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時間:2023-06-22 09:22:4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政府審計; 金融安全; 預警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2-0139-02

一、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的構建需要遵循重要性、充分性、規范性、靈敏性、可操作性、互補性和開放性等原則。重要性原則要求金融安全預警指標在重要的審計業務環節或對重要的審計對象與內容建立健全審計預防措施,實施審計預防;而對于一般審計業務環節或對一般審計對象與內容,則實施一般審計預防操作。充分性要求所選取的預警指標審計范圍要寬,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考慮。規范性要求所設計的指標應盡量采用國際國內中央銀行監管預警采用的指標,以保持審計口徑的一致,便于審計數據的比較研究分析。為了與國際其他機構或歷史數據進行橫向或縱向的對比,在設置指標時,應盡量與《巴塞爾協議》中規定的風險指標及其概論基本保持一致,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還應考慮現行的有關制度與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暫行監控指標》一致,以便國內金融機構的橫向和縱向比較。靈敏性要求所設計的指標靈敏度高,即指標的細微變化就能直接反映出審計風險程度的發展變化。可操作性要求所設計的指標可量化,每個指標都能有精確的數值表現,并易于取得相對準確可行的數值信息。鑒于我國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指標的設計應盡量簡單、明確,力求做到少而精、易收集并且能夠抓住內容、突出重點,而指標體系的數據應易于從相關的渠道獲得。互補性要求所取的指標之間要相關聯系、密切配合,組成科學的有機整體。只有各指標相互依存、互為補充,才能客觀地反映金融風險的狀況,才能在復雜金融活動中發揮金融預警作用。開放性要求預警體系設置的指標不能一成變化,而是隨著金融環境和業務活動的發展應及時改進和完善。

(二)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的選取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指標選取應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別反映。宏觀層面指標包括:經濟增長指標: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波動率;經常賬戶逆差;國際儲備指標:國際儲備與進口付匯之比、國際儲備與短期外債之比和國際儲備與廣義貨幣之比(本處所指的廣義貨幣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及持有準備近期內變現的長期投資等衍生金融資產);外債指標:外債總量與出口之比、年度還本付息與出口之比、償債率、負債率及外債的期限和幣種結構;流出、流入資本的構成和期限結構指標: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之比、長期外債與短期外債之比;通貨膨脹率;利率和匯率指標:利率的變化系數、匯率的變化系數;貸款規模指標;價格變化指標:大盤指數變動率、板塊指數變動率。中觀層面指標包括:利率敏感系數;期限指標;匯率離差率;股價指數;股票市盈率;證券化率。微觀層面指標包括:資本充足指標:資本充足率、資本與總資產比例和核心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指標:不良貸款率、次級貸款率、可疑貸款率、損失貸款率和貸款欠息率;盈利能力指標:資本利潤率和資本收益率;流動風險指標:存貨比例、資產流動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質量管理指標:投入與產出比、人才擁有的變動系數、違規案件的數量與波動率、內部控制的評級。

(三)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建

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建可以綜合利用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收集到的信息,縱向深化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成果的利用,充分發揮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系統和事前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功能。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成如下圖所示

審計信息收集系統就是政府審計機構將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審計結果進行匯總,及時、有效、全面地收集有關金融機構的審計信息;審計信息評估系統是對所收集的審計信息進行評估,以判斷信息的重要性;審計信息評價系統是對審計信息評估系統的深化,對被認為重要的審計信息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深入分析;審計信息的處理系統是根據審計信息對國家金融系統進行改進和完善,將相關的審計信息落實到實際;審計信息的監督系統貫穿于上述四個審計信息系統。

借鑒國內外有關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可以從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這三個方面出發,設計一套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各個層面的指標數據根據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所收集到的數據,并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經驗數據相比較設計相應的權重。同時,應根據不同的經濟環境對各指標制定不同的變化系數,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

在構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可以得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綜合指數。

I=βiKiWi

其中:I表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綜合指數;βi 表示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在不同環境下的變化系數;Wi 表示各層面預警指標的權重;Ki表示各層面預警指標的分數。

二、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聯動性分析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三個層面指標體系之間存在著聯動關系。從理論層面上看,微觀層面是構成宏觀層面的基礎,而中觀層面是聯系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紐帶,所以,微觀層面指標的變化及其累積必然會通過中觀層面指標的傳輸反映到宏觀層面的指標,從而導致宏觀層面指標的變化。從形式層面上看,宏觀層面和中觀層面都關注利率、匯率指標的變化,但宏觀層面關注的是絕對水平,中觀層面關注的是相對變化幅度,而利率、匯率又正好是微觀層面的預警主體――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業務經營中的價格杠桿,資金的流動是三者之間的一個重要的聯動機制。從現實層面上看,如果客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導致微觀主體的商業銀行的主體預警指標很快惡化,同時,如果這些被提取的資金轉移到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金融市場上,必然會導致這些市場對利率、匯率指標的較大壓力。則必然會導致中觀市場和宏觀市場預警指標出現異常變化,導致整個安全預警指標的惡化。

參考文獻:

[1] 陳英姿.以安全性為主要目標 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 [J].審計研究,2009,(4).

[2] 蔡春,李江濤,劉更新.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基本依據、作用機理以路徑選擇 [J].審計研究,2009,(4).

[3] 趙保卿.“免疫系統”與審計的預防職能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5).

[4] 張長全.中國金融開發與發展中安全預警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與科學出版社,2008.

篇(2)

關鍵詞:網絡時代;金融安全;現狀;對策中圖分類號:F49;F830.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0300(2000)01-0050-04

在傳統條件下,金融是指貨幣的制造、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在那種條件下,金融活動的監管易于操作,金融安全的表現比較直觀,并且通過審計跟蹤等手段,也能很好地實現金融安全。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網絡的出現,使得整個世界成為“地球村”。與此同時,傳統的金融概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以電子貨幣、網絡銀行、電子商務為特征的新的金融營運體系的出現,給我們如何確保網絡時代國家的金融安全提出了新的課題。

20世紀90年代機構性和區域性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和金融一體化趨勢有重大關系。金融一體化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要求,國際貿易發展和生產一體化要求便利的跨國界服務,如資金融通和全球化資本自由流動;通訊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期權、期指等金融衍生工具和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為資本的自由流動創造了技術條件。由于現有的國際金融體系缺乏對跨國界資本流動的有效約束和監督,特別是對金融科學管理工具和銀行表外業務的管理,投機金融機構很容易利用保證金交易,集中大量資本蓄意攻擊某個薄弱環節,從中攫取巨大利益。

一、網絡時代的金融活動的基本特征

網絡時代的金融電子化,能充分利用先進的現代化技術與設備,提高金融活動的效率。新技術與金融業務相結合可以大大降低融資成本,據美國有關部門測算:同樣一筆交易通過銀行柜臺交易成本為1.02美元,通過電話交易成本為54美分,文傳成本為26美分,而通過互聯網只需13美分。可見,網絡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可以提高金融機構的競爭能力,總起來說其主要特征有:

1.虛擬性

網絡時代的金融機構通常表現為沒有建筑物,沒有地址而只有網址,營業廳就是首頁畫面,所有交易都通過因特網進行,沒有現實的紙幣乃至金屬貨幣,一切金融往來都是以數字化在網絡上得以進行,這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金融機構的運作成本,同時也使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降低,提高金融服務的速度與質量。

2.直接性

網絡使得客戶與金融機構的相互作用更為直接,它解除了傳統條件下雙方活動的時間、空間制約。另外,網絡為資本的國際流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條件,儲蓄和投資會劃撥變得更有效。需要大量投資的窮國已不再受制于缺乏資本,存款已不限于本國市場,而能在世界各地尋求投資機會。“由于投資者能把自己的有價證券更廣泛地分散到各地,風險也隨之多樣化,使得化解金融風險的難度更大”。[1]

3.電子化

國際金融體系由全球各地的數十萬部電腦顯示器組成,它是第一個國際電子市場。電子貨幣是建立在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地理空間上的全球性經濟的一種表現形態。電子貨幣造成的管理方面的根本問題源自電子市場與政治地理之間的脫節。例如,控制貨幣供應量這個概念本身就假定地理能夠提供確定市場范圍的有關手段,它假定經濟邊界是有效的;貨幣的跨邊界流動是可以監視和控制的;一個固定的地理區域內的貨幣總量是重要的。在數字化的世界經濟中,所有這些假定都變得越來越成問題了。

4、風險性

電子貨幣和數字市場的日益重要性給中央政府對經濟和經濟活動參與者的控制帶來了難題。它們還會使國家市場和民族國家周圍的邊界變得越來越容易滲透。由于電子貨幣發行者的多元化(既有中央銀行又有民間組織)使得對參與網絡交易的行為具備潛在的更大的風險,必然使我們面臨諸如在電子貨幣發行者破產、系統失靈或智能卡遺失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客戶的權益問題。另外,在網絡經濟中,舞弊和犯罪活動將變得更加隱蔽。

二、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網絡化程度和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加上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決定了我國的金融業也必將融入到世界經濟中來。當前我國的證券交易基本實現了全國聯網,網上炒股日益發展,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也都建立了各地的局域網,其中中國銀行已建立了以總行數據處理中心為核心輻射海內外的全轄網絡化應用體系。這些新生事物給我國金融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僅方便了客戶,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金融營運成本。但是,網絡化的金融體系如其他一切事物一樣是“方便往往與安全針鋒相對”,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開放金融市場,但僅在當前的低級網絡化進程中我們還是遇到了不少關系到金融安全的問題。比如,非法入侵金融機構的網絡系統,攻擊金融組織的數據庫,通過網絡盜取他人股票、金錢的行為也開始出現,利用職權之便,改動網絡數據為己謀利。凡此種種行為都給金融監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使得國家的金融安全受到很大威脅。從整個世界金融體系來說,我國所用的計算機硬件設備主要依靠從美國IBM等公司進口,由于美國對其他國家實行技術上的歧視性政策,而我國目前自己的加密技術和密鑰管理技術及數字簽名技術相對落后于金融電子化發展的需要,加之不斷有報道指出從國外進口的軟件技術都有明顯的秘密通道,所有這些都成為網絡時代金融安全的隱患。

三、面對網絡時代為確保我國金融安全應采取的對策

隨著金融服務網絡化程度的提高乃至我國金融交流的國際化,金融安全問題必然成為國家經濟安全中的最重要的內容。可以想象,在未來網絡時代,任何人可以在網上自在漫游、查詢、申請貸款,在實際交易中就有可能引來網絡入侵者。不管是盜領還是更改電子資金資料,對于信用重于一切的銀行都是極大的風險,而對于國家都是巨大的損失。

任何經濟安全問題都能找到應對辦法,但對現代金融市場的運轉方式、運作技巧等,我國金融業還不太熟悉甚至不理解。亞洲金融危機充分顯示了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在這方面的實力。應當說,這方面的較量是冷戰后國家力量、國家意志博弈的重要體現,是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后者最具有優勢的領域進行的較量,這種較量將持續相當長時間,直至與發展中國家、新興工業國家真正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相始終。因此,現代高級金融人才的培養與經驗的獲得,對維護我國金融體系的安全,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基本做好人才和知識的準備之前,要把握好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目前全球游資已達7萬多億美元,每天流動量達1萬億美元、每天金融交易中與實物經濟有關的僅為2%,[2]在虛擬經濟已大大脫離實物經濟發展需要而存在的今天,我們應當在開放金融市場時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對可能導致“泡沫經濟”的金融商品、金融機構、金融經營方式說“不”的勇氣和決心,在此基礎上,應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強化國家金融安全的意識

在未來網絡時代,在我們與國外的金融交往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這個領域的差距勢必長期存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時刻注意捍衛國家的金融安全。網絡化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國家的概念,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東、西方在意識形態方面的差異不會因網絡化而消失,恰恰相反,網絡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推行新經濟政策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我們在目前不利的情況下,既要充分利用網絡化給我們提供的機遇,又要高度警惕它對我們不利的一面。

2.確保金融機構信息體系的安全

據美國能源部和航天局估計,目前世界上已有120多個國家具備了發動信息戰的能力,還有成千上萬的電腦“黑客”可能對信息系統進行攻擊。“1994年美國國防部特意組織一批‘黑客’對國防部的計算機系統攻擊,結果在被‘黑客’攻擊的8900臺計算機中竟然有88%被‘黑客’掌握了控制權”[3]與美國相比,我國的信息系統顯得脆弱得多。因此,在推進金融網絡化的進程中,必須把確保我國金融系統的信息體系的安全尤其要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別要增強計算機系統的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安全防御能力。具體地講,必須建立完善的防護設備,這其中包括客戶端的亂碼處理技術、防火墻。以及保護交易中樞不被入侵的可信賴作業系統,使得從用戶的電腦端開始,資料傳送就受到層層保護。對所有金融數據進行加密傳輸,使用戶經過多級認證以提高網絡的安全性

金融系統計算機設備要把防電腦病毒放在極其重要的地位,建立嚴格的業務操作規程,尤其是要加強對金融部門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杜絕利用金融部門計算機系統進行與業務無關諸如玩電子游戲、修改相關數據等活動。定期徹底清除金融網絡系統的安全隱患。在這個問題上更要強調開發研制我國自己的電子技術產品,在硬件設備上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金融網絡化進程中掌握主動權。

3.提高攝取金融市場運行信息的準確度

在完善網絡監管的基礎上,盡量提高對金融市場運行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的掌握,從而更準確地化解金融活動的風險,平滑金融振蕩,以實現減少金融波動的目的。因為,網絡信息往往魚龍混雜,良莠不齊,虛假信息經常充斥其間。因此,必須加強對這些網絡原始資料的判別整理,以盡可能地掌握更多、更準的信息,具體措施就是建立嚴格的網絡金融的認證體系,擴大宣傳力度,使廣大社會成員知道哪些網上銀行符合網上金融經營的標準,從而保證網絡金融活動的健康、有序進行。

4.建立電子資金轉移的相關法律

篇(3)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政府審計;金融風險;金融穩定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7月16日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了“大調整”與“大過渡”時期。這種大時代背景與中國階段性因素的疊加決定了中國經濟進入增速階段性回落的“新常態”時期。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勢必在新常態下有新的發展和創新。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表現

1、經濟轉型要求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帶來的金融風險。產能過剩是阻礙我國經濟運行質量提高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突出問題,也是金融風險的主要策源地。化解過剩產能,必然會影響商業銀行的資產質量,不僅產能過剩行業所屬企業的銷售受阻會造成貸款違約,且這些企業被并購重組或關停淘汰后,貸款損失會更大。

2、經濟減速影響中小企業經營帶來的金融風險。受經濟減速和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影響,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銷售或出口受阻,業績大幅下滑,加之其融資難、融資貴導致流動性不足,財務成本過高,抗風險能力下降,現金流無法覆蓋貸款本息而出現貸款違約。這種情況在客戶結構以中小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城市商業銀行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3、房地產融資風險。近年來,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整個中國經濟被房地產所綁架。商業銀行有20%以上的貸款投向了房地產,信托等“影子銀行”一類機構的融資,也主要給了開發商。而房價回落導致住房抵押價值下降會使銀行遭受違約甚至“斷供”風險,同時會造成開發商銷售停滯,資金鏈斷裂形成貸款損失。

4、互聯網金融風險。互聯網金融經過三年多的快速發展,已進入風險集中暴露期。由于借貸客戶來自于網上,P2P平臺無法對客戶做較深入的貸前調查,因而與商業銀行、小貸公司的線下見面審批貸款相比,存在更大的風險,再加上經濟下行引發小、微企業經營業績下滑,不良貸款攀升也就在所難免。

(二)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安全重要性。隨著我國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金融改革與金融創新進程的加快,維護金融安全問題顯得越加重要和突出。金融安全直接關乎國家根本利益,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金融安全問題日漸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話題,已上升為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要素。早在1999年,美國在《新世紀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就將銀行和金融系統的安全列入國家“生死攸關的重大利益”。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已然成為大國斗爭博弈的前沿領域。從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到十的中心思想,從《關于金融支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到《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都強調要建立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維護金融運行和金融市場的整體穩健,防范系統性風險。

二、政府審計功能發揮對金融業安全的影響

(一)政府審計的意義與作用。政府審計與其他監管部門相比,具有獨立性、客觀性、權威性和宏觀性等特點特征。它既是民主法治的產物,也是推進民主法治建設的工具。2008年7月14日舉行的聯合國經濟與社會理事會(UNESC)的圓桌會議上,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INTOSAI)Moser指出,國家審計是一個國家良好治理的關鍵要素,審計署李金華提出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的工具,在國家治理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國家審計署劉家義在中國審計學會第三次理事會論壇上指出,國家審計的產生和發展源于國家治理的需要,其本質是國家治理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內生的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統”,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織部分。世界上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無論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都無一例外的有國家對經濟的宏觀管理。政府審計作為宏觀經濟管理的監督和信息反饋環節發揮了日益顯著的作用,并且從國外市場經濟實踐來看,政府始終沒有放棄對經濟的控制和干預,而且這種控制和干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還在不斷加強。世界各國審計機關在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應對金融危機期間,G20政府審計對危機治理產生了重要影響。政府審計的特殊經濟控制機制,是加強金融監管、維護金融安全的有力手段和工具。

(二)政府審計與金融安全

1、金融穩定是經濟穩定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內容和表現形式之一。一個穩定的金融系統有利于經濟社會的持續協調發展。但是,由于不完全競爭的金融市場、金融交易中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金融不穩定的負外部性等原因,市場在提供金融穩定這個準公共物品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失靈的情況,因此需要政府進行干預和調控。

2、政府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基礎設施進行干預和調控的主要方式就是金融監管。包括法律法規所體現的金融監管理念、原則和方法;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能定位與職責劃分;各監管部門對金融風險的防范與日常監管以及金融危機發生后的及時正確應對。

3、有效的金融監管離不開金融審計,金融監管與金融審計的一體化正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根據我國《憲法》、《審計法》、《銀監法》的規定,我國的政府金融審計是處于金融機構具體經營管理者之外的,具有較高獨立性和客觀性的監管機構,其目的就是監督金融活動中的問題與風險,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三、政府審計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發展,金融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新的金融風險,這些問題是現在金融業關注的重點,解決方法稍有不適就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給經濟、政治、文化、產業結構等方面帶來嚴重的危害。而政府的金融審計因其自身強制性、客觀性、獨立性、全面性的特點,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風險。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推動國家重大決策部署和有關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更好地服務改革發展,切實維護經濟秩序和促進廉政建設。這標志著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對推動完善國家治理,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其關鍵角色的地位和作用將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政府審計在維護金融穩定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一)政府審計強化對金融機構的事前監管。審計發揮作用的基礎是《憲法》,遵循的核心是《審計法》,他們能夠保證金融審計的可操作性和執行性。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金融業具有指標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傳統的金融業管理是分業經營分業管理,但是隨著金融業逐步走向混業經營,由于監管體系的不健全使得其對內外監管的需求愈加明顯。金融審計工作作為審計機關,具有獨立性,能夠客觀、公正地對金融業進行事前的審計監督。由此可知金融審計對于金融風險的防范具有重要作用。

(二)政府審計利于提高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出現激勵機制扭曲的現象,一味地追求規模效益,沒能對客戶的貸款環境和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查,違約現象的增加,可能給銀行帶來大量不良資產,呆賬、壞賬在信用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下增加,無疑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防范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所以加強對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審查,尤其是對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審計,有利于保障金融機構資產質量,更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

(三)政府審計利于完善宏觀調控政策。由于金融審計工作可以直接涉及到金融業的各個不同環節,因此金融審計在防范金融風險中擔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中,促使金融機構準確執行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較為直觀地了解到在各個環節的信息和業務是否正確的傳遞著,以及傳遞效果如何,進一步的向有關部門提供真實的信息,有利于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進一步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確保國家金融政策的貫徹實施。

(四)政府審計維護金融業的經濟秩序。當前全球面臨著經濟、能源、糧食、氣候變化等多種危機的影響,各個國家紛紛將實現經濟轉型發展作為突破口,努力打造經濟轉型升級版。從我們國家來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健全,還存在有財經領域中的經濟秩序混亂和違法現象。比如,最近股市出現的部分機構和個人借助信息系統為客戶開立虛擬證券賬戶,借用他人證券賬戶、出借本人證券賬戶等,客戶買賣證券,違反了《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關于證券賬戶實名制、未經許可從事證券業務的規定,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嚴重擾亂了股票市場秩序。這種亂象輻射度廣,如不及時遏制,會嚴重影響金融業的發展。因此,審計工作應經常化、常態化的實施,發揮金融審計的免疫職能,這樣才能夠及時地發現問題,規避潛在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的安全和穩定,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健發展。

綜上,政府的金融審計以及其與其他監管部門之間構成的監督體系發揮作用,將有助于規范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行為,促使各層次監管機構履行職責,促進監管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能發揮,降低監管成本,提高監管效率。促進金融體制和機制的完善,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

主要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2014.10.27.

[2]周中勝,何德旭.金融穩定視角下的政府金融審計對策研究.財政研究,2012.1.

篇(4)

一、網絡金融風險的來源及特點

(一)網絡金融風險的一般來源

第一,金融信息的數據傳輸系統被攻擊。這種數據傳輸系統被破壞,容易引起金融系統的數據被竊,容易造成客戶資料的泄露,將間接導致客戶資金或證券交易價值損失。

第二,網絡金融應用系統自身存在缺陷。這種缺陷往往來自于系統本身的設計,從而給不法分子留下攻擊的漏洞,將直接影響客戶和銀行的資金安全。一般來說,隨著科技的發展,原有系統缺陷將愈加顯現,如不及時進行系統升級,將危及金融系統的安全。

第三,網絡金融系統防毒軟件功能不強。這就容易造成網絡中的計算機病毒的攻擊,假如病毒侵入金融部門主機,并蔓延開來,輕者造成數據毀壞、丟失,嚴重的燒毀硬件,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網絡金融風險的特點

第一,內生性特點,是指風險一方面來自金融部門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內控能力,另一方面也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金融風險含義,它同時來源于市場價格的變化、經濟增長的質量,以及金融企業軟硬件配置和技術設備的可靠技術水平。

第二,外生性特點,是指金融風險來自于金融企業外部,決定于其選擇的開發商、供應商、咨詢或評估公司的水平,而不由金融部門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內控能力決定。

二、網絡金融風險的安全防范的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

應當通過現代企業的營銷手段,加強與客戶的互動溝通,積極挖掘客戶的潛在信息價值,有效、科學地制定金融運行的經營與發展策略,改善金融服務,提升客戶的滿意程度,增強客戶的忠誠度,提高企業的金融競爭能力和風險抗御能力。

(二)堅持金融服務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原則

金融系統要通過改善硬件設施和辦公條件,提高員工服務水平,提升對客戶的個性化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金融企業經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發展,才能為風險防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堅持強化技術防范的原則

網絡金融安全防范中,技術保證是其中的關鍵。作為金融企業,必須引進和應用先進的網絡技術,保證計算機應用軟件的不斷升級,形成協調、有序的網絡運行系統,尤其在硬件配置、故障搶修、性能調試、安全防范、數據恢復等方面,應做到保證有力,快捷準確。

(四)堅持內容制度為先的原則

金融風險的控制關鍵在人,要形成完善、嚴格的金融管理制度,加強對員工的規范管理,保證員工的盡職盡責,嚴守紀律,規范操作,科學管理。

(五)堅持系統工程原則

網絡金融安全不是僅僅強調技術和制度,強化管理就能做到,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也是需要按照一定的科學管理程序和方法來完成的。這個過程應當包括金融風險的識別、評估,風險應對的控制方法選擇、實施、監控、總結,進而完善、改進防控策略。

(六)堅持預警與應急處理原則

網絡金融風險應對重在預警評估與防范,作為金融企業,要設立風險預警的金融數據指標,專人進行數據和業務運行監控,一旦達到預警線,就要采取風險防范措施,在遭遇信息犯罪、信息威脅時,果斷應對,實施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應急處理預案,提高對網絡金融風險的實時處理能力。

三、網絡金融企業的計算機安全防范策略

網絡金融企業的風險防范關鍵是信息安全的防范,包含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也就是要保證金融信息的有效性。而安全防范主要是對網絡金融企業的計算機進行安全防范。從金融企業的實際和現代技術手段出發,安全防范策略應當包括:一是制定和落實金融企業安全策略。企業管理層要高度重視金融信息安全,組織管理層和專業技術人員,根據自身企業特點,制定和規劃安全防范的制度和操作規程,要體現全面防范、重點防范,分層次、分階段的防范原則,突出安全防范的系統性,找準防范的重點、難點和敏感點,制定不同層次的防范措施。二是加強金融企業硬件建設。要從金融企業網絡機房的選址、防盜、防雷、防破壞入手,加強硬件配備,注重技術防范,安裝必要的安全防范設施和監控設備,加強計算房的鑰匙分級管理制度,嚴格網絡登錄口令管理等。三是加強金融企業網絡技術防范。金融部門的技術安全防范是金融安全防范的核心工作。要把重點保護金融企業的服務器安全和數據傳輸中的安全方面,通過配備性能良好的內外網絡防火墻、病毒防御與殺毒軟件,不斷進行定期升級等防范措施外來不法分子對網絡的攻擊。四是采用加密技術加強防范。要采用網絡加密技術,設置交易中的客戶身份認證和交易密碼等措施,在保證網絡金融業務中的技術安全,保護客戶在辦理金融業務中的絕對安全。應當通過采用合適長度的密鑰和密碼算法的途徑,有效地防止系統傳輸中的信息和系統存儲的信息被黑客破譯,從而保證網上銀行業務信息的安全。五是實施金融系統工作的標準化。作為金融企業要選用符合國家安全標準,具有較高安全系數的軟件和硬件。在網絡金融的主機系統應用方面,應當符合可持續運行技術標準,一旦出現軟件故障,能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啟動備份系統,或不停機更換設備,保障系統的不間斷運行,以維護整個網絡金融的正常運行。另外,金融企業無論是技術人員、業務人員,還是管理人員,都要按照國家的安全標準,依法開展業務和風險管理。六是加強風險的評估與防范。要從網絡金融業務風險控制出發,著重做好三個方面的內容安全評估與防范:第一,依靠政府部門制定或社會公認計算機技術評估機構,實施對擬用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評估,并安裝必要防護軟件;第二,組織技術力量,進行金融企業的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測試;第三,從組織監督檢查的角度,由金融系統內部審計部門,實施對網絡金融業務流程及系統運作情況的安全監督檢查。

篇(5)

關鍵詞: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指標體系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的不斷推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分享經濟全球化和金融深化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來自國外金融海嘯的沖擊。為防范金融危機的發生,保證中國金融安全,建立一個適應中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安全預警機制,以便于在危機形成或擴大前就對它進行有效控制,從而避免危機的爆發或減輕危機爆發對國民經濟的不利影響,對中國經濟發展、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關于金融風險預警理論和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概述

學者們對金融風險預警展開系統研究始于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在20世紀70、80年代相繼爆發了以貨幣危機為主要表現形式的金融危機。然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危機發生的頻率不斷攀升,這些危機不僅對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而且對全球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發展都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這也引起了學術界對金融危機的成因、傳染和預警指標體系等方面的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就金融危機預警指標體系研究而言,國外的研究主要是從如下幾方面展開的:一是通過對導致危機發生的因素及其變化進行定性討論以確定預警指標體系。二是通過“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的方法確定哪些指標有助于預測危機發生的概率。三是應用計量經濟模型,在模型中估測在未來一期或幾期發生危機的概率。在上述三類研究中,基于客觀性等因素的考慮,第三類型是學術界的共識和研究的主流,這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幾個研究成果分別為Kaminsky、Goldstein以及Abiad等人的成果為代表。總之,經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外學術界在金融危機預警系統開發方面做了大量的理論及建模研究。相對而言,由于國內的金融風險預警研究起步較晚,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盡管已經陸續出現了一些實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大部分研究工作仍停留在對國外金融危機預警理論和模型的介紹上,從整個金融體系系統來考慮中國整體金融風險的研究成果的并不多見。

二、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具體構建

預測金融危機發生的幾率,必須通過選取一定的具有代表性指標,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盡可能準確、科學地利用模型測度金融風險預警所包括的各個方面,進而比較和分析不同區域的金融風險變化狀況。

(一)金融穩定預警指標的選擇原則

在吸收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系統性,金融風險預警是一個結構復雜的大系統,由眾多相互聯系的子系統即構成要素組成。但這一系統并不是各個子系統簡單相加,各子系統最優未必能達到整體最優,而是要使各個子系統科學地整合以求得系統“整體最優”。二是導向性,選擇的每個具體統計評價指標要符合提高金融風險預警的要求,屬于金融風險的范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金融風險的內涵與特征,對提高金融風險預警目標有明確的導向性,對現代金融體系的完善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三是可操作性,選擇的各個指標數據都要有可靠的資料來源,指標的計算方法要科學,便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但往往有些重要因素難以直接量化或統計數據缺乏完整性。因此在研究中設計預警指標體系中應力求能體現那些關鍵因素的指標,盡量采用變通方法獲取指標數據。

(二)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選擇的過程

建立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目的之一,是使監管部門盡可能全面、完全、具體地了解影響金融區安全的各種有關因素,以便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影響金融穩定的因素不勝枚舉,而且各種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及相互作用也因一國的發展水平、開放程度、經濟規模、經濟結構等影響因素的不同而大相徑庭。借鑒世界各國金融風險防范經驗,結合中國金融業的風險實情,中國區域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大致可以從宏觀先行指標、微觀審慎指標兩個層面上予以構建。故中國金融危機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過程可以概述為分解描述中國金融危機預警評價指標體系總目標―確立相應準則―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建立預選指標集―篩選指標―建立指標體系(見圖1)。

(三)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確立

通過前文的分析,我們明確了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具體結構和構成要素,根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金融風險特征的具體描述,運用頻度統計法和理論分析法,選擇在金融風險預警體系中使用頻度較高、與金融風險的內涵和特征相關的指標,構成預選指標集。

考慮到前文對識別金融風險產生根源及金融風險預警理論的論述基礎,結合中國當前金融風險的特殊性和統計數據索取的可能性,我們從宏觀經濟、金融系統、泡沫風險和全球經濟等四個方面選取18個指標建立了中國金融風險監測指標體系,作為預警系統的備選指標。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在預選指標集的基礎上做了簡單調整,最終確定了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的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由4個子系統,共18個具體衡量指標構成。其中,宏觀經濟指標主要反映的是宏觀經濟環境穩定性;金融系統指標主要包括監測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的指標,反映金融市場穩定性;泡沫風險指標,考慮資產價格變化導致的風險;而全球經濟指標則主要考慮國外主要經濟實體的變化對國內影響。具體預警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四)部分預警指標釋義

1.宏觀經濟指標釋義

宏觀經濟指標主要反映的是宏觀經濟環境穩定性,在本指標系統中主要由 “GDP增長率”、“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通貨膨脹率”和“出口變化率”等幾個具體指標反映,如表2所示。

2.金融系統指標釋義

金融系統指標主要包括監測銀行危機和貨幣危機的指標,反映金融市場穩定性主要是由“國內信貸/GDP”、“國外凈資產/GDP”、“實際利率”、“外商直接投資/GDP”、“M2/GDP”、“M2乘數”、“貸款/存款”和“儲蓄存款/M2”等幾個具體指標反映,如表3所示。

3.泡沫風險與全球經濟部分指標釋義

金融風險的積聚和釋放會通過股市和房市反映出來,突出表現為資產價格的異常波動,若資產價格的大幅下挫,會導致金融資產縮水,金融資產泡沫破裂,形成大量的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惡化經濟,引發金融危機。

泡沫風險指標,考慮資產價格變化導致的風險,在本指標體系中主要由“股價指數變化率(上證指數)”、“房地產投資增長率”、“建筑業貸款/銀行貸款”等幾個指標反映,而全球經濟指標則主要考慮國外主要經濟實體的變化對國內影響,主要“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率”和“美國經濟增長率”等兩個指標反映。

三、結論

為了能設計更好地反映中國金融安全形勢的指標體系,為金融安全預警提供有效依據,本文從不同角度對影響金融安全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建立了開放式的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然而,本文的研究僅限于預警系統的備選指標的選擇,對于指標的進一步選擇沒有作深入探索,因此,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應該通過諸如Logit等數學模型的構建,利用Granger等檢驗方法確定各個子系統的入選預警指標,研究各預警指標對于危機的預示作用,并利用最終入選的指標通過因子分析方法合成能夠反映出中國金融風險危機等級的具體指數,并規劃相應的風險等級,據此刻畫中國金融風險的總體波動情況,并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經驗以及參考不同發展階段的特征,確定各指標的預警界限值,并構建中國金融風險預警信號系統,輸出預警信號燈系統,顯示金融風險狀態和描述金融運行的冷熱狀況。

參考文獻:

1.Kaminsky,G.L.,S.Lizondo and C.M.Reinhart. Leading Indicators of Currency Crises[R].IMF Staff Paper, 1998.

2.Goldstein Morris, Graciella L. Kaminsky and Carmen M. Reinhart. Assessing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AnEarly Waring System for Emerging Markets[R].Washing tong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0.

3.Abiad,Abdul.Early Warning Systems for Currency Crises: A Survey and a Regime-Switching Approach[R].IMF Working Paper, 2003.

4.聞岳春,黃福寧.國內金融風險預警系統研究綜述及綜合經營下的EWS框架構建[J].中國貨幣市場,2008(9).

篇(6)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商業銀行內控風險問題越來越受到金融界的關注。本文就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內控風險問題介紹了內控與銀行內控的含義,對銀行內控的目的進行了分析,同時闡述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了對策。

關鍵詞 新形勢 商業銀行 內控風險 對策分析

做好銀行內控工作,是商業銀行發展中一項重要的內容,也是商業銀行防范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有力保障。本文就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內控風險問題主要介紹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內控與銀行風險內控的含義介紹

內控是內部控制的簡稱,它是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它最早出現于美國會計師協會在1936年的《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中,主要意思是為保護現金和其他資產,檢查賬簿記錄準確性,在公司內部采用的各種手段和方法。2002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頒發了《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在《指引》中對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做出了定義:內部控制是商業銀行為實現經營目標,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對風險進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

二、完善和強化銀行內控的目的分析

(一)銀行內控是防范銀行自身經營風險的關鍵步驟。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由政策體制、市場變化、不法分子的侵害等外部社會因素造成的風險稱為外部風險,與之對應的還有內部風險。外部風險基本可以通過轉變思想、轉換機制、內部練功、提高素質、加強內部控制來積極防范和化解。因此,銀行經營的風險最主要來源還是內部失控。所以,完善和強化商業銀行內控才是防范銀行經營風險的真正關鍵環節。

(二)銀行內控是金融監督管理的需要。制定符合國際慣例的內部控制制度,是目前商業銀行急需要做的。因為,只有各商業銀行建立起了科學有效的決策系統、責任分離的執行系統、相對獨立的監督系統和切實有效的支持保障系統,才能切實避免決策失誤、執行失真、監督失靈和保障失效等潛在的各種風險。

(三)銀行內控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基礎。新形勢下,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斷,經濟危機此起彼伏。在這個大的形勢下,銀行內部自我約束成為金融安全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內部自我約束與管理對保障金融安全起決定性作用,從而保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故,強化商業銀行的內控是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礎。

三、目前商業銀行內控風險現狀介紹

目前,我國商業內控風險現狀存在較多不樂觀的現象。首先,整體風險防范意識較淡薄。隨著各銀行之間競爭的加大,常出現攬存難、放貸難的局面。還有些銀行為了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對內控工作不夠重視,致使員工信仰危機和價值觀扭曲,道德風險日益加大。其次,部分信貸人員素質不高,信貸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在信貸管理和操作上,貸款三查、審貸分離等制度落實不夠,貸款風險意識不強,存在重放輕收,重貸輕管的現象。第三,管理與監督松弛。會計內控制度執行不嚴,管理流于形式。檢查輔導敷于形式,監督不力。最后,內控機制不健全,缺乏動態的調整。原有規章制度不健全,沒有完善的機制機構,對制度、辦法執行不力,而且在監督上不嚴格,缺乏對突發事件或問題的應急處理機制。

四、新形勢下商業銀行內控風險對策分析

(一)加強學習。特別是對風險防范意識的灌輸,提高對銀行內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顯然,風險及其防范意識很重要。無論是基層一線工作人員還是上層各級領導,都必須增強內控優先意識,要切實端正經營指導思想,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工作。爭取做到從意識根源上就鏟除風險的發生。

(二)強化合規培訓,將制度變為習慣,不斷提高商業銀行人員素質。提高內部人員素質是加強商業銀行內控的根本所在。必須加強對“人”的管理,培養人、造就人、選好人、用好人,要把“以人為本”的思想作為企業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貫穿于經營管理的始終,注重德、能、勤、績,加強崗前和在職員工多層次、多方位的培訓,提高人員防范風險的綜合素質。

(三)從嚴管理。強化過程監控,加強風險監督與管理。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作用,促進內部審計從合規性審計向風險性審計轉變,從單一的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審計轉變。加強業務操作的控制和事后檢查,強化執行力,切實落實責任追究制。一線服務、業務管理、安全保衛等等都要嚴格依法合規操作。對違規違紀的責任人,要依據金融法律法規和內控規章制度的規定,一律施用重典,嚴肅予以責任追究。

(四)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控機制。科學有效的機制是保障商業銀行長效內控的關鍵。要由事后補救向事前防范轉變,對現有內控制度進行認真清理,根據銀行業務特點和風險控制需要,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內控機制。在每個系統下制定出具體業務工作流程,流程中必須崗位固定、責任固定,以實現崗位、工序間的相互制約;在崗位、工序之間實行雙人雙表的審查監控,對業務部門的檢查監督,對稽核審計及監察人事嚴格監督;制訂一套統一的、系統的、操作性強的違規違章處罰方法,做到規章面前人人平等。

結束語:不斷推進和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建設,防范銀行經營風險,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益是新形勢下商業銀行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所以,只有不斷轉變思想觀念,不斷完善和創新體制,加強內部管理與教育,才能達到防范風險,保證經營,才能更好地實現銀行自身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收獲。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期貨信息貿易政府宏觀調控

信息資源在現代社會中不僅是微觀經濟單位決策的基本依據,而且會改變經濟形態、甚至影響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因而具有卓越的戰略意涵。此外,發達的信息資源體系亦是大國崛起所需的基本要素。

現代市場體系中,期貨體現著大量交易者的預期,對大宗商品和金融資產價格具有良好的促發或引導作用。經過深加工的期貨交易信息還可以成為經濟的晴雨表,能更好地被用于觀察宏觀經濟運行趨勢。國際實踐表明,掌握期貨信息資源,并充分合理利用,不僅有助于健全市場機制,增強市場活力,而且有助于優化經濟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對于我國來說,期貨市場方興未艾,很多部門和民眾對期貨所隱含的信息卻又認識和利用不足。借鑒國外經驗并根據本國國情,從多角度、多途徑加大期貨交易信息資源的開發力度,并向全社會傳播推廣,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利用信息安全維護金融安全,美國金融危機的警示

經濟和金融安全是所有國家必須考慮的重大問題。在以往,經濟或金融安全主要從國外和國內的經濟和金融內部運行機制進行考慮,但是2007年美國次級債危機向金融危機的演化則警示人們:信息安全的內含在發生深刻變化;信息資源的開發、披露、傳播和利用必須成為維護國家經濟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

1、美國金融危機中隱含的信息披露難題和監管困境

2007年美國爆發次級債危機,2008年又演化為沖擊全球金融安全乃至實體經濟安全的嚴重金融危機。關于這次危機的產生機制究竟如何,尚在經濟學家的研究之中,但是衍生品在危機中的作用也成為無可否認的關鍵一環。客觀考慮,衍生品是一個中性的工具,所有的衍生品最初的設計目的都是用來防范或轉移風險。那么,美國金融危機中場外衍生品(其實只是CDS)怎么推動了危機的持續蔓延呢?問題的根源就在于CDS等信用衍生品存在嚴重的信息披露難題。

首先,資產負債表無法顯示市場隱含的巨大風險。在金融機構從事衍生品交易活動后,會計平衡表僅能記錄表面上的資產和負債信息,很難揭示出實際隱含的風險內容和風險規模。正因如此,作為表外業務的衍生品交易就可能會逆轉、加速或者減弱資產負債表的風險。因此在危機產生后,美國大量金融機構出現大規模資產減計和流動性不足,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危機的傳播和演化。

其次,OTC衍生品交易缺乏足夠的報告制度和披露制度。監管當局、交易對手方及其他機構很難對公司信用等級和交易情況進行準確評價。當市場承受壓力時,缺乏關于某公司市場及信用風險方面的信息,以及對公司風險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從多方面沖擊了美國金融市場的穩定。一是,在謠言、市場恐慌等不利信息作用下,使債權方撤資,最終損害公司的融資途徑。二是,導致市場參加者進行防御性頭寸調整。

2、不合理的現代信息傳播方法也促成了美國金融危機

互聯網在世界金融體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和有益的作用。“十多年來,互聯網使信息民主化的作用一直為人們所稱道。它能賦予個體投資者力量,讓混亂的金融市場更加透明,并且創造出了新一代的普通投資者,他們能夠隨心所欲地投資從標準普爾500指數到棕櫚油期貨的任何東西。”“信息需要自由,信息能夠創造一切”到21世紀達到了頂峰。

但是,信息自由也造成了金融中不同投資者的信息不對等。這種不對等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付費信息與不付費信息之間存在差異,使投資者劃分為有能力獲取信息的人和沒有能力獲取信息的人。其二,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對等。普通投資者在享有信息自由的同時,往往會淹沒在數據當中,無法全面了解和深入評估其投資的產品。而交易商、銀行業者和金融策劃師則建立起了隨時跟蹤、分析和選擇各種信息和產品的捷徑。因此,那些大量數據形成的數據迷霧“幫助華爾街一些自作聰明的人像玩電腦游戲一樣輕易地劫持了全球經濟——憑借的是即時信息和數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

因此,避免下一次類似危機的辦法就是改進信息資源的傳遞機制,加強互聯網整合信息的能力,使所有的普通投資者、政府以及監管機構能合理享有和充分利用金融產品信息。今后,金融體系必須能夠對信息做出解釋:現在的金融市場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警惕什么。

3、建立以期貨交易所為模式的正規交易平臺和信息平臺是實現金融安全的基本歸宿

客觀而言,美國金融危機中的CDS等信用衍生品是非常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其之所以發展成為危機的“肇事者”之一,關鍵的原因是存在著嚴重的信息披露不足和監管困難。作為場外交易的衍生產品本身就具有表外性,因此信息披露和監管本來就具有與生俱來的缺陷。這從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場內交易期貨和期權的安全性和重要性。在危機過程中,那些在期貨和期權交易所進行衍生品交易的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并沒有出現大規模虧損和倒閉。因此,從衍生品市場的角度看,實現金融安全,防范金融危機,應將加強場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信息機制重新構建。可以選擇的方式有:第一,將部分場外交易的衍生品移植到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第二,場外的衍生品應選擇合理的交易系統或平臺。第三,利用清算所或者期貨交易所的清算所對衍生品進行集中清算。這些選擇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合理的信息披露途徑,使更多的投資者能夠有機會對交易產品的價格信息和風險特性進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同時也有助于監管層對衍生工具交易過程隱含問題的展開動態持續監管。

4、信息安全范圍擴大成為影響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

一般看來,信息安全的解釋和理解或從技術角度考慮,或從保密角度考慮,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卻忽略了基于經濟和金融安全角度的信息安全問題。從美國金融危機可以看出,信息安全的內含和外延都應有所擴大。不利于實現經濟安全或者金融安全的信息體系必然隱含著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安全或信息不對稱問題。從理論上看,信息內容上的不完全、信息傳播體系的缺陷甚至信息需求者對信息分析能力的巨大差異,都應構成信息安全理論的新的要素。

所謂信息不完全應有多方面的理解。第一,市場主體對信息的認識能力存在限制。第二,經濟或市場本身不能生產足夠的信息。第三,即使信息充足,市場也不能有效地予以配置。這些方面的信息不完全經過積累或發酵很可能成為金融不安全或經濟不安全的誘因。所謂信息不對稱則是指不同市場主體對信息擁有能力的差異。應該說,如果出現嚴重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對稱,將在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殺傷力,并影響金融安全。

因此,確保衍生品市場的信息安全,并有助于實現經濟安全和金融安全,從內容上看應至少包括:第一,風險預警機制,如建立起完整、可靠、靈敏、精準的金融和經濟風險預警體系;第二,信息獲取能力的公平性,如要使普通投資者和金融機構具有平等的信息獲取能力,或者應控制大型機構對信息資源的濫用;第三,信息需要合理規范的平臺,如通過建立規范的金融產品交易平臺使投資者能夠更好地了解正在交易的產品的風險;第四,信息應成為監管的重要內容。政府當局不能只重視金融機構、投資者的具體交易行為,而且更要將重點向信息監管進行一定程度的轉移。

二、利用期貨信息服務實體經濟:中國最現實的選擇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深入,實體經濟面臨日益增多的國外國內市場風險。將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轉移,并協調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解決的重要問題。而科學化解風險,合理安排生產,有效促進流通,往往需要借助期貨市場所蘊含的豐富信息。

1、利用期貨信息發展現代貿易流通

健康的期貨市場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在國際上,糧食、石油、金屬等大宗商品的貿易,均以期貨價格作為合同的定價基準,即商品現貨價格主要參考權威期貨市場對應的期貨價格。利用期貨價格和基差信息已經成為安排商品流通的基本形式。例如:利用基差信息對商品進行定價和交易在美國商品現貨流通中具廣泛運用。商品買賣雙方確定的未來價格往往是期貨價格與基差之和。這就使得美國的現貨價格與期貨價格能真正融為一體,期貨市場的經濟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和利用,現貨貿易流通方式也實現向更高級形式發展。

如今,我國眾多生產、貿易、加工、消費企業開始利用期貨價格來組織采購、生產、物流和營銷等經營活動,并取得不少進展。在有色金屬行業和大豆行業,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會跟蹤利用有色金屬和油料油脂期貨市場的價格,這些行業企業要比那些不利用期貨信息或缺乏期貨信息作為指導的行業企業能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例如上市公司江西銅業、云南銅業等采取“上期所月加權平均價”作為合同定價基準,浙江寧波金光采用“基差+DCE豆粕期貨價格”的方式的解決了現貨貿易中定價的難題和貿易方式的缺陷。但是,與美國經驗相比,我國需要解決很多問題,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2、利用期貨信息安排商品生產

期貨市場具有良好的價格發現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通過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競爭的期貨交易機制可以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期貨價格。全球大宗商品的價格形成都是在期貨市場內完成。因此,利用期貨市場的價格信號制定生產計劃、選擇銷售時機、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已成為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

我國各行業對期貨信息的利用已經有所發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農業為例,我國農業生產主要是由小家小戶的農民組織完成。對于廣闊和劇烈變動的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而言,絕大多數農戶缺乏對信息的準確把握,因而大大制約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但是近些年,在期貨市場逐步發展并被農民逐漸了解的地區,期貨信息已經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在農產品生產銷售中,大豆、小麥、玉米、橡膠等期貨價格也已經成為東北、華北、云南等地農民以及農業產業組織安排農業生產、調整種植結構、確定銷售計劃、鎖定預期利潤的重要依據。例如,東北豆農和云南膠農充分參照期貨市場的信息把握銷售時機和價格,實現了收入的較大增長;云南農墾近年來通過期貨市場交割比現貨市場銷售價格平均每噸高出1,000元,墾區2005年人均收入1.07萬元,較2000年增加了69%;2006年黑龍江省海倫市農民根據專家建議,決定多種玉米,少種大豆,當年通過種植結構調整使農民增收10多億元。

3、推動建立完善產業信息化體系

當代經濟體系是一種高度依賴信息的經濟體系。在全球大宗產品供求關系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價格信息對現代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我國的信息化體系特別是農業信息化體系發展依然滯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經濟的持續增長。這里以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為例進行說明。農村信息化體系落后的一個體現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整理、機制,信息數據庫也不完整。期貨市場是一個公開的信息市場,在現代通訊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期貨市場接受來自銷區、產區以及世界各地的信息,在期貨市場上新生成的信息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手段迅速傳播出去。可見,農產品期貨市場本身就是農產品信息集散中心。因此,可以利用其支持和完善我國現行的農業信息體系。第一,可以利用期貨市場信息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農信息資源,推動農業信息數據收集整理規范化、標準化。第二,利用期貨信息促進信息標準的統一,并推進公用農業數據庫建設的實用性。第三,一些期貨信息能夠積極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服務的作用,如天氣期貨,為農業生產規避因天氣變化而帶來的自然災害起到強大的市場引導作用。

4、利用期貨推動建立“期貨農業”模式

期貨農業是訂單農業的一次提升。在訂單農業中引入期貨交易、期貨標準、期貨信息,有助于推動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產業化。第一,利用期貨推動農業標準化。農業標準化是農業產業化的基礎。只有通過標準化的技術和管理手段,實現對農業生產的全過程控制,才能保證農產品的優良品質和統一規格,為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大規模進入國內外市場創造條件。由于期貨交易對交割貨物的標準有統一的要求,農產品購買者更愿意通過期貨市場放心購買具有統一規格的農產品,農民更加愿意生產優質品種的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存在能夠促使農民自覺地了解標準化,增強標準化意識,從而在生產全過程中自覺地進行標準化生產,進而提升農產品質量。第二,利用期貨交易完善訂單農業。訂單農業在我國推行起來存在很多現實難題,如何保障訂單的履約始終是關鍵緩解。發展期貨農業,不僅可以如前所述,為農產品提供充足合理的市場信息,同時也有助于對沖農產品購銷各方的市場風險,確保訂單農業的穩固運行。

5、問題的緊迫性

盡管這些年我國實體經濟中各部門對期貨信息予以了關注,在部分領域取得一些進展。但是目前的進步只是個開端,全方位深入利用期貨信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依然發展滯后。如,我國目前有近百家央企從事大宗商品進出口和生產加工,但是參與期貨市場的卻很少。相比之下,95%的國際500強企業都是通過期貨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我國的糧食企業,目前進行生產、加工、儲運、流通形成有規模的糧食企業至少幾十萬家,但是根據期貨交易所統計,糧食方面的法人客戶還不到1萬家,更不要說農民或農民組織了。因此需要各界聯合探索,從國家戰略的角度發展期貨市場、推動期貨市場信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三、利用期貨信息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1、現貨市場價格作為調控依據具有滯后性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進行宏觀調控具有不同的市場基礎,一是基于現貨市場獨自發展的調控,二是基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共同發展的調控。由于現貨市場是空間上的資源配置方式,期貨市場是時間上的資源配置方式,因此具有不同市場基礎的宏觀調控方式、調控信息、調控效果也會有所不同。在沒有期貨等衍生品市場的經濟體系中,一般來說,觀察通貨膨脹和經濟走勢時首先會想到CPI與PPI,但是這兩個數據是每個月公布一次,且所反映的是前一個月的狀況,就某種層面來說,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它的落后性質,這對于需要把握先機的交易者和宏觀調控主體來說帶來一些困難。因此政府在做宏觀經濟決策時,會因為現貨市場信息傳遞的滯后性和不完全性,而缺乏有效性和前瞻性。即使調控主體可以通過各種模型和測量工具對未來市場價格信息做出預測,但這種預測和判斷往往不具有準確性。另外,由于現貨市場價格的調控存在“消耗效應”,也會使調節效果逐漸削弱。

2、期貨市場為宏觀調控提供了新的信息源

與只有現貨市場體系相比,在衍生品市場特別是期貨市場發展的情況下,政府的宏觀調控則具有了新的決策信息源。由于期貨價格能夠不斷根據變化的市場信息,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行調整,并最終形成一種體現未來市場供求變化的動態均衡價格,因此這種期貨價格要比通過宏觀經濟模型做出的價格預測更為準確,也要比花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調研更省力,因此完全可以成為調控部門的決策參考選項。例如,在成熟的期貨市場上,期貨價格的長期大幅度上漲和下跌,可能預示著多方面問題,如供求關系可能或者已經出現失衡,國民經濟結構不合理。因此,構筑合理的商品期貨指數,有助于宏觀調控主體根據期貨市場上的價格變化及時調整經濟政策,避免陷入滯后調控和盲目調控的被動局面,降低調控成本,提高調控效果,即,使宏觀決策的制定和實施深入契合現代市場運行規律。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都在積極使用利率和外匯期權、期貨以及遠期合約進行市場分析,其中包括英格蘭銀行、美聯儲、日本銀行、法蘭西銀行以及意大利銀行在內的一些主要國家的銀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關于商品期貨交易的信息含量對于貨幣政策以及其他宏觀調控部門政策的預警作用和決策影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亦是發達期貨市場國家宏觀部門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如,CRB指數是一種較好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標,可以成為通貨膨脹的早期預警指針,為觀察通膨狀況的重要依據。CRB指數與債券收益率之間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因此應借鑒路透CRB商品指數經驗,組織國內期貨交易所以合理的產權形式,建立適合國內需要的商品指數期貨,更好地為投資者和宏觀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3、利用期貨信息增強宏觀調控的基礎性力量

我國擁有龐大的農產品儲備體系。儲備物資的輪換不僅要從產品宜存角度考慮,而且應根據期貨市場價格走勢選擇合理的輪入輪出時間。如期貨價格走低,國家的儲備物資可以輪入現貨;價格再輪出儲備物資,在客觀上也有助于削減市場價格波動幅度。

4、增加宏觀調控的影響途徑

期貨市場信息在整個市場體系中具有先導性。政府在進行宏觀調控時,不僅需要研究期貨價格走勢,而且還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來引導期貨市場的交易價格(甚至在危機時刻直接參與期貨交易),進而通過期貨市場影響現貨市場,再通過現貨資本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價格變化,達到宏調目的。

四、利用信息開發培育更完善的期貨市場功能

期貨市場所具有的功能是眾所周知,又被人們廣為樂道的話題。一般而言,期貨市場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個方面。但是,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傳播與期貨交易的鏈接與融合,以及投資主體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深化和信息需求水平的提高,期貨市場的另一種功能屬性——信息開發功能,開始凸現出來,并逐步發展成為與發現價格和管理風險一樣的又一功能。這個新的功能并不和發現價格、管理風險等功能相割裂,而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相互融合交流,共同推動著期貨市場發展的高度化。

1、期貨交易信息是價格發現功能的基礎

通常而言,由于現貨價格在形成過程中的時滯性、分散性和信息不對稱性,其價格的真實性受到嚴重影響。以現貨價格作為市場信號和決策依據,不僅會形成高昂的交易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對于處于完全競爭狀態的期貨市場來說,由于具有公平的交易規則和日漸合理的交易方式,眾多買家和賣家能將自己掌握的各方面市場信息充分匯集到期貨價格中。期貨價格中所融入的各種市場信息不僅包括了現貨價格的實際變化、投資者對各種市場信息的判斷,而且也包含了其對歷史交易信息的整理加工、對即時交易信息的深度挖掘利用。由于期貨交易定單流可以將宏觀經濟信息的判斷或預期等各項內容都考慮到或者融入進來,因此很多投資者(當然不是全部)完全可以將期貨交易信息作為一個重要的觀測載體,通過深入分析期貨交易歷史信息和價格動態做出買賣決策。由此各類現貨信息和歷史期貨交易信息集中過濾所形成的期貨價格,將有助于較快速度地反映真實的供求狀況及其未來價格變動趨勢,形成合理的價格信號。

2、利用期貨交易信息完善風險管理功能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所有參加者熟知的一項功能。這個功能雖然有其固有的基本交易策略,但是也不是動輒就能完美無缺,很多期貨交易者在實踐中往往會面臨一定的風險損失。風險的來源主要源于對平倉時機的選擇。何時平倉必須依靠對基差信息的深入分析。所謂基差實際上就是現貨價格和期貨價格之間的差額。實踐表明,基差的變動可以使套期保值者的頭寸狀況得到改善或更加糟糕;例如,對于將來要賣出現貨的空頭套期保值者來說,基差出現擴大就意味著套期保值出現盈利。相反,基差出現縮小,則套期保值狀況出現惡化。因此,所有套期保值者不僅要分析基差歷史變化,而且也要就要深入了解影響基差的變動各項信息,在最盡可能有利的基差點上完成套期保值。

3、信息開發:期貨市場的新功能

在期貨交易的方式、價格、流程及利潤源中,信息是充斥在各個環節的,信息作為期貨交易基礎能更好地解釋期貨交易的過程,期貨市場中信息場的存在更能說明各種信息的綜合作用對期貨交易基礎的演變過程。單從前述的兩個方面看,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的功能雖然是發達期貨市場自身所具有的功能,這種功能從根本上看,離不開期貨市場的高度通暢的信息流。應該說就此而言,交易信息對期貨市場功能的發揮的影響已經足夠大了。但是,問題并不僅僅止于此。事實上,假如期貨市場所的市場信息開發過程能和期貨交易活動真能實現高度融合,那么在期貨市場中必將醞釀出一項新的功能——信息開發功能。

期貨市場的信息開發功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即選擇和整理信息的功能,保存和傳遞信息的功能,重組和創建信息的功能,改造和開發信息的功能。從客觀條件看,期貨交易所在期貨的信息場中處于樞紐地位,具有整理交易數據的先天性條件。對于期貨交易所來說承擔著三個方面的信息開發職能。

——設計合理的交易機制和市場規則。這是提高信息效率的基礎。

——采集、挖掘、過濾和整合信息。這屬于信息開發本身范疇。——披露和傳遞各種信息。期貨交易所開發信息必須有完備的信息披露內容和規則,也必須有高效的信息傳播途徑,以此保障信息功能的高效性。

事實上,如果期貨交易所能夠主動、自覺地開發期貨交易信息,積極借助信息技術和各種傳播渠道,那么很明顯期貨市場的信息開發功能將明顯提升,并系統地促進套期保值和價格發現功能的實現。

總之,高度發達的期貨市場將是一個信息資源得到高度開發和利用的市場,期貨市場的信息開發功能不僅有助于從質量上提升期貨市場功能,同時也拓展了期貨市場功能的范圍。無論對于發達市場還是新興市場而言,要想不斷將期貨市場的功能向更高度予以推動都離不開對期貨市場信息開發功能的挖掘。期貨交易所的信息開發職能始終是期貨市場信息開發功能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之一。

五、利用信息服務創新增強期貨交易所競爭力和定價權

1、全球期貨交易所競爭日趨激烈

期貨交易所是爭奪定價權的前哨。近些年,全球期貨交易所的競爭日趨激烈,對各國大宗商品和金融資產定價權的爭奪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爭奪對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期貨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市場控制力,即交易所力圖通過品種和規模的擴張增強市場影響力和輻射力;第二,信息控制力和影響力,即利用信息資源的技術標準、服務水平來影響增強市場影響力和經營收入水平。這兩方面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相互相應,相互促進。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全球一些主要的交易所掀起了合并浪潮,在合并過程中關于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出現四個趨勢。第一,信息供應逐漸被國際大型期貨期權交易所控制和壟斷。第二,以市場的成熟為基礎,對期貨交易信息進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收費成為潮流。第三,信息服務為交易所經營和擴張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第四,調整交易時間,加快技術整合,提供各洲的不間斷交易,擴大信息影響力。從國際經驗看,世界很多證券期貨交易所的收入來源已經發生變化,信息服務已經成為其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收入途徑的變化,不僅增強了交易所實力,而且也反過來為其信息的深度開發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國際期貨交易所信息開發與服務收入

國際主要期貨交易所的市場數據銷售大都是通過數據賣主進行的。數據賣主獲得交易所授權后,將市場數據銷售給個人或機構用戶。部分交易所不僅通過數據賣主銷售數據,而且可以通過數據傳輸專線直接向終端用戶供應數據。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最終用戶可以從認可的數據賣家或者直接從交易所通過CME數據傳輸專線獲得數據。一些交易所還允許賣主將數據銷售給下一級賣家,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賣主經批準后,可以作為直接的或間接的賣主,從事再次銷售市場數據活動。

近些年,期貨交易所收入結構的多元化已經成為一個趨勢。由于現貨和衍生品市場交易的不斷活躍,交易者對信息的需求相應出現了大幅度的上漲,由此也帶來了期貨交易所信息服務收入的增長。總體來看,國際主要期貨交易所2001,2005年期間的信息服務收入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例如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報價數據費在2004財年內增長了15%。從信息服務收入占交易所總收入的比重來看,大部分交易所的這一數據在14%~18%之間。總體上看,隨著市場信息需求的不斷增加,信息服務已從昔日的“副產品”轉變為期貨交易所的正式商業業務,信息服務收入也隨之成為期貨交易所的總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

3、我國加快期貨交易所信息資源的開發迫在眉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洲|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吞精| 免费三级网站| 日韩免费视频|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男ji大巴进入女人的直播|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美女国产毛片a区内射| 狠狠的干性视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精品日本| 婷婷午夜天| 亚洲jlzzjlzz少妇| 成年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麻豆| 青青草原亚洲|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播放|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85麻豆| 日本熟妇大屁股人妻| 国产高潮刺激叫喊视频|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亲子乱子伦xxxx50路| 老湿机香蕉久久久久久| 大肉大捧一进一出好爽视频mba | 秋霞在线视频| 无码熟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