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
時間:2023-06-28 16:50: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管理工作和班級管理工作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高職院校兼職班主任的角色優勢
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自律性不強,人生目標比較模糊,專業認知不夠等特點。他們更需要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也需要更嚴格細致的管理。而目前的專職輔導員多由年輕教師擔任,他們的人生閱歷、管理經驗和專業知識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欠缺;同時,他們一般擔任兩到三個班的學生管理工作,學生數量動輒上百,管理事務的繁重使他們無暇兼顧到每個學生的思想、心理動向。而由高職院校行政人員或優秀的專業教師來擔任兼職班主任,無論是從政治理論素養、品德修養、知識素質,還是從人生經驗、工作方法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他們都具備勝任兼職班主任所應具備的能力和水平,能夠完成管理和引導學生的工作。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在學生數較少的班級中采用了兼職班主任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兼職班主任在學生事務管理上的優勢
學生事務管理工作不僅瑣碎繁雜,而且需要較高的管理技巧和能力。三峽職院經管學院在兼職班主任的任用上,選聘了一批經驗豐富,認真負責,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他們中有從教三十幾年的老教師,有教研室主任,有分管學生工作的行政領導,他們的管理經驗和人生閱歷豐富,而且大多是行政坐班人員,具有工作敬業、能力強、效率高,與學生接觸便捷,對學院政策和信息的把握和傳達更及時,工作時間有保證等優勢。兼職班主任一般只管理一個班級,小班的管理模式使兼職班主任對學生了解更全面準確,在學生管理中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也能更好地發揮兼職班主任對學生個體的引領作用,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兼職班主任在學生學業指導上的優勢
許多高職學生即使開始了專業學習,但仍然對本專業所需的核心知識技能、本專業的職業前景認識模糊,如不加以指導,很可能整個大學生涯都在碌碌無為中度過。兼職班主任專業知識和學術科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接近或熱愛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三峽職院經管學院選聘的兼職班主任,其專業背景與學生的專業方向一致或相似,因此,其對本專業的發展現狀 、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前景非常了解,與學生之間在專業課程等方面有共同認知感和歸屬感,學生更愿意接受他們的教育管理。兼職班主任在專業知識方面的優勢 ,也可以為其開展學生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條件,可以較好地將學生工作的“教育”、“引導”功能充分體現出來。
(三)兼職班主任在學生思想品行鍛造上的優勢
兼職班主任也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他們由于自身工作和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一些不同于專職輔導員的優勢。首先,兼職班主任具有的堅定的政治素養和獨特的個人魅力有助于感染學生,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發揮思想品行的教育作用。其次,兼職班主任具有的強烈的奉獻精神和學生工作的熱情也對學生有引導和表率作用。再則,在管理工作中,兼職班主任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有利于學生人格品行的塑造。
二、高職院校兼職班主任工作方法探索
在高職院校任兼職班主任的教師或行政人員,其工作重點仍然是教學和科研或者行政管理,因此,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班級管理當中,更不可能做到班級事務事事了然于心。這就要求兼職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講究方法和技巧,提高管理效率,在有限的時間精力內最大程度的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筆者結合自己擔任兼職班主任的工作經驗,探索出幾條可行的工作方法。
(一)以制度和班會為載體,提高班級日常管理水平
形成一套完備的學生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是學生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在學生入校后,及時組織學生學習熟悉了各種規章制度,如《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學生手冊》《班級量化考核方案》等規章制度。通過制度,對學生的課堂紀律、活動紀律、行為規范等做出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一切對照制度管理,避免了學生工作中的打亂仗、隨心所欲等現象,班級日常管理高效有序。
每周一次的班會是了解班級事務和動向的最佳時機,也是與學生交流溝通,及時掌握和解決學生中出現的問題的有效渠道。每次班會,除了班干部總結本周的班級事務外,都還確定了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大家采取了豐富的活動形式,比如演講、辯論、文藝活動等,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培養了學生的“三觀”。
(二)以班委會和學生助理為補充,強化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優勢,調動學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潛能,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班級事務管理上,大膽發揮班委會和學生助理的協助作用,強化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削減了班主任事必躬耕的瑣碎。
通過同學們的競聘和選舉,組織能力強、有號召力、團結向上的班委會,充分發揮學生的力量。定期對學生干部進行專門培訓,明確他們的職責,輔導他們有效開展各項工作,培養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生工作的各項管理。班委會能與各位任課老師積極配合,抓好日常考勤和課堂紀律,為同學們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班主任助理一般是從高年級學生黨員或學生干部中挑選優秀的分子,協助兼職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管理制度。采用班主任助理制度,將優秀的高年級學生吸納到班級管理中來,充分發揮班主任助理在了解、交流、管理和指導等方面的優勢。班主任助理在與班級學生進行各方面交流的過程中也能比較真實地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思想狀況和生活等情況,也能結合自身成績給學生以榜樣示范作用,或給他們持久深切的指導幫助。再者,學生助理可以幫助兼職班主任做一些檢查監督、上傳下達等方面的工作,將兼職班主任從繁重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三)以專業思想教育和專業課教學為亮點,加強對學生學業的指導
在實際工作中,兼職班主任要大力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給學生的專業學習以適時的指導。這正好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軟肋,通常專職輔導員的專業背景與所帶班級學生的專業差別較大,使他們無法對學生提供學業上的幫助和指導。以專業教師為主的兼職班主任模式彌補了這一缺憾。對學生的學業指導應該貫穿在整個大學期間,從新生的入學教育,到學生的專業課學習,再到學生的就業。入學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確本專業的特點、需要培養的職業能力、就業前景等,樹立了學好本專業的信心;我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幫助他們找到實效的專業學習方法,也使他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專業內涵的認識。在學生畢業前期,兼職班主任應根據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焦慮不安、茫然無措等特點,將專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起來,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為將來就業的定位打下基礎,另一方面也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
一、幼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幼兒園(所)數量驟增,辦園形式日趨多樣化,陳舊的幼兒園的管理方法和手段顯得難以適應,暴露出的問題亦越來越突出。
1.幼兒園管理者素質偏低,難以掌握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管理仍處于“經驗型”的水平。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我國幼兒園園長的素質普遍較低,少數園長不具備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和任職資格。據調查,華北某省有1/3的園長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學歷要求;在所有園長中,受過幼教專業培訓的僅占31. 92%。這樣一批素質較低的園長很難勝任科學的管理工作,導致一些幼兒園的管理仍停留在“經驗型”的水平。管理缺乏目標,整天忙于具體事務,能做多少算多少;工作不分主次;辦事憑感覺和經驗;對上滿足于所布置的工作,對下滿足于發號施令,指揮多于引導,命令多于說服,加之目前許多幼兒園經費匱乏,園長把主要精力放在籌措資金上,無暇學習和鉆研管理理論,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更是難以提高。
2.管理缺乏整體性和協調性。幼兒園有效的管理應該是從幼兒園的整體目標出發,充分協調管理中人、財、物、事、信息、時空六大要素之間的關系,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實現最佳的整體效益。但我國的幼兒園往往不能正確地處理整體和局部的關系,過分強調局部利益,以局部代替整體。例如:在保育和教育管理上,重教輕保;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偏重智育,忽視體、智、德、美諸方面的互相滲透和有機結合;在制度管理上,重規章制度的規定,輕規章制度的檢查和落實;在人、財、物的管理中,重視設備設施和經費管理,忽視園風建設和教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門各自強調自己的權利和利益,缺乏協作和溝通;園領導有時只搞集中不搞民主,挫傷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失去了凝聚力。這一切都嚴重影響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幼兒管理的辦法
在長期擔任幼兒園班級管理的工作中,我深深感悟到,要使幼兒園班級管理卓有成效,必須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1.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是搞好班級管理的前提。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只有營造寬松、溫馨的家庭式氛圍,才能讓幼兒有一個愉快學習的環境。尤其小班幼兒,這點對他們十分重要。我班在孩子入學不久,就召開了班級管理會議,就“如何接待新入園的幼兒及家長”以及“如何養成良好常規” 進行了共同商討,達成一致意見,統一行動。每天主動熱情地接待他們,和孩子拉近距離,親切呼喚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溝通與交流。這樣更能提高幼兒的興趣和創造性,使幼兒有改變環境的成功感和責任感,也有助于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和愛護環境的教育。
2.轉換角色觀念是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班級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安排,班級管理者要大膽放權,由權威的前臺走向服務的后臺。讓孩子、家長、配班老師和阿姨都走到班級管理的前臺來,這樣班級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期我園都要分班召開家長會,以往都是由主班教師一人包辦,唱獨角戲。本期,我進行了改革嘗試,讓家長先討論家長會應該怎樣開,希望了解什么內容,對家長的意見進行收集整理,然后根據家長意見,制訂了家長會會議內容和形式。
3.利用家長資源促進班級管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幼兒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越來越顯示它的特有地位,許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開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園合作這一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為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庭友好小組活動等。家園間要建立經常性的雙向溝通,家園雙方要隨時互通信息、交流看法,這樣我們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在教育上達到共識,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三、幼兒管理的措施
長期的幼教工作,我深深地體會到,幼兒教育是每個人最早接受的教育,而幼兒園又是幼兒教育中最重要的階段。在新的形勢下,面對激烈競爭的現實,如何管理呢?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1.必須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應積極參加學歷教育,取得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和任職資格。定期參加各種形式的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水平。
2.管理者應具備“兩個角色”,不僅是向全園發出“給我上”號令的“指揮員”,同時,還應是發出“跟我上”命令的勇于帶頭沖鋒陷陣的“戰斗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大家好!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舉學生干部培訓班的開班儀式,首先,我代表學院向參加本次培訓的學生干部表示熱烈的歡迎!
根據學院黨委統一安排,我們利用暑假時間舉辦這期培訓班,主要目的是圍繞“全面提升年”的各項工作,通過培訓,進一步提高學生干部素質,培養學生干部能力,做好學生干部,推動學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下面,我代表學院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圍繞中心,客觀總結學院學生工作取得的突破性成績
一是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得到加強。舉辦了第七期學生干部培訓班,對學生會主要干部進行了集中培訓。在提升學生工作基本建設的同時,增強了自身吸引力。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顯著。建立健全學生工作制度,深入校園和各教學院部,維護校園文明,檢查衛生、自習紀律,為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順利完成了各項評選工作,共評選出173名省級優秀畢業生、7名省級優秀學生、5名省級優秀學生干部。三是服務西部計劃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為主體,經過公開招募、自愿報名、組織選拔,優秀畢業生***和**成為我院首批志愿者奔赴西部。四是科技文化藝術節得到創新。成功舉辦第四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歷時兩個多月,共組織職業技能比賽13場、文化藝術活動12類37個小項。五是全省高校后勤工作會議在我院順利召開。承辦了全省高職院校后勤工作經驗交流會,全省70所高職高專院校參加會議,教育廳后勤處及參會代表對這次會議給予高度評價。六是大學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有聲有色。根據團省委要求,我院共派出10支志愿服務隊深入聊城周邊鄉村進行志愿服務。認真開展第二屆大學生“調研山東”社會調查活動,4支調研團隊進行了調研活動。同時,聯合聊城市老齡委進行“聊城市老齡人口狀況普查”活動。
上半年,我院所取得的成績與學生干部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學生工作干部們的辛勤工作在三個方面為學校的建設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一是學生層面協調統一、團結向上的局面推動了學校整體凝聚力的提升;二是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營造了蒸蒸日上、生機勃勃的校園氛圍,許多學生團體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很好的成績,表現出青年學生良好的協作精神和很高的才華,為學校贏得了許多榮譽;三是各項學生工作的有效推進,促進了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確保了校園的安全穩定。在這里,我代表學院對學生工作系統的干部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再接再厲,扎實做好下學期的主要工作
下階段,我院的主要工作和目標是爭創全國骨干高職院校。我們要緊緊圍繞學院的這個中心工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再接再厲,扎實工作,努力開創學生工作新局面。
一是做好學生的常規基礎管理工作。加強基礎文明教育仍是學生工作的重點之一,要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突破口,狠抓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公德意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學校現有的布局和綠化基礎上,加大凈化學校環境的力度,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以學生安全管理為重點,將班級管理、宿舍管理作為基礎文明建設的重點,有針對性地做好入學教育和安全離校工作,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教育、監督管理力度,促進“平安校園”建設。
二是做好基層團組織工作,全面提升學團工作水平,積極做好迎接省級優秀團委的評選工作。要加強組織建設,提高組織能力,完善“團委—團總支—團支部”的管理體系,強化組織領導,使團委工作能有序有效的進行。要強化大學生志愿服務意識,組織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壯大志愿服務隊伍,推動志愿者事業深入發展。要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活動為載體,陶冶團員青年的情操,切實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要進一步加強與團省委學校部的聯系,全面匯報團委各項工作進展,按照省級優秀團委的評選標準,積極備戰評選工作。
三是做好在校生資助、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資助學生過程中,要力求做到經濟上資助學生,精神上培育學生,能力上鍛煉學生。要進一步拓寬學生資助渠道,多方位、多途徑地為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優質的資助服務工作。要根據我院實際,扎實推進、有效開展開展日常心理咨詢工作,規范心理健康建檔工作,組織好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活動,構建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平臺。
四是抓好學生公寓規范化體系建設,為學生創建整潔、文明舒適的生活環境。要繼續抓好學生宿舍服務管理,規范宿舍管理體系,真正將熱情服務落到實處。繼續嚴格執行樓長崗位責任制,充分調動各樓長的工作積極性。成立大學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員會,與管理部門一道共同管理宿舍,督促管理部門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立宿舍管理工作監督機制,強化學生宿舍管理,把宿舍管理工作推向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
三、圍繞中心目標,努力提高學生干部的素質和能力
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堅力量,是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是學院實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學生干部隊伍工作的得力與否和學生干部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院整個育人目標的實現。圍繞爭創全國骨干高職院校這個目標,希望同學們在下步的學習和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提高學生干部素質。當前,我校各級團學組織、社團組織、行政管理學生干部隊伍的素質狀況總體是好的。學生干部一般都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積極參加學校的建設和管理,義務為集體、同學服務,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這是值得肯定和繼續發揚的。在總體肯定的同時,根據以往的情況,我們也看到學生干部還存在一些問題,既有學生干部自身素質的問題,也有教育管理上的缺陷。所以,今后我們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學生干部要加強自身的修養,二是黨團組織和學生工作部門要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訓和指導。要通過加強學生干部的培訓、指導和自我修養,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要培養學生干部能力。當好一個稱職的學生干部,必須要有一定的能力,包括表達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管理協調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這種能力往往并不是一當上干部就具備的,要在工作的過程中逐步鍛煉提高,提高的途徑一是加強學習,除了要學好專業知識,還要注意學好人文社科、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是增強能力的基礎。要科學地安排時間,在講求效益上下功夫。學生干部的時間比一般學生的時間更珍貴更緊迫,所以要主動去駕馭時間,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時間去工作和學習,隨時抓住可利用的時間處理工作和學習的矛盾。二是提高工作能力更多要靠實踐。要勇敢的去開展工作,大膽進行班級管理、宿舍管理,積極主動的組織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文體活動、科技活動、志愿者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在實踐中鍛煉提高,增長水平。做任何的工作,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只有通過勇敢實踐,積極地動腦筋想辦法,才能使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一、文化引領,彰顯科學的辦學理念
建設一所特色學校,收獲累累碩果,離不開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正確的辦學方向。我們在實施學校文化的培育、構建和實踐中,注重吸納新的辦學思想、新的辦學理念,以前瞻的眼光,理性的思考,從學校發展的高度出發,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把科學發展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要務,實施“內涵發展”戰略;始終堅持把教育質量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生命,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的現代教育質量觀,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積極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加快學校的持續發展;始終堅持把教育科研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推力,實施“科研強校”戰略,以《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策略》和《中小學生的有效評價方式》為載體,以求實創新為基本點,著力探索《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的德育方法創新的研究》,開展《中小學在教法、學法和學生心理的銜接過渡》等一系列“十一五”研究課題。在教育目標、內容的層次化、具體化,教育途徑方面的多樣化、現代化,德育管理評價的系統化、科學化方面,積極實踐和探索創新“一條龍”過渡銜接教育的規律、模式和運行機制,構建具有我校鮮明特色的教育體系和培養模式,強化特色優勢,形成東光品牌教育;始終堅持把人才建設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資源,實施“人才興校”戰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構建教師隊伍的管理網絡機制,學習培訓機制,考評監督機制,打造一支具有高尚的職業精神、精湛的專業技能和優良職業形象的師資隊伍;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動力,針對學校實際和辦學過程中凸顯的矛盾和問題,深化內部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改革,建立層次清晰、科學規范的管理機制、運行機制、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快學校的創新發展;始終堅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執教興校的第一內涵,實施“品牌譽校、特色揚校”戰略,積極營造學校內涵發展的文化環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示范功能,育人功能,約束功能,陶冶功能,激勵功能。按照“高質量、有特色”的目標,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基”的辦學宗旨;堅持“著眼于學生未來成才,立足于學生現實成功”的辦學理念;堅持“學校以教師為本,教師以學生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遵循“以德立校、科研興校、管理強校、名師揚校”的治校方針;實行“以人為本、尊重人性、科學規范”的文化管理模式;倡導“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管理原則,堅持以德育為首位,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教育教學改革。
“東光”人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業績,實踐教育創新和管理創新。幾年來,東光學校的發展定位正確,形成東光教育特色,在教育競爭中尋求學校的發展空間,學校的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教師素質進一步提升,學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教學、教研和管理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文化引領,為學校的發展增添了生機,注入了活力,顯現出東光學校文化獨樹一幟的個性魅力和與時俱進的生命活力。
二、文化塑造,凸顯鮮明的辦學特色
辦學特色是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個性風貌和風格,它既是學校的亮點,也是學校的導向和辦學水平的標尺。特色就是影響力,就是競爭力。
我們在實施學校文化的培育、構建和實踐中,以管理創新為特色,樹立全新的管理理念,構建科學的管理平臺。一是在管理思路上創新。按照學校的發展目標,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認真挖掘和分析,從中提煉出對學校發展有特殊價值的資源因素,經過強化組合,凸顯自身的教育優勢,打造出具有東光特色的教育品牌。從重視學校功能管理轉向重視學校效能管理;從重視部門優化管理轉向重視學校整體優化管理;從重視監督、檢查管理轉向重視激發師生責任感、成就欲;從重視單純行政管理方式向科學管理、文化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關注師生個體成就需要發展相結合。廣泛開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發展育人活動,構建學校管理和師生自我管理共同發展的管理工作新格局。二是在管理形式上創新。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采取正面灌輸與思想疏導、一般教育與榜樣示范、精神鼓勵與物質激勵、學校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不斷增強學校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三是在管理手段上創新。充分發揮現代傳媒技術的優勢,創新師生思想政治工作載體,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東光學報》和《東光教育》等平臺,把學校管理的思想變為積極主動地正面宣傳和傳播的信息,努力開辟學校管理工作的新領域,使師生真正在“知”的基礎上,達到“行”的效果,使學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潛移默化,情理交融,不斷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四是在管理方法上創新。大力推行目標管理、精細化管理、效能管理等現代科學管理方法。把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組合成一個系統,用來營造一種團結合作、積極向上、崇尚一流的校園文化管理氛圍。
我們在實施學校文化的培育、構建和實踐中,以文化管理為特色,實行“人性化管理,人情化服務,人文化教育”。學校領導牢固樹立“管理就是服務”的思想,變“管理”為“服務”,在服務中注重根據教師和學生特點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關注教師和學生的深層次發展需要,搭建廣闊的施展才能的平臺。學校領導主動與教師溝通,聽取教師的建議與要求。學校的重大決策由廣大教師共同參與,發表意見。堅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教師和學生的個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師和學生的不足,用自身形象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境界,用團隊精神激發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潛能,從而形成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管理氛圍。
我們在實施學校文化的培育、構建和實踐中,以自我教育為特色,積極構建“自律、自責”的學校管理文化,探索班級“養成教育模式”和“自律管理模式”,積極開展“整儀表、正言行、端品行”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明禮修身、自主體驗、樹立新風、塑造形象”為主題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自主、自理、自律、自覺”為主題的遵紀守規教育。同時,學校經常開展師生自律承諾活動,征集自律警句、格言和征文等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動進行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引導學生在參與、體驗、感悟、積累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在相互影響、相互督促中思想達到同化,進而轉化為意識上認同,最終內化為自覺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我們在實施學校文化的培育、構建和實踐中,堅持德育為首,突出育人特色,積極開展“踐行榮辱觀,倡導新風尚”,開展“講文明、重禮儀、守規范、促養成”,“我愛東光,我愛中華”,“學法律、盡義務、講責任、保平安”,“播種自信,收獲成功”,“誠信立學、誠信立身、誠信立行”,“終身學習奠基、好書伴我成長”,“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等主題系列教育活動。緊緊抓住學習教育、活動引領等關鍵環節,突出德育教育,優化德育載體,創新德育特色,提高德育效能,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學校定期開展愛心募捐活動,“愛心基金委員會”至今已收到捐款累計達6萬余元,為200余名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突遇變故的貧困家庭送去了全校師生的溫暖。學校定期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為全校師生作專題報告:全國十佳法官丁樹達的《遇險時怎樣自我保護》,吉林省公安廳法制處楊殿風的《學法守法、預防犯罪》,高新交警大隊趙為眾的《遵守交通、珍愛生命》,朝陽分局法制科胡道元的《增強法律意識、爭當守法楷模》以及吉林省少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員的現身說法等,通過普法活動,教育學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結合“八榮八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利用班團隊會、校園廣播、文化走廊、《東光學報》、《東光教育》、黑板報等營造教育氛圍,組織學生參觀“星星泉”安全自護基地,教育學生自護自救,結合重大節日開展紀念性活動,在“一二?九”開展了《激情飛揚的青春》的大型歌詠比賽,在建國六十周年、建黨九十周年,開展了《祖國頌》、《黨在我心中》圖片展、學唱革命歌曲、演講賽等一系列紀念活動。學校定期開展《弘揚奧運、振興東光》體育節、《金色東光、放飛希望》校園文化藝術節,使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積極探索分層次德育教育途徑,合理制定了由低到高的階段性德育目標、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小學生以養成教育方式為主,在學習、生活中培養、訓練其自覺遵守基本規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中學生以體驗式德育教育方式為主,重點進行理想信念教育、自勵教育,增加學生的體驗機會,在課余生活中通過體驗、感受,不斷反省,促進成長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色的重要標志,是學校的生命所在,是學校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催生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生命發展的深厚土壤,是學校人文精神和優良校風的根本之源。
一所學校,基業常青的奧秘是什么?那就是這所學校的文化。文化建設是學校最高層面的建設,文化治校是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我們學校倡導這樣的價值信條:“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教育”。我們用文化引領學校的各項建設,豐富學校的文化內涵,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引領學校不斷走向優秀,走向卓越,走向輝煌!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目標和宗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依法治校,素質先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斷深化德育教育。狠抓學生“養成”教育與“感恩”教育,寓德育于細節,正行為于養成。
我校以學校教師、身邊同學的感人事跡為著力點,進行勵志、感恩教育,精心設計各類“體驗”活動,以事跡報告會、征文演講比賽等多種形式,讓身邊的榜樣發揮示范作用,使德育活動日益創新,文明之風日臻濃郁。
二、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出發點,努力促進教育和諧發展。
1、著力創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我校以“修德篤學,追求卓越”的校訓為依托,不斷豐富和創新學校文化,打造文明、和諧的育人環境。在校內創辦文化圍欄,懸掛名言警句、名篇名章,引導學生知史明理,熱愛祖國,倡導學生志存高遠,勇于攀登;在校園各處設置勵志警示牌,激勵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同時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等平臺,增強了校園文化發展的活力和影響力,增強了學校濃郁的文化底蘊,樹立了文明的學校風尚,提升了學校的育人品味。
2、以合唱、足球運動為抓手,發展學生特長。為發揮學生個性特長,激發學生興趣,學校重點組建建制班合唱班及校園足球隊,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連續三年建制班合唱比賽獲省、市一等獎,2019年男女足球隊分獲永州市青少年足球賽第一、第二名;男子足球榮獲2019年湖南省YFL聯賽冠軍;2020年湖南省青少年足球聯賽初中組總決賽第三名。
3、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每周例行的周一升旗儀式,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有聲有色的校園廣播,我們對精彩紛呈的元旦文藝匯演現場網絡直播,收看人數超過20萬;傳頌經典的詩詞朗誦,都極大的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讓全校師生張弛有度的工作、學習。
4、有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其他多方面素質和諧發展,提高其正確認識自我,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我校在定期請省內專家開展心理講座的同時,設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由國家二級心理輔導師李湘萍老師坐診,接受咨詢,答疑解難。同時不斷拓寬心理咨詢渠道,通過教師入班和書信、電話、直面等途徑給學生答疑解難,并且把心理教育與學習方法指導有機結合,使同學們放下包袱、愉快學習、健康成長。心理健康活動已成為我校一大特色和亮點,受到各級領導的首肯。
三、加強學校制度建設,促進學校持續發展
1、以德立校 依法治校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依法治校,有法可依,按章辦事,有章可循,使學校管理規章制度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系統化。
2、民主決策 高效實施
堅持教代會,學校的重大舉措要經由教代會討論后決定,重視教代會代表所提的問題和建議,以便改進學校工作。要提高科學決策,民主管理水平,增強透明度,建立和完善校務公開制度。
3、構建管理體系,完善規章制度
(1)構建分層管理體系。第一層:校長室、第二層:黨政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教科室;第三層:年級部、班主任、教研組。學校重要事務由正副校長、書記組成的校行政會進行決策,由各部門處室正副主任、年級部長、工會、團委參加的行政會議。根據校行政會的精神,各部門處室負責制訂計劃,組織實施和檢查。
(2)完善學校規章制度。
構建學校管理新模式,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思想。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學校管理形成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4、體制改革,自我發展
(1)實施“全員聘用合同制”,加強編制管理,定編、定崗、定職責,逐步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教師一年考核一次,行政領導和行政人員(職員工人)、班主任一學期考核一次。要通過學生座談會、家長會、問卷調查、自我評價等,取得更多的考核評價依據。逐步引入競爭機制,完善教師職務聘任制,逐漸向“評聘分離”過渡,爭取在上級部門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動態平衡機制。
(2)修改和完善學校內部改革方案,完善各種獎勵制度,更好發揮激勵機制在管理中的作用。在內部分配上加重知識、職稱、所負責任程度、工作實效的份額,同時要增設各種單項評比、單項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教師,要加大表揚宣傳力度,同時,具體落實獎勵措施,努力營造一種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氛圍。
5、堅持“硬管理”與“軟管理”相結合
“硬管理”是指規章制度的管理。學校人員的各個層面,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規章制度可循,組織師生學習、領會相關規章制度,然后貫徹執行,檢查評比。
“軟管理”是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關系,貫徹“尊重、關心、照顧、培養”的,即“從情感上尊重,從政治上關心,從生活上照顧,從業務上培養”;對學生強調“愛心管理”,班主任老師與任課教師要“偏愛”學習困難、家庭經濟困難和特殊家庭的學習。學校要想師生之所想,急師生之所急,努力為師生辦實事,及時為師生排憂解難,從而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的環境,形成一種良好的校園人際關系的氛圍。
四、剛柔相濟,規范學校內部管理
我校牢固樹立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的觀念,堅持創新管理模式,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著力規范學校內部管理。
1、在管理理念上,我校堅持“以人為本”。把培養人、使用人、關心人,作為管理工作的重點,注重協調人際關系,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對教職工經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師思想端正,師德規范。我校充分發揮民主管理的優勢,調動了廣大教職員工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在學校管理方面堅決不搞一言堂,充分給予教師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注意發揮教師的聰明才智,爭取廣大教師的支持配合。
2、實行教師績效考核制。我們認為,常規教學管理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改革與創新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此,我校把教學過程分解為:備課、講課、輔導、作業批改、教學成績、學生評價等若干個環節,逐項考核檢查,從而準確、客觀、公正評價教師,也作為評優評模、職稱晉級發放補助的依據,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的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3、實行班級量化考核制。我們把班主任隊伍的管理與建設作為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班主任工作職責,在要求做好本學科教學外,強化了其在教學秩序、衛生、早操、課間操、升旗、宿舍秩序、衛生,自行車擺放等各方面的責任和考核,實行日公布、周小結、月總結、學期匯總,為各班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為學校內部常規管理的規范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關鍵詞 】和諧校園 初中班級管理 創新研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人才就業市場機制的建立和運行,作為高等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教學生就業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愈加發展,其重要性也愈加凸顯。當前,圍繞著高校中的學生就業工作,就業信息、職業發展、能力培訓,實習實踐,行政管理,就業幫扶,市場培育等多方面因素在整個工作體系中多向關聯,錯綜復雜,相互作用,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就業工作,首先就要處理好這些方面的工作關系,這就有必要在明確高校就業工作定位和價值功能基礎上,對高校就工作的內容、類型及其深層結構關系進行梳理。
一、高校就業工作的發展與定位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隨著大學生就業“雙向選擇”和人才就業市場的建立和運行,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便開始由傳統行政性的大學生分配管理工作向學生就業的指導和服務工作轉型。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愈發顯現出專業化、專門化和服務化的特征。在這種轉型過程中,在整個高校教育工作體系中,這種工作的性質、功能和定位隨即發生重大顯著的變化。從人才培養的視角來看,在整個大學教育工作體系中,其可以總結歸納為如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和服務:就業指導和就業機會的創造
毋庸置疑,就業機會的提供和學生就業的指導是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最直接的外在表象,是狹義上就業工作的內容,也是其在整個高校工作分工體系中本職性的定位,其與高校的招生、教學、科研等一起構成了整個高校的工作體系。在這種工作定位上,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性質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與政府教育管理行為相連接的大學生就業的教育行政性管理工作。可以說,如果將整個高校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作為一個流水生產作業線,把即將就業的學生作為這種生產線上的產品,那么,直觀地看,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即是商品運行的重要關鍵一環,這種工作性質下的工作的定位即是在符合國家政策和制度的規定下,如何將已經生產出來的人才產品推向市場并獲得最好的銷售業績。因此高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就是高校發展的重要環節。
(二)育人功能:學生個體職業發展
當然,絕不能僅僅將高校的就業工作看做人才的商品性銷售,前提是因為絕不能將高校的人才培養教育工作僅僅看作是一種商品生產。高校不但要培養市場上的有用人才,還要培養有正當價值的社會人才,而不是簡單地急功近利地追求在畢業的一瞬間急功近利地“賣掉”商品。因此,高校的學生就業工作在進一步的深層空間中,其性質定位也包含著學生的職業發展的相關建設,這種定位一方面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學生在校期間良好的職業發展工作,可以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創造就業機會,促使就業工作本身長期實現良性循環,如此對高校和學生都有益。
(三)知識創新功能:促進社會人才培養機制的有效運行
仍然在育人和人才培養的視角下,在更大的宏觀社會教育和人才培養行為體系中,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有著重要的知識更新、學術理論創造和人才培養的社會化機制有效運行的促進功能。在這個教育和人才培養的更大更深的社會層面上,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實際上具有如下的定位和功能,一方面,其起到有效鏈接大學校園和社會以及市場的功能;另一方面,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狀況,可以作為高校教學、科研、專業、理論以及相關一系列工作的鏡子和晴雨表;另外,高校還可以通過人才的價值和素養定位促進職場的發展和完善。因此,在此種意義上,高校學生的就業工作有著重要教育、科研和知識發展的意義和功能。
二、當前就業工作的主要內容和發展狀況
脫胎于傳統的就業分配工作,在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的牽引或沖擊下,為適應市場的需要,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在合理繼承傳統工作內容的基礎上,主動或被動地,在不同程度上開展了一些新的工作內容或者說一些工作內容相應產生了新的變化,具體來說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當前就業工作的主要工作內容類型
1、就業機會的提供與創造
新的時期市場機制下,大學作為市場中的平等主體,為有效將自己的人才推向市場,需要主動出擊,為學生在市場中尋找、創造更好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體現出自己所培育人才的競爭力。這樣的工作通常包括市場就業信息的提供與流通。當前,就業機會的提供與創造是新時期就業工作最表層的內容,具有短平快的特點,直接針對學生找工作的當下問題,決定著眼前的學生就業狀況,同時,它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這些工作在數量上不同程度上構成了高校就業工作最主要的工作內容。
2、個體學生就業意識的打造、就業經驗的積累和就業能力的提升
當前,在發展較為積極和進步的高校就業工作中,就業工作部門除了做好外部就業環境、條件的打造和就業機會的提供外,從學生個體能動性的角度出發,為使學生有意識和有能力進行就業,各個高校就業部門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也開始嘗試在不同程度上開展各種形式的就業意識打造以及就業能力的提升活動,這既包括邀請職場成功人士開展的職場情況介紹、職業領域發展形勢介紹、職場禮儀培訓、面世技巧的分享和培訓等相對靈活零散的活動,也包括傳統常規性的學生實習和職業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更好的對接用人單位,以此更加有效地促進和實現學生就業。
3、就業指導和幫助
不同的高校就業工作部門根據自身的工作人員力量的具體狀況,在就業工作較為深入的層面上,開始開展比較個性化的學生就業指導和幫助工作。在一般意義上,就業指導和幫助主要是指如何讓學生了解就業的相關制度和政策,就業市場的基本狀況,就業形勢的分析和研判以及階段性時期內就業工作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問題的介紹;在個性化意義上,其主要是就業指導專業人員一對一針對具體學生的個人就業問題進行個性化的專門指導和幫助。當前,這樣的就業指導和幫助工作在整個學生工作就業體系中處于相對較深的層面,在實現這幫助學生就業的同時,一大部分工作已經開始明顯體現著就業工作的育人功能。
(二)當前就業工作定位和功能下的就業工作發展的狀況述評
當前的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階段性地完成了學生就業工作的從傳統到現今的工作轉型,并且極大地、充分地完成了當前其應該完成的緊迫性的工作任務。然而,為了更好地實現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在整個社會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長遠深刻的社會價值和目標,也要深刻地認識到其當前的發展不足之處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以此明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1、就業工作不同定位的深層結構關系
首先要來看理想中的高校就業工作的定位構成、體系以及不同功能定位之間的關系。在貫穿于社會和高校之間的高等就業人才培養工作體系中,高校的學生就業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定位和功能,即:學生就業、人才的職業發展和培育以及教育發展和知識創新的功能。在三者的相互關系上,首先,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在眼前利益上一定要解決學生找工作的問題,否則,就會使整個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直接喪失其價值和意義;其次,高校就業工作也一定要處理好就業和職業發展的矛盾關系,實現長遠的個體的額人才的職業發展的重要目標;最后,從根本上講,為真正實現社會人才培養的價值和目標,在宏觀的格局和長久的發展中,高校的學生就業工作一定要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做出自身應有的價值和貢獻,即:就業工作一定要良好地實現校園和市場以及社會在人才培養方面工作的良性循環和互動,創造良好的知識交流和創新平臺,建設資源互通和共享機制,從而在更深更廣的格局中實現人才的合理培養,進而實現高等教育人才的合理運用,由此便實現了人才培養和人才就業雙重價值上在根本上實現有機融合并都能夠得以最終給實現。
2、就業相關工作的具體狀況述評
當前高校開展的學生就業工作在主體工作力量投入是圍繞著學生找工作的思路下進行的,在整個就業工作定位體系中仍然處于停留在表面的狀態,學生的職業發展和人才培養是不足的,而在根本上也沒有實現就業工作的深層次的人才培養和促進知識和教育工作進步和更新的功能。毋庸置疑,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場合說,圍繞著學生找工作的思路開展高校就業工作是絕對必要的。不過,在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展開實施中,僅僅把學生找工作作為這份工作的工作思路和定位,未免有些狹窄、暫時性和急功近利性,這不但直接妨礙教育和人才培養的目標的最終實現,而且從學生找工作的角度而言,這樣的工作定位和思路也會使這份工作缺乏長久的優良品牌打造和穩定效應,從而使相關高等教育工作走入死胡同。
三、深層結構下的就業工作的內容、體系結構和發展方向
(一)做好基礎性的信息溝通工作
在市場、就業學生和高校之間,高校就業工作就是如何在三者之間運行、處理以及通過信息的流動實現三者之間在工作尋找、職業發展和人才培育的關系。因此,在以上的定位和目標下,信息流動工作是高校學生就業工作基礎性工作,高校就業工作必須做好相關維度和方向上的信息交流工作,這不僅需要在量上加大信息流動,保證信息提供充足,也要建立建設好有效的信息交流機制,保障信息在合理的方向上能夠順暢交流,還要做好信息交流后信息合理分析和使用工作,以保障信息交流的價值和目標的實現。
事實上,根據以上的工作定位和功能要求,此處的就業工作信息是廣泛意義上的信息,其既包括常說的市場釋放出的學生就業工作職位信息,也包括這些信息所傳達給教育機構的對于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綜合組織的相關要求,既包括市場傳達給學校和學生的信息,也包括學校和學生傳達給市場的職場價值和發展狀況的信息,以及學生和學校之間的圍繞著就業和職業發展所交流的就業指導和人才培育信息。當前,高校的就業相關信息流通工作獲得很好的建設和發展,但是其在人才培養定位和實現高校對市場職業發展的積極促進和改善方面仍然是缺失的,因此今后要在合理運用就業信息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進行完善,以適應學生和市場的需求。
(二)做好就業指導、意識提升和能力培訓工作
在整個就業工作體系中,如果說就業信息平臺的搭建和流通機制的建立是整個就業工作的基礎性工作,那么,就業指導、就業意識培育和能力的提升則是這個體系中實現其定位和目標的關鍵性的工作。其關鍵性一方面體現為合理處理學生就業過程中的政策和制度困擾,合理解決學生眼前就業和長期職業理想追求和實現的矛盾心理,從而促使學生合理最佳就業。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上,現實中的高校就業工作在這方面的就業工作部署和實踐普遍不足,一是普遍缺乏針對學生個體的專業化、高質量的就業心理咨詢和業務指導,二是圍繞就業、職業發展和個人成才的與人平臺是少有的。因此,未來的高校人才就業工作,要大力建設和創造更多的就業能力以及德育教育提升和發展的相關平臺,在就業工作的建設和開發中,有意識地進行人才培養和德育教育,以此在更高的定位上處理好相關矛盾,更好地實現高校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三)做好保障制度和運行機制建設
關鍵詞:普通高中;學分制改革;經驗;困境;對策
一、普通高中學分制的內涵及實施學分制的意義
1.普通高中學分制的內涵。在理解普通高中學分制之前,我們必須充分了解學分制的概念。學分制按年限和性質可以分為學年學分制和完全學分制兩類,學年學分制是一種不徹底的學分制方式,一般在不改變學習年限的情況下,在教學管理上采用學分制。而后者完全學分制則是學分制的最高境界。它以學生所學課程總分達到或超過規定畢業學分作為畢業的標準,即允許學生在學分修滿的情況下提前畢業,學分不滿時延期畢業。而我國高中所采用的學分制則多是前者,即學年學分制。它以學分作為學生受教育程度的計量單位,要求學生只有取得滿足畢業標準的最低學分才能畢業。同時,在學生的培養上,要求以選課制和學分的積累作為培養學生個性,完善學生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另外,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中主要包含以下主要內容:首先,學生學習的期限和畢業學分要求。即學生選修課、必修課要獲取多少學分才能予以畢業。其次,以哪些課程計算學分。學分制下學生的課程要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選修課應該進行分類,以符合學分制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主張,可分為限制選修課和任意選修課。再次,學分制下普通高中的課程和學分設置。學分制下的高中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高中生的心理特點,要以滿足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個性為目標設置課程,特別是對選修課的設置,要充分以考慮上因素。同時,要對學分的計算方式、考核內容等進行明確規定。
2.普通高中實施學分制的重要意義。普通高中學分制改革的最重要意義就是其是符合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的,是適應未來普通高中發展趨勢的,體現了普通高中對素質性人才培養的重視,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實施學分制要求高中教育要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和愛好,選擇喜歡的課程,并接受相應的教育。在學分制模式下,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課的學習目標之后,有選擇地深入研究或選修某些課程,促進自身更全面的發展。同時,學分制要求達不到學分標準的學生要繼續補修,直到合格才能畢業。這就會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激勵作用,他們會為了達到學分要求而努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面臨的幾個困境
1.學校自身的因素制約了學分制的實施。首先,普通高中不具備實施學分制所需要的資源條件和師資條件。在普通高中實施學分制,除了按照傳統的以學生年齡、性別和成績分班之外,還要將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等作為分班的考慮因素,這樣一來,就對學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和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學分制模式下,學校原本的教學行政班無法滿足教學的要求,必須分化成更多的行政班,才能在數量上滿足教學要求。這樣一來學校現有的教室資源、多媒體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都無法滿足教學要求。以教室為例,一個教學行政班分化為兩個,就意味著要多占據一個教室,那么勢必會造成學校教室數量的緊張,而原來一個教學行政班需要一個班主任和幾個教學教師,分化成幾個行政班以后就會需要更多的教師,才能滿足班級管理和授課需求,這就意味著教師數量和教師工作量的增加。當教學行政班分化為兩個甚至更多的教學班,由于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方式和教學場地不同,由一名教師同時執教已不可能,勢必要增加教師數量才能滿足教學要求,這就需要學校聘用足夠數量的教師。對于很多普通高中來說,辦學經費有限,引進教師或者增加教室數量、增添多媒體教學設施等都需要資金投入,會增加學校的財政負擔。很多高中因為不堪忍受這種財政負擔而不愿意引進教師,不愿意對現有教室進行改造,這就給學分制的實施帶來了難題,會讓學分制因為沒有足夠的硬件設施和教學資源而難以實施。
2.高中教育體制方面的因素制約了學分制的實施。在我國,高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參加高考。在這種教育體制下,上到學校、家長,下到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學生能否考上理想的大學。在這種高中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學分制的實施首先面臨的就是一個觀念的制約問題。同時,學分制與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性。主要表現在:
首先,現行高考制度的統一性與選修課的靈活性出現了矛盾。學分制下,必修課和選修課都成為學分考核的內容,但是選修課當前卻沒有納入高考,這就使得學分制下,必修課和選修課都成為學分考核的內容,但是選修課當前卻沒有納入高考,這就使得現行高考制度的統一性與選修課的靈活性出現了矛盾。普通高中實施學分制改革前,課程結構主要以必修課為主,學分制實施后,選修課將成為高中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高中的課程結構必然也會發生較大程度的改變,選修課的內容也將更加多樣,會相應地增加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和校本課程。那么,在既要保證學生高考,又要保證學生個性發展的前提下,怎么安排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課時,實現二者的和諧統一就成為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時必須考慮的問題。同時,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將會進一步地激化。二者之間的這種矛盾關系也勢必會影響學分制的順利實施。
其次,普通高中選修課開設表現出很大的局限性,使得選修課的落實成為問題。學分制要落實,選修課的開設是關鍵,但是當前很多普通高中選修課的開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學校選修課課程和課時有限。為了給學生充分的必修課學習時間,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迎接高考,很多高中在選修課設置上都比較單一,很多選修課甚至發了課本,最終卻因為師資短缺無法開設。同時,選修課課時的設置也較少,不能滿足學生選修課學習需求。普通高中在選修課能否開設和課時設置上的不確定性,使得選修課的落實也充滿了不確定性。除此之外,普通高中在選修課開設中師資和教學設施配備存在問題,比如出現一個教師身兼幾門選修課教學,有的教室教學設施的配備不具備選修課上課條件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選修課質量不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上這些問題反映的都是普通高中在選修課開設方面的問題,但是制約選修課或學分制實施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其能否在現實高考制度下真正開設而不走樣。特別是在當前高考形勢愈發嚴峻的情況下,普通高中能否頂住升學壓力適當減少對文化基礎課的安排,給學生留出自由支配的時間都還是一個未知數,而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學分制、選修課最后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流于形式。
3.學生自身因素制約了學分制的實施。學分制改革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愛好和特長自主選擇課程、選擇進度,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但是高中生正處于一個生理和心理都極不穩定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這些都會制約他們對選修課的認識,制約他們的選修課選擇能力。這就使得有的學生在面對諸多選修課時會表現得茫然,不知如何選擇,最終會隨意選擇一門選修課。同時,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壓力下,學生對高中課程的學習都會表現出一種極為謹慎的心理,他們在選擇選修課時可能無法純粹地從自己的興趣入手,而更多的考慮該選修課對于高考是否有利。在這種功利心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都會選擇一些與高考密切相關的或者對自己今后的學習工作有有利影響的選修課。除此之外,在學分制的壓力下,部分學生為了獲取學分,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易得分的課程,學生在選修課選擇上表現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顯然與我們實施學分制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會反過來影響學分制的實施。
三、普通高中學分制實施中的幾點經驗
通過在普通高中實施學分制,我們發現學分制作為一種與學年制截然不同的教學管理制度,具有一些學年制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學分制下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靈活,學生可以較為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選修學習,學習的內容更為豐富,有充分的自由選擇空間。這些有利因素都會把學生從傳統的學年制的繁重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學習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與此同時,我們在普通高中學分制的實施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并認識到學分制并非“無懈可擊”。在學分制下,學生只要成績合格就能夠取得學分,能夠達到基本的學分標準就可以畢業,這會讓學生在學習中變得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盲目選擇幾門選修課只為獲得學分,最終卻沒有達到精學一門選修課。同時,學分制的相對靈活性,會增加普通高中教學管理的難度,影響整個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完整性。
四、普通高中學分制改革的幾點對策
1.學校必須配備充足的教學資源和師資資源,為學分制改革的實施“掃清道路”。為了更好地迎接學分制的挑戰,普通高中必須提高自身辦學水平,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適應學分制改革。首先,普通高中要積極爭取經費,用以完善硬件設施,豐富教學資源。比如,要增添學分制下選修課開設所需要的教室、多媒體教學資源、實驗室等,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選修課實施所需的場地和條件設施。同時,要加大對學校現有教育資源的利用率,要實現普通高中現有的活動場地、圖書資料、教室、實驗設備等教育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其次,普通高中要壯大教師隊伍,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普通高中可以擴招高素質教師,壯大師資隊伍,讓選修課不受教師短缺限制,正常開設。此外,普通高中還可以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當前,普通高中教師的素質還有待提升,要繼續抓緊專任教師的學歷達標工作,提高教師的個體素質。學分制的核心是選課制,是要開設出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選修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具備開出高質量選修課供學生選擇的能力。因此,必須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保障學分制的順利實施。要把少數有一定課程知識、有志于學校課程變革的教師送到有條件的高校,針對學分制改革中出現的具體課程問題進行培訓。
2.普通高中要優化學校的課程設置,為學分制的實施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學校學分制的實施必須建立在選修課合理設置的基礎上,如果學校不優化課程結構,不適當地調整選修課課程設置,那么很有可能讓學分制流于形式。因此,普通高中要認真考察其他學校學分制實施實踐,吸取其他學校在學分制實施中的經驗教訓,并充分結合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豐富多彩、適合學生個性發展和素質提高的選修課。同時,可以適當開設一些校本考察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這樣就能夠達到課程設置的優化,為學分制的實施創造有利條件。
3.普通高中要發揮教師在學生選課方面的指導性作用。如上文所說,學分制下,學生被賦予了充分選修課選擇自由,但是有些學生在選修課選擇時仍然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功利性。為了充分響應學分制的號召,更好地貫徹學分制,我們主張普通高中要建立導師制,發揮教師在學生選課方面的指導作用。比如,可以選擇業務素質和知識結構較高的教師作為學生的選課導師,導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等,為學生選課提供指導性的意見,避免學生盲目選課或者功利選課,造成一些選修課被盲目追捧,一些選修課被棄之不理現象的出現。導師要熱心給予指導,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態度和方法等成長要素全面負責。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選修課和學分制,不要盲目為了學分選課。要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按照學校的課程計劃正確進行選課。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中實施學分制改革還處于一個“摸河過橋”的探索階段,對學分制改革中所牽涉的諸多主體和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諸多問題尚不能做到妥善處理和解決。為了提高學分制的實施成效,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學分制實施中存在的困境,并做到“對癥下藥”。
參考文獻:
[1]蔣紅梅,任建華.我國高中學分制的歷史回顧及其啟示[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
[2]謝章蓮,符太勝.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0(9).
[3]張艷艷.普通高中實行學分制的探索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
[4]王麗梅.淺談對普通高中學分制的認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