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icu病人的常見護理
時間:2023-07-14 16:23: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icu病人的常見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16
煩躁激動是icu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處理不當會使重癥患者的病情惡化。我們總結了ICU內病人煩躁激動的原因,探討了相應的處理措施。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預防、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患者煩躁激動的發生,從而全面促進病人康復,減少住院時間。
臨床表現
患者坐臥不安、情緒激動,撕扯衣服和床單、試圖拔除身上的導管,定時、定向能力障礙,夸大地抱怨疼痛,不能配合護理人員。生命體征出現異常波動,血壓升高、心率增快,呼吸頻率加快,與呼吸機不同步,導致氣道壓力升高,通氣不足,PaO2降低和PaCO2升高。
臨床資料
我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現煩躁激動的患者543例,占45%。
ICU患者煩躁激動的原因
疼痛:是術后患者出現煩躁激動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疼痛導致機體應激改變、睡眠不足和代謝改變,進而出現疲勞和定向力障礙,導致情緒改變。
低氧血癥、低血壓、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煩躁激動的常見原因。有資料顯示,PaO2
腦損傷:包括閉合性腦損傷和動脈瘤破裂出血[2],血栓破裂、感染、空氣栓塞均與持續和嚴重的躁動狀態有關。較常見的是額葉損傷。
環境改變:ICU特殊的治療環境與患者發生煩躁激動密切相關。其原因有:①ICU與外界隔離。②ICU內有許多搶救設備和監控儀器,給患者帶來一種被禁錮的感覺,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ICU內限制病人的活動,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適,影響休息和睡眠。③ICU內因儀器設備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為50~70分貝,夜間為45~55分貝。Hitton指出每天超過6小時噪音水平超過60分貝[3],會導致患者煩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使患者感到抑郁、頭痛、幻覺、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④ICU內通宵照明,缺乏時間感和晝夜的節律感。⑤危重及搶救病人多,特殊治療及護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剝奪。試驗證明,睡眠剝奪2~5天后,會出現焦慮、多疑等精神癥狀。⑥高強度的醫源性刺激,頻繁的監測治療,被迫更換臥位,經鼻或經口腔的各種插管、氣道吸引,深靜脈的穿刺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各種管道等均會使病人產生不適,導致煩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治療過程中,如應用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動臥位,甚至使用約束袋等,均會使其感覺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當一個人活動能力喪失時,會改變其對自我身體形象的概念,認為自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從而產生恐懼感,導致煩躁。⑧疾病本身的損害以及病人對自身疾病的擔心和不了解。⑨個體因素:年齡、知識層次、性別等的不同,對監護病房缺乏認識,加之無親人陪伴,會使病人產生不安全、被遺棄的感覺,引起煩躁。
護理對策
充分鎮痛:鎮痛藥物可減輕重癥病人的應激反應[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早期評估致患者煩躁激動的原因,積極配合治療原發病,糾正缺氧、低血糖、低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
遵醫囑應用藥物降低顱內壓,藥物鎮靜,同時使用冰帽,以減少腦耗氧量,減弱腦代謝,減輕腦水腫。
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①做好ICU前診視工作,對于擇期手術病人可引領其參觀ICU病房,介紹陪護制度、人員配制、將采取的護理措施、管理及儀器的使用目的。與此同時,護士可根據患者的病情、社會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選擇合適的語言交流方式,準確判斷患者所要表達的意圖,及時給予解答,減輕患者的精神負擔和疾病痛苦,從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減輕憂慮和不安。②手術完畢后,診視護士親自接待病人,待病人清醒后告知病人手術已順利完成,我將對你進行全程護理,并告訴其將進行的治療護理及需要怎樣的配合。③對ICU病人,無論其意識狀態如何,在進行任何護理操作時,都應親切稱呼病人并給予相應的解釋和安慰。根據sisson的研究[5],聽覺是昏迷患者最后喪失的感覺。語言交流是護理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過程能夠減少患者的焦慮和憂郁,并從情感上激發患者。④對農村、教育程度低、年長的患者,及時跟醫生溝通,適當延長探視時間,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受重視感,減輕病人的孤獨感和隔離感。
認真做好基礎護理:①保持的舒適,選用適當的襯墊,按需要協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壓部位皮膚并活動四肢,在病人意識清楚合作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約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主動活動。②做好晨、晚間護理(如為患者溫水擦浴、清洗手腳)及各種基礎護理,不僅可給予和安慰,還可增進護患感情。③臨床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操作水平不僅可減輕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贏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時,有計劃地合理安排治療護理,減少對患者的刺激,同時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
改善環境,減少不良刺激:①增加單間病房,以減少大病房各種治療搶救的相互干擾。②簡化病房的設施,搶救及監護儀盡量放在不顯眼的地方,保持病室清潔舒適,溫濕度適宜。夜間如非必須則降低病房的照明度,加設壁燈、地燈,醫護人員的談話、走路、技術操作等均要輕盈,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的報警聲音量等關至最小,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
結 論
ICU內患者煩躁激動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監護室護士相比其他臨床科室的護士更應具有愛心、細心、耐心及廣博的醫學、心理學知識,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患者煩躁激動,從而全面促進病人康復,減少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 ICU病人鎮痛鎮靜治療指南.2006版.
2 俞森楊.危重病監護治療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662-666.
3 魏繼承.手術世及ICU環境的噪音污染.國外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1996,17(5):311-312.
【關鍵詞】 CUI綜合癥;原因;護理
在醫院的ICU監護室里,有些病人會產生精神障礙,同時還會伴隨出現一些其他的臨床癥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監護室綜合癥,也叫做ICU綜合癥[1]。這種情況會使病人當前所患的疾病嚴重化,產生一些不良后果。為了降低監護室綜合癥的發病率,可根據病人的具體相關信息進行全方面的分析并實施一系列的治療護理方案,這樣還可以起到預防疾病發生的作用。監護室綜合癥的產生不僅與病人對監護室環境的不適應有關系,還與病人自身所患疾病及其心理因素密不可分,所以該病癥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監護室綜合癥會使病人當前所患疾病惡化,也會延長在監護室所滯留的時間,甚至影響病人的痊愈[2-3]。根據對現狀的分析,監護室綜合癥的預防工作已成為相當重要的一件事,這就需要對該病癥的發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并且有針對性地采取相對應的護理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了我院ICU從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患者430例,經過相關檢查確診為ICU綜合癥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齡35-76歲,平均55.6歲。
1.2 診斷標準 患者在ICU監護過程中,出現動作行為障礙、智力障礙、情感障礙等等一系列癥狀,還伴隨有睡眠質量差,失眠多夢,身體頭背區域疼痛等。
1.3 護理方法 根據環境變化全方位護理病人。護理工作在病人的康復過程中十分重要,護士也成為了病人在監護時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他們更是營造醫院和諧環境的正能量。作為護士不單單要有優秀的職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需要與病人進行廣泛的交流并對他們進行安慰和鼓勵。在早期治療的時候需要向病人詳細介紹有關治療的注意事項,病人的一切需要都要最大限度的給予最好的滿足。手術結束后,病人要得到充分的休息,疼痛時要給與安撫讓其鎮靜,必要時可給予適當的鎮靜鎮痛藥物應用。夜晚病房中的光線要盡量調暗一些,報警聲也要降低,在搶救病情危重的患者時要注意照顧旁邊的病人。①病房中的燈光要適當調暗,盡量避免直射病人的眼睛,尤其是病人休息的時候,只在床尾開一盞小燈即可,既不影響病人休息,也方便對病人進行適時的觀察。②每班護士都要及時通風,使空氣流通,維持病房濕度和溫度在合適的范圍內;根據病人不同的情況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并給與病人充份的人文關懷。③病人床位的分配要恰當,普通病人與重癥病人要用屏風、窗簾等物隔離開來,避免搶救病人時遇到不利的情況。④醫務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要盡量放低聲音,工作儀器的聲音也要調節在適當的范圍內。當監護設備發出警報時,護士要積極應對,冷靜處理。⑤協調好病人治療與休息的時間,盡量使病人在晚上休息,白天治療,給病人營造一個溫馨的康復環境[4]。
針對患者屬性的不同采取護理措施。患者性別、年齡等都是患者患有ICU綜合癥的重要因素。從治療過程中來看,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這說明了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為更加全面的護理,及時與病人家屬以及病人溝通,全面了解病人的身體狀況和性格等等,方便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及時的向病人介紹他的治療方案,開導病人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與此同時還應密切觀察病人的生理狀態。
加強管道及基礎護理。必須做好患者的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減少各種心理和生理的不適;避免違規的操作,預防呼吸和泌尿系統感染,在為患者進行擦浴、灌腸等護理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不要使患者感到不被尊重,避免在患者心中留下不必要的陰影。保持患者周圍環境的整潔,及時更換床單和衣物,讓患者感到溫暖,避免焦躁和不安的情緒影響患者。
有一些患者在ICU治療后會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異常,并且治療的藥物中也有一些會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對導致ICU綜合起到積極作用。由此看來用藥方面的準確性就值得重視。醫生護士治療前了解病人是否有精神方面疾病,或者肝腎功能是否有障礙,在此基礎上用藥,避免藥物的副作用引發病人的疾病發作。對于精神疾病的患者還應考慮所用藥物對精神疾病的治療,適當選擇使用鎮定劑[5]。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1.O統計軟件包處理,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x2檢驗。
2 結果
通過對性別、ICU治療時間、年齡、疾病嚴重程度、環境影響、有無精神類疾病、肝腎功能、家庭經濟情況、治療藥物等比較項進行分析對比,兩組患者主要影響因素對比結果見表1。
在治療中發現ICU綜合癥患者也存在著其他因素影響。ICU綜合癥組患者對環境變化較為敏感,聲音和光線的變化都會使其情緒變得狂躁不安。隨著治療時間的加長,患者更易發生ICU綜合癥。對所有患者進行統計發現,ICU綜合癥的發生率與年齡、治療時間成正比關系。患者的治療費用也會影響其情緒,從而間接的影響ICU綜合癥的發生。
3 討論
在治療中發現ICU綜合癥是由多個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具有多因素性,因此為綜合癥的治療加大了難度。首先是預防綜合癥的發生,一線醫生和護士應多學習關于ICU綜合癥的發生機理,在做好普通護理工作的同時,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如心理治療、音樂治療等等[6]。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心理,對于憂郁的患者多多進行開導。醫生要多關注誘導ICU綜合癥發生的主要因素,盡快的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減少ICU綜合癥的發生。針對ICU綜合癥患者,要根據其致病原因設計合適的治療方案,盡最大努力治療ICU綜合癥。
參考文獻
[1] 張晶晶,張志剛.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ICU綜合癥的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7):55-57.
[2] 豆欣蔓,王世平.ICU綜合癥的相關因素及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108-110.
[3] 陳聰.ICU綜合癥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237-238.
[4] 楊霞,劉義蘭,陳冬娥,等.ICU 綜合癥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09,16(9B):1-3.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8-0391-02
躁動是ICU中較為普遍的現象,引起的躁動的原因多種多樣,創傷性導管的刺激、藥物的副作用、ICU環境的刺激、疾病本身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發生躁動。如果處理不當會使重癥患者的病情惡化。我們針對ICU內患者躁動的原因,探討了相應的處理措施。現將探討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我院2013年6月~2014年3月共收治患者1200例,其中出現煩躁激動的患者543例,占45%。
1.2臨床表現 患者坐臥不安、撕扯衣服和床單、企圖拔除身上的導管、定時、定向能力障礙。能夠交流的患者可能說出些有意義的句子,但大部分都是無理智的,該類患者往往夸大地抱怨疼痛,通常不能配合醫護人員,聽從指令則更為困難。可同時伴生命體征異常,血壓升高,呼吸心率增快;代謝率增加導致全身的氧耗增加;機械通氣患者與呼吸機不同步,產生明顯人機對抗,導致氣道峰壓升高,通氣不足,PaO2降低,嚴重可產生氣壓傷。
2原因分析
2.1 疼痛 外傷、術后、心肌梗死等常易因疼痛而出現煩躁。疼痛導致機體應激改變、睡眠不足和代謝改變,進而出現疲勞和定向力障礙,導致情緒改變。疼痛是引起患者煩躁的常見原因。外傷和大手術患者常由傷口疼痛引起。心臟疼痛則由心肌梗死直接刺激所致,表現為手按胸前、坐立不安、自訴疼痛等。
2.2 環境改變 :ICU特殊的治療環境與患者發生煩躁激動密切相關。其原因有:①ICU與外界隔離。②ICU內有許多搶救設備和監控儀器,給患者帶來一種被禁錮的感覺,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心理反應。ICU內限制病人的活動,以上均可增加患者的不適,影響休息和睡眠。③ICU內因儀器設備多,致噪音大。噪音水平白天為50~70分貝,夜間為45~55分貝。Hitton指出每天超過6小時噪音水平超過60分貝[3],會導致患者煩躁不安,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使患者感到抑郁、頭痛、幻覺、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④ICU內通宵照明,缺乏時間感和晝夜的節律感。⑤危重及搶救病人多,特殊治療及護理多,致患者睡眠被剝奪。試驗證明,睡眠剝奪2~5天后,會出現焦慮、多疑等精神癥狀。⑥高強度的醫源性刺激,頻繁的監測治療,被迫更換臥位,經鼻或經口腔的各種插管、氣道吸引,深靜脈的穿刺及身體其他部位的各種管道等均會使病人產生不適,導致煩躁。⑦失去支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治療過程中,如應用呼吸機機械通氣的患者需要采取被動臥位,甚至使用約束袋等,均會使其感覺失去支配自身的能力,當一個人活動能力喪失時,會改變其對自我身體形象的概念,認為自己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人,從而產生恐懼感,導致煩躁。⑧疾病本身的損害以及病人對自身疾病的擔心和不了解。⑨個體因素:年齡、知識層次、性別等的不同,對監護病房缺乏認識,加之無親人陪伴,會使病人產生不安全、被遺棄的感覺,引起煩躁。
2.3低氧血癥、低血壓、低血糖等也是引起煩躁的常見原因。研究表明,PaO2
2.4腦損傷 腦外傷、腦出血、腦梗死、血栓破裂、感染、空氣栓塞等均可造成腦部不同程度的損傷,尤其是額葉、顳葉、海馬回損傷,更易導致情感異常,造成功能區活動異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躁動。
2.5藥物作用 危重病人使用的藥物較多,會產生不可預知的 作用和不良反應,導致煩躁激動和意識紊亂,較多的藥物相互作 用導致難以預計的情況。使用某些藥物,如阿托品、氨茶堿等過 量或速度過快等,病人可出現煩躁,結合其他表現進行判斷,及 時減量或停藥。
3 護理對策
3.1 心理護理 心理因素造成的躁動,病人一般進入監護室無 家屬陪伴,有一種不安全感,或者環境改變所致。需要創造一個 安靜、舒適的環境,降低各種噪聲,夜間降低照明度,多與病人溝 通,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人需求,進行心理疏導。對于機械通氣 不能言語交流的病人可采取圖片、卡片、寫字以及面部表情等方 式進行交流,幫助病人盡快適應和熟悉醫院環境,教會病人在治 療護理中配合以消除各種不良情緒。
3.2 改善ICU環境,減少不良刺激 保持病室整潔、溫濕度適宜。晚間如非必要,盡量降低病室的照明度,監護儀、呼吸機等儀器的報警音量調至最小,盡量減少噪音的產生。醫護人員交談聲音應低,動作輕柔,以避免強光、噪聲等環境因素而誘發或加重患者的煩躁。各項護理操作應在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的基礎上,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減少不良刺激。認真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的舒適,選用適當的襯墊,按需要協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壓部位并活動四肢。在病人意識清楚合作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約束帶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主動活動。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增加單間病房,以減少大病房各種治療搶救的相互干擾。
3.3認真做好基礎護理:①保持的舒適,選用適當的襯墊,按需要協助病人翻身及按摩受壓部位皮膚并活動四肢,在病人意識清楚合作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約束袋的使用,并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鼓勵病人主動活動。②做好晨、晚間護理(如為患者溫水擦浴、清洗手腳)及各種基礎護理,不僅可給予和安慰,還可增進護患感情。③臨床工作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操作水平不僅可減輕病人的痛苦,而且可贏得病人的信任及尊重。同時,有計劃地合理安排治療護理,減少對患者的刺激,同時盡量減少侵襲性操作。
3.4 管道護理 因氣管插管、尿管、胃管、胸腔閉式引流管、腹腔管、深靜脈穿刺管等多種管道會引起患者的不適和疼痛而導致煩躁。向患者講解應用各種管道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現的不適等,使患者易于接受。做各種治療、操作及翻身時應保持管道和身體同步,妥善固定,防止由于管道牽拉、扭曲和刺激傷口,加重不適而誘發煩躁。氣管插管時要做好標志及記錄,防止插管過深或過淺,致通氣改變而引起煩躁。認真評估病情,及時拔除相關導管,避免因導管造成的不適。
3.5 執行醫囑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注意觀察用藥后反應,如出現因藥物造成的躁動,及時予以調整藥物劑量及用藥速度,針對患者個體因素給予相應的護理,對診療不合作者做好心理疏導。
4 結論
ICU內患者躁動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及時發現和治療,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復。ICU護士相比其他臨床科室的護士更應具有愛心、細心、耐心及廣博的醫學、心理學知識,通過各種有效的措施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患者煩躁激動,從而全面促進病人康復,減少住院時間。
參考文獻
1重癥監護病房患者常見心理反應
1.1各種不適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恐懼和焦慮的情緒由疾病對患者死亡威脅引起,也可因恐懼手術,擔心預后所致以及切口疼痛、各種引流管和監護導線及四肢固定,制約了身體的活動,各種治療處置所致的疼痛、咳痰,更換后的不適,身體各部位的充分暴露產生的不安和羞澀感。
1.2對ICU特殊環境的不適應
陌生的環境,缺少親人的陪伴,同室病友的搶救與死亡,各種監護設備工作及報警的聲音,醫護人員對有關各種病情的談論刺激及進行搶救匆忙的身影,自身的不適及個別醫護人員漠不關心等[1]。
1.3孤獨、絕望的心理
由于患者住入ICU病房,周圍接觸的都是陌生人,只是按醫護人員的要求去做,對自己的病情及手術情況不十分了解,患者往往會產生孤獨、害怕、煩躁不安、自卑等心理。對疾病的治療喪失了信心的重癥及殘疾患者,整天沉浸在悲傷之中,悲觀失望,認為前途黑暗。
1.4無助、依賴心理
患者由于離開親人,在監護室得到了全面的照顧,熟悉和習慣了監護室的環境,并且生命安全有較大的保障,不愿離開監護病房,對離開監護室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
2護理干預
2.1術前訪視
對擬做大手術后轉入ICU的患者,建立術前訪視制度。主動介紹自己的身份,了解病人病情及以往生活習慣、需求,向患者講述術后的注意事項,消除病人不良心理反應,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在ICU的治療護理工作。如病情許可,術前可帶領病人進入ICU介紹各種儀器設備的作用及ICU 的環境、工作程序,以消除對陌生環境和各種監護儀器報警聲帶來的緊張和瀕危感。
2.2改善環境
營造溫馨的救治環境。醫護人員無力改變病房的設計和病房條件,卻可以為病人創造濃厚的生活氛圍。如為病人準備報紙、書刊、雜志等,允許病人使用耳機聽收音機、播放音樂等娛樂節目,以調節過度緊張的ICU氣氛。病房布置力求舒適協調,提供柔軟、平整、干凈的床鋪,高度適合的枕頭和厚薄適中的被褥。儀器安裝隱秘,燈光柔和;兩個病床之間用屏風遮擋,盡量不用或少用影響病人定向力的藥物。
2.3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
由于ICU護理單元的特殊性,病人容易出現孤獨和恐懼感。對于神志清醒的病人,應主動介紹自己,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通過對病人面部表情、音調、手勢、及身體姿態等方面的細致觀察,了解病人心態,并主動與之交談,耐心傾聽并解答病人的問題。對于氣管插管、切開的病人,由于無法用語言與醫護人員交流,為此更應耐心介紹人工氣道的基本知識,采取主動提問,病人只要點頭或搖頭的即可表達自己的需要,或使用手語,信息交流卡片等。
2.4 有技巧的溝通
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在ICU病房中,家屬與病人隔絕,不能與患者直接交流,醫護工作環境封閉,家屬對醫療工作缺乏了解而疑惑,在費用方面也覺得叫盲目。針對這種情況,建立每日探視制度,讓家屬觀看病人的治療護理過程,并酌情讓他們對話。并有專人向家屬介紹病人的病情變化和轉歸,即時通報醫療費用情況,發放一日清單,以取得家屬經濟上的支持。在轉達病人各種需要的同時,將親朋好友的問候關心帶給患者。在病人病情平穩轉出ICU之前,向家屬講述相關護理注意事項,使家屬掌握一定的康復知識和護理能力。這樣,既增加了病人家屬對我們的理解和信任,同時也大大減少了醫療糾紛。
2.5建立良好的病人支持系統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外界的支持,更何況是身患重病的ICU病人,他們離開在自己的親人獨自忍受這疾病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痛苦,隨時都在為自己的生死而擔憂。因此病人更需要全方位的援助。而護士是監護下最主要的支持因素。在調節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痛苦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為監護治療任務重而忽視了對病人的精神支持。要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開朗幽默的性格和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出現在病人面前,使病人在與護士的合作中受到感染。
3討論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強化“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危重病人更需要呵護,更應得到尊重。針對ICU患者的特殊情況,把為病人提供整體護理作為護理目標,傾聽病人的心聲,關注病人的精神因素,進行積極主動的心理護理,使病人自覺地預防和排除各種致病因素的侵襲,增加起治療疾病的信心。通過加強心理護理,促進護患關系的融洽,增加病人及家屬對ICU的了解和信任,減少醫療糾紛,提高疾病救治率和對醫院的滿意度。同時,拓展了護士的知識面,提高護士工作能力,體現護理工作的價值,最大限度滿足病人的護理需求。
【關鍵詞】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機械通氣;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01-0185-01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機械通氣病人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在三甲醫院綜合ICU中發病率較高,近年來受到醫院控感部門的高度重視。VAP是指原無肺部感染的病人,經機械通氣治療48h后發生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機械通氣治療48h以上發生新的肺部感染。VAP病原菌往往為多重耐藥菌,病人一旦發生VAP,感染難以控制,易造成脫機困難,使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本文對我院綜合ICU中VAP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及時進行護理干預,有效降低其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科進行機械通氣超過48小時的患者進行統計,共103人,男68人,女35人,平均年齡64歲,有創機械通氣88人,無創機械通氣15人,通氣時間3--15天。
1.2診斷標準[1]
1.2.1 機械通氣48小時后發病,患者感染的全身及局部癥狀加重
1.2.2 胸片與機械通氣前比較顯示有新的肺炎病變或原有的病變加重。
1.2.3 肺實質感染的細菌學證據,痰培養檢出新的致病菌。
1.3 結果
本組103例病人,發生VAP15人,發生率14.56%,死亡4例。
2 原因分析
2.1 環境因素
ICU是感染的高發區,感染發生的危險比普通病房高5~10倍【2】。這與ICU收治的患者病種復雜、病情危重有關。由于重癥病人有創性操作多,科室人員流動多以及病室通風條件受限等。
2.2 病人的易感性
ICU患者年齡大、各種基礎疾病較多、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等人工氣道的建立,導致呼吸道防御機制受損,機體的免疫力降低。
2.3 先進的醫療儀器消毒不徹底
有些呼吸機部件是由高分子聚乙烯材料制成,這給消毒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難以擦洗和消毒,導致灰塵粒子和細菌聚集在其表面和內部,從而增加了ICU內的感染源和感染機會。
2.4 耐藥菌株的增加
耐藥菌株使很多常用抗生素失去預防感染的作用。在ICU存在“病重多用藥”的思想,常常濫用抗生素和經驗用藥,結果造成耐藥菌株增多,機體內正常菌群失調,改變了機體的生態環境。
2.5 氣囊上滯留物與氣道分泌物增加
由于氣道的持續開放,聚集在口咽部的分泌物順著插管進入聲門之下,在氣管導管氣囊周圍淤積、下漏,引起隱匿性吸入,增加下呼吸道吸入和感染機會。
2.6 口咽部及胃內容物的誤吸
VAP的病原菌主要來自自身菌群。昏迷病人,由于氣道內的清除功能降低,吞咽咳嗽反射抑制,口咽部的分泌物及胃內嘔吐物不能咽下或經口吐出,易造成誤吸而發生肺部感染。另外,機械通氣病人易發生消化道出血和應激性潰瘍,常使用H2受體阻滯劑、抗酸劑等預防應激性潰瘍,致胃液pH升高,當pH>4時,病原微生物則在胃內大量繁殖[3]。
2.7 的影響
仰臥位易造成胃內容物反流,仰臥位時,即使是健康人誤吸都十分常見。消化道病原菌是引起氣管插管患者發生VAP的重要來源。
2.8 醫源因素
機械通氣病人需不斷吸痰,醫務人員手上攜帶的病原菌可通過吸痰管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引起VAP。尤其是對多個病人吸痰時,如果不注意手衛生,易造成交叉感染。
3 護理干預
3.1 加強ICU病室環境的管理,防止交叉感染
病室空氣每日用紫外線循環風消毒機消毒三次,每次2小時,加強開窗通風,通風時注意給病人保暖,每日用1:200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病人床頭柜、監護儀、聽診器、床尾桌及床表面一次,拖地面兩次,保持病室內溫度適宜。溫度22—24℃,濕度50—60%。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ICU的工作制度,入室時必須帶鞋套、更衣、戴口罩、帽子。探視人員必須遵守探視制度,嚴格限制探視人員的數量和探視時間。
3.2 呼吸機管路的管理
由于機械通氣中維持著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革蘭陰性桿菌的生存和繁殖,特別是綠膿桿菌和克雷伯桿菌,所以機械通氣患者要定時更換呼吸機的空氣濾過器(包括吸入和呼出端),一般24h更換1次,呼吸機管道每3天更換1次,如有污染及時更換,及時清除管道及集水瓶內的冷凝水。有條件時最好使用一次性呼吸機回路。
3.3 護理
針對呼吸道的感染因素,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物、引流物及呼吸道分泌物墜入造成肺炎。對危重病人提倡半臥位姿勢,床頭抬高30—45°,以利呼吸,減少胃液反流和吸入的危險性,使病人更加舒適。研究表明,低于30°的平臥位是院內獲得性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4】。
3.4 及時有效吸痰,促進痰液的排出
加強對病人呼吸道的濕化和氣囊的管理,可用0.9%氯化鈉注射液250毫升加氨溴索30毫克,持續濕化氣道,每小時8—10毫升泵入,加強口腔護理,正確有效吸痰,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一次一管,應用密閉式吸痰管可很大程度的減少或杜絕交叉感染。
3.5 合理用藥
合理應用抗生素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根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用有效的抗生素,避免呼吸道局部使用抗生素,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3.6 營養及飲食護理
機械通氣患者大多全身狀態較差,消耗大,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鼻飼或靜脈營養,必要時使用腸內外營養相結合,以增強患者的免疫力。
3.7 根據病人的病情,盡量縮短氣管插管留置時間及機械通氣的時間。
3.8 醫護人員的管理
ICU室的醫護人員應加強無菌技術操作,提高防范意識,注意手衛生,可有效預防交叉感染,切斷VAP主要傳播途徑,減少VAP發生。
4 小結
預防和控制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要針對危險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消毒隔離原則,加強環境管理,呼吸機管路的管理 ,加強營養支持提高病人機體抵抗力,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加大監控力度,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范意識,一定能大大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李小珍,胡正路,蘇建等.重癥監護病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7.5(6):503-504.
[2] 王東浩,王偉,王勇強等.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細菌感染臨床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6,14(2):151-153.
摘要:目的:探討ICU聯合護理查房的方法在護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運用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為中心的綜合病例查房、以護理問題為中心的查房、以預防并發癥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護士預見性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方式。結果:通過ICU聯合護理查房,保證了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更加完善了危重病例的護理記錄,提高了護士的業務及管理水平以及護士長的管理能力,同時節省資源、取得資源共享的效果。結論:ICU聯合查房作為護理管理的一種方式,充分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加強了護理部的管理能力和對危重癥疾病的宏觀調控,使護理部能及時發現和解決臨床存在的問題,對全院的ICU病房起到督導和規范的效果,對臨床護理的持續改進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
關鍵詞:護理查房;護理質量;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醫學的專科化,各學科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護理學作為與醫學聯系緊密的學科也不斷隨之發展。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病人對護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護理的專科化發展是勢在必行。在ICU病房里,危重病人病情復雜。往往同時伴有兩種以上的疾病,要想保證優質的護理質量,這就要求ICU的每位護士都應是“全科護士”,必須掌握各專科疾病的理論知識和各種搶救技術,同時還要求有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我院自2000年開始實施每月一次全院ICU聯合護理查房,明顯提高了各專科ICU護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現將聯合護理查房的組織與實施方法介紹如下:
1.方法
我院分設有內科、外科、神經科、急診等多個專科的ICU病房。ICU聯合護理查房是由護理部組織從全院各ICU病房里選擇危重、疑難、復雜和具備護理難點的典型病例,先由負責查房的科室準備好相關資料,上報護理部審閱,再將資料發給相關科室,根據準備的內容和具體情況選擇ICU聯合護理查房的方式,然后針對該病歷的疑點、難點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和討論,從討論中得出有價值的結論和經驗。其中包括有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為中心的綜合病例查房、以護理問題為中心的查房、以預防共同并發癥為中心的查房以及以提高ICU護士的預見、拓寬管理領域為目的的查房等多種聯合查房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在ICU聯合護理查房中,在護理人員發表意見的過程中不要直截了當地作負面評價,而是尋找亮點,在給予鼓勵的前提下其他護理人員及時補充遺漏或修正認識上的偏差。ICU聯合護理查房鼓勵全院ICU護士以及所涉及專科疾病的病房護士參與討論和發表自己的見解,逐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開拓管理視野,加強了對危重患者的管理,促進了危重病人護理質量的提高。
2.護理查房分類
2.1以提高臨床護理質量為中心的綜合病例查房
護理查房主要目的是提高ICU護士對合并專科以外疾病的危重和疑難病例的護理水平和綜合管理能力。將最恰當、最優質的護理措施應用在臨床危重病人身上,提高了危重病例的護理質量。
2.2以護理問題為中心的護理查房
各專科ICU護士和護士長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所查閱的文獻積極發言。針對病例,找出最佳的護理方案。如休克的護理:休克是因出血、感染、過敏、心臟疾患等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環功能不全,組織和器官氧合和血液灌注不足,微循環淤滯,普遍性細胞缺氧而使重要器官受損,出現一系列全身反應的病理綜合征。護理人員首先明確休克的機制,評估病人由此出現或潛在的護理問題,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保證有效的循環;采取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等措施,必要時氣管切開并加強氣道濕化的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嚴密觀察病情及時判斷病情變化,如四肢濕冷反映周圍血管阻力改變,中心靜脈壓反映血容量的變化,脈壓反映心排血量的情況,尿量反映組織內臟的灌注情況。同時給予心電監護,嚴密監測血壓等生命體征的動態變化。以上是圍繞病人的護理問題進行的護理查房,這種護理查房可以作為現場教學的一種方法。
2.3以預防并發癥為中心的護理查房
危重病人合并并發癥,其后果往往更加嚴重,如何預防和護理并發癥的發生是護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例如心肌梗死病人的常見并發癥:①心原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面積超過40%,心排血量急劇下降所致,多在起病后數小時至l周內發生。表現為收縮壓低于80mmHg,病人煩躁不安、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脈細數、尿量減少到每小時<20ml、反應遲鈍甚至昏厥;②心律失常,當心肌收縮功能不全致心排出量驟減,多發生于起病后1~2周,尤其在24h內,以室性心律失常為最多見;③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為梗死后心肌收縮力顯著減弱所致等。首先對心肌梗死常見并發癥的發病機制要有充分的認識,在制訂護理措施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由此制訂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嚴密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發病第1周應絕對臥床休息,以防止梗死范圍擴大,注意排便的護理和避免飽餐。排便困難或過度用力都可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心臟破裂等并發癥,不可掉以輕心。
2.4以提高護士預見性為中心的管理性查房
ICU病房是一個匯集許多管理難點的醫療單位。例如搶救、監護儀器的保養使用、各項搶救技術的正確實施、消毒隔離技術的有效監管、防壓瘡等基礎護理的及時質控以及書寫護理病歷的規范合法等。組織者可以把查找某一管理問題作為查房主題,引導大家預見性地檢討分析管理現狀,找出管理盲區,制訂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將管理失誤杜絕在萌芽之中。
3.討論
3.1保證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
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術。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使基礎護理工作日趨淡化和異化,其中最明顯是實習護生和低年資的護士缺乏做基礎護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本功”不強,從而導致護理質量的下降。進行ICU聯合護理查房可以檢查危重病人基礎護理是否做到位及是否有效,保證了危重患者的基礎護理質量。
3.2更加完善危重病例的護理記錄
護理查房不僅要檢查危重病例的護理質量,還要檢查危重病例的護理記錄。如生命體征、瞳孔、意識、搶救記錄、實施的各種治療和護理措施、實驗室檢查的結果、24h出入量記錄等。護理記錄要體現病情動態變化和護理的連續性、護理措施落實的及時有效性以及治療效果評價的標準性。特別是病情突然變化時有無應急處理記錄、記錄中用詞或術語是否規范、有無出現漏記、涂改、重抄、代簽名等現象。規范護理病例書寫,從而提高護理記錄的法律效應。
3.3提高了護士的業務及管理水平
護理查房作為護理管理的一種手段,通過組織和主持聯合護理查房,充分發揮每位護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主動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從而加深了全體護士對護理工作意義的認識,“自我成就感”得到滿足,無形中也增加了病房的凝聚力。
3.4提高了護士長的管理能力
護理部組織ICU聯合查房,對護士長來說也是一個自身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及時了解本科室危重病例的護理情況,發現臨床中存在的護理問題,保證了危重病人的護理質量。同時,通過護理查房可以了解每位護士的工作情況、業務水平,對護士的工作起到指導和督促的作用。
3.5節省資源、資源共享
采用ICU聯合護理查房的方式,促進了各ICU病房間的交流,共同討論制定的護理措施可以直接在病房實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減少了各專科ICU病房分開組織查房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即達到了“以最少的時間、人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的目的。
(赤峰學院 醫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討更有效的ICU護理模式,以為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工作質量,達到護患均滿意的效果.方法:對ICU護士的一系列工作模式作出了調整:開展責任制整體護理、調整ICU護士工作崗位、注重人文、運用PDCA質量管理模式、細化分級護理、追求真正做到“以服務患者為中心”.結論:ICU護理模式的轉變不但提高護理質量,在護理人員和患者之間達到雙贏的滿意度.
關鍵詞 :工作模式;ICU;責任護士
中圖分類號:R473.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175-02
ICU護理工作特點集中了現代化的監護與急救設備,集中了各種危重病人的搶救與護理任務;護士既是先進儀器的使用者,又處于搶救病人的第一線;護理質量的優劣是ICU救治工作成敗的關鍵之一,響應衛生部2010年在全國系統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就ICU優質護理模式轉變提出一些見解與廣大護理人員探討.
1 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分工明確
責任制整體護理是由一種護理工作制度和組織形式,實行由一位責任護士對病人全面連續性護理,使病人得到個體化的整體護理.要求護士為病人提供連續、全程、優質的護理服務.
要求患者入院有人迎接,住院有人管,出院有人送.豐富服務內涵,讓護理工作更加的貼近患者,貼近臨床,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以病人為中心,要求從病人入院到出院均由責任護士對病人實行8小時在崗,24小時負責制,由責任護士評估病人情況,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才能實現連續化和延續化的護理,才能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增強了護士的成就感,密切護患關系.
2 優化護理工作模式
2.1 護理記錄文書簡單化
采用表格化護理記錄單,既大大減少了護士用于書寫的時間,又將與護理相關的重要信息納入模版中;對各類護理記錄表進行了簡化,使護士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接觸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與患者加深溝通和交流,為患者提供真正的優質化的護理服務,滿足患者要求的同時,達到了護理的最終目的.
2.2 注重人文關切
2.2.1 人文關切探視制度
隨著生物醫學模式的轉變和發展,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防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孤獨心理是病人常見的心理.本著“以為患者服務為中心”,令患者家屬安心、患者滿意的宗旨,每周一次1小時探視改為每日固定1小時探視,探視時間床旁只允許有一位家屬.進入ICU時,向家屬做健康教育,嚴格控制感染源,探視患者需嚴格按隔離制度遵守:穿隔離衣、帶一次性帽子、口罩、鞋套、搶救回避原則等,讓家屬清楚患者病情發展,真正為患者做到心理、社會因素的支持,向家屬展現ICU護士工作的一角,減少護患矛盾.
2.2.2 護理服務內容公開化
宣傳板或墻上公開標明護理服務內容,(1)分級護理標準和分級護理要求,令患者及其家屬能正確劃分自己的分級,并知道怎樣針對病情護理治療,不僅有利于病情恢復及患者的心理護理,減少護士不必要的宣教,騰出更多時間為患者做病情評估及護理操作;(2)服務內容包括:為患者實施的病情評估結果、存在問題、治療和護理措施、生活護理、康復和健康教育,做到“心到位、說到位、做到位、管理到位”.
2.2.3 音樂療法減少ICU綜合癥
每位ICU患者床頭配置電腦,內存舒緩音樂,在治療持續進行時及患者未睡眠時,運用音樂療法,改善患者的心情,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少誘發病因,加強心理護理,最大限度預防焦慮及ICU綜合癥,并制定ICU告知流程,各級護士履行告知.
2.2.4 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排班模式
夜班由以往的單人值班調整為雙人值班,排班時對每班護士的自然情況及業務能力等信息作出全面分析和了解,每組采取最佳組合,從而發揮護士自身潛能,激發護士的積極性及創造性,做到以最少的護士提供給患者最好的護理[2].護士長建立ICU護理人員信息庫,根據ICU患者的特點及專業的特殊性和工作量需求,隨時調整和補充護理人員,人員庫中體現不同護士的個人自然情況和業務能力,以方便工作的需要;護理部對空崗長達三個月的人員及時進行補充,休假超過三個月的護理人員提交護理部,再次上崗時需進行考核,合格后安排新崗位.護士長周排班,日調整,兩相結合,體現出責任到人的原則.工作量加大時實現彈性排班,增加護理人力并加強夜班人員配置,較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人為中心的護理模式的改變將以往的被動護理變為主動式服務.對護士常用的各種護理用物如治療車等盡可能一物多用,減少護士來回奔波于病房的次數,節約更多的時間服務于患者.細化交接班管理,總交班后進行床頭交班,做到一觀察,二測量量性指標,三翻身察看皮膚狀況有無壓瘡及壓瘡的潛在危險,四主動詢問患者病情變化,五建立床頭提醒板,交待病人護理要點及提醒事件以防遺漏,并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解決.
2.3 調整工作方式,充分發揮護理職能作用
以往的護理人力配置大多為一種經驗式管理,往往導致不足與浪費并存的現象[3].根據護理工時測定,即使在護理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再人力效益和患者滿意服務之間達到雙贏和更好的協調,同時根據對護理人員進行工時測定可以科學的配置護理人力資源.針對工時測量結果,取消治療班,分解責任至床頭,治療班護士不再負責治療室配液,而是送藥至床頭,只進行領藥初次核對,及發藥時與管床護士同時完成再次核對,管床責任護士在配液前第三次核對后雙簽字.各床頭或病房配備電腦,進行電子處理醫囑,將護士還給患者,讓護士始終守護在患者身邊,主動更換輸液、做好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滿足患者的需求[4],真正做到“以服務患者為中心”.由于多方核對,治療護士明顯感到壓力減輕,有護士表示,終于能睡上安穩覺了.由于ICU病人的病情重,用藥數量大、種類多,改革前后工時測量可明顯看出,在轉移至床頭配藥后,治療班護士配藥時間減少了3小時以上,患者能夠及時用藥,責任護士無縫隙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作出反應.護士認為,在床邊配藥增加了用藥的準時性、準確性,增加了護士在床旁的時間,使責任護士有更多時間來進行直接護理.
2.4 改善護理管理方法,提高護理服務水平
2.4.1 使用PDCA質量管理循環保證體系
為加強護理質量,使用PDCA質量管理循環保證體系.建立監督機制,制作表格,工作量(專科護理、基礎護理、病人數、危重程度)每日登記,護士長每日進行確認簽字,工作量計入護士考評體系.通過加強細節管理和流程再造,逐步實現專業規范、細致、周到、慎獨的優質護理服務.每日定時檢查,每周不定時抽查,制定計劃,執行計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映了“認識-實踐-在認識-在實踐”的認識事物客觀規律[5].
2.4.2 加強以績效考核為核心導向的護理質量管理機制
根據護士護理病人的危重程度、數量、工作質量完成情況,建立績效考核制度.開展爭當“優質服務之星”活動,半年綜合評價一次,優秀人員上榜表揚.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3 細化一級亞類護理標準和護理重點
醫護人員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確定并實施不同級別的護理,并根據患者的情況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既是護士為病人提供不同程度護理服務的依據,也是確定臨床護理人員編制、合理安排護士人力資源的重要依據[6],同時也為護理服務費的收取提供科學有效的標準.為更加明確一級護理患者的病情依據與臨床護理要求,配合ICU管理需要,采用亞類管理方式對一級護理的內容進行了細分,規定了相應護理重點.一級A的亞類標準為:①大手術后;②病重;③病情急或不穩定.護理內容主要為:①認真觀察疾病的情況,評估主要的癥狀和體征,詳細的交班;②嚴格無菌操作,認真做好生活護理,如:做好口腔護理、會陰護理、皮膚護理,必要時做頭發的清洗;③加強心理護理:由于此類病人角色依賴性較強,所以心理護理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重要護理措施.一級B的亞類標準為:①疾病情況不在發生變化,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②日常生活部分內容能自理,但疾病情況不穩定,隨時發生變化.護理內容主要為:①必要時詳細評估病人,并認真記錄,正確的表述存在的問題;②此類患者協助做好各類生活護理;③加強康復的護理.一級C的亞類標準為:病情趨于平穩,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密切觀察,癱瘓、肢體障礙.護理重點為:①評估病人:每日不少于一次,同時注意對藥物療效的觀察;②鼓勵病人獨立完成日常生活的簡單需求,注意床邊安全的護理,同時加強心理護理注意角色的轉換,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主動康復的意識.
4 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的調查一直以來都作為衡量護理工作的標準,ICU護士通常處于緊張繁忙的工作之中,面對不同心理反應和需求的病人,有時也會出現情緒波動.因此,為了增強病人的信心,要求ICU護士對自己的情緒和態度有自我調節和控制的能力,無論工作逆順,始終都能保持熱情飽滿、沉著穩定的情緒.改善工作模式的同時,培訓護士保護患者隱私,維護患者尊嚴,在探視時間不避諱家屬做操作,注重儀表,與患者家屬交談時首先要注意護理人員的言談舉止,如待人接物、文明用語、微笑服務及熱情主動的服務意識,主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介紹患者的病情,如,變換、拍背排痰、夜間睡得是否踏實、大小便是否有特殊情況等,解釋所做操作的目的,滿足家屬對患者的情感需求,其次還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會讓人感到快樂,在4個ICU病房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顯示,效度達到95%.
5 總結
在以患者為中心,以工作人員為本,以績效為原則,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為前提條件下護理模式的轉變,不但提高患者的滿意度,而且大大減輕護士的壓力,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以“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契機,全面提高ICU的整體水平,令醫院、醫生、護士及患者達到最大滿意.
——————————
參考文獻:
〔1〕胡德英,劉義蘭,代藝,周文娟,喻姣花,魯才紅.外殼優質服務試點病區開展責任制護理初探[J].護理學雜志,2010,25(18).
〔2〕秀云,徐蓉.專科護士激勵需求調查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4,19(19):47—49.
〔3〕吳小桂,鄒瀟湘,方二四.基層醫院病房護理工時測定及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護士綜合版,2009(6):35.
〔4〕徐美娣,朱凌云,蔣燕.優質護理服務在神經外科中的實踐與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3).
〔5〕李秋杰.護理管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6〕祖懿,林菊英.醫院護理管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25—29.
〔7〕劉華平,鞏玉秀,么莉,等.護理工時測量方法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0):27.
〔8〕張雅麗,蔡玨.中醫醫院直接和間接護理工作時間分配情況調查與分析[J].上海護理,2007,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