向未來生物化農業的過渡階段。綜合化農業不僅在技術上把非石油能源為主要動力的綜合機械化、自動化、水利化、良種化及設施化有機地組合成綜合的農業技術系統,而且把現有農業的生態系統改造、重建、提高或新建成綜合的生態系統,把現有的農業經濟組織管理改革或完善成綜合的經濟系統管理。它將現代農業發展的所有成果集中起來加以綜合化和系統化,一方面使人類農業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個嶄新的高度;另一方面又為向生物化農業過渡在技術上、生態上和經濟上作好準備。因此,綜合化農業以至生物化農業是比現代農業(包含石油農業)先進得多、高級得多的農業發展階段,它代表著農業發展的新方向。那么農業的發展為什么趨向綜合化?其原因我們認為可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規律,二是現代農業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

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發達國家農業是以石油為基礎的高度工業化農業。其工業化進程是如此之高,以致無論從生態上還是從技術上和經濟上來看,這種農業的發展都在趨近自己的極限。如何突破這種農業的固有極限使農業生產力得到新的解放,已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農業的綜合化,正是為了適應現代農業求得持續發展的這種客觀需要,把各農業學科的單科單項知識組裝成整體知識,把各學科、各領域、各部門和各種相互矛盾的要求、信息和力量結合成一個有條理而協調的結構,把農業中的各種生態的、技術的和經濟的因素或分量組合成一個達到最優水平的完整體系,使農業生產持續達到最大(或最優)的生產力和綜合效益。

農業生產中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能量和信息變換規律,就像社會生產的其它一般規律一樣,是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農業生產都要共同遵守的。當人們能從經驗和科學上認識它時,農業生產就能持續發展;當人們不認識它時,它便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人類,用饑餓、危機、災難以至文明的沒落和毀滅來強迫人們去承認和遵循它那嚴格的質的規定和量的界限。在古代農業中,有些地區如恩格斯所說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它一些地區居民,由于只知道向自然索取,而不注重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結果都遭到了自然界的報復,整個地區的農業文明和城市文明都淪為衰落和消失。科學家們對世界上許多地區文明消失的原因進行了考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農業土地的退化是其主要原因。如中東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的消失,主要是由于排水不良而造成灌溉系統的淤塞;我國的黃土高原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農業生產的發祥地,也是由于長期不適當的耕作而造成了土壤侵蝕嚴重,以致現在復墾都遇到很大困難。當然,世界上也有一些地區,特別是我國、日本及朝鮮的一些地區的傳統農業,經歷了兩千年、三千年乃至四千年的漫長歲月而沒有出現地力衰竭,就是由于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從經驗上認識到了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重要性,創造了保證土壤的永久肥力、產量的不斷增長與人口增長相適應的無與倫比的農法。但傳統農業中對物質變換的認識僅限于經驗,還沒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現代人類要能避免舊石器時代末期人類所遭受的第一次全球性生態危機的慘重惡果,就只有搶在第二次全球生態危機之前把目前單一的農業生態系統改造成綜合的農業生態系統;就只有把單項農業技術合理組裝成綜合的農業技術系統,利用多項技術措施之間的正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來突破其現有的極限而進發出新的生產力。

農業的綜合化,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生產規律的要求,也是科學技術進步規律的要求。近代農業科學在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中,在經歷了一個分化的過程后,開始出現綜合化的趨勢,這種趨勢的內在表現是:在細分化過程中某些分支學科之間的共同特征使他們聯合起來,某些學科積累了大量的實證知識而開始系統化,在細分化的縱深發展中出現的下級層次的學科需要上級層次的學科加以概括。所有這些趨勢導致橫向科學、邊緣科學、交叉科學和系統科學的層出不窮。這些綜合性的農業科學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而產生的,而這些學科在農業中的應用又反過來推動農業的綜合化。

現代農業的綜合化趨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農業的工業化到農業的反工業化。在發達國家的現實條件下,農業的集中化開始向自己的對立面――分散化轉化,小農場令人驚奇地增加起來,原來一直盛行的以大并小的趨勢開始轉變為成化大為小、大小聯營的趨勢;農業的專業化也開始向自己的對立面――兼業化轉化,兼業農戶普遍地發展起來,原來作為伴隨專業化主流的一股支流,兼業農戶在農業中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現在卻變得相當重要了;農業的標準化和同步化經營曾經一度具有壓倒的優勢,但現在優勢在轉變成劣勢,它的優勢地位在被它的對立面――多樣化和多元化經營奪去;農業的理化集約化自工業化開始以來一直是占主導地位,但它的主導地位現在開始動搖了,不得不給它的對立面――生物集約農業經讓位;單一化的農業生態系統在工業化過程中建立的“獨立王國”,更是還沒等鞏固下來,就受到它的對立面――復合化的農業生態系統的挑戰。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農業現代化中的工業化和反工業化這兩種傾向也都在同時并行,互相補充,再也不像當年發達國家農業沿著傳統工業化的單軌道來實現現代化了。

第二,從農業的城市化到城市的農業化。戰后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農村沿著“農村城市化”的方向

發展,但“物極必反”,現已開始出現振興城市農業,把市區內的農業當作城市內的一種產業、甚至主要產業來發展,或者新建農工一體化的田園城市,或者開辟家庭菜園,或者鼓勵市民兼營農業等的趨勢,許多西方學者都把這看成是解決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和一條捷徑。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為避免發達國家城市化過程中曾經出現的弊病,也正在走城鄉綜合發展的道路。 第三,從農工對立化到農工一體化。在農業工業化過程中,農業生產內部的許多環節逐步分離出去,獨立成為專業化的農用工業部門,并用一個市場把前者同后者在供求矛盾中對立起來,當二者之間的對立尖銳得對雙方都不利時,只好聯合起來,組成“農工綜合體”,或“農工商聯合企業”。這樣“分久必合”是所有實行農業工業化的國家共同的現象,工業相結合的綜合化農業或農工綜合產業的形成、發展和壯大已不可逆轉地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強大趨勢。

第四,從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到城市勞動力返回農村。工業化國家在對農業實行機械化的過程中,都伴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的現象,但當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一定高度后,大量的石油能來取代勞動力對農場主就變得不再合算;相反地,吸引勞動力,特別是熟練的腦力勞動者到農村中來倒是成為有利可圖的了。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農業高度機械化的國家近年來出現了城市勞動力返回農村的現象,有些國家的政府還采取措施促進這種變化,以解決因電腦的大量使用而更加尖銳化的城市失業問題。

第五,從微觀的專業化到宏觀的綜合化。專業化是工業化得以進行的基本因素之一。農業工業化、專業化的程度越高,農業內部和相鄰部門的分工就越細,農業生產中采用的工業化技術和工藝就越多。這樣的過程發展到一定程度便會給各行各業造成一個高度利害相關、高度敏感的商業環境,便會使各行各業的發展與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儲備和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在此情況下,各行各業在一定范圍內聯合起來實行綜合性生產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唯一出路。當建立綜合性生產成為高度工業化的農業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的時候,農業生態的研究和應用也日益廣泛地開展起來,為把早先已經專業化的數種生產聯合成統一的生態農藝生產線提供了現實可行的途徑。以微電子技術、新材料技術和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新一代綜合化技術的出現,則進而為這些專業化的數種生產聯合成統一的農藝生產線奠定了高級技術基礎。

第六,從資源集約化到知識集約化。農業的工業化,實際上是以資源密集型的農業來取代勞動密集型的農業。隨著農業工業化程度的提高,資源的投入量不斷增加,資源投入量和資源費用的增加速度遠遠超過農業產量的增加速度,致使農產品單位成本急劇上升,危及農場主的利益,農業的發展同資源短缺、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到20世紀70年代,一些工業化國家接連發生農業危機,就在這些國家的農業“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新的技術革命的浪潮向農業生產和管理的領域沖來,為高度工業化的農業展現了新的前景,使工業化農業技術革新的傳統內容開始發生變化。國內外一些學者,甚至以這種變化來預測,農業將發展成下個世紀知識最密集的產業。

第七,從著重依靠不可再生資源到著重依靠可再生資源。農業的工業化程度達到一定高度之后給農業輸入的石油能超過了輸出的食物能。這種能量上的賠本生意本來是不合算的,1973年“石油危機”的爆發,以廉價石油為基礎的高度工業化農業,在石油供應減少和價格上漲的沖擊下顯得搖搖欲墜,從而使農業的脆弱性得到了大暴露之后,人們才不得不承認,這樣依靠不可再生資源的現象絕對不能再盲目地繼續下去了。近十年來,無論是工業化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國家和農場的經濟決策中利用再生資源的問題所占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利用農業有機廢物和再生能源進行生產的農場越來越多,再生資源越來越多地取代不可再生資源而成為農業的資源基礎。

第八,從單項技術的應用到多項技術的綜合應用。單項技術之間及其同周圍環境之間在生態上和經濟上互相干擾和相互矛盾的情況,首先在化學防治與采用良種使作物和家畜極易受到病蟲的侵害而需要大量施用農藥;大量農藥的施用又會導致害蟲抗藥性的發展和生理小種的出現,這又使良種倍受其害而不得不放棄。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人們也未從這個惡性循環中掙扎出來,直到20世紀60年代才不得不承認:沒有單一的病蟲防治方法能說是絕對可靠的;也沒有單一的良種能被證明是有持久抗病性的;必須以盡可能相互配合的方式利用一切適用技術才能解決問題。同樣嚴重的情況也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機械耕作與施用化肥、機械耕作與調水灌溉與施用化肥之間的尖銳對立中。實踐證明:把農業生物、農業環境、農業技術與農業經濟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農業現代化的哲學思考

農業盡管是一個古老的生產部門,但對這個部門生產的全貌,人類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并沒有自覺地去綜合認識。古代的還是近代的重農學者,也只是依據直覺對農業的外表有些籠統的認識,雖然至今仍有其發人深省之處,但終究沒有嚴格科學的實驗作為依據,更沒能上升為理論。后來一些農業科學家分別對農業生產的各個方面做了分門別類的實驗研究,雖能深刻認識農業生產中的某些事物,但一直未能突破當時經驗科學中已經占統治地位的分工所形成的專業局限,從而也不可能對農業生產整體有綜合認識。在科學史上第一次對農業的全面考察和總的思考,是一百多年前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做出的。他們對農業的綜合認識,不僅遠遠超過了當時的農業科學,而且為現代農業科學知識的系統化、為人類對農業的認識由分析發展到綜合、由經驗科學上升到理論科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系統科學和生態科學出現以前,他們之所以能對農業有這樣的綜合認識,是由于他們運用唯物辯證法這門“普遍聯系的科學”來全面考察農業生產的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小屁孩cao大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好好日网站|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y| 精品无码黑人又粗又大又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在线观看午夜亚洲一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麻烦|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久久久久免费看成人影片|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国产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妇女无套内射精|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洲| 羞羞影院体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鸭| 极品尤物被啪到呻吟喷水| 小12萝8禁在线喷水观看| 强行挺进少妇紧窄湿润| 色偷偷av老熟女| 青青国产线免观|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av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成人免费无遮挡无码黄漫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