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1 08:27: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性護理診斷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養老機構;社會實踐;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能力;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188-03
隨著護理學專業化和??苹l展,培養護理本科生使用護理程序、提高臨床決策能力成為護理本科教育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與挑戰。健康評估能力是臨床決策能力的基礎,它是培養護生收集資料、“以與醫療診斷不同的整體護理評估的思維模式”、確認患者的護理問題/護理診斷、監測病情變化、預測疾病發展的能力[1],是現代護士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護士提供高質量護理服務的必備技能[2]。為了探究提高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能力的方法,2013年,我們將養老機構作為培養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能力的第二課堂,利用護理程序指導護生在養老機構開展融學習與服務為一體的健康評估實踐活動?;顒雍蟛捎蒙疃仍L談的方法,以每個服務小組為對象,對參與活動的16組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了解其在整個服務過程中的感想、收獲和建議,探討養老機構社會實踐對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能力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以我系2010、2011級共32名護理本科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0級23人,2011級9人。2人/組,由2010級、2011級學生結對組成9組(G1-G9),由2010級學生結對組成7組(G10-G16)。所有護生均完成了《健康評估》課程的學習,取得相應學分,具備一定的健康評估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實施方法。確定服務對象:石河子市綠洲醫院老年科是集養老、醫療、康復、護理為一體的養老機構,從這些老年人當中選擇由醫院確診過的老年患者16名(其中,高血壓病人10名、糖尿病病人6名)。準備工作:由教師編制健康評估實踐的相關表格,包括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評估表及隨訪表。評估表以呂探云主編,人衛版《健康評估》(第2版)、《健康評估》(第3版)教材為理論依據,結合養老機構老年人特點,參考國內外文獻,經專家咨詢和預試驗基礎上編制而成,內容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人口社會學資料,基本健康信息,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及其他需要;隨訪表主要包括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信息(癥狀、體征、服藥)及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等內容。以上表格編制完成后,由教師就這兩份表格的使用對32名參與護生進行培訓。組織分工:1名老年慢性病患者由2名護生配合照顧。教研組2名教師參與本項目,每名教師負責指導8組護生;指導形式包括組織小組討論及現場指導,其中每對學生的現場指導次數不少于3次。實踐內容:從2013年4月6日開始,每周1次,連續12周。每組護生首次實踐需完成“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評估表”,在教師指導下,開展小組討論,確認服務對象的護理問題/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其余每次則需按照上次制定的護理計劃進行實施與評價,并完成“隨訪表”,在教師指導下,再次確認護理問題/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如此不斷循環。最后一次實踐每2組互換服務對象以《養老機構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評估表》完成終末評估。
2.評價方法。評價內容:目前,國內學者對于護生健康評估能力的評價尚沒有統一標準。一般認為應從健康評估理論、問診能力、溝通能力、護理體檢能力、閱讀及分析相關檢查報告的能力、病歷書寫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3,4]。結合養老機構的特點,本研究從問診能力(含溝通能力)、護理評估記錄書寫及診斷思維能力兩方面擬定訪談問題,探討社會實踐對護理本科生健康評估能力的影響。問題包括:(1)社會實踐前后,您與老人的交流與溝通能力有無改變?改變表現在哪些方面?(2)社會實踐前后,您對資料的分析歸納、作出護理診斷能力有無改變?改變表現在哪些方面?(3)社會實踐前后,您書寫護理診斷的準確性有無改變?改變表現在哪些方面?(4)社會實踐前后,您的護理評估記錄書寫的質量有無改善?改善表現在哪些方面?(5)參與此次社會實踐活動,您的收獲有哪些?(6)您在為老人服務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障礙有哪些?(7)您對這項活動的建議?每組學生的訪談時間約為20分鐘,訪談前說明目的,在征得學生的同意后現場錄音。在訪談過程中,要認真傾聽談話內容,并仔細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對有疑問的內容進行澄清和確認。反復聽取錄音資料,將資料整理成文字,通過編碼、分類和提煉主題的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一)溝通能力
1.準備工作。多數學生表示,會在每次實踐開始前做部分準備工作。如G5說:“平時到臨床見習,我們五六個學生問一個患者,自己也不用做太多準備,反正總有人會問;這次活動就我們兩個人,再也不能依賴別人了,為了不尷尬,我們會提前把各自要問的問題分配好。”G6說:“第一次評估是像以前那樣按照評估表逐條去問,結果發現老人好像聽不懂,有一次還鬧了笑話,我們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問法過于書面化。后來,我們兩個會提前交流一些問題的問法?!盙8說:“我們在給老人做糖尿病健康教育時,前幾次只是講一些知識,她好像聽不懂,也不感興趣,后來的內容比如糖尿病足,我們就提前在網上找了相關圖片,用手機給她看,效果好多了。”
2.溝通技巧。多數學生表示,隨著實踐的深入,會有意識地使用問診及溝通的技巧,溝通效果也有了很大改善。G1說:“我們組的老人特別喜歡我們來,每次我們來了就會給我們講好多他以前的事,這樣就影響我們做正事(評估)了。后來,我們就漸漸能把握把他‘拉’回來的時機了,他想說的也說了,我們想問的也問了?!盙3說:“開始時我們經常會一次問好幾個問題,我們組的老人耳朵背,她總是‘挑’著回答,有的問題就漏掉了。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提問方式需要改變,在那之后每次就問一個問題,問的時候聲音大點,她回答起來幾乎都沒問題了。”G13說:“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按照評估表逐條來問,后來發現有的問題具有相關性,我們就把相關的問題組合了一下,放在一起問了。這樣既節約了時間,也沒出現相似問題重復問的情況了?!?/p>
(二)護理診斷
1.評估意識。訪談中有3組學生表示,評估意識得到了強化。G2、G11說:“以前我們也經常來養老院進行志愿服務活動,當時的服務內容帶有隨機性和盲目性。這次來機構,每次都是先評估后服務,這使得我們的護理措施更有針對性了?!盙8說:“以前來機構,我們能為老人做的只有剪指甲、洗頭等這些基礎護理工作;這次通過評估老人的情況,我們為他們講解了需要的健康知識,受到了老人的歡迎?!?/p>
2.擬定護理診斷的能力。多數學生表示,通過實踐,擬定護理診斷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G10:“之前在收集到的資料中很難發現問題所在,摸不著頭緒,通過訓練和老師的精心指導,發現問題的能力明顯提高?!盙4:“能按照老師給的思路來分析護理問題,提護理診斷時的邏輯思維明顯增強,提出的護理診斷更加全面準確。”G16:“理論課學習時側重于確定護理診斷的名稱,現在對于相關因素的確定感覺容易了很多。”G7:“以前寫護理診斷會出現自編自造的情況,現在會有意識的查找資料,在護理診斷手冊中查找、分析與資料相符的護理診斷。”G9:“之前隨口能說出的護理診斷名稱也就五六個,現在掌握的護理診斷數量增加了許多。”
3.護理記錄書寫。多數學生表示,護理評估記錄的書寫能力有了明顯提高。G16:“現在每次碰到陽性資料都會進一步詢問相關原因,把原因補充到護理評估記錄里,這樣有利于確定護理診斷的相關因素?!盙14:“前幾次上交的護理評估記錄總有漏項,老師在群里指出問題之后就注意多了,每次書寫完成后,我們會兩人核對、避免漏項?!盙15:“以前寫見習報告時不會注意護理診斷的先后順序,這次活動時,老師要求我們排序,并且講了排序的技巧,漸漸地我們能很容易地完成診斷排序了”。
(三)責任感
多數學生表示,養老機構社會實踐使自身的責任感明顯加強。G1說:“以前臨床見習時沒有固定的見習對象,這次活動固定服務對象,無形中就把自己和老人聯系在一起,會給予他更多的關注?!盙14說:“固定服務對象使我們體會到了自己的價值,有被別人需要的感覺,對這項活動的重視程度增加了”。G13說:“以前臨床見習時就是覺得自己是學生只是學習,此次活動中感到自己更像是‘主人翁’,我們組的老人骨折一直臥床,感覺他真的很需要別人的關心,我們就想著多為他做點事,讓他舒適一些?!盙10說:“此次活動的持續時間長,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自由發揮的余地也大,更能激發我們自己的主觀能動性?!?/p>
(四)無助與困惑
有部分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無助與困惑。G3:“我們想看看這些老人的病歷資料,但科室的護士老師拒絕了我們的要求?!盙12:“老師現場指導次數少,小組討論的次數應當再增加一些,希望老師能多提供幾次指導與講解?!盙9:“我們每次都是按照護理診斷來制定下一次的護理計劃,可一些計劃難以真正落實。”G16:“在服務過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識、能力有限,護士老師為了避免產生不良后果,有的具體操作不太放手讓我們去做?!盙7:“雖然已經學過健康教育了,但做的時候還是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方法,只是講了健康知識?!?/p>
三、討論
(一)養老機構社會實踐有助于培養護生的問診及溝通能力
問診是收集健康資料的主要手段。正確的問診方法和良好的問診技巧是確保健康資料完整與準確的關鍵,是做出正確護理診斷的基礎,更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的重要時機。因而,問診能力不僅對于護生健康評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而且還是其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健康評估課程中,問診實踐能力的培養途徑是臨床見習和實驗室角色扮演。臨床見習時,很多情況都是多名護生見習一位患者,護生的見習機會缺乏,在加之很多患者不能很好地配合,更加縮短了護生的見習時間,導致護生的問診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訓練。實驗室角色扮演時,大部分學生由于缺乏疾病經歷及尚未開始專業課的學習,對疾病的知識知之甚少,只能從形式上訓練問診能力。養老機構社會實踐已隨訪方式進行,使護生直面真實的患者,隨訪時間較長;并采取結對、責任到人的原則,護生有了責任感,大大提高了護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增加了護生的實踐機會。在反復訓練及教師的指導下,護生的問診能力與溝通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鍛煉。因而,養老機構社會實踐有助于培養護生的問診及溝通能力,與傳統健康評估實踐教學可實現優勢互補。
(二)養老機構社會實踐有利于培養護理本科生的整體護理評估思維
《健康評估》(第3版)指出,課程目標在于培養護生“以與醫療診斷不同的整體護理評估思維模式”確認患者的護理診斷/護理問題能力[1]。整體護理評估思維是在整體護理理念基礎上形成的診斷性思維,掌握護理程序的應用是其內在要求。目前的臨床見習常局限于某患者一次性健康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診斷,這使得評估、診斷與計劃、實施、評價割裂開來;同時在前期課程中也未設計連續的護理程序應用實踐的環節,這些均不利于護生整體護理理念的建立。此外,見習報告常以小組作業形式提交、教師的評價反饋往往滯后,且缺乏師生面對面的交流與討論,難以達到有效訓練診斷性思維的目的。本研究中,養老機構社會實踐以護理程序為指導,護生體驗了“動態的”、“連續的”、“整體的”護理服務。隨著實踐的深入,護生改變了以往來機構時“隨意、無準備”情況,形成了“根據評估及診斷結果,實施護理計劃”的習慣,很好地強化了評估意識。確定護理診斷是護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實踐中采取了“組內討論確定初步的護理診斷教師指導下進行小組間研討教師點評小結”的步驟進行。研討型教學在這一環節的應用,強化了護生對于護理診斷基礎知識的掌握,培養了護理本科生的診斷性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三)養老機構社會實踐培養護生健康評估能力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
為促進機構實踐培養護生健康評估能力的長效發展,需要提供以下外部支持:對外,高等醫學院校應當將養老機構創建為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這是醫學生社會實踐得以長期開展的堅實基礎[5]。在此前提下,雙方加強協調溝通,有助于解決學生在機構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提升其成就感。對內,高等醫學院校需要進行社會實踐課程化改革及師資支持。在2015年開始的新一輪實踐中,我系的做法是:《養老院護理實踐》寫入了2013版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安排學生(2013級護本生)在三年級開學前進行為期兩周的機構集中實踐活動,完成后可獲得1學分,這樣可使社會實踐規范化,解決了與專業課銜接的問題。本學期起,將機構作為健康評估課程的第二課堂,指導學生(2013級護本生)完成與課程理論教學同步的2個月的實踐活動,作業及參與情況計入課程平時成績。教師的指導對學生健康評估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目前開展的第二輪機構實踐中,我系已將護理專業學位研究生納入了實踐教學師資,同時通過師生互動平臺――QQ群、微信群,實現了師生實時互動,這有助于在師資緊缺的情況下及時解決學生在實踐中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呂探云,孫玉梅.健康評估[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
[2]張文杰.護理人員健康評估能力評價研制與初步應用研究表[D].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
[3]羅玫,蔡敏,劉兵,等.中醫護理本科生臨床健康評估實踐能力培養的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
【關鍵詞】 病案教學法; 護生; 帶教
護理工作者是護理實踐的主體,護士觀念的養成與行為習慣的改變主要受護理教育的影響[1],所以對護生的臨床實踐帶教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要,護理教學應著重于提高護士的全面素質,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綜合能力。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學的發展,護理模式也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發展到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2]。臨床帶教質量的高低對護生今后的護理思維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而帶教方法的選擇則對帶教質量的高低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臨床護生的實習帶教上選擇病案教學法對護生樹立整體護理理念具有積極的影響。現將筆者多年來擔任五官科帶教老師的一些體會與大家交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和2011年在筆者所在醫院五官科實習的護生各40名。其中2010年實習為對照組,2011年實習生為觀察組。對照組年齡17~21歲,平均19.2歲;中專生15名,大專生25名;觀察組年齡17~22歲,平均18.9歲;中專生17名,大專生23名。輪轉時間均為4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護生均在五官科病房進行為期四周的臨床實習,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操作教學法:以帶教老師為中心,老師用自己的臨床經驗來指導學生,傳授知識,指導臨床護理實踐;觀察組則在實習生入科之初指導其復習五官科常見病種,疾病一般護理知識。具體患者的護理以典型病案為媒介,通過帶教老師提出問題,引發護生思考,再由老師引導。護生自學等教學方法進行知識的傳授,幫助護生對專科知識進行理解和消化。病案教學法的實施方法:(1)根據五官科護理學的特點,首先護生入科之初就讓其自學五官科患者常見疾病護理常規,并與臨床實際護理程序相比較,有何不同之處。選擇發放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病案資料給護生,資料中提出幾個有利于引發護生思考的問題,如“急性上額竇炎的發病機制”,“急性發作期疼痛特點”,“護理診斷和護理問題”,“護理目標及護理措施”,“對患者及家屬需要進行的健康教育”,以調動護生的學習興趣。(2)帶教老師針對實習要求,圍繞重點、難點進行講解,使護生加深理解。在護生進行病案討論的過程中,帶教老師對護生的討論結果,不妄加評論,而是適當加以引導,引發護生重新思考。培養護生對病案的分析、判斷、推理的邏輯思維能力。
1.3 觀察指標 主觀指標:通過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了解觀察組40名護生對病案教學法的評價。依病案教學法對患者收集資料,判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護理診斷能力,健康教育意識等指標的幫助效果來進行調查分析??陀^指標:對觀察組和對照組80名護生進行出科考核采用書面理論考試來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理論測試卷面分100分。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取t檢驗,P
2 結果
3 討論
3.1 病案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護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護理資料的收集有賴于對患者正確的護理評估。護理評估作為執行護理程序的基礎,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評估的正確,是收集的健康資料準確的保證,健康資料的全面準確是護理診斷及護理計劃可行性的基礎,是實施整體護理的保障。因此,如何對患者進行正確的護理評估,就顯得十分重要。利用病案教學法,讓護生面對“模擬病案”再結合具體的臨床患者,更有利于培養護生運用所學知識從護理的角度,全方位評估患者。收集所需資料的能力。如對急性會厭炎的患者,在評估時要注意詢問有無劇烈咽喉疼痛,觀察有無咽喉阻塞癥狀,了解患者能否生活自理,進食情況,患者及家屬對急性會厭炎知識的了解程度。在收集完備正確資料的基礎上,才能得出正確的護理診斷。
3.2 病案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和提高護生分析和診斷的能力 護理診斷是實施整體護理的關鍵步驟。一項理想的具有臨床實踐意義的護理診斷不但能準確地反映患者的實際情況,而且對護理實踐產生特定的指導作用[3]。利用病案教學法帶教,通過對病例的層層分析討論。一步步排除不準確的護理診斷,從而得出正確的護理診斷,使護生正確理解護理診斷的含義。從而確立護理診斷能力得到提高。
3.3 病案教學法有利于提高護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病案教學模式帶教中,要求護生在針對具體患者制定護理計劃時,提出相應的護理診斷或問題,每個護理診斷或問題應有相對應的護理措施來具體指導護理行為。當護生遇到問題時,可以直接依據護理計劃的指導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提高護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4 病案教學法有利于培養護生的健康教育意識 通過對患者實施計劃、連續、全面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在入科之初的病案資料討論中,帶教老師可以提示護生,對患者應該如何進行健康教育。如對視網膜脫離患者護理時,指導術后俯臥位,告知臥位的時間及堅持正確臥位的重要性,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以避免眼壓增高的因素。對知識層次較高者可進行深層次的健康指導,講解發病機制,發作時的臨床特點,如何預防等。在帶教過程中既注重對護生健康教育意識的培養,又要使護生真正理解健康教育必須滿足患者的利益和要求,以解決患者的實際問題。病案教學法可以樹立護生的整體護理理念,提高護生對護理程序的應用能力,實踐證明病案教學法適宜在臨床帶教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鴻紀,徐建萍,石貞仙.現階段整體護理停滯不前的原因分析[J].護理研究,2000,14(4):142.
[2] 侯建煒.也談兒科護理學中的整體護理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04,18(1):69.
[關鍵詞] 健康教育;慢性肺源性心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6(b)-144-02
整體護理要求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健康行為的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1]。為此我科從有關病理知識、心理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健康教育嘗試,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入住我科的58例患者,男性4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66歲。在開展健康教育實踐中,我們特別重視對患者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等知識的宣教,積極做好心理護理和健康指導,注意臨床實踐資料的整理記錄。
2健康教育
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教育是一種“以患者的健康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模式。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及其家屬,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健康教育實踐是護理、治療、保健的需要。
2.1夯實健康教育的基礎,促進患者掌握病理診斷知識
護理人員的專業、??浦R是做好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礎。因此,護理人員除了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外,還要積極學習人文科學知識,以拓寬知識面,做好基礎宣教工作,適應新的護理模式需要。
2.1.1重視病因病理知識的教育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肺組織、肺動脈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產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臟病。誘發慢性肺心病首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為多見,占80%~90%,其次為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癥肺結核、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因素很多,有些還不很清楚,但先決條件是肺的功能和結構的不可逆性改變,發生反復的氣道感染和低氧血癥。導致一系列的體液因子和肺血管的變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血管的結構重構,產生肺動脈高壓[2]。通過對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到病因病理知識,正確認識疾病,使其改變與疾病有關的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同時密切了護患關系。
2.1.2重視科學診斷方法的解釋目前在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方面,我國于1977年結合WHO標準制定了一系列的診斷標準,包括臨床表現、心電圖、心電向量、X線、超聲心動圖等專項診斷標準。還可通過其他新的診斷技術如肺阻抗血流圖、放射性核素等科學方法,準確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檢查結果的解釋交流,提高了患者對醫生、護士的信任,為積極配合治療創造了條件。
2.2深化健康教育內容,重視患者心理疏導教育工作
根據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個體差異,做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疏導工作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工作中應考慮不同年齡段、不同個性、不同心理需求、不同知識層次等患者的實際,做卓有成效的心理教育疏導,構建和諧的護患、醫患關系,促進患者配合治療。肺心病患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年齡增長而患病率增高。由于疾病反復發作,病情危重,患者對治愈缺乏信心,要求更多的關心、同情,因此在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應積極運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溝通技巧,引導患者正視病情,幫助他們樹立控制疾病發展的信心。
2.3把握健康教育的關鍵,提升患者綜合治療教育指導
通過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的病理知識、疾病診斷、心理疏導等健康教育,促進了和諧的護患、醫患關系,做好患者綜合治療教育指導是健康教育的關鍵,使患者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認識各種誘發因素,如防寒冷、戒煙等,提高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加強飲食營養和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出院后用藥指導等。
2.3.1飲食治療教育飲食治療是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基本治療手段之一,它對疾病的發展、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肺心病多數有營養不良(占60%~80%),營養療法有利于增強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通過向患者介紹飲食治療的意義和具體措施,使患者靈活掌握各膳食和數量,保持營養平衡。熱量供應至少為每日12.54 kJ/kg(30 kcal/kg),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宜過高(一般≤60%),過多二氧化碳生成會增加呼吸負荷;避免含糖過高的食物以免痰液黏稠、蛋白質的供應為每日1.0~1.5 g/kg。如患者出現腹水、水腫、尿少時,應限鈉水攝入,另外要戒煙酒。客觀上預防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對現有癥狀的控制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3.2運動療法教育運動療法作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基本治療的另一方面,作用不容忽視。病情緩解期應根據患者心、肺功能情況和體力進行體育鍛煉,如散步、太極拳、氣功、腹式呼吸運動、耐寒鍛煉等,適量的運動可以提高患者的身體素質,加強心肺功能。
2.3.3藥物治療教育肺心病的治療必須抓住以治肺為本,治心為輔的原則。①急性加重期治療。控制感染:根據感染的環境(院內或院外)、痰涂片、痰培養和藥敏選用抗生素。維持呼吸道通暢:糾正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使用止喘、祛痰藥,翻身、胸部叩擊、霧化吸入等是保持氣道通暢的重要措施。糾正低氧通常采用低濃度、低流量持續給氧。強心、利尿治療:肺心病使用利尿劑是以緩慢、小量、間歇為原則,以避免大量利尿引起血液濃縮、痰液黏稠,加重氣道阻塞及低血鉀癥。心衰控制仍不滿意時可加用強心藥。②緩解期治療。主要是積極治療原發病,減少急性發作,改善心肺功能。如可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提高機體免疫力。還可通過中醫藥根據機體情況進行辨證施治。
3結果
通過健康教育,58例患者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病因病理、診斷知識有不同程度的掌握,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改變了患者不良的心理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諧了護患關系,改變了護士的服務態度和工作模式,有效鞏固了患者住院治療效果,不同程度減緩了疾病的發展和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4討論
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從實踐的角度看效果是明顯的,但如果廣泛推廣最少應解決好如下矛盾:實施健康教育需要護士大量的時間精力與現有醫院護理人員配備嚴重不足的矛盾;患者需求不斷提高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難以提高的矛盾;實施健康教育所需要的場地設施與醫院配備不足的矛盾等。
[參考文獻]
[1]黃敬享.健康教育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4.
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的學生都是應屆初中畢業生,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只會背書、不能應用的現象。臨床調查也表明,中專護理專業學生存在的主要不足有兩點:一是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差;二是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于臨床。按照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規劃,婦產科護理學安排在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的第二學年第一學期,這時候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解剖學、生理學、基礎護理課程,健康評估課程也已經學習了一部分,但專業課課程才剛剛開始接觸,尤其是通過運用護理程序對具體病人實施護理的理念尚未建立,更缺乏這方面的技能。
二、教學方法探索
以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孕婦的護理為例。
1.護理評估用談話法。護理評估是一個有計劃、有系統而全面地收集有關被評估者的健康資料,并對資料的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健康資料的收集是評估和形成護理診斷的基礎,并為制訂護理目標、實施護理計劃及其評價提供依據。在評估病人時,要從護理的角度評估服務對象的健康狀況。在《健康評估》中學生已經學過了評估方法、評估內容,所以在這里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以啟發性的問題,通過口頭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找出護理評估的規律,以鞏固已學過的知識,同時找出新問題:即從健康史(與疾病相關的病因和誘因)、身體狀況(主要癥狀和體征)、輔助檢查、心理社會情況等方面進行。而實際上,護理診斷的提出不僅要考慮到上述幾方面,也要考慮到治療手段帶來的問題,如手術可能帶來的創傷,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等,所以必須把治療原則也作為護理評估的內容之一,這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知識。
2.疾病診斷用比較法。婦產科急重癥病人多,作為接待病人的第一個護理人員,護士必須要懂得疾病的診斷和搶救原則,在向醫生匯報的同時做好搶救的準備工作,以爭取在最短時間內組織有效的搶救。典型的病人通過對病人身體狀況的評估就應該能作出診斷,診斷的思路總結如下:碰到具體的病人能作出初步診斷,見下表分析:
3.護理診斷用討論法。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核心,護理診斷的過程是認識被評估者健康本質的過程,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對提高護理診斷的準確率非常重要。學生往往只會按書本上每個疾病的護理診斷去背和死記,這樣到最后不同疾病的護理診斷會混淆,更主要的是具體病人的病情會與書本上所講有差異。如果不能自己通過評估找出護理診斷,只會按書上的方法去護理病人,那就有可能出醫療差錯,所以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學會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歸納、綜合分析、推理判斷,最后依照相應的護理診斷依據作出合理的護理診斷。這個內容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通過討論的形式來完成。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從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上去找,如妊娠期出血性疾病主要的癥狀就是陰道出血,所以不管病人出血量的多少,失血癥狀的輕重,首先要考慮的護理診斷就是組織灌注量不足,至于這個診斷是現存的還是潛在的就要根據具體病情來看了。其次,從心理社會方面去找,懷孕以后出血當然會擔心小孩的安危和自身的安危,相應的問題就是焦慮。第三,從潛在并發癥上去考慮,而潛在并發癥有兩個方面要考慮:一是疾病發展下去本身帶來的問題,如出血多了會對胎兒造成缺血缺氧,就是有胎兒窘迫的危險;出血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止血的手段又增加了感染的機會,相應的護理問題就是有感染的危險。二要考慮治療手段可能帶來的護理問題,如手術帶來的創傷。最后從知識尋求方面去找,如病人妊娠知識缺乏等。如果這幾方面都能考慮到,提出來的護理措施就比較全面,然后再根據馬斯洛需要層次論或按照生命活動的影響程序進行排列。
4.護理措施用綱要信號圖式。護理措施是針對護理診斷而提出來的,通過護理措施要解決護理診斷,達到護理目標。對組織灌注量不足這一護理診斷,相應的護理措施要從止血和補充血容量兩個方面去考慮,具體又要根據病人出血量的多少來定。對于出血少,決定保守治療的,如先兆流產和早產要保胎的病人、異位妊娠的非手術治療病人、前置胎盤的期待療法病人,針對這一問題都有共同點:首先是安置病人,原則是制動,避免各種不必要的刺激;然后按醫囑使用止血的藥物;嚴密觀察病情,包括出血的情況、失血的情況、并發癥等。如果保守治療失敗,出血增多要終止妊娠的,要做好輸血和終止妊娠的準備。講解后就把它們的關鍵詞用綱要信號圖式表現:安置病人—配合止血—觀察病情—做好準備。而對于出血多,尤其是已經出現失血休克的病人來說,如不全流產大出血、宮外孕破裂出血、前置胎盤大出血、重癥胎盤早剝病人,對她們的處理也有共同點:首先也是安置病人,要求平臥位;然后立即開放靜脈,補充血容量;再是配合醫生止血,根據不同的疾病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護士預先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再是嚴密觀察病情,除了出血情況、失血情況,晚期妊娠還得觀察胎兒的情況。護理措施可總結為:安置病人—補充血容量—配合止血—觀察病情。心理護理的關鍵是針對性,因此,必須知道病人內心的想法。而要做好這一點,要取得病人的信任,要關心病人、體貼病人、尊重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而對于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等,相應的護理措施可總結為:態度—信任—說出感受(讓病人說出內心的感受和想法,既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也使得護理人員知道病人真正的想法是什么)—相應知識。而針對有感染的危險這一護理診斷,相應的護理措施可以概括為:清潔衛生—觀察病情—遵醫囑用抗生素—增強抵抗力。
5.知識鞏固用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在教學中增加個案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其能具體問題具體對待,把學過的理論較好地應用于臨床實踐。在疾病講解前展示案例,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高漲,強化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在疾病講解完成后再展示病例,以病例為引導開展小組討論,培養了學生臨床批判性思維與研究的能力,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鞏固知識。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增加了個案討論的內容,把護理程序應用于教學,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6.效果檢驗用情境模擬法。在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全部講完后,在實驗室進行一次現場情境模擬練習,通過創設情境,有計劃地讓學生處在類似真實活動的場景中,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系統理論的深刻理解和對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以提高教學效果。設置情境:在學校的模擬病房開展,護理實驗員扮演病人,一個小組五個學生扮演護士,其他學生做觀眾。按護理程序進行護理:五個學生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討論得出護理診斷,制訂護理目標,提出護理措施,把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其他同學提出疑問并給他們打分,說明打分的依據,最后教師小結。這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關鍵詞:護士;護理;心理
1 心理護理方法
運用護理程序,可以使用五個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步驟,來解決病人健康問題,從而促進病人康復。這5個步驟分別是:評估病人的健康問題及其形成原因;做出護理診斷;根據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計劃;評價護理效果。【1】
1.1 心理社會評估的內容及范圍
1.1.1 病人的一般社會情況 包括病人的年齡、性別、體重、婚姻及家庭情況、營養與代謝,排泄功能、生活習慣及有無其它方面嗜好、職業與教育程度、活動與鍛煉等方面的評估。
1.1.2 病人對健康問題及醫院環境的感知 了解病人對健康問題的感受,如能否正確認識自己所患疾病,是否對自身疾病的診斷、治療護理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或感受等。是否能接受自己病人角色,是否有角色適應方面的問題,病人是否對住院環境有壓力,是否有醫院壓力等。
1.1.3 應激水平及應對能力 首先要評估病人患病前一年內的應激水平。 應激研究證明,患病前一年內的應激水平,與疾病有直接關系?!?】可以用生活事件量表來測量病人患病前的應激水平。來明確病人疾病的社會心理原因,從而采取心理護理措施,幫助病人預防、減輕或消除以上方面的心理影響;對病人應對能力的評估,包括評估病人的一般應對方法以及技巧等,有無潛意識的心理防衛。
1.1.4 植物神經功能狀態 評估病人的睡眠、精神狀態、食欲、性功能及胃腸功能等。
1.1.5 精神心理狀態 評估其定向力 、注意力、意識水平、儀表及舉止行為、情緒狀態、感知情況、語言及非語言交流情況、思維與記憶、判斷能力等。還有要評估病人的精神信仰等。
1.1.6 人格類型及自我認識 評估病人的人格類型,是否有人格障礙。并且評估病人患病對自身人格、自尊、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我控制感等方面的影響。
1.1.7 患病后的心理 社會問題 患病后有無焦慮、恐懼、否認、絕望以及自責、內疚、憤怒、悲哀、失控、無助等情緒問題。有無信任感改變、自尊變化、自我形象,自我概念方面變化,是否有愛與歸屬及應對無效方面的問題。
2 心理社會評估的方法
2. 1 訪談法 訪談法是應用與病人及家屬交談的方法了解其心理問題的方法。
2.2 觀察法 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系統觀察法來觀察病人的面部表情、言語動作、身體姿勢、生理反應、儀表及打扮等方面,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況及心理變化。
2.3 整體評估法 是美國護理界以GORDEN的功能性健康模式為指導,為住院病人設計的一套具體而實用的心理社會評估方法。要求護士用會談、觀察、儀器、心理試驗、實驗室檢查等方面來全面收集病人的資料。
2.4 實驗法 采用試驗的方法在一定條件下或某種環境下產生某種心理現象,以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
2.5 心理測試 用標準化的心理測量量表或測量儀器來測量病人的心理狀況,以分析病人的心理問題。測量量表的選擇必須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及心理問題來決定,且必須考慮量表的信度及效應。
2.6 自我評估法 由服務對象以簡單而準確的方法,了解自己心理狀態,確定自己是否有心理問題,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2.7 其它方法 包括與病人家屬、朋友、同事、病友交談,查閱病人病歷,閱讀病人提供的日記書信文章等以了解病人心理變化原因及形成過程等。
3 心理護理診斷
3.1心理護理診斷的步驟 一般包括確定病人心理反應性質、強度、原因,形成恰當的護理診斷,按照心理問題的輕重緩急,確定問題的先后次序。
3.2心理護理診斷的陳述 可以按照PES公式書寫。即按照問題、原因、癥狀體征來書寫護理診斷。
4 心理護理計劃
4.1 護理目標 護理目標是針對病人護理診斷,希望通過心理護理達到病人心理狀況的改變。心理護理目標同時也是檢驗心理護理效果有效性的標準。其分為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
5 心理護理的實施
5.1 心理護理實施的范圍 心理護理貫穿與護理活動的各個環節??瑟毩⑦M行也可與其它活動同時進行。其實施對象包括所有的護理對象,即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各種疾病,需要治療及護理的病人。因而,心理護理為健康人提供心理保健,同時也為患病人提供心理康復護理。
6心理護理的評價
評價是反饋結果的的過程,計劃實施后要了解實施的效果,并應用反饋過程檢驗原護理計劃的可行性及效果,并在評價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修改和補充。
7 心理護理的方法和技巧
7. 1 包括 :為病人創造輕松的恢復環境 、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而滿足病人各種需要、提供有關疾病的信息、鍛煉病人的自理能力、加強病人的意志鍛煉、心理疏導及自我心理保健訓練。還包括各種放松訓練、治療性的身體接觸、心理支持技術等。
7. 2 臨床中比較重要而常見的 具體心理護理措施主要有;
7.2.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微笑無需成本,卻能創造許多價值” , 在接待新入院病人時,面帶微笑接待患者是進行溝通的首要條件,微笑可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恐懼感,增強對護士的信任,縮短護患間距離,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
7.2.2 語言交流 理解 與尊重,關心與幫助病人,增強其信心。 溝通時 嘗試與患者進行交流,善于觀察,從患者微小的情緒變化來發現其心理矛盾及沖突等,讓患者盡情發泄,訴說、、甚至痛苦流涕等,均不要加以勸阻,等患者心情稍平靜下來后再予以疏導,做有針對性的心理說服及解釋鼓勵工作?!?】溝通時,語言是溝通護患關系之間的橋梁。美好的語言不僅使患者感到親切溫暖和心情愉快,并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溝通時,要有技巧,可以利用技巧語言,先耐心傾聽,再發表自己看法感受,盡量使患者感到你在幫他,以達到我們期望的目的。我們只有熱情接待,無形溝通,使他們不知不覺也會尊重你,接納你,使你的工作得到患者和社會 的認可。【4】現代護理學模式要求護士運用 心理學、營養學、行為學等有關知識,對患者實施全方位的整體護理,其中語言的作用就顯得非常重要?!?】
【總結】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應用護理心理學方面知識,應用護理程序,應用護患溝通技巧,可使患者心情舒暢,早日康復出院,護士應加強以上方面的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為患者提供更為優質的心理護理。
參考文獻
1 李小妹.心理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 2006, 25(1); 74-77
2 候衛洪,劉麗敏,王超,等.護患溝通在臨床護理中的重要性[J]中外醫療 ,2010,29(32);1
3 張建芬.老年抑郁患者的護理 醫學新知 2011,24(24);237
關鍵詞:ACS 護理程序 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47-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飲食結構的變化,“三高”人群在不斷的增多,ACS患者發病率逐年增多,文獻報道我國冠心病占心臟病的住院總數的39.1%[1]。ACS作為冠心病的一種新的診斷概念,在臨床上逐漸被廣大醫護人員所重視,它包括不穩定心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由于其發病率高、起病兇險、并發癥重等特點[2],所以加強對ACS患者的護理尤為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3月共收治27例ACS患者,運用護理程序對其進行整體護理,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臨床資料
本組27例患者來自于我院2008年1月-2012年3月的住院病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年齡55-78歲;本組患者均有冠心病史,病程在2-31年。臨床分型:27例患者均符合ACS的診斷標準,其中不穩定心絞痛1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8例、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5例。
2 護理措施
2.1 入院評估?;颊呷朐汉蟾鶕w護理規范,對其進行全面的觀察和體檢,重點對心血管系統的檢查,并做詳細的記錄整理,同時要求責任護士親密、和藹地同患者交流,提出患者目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護理問題,并開展入院宣教工作。
2.2 入院診斷。根據入院護理觀察、體檢、交流等方面的資料結合臨床診斷,并參考患者的社會、心理等個體差異,對醫院的護理不同的需求和反應,提出準確、合理的護理診斷。
2.3 護理計劃。根據護理診斷結合ACS的護理規范制定有針對性、有效性的護理計劃,①注重患者的休息、飲食和排便的狀況;②注重患者病情、用藥情況的觀察和儀器設備的監測;③制定好急救護理預案;④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教指導。
2.4 具體實施。①一般護理:患者第1周要絕對臥床休息,視病情的變化,1周后可適度活動;并糾正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②ACS患者病情危重,需進行心電監護,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監護儀各種參數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用藥時,患者常規使用抗凝、溶栓藥物,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粘膜有無出血、瘀斑,有無血尿、黑便等情況;③并發嚴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衰竭、休克甚至有猝死的可能,因此,護理人員要做好隨時搶救的各項準備工作;④加強心理護理,ACS患者心理上常處于恐懼、焦慮、緊張、煩躁的狀態,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耐心細致的針對患者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對患者及其家屬提出的各種問題要積極、正面的運用語言技巧給以回答,充分肯定治療效果,穩定患者的情緒。⑤患者疾病痊愈出院時,應進一步加強疾病知識、生活行為、飲食、心理、用藥、康復及出院注意事項等指導[3]。
2.5 護理評價。我們對以下幾個指標①患者住院評估符合率;②護理診斷符合率;③護理措施落實率;④健康教育覆蓋率;⑤患者的滿意度;⑥患者疾病的轉歸,進行評價以觀察護理效果。
3 結果
經護理部考核,本組27例患者住院評估符合率100%;護理診斷符合率100%;護理措施落實率96%;健康教育覆蓋率95%;患者的滿意度92.5%;23例患者臨床治愈出院,1例轉上級醫院,1例因嚴重心率失常死亡,1例因急性心功能衰竭死亡,臨床治愈率85.1%。
4 討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醫學科學的發展,人們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制護理已經逐步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模式代替[4],其核心是護理程序,即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護理程序開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步驟,它分為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部分[5]。我院運用護理程序對27例ACS患者進行整體護理有以下幾點體會:①注重護理程序的連貫性。護理程序的五個步驟是連貫的整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入院評估是基礎,沒有準確的評估就沒有完整、正確的診斷,不可能形成有針對性的的護理計劃,在護理實施過程中有可能產生一定的偏差,達不到護理效果,甚至引發醫療糾紛或事故。②不能輕視一般護理?;颊呒毙云趦纫^對臥床休息,但1周后可以在護理人員的監護下可以適當活動,但以無不適癥狀為前提,心率不超過其基礎心率10—20次/分為宜,這樣可以減少長期臥床引起患者肺栓塞、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的幾率,有助于患者的康復;保持大便通暢也是至關重要的護理措施,過度用力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容易引起心律失?;蚨涡募」H?。③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是關鍵。ACS患者的往往病情重,容易出現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因此需要護理容易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和用藥情況,一旦發生要及時通知醫生,做好護理搶救準備,提高搶救成功率。④增強護士素質,使心理護理和健教指導有針對性。對不同的患者運用相應的方法進行溝通交流,使他們減輕心理負擔,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康復能力。
總之,正確、連續使用護理程序對ACS患者實施整體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素質、提高護理質量、患者的滿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更有利于創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74
[2] 王知軍.急性冠脈綜合癥的現代研究新進展[J].中國社區醫師,2008,(05):56
[3] 宋書香.急性冠脈綜合癥患者健康教育[J].中國保健,2008,16(7):262
[關鍵字] 糖尿??;護理
糖尿?。╠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糖尿?。―M)在發達國家中發病率及死亡率僅次于心血管病及腫瘤,我院近年來DM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我院大多數是老年DM包括60歲以后才發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至60歲以后的老年患者。據有關資料顯示,二十一世紀初期,發達國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占20%左右,我國也將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DM將是21世紀的一個主要健康問題。為此,根據本人十幾年的護理經驗,借此一席之地對我院老年DM護理進展工作綜述如下。
1糖尿病的診斷
1.1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有調查表明,老年人DM患病率達12.7%,糖耐量減低患病率高達20.3%。積極開展對DM的篩查及對DM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檢出處于高血糖狀態的隱性DM和糖耐量減低患者。目前篩查試驗是標準條件下75gOGTT。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行75gOGTT時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達52.4%。溶解葡萄糖的水溫20~30℃,水量300ml,加入檸檬酸0.25g,3~5min緩慢服下,可有效地避免或減少副反應的發生。
1.2血糖監測:DM診斷的確立以血糖為標準。目前我院內大多數一直用靜脈抽血取血漿(或離心取血清)測血糖,近年來袖珍式快速毛細血管血糖計的應用日趨普遍,這種方法只要操作正確,可以準確反映血糖水平。省內外其他醫院內設有專門的DM教員,指導患者正確的使用方法。老年人DM多屬非胰島素依賴型(NIDDM),體內尚存一定的胰島素分泌功能,空腹血糖可能稍高于正常,甚至正常,但餐后血糖顯著增高,因此,診斷老年人DM應注意查餐后血糖。因此作者建議對老年常規健康查體時,宜將空腹血糖檢測改為餐后血糖檢測。
2飲食療法
凡在我院新診斷的老年人葡萄糖耐量降低及NIDDM應立即開始飲食療法。飲食治療的宗旨是控制血糖,減輕體重,改善脂類代謝,通過合適的營養達到最佳健康狀態,對于老年、肥胖、病情較輕者可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對老年患者的食療,美國仍沿用對成人NIDDM患者的建議,即蛋白質應占總熱量的10%~20%,脂肪占30%,碳水化合物占50%~60%。因此,食品交換法是目前最合理的飲食療法。
3心理與生活質量護理
老年DM患者,因需長期用藥以及病程纏綿的痛苦等應激因素的刺激易產生抑郁和焦慮情緒。生活質量是世界性研究的熱點,國內對DM生活質量的研究還剛起步。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有社會人口學、疾病和疾病嚴重程度、社會支持三方面,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慮障礙越輕;疾病越嚴重生活質量越低;社會支持越多,對社會活動的影響越少,抑郁和焦慮就越輕,生活質量越高。據有關資料顯示,對DM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后有85.4%的患者血糖平均降低3.02mmol/L,由于血糖下降,疾病控制,癥狀緩解,減輕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慮等心理障礙,提高了生活質量。實踐表明:絕大多數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明確表示不需要護士提供更多的生活護理,這充分反映了老年患者對自我護理的迫切需要。Orem的自我護理模式認為,必要的護理介入只是為了提高人們的自我護理能力。護理干預的宗旨是幫助患者參與自我管理疾病、自我護理。因此,充分認識到老年DM病人的自我護理需求,通過護理干預提供有關信息,可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健康教育護理進展
由于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在目前養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質量,單純對疾病實行被動性的治療是個人和社會都難以承擔的。隨著對DM認識的深入,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全面有效地控制DM并非單靠用藥可以達到,需要對不同層次老年DM進行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傳統衛生宣教或出院指導,患者在飲食控制、運動療法和自我監測等方面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并未取得理想結果;而DM系列講座后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和健康行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個性,忽視了患者的年齡、文化水平、身體條件等的個體差異,如僅停留在講座水平,將有相當部分患者最終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講座基礎上加以社區護理干預(群體教育,個別指導和跟蹤隨訪),根據老年人特點有計劃的教育,不失為目前老年DM教育的好方法。
參考文獻:
[1]國秀娣,成琦.老年糖尿病的護理.護士進修雜志,1996,11:29.
[2]劉振平,陸菊明.老年人糖尿病.中華老年醫學雜志,1997,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