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7 06:47: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金監管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國家對衛生投入的調整,社區衛生服務站如何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以及政府投入的資金如何監管成了一項重要的工作。就社區衛生服務站如何強化其職能以及資金監管方式提出建議。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問題;對策
1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開展情況
1.1深入宣傳,居民健康意識有效增強
2009年以來,以龍泉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13個社區服務站以各種形式分別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發放資料。各社區共發放健康手冊共6000余冊,發放疾病預防資料10000余份,宏圖社區還發放健康教育處方300余份。二是辦宣傳專欄。共辦健康知識專欄30余期。三是培訓講座。各社區分別請資深專家開展健康教育講座15次,共培訓居民達3000多人。通過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眾的健康意識,增強了居民預防疾病的能力。
1.2優質服務,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1)保健服務成效明顯。一是免費對0-3歲兒童實行“4•2•1”管理和生長發育監測,開展與兒童相關的服務和新生兒保健、訪視。二是開展婦女保健服務。建立《孕產婦保健手冊》,實施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三是開展老年人保健服務。對老年人疾病預防、常見傷害預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務。1-8月對兒童共實行“4•2•1”管理監測1980人,隨訪新生兒218人,進行各種疫苗接種3193人次;共開展孕產婦保健服務233人;登記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六類慢性病人3297人。
1.3強化措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效處置
一是不斷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預案要求進一步明確,措施進一步有力,責任進一步加強。二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得當。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間,迅速啟動預案,嚴格監測,及時報告,排查出入境人員,堅持七日健康監測,共查出入境人員933人,監測入境人員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衛生消毒制度落實到位。各社區衛生服務站堅持開展消毒滅菌活動,配合社區開展衛生大掃除活動,公共衛生環境得以凈化。
2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服務體系不順,雙向轉診機制未形成。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國家衛生體制改革的產物,是廣大居民群眾的需求。使有限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資源使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社區衛生服務站公益服務未完全體現。
二是管理體制不順,管理機制不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區,所服務對象是社區居民,最終落腳點是社區,那么,社區居委會理應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層管理者,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管理與服務、考核與評價,社區居委會都應參與。
三是人員流通不順,用人機制未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人才隊伍建設不足,主要表現在人員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員短缺,加上社區衛生服務站均系民營私立性質,人才不能統一配置,學歷較高的院校畢業生不愿進等,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站發展。
四是經費渠道不順,影響衛生服務站發展活力。2008年,國家實施“3342”(中央3塊、省3塊、市4塊、區2塊)財政補貼,下撥龍泉社區衛生服務站補助經費110萬元(一般的衛生服務站6萬元,較大的衛生服務站7萬元,較少的衛生服務站3萬元),但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站實際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同時,也存在財務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
3社區衛生服務站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是完善機制,堅持建、管、用的原則。政府應將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納入政府統一規劃建設,在批準規模小區建設時,要審定規劃具有服務功能的衛生服務站的地點。進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區參與管理的聯運機制。同時,把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考核考評納入監督機制,真正實現社區衛生服務站為民所辦、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進社區機構與轄區大醫院雙向轉診的合作關系。主管部門要切實把國家醫療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實處,深入探索社區居民雙向轉診的新路子,充分引導社區衛生服務站把握政策尺度,堅持居民“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的原則,積極主動與大醫院協作互動,建立和穩定雙向轉診關系。
在積極支持互聯網金融的創新精神和普惠金融發展的同時,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互聯網金融并沒有改變金融的基本功能和本質。互聯網金融在用戶體驗、交易技術、交易渠道、交易方式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創新,創造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業務技術和經營模式,但其功能仍然集中在資金融通、發現價格、支付清算、風險管理等方面,并未超越現有金融體系的范疇。此外,從風險角度看,互聯網金融更加具備普惠精神,將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或者風險較大的客戶吸引過來,創造出大量涉眾型交易模式,參與者眾多?;ヂ摼W金融發展良莠不齊,灰色地帶普遍存在,很容易觸及法律和監管的紅線,如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非法發行股票債券,甚至從事金融詐騙等。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等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消費者保護問題突出。因此,為推動互聯網金融的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依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行為,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勢在必行。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原則
張曉初(2014)提出了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12條監管原則,并將動態金融監管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市場自律,由金融企業和行業協會自律準則,主要采取自愿實施的方式;第二層是注冊,相關部門可以掌握有關機構的信息;第三層是監督,持續監測市場或機構的運行,如非必要不采取直接監管措施;第四層是最嚴格的審慎監管,對相關機構提出資本、流動性等具體監管要求,并有權進行現場檢查。在當前我國現實情況下,綜合考慮分業監管框架下監管資源的成本和監管效果,依靠市場自律和注冊在一定程度上所需的監管成本最小,其監管效果也相當有限,而最嚴格的審慎監管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與時代潮流相悖,因此,筆者認為新型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設計的最優路徑是在第三層次上的監管突破,也就是借助某種手段和機制持續監測市場或機構的運行,如非必要不采取直接監管措施,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非現場監管,最有可能在監管資源硬約束下取得較優效果。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方法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方向是深入理解資金的真實運作
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的真實資金運行情況是我們理解互聯網金融業務的關鍵,而互聯網金融客戶(參與者)的資金運行模式是我們理解實際金融風險的基礎。因此,對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風險的準確掌握是金融監管部門最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也是進行監管決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據。歸結起來,客戶與機構的實際資金流動情況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的核心和微觀基礎。
(二)互聯網金融是否脫離傳統金融監管之觀念的澄清
有觀點認為,互聯網金融交易所具有的特殊性使之游離于傳統金融監管體制之外,胡月曉(2014)認為互聯網金融發展脫離了央行統一清算體系,削弱了央行貨幣監管能力。在傳統金融領域,貨幣結算除了現金結算外,所有的結算手段都是通過銀行體系進行的;通過中央銀行的清算系統和商業銀行的結算網絡,貨幣監管當局能夠對貨幣流轉保持有效的控制和監控,實現諸多政策和管理目標:如貨幣政策宏觀調控、貨幣流向與結構引導、反洗錢、資金監控等。而建立在網絡支付基礎上的各種互聯網金融,其結算體系發展趨勢是依托第三方支付平臺,使得大量資金脫離銀行體系進入第三方支付系統,在非銀行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主體之間流轉。這些脫離銀行體系的資金,自然也將脫離了央行的統一清算體系,造成央行對社會貨幣資金流轉掌控能力的下降,動搖了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石。換言之,相對于銀行貨幣體系而言,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監管手段和基礎設施都不完善,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還處于監管規范階段,缺乏對第三方平臺上流轉貨幣資金的有效監控。報告還認為央行就網絡支付管理的《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和《手機支付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兩個征求意見稿實際上都是在規范網絡支付業務發展的同時,彌補過去監管辦法在貨幣監管方面的缺位,實際上也是為防范資金流轉脫離銀行結算體系,脫離央行的“視線”。實際上,我國貨幣資金的流轉始終在央行的掌控范圍內,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具有其他機構不可取代的優勢。其中的奧秘就蘊含在央行反洗錢職能中的大額資金監測職責。中國人民銀行依據《反洗錢法》和《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2006年2號令,以下簡稱2號令)接收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上報的大額交易報告,負責建設并維護國家大額交易數據庫,承擔維護金融秩序、遏制洗錢及其他上游犯罪職責。國家大額交易數據庫真實記錄了我國金融體系內發生的每一筆大額資金交易,例如單筆或當日累計超過20萬元以上的現金收支業務,單筆或當日累計超過200萬元以上的款項劃轉等。大額交易數據來源于我國境內所有銀行業金融機構、證券期貨業、保險小部分,但是這部分基礎數據的重要性會日益顯現。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是金融基礎設施。在我國當前的金融環境下,不論互聯網金融如何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服務機構及其客戶都離不開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是金融機構,在整個支付產業鏈中只是對接銀行和客戶的支付通道,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支付賬戶對應的實際資金支付必須通過銀行賬戶兌現,銀行作為實際資金的托管機構。其他互聯網金融模式大多選擇第三方支付企業或銀行進行資金支付與結算。第三方支付按照企業系統對接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易觀智庫,2012):其中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支付企業,采用的是銀行直連的方式,通過支付企業提供的第三方支付賬戶作為資金中轉平臺解決跨行、跨地的資金處理問題。另一類以銀聯為代表,銀聯旗下的支付公司(如銀聯商務)和與銀聯系統對接的支付公司(如拉卡拉)等通過銀聯的銀行卡線上、線下在線支付接口進行資金支付,能夠實現付款賬戶和收款賬戶之間的資金互通,無需通過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銀行賬戶中轉。揭開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的面紗,我們可以看到的情景是: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通過各種虛擬賬戶系統實現了整合電子商務、金融資源的目的,或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綁定銀行賬號等方式進行資金支付結算,為客戶提供了各種金融服務便利,后臺支撐的依舊是銀行賬戶和對接的支付系統,龐大的用戶規模和交易規模都實實在在地落地到物理的銀行賬戶和支付系統等金融基礎設施上。綜上,我們可以看出銀行體系在整個互聯網金融生態的資金監管方面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圍繞互聯網金融監管與監測的核心就是各種中間賬戶和支付接口。筆者認為,在法律授權下,依托國家反洗錢數據庫中的大額交易數據庫,借助大數據處理與分析技術,對互聯網金融涉及的銀行賬戶和支付接口進行持續的監測分析可以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通過監測實際資金流動有助于理解互聯網金融的實際業務和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的核心就是對機構銀行賬戶和支付接口的持續監測和分析,關注重點機構和個人賬戶的資金運行模式和大額資金流向,對不同類型的賬戶實行分類監測,建立分析研判和預警機制。大額資金監測方法是一種輕量級的監管手段,占用的監管資源也相對有限,能夠在監管法律滯后的情況下將互聯網金融納入監管視野,及時化解潛在個別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實現非現場監管,為今后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積累經驗。例如央行可以監測廣受關注的第三方支付的沉淀資金。在典型的電子商務情景下,當買方把資金劃入第三方支付賬戶,買家收到貨物后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把資金支付給賣家。在整個支付過程中,第三方支付機構只是起到資金保管、監督的作用,沒有資金的所有權,也沒有權利擅自使用這筆資金,但是這筆沉淀資金的去向仍為很多人所關注。為防范第三方支付機構挪用客戶備付金,央行規定支付機構只能根據客戶發起的支付指令轉移備付金,并需要在商業銀行開立備付金專用存款賬戶。在央行的大額交易數據庫中,準確記錄了每一個機構賬戶的資金流轉情況,從而為判斷第三方支付機構是否合規提供了依據。例如,對互聯網金融中小微貸款運作模式、眾籌模式、P2P模式的監測,大量小微客戶的資金支付模式,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賬戶大額資金的去向,市場資金的流動性狀況,無一不在大額交易數據庫中積累下來,通過分析,“資金池”、“龐氏騙局”、“金字塔式傳銷”、“跑路資金之謎”等一目了然,對資金的持續監測和流量分析可以為監管機構掌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第一手資料,對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實現金融消費者保護提供了獨特的工具和手段。例如持續監測互聯網金融在特殊時點,如電子商務“大促”和節前消費等深度沖擊金融體系安全運行的資金交易模式,可以促進銀行體系改善貨幣供給,提高安全運行能力,積累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識別、監測、計量和控制的經驗,有助于監管當局深刻理解互聯網的金融風險全貌,防止出現監管“黑洞”。
(四)互聯網金融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滿足的監管原則及優勢
利用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方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以一種便捷的方式滿足了12條監管原則,在無需額外監管資源的情況下可以獲得以下優勢:
四、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政策建議
(一)逐步完善監管法律體系,擴展反洗錢職能內涵。
央行依據《反洗錢法》承擔大額資金監測分析職責,為充分發揮大額交易數據資源在金融監管領域的作用,在監管法律體系設計方面需要考慮:一是授權各金融監管部門對大額交易數據的獲取與分析職責,以維護金融穩定為目標,擴充央行反洗錢職能的內涵。二是需要考慮互聯網金融的區域性特征,授權地方政府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的權責。三是建立授權機制,有關部門根據管理職責可以查詢分析特定機構和個人的資金交易情況。
(二)構建協調合作監管體系,以金融大數據信息資源為抓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
互聯網金融便捷、門檻低的特點與安全屬性相矛盾,混業經營成為常態,橫跨多個行業和市場,交易方式廣泛、參與者眾多。在分業監管環境下,控制風險的傳染和擴散,離不開有效的監管協調和對稱的監管信息(數據)。一是需要突破現有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以大額資金交易數據為抓手,加強跨部門的互聯網金融運營、風險等方面的信息共享,溝通和協調監管立場,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二是以打擊互聯網金融違法犯罪為重點,加強司法部門與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深度協調合作。三是以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為目標,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的協調與合作。
(三)完善大額資金監測體系,橫向整合多種數據資源,構建國家金融安全數據平臺。
加強國家反洗錢數據庫建設,實現國家大額資金監測體系的升級,整合政府各部門現有的信息資源,引入征信、公安、工商、稅務、海關、電子商務等社會信息資源,以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發揮互聯網思維優勢,豐富、便利監管信息的獲取,降低監管運營成本,劃清各種互聯網商業模式與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界限,明確法律與監管的紅線,構建新一代國家金融安全數據平臺。
(四)合理借力,引入社會力量提高政府金融大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實現監管目標。
關鍵詞:小額信貸;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模式;實踐分析
一、國外小額貸款發展的主要模式
小額貸款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孟加拉國著名經濟學家?尤努斯教授的小額貸款試驗。經過若干年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兩大主流模式。
1、GB模式為代表的福利主義模式
1976年8月,尤里斯教授基于自己在鄉村研究,在吉大港大學附近村莊做了一個試驗――利用他自己的財產擔保說服當地銀行向貧困農民提供一些貸款。實踐證明,這些貸款受到了這些人的歡迎,促進了貧困農民的生產自救,還款率也比較高。
GB模式下,以小組為基礎的農民互助組織是其支柱?;ブM織是按照“自愿組合,親屬回避,互相幫助”原則建立起來的,形成了“互助、互督、互?!钡慕M內制約機制――即一個組員不還款,整個小組就失去再貸款資格。整個模式兩大塊機構中,自身機構與一般金融機構構建無異,貸款人機構也是從基層向上疊加構建。
2、BRI-UD
它是小額信貸起步階段的兩大類型之一:制度主義模式的小額貸款。1983年,印尼開始金融改革。印尼唯一一家農村國有商業銀行,BRI也引進了新的小額貸款管理辦法。在1984年成立鄉村信貸部(BRI-UD),成為獨立運營中心。通過5年的運營,在保證較高的還款率的基礎上,它不僅成為了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小額貸款機構,同時也使BRI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商業化。
BRI-UP模式下,最基本的單位是村鎮銀行。它是進行獨立核算,自定貸款規模、期限和抵押,具體執行貸款發放與回收的單位。
3、兩種主流模式的特色
二、中國小額信貸公司的發展模式
1、小額貸款公司在中國的發展
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其一(1993年底至1996年10月)小額信貸技術初步傳入,相關機構進行了小規模試點,NGO小額信貸得到了初步發展。
在此階段,我國引入了小組聯保貸款為主的信貸技術。社科院發農所與商務部先后進行了小規模的試點活動,在農村引導了建立了聯保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小額的短期貸款。根據技術差距理論,由于外援資金的限制和技術的有限流入性,我國仍然要經歷一段模仿滯后期。因此在這一階段,小額信貸的規模很小,收益不明顯,覆蓋面有限。
其二(1996年10月至1999年)“政策性小額信貸”扶貧項目擴展,我國開始主要采取GB聯保模式。
更多的相關機構(國務院扶貧辦系統、民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殘疾人聯合會、婦聯和工會等)參與到小額信貸領域,政策性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獲得發展。
此階段,我國主要采用GB模式,但與已經發展成熟的GB不同,此時小額信貸還是以國家財政資金和各界貸款為資金來源,沒能成為真正自負盈虧的商業機構。小額信貸的積極作用在這一階段還未能完全顯現,僅僅是作為扶貧多樣化的一種措施而存在。
其三(1999年至2005年6月)RCC(農村信用合作社)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逐漸發展。
此階段,我國度過了掌握滯后期,將小額信貸技術與國情密切聯系。在RCC開辟和擴大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業務,此外還得到了中央銀行支農再貸款的支持,擴大了小額信貸的影響力和業務深度。這是我國首次將小額貸款技術運用到正式金融機構。順利開創了中國式的正式金融機構與農民互助組織相結合的小額貸款模式。但這仍然只是對已有主流模式的進一步吸收和改造。
其四(2005年6月以后)小額信貸多樣化,小額貸款公司出現。這一階段至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小額信貸技術的日臻成熟,我國開始培育多種形式的小額信貸。2005年6月我國開始了第一批試點,小額貸款公司應運而生。
而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的運營和監管則是以2008年的《意見》為藍本的。《意見》中提出了一些方向性措施:
A本省的省級政府有明確成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的方可成立小額貸款公司。
B應建立發起人承諾制度:即公司股東應與小額貸款公司簽訂承諾書,承諾自覺遵守公司章程,參與管理并承擔風險。
C按照《公司法》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貸款管理制度、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真實記錄和全面反映其經營活動。
D建立審慎規范的資產分類制度和撥備制度,確保全面覆蓋風險。
E實行信息披露制度并接受社會監督,杜絕非法集資。
F中國人民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的利率、資金流向進行跟蹤監測,并將其納入信貸征信系統。
2、小額貸款現行模式存在的及潛在的問題
A發展呈現違背最初宗旨的傾向,福利性效用未能較好實現。在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尋租問題也不可避免地出現。政府的介入和公司背景的控制,使得信息更加不對稱,小額貸款公司悖離了其公益性宗旨,愈發地商業化。
B覆蓋的范圍有限,我國的貧窮人口未能獲益。原因有二:其一,市場經濟欠完善,許多貧困的地區的市場機制尚未成形。這從某種程度上制約了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它們融入市場經濟的程度不夠深,在“三農”問題上發揮的效用也相應打了折扣。其二,由于我國小額貸款公司試點仍然在探索階段,貸款發放的條件相對也較為嚴格,能參與到這個市場中的人群也相對有限。最貧窮的人依然只能依靠國家的援助,而無法從小額信貸上發家脫貧。
C收益無法較好覆蓋運營成本,長期發展受限。主要表現有二:其一,資金短缺且資金來源單一。融資形式缺乏多樣性。據《意見》的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必須“只貸不存”。具體而言,如基金儲蓄、代扣罰金和吸收入股等方式在中國小額貸款公司中都比較少或者沒有。其二,理論與實際收益率出現偏差,受到稅收及利率等問題的限制,許多小額貸款公司并未達到預期收益率。從目前的試點結果來看,現行格局下,農村閑置資金無法得到充分吸收,小額貸款公司的信貸規模不可能快速擴張。
D內部機制仍需完善。其一,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無力承擔不足的內部控制以及不可抗力的事件造成意外損失的瓶頸。相應的,小額貸款應對此類風險的能力也很弱。其二,內部決策和監督機制欠完善。其三,小額貸款公司高層并未有明確的計劃和目標,僅僅知道從小項目做起,不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
在對小額公司的監管中,現行的政策框架也存在很多漏洞和疏失:
A監管主體的不明確性。盡管《意見》指出小額公司要有一個明確的主管部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出現了是人民銀行還是銀監局,是金融辦還是縣政府進行管理的懸疑之爭。
B征信系統覆蓋還不夠完善。第一,員工的信息缺乏全面性,信息出現不對稱性,公司在博弈上處于不利地位,道德風險系數更高。第二,在這種模式下客戶群狹窄,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公司業務的擴大。
C缺乏具體的規范文本和制度。相關主管部門并未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財務匯報材料及監管細節要求給出明確規范。
三、我國小額貸款公司經營模式的完善方向
1、中央進一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城市化戰略,給小額貸款公司創造良好的市場載體時,還應給予小額貸款公司有力的政策和資金傾斜。國家應該充分認識到小額貸款公司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推手。此外,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也將為城市中小企業和薄弱產業提供更多樣化的融資方式。
2、國家有層次地進行規劃,再補充相應政策支持:首先,給予不同類型的小額貸款公司給與不同的政策優惠。公益性的商業性的小額貸款公司在其發展初期,我國應區別對待,在政策扶助資金及稅收政策上對公益性的公司有所傾斜。其次,逐步放松其利率及融資方式、規模限制。與市場化進程同步,小額貸款公司的控制也應相應改變,促進其長遠發展。此外,小額貸款公司的正名問題,一直保守爭議。作為非經融機構,其業務相對不易展開。在鼓勵經營效益好的小額貸款公司向村鎮銀行轉型的同時,我國應該相應放寬準入和限制,允許其參加一些簡單的金融活動。再次,為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及公司自身都應加強對就業人員的培訓及考核。同時,人民銀行應盡快將其納入征信體系,部分有障礙的地區可以與公安部門的征信信息綁定。
3、加大力度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在推進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應將小額貸款公司納入農村金融多層次服務體系進行規劃。而現行的銀行類金融服務,特別是資金融通服務和資金管理服務,主要關注點在大眾城市和大中型企業,所以中小企業和中小資金需求的農村客戶需要一個龐大的專門服務體系。今后的農村金融的發展不僅需要繼續完善補充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同樣也不能忽略小額貸款公司及其他的金融服務機構的不斷完善。此外,目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限制了閑散資金的吸收,小額貸款公司的運營缺乏良好的環境。具體而言,實現農村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要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扶植一些輔助金融機構的成立,并且實現農村的征信體系與相應更多金融機構的綁定。
4、建立健全內部機制,從控制風險推進小額貸款公司良性發展。其一,從放貸程序到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均要嚴格規范。其二,設立風險控制部門,加強對放貸資產的管理,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基礎上確保一定的收益率。其三,咨詢相關人才,并聘請法律顧問保證公司日常的文件材料及一些行為的合法性及嚴謹性。再次,公司的決策部門要形成嚴格的責任負責制,權責明確。
5、避免小額貸款公司的的服務宗旨和管理目標的偏離。其一,完善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體系,防止公司背景及政府官員的操縱。在探索階段,我國尚未形成完善的監管體系,各部門的監管出現重疊和偏差。結合社會各界的監督,我國應出臺具體的條例輔助監管,并劃出各監管部門的職責范圍,有主有次,層次鮮明。其二,嚴格監督小額貸款公司對國家扶助資金的運用,在保證一定收益率的同時,應真正惠及廣大貧農及城市弱勢產業。
6、擴大業務的覆蓋面。一方面,小額貸款公司應該繼續多樣化,地域上從農村向城市繼續拓展,服務領域不只局限于農業領域等;另一方面,小額貸款公司在發展步入正軌后也應該參考GB模式下的自動瞄準機制小額貸款,發揮自己的效用。
7、實現小額貸款與小額保險的結合,進一步加強風險控制。拓展小額信貸的保險市場,一方面可以拉動內需,有利于保險業業務的創新和拓展;此外,也利于小額貸款公司承擔道德風險或意外因素引起的損失。
參考文獻:
[1]唐紅娟,李樹杰 標準小額信貸:理論、問題與討論[期刊論文]-鄉鎮經濟 2008,24(7)
[2]姚志強 當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面臨的的難點及建議[期刊論文]-經濟師 2009
[3]湯文東 對小額信貸組織可持續發展的思考[期刊論文]-金融理論與實踐 2009,1
[4]杜慶鑫 發展農村小額保險支持農村小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期刊論文]-成人高教學刊 2008(5)
[5]鄭 論農村小額保險與農戶小額信貸的結合[期刊論文]-福建金融 2009(6)
[6]葉揚等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需求狀況分析[期刊論文]-生產力研究 2009(5)
[7]趙小晶等 我國商業性小額貸款公司的運營探析[期刊論文]-南方金融 2009(4)
論文關鍵詞:加快我省非能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建議
我省是資源大省,除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礦產十分豐富意外,非能源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如果能夠開發和利用好非能源礦產資源,可成為拉動我省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生長點。
我省非能源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且分布比較集中。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黑河、伊春、大興安嶺等行政區內;非金屬礦產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我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曾一度緩慢,但“十五”以來發展較快。“十五”期間,我省共投入礦產勘查資金近10億元,在重要成礦區帶安排了鐵、銅、金和優質建材等礦產勘查項目200多個。在大小興安嶺成礦區帶及我省東部地區安排的鐵、銅、金等多金屬礦產勘查項目中,新發現鉛鋅銅鐵等多處小型礦產地和重大找礦線索。石墨、硅線石、水泥用大理巖、玻璃用大理巖等優質建材非金屬礦產勘查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些國家急需的礦種,不斷得到開發和利用。世界上兩個巨型成礦帶—古亞洲成礦帶和環太平洋成礦帶,都延伸到我國境內,我省正是處于兩個巨型成礦帶的交疊部位,具有非常優越的成礦條件。與我省周邊國家及地區的已知礦產資源分布情況相類比,我省還應發現較多和較重要的礦產。但在調查了解中發現節能減排論文,目前我省在非能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還存在地質勘查程度低、開發利用程度低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小等主要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資金投入還不足。“十一五”以來,雖然省財政逐年加大了礦產勘查資金投入力度,但用于重點礦種、重點成礦區帶、重要經濟區找礦的資金仍然不足,且吸引社會資金投入也比較少,勘查開發資金得投入還遠遠滿足不了我省非能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的需要。二是市場主體作用不突出??傮w上看,我省地質勘查市場發育還比較緩慢,市場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這直接影響到勘查開發進展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我省國有地質勘查單位具有人才、技術、資料等優勢,但這些國有地質勘查單位都屬于事業單位,它們主要承擔政府投資項目,沒有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在體制、機制上限制了地質勘查單位作用的發揮。我省民營勘查企業雖然數量不少,但技術裝備落后、資質低,只能承擔簡單的勘查和服務性工作,無法承擔一些重要的、大型的勘查開發項目,這也影響了我省非能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工作的進展。同時,還因受政策環境不夠寬松、野外作業的季節性強、勘查難度大等因素影響,省外單位到我省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還是比較少。三是服務效率低。目前我省礦業權審批程序還是比較繁雜,環節過多,涉及多個部門,每個不同的部門都根據各自行業管理的有關規定分別行其使審批權和管理權,有些審批事項互為前置,相互掣肘, 造成申辦企業無所適從,礦業權審批時間過長。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非能源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凸顯。面對國際資源爭奪不斷加劇和價格不斷攀升的形勢,國內一些資源大省不失時機地把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作為促進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取得了明顯效果,帶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大小興安嶺地處世界兩大巨型成礦帶的疊加部位,礦產資源極為富集。但目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還沒有“火”起來,具專家分析,我省至少還有2/3的找礦潛力。盡管如此節能減排論文,如果我省能把現已探明地質儲量的資源有效開發利用起來,也將會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生長點。因此,把發展非能源礦業經濟作為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明確地位,完善措施,使非能源礦業成為我省支柱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幾點建議:
1、將大小興安嶺礦業經濟帶的勘查開發納入我省重點發展戰略。我省各個經濟板塊中,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發展略顯薄弱,主要是缺少替代產業的強力支撐。我省應抓住國家重點支持的重大機遇,結合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發展的實際需要,把建設大小興安嶺礦業經濟帶納入全省經濟發展戰略,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通過開發利用實現更有力的保護,使大小興安嶺環境保護與礦業開發形成良性互動。制定大小興安嶺礦業經濟帶總體規劃,重點明確該經濟帶在全省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重點礦區開發時序,產業發展布局及相應政策扶持等,用于指導和促進礦業經濟帶又好又快發展。
2、對全省礦業權進行全面梳理,加快開發步伐。建議盡快組織有關部門對我省非能源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設置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分類。一是對現階段已具備開采條件的礦,組織專門推進組,一礦一議,理順關系,分頭推進,盡早開發。二是對于勘查程度較高、找礦潛力大、成礦遠景好的礦產地,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勘查,爭取盡快具備開發條件。三是加快全省探礦權、采礦權設置的核查工作。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堅持邊核查邊處理節能減排論文,該注銷的注銷,該出讓的出讓,盡快理清關系,加快勘查開發。
3、拓寬融資渠道,加大勘查開發投入。一是爭取加大國家投入力度。圍繞重點礦種、重點區帶,加強立項前期論證研究,力爭篩選一批潛力大、前景好的項目,擴大與國家合作的領域和規模,爭取國家多投入。二是爭取加大地方投入力度。財政用于礦產資源勘查經費主要來源于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出讓礦業權價款收入,為擴大對地勘的投入,首要的是擴大這兩項財政來源。除嚴格規范征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外,重點在出讓礦業權上擴大財源。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協調力度,理順礦權關系,盡快回收價款,增強財政投入能力。如盡快啟動地質勘查基金,重點支持重要礦種和重點成礦帶的勘查。三是爭取加大吸引社會資金力度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單純依靠政府資金,實現地質勘查突破是不可能的,必須想辦法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當前應建立完善我省地勘市場體系,重點建設礦業權交易中心,以此為載體,完善信息、評估、交易等服務功能。聘請國內外專家,為我省地質勘查開發提供咨詢、論證和推介,既提高工作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擴大宣傳影響。
4、搞好服務,提高辦事效率。我省應積極研究改進審批方式,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大力發展中介機構,為辦礦企業提供專業服務。抓緊理順勘查工作與林業部門的關系,建立健全地勘單位與林業部門防火責任制度,由林業部門派專人全程監督,保證在防火期內正??碧健UJ真研究處理勘查工作與自然保護區的關系節能減排論文,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外都應允許勘查,在滿足必要條件的前提下允許開采。
5、調動國有地勘單位積極性,努力加快地質勘查工作。我省共有地勘單位100多家,其中國有地勘單位30多家,絕大多數具有甲、乙級資質,從事地質工作人員達2萬人。應大力支持國有地勘單位,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鼓勵他們多找礦、找好礦、找大礦。同時還應加快我省國有地勘單位的改制,加快企業化進程。
6、加強監管工作力度,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議有關部門要把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監管納入重要日程,認真組織和支持監管工作,落實監管責任制,及時解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當前要重點解決圈而不探、探而不采等問題,對在規定時限內不能提交地質成果、投入達不到規定標準的,取消其礦權。同時,要堅持重點武裝礦權所在地監管隊伍,在礦權價款使用上要保證必要的監管費用,提高基層單位的監管能力。
論文關鍵詞:小額信貸,SWOT―PEST,戰略
一:引言
小額信貸問題一直受到國內學者的關注。趙芝玲,鄒帆(2003)通過對農戶小額信貸的績效的分析,指出中國小額信貸能實現農戶增收與信用社盈利增加的雙贏結果。李莉莉(2005) 通過對正規金融機構小額信貸運行機制的績效評價金融論文,指出對于農戶收入有正的顯著影響論文開題報告范例。張立軍,,湛泳(2006)通過分析小額信貸與當地農戶貧困之間的關系,認為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對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產生了正面的影響。朱乾宇,董學軍(2007)選取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研究對象,構建當地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農戶小額信貸的扶貧績效的研究,認為小額信貸對農戶的增收有積極作用金融論文,且非農業貸款投向相對農業貸款投向而言具有更好的績效??傮w而言,國內對小額信貸的研究大多數還停留在小額信貸的績效分析方面,采用SWOT―PEST分析整個小額信貸產業的戰略選擇的文獻相對較少。在加快發展農村的同時,不能光靠增加小額信貸的投入,還應注重農村小額信貸的戰略發展,為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金融論文,有必要對農村小額信貸的現狀作系統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厘清農村小額信貸發展的優勢與劣勢,為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提供有益的借鑒?;谝陨纤伎?,本研究運用SWOT―PEST模型對農村小額信貸進行評價和分析,為小額信貸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建議。
二:研究的方法
SWOT―PEST矩陣方法是一種戰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響小額信貸發展的政治(P)、經濟(E)、社會(S)、技術(T)等因素放到統一的框架內進行系統的SWOT分析金融論文,辨別出影響中國小額信貸發展的關鍵因素,從而有利于了解小額信貸發展的環境條件,為小額信貸的發展提供戰略性的決策論文開題報告范例。
表1 我國小額信貸產業的SWOT―PEST分析
Pest/
Swot
政策法律環境(politics)
經濟環境(economics)
社會文化環境(society)
技術環境(technology)
內在因素
優勢S
政府為小額貸款的可持續發展采用貼息的政策
激活農村金融市場
越來越多的農民從事非農生產,還貸周期短、投資回報率較高。
征信系統
無需抵押物與擔保品
劣勢W
未還款者法律追究問題、正規銀行貸款貸款者的道德風險
農業的天生脆弱性使得小額信貸風險加大
農民的盲目投資
融資難、限制了規模、沒規模效應、服務滯后
外在條件
機遇O
政府對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視及對農村的發展建設
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小額信貸違約率降低。
先讓一部分區域先推廣,利用“示范效應”逐步推廣的理念得到認同。
正規金融機構開辦小額貸款業務金融論文,使得資金時間與安全性監管體系成熟。
挑戰T
目前還沒任何法律界定小額信貸的法律地位
農業受到自然災害與市場變動影響較大,貸款農戶日益產生貸款危機,形成不良貸款
關鍵詞:小額貸款公司,身份定位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其法律形式是有限公司,而不是金融機構,不能吸收公眾存款。自試點以來,小額貸款公司面臨著身份定位的尷尬,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工商登記的企業法人,從事金融業務卻不能取得金融許可證,該困惑給其生存發展帶來諸多問題:一方面小額貸款公司難以獲取金融機構的資金和運用渠道;另一方面無緣享受財稅優惠政策。[1]
1 小額貸款公司身份定位不明引發系列問題
1.1 法律適用問題
針對小額貸款公司,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2007年中央一號文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小額貸款,在貧困地區先行開展發育農村多種所有制金融組織的試點”;2008年5月,中國銀監會和央行聯合頒布了《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2009年6月,中國銀監會了《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這些文件均為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沒有提升到法律層面,從法律淵源上講,位次比較低。
《指導意見》作為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直接依據,也只有一些粗線條的硬性規定:操作性不強,如沒有明確小額貸款公司可享受的優惠政策;與現行法律精神相左,如小額貸款公司須堅持“只貸不存”的原則,只提供貸款業務不能吸收公眾存款,所以它不同于商業銀行,不適用于《商業銀行法》,但貸款業務本質上屬于一種金融行為;小額貸款公司從事金融業務所以不同于一般的有限責任公司,故不能完全適用《公司法》,但又必須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并受工商管理部門的日常監管。
1.2 監管主體虛化
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其業務活動的監督管理機構是中國銀監會,小額貸款公司沒有取得金融許可證,在法律上不是金融機構,所以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管主體不是中國銀監會。《指導意見》規定,省級政府應明確一個主管部門(金融辦或相關機構) 負責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監督管理,并承擔小額貸款公司風險處置責任,并未賦予銀監會和人民銀行相應的監管職能。從全國各地的試點實踐看,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籌建階段的監管,主要由當地政府組成試點管理辦公室履行對小額貸款企業的市場監管職責;但各試點地區成立的政府各部門聯席的管理辦公室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監管也容易形式化。小額貸款公司正式運營后,大部分試點地區都將監管任務交給縣級人民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定時向縣級人行報送資料,人民銀行只是承擔著貸款利率和資金投向的簡單監測工作,并參照有關規定對小額貸款公司的違規行為進行處罰。具有宏觀調控職能的中央銀行和銀行業專業監管部門均被排除在金融監管之外,而政府部門作為監管部門,往往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因此出現監管盲區。
所以,人民銀行、銀監局、工商局、金融辦都可以介入監管小額貸款公司,若各部門一起嚴格監管,會把小額貸款公司“管死”;多頭監管往往是“每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其結果是“沒人管”,從而造成監管主體虛化,給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埋下隱患。
1.3 后續資金匱乏
為避免吸儲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人民銀行對小額貸款公司確立了一個鐵的紀律:禁止吸收公眾存款。在我國經濟環境和不完善的金融市場條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當前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后續資金匱乏,主要是由于制度設計帶來的“后遺癥”。由于小額貸款公司注冊資本上限不超過2億元(欠發達縣域1億元),但是中小企業和“三農”經濟的融資需求旺盛,很多小額貸款公司成立兩三個月后就把全部注冊資金都貸出去了。小額貸款公司不是金融機構,按照人民銀行再貸款的管理辦法,無法獲得人民銀行的再貸款,國家開發銀行的批發貸款也無緣享受,所以只有增資擴股和商業銀行拆借。增資擴股無非是新增股東或原有股東增資,但受入股人數限制,實際融資效果并不會太明顯。
《指導意見》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可以從不超過2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且融入資金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統計表明,截至2009年12月31號,全國小額貸款公司總數是1334家,注冊資本金是821.98億元,實收資本817.20億元,實收資本占資金來源的86.85%,從商業銀行融入資金余額63.2億元,僅占全部資金來源的6.71%,遠遠沒達到50%的水平。如此低的融資比例,并不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愿給其貸款,而是小額貸款公司達不到其放款要求,實際操作中存在兩個難題:一是,這部分從銀行融入資金的定性及由此產生利率問題。小額貸款公司是工商企業,憑貸款卡從銀行融入的資金,在銀行看來是對一般工商企業的普通貸款,當然要按照人民銀行的基準利率計息;但在小額貸款公司看來是同業“拆入資金”,應該享受同業拆借利率計息,因此二者之間找不到一個共同的利益平衡點,銀行融資就無從談起。二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小額貸款公司貸款要求有價值穩定的不動產抵押,而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產為缺乏流動性的對三農經濟和中小企業的貸款,這些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看來屬于“次級貸款”,不能用于抵押融資。
2 專家學者探討小額貸款公司身份定位
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身份定位,目前我國理論界、實踐運作中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視角,筆者將逐一評析。
2.1 專業貸款公司
有學者認為,小額貸款公司可朝專業貸款公司的方向發展,即貸款零售公司,在我國是經中國銀監會批準設立,由境內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全額出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按照《公司法》設立和運作,擁有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經營貸款發放業務,依據自身條件從正規金融機構批發貸款,專營貸款的“批發”與“零售”,并具有自身的市場定位于目標客戶群,商業化可持續經營的現代公司。論文大全,小額貸款公司。
筆者認為,小額貸款公司轉型定位為專業貸款公司并不現實:專業貸款公司須由商業銀行或農村合作銀行全資控股,而“草根金融”出身的小額貸款公司大股東基本上是當地民營企業,如溫州小額貸款的主要發起人為當地骨干民營企業(見表1),因此小額貸款公司轉型前的股東身份受到目前法律法規的限制。
表1:溫州市小額貸款公司股權結構
論文共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了我國中央銀行監管制度的建立和實踐,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我國中央銀行成立初期的金融監管框架包括監管目的、內容、手段,及其逐步發展的過程;二是在1988年我國出現通貨膨脹和金融波動時,中央銀行對金融業的監管,這個時期監管的特點和風險監管意識的萌生;三是在1992一1993年上半年,金融業發生嚴重混亂時,中央銀行穩定金融的監管過程及監管實踐的啟示。
第二部分為監管客體與金融環境分析,主要闡釋產生違規行為和金融風險的制度性因素。首先是對國有商業銀行、信托投資公司、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的行為機制進行分析.主要分析金融機構的利益機制對其經營行為的影響,指出中央銀行進行監管時必須考慮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其次分析了資產負債結構對經營行為的影響,指出在計劃體制下金融機構缺乏流動風險意識,而隨著中央銀行職能和機制的改變,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也都將隨之發生變化。之后分析了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的影響,包括: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設置的影響、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資產擴張的影響及政府行為對金融機構資產質量的影響。最后闡述了企業行為對金融機構的影響,指出由于企業自身積累不足,資金來源嚴重依賴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的經營困境最終導致了銀行的經營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