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1 17:12: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動導向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健康評估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然而,筆者經過調查后發現現在所用的健康評估課程教材實踐性環節少,且側重于理論研究。由于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大部分實踐經驗少,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有下面的一些不足之處。
(一)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過于呆板,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沒有系統性的案例
現用的健康評估課程教材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多,概念性的東西多,內容晦澀,難于理解。而該課程知識的傳授更多地需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所以大量理論教學的安排設置是不合適的。(三)缺乏多樣化的考核標準現有的課程考核標準一般都是以考試成績為主,輔以30%的平時成績,這樣的考核標準過于單一,不能真正驗證學生的真實水平。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筆試成績并不好的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卻高于成績好的學生。而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實用人才,這也是用人單位招聘的首選。因此,對課程的考核標準應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以真正體現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一)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概念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情境,致力于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構建知識,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適應相應職業崗位的要求,又能將這種構建知識的能力運用于其他職業。行動導向教學法一般采用跨學科的綜合課程模式,不強調學科的知識系統性,而是重視“案例”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學生的自我管理式學習。
(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的特點
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而教師則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行為的指導者和咨詢者。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對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主動地去學習、思考。學習過程是腦、心、手共同參與的過程。該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在高職“健康評估”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健康評估課程的強實踐性特點,決定了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是該課程教學中最佳教學方法。筆者通過自己的親身體會,總結出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匯貫通。
(一)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在上課前,教師應該仔細地閱讀課本,找出重要的知識點,然后尋找資料以豐富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包含了很多與教學點相關的任務,教師在這些任務里將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體現出來。而且,每個任務都不是獨立的,都是有關聯的。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目標是提高學生
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
1.分組討論任務,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學習任務的完成是以小組為單位的,每小組3、4人左右。在得到任務后,組員間合作交流,小組內部先進行探討,然后組與組間再比拼。再經過大家的討論后,及時在課上報告結果。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設置情境,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操作,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情境,讓學生分飾不同的角色,模擬實際工作的流程。通過在真實情境中學生真正地動手操作,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并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3.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課上要更多地創造出融洽的氣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要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及時發現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第一時間予以解決問題。
4.建立新的教學評價體系。當前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理論知識的評價,不能真實地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學校應建立一種新的教學評價體系,將個人平時成績、作業、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成績四項指標按一定比例計入課程總成績,這樣能夠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行動導向型教學方法在“健康評估”中的教學效果
(一)該教學法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行動導向教學方法通過對任務的提出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調動了學生探索問題、學習知識的積極性,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
(二)行動導向型教學法通過對任務的完成,提高了學生的實踐經驗,并促進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該教學方法的實施是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的。每個小組長得到任務后,將任務分派下去,每個組員得到自己的任務,開始從搜集相關有用的資料,之后再集合起來討論以制定任務的完成方法。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拓寬了知識面,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行動導向型教學法更真實地反映了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
第一,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標準要求學校進行課程改革,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教師的引導作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行動導向法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順應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求。第二,提高學生的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平常的課堂中營造出一種工作的氛圍,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的能力,增強了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第三,維持院校的可持續發展。行動導向法在順應新課改的要求下提升了學生的實際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為院校贏得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成績和社會聲譽,有利于維護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設科學的教材
《網絡互連技術》是計算機網絡教學中的一種,知識具有更新快的特點,所以在實際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時候,首先要保證教材的更新。《網絡互連技術》的教材大多是以思科的網絡互連為主,但是目前國內許多單位的網絡建設采用的是華為等設備,所以《網絡互連技術》在教材中不僅要設置思科組網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要設置一些華為組網技術的實際案例,以增強教材和實際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
(二)建立真實的實驗平臺
傳統的《網絡互連技術》的教學模式就是課堂教學,對于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難點學生沒有辦法親自體會,也就難以理解,同時這種傳統的課堂枯燥乏味,沒有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網絡互連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要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網絡互連技術》學習中相關的實驗室進行重新的規劃,建設一個以真實的網絡運行模式為基礎的真實的實驗平臺,根據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生編入不同的功能區,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網絡問題的能力[3]。
(三)完善課堂教學過程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某一個任務入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保證在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因此《網絡互連技術》的課堂教學可以遵循這樣的過程:任務展示、完成任務演示、布置學生的實踐任務、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測試和驗收、總結任務。在這個過程中,以真實的網絡工程為背景,建立課堂教學的實訓環境,讓學生深入其中,理解自己完成任務需要掌握的知識,明白自己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從演示到實際操作,也就完成了知識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實現了課堂目的,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的建立
在建立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理論知識的測評,也要有實際能力的測評;二是結果與過程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學習結果的評價,也要注重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三是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原則,也就是在評價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同時也要注重別人對學生的評價。
三、結語
論文摘要 《消費心理學》是市場營銷專業的主干專業課,是培養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的重要課程,是一門具有綜合性、應用性、發展性特點的學科。如何讓學生掌握其原理并加以運用,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本文在理解行動導向教學法涵義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教學重點闡述了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在高職《消費心理學》課程的應用,并提出了運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什么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20世紀90年代,德國著名的職業教育研究專家勞耐爾(raune)教授和他所領導的德國不來梅大學技術與教育研究所,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系統的理論研究.逐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以行動為導向”的職業教育理論。該理論對德國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的職業教育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
行動導向是一種以職業行動或工作任務為主導的職業教育思想,它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培養學生的關鍵能力、綜合職業行動能力與全面素質。行動導向是以行動為導向,這里的行動本質上是工作,即通過學習情境中的行動(任務)來學習。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和協調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通過“行動”來學習,學生在自己“動手”實踐中實現“心、腦、手”的統一。
行動導向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和體驗式的學習方法的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方法,而是由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構成,其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引導文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等,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消費心理學》中的應用
《消費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基礎知識與市場營銷理論的有機結合,是心理學一般原理在市場營銷活動中的延伸和應用。對于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學生來說,掌握消費者的心理活動和消費行為規律并有效運用于市場營銷實踐中,是必須具備的專業素質之一。基于《消費心理學》這種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嘗試采用了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頭腦風暴法三種具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法。
(一)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具體案例進行討論和分析,從中學習相應的知識點,它可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首先引用相關案例,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教師進行引導、總結,最后把案例中相關理論知識系統梳理;另一種是先講理論知識,接著引出與之對應的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案例討論,最后對案例總結點評。第一種筆者認為通過案例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不會受先入為主的理論知識的束縛,但要求教師問題設計合理,引導能力強。第二種能使學生更好的把剛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中,加強了理論知識的掌握,但學生的學習興趣較差,分析案例時發散思維容易受到束縛。
如果教學時間允許,可以把兩種形式結合起來。例如,在教授商店選址的心里分析時,我先讓學生看了“家樂福的選址”案例,提出問題“家樂福商場選址有哪些要求?”學生們紛紛說出了一些要求,然后讓學生討論“家樂福這些選址的要求體現的了消費者什么消費心理?除了這些要求,商場的選址還應注意些什么嗎?”通過引導、歸納、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商店選址的心里分析的理論知識。最后再展示“萬客隆選址策略”案例,讓學生分析該案例中選址的優缺點。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調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讓學生扮演在此情景下的不同角色,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充分體會角色的情感變化和行為模式。情景模擬結束以后,請學生對參與演練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看他們是否真正參與其中,是否有意識關注消費者的心理和需要,是否有意識塑造自己營銷素質。最后,讓學生寫一份結論分析。
例如在講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時,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挑選四人參加表演,第一組四人扮演服裝商店的店員,第二組扮演四個大學生,第三組扮演四個農民工,第四組扮演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和兩個孩子。每組沒有參演的學生負責評價自己組員和別組組員的表現。通過店主和不同的顧客之間議價的過程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商品定價與消費心理的關系。
(三)頭腦風暴法。
采用“大腦風暴”教學法時,教師引導學生就某一課題,自由地發表意見,在發表意見時,教師不對其正確性或準確性進行任何評價。學生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陳述原因,其他學生也沒有必要立刻對某個學生的觀點加以評價、開展討論或提出批評,最后所有意見均放在一起統一進行整理和評判。通過集體討論,集思廣益,促使學生對某一教學課題產生自己的意見,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激勵引起連鎖反應,從而獲得大量的構想,經過組合和改進,達到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目的。
例如在提出“遺憾消費形成的原因?怎樣有效防止遺憾消費?”這個問題時,一邊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一邊做記錄,學生發表完意見,大家一起總結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消費心理學》中的應用注意事項
1、積極引導每個學生參與。剛開始時部分學生參與較少,可能因為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或者覺得自己的想法不好,不敢表達;還有可能是有些學生已經習慣了“填鴨式”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對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法不適應。這時教師要積極關注這部分學生,鼓勵他們。
2.教師需要轉變觀念。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或咨詢者或主持人,以達到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效果。行動導向教學法是用行為來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進行學習,達到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的目的。然而,目前多數教師由于傳統教學思想根深蒂固,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思路或做法與教學內容出現偏差時,往往對學生進行單獨或團隊的暗示、指導,甚至以教師的身份對學生進行強調,嚴重遏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違背了行動導向教學的初衷。
3、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師的前期策劃與過程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不管是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還是頭腦風暴法,一般持續時間長,這對教師如何安排好教學進度要求更高;另外如何使學生在比較自主的狀態下保持學習的自律性和主動性,保證教學效果,要求教師對行動導向教學的過程有更強的控制能力。這也是今后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壯國楨.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體系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1 9.
[2]薄躍萍.德國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研究.天津大學,201 0.37.
[3]尹金金.淺析行動導向教學中激勵機制的運用 .當代職業教育,2 011,34.
[4]吳雪萍.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01.
關鍵詞:中醫內科學;行動導向教學法
《中醫內科學》是中醫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臨床類專業其他課程的基礎,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對畢業生臨床診療水平有重要影響。目前部分學校《中醫內科學》教學仍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即以課堂講授和臨床見習、實習為主要手段,這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行動導向教學”是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它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引導課文教學法、卡片展示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
一、教學團隊
行為導向教學的學科知識面廣,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學團隊應包括行業專家、專業教師及教學主管領導。我校推行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團隊的具體構成為:行業專家的納入標準是要求在臨床一線從事內科診療工作10以上,指導中醫學實習生5屆以上,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內科醫師;主要工作任務是提出專業崗位群包含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及完成這些任務所需步驟。專業教師的納入標準是要求從事中醫內科學教學工作5年以上,在省級以上核心期刊發表教學改革論文2篇以上,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專業教師;主要工作任務是在教學主管領導的引領下,將典型工作任務轉換為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教學管理人員的納入是要求從事教學管理工作5年以上,對專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均有深入研究,并具有中、高級職稱;主要工作任務是進行中醫內科學教學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二、實施過程
1. 理論教學。
針對不同章節內容采取不同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引導課文教學法和卡片展示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是一種借助專門的教學文件引導學生獨立學習的教學,其教學過程分為6個階段:獲取信息、制定計劃、做出決定、實施計劃、控制和評定。卡片展示教學法是運用卡片展示技術將學生引入交流的氛圍,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教學程序為開題、收集意見、加工整理、總結和形成最終結果。以“肺病證”為例,教師在課前給出一些引導問題,比如正常呼吸是多少?肺病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如何診斷?如何辨證論治?將所有學生分成6組,利用課余時間準備,遇到問題時組內學生相互討論,查閱相關資料,必要時咨詢教師。上課時每組派1名學生,在規定時間內上臺分享該組所負責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及時糾正其錯誤,探討進一步完善的方法。另外,其他各組學生在課后需上交相關作業。最后,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重點和難點章節如“感冒” “哮病”等以教師講授為主,課后讓每組學生自己出一些練習題制成卡片,各組交換學習,每組組內進行歸納、總結。
2. 實驗教學。
針對不同實驗過程,主要采用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學法等。模擬教學法是一種在模擬情景或設備中學習相關職業所需知識、技能和能力的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種在模仿現實情景中由學生扮演特定人物角色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教師選定一個適當的案例,讓學生直接參與討論,分析這個案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以“病案書寫”為例,實驗室環境完全模擬醫院病房的環境,分醫生辦公室和病房,情景真實。教師先進行整個操作過程的一般示教。每3名學生為一組進行練習,整個過程都嚴格模擬臨床情景進行,這3名學生分別扮演患者、患者家屬和接診醫生。教師課前設計多種案例,讓各組學生進行練習,并在練習的過程中予以巡查、指導。實驗課結束前,教師抽查1個小組的病例書寫情況,組織學生討論,并對各組學生練習情況進行總結。
3. 整體訓練。
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內容的有機整合為前提,通過項目教學法,促進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自學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安排在學生完成所有章節學習,掌握本課程基礎知識和技能后,在仿真人體模型上進行。教師設計一個完整的病例,讓仿真人體模型模擬某種疾病相關的癥狀和體征,抽取6名學生組成一個治療小組進行診療,診療正確,病情好轉,實驗結束;如診療錯誤,則病情惡化,實驗失敗。在該組學生進行診療的同時,其他學生通過監控系統觀看操作過程并給予評論。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鼓勵學生進一步完善相應的操作。
三、教學效果
學習效果問卷是在參考有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座談結果,并根據多位臨床專家的意見反復修改而成。共有l0個項目,涉及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社交能力3個維度。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調查前用相同的指導語解釋問卷內容,學生在15分鐘內完成,當場回收。結果顯示,學生普遍反映行動導向教學優于傳統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學能力,有利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培養了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適應醫生工作角色快,臨床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四、教學反思
1. 行動導向教學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
學生通過完成若干個具體的“工作任務”,從做中掌握了知識與技能,培養了關鍵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深入角色,培養了團隊精神、溝通能力、程序化工作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顯著地縮短了學生臨床工作適應期。
2. 行動導向教學提高了教師自身素質。
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的課程教學要求教師既是行業能手又是教學專家。為此,教師授課前不僅要備知識,還要熟悉每位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授課過程中注重學生反應,建立班級反饋小組,定期座談,尋找授課過程中需要完善之處,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作者單位:梅剛,河源市衛生學校;漆冬梅,河源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1] 張瑩.行為導向教學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06,(12).
[2] 仲文祥.由德國“行為導向教學”引起的思考[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3] 楊黎明,瓦格納,趙斌娣等.關于行為導向教學方法的研究[J].職教論壇,2002,(18).
[4](美)亞伯拉罕·弗萊克斯納.現代大學論——美英德大學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關鍵詞】高職;行動導向教學模式;Moodle;網絡教學平臺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5―0050―05
一 引言
目前,在高職院校的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中,許多老師都是借鑒其它學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計算機的學科特點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我國高職院校現有的計算機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環境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①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②多媒體視頻教學模式;③講、練結合的機房上機教學模式;④多媒體網絡教學模式。這幾種模式各有利弊,主要表現在:依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沒有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未能激發學生深層次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沒有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去獨立思考;缺乏合作交流和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1]
Moodle教學平臺在國內得到了較多關注,并在普通高校和中小學校嘗試使用并逐步走向常規。但是在高職領域內,作為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研究的網絡支撐平臺,這個角度還鮮有研究。
如何才能利用以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優勢,突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框架,重新認識計算機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培養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讓計算機課堂教學煥發出應有的活力,是我們計算機教師應該面對和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本研究構建Moodle支持下的網絡教學平臺,設計基于網絡的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活動,通過對《動畫設計》課程開展行動研究,探討在網絡環境下實施行動導向教學過程的一般模式,驗證此模式對培養計算機專業學生動畫技能的效果,為高職教育的教學改革提供直接理論依據和實踐經驗。
二 Moodle支持下的網絡教學平臺構建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開源平臺是由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nmas開發的,它是一款完全免費的開放源代碼軟件。Moodle的一個很大特色就是采用社會建構主義為其設計基礎。社會建構主義注重協作、活動、互相批評討論,以促進學習。Moodle的在線教學模塊采用自由組合的動態組合模塊設計,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需要對模塊進行任意搭配。因而,教師組織的在線教學就猶如搭積木一樣簡單。[2]
根據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需要,我們對Moodle平臺進行了自定義,如圖“輔助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網絡教學平臺”所示。
1 教學平臺主要功能介紹
課程學習任務。課程學習任務可以用Moodle中的“主題目錄”來實現。系統正中央部分是主要的內容顯示區域。Moodle有三種主題方式:社區格式、主題格式和星期格式。社區格式類似一個大的論壇,主題格式按照主題來組織網絡教學活動,星期格式是按照教學周的順序來組織教學。其中主題格式正好符合我們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所設計的9個學習任務。
用戶管理。用戶管理可以用Moodle中的“人物”模塊來實現。人物模塊是一個對任課教師和選修學生進行管理的區域。
主要網絡教學活動。主要網絡教學活動可以用Moodle中的“活動項目”模塊來實現。活動項目模塊羅列出當前系統中設計的所有需要學生參與交互的教學活動,如作業、討論區、問卷等。這里是對每個學習任務中的活動進行分類,以方便學生使用。
論壇搜索。論壇搜索即Moodle中的“搜索論壇”模塊。Moodle提供了在系統內對已發表的帖子內容進行搜索的功能,了解以往學習者的發言內容。
教務管理。教務管理即Moodle中的“管理”模塊。從管理模塊可以進入后臺管理。在這里教師可以更改編輯狀態、對頁面進行重新設置、編輯個人資料、實施用戶管理、進行分組,還可以對課程數據進行備份和恢復的操作,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成績管理的功能對每次作業進行加權賦值、了解學生登錄學習的情況、共享資源目錄給學生等等。但學生可以利用的功能就受限制很多,主要有成績查詢、個人資料查詢等。
課程導航。課程導航即Moodle中的“課程”模塊。課程模塊羅列出Moodle平臺目前開設的課程,可供用戶隨時選擇進入學習。
教學動態。教學動態可以用Moodle中的“最新新聞”來實現。該模塊會列出當前教師的最新通知、學生發的新帖等。
即將到來的事件。該模塊列出即將到來的事件,提醒學習者注意完成。
最新動態。該模塊列出當前系統最新版面模塊的更新情況。
版塊。版塊模塊是供有管理權限的教師使用,在這里教師可以自定義增加或者減少以上列出的相應的板塊。
2 網絡活動及資源設計
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我們主要設計了如圖“網絡教學活動和資源”所示的網絡活動和資源。
(1) 學習任務說明。Moodle中有“編寫網頁”的功能,該功能提供的所見即所得的HTML編輯器可以讓用戶方便地用Moodle創建單獨的網頁。在這里主要是利用該功能以本學習任務的說明,指出本學習任務的主題、完成時間、作品提交方式、技術要點、如何獲取資源等教學安排及自主學習的指導,讓學生了解整個學習任務的教學目標及日程安排,是學生制定計劃完成任務的指導書。
(2) 自主學習資源。自主學習資源模塊是利用Moodle共享目錄的功能,將本任務學習需要的資源放在服務器上相應的目錄中,供學生下載學習。在這里我們主要共享一些數據量比較小的作品源程序、教程等資源。該模塊為學生實施計劃完成計劃提供數字學習資源的支持,有利于讓學生更加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形成良性循環。
(3) 作品提交及評價意見反饋。Moodle中有自定義作業功能,允許教師給學生分配任務,讓學生準備一份(任意格式的)電子文檔并上傳到服務器。常見的作業包括論文、項目和報告等等。這個模塊包括了計分功能、評語反饋功能。學生提交作品上來后,教師可以對作品進行評價,指出優點及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及時的修改。
(4) 討論區。這個活動是非常重要的――在這里進行著大多數的討論活動。討論區可以按照多種不同的方式組織,還可以對每個帖子進行相互打分。帖子可以以多種不同的格式瀏覽,也可以包含附件。訂閱一個討論區后,訂閱者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接收到每一個新的帖子。教師可以給所有人訂閱討論區,通過討論區教師和學生可以進行問答,拓展了交流空間。
(5) 問卷調查。這個活動在本學習任務完成之后進行,主要用來了解學生在完成該學習任務過程中對網絡環境下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整個過程的看法,以便我們不斷及時地調整。
三 基于Moodle平臺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設計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盡管可以通過廣泛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但其基本原則是“行動導向”,即針對與專業緊密相關的職業“行動領域”的工作過程,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完整的“行動”方式來進行教學,使得學生自主、自覺、有目的地參與到學習中來,促使其身、心、手并用,不僅僅是讓學生通過“學知識”獲得相應的專業能力,而且讓學生“學會學習”,獲得一定的方法能力,同時還使學生“學會生存、學會交往”,從而培養其社會能力,使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3]
筆者以高職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動畫設計)為例,設計基于Moodle平臺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如圖3所示。
下面僅從模式的主要特點和主要環節兩個方面對該圖加以闡述。
1 模式的主要特點
以往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大多建立在傳統的課堂基礎上,在本模式中,筆者嘗試將教學環境進行延伸,構建網絡學習環境及網絡學習資源,使行動導向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得到更充分的支持。
2 模式的主要環節
(1) 資訊。
真正的職業行動中,資訊是指獲取工作任務的一切信息,包括去爭取、協商、討論、領會等等。這是一個與人溝通的能力的體現。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資訊主要由教師和學生以及學生之間來完成。由教師介紹學習任務的要求,或者小組之間互相扮演項目提供方和項目制作方。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學習任務說明”等。
(2) 確定項目任務。
確定項目任務是在充分獲取資訊的基礎上,小組成員之間經充分討論,再向教師(或者扮演項目提供方的小組)匯報,取得同意之后最終確定項目的主題、表現形式、主要的效果等等。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學習任務說明”、“自主學習資源”等。
(3) 制定計劃。
項目小組要制定出詳細的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這點在高職教育中尤為重要。一直以來,高職的教學在“理論必需、夠用”就行的指導思想下,很多人誤以為高職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的教育只需要教給學生“技術”就行了,不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實際上,在現實工作當中,計劃(工作之前對整個任務的意義、可行性分析、過程設計等等)非常重要。所以培養學生制定計劃的能力應當是綜合能力培養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學習任務說明”、“討論區”等。
(4) 實施計劃。
學生確定各自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小組成員合作的形式,按照已經確立的工作步驟和程序工作。學習任務的完成主要在傳統環境和網絡環境兩種環境下進行。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自主學習資源”、“討論區”等。
(5) 檢查評估。
我們采取的主要做法是,先由學生對自己的工作結果進行評估,再由教師進行檢查評分。師生共同討論、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習行動的特征。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
學生在制作的過程當中,實際上已經在組內和小組之間有了交流。這種交流是一種社會性的,自發的。因為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天天在一起學習、生活,很容易就會了解到別人的進展,這本身就是一種借鑒和促進。
完成作品后,在下一次課上,由各個小組派代表進行展示和闡述,由老師和其他組成員給他們評價打分,作為評價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作品提交及評價意見反饋”、“問卷調查”等。
(6) 歸檔或結果應用。
項目工作結果應該歸檔或應用到企業、學校的生產教學實踐中。例如,我們鼓勵學生們出去實踐,為所在學校的其它系部的網頁制作Flash素材。在此環節中,Moodle平臺的支持模塊有“作品提交及評價意見反饋”、“問卷調查”等。
圖3中Moodle平臺的各個模塊與行動導向教學各個環節中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方面Moodle平臺可以支持學生在各個環節中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生每個任務的學習成果又影響著平臺中的各個功能模塊,成為一種學習資源不斷積累下來,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
四 實施效果
為了驗證此教學模式的效果,筆者在某高職院校05級多媒體專業“動畫設計”課程教學中應用了該模式,并在課程教學結束時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檢驗模式應用效果。筆者設計了一份問卷――在“動畫設計”課程中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的問卷調查表,課后向學生發放。共發放35份問卷,回收35份,回收率是100%。
通過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
1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問卷中,調查學生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態度的題目平均得分率為0.703,說明該教學方法得到了多數學生的認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2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動畫制作技能,加深了學生對動畫制作這一行業的認識。問卷中,了解學生學習收獲方面的問題統計結果得分率均大于0.5,表明多數同學認為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另外,有51%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的學生均認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而且,通過與04級學生在參加社會比賽作品數、期末總評成績、參加高新技術考試通過率等各方面的對比,數據均顯示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加深了學生對動畫行業的認識,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動畫制作能力。
3 Moodle支持的網絡教學環境以及網絡教學資源較好的支持了行動導向教學法實施。其中,學生對網絡教學環境在其學習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按照排序指數排列分別是:引導學習任務的進行、幫助自主探究、監督和解決疑難問題、獲取學習資源的平臺、給自己提供了一個發表個人觀點、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杜麗軍.行動導向教學法在中等職業學校《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應用[D].江西: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2006.
[2] 吳雅琴.Moodle支持的網絡環境下教學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2007.
[3] 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102-106.
[4] 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1):7-15.
[5] 姜大源.“學習領域”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和突破[J].職教論壇,2004,(8下).
【關鍵詞】行動導向;中職學校;語文
教育部在《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力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持續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這些方針政策為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演示法等很難適應語文課程的教學,一言堂式教學法往往束縛學生的思維,也很難適應將來的工作需要。因此,在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中應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目的。
一、語文課程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的必要性
中職語文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人文道德素質,對于學生學習各科知識,形成較高的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對他們的繼續學習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滿堂灌”,“一言堂”的課堂教學模式,致使語文教學脫離實際的社會生活,學生學習的功利化,實際化,致使學生對不感興趣的語文課堂更加厭學,學生對專業課更感興趣,普遍認為學好技術就行,將來找工作用得上,語文課上不上無所謂,對語文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要想提高語文教育的效率,真正提高學生把握語文、運用語文的能力,就必須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引入新的教學模式。
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的實施過程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它指的是一種完整的創新的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是由目標群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質量控制這六個方面組成的優化教學系統。因此,我們要運用行動導向型教學法也就存在著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運用行動導向型教學法需要逐步領會、消化、直至應用和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最常使用的就是“五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在此實施過程中,教師起主導地位,學生占據主體地位。
三、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成效
1.提升了學生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通過任務下達和小組分工配合,實現分層次教學、體現差異,因材、因人施教,提高學生素質。一堂課下來,學生得到的收獲是很多的,學生自由分組、合作,在教師指導下共同實施某個項目,小組成員團結、協作,師生關系發生根本的變化,教師是指導者、協調者,整個教學活動學生都是處于積極參與狀態,而不是被動的接收,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行動導向教學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教師精心設計問題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并借助現代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創造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綜合職業能力。解除了原來教學的種種束縛,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了信心。
2.提高了教師水平
對教師的綜合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有很高的應變能力,發揮示范、指導、引領作用。同時,行動導向教學促使教師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以適應新的教學環境。
3.增強了語文活力
行動導向教學使語文教學跳出學科封閉化的怪圈,實現與現代職業教育最高目標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或模擬的情境中,思維得到訓練,智力得到開發,既增知識,又長才干,將“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讓語文不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
四、體會與思考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別是邏輯推理能力較弱的青少年的認知規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完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良,并具有合作學習的特點,但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閱讀障礙、沒有溝通技巧等問題。在教學流程的安排中,應該加入這類學習方法的指導,并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的調整教學流程,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可以循序漸進地進行,不追求一步到位地達到“標準”流程。
總之,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提升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師的水平,增強了語文的活力。在每一堂語文課后,學生能有所學,有所悟。每一個走上社會的中職學生,都讓人們豎起大拇指。如此,是教師之幸,學生之幸,教育之幸,社會之幸。
參考文獻:
[1]夏瑩.“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應用感受職業教育研究.2004
[2]史平,秦旭芳.《行動導向教學法探索與創新》.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3]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中職行動導向教學法工程制圖
一 行動導向教學法理論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通過教學活動基本規律的理性分析,可以基本確定行動導向教學法對教育目標的適應性,其主要內容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項目引導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它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引導組織學生心、手、腦并用,教、學、做結合,身體力行獲取知道與技能,自行完成學習任務,自行進行反饋和評價,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培育學生的主動性,實現學習效果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學習能力同步提高。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建立在行為主義理論基礎上的學習模式,“行為”意為“所作所為”,“導向”意為以“行為”作向導。在職業教育中,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行為或工作任務為主導方向,通過對學習目標、內容、方法和媒體等因素的重組,創設師生互動交往的教學情境,把教與學的過程視為一種社會的交往過程,這個過程期望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發生改變,從而適應工作行為。由此可見,行為導向教學法與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理念是吻合的。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職業教育教學策略。學習的成效使學習主體得以持續發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得以重現與鍛煉,最終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包括本專業知識能力,多項適應工作的能力、跨專業學習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集體相處的能力、負責能力等)。
二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實際應用及實施過程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文化課基礎普遍薄弱。上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且易受外界干擾。為什么學生缺少學習興趣?是不是我們沒有找到開啟他們智慧的鑰匙?初中階段的應試教育造成他們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的不統一:一方面他們因為有對自身職業行為能力的需求而渴望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他們對學習習慣性地采用應試的態度來應付或逃避。在課堂上,他們時而這種心理占上風,時而另一種心理占上風,造成情緒波動,成績下降,久而久之,當他們想學的時候,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根據《工程制圖》的主要教學任務,我們以“邊繪邊學、邊學邊繪、邊學邊識、邊識邊學”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導向,即以教師為主導,針對學生基礎薄弱、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特點,根據認知規律、記憶規律,把所學引伸到所用,把所用聯系到所學,降低記憶干擾,把教學內容分解成學生所能接受的幾個階段,減少學生認知難度,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學生的基本能力,以語言為教學載體把認知、練習、記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有節奏、有效果的教學互動,形成對《工程制圖》學習過程的全程導向。不同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導向的內容應有所變化,具體為:
第一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繪圖”。中職生基礎較薄弱,層次各不相同,形成原因也不一樣。為了減小這種差異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此階段,利用學生擁有的對圖形的記憶和繪圖的基本能力來組織教學,師生之間以“繪圖”為平臺展開教學互動,采用舉重若輕的心理暗示方法:要求學生畫好和畫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好勝心。從最簡單的線段的平分線段的任意等分圓的等分……平面圖形。在繪圖過程中,掌握繪圖工具的正確使用、圖線知識、幾何作圖技巧等相關繪圖知識和技能,把對知識鞏固、應用能力的要求隱藏在對繪圖熟練度的要求當中,從初學乍練到駕輕就熟再到融會貫通。在此階段,隨著學生精力和情感的投入,繪圖知識的增加和能力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漸提高,自信心也會逐漸增強。學生的制圖能力是以圖的形式來表達的,繪圖能力將成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瓶頸。想得到,繪得出,繪得既快又好,必將對該門課程及其他專業課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在此階段,教師的親自演示更有利于引導學生學習。
第二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學”。學生的繪圖能力此時成為學生學習新知和鞏固新知的工具,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新知識向識讀工程圖和鋼筋圖進行導向,做好向“識圖”的知識及記憶鏈接。
第三階段,對學生學習行動的導向是“識圖”。對于大多數的學生來說,一張工程圖或鋼筋圖中的信息識讀起來會覺得多而且有難度。所以,“識圖”的過程還是要把它當作再學習及鞏固、應用的過程來加以導向。
下面以牟明主編的《工程制圖與識圖》、《工程制圖與識圖習題集》為教材,舉例說明“基本視圖及向視圖”的講授。
“基本視圖及向視圖”教學內容應該屬于第二個階段,運用模型教學以導“學”為主,以“工程圖”和“鋼筋圖”進行知識及記憶鏈接導向為輔,具體過程為:(1)以教室的空間形態來說明基本投影面;(2)以實物模型(圖2),進行空間視點轉換演示,來說明觀察者、物體、投影之間的關系轉換與基本視圖的生成;(3)以平面圖形(圖1)來說明基本視圖的配置關系;(4)利用圖1對圖中的圖形進行位置轉換,來說明向視圖配置的靈活性;(5)利用圖2的視點轉換來說明主視圖與后視圖、左視圖與右視圖、俯視圖與仰視圖之間的鏡像關系,輔導學生繪圖;(6)應用實物投影,對習題集53頁的學生作業進行集中輔導,用實體模型對還未完全理解的學生進行可見性判斷輔導。轉貼
第四階段,進行測繪,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導向。
為了體現行動導向性學習法應用的一致性,鞏固成效,強化學習過程,考試和成績評定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1)考試的內容以繪圖和識圖為主,細節問題盡量淡化,以突出學生對圖形的應用能力;(2)平時的繪圖練習(作業和課堂練習)以“(質量+分值)/每份”直接計入總分,以強化學習過程。
綜上所述,“邊學邊繪、邊繪邊學、邊學邊識、邊識邊學”是基于培養學生職業行為能力的行動導向性學習,著眼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和再學習的需求,以輕松的方式,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進行導向,實現了對話與互動式教學的師生關系,做到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統一,符合以學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三 結束語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但是在強調學生主體性的同時,決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對學生合理把握,充分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避免發生兩極分化。總之,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法,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總結經驗教訓,才能進一步發揮其優勢,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載參考文獻
[1]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J].職教論壇,2006
[2]牟明主編. 工程制圖與識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M]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