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7 16:1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產評估的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資產評估 項目化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2-229-02
培養與社會實際接軌的應用型人才是現代應用型大學的主要目的,資產評估是高校財務管理、會計與金融專業中的專業基礎課,它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對資產評估活動的技術性及專業性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標準。迄今為止,教師從事資產評估的教學工作以講授為主,主要講授評估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相脫軌,不利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因此,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結合《資產評估》課程的特征,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一個較好的方式。
《資產評估》項目化教學課程模式的重點是:教師把學生的現實基礎和學生職業未來發展結合在一起,對評估課程所要講授的內容進行合理設計,讓學生所要學習的課程較接近實際,不追求高深的理論,適度降低課程難度,以實用性為主;同時,為了增強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的感性認識,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學生對學習專業知識的認識和對這些知識能掌握程度的多少,選取一些適合學生進行專業學習的相關項目、評估情景,提高學生對實際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要運用相應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對資產評估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該課程對自己未來找工作以及執業發展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能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該課程,以提高其主觀能動性。
一、目前高校資產評估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1.資產評估課程體系過于追求形式上的全面性。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進行評估時要以所評估資產的性能、目的和所處的特定的市場環境下資產的市場價值估測,評估的資產的價值是在特定條件下資產價值的客觀反映,是不怕來自各方面檢驗的。因而,從事資產評估的從業人員需要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熟練地進行實務操作的技能。《資產評估》教學課程安排基本上以理論課程講授為主,片面地追求所講內容形式的全面性,因而所講內容較多,所講內容也以理論講授為主,與實際結合較差;另外,過多的知識點使學生不易掌握評估所授課程的相關重點內容,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許多評估教材側重于過度強調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在形式上強調所涉及內容的全面性,幾乎每一種方法在每一章節內容上都講,忽略了資產評估具體實務在特定條件下對評估方法的適應性要求,不利于學生培養實際評估技能。所以,現在評估教學應以實踐教學為主,那種側重理論教學作為主要教學方式的評估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復合型、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要求。
2.資產評估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及方式較少。現在《資產評估》課程多數都是以老師講課為主,而且講授的內容大多是理論知識和實際情況相脫節,老師在整個授課中處于重要地位,學生作為一個積極取得知識的主體作用被忽視,不能主動地去獲取知識。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資產評估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及方式較少,其中資產評估教學中案例教學是評估教學中的弱項,評估案例只是簡單地介紹所要評估資產的基本情況,沒有對評估案例所處的環境及情景進行深人分析,導致學生不能用資產評估的主要方法進行實際的評估工作,從而使用來培養和鍛煉學生資產評估實踐技能的課程教學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學生沒有真正模擬參與資產評估實踐活動的真實場景,缺少真正參加資產評估過程的機會,不利于資產評估實際操作能力的形成。
3.評估課程以試卷考核為主,形式較簡單。大多數高校評估課程多以試卷考核為主。由于考試時間,老師講授的知識范圍,學生的知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考核方式主要以相關的概念、選擇,判斷、簡答以及針對某一方面的計算來進行。它只能反映學生在某一方面對所學相關理論知識掌握的好壞,而對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及實際專業綜合素質的優劣不能進行全面評估。
二、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模式設計
1.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總體設計。
(1)教學總體目標設計。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的總體目標設計強調學生應牢固的掌握理論專業知識,同時更應具有進行資產評估的實務操作的實踐技能。通過這種項目化教學使學生能夠進行專業綜合素質的培訓,提高其資產評估的專業綜合素質的能力,最終通過項目化教學培養的學生,當其畢業后可以順利地勝任評估工作,保證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不需要太多的適應期,較好地完成相應的資產評估工作。
(2)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所選取的項目的綜合性。在課程設計中應考慮擬采用的資產評估教學項目要具有綜合性,使學生能夠理解資產評估的相關理論,從整體的評估過程出發,力求能夠全面掌握整體評估過程。因而,課程設計要充分考慮所選取的項目應注重其綜合性、實用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3)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任務的設計。原有的教學模式是以資產評估方法介紹和資產分類評估為基本框架的學科式教學體系,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任務的設計應把特定的資產評估項目作為主要核心來整合相關的知識。例如,將相關的資產評估方法的講述和應用滲透到機器設備評估和無形資產評估中去,憑借資產評估項目在評估過程中的主要環節和步驟,使學生能把學習評估知識與培訓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學習中要使讓生通過課堂教學的學習,能運用其所學的知識獨立地完成單項資產的評估任務,同時也應有目的地培養和訓練學生根據所處的工作環境背景開展分工合作的能力,使其將來到工作崗位能與他人較好地分工與協作,有利于促進其今后的職業發展能力的提高。
2.通過分組討論、案例教學和具體實務操作三個環節的分工、協作,在資產評估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產評估技能。項目化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分組討論、案例教學和具體實務操作。一般情況下由教師設定要進行討論的話題,組織各項目小組的成員進行討論;再由各小組討論找出分析問題的主要思路和打算采用的評估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集思廣益,在討論中學會溝通和協作,促使其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要評估的項目所面臨的問題。在進行資產評估的案例教學分析中,運用相關的評估理論和評估方法來分析具體案例,能增強學生分析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實務操作是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的必要環節之一,以房地產評估為例,依據資產評估的目的,要求學生收集相關的房產和地產的原始資料、選擇相應的評估方法,最后通過具體的分析給出相應的評估結果以及完成房地產評估報告的編寫。通過三個環節的分工、協作,在資產評估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資產評估技能。
3.項目化資產評估教學考核方式的設計。理論基礎可以指導資產評估項目的評估方向,它對于資產評估項目非常重要,這一點是肯定的。但在資產評估教學中我們進行資產評估教學任務的關鍵依然是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資產評估實際操作能力和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能力。所以,評估課程的考核方式應注重強化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和運用評估的相關理論來解決在現實中資產評估存在問題的能力,同時適當弱化資產評估的相關概念和一些條款的考核。利用項目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模擬現實生活中的相關評估工作,讓學生進入評估的角色中去,考核他們對評估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課程掌握的程度主要包括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對課堂上學生表現狀況的具體考查、學生出勤率和作業完成情況考查,以及對具體的案例分析的深入程度以及實務操作等情況的考查,可以以考試的形式和教師評價的形式作為主要考核方式,各項目小組互相評價和學生自我評估作為輔助的考核方式。
4.資產評估項目化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的保障配套措施。
(1)教材設計改革。教材設計改革的基本要求是要從實際工作崗位出發,重點要加強理論與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資產評估》教材的內容編寫上不遵循傳統的教材編寫模式,主要從資產評估實際工作崗位設計的教學任務出發,通過資產評估的相關案例作為主要手段,促使學生能夠根據案例中所涉及的評估情景,學習資產評估理論知識。同時,要在教材所設計的案例中加入一些相關的評估知識和必要的提示,引導他們根據項目評估的流程進行實踐活動。
(2)重視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化教學的主要地點是實訓基地。在實習基地中,通過模擬資產評估的真實環境,使老師的講授和學生的學習都置身于這個環境中,相當于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實訓基地中就能進行實際的評估工作和了解相關的評估工作要求。所以,開展模擬實際工作環境的教學實訓基地是提高項目化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評估的日常實踐活動大部分可以在學校的實驗基地進行,也可以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基地,通過和學校結成校企聯合辦學的一些評估機構讓學生深入到企業去,并在企業中感受真實的工作情景和工作流程、明確從事評估工作的評估人員的崗位職責是什么,明白在真正的評估中的工作競爭壓力和從事評估工作的現實環境。
(3)在項目化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具有理論與實踐都過硬的“雙師型”的教師。項目化教學要想順利實施,必須有一批業務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因此對從事資產評估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他們具有專業評估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踐操作業務能力;同時,資產評估教師最好可以在評估機構兼職或在評估機構進行不定期的掛職鍛煉。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高他們的資產評估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從而保障項目化教學,并且能夠將資產評估任課教師培訓成為“雙師型”教師。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資產評估課程項目教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BC1212084)
參考文獻:
[1] 侯文順,胡英杰.關于項目化教學改革的考核評價探索[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0)
[2] 張建波.資產評估課程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探索[J].教法研究,2012(10).
關鍵詞:資產評估 案例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F8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01-249-02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大學的宗旨,資產評估學是財務管理本科專業重要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我國改革開放后,資產評估才被人們重視并逐漸加以應用。目前資產評估教學側重以傳統教學為主,主要偏重于理論教學,與實際之間存在很大差距,不利于我們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目標的實現。所以急需進行資產評估數學改革,探索其改革模式。
一、在從事資產評估的教學的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式及方法過于簡單
現在,在資產評估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式主要以基礎理論知識講解為主,同時又用相對應的章節習題來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好處是通過做練習的方式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的更加扎實。但其不足之處在于:
第一,老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以老師講授知識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從而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學習的熱情不高,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不同習題之間往往是孤立的且相對簡單,學生不能通過習題來培養自己的綜合能力。不利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資產的綜合分析,以及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考核方式以期末考為主,大多數高校資產評估課程的考核方式多采用期末考試方式,有的高校有可能在注重期末考試的同時,也加入一些平時成績,但大多數都形同虛設,老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時只注重期末成績。雖然這種方式相對公平合理,且實行起來相對容易,但是它只能在一些方面上反映學生對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對于學生所具有的專業能力的形成及相關的專業綜合素質的優劣則無法進行全面的判斷。
(二)課程教學與實踐結合不緊密
資產評估是一項實踐性與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特別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當中,資產評估教學方式不能只滿足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對于學生所學知識不能僅僅是讓他們了解評估的相關理論知識,評估的程序以及應用所學的方法會做評估的相關練習題,而是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的評估的理論基礎上,使理論和實踐能夠緊密結合起來,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和現代企業發展具有扎實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資產評估人才。迄今為止,許多高校的資產評估教學活動以課本為主,缺少實訓環節,以最后的期末成績作為考核這門評估課程的標準,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去接受所學的知識,專業實驗室沒有相關的實驗設備和軟件,在校外也沒有建立這門課程的實訓基地。
二、資產評估教學改革的相關建議
根據評估所處的行業和評估所處的專業課程的特征,提出以下資產評估課程改革建議:
(一)引入多種教學方式
1.引入案例教學的方法。案例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用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當是教學的設計者和激勵者。鼓勵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案例的討論,啟發和促使學生通過閱讀案例來發現問題、進而通過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問題,以達到最終解決問題的目的,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與傳統的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地學習的教學方法進行對比,引入案例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能力,和在實踐過程中的決策、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的素質,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該門專業課程的掌握,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有利于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促進學和教的合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案例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挑選相關案例并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
首先,針對不同章節內容,要精挑細選的選擇適合的案例。例如,在基礎理論部分在評估中講收益法時,可以以無形資產為例,講其收益的構成、折現率和年限的確定等,能夠使學生能很容易掌握收益法的計算。而在應用部分,案例應該包括以前所學的相關評估的理論基礎知識。因此,在進行案例選擇時,要注意充分運用所學的相關評估知識,使大部分所學的知識能夠應用在案例中。假設,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教學時,最好選擇的案例應有機器設備,又有流動資產、證券投資、房屋建筑物和商譽、專利權等,盡可能地包含前面所學的相關章節的內容,能夠溫故而知新,既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使自己的綜合分析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其次,要通過各種方式對所選的案例進行剖析,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視覺上的效果,將案例制作成不但包括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還包含各種動畫等電子文檔的形式,使案例的表現形式更加全面生動。對學生的要求是:學生應仔細閱讀案例,老師通過正確引導、講述某案例所運用的相關理論及相關理論的適用范圍,讓學生進行分組案例討論,尋找解決案例的方法,并最終根據所找到的方法得到該資產的公允價值。針對每個案例,每個項目小組要最終提交資產評估報告書。在教學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重點在于教師在學生分析與解決案例時如何進行積極的引導和評價,這一方面是要使教師知道如何引導學生分析解決案例,另一方面是在案例解決之后,教師要能夠知道,對于學生的創新部分及沒有考慮到的部分如何進行評價與講解。
2.分步教學法。根據目前資產評估課程講授的體系,分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資產評估的理論知識。這部分主要講資產評估的概念、原理及評估方法。對于這部分內容主要是以老師在課堂講解和讓學生在課堂練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做的好處能夠使學生具有扎實專業理論基礎知識,為后續章節的學習做準備。
(2)資產評估實務。這一部分按資產評估不同類型進行章節講解,這是需要學生學習中應當重點掌握的部分,教師需要在進行理論講授過程中穿插案例討論來進行,通過教師講授理論知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理論方法,然后通過案例再鞏固基本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根據評估的主要目的和意圖的不同以及評估標的物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評估被評估資產的公允價值。還要注意一點,在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中,根據教學的重點,采用的教學方法應有區別,其中房地產的評估、機器設備的評估、無形資產的評估是學習的重點章節,教師應當在教學當中起到主要作用,采用講、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對于證券資產、企業價值、資源型資產及其他資產評估等非重點教學章節,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布置任務,提出問題等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進行自學。
(3)資產評估報告撰寫。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在進行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輔以專業評估機構所做的資產評估報告,使學生能夠了解實際的評估報告的真實面貌,這比教師一味地講授資產評估報告的撰寫流程更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對考核方式的改革
傳統的考試方式通過期末試卷考核的方式,能夠較好地評估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優劣程度,但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優劣明顯缺乏考核依據。因此,資產評估學的考核方式改革應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進行以能力為中心的的考核。考核方式進行改革的重點在于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考核的范圍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到課率情況、課堂綜合表現,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參與度、作業完成質量、期中考試的成績、綜合實訓過程中的所有表現情況等。并且考核的過程應貫穿在課程學習的始終,通過設置的學生能力評價標準分階段對學生各項指標進行評價和打分,來考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
(三)實踐環節改革
1.實驗室教學方式。實驗室教學是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一環,通過實驗室教學可以事先模擬一些特定的實踐操作,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方面是實驗室實驗,主要包括兩部分的內容:一是認識實習,二是實際操作。認識實習是就針對房屋和機器設備等實物資產,由于學生對其結構不了解,通過認識實習了解其相應構造和有關的技術參數,進行直觀式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通過認識實習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資產的相應構造和資產評估時需要注意的相關問題,為今后學生進行企業實習和真正從事資產評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實際操作主要是給學生假設相關經濟業務的場景,讓學生獨立完成或通過建立項目小組的方式共同完成該經濟業務的評估活動。
另一方面是建立校內資產評估課程模擬實驗室。學校應繼續加大對資產評估學課程實驗的投入,建立校內資產評估學課程模擬與仿真實驗室,通過運用相關的資產評估學模擬與仿真實訓軟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產評估實驗教學。
2.通過校企聯合辦學,建立校外資產評估學實訓的基地。通過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的方式,建立學校與資產評估有關的評估專業機構的長期合作關系,利用校企聯合的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利用假期及課余時間到合作的評估機構去,通過建立資產評估項目小組方式參與到評估的實際工作中去,以達到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和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從而為將來從事與資產評估相關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于實踐教學的管理方面,教師在教學中應當關注的是:
第一,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從業素質和從業道德,為今后進行執業做準備。
第二,學生在企業進行實踐工作中,學校要派專門的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管理,學生在企業中如果遇到問題后,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去積極的思考,找出癥結所在,使學生能夠獨立地找到解決和處理問題的方法。
第三,企業實習工作結束后,專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資產評估學這一專業課程在社會經濟中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而高校是培養資產評估人才的基地,如何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資產評估專業人才對高校而言任重道遠。資產評估教學進行改革也是今后教師應該重視與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資產評估課程項目教學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BC1212084)
參考文獻:
[1] 尉京紅,王淑珍.資產評估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會計之友,2007,6(上):69-70.
[2] 王立慧.資產評估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研究[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7(3):83-84.
一、嚴格資產評估機構準入關,建立資產評估機構備選庫
湖北省國資委成立之時,正值國有企業改革改制、兼并重組大規模展開的關鍵時期。社會上資產評估機構魚目混雜、優劣難辨,不少國有企業自行聘請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后,報國資委核準或備案的評估報告質量低劣,有的評估報告存在嚴重的低評、漏評問題。如果在審核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因此,資產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質量和評估結果是否客觀、公正,取決于資產評估機構的基本素質。針對存在的問題,國資委及時發出通知,對資產評估機構及執業人員承辦國有資產企業評估業務的準入條件、應當具備的資格提出了具體要求。2004年10月,省國資委正式制定出臺了《關于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承辦清產核資、財務審計、資產評估業務的暫行辦法》,不久,他們又要求全省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應建立承辦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備選庫。備選庫實行公開選聘,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網站或其他新聞媒介上進行公告,全國所有符合規定條件的資產評估機構均可提出申請,各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按照注冊資本、資質等級、擁有注冊評估師人數、從業時間、執業情況、機構管理規范化程度、市場信譽度等條件和標準,對申請入庫者進行審定。
省國資委在建立省級備選庫過程中,有來自北京、上海等省內外50多家評估機構踴躍投擋報名申請入庫。國資委對省內外評估機構一視同仁,按照“統一要求、統一標準、統一監管、保證質量”的原則建庫。一是嚴格按照條件,對申報材料進行認真審查,同時,主動與中評協和省評協聯系,對報名中介機構的資質、注冊評估師人數、業績、執業記錄等逐一核實,把編制虛假申報資料和有不良記錄的評估機構剔除在外。二是把經審查通過的初選名單在省國資委的網站上進行公示,15個工作日內沒有提出異議后,最終確定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湖北眾聯咨詢評估有限公司等27家評估機構入圍,其中有6家省外評估機構。三是建立評估機構誠信檔案。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備選庫評估機構的執業情況和有關信息,了解掌握各個評估機構的特點和實力。2006年,出資企業有一涉案項目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關注,要求省國資委組織資產評估,國資委根據掌握的情況,從備選庫中挑選了一家實力強、市場信譽度高的評估機構,出色地完成了這項要求特殊、內容復雜的評估項目。四是實行動態管理,完善準入機制。每年根據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質量和信譽等情況,對上一年度備選庫進行調整,對發生違法違規執業的評估機構,一經發現,堅決從備選庫中清除出去,促使評估機構提高責任感、職業道德和執業水平,從資產評估源頭著手提高評估報告質量。去年,有人反映從報刊上看到備選庫中有一家省外評估機構涉嫌違規執業,省國資委聞訊后即與中評協聯系,得到該評估機構確有“嚴重問題”的答復后,馬上從備選庫中將其除名,不得再從事省屬國有企業的資產評估業務。四是規定凡資產評估報告在省國資委核準或備案的項目,都必須在備選庫選聘評估機構。
目前,湖北省省市兩級國資監管機構基本上都建立了資產評估機構備選庫。備選庫的建立,確保只有基本素質好、內部管理規范、實力較強的資產評估機構才能承辦國有企業的資產評估業務,大大提高了資產評估報告質量,有效地防范了資產評估監管作風險,對促進中介機構依法依規執業,維護國有資產合法權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反響良好。
二、嚴格國有資產評估報告審核關,建立評估項目評審專家庫
湖北省國資委建立評估項目評審專家庫是資產評估監管工作實踐“逼”出來的。在省國資委剛成立時,省屬一家知名企業集團決定引進民營戰略投資者進行改制,上報資產評估報告要求核準。該集團控股一家上市公司,其改制進程省領導十分重視,并由省政府督辦,影響面廣,事關重大。省國資委在對評估報告進行審核后,認為存在嚴重低評傾向。為了使審核意見更具權威性,他們又約請了6位省內資產評估界資深專家審核并出具書面意見,結論是評估報告主要在合理性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重大流失。鑒于此,國資委決定直接委派評估機構對該集團重新進行資產評估。最后的評估結果是凈資產為4.3億元,比該集團自行委派評估機構評估的凈資產1.5億元增加了2.8億元,增值率達186.67%。這一案例給國資評估工作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藍本,也由此產生了新的思路:由于國企改制的緊迫性,資產的復雜性,評估業務的專業性以及評估報告的時效性,加之省國資委不僅要擔負出資企業資產評估報告的核準或備案,還要負責未納入履行出資人職責、政企尚未分開的其它省屬國有企業脫鉤改制資產評估報告的核準或備案,工作任務十分繁重,職能處室相關工作人員難以在規定的工作日內對這些評估報告的全部內容和評估結果作出全面了解和準確評價,而聘請專家評審就比較容易做到,并且使審核意見更具權威性和公正性。于是,他們隨即著手建立資產評估項目評審專家庫,一是制訂評審專家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要求評審專家應在資產評估或相關專業技術領域具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有較高的業務能力和政治素質;二是廣泛推薦。請有關單位、院校和資產評估機構推薦符合條件的專家;三是嚴格審查。將推薦名單在業內廣泛征求意見,最后確定了26名評審專家組成省國資委評估項目評審專家庫;四是制訂了《湖北省國資委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專家評審委員會工作規則》,使評審專家庫的運作程序化、制度化。
評估項目評審專家庫建立后,國資委采取評估報告個人審核和會議評審的方式開展工作。對一般評估項目,在專家庫中隨機抽取三名專家在規定時間內對資產評估報告獨立出具書面審核意見,由省國資委交由承辦評估機構予以書面回復,對報告進行修改完善后再報送國資委,再由國資委結合專家意見對修改后的評估報告進行再復核,直到準確到位。對重大評估項目,如省政府確定的重大經濟事項所涉及的資產評估項目、向非國有企業轉讓國有產權導致轉讓方不再擁有控股地位的評估項目等,國資委召開相關專家專題評審會,對評估報告的合規性和合理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審,出具專家組書面審核意見,交由承辦評估機構予以書面回復,進行修改完善后才能核準。
為了幫助專家正確理解和運用國資監管政策、措施,保持參加評審工作的熱情和高度責任心,國資委專家還適時組織安排專家參加各種活動,如舉辦專題研討會,邀請參加省國資委有關會議,聘請擔任監事會主席特別助理等,對企業國有資產評估中的專業技術問題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提出工作建議,發揮智囊作用。同時,對評審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專家是否嚴格遵守《工作規則》,評估報告審核意見的質量情況,以及所在中介機構出具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報告質量高低和信譽度隨時予以調整。
評審專家庫建立五年來,省國資委一直堅持實行資產評估項目專家審核制度,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提高資產評估監管工作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省國資委還通過審核發現并糾正低評、漏評資產評估項目65項,累計調增凈資產約15.38億元。2005年,省屬一家金礦公司轉讓部分國有股權,控股方自行委托評估機構評估后,報省國資委申請備案。針對專家在審核意見中提出的評估目的與經濟行為批復不一致等7大問題,國資委請來資產占用方和評估機構的負責人嚴肅談話,要求嚴格按照專家意見進行修改、補充、說明,修改后的評估報告凈資產調增了1200萬元,增值率達28.57%。隨州市推行資產評估項目專家評審制與實地查看制相結合,市國資委從市直有關部門、中介機構聘請了11位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士組成“市國有資產評估專家組”,規定凡國有企業總資產在500萬元以上的資產評估項目的核準或備案,都要召集專家組有關專家審核,實地查看,核準備案與否,完全由專家評審組說了算。神農架林區國資辦在專家審核中堅持做到“五個不予備案、一個不予進入”,即:評估價值與實有價值不符不予備案;評估范圍與批準范圍不一致的不予備案;資產評估機構不具備相應資質的不予備案;評估人員不具備相應資格的不予備案;評估程序不符合相關準則規定的不予備案;評估結果未公示的不予進入轉讓程序,從而使資產評估發揮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制度屏障的作用。
三、堅持公開選聘評估機構,規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委托行為
眾所周知,資產評估機構是追求利潤的中介組織,自然是“誰出資對誰負責、誰委托對誰負責”。因此,湖北省各級國資監管機構在資產評估監管工作中,把委托中介機構承辦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行為,作為首要環節來抓。省國資委成立伊始,在制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全省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規定,轉讓企業國有產權導致不再擁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委托社會中介機構開展資產評估等相關業務,社會中介機構服務費由國資監管機構承擔,并從兩個渠道解決:一是各級政府每年列入財政預算;二是由擬改制企業按社會中介機構平均收費水平,向同級國資監管機構預先提存和交納,并由同級國資監管機構向中介機構支付。2004年7月,省政府向各市、州、縣政府和省政府各部門轉發了《實施意見》,要求認真貫徹執行。2006年10月,省國資委在制定下發的《湖北省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管理暫行辦法》中規定,委托評估方應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選定承辦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一般采取從備選庫中隨機抽簽、公開招標的方式或其它方式進行。
省國資委在委托中介機構承辦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工作實踐中,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多種方式的探索,最后的結論還是公開招標方式效果好,但程序復雜,人力、時間、費用成本較高,一般適合大型評估項目。在比較了各種方式的優劣后,認為公開抽簽選聘方式既符合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又節省成本,適合各類評估項目,操作簡便易行。省國資委為進一步規范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委托行為,于2007年11月制定了《湖北省國資委關于抽簽選聘中介機構承辦企業國有資產評估業務試行辦法》,規定凡應由省國資委選聘資產評估機構承辦資產評估業務的,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資產評估機構的資質與企業規模相匹配的原則,采取隨機抽簽的方式,從省國資委建立的資產評估機構備選庫中選定。抽簽選定結果由省國資委發文通知各出資企業、有關評估機構和相關單位,并在省國資委網站和其他新聞媒介上予以公告。通過抽簽確定后原則上一年不變,年度內出資企業的評估項目,均由經過抽簽確定的評估機構承辦。抽簽工作由省國資委產權處、紀委監察室以及出資企業代表共5人組成。承辦某項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資產評估機構選定后,由委托評估方、資產評估機構和國有資產占用單位三方共同簽署“委托協議書”,對委托評估的目的和要求、評估范圍、評估基準日、評估工作的期限、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收費標準及付款方式、違約責任等事項作出明確約定。
省國資委還要求經抽簽確定的資產評估機構應認真履行合同,規范執業,嚴格遵循獨立、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對其出具評估報告的真實性和公正性承擔法律責任,如發生在資產評估過程中、違規執業;評估報告粗制濫造,在合規性和公正性方面存在較嚴重問題;評估人員安排不當,不能保證質量按時出具評估報告,延誤企業經濟行為;擅自將本評估業務轉給其他資產評估機構;對國資監管機構組織的資產評估項目抽查工作不予積極配合等違規行為,及時采取從備選庫中除名等相應的懲罰措施,并將有關情況通報其行業主管部門,建議給予相應處罰。企業或產權持有單位如擅自選擇并委托資產評估機構承辦國有資產評估業務的,視情況采取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改正、資產評估報告不予受理或重新進行評估。
實行抽簽選聘中介機構制度,改變了資產評估由企業自行聘請和企業主管部門、國資監管機構指定的慣例,消除了人情介紹、關系干預的弊端,大大提高了企業國有資產評估監管的公開、公平、公正、公信和工作效率。過去在選聘中介機構評估時,為了應付各方說情、干預,費時費力費口舌。現在,只要批復某企業經濟行為需組織資產評估,已抽簽選聘的中介機構就已經“對號入座”了。在省能源集團改制上市、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與交通銀行的戰略重組中,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由于他們按照抽簽選聘中介機構,評估報告出來后,采用會議評審的方式,與幾位評審專家一道加班加點,在較短的時間完成評估報告的核準,確保企業改制上市、戰略重組的順利完成,促進了企業改革發展。實行抽簽選聘中介機構制度受到普遍好評,有的企業財務負責人對此十分感慨地說:“資產評估監管工作人員將手中的權力公開化、陽光化操作,令人佩服。”省紀委、監察部門也對這一作法給予充分肯定。
四、堅持評估結果公示制度,防止國有資產低評、漏評
資產評估風險是指與資產評估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因資產評估事項所引起的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資產評估風險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1.客觀性。從廣義上講,只要開展資產評估工作,必然會出現由此而引起的遭受損失的事件。
2.不確定性。從個案來講,資產評估風險何時何地發生,發生何種類型的風險,發生的程度如何等具有不確定性。但通過人們的努力,可以將風險控制在盡可能小的范圍之內。
3.潛在性。導致資產評估風險的可能性已經客觀形成,而有關當事人要承擔的責任和遭受的損失暫時還沒有成為現實。但是如果這種狀況一旦被相關利益人發現,并且他們不能再容忍這種狀況已經給他們造成的損失,那么,這種潛在的風險將會成為事實風險。
4.階段性。資產評估風險在一段時期內可能只是潛在性風險,而在另一段時期內則可能成為事實風險(指資產評估工作已付諸實施,并且已對相關當事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已被受害方發現,并且已訴諸行政程序或法律程序以保障其利益不受損害)。
二、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
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通過分類,可以將資產評估風險的表現形式分為立法風險、管理風險、執業風險和結果使用風險四類。
1.資產評估立法風險。資產評估立法風險是指受人們認識事物的階段性的制約,國家制定的與資產評估有關的法律和法規的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與當前的實際情況不再相符,以至不能有效地指導當前的資產評估工作所帶來的風險。
2.資產評估管理風險。資產評估管理風險是指資產評估行政主管部門在履行其資產評估管理職能時所帶來的風險。對這個定義,要說明兩點:
①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的行政主管部門不統一,除了財政部門外,還包括國土資源部門、房地產管理部門以及其他部門(如林業部門、農業部門等)。
②資產評估管理職能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個:
一是規劃職能,如行業發展規劃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等;
二是控制職能,如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的資格認證、執業標準的制定以及國際協調等。在我國,資產評估管理風險主要表現在:在目前資產評估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不統一的情況下,各部門在具體實施管理職能和制定執業標準時,由于管理的不完善和相互矛盾而影響了資產評估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
3.資產評估執業風險。資產評估執業風險是指評估人員在執業中,由于達不到專業標準而導致的風險。執業達不到專業標準,必然導致資產評估結果不合理,從而使資產評估當事人的利益受到影響,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由此參與訴訟或仲裁而發生的費用以及因敗訴而承擔的賠償責任,這就是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4.資產評估結果使用風險。資產評估結果使用風險是指資產評估當事人由于對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使用不當所帶來的風險。主要表現為:使用了過期失效的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未按資產評估報告書上所注明的評估目的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在使用資產評估報告書及評估結果時,未充分考慮評估期后事項的發生而導致的資產評估價值的變化等。
三、資產評估風險的防范對策
如前所述,我們可以根據資產評估風險及其四個特點,對其加以控制。
1.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最主要的是制定《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在我國,資產評估行業至今尚未頒布相關法律,這顯然跟不上資產評估行業形勢發展的需要。通過制定《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把前述的資產評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一并加以解決。同時,建立和完善資產評估法律、法規體系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立法風險。
2.理順資產評估行業管理體制,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資產評估屬于社會中介服務行業,因此,它應當有適合自己行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①結束資產評估工作多頭管理的現狀,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明確資產評估的行政主管部門,對資產評估行業進行統一管理,為評估行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②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實行統一的行業自律管理。依照現有的與資產評估有關的行業組織(如注冊資產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房地產評估師等)狀況,在相互協商的基礎上,由政府協調,組建統一的具有權威性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統一的資產評估行業協會可以按照資產類型(如建筑物、土地等)和地區設立分會,從而做到既有利于不同類型資產評估的完善發展,又有利于不同地區資產評估之間的技術交流。同時,實行統一的行政管理,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管理風險。
3.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分類是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所熟悉的專業進行劃分,分為建筑評估師、土地評估師、機器設備評估師等。分類管理的好處是可以發揮每個評估師的專業特長。分級指對注冊資產評估師按其執業年限和經驗進行分級,一般可分為初級評估師、中級評估師和高級評估師。
同時,建立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分類分級制度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4.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由于資產評估涉及的評估范圍太廣,而每個評估人員的知識面相對有限,因此,在資產評估行業協會的指導下,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對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十分必要。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可由財務會計、工程技術、經濟管理、金融、法律以及特殊資產(如自然資源、珠寶文物等)方面的專家組成。其基本任務包括:對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及其法律法規等進行研究;研討資產評估執業中的難點、疑點問題;搜集與資產評估有關的信息資料并建立信息檔案;接受評估機構、評估人員以及社會各界關于資產評估有關問題的咨詢對無形資產評估進行研究;與國內外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交流與合作;評估人員的后續教育等等。建立資產評估專家咨詢委員會有助于減少資產評估執業風險。
5.建立資產評估行業協會指導下的評估爭議調解委員會。評估爭議是指評估機構與客戶或評估機構之間在評估依據、評估方法及評估結果等方面產生不同意見而發生的爭議。如果采用仲裁或訴訟的方式解決,無論對哪一方當事人,都是一件很麻煩或不情愿的事情。因此,調解就成為解決這類矛盾的一種較好方式。調解的優點是:方式比較靈活,節省費用、時間和精力,可以為當事人保守商業秘密等。
資產評估是根據特定目的,對被評估資產在某一時點的價值進行的判定和估算。市場經濟的核心內容是資產交易,在資產及產權交易等經濟活動中,需要聘請獨立的第三方對資產及權利的價值發表專業化的意見,為資產交易等經濟行為提供價值尺度。因此資產評估是資產交易的前提和保證,可以為資產交易雙方節約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資產評估中介服務已經成為企業發行股票、企業收購、企業合資經營、房地產交易、抵押貸款、債務重組、財產保險、企業資產保全會計處理等經濟活動的基礎,是市場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資產評估行業在上世紀90年代初才逐步發展壯大,最初主要是為國有經濟服務,隨后逐步擴展到為各種所有制經濟成分服務。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以及資本市場在全球范圍內的迅速擴張,資產評估業務的國際化合作在逐步深入。因此,我國的資產評估行業必須與國際接軌,才能順應發展的需要。國際化的資產評估業務需要國際化的資產評估人才,這對高校國際型資產評估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資產評估與會計的聯系 目前設立資產評估專業的高校較少,資產評估的課程大部分是針對會計學等專業開設的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因為資產評估與會計聯系密切。
(一)資產評估的結果是會計核算重要的依據
為了克服會計制度以歷史成本為原則難以準確反映某些資產價值的缺陷,需要對財務報告中各類資產和負債,如資產減值、交易性金融資產等涉及會計核算事項的資產,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認資產、負債以及或有負債等進行評估,為會計的計量、核算及披露提供專業化的意見。再如,企業資產保全會計處理時,需要進行資產評估,采用“階段歷史成本”作為會計基礎,避免在通貨膨脹情況下按歷史成本計提的折舊總額與更新重置成本需要量之間存在缺口,從而使所提折舊能夠滿足資產保全的需要。企業固定資產的補償是通過計提折舊來實現的。
(二)資產評估需要參考會計數據資料
成本法、收益法、市場法是目前國際上通用的三大資產評估方法,三種方法都依賴會計數據資料。首先,成本法需要先計算被評估資產的重置成本,再減去各項損耗,確定資產的價值。在計算重置成本和各項損耗時,如復原重置成本的計算、成新率的計算等,需要得到資產的歷史資料,主要是通過會計報表,會計登記簿等會計數據來收集資料。其次,收益法的關鍵是預測資產的預期收益和資產所有者所承擔的風險,如預期收益的預測,可根據該資產會計記錄中的歷史收益數據用時間序列法進行估計。市場法是通過在公開市場上尋找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的參照物,調整差異因素,綜合確定資產的價值,也需要獲得參照物的歷史會計數據資料。因此,資產評估學與會計學專業聯系密切。本文圍繞高校會計學本科專業資產評估課程的教學,提出了基于國際化視野的會計學專業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創新,目的是使學生具有國際化的資產評估思維方式,具備國際化的知識結構,熟悉行業的國際慣例。
二基于國際化視野的資產評估課程教學創新
(一)開展資產評估雙語教學
開展資產評估雙語教學,是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國際化視野和國際交流能力的資產評估國際型人才的現實需要。自2001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到現在雙語教學已在我國高校推廣了十余年。雙語教學使學生具有跨文化的外語溝通能力,培養學生具有國際化思維。資產評估雙語教學也是培養資產評估國際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具備國際競爭、合作和溝通能力,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和方法,理解國際慣例的切入點。開展資產評估雙語教學,主要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 加強資產評估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的培養
師資是開展雙語教學的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雙語教學的效果。在開展資產評估雙語教學時,首先要求教師具備扎實的專業學術水平,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外語教學經驗。因此,應該對承擔資產評估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在職培訓、出國進修等培訓,而且除了語言培訓外,更應加強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等多層次多方面的指導和培訓,使其真正具備開展雙語教學的技能。
2選擇合適的雙語教學教材
教材承載了教學的內容,開展雙語教學,教材的選擇是關鍵。原版英文教材雖然可以使學生與國外資產評估課程零距離接觸,但是目前國內原版的資產評估英文教材很少,可選擇的余地很小,且原版資產評估英文教材對會計學專業初學資產評估的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針對性不夠強。在會計學專業資產評估學的授課中,還是應該以資產評估基本方法和資產評估實務為主。再則,原版教材費用較高,也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因此,教師應該在原版教材的基礎上,自編資產評估雙語教學的教材,力爭能不脫離原版教材,而且內容盡量精煉,能使學生掌握資產評估學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專業詞匯。
(二)結合國際準則開展資產評估教學
會計學專業學習資產評估學的很大一個原因是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資產評估業務。在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資產評估人才時,要與國際接軌,結合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資產評估準則展開教學。
1結合國際會計準則開展教學
隨著資產市場的發展,國際評估準則委員會2004年制定了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準則。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是指資產評估師根據會計準則或會計核算、披露的要求,對財務報告中涉及的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進行評定估算,發表專業化的評估意見的行為和過程。因此,以財務報告為目的的評估準則主要就是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認為,公允價值是公開市場上擁有充分信息的自愿交易雙方的資產成交價。通過資產評估在企業財務報告中反映資產的公允價值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國際會計準則在全球的實質性應用,在推廣公允價值計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國際會計準則規定采用公允價值模式時可能會涉及資產評估,有的具體的會計準則則直接要求由資產評估師進行評估。因此,在進行資產評估教學時,應結合具體的國際會計準則,圍繞其具體要求進行教學。
2結合國際資產評估準則開展教學
國際資產評估準則和美國的評估準則近幾年在不斷更新,而我國的資產評估準則相比國際準則而言更新相對滯后。特別是對于新興的評估業務如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財產稅等問題,沒有制定相應的準則來規范行業行為。因此,基于國際化視野的資產評估人才培養應結合國際資產評估準則開展教學,學習和理解最新的國際資產評估準則,在教學過程中,將國際評估準則與所教內容結合起來,對我國資產評估準則中沒有具體規定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學習國際評估準則的最新概念、方法和技術。同時,在學習中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既了解國際資產評估準則,與國際接軌,又能根據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需求加以靈活應用。
(三)實施資產評估案例教學
資產評估是一門實務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在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資產評估人才的教學實踐中,應科學合理地組織案例教學,通過國內外資產評估案例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設計決定了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設計資產評估教學案例時,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有針對性地選擇相關典型案例,國內外案例的比例差不多是1:1。同時,可以對同一資產評估實務案例進行國內外評估的差異比較,以更好地理解國際通用的評估方法與基于我國特定市場環境下國內資產評估方法的差異。
在具體實施案例教學時,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把班級的同學分成4至5人的小組,團隊組建完畢后,由組員輪值組長,負責分工、召集討論等。預先給每個小組貧別布置一個某一類資產的不同評估案例,給同學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大家在課后分組討論,分析評估的目的、程序、價值類型等。選擇合適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小組制作PPT,在課堂上對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演示,教師進行點評。在討論和小組交流評估結果中培養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
(四)E—learning教學模式在資產評估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資產評估博弈論職能
一、資產評估要素分析
在有關資產評估定義的諸多爭論中,筆者傾向于資產評估是對資產某一特定時點價值估算的經濟活動。即資產評估是指由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根據特定的目的,遵循相應的標準和實用的原則,按照法定的程序,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資產在某一時點的內在價值進行評定和估算的過程。資產評估的本質在于發現和揭示資產的價值。資產評估執業中主要涉及資產評估主體、客體、目的、程序、價值類型、環境、信息以及方法等要素。其中評估主體作為能動因素,是資產評估的主導要素;信息與環境是客觀要素,對主體產生支持或約束;而目的、價值類型、方法和程序等通過與待估資產價值標準相聯結,并最終由評估主體所把握。現對資產評估要素具體說明如下:一是資產評估客體。資產評估客體是待評估資產。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可以將其分為不同的類別。如按照資產存在形態分類,可以分為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按照資產是否具有綜合獲利能力分類,可以分為單項資產與整體資產;按照現行財務會計制度可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遞延資產、無形資產等。二是資產評估目的。資產評估目的即資產業務發生的經濟行為,其直接決定和制約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和方法的選擇。明確評估目的是評估過程的關鍵環節。資產評估的基本目的是為資產提供公允市場價值意見。資產評估的具體目的有:資產拍賣、轉讓,企業兼并、出售,企業聯營、股份經營,企業與外商的合資合作,企業清算等。三是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價值類型指資產評估價值的類別,是每項評估價值的具體價值尺度,是影響和決定資產評估價值的重要因素,同時決定著評估方法的選擇。劃分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是要通過明確資產評估結果的類型給資產評估者以指示,明確對什么樣的資產業務、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對哪一類評估對象應該選擇哪種價值類型。資產評估的價值類型的劃分還必須有助于評估者和評估報告使用者明確評估結果合理性的空間范圍和用途范圍,便于評估報告使用者正確理解評估結果的性質及使用范圍。從目前來看,將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分為市場價值和非市場價值是較為科學合理的,這種分類能夠發揮出資產評估價值類型在資產評估中應有的作用。四是資產評估主體。資產評估主體是從事資產評估的機構和人員,在整個評估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人的素質及知識水平、業務經驗等在評估信息的采集、處理、使用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在資產評估的任何環節和階段,都需要人來參與和指導評估技術與各方面因素的整體協調。五是資產評估程序。資產評估程序即從資產評估業務受理開始到最后提供評估報告的工作順序。主要有資產評估準備階段、資產評估階段與資產評估報告階段等。六是資產評估方法。資產評估方法即資產評估所運用的特定技術,是量化資產價值的過程,實現評估目的的技術手段。評估目的與方法的匹配是體現評估科學性的重要方面,正確理解和認識這一匹配關系是正確選擇評估方法的基本前提。實踐表明,評估目的與評估方法之間的匹配關系,并不是一一對應,而是指對于特定的評價目的,選擇高效’相對準確合理的評估方法。七是資產評估原則。資產評估的工作原則是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在評估活動中必須遵循的準則,也是資產評估工作的指導方針。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律師并稱為當今社會的三大中介行業,必須遵循中介行業的共同的工作準則,即遵循獨立、客觀、公正、專業、科學原則。獨立、客觀、公正原則是對資產評估人員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專業、科學則是對資產評估人員工作素質的總體要求。八是環境。資產評估作為市場經濟運行的中介經濟活動,必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所謂資產評估環境,就是資產評估活動所處的各種條件因素的集合。根據對資產評估影響內容的不同,可以將評估環境分為評估內環境和評估外環境。資產評估外環境包括:經濟環境,一般包括經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政策三個方面;法規環境,法規環境是指規范資產評估行為的法律、規范等;政治環境,主要包括一個國家實行的政治制度與體制等;人文環境,人文環境涉及人們的價值觀念、文化傳統、思維方式、道德規范、生活方式、教育普及程度和科學精神等各個方面的內容。資產評估的內環境根據對資產評估的影響方式的不同,又可將其細分為宏觀經濟環境、產業經濟環境和市場經濟環境三個層面。
二、資產評估與博奕論
資產評估業務是伴隨著資產業務而進行的活動。在國際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大背景下資產交易量及國際流動性大大增強,隨著資產業務如兼并收購、資產重組、抵押租賃、承包轉讓等活動的開展,原來以不動產為主要評估業務的評估活動隨之延伸至動產、珠寶首飾、無形資產、個人資產、企業價值評估等各個領域。評估業務擴展的同時,社會各界對資產評估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的資產評估過程模式是由評估目的――價值類型或標準――方法――結果所組成的邏輯鏈條。這一鏈條是以新古典經濟學為理論基礎的機械式過程模式,忽略了資產評估主體的能動要素,以及評估信息與環境條件的物質與環境要素,因而缺乏與現實狀況契合的系統邏輯與過程論述,更缺乏對人這一重要能動因素的描述,博弈論是研究決策主體行為發生沖突與合作時的決策以及這種決策的均衡的數學模型研究。博奕論突破了打破傳統的新古典經濟學所依賴的兩個基本假設,即市場參與者的數量足夠多和參與者之間不存在信息不對稱,從而解決了互動決策、多市場均衡同步實現的問題,說明理人之間的策略互動是如何導致了競爭性的價格接受行為,最后形成了均衡價格,均衡價格是資產最有可能實現的交換價值。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一般均衡,博弈均衡是對一般均衡的超越和發展,在博弈過程中,局中人為實現合作結果而進行著的博弈前的溝通、淡判、簽署合同或尋求公認中間人進行仲裁等活動,在這樣的非合作博弈中存在多重均衡,不同均衡代表不同的合作程度和局中人利益的分配。在一個具有多重均衡的博弈中,任何以一種能被共同意識到的方式使局中人的注意力趨向于聚集于某特定均衡的事物,都趨向于使這個均衡成為眾望所歸,并可使之執行。人們將之稱為焦點均衡。各種可能的因素,包括環境因素和文化傳統、局中人或局外仲裁人的局前陳述或通信等,其中任何一個都能決定焦點均衡。其中將影響到焦點均衡選擇的局前通信過程稱為廉價商談,在這樣的均衡狀態下可以實現集體理性、形成帕雷托最優解。
三、基于博弈論的資產評估過程分析
資產評估屬于鑒證性與咨詢性中介行業,資產評估的中介性是指作為資產業務第三方的資產評估師或機構活動本身具有與市場運行直接相關的特性。風險、不確定性、信息成本和交易費用構成了資產評估中介演化的客觀要求。對于資產評估中介,由于從成
本和能力因素角度看,資產交易雙方搜尋相匹配的對象需要付出成本,相遇時也不適于或無法采用信號傳遞和信息甄別消除逆向選擇,需要借助于第三方發出具有“公信力”的“交易信號”;另一方面,資產評估中介人能在市場中利用其“信譽”和專業能力發出具有公信力的“交易信號”,實現對匹配交易對象與不同質量的資產進行有效的市場分離,縮小資產賣方和買方搜尋的范圍,提高市場交易效率與社會總福利。此外,價格預測是資產評估中介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資產評估具有一定的針對企業資產價值經營管理的風險管理與風險轉移的職能,以及降低參與成本的作用,因此資產評估不應是被動、間斷性的經濟活動。
資產評估的過程實際上是復制買賣方的決策過程,進行相應的市場模擬,并在該框架下選擇評估方法。資產評估目的是評估人員利用假設條件將被評估資產限定在某種狀態下和某種市場環境中得出的“模擬價格”,而如何促使資產利益雙方在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雙贏”結果,同時實現效率與公平,避免如同“囚徒困境”非合作博弈下的個人理性所造成集體的非理性,是資產評估師所關注的核心問題。(圖1)給出了實際資產雙方進行交易的各環節,以及有資產評估中介參與時可以節約交易成本與消除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搜索、匹配、談判環節。資產評估是對資產價格形成過程進行模擬,除了能夠圈定資產交易匹配對象的大致范圍外,更重要的是對談判過程的模擬。從資源配置的效率來看,資源配置有三種方案:有效配置、雙邊討價還價配置和市場均衡配置。三者之間有一個經典的結論:討價還價均衡和市場均衡可以導出有效配置,并且市場均衡配置是討價還價配置的特例。可見討價還價(或稱談判)是資產評估有效的模擬工具,而其中又以雙向叫價拍賣尤為典型,其可視為同時出價的討價還價過程,符合作為第三方中介的資產評估師模擬評估過程的特征。在雙向叫價過程中,叫價是雙向同時進行的動態過程,其結果是形成一個價格水平,在這一水平上,市場中的購買者所要購買的產品恰等于出售者所要出售的產品,反之同理。當對同類產品進行的交易己足夠多時,市場就變成了充分競爭市場,所有已交易信息最后濃縮和收斂為市場均衡價格。我國國資委等相關部門己經明確規定對國有資產實行產權交易制度,對待交易國有資產實行公開拍賣或議價,所以,雙向叫價拍賣以及討價還價(談判)對于資產評估過程的研究有著現實層面的依托。對于擬交易資產,資產的對立利益雙方矛盾的焦點往往集中在交易價格上。對于資產雙方而言,談判或討價還價的最根本目的是如何在博弈雙方間分配各自的利益,一方收益的增加必定是另一方收益的減少。由此可見,討價還價是“切蛋糕”與“分攤美元”的“常和博弈”過程。在實際的資產業務雙方的討價還價過程中,雙方不可能有著無限的耐心等待形成平分“蛋糕”的結果。可能的結果是,買方或賣方可以依據自身的耐心優勢,或先動優勢得到更大的“蛋糕”,也即形成對自己更有利的價格,從而使資產價格偏離公允市場價值。在談判過程中存在時間與談判速度的損失。由于任何分配理論的價值均決定于雙方是否按照它來行動,從可能的理性限制看,討價還價者很少能自動達到理論的解。在實際交易中,由于雙方談判能力、技巧以及對資產買進或賣出的傾向不同使得資產雙方認同的價格也難以形成理想中的焦點均衡。
除此之外,交易雙方在分攤收益時,協議達成的時間延誤往往電會增加討價還價成本。一旦要價與報價開始了往復,每個討價還價者就會形成對其需要堅持多長時間以使對方接受其最初要價的估計,也即預測對方讓步的速度。在每個時點上,當堅持自己立場所能增加的邊際收益大于沖突的邊際成本時,各方就會決定拖延談判時間。(圖2)表示在討價還價中隨時間變化的變量,P1為賣者的初始報價,Pb為賣者的初始報價,t為協議達成前的最優拖延時間。在不完全信息討價還價模型中,由于雙方都爭取讓對方相信自己不能接受某個范圍之外的任何報價。不完全信息條件下的議價會增加雙方對信息的搜尋與判斷、結果偏離公允的可能性增大。現實交易中,往往有耐心優勢或先發優勢的買方或賣方易形成對自己更有利的價格,從而使資產價格偏離公允市場價值。正是在此背景下,資產評估業務才開始出現并迅速發展壯大。
四、基于博弈論的評估師職能判定
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作為獨立、專業的咨詢機構,資產評估機構已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完善市場機制、國有企業改革、維護各種產權主體的利益等方面都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自1988年我國第一家資產評估機構在大連成立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資產評估機構數量已達4000多家、注冊資產評估師4萬多名、從業人員達10多萬人。業務領域涵蓋動產、不動產、企業價值、無形資產等所有資產評估類型,資產評估機構規模迅速擴張的趨勢與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經濟快速發展的態勢相一致。雖然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數量眾多,但是競爭激烈、多而不強、分布不均、收入普遍低,總體上并沒有改變機構規模“倒金字塔”的態勢,即大、中、小型資產評估機構并存且大型評估機構數量極少、中小型評估機構數量眾多的格局。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擁有證券業資格的大型資產評估機構僅為70多家,占整個行業總數不足2%。在當期我國經濟發展變緩的情況下,作為市場經濟中為資本流動和產權交易提供專業服務的中介行業,資產評估業這種不合理的格局必然受到經濟波動的嚴重影響,從而使評估機構尤其是中小型評估機構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二、資產評估風險涵義及特點
(一)資產評估風險涵義關于資產評估風險的涵義,我國資產評估理論界和執業界對此有多重解釋,主要有:因資產評估人員執業達不到專業標準而導致評估結果的失真,從而影響使用者經濟利益而造成評估人員應承擔的責任和應負的賠償;與資產評估有關的單位或個人因資產評估事項所遭受損失的可能性;由于評估價值區間與客觀價值的偏離,以及評估主體行為的失誤(非舞弊或違法行為)產生危害評估報告使用者利益及評估者承擔相應責任的可能性;資產評估機構對委估資產的評估值嚴重偏離現行市場價格,而給客戶、第三者及其它不確定的利害關系人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由此引起的法律訴訟帶給資產評估機構及評估人員的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處罰的相關法律責任。通過以上涵義可知,盡管對于資產評估風險的理解不同,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即資產評估風險是資產評估機構所從事的評估行為預期結果的不確定性,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才導致資產評估主體未來發生損失的可能性,給利益相關者造成經濟損失,由此引起了法律訴訟,并由主體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資產評估風險特征具體如下:
(1)資產評估風險的客觀存在性。資產評估風險是由資產評估行為本身的內部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是一種不以評估主體的意志而發生轉移,獨立于主體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從總體上來說,只要有資產評估行為的發生,資產評估風險就一定會存在,但是評估主體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其發生的概率。
(2)資產評估風險的不確定性。眾所周知,資產評估的實質是在某一時點對特定資產本身進行的估價。在評估實踐中,資產評估活動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在資產評估準備階段、實施階段都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如評估資產信息質量、計價、評估項目后果的不確定性,都有可能導致評估風險是否發生、何時何地發生、發生類型以及發生結果的不確定性。
(3)資產評估風險的社會性。資產評估在現代社會經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資產評估風險產生的后果與評估主體的社會相關性決定了資產評估風險具有極強的社會性,風險對于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社會影響。
三、資產評估風險分類
(一)可控風險可控風險又稱企業特有風險,是資產評估師或評估機構通過一系列方法措施,在執業過程中對風險進行事前識別、預測,并通過一定的手段來控制、防范或化解以減少遭受損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取決于資產評估人員執業素質和評估機構內控評估質量,主要表現在:
(1)評估人員執業素質不齊所帶來的風險。資產評估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其工作態度和服務質量。如果注冊資產評估師及評估機構受利益動機的驅使,為謀求眼前利益,而置國家法律法規、資產評估準則和執業道德于不顧,缺乏應有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和風險意識,就一定會誘發資產評估風險。與此同時,注冊資產評估師行業是一項知識密集、技術密集、高智能服務型的行業,它不僅要求評估師熟悉資產評估準則和評估操作技能,還需要懂得豐富的財務會計知識、機器設備知識、工程項目知識以及其他法律知識。而中小型評估機構除了少數執業注冊評估師能勝任評估工作外,還有一些不勝任評估工作的資產評估師、非執業注冊資產評估師的從業人員,他們的知識水平、評估技能良莠不齊,直接影響評估質量。如在實際操作中,部分評估人員對不同評估對象還不能正確地使用市場法、成本法和收益法等資產評估方法。實踐經驗證明,一個評估師事務所的從業人員如果不具備專業勝任能力,不僅很難勝任評估工作,而且還會誘發資產評估風險。
(2)資產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管理不完善引起的風險。資產評估機構自身要有健全的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包括資產評估服務工作流程的制定、評估價格標準和評估方法的合理選擇、工作底稿的編制與審核、注冊評估師與助理人員的工作分工、重要評估結果的多級審核、評估師的后續教育與培訓、各種評估資料檔案的管理等。一般而言,評估機構的執業質量控制體系越完備,其引發的評估風險就會越小;反之,評估風險就會越大。
(二)不可控風險不可分散風險又稱市場風險,它是指資產評估機構自身不能直接控制,但又可能導致評估結果發生錯誤或重大偏差的風險。這種風險是評估機構本身所無法解決的,它屬于資產評估機構的外部風險,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法律法規不健全帶來的風險。我國資產評估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雖然已經取得較大成績,但是,資產評估行業法規特別是評估執業準則的制定明顯落后于其他中介行業,這與我國資產評估業社會實踐和行業發展極不相稱。目前,我國尚沒有一部《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法》,而資產評估準則體系成為資產評估業的標志性文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由于我國資產評估業法規體系的缺失,才導致資產評估監督體系尚未真正形成,評估人員缺乏充足的執業法律依據,評估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才很難得到有效檢驗。例如,評判評估師是否有執業過錯、誰來鑒定、如何鑒定,法律并未明確規定,評估師難以利用完善的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自己,而在實際操作中,各種做法五花八門,給評估師帶來了很多不確定的風險。
(2)評估理論和方法研究滯后產生的風險。眾所周知,一個成熟的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有相關理論學科來支撐,即使在實踐中會產生新的運行模式、新的思維方式,理論的研究也會迅速跟上,并不斷加以規范和完善,重新指導實踐。我國資產評估業是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產生的,在引進國外評估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國情不同,我國資產評估業所經歷的各種評估案例、遇到的評估難題也非常多、非常復雜,經過努力雖然現已成功解決了許多評估實踐操作上的問題,但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如評估理論參數推算、資產的價值類型、價值構成以及估價思路等領域還缺乏研究。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評估理論和評估方法薄弱這一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甚至會動搖評估機構的地位,嚴重制約評估機構作用的發揮。
(3)信息不完善引起的風險。資產評估風險控制開始于評估項目委托之前,終止于評估報告撰寫的最終完成。在評估實踐中,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很難找到公平的估價標準。如在決定是否承接資產評估項目時,就需要評估主體對資產擁有方的評估目的、所有者性質、資產的產權是否清晰、會計核算是否符合相關法規制度要求等進行全面了解,對評估風險進行綜合判斷。在評估實施階段,需要詳盡了解資產基本情況、計價、數量、權屬、質量等重要內容。而評估行為面臨的現實情況是由于監管不到位、法制不完善、市場不成熟等眾多原因,導致企業行為不規范的情況普遍存在,委托方經常存在各種作假現象,信息失真嚴重,再加上評估市場交易信息、評估對象相關價格、技術參數不充分,一些有用信息的可靠性較差,極大地增大了評估主體的評估風險。
(4)政府干預造成的風險。由于我國市場經濟尚處于不完善階段,有些地方政府職能還未完全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方式不規范,在資產評估執業過程中有部分政府部門的干預,如部分政府部門擁有對產權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管理權,強行干預評估業務的委托,干預評估收費,干預評估報告的撰寫等,這些必然影響評估的質量,所造成的風險也只能由資產評估機構來承擔。
四、資產評估機構風險管理政策選擇
(一)轉移風險政策轉移風險政策是指在資產評估中,對某些可能發生評估風險損失的評估項目,采取轉移的方式將風險轉出資產評估機構,以避免評估損失。在資產評估過程中,有些評估風險是無力抗拒或不可預測的,其風險也是無法有效規避的,因此,轉移風險政策就成為評估機構的最佳選擇。當前,西方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中介機構大部分都采用強制性措施規定事務所購買執業責任保險,并將其作為事務所轉移風險的重要手段。例如德國明確規定每個獨立執業的事務所的執業責任保險起點為200萬馬克,上不封頂。為了降低評估風險,保護各種產權主體的利益,我國資產評估機構應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社會保險制度,將部分評估風險有效地轉移給保險公司,并建立起相關的配套措施,從客觀上降低評估風險所帶來的損失。
(二)規避風險政策規避風險政策是一種保守的風險管理政策,它是當資產評估行為產生的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評估項目所帶來的收益予以抵消,且評估機構無能力消除或承擔、轉移風險,或承擔該風險得不到足夠的補償而最終放棄該項目的評估。如前所述,資產評估風險始于資產評估項目委托之前,終止于評估報告的最終完成。因此,評估機構決定是否承受評估項目時,就要對涉及到資產所有者或控制者、相關資產進行全面了解,對存在委托方向評估者提供偽造的產權證明、虛假的資料,評估過程中委托方的無理要求,給相關利益人權益造成極大損失而難以承擔等風險較大的評估項目,應堅決拒絕以規避評估風險。
(三)控制風險政策控制風險政策是一種冒險的風險管理政策,采用這種政策,要求資產評估機構在評估實踐過程中,要正視各種評估風險,并積極采取相應措施來控制風險,以減少因發生評估風險可能給機構帶來的各種損失。
五、結論
資產評估風險的控制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資產評估機構的方方面面。多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和評估機構一直進行資產評估風險控制。從政府層面上來看,先后出臺了多項準則、制度和管理辦法以促進評估機構加強風險管理,如2009年2月,財政部印發的《資產評估機構職業風險基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資產評估機構應當于每一個會計年度終了前,以本年度評估業務收入為基數,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從管理費用中提取職業風險基金。從評估機構層面看,我國資產評估機構實施控制風險政策一直貫穿于整個資產評估項目階段。如在評估項目承接正式簽約之前,評估機構要對委托方及其提供的需要評估資產進行認真、詳細了解和審查;在評估實施階段,要注意對評估人員職業道德、專業勝任能力進行風險控制;在報告撰寫階段,評估人員應本著客觀、公正、獨立、專業的原則反映評估實施階段的工作過程和評估結果,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要求的資產評估報告標準格式將評估基準目、評估內容、評估方法等核心內容都寫入評估報告,力求避免評估報告內容發生遺漏,規避評估風險。
參考文獻:
[1]趙宇:《淺析上市公司資產評估的價值操縱與評估誤差》,《中國資產評估》2003年第1期。
[2]王景升:《資產評估機構的責任與資產評估風險的規避》,《財經問題研究》2000年第5期。
[3]陳蕾、韓迎春:《資產評估執業風險問題探討》,《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