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資金結算管理論文

資金結算管理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7 18:0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資金結算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資金結算管理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

 

隨著我國城市間公路設施和城市內部道路設施建設的日益完善,公路貨運量在整個貨運行業比重將越來越大,以公路貨運的機動靈活特性與其它運輸方式的競爭更顯優勢。卻在公路貨運行業內,許多貨運公司在組建自己的車隊進入貨運市場競爭中,與其他運輸企業和貨運展開貨源的競爭,與貨主間進行價格、服務質量、運輸質量等成交條件的討價還價顯得無能為力。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創新調整,根據各企業經營的業務項目,在不同的崗位上,構建、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道路。

一、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

(一)投資不足,規模不大,資金緊張的現象普遍存在。據統計, 2009年中國經營公路貨物運輸企業超過512萬家,擁有營運貨車642萬輛。其中:擁有10輛以上汽車企業不到2%與發達國家的情況相類似;普通載貨汽車占比重95.16%,零擔車、集裝箱拖掛車、冷藏運輸車及廂式汽車等專用汽車占比重偏小,僅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貨運企業在開拓運輸網絡化、多式聯運業務中需要規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結算,因欠缺足夠的周轉資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業內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專業崗位人員配備不齊造成整體性管理團隊不健全。人才是企業的重要資源。要發展公路貨運企業,既需要掌握專業技術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組成團隊。目前大多公路貨運企業這幾方面的人才都很匱乏,特別需要這三種類型的復合型人才,這種人才匱乏現象已到了影響生存問題。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運作不經濟,操作風險過大。隨著運輸產品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化,在公路貨運業務運作過程中,因企業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靈的內部流程控制、人為的錯誤、制度失靈以及外部事件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過大,造成運輸服務質量差,因操作失誤,可能帶來很大的甚至是極其嚴重的后果。

二、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運行條件

貨運企業運營管理存在主要問題是行業特點造成,但貨運企業可主動地通過創造條件,構建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實現改變內部管理環境與市場接合,是每家貨運企業求得生存的空間和發展的必由之道。構建公路貨運企業運營管理模式的運行條件:

(一)推行“單車核算”的保障制度。“單車核算”是指以從事公路運輸營運業務的單臺車輛的收支和配比綜合費用,求取營運利潤的核算辦法怎么寫論文。單臺車輛是公路貨運責任單位最基本的構成單位。能適應貨運市場多變的環境和符合貨運企業采用不同的經營方式要求。為企業提供多種管理數據資料,是推行責權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內部交易價格與完成貨運量任務的雙行控制辦法。內部交易價格是企業內部交易結算和責任結轉所用價格。內部交易價格可作為部門之間合作,作業活動時空協調,經濟責任承擔的約束標準,更有力地推進責權利管理;同時,促使各責任單位以多種方式完成貨運量任務,有效地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價量雙行控制管理目標。

(三)執行“誰負責誰承擔”的分配方式。調整負擔運輸產品成本是“業務”,轉變為承擔責任成本的是“部門或崗位”。為了實現責權利協調統一,調動各環節的責任人的積極性,在整條物流供應鏈里,做到責任明確,量化細化到不同業務流程和責任單位上與效率,效益,效果掛鉤,充分體現“按時空責任分配”。

從管理模式應用角度上說,構建、運行每一種管理模式關鍵在設定運行必備條件和選用環境下才能順利地開展執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業務或崗位環境下,企業選擇公路貨運運營管理模式

(一)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該模式以崗位發生的費用支出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建立成本中心,把發生收入全額上交,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方式。在創新調整資源思維下,由于公路貨運企業供給固定成本高,設施和設備專用性強,不同運輸產品之間有獨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運輸需求的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衡,只能適應公路貨運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社會生產、流通、消費方式的改變,當公路運輸的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和高附加值貨物的比重不斷增長時, 企業必然選擇零擔公路貨運業務來滿足需要,為客戶提供的運輸產品,建立一套對小批量、多品種、高時效的運輸產品適合的一站式完整的運輸單證,流程,解決一次運輸過程中要與多方承運者發生轉換成本,同時,處理在一定范圍內不確定性成本劃分標準。除了重視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會計資料越來越不能滿足預測、決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對貨運企業的管理層要求會計提供更廣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強對經濟活動的事前規劃和日常控制,運用變動成本計算法加強對運營成本事前預測、決策,及時地調整運價和運營標準成本,適應對零擔業務和各種新開發的運輸產品管理變動需要。更靈活,更實際應對競爭對手的變化。

(二)公路貨運企業以運營利潤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貨運行業,許多貨運公司都在選擇組建自己車隊或建造營業網點的發展路向。當它們進入運輸市場參與競爭,除了與其他運輸企業開展的爭取貨源的競爭外,事實上面臨著與貨主間在爭取對自己有利的條件成交的競爭,也同時面臨與其它的運輸方式的競爭、宣傳的競爭、服務質量的競爭、運輸質量的競爭和價格的競爭。其實價格是競爭核心,在運輸服務方式相似的情況下,運價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運價是貨主選擇承運者的主要因素;服務質量的競爭和運輸質量是競爭基礎,在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保證運輸質量水準時,也就是增加運營成本和管理成本,當價格與質量、服務實現有效地平衡,最終運營利潤低于投資收益,影響投資者信心和擴張發展計劃的實現。

在考慮價格與質量、服務有效地平衡為出發點,凡建造每個營業網點都作為物流利潤中心,讓其成為既負責物流收入,又負責物流支出,并負責管理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使用一定數量資產的物流責任單位,亦即對物流成本收入的發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責任單位,該物流利潤中心的領導者具有控制物流價格、物流業務和所有相關費用的權力,每個營業網點與貨運企業的各操作部門之間提供貨源、物流服務,其收入按內部轉移價格結算,物流成本按其實際發生額轉移,雖則其收支都是虛構的,但對于物流系統內部的某個部門來說,本來可能是一個成本中心,通過內部結算價格的確定,將其確定為一個內部人為利潤中心,這對于責任中心的成本控制來說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提高每個部門的經營管理意識,也了解物流成本的節約對本部門業績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改善本部門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對貨物運輸質量事故所發生的貨物丟失、短少、變質、污染、損壞、誤期、錯運以及由于失職、借故刁難、敲詐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響或經濟損失歸入各物流利潤中心承擔,通過制定貨物運輸質量考核的指標和標準對接,杜絕發生重大貨運質量事故,嚴控貨運質量事故頻率,貨損率,貨差率;獎勵達標的完成運量及時率,實現貨物安全優質送達,承托雙方都受益,各方經濟利益得到維護。

當然,在利用利潤中心管理來進行物流成本控制的過程中,應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對于幾個責任中心共同承擔的費用,依據一定的標準,按照誰受益誰負擔,受益多就多負擔,受益少就少負擔的原則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費用不合理分配挫傷各部門的積極性。

(2)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要合理。這是合理評價各物流責任中心的工作業績,促進各單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證。合理制度在內部轉移價格,是加強物流系統內部資金、成本、利潤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觀評價各利潤中心的工作業績的重要手段。物流內部結算價格是指運輸、裝卸、包裝、倉儲等人為利潤中心之間相互提供物流的結算價格。一般可分為成本定價和利潤定價兩大類。成本底價是依據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一般可以按標準成本進行定價,因為實際成本定價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轉移不利成本差異,不利于分清責任。而按標準成本定價可以克服這個缺陷現代企業管理論文,但它不符合利潤中心要考核效益、評定利潤的要求怎么寫論文。所謂利潤定價法是指各利潤中心之間結轉物流業務是除成本之外,還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潤確定轉移價格;另外,也可以參考市場價格來制訂內部轉移價格。

(3)除了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度和對費用計劃標準控制外,公路貨運企業還需要衡量在不同產品、不同區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銷規模等方面的實際獲利情況,主要環節是進行贏利能力分析。贏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關財務報表和數據的處理,把所獲利潤劃分到各運輸產品、貨源地區、促銷渠道、顧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較每個因素對企業最終獲利的貢獻大小以及其獲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物流服務周轉率等指標來衡量。

(三)公路貨運企業以“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

市場是第一位的,客戶也是第一位。“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模式的經營理念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靈活多樣、盈利最大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對于一個多環節、多工種的聯合作業系統的整車貨物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來說,需要參與運輸生產的要素包括勞動者運用運輸車輛、裝卸設備、承載器具、站場設置等,通過各種作業環節,將貨物這一運輸對象,從始發地運送到目的地的活動過程。而制造企業的產前產后物流多采用整車運輸,公路貨運企業對于整車運輸業務的組織作業管理應充分發揮主動發現、創新、整合市場需求的設計能力,及時了解市場的終端和供應鏈的始端變化信息,通過整合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如生產企業、運輸企業、配送企業、倉儲和加工包裝企業、貨代以及消費者可用需求信息資源,能夠為物流鏈上的企業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詢服務,實現物流鏈上最佳流程。

當今的物流活動是一個社會化的活動,涉及行業面廣,涉及地域范圍更廣,所以它必須形成一個網絡才可能更好的發揮其效能。“運量—運力平衡”業務管理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選網絡組織結構,打破單純企業或集團內部的“運量—運力平衡”做法。推選主要有兩種網絡結構,一種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網點的模式,即:“兩頭小中間大”;另一種是連鎖經營的模式,即:“鏈條式”。前者適合商家、用戶比較集中的小地域,選取一合適地點建立綜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戶集中區建立若干小配送點或營業部,采取統一集貨,逐層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擔,整車,空運(或鐵路)運輸方式特點,優勢構建零擔聯運快速干線。后者是在業務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連鎖公司,負責對該城市和周圍地區的物流業務現代企業管理論文,地區間各連鎖店實行合約,性協作,該模式適合城市間或全國性物流,連鎖模式還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擴展了物流服務范圍,對上游生產商可提品、管理服務和原材料供應,對下游經銷商可全權為其配貨送貨業務,可同時完成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的傳遞。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提供量體裁衣般的、靈活的綜合,以降低社會運營的總成本,最終讓需求者成為最終收益者并得到滿足為目標,實現相對“運量—運力平衡”結果,讓供物流鏈上的所有企業實現一種共贏的局面。 四、結束語

由于公路貨運企業存于外部經濟環境變化,客戶個性需求變動大,而企業自身資源貧乏之下,企業管理處于無政府主義狀態。為此,筆者認為,通過創造條件構建穩健性企業運營管理模式;根據企業不同的業務,崗位,創新調整企業可利用的資源選取運行運營管理模式,揚長避短,創造合理運營管理環境為公路貨運經營服務,適應貨運市場變化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物流運輸管理》王風剛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運輸管理》張敏黃中鼎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3、《物流運輸實務》王慶功中國物資出版社

篇(2)

關鍵詞:火電廠;燃料管理;實踐與探索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77

0 引言

燃料是火電廠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是提供電能的物質條件。而現在就國內火電廠的生存現狀而言,煤炭的需求依然很大。巨大的資金需求以及燃料質量、價格、運輸方式等問題的出現,將對火電廠的經濟效益產生嚴重的影響。為此,想要控制運營成本,提高火電廠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加強對燃料的管理。如何實行高水平的管理,同時保證燃料的高質量將是未來火電廠研究和發展的方向。

1 火電廠燃料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多年來,燃料管理一直是困擾傳統發電廠的主要問題,管理標準和體制不健全,缺乏燃料信息資源的共享,使得我們始終沒有達到燃料經營的動態管理。燃料業務中的合同、質量、計量、結算、成本等相關活動的信息像散落在盤子里的珠子,沒有被有效地組織和利用起來。而且,在日常運行過程中,火電廠缺乏與其他企業的有效溝通,相關人員的技術水平不高,導致我們的電力企業不能有效的運轉。這些弊端暴露了我們的燃料管理是很落后的,他們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現在發展的需要,這些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1]。

2 火電廠燃料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2.1 火電廠燃料管理的實踐過程

(1)明確火電廠燃料管理的目標。對于我們來說,火電廠的燃料管理并非易事,它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燃料的采購、接卸、驗收、化驗等一系列階段。在這些階段中,我們要做好車輛的管理、合理配給煤炭燃燒,做好費用結算和系統核算,從而達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資源合理優化配置以及保證信息及時交流的目標。要確保以上流程順利實現,就要建立一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來支撐,如此,便能使管理順利進行。

(2)實施火電廠燃料管理的幾項措施。首先,企業內部要建立健全管理體制,加大對燃料的管理力度,使公司在運行過程中能夠更加規范。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法制國家,《公司法》就是火電廠進行管理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們在制定公司的規章制度時,一定要將該法律作為行動指南,確保各項規定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

其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燃料管理信息系統。燃料管理是一個步驟連續、業務范圍分散、環節較多的組織活動,所以我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就需要建立一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燃料管理信息系統。這種信息管理系統一方面能為我們傳輸、記錄、存貯信息,且能及時而準確地反映燃料的全過程信息。各部門可把它作為決策依據,從而就能夠快速地做出準確、可靠、實用的策略。另一方面,使用計算機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統,能夠自動生成關于燃料的各種數據,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工作量,而且也提高了燃料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集約、可控、科技含量高、內容豐富的燃料管理運行機制將對我們的管理大有裨益[2]。

再次,要嚴把燃料的質量關,提升燃料的利用率。近年來,燃料的管理工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也就要求我們要適應燃料管理的新局勢,不斷注入新的科技力量,提升高技術含量,同時及時更新設備,提升員工的素質。這樣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近些年來,我國的火電廠正處于經營模式落后的困難境地,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更要嚴格遵照公司的管理要求,從燃煤的分層混堆,單獨建堆以及定期減溫等環節入手進行研究和討論,從而降低原煤的熱值差、水分差以及貯存過程中的消耗,減少燃料損失。

最后,要建立并維護好燃料公司同發電廠之間的關系。火電廠對燃料進行的有效管理,離不開燃料公司的配合。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力公司與燃料供應企業的合作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就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網廠分開、競價上網”的經營模式,它的出現不僅不會影響二者之間的關系,反而會促進燃料集中管理模式的發展。因此,火電廠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要與時俱進,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加強集中化管理和一體化經營,來實現從燃料入手,降低經營成本的目標。

2.2 火電廠燃料管理的探索之路

未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即便是不同煤種、不同煤質的組堆數據都將錄入到計算機中,并建立相應的數據庫,使得分堆實際煤質與計算機管理煤質一致。從這我們不難看出,將來火電廠燃料管理的探索之路就是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根據數據庫的設計原則,將建立共享數據庫,每個環節逐漸細化,它即是領導查詢信息的直接信息源,也將為后期領導進行高級決策提供數據支持[3]。

除此之外,實行入廠煤采制化也是未來火電廠燃料管理的必走之路。將入廠煤錄入綜合網絡管理系統,實行燃煤程序化管理,這些都是能夠減輕工作人員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還要要求采制化人員持證上崗,促進燃管部門與煤場管理部門相互監督,這樣就能保證煤質監督的客觀性、公正性和嚴密性。做到上述這些的同時,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和定期對火電廠的機器設備進行體檢,這樣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入場煤質量驗收的準確性。

3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火電廠的有序健康發展離不開對燃料的管理,而且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也離不開優質的管理體系。因此,我們要盡快建立燃料管理體系,早日實現燃料管理的信息化,實現電力、煤炭以及運輸企業之間良好的信息溝通,這樣我們才能確保未來火電廠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有序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封積杰.火力發電廠燃料精細化管理[A].電力行業優秀管理論文集――2014年度全國電力企業優秀管理論文大賽獲獎論文(《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4年第一期增刊)[C].2014:2.

篇(3)

關鍵詞:新時期;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實施策略。

市場經濟環境的日趨復雜化,促進了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與完善,當前經濟建設的新時期,很多企業為擴大生產規模,增強核心實力、往往通過重組、聯合、并購等資本運作形式,形成共同合作與發展的集團式經濟實體,以便于在相關經濟活動中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職能,針對當前很多大規模集團企業來說,創新和優化財務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強化集團財務管理效果,對于促進集團型企業經濟穩定經營和發展尤為關鍵。

1、集團財務管理的內涵特征。

作為當前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企業集團是以具有控制能力的母公司為核心,由相關控股、參股公司以及其他相對獨立的企業組織共同組成的企業聯合體。

作為企業管理的一種理財模式,集團財務管理通常是指為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通過運用一定的方式針對集團企業資金的籌措、運用、分配、控制和預算等財務方面進行管理的活動過程。由于資金是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集團財務管理以資本運營效益為中心。針對集團企業的資金運作過程實施全程管理,滲透于企業所有經濟業務環節之中,相對偏重于企業資金籌措、運用和控制的過程效果。集團財務管理直接影響著集團企業的穩定經營程度。集團企業的財務業務具有協同特點,同樣承擔著提供公正、準確會計信息的責任,以滿足集團資產優化運行的客觀要求。

由于集團企業通常包含多種行業組成,其內部理財管理及會計信息處理方式具有較大迥異性。針對實施資產經營一體化的集團企業內部子公司進行優化調整資源結構,強化財務內部控制,加強集團企業的稅收籌劃和管理,使子公司能在授權范圍內通過集團財務管理達到良好的資產經營狀態,并充分反映其產業特性和資金運動規律。傳統的財務管理一般不直接參與生產經營活動和經營決策,基本上是以記賬、核算、報賬為主的核算型財務管理方式,由于集團企業在資產組合上體現了多行業并存、聯合經營及規模經營的特點,原有被動式監督運行模式應向主動式理財及資產經營方向發展。

2、常見的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分析。

企業財務管理,通常需要一定的模式途徑去實現,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關系到集團企業的正常經營效果。常見的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包括如下幾種形式:

2.1 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團企業實施集中財務管理,將各項財務經濟決策進行集中管理,便于統一財務政策,充分發揮母公司的財務導向和調控作用,協調集團資金,發揮資源優勢,降低資金投資成本和管理成本,完成集團統一財務目標,防范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集團財務管理權限高度集中,容易挫傷和抑制下屬企業積極創造性。

2.2 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

集團企業根據內部各企業的行業特點,將財務管理決策權下放給子公司,充分發揮其財務管理的職能,母公司僅間接監督和管理子公司的財務運作。分權型財務管理模式下,各下屬子公司在融資、投資和使用調配等財務決策權上具有很大的激勵性和靈活性,能夠保障財務決策的適應性,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實力。

2.3 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

混合型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強調分權基礎上將資金籌集、使用、回收與分配融合于一體,參與市場競爭;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屬于自下而上的多層決策的相對理想化的集權模式,既能發揮集團母公司財務調控功能,激發子公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經營風險,有利于克服過分集權或分權的缺陷。轉貼于

3、新時期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策略手段。

新時期,為適應市場需求,實現有效合作與發展,集團型企業的財務管理策略應注意落實如下策略:

3.1 優化集團企業財務管理理念,明確財務管理權責。

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財務管理效果影響著集團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程度,集團企業要想基于市場環境可持續發展,必須徹底轉變傳統式財務管理觀念,加強自身財務管理職能建設,強化財務風險意識,集團母公司在獲得經營控制權后,應及時構建集團財務管理組織機構,基于債權利相結合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集團企業內部各下屬企業的財務管理職能,提高集團財務管理效益。

3.2 加強集團內部產權結構調整,實施經營授權控制。

企業集團組份之間主要通過資本紐帶連接關系來實現規模化經營,集團企業內部投資是集團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集團企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梳理和調整企業內部的產權關系,優化財權和收益分配機制,強化集團戰略決策等財務管理職能,對子公司對外投資等具體經營活動實施授權控制和分權管理,確保下屬企業經濟活動及財務管理的相對獨立性、積極性和主動性。

3.3 完善集團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加強企業內部控制。

集團應根據集團內部各子公司的組織結構、經營規模、經營水平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特性等情況制定合理的整體財務管理目標,根據戰略發展規劃制定和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督促子公司經營活動的自我管控,評價和調整,加強下屬企業財務運轉的動態監管和審計控制,及時發現解決相關問題,防范經營風險和資產流失,保證集團目標計劃的有效實視。

3.4 強化集團財務資金預算管理,規范財務管理程序。

資金運營管理是集團財務管理的重心,集團主管部門應實施財務總監委派制,構建財務資金結算中心,針對集團生產經營等資金進行籌資運營和動態監控,規范和完善財務資金的審批程序,強化集團資金金的集中管理,實行統存統貸。嚴格各子公司的財務運作程序管理,杜絕資金賬外循環。充分發揮集團資金結算中心的資金融通和調控管理效能,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集團資金實力。

結束語:

總之,企業集團屬于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一種新型企業組織形式,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時期,構建和完善集團企業財務管理機制,加強集團財務管理模式和策略研究,對于促進集團企業穩定發展和高效運營有著極為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篇(4)

(一)現金流量管理的界定

現金流(Cach Flow),又稱現金流轉或現金流動,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按照收付實現制,通過一定經濟活動(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而產生的現金流入、現金流出及其差量情況的總稱。現金流管理是指以現金流量作為管理的重心,兼顧收益,圍繞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而構筑的管理體系,是對當前或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現金流動在數量和時間安排方面所作的預測與計劃、執行與控制、分析與評價。企業現金流量管理與其各項經營管理活動是交織在一起的,而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是不穩定的,這就造成企業現金流入與流出也不平衡。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平衡,保持現金流的通暢,企業必須加強現金流的管理,對企業的現金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因此,研究和加強現金流的管理意義十分重大。

(二)現金流量的特點

企業的現金流量具有內在的本質屬性,這主要反映為共存性、不完全相關性、階段性、非同步性、非對稱性和影響因素多元性。認識并研究現金流量的本質屬性,有助于現金流量信息的收集、制作、傳播、分析和運用現金流量信息,對提升現金流量管理水平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共存性。現金是企業從事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充足的現金,企業都不能夠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所以現金流量和企業相隨相伴,具有共存性。

2.不完全相關性。企業現金流量遵循現金收付實現基礎,以現金為核心,只有企業實際發生現金收付,并使企業現金總額發生增減變動的經濟業務事項時,現金才可能發生流入或流出。

3.階段性。根據產品的市場供銷情況的變化,企業的生產經營大致經歷了引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處于不同階段的企業,其先進流量狀況不盡相同,各有特征。此外,階段性特征還表現在同一階段不同時段的現金流量不同。由于企業采用的經營策略不同,或者所處的大環境和小環境發生變化,同一經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入量、流出量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

4.非同步性和非對稱性。非同步性是針對某一特定對象不同時點的現金流量而言;非對稱性是針對企業某一特定時點的現金流入和流出而言。非同步性和非對稱性的共同特征是流入、流出的不平衡,前者為同一時點的不平衡,后者為不同時點的不平衡。而且這種不平衡是絕對的,偶爾的平衡只是相對的。

5.影響因素多元性。企業現金流量的大小并非由某一因素決定,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一般來講,企業的產權屬性、經濟規模、發展階段、信用等級、生產的組織方式,工藝流程、經營形式、交易方式、結算制度、信用政策、收賬政策等都深刻影響著企業現金流量的大小。

(三)加強現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充足合理的現金流量,即便有較強的盈利能力,也會對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和償債能力構成嚴重的負面影響,進而危及到企業的發展與生存。所以說,現金流量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現金流量的管理狀況,往往直接決定了企業管理的成敗。

1.加強現金流量管理是企業生存的基本要求。每個企業有其各自的不同發展階段,其現金流量的特征也都有所不同。因此,根據其在不同階段經營情況的特征,采取相應的現金流量管理措施,才能夠保證企業的生存和營運活動的正常開展。

2.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風險,保證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企業面臨的諸多財務風險,歸根到底都是由于企業現金流量在循環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引發的,即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中引起的,而企業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大多可以通過加強對現金流量的管理、改善的現金流量狀況予以化解。

因此,通過對企業的經營或投資過程中現金流量周轉情況的分析,可以對企業財務風險、營運資金周轉風險以及企業的流動性風險進行有效的預警,保持并不斷提高企業以收抵支、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進而組織實施全面的有效的現金流量管理,這對減少企業破產風險,使企業長期穩定生存下去,具有重要的意義。

3.加強現金流量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自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我國國內市場不景氣,破產企業不計其數,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的運營水平和運營速度,以滿足消費者千變萬化的要求。現金流動性是決定企業運營速度的最重要因素,在激勵的市場競爭中,通過管理現金流量,有利于企業保持良好的現金流動性,提高現金類資產的利用效率,從而把企業的資金及時地轉化為生產力,實現企業綜合競爭力的答復提升。

二、現金流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實務界的廣泛借鑒,許多跨國公司在管理實踐中探索強化現金流管理問題,但大多是以現金流分析為主,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現金流管理和控制體系。我國關注現金流狀況也始于近幾年,初步認識到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反映在經營的現金流量方面,所以,關于現金流管理實踐還是比較匱乏。主要表現在:

二、目前現金流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盡管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實務界的廣泛借鑒,但大多是以現金流簡單分析為主,并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現金流管理和控制體系。論文格式我國關注現金流狀況也始于近幾年,初步認識到企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反映在經營的現金流量方面,所以,關于現金流管理實踐還是比較匱乏。主要表現在:

(一)現金流量管理存在誤區

現行很多企業現金流量管

理,缺少專門的、統一的、集中的資金管理系統,各個子公司、各個銀行、各種業務對資金流動的調控沒有形成關聯在一起的整合信息,缺乏有效監督機制和決策機制,造成極大風險。目前大型企業普遍實行的是財務集中管理,其形式有結算中心、內部銀行和財務公司等,而現金流量的集中管理,是財務集中管理的核心。資金集中管理,從收支兩個環節把握住集團的資金流動,保護現金資產的安全性,既降低資金成本,又有利于發揮資金的整體優勢,從而大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為實現整體目標和長遠規劃、企業財富最大化的目標提供前提。然而,從目前實踐來看不甚理想,無論是結算中心還是財務公司形式的資金管理模式,都重在“集中”,而忽視了“管理”;重在“使用”,而忽視了“流動”.

(二)對現金流量管理的認識不足

有的企業只是按照規定完成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甚至并沒有認識到為什么編制現金流量表。有些企業按照有關要求雖然編制現金流量表,但并沒有把現金流量表作為理財的有效工具來認真對待,現金流量計劃更是流于形式。對現金流管理的內容只是泛泛的涉及現金預算、日常流量控制等戰術性管理,沒有同企業的發展戰略有效地結合起來。現金流量管理的手段也只是側重于事后分析,而缺乏事中的控制,特別是事前的預測和安排。因此,往往忽視了現金流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

(三)現金流的導向作用還很弱

大部分企業考核與績效評價體系仍是“利潤導向型”,對于業績質量問題重視遠遠不夠,現金流的導向作用還很弱,所以,企業實踐中對現金流量的管理存在著嚴重滯后性和被動性特征。一些企業只有在發不出工資、沒錢購買原材料和交稅的時候才關注現金流管理。

三、完善現金流量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現金流量管理意識

強化現金流量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及其他管理人員素質。許多企業管理人員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識,不僅導致企業核算不清,更可能導致企業發展方向錯誤。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財務管理知識的培訓,提高企業現金流量管理的質量,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企業有自身發展的優勢和不足,要合理利用自身優勢和政府對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強現金流量管理,走穩健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并持續壯大。

(二)定期編制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預算表

有些企業只為了應付年報的需要,并沒有把現金流量表作為理財的有效工具。事實上,作為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情況的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企業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來龍去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償債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以及企業的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有助于對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因此,在實務工作中,企業應當每月編制現金流量表,并將事前的預測與事后分析相結合,即對現金流量完成情況進行事后分析,又在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下期的現金預算表。只有把現金流量表作為日常管理、調度和控制現金的有效工具,現金流量才能被真正控制住。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別重要一環,準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使經營者作出適當的決策。為能準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并將預期未來銷量,確定產量及生產經濟所需資金,以保證企業核心業務的正常運營的情況下,閑置的資金才可用于投資。以數字化形式加以統計,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也就是說對企業未來的經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所需要現金流量需要事先進行準確的預算,最后再作出經營、投資、籌資決策,這一系列的決策使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各方面達到一個較佳的平衡點。

(三)嚴格考核

規范基礎管理,建立完善的現金流量控制管理體系,嚴格考核。對現金流量進行控制的第一步就是要規范基礎管理,制定出涵蓋企業的各項工作的標準,形成企業管理標準化體系。現金流量控制是時間安排與空間規劃、財務收益與財務風險整合,對現金流量的控制是一個全面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實施現金流量控制,要借助現金流轉的原理,以市場為導向采用現代科學的管理方法與管理手段,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領域進行有效的價值管理與過程控制,充分挖掘企業的資金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財務部門要建立流動資金主要經濟指標臺賬,提供規范的現金流量報表,使管理者能據以監控流動資金的運作情況,隨時了解現金流量、庫存積壓、銷售、應收賬款等情況,分析自身的償債能力、資金周轉能力和獲利能力。加強現金流量的控制,需構建一套完整的企業現金流量控制的指標體系作為控制分析的基礎。企業的現金流入一旦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現金被到期債務“擠兌”,企業財務便掉進了流動性陷阱,并可能招致破產訴訟。因此建立控制指標對于保障企業的持續經營從而實現企業的目標是十分重要的。構建企業現金流量控制的指標體系應充分考慮市場、科技、政治和社會諸方面等風險因素,能夠實現企業的持續經營和長期盈利,其運用能夠有利于實現企業的戰略規劃、有效地防范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同時又要考慮到控制的成本及其可操作性,務求使該指標體系的應用簡便易行。在對現金流量進行控制分析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將這些比率作為部門或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業績考核指標,進行嚴格考核,使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確實重視現金流量,從而通過現金流量的管理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四)加強現金流量風險預警

篇(5)

關鍵詞:物流;成本管理;核算方法。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義。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業物流活動中所發生的管理費用方面工作的總稱,具體來說,是指從物流設計到物流運行再到物流結算的整個過程中,對物流成本進行的計劃、組織、指揮、監督、控制以及對物流活動結果的評價。物流成本管理的內容具體包括:物流成本預測、物流成本決策、物流成本計劃、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檢查六個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實質是依據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和客戶的需求,以成本為手段管理企業物流,最終目標和最基本的研究課題在于利用成本指標控制物流活動,實現物流活動系統合理化,進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務質量,以最具經濟效益的物流活動達到預定的服務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夠有效地把握企業物流成本的內涵和構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規律,科學、高效地組織物流活動,有效控制物流活動中發生的費用支出,從而降低物流總成本,提高企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經濟效益。

二、我國物流成本管理現狀分析。

我國對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復雜性以及其極強的關聯性,我國尚未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出一套適合國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論體系,而對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紹國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認識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論的戰略重要性,也未能從企業競爭需求戰略層面的角度出發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隨著現代物流及其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作為企業“第三利潤源”的物流成本已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陸江在答記者問時指出,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高達89.89萬億元,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為18.1%,而發達國家社會物流費用與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國高出發達國家將近一倍。這種狀況表明,我國企業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間,因此,加強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勢在必行。

三、我國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國企業在對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來說,可以表述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物流成本賬務單獨核算難度大。

長期以來,我國尚沒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計算標準,物流成本核算處于雜亂無章的狀態。對物流成本的計算和控制,每個企業都是分散進行的,他們都是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來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了國家標準《企業物流成本構成與計算》,該標準明確了物流成本的構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構成的復雜性以及其核算的實際操作難度大,目前我國真正全面貫徹落實2006年新頒布的物流國家標準對物流成本單獨分類核算記賬的企業為數不多,大多數制造企業仍沒有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單獨設立物流成本項目,而是將企業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費用一欄中,因此,企業仍無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構成,也較難對企業物流活動發生的全部費用做出確切、全算與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經濟黑大陸”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難度。

同時,在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準則》等其他會計制度中沒有專門的物流費用項日,或是有的幾個項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費用。一方面,物流活動在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單獨的項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費用一欄中,費用被歸集為諸如工資、租金、公共設施和折舊等。這種歸集方法存在的問題是無法確認和分配運作的責任。如果將一個企業的報表細分為發生在管理責任領域的費用和發生于組織領域的費用兩部分,以獲得組織與各個單位相關的財務信息,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滿足總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業的損益表,更是沿著組織預算的思路,對費用進行分類和歸集。它無法克服許多與物流績效相結合,而通常又跨組織單位發生的費用間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業財務決算表中,物流費核算的是企業向外部運輸業者所支付的運輸費及向倉庫支付的商品保管費等傳統的物流費用。對于企業內與物流中心相關的人員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稅等各種費用則與企業其他經營費用統一計算。據有關資料,先進國家企業的實踐表明: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過外部支付額的5倍以上。

由此可見,僅靠常用的會計方法,難以取得所需的足夠數據來核算物流成本。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難以正確把握實際的企業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為我國企業會計制度中沒有對物流成本設立單獨的會計科目來進行核算,而是將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各種支出列示于企業的各項費用內,或者僅僅將部分的物流成本隨材料、制造費用等計入產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們往往比較重視運輸費、搬運費等顯性成本,對于物流環節所消耗的資金利息、設備折舊、人員培訓等隱性成本特別是物流活動組織不當所導致的風險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時間成本,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日常采用的標準會計成本法一般沒有將與庫存有關的成本,諸如保險和稅收、租金、存貨占用的資金及建設倉庫所需的資本費用等計算在庫存成本內,導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進國家的實踐證明,對于自營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遠遠高于外部支付額數倍以上。所以,從現代物流管理的角度來看,企業還沒有真正把握實際的物流成本,決策者也很難從現行的會計系統中獲得物流成本數據。

一方面,我國企業對物流的核算,從范圍來看,著重于核算采購環節的物流成本,而忽視其他物流環節;從核算內容看,大部分企業只列物流費用,即支付給企業外部的運輸或倉儲的物流費用,而忽視企業內部物流費用,并將企業內部發生的物流費用與企業的生產費用、銷售費用等混在一起,這使得企業不能從外部準確地把握其實際發生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我國制造企業之間一般是分散計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個據本企業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來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業之間的物流核算沒有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就無法比較分析企業間物流成本,無法真正體現企業之間的相對物流績效,進而不能對企業之間物流進行統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夠系統。

中國由于縱向行政體制的影響,物流研究和信息數據分析處于一個個“孤島狀態”。在物流統計方面,分別有物資統計、商業統計、市場統計、交通運輸統計、儲運統計等,行業劃分過細、核算口徑不一,與現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較大,無法綜合反映宏觀物流活動。就宏觀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為止,中國只有基本的貨物運輸量和貨物周轉量的統計,其他相關指標均沒有公開的統計資料,或零散、分散在眾多的機構組織當中。同時各研究機構和職能部門之間各自為政,缺乏科學合理的宏觀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機構的低水平重復,統計口徑相互矛盾,這就使得國內大多數企業對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數先進的企業雖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卻沒有掌握正確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強算出來,也不能有效地為企業所用。

企業的物流活動是由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流等子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各個物流子系統間以及系統個要素間往往存在著相互聯系、此消彼長的“效益背反”關系。目前,我企業的物流活動存在著沒能從物流整體這一系統性的角度出發,只是片面某一單個物流職能部門的成本或某一職能部門的某一項物流費用,違背了物流整體系統和“效益背反”規律,從而引起物流總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務水平,導致降低企業的利潤和整體競爭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

企業一直將注意力集中在生產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許多管理措施與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對于物流過程中的費用卻研究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識,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礎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業內部物流費用的途徑,特別是對物流活動的全過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統整體效益不佳。目前,我國大多數制造企業仍然對企業物流活動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視而不見,粗放地進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沒有設置和配備正規的負責物流管理的機構和人員,也沒有制訂培養物流管理工作人員的計劃和機制,有的企業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與他人。這導致了整個社會物流成本的專業管理人員相對比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較為低下。

企業計算物流成本只是單純地想了解物流費用,沒有達到怎樣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進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說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會計這種內部管理會計的思想和方法為企業的決策服務。企業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業物流管理部門的事情,應該貫穿于企業每位員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業的每個生產環節、生產階段、生產工序等角落。

(五)物流成本管理對供應鏈應用不夠。

現階段,我國企業只停留在依靠企業內部物流活動的分析,尋求降低物流成本的方法和措施,注重單個成本的降低,很少注意外部環境的變化,也不考慮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去增加績效,諸如與生產和銷售部門共同去研究物流成本問題,解決機構之間的壁壘問題,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內部決策支持系統。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必將面臨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更大的生存風險,有些企業重業務發展、忽視風險防范,增加了風險防范的成本。同時,在成本信息交流、反饋以及監督評價中,重視有形成本動因,忽視無形成本動因,不能完整地反映新形勢下企業的經營活動及戰略思想。現今在我國制造企業內部,一方面缺乏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的機制,部門經理很可能為了本部門的利益而做出損害企業整體利益的選擇,從而導致企業內部物流運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應鏈上下游間也缺乏溝通、協調與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應鏈的整合效益來提升企業流運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企業物流運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整體運營成本較高。

參考文獻:

[1]萬蘭芳。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物流管理,2008,(04)。

篇(6)

關鍵詞: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原因剖析,策略研究

 

1.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歷程

1.1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學定義和特點

我國財政部于2006年頒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其中《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提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本準則涉及的、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價值隨特定利率、金融工具價格、商品價格、匯率、價格指數、信用等級、信用指數或其他類似變量的變動而變動,變量為非金融變量的,該變量與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關系;(2)不要求初始凈投資,或與對市場情況變化有類似反應的其他類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凈投資;(3)在未來某一日期結算。從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跨期交易的契約性、杠桿效應和虛擬性的特點:

1.2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歷程

1984年,中國人民銀行獨立行使中央銀行職能,拉開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序幕;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股票市場建立;之后借助于股票市場先進的交易網絡系統,全國統一的國債流通市場開始形成。此后我國金融市場迅速發展,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了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不過,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此間也由于我國市場的經濟運行機制不完善而造成一段時間的發展坎坷。迄今為止,我國公開交易過的國內衍生金融工具品種主要有可轉換債券、外幣期貨、國債期貨、股指期貨等。論文參考。

2.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監管問題之思考

2.1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的目標和內容

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1)是否建立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確認、計量、報告和披露原則及具體的交易標準,是否制定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2)是否制定和施行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企業內部控制規范、監督及管理層的職責標準;(3)是否建立健全與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程度相適合并與國際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規范體系相統一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模式;(4)是否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準則,審計師根據準則對審計客戶單位的衍生業務進行審計,加強審計師對企業衍生業務產生風險的關注程度,獨立客觀評價企業財務報告是否公允反應衍生業務給企業業績和財務狀況帶來的影響;(5)監管機構是否通過應用信息技術、建立專門的網絡系統實時收集分析有關會計信息等手段加強會計的事前和事中監管進而減少傳統會計監管的事后缺陷。

2.2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2.2.1風險意識淡薄,缺乏財務警示機制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加之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發展時間較短,那些只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機而獲利的企業很容易因其復雜多變和技術難度等疏忽對其風險的控制,而且最能客觀表現企業危機的財務警示機制也未建立。企業投資衍生金融工具導致經營陷入困境甚至破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因此風險意識和財務警示機制對企業及利益相關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2.2.2以小博大的心理導致巨額損失

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桿性看似初始投資較小,但交易過程中涉及的實際金額非常巨大,因為價格每降1%就有可能導致操作者100%的損失,一旦操作者的判斷錯誤或是交易活動出現失誤則可能會給企業及利益相關者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2.2.3公允價值計量、虛擬交易形式加劇了市場的波動和泡沫化

歷史成本是傳統會計理論中計量的基礎, 即以交易時發生的成本作為入賬依據。但衍生金融工具跨期交易的契約性使得從合約的簽訂到最終的交割有一個時間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場價值在這期間處于不斷變化中, 導致損益的變動無法根據歷史成本正確計量,因此,采用“ 公允價值” 加“ 表外注釋” 原則,即采用市場價格來表現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動。但由于公允價值較歷史成本更加動態,加劇了資產、負債及以公允價值計量損益的變動,進而加大了市場損益的波動性,而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通常是一種資金博弈而非實物交易,這樣一來,經濟的泡沫化則會被放大。

2.3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剖析

2.3.1管理者操縱會計準則的應用,浮于表面的管理現象較為明顯

國際會計委員會在制定國際會計準時原則上力求統一,但在確認、計量和披露等方面還存在過于理論、抽象、粗糙等問題,加上我國的衍生金融會計體系還不夠系統完善,每次出臺的政策法規或進行修訂都是應急式的。所以,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制度和規范的實用性還不夠,給管理者留下了很大的操縱空間,浮于表面的管理也只會阻礙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的實施效果。

2.3.2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本身存在缺陷,其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論文參考。一方面,會計監管中相關會計準則的漏洞直接影響會計監管的效率和效果。衍生金融工具產生的時間較短及其契約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都沖擊了傳統會計理論,也大大影響了準則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監管多在于事后監管,而其他金融工具的監管包括事前的制度監管和過程中的監管,這一區別也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監管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加以完善。

2.3.3信息使用者缺乏心理準備及條件不夠成熟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計量由歷史成本模式過渡到公允價值模式或是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并存的混合模式,存在著來自信息使用者心理上的阻力。由于歷史成本在長期的會計實務中占據了主導地位,其生成的會計信息具有可靠性,使得相當多的人認為歷史成本模式下的財務報告可以滿足大多數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公允模式計量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對稱,因此他們對更改會計計量模式持排斥態度;也有相當多的信息使用者習慣了原有的計量模式,沒有做好接受新模式的心理準備,更有部分銀行界和保險界人士認為公允價值信息不比歷史成本信息更具相關性等。因此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來消除信息使用者心理上的障礙。

此外,公允價值完全取代歷史成本的條件還不成熟,例如,會計人員專業判斷需要精準、評估行業需要規范和完善、評估技術需要提高、社會誠信和執法力度需要加強等。

3.完善我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監管的策略

3.1完善我國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理論

實施監管、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的前提在于監管理論和制度的完整和詳盡。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監管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會計監管,傳統的會計理論不能完全適合這個市場的特殊性,結合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特點和實際國情,考慮其未來發展的趨勢,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大膽創新,獨立制定符合這個市場的監管制度和規范,在實踐過程中探索出一條適用于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會計監管道路。

3.2加強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會計信息披露力度,及時準確完整地向信息使用者傳播有效信息,使這個市場更加公開透明化

第一,改進現行會計報表結構,便于報表使用者直接讀取信息,例如,將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類項目按“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分類,權益類項目增設“衍生金融工具影響權益”項目,在編制利潤表時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損益”項目,編制現金流量表時增加有關由金融衍生工具引起的現金流量變化的信息;第二,加強對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附加說明明細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條款和條件、與衍生金融工具相關的風險(如,利率風險)、衍生金融工具確認的時間標準、公允價值的來源及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和虧損的基礎等內容;最后,加強衍生金融工具的審計工作,提高對被審計單位衍生業務的關注,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及執行情況著重調查,采用詳細的審計技術,運用數學性證據和分析性證據,對不同類型企業給予不同類型的審計報告。

3.3加強以投機為目的的不良交易行為監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點,難免有些投資者存在不良的投機心理,以至于擾亂正常的操作秩序。論文參考。此外,還應加強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內部風險控制,無論是從制度上還是在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等程序中都應考慮內部風險的防范和控制,從根本上杜絕會計監管出現更多的漏洞。

3.4強化國內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從業人員的隊伍建設

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結構較為復雜,涉及的經濟領域較多,所以,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因此,必須加強從業人員的專業業務理論培訓,掌握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會計的相關處理原則,減少風險損失,同時也能為有效實施會計監管提供必要保障。

篇(7)

本文通過對國內外基于中小企業融資相關的供應鏈金融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結合成都市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的實踐情況,在對成都市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特征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政府部門、銀行、物流企業等第三方引領培植供應鏈金融及集群風險控制等成都市中小企業信貸風險控制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供應鏈;集群控制;批量營銷

一、引言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創業就業、改善民生和壯大民營經濟意義尤為重大。根據中小企業劃分標準和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測算,截至2014年末,全國中小企業已超過50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創造了全國約60%的經濟總量,提供了全國80%的城鎮就業崗位,納稅占到國家稅收總額的將近一半①。2015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中小企業84.4萬戶,同比增長38.4%;新增注冊資本4.8萬億元,增長90.6%,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引擎作用進一步增強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強調,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世界性的普遍難題,理論界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近年來,供應鏈金融模式受到普遍青睞與推崇。AllenN.Berger(2006)等人最早初步提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思想;我國學者則對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持肯定態度,多數學者從商業銀行的角度進行分析,少數從中小企業角度論證,個別從兩者結合的角度闡述。閏俊宏(2007)認為供應鏈金融有效地降低了商業銀行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深圳發展銀行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共同組成的“供應鏈金融”課題組(2009)指出,供應鏈金融借助“團購”式的開發模式和風險控制手段的創新,使得商業銀行改善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收益成本,并表現出明顯的規模經濟。白馬鵬(2008)認為供應鏈金融借助鏈上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交易的自償性以及貨物的流通價值,對供應鏈上單個或上下游多個中小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

以上研究成果論述了供應鏈金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優勢,對我們思考我國西部地區發展供應鏈金融問題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作用。然而,需要進一步追問的是,供應鏈金融真的適合用于解決西部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嗎?本文在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模式概述的基礎上,從銀行信貸實踐的角度出發,以西部地區特大城市成都市為例,總結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的特征,進而分析成都市打造供應鏈的難點,最后提出西部地區商業銀行發展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政策建議。

二、基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模式概述

供應鏈金融指銀行將其金融服務從供應鏈核心企業拓展到整個供應鏈,為鏈上渠道伙伴提供應收賬款融資、預付賬款代付、存貨融資、原料和制造融資等服務。供應鏈金融模式不僅具有理論依據,而且在我國商業銀行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探索實踐,因而能夠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發揮積極作用。

(一)理論依據信息不對稱理論、供應鏈管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及委托理論都為供應鏈金融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石。當今企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企業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只能利用外部資源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上下游中小企業的正常運轉與忠實合作對整個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最終產品競爭力有重要影響,因此,核心企業有動力配合銀行解決渠道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同時,供應鏈由不同期望目標的企業和組織構成,具有參與主體多、跨地域、環節多等特點,它們之間存在潛在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問題,需要通過不完全契約方式實現企業之間的協調(韓東東,2002)。委托理論解決人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行為。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銀行存在委托關系,著重解決物流企業對質押物的真實性、合法性。還可將物流企業和銀行視為共同委托人,更易掌握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還款能力,同時與原材料供應商簽訂回購協議條款,有效防范供應商與中小企業合謀騙取銀行貸款及違約風險。供應商和中小企業也形成了委托關系,主要解決中小企業違約的情況下,供應商面臨向銀行退款、無法銷售產品進行回購的風險。

(二)國內實踐進展從供應鏈金融的實踐運作形式看,運作主體多數是商業銀行,其次還有第三方物流企業、大型企業集團、綜合金融物流提供商。國內商業銀行典型探索以深圳發展銀行(今更名為平安銀行)構建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代表,該行在探索初期推出了貨押授信等,并逐步在實踐中總結出了“1+N”理念,后期圍繞供應鏈整合了20多項產品和服務,有力地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內其他銀行圍繞應收、應付、存貨三大環節設計供應鏈金融產品,如中國銀行2008年開始推出的“達”系列融資產品等;部分銀行針對自身擅長的行業推出供應鏈金融產品,如光大銀行在鋼鐵等行業推出了“陽光供應鏈”等;個別銀行則專注于信息技術在供應鏈金融的運用,如招商銀行的“電子供應鏈金融”。總體來看,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供應鏈金融產生的現實需求,高視野解決對策的研究直接為供應鏈金融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國內外對供應鏈金融融資研究的出發點各不相同,國外側重于研究大型企業的供應鏈延伸及發展過程中的融資性問題,國內主要分析通過供應鏈條的捆綁和鏈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因此,國內不能照搬國外模式。從實踐進展看,供應鏈金融并不適合所有的領域,做得好的地區主要具備了一定的客觀條件,主要是對那些行業邊界清晰、供應鏈成員之間長期密切協同而無嚴重利益沖突的領域,由一個核心企業引領形成。

三、西部地區構建中小企業融資供應鏈金融模式分析

中小企業營銷與信貸風險的防范、控制有賴于對該地區中小企業特征的準確認識、中小企業信貸規律的總結,有賴于對中小企業行業和鮮明的區域特色的把握。成都市作為西部特大城市,其中小企業具備西部地區的代表性。下面,以成都市為例,結合成都市某商業銀行信貸實踐進行具體分析。

(一)成都市中小企業主要特征1.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結合銀行營銷和風險控制實踐,成都市中小企業可以分為具備核心競爭力且能利用外部資源響應市場需求的核心企業、有意愿被整合進其他企業購銷渠道但又不愿意放棄部分生產經營管理權限的中小企業、有意愿被整合進其他企業購銷渠道且愿意放棄部分生產經營管理權限的中小企業。按照要素分類,主要包括高新科技型企業、資金密集型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能源礦產等原材料型企業。2.成都市中小企業主要特征。首先,處于全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鏈的低端,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較少。從成都市中小企業在東中西部的定位來看,東部地區主要是高科技、資金密集型企業,而西部地區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能源礦產企業。從成都市等西部地區的能源礦產企業來看,主要是向東部地區輸送原材料,連能源礦產品初級產品都談不上。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西部一些城市才提出能源礦產品由量大、價值低向量小、價值高的初級產品轉變。西部地區主要向東部地區供應能源礦產品的定位決定了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不在西部地區,所以,成都市的商業銀行選擇核心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還不現實。我們按國外大型企業供應鏈延伸的做法,通過銀行營銷、風險控制實踐來證實成都市極少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先不分析其整合供應鏈的意愿。成都某地方商業銀行隨機抽取了7戶中小企業客戶,它們2014年末的相關情況如表1所示,由表1數據計算得出的相關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知,該7戶中小企業活勞動量占產品成本均低于7%,說明活勞動量消耗小;勞動者占固定資產的數額除1戶外余者均在30%以上,數據水平比較高,該兩項數據均不具備活勞動消耗大、資本有機構成低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特征。而單位勞動力占有的資產量在20萬元以上,單位勞動力占有的資本量在7萬元以上,占有水平較高,符合資本有機構成高等資金密集型企業特征。成都市的中小企業不像西部其他地區普遍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原因,主要在于成都市是西部地區的主要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的資金和中小創業者,屬于西部地區的發達城市之一。從成都市某商業銀行的實踐看,即使是作為西部特大城市的成都市,雖擁有大量資金密集型中小企業,但仍處于全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的低端,很難形成供應鏈,表現在部分企業在“二次創業”過程中出現銷售急劇下滑,挪用資金用于固定資產投資、市場投機等,還有些企業存在著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再難以增長的“成長困惑”,普遍存在著產品雷同、主業不突出、技術含量低、易模仿、產品盈利差等核心競爭力不強的問題。其次,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型企業非常少。上述企業沒有專門從事科研的人員,與高校等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科研的人員也非常少,科研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均為零。上述企業也沒有加大技術設備升級和企業經營改造,沒有在轉型升級中找活路,很多資金密集型中小企業依靠自有資金、信貸資金維持高速運轉,并頻頻出現資金投向虛擬經濟等高風險領域的問題。代表企業發展方向、發展潛力的科技型企業最有可能成為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但科技型企業在成都市等西部地區非常少,難以形成供應鏈。

(二)成都市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難點及特殊性1.成都市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難點。一是成都市產業鏈上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較少,缺乏形成供應鏈的引領者。從銀行營銷和風險控制實踐看,成都市所謂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非常少,更談不上核心企業有外包業務方面的意愿。同時,多數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和東部地區核心配套企業關聯度也不緊,其外包業務并由此管理外包渠道的動機不強,很難在供應鏈中起到主導作用。二是成都市供應鏈鏈條整合難度較大。國外供應鏈金融是大企業主動整合,以具備核心競爭力且愿意外包和管理次要業務的大企業為主,在這種條件下,較易尋找到愿意被整合進供應鏈且愿意為此而放棄部分生產經營管理權限的配套中小企業。而國內尤其是西部地區,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較少,更談不上核心企業發展戰略中愿意外包和管理次要業務;多數是為了供銷渠道暢通而有意愿被整合的中小企業,且在供應鏈形成難度大的情況下不愿意先為此而放棄資金使用權、資金收益等部分生產經營管理權限。購銷鏈條每個環節上融資難的中小企業利益一致、精誠團結的幾率較小,彼此之間在信息交流、資金結算、供銷渠道、成本核算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矛盾,很少完全依賴合作對象。由于結算條件較苛刻,遇到資金困難時不會通過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解決,寧愿通過商業銀行融資,所以,依靠中小企業自身形成供應鏈的概率比較小。因此,成都市中小企業在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條件下要想形成和發展供應鏈,首先需要強勢的第三方來培植核心企業,然后強勢的第三方有動力去協調核心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以及上下游企業與上下游企業之間達成利益上的一致。因此,國內的供應鏈金融不能照搬國外模式,而以有實力的政府部門、銀行、物流公司等去配置和整合供應鏈的成功率較大。2.成都市構建中小企業融資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的特殊性。一是從西部地區城市看,產業鏈路徑非常明顯。雖然從隨機抽取的成都市某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客戶數據未發現以某核心企業形成的產業鏈,但是不妨礙從城市整體角度尋找產業鏈,以便將來通過相關政府部門進行整合等宏觀層面的引領促進微觀層面的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鏈或延伸產業鏈長度、拓寬產業鏈深度,從而來發展商業銀行產業鏈金融。某商業銀行信貸實踐發現,從城市整體上來看,成都的物流方向有相反的兩股:一是農產品、能源礦產品等沿四川其它市縣——成都郊縣——成都五城區方向流動;二是產成品、商品沿成都五城區——成都郊縣——四川其它市縣流動。成都早在幾年前就將提供原材料的雅安及提供市場的資陽、簡陽、眉山等捆綁發展,從城市的角度看,產業鏈路徑是明顯的,成都是產業鏈的核心城市。二是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在難以形成供應鏈現象以外表現出的微弱聚合效應。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努力摸準地區中小企業信貸規律中,雖未發現供應鏈現象,但卻找到了中小企業表現出的微弱聚合效應。以成都市為例,其中小企業的集群效應比較明顯,體現在成都市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營銷及信貸風險具有專業市場、市場區域、行業集群、家族關系等總量特征及總體變化趨勢,把握住了這些總體特征將能夠更準確、客觀地把握住中小企業信貸規律。反之,成都市中小企業營銷及信貸風險難以基于單個信貸主體的經濟特征及其衍生出來的信貸特征進行點對點的孤立管理。這種集群效應是在難以形成供應鏈時,中小企業所體現出來的微弱凝聚力,二者之間的差別在于供應鏈通過企業間長期合同捆綁在一起,集群效應則完全是市場力量在支配。

四、主要結論及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認為,成都市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金融現象不明顯,但是集群效應比較明顯。要想形成供應鏈,需要在某些中小企業群打造供應鏈的引導者,并注重供應鏈內部成員利益沖突的解決、長期合作機制的打造,以提高鏈條內成員之間的交易等穩定化程度。在目前供應鏈金融不明顯的情況下,我們提出如下幾點政策建議。

(一)政府作為供應鏈的輿論先導者引導形成供應鏈金融政府可以在打造供應鏈金融強勢的第三方引導者方面作出努力,比如通過法律、產業金融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宣傳,對供應鏈金融的形成創造政策氛圍,鼓勵銀行、物流企業、具備條件的大中型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同時,在消除供應鏈金融內部成員利益沖突方面,可以采取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引導解決,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各方相互協作掃清障礙;另外,為減少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各方艱巨復雜的談判、溝通、協同工作壓力,政府可以通過設立相應專業中介機構來推動解決,以此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形成、發展。

(二)商業銀行作為供應鏈金融的實際主要主導者引領供應鏈金融的形成和發展銀行將其作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業務創新,在組織架構上,可集中資源設立供應鏈金融相關的金融產品、審查審批及風險控制部門,專門負責供應鏈金融業務,還可以與第三方中介企業合作發展商品融資;同時,商業銀行可以專門針對供應鏈金融,再造信貸業務流程,通過打造相應授信模式來推動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三)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中小企業和銀行的連接者來促進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主要是促使供應鏈金融各個運作環節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暢通無阻,為銀行提供質物倉儲、第三方監管和動產拍賣等服務,確保質押物完整有效,還為銀行提供中小企業相關信息、監控原材料供應商,也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融通,在供應鏈金融形成過程中發揮與商業銀行、上下游中小企業之間的連接作用。

(四)多方聯動合作實施集群化營銷針對單個中小企業之間有某種非緊密的聯系所體現出來的聚合效應,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與政府部門、工商聯、專業市場管理方、市場區域的管理方、行業協會等機構合作,實施集群化營銷,通過做一定量的中小企業信貸來覆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運用大數法則測算出特定行業的風險概率,甄選金融產品進入的行業,然后迅速找到有效的客戶群體進行批量營銷,實現金融產品在特定行業、特定市場的受眾群體規模化、風險可控的目標。另外,通過批量化的行業和集群研究,從中小企業批量風險判斷的角度研究風險信息、業務特點和風險程度,從地區、行業、集群角度探索風險控制的“本土化”、“批量化”和交叉印證模式,以適應成都市中小企業集群化、轉型化、家族化特征。

參考文獻:

[1]AllenN.BergerandGregoryF.Udell.AmorecompleteconceptualframeworkforSMEfinance[J].JournalofBanking&Finance,2006(11).

[2]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3]深圳發展銀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課題組.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4]白馬鵬.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設計與優化[D].天津:天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5]韓東東等.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防范[J].工業工程,2002(3).

[6]田海峰,劉澤照.供應鏈金融與物流企業發展策略[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1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在线| 中国老太卖婬hd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av色欲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伊人情人综合网| 国产女主播白浆在线看|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中文天堂资源在线www| 一本色道无码道dvd在线观看|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画质优化|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福利| а√天堂资源地址在线官网下载|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在线| 国99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网禁拗女稀缺资源在线观看|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六月婷婷久香在线视频| www国产精品内射老熟女| 欧美性受xxxx黑人猛交|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最新| 国产乱子经典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jizz视频| 国产av新搬来的白领女邻居|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中文|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毛片18 | 国产午夜免费高清久久影院|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大全电影| 多p混交群体交乱的安全保障 | 亚洲男人天堂2023| 伊人天堂av无码av日韩av|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 国产日产欧产精品精品蜜芽|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