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精品(七篇)

時間:2023-07-24 16:15: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舞蹈藝術的審美特征

篇(1)

(一)寓情于事舞蹈是人們通過肢體語言進行敘事,并最終表達人類的情感的藝術。因此,雖然屬于造型藝術,但舞蹈藝術同樣具有敘事功能。它將人類最為簡單的動作進行組合,又要將舞蹈動作進行優美、生動的串聯,并且還要通過舞蹈動作傳遞出一個故事的曲折發展,最后讓欣賞者體會到舞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達到情感的共鳴。舞蹈藝術是通過優美生動的肢體語言傳遞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來抒發人類的情感,是一項表情豐富、情感豐富的藝術。雖然舞蹈藝術沒有語言的表達,但卻不是簡單的動作展示,而是通過細膩的表達,讓每一個動作都富有情感,達到更好、更準確的表演藝術形式。舞蹈藝術強烈抒情的特征以及它將情寓于事的特征也正是其區別于其他人類藝術形式的特征。

(二)配合動作節奏性舞蹈是人們通過肢體語言和音樂韻律來充分表達人類的情感的藝術。因此,舞蹈并不是簡單的視覺藝術,更是配合聽覺節奏的視聽盛宴。應當說,在人類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音樂和舞蹈是最具有節奏感的兩種形式。舞蹈藝術的旋律是舞蹈動作得以表現的基礎,配合動作節奏使得舞蹈動作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和表現力,適當的節奏也更能輔助欣賞者了解舞蹈藝術想要表達的情感。舞蹈動作的快慢、力度強弱等就形成了舞蹈的節奏。舞者通過優美的舞姿,表達豐富的情感,這些形態各異的動作自身就帶有明顯的韻律感,這樣舞蹈就有了明顯的節奏,能夠給欣賞者提供更直視的觀摩性。

(三)虛擬象征為主舞蹈藝術是來源于生活的藝術,是對日常生活的高度概括,但舞蹈藝術并不是直接的敘事,而是通過虛擬象征來表達現實生活的藝術。舞蹈藝術將人類最為簡單的動作進行堆砌,又要將舞蹈動作進行優美、生動的串聯,并且還要通過舞蹈動作傳遞出一個故事的曲折發展,最后讓欣賞者體會到舞者所要表達的感情,達到情感的共鳴。因此,舞蹈并不是通過語言來敘事,而是將所要表達的事情融合到舞蹈動作中,進而表達情感。舞蹈藝術是將現實、動作、情感巧妙結合的綜合體,初接觸舞蹈藝術的人往往會有“似懂非懂”的感覺。組成一支舞蹈的每一個動作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二、舞蹈藝術的欣賞

舞蹈藝術是一項紛繁復雜的藝術,舞蹈并不是通過語言來敘事,而是將所要表達的事情融合到舞蹈動作中,進而表達情感。因此,要想更好地欣賞舞蹈,體會舞蹈想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感悟能力。對于舞蹈藝術的欣賞者來說,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舞蹈藝術修養。只有具有了一定的藝術修養,才能懂得舞者想要表達的故事,了解他們所要表達的情感,產生情感的共鳴。如果在沒有藝術修養的時候欣賞舞蹈,只會產生“外行看熱鬧”情況出現。因此具有一定的舞蹈藝術修養才能真正的欣賞舞蹈。另外,舞蹈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門類,欣賞舞蹈藝術時,除了具有一定的修養以外,還應當培養對舞蹈藝術的感悟力,只有感悟出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欣賞舞蹈。具體來講,首先應當對舞蹈藝術及視覺藝術的發展史有清晰的了解,還應當對中西方經典舞蹈曲目相關知識進行普及。

篇(2)

舞蹈美學簡而言之是美學與舞蹈學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的學科,它屬于文藝美學的一部分,屬于舞蹈理論學科中的一個門類。舞蹈美學的研究范圍主要涉及到舞蹈的審美特性、審美規律等,同時涵蓋了人和舞蹈的審美關系以及人們在實際藝術實踐中是如何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舞蹈的審美活動等。舞蹈美學映射出舞蹈的形式表現手段、舞蹈內容題材的范圍、社會功用等方面。在舞蹈美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把舞蹈美和其他藝術的異同區分開來,從而把握舞蹈美的特征和本質。各類舞蹈體裁的產生和形成,都是一個社會側面的現實寫照,它反映和表現出社會生活的必然,體現著舞蹈審美活動的客觀發展規律。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舞蹈美、內容美與形式美是高度統一的關系,在藝術美學的層面中體現出舞蹈作者對審美理想的追求。

二、舞蹈藝術的審美特性

(一)舞蹈藝術審美的形象性

舞蹈藝術的形象美是最重要的審美特征,因為藝術形象可以直觀具體的表達出舞蹈的品鑒特質,給人以生動、鮮明的形象,使人產生審美的感知。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蹈藝術的審美形象也是源于生活,它同樣以形象來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通過舞蹈的表演來抒感和思想,這也是舞蹈藝術審美特性的根本規律。在豐富的文化底蘊做鋪墊的基礎上,舞蹈藝術的發展中綜合了文學、戲劇、音樂、雕塑、繪畫、服裝等藝術的表現手段,這樣的文化大融合使得舞蹈藝術的內蘊更加豐富,同時也擴大了舞蹈藝術審美的藝術表現能力。

(二)舞蹈藝術審美的感染性

舞蹈的藝術形象樹立固然重要,但其感染力也是不能忽視的,舞蹈藝術的感染性可以引導大眾的審美取向,只有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舞蹈藝術形象,才能更好的激起大眾品鑒舞蹈的情感浪花,真情實感的表露才能更富有感染力,才能波動欣賞者的心弦它的源頭就是人的內在情感沖動所引發出的人體動作的外化。觀眾在品鑒舞蹈的作品的過程,是一種舞蹈審美的活動也是一種精神生活,通過舞蹈作品傳達的思想情感,喚起觀眾的感知與精神共鳴,這一過程也是觀眾生理活動上升到心里活動的一種表現。這種心里活動產生的快慰和滿足就是舞蹈審美感染所得到的愉悅。

(三)舞蹈藝術審美的功利性

舞蹈的類型有很多,并不是每一種舞蹈都是具有感染性和舞蹈形象的美感,有些舞蹈只是表面上追求一些低級趣味,沒有達到舞蹈藝術形象美的需要,這樣的舞蹈形象是不具有美感的,也不能引起人美對美感的認知和追求,這種舞蹈的感染力越強則美感越低,有些形象甚至不堪入目。所以我們從這樣的視角去分析舞蹈藝術形象,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極力推崇積極向上的舞蹈審美活動,讓美好的形象來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人們的生活、工作、思想,讓美的藝術形象和正確的感染力影響大眾審美的精神活動。讓充滿低級庸俗趣味并使人產生邪惡欲念的舞蹈遠離我們的生活,因為這些舞蹈不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益處,只能帶來或不良的負面影響,或是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或是讓大眾的精神上受到污染。

(四)舞蹈藝術審美的獨創性

舞蹈作品在樹立了良好的藝術形象,擁有一定的感染力以及功利作用的基礎上,進行再挖掘工作,就可以對舞蹈的題材上進行大膽地開拓,并在主題的構思和藝術表現上探索,對舞蹈作品進行獨創性的深入。獨特性的挖掘可以突破墨守成規的老套路,創新出新的舞蹈題材內容,便可以給大眾帶來新的舞蹈藝術美感,所以說舞蹈藝術審美的獨創性是舞蹈藝術的生命,對舞蹈的創新也是促使舞蹈美向前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社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的發展,大眾的審美水平、品鑒藝術的水平、審美情趣都在不斷的提高,因此對墨守成規的陳舊舞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斷的適應大眾的審美需要,舞蹈藝術的審美才能不斷的發展。

(五)舞蹈藝術審美的技藝性

篇(3)

關鍵詞:二人轉 多元 形態 元素 影響

近年來,隨著趙本山師徒的精彩表演及“劉老根大舞臺”的遍地開花,東北二人轉大紅大紫。究其原因,誠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二人轉藝術本身的重要審美特征之一――多元化,是其走紅的重要原因。21世紀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政治的多極化、經貿的多邊化,推動了文化藝術的多元化,而多元化的時代,影響了廣大人民群眾審美心理結構與審美需求的多元化。正是二人轉藝術本身的多元化、時代的多元化和觀眾審美需求的多元化形成同步共振,才使二人轉藝術大紅大紫。因此,研究探討二人轉多元化的審美特征,無論是在理性思辨意義上,還是在藝術實踐意義上,對于此種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均大有裨益。

具體而言,二人轉多元化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大層面:

一、藝術形態的多元化

二人轉多元化的審美特征,首先表現在藝術形態的多元化上面。它不僅融曲藝、戲曲、歌舞為一爐,而且集這三種藝術形態與其他許多藝術形態(包括雜技、魔術、音樂、舞蹈、話劇等)為一體,堪稱“百貨俱全”的“藝術小超市”,可以滿足觀眾的多元化審美需求。

著名吉劇作家、二人轉專家王肯先生指出:“比起二人轉這個概念更為復雜的是二人轉的歸類問題。說它是戲曲,又不全是戲曲的戲曲,曲藝和歌舞的成分不少。說它是曲藝,又不全是曲的曲藝,戲曲和歌舞的分量較重。說它是歌舞,又不全是歌舞的歌舞,戲曲和曲藝的特點突出”“如從說唱角度看,它是破格的歌舞、戲劇成分很重的說唱;如從歌舞角度看,它是罕見的說唱性、戲劇性突出的歌舞;如從戲曲角度看,它又是少有的保存說唱、歌舞技藝較多的戲曲?!?/p>

的確如此,二人轉作為走唱類說唱藝術,它的表演要素以“千軍萬馬,就靠咱倆”著稱,即兩個演員(一旦一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在“化出化入”中呈現藝術形態的多元化審美特征,“化入”時戲曲的物征鮮明,“化出”時曲藝與歌舞的特征明顯。

除了傳統的戲曲、曲藝、歌舞“三合一”之外,近年來二人轉更是吸收了雜技、魔術與各種新潮藝術(如聲樂藝術中的通俗歌曲、舞蹈藝術中的現代舞、戲劇藝術中的小品等),使其多元化的含量更高,受到新老觀眾的歡迎與青睞。

由此可見,二人轉藝術形態的多元化,使其成為“多功能體”,并由此占盡了先機與優勢,它的走紅,便成為自然而然之事了。

二、表演元素的多元化

二人轉的表演元素,以說、唱、扮、舞、絕的“五功”為主,這本身即是多元化的綜合體。而且,每一種表演元素又各自成為多元化的“小綜合”,也就是說,二人轉表演元素是“大多元”套著“小多元”“大綜合”套著“小綜合”。

1.說功的多元化。二人轉的說功,俗稱“說口”,即說白、白口,它在二人轉表演藝術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有所謂“說是骨頭,唱是肉”“唱丑唱丑,得會說口,不會說口,不算好丑”之說。而“說口”又由四類構成:套子口、???、零口、臟口。最后一種臟口,屬于淘汰出局的“說口”。

2.唱功的多元化。二人轉唱腔異彩紛呈,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咳咳”之說,主要可分為五類:主要曲調、輔助曲調、專腔專調、小曲小帽、雜曲雜調。

3.扮功的多元化。扮功又稱“使相”“賣相”“相”,分為“丑相”“怪相”“羞相”“冷相”“哭相”“笑相”“傻相”等,所謂“使相賣相,千姿百樣”之說,是見其多元化特征的突出。

4.舞功的多元化。二人轉的舞蹈,既有民族民間的秧歌舞,又有交際舞,還有現代舞(迪斯科、霹靂舞、柔姿舞等)等,也呈現出多元化特征。

5.絕功的多元化。絕功又稱“絕活”,包括手絹功絕活、扇子功絕活等,近年來又出現了雜技絕活、魔術絕活,以及用鼻子吹奏樂器的絕活與氣功絕活等。

由此可見,二人轉的表演元素也是多元化的綜合體,用老百姓的話說:“二人轉是大花筐,什么玩意都能裝。”

三、藝術影響的多元化

二人轉不僅本體審美特征具有明顯的多元化特點,對其他各種藝術的影響力,也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輻射狀特點。

1.對音樂藝術的影響。著名民歌手郭頌演唱的《看秧歌》《丟戒指》《瞧情郎》,李高柔演唱的《王二姐思夫》《紅月娥做夢》等歌曲,都是二人轉小曲小帽中的同名曲。著名作曲家汪立三先生創作的鋼琴曲《二人轉的回憶》,直接取材于民間二人轉的音樂素材。

2.對舞蹈藝術的影響。舞蹈組劇《月牙五更》、民族舞蹈《紅手絹》等,都吸收了大量的二人轉“三場舞”的舞蹈語匯。

3.對戲劇藝術的影響。話劇《秋天的二人轉》,是話劇等地方戲曲新劇種,直接以二人轉藝術為母體。趙本山更是把二人轉的表演元素帶入話劇小品之中,為他發展成為“小品大王”奠定了基礎。

4.對影視藝術的影響。電影文學劇本《原野上的馬車》,電視連續劇《劉老根》《馬大帥》等,都受到二人轉藝術的重要影響。

由此可見,二人轉的藝術影響也是多元化、全方位的。

(注:該項目為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HEURSO764)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哈爾濱工程大學德育與青年心理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王肯.土野的美學.時代文藝出版社,1989.

篇(4)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并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最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一。同樣,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質和審美理想的基礎上,伴隨著藏民族的形成發展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審美內容。

探討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歷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藝術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傳統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學”中把舞蹈歸于“工巧明”(即工藝學),這就表明舞蹈藝術在理論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圍之內,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論依據的藝術形式之一。在西藏歷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僅配有文字記錄的“舞譜”,還用“線”記錄著“舞曲”;“卡爾”舞蹈的音樂“藏文古譜”流傳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間歌謠中傳唱著眾多的有關“說舞蹈”方面的歌謠。在眾多舞蹈論述中,什么是舞蹈、形體運用以及“舞蹈藝技九”等舞蹈理論是古代論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論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識總匯》[M],中冊290頁(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關于“舞蹈的各種動作姿態是人體塑造的精彩工藝之一”這一論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體所做出的各種動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態的“精彩工藝”。恰恰是這一活生生的“工藝”,表現著當時當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審美對象的表現手段論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證明了當時舞蹈藝術在人們生活中占據的地位,以及人們對舞蹈藝術的認識高度。同時“舞蹈藝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醫典藍流璃注解》[Z],第130頁,木刻板(藏文)。)中簡潔透徹地闡明舞蹈是用人體的“形”,動作語言的“聲”、舞動的“情”表現生活和情感。如:“優美、英姿、丑態”都借助人的各種生動的形態來表現;又如同說話一樣用人體把“兇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靈活現;同樣用人體把“悲憫、憤怒、和善”等內心情感表現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從以上“舞蹈藝技九”的觀點中不難看出舞蹈以升華到藝術高度來表現人的思想情感?!靶?、聲、情”和諧運用到舞蹈中,更進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學特色。同樣,隨著社會的進步,種類繁多的藏族民間舞蹈,也由起初的簡單模仿、無意識的自娛性逐漸發展成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一門藝術。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認為西藏古代的“舞蹈藝技九”是古印度“樂舞論”中婆羅多牟尼論述的,與藏族舞蹈無關。對此,經筆者查閱有關資料考證,在藏族歷史上,人們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不少相關的藝術理論和技法?!安_多牟尼在論述‘拉斯’時只提出了八種,后經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種。這九種‘拉斯’主要作為卡達卡利舞演員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訓練之用”(注:于海燕:《東方舞苑花絮》[M],第180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這與藏文古籍“舞蹈藝技九”中論述的內容相重合的只有“憤怒、恐怖、英武”三種,其余六種則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沒有提到“形、聲、情”和諧運用于舞蹈藝術中的觀點。這就有力地證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來文化時非常重視與本土的審美意識相結合,以民族審美需要和創新精神創造了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都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創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備一定審美特征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藝術是每個民族開創時間最早,歷史延續時間最長,流傳范圍最廣,最能直接表現情感的一門藝術,也是每個民族歷史發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的一門藝術。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的人們,當聽到他們最熟悉的音樂或舞步聲時,都會情不自禁產生興奮情緒,并傳達給身體各部位、各關節,隨著舞律的變化,身體便自然舞動起來。這就是這個群體審美意識的一種本能的具體表現。由于每個民族所處地理環境、政治歷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風格,如不同地區舞蹈,動作的力度、軟度、開度、幅度和舞律的差異,有的民族舞蹈動作的重點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動作較??;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動作較為豐富,而下身動作較少;有的地區舞蹈以大動為美,有的地區則以含蓄舞動為美。正是諸多舞蹈風格中蘊藏著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特征。

“審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諸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能動的反映,一般通稱之為‘美感’”(注:王朝聞:《美學概論》[M],第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著審美意識活動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如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感受等等,同時還包含欣賞活動或創作活動中的特殊的審美心理現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歷史上已形成了比較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體系,但這一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斷完善和發展。舞蹈理論與舞蹈美學有著緊密聯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論是解決什么是舞蹈,怎樣舞蹈的問題,而舞蹈美學則解決舞蹈的身韻、姿態、動作、節奏和如何表達情感、體會美感的問題。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審美特征,但是由于人們居住的地理氣候差異、方言差異、服飾差異、宗教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眾多民族民間舞蹈;有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卡爾歌舞;也有專為宗教儀式服務的羌姆舞,以及眾多門派的藏戲舞蹈。以上舞種雖表現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韻、動作、姿態和技巧卻很相近,音樂的基本曲式結構和節奏風格比較相仿;在服飾方面除寬、肥、瘦及色彩的區別外,樣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們以圓圈舞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韻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學特征的“根”,是相對穩定的審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門》[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書中把“舞蹈藝技九”變成為“詩歌寫作九”,要求詩歌寫作者用詩寫出舞蹈者的身姿、韻律和豐富情感。同樣,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時表現詩情畫意,融詩舞于一體,有歌就有舞,以詞帶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謠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無邊無際舞”,要跳“高山不可動搖的舞”,跳起來的“卓舞的節奏快如夜空的閃電”。這就像薩班·貢嗄堅參的書中所述(注:薩典·貢嗄堅贊:《樂論》[M],第10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們梳妝打扮,人們歌舞歡暢,那里沒有悲傷,神圣的音樂至高無上”。這就是藏民族對歌舞的共同審美意識的體現,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還與地域、時間、年齡、男女等不同對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潑有力、熱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濃厚的純農區和城鎮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瀟灑,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靈巧、多變,充分展現著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區的舞蹈,有著典雅穩健的舞步、優美自如的舞姿,充分體現著古象雄文化的韻味;而藏東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獷、豪放瀟灑、矯健雄姿,充分展現著康巴人的氣質特征。

關于藏族舞蹈的形態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記載外,在民間歌謠中也有許多記述。如《中國歌謠集——西藏卷“打開歌門”》章節中就記錄了大量的傳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謠。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審美特征。如:林芝地區果諧“祝歌舞者門面三層高”中唱到:

胸部是鍋莊的倉庫,今日要打開倉庫門;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搖擺處,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蓋是鍋莊的風輪,今日我要轉動轉動;

雙腳是鍋莊的滾球,今日我要滾一滾它。

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識總匯》,中冊,第292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對舞蹈者的形態要求有:

上身動作像雄獅,腰間動作要妖嬈。

四肢關節要靈巧,肌腱活動要松弛。

全身姿態要柔軟,表演表情要傲慢。

舉止要像流水緩步,膝窩曲節要顫動。

腳步腳尖要靈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壯。

……

從以上舞蹈時對人體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學思想。形體美、韻律美、動作的和諧運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眾多藏族古老民歌中關于具體形體要求的歌詞和古籍的理論如此一致,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對舞蹈者形態、舞姿的共同審美感受。上述關于舞蹈形態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脫離實際的,而是至今保留在眾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惡環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背東西的舞蹈,這一現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動作非常豐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舞蹈者,對于“妖嬈”的腰、“搖擺”的腰運用的非常講究。不管是以腳的點子為主的“堆諧”,還是講究線條富有動感的“諧”,腰部輕軟搖擺,在似動非動中給人以充分展現人體的線條美。女子的腰部動作在“熱巴舞”和牧區“果卓”中表現得非常豐富。她們的各種翻身動作,側腰、下后腰動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狀態。“妖嬈”的腰部動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個審美特征。另外,在民謠和古籍中,認為“膝窩”、“膝蓋”是“最靈處”,“要顫動”并被形容為“風輪”、“輪子”。藏族眾多舞蹈的“膝蓋”動作的確是一個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動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現內心情感和舞蹈動感的表現手法之一。

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四部醫典藍流璃注解》,第131頁,木刻板。)“歌舞劇(戲)是:往事如同語言一樣,用形態表達各種語言的歌舞劇,它主要靠舞蹈者手、頭的各種變化,如卷羊毛時手的動作反復多次后形成優美、迷人的舞”,可見,雙手的動作在藏族舞蹈中尤為重要。從對雙手的基本要求看,除靈活多變外,手勢還要如同“蓮花印”,即雙手要像盛開的蓮花瓣,要有層次地旋轉,在旋轉中產生優美的想象。我們在觀看藏族不同風格的舞蹈時會發現其雙手的動作是非常豐富的,極富有活力。雙手動作在藏舞包括藏戲舞蹈中已經演化成千姿百態的舞蹈語匯,如藏戲舞蹈中的手勢與戲劇語匯融為一體成為藏戲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同樣,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勢動作來展示內容;熱巴舞中的“顫肩舞”;果諧中的雙手前后甩動和胸前劃擺,至于“手鐲舞”中海螺手鐲舞的手勢動作就更加豐富。藏戲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勢動作直接反映生活,隨著劇情、節奏的變化,手勢動作也跟著變化,雙手始終隨舞蹈內容的變化而舞動,并為升華情感需要而創新、發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審美特征。

民謠和古籍中還提到“雙腳是鍋莊的滾球”、“雙腳是舞輪”、“腳下沒有刺”、“腳步腳尖要靈活”,腳是舞蹈跳動、踏節的關鍵。要求舞者的腳像“輪子”、“滾球”般靈活多變,如果說手勢動作是“噶爾”歌舞,腳部動作則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時要如同“腳下無刺”,踏著強有力的節奏舞起來。藏族舞蹈的雙腳動作靈活輕巧,節奏鮮明,腳步熱烈而整齊,如,踢踏舞步活潑、清爽,踏出的節奏熱烈、堅強有力而輕重分明;果諧舞步是典型的集體舞步,舞蹈充滿了勞動氣息,在粗獷昂揚的歌聲中步伐整齊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亞巴舞”步,雖沒有音樂,但音樂產生在雙腳有力的跺踏聲中,一種振天的聲響回蕩在舞場上空。此外,民謠和古籍中還談到頭部動作,“頭是舞的搖晃處”、“做右手勢動作和向右行進時頭向左看,左動作要反姿,做下面動作時向前看”。從中不難看出不少藏舞的規范程度和形體和諧運用的美學特征。藏舞中的頭部動作也是非常豐富的,有繞頭舞、甩頭鞭舞、前后甩動舞、左右甩動舞等,這些都是舞蹈內容與形體變化緊密結合具有獨特頭部動作的舞蹈。

以上分別針對舞蹈者各種形體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運用作了簡要論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謠和古籍中的論述也較多,如女性“全身姿態要柔軟”、“體態輕捷如身上無肉,舞姿柔軟如腰上無骨,從背影看好像沒有臂部,從前面看好像無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壯”。這些形體要求在當時可能屬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審美愿望符合舞蹈藝術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先人們講究勻稱的美學思想。形體是舞蹈藝術的表現工具,那么怎樣的形體才算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謠中反映出來的舞者的形體要求就體現著藏民族的審美意識,同樣也是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之一。

除了以上舞蹈形態動作的審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來創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美學特征?!安匚奈枳V”(注:《康嗄爾新舊卡羌姆原詞告示》[Z],第169頁,手寫本(藏文)。)就有一條用“比喻”的方法創造舞姿的論述,認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豐富人的想象,從而產生新的聯想,如“雄獅抖摟綠鬃在火中燃燒”,“大鵬展翅飛翔”(注:《中國歌謠集——西藏卷》[C]“打開歌門”章節,第8頁,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雄獅的驕姿”。還有日喀則歌謠中“央扎姆拉,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貍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還有眾多例舉,如“走馬步”、“野馬跑”、“魚穿梭”、“雀開屏”等等。目前藏族舞蹈中動作名稱沿用動物姿態的比較多,但完全模仿動物姿態而保留的比較少,這是因為動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發展的原故??傊?,“比喻”的手法豐富了藏族的舞蹈,從而形成了豐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語言。

篇(5)

舞蹈藝術是伴隨人類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同步產生,并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門最早形成的藝術形式之一。同樣,藏族舞蹈也在民族心理素質和審美理想的基礎上,伴隨著藏民族的形成發展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審美內容。

探討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歷史上如何看待舞蹈,以及如何定位舞蹈藝術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在藏族傳統文化典籍“大小五明學”中把舞蹈歸于“工巧明”(即工藝學),這就表明舞蹈藝術在理論上被定位于大文化范圍之內,并形成具有成熟理論依據的藝術形式之一。在西藏歷史上,“羌姆”等舞蹈大多不僅配有文字記錄的“舞譜”,還用“線”記錄著“舞曲”;“卡爾”舞蹈的音樂“藏文古譜”流傳至今。在古代藏族民間歌謠中傳唱著眾多的有關“說舞蹈”方面的歌謠。在眾多舞蹈論述中,什么是舞蹈、形體運用以及“舞蹈藝技九”等舞蹈理論是古代論述藏族舞蹈的精髓之作,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理論部分。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識總匯》[M],中冊290頁(藏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中關于“舞蹈的各種動作姿態是人體塑造的精彩工藝之一”這一論述,首先把舞蹈定位于人,以及人體所做出的各種動作,塑造出的千姿百態的“精彩工藝”。恰恰是這一活生生的“工藝”,表現著當時當地人的思想情感。古人能把審美對象的表現手段論述的如此精辟,充分證明了當時舞蹈藝術在人們生活中占據的地位,以及人們對舞蹈藝術的認識高度。同時“舞蹈藝技九”(注:桑杰加措:《四部醫典藍流璃注解》[Z],第130頁,木刻板(藏文)。)中簡潔透徹地闡明舞蹈是用人體的“形”,動作語言的“聲”、舞動的“情”表現生活和情感。如:“優美、英姿、丑態”都借助人的各種生動的形態來表現;又如同說話一樣用人體把“兇猛、嬉笑、恐怖”表演的活靈活現;同樣用人體把“悲憫、憤怒、和善”等內心情感表現得有聲有色、淋漓盡致。從以上“舞蹈藝技九”的觀點中不難看出舞蹈以升華到藝術高度來表現人的思想情感?!靶巍⒙?、情”和諧運用到舞蹈中,更進一步突出了舞蹈的美學特色。同樣,隨著社會的進步,種類繁多的藏族民間舞蹈,也由起初的簡單模仿、無意識的自娛性逐漸發展成為具有較高藝術價值的一門藝術。值得指出的是,有人認為西藏古代的“舞蹈藝技九”是古印度“樂舞論”中婆羅多牟尼論述的,與藏族舞蹈無關。對此,經筆者查閱有關資料考證,在藏族歷史上,人們在吸收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時,也吸收了不少相關的藝術理論和技法?!安_多牟尼在論述‘拉斯’時只提出了八種,后經印度舞蹈家增至九種。這九種‘拉斯’主要作為卡達卡利舞演員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訓練之用”(注:于海燕:《東方舞苑花絮》[M],第180頁,世界知識出版社,1985年。),這與藏文古籍“舞蹈藝技九”中論述的內容相重合的只有“憤怒、恐怖、英武”三種,其余六種則根本不同,而且古印度的“拉斯”也沒有提到“形、聲、情”和諧運用于舞蹈藝術中的觀點。這就有力地證明藏族先人在吸收外來文化時非常重視與本土的審美意識相結合,以民族審美需要和創新精神創造了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

歷史上每一個民族都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創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備一定審美特征的藝術表現形式。舞蹈藝術是每個民族開創時間最早,歷史延續時間最長,流傳范圍最廣,最能直接表現情感的一門藝術,也是每個民族歷史發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和審美情趣的一門藝術。任何一個民族或部落的人們,當聽到他們最熟悉的音樂或舞步聲時,都會情不自禁產生興奮情緒,并傳達給身體各部位、各關節,隨著舞律的變化,身體便自然舞動起來。這就是這個群體審美意識的一種本能的具體表現。由于每個民族所處地理環境、政治歷史、宗教信仰、民俗民風的不同,又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風格,如不同地區舞蹈,動作的力度、軟度、開度、幅度和舞律的差異,有的民族舞蹈動作的重點在人的下肢,而上身動作較小;有的民族舞蹈,上身動作較為豐富,而下身動作較少;有的地區舞蹈以大動為美,有的地區則以含蓄舞動為美。正是諸多舞蹈風格中蘊藏著民族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特征。

“審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諸審美對象在人們頭腦中能動的反映,一般通稱之為‘美感’”(注:王朝聞:《美學概論》[M],第66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美感中包含著審美意識活動各個方面和各種表現形態,如審美趣味、審美能力、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感受等等,同時還包含欣賞活動或創作活動中的特殊的審美心理現象。

如前所述,藏民族在歷史上已形成了比較符合民族審美特征的舞蹈理論體系,但這一理論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在不斷完善和發展。舞蹈理論與舞蹈美學有著緊密聯系,但又不能等同看待。舞蹈理論是解決什么是舞蹈,怎樣舞蹈的問題,而舞蹈美學則解決舞蹈的身韻、姿態、動作、節奏和如何表達情感、體會美感的問題。

藏族舞蹈有其共性的審美特征,但是由于人們居住的地理氣候差異、方言差異、服飾差異、宗教影響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情趣。藏民族的舞蹈有廣泛流傳于民間的眾多民族民間舞蹈;有專供上層社會享用的卡爾歌舞;也有專為宗教儀式服務的羌姆舞,以及眾多門派的藏戲舞蹈。以上舞種雖表現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韻、動作、姿態和技巧卻很相近,音樂的基本曲式結構和節奏風格比較相仿;在服飾方面除寬、肥、瘦及色彩的區別外,樣式也基本相同;另外,它們以圓圈舞為主的跳法也很相似。因此,相似或相近的身韻是形成藏族舞蹈美學特征的“根”,是相對穩定的審美感受的共同反映。藏文古籍(注:《智者入門》[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年。)一書中把“舞蹈藝技九”變成為“詩歌寫作九”,要求詩歌寫作者用詩寫出舞蹈者的身姿、韻律和豐富情感。同樣,要求舞者也在舞蹈時表現詩情畫意,融詩舞于一體,有歌就有舞,以詞帶情,以姿促情,使藏族舞蹈富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藏族歌謠中唱到要跳舞“就要跳天空無邊無際舞”,要跳“高山不可動搖的舞”,跳起來的“卓舞的節奏快如夜空的閃電”。這就像薩班·貢嗄堅參的書中所述(注:薩典·貢嗄堅贊:《樂論》[M],第10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年。):“人們梳妝打扮,人們歌舞歡暢,那里沒有悲傷,神圣的音樂至高無上”。這就是藏民族對歌舞的共同審美意識的體現,也是藏族歌舞的魅力所在。藏族舞蹈還與地域、時間、年齡、男女等不同對象各自有不同的舞姿和舞律,如前藏人的舞蹈,活潑有力、熱情典雅、柔和敏捷,具有濃厚的純農區和城鎮市民特色;后藏人的舞蹈,奔放瀟灑,在“扎念”琴的伴奏下步法靈巧、多變,充分展現著西部高寒人的性格特征;阿里地區的舞蹈,有著典雅穩健的舞步、優美自如的舞姿,充分體現著古象雄文化的韻味;而藏東康巴人的舞蹈,威武粗獷、豪放瀟灑、矯健雄姿,充分展現著康巴人的氣質特征。關于藏族舞蹈的形態美,除藏文古籍中有大量記載外,在民間歌謠中也有許多記述。如《中國歌謠集——西藏卷“打開歌門”》章節中就記錄了大量的傳唱舞蹈者身姿的歌謠。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藏族舞蹈的基本審美特征。如:林芝地區果諧“祝歌舞者門面三層高”中唱到:

胸部是鍋莊的倉庫,今日要打開倉庫門;

胳膊是卓舞的翅膀,今日我要炫耀翼力;

腰部是歌舞搖擺處,今日我要放松放松;

膝蓋是鍋莊的風輪,今日我要轉動轉動;

雙腳是鍋莊的滾球,今日我要滾一滾它。藏文古籍(注:工珠·云登加措:《知識總匯》,中冊,第292頁,北京:民族出版社,1985年。)對舞蹈者的形態要求有:

上身動作像雄獅,腰間動作要妖嬈。

四肢關節要靈巧,肌腱活動要松弛。

全身姿態要柔軟,表演表情要傲慢。

舉止要像流水緩步,膝窩曲節要顫動。

腳步腳尖要靈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壯。

……

從以上舞蹈時對人體各部位提出的基本要求不難看出藏族舞蹈的基本美學思想。形體美、韻律美、動作的和諧運用是舞蹈美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非常強調舞蹈時腳、膝、腰、胸、手、肩、頭、眼的配合及統一運用。眾多藏族古老民歌中關于具體形體要求的歌詞和古籍的理論如此一致,不能不說是一個民族對舞蹈者形態、舞姿的共同審美感受。上述關于舞蹈形態的要求不是空泛的,脫離實際的,而是至今保留在眾多的藏族舞蹈中,如“熱巴舞”、昌都“果卓”、定日“甲諧”、貢布“箭舞”等舞蹈中,男子舞者的上身動作非常講究,不論手持道具與否,其“上身動作像雄獅”威武雄壯,極富有高原人彪形壯漢的氣質,給人以戰勝一切艱難險惡環境的信念,而女子舞的上身動作則含蓄典雅,給人以健康和優美的感覺。與此同時,“果卓”、“果諧”等不少舞蹈中男女舞者的前胸或上身動作稍向前俯,這不是表現背東西的舞蹈,這一現象除了與服裝的肥厚、裝飾物等有關外,從舞蹈學角度分析,向前微俯與動作的大小、強弱、高低對比等關系密切。

轉貼于

在藏族舞蹈中用腰動作非常豐富,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舞蹈者,對于“妖嬈”的腰、“搖擺”的腰運用的非常講究。不管是以腳的點子為主的“堆諧”,還是講究線條富有動感的“諧”,腰部輕軟搖擺,在似動非動中給人以充分展現人體的線條美。女子的腰部動作在“熱巴舞”和牧區“果卓”中表現得非常豐富。她們的各種翻身動作,側腰、下后腰動作都把用腰做到了最佳狀態。“妖嬈”的腰部動作是藏族舞蹈突出的一個審美特征。另外,在民謠和古籍中,認為“膝窩”、“膝蓋”是“最靈處”,“要顫動”并被形容為“風輪”、“輪子”。藏族眾多舞蹈的“膝蓋”動作的確是一個最具典型的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動作之一,也是最能表現內心情感和舞蹈動感的表現手法之一。

正如藏文古籍所指(注:桑杰加措:《四部醫典藍流璃注解》,第131頁,木刻板。)“歌舞劇(戲)是:往事如同語言一樣,用形態表達各種語言的歌舞劇,它主要靠舞蹈者手、頭的各種變化,如卷羊毛時手的動作反復多次后形成優美、迷人的舞”,可見,雙手的動作在藏族舞蹈中尤為重要。從對雙手的基本要求看,除靈活多變外,手勢還要如同“蓮花印”,即雙手要像盛開的蓮花瓣,要有層次地旋轉,在旋轉中產生優美的想象。我們在觀看藏族不同風格的舞蹈時會發現其雙手的動作是非常豐富的,極富有活力。雙手動作在藏舞包括藏戲舞蹈中已經演化成千姿百態的舞蹈語匯,如藏戲舞蹈中的手勢與戲劇語匯融為一體成為藏戲不可缺少的表現手法。同樣,在羌姆舞蹈中不少舞全靠手勢動作來展示內容;熱巴舞中的“顫肩舞”;果諧中的雙手前后甩動和胸前劃擺,至于“手鐲舞”中海螺手鐲舞的手勢動作就更加豐富。藏戲舞和羌姆舞中很多手勢動作直接反映生活,隨著劇情、節奏的變化,手勢動作也跟著變化,雙手始終隨舞蹈內容的變化而舞動,并為升華情感需要而創新、發展,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審美特征。

民謠和古籍中還提到“雙腳是鍋莊的滾球”、“雙腳是舞輪”、“腳下沒有刺”、“腳步腳尖要靈活”,腳是舞蹈跳動、踏節的關鍵。要求舞者的腳像“輪子”、“滾球”般靈活多變,如果說手勢動作是“噶爾”歌舞,腳部動作則是“卓”舞蹈,手舞足蹈就形成了舞蹈。舞蹈時要如同“腳下無刺”,踏著強有力的節奏舞起來。藏族舞蹈的雙腳動作靈活輕巧,節奏鮮明,腳步熱烈而整齊,如,踢踏舞步活潑、清爽,踏出的節奏熱烈、堅強有力而輕重分明;果諧舞步是典型的集體舞步,舞蹈充滿了勞動氣息,在粗獷昂揚的歌聲中步伐整齊而富有生命力;昌都果卓的“亞巴舞”步,雖沒有音樂,但音樂產生在雙腳有力的跺踏聲中,一種振天的聲響回蕩在舞場上空。此外,民謠和古籍中還談到頭部動作,“頭是舞的搖晃處”、“做右手勢動作和向右行進時頭向左看,左動作要反姿,做下面動作時向前看”。從中不難看出不少藏舞的規范程度和形體和諧運用的美學特征。藏舞中的頭部動作也是非常豐富的,有繞頭舞、甩頭鞭舞、前后甩動舞、左右甩動舞等,這些都是舞蹈內容與形體變化緊密結合具有獨特頭部動作的舞蹈。

以上分別針對舞蹈者各種形體部位在舞蹈中的舞姿運用作了簡要論述,至于舞蹈者的全身要求在民謠和古籍中的論述也較多,如女性“全身姿態要柔軟”、“體態輕捷如身上無肉,舞姿柔軟如腰上無骨,從背影看好像沒有臂部,從前面看好像無腹肚”,男性“普遍要求英姿雄壯”。這些形體要求在當時可能屬于理想化的,但它所反映出來的審美愿望符合舞蹈藝術的基本要求,體現了先人們講究勻稱的美學思想。形體是舞蹈藝術的表現工具,那么怎樣的形體才算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在藏文古籍和歌謠中反映出來的舞者的形體要求就體現著藏民族的審美意識,同樣也是藏族舞蹈的審美特征之一。

除了以上舞蹈形態動作的審美特征外,用“比喻”的手法來創作舞蹈也是藏族舞所具有的一個重要美學特征。“藏文舞譜”(注:《康嗄爾新舊卡羌姆原詞告示》[Z],第169頁,手寫本(藏文)。)就有一條用“比喻”的方法創造舞姿的論述,認為用“比喻”的方法可以豐富人的想象,從而產生新的聯想,如“雄獅抖摟綠鬃在火中燃燒”,“大鵬展翅飛翔”(注:《中國歌謠集——西藏卷》[C]“打開歌門”章節,第8頁,1989年。)。正如昌都果卓中所唱:“雖不是鹿生的小鹿,要學會鹿臥地的美姿;雖不是鷹生的小鷹,要學會鷹展翅飛翔;雖不是魚生的小魚,要學會水中魚尾閃耀;雖不是獅生的小獅,要學會雄獅的驕姿”。還有日喀則歌謠中“央扎姆拉,這舞叫左右舞,左右兔子蹦,左右狐貍藏,左右狼爬行”。舞姿中還有眾多例舉,如“走馬步”、“野馬跑”、“魚穿梭”、“雀開屏”等等。目前藏族舞蹈中動作名稱沿用動物姿態的比較多,但完全模仿動物姿態而保留的比較少,這是因為動作向更加舞蹈化方面發展的原故??傊氨扔鳌钡氖址ㄘS富了藏族的舞蹈,從而形成了豐富多采的藏族舞蹈語言。

篇(6)

關鍵詞:昆曲;昆舞;藝術傳承;戲曲理論

中圖分類號:J802文獻標識碼:A

我的職業是舞蹈編導,對于昆曲藝術,是個門外漢。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公布了世界范圍內的第一批19種人類口頭非物質遺產的代表作。昆曲是我國唯一的入選項目,在藝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許是一種求新的創作欲望,或是一種對習慣思維的反思,我想編排一個舞蹈詩“昆韻”。這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并將舞蹈詩“昆韻”成為“立項”,于是就有了以后對昆舞求索的路程、感悟和艱難。

因為要創作舞蹈詩“昆韻”就得有一個符合它交換情感和宣泄感情的語言體系,于是進入了一個沒有邊際的藝海之中去尋求真諦。面對著“昆曲”600年的歷史文化寶庫,經典杰作,真是五彩繽紛,叫你不知道捧起哪一塊珍寶為它之“最”。

我開始走訪老一輩昆曲表演藝術家、理論家,開始聽昆曲,去揣摩這昆曲藝術的奧妙。昆曲界的前輩們都善意地勸我,先學上幾出戲:牡丹亭,長生殿,浣紗記,思凡……。再研究昆舞。我開始迷茫。因為我已到了花甲之年,先學戲,后總結提煉,再實踐,也許完成昆韻的語言體系要等來世。我這個人學唱特慢。按常規來學習研究“昆曲”,看來對于我不能成事,還真要有一條捷徑,那就是一個科學的學習方法。

帶著“盡快地”尋求、學習、總結昆韻的語言體系,我開始一場不漏地看戲。記得第一次看上海昆劇院的《牡丹亭》,我失眠了,我的思緒一直回蕩在精妙絕倫、寓意深遠的詞、曲、情……這美妙的藝術感覺之中。真是春花秋月讓人醉,總是麗人淚,擺脫不了這種纏綿,這種柔情,這種美的陶醉。

昆曲難怪為世上珍寶,藝術之冠,當之無愧??墒钱斂吹降谌緯r,更近乎原汁原味的地道的昆曲范本,更成熟和知名的昆曲表演藝術家的表演,聲圓熟,腔氣滿,板眼分明,講究細致,四功五法各有規范。舞臺擺設,調度更近于古典,但我卻坐不住了,看不下去了。為什么?仿佛藝術的精靈在告訴我,繼承與發展,必須是提煉它的精髓,它的優質基因。因為時代變了,歷史的發展是無情的,它會毫不留情地拋棄當代人所無法接受的元素和基因。因為人的審美會由于環境的變化而潛移默化地在變化。對古典美的定位,只能用當代意識的美學觀去尋找――傳統美學的經線和當代審美的緯線的交融點。我懂了,我知道該如何去尋找昆舞的內涵和定位了。

一、概要

昆舞生發于昆曲,是對昆曲中舞蹈元素的集中提煉與歸納,它是通過挖掘昆曲表演藝術優質基因,并賦予時代審美理念加以保護、繼承、發展的舞蹈。昆舞屬于一種以意念引領而行的舞蹈,它可概括為二十一字訣,即含、沉、順、連、圓、曲、傾、上、下、平、入、推、拉、延、雅、純、松、飄、輕、柔、美之中,限定在27點空間、限定在手位――背掌推拉27點位中。

二、“昆舞”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昆舞”?通常講昆舞,是必須具備昆曲審美特征,昆曲表演藝術風格特點的舞蹈,是一種挖掘昆曲表演藝術的優質基因,以時代審美的理念加以保護繼承和發展的舞蹈,是一種以意念引領而行的舞蹈。是當代人對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內涵又體現了東方藝術審美特征,更加貼近時代審美需求的舞蹈,是中國古典舞新的舞蹈體系。

昆舞的形態特點:(七字)含、沉、順、連、圓、曲、傾

昆舞的韻律特點:(七字)上、下、平、入、推、拉、延

昆舞的風格特點:(七字)雅、純、松、飄、輕、柔、美

昆舞的手位:

背掌推拉27點位(新的創造)

昆舞的空間:27點構成(新的創造)

昆舞的節奏: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板七眼、無板

昆舞的技術手段:以三子為主,扇子、袖子、翎子

昆舞的切入點:以三小為點,小生、小旦、小丑

昆舞的創作理念:局限性、排他性

三、昆曲和昆舞的關系

昆曲的優質基因生發了昆舞。

1、昆曲的審美特征決定了昆舞的審美特征,雅、純、松、飄、輕、柔、美。

昆曲的特點:清淡、高雅、精致、唯美。在鼎盛時期,昆曲是最能體現中國傳統審美的文化的藝術樣式:慢、小、細、婉、雅,小調、小詩、小曲、小詞。表演的樣式:唱作并重,音樂有曲牌限制。

昆舞是以南昆為基調,以研究小生小旦為主,三小為切入點。因為小生小旦的氣質代表了雅致、細膩的吳文化的個性,以及文人雅士審美的理念和趣味,也形成了小生小旦自身的風格特點和審美特征:雅、純、松、飄、輕、柔、美,也成為了昆舞的審美局限。

2、昆曲的美學規則產生各種人物的形態特征和運動的方式,主要表現在圓潤流暢,靜在動中,整體和諧,勻稱連貫。它的含、沉、順、連、圓、曲、傾也成為了昆舞形態特點的限制。

3、昆曲產生的生態壞境和吳地人交換情感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吳人語言的風格特點,而成就了昆曲纏綿婉轉、柔曼悠遠的語言特征。它的吳語的四聲決定了曲牌自身的韻律,它行腔優美,聲音控制含蓄緩慢,節奏起承轉合,咬字吐音十分講究,而它的字腔的上下平入推拉延的韻律特征也就成為了昆舞韻律的基石,影響了昆舞韻律上的質地。

4、從昆曲中提煉的審美特征、形態特征、韻律特征,三七字訣無疑成為了構建創造昆舞的基石和準則。

5、昆曲的曲牌節奏,樸實而動聽,一板三眼、一板一眼、一板七眼、無板,也就自然成為了昆舞的節奏限制。

6、昆曲的思維方式代表了中國東方神韻的審美風格和特征,昆曲用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圓融周游”、“氣道曼聲”的延綿不止,內在構造的和諧如一來描繪和構造這門藝術的各個行當,產生了人物的運動空間和運動形態。在太極圓周的思維之中刻畫出了一個個典雅高潔、彬彬如生的人物,這種太極思維、東方神韻、和諧之美也影響了昆舞對運動空間的設定。圓周27點也潛意識的影響了昆舞對手位的創新,背掌推拉27點位,以及以意念引領舞動的界定。

7、“限制”會產生風格個性和特點,各個舞種都能吸收其他表演藝術之長,來補充自己,發展自己本體的藝術功能,同時也可能失去了本體藝術的獨特個性。而昆曲是無法兼容姐妹藝術的特點,因為昆曲的完美精致已經不容其他元素的介入,也就成就了昆曲獨特的風格特征,成就了昆曲為中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因此,將昆曲的優質基因特色去限制昆舞,也許也會讓昆舞只姓昆而不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改姓他人。

四、昆曲與昆舞的區別

昆曲、昆舞是屬于兩種不同形式的藝術門類,昆舞是舞蹈藝術而不是戲曲。昆曲是一種綜合性的表演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巧妙的組合在一起,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等為一爐,及“唱、念、做、打”――四功,與手、眼、身、法、步――五法為一體。昆舞是屬于獨立的舞蹈藝術范疇,是一種經過了內功外功并重的元素提煉,經過立體性整合的方法,來構建的昆舞的語言體系。它是以這種提煉的舞蹈動作為主要的藝術表現手段,去表現其他藝術門類所難以表現的人們的內在深層的精神世界,創造出被人感知的生動的舞蹈形象,以表達人們的審美情感與審美理想。

在昆曲中,身段是一種舞蹈元素,作為戲曲表演的組成部分,是戲曲創造動態美的手段和元素。昆曲中的身段不是單純的舞蹈藝術,它是依附于人物的語言,起到加重語氣,解釋語意的作用,一定是與劇情相結合的一種表現語言的手段。

昆舞的本體就是舞蹈的語言,是作為一門獨立的表演藝術門類,與昆曲中的身段有著很大的區別。昆舞以獨特的人體動作,姿態造型和構圖變化為主要的表現手段去表現人物情感的發展過程,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蛘呃ノ璧恼Z言什么也不表現,只是表現自身,這也是一種美的享受,也能成為一種藝術品――流動中的雕塑美,而獨立存在。

篇(7)

關鍵詞:京劇舞蹈解析

京劇舞蹈是京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唱腔一起,擔起“以歌舞演故事”的重任,在整個京劇表演藝術中,占有“半壁江山”。因此,研究探討京劇的舞蹈美,對于京劇表演藝術與整個京劇藝術的繁榮與發展,都將大有裨益。

一、京劇舞蹈美的展現途徑

京劇舞蹈美,屬于視覺藝術形象美,但是在具體表演中,很少有以單純舞蹈形式出現的(《霸王別姬》中虞姬的劍舞、《天女散花》中天女的綢舞為特例),常見的展現途徑是與京劇表演的“四功”——唱、念、做、打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有機統一的整體。也就是說,京劇舞蹈是“化”在“四功”之中,并與之水融、渾然一體的。正如有的戲曲理論家所指出的那樣:“京劇是無動不舞,有聲必歌?!?/p>

例如“唱功戲”《二進宮》《玉堂春》《文昭關》等,看似很少舞蹈動作,但仔細觀察分析,演員的一走一站、一看一望、一招一式,一抖袖一轉身,一舉手一投足,則無不是精湛的舞姿??梢哉f,京劇的唱功,是與舞蹈節奏韻律同步一體的,即人們常說:“載歌載舞”。再如以做為主的做功戲《烏龍院》《四進士》《拾玉鐲》等劇目中,演員的做功也全是舞蹈化了的。而在打功戲(武戲)《虹橋增珠》《鬧天宮》《三岔口》等劇目中,就更以舞蹈為主了。至于在唱、念、做、打并重的《定軍山》《南陽關》《扈家莊》等劇目中,舞蹈就更綜合在“四功”之中了,無論是“起霸”“走邊”“刀舞”“槍舞”,還是“圓場”“翻身”“僵尸”等等,無一不是舞蹈動作。

由此可見,京劇舞蹈以“四功”展現途徑,而“四功”也以舞蹈為亮點和神髓。“四功與舞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二、京劇舞蹈美的表現手段

京劇舞蹈是舞蹈藝術中的一種,所以它在總體上也符合舞蹈藝術的特征:“是以經過提煉加工的人體動作作為主要表現手段,運用舞蹈語言、節奏、表情和構圖等多種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觀性和動態性的舞蹈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樣式。”如果說,京劇的舞蹈美以“四功”為展現途徑是其“外部關系”的話,那么它以“五法”為表現手段就是“內部關系”,即是血肉相連、不可分割的關系。

京劇表演中的“人體動作”就是“五法”——手、眼、身、法、步。“五法”從頭到腳,囊括了人體的各主要部位,各部位的協調舞動,構成了整個京劇舞蹈的語言要素。京劇舞蹈憑借“五法”得以淋漓盡致的完美全面的表現,“五法”作為京劇舞蹈的最佳載體,使二者相互依存,相映生輝。

三、京劇舞蹈美的本體特征

京劇舞蹈既具有舞蹈藝術的共性審美特征,又具有自身的個性審美特征,而且通過個性特征表現共性特征。具體而言,京劇舞蹈美的本體特征主要有下列幾點:

1.程式性。京劇舞蹈同所有的戲曲舞蹈一樣,都是以程式性為主要審美特征之一,而比起其他戲曲舞蹈來,京劇舞蹈的程式性更加鮮明、更加嚴格、更加規范。程式是程式動作的簡稱,是“從生活出發,將某些動作加以提煉和美化,經過舞臺實踐逐漸形成的具有一定含義的規范性表演動作”。

2.民族性。京劇舞蹈屬于民族舞范疇,以寫意為美學原則,由此便以虛擬人性、夸張性等為民族特色。著名戲劇理論家余秋雨先生曾提出:“寫意是中國古代美學的一個重要命題,在戲曲表演中主要表現為對時間空間限制的突破,以及動作、布景的虛擬?!泵诽m芳大師闡釋得就更為具體了:“京劇演員在臺上所表達的騎馬、乘車、坐轎、開門、關門、上樓、下樓等一切虛擬動作和手的各種指法,眼睛的各種看法,腳的各種走法,都是把實際生活的特點高度集中,用藝術夸張來表現在觀眾的眼前,使觀眾很清楚地抓住演員每一個動作的目的性?!边@充分說明了京劇舞蹈的民族性特征。

3.創新性。京劇舞蹈雖有固定規范的程式,但并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劇情、任務、時代等要求,不斷改造、豐富舊有的舞蹈程式,并創造新的舞蹈程式。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包括京劇舞蹈在內的一切藝術生命力所在。由此可見,京劇舞蹈的本體特征是獨具魅力、獨樹一幟的。

四、京劇舞蹈美的審美功能

從美學的高度來認識京劇舞蹈,具體來說,京劇舞蹈美的審美功能有下列幾點:

1.表現人物。京劇舞蹈的中心任務是表現劇中人物性格、身份、性別、職業、志趣、特長等等。為此,京劇舞蹈也與整個京劇表演藝術的行當化相一致,也分為行當化程式。例如同是“蘭花指”,旦角的“蘭花指”含蓄優美,而小生的“蘭花指”則開放帥美。舞臺上的一站一戳,一招一式,不同行當都有各自不同的舞蹈動作與舞蹈造型??梢哉f,京劇的所有舞蹈動作,都是為表現人物個性,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

2.表達情感。戲曲被張庚先生稱為“劇詩”,具有詩歌的抒情性特點。京劇舞蹈同樣以表達劇中人物情感為“最高任務”,以人物的“心動”“情動”駕馭外部的“形動”“律動”,從而做到“舞蹈的人體,是由心靈駕馭的人體;舞蹈的心靈,是由人體外化的心靈。身心一致,表里透明,身體與心靈一起飛翔,這便是舞蹈這種人體藝術所具有的特殊品格?!本﹦∥璧赋淌接性S多就正是專門表達人物情感的。例如“甩發”“跪步”等。京劇舞蹈成為表達人物情感的一種特殊手段,它突破了話劇受生活真實限制的局限,以獨有的藝術手段與審美功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3.營造意境。營造意境也是京劇舞蹈重要的審美功能之一。京劇藝術借景生情、寓情于景,其中最主要的中介與橋梁,就是舞蹈。京劇舞蹈是連通情與景的最佳媒體。

總而言之,京劇舞蹈以“四功”為途徑,以“五法”為手段,以本體特征為動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其變形化、節奏化、韻律化、規范化、美感化等優勢,凸顯出多方面的審美功能。它在整個京劇藝術中,雖然未必算得上是居功至偉,但是至少是功不可沒的,當然是萬萬不可小視的。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汪流等編.藝術特征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国产|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费精品| 老妇女性较大毛片| 大屁股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性欧美老妇另类xxxx| 欧洲大肥女bbw|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 暴力强奷在线播放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最刺激黄a大片免费观看下载|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丰满妇女毛茸茸刮毛| 被邻居老头揉捏我奶头| 久久伊人五月丁香狠狠色|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a级毛片内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 小13箩利洗澡无码免费视频 |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警察被两个混混脱裤玩j视频|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亚洲日韩亚洲另类激情文学| 欧美日韩国产码高清综合人成| 公和我做好爽添厨房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免费导航|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激情综合婷婷色五月蜜桃| 性色av无码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