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論文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1-22 08:00: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行動導向型教學法論文

篇(1)

論文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的一種新的思潮,它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職業學校的專業特征。本文積極探索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新途徑,以行業發展為引領、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深化課程改革,建立產學結合、工學交替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電子商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引言 

 電子商務是經濟與信息技術發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產物。電子商務是指企、事業單位內部員工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供應鏈上商業伙伴之間的交易以及一切相關的網上事務和經濟活動,是指買賣雙方之間利用計算機網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的各類商務活動,是在網上開展商務開展商務活動。 

 2.行動導向教學 

 將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轉化為學生的專業技能,需要有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操作技能的訓練,而對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恰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行動導向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方法所組成的,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咨詢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學到專業知識,獲得職業能力,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在行動導向理論中,“行動”是達到給定或自己設定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習者能從多種可能性中選擇行動方式。在行動前他能對可能的行動后果進行預測,通過“有計劃的行動”,學習者個人可以有意識地、有目標地影響環境。 

 在行動導向學習中,要想達到學習目標,必須掃除一定的學習障礙,因此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是關鍵,其基礎是具備相應知識基礎和實用戰略。 

 行動導向學習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擴大和改善個體活動模式,其關鍵是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我負責。行動導向強調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批評和反饋,即學習評價。評價的重點是獲取加工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 

 3.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目標 

 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確立能力本位思想,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實施教學改革。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目標正是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關鍵能力。 

 ⑴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電子商務職業所必備的本領。職業能力是電子商務工作人員在職業、社會和私人情境中科學思維、對個人和社會負責任的熱情和能力,是科學的工作和學習方法的基礎。 

 電子商務職業能力的分類:從能力的組成元素上講,職業能力包括有關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職業經驗成分等;從能力所涉及的內容范圍上,可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部分。 

 ⑵綜合職業能力即關鍵能力 

 電子商務的關鍵能力是對那些與具體工作任務和專門技能或知識無關的,但是對現代生產和社會順利運轉起著關鍵作用的能力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組織與完成電子商務的能力、信息交流與合作能力、應用科學的學習和工作的方法、獨立性與責任心和承受能力。 

 4.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組織形式 

 ⑴正面課堂教學與獨立學習 

 正面課堂教學是與班級授課制對應的傳統而典型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的突出優勢是有嚴密的組織性和計劃性以及教學內容和教材容易更新。 

 獨立學習是學生在沒有老師和其他同學的直接幫助下,獨立學習或復習的組織形式,主要目的是促進獨立工作能力和個性發展。如學生按照任務書,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或在觀摩實驗后填寫記錄等。 

 ⑵小組學習和雙人學習 

 小組學習是指多個學生在沒有老師或其他同學直接幫助下,學習和復習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它是較獨立學習要求更高的、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相對應的組織形式。采用分組教學形式時,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內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雙人學習是兩個學習者在沒有老師和其他同學直接幫助下學習、練習和復習教學內容的一種合作式的學習組織形式。 

 5.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 

 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方法主要推行角色扮演、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和情境教學等,實現教學環節“教、學、做”一體化。 

 ⑴角色扮演法 

 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角色的內涵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從而充分展現出電子商務中各種角色的行為和位置,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⑵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面對一個實踐性的、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完整的電子商務的項目,學生們獨立地確定目標要求、制定具體計劃、逐步實施并且檢查和評價整個過程。 

 ⑶任務驅動法 

 任務教學法是以電子商務的工作任務為核心來訓練專業技能和并構建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法。“基于工作任務”是這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 

 ⑷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對一個具體電子商務案例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 

 通過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和研究,達到為今后職業作準備的目的。在分析過程中,學習者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⑸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后給學生提一些建議,學生自己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分組討論、展示,再全班討論。 

 6.結束語 

 在社會需求與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商務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發展。在高等職業教學中,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提高電子商務教學質量,培養電子商務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促進電子商務事業蓬勃發展,從而推動全球經濟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就業教育 就業導向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理論研究

(一)行動導向教學的科學分析

教育部部長周濟強調: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改革創新,實現“三個轉變”、“兩個加強”。

專業設置必須改變政府指令計劃形式,而堅持市場需求原則。即以政府主宰的“供給驅動”模式向市場主宰的“需求驅動”模式轉變,合理設置中職專業。

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是串行體系,即按照生產流程或工作程序編排課程,遵循情境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人本性原則。而學科體系的課程開發是按并行體系編排,故決定了串行體系的職業課程,其教與學的方法應堅持行動導向的原則。所謂“行動導向”是指由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組織過程,學生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

用多元智能理論來分析職業學校的學生,形象思維更強于邏輯思維,動手能力要遠遠強于邏輯思維能力。

用職業性原則分析,職業-教育-技術三者的關系,職業強調需求,教育強調儲備,技術強調手段、工具。職業教育就強調崗位需求,其教學必須強調行動導程序向。

通過人才類型、層次與課程關系看,培養技能型人才、技術型人才是行動體系范疇的工作。從現代企業員工應當具備的“關鍵能力”分析,行動導向型教學符合職業學校學生成長、成才、就業、創業的需求。

行動導向型教學是全面的和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在課堂上,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決定要完成的行為產品引導著教學過程的組織,為此,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頭和手的作用。

(二)行動導向教學的遵循原則

1、相信學生具備理性、自由,甚至自我否定的能力;

2、不求教師和學生是一個完美的人,而是一個會犯錯誤并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

3、推動和促進獨立思考,而不是提前給出答案;

4、提倡共同負責,而不是某一個人對所有事情負責;

5、提出和允許提出多種建議,而不是只有一種答案;

6、由學習者進行組織,而不是給出組織措施;

7、允許學習者制定計劃和控制學習過程,而不是都由教師來確定;

8、允許學習者自己制定評價行動導向型教學標準并檢查學習成果;

9、鼓勵和贊揚,而不是指責和挑剔。

(三)行動導向教學倡導培養的關鍵能力

1、什么是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是德國職業教育倡導培養的職業素質,是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到德國訪問時,向德方詢問培養企業優秀員工密鑰,德國專家從以下幾方面介紹了應重視培養的能力和素質,中方翻譯統稱為“關鍵能力”。

(1)指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適應不斷變換和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一種綜合職業能力。

(2)是國際上對那些與純粹的、專門的職業技能和知識無直接聯系的,而對現代生產和社會的順利運轉起著關鍵作用的能力的總稱。

(3)是指專業能力以外的能力,是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4)為完成今后任務應獲取的跨職業、多功能和不受時間限制的能力。它強調的是:當職業發生變更或者當勞動組織發生變化時,具備關鍵能力的人,不會因為原有知識和技能對新的職業不再適用而茫然不知所措,而是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新的職業技能和知識。這種對從事任何一種職業的勞動者都應具備的能力,常被稱為跨職業的能力。

由于這種能力對勞動者未來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所以稱為關鍵能力。

2、現代企業員工應當具備的“關鍵能力”

(1)組織與完成生產、練習任務: 目標堅定性細心準確自我控制系統工作方法最佳工作方法組織能力靈活性協調能力

(2)信息交流與合作: 口頭表達能力筆頭表達能力客觀性合作能力同情心顧客至上環境適應能力社會責任感公正助人為樂光明磊落

(3)應用科學的學習和工作方法: 學習積極性學習方法識圖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系統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創造能力觸類旁通的能力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

(4)獨立性與責任心: 可靠性紀律性安全意識自信心決策能力自我批評能力評判能力全面處理事物的能力

(5)承受力:精力集中、耐力、適應新環境的能力

(四)以培養關鍵能力為核心的行動引導型教學方法

1、頭腦風暴法;2、張貼板法;3、項目教學法; 4、引導課文法;5、案例分析法;6、角色扮演法;7、模擬教學法; 8、實訓教學法;9、表現教學法(我校老師試用)。

二、行動導向教學的有益嘗試

我校從1 9 9 8年針對學生學習基礎越來越差、中專招生并軌、就業面向市場的實際情況,開展了“只能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不能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的學討論活動,并開始探索適應學生成長、成才、就業、創業的教學改革之路,收到了一定成效。我前后參加了四期中德合作職業學校校長培訓班,吸收了德國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其中行動導向型教學更符合我校教學改革實際。近兩年年校本教研活動中,我為老師做了行動導向型教學方法的培訓,并組織老師做了研究課,其中五位老師被評為全市校本教研教學能手,收到較好效果。我總結了經貿英語專業“表現教學法”的經驗,在《職業技術教育》雜志上發表。現在“表現教學法”已逐步在我校各科課堂教學中應用,并取得較好效果。其中有六位老師利用表現教學法做了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觀摩課,得到師生好評。我撰寫的經驗論文《運用表現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就業能力》已在《職業》07.5發表。表現教學模式已被確定為吉林市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改革試點項目。

參考文獻

[1] 姜大源:論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驅動模式 [J] 職教論壇2002.(3)

[2] 朱新生: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因素分析 [J]中國職業教育網2001

[3] 徐高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職業教育發展 [J] 職業技術教育2005.(10)

[4] 周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5] 姜大源:關于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理性思考科學出版社 2004.(5)

[6] 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

篇(3)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行動導向教學 電腦設計 就業市場 嘗試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迅速發展后,各高職院校紛紛借鑒其行動導向教學,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探索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而現有的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改革要求的。因此,要實施嚴格意義上的行動導向教學改革,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人員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與方法。目前,高職電腦設計專業依然延續傳統教學模式,普遍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將來就業市場對學生能力的高要求,高職,確切的說,是本人身邊的高職電腦設計課程必須進行改革。

將行動導向教學的各類教學方法,例如:項目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案例教學法等引入現有的高職電腦設計課程當中來,進行有益的、深入的嘗試。

行動導向教學理論起源于改革教育學派的學習理論,它與認知學習有緊密的聯系,都是探討認知結構域個體活動間的關系。不同的是,行動導向以人為本,認為人是主動、不斷優化和自我負責的,能在實現既定目標的過程中進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饋,關鍵是學習者的主動性的自我負責。學習不再是外部控制(如行為主義),而是一個自我控制的過程,在現代職業教育培訓中,行動導向教學的目標是獲得職業(行動)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關鍵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擴大和改善個體活動模式,其關鍵是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我負責,即學習者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管理。行動導向強調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批評和反饋,即學習評價。評價的重點是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將認知學習過程與職業行動結合在一起,將學習者個體活動和學習過程與適應外界要求的行動空間結合起來,擴展學習者的行動空間,提高個體行動上的角色能力,對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行動導向教學是為實現現代職業教育培訓發展目標最佳的培訓方法,是必須的選擇。

行動導向的教育培訓多以小組形式進行,強調合作和交流,一個教學單元中一般不只采用一種教學方法,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學生具有嘗試新活動方式的實踐空間。根據教學方法的復雜程度,行動導向教學培訓分為三個層次:

1、實驗導向性教學:主要過程為制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評價結果,目的主要是解決實際技術問題。

2、問題導向性教學:主要過程為理清問題實質、確定結構、解決問題和在實際中應用結果,目的主要是培養技術思維能力。

3、項目導向性教學:按照完整的工作過程進行,全面培養技術、社會、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發展。

行動導向教學培養目標的精髓,即是培養人的職業能力,尤其是關鍵能力。

本人認為目前的高職電腦設計課程教學行動導向教學(工學結合)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是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實際的教學嘗試中,工學結合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簡言之,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內涵是: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促進學習;從做中學,從學中做。

2、確立課程的培養目標――綜合職業(行動)能力。工學結合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行動)能力。

3、確立課程模式――學習領域。工學結合的課程模式是學習領域。學習領域類似于學科系統化教學體系中的課程教學大綱,但又有別于教學大綱,學習領域是沒有學科限制的。學生能夠借此獲得工作過程知識,而不僅僅是操作技能;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4、教學中進行新的課程開發――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它反映了學生未來職業典型的工作內容和形式。這樣就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脫離、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的弊端。

5、教學過程中確定內容載體――教學項目。工作過程知識是隱含在實際工作中的知識,是個人在實踐和工作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6、制訂新的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方法中將認知過程與職業活動結合在一起,強調“為了行動而學習”和“通過行動來學習”。

7、工學結合與學科系統化、模塊化教學模式的比較。開展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學科系統化、模塊化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差異。

教學改革中的收獲及問題可總結為以下方面:

(一)電腦設計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評價

幾個主要方面取得整體性的提升突破和顯著效益。一是整體性的構建提升了教學團隊“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設計、創新和執行能力,深化了專任教師以“工教結合”搭建校企合作橋梁的內涵、功能和融合效應;二是整體性的構建了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的多元化、多功能的校企合作共同培養人才的硬件體系和軟件制度;三是整體性的構建提升了電腦設計技術專業為社會服務的綜合功能、輻射能力和示范水準,技術開發服務、職業技能培訓、校際對流與支援等均開拓出新局面,發揮顯著效益。

(二)電腦設計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主要特色和亮點

1、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理論、實訓、創作一體化”系列教學法

電腦設計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最主要的特色和亮點,就是以“工作過程”為主導的“理論、實訓、創作一體化”系列教學法,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一系列教學模式和方法的創新,主旨都在培養學生操作層面和策略層面的高技能并舉,即突出藝術設計類專業共性特點的創意思維和創新方法能力。

篇(4)

[論文摘要]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強調通過行動來學習,培養學生技術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能力等構成的行動能力,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基礎并實用課程,通過基于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設計學習性任務,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行動中構建熟練掌握和運用計算機處理日常事務的職業綜合能力。

[論文關鍵詞]行動導向 實訓項目

一、行動導向的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又稱實踐導向、活動導向、行動引導教學,被認為是目前職業教育教學層面改革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行動導向的發展,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是始于上世紀80年代德國的職業教育改革,在1996年德國的一次州文化部長聯席會議上首次提出“要以學習領域為基本原則組織與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在1999年正式頒布的《框架教學計劃》中要求職業學校要按企業生產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以職業行動體系替代專業的學科體系,并指導職業教育的目標包含“知識、技能和關鍵能力”。要達到這種目標,需要開發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就是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一個人的行動能力包含有技術能力(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方法能力(分析、計劃、引導、控制、信息、媒體的使用能力)、社會能力(溝通、交往、團隊、管理等)以及個性能力(自我管理、主動學習等)。正是由于行動導向教學對于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在實施過程中產生明顯效果,受到了職業教育界的重視,引領了職業教育的改革。

行動導向教學法強調以企業任務的要求組織教學,以職業行動體系來進行教學,這就要求在學習的組織中圍繞學生為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學生通過企業任務式教學,完成“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獲得行動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常用的行為導向教學方法包括:大腦風暴法、卡片展示法、項目引導法、文本引導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不管哪一種方法,其根本就是引導學生用心、用手、用腦去完成一個完整的行動過程,提升自己的行動能力。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職高專非計算機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大部分高校已將計算機基礎課程納入了公共基礎課的范圍,是大學生入學后所學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部份省份還將計算機基礎和英語一起列入為統考或聯考的科目,并頒發聯考的計算機一級證書。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硬件、軟件和網絡等)、通用職業能力(文檔處理、統計報表制作、圖形處理、網絡應用、多媒體基礎應用等),并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對信息進行搜索、處理、組織和利用的職業素質。

進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有著很大的差異,有部分學生已具有較高的信息技術能力,但也有一些連計算機都沒親自接觸過。目前理論教學、實訓操作的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仍較為普遍。一方面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太容易、太簡單,而沒有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基礎弱的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特別是有關計算機的基礎理論部分,如二進制的、計算機的結構等,使學生覺得較難理解。根據近幾年來計算機聯考的數據統計,無論是基礎好還是弱的學生,聯考中的理論成績都不很理想,在計算機的操作方面,有時還出現平時“玩”電腦很在行的結果不合作的情況。因此做好教學設計,平衡基礎差異的學生,提高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就變得越來越重要。

三、基于行動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計算機基礎課程,雖然只是一門通用的基礎課程,實際上也是一門很實用的職業性課程,例如文檔編輯及處理、表格制作及數據統計計算、演示文稿制作等,幾乎所有的職業崗位都會涉及到,為此我們按照職業崗位的要求和課程的目標要求,設計了一系列實訓項目。例如在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我們設計了組裝一臺合適本專業使用的電腦、安裝本專業將要使用的軟件兩個項目,在WORD文檔處理部分布置了編輯制作班級板報、畢業推薦書兩個任務,在電子表格EXCEL部分布置了制作成績表、協助班主任打印成績單兩個任務,在POWERPOINT部分布置了制作“我的家鄉旅游推介”演示文稿制作項目,推行以項目為載體的行動導向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步驟,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一)資訊(引入課題)

在每個項目教學前,首先教師要將教學的基本材料準備好,包括參考用課件、資源、器材。其次向學生提出項目任務、提出分組要求,完成項目小組的組建。例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WORD部分,我們設計了“做一個班級活動版報”的任務,每組5個人,分工合作完成文字編輯、圖片掃描處理、圖文混排等,最后打印進行展示。小組成員分別在小組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有時一個人扮演多種角色。不同任務時組員的角色要進行變換,從而使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機會扮演不同的適合完成小組任務的角色。

(二)計劃(制定工作計劃)

先由學生小組討論、制定任務的工作計劃、工作步驟,了解技術及操作要點,教師可參與其討論,并最終認可小組的計劃。

(三)決策(收集信息,確定思路)

學生根據分工,閱讀教師預先給定的材料,并配合上網查找相關信息,整理并加工,經過小組討論,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方案。

(四)實施計劃(完成操作)

學生根據分工和合作的要求,按制作好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進行,完成方案中的任務,必要時教師進行指導。例如,對學生第一次使用數碼相機、掃描儀等工具時進行技術方面的指導,在實施計劃中,基礎強的學生自動幫助基礎弱的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氛圍。

(五)檢查

各小組自我督促工作的進展情況,教師作為旁觀者、指導者,提醒學生按照計劃完成任務,對可能出現的差錯要能預知和及時糾正。

(六)評估

先由學生小組對自己的設計的板報進行自我評價,并能每個成員的工作進行記錄和評價。經過修訂和打印后集體進行展評。可采取小組互評、集中點評、典型評價等形式,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取改進的知識、技巧,形成自身的經驗。

四、基于行動導向教學實施的一些思考

1.行動導向型教學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行動能力,強調學生通過行動來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要發揮團隊整體、個體的作用,教師必要時進行調節和督促教學進程的執行。

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進程要進行精心設計,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頭腦風暴法、小組討論法、辯論法等,指導學生通過行動過程,來理解項目所包含的知識、能力的要求,促進學生知識的構建。

3.要注重教學評價過程,評價不是目的,而是讓學生通過評價了解下一次如何做得更好,學習結束的結果展示,培養學生的成就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手段。

篇(5)

論文摘 要: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涉及觀念創新、教師素質、課程設計、教材開發、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方面,只有按其邏輯關系依次解決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涉及多個方面,它們及其之間的邏輯關系是:觀念創新教師素質課程設計教材開發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考核。這一邏輯順序是不可逆的。只有依次解決好每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實施嚴格意義上的行動導向教學。

一、觀念創新

德國是世界上最為重視職業教育的國家,也是職業教育比較發達的國家。德國職業教育界于上世紀80年代起,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Handlungsorientierter Unterricht)的討論,這對德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德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后,各高職院校紛紛借鑒其行動導向教學,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探索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其探索和運用符合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主要有:談話教學法、四階段教學法、六階段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引導課文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案例教學法等。以上方法的探索與運用,對于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建立在行動導向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層面上的教學改革,其作用的發揮是相當有限的,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高職教育的現狀。筆者認為,嚴格意義上的行動導向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層面上的改革,而應是全方位的成龍配套的教學創新,而創新的前提條件是觀念的創新。

1.高職院校的院校長們要創新觀念。一般來講,目前高職院校的院校長們是會支持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但是,一般意義上的支持是不夠的,而要在深刻理解行動導向的教學的真正意義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支持。要為行動導向教學改革創造有利條件,掃除行動導向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切障礙,解決行動導向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問題。

2.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創新觀念。完全意義上的行動導向教學,其教學的過程、要求和結果都是有別于當前的教學的。因此,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人員不能完全用現有的管理方法和評價體系來進行教學管理。如教案的評價、課堂教學的評價、課堂教學組織管理的評價,甚至課表的安排、上課的場所,以及與此有關的特殊要求等,現有的教學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改革要求的。因此,欲實施嚴格意義上的行動導向教學改革,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學管理人員必須更新觀念,創新教學管理模式與方法。

3.教師要創新觀念。教師是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核心人物和關鍵所在,故教師觀念的創新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已經習慣了按其學科體系進行的教學。多年以來,大家都在強調高職教學要加強實踐教學這一塊,減少理論教學這一塊,理論教學以適度夠用為準。但是怎樣才叫適度夠用呢?其實誰也說不清楚,誰也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定量指標。筆者認為,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來定比例,各占百分之多少,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其效果是不理想的。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其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是不可分割、融為一體的。高職教師要創設條件,讓學生在行動中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行動時教知識、教理論。教知識,就是教學生怎么做;教理論,就是回答為什么這樣做;同時還應啟發學生:能有更好的做法嗎、能做到更好嗎?在行動中教理論知識,才能做到理論的適度夠用,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由此可見,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不是局部的變革,也不是某一層面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多維度的改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徹底的行動導向教學改革是高職教學一次革命,它將帶來高職教育的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

二、教師素質

有了符合行動導向的教學觀念的創新,接下來就是要解決教師素質提高的問題。沒有高素質的高職教師隊伍,行動導向的教學不可能得以徹底實現。這是因為,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要靠教師來設計;體現行動導向的教材要靠教師來開發;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要靠教師來探索和運用;教學考核創新要靠教師來完成。高職教師要擔當起行動導向教學改革的重任,應多方面加以學習、鍛煉和提高。具體來講,要提高以下六種能力:

1.開拓創新能力。對于高職教師來講,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是一項全新的課題。這一課題歷史地落在了當今高職教師的肩上。它需要一大批具有開拓創新能力的高職教師來研究、探索、實施。作為高職教師,首先要具有開拓創新的精神,勇于實踐,在改革實踐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不斷提高開拓創新的能力。

2.課程設計能力。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其重要的基礎工作是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設計。這也是要靠教師來完成的。我們現有的教師,大多數沒有參加課程設計。即使有一部分教師參與了課程設計,也是學科體系的課程設計。要完成行動導向的課程設計,高職教師需要加強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實踐,要熟悉職業崗位的特點、職業工作的過程、職業工作的內容、職業群中相關職業的關系等。通過學習和實踐鍛煉,提高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設計能力。

3.教材開發能力。高職教師不僅要按行動導向來設計課程,還要在課程設計的基礎上,以行動為導向來編寫教材。這對于高職教師來講,又是一次自我挑戰。毫無疑問,要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高職教師只有接受挑戰,通過學習與探索,不斷提高其教材開發的能力。

4.職業求新能力。職業是在不斷變化的,職業技能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原有技能可能不再適用,新的技能不斷形成。作為高職教師,要高度關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教學的社會實踐情況,始終站在職業前沿,做到你變我變,使其教學過程始終反映職業技術的最新水平,增強其職業求新能力。

5.職業操作能力。高職教師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要具有較強的職業操作能力。因此,作為高職教師,應具有雙師素質,即不僅要會講,還要會做,會操作。在以職業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中,職業操作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能講而不能做的教師,是難以勝任以行動為導向的高職教學的。

6.職業教學能力。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要求高職教師不僅是一個高校教師,還應是高效的組織管理者、職業操作的教練員、有問必答的咨詢師、探索創新的引路人。這對于我們目前大多數高職教師而言,無疑又是一次挑戰。高職教師唯有迎難而上,通過學習、鍛煉,不斷提高職業教學能力。

總之,高職教師要堅持改革創新的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了一大批具有高素質的高職教師的積極探索與實踐,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三、課程設計

現有的課程是按學科體系設計的,而學科體系的課程是難以實現行動導向教學的。因此,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現有的課程體系必須打破,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必須重構。這一重任還是落在高職教師的肩上,其中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教師成為改革的先行者。筆者認為,要成功構建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體系,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應考慮社會需求、知識體系、個性發展三個外部影響因素。其中,社會需求是課程設計的前提,在課程設計中起著主導作用。作為以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教育,社會需求在課程設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職教育要滿足社會需求,主要表現為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滿足動態發展的勞動市場的需求。知識體系是課程設計的基礎,在課程設計中起著支撐作用。知識體系不僅包括傳統的以理論知識為主的學科體系,而且包括現代以經驗知識為主的行動體系。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應主要考慮后者。個性發展是課程設計的紐帶,在課程設計中起著核心作用。由于職業教育的對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其個性發展與職業情境結合尤為緊密,因此與職業活動緊密相關的實踐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占有很大比重。高職教育課程設計要為學生個性發展留下較大空間。

在充分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具體實施課程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第一,對實際的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分析;第二,對典型的工作任務進行整合歸納;第三,將職業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處理;第四,進行職業化課程設計。通過以上步驟,實現課程設計職業化,職業設計工作化,工作設計過程化,過程設計具體化,具體設計科學化。

四、教材開發

現有教材是按學科體系編寫的,按現有教材組織教學,難以實現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高職教材必須在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在教材開發中,要做到以下三點:

1.變學科體系為職業體系。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改革,體現在高職教材的編寫中,就是要堅持以職業行動為導向,教材不再按學科體系,而是要按職業分工科學組織編寫,變學科體系的教材為職業體系的教材。如現有的會計教材,就是學科體系的,它是按會計專業所涉及的相關知識,按不同知識之間的關系,劃分為若干學科,并編寫出相應的教材。

2.變知識體系為行動體系。現有高職教材是知識體系化的教材,每本教材都是一定量知識的集成,整個知識化的專業教材體系集專業知識之大成,這種教材不適合高職學生。行動導向的教學,要求高職教材變知識體系為行動體系。知識體系的教材是按知識的邏輯關系來編寫的,行動導向的教材要打破這種體系,而以行動操作為線索來組織教材編寫,教材中主要介紹的是某一職業工作有哪些行動(做些什么)?怎樣行動(怎么做)?為什么這么行動(為什么這樣做)?還有更好的行動嗎(還有更好的做法嗎)?

3.變靜態體系為動態體系。學科體系的教材是理論知識的靜態反映,它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方法、推理、判斷、結論等組成的理論體系。行動導向的教學要求教材反映職業工作的動態過程,變靜態體系教材為動態體系教材。如現有的《審計基礎》教材,就是靜態體系,包括十一章(各種版本大同小異),這種教材體系除了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審計知識外,無法讓學生感受審計工作的動態過程。為使審計教材符合行動導向,就要將靜態體系變成動態體系。具體開發教材時,應結合審計工作實際,將現有的審計工作按其工作過程的不同分成若干類型,每一類型的審計作為一個部分,按其工作過程進行動態反映。如某一類型審計,可按其工作過程編寫:接受審計任務、編寫審計工作計劃、實地審計、記錄編寫審計工作底稿、核實整理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與建議書等。這樣編寫出來的審計教材,充分揭示了審計工作過程的動態特性。

五、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有了雙師素質的高職教師,有了符合行動導向的課程設計和教材,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才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高職教學的現狀,從而實現以下幾個變化: 轉貼于

1.變教師主動講授為組織指導咨詢。在學科體系下,教師的教學是以講授為主的,雖然有些教師也嘗試一些別的模式,但不是因其條件不具備而難收好的效果,就是無法進行下去。有了按行動導向設計的職業化課程,有了符合行動導向的高職教材。教師不可能一個勁地講、也不需要多講。教師由原來意義上的教師角色變成了多重角色:一是教學的組織管理者,二是職業知識的傳播者,三是職業行動的教練員,四是解答問題的咨詢師,五是職業工作過程的引路人。

2.變學生被動聽講為學生主動學習。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學習由教師的講授決定,教師講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學習、理解、記憶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應付。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與方法改變了這一教學現狀,使學生從被動聽講轉向主動學習,學生面對職業行動操作的內容,他要知道怎么去操作,為什么要這樣操作,能有別的方法嗎?這樣,學習就變成了學生學習的一種自覺行動,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再過多講授,而主要是回答學生提問,指導學生操作,啟發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等。

3.變理論指導實踐為實踐上升理論。現在的職業教學大多是先講理論知識,在學生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消化、記憶的基礎上,運用理論知識,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這種模式對高職教學來講效果不佳。行動導向的教學直奔職業行動(職業實踐操作),教學生怎么做,討論為什么要這樣做,探討怎樣做會更好。從而改變了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變理論指導下的實踐為實踐基礎上的理論。由于學生邊做邊學,邊討論,邊思考,最后將實踐操作上升為理論知識。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職業操作,還弄懂了必要的理論知識,且印象深刻,不易忘記。

4.變傳統課堂教學為營造工作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講解,學生在課堂上只能學習相應的知識,感受不到所學職業的氣息,體會不到所學職業的工作氛圍。這種狀況不利于職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職業習慣的養成。行動導向的教學要求改變這一現狀,盡可能變課堂為工作場所,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營造一種工作氛圍,讓學生在所營造的工作氛圍中去體驗,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

5.變理論實踐分離為兩者完美融合。在現有的高職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內容,有的還研究它們之間的比例關系,一般都強調要加強實踐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有的學校有的專業先在學校學理論課程,到一定時候將學生放到工廠等單位中去進行實踐。也有的學校有的專業先將學生放到工廠等單位進行實踐鍛煉,然后回到學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這兩種做法雖然都兼顧到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操作鍛煉,但沒能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而是相互分離的,因此收不到應有的效果。行動導向的教學,是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從錄取進校到畢業離校的全過程的教學都是以行動為導向的。學生的整個學習方式都是通過行動來進行的,行動是學生學習的全部,學生在行動中學習,行動即學習。教師在學生進行職業工作化操作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咨詢、指導、參與討論、啟發思維等,將知識傳授與理論分析貫穿其中,從而實現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效果。

六、教學考核

在實施行動導向的教學改革后,課程設計、教材、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其教學考核也相應地要發生變化。

1.變結果性考核為過程化考核。在學科體系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學考核重結果、輕過程。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教師在講授,學生是處于被動聽講的狀況,這種教學很難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考核,故其考核的關注點在結果。行動導向的教學,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學生學習的好壞體現在整個行動過程中,而不僅僅是最終的結果。因此,要科學考核學生的學習狀況,其考核的關注點應從結果改變為過程,變結果性考核為過程化考核。

2.變知識性考核為能力化考核。傳統的教學考核主要是考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這種考核與高職教學的目標相悖,不利于培養高技能型職業化人才。在現有的教學方式下,有的學校有的教師也試圖考核學生的能力,但因其課程、教材和教學都是學科體系的,教給學生的主要是理論知識,而要考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對教師尤其是對學生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可以說,知識性考核是學科體系的產物,學科體系不可能產生嚴格意義上的能力化考核。行動導向教學,使學科體系向行動體系轉化,與此相適應,能力化考核必將應運而生。

3.變統一性考核為個性化考核。在學科體系下,從課程開設、教學組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考核內容、考核要求等各個方面都整齊劃一,沒有差異,如有差異,只能是考試分數的高低不同。這種考核強調的是統一性,所有學生都按統一要求應試。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注重的是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不同學生,其能力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就同一種能力而言,不同學生有能力的高低之分,表現為不同學生同一能力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就學生所具有的多種能力而言,不同學生也有其差異性,表現為不同學生能力結構的差異性。承認這種差異性,有利于我們在考核學生的能力時,實施個性化考核。個性化考核,有利于學生張揚個性,挖掘學生的特殊潛能,說不定能從中發現培養奇才。

篇(6)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 專業綜合實訓 農產品質量檢測

作為高職教育的一種探索,行動導向教學法目前在我國的職業院校里廣泛采用。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開設的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是按照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和相應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在真實或模擬的操作環境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門課程知識,以強化學生專業綜合技能為目的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它整合了專業單項實驗實訓中的知識和技能,融合了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是應知、應會、應用的融會貫通。通過該課程的開發,彌補主干核心課程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不足,強化應用能力培養,并通過若干典型具體的工作任務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訓練,使學生基本完成由自由人向職業人的轉變。

1 課程介紹

1.1 課程性質與作用

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作為高職食品檢測類專業實訓實習領域中的核心教學任務,以化學分析、應用有機化學、分析儀器使用與維護、樣品處理技術、農產品產地評價、肥料檢測、農藥檢測、糧油檢測、微生物檢測、飼料檢測、果蔬產品檢測、畜禽產品檢測、水產品檢測等課程為前導,對接食品檢測類國家職業資格,是該職業工種掌握的核心專業技能之一。

1.2 教學目標

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完成典型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培養職業素養及鍛煉實際的工作能力。即以檢測項目為載體,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使學生在真實的檢驗項目中掌握綜合專業技能,以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和職業素質。通過課程的實施,達到食品檢驗工(高級)、化學分析工(中級)、乳品檢驗工(中級)以及飼料檢驗工(中級)的技術技能要求。

1.3 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課程內容均來自企業真實檢驗任務,篩選21項檢測模塊,形成14個學習情境,按照項目實際占用時間安排學時。本課程共設176學時,分4學期完成。專業綜合實訓課程確定的典型工作任務,基本上覆蓋了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常用方法、常用儀器、常見檢驗項目及檢測標準,在任務排序上盡量按照由簡到繁進行,按照食品檢驗工、化學分析工職業發展的自然規律進行。同時考慮學生認知和職業發展規律,力求與國家職業標準接軌。能夠保證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中應用所學檢測技能完成企事業相應檢測類崗位下達的任務。

2 行動導向教學課程設計

豐富的課程資源從應用中產生,因此在設計課程時先進行企業調查。通過對企業和市場調研了解農產品加工企業以及各級檢驗機構典型的企業工藝流程和真實的檢驗任務,并按照學生職業發展規律和知識技能的復雜程度,結合師資和實訓基本條件,對典型工作任務中包含的關鍵技能點進行分析,做到突出重點、覆蓋全面、合理序化,將企業、檢驗機構的典型工作任務以及食品檢測類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轉化為教學內容,形成學校與企業統一,檢驗數據為產品工藝提供參考,檢驗結論為品質管理服務的互動教學設計總體框架。

2.1 建立仿真與模擬的質量檢測中心

建立若干個仿真與模擬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每個檢測中心由4~5名學生組成,每一項檢測任務均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每個小組在接受任務后,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相應的準備和實施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組內成員要積極配合、互相鼓勵、互相監督,以出色完成該任務為最終目標,逐步培養自己化解分歧、、發掘自身潛力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團隊責任感和合作意識。

2.2 實現“知識、技能”一體化;“教、學、做、評”一體化

圍繞選定的工作任務,設計提升學生能力的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選擇行動導向的教學法。涉及任務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等,以實現“知識、技能”一體化,“教、學、做、評”一體化,將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個人能力的培養集成于任務實施過程中。

2.3 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角色的轉變

教師作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引起、維持、促進”的作用。學生作為“質量檢驗員”,在教學過程中主要起“任務咨詢、制訂計劃、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定反饋”等作用。

2.4 用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有效的獎勵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依據每個檢測中心提交的《檢驗報告書》,評價每個檢測中心工作人員(學生)的工作能力,評出最佳質檢員,并對優秀檢測中心支付檢測費用。檢測費用以量化的形式支付,到學期末累計量化后,對獲得前3名的小組成員給予免考的獎勵,免考的學生占總學生數的20%。

3 行動導向教學課程的實施

3.1 通過跨組交流總結經驗

為了有效整合、利用現有實驗實訓室資源,每兩個實訓任務捆綁,由兩次實訓課完成,如還原糖含量測定和維生素C含量測定捆綁,第一次實訓課由模擬檢測中心1、2和3完成第一項任務,模擬檢測中心4、5和6完成第二項任務。第二次實訓課由模擬檢測中心4、5和6完成第一項任務,模擬檢測中心1、2和3完成第二項任務。為了防止小組之間互相抄襲檢驗數據,兩次實訓課各項任務所用待測樣品不同。在第二次進行該兩項任務前,由上述六個檢測中心選派代表,隨機到另外一組,交流實施上一次任務中各組所獲心得、經驗等,以便其他小組作為參考,通過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心得總結經驗教訓,本模塊檢測任務完成情況將更為完善。

3.2 課程實施

3.2.1 任務咨詢、制訂計劃

以每個檢測中心(小組)為單位,開展檢驗任務。工作任務開展前,選出檢測中心主任(小組組長)。具體實施前,由教師參照職業崗位需求,策劃下達工作任務,小組成員根據工作任務,查閱資料,進行思考分析,完成從明確任務、搜集資料、制訂計劃、工作實施、整理總結到驗收評價全部工作過程。圖1為專業綜合實訓課程實施設計示意圖。

3.2.2 實施計劃

經過小組討論、跨組交流、教師總體評價等進行驗收評價后,開展檢測任務。試液以及指示劑的配制、樣品前處理、分析檢測等工作按照各成員的任務分配協作完成。實訓后核查返回的儀器設備數量,以降低設備的破損率;實驗原料和消耗品的使用也制訂領用計劃,以減少浪費。

3.2.3 檢查控制、評定反饋

檢測任務完成后,以小組為單位上交詳細的實訓報告書,經教師審核通過后準許結束檢驗工作。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中的應用,讓所有學生自始至終參與“工作”全過程,發現、探討和解決職業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體驗并反思學習行動,最終獲得完成相關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

4 實施效果與反思

(1)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習者職業能力的發展,核心在于把行動過程與學習過程相統一。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做到“做中學、做中教、做中評”。通過行動引導教學法,學生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思維,形成了綜合職業能力。

(2)在行動導向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角色發生了轉變,從教授轉變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人,用行動引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團隊中自主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3)在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遵循“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完整的流程。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并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訂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學習專業知識,構建自己的職業技能體系,完成教學與工作零對接,使學生畢業無后熟期,可直接服務于社會、企業和行業。

(4)在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時,學生自主組織成立臨時性的檢測中心(檢驗小組),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培養學生的交流和團隊協作等社會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和信息,獨立工作,自主學習,自己動手掌握知識,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

(5)通過角色輪換,學生對不同崗位有感性和理性體驗。每個檢驗人員在檢測中心工作崗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工作任務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輪換,使每一個學生對實驗室中的主要崗位均有所體驗,全部工作任務完成后,每個學生都在不同的崗位上進行多次體驗。

5 結束語

在探索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綜合實訓課程改革過程中,把行動導向教學理念應用到部分班級的教改試點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一些問題,如綜合實訓作為綜合性的課程,要求的技術含量比較高,要完成任務離不開必要的理論知識基礎,包括樣品前處理技術、試劑配制、分析儀器的操作等。如果缺少這些必要的理論知識,就無法優質高效地完成本項目工作。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思考以及完善的部分。

參考文獻

[1] 張玉廷,申薇,姚陽,鄭虎哲.農產品質量檢測專業綜合實訓課程設計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14:48-49.

篇(7)

1 地域經濟發展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需求分析 

高等教育的功能之一是服務社會,因此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之一是滿足社會崗位的需求服務地域經濟發展,因此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崗位需求分析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社會競爭力和素質提高至關重要,是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突破口。通過對2011、2012、2013屆實習學生和其用人單位的調查和溝通,本文從以下三方面來分析地域經濟發展和用人單位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需求。 

1.1 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即從事任何職業都需要的能力,包括六種: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能力、計算的能力、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運用現代語言的能力。關鍵能力不是針對某一個崗位或者職業,但是,無論從事哪一種職業必不可少。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溝通和交流的能力、應用技術的能力和計算機能力是各用人單位都認同的所需人才應具備的能力。根據對2010級畢業學生的調查分析,行政辦事員、商務文秘、前臺接待員、跟單員助理、報檢員助理、單證員助理和外銷員助理是依次適合高職商務英語論文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崗位。這些職位同時也是學生未來就業的主要崗位。因此在這些崗位中自主學習能力、英語表達能力、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團隊的協作能力、協調溝通能力、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應用網絡和撰寫報告能力是從事任何職業都必不可少的關鍵能力。 

1.2 專業能力 

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未來職業包括外貿職位、外銷職位、涉外文秘以及英語翻譯,這些職位所需求的專業能力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英語的流利的聽說、輕松的讀寫能力,尤其利用英語進行有效跨文化交際,處理國際商務、國際貿易、涉外文秘等相關商務工作,流利地使用英語進行商務溝通;第二,完成國際商務、國際貿易業務實際工作和文秘相關工作的能力,熟悉國際貿易和商務運作的基本理論與操作程序,在實際的商務活動中運用商務能力操作的能力。 

掌握制造業的基礎知識。制造業是支撐一個民族發展的強力脊柱,是提高一國國際地位,帶領國內人民走向現代、富強、文明的關鍵產業。同時歷史發展的事實也告訴我們,在教育領域與制造業聯系最為緊密的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通過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服務于制造業的轉型發展,促進制造業向勞動生產力的轉化。[1]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發展對給遼寧地區的商務英語專業的高職學生提供一個在制造業企業就業的機會,因此也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能力有了特殊的要求即掌握制造業的基礎知識,為未來的就業拓展了方向,是服務地域經濟發展的途徑。 

1.3 樂觀、自信以及抗挫折的能力 

英語語言的學習過程對于培養學生樂觀、自信、克服挫折、挑戰自己的性格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語言學習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因此(展示)Presentation是學生上課必須應對的任務,每一次充分的準備和完美地展示都會增添學生的一分自信,而且英語短劇表演,從劇本的修改,遴選合適的演員,都鍛煉了學生的溝通和領導能力,對于沒有英語語境的中國學生學英語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如果能克服自己的害羞、不自信、給自己一個更大的平臺,這本身就是戰勝了挑戰,語言學習的學生具有開放多元的性格特點,益于接受新鮮事物等長處,因此,英語語言好的學生一定有耐力、有持之以恒的信念、有抗挫折的能力,這些優秀的性格都是未來的各個職業對其從業者的要求。 

2 服務于地域經濟的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化已成為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是職業教育的內在要求。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強調的職業教育“辦學,要辦學隨著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而動,跟著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而走,圍繞企業人才需要而轉,適應社會與市場而變,這就是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2]這就要求高職教育教學理實一體化,服務地域經濟。 

2.1 理實一體化教學的內涵 

理實一體化教學,通俗的理解是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其內涵是打破傳統學科體系的教學模式,根據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學資源,體現能力為本位的特點的教學方式。[3]教學中要求教師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實現師生的雙向交流,可以先講理論,再進行實踐,也可以在實踐中講授理論,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 

2.2 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設計思路 

針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趨勢、地域經濟發展對學生能力的需求分析及當前社會高職生源的特點等,對理論與實踐教學進行全面整合,設計出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 

首先,確立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目標。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是面向從事涉外貿易的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熟練的商務知識及較高的商務文化意識,較為扎實的文秘基礎知識和雙語言文字實際應用能力,了解裝備制造業的基礎知識和發展趨勢,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商務活動、公關接待服務以及管理工作。 

其次,整合核心課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包括公共課程,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職業技能訓練課。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就是要整合后三類課程,以職業素質模塊、社會綜合能力模塊、職業技能(商務技能和語言技能)模塊等為主線構建理論和實踐教學能力模塊體系,進行項目化課程設計和改革,實現由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零距離”轉換。整合基礎英語、英語口語、英語視聽說和英語聽力為英語基礎;商務英語閱讀、商務英語翻譯、商務英語寫作和商務英語口譯為商務英語;外貿單證、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商務秘書實務和商務交際實務為商務實務課程。更加重視實訓課程。增加實訓課程的課時及課程設計。更加重視學生的校外實習以及頂崗實習。在實訓和實習的實踐中應用、內化理論知識,增加能力。

第三,優化教學方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要求教師采用項目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這兩種教學方法即是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項目教學法:是以項目目標為導向,讓學生們在完成項目的同時學會制定項目行動計劃的制定、項目的溝通、項目實施、項目評估。這使學生通過完成項目獲得與專業相關的知識、技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職業道德和管理與組織能力。行動導向教學法是指導、組織整個教學過程的一種思路,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效模式。行動導向的學習力求保持動腦和動手活動之間的平衡,包括以行動為導向的課程(模塊)體系、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內容、以行動為導向的考核標準、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組織及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4]。在行動導向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包括任務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水平提升,以適應地域經濟的發展需要。 

3 服務于地域經濟的商務英語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必要條件 

3.1 完善實訓環節 

首先商務英語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其中的各門課程都要求學生邊做邊學邊操練。因此,完善的實訓設備以及配備各種實用的應用軟件,可以從文字、聲音、圖片和影像各個方面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是高職院校推行理實一體化課程的關鍵。其次,要大量地開發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培養是檢驗在校實訓課程的效果,職業素質的養成,職業道德的形成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因此,穩定的、有效的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完善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的最重要的環節。 

3.2 培養優秀教師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要求具有企業的實踐經驗,掌握英文的學習和教學規律。因此,必須增加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的職業培訓和教學培訓的時間和課程,使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獲得最前沿的技能和知識,以及掌握如何能把這些知識教授給學生的最新的教學方法。這是實踐理實一體化課程體系最關鍵的一環。 

3.3 編寫理實一體化教材 

編寫一套實用的、與時俱進的、適應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的商務英語教材。“評價現代外語教材需要運用現代‘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人才觀’、質量觀’等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的評價標準”。[5] 

3.4 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 

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考慮學生語言技能、專業技能,課堂情況、實訓表現、職業道德等綜合因素,評價學生的可持續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并以理實一體化的要求和標準來評價授課教師,而不是以一張卷紙的分數來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4 結束語 

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高職教育要求“融‘教、學、做’為一體”,重視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和理論和實踐一體化,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必然是以服務地域經濟的發展為目標,改革當前的課程體系為理實一體化的課程體系,應用項目教學法和行動導向教學法,培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會生存,學會生活。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多人片高潮野外做片黑人|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 三年片大全电影| awww在线天堂bd资源在线|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无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男同gay自慰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特级西西444ww大胆高清图片| 丁香花在线影院观看在线播放| 欧美性开放bbw| 国产一精品一av一免费爽爽|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2018国产大陆天天弄|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九色九九九老阿姨| 色88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50岁老熟女高潮喷水|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妺妺窝人体色www婷婷| 无码免费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丰满熟妇大号bbwbbwbbw| 超清纯白嫩大学生无码网站|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给我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 色妞www精品视频| 无套内谢的新婚少妇国语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 亚洲色婷婷综合开心网| 99久久国产精品热88人妻|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24小时日本在线www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