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美麗鄉村建設論文

美麗鄉村建設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22 17:38: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麗鄉村建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美麗鄉村建設論文

篇(1)

貴州省文物局啟動的“百村計劃”,將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的新動向與“美麗中國·多彩貴州”建設緊密結合,從“五位一體”的高度,推動傳統鄉村生態文明邁向現代鄉村生態文明,實現傳統村落的“跨越”發展。它的意義在于:

學習鄉村傳統生態智慧,建設“美麗貴州”。技術至上帶來了工業時代的物質繁榮,同時造成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物種消失、氣候變化等等不可避免的人類生存危機,貴州鄉村蘊含的“生態智慧”為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供了鮮活的經驗。從江“稻—魚—鴨”世界農業遺產,金沙“石頭上植樹”奇跡,黔東南林農混作,就地取材的木房子、石頭房子和土夯房子等等,都是“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的完美體現,貴州鄉村向世界展示了山區資源合理利用的傳統生態技術經驗。“美麗貴州”建設的核心是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因此,“道法自然”的村落生態智慧為實現“美麗貴州”建設目標提供了最好的生態技術方案。

傳承鄉村傳統文化智慧,構建“和諧貴州”。貴州傳統村落文化是整全的傳統農耕文化,既有規范村落社會人與人關系的文化制度,更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到行為規范中,表現出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尊從自然的文化精神。黔東南苗族每年在插秧之際舉行“開秧門”:清早到育秧田燒香化紙、祈禱、獻供品、酹酒祭拜土地,再采三兜或五兜秧苗,用單數的茅草將秧苗捆扎好,秧根輕輕地沾上從家里帶來的油和鹽,插在稻田的中央,之后圍繞這幾蔸秧苗開始插秧。這種儀式是將土地“親人”化,表達人對土地(自然)的深厚情感,形成珍愛土地、山林、溪水等自然環境的行為方式,破壞自然將受到全體村民的譴責和懲罰,將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到村落社會的行為規范之中。與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消費主義、物質至上、掠奪自然等等相比,懷有感恩(敬畏)自然的村落文化精神,在村落自主尋求現代化的過程中,更可能關注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的發展方式,形成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共生的“和諧貴州”模式。

篇(2)

表1反映出的農村留守婦女的總體特征是:30 - 49歲之間的中年居多;受教育程度多數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家里需要照顧的孩子多,負擔重;農村家庭經濟收人普遍偏低。   

 根據農村留守婦女生活的現狀,可以看出她們在生產生活上的難題。雖然條件艱苦,任務繁重,但是她們一直承擔著來自家庭、農村和社會的責任。留守婦女是農村社會的中堅力量,是新農村發展重要的建設者。然而她們綜合素質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體現在科學文化水平低、個人情感問題復雜、家庭關系處理不當、環保意識薄弱和誠信缺失等方面。    

(一)科學文化水平低   

 從表1可見,調查的400名農村留守婦女中,上過小學和初中的人數占總人數的63 %,多數人的受教育程度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農村留守婦女在農村建設發展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她們科學文化素質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農村發展。一方面,她們科學文化素質低的現狀直接影響了農業發展的科學化和農村社會的現代化;另一方面,科學文化水平低也影響了她們精神文化生活的質量和參與基層民主建設的積極性。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留守婦女休閑時間做手工活的只有19%,在家看電視、聽廣播的占22 %。在農村,通過電視、廣播等途徑去接收外界信息、了解社會新聞是常見而又重要的方式之一。選擇在閑暇時間打牌打麻將的人數占到29 %,科學文化素質較低導致她們不能科學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休閑生活,賭博陋習還依然存在于農村社會生活中,愚昧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農村留守婦女綜合素質的提升redlw.com。   

 (二)家庭矛盾較多  

  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筆者曾走訪多戶農村留守婦女的家庭。問道:“您丈夫在外出務工時,您會遇到哪些方面的困難”這個問題時,大部分的回答是孩子教育和家庭矛盾。她們自身文化水平低,很難采取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去教育孩子。   

 從表2可以看出,B, C, D三項合在一起的比例高達94 %,不孝順父母的現象普遍存在。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一項傳統美德,也是家庭美德中的重要內容。所調查地區不孝順父母這一現象的普遍存在與留守婦女自身的道德素質必然有一定的關系,她們自身的道德素養是構建家庭美德的重要基礎redlw.com。      

  (三)個人情感問題不容樂觀

   丈夫常年外出打工,每年回家次數很少,夫妻之間相處的時間少,長期兩地分居的生活給農村留守婦女帶來不少情感上的問題。   

 從表3可知,選擇經常和丈夫聯系的只有40%,60%不經常和丈夫聯系。C選項中“沒有什么可說的”,表明情感處于冷漠狀態。走訪中還發現,留守婦女在丈夫外出期間會缺乏安全感。時空限制,造成留守婦女與丈夫之間出現情感上的問題。走訪過程中了解到農村婚外戀現象的發生,使得留守婦女內心感到不安定。她們覺得夫妻長期分居兩地,對家庭生活造成了很大程度上地影響,加之婚外戀的出現,維持婚姻的現狀變得困難,婚姻中的幸福感和安定感都有所下降。婚姻道德中的責任感是維護婚姻的重要基石,這也是個人道德素質在婚姻生活中的具體體現。走訪中發現部分留守婦女只注重丈夫外出帶來的經濟利益,對于丈夫外出勞作的辛苦卻關心甚少,認為賺錢養家只是男性的責任。還有少數留守婦女在家賭博成性,很少關心在外工作的丈夫,她們對于婚姻責任感的認識不夠,婚姻道德意識模糊都是導致婚姻生活不幸福的因素。                 

(四)環保意識薄弱   

 社會公德是個人綜合素質中又一項重要內容,表現在個體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上。黨的十第一次提出了“美麗中國”的全新概念,強調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建設美麗鄉村必須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打造鄉村的環境之美,做到村容整潔、美化庭院和綠化環境等。而農村留守婦女的環保意識直接關乎這個目標的實現與否redlw.com。   

 在垃圾處理及看法的調查中,認為統一處理垃圾很有必要的只占11%,農村設有統一處理垃圾的地方只占36%,說明農村處理垃圾隨意隨處傾倒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在垃圾問題處理上,大部分人沒有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出發,不考慮垃圾對于環境的危害,只追求垃圾處理的簡單化。留守婦女自己對于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沒有正確的認識。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缺乏共建綠色鄉村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美麗鄉村的環境之美建設。    

(五)誠信缺失   

篇(3)

論文摘要 闡述了當前村鎮綠化必須重視的問題,針對村鎮綠化的發展趨勢,總結出村鎮綠化的發展模式。

村鎮綠化是村鎮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是村鎮外在形象的體現,而且可以反映出村鎮的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種程度上還反映了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園林綠化在保護村鎮環境、調節村鎮氣候、提供文化教育和游憩場所、美化村鎮景觀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村鎮綠化必須重視的幾個問題

1.1村鎮綠化的義務責任制問題

村鎮綠化不僅是政府的事情,更應當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每個人有權利、有義務綠化好自己周圍的每一寸土地。不僅有義務綠化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而且有義務綠化周圍的道路和其他空閑地方。不僅有綠化義務,還有管理責任。我縣一直在倡導義務綠化,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與投入相比較,收效甚微。這不僅與我縣廣大農民的道德修養和認識水平不高有關,更重要的是在義務綠化問題上,只講義務、責任,而沒有提出相應的利益,大大挫傷了人們義務綠化的積極性。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就要有所收獲,這是普遍的道理,也符合市場運行的規律,在綠化方面也是如此。在村鎮綠化方面應倡導誰勞動、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這樣不僅可以減輕政府負擔,而且可以提高全民綠化的積極性。

1.2村鎮綠化的全面覆蓋問題

綠化應該全面,不應留有死角。有人認為,村鎮處于廣闊的原野,到處郁郁蔥蔥,既有農作物,又有樹木,沒有必要再搞什么綠化。其實不然,在我縣,水土流失不僅僅是在農田,村鎮內部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水土流失。只要存在裸露的土地,暴雨過后,隨處可見雨水涌漫的泥濘,水土必然流失。由此可見,村鎮綠化并不全面,還存在著大量的裸露的疏松的土地,應該堅持全面覆蓋的原則。所謂全面覆蓋,就是沒有裸露的土地,凡是空閑的裸露的土地都應該綠化。

1.3村鎮綠化的科學問題

北方的村鎮羨慕南方的秀美,夢想常年綠林成蔭,于是大量移栽南方樹種,但很快就枯萎,沒有任何綠化效果。因此,綠化要講科學,并以此指導具體的行動。綠化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因地制宜。村鎮綠化一定要根據本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土壤特性等,合理選擇適宜本地區的樹木花卉。②錯落有致。綠化在空間布局上要有層次,錯落有致,不應只栽樹木或只種花草。在綠化上要注重空間的層次感和視覺的美感。③內外結合。室外綠化固然重要,但室內綠化更是自然宜人,它可以美化環境,陶冶情操,消除疲勞,使人更接近自然。④文化藝術。通過綠化把文化藝術的感染、陶冶、凈化等作用有機地溶于自然之中,花草之中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觀念、心態和情緒,以促進精神文明建設。

1.4村鎮綠化的管理問題

綠化的管理應隨著村鎮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采用現代管理方式、方法,從植物品種的選擇、種植栽培、澆水施肥到病蟲害防治、日常修剪等各項工作都應當專業化、合同化。綠化可委托綠化公司進行管理,淡化政府職能,減輕政府負擔。

1.5村鎮綠化的經濟效益問題

綠化不講效益或效益不高是阜寧縣義務綠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應把綠化同科研結合起來,同產業結合起來,走出一條適合阜寧縣實際情況的村鎮綠化發展道路。

2村鎮綠化的發展趨勢

2.1城鄉綠化一體化趨勢

在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在走城鄉一體化道路的同時,城鄉綠化一體化是促進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必要環節,是村鎮綠化的一種趨勢。所謂城鄉綠化一體化是指在著力抓好城區綠化的同時,大力向農村輻射,加大郊區、農村、小城鎮的綠化力度。通過道路綠化建設將城鄉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村鎮的綠化水平和面積,縮小城鄉差別。 轉貼于

2.2鄉村景觀化趨勢

景觀規劃不僅要提供一個健康的城市環境,同時也要提供一個受保護的鄉村環境。鄉村景觀規劃不僅突出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而且提出了對環境的創造性保護。人居環境的改善,成為鄉村景觀規劃追求的境界。我縣未來村鎮綠化將與鄉村景觀規劃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對鄉村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鄉村建設的合理規劃,走村鎮綠化的景觀化道路,將鄉村人居環境建設成為人類未來最適宜的居住空間,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

2.3鄉村園林化趨勢

由于我縣村鎮自身的環境特點,使其朝著園林化方向發展。我縣廣大的農村有著廣闊的土地、美麗的田野、稀落分散的農舍,但是隨著農村各個產業的蓬勃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鄉村原有的景觀格局正在不斷地改變或被破壞。因此,在村鎮發展中,保持和發展鄉村環境成為村鎮規劃的一個重要方面。村鎮綠化將沿著鄉村園林化方向發展,對農村綠化進行合理規劃,突出綠化的環境美、藝術美,與鄉村的景觀結合起來,與發展鄉村的旅游業結合起來。

3村鎮綠化的發展模式

3.1村鎮綠化與景觀生態建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村鎮綠化不再是簡單的植樹種草,農民也不是只為了經濟效益而綠化自己的家園。生態破壞與環境污染,已成為當今全社會所共同面臨的危害。因此,運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對村鎮綠化進行整體性規劃顯得日益迫切。生態綠化是綠化發展的一個主流,也是人們環境意識增強的體現。在村鎮綠化中,注意喬、灌、草三者的結合,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的結合,觀花與觀葉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綠化中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做到層次有變化、色彩豐富、四季有綠。還可充分利用村鎮原有的自然景觀(河、湖、林等)為背景,創造出更為豐富的鄉村園林景觀。此外,在村民庭院綠化中,提倡垂直綠化。垂直綠化是園林綠化的新形式,是利用攀緣植物在建筑上攀附,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節省土地。

3.2村鎮綠化與發展農村旅游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篇(4)

廖曉義1954年生于重慶,1986年畢業于中山大學哲學系,獲碩士學位。

她有很多傳奇經歷,離開中山大學以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做研究工作。一開始她和大多數人一樣天真地認為,環保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個朋友的話引發了兩人之間的一場討論。朋友說:“我對人類未來非常悲觀,人類活不到下個世紀,因為人類會被自己所制造的各種災難毀滅。”廖曉義卻認為,人類可以依靠強大的技術力量去解決環境問題,但在面對朋友“怎么解決”的追問時,廖曉義才發現,查遍了社科院的所有資料,竟沒有一本關于環保的書。出于對國家、對社會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引起了她的關注和憂慮。1990年。廖曉義開始傾注自己的心血,不僅從事社會調查和理論研究,而且還成為環境影視的獨立制片人。1993年她赴美探親,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系國際政治專業做訪問學者,并自費拍攝了環保專題片《地球的女兒》,成為了第四屆婦女大會民間論壇上中國的驕傲。福特基金為此獎給廖曉義4萬美金,這是她得到的第一筆經費。中國農大國際農村環境中心的負責人被廖曉義的執著所感動,無償提供了兩間辦公室。有了錢和房子。她毅然辭去了公職,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創辦了非營利性質的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地球村環境文化中心。1998年。廖曉義更是做出了一個驚人之舉,她去美駐華使館填寫了《自愿放棄美國綠卡登記表》,她在登記表上莊重地寫道:留在中國搞環保。

皇天不味苦心人,自從她投身環保后,業績一路輝煌。據不完全統計,她已發表環境保護的論文和文章近百萬字,拍攝并播出環保電視片一百多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數百次環保講演,建立了面積為2800畝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培訓基地,并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公民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試點、綠色社區建設、2000年地球日――中國行動等。1998年,美國總統克林頓訪華期間,她作為中國七位民間環保人士代表之一參加了總統的圓桌會議。“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她來到四川,在彭州大坪村創建了“樂和家園”,開始了中國式鄉村環保的實踐,并開拓出一種低碳生態鄉村的模式。此后,她回到她的祖籍重慶巫溪縣,參與家鄉的樂和家園建設。她的環保事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廖曉義為環保事業做出的貢獻已經獲得了國內外的肯定和褒揚。1997年,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寫了一本風行世界的小說――《蘇菲的世界》,他和他的妻子用銷售這本書的收入創辦了一個蘇菲基金會,專門獎勵世界各地在環保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或個人,每年頒獎一次,獎金10萬美元。2000年6月4日,溫柔而執著的民間環保推行者廖曉義,作為該年度蘇菲獎的唯一獲得者,用她那充滿激情的演說和純潔的《地球日之歌》歌聲感染了異域的同行,使他們潸然淚下。2008年,她作為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的獲獎人之一,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主席的接見;同年,她又從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手中接過了“公民社會獎”獎杯……

2006年,廖曉義主編了《鄉土中國綠色叢書――村民環保讀本》。她在序言中寫到:“鄉土是民族的氣脈,一個民族的鄉村毀了,氣脈也就斷了。”

這些年來,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不僅在城市發生,而且也在鄉村蔓延。水污染、空氣污染、物種劇減、垃圾、土質退化、水土流失、圈地運動……地球病了,這都是因為人病了。新農村建設為村民帶來了希望,但是,如果用單一的經濟尺度去衡量鄉村,將鄉土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價值排除在計算體系之外,不重建尊天敬德的文脈,是無法實現人與天地的和諧的。正是基于這樣的緊迫感,廖曉義策劃主編了這一叢書,希望能和村民們分享她對鄉村發展的理念和情感。

篇(5)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可持續性發展;城鎮;永續發展

1. 常德市城鎮化的發展態勢

城鎮化增速推進,格局有所優化,伴隨國際城市化潮流,跟隨全國城鎮化行進足跡,常德市城鎮化發展也取得了可喜成就。預計2015年,全市城鎮化水平達到48%左右,城鎮總人口約為310萬,中心城區100萬,6個縣域中心城市和津市市100萬以上,一批重點小城鎮100萬以上。年均城鎮化率提高2%左右,年均轉移農村人口不低于12萬,其中中心城市年均吸納人口5萬以上,縣域中心城市吸納人口5萬以上,重點小城鎮吸納人口1~2萬。 “九五”時期,中國的城鎮化平均每年提高1.44個百分點,“十五”時期,城鎮化速度平均每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到“十一五”的時期,中國的城鎮化速度平均每年提高1.32個百分點,但是我市城鎮化水平仍然處于加速發展階段,且有極大的發展空間,縱觀同類別城市株洲、湘潭、衡陽和岳陽,在這一階段,都達到或超過了0.8~1個百分點的增速。在東部沿海有的城鎮發展速度甚至超過了3%。(常德城鎮化發展見圖1)。

2. 新型城鎮化結合永續發展

2.1新型城鎮化結合永續發展理論設想

推進城鎮化和建設新農村,是在現代化建設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然而,在原有體制框架下,忽視了城鄉有機聯系,孤立地進行城市和鄉村建設,傳統的發展模式導致了城鄉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因此,我們只有堅持推進新型城鎮化并且結合可持續性發展策略,才能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結構,才能促進城鄉互動、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工農互惠,進而實現城鄉統籌的一體化發展 ;我們只有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才能增強農村發展的活力,才能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共同繁榮,進而走出一條特色的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2.2新型城鎮化結合永續發展的道路

初步思考可以有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 “ 四化”協調;城鎮人與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在空間布局上實現大中小城市與各具特色城鎮的協調發展;建設和諧社會和幸福中國的城鎮化;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永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而新型城鎮化與傳統城鎮化最重要的區別,我認為還是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也就是實現以新型城鎮化帶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城鄉統籌、一體發展應作為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們要通過堅持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等方針,加大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力度,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2.3適應當代的城鎮化

當今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在不斷變化,每一個地區的發展都是有自己風格和規律的,人文社會環境更有其演變規律,一個好的城市規劃就是應該在認識到這些規律的基礎上對于每個地區規劃有著不同的變化。堅決要防止3到5年內建設后反復修改,而且不能不結合人文歷史去發展容易導致到最后發展失去原有的目的和原有的自然規律。中國城鎮發展的幾個核心要素:理念、資源、制度。造成上面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里? 城市發展的制度、理念和資源這三個核心要素來考慮。城市發展的首要因素是理念。因為城市化的核心應該 是人的全面的現代化,包括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生活方式、知識結構等等的現代化還有就是城市化涉及到的資源。目前關心的是資源配置的科學化問題,這里面包括城市空間資源利用的科學化,城市規劃的變革,城市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管理的創新等等。

3. 新型城鎮化必須結合實情

3.1工業的新型城鎮化改變

工業轉型需要提升園區承載力,對于具有工業園區、工業集聚效應較好的地區,要進一步推動園區提速、提質、提量、提效,做大做強主導產業,不斷優化城鎮產業結構,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提高產業轉移承接力,對于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明顯,具備承接工業產業轉移條件的地區,要加快鎮區擴容提質,加強招商引資,積極與沿海地區的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對接 ,提高產業配套能力,提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強化招商引資,提升產業支撐力度。推行節能減排。在選擇項目上,更加注重環境保護、節能減排,更加注重技術含量、自主創新;在項目選址上,堅持項目向園區集中,江北地區原則上不落戶高污染、高能耗的項目。要大力整治工業污染,倡導資源綜合利用,鼓勵企業淘汰舊工藝,采用新工藝,上馬治污項目,擴大節能減排的成果。推進產業集聚。要分利用公共投資的導向作用和基礎設施的牽引作用,在城鎮規劃范圍內集中力量發展一批產業集聚、集約經營、規模經濟顯著的工業園區和特色小區,主要是要結合城鎮體系布局,加快常德工業走廊、澧水工業帶建設,全力打造德山開發區、創元工業園、灌溪工業園等“百億園區”。推動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向城鎮集中、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以工業增長帶動城市擴容提質、帶動城鄉統籌發展。

3.2農業的新型城鎮的改變

對于特色農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應主動調整產業結構,變特色資源為主導產業,利用城市農產品加工業在鄉村直接建立農業生產基地的機會,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集約化種植、養殖業,形成農產品加工業集群,以此帶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加速城鎮化進程。新型農業促動。對于自然資源、生態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可以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有機農業、精品農業、莊園農業等新型農業,以此帶動城鎮化建設。是調整農業結構,促產業體系化。積極發展“ 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多鄉一業”的規模化特色經濟,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產業一體化組織,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因地制宜擴大畜牧養殖、林木、果蔬栽培等經濟效益較高的產業。

4. 新型城鎮化道路結合永續發展的道路的需要

4.1四化協調。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協調互動,通過服務業發展和科技進步推動產城融合,實現城鎮帶動的統籌城鄉發展和農村文明延續的城鎮化。這里面有四層內容。一是“四化”協調互動,缺一不可。二是需要產業積聚促進產城融合,尤其是需要通過服務業發展和科技進步來推動。三是城鎮帶動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需要城鎮帶動。四是農村文明延續。在城鎮化的道路上,常德地區發展方向模式可能會有一定的缺陷,城鎮化發展不是要消滅農村、農業、農民,而是有助于三農問題的解決,有利于農村文明的傳承。

4.2生態平衡發展。

以建設“旅游大市”為目標,圍繞城市休閑度假游、世外桃源觀光體驗游和環城市鄉村游三大旅游產品集群,加快推進我市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提升常德旅游產品核心競爭力,把常德建設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區域游客集散中心、休閑服務中心和會議會展中心。主打桃花源旅游品牌,突出桃花源景區和柳葉湖景區兩大重點,爭創國家5A級旅游區 。按照城市建設、文化名城建設、新農村建設和旅游產品建設四位一體的發展方針,全力打造“雙十工程”。在總體布局中打造兩條旅游發展主軸線:沿常張高速、常荊高速等6條高速公路的陸路發展軸線;沿夷望溪、沅江、澧水的水上旅游發展主軸線;構建五大類型主題旅游功能區:中部常德城市旅游區、南部世外桃源風景旅游區、北部中華文明史脈尋蹤旅游區、東部河湖水鄉濕地生態旅游區、西部山水景觀生態旅游區。

4.3新型城鎮化發展需要內涵。

構建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的城市格局,以3+5城市群為主體形態,常德市、常德所轄的縣級市與村鎮協調發展,提高城市承載能力,注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承與現代人文關懷相容,展現地區文化、文明自信的城鎮化。這里面有四層內容。一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城市群要科學布局,突出與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布局緊密銜接。二是在空間布局上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突出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注重發展的因地制宜。三是提高城市承載能力,突出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城鎮化建設相適應,加強城市基礎設施改善和綜合能力建設。四是注重悠久文化傳承與現代人文關懷相容,強調的是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親密結合,既不“邯鄲學步”,又不“閉門造車”。展現武陵文化、文明自信,突出的是城鎮化建設要體現出武陵風采和力量。

4.4發展需要人性化。

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包容性城鎮,體現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務協調發展,致力于和諧社會和幸福的城鎮化。在其中有四層內容。一是城鎮化的本質是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二是建設包容性城鎮,強調城鎮不同主體發展權利的同質均等性。三是農業轉移人口有序市民化和公共服務協調發展,突出破解城鄉二元體制。四是致力于和諧社會和幸福發展,突出城鎮化的長遠愿景和奮斗方向。從我國中長期發展看,在一個農業大國的基礎上推進城鎮化,向現代化邁進,這是我們的最大國情。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關系到三農問題解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系到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城鎮化能夠成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王牌”力量,實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新型城鎮化有助于統籌城鄉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強,程國棟,徐中民;可持續發展評估指標、方法及應用研究[J];冰川凍土;2002年04期.

[2]張澤洪;基于生態足跡時間序列的四川省可持續發展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7年04期.

篇(6)

關鍵詞:鄉村旅游;SWOT;分析;發展策略;豐縣

鄉村旅游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是發達國家發展農村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備受世界各國政府關注[1]。中國鄉村旅游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目前,已建成的兩萬多個旅游景區(點),一半以上分布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五一”、“十一”和“春節”三個旅游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規模的鄉村旅游市場。旅游產業的發展參與到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去,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促進城鄉和諧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豐縣鄉村旅游的SWOT分析

豐縣隸屬江蘇省徐州市,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七縣結合部,淮海經濟區中心地帶。地形上為黃泛沖積平原,地勢高亢、平坦,地面高程一般34.5-48.2米之間,西南略高于東北。以大沙河為界,東有鄭集南北支流,流向自西向東;西有復新河水系,流向自南向北;廢黃河經過治理,引入長江水,形成了大沙河帶狀水庫。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典型,農業生產的條件優越。豐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中,應結合農村發展實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差別、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健康發展。

(一)優勢(Strengths)

1.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豐縣古稱秦臺、鳳城,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享有“先有徐州后有軒,惟有豐縣不紀年”之美譽。因漢高祖劉邦誕生于此,被稱為“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眾多的兩漢文化旅游古跡、名勝景點散落于鄉村地區為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底蘊(見表1)。豐縣盛產許多“名、特、優、新、稀”農產品,是全國果蔬生產十強縣,全縣果園50萬畝,是江蘇最大的連片果園,被譽為“紅富士之鄉”、“ 蘇北果都”,集中分布于百里生態旅游觀光帶沿線。豐縣還是著名的特種蔬菜之鄉,牛蒡、蘆筍、山藥、黃皮洋蔥、白蒜等特種蔬菜暢銷海內外,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豐富的土特產品提供了充足的旅游商品,每年舉行隆重的梨花節、紅富士蘋果節和伏羊節。吃農家飯,體驗果農生活,賞花、摘果、購生態綠色食品成為豐縣鄉村旅游的品牌和本土特色,吸引著大批的海內外游客來此觀光旅游。

2.區位條件優越

豐縣地處徐州的兩漢文化旅游圈內,是淮海經濟區內的主要旅游節點地之一、徐州都市圈鄉村旅游的核心,也是徐州都市圈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據吳必虎[2]先生的鄉村旅游地空間結構理論,豐縣僅距徐州主城區75千米的距離,坐車一個多小時即可到達,非常適宜徐州市區居民到鄉村體閑的需要。豐縣歷來有“四省通衡”之稱。南靠隴海鐵路,北依孔孟之鄉,東傍京杭運河與京滬、京福干線,西近京九鐵路。以縣城為中心,有八條一、二級公路通向全國各地,為豐縣鄉村旅游的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市場開發潛力大

對客源市場的分析和預測是進行旅游開發的前提。豐縣地處我國我國人口稠密地區,作為溝通南北、東引西移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省級蘇魯豫皖邊界貿易市場中心,為重要的一級旅游市場,潛力巨大。徐州都市圈中心城市――徐州,是豐縣鄉村旅游重要的二級客源市場之一。徐州為較大城市擁有中國礦業大學等11所普通高校,7萬多名在校大學生。成人高校在校學生近3.7萬人,各類科研機構31所,在淮海經濟區位居第一,學生也是鄉村旅游重要的客源。周邊城市如濟寧、商丘等是重要的三級客源市場,并且每年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2006年,接待海內外游客9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8億元;其中,梨花節期間接待游客人數就達11.2萬人次,收入2500萬元。

(二)弱勢(Weaknesses)

1.鄉村旅游開發的質量不高、特色不足

豐縣是江蘇省重點扶貧地區,農業人口占全縣人口比重的80% ,城市化水平低,縣鄉財政難以抽出大量的財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民間集資和招商引資的難度較大,難以籌集到大量資金供給鄉村旅游開發。由于豐縣鄉村旅游開發的地點多處于農村地區,雖然鄉村旅游景點類型多樣,數量繁多,但是大多規模較小,分布零散、結構單一、檔次偏低、經營比較分散,難以形成鏈式或網式旅游,不能很好的滿足游客的視覺欲望。整體缺乏大規模、深層次、多品種、高品位的知名旅游品牌。缺少讓人耳目一新的特色,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類型同質化嚴重且成熟度高的旅游產品尚未開發成功。民俗觀光村、民俗農莊開發較少,耕作、栽培、牧羊、賽馬游船等農事活動以及民俗資源開發不夠,忽視了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降低了鄉村旅游的豐富性。

2.專業人才缺乏,經營能力弱

豐縣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許多鄉村旅游的管理人員由村干部兼任或當地農民擔,旅游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不高、學歷偏低、真正學旅游專業的人寥寥無幾,對現有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也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對鄉村旅游沒有進行積極的有目的地旅游營銷宣傳,缺少高效的營銷手段和渠道、資金投入比例較小、分散宣傳營銷、沒有形成合力;縣政府提出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但力度還不夠,旅游活動的開展只限于行政命令,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行業管理滯后、機制不靈活,使旅游規劃難以得到有效地實施,鄉村旅游發展處于粗放經營階段。

(三)機遇(Opportunities)

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休閑度假需求上升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數城市居民都期望能有一種“價廉”的、大眾化的休閑旅游方式,以滿足其回歸自然、康體娛樂、修養身心、的休閑旅游需求。鄉村旅游很好地適應大部分城市居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和休閑旅游需求,成為城市居民的一種經常性消費和一種新的時尚[3]。據國際旅游組織統計表明,當一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800-1000美元時,居民將普遍產生國內旅游動機。2006年,豐縣地區生產總值(GDP)達67.94億元,人均GDP為6026元,豐縣城鎮以上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530元;徐州地區人均GDP為13160元。

2.國家政策調整及蘇北振興的發展機遇

江蘇提出了加快振興蘇北,推動區域共同發展戰略對于豐縣以至徐州都市圈、淮海經濟區甚至整個蘇北地區旅游業的發展,是新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豐縣要抓住蘇北的崛起和振興的機遇,充分利用當地農業旅游資源與徐州都市圈、淮海經濟區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互補的優勢,承東接西、南聯北進,加大旅游市場的拓展力度,提升旅游品牌,促進豐縣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

2006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中國鄉村游”到2007年的“中國和諧城鄉游”的旅游主題。各地都在圍繞“中國鄉村游”主題重新定位和開發[4]。豐縣要抓住“果都大觀園”2005年進入全國第二批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和“百里農業生態旅游觀光帶”列入江蘇省“第十一五”旅游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項目的契機,大沙河農業生態鄉村旅游帶又作為豐縣的 “拳頭”旅游景點品牌和徐州鄉村生態旅游資源的重要節點成為江蘇省觀光農業重點建設的六大休閑觀光農業區之一的機遇。爭取專項旅游建設資金扶持,做好農業生態鄉村旅游景點的開發和建設,加大資金引導和扶持力度,發揮好市場服務業引導資金、農業專項資金等重點用于鄉村旅游點道路和公共設施配套。要加強與有關職能部門的協調合作,擴大農村經濟發展商機,共同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四)挑戰(Threats)

豐縣鄉村旅游發展面臨著周邊旅游目的地的挑戰,相鄰縣市旅游開發的意識和力度大大提高,鄉村旅游發展迅速,推出了富有特色的一系列鄉村旅游線路(見表2)。在市場的需求和政策的促動作用下,鄉村旅游在徐州都市圈甚至淮海經濟區的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競爭還將急劇增加。若不在管理和營銷方面調整策略,將影響豐縣鄉村旅游的客源市場,其所占的鄉村旅游市場份額有可能下降。豐縣如何結合自身的特色,聯合其他周邊地區推出有特色的旅游線路,開發鄉村旅游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二、鄉村旅游的發展策略

(一)政府指導、統一規劃

鄉村旅游業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的指導和管理。它作為農村地區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的良好切入點,是農村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渠道,各級政府及相關行業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引導,為鄉村旅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5]。在開發鄉村旅游的過程中,縣政府應制定開發政策,土地和水資源管理計劃,提供人力和財力,并建立一個跨部門聯動的權威性管理機構,組成一個超越各部門之間的隸屬關系,直接對政府負責的“豐縣旅游事業管理委員會”,另外在再組織成立“豐縣旅游行業協會”來管理和指導支持鄉村旅游的開發。科學規劃是鄉村旅游健康有序開發的基礎,是破解開發鄉村旅游難題的金鑰匙[6]。按照“合理布局,重點開發,適度有序”的原則,在時空上對鄉村旅游開發活動進行有序的周密安排,力求景區布局的協調、合理,形成有機整體。提高鄉村旅游開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實現鄉村旅游潛在的環境和經濟、社會效益,減少浪費,把可能發生的環境破壞降低到最小限度,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健康、有序、穩定發展[7]。豐縣的鄉村旅游規劃要樹立大沙河景區的旅游品牌形象。以農業生態環境為中心,以大沙河景區為重點,以兩漢文化背景為主線,以紅色旅游為輔助,發展果都觀光游,全面突出豐縣鄉村旅游這一“劉邦故里,中華果都”的旅游整體形象。使鄉村旅游的產品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品牌,以增強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實力。

(二)生態優先、和諧共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基礎。人們之所以選擇鄉村作為旅游目的地,是因為美麗的田園風光,清新幽靜的鄉村環境,淳樸的鄉風民俗和鄉村生活,可以體驗到不同于城市風格的生活情調。所以鄉村環境、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景觀是發展鄉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一旦吸引物受到破壞,鄉村旅游也就難以為繼。在開發鄉村旅游資源過程中,既要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方式來開發鄉村旅游資源,又要保證完好的生態環境、鄉村文化的可持續性與和諧共生的氛圍,真正把鄉村旅游發展成為一種不以犧牲生態環境資源為代價的,生態優先的旅游產業。堅決拋棄“只取不還”、“只用不護”的掠奪式開發方式,將開發利用與保護結合起來。愛護自然環境、保護豐縣鄉村旅游資源,確立可持續發展的開發觀,使開發與保護并重,對旅游資源開發規模進行科學的功能規劃,使旅游業的發展與生態優化相協調,防止“建設性”的破壞,促進鄉村旅游正常健康發展。

(三)突出優勢、強調特色

地域特色和個性,是鄉村旅游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鄉村旅游地的最大特色是有別于都市風貌的“鄉村性”。只有突出自己的特色和個性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競爭力,才能使鄉村旅游的發展充滿活力。豐縣鄉村旅游首先要突出大沙河自然的風光、百里農業生態觀光帶的田園景色、眾多的農業示范園和果園景觀等優勢,充分利用農業特色資源,培育特色旅游產品,借助鄉村旅游開發的的平臺,提升旅游和農產品的品牌價值,注重游客的參與。其次,突出豐縣兩漢歷史文化的優勢,充分挖掘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工藝產品,提升鄉村生態旅游文化品位,使游客獲得高層次的精神體驗。展示和再現本土特色的農村民俗文化,增強豐縣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讓旅游者既能獲得深度體驗又能領略當地特色文化的經典品牌。

(四)宣傳促銷、拓展市場

在現代旅游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旅游市場需求決定了旅游供給。宣傳促銷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環節,有效的鄉村旅游宣傳不僅能擴大鄉村旅游的知名度,開拓客源市場,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而且更能吸引投資者前來投資開發,促進鄉村旅游發展,進而推動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應由政府牽頭,形成統一的促銷隊伍,整體促銷,聯合促銷,滾動促銷;努力打造豐縣鄉村旅游整體旅游形象,提高其知名度,讓“劉邦故里,中華果都”的旅游整體形象真正深入游客心中,產生出游行為。要針對性地采用多種促銷方式,同時注重商務旅游、會議旅游、節慶假日旅游、博覽盛會旅游、生態農業觀光旅游、度假休閑旅游等多種旅游形式的開發,加大宣傳,擴大影響,穩定第一級客源,吸引第二、第三級客源。以市場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旅游產品,促進鄉村旅游業健康快速發展。

(五)拓展融資渠道、注重人才培養

資金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條件之一,資金缺乏制約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從而影響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6]。豐縣鄉村旅游開發可通過以下三條渠道籌集資金:一是,政府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由政府部門統籌、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批撥扶貧資金等措施來開發鄉村旅游。二是,政府還應搭建平臺,制定開發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積極興辦鄉村旅游,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等多種經濟成分廣泛參與,給鄉村旅游業的開發注入新鮮血液。三是,鼓勵村民參與出資合股聯營,這有助于增強村民的責任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工作中去 [7]。

人才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關鍵,需根據鄉村旅游發展特點,遵循“培引”結合原則,以培養當地人才為主,引進人才為輔。通過加強經營管理者、從業人員、村民等相關人員的旅游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從而提高服務接待水平[6]。一方面,實施人才教育培訓計劃,定期舉辦旅游技能訓和教育,對旅游從業管理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崗前教育、崗上進修、離崗深造等培訓提高鄉村旅游整體的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組織相關經營人員到鄉村旅游開發成功的景區實地參觀取經,用來指導和幫助鄉村旅游經營人員,提高旅游經營和服務接待能力。

參考文獻:

[1]龔友國.試論鄉村旅游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4):43-57.

[2]吳必虎等.中國城市周邊鄉村旅游地空間結構[J].地理科學, 2004,24(6):757-762.

[3]陶卓民,南京市農業旅游市場需求分析與市場定位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3, 17(1):12-15.

[4]張松婷.基于SWOT分析的皖西北農業生態旅游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6,23(5):101-104.

[5]周玲強.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 經濟地理, 2004,24(4):572-573

[6]龍茂興,張河清.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析[J].旅游學刊,2006, 21 (9):75-79.

[7]張河清,方世敏.實施區域協作是湘西民族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J].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105-107.

[8]黃煒煒.揚州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揚州大學

篇(7)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大連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30日

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概念

休閑農業是一種以農業生產、農業資源、鄉村文化等要素為條件,以農村和農業為載體,以農業生產為特色,融合了農業生產與旅游觀光的新型農業產業形態。鄉村旅游是一種以農村生活、農業勞動、農村風貌等農村特有資源來吸引城市客源,為滿足旅游者鄉村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的新型旅游產業形態。二者之間不可分割,已經成為了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關系,相互作用,相互發展。如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旅游發展的方向之一,具有強大的生機和廣闊的前景。我國又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的普及遍布960萬平方公里,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更將進一步地促進農村地區的各方面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收入,成為拓展農業多樣性,促進農業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者需求的朝陽產業。

二、大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大連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作為一個濱海城市,有著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由于大連經濟建設取得巨大的進步,城市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并行發展,使得人們對于旅游需求的大幅度提升。在大連,習慣于城市生活的人們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集中于大連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之上,以緩解城市的工作壓力。

大連市鄉村旅游資源豐富,民俗文化豐厚,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市場空間巨大。大連依托農業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田園景觀,順應走進自然、休閑娛樂的城市消費方式發展休閑農業,休閑農業呈現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品種單一到形式多樣的喜人態勢,已成為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新引擎”。農家游、漁家游、溫泉滑雪游、采摘游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喜愛,家庭組團到近郊采摘草莓、農莊賞花、休閑垂釣、吃農家飯、參與果蔬種植等已經成為了都市游客的時尚之選。目前,在大連8個涉農縣區中,有40多個鄉鎮街,100多個村在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擁有500多個農業觀光園,1,200多個農家樂旅店和2.5萬張床位的接待能力。據大連市統計數字表明,在黃金周期間75%的市民出游的目的地首選近郊游和鄉村游,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經成為大連農業和農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亮點,儼然成為了大連市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

2006年以來,大連市堅持政府引導,規劃先行,突出特色,差異發展,積極推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出臺了《大連市特色旅游鄉鎮考評標準(試行)》、《大連市旅游專業村考評標準(試行)》、《大連市星級農家樂考評標準(試行)》,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標準化體系。2008年9月,大連市制定出臺了《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實施意見》,作為全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的指導性文件。2011年5月,大連市出臺了《大連市政府投資重點園區基礎實施項目建設實施細則》,規定對于達到標準的休閑觀光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和精品休閑農莊分別給予最高200萬元和20萬元的補助資金。文件的頒布立即得到各區市縣的積極響應,各級政府設立了配套發展資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這些文件的先后出臺,為大連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著力完善了規模休閑農業企業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體系。

三、大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價值

(一)拉動大連地區經濟增長。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為提高經濟收入做出貢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采摘、海釣、踏春、溫泉、滑雪等鄉村旅游項目上創造出驚人的經濟收入。眾所周知,大連以大櫻桃最為出名,享譽海內外,并且大連每年都會舉辦國際大櫻桃節來吸引游客參與到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活動之中。其中,以金州新區櫻桃采摘園、旅順櫻桃采摘園、普灣新區櫻桃采摘園、甘井子區櫻桃采摘園最為出名。以金州新區向應街道采摘園為例,該街道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其中種植大櫻桃近萬畝,大櫻桃種植戶近200戶。近年來,隨著街道的鄉村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的拉動大櫻桃采摘園的建設,接待游客數量持續增長,經濟收入不斷提高。據該街道統計,2014年大櫻桃產量2,500噸,接待游客14萬人次,實現收入達到1.2億元。向應街道將大櫻桃采摘園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統籌考慮,通過整合旅游資源,使大櫻桃采摘與其他旅游項目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拉動,進一步完善街道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上的旅游產業結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條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旅游資源集中于農村地區,勢必會帶動當地的經濟收入,從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條件。據世界旅游組織統計,旅游行業每收入1元,相關行業就會增4.3元,從而帶動了農村地區的整體發展,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農村環境,提高個人素質和生活品質。以大連市普灣新區東溝村為例:東溝村地處小黑山北麓,總面積11.5平方公里,2003年末開始發展鄉村旅游,并做了大連市第一個鄉村旅游規劃,累計投入1.2億元進行各項基礎設施和景點建設,修路疏河,改廁修宅,美化村屯,使東溝擁有小黑山、九蓮山、東溝水庫等自然景觀,九蓮寺、烽火臺等古跡景觀,五坊、民俗館、手工藝品展室、農家院、書法家協會等人文景觀,石河農業園區、采摘園等農業科技景觀,東溝農家院也由最初的2家發展到26家,可同時接待4,000人用餐、500人住宿,年均戶收入達到5萬元,最高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2011年東溝接待游客突破30萬人次,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萬多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先后被評為大連市特色旅游專業村、遼寧省環境優美村、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國家生態文化村、國家鄉村旅游示范點。在近幾年中,東溝村的發展模式已套用在其相鄰的幾個村鎮當中,帶動大連農村地區的新農村建設。因其發展,更加促進了大連市涌現了一批會經營、懂管理、會生活的新型農民而不是過去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模式,成為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主力軍。

(三)轉變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傳統的農業需要經過無數道工序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不僅在批發運輸等中間環節所消耗費用比例大,農民受益被進一步壓縮,還影響了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的新鮮程度。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解決了這一實際問題,它是把消費者直接吸引到采摘園,如大櫻桃采摘園、藍莓采摘園、草莓采摘園等一系列果蔬采摘園內,這樣既使游客等到了最為新鮮的果蔬,第一時間采摘到剛成熟的果蔬,而且使游客參與到了農業生產的體驗當中,感受到了自己采摘果實的樂趣。更加節約了中間商的約束成本,節約了中間環節浪費的時間。這樣體現出了農民與游客雙贏的結果。

(四)促進農民就業。過去,許多農民到城市中尋找工作,造成了農村土地的閑置,農村資源的浪費,而又使城市就業壓力增大,現如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已經成為了大連農民就業的重要渠道。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始主動挖掘農村地區獨有的價值,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和就業。據大連市統計,自大連市政府2009年啟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實施計劃以來,大連地區新增農民就業1.5萬人,旅游業實現累計就業7.4萬人的目標。

四、目前大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合理的規劃布局。大連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沒有合理的規劃布局。農村地區的優勢資源沒有加以合理開發,以至于分布于大連各個角落,形成不了太大的優勢產業結構,一些旅游項目的開發只是局部的開發,沒有考慮綜合效益。又因各個地區產品相似,加大了競爭狀況,大大降低了大連市的整體旅游發展。

(二)農村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旅游資源主要集中于農村地區,由于大多數是由農民自己經營,所以目光比較短淺,經營意識淡薄,特別是在衛生安全和配套服務上,仍然停留在家庭式的服務水平,缺乏專業的培訓和管理。因此,不能滿足于現代人們對于服務的要求,使得接待游客的能力有限,為了創造最大收益,而淡化了對游客人身安全的保護,也因此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三)沒有鮮明的個性、特色的主題。對于游客,大連很多鄉村景區面臨一個同樣的困惑:人來了卻留不住,好不容易人留住了,卻又留不住錢。在個性化消費日趨明顯的時代,不少去過休閑鄉村游的人都會發出一種感嘆:去過鄉村千千萬,沒有幾個值得玩。的確現在的大連鄉村旅游中問題并不少,鄉村缺乏個性、產品缺乏特點、休閑缺乏品味、游賞缺乏精致。千人一面,品質雷同。雖然集中地開發了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對于鄉村文化傳統和民風民俗資源的開發卻不夠重視。過分的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不突出,品質檔次過低,嚴重阻礙了旅游的發展。

(四)缺乏專業人才。作為旅游地,缺乏一支懂管理善經營的高素質旅游人才,是旅游開發的困境所在。由于大連近幾年的鄉村旅游發展的速度太快,而專業性人才的增加卻跟不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腳步。現如今,在大連地區從事鄉村旅游管理的主要是鄉村居民,管理形式主要是家族式管理,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經營比較隨意,并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這就嚴重制約了大連農村地區旅游業想要更進一步的發展。

五、促進大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措施

(一)超前的規劃、合理的布局。正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即使一個小小的鄉村旅游景點,也包括管理、生產、加工、營銷、景觀設計等多方面的建設。在開發景區的時候,事先必須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也就是市場定位、預算成本、收益等一系列規劃設計。在外部布局上,要選擇區位交通條件便利的地方,方便游客能夠輕松的到達景區。在內部布局上,要將生產區、觀賞區、游樂區、休息區等有機合理搭配,發揮其最大效用。

(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如果為了使大連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得到長足發展,就應該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把鄉村旅游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整體布局當中。俗話說:想致富,先修路。的確,大連許多農村地區仍然是土道,這給去旅游的游客帶來極大的不便,在修路的同時,更應在消防、衛生、治安等方面綜合治理。更應加強停車、廁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

(三)展現鮮明個性,突出特色主題。無論是人,或者事物,或者產品,有個性才能讓人過目不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也是如此。在大連鄉村,要圍繞果蔬采摘、點種、插秧、耕耙等農事活動,打造一批從事農趣體驗型特色旅游村。開發屬于自己的特色產業、產品,使其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的地步。

(四)培養專業人才。在大連地區有許多高校,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大連市可以激勵大學生學習旅游管理,更可以與景區相結合,開啟“學習+實習”的模式讓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參與到景區的建設管理當中。這樣既可以使學習旅游的學生學以致用,又節約了未來專業人員在景區學習的時間。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松濤.休閑農業與美麗鄉村建設系列活動論文集.2014.12.15.

[2]孫正遠.新經濟,2015.6.

[3]王榮琦.遼寧日報,2008.4.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美乳人妻hd电影欧美| 老熟妇仑乱一区二区视頻| 欧美日产国产精品| 9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色窝|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国产一极内射視颍一|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视频免费| 76少妇精品导航|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羞羞色男人的天堂| 国产97色在线 | 日韩|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冲田杏梨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老人与小伙子性生交|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又a又黄又潮娇喘视频|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仙踪林| 波多野结衣在线精品视频| 日本少妇喷浆|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中国丰满熟妇xxxx性|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丁香搜索 |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aⅴ免费观看| 不卡一卡二卡三乱码免费网站|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精品字幕久久久| 日本高清www色视频| 麻豆网神马久久人鬼片|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最近新免费韩国视频资源|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