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青少年心理論文

青少年心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4-06 18:4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心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青少年心理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

社區青少年是指16歲到25歲之間,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沒有進一步就學的青少年。社區青少年群體具有青年群體的普遍特征,但他們由于家庭教育的失當,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教育出現盲區以及社區組織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他們不參加全日制學校的學習,沒有固定工作和穩定收入,也不受任何一級組織的管理,游離于學校和工作單位之外。

現階段我國社區工作與管理體系還未建立、完善,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狀況還只是停留在主觀意識的判斷上,很少有過專門針對社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嚴格的調查統計,而有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得到解決,將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本課題基于對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的關心,及時準確把握青少年心理動向,建立和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提供第一手的資料進行了此次的調查研究。

一、對象和方法

(一)對象

對200名16-25歲的南昌市社區青少年隨機抽樣。共回收有效問卷191份(其中男130人,女61人)。認為樣本在誤差范圍內可以代表總體。

(二)方法

調查過程中采用的是華東師范大學的桑標編制的《社區青少年心理現狀調查問卷》。問卷共分人格特征,情緒和行為發展,認知發展,與人交往和行為表現五個部分,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題目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客觀題有單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主觀題需要自行填寫。

(三)統計方法

采用Epidata302雙份輸入、糾錯、建立數據庫,進行SPSS160統計分析。

二、結果

(一)人格特征與人格障礙方面

社區青少年所處的環境要比一般青少年更加不穩定,其人格特征較一般青少年來說更容易偏離正常的文化期望范圍,形成不良的個人傾向和行為反應模式。據上海市一項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調查報告,社區青少年在敵意,妄想,焦慮,強迫,抑郁等方面都要比一般的青少年更嚴重,人格問題較為普遍。

從數據看出社區青少年在人格上存在的一些問題:1、回避型人格障礙,占所調查人群的1941%。主要體現在人際交往能力差,自卑感很嚴重;2、依賴性人格障礙:有7859%的人承認自己仍靠家人供養,沒有獨立性,其中男生占16%,女生84%。他們雖然渴望能夠獨立出來,但是認為自己沒有自立的能力,還有一部分的人非常滿意現在的情況,不愿意參加工作,承擔責任。

(二)情緒和行為發展特征方面

與同齡人相比,情緒困擾從高到低的排列是:挫折無助,自卑感,壓抑憂郁,自負,焦慮不安,敵對怨恨和悲觀絕望。

1、自卑:有3541%的人報告自己存在著自卑情緒,尤其為女生。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面臨急劇轉變的關鍵時期,極易產生自卑心理且走向極端。

2、孤獨:有477%的社區青少年表示通過網絡交友排解現實生活中的孤獨,他們感覺生活無聊,需要與別人溝通,但是又由于網絡使青少年接觸社會的機會更少,更加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

3、焦慮:有30%的人報告自己因升學,就業感到壓力很大,人際交往,生理方面等問題也是焦慮感的來源。

4、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感是指個體在不斷的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對一切都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一種心理狀態。數據分析中有176%的人自己有習得性無助的感覺。

5、壓抑苦悶:有2340%的人是壓抑苦悶的。對于社區青少年來說,周圍的情感支持往往相對處于弱勢,父母不太關注其情緒狀況,對社區青少年的理解和幫助不足,導致社區青少年的壓抑失去最安全的釋放口。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困擾他們最大的情緒問題主要是挫折無助,但男生與女生困擾不同的地方是,男生為自負情緒所困擾,而女生較多的是自卑情緒,檢出率為06%,男408%,女031%,男高于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317,P=0028)。而隨著學歷的升高,他們在就業,生活方面的要求要比低學歷的人要求高,所受到的壓力也越大,越容易產生挫折感。

(三)人際交往方面的問題

對于青少年來說,父母是他們人際交往的重要對象。報告說有6749%的人認為自己與父親的關系好,8756%的人認為自己與母親的關系好。

較之于家庭關系,同伴關系,社區工作者和青少年的關系更類似于服務與被服務,指導與被指導之間的關系。2536%的人表示與他們的關系好。

網絡人際交往關系在之前也有提到,它對于社區青少年的成長既有正面效應也有一定的負面效應。社區青少年作為一個閑散于社會的未成年人群體,為了減輕心理壓力,需要尋找友誼,尋找心理支持。

(四)行為特征與行為適應問題

在各種壓力源下,青少年出現了一系列的行為問題,最突出的一個就是網絡成癮問題,絕大部分的青少年報告自己曾經去過網吧,有5840%的人報告自己在網吧停留的時間超過一個小時以上。

社區青少年正處于青春發育期,普遍具有好奇心強,易于接受新事物,感情用事,自我監控力弱等特點。另外,由于社區青少年的特殊生活狀態,極其容易用上網來發放時間,填補空虛的生活。3240%的人說靠玩電子游戲以打發時間,逃避壓力源帶來的壓力。

(五)認知特征與認知偏差

認知方面主要有對自己的認知和對社會的認知。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的社區青少年對自己的評價是正性的,他們在用三個詞來描述自己時,發現使用比較多的有積極,樂觀,自信的人,較少的人使用如自卑,憂郁等負性評價。

出現這種評價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歸因偏差。有5551%的認為是事情的成功與否在與運氣,在韋伯的三維度歸因理論中,運氣歸結為不穩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維度,當個體將成功歸因于運氣時,他就很可能成為一個守株待兔的人,什么都不做而期待著運氣的到來。

三、討論

篇(2)

關鍵詞:青少年;創新素質;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B848.2文獻標識碼:A

一、青少年創新素質概述

創新素質是指個體在先天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并表現于創造性活動中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品質,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創新思維以及創新實踐行為等。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的動力系統;創新人格是個體創新的自我意識和能動性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成熟水平而形成的有利于創造的心理特征;創新思維是有利于創造發現的思維品質;創新實踐行為則是在創新意識的動力能源支持下,以創新人格為支撐,以創新思維為操作工具所進行的創造性活動。它們之間既互相影響促進又各自獨立,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素質就是要從培養和建構這幾個要素入手。

從最近幾年的相關調查資料看,我國青少年學生的創新素質現狀不理想。2004年,燕山大學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的學生曾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分布在河北的燕山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河北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大學生的創新意識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50%的學生表示“不經常思索人們未解決的問題”;50%的學生表示不常閱讀現在所學專業的理論期刊;僅有23%的學生嘗試進行過某項發明創造;51%的學生沒有嘗試過寫學術論文。[1]2006年,我國學者王秀琴曾對南京市五所工科院校491名大學生,采用自編調查表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對有關創造、創新的知識了解極少。從大學生對自身創造力評價中可以看出,具有高創造力水平的特征的學生不到總數的1/3;盡管很多大學生對自身創造力評價很高,但與實際創造能力又很不相符;大學教學環境中有利于創造的氛圍始終沒有多少改進和提高。[2]以上調查結果表明,我國青少年的創新素質的發展,總的來看不容樂觀,其關鍵是普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而創新能力也有待提高。

創新教育是現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健康個性塑造的重要手段,它能極大地挖掘青少年豐富的智慧資源和內在的成就欲望,從而推進和加速人格的健康發展。通過廣泛開展創新活動,以促進大學生拓展自我認識,增強自覺、自信與自尊,堅定人生的信念與目標。大力開展創新素質教育,提升青少年的創新素質,不論是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長還是對社會和諧進步,都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

二、青少年創新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

創新素質與心理健康有著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緊密關系。創新素質作為個體所具備的高級心理品質,同時也能有效地促進和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創新素質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新素質可促進個體釋放創造能量,為青少年健康發展提供能源和動力

生命總是在保持自身的同時,又進行著自我的創造和更新。當代德國著名哲學人類學家蘭德曼(Michael

Landmann)曾指出:“人必須靠自己完成自己,必須決定自己要成為的某種東西,必須力求解決他要靠自己努力對自己解決的問題。他不僅可能,而且必須是創造性的。創造性完全不限于少數人的少數活動中,它作為一種必然性,根植于人本身存在的結構之中。”[3]生命的本質表現,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沖動和潛在智能的顯發,青少年階段是個體生命全程中沖動和潛能顯發的最劇烈、最重要的時期。

(二)創新素質可深化個體認知發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水平和保健能力

青少年時期是最富激情、最富求知欲和創造力的時期,生理和心理都具有極大的潛在能量。在這個時期他們充滿了野性的熱情和思想的爆炸、幻想和英雄主義的沖動,充滿了烏托邦式的追求和革命精神以及按照自己的意志改變整個世界的欲望,他們在愛情和激情中激蕩。但是,處在這個時期的青少年,其思維也總會帶有一定的片面性、狹隘性。他們的認知發展不成熟、不完善,不能客觀全面地看待世界和正確深入地認識評價自己。在面對變幻復雜的社會大環境時,他們可能會遭受到挫折和打擊,因而容易引發諸多心理問題。而創新思維能力的提高以及伴隨創新活動能促進他們辯證思維的發展,幫助他們學會客觀辯證地認識自身和周圍世界,學會調控和適當處理各種疑惑與困難,從而促進個體心理健康。

(三)創新素質能加速個體人格的完善,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預防和發展機制上提供保障

創新素質的核心在于創新人格。創新人格主要包括獨立性、批判性與靈活性,幽默感、洞察力和責任感,好奇心和自信心,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能經受挫折的良好心態,以及堅韌頑強的性格等人格品質特質。19世紀70年代,美國學者倫朱利和瑞斯就認為,“天才”兒童就是那些具有中等以上智力、較高的責任心和較高創造力三方面特征的兒童,其中較高的責任心就是人格表現。一些相關研究者還對創造力得分甚高的中小學生進行了人格測試,發現他們在智慧性、樂群性、敢為性和低緊張性等特征上得分也很高。[4]還有研究指出,自我實現和其他人格變量,如態度、動機、價值觀、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等有顯著相關,可以預測具有高創造性的智力超常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所以,創新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創新活動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個體的創新人格品質,促進個體人格的發展與完善。而人格素養又在個體心理素質中處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它決定一個人心理品質的特性和活動狀態。健全人格是個體有效抵御和克服心理危機,自我預防和消化各種心理問題,確保沿著健康、進取方向不斷成長與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廣泛開展創新素質教育,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

(一)開設創新素質培養課程,舉辦創新學術講座,激發青少年創新意識和創造欲求

學校開設創新素質培養課程,是進行創新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學校應有計劃開設一些如創造學,智力發展心理學,創造力發展心理學,創新心理學以及創新思維科學等系列學科課程。把這些課程作為選修課在全校范圍開設,供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自主選修。

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聘請各個學科領域中的專家、學者現身說法,通過他們的深厚素養和廣博知識,生動形象地講述關于自己人生創造和奮斗的心得體會。專家和文化名人講座由于其深厚的學識素養和博大的人文情懷,以及他們令人矚目的學術建樹和社會貢獻,本身就是一個創新人才的鮮活榜樣,這類講座有著巨大的教育效應,對于激發青少年的志趣愛好和創造熱情,促進其心理健康有強烈的影響作用。

(二)在各門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要素,積極引導青少年提高創新素質,發展創新品格

我國著名學者楊叔子院士曾指出:“過弱的文化陶冶,使學生人文素質不高;過窄的專業教育,使學生的學術視野不寬,學術基礎不牢;過重的功利主義導向,使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與基礎訓練不夠;過強的公共制約,使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足。”[5]因此,現代學校在教學內容上一定要放寬視野,要大幅度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優化課程結構體系,要把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開發作為課程設置的重點。擴大選修課的種類以擴充、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通過增加學生選課的自由度,以推進學生創造個性的充分發展。

在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要素,更重要的表現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創造性。主要是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創造性的設置某種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將其解決,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如,在課堂教學內容上,積極引進與之相關的國內外最前沿的飽含創新要素的教學資料,靈活穿插現實生活的相關創新案例,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和積極發言,表述自己的創新體驗和創新見解,不照搬、不盲從指定死板的標準答案,以培育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意識。還可通過舉辦各種討論會和辯論賽,來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不同意見,以肯定的態度接納和贊賞學生提出各種奇特的問題,培養學生善于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和品質。

(三)廣泛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增強青少年創新實踐能力,促進心理健康

學校可以經常舉辦各種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科技創作競賽,大力宣傳和鼓勵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愛好和特長的學生參與到創新活動中來,并在活動結束時對他們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讓他們積極發揮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展現其獨立創新的人格魅力。在科技創作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和創作興趣,以此喚起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的熱情,并有意識地鍛煉和磨礪學生耐受挫折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素質不斷在活動中得到提升。

學校還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科學研究活動,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研究項目介紹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提出科學假設,獨立思考設計實驗方案,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其都有做出方案決定的自由并尊重他們各自的看法,在實驗室或研究所中通過實驗檢驗其結果,引導他們自己分析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在論文的寫作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命題、自己設計文章結構,老師只是提出有建設性的指導意見,讓學生自己做出最后的判決。要鼓勵學生積極投稿、參與各種學術討論會議,為其提供展示新見解和新思想的各種平臺。

(四)建立青少年心理測評網和心理咨詢指導機構,為青少年創新素質發展提供個性化建議

創新素質的培育,從本質上講,是個體“自組織”的主動建構過程,需要青少年具備強烈的自我建構意識。只有具備了自我建構良好創新素質的要求和愿望,并主動投身到各種各樣的創新活動中去,積極尋找自身創新素養中的弱點,探索有效方法去攻克這些弱點,創新素質的培育才能不斷地完善和發展。為此,青少年需要增強自我認知,主動了解和正確評估自身創新素質發展的狀況與特點,并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有針對性地積極培養和塑造自身的創新能力與人格。學校應有專門的部門和人員,負責建立標準的心理能力自測網,供學生自測以了解自身心理素質,包括創新素質的現狀以及優勢與缺陷,為其“自組織”的主動建構與完善提供針對性的指導。當然學生也可以在老師的直接指導下進行心理測評,并當面對其進行分析,以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和提高。在心理咨詢輔導工作中,有必要把個體創新素質的現狀分析及發展指導納入其中,針對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內外現實條件,提供個性化建議,并幫助其制定出自我發展的切實規劃,對在發展過程中提出具體指導。

(五)提升教師隊伍自身的創新素質,確保青少年創新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

美國心理學家托倫斯的研究表明,創新素質的培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卷入創造性學習的過程”,學生的創新素質離不開教師創新素質的影響。要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創造潛能和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教師自身就應具備較高水平的創新素質與人格魅力。教師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就能夠靈活主動地了解社會與教育發展前沿的新動態、新信息以及發展的新趨勢,并通過自身對其客觀準確的評價和把握,吸收有益的營養并轉化為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一部分,從而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教學模式與風格,以及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與內容,在自身敏銳的洞察力下針對不同個性與能力的學生展開切實有效的教學。高創新素質的教師往往能得心應手,使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彌散和充滿著創造性,在教師的巧妙點撥與啟發下,學生的心智得以開啟,思想得以升華,潛能得以顯發,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使學生激發出創新的熱情,形成創新的能力與品格。

綜上所述,創新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引導和發掘人的生命中的真、善、美的潛能,讓個體的能力和人格等諸多方面得到更全面自由的和更充分的發展,使青少年最終成為一個身心和諧健康,人格圓滿成熟,視野開闊高遠,素質全面博大的嶄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鵬,于蘭,劉助柏.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5(3).

[2]王秀琴.工科院校本科生創造力培養現狀調查[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2007(1).

[3]M•蘭德曼著,閻嘉譯.哲學人類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8.

[4]陳國鵬等.我國中小學生創造力與智力和人格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1996(7).

篇(3)

關鍵詞:心理健康標準;心理素質標準;內涵;結構;關系

中圖分類號:B844,G4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841(2012)03-0069-06

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必須弄清楚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標準是心理健康含義的具體化,它是心理健康量表制定、心理健康診斷、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構建及促進臨床心理治療的基礎,不僅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論問題,也是一個亟待回答的實踐問題。關于心理健康標準,國內外心理學界數十年來發生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可以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來形容。有研究者對1987—2006年間我國心理健康標準研究的論文進行計量學分析后發現,討論心理健康標準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但迄今為止,學者們仍沒有形成一個共識。本文通過對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內涵結構的深入探討,系統分析兩者的關系,澄清兩者的混淆,為心理健康標準及心理素質標準的制定及相關測量工具編制提供科學依據,促進該領域研究的深化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有效開展。

一、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關系探討的現實價值

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02年9月)要求“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2002年4月)強調:“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林崇德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不要過多地強調學生心理如何不健康;我們一直強調“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根本途徑是培養其健全的心理素質”。科學探討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關系對于從根本上維護青少年心理健康,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弄清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本質區別及其關系對于科學創建中國本土健康心理學和有效指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都至關重要。從心理健康教育實際需要角度看,可為心理健康指標的確定及量表的編制提供理論基礎,有助于化解心理健康標準和心理素質標準的眾說紛紜,從而改善目前研究者們將心理健康標準的心理狀態與心理素質標準的心理品質混為一體的現狀,建立在正確把握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本質內涵結構的基礎之上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測量指標和評價標準。從學科建設需要角度看,可以進一步從實證的角度開展相關問卷調查、追蹤和實驗研究,從而闡明兩者的關系機制,“從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發展的動態過程對青少年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歸因分析”,為維護心理健康,預防和緩解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促進學科發展。

心理健康的標準各異,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其確定的依據不同、對“標準”把握的寬嚴尺度不同,而實際上這種方法論層面的差異可能隱含著一些更深層次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內涵結構及其關系缺乏科學的分析和明確的認識。“長期以來,學者們就心理健康標準本身的研究較多,對心理健康內涵與實質的探討較少。心理素質研究領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雖然編制了不少心理素質問卷、對心理素質進行了許多探索性的研究,但是其問卷、其研究往往沒對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進行梳理,內涵結構混淆不清,兩者相互混淆使用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有研究者在不同程度上用心理健康的一些指標來測量心理素質,或用心理素質的一些指標來測量心理健康,更有甚者則直接用心理健康的問卷來測試心理素質,只是將心理健康的概念換成了心理素質。這些均嚴重制約了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的相關研究的深入及教育實踐的效益。為此,有學者就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標準問題爭論不休的一個根源就是沒有區分心理健康與心理素質。”可見,對心理健康、心理素質的內涵結構及其兩種關系的正確認識,是解決和真正回答心理健康標準問題的重要理論前提,對于該領域及其相關研究也至關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結構

(一)健康的內涵結構分析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和“健康”結合而成的復合概念,因此要從根本上分析心理健康的內涵結構,有必要分析其屬概念健康及其本質。

關于健康這一概念,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中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且是一種在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上的完全狀態”,這是至今為止應用最普遍的、認可度最高的健康概念。該定義認為:健康不僅包括個體健康,還包含群體健康(社會健康),并從生物、心理和社會三個基本側面形成了三維立體的健康觀,SRHMS等國內外知名健康量表也是從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三個方面對健康概念進行操作化處理的。此外,我國學者在國外四維健康新概念的基礎上也認為:“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身體不虛弱的狀態,而是包含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的全面的狀態”,即除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外還包括道德健康。實際上道德健康也是社會健康的重要方面。

從上述關于健康的概念中我們不難看出,健康的本質是一種狀態,它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等基本方面。作為健康的子概念和人的整體健康狀態的必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本質上也應是一種狀態,即一種完全的心理狀態。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結構分析

篇(4)

【論文摘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障礙的表現之一,特別是大、中專學生,這種表現較為突出,也較為強烈。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產生是多方面的,有遺傳的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家庭、社會、環境等因素。但不論是哪種因素,都要正確面對,以平等、民主、真誠、關愛的方式去接納他們。

逆反心理是指一種較穩定的認識、情感和意志行為傾向,這種傾向是因各種刺激產生與眾不同、與常態相對立的心理反應。它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反應,它對大、中專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進步起著極大的消極作用。這種具有逆反心理的學生雖為數不多,但其負面影響力頗大,不僅直接關系到這部分學生的前途,而且對全體學生品德的健康發展,甚至對整個社會風尚都有影響。

一、逆反心理的表現

1.獨立意識強烈。學生往往認為上了大、中專學校,就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獨立了,對那些傳統的家教十分反感,對老師及長輩的批評教育也表示出反抗和抵觸。他們希望家長、老師重視自己的獨立性,不要過多地干涉自己的行為。

2.情緒感情對立。對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和組織紀律的教育認識偏頗,易感情用事,盲目抵制。對正面的思想教育不感興趣,普遍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與自己的學習無關,不愿把注意力放在“空洞”的說教上,不愿受行為規范、道德要求和紀律的約束,厭倦學校生活,對學校和班級組織的活動不感興趣不樂意參加,不關心集體,我行我素,隨意破壞紀律和影響集體榮譽。

二、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I.學生年齡偏小。從十二、三歲到十七、八歲,正是學生生理上基本成熟,認識、情感、理想、信念和世界觀開始形成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心理發展呈現出錯綜復雜、矛盾重重的局面,他們傾向于追求自己欲望的滿足,愿意獨立地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對別人提出的思想觀點,除非有很強的邏輯論證、有事實依據,他們才會相信,否則一般是不輕信,不盲從的。在他們中間對許多道理似懂非懂,喜歡拿書本上的理論與現實簡單地對比,不能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陰暗面,逐漸對空洞的說教產生了逆反心理。

2情緒波動較大。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再是兒童,要求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師在內要把他們當大人看待,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并建立一種新型的平等關系。他們更希望他人能尊重自己的權利與人格,然而他們不久之前畢竟還是孩子,許多家長、教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愿轉變,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對于他們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給予積極引導,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特別是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若遭到別人蔑視、嘲諷時這種反應就更加強烈。有時甚至為了維護自尊,明知道不對,也不愿認錯,最忌諱在眾人面前揭他們的短處。這種主觀愿望的體驗與客觀顯示之間的矛盾發生沖突,且貫穿于這個時期心理發展的整個歷程。他們易感情用事,易走極端,易用感情代替理智,因此,興奮與抑郁交替出現,希望和絕望交織變換,積極和消極相伴而生,逆反心理隨時產生。

3.家庭不良影響。①家庭成員存在著某種惡習,對子女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②學生的不良行為得到家庭成員的默許、支持,甚至個別家長唆使孩子和老師對著干;③家長無原則的溺愛、袒護,使他們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隨心所欲等惡習;④家長對子女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和學校教師要求不一致,使學生感到行動無準則,這樣易使他們養成不良習慣,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4社會不良影響。①由于當今社會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正之風,個人主義和金錢意識的滲人,有些人民公仆抵御能力差即成了金錢的奴隸。②社會上出現的一些腐敗現象,如貪污、行賄受賄、流氓、盜竊、一切向“錢”看等錯誤思想,很容易使他們偏離道德行為準則。③改革開放以來,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使個別青年學生只要民主,不要集中;只要自由,不要紀律;只講索取,不講奉獻;追求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④有些老師、家長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卻又不說明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不要吸煙”、“不要早戀”之類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對于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卻懷著極大興趣去觀看、查閱……助長了逆反心理定勢的形成,對宣傳乃至宣傳內容產生很大的抵觸情緒。

5.教育工作缺陷。①師生之間思想溝通不夠,教師對學生的期望值與學生的實現值有差距,師生之間在認識上產生了分歧。教師總想按自己的想法和世界觀去教育學生,但學生由于思想活躍,易接受新事物新觀點,教育結果有差距,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會產生誤解。②有些教師缺乏正確的教育觀點和社會責任感,對后進生不能一分為二地看待,把品德不良的學生看成是“害群之馬”,對他們姑息遷就,或采取懲辦主義或放任不管,使他們產生對立情緒,以致產生逆反心理。③學校與家庭教育相脫節,各行其是,互不配合,削弱了教育力量。④教育內容脫離實際,以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言行不一”的看法,對教育者的反感,對政治教育的厭煩,使之根本不相信教師所宣傳的那一套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⑤教育方法簡單,一些教育者愛用教訓的口氣命令學生干什么,而沒考慮他們的逆向思維,還有的教師擺架子,耍權威,對學生動輒訓斥,諷刺挖苦,大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加大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

三、矯正逆反心理的措施

要矯正學生逆反心理,首先教師必須端正思想,正確認識這些學生并嚴格按照教育規律辦事;其次,即使碰到了和自己相抵觸的學生,一定要看到他們的目的不是與自己作對,而是思想未定型,只要多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團結他們,立足于教育,相信是可以把他們教育好的。真正做到這一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消除疑懼心理和對立情緒。有逆反心理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的訓斥、挖苦、諷刺、打擊,他們感覺不到老師、同學和集體的溫暖,同時還會誤認為周圍的人對他厭棄、輕視、有敵意,往往較心虛、敏感,甚至對待真心實意教育他們的老師也是抱著沉默、回避、粗暴無禮的反常態度。為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教師必須真摯地關心、愛護、體貼他們,做到心理相容,讓學生愿意接受教育。關愛學生是教師與學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解決學生思想疙瘩的前提。要在實踐中,讓他們感覺到老師的善意和溫暖,在耐心的感化中敞開自己的心扉。老師要做到有了成績要及時表揚,出現錯誤要耐心說服,不諷刺、不揭短、不翻老賬、不當眾訓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待學生可疏而不可堵,要因勢利導,平等待人,不能讓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拉得太大。在課堂上他們是師生,課堂下他們是朋友,要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幫助他們,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應當具有主動性,只有給學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學生才能弘揚個性,表現自己。未來生活的豐富性、活躍性決定了對人才需要的多樣性。教師切忌以個人的好惡標準去要求、評判每一個學生,要以寬容的、欣賞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學生表現出來的個性特征。我們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共性培養,更要挖掘學生的個性潛能,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產生效能的關鍵。學生是我們培養的對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以平等者的心態和身份,努力地融人到學生的群體中去,成為他們敬重的師長,知心的朋友。

2.以誠懇的態度對待學生。對任何一個人來說,被他人接受并得到信賴,意味著他獲得了去體驗自己的存在的自由,這是“我的存在”體驗的必要條件。如果學生做錯了事,家長或老師應采取誠懇的態度,批評要注意方法,說話要有理有據,批評要注意場合,不要讓學生當眾出丑,應選擇最佳場合,采用最佳方式,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批評的態度要友好,要誠懇,語言要恰當,使學生服氣,即使是最嚴歷的批評,其結果也要以鼓勵而告終,使學生感到批評的目的也是為了愛護他們,讓學生體會到家長或老師并不會為此而貶低他。而是以誠實、尊重、鼓勵的態度讓他們感到安全和自信,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并實現自我。

3.以凝聚力帶動找回自信。通過班級活動開展來鍛煉和教育學生,是一個簡單宜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積極開展趣味性較強的活動,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并真正體會到在這個大集體中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其次,開展的活動具有廣泛性,使之完全融人到這個集體之中,找回自我,增強凝聚力;最后,活動富有一定的教育性,以活動內容的主體達到其預期效果。家長和教師對待學生要真誠,摻不得一點虛假,要求學生做事,要采取鼓勵商討的語氣,教師在他們心目中是比較高大的,哪些話該說,哪些話少說,哪些話不能說,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4.開展辯論明辮是非曲直。在改革開放的時代,電影、電視、小說等把西方的和一些陰暗面的東西展現在大家眼前,閉著眼不看是不現實的,所以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是非觀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經常舉辦一些有意義的辯論大賽,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并在實際辯論中,提高學生洞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

篇(5)

    論文關鍵詞 青少年犯罪 犯罪原因 犯罪預防

    一、前言

    青少年犯罪,通常意義上是指14歲至18歲未成年人犯罪和18歲以上至25歲以下的青年人犯罪。目前,青少年犯罪作為與犯罪、有組織犯罪并駕齊驅的世界三大犯罪類型,成為各國刑事司法關注的重點。青少年犯罪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以來有逐年上升趨勢。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顯示,青少年犯罪總數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1996年至2006年十年間,青少年犯罪增長比例高達83%,1997年開始青少年犯罪率每年增長近10%。由此可見,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青少年犯罪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盲目性。表現為行為人頭腦簡單,對其行為沒有掌控力,缺乏深思熟慮的行為動機和目的,往往給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這是由青少年生理發育和心理成長狀況決定的。(2)突發性。青少年犯罪行為常常是在某種偶然事件的誘發和特定情景刺激下突然起意,或因一句話、一件小事發生口角,感情一時沖動,頓生犯罪念頭并立即實施。(3)結伙性。未成年人崇尚黑社會幫派,稱兄道弟。單獨作案時又缺乏足夠的體力、智力、膽量和經驗,所以促成團伙使犯罪易于得逞。據不完全統計,青少年犯罪中有70%左右是結成團伙實施的。(4)貪財性。由于外界社會因素的影響,城市的發展刺激著青少年未成型的價值觀。與成年人犯罪相比,是屬于貪圖享樂、高消費型的犯罪。通過各種手段取得財物后,隨即揮霍一空,滿足其欲望。(5)犯罪低齡化。低齡階段的青少年指的是14至18歲階段。據統計,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年齡比五六十年代提前了2至3歲,一般是從10至12歲開始有劣跡,從13歲到15歲是違法的高峰年齡期;15歲到18歲是犯罪的高峰年齡期。(6)女性犯罪在全部青少年犯罪中的比例有上升趨勢。目前,有研究表明我國的青少年犯罪已經呈現出暴力性、智能性、團伙性的趨勢。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簡析

    (一)青少年自身的因素

    從生理方面看,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發育明顯,身高、體重迅速增長,生殖系統開始逐漸成熟,體態日益健壯或豐滿。同時,作為心理器官的大腦生長發育更早更快,大腦神經活動的機能處于由開始的興奮多于抑制逐漸轉換到抑制多于興奮的交替變換過程。青春期的體內能量代謝比起成年人來要大得多,這樣的生理特點造就了青春期的青少年精力過剩、特別好動,樂于進行一些富有冒險性、挑戰性的活動。

    從心理方面看,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逐漸產生獨立意識,對周圍的事物逐漸形成自己的見解,他們希望表現自己和受人尊重,希望自己決定自己,過那種獨立的、不受管束的生活。然而由于缺乏足夠的閱歷,他們還不能完全的獨立行事,還需要家長和老師的監護,這種沖突的存在可能促使某些青少年產生反感和憤懣。另外,青少年一般精力旺盛、逞能好勝、遇事積極、渴望表現,他們看問題往往只看到現象而不見本質。加上缺乏辨別是非和控制自我的能力,這就容易使他們在表現自我的時候喪失理智。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可能放任這些青少年實施不法行為。

    (二)家庭因素

    美國犯罪學家洛伯和施多沙默爾曾作了個犯罪學的研究綜述,他們區分了家庭功能的四個維度:忽略范式,研究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狀況以及父母對孩子的監管情況;沖突范式,研究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情況以及父母子女之間彼此的拒斥情況;行為和態度偏離范式,研究父母的違法犯罪行為和態度偏離情況;破裂范式,研究父母間沖突和父母的缺位情況。洛伯和施多沙默爾對現有研究所作的原分析的四個維度,都與青少年中常見的違法犯罪行為、好斗行為以及其他的不良行為有關。社會化變量,比如父母看管的缺位、父母對孩子的拒斥以及父母子女間的關系密切程度,對青少年的行為問題和違法犯罪行為的預測力最強。中等強度預測力的是背景變量,包括父母間關系的狀況以及父母的違法犯罪情況等。最小強度預測力的因素是缺少父母的管教、父母的健康狀況以及父母的缺位。

    (三)學校因素

    從社會控制的角度看,學校和家庭一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社會化機構。美國的犯罪學家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認為和家庭相比,學校更有條件來實施社會控制。因為從整體上來說,老師可以同時監督許多孩子,更容易辨認出孩子的偏離和不良行為。學校更加強調秩序和紀律,因此學校會采取一切可能措施去控制孩子的不良行為。而且,當孩子因不能自律而出現偏離行為時,學校有足夠的權威和手段來實施懲罰。由此可見,學校在青少年犯罪控制問題上具有關鍵的作用。但由于升學的壓力,素質教育改革成為了完全的形式主義,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隨意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只重視學生的分數,形成了偏重“尖子生”,排斥“雙差生”的局面。導致某些青少年厭學情緒嚴重,自暴自棄,甚至流入社會參與違法犯罪活動。

    (四)社會因素

    在20世紀初,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菲利便深刻地指出:“自然和社會環境,借助于行為人先天的遺傳和后天獲得的個性傾向,及其他偶然的刺激,必然決定一個時段,一個時期的犯罪在質和量上的程度。”當然也包括青少年。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追求物質金錢的欲望及腐朽思想嚴重侵蝕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凸顯,經濟收入的差距擴大,由此人們的欲望就失去了禁錮,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誘發了他們為獲不義之財瘋狂作案的欲望。非主流文化和西方文化乘虛而入、網絡媒體低俗文化的負面影響,這些人生觀還沒有成熟的青少年缺乏辨別能力,崇拜所謂的“英雄”,通過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盲目效仿。使得社會文化娛樂場所成為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溫床。

    三、青少年犯罪預防

    (一)家庭預防

    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對一個人個性的形成,品格和各方面的修養都起重要作用,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關鍵環節。家庭預防可以采取一下措施:

    1.家長要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父母是子女最初的榜樣,家長的不文明行為,不良嗜好,違法犯罪行為,無疑是子女違法犯罪的誘因。在父母有犯罪記錄的家庭中,對少年犯罪人的監督往往是不嚴格的、不恰當的或者很差的。在這樣的家庭中進行的懲罰也往往容易是容易的、短期的、感覺遲鈍的,也就是大聲叫喊、毆打、無法實現的威脅。根據唐納德·韋斯特和戴維·法林頓的研究,“少年犯罪進行代際傳遞的事實是毋庸置疑的”。因此,為人父母應當自尊、自律、學法、懂法、知法、守法,不做違法犯罪的事,加強自身修養,以免給子女造成心理上的畸形、生理上的反常和錯誤的認識。

    2.重視溝通,注重教育方式。父母應當重視同子女的思想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掌握其感情脈搏,做孩子的良師益友一旦發現孩子的不健康思想和越軌行為,要及時指出,循循善誘。溝通時要注意方法,不可訓斥、辱罵或是諷刺挖苦,更要禁止家庭暴力。要讓孩子信任家長,愿意和家長成為朋友,分享秘密。使家庭成員間的關系親密和諧。

    3.強化父母監督。根據自我控制理論的觀點,社會控制和自我控制之間的聯系并不會比父母監督子女的情況更直接。父母監督可以預防犯罪行為或者類似的違法行為,同時,也可以訓練孩子自己避免進行這些行為。犯罪學的一般理論提出了一種方法,可以將作為外部控制的監督和作為內部控制的監督區分開來。例如:犯罪在程度上不同于那些通過監控可以預防的行為;處于某一年齡階段的兒童,可以受到比處在其他年齡階段的兒童更密切的監督;對于女孩子的監督要比男孩子更密切等等。家長要關注監督與自我控制之間的聯系,這種聯系表明,那些在年輕時很少被別人監督的人,在成年后有更強烈的實施犯罪的傾向。

    4.父母應當增強對子女越軌行為的認知和懲罰。顯然父母是愿意讓孩子接受社會化的。為了使父母對子女的監督發揮作用,作為監督者的父母必須對所發生的越軌行為有所認識。例如,父母應當對子女長時間看電視、不完成家庭作業、吸煙酗酒、不上學、打架斗毆行為等引起關注。在父母認識到子女的越軌行為后要做出有效果的懲罰,但實際上,一些父母的懲罰方式過于嚴苛,而另一些父母的方式則過于寬容。控制理論認為,人們對于某個人的不贊同是最有力的制裁。

    5.維護和睦的夫妻關系。在犯罪學中,像離婚人口的百分數、婦女作為家長的家庭的百分數等這樣的家庭量度,往往是犯罪率的最有力的預測因素。一些研究直接比較了那些和生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兒童與生活在“破裂家庭”或者重組家庭中的兒童,大多數的研究發現:完整家庭中的兒童犯罪率低。因為單親家庭中的家長(通常是女性)必須用很多精力撫養和維持基本生活,而在雙親家庭中這些活動是夫妻雙方互相分擔的。而且,單身家長在從事這些活動時,缺乏心理支持和社會支持,導致她(或他)很少有時間對孩子進行監督和懲罰活動,而更有可能對孩子進行消極的、虐待性的接觸。而在重組家庭中,繼父母對繼子女更可能沒有感情,通常可能虐待或冷漠繼子女。顯然,對于重組家庭中的新的父母對子女產生感情的可能性要小于完整家庭中的生父母對子女產生感情的可能性。因此,和睦的夫妻關系也是預防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因素。

    6.家長應當加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學校與家庭相比更有利于孩子的社會化。然而研究表明,學校很難幫助學生增強自我控制,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學校缺乏家庭的合作和支持。家長加強與學校聯系,是實現對子女監督以及子女越軌行為認識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家長加強與學校的合作與交流,是實現對青少年犯罪預防的重要方式。

篇(6)

8月21日上午8時,第十四屆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開幕式在江蘇理工學院圖文信息中心南報告廳舉行,本次論壇組委會主席、江蘇理工學院崔景貴教授主持了開幕式。開幕式上,江蘇理工學院黨委書記夏東民教授代表學校致歡迎詞,對第十四屆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在介紹學校的辦學歷史和辦學成就后,夏東民說,心理學是國家21世紀優先發展的重要學科之一,在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科學發展、建構幸福生活等方面都將大有作為。本次論壇的召開是江蘇省心理學界的大事、盛事,更是江蘇理工學院學科建設與學術交流的喜事、要事,必將進一步推動江蘇理工學院及常州的心理學研究向更廣的應用領域、更高的服務層次發展。全國心理技術應用研究論壇主席楊鑫輝教授作了《運用心理技術架構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橋梁》的開幕致詞,江蘇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傅宏教授對江蘇理工學院積極籌備和承辦第十四屆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表示誠摯感謝,并對論壇建設與創新發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全體心理學工作者以本次論壇為契機,把握時展脈搏,加強心理學應用研究,探索心理學發展與服務社會大計,為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本次論壇特邀請多位專家作學術報告。全國心理技術應用研究論壇副主席、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顧海根教授作了《大學生自我同情及其與人格、應對方式和助人行為的關系研究》的報告。全國心理技術應用研究論壇副主席,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張掌然教授作了《廣義問題解決與廣義問題管理――科學思維新視野》的報告。江蘇省心理學會理事長、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傅宏教授作了《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做什么――(2012)目標與任務解讀》的報告。全國心理技術應用研究論壇理事,三生教育基金會會長張名源作了《三生家庭教育個性化支持方案(FEAP)在家校合作中的成功應用》專題報告。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應用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華夏全人心理學研究院院長許金聲作了《通心的理論、方法的廣泛應用》專題報告。第一二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張理義教授作了《心理健康測評儀的研制與應用》專題報告。江蘇理工學院副校長、心理教育研究所所長崔景貴教授作了《社會轉型?和諧幸福?心理管理》的主旨發言。《心理技術與應用》雜志社常務副主編何妍在大會上作了《開來而繼往 明道不計功》的專題介紹。鹽城師范學院副校長戴斌榮教授、上海商學院管理學院院長王勝橋教授、蘇州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所長童輝杰教授分別主持學術論壇報告會。25場精彩紛呈的專家報告、專題報告和大會學術交流發言受到全體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論壇舉辦期間,部分與會者還參加了20日、21日晚上開展的兩個專題心理工作坊活動。

8月21日晚,論壇還舉行了全國心理技術應用研究理事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有楊鑫輝、顧海根、傅宏、崔景貴、張掌然、童輝杰、張名源、申林等。會上,楊鑫輝教授通報了第十四屆全國心理技術應用高峰論壇的籌備及組織情況。經會上討論,成員一致同意增補3位論壇理事,分別是江蘇理工學院副校長崔景貴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傅宏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呂航博士。會議討論決定,繼續挽留楊鑫輝教授擔任論壇主席,建議加強論壇領導后備人選培養,懇請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委派專業人員協助楊教授開展論壇日常工作。會議還決定繼續征集本次論壇和近三年優秀論文,集結成書并公開出版《心理技術應用研究(第七輯)》,由江蘇理工學院教育學院心理學系及心理教育研究所負責收集、整理和編輯,三生教育基金會提供贊助,并由開明出版社友情出版。

篇(7)

中圖分類號:R749.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10)002-0081-06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10.02.001

受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German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德文簡稱DCAP)等單位的邀請,中國醫院協會組織心理治療考察團于2008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訪問了德國。代表團在德國期間訪問了德國衛生部,參觀了德國的心身醫院、精神病醫院,與衛生部官員、保險公司、大學和心理健康保健系統的重要專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代表團在德國的訪問過程中,德中心理治療研究院主席Margarete HaassWiesegart和Alf Gerlach博士全程陪同。研究院的多位德國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Wolfgang Senf,Tomas Plnkers,Thomas Fydrich,Alf Gerlach,Ansagar Lottermann等為代表團做了學術演講。

德國是開展心理治療最早的國家之一,其心理治療服務管理已有約100年的發展歷史。心理治療發展的里程碑是1998年德國聯邦政府頒布的《心理學心理治療師和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法》。該法律確立了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職業,確定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的非醫學背景的心理學或者社會教育學專業人員可從事心理治療工作。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獲得了與精神科醫師、心身醫學科醫師一道,在醫療衛生領域內向成人患者或者兒童青少年患者提供心理治療的執業資格,并建立相應管理制度,健全了相應的健康保險付費機制。本文將結合訪問的情況與相關資料,重點介紹德國對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的培訓要求和管理模式,為中國發展心理治療的教育培訓及健全管理體系提供借鑒和參考。

1 德國心理治療歷史及心理治療立法

弗洛伊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于奧地利創立的精神分析學說很快在德國傳播。1910年,德國建立了第一個相關組織:柏林精神分析組織(Berlin Psychoanalytical Organization,德文縮寫BPV,于1926年改為德國精神分析學會,German Psychoanalytic Society,德文縮寫為DPG)[1]。

20世紀20年代德國相繼開辦了第一個精神分析門診和第一家精神分析醫院。同一時期,Georg Groddeck在BadenBaden開設了第一家接受住院病人的心身治療診所。這一時期許多德國的精神科醫生對心理治療和精神分析發生興趣,他們開始講授相關課程,并出版了一批心理治療的教科書[1]。盡管官方的精神病學組織一直排斥心理治療,使其一直獨立于精神病學,但1927年,第一個醫生的心理治療組織(Allgemeine rztliche Gesellschaft für Psychotherapie)還是正式成立了[1]。

30年代,特別是1933年,在納粹勢力的影響下,DPG學會有許多猶太籍成員被殺害,1936年這一學會被迫解散[1]。這一時期許多猶太籍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移居其他國家,柏林的精神分析診所也被迫關閉。在納粹時期,有大批的精神病人被殺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心理治療才在德國重新得到發展。

1945-1950年,德國的幾個與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療相關的組織成立,1945年柏林成立了第一個由政府資助的精神分析診所。1946年柏林成立了第一個由保險公司開設的心理疾病研究所(Versicherungsanstalt Berlin) ,此研究所對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60年代初,Annemarie Duhrssen及其同事的研究證明了心理動力學治療的有效性,這使得心理治療指南于1967年進入法定的健康治療體系[1]。

從1957年開始,經過培訓的醫生可以“心理治療”的名義工作,1978 “精神分析”學派的理論和治療被認可,醫生開始以“精神分析”的名義從事心理治療工作。1945年以后,德國出現了大批以心理治療或精神分析為名稱的醫院或科室;50年代開始,在德國涌現出許多心身治療醫院。這些醫院和科室最初都是以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進行治療,到80年代,特別是1987年,行為治療成為第二個被認可的治療學派后,開始了以認知行為治療為理論基礎的心理治療工作[1]。

1967年心理治療指南進入了德國政府制定的法定的健康治療體系之后,由醫生提供的精神分析治療在部分健康保險公司列入了可以報銷的治療項目[2]。20世紀70年代后,由于患者對心理治療需求增加,而從事心理治療的醫師數量不足,德國開始探索非醫療人員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療的措施(1970年,當時的東德建立了“心理治療專科醫師”制度)。從1971年開始,經過心理治療培訓的心理學工作者和教育學工作者,被允許與精神科醫生聯合進行心理治療工作[3]。

1971年,德國政府聯邦議院任命成立了一個專家委員會,致力于研究德國精神醫學狀況并為精神醫學的改革提出建議。1975年提交給德國聯邦議院的報告詳細描述了德國精神醫學的狀況,并為精神醫學的改革提出了建議。1980-1985年,聯邦政府在6個州實施了一項大型改革示范項目;并在1979-1986年,成立了一個顧問委員會,起草并撰寫了精神醫學改革的計劃書。發表于1988年11月的計劃書中涉及了心理治療的概念、應用領域和職責范圍,并在建議部分明確指出應為在精神病學領域工作的心理治療師制定職業法規 [4]。

1992年,在多方要求下,德國聯邦醫學協會( German Federal Medical Association) 在其第95屆年會上,決定成立一個新的專科醫師分支,即心理治療醫學的醫師( physicians for psychotherapeutic medicine)分支,其中包括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的專科醫師以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的專科醫師。這個決定促進了精神衛生相關學科的教育改革,使心理治療的教學內容成為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自此,所有學習醫學的學生,其所學習的課程中必須包括心理治療醫學的課程[1]。

1998年德國聯邦政府正式頒布了《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和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法(The law for Psychological Psychotherapists and Childand YouthPsychotherapists)》[23](以下簡稱心理治療師法)。按照該法律,經過培訓并考核合格的非醫學背景的心理學專業人員或社會教育學專業人員,具有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療的執業資格,并建立相應管理制度,確立了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職業,使醫療衛生領域中由非醫療人員向患者提供心理治療合法化,同時健全了相應的健康保險付費機制。自此法出臺后,那些沒有得到官方認可而從事心理治療者不得再使用“心理治療師”的稱謂[1]。現在,心理治療在德國作為醫學臨床治療的一部分,在心理治療師的培養、考核、從業管理制度等方面均有較高要求,管理嚴格。

2003年,德國將心身醫學的專科醫師重新命名為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科醫師[2]。心身醫學是從德國發展起來的一個專門學科,學習心身醫學的學生需要大學醫學系畢業,同時進行醫學和心理治療方面的培訓。目前,德國許多醫院有心身醫學科,許多地區有心身醫學診所。與其他國家,尤其是英語國家不同,在德國、瑞士、奧地利,心身醫學科是與精神科平行的獨立臨床專科。這種格局有其歷史原因。最主要的是精神分析學說的影響,以及精神病學界在納粹時代所犯的錯誤。心身醫學十分強調心理治療,所以全稱為“心身醫學與心理治療學”;臨床科室稱為“心身醫學與心理治療科”,在醫院工作的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和心身醫學的專科醫師共同在心身醫學與心理治療科工作。

2 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培訓與心理治療師資格

2.1 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的區別

1998年德國制定的心理治療師法,確定了心理治療屬于醫學領域的服務內容之一,心理治療人員在醫療機構和私人診所進行服務,其服務費用由病人的保險機構支付,這使得心理治療與心理咨詢在德國得到明確的區分:心理咨詢工作通常在社區咨詢中心開展,這些中心得到政府或慈善機構的資助,服務是免費進行的。德國的心理咨詢服務對象為正常人群,而心理治療的服務對象是有明確診斷的病人。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在人員培訓、從業機構、經費來源等方面有很大區別,在管理方面也沒有心理治療那樣規范和嚴格。

2.2 不同類別的心理治療師及其培訓途徑

心理治療師法出臺以后,允許心理學出身經過系統心理治療訓練的人員在醫療領域從事心理治療。以此法律為基礎,心理治療師按其培訓背景可分為兩類,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和醫學的心理治療師;按其專業培訓內容也可分為兩類,針對成人的心理治療師和兒童青少年(出生至21歲前)的心理治療師[1]。

希望成為心理治療師的人員,必須先在大學學習醫學或心理學。醫生中獲得心理治療師資格的途徑:精神科醫生要加心理治療培訓,其他科加心理治療培訓,或各科加兒童心理治療培訓。大學中心理學專業畢業生(在德國,本科學習通常為5年,畢業后得到的學位相當于碩士,大學的學歷培養中沒有另外的碩士培訓)在參加政府認可的培訓機構或大學的培訓機構的心理治療職業培訓后,方可獲得心理治療師資格。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教育學背景者也可申請參加培訓。不同教育背景人員在分別接受規定的培訓課程后通過國家舉辦的考試可獲得心理治療師資質(如圖1所示)。

到2007年德國共有19917名心理治療師,其中醫學背景的心理治療師4484人,約為所有心理治療師的25%;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共15433人(其中成人心理治療師12728人,兒童青少年治療師2705人)[5]。

2.3 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及國家考試

目前德國共有173家獲得政府發放的許可提供心理治療培訓的機構,其中33家在大學內,集中在柏林、海德堡、漢堡等4個城市。現在德國獲得聯邦心理治療科學委員會及社會保障委員會認可的心理治療學派為心理動力學和行為治療,各培訓機構可以在心理動力學、行為治療中選擇一個方向進行系統深入培訓。對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培訓也有嚴格的規定,其差別在于培訓內容偏重在成人或兒童和青少年。全德國現有100所機構做心理動力學培訓,73家做認知行為治療培訓。學習認知行為的學生與學習心理動力學的學生其數量比為3∶1[5]。

現在許多人希望參加心理治療的培訓。申請者需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例如申請參加精神分析培訓者需要經過3次訪談的評估[6],通過者方可參加培訓;行為治療的培訓也需要經過2天的考核篩選[5]。因此,進入心理治療培訓者,通常都是心理學系或教育學系畢業生中的優秀者。

對于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分為5個部分。(1)理論部分:培訓時間至少600小時;(2)實踐培訓部分:培訓600小時為治療小時數,另外接受督導150小時;(3)臨床實踐部分:1800小時,包括在精神病院工作600小時,另外600小時在法定承認的醫院或私人開業門診的實踐,在心身醫院工作600小時等(通常在醫院對住院病人工作1200小時,對門診病人工作600小時,完成全部實踐小時數通常需要1.5年);(4)自我體驗部分:120小時;(5)其他理論學習及論文報告等930小時。共培訓4200小時[5]。4200小時僅是政府規定的培訓時間,在許多高水平培訓機構或大學中,對參加培訓者的培訓要求實際上高于這一標準,精神分析培訓所需要的時間比4200小時更長,培訓更為嚴格[67]。按照政府規定,全日制培訓需要3年,半脫產培訓需要5年才能完成,而實際上要完成各培訓機構的培訓標準和要求,許多學生需要花費更長時間(完成心理動力學培訓平均約需要8.5年,完成認知行為治療培訓平均約需要5年時間)[5]。

學生經正規培訓機構培訓畢業后,須參加德國聯邦國家考試,通過后方可獲得心理治療師執照。考試包括筆試(理論部分)和由3人專家小組進行的面試。筆試內容包括:心理治療的理論,疾病分類學,對不同疾病的診斷與評估、預防與康復,不同心理治療學派對疾病的概念化及治療方法,專業倫理及法律知識等。面試部分由學生現場抽取題目,考試的范圍和內容包括:了解既往病史和診斷的能力,分析發病機制、辨別疾病指征及對治療理論及方法選擇的能力,與病人建立關系的能力,把握職業倫理和法律問題的能力等[3]。通過國家考試者,可申請心理治療師開業許可,得到許可后方可以此為職業。

3 心理治療系統與管理及質量控制體系

3.1 心理治療立法及行政管理

德國政府對心理治療的管理分為聯邦政府一級的管理和州政府一級的管理。

聯邦一級負責立法及相關規定的修改,執行立法由州一級政府相應機構負責。德意志聯邦政府出臺的法律法規中與心理治療密切相關的法律一個是“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和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法”;另一個是社會保障法,這一法律要求所有聯邦公民都需要進入社會保障體系。德國的社會保險制度包括5類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事故保險、養老金保險、失業保險和老年護理保險[8]。其中涉及心理治療的保險為醫療保險。

州政府一級的管理,德國各州政府勞動福利部下屬的衛生局精神衛生機構負責培訓機構的認證工作;較大的州有獨立的衛生部負責此方面工作。此外,州一級政府相應的主管部門還具有控制和監督法律實施的作用,社會保障法的執行情況就是由州一級衛生部或勞工福利部進行監督的。

3.2 心理治療學派的科學許可和保險付費認可

法律授權德國聯邦科學顧問委員會負責心理治療學派的科學許可工作。該委員會下設有心理治療科學委員會,包括有12名成員,其中6位為心理學和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6位為精神科醫生。委員會的核心任務是從治療過程、療效方面審查心理治療學派及其治療方法的科學性[9]。目前,該委員會批準的心理治療學派有:精神分析治療和心理動力學治療(1978年獲得批準),行為治療(1987年獲得批準),人本主義心理治療(2006年獲得批準),系統家庭治療(2008年獲得批準)。

心理治療科學委員會在決定某一心理治療學派的科學性時,采用多種科學指標進行衡量[9]:該學派對各種心理障礙病因的解釋、治療的理論及科學的實證性研究的證據。最后一項至少需要有三項對不同心理障礙的研究為證據,并且這些研究需要同時符合隨機對照、有清楚的治療過程、采用真實病人的研究及有干預后的隨訪等條件。

德國的法律認可獲得科學委員會科學許可的心理治療學派進入醫療保險系統,但這不意味著被納入國家健康保險支付的治療項目,而獲得保險支付需要得到德國聯邦社會保障委員會的批準。德國的聯邦社會保障委員會在聯邦科學委員會批準的心理治療學派基礎上評估該學派的治療效力。目前,獲得這一委員會批準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心理治療種類僅包括1978年通過的精神分析與心理動力學的心理治療和1987年通過的認知行為治療。

3.3心理治療質量管理與行業協會的作用

3.3.1 心理治療師行會(Chamber,德文: Kammer)

各州均成立有心理治療師行會“Chamber”,全國行會由各州行會組成[3]。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在取得心理治療師的資格后都必須加入心理治療師行會。心理治療師行會負責的是心理治療師本身的質量控制。行會會員必須按時交納會員費用,并按照規定每年完成一定課時的繼續教育學習。

心理治療師行會對會員執行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行業的行為規范和倫理法則進行管理,接受患者投訴。各州的心理治療師行會設立有專門處理違反倫理規范的委員會,有自己聘請的律師。這個專門的委員會的職責是處理相關倫理投訴。心理治療師行會以此方式保障在各州從事心理治療的心理治療師的學術資質和倫理水準。

心理治療師行會要求其會員遵紀守法。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心理治療師治療的患者必須是符合ICD10診斷系統中某種診斷標準的人,或具有診斷標準中某些癥狀的人。不符合這些條件者,不屬于心理治療的對象。而且按照規定,符合ICD10診斷標準者在不同科室的治療也有分工。如:重性精神病、藥物依賴、重型抑郁等歸精神科診治;焦慮障礙、軀體形式障礙、進食障礙、輕型抑郁、創傷后應激障礙、人格障礙及各種心身障礙等歸心身醫學科診治[1]。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主要在心身醫院或科室從事臨床工作,或在私人診所從事臨床實踐,所接待的病人為后一大類,應按照規定從事心理治療工作。此外,根據法律,得到執照可以開業的心理治療師,可以進行心理障礙的診斷,其診斷權如醫生一樣。但如果病人有器質性病變,必須將其轉介給醫生。

此外,心理治療師行會制定有心理治療師的行為規范和倫理法則,所有會員必須遵守。例如,如果病人有明確的自殺和傷人傾向,治療師必須向相關部門告知;治療師不得與病人發生性關系等。如果心理治療師違反了行會的倫理規范,將面臨處罰甚至被吊銷開業許可。情況更為嚴重者將受到法律的懲罰。

3.3.2 法定健康保險醫師協會

心理治療師行會的成員如果私人開業從事心理治療的話,必須加入該州的Aships(Associations of Statutory Health Insurance Physicians),即各州的法定健康保險醫師協會。Aships管理并代表所有開業醫師(包括心理治療師)的利益(特別是私人開業醫生的利益)與社會保障系統協調,并獲得保險付費[10]。德國聯邦的全國性法定健康保險醫師行會稱為Naships,Naships管理各州Aships的機構,由17個州或地區的Aships組成,負責管理15萬醫療從業人員,包括心理治療師。

各州Aships的委員會與保險公司會按照每個地區人口與心理治療師的比例,共同決定每個地區需要配備多少開業醫生。目前德國的情況為:大城市居民與不分學派或類別的心理治療師之比大約為2000∶1[11]。心理治療師只有成為Aships會員,在其管理下,為病人進行的心理治療服務才能獲得保險公司的付費。保險公司將費用付給Aships,再由Aships付錢給私人開業的醫生或心理治療師。由此可以看出,Aships的職能是負責心理治療師的市場準入和操作性管理。

3.4 社會保障體系及其對心理治療行業的監控

在德國,患精神疾病的人得到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治療可以獲得保險支付。目前保險公司僅為心理動力學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付費。法律規定社保必須包括心理治療,目前保險公司為心理治療師每個小時的心理治療服務付費為70歐元~80歐元。以個體門診治療為例,心理治療師必須對接待的每一個病人,完成系統評估和診斷報告,說明自己的治療計劃及方法,并將報告提交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將報告轉給一個獨立的資深心理治療師進行評估;經專家評估合格,申請獲準后,心理治療師給病人進行的心理治療,才能獲得保險公司的付費。保險公司為不同心理治療學派付費的治療小時數是不同的,對行為治療服務通常付費45小時,最大限度付費80小時;精神分析治療付費通常為160小時,最大限度付費300小時[11]。保險公司以此方式對治療師的心理治療服務起到監控作用。

心理治療服務于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獲得保險公司的支付,其原因在于當時已有實證研究表明,罹患心理障礙的患者,使用心理治療服務者消耗的醫療資源明顯少于不使用心理治療服務者。而民眾對心理治療的需求,促使醫學領域向心理學的心理治療師開放,使心理學背景的心理治療師可以在醫學領域從事心理治療,這使得專業人員缺乏的狀況得以緩解。而將心理治療服務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獲得醫療保險的支付,則是民眾可以真正使用心理治療的福音。

弗洛伊德曾經指出:總有一天,社會會形成共識,窮人和富人都能免費享受心理治療。 來自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Senf教授認為弗洛伊德的話在德國已經很大程度地得到了實現[2]。盡管德國的心理治療系統及管理體系也存在其自身的問題,但其組織管理框架和發展的思路,仍可以給中國心理治療的發展以某種啟迪。

參考文獻

[1]KrauseGirth C.Germany[M]∥Pritz A,ed.Globalized psychotherapy.Vienna,Austria:Facultas Verlagsund Buchhandels AG,2002:134-154.

[2]Senf W.Mental illness and psychotherapy in Germany: History,facts and current structure[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Stuttgart,Germany,December 4th,2008.

[3]Munz D.Psychotherapist law,professional code of conduct,ethical principles[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Stuttgart,Germany,December 4th,2008.

[4]波恩精神病患者行動委員會整理編輯.德意志聯邦政府專家委員會建議匯編.在聯邦政府精神疾病模式計劃的基礎上實施精神醫學及心理治療/心身治療領域的照管改革[G].聯邦青年、家庭、婦女及衛生部,1988.

[5]Bents H,Kammerer A.Psychotherapy training focusing on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Heidelberg,Germany,December 3rd,2008.

[6]Plnkers T.Training at the Frankfurt Psychoanalytic Institute[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Frankfurt,Germany,December 2nd,2008.

[8]Lottermann A.Structure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Germany: The role of the country Baden Wuerttemberg[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Stuttgart,Germany,December 4th,2008.

[9]Fydrich T.Quality assurance for psychotherapy in Germany[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Stuttgart,Germany,December 4th,2008.

[10]Clever B.Structure of public health system in Germany: Psychotherapy[C].Presentation on symposium of the German Chinese Academy for Psychotherapy.Stuttgart,Germany,December 4th,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激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丁香|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麻豆 | 国产良妇出轨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xxxx黑人又粗又长精品| 亚洲av无码国产剧情|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搜 |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妺妺窝人体色www看人体|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國产一二三内射在线看片|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xxxx日本少妇做受|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影院|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成人黄色网址|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国产|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性色av免费观看|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日本人成网站18禁止久久影院|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 给我免费播放片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丰满老熟女重口对白| 色老二导航|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五十六十日本老熟妇乱| 亚洲熟妇无码八av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精品毛片乱码1区2区3区| 亚洲伊人成综合网|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 性一交一乱一色一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