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0 16:17: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醫保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豐城市,低保群體,醫療保障,商業醫保
從當前制度設計上看,我國初步形成了較全面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系,構建了較完備的醫療保障框架,低保群體“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碩士論文,醫療保障。但在實踐過程中,低保群體最容易滑入醫療“貧困陷阱”,“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也是屢見不鮮。碩士論文,醫療保障。
一、低保群體醫療保險的基本狀況及分析
現以豐城市原始調研數據為依據,分析我國低保群體的基本狀況及低保群體醫療保障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調查基本情況與初步分析
我們共調查了豐城市100戶低保家庭,城市和農村各50戶。(1)年齡結構:低保群體多數是中老年人,60歲以上高達38%。說明低保群體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給國家帶來低保救濟和老人供養的雙重壓力。碩士論文,醫療保障。碩士論文,醫療保障。(2)致貧原因:致使他們成為低保戶的原因,主要是常年性的低收入;其次是其他原因,如家庭主勞動力早逝、下崗、家園遭受自然災害等;然后是多年重病和傷殘。(3)月人均收入:低保戶的月人均收入主要在100至300元之間,其中大部分來自政府發放的低保金及子女給予的贍養費。然而,這只能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若遇到疾病風險,他們將陷入巨大困境,甚至失去基本的生活保障。(4)年人均醫療費用:在100戶被調查低保戶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者的年平均醫療費用在500元左右,超過四分之一的被調查者的年平均醫療費用超過1000元,其中有三戶超過5000元以上。
2.存在的問題:(1)醫療費用報銷比例低,難以解決低保群體“看病貴”的問題。在調查的100戶中,平均每年的醫療費用支出在1000元左右,而這些醫療費用支出是在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新農合和城鄉療救助報銷之外的。據被調查的低保戶反映,其醫療費用的報銷比例在40%~60%之間。對于大部分的低保戶來說,這部分報銷之外的醫療費用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占其生活總支出的35%以上。(2)報銷范圍過小,只能在定點醫院才能報銷。報銷醫療費用的范圍僅僅局限于國家規定的醫藥目錄,很多疾病的相關治療藥物被排除在報銷范圍之外。低保戶普遍反映不住院就不能報銷醫療費用,而住院各項醫療費用又比外面一些診所貴,即使報銷了一些費用也不劃算。在豐城,定點醫院偏少,僅有豐城市人民醫院、豐城市中醫院以及豐城市紅十字會醫院三家是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對于地理位置相對偏僻的地方,特別是農村地區來說,“看病難”問題十分突出。碩士論文,醫療保障。(3)報銷手續過于繁雜,報銷花費時間過長。調查發現,低保戶對現行醫療保險體制不滿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手續太多、程序太繁,他們希望政府能簡化手續,減少程序。比如,豐城市的醫療救助首先要向居(村)委會申請,然后通過鄉鎮、縣市民政以及醫保、新農合等相關部門的審核,手續繁瑣,審批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二、政府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的政策設計
1.模式借鑒:(1)江蘇江陰模式:自01年起江陰的農村醫保就由太平洋保險公司江陰支行管理,實行27元保費,2萬元補償的方案,太??梢詮尼t保基金中提取10%的管理費,征繳、管理、監督三權分立。(2)河南新鄉模式:自04年起河南新鄉的新農合作就委托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新鄉分公司管理,當時國壽提取的管理費為保費的1%,07年為2%。2008年新鄉開始將城鎮居民和職工基本醫保委托給壽保公司經辦或部分經辦。
2.政策設計及建議:(1)政府通過招標方式引入商保競爭機制,與實力雄厚,專業化水平高的保險公司合作,將低保群體的醫療保險循序漸進地委托給商保公司管理,由商保公司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采集原始數據并通過精算確定保費率及補償額。(2)實行“征、管、監”分離制度,政府負責醫保方案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等工作;民政部門負責資金籌集,向保險公司支付保費和監督等工作;保險公司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受托承辦低保群體醫保運行管理中的報銷,結算和審核等工作。(3)政府規定保險公司可以從醫?;鹬刑崛?%—10%的管理費用,具體比例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4)政府將低保群體的醫保基金劃撥到保險公司專項賬戶,采用信托方式運作,實現醫?;鸷驼渌Y金的有效隔離。保險公司按照收支兩條線統一管理,實現專項資金和分公司其他費用分開核算。
三、政府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的政策論證
1.政策成本分析:09年我國低??側藬禐?107萬人,根據豐城市的調查數據,低保戶期望的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80%,每人平均每年醫療費用支出約為1000元,則
總成本:71.07億元
低保戶期望報銷額:56.856億元(71.07×80%)。
其中:城鎮基本醫保和新農合負擔額:28.428億元(56.856×50%)(50%為全國平均水平)
其他補充,如城鄉醫療救助等負擔額:17.0568億元(56.856×30%)
商業醫保負擔額:11.3712億元(56.856×20%)
即政府實行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的政策,共需籌集資金11.3712億元,此即為其政策成本。
2.政府財政可承受性分析
低保戶自繳保費:0.94547億元(城市2347.7萬人×20元/人=0.46954億元;農村4759.3萬人×10元/人=0.47593億元)。
政府因引入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政策后,可以精簡政府機構,減少工作人員,節省財政經費:按河南新鄉模式,工作人員由544人減少到50人,財政經費由千萬以上較少到不過150萬元,可測算節省額至少有2億元。
政府因引入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政策后,可以降低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按江蘇江陰模式,不合理的醫療費用從一般水平的30%下降到了15%,可以測算節省額至少有1千萬元。
其他,如社會慈善捐助:1億元。碩士論文,醫療保障。
則政府財政還需負擔7.32573億元。
可設計,中央財政負擔60%:4.395438億元;地方財政(省級)負擔40%:2.930292億元。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測算2009—2011年各級政府投入8500億元。因而政府因引入為低保群體采購商業醫保政策后由政府財政負擔的7.32573億元,可以得到確實保障。
參考文獻:
[1]惠忠.江陰:商業醫保進農村[J].江蘇農村經濟,2004,(6):44-45.
關鍵詞:稅費改革;鄉鎮財政管理;問題;對策研究
1引言
在我國,鄉鎮是最為基層的政府機構,代表著我國廣大基礎農民的利益,也是我國需要多加關注和扶持的地方?;谖覈恍╆P于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政策,我國對于鄉鎮的建設一直非常關注。此外,鄉鎮政府作為直接支持和服務基層人民的政權機構,一定要有充分的財力保障才能夠高效運行。可是當農民的稅費改革以后,鄉鎮政府卻斷掉了經濟的來源,使得政府無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如何能夠在這種稅費改革的新形勢下做好財政管理,這該是政府首先要做好的第一要務[1]。
2我國鄉鎮政府在稅費改革后的現狀
我國在1990年開始實行稅費改革。不論是分稅改革還是農村的稅費改革都對鄉鎮政府的財政體制有了很大的影響[2]。雖然這種稅費的改革可以規范我國的收入和分配關系,但是卻使得鄉鎮政府的財政陷入了不小的危機??梢钥隙ǖ氖牵捎诙愘M的改革體制,我國農民的負擔緩解了,而且也杜絕了政府的不合理收入來源。但是,政府財政壓力的加大在另一方面也阻礙了政府為人民服務的心,使得政府很多功能或者職責不能高效地運行。如果財政支出一直是處于增長的狀態,而卻沒有穩定的財政收入,那么政府所面臨的將不僅僅是財政的危機,還有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以及執行力。如果稅費的改革只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財力負擔,而卻忽視了鄉鎮政府應該提供給農民的公共職能。因為取消了農業稅,使得鄉鎮政府的職能發揮受到了影響,打擊了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使得政府的運行機制不能高效進行。一旦鄉鎮政府的收支有了缺口,那么農民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
3鄉鎮財政管理模式的經營原則或方向
自從農業的稅費取消以后,很多鄉鎮政府失去了一大部分的財政收入來源,也使得鄉鎮政府的財政管理模式急需要改變。照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很多鄉鎮政府無稅可分,也沒有穩定的稅源,所以鄉鎮政府要想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就需要有自己的主體收入,更需要有科學的財政管理模式。第一,國家應該按照具體的財力向公共需求和基層傾斜的原則,學會讓中央的財政政府加大對鄉鎮政府支持的力度。對于鄉鎮政府所因為取消農業稅等稅源的問題,中央政府應該讓上級政府不足鄉鎮政府,不讓鄉鎮政府獨自承擔,讓其提高靈活使用財力的能力,不斷利用財力支持日常政府的工作[3];第二,像一些重大的民生需求問題,鄉鎮政府應該遵循以事權決定財權原則,讓上級政府負責,而一些具體的工作,例如房產稅、土地增值稅等問題就需要鄉鎮政府來做主了;第三,遵循縣鄉最低保障機制原則,建立政府財務管理機制。主要是為了杜絕一些鄉鎮政府因為財務管理不力而出現的一些亂收費和亂花錢的現象。
3.1如何進行稅費改革后的鄉鎮財政管理經營模式
轉變政府職能,優化崗位設置,要想轉變鄉鎮財政管理的經營模式,就要從轉變政府只能做起。理清楚政府所涉及的所有利害關系,創新各種政府的體制機制,不再因循守舊,優化崗位設置,使得政府的各個工作人員都能夠展現出良好的工作風尚。不斷推進政府工作人員與群眾之間的良好關系,形成良性互動,建設服務型政府,支持稅費的改革成果,以減輕人民負擔,建設美好農村而努力[4]。
3.2職責明確,各司其職
鄉鎮政府主要是讓一些鄉村的政權能夠正常的運轉,促進教育、醫保、民政等問題的健康發展。要想在稅費改革之后還能夠不影響政府的職能運行,就應該將一些重大事件交給上級政府去做,而鄉鎮政府就應該明確自己該負責的事項,落實到每一件小事上,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才是硬道理。
3.3精簡機構人員,撤鄉并鎮
鄉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政府的職能形式是非常單一的。但是鎮的職能就相對復雜一點。而撤鄉并鎮主要是為了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標準,同時還能夠精簡人員,讓更多有能力的人能夠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使得一些精簡下來的人員能夠充分就業,為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務。要按照責權一致、人權與事權一致的原則安排,使得鄉鎮政府更好發揮其功能。
4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進行了一系列稅費改革使得很多農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減輕了農民的財力負擔,但是卻斷絕了一些鄉鎮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使得政府入不敷出,無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所以,政府在稅費改革后一定要做好思想覺悟,不斷地改進財政管理模式,找到更加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這樣才能不會因為亂收錢或者亂花錢而影響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更好地為國家和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卜憲杰.鄉鎮財政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關于加強鄉鎮財政建設有關情況的調研報告[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7).
[2]王蕓.甘肅河西地區鄉鎮財政困難的原因分析——省級科研項目《鄉鎮財政困難問題調查研究》系列論文[J].河西學院學報,2010(01).
[3]韓璐.歷十年探索打造現代財政管理模式舉八十項制度構筑財政廉政風險防線[J].中國財政.2011(20).
【關鍵詞】新農合;農民;就醫行為;影響
2.新農合實施前后就醫地點的變化
新農合實施前多數農民表示在患病后的首選就醫地點是私人診所,私人診所提供的醫療服務態度好且價格低,這就滿足了農民作為低收入群體的需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施后農民去正規的定點醫療機構看病人數增加,通過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病人口頭詢問75-80%的人表示會選擇去定點醫療機構就診。其中主要原因是定點醫療機構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報銷額度,而且相對個體診所的治療要正規,所提供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比個體診所要安全、放心。
3.新農合實施前后對經辦機構認可程度的變化
新農合實施前,農民去醫院看病,只想著能治好病,價格便宜就好,對醫院的常規設備不足、儀器過于簡陋無所謂,對醫護人員的態度也是“敢怒不敢言”。新農合實施后通過滿意度問卷調查,隨著新農合制度的推進,有97%的農民表示滿意,人們對目前自己所參加的醫療保險制度的評價上,新農合參合人員對新農合的評價總體不滿意比例最低;針對費用問題,農民表示就醫時不再首先考慮價格問題,而更希望醫院的綜合服務能力強,技術好,服務好,態度好的“一強三好”。
二、討論與分析
隨著全民基本醫療保障方案的逐步推進,農民自身認知的改變以及健康意識的增強,十多年前因經濟原因影響就醫行為已不是主要因素,現在更注重醫院綜合實力強,業務精,服務好。立足便民、利民、惠民,不僅體現在制度設計上的合理、完善、人性化,而且要在服務質量上狠下功夫。
三、建議
1.廣泛宣傳,積極參與
利用宣傳手冊,宣傳專欄,簡報、手機短信、微信、受益群眾現身說法等人們喜聞樂見,形之有效的方式開展宣傳。新農合的宣傳工作直接關系到農民對新農合的認知程度,隨著新農合制度的不斷完善,一些直接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也在不斷變化。一方面使新農合的政策,報銷范圍,報銷流程被農民所熟悉;另一方面把資金的籌集使用情況面向社會公示,保證群眾的參于權、知情權和監督權,使農民對住院的費用情況明明白白。還可以提高參合的積極性。
2.大力推進分級診療
一是引導農民“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小病在社區、大病在t院、康復回社區”的合理就醫秩序,相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分級診療工作,建立工作組織,落實工作責任,制訂出臺城鄉技術協作制度、分級診療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并從經費支持、醫保政策、藥品配備等方面予以傾斜,積極推動分級診療工作開展。二是注重政策引導,重點發揮合療政策的利益導向作用,城鄉合療報銷實行差別化支付,對不同級醫療機構執行不同的報銷比例(2016年為鄉鎮級90%、縣級75%,市級60%、省級55%)和起付標準(2016年為鄉鎮級200元、縣級800元,市級1800元、省級3000元)。一方面,有助于引導農民進行理性就醫,降低農民醫療經濟負擔,有效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同時也有利于鎮級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醫療資源的效率,醫療質量的改善。
3.改善服務,提升質量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聞媒體的廣泛運用,農民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我們做新農合定點醫院滿意度調查,回答非常滿意的僅占20.5%,說明服務質量的上升還有很大空間,應不斷提高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和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合療經辦窗口應選擇工作能力強,業務熟悉,有責任心的同志,把黨的政策落實好,把醫療機構的良好形象展示好。
四、結論
新農合的實施對農民就醫觀念、就醫行為產生了積極影響。一方面農民就醫的醫療成本有所下降,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有效改善;另一方面促進了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醫療質量的改善。實際中應注重制度參與人對制度運行和發展的影響,關注制度對個體的影響以及個體對制度的反映,為其可持續性發展提出好的建議。既滿足了時展的要求和農民的期盼,又減少了城鄉之間的差距,為社會的發展奠定理論基礎與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1]黃宵,顧雪非.新農合補償方案對居民住院機構選擇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事為管理,2012,(7):523―525.
[2]王延中.社會保障綠皮書: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201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
[3]丁錦希,李曉婷,顧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農戶醫療負擔的影響[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91―97.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化
一、引言
農民工是從農民中率先分化出來,與土地保持著一定經濟聯系、從事非農業生產和經營、以工資收入為基本生活來源,并具有非城鎮居民身份的非農化從業人員,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形成的特殊社會群體。從人員構成來看,目前我國的農民工主要包括進城農民工和鄉鎮企業職工。其中,進城農民工約8600萬人,鄉鎮企業職工約12800萬人。
二、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一)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建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提高城鎮化水平,轉移農村人口,優化城鄉結構,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制度保證,是推進城鄉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大舉措。以現代社會保險制度代替傳統的土地保障,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有助于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和城鄉社會穩定,是先進文化發展的必然方向。根據農民工亦工亦農、工作流動性大、收入不穩定且偏低等特點,創造性的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將農民工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是最大限度的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滿足農民工利益要求的具體體現。與此同時,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險制度,也是建立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的內在要求。
(二)推進城鎮化的需要
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開始放棄農業生產活動,主要依靠工薪收入生活,一些人也不再具備從事農業勞動的意識和技能。
據王奮宇等人對北京、珠海、無錫三個城市農村流動人口即農民工的典型調查顯示:已經有19%的農民工沒有土地,完全放棄了對土地的依存;有46.8%的農民工即使沒有失去土地承包權也會繼續在外務工,也準備放棄對土地的依存;16.5%的農民工處于不確定狀態,只有17.7%的農民工會選擇回家務農。這就說明,有近70%的農民工已經做出了城鎮化選擇,若為其提供社會保障或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償,做出城鎮化選擇的比例還會大幅度提高。
正由于農民工沒有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在面臨失業、工傷、疾病、年老喪失勞工能力等問題時,沒有任何社會保障的農民工往往只能自找出路或被迫重新從事農業生產,加重農村失業和其他社會問題,并延緩城鎮化進程。因此,將土地保障作為農民工的最后避難所,已面臨各方面挑戰,而建立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則是推進城鎮化最重要的制度保證,也是順應城鎮化發展趨勢的戰略舉措。
(三)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需要
從土地的承載能力及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角度而言,我國現有農村土地難以為包括現有農民工在內的所有農村人口提供良好的保障,甚至無法保障全體農村人口的溫飽問題。實施城鎮化戰略,減少農民,使大批農村勞動力主動放棄土地這一根本依托而走進城鎮、走進工廠,通過建立適合農民工特點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促進農民工率先完成從傳統土地保障到現代社會保障的過度,解決農民工的后顧之憂,有利于加快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進程,為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創造寬松的環境。
(四)經濟條件基本成熟
農民工一般有相對穩定和高于農業人口的工薪收入,具備了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經濟可能性。而且,進城農民工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企事業單位一般都已經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對社會保險有較高的認識。
從鄉鎮企業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鄉鎮企業已經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許多鄉鎮企業在具備了一定實力后,也已著手考慮職工福利與保障問題,根據本地、本企業的實際制定了一些具體的保障措施,如對本企業職工建房、看病、子女上學等給予了一定數額的補助;對于在本企業工作達到一定年限,進入退休年齡的職工一次性或分月發放一定數額的退休金,或由企業出資為職工購買一定標準的商業養老保險,等等。這些措施對于保障本企業職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然而由于其主要是在企業的范圍內,因而只能稱為企業福利,而非社會保險。但這些現象說明,許多鄉鎮企業已經具備建立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條件和愿望。缺少的是社會保險的制度安排,而將鄉鎮企業職工納入社會保險體系,將給鄉鎮企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提供一個歷史性的機遇,也可以為其實施產權制度等改革創造寬松的環境。
(五)政府的基本職責
目前,我國政府的工作重點已經開始由經濟建設轉向以社會保障制度為核心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特別是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引起社會各個層面的密切關注,僅財政投入每年就達到數百億元(2001年為508億元)。但這是政府沒有及時承擔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責任而不得不承擔財政責任的必然結果。農民工處于城鎮化的最前沿,為農民工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成本越早越低,若等到農民工成為我國城鎮人口主體再建立社會保險(2012年農民工可能達到1.6億人),其社會保險制度成本將更高。三、完善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安排
(一)出臺有關強制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的法律法規
把農民工真正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必須通過立法來強制執行。同時,還應出臺相關限制或取消農民工退保的政策。當農民工離開參保地返鄉時,本人社會養老保險關系無法轉移的,暫時封存其個人賬戶,保留其保險關系,待其達到最低領取養老金年齡時,其戶籍所在地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賬戶余額及對應的基礎性養老金權益和基金轉移至本人戶籍所在地。到時仍未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將個人賬戶余額一次性退還本人。
(三)改革戶籍制度,放松對戶口的管制
長期以來我國的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按照戶籍來劃分人與人之間界限,造成了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里務工而不能享有同城鎮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這不利于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長期的戶籍制度不利于勞動力的流動,不能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阻礙經濟發展。要實現由“農民”身份向“市民”身份的轉變,進入城市的門檻應該降低,只要進城務工人員在所在城市具備一定的物業等資產,就可以申請加入所在城區。
(三)實施土地換保障,適當扶持農民工就業和參加社會養老保險
轉讓農村土地使用權的農民工,可直接參加養老保險,并根據農村土地使用權轉讓的不同形式和收益,折算為5年以上的個人賬戶積累額,促進農民工從傳統土地保障到養老保險的平穩過渡。對土地使用權置換出的土地換保障資金,直接進入農民工的個人賬戶,既可增加農民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積累,又可促進農村土地經營規模的擴大、加快城鎮化進程。
(四)優先發展醫療和工傷保險
城市農民工目前最害怕的是生病和受傷??床≠F、住院貴、工傷沒有醫療保障是困擾城市農民工的大問題。因此,目前城市農民工最需要的是醫療和工傷保險。
建立和完善城市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應立足現實需要,分清輕重緩急,優先發展醫療和工傷保險。要結合城市農民工特點,綜合考慮需要和可能,適當調整現行保障制度,要避免不切實際的大而全,要減輕繳費負擔,簡化辦理手續,適當降低醫保起付線標準。論文之日前通過的《深圳市勞務工醫療保險暫行辦法》就受到了城市農民工和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該《辦法》規定,勞務工只要每月繳納4元錢,就可既保門診費用,又保住院費用。這種“低交費,廣覆蓋,?;尽钡摹吧钲谀J健睙o疑值得各地借鑒。
(五)逐步推進,將社會養老保險費改為社會養老保險稅
開征養老保險稅替代現行的繳費制度,把養老保險費以法定稅賦形式固定下來。征稅的籌集方式是養老保險制度走向法制化的表現,現行的征繳社會養老保險費的辦法是行政化工作方式的體現,不是依法治理。
采取征稅的方式籌資,更具有強制性和規范性,可以減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征收的力度,為社會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打下基礎;另一方面社會養老保險費以國稅形式征收,便于全國統一管理,有利于實現社會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同時能夠保證企業主組織廣大農民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按企業規模和招收農民工數量征收養老保險稅,能促使企業主無條件為農民工繳納養老保險費,并且做到企業公平負擔,有利于公平競爭,有利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
四、結論
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中的核心內容和生命工程,21世紀我國社會保障的重點就是要解決養老問題。轉型期分析構建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模式的途徑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農民工是一個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勢群體。只有給農民工以穩定的、可預期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才能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如何具體又徹底解決廣大農民的養老問題,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來說還是一個未解的重大課題,還需要繼續進行研究、探索和指導。還需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發揮應有的作用,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參考文獻:
1、陽芳.王德峰.農民工社會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J].發展研究,2006(6).
2、曹信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環境建設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5(1).
5、吳.進城務工人員養老保險制度亟待完善[N].金融時報,2006-02-17.
6、李群,吳曉歡,米紅.中國沿海地區農民工社會保險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5(3).
7、王斌.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模式構想[J].中國勞動,2004(6).
8、盧海元.構建適合農民工特點的彈性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下)[J].中國勞動保障,2005(7).
9、楊國棟,蔡世玲.關注農民工保險問題[J].河北農業,2004(9).
【關鍵詞】實訓基地 教產結合 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衛生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钡谌㈨椊ㄔO單位,示范學校建設任務主要包括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建設和教產結合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項目建設。2013年4月北海市衛生學校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任務書》(以下簡稱“《任務書》”)獲得正式批復,將教產結合的臨床教學實訓基地的附屬醫院作為特色項目重點建設。
對衛生職業院校而言,附屬醫院是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附屬醫院能夠科學準確地制訂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教學,真正實現教學、實訓和生產一體化。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北海市衛生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示范校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從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不斷探索和總結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
(一)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
附屬醫院重視加強與學校的護理、醫學影像技術、藥劑、醫學檢驗技術和助產等專業的實訓基地相關建設,建好6個病區示教室和所有實習生值班室,安裝了手術室和超聲診斷室的教學閉路電視錄制和轉播系統,同時完善了醫學影像PACS系統,先后投入266萬元設備用于臨床診療及教學。不斷投入和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使得醫療服務項目在不斷地拓展,醫院的業務量也不斷增加,學生見習、實習崗位(機位)也明顯增加。
(二)提供專業教師參與臨床實踐平臺
附屬醫院已建立《專業教師臨床與教學換崗和兼課管理制度》《專業教師參加臨床實踐有關規定》,注重培養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專業教師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醫院的臨床實踐和管理活動,將理論知識、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骨干教師擔任附屬醫院科室主任和兼職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和醫療服務,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臨床經驗參與教學。例如,2013年6月,附屬醫院組織“雙師型”教師參加北海市醫師急救技能大賽,獲得優勝獎。可見,附屬醫院為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與臨床實踐的機會,有效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創新教學方法
附屬醫院作為校內的重要實訓基地,要自覺承擔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病例見習、階段見習和實習生頂崗實習的教學工作以及進修生的(教學)實訓活動,為學生盡早掌握與崗位對接的實踐技能提供教學平臺。此外,學校與附屬醫院的教師要加強聯系與溝通,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醫學行業和專業知識,使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更為明確。因此,附屬醫院要規范教學活動,注重教產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臨床學科與辦學專業無縫對接
學校充分依托附屬醫院臨床學科的師資、設備和場所優勢,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聲科對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檢驗科和病理科對接檢驗專業、藥劑科對接藥劑專業、婦產科對接助產專業、五官科對接眼視光專業的產教互動態勢,推進人員、設備和場所優化配置,促進學科和專業的持續發展。因此,附屬醫院應構建“校企院合作,工學結合,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階段見習+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過組織各種社會活動、臨床見習、階段見習和畢業實習等活動,使學生更熟知所學專業和本職業的責任和前景,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
(五)充分發揮教學功能
附屬醫院應充分發揮教學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納2600名中職生臨床見習和300名大中專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每年接納36名外單位醫務人員進修,并承擔對外社會培訓項目;每年約有310名孕婦及其家屬報名參加孕婦學校學習。此外,附屬醫院認真落實國家送醫、送藥到基層相關政策,每年派出30名業務骨干到基層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培訓鄉鎮醫務人員659人次,贏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二、擴大醫療服務規模
附屬醫院不斷地擴大醫療服務規模,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順利通過執業校驗,增加三個住院病區,拓寬了原來血液透析的醫療用房面積,全院實際開設病床增至400張。二是附屬醫院的年住院人次為1.5萬、年門診人次為31.7萬、年業務收入為9100萬元等,均比前期增長5%~15%;與影技、藥劑、檢驗等辦學專業分別相對應的醫影收入為763萬元、藥品收入為3670萬元、檢驗收入為1087萬元,均比前期增長。三是醫院還承擔“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每年為3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深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三、增強科研能力
醫而不研則嬉,研而不醫則虛。附屬醫院領導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以“科技興院”促進衛生中等職業教育和醫療服務全面協調發展。從醫院的實際出發,精心選題立項,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屬醫院共有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研立項2項,北海市科研立項7項。2013年,《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前結膜囊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現狀研究》和《三維立體定向軟通道與硬通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通過了北海市科技局專家的結題驗收,專家組認為上述2項科研分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和區內領先水平。2014年3月,《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中房水細菌污染與眼內感染干預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進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外,2013年附屬醫院專業人員在省級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附屬醫院的教師不斷地探索、分析和總結,已發表的課題成果主要有:《產教結合,建設臨床實訓基地》《依托附屬醫院,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建臨床實訓基地,促醫學影像專業發展》《依托附屬醫院, 護理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依托附屬醫院,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等等。可見,附屬醫院重視科研成果的積累,并主動與其他同類型學?;蜥t院的教師分享示范校建設的體會和經驗,進一步促進和完善現代醫學教育體系。
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職業教育方面
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區內外多所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到北海市衛生學校交流和學習臨床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的相關經驗。例如,2013年6月10日,陜西省榆林市衛生學??疾靾F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交流,校長向考察團重點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產教結合方面取得的成績;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團到北海衛生學校交流經驗,共同推進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加快了現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8月13日,廣東省湛江市衛生學校臨床實訓教學部內科、針灸、推拿、護理等專業的專任教師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學習。此外,區內的欽州市衛生學校、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中醫學校等職業學校也先后到北海市衛生學校參觀,交流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
(二)衛生行業方面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示范校項目建設以來,學校組織教師參與全員培訓、專題講座等學習活動,教師的醫療專業技術進一步提高,診療規范、醫德高尚、醫風正氣。附屬醫院的教師嚴格按照診療指南,積極推進臨床路徑,不斷更新業務技術,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搶救成功率。附屬醫院堅決執行國家醫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農和城鎮醫保政策,從群眾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真正為民辦實事,為當地群眾提供費用合理的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例如,醫院長期堅持以下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選用基本藥物以及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的甲類藥;少選用或不用性價比低的藥物;能用價廉的藥物就不選用高價藥物治療。
(三)教育學生方面
附屬醫院的發展壯大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平臺,醫療衛生服務的良好環境和服務流程,有助于學生盡快掌握與日后所從事職業所需的技能。醫院重視新生入學培訓、早晚穿插見習、頂崗實習前兩周集中見習等教學階段,讓學生了解國家對衛生保健重視以及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迫切需求,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衛生保健服務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總之,在國家示范校特色項目立項建設過程中,學校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不斷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醫療保障; 補償機制;弋陽縣;醫療儲蓄賬戶
中圖分類號:C913.7文獻類型:A文章編號:1001-6260(2008)03-0032-0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是我國政府為了保證農村居民能夠獲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減少社會不公平現象而建立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新農合的制度特征是:政府明確其政治承諾和政治意愿,為農村居民提供醫療保障;政府成立完全由財政負擔經費的專門機構對新農合實行全面的管理,使其形成衛生服務提供者、參合農村居民、合作醫療基金以及政府行政機構之間相互作用和制約的關系;農村居民以家庭為單位自愿參合(毛正中 等,2005)。試點開展幾年來,取得很大成效。從宏觀數據看,與未開展合作醫療的地區相比,開展合作醫療試點地區的參合農民住院率提高了52.7%;農民就醫經濟負擔減輕,2004年平均住院費用占農民純收入的比例從補償前的89%下降到補償后的65%(衛生部,2006),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城鄉公平。為深入了解農村醫療保障體系的基層建設現狀,從微觀層面對新農合的實施效果作出評價,作者選擇了江西省弋陽縣進行實地調研,以此為個案,討論如何完善新農合的制度結構,更好地借助新農合推進社會公平。
一、弋陽縣新農合籌資及補償機制
江西省的新農合試點工作自2003年開展,截至2006年年底,全省有40個新農合試點縣,1221萬參合農民。弋陽縣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隸屬上饒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8.4%,是典型的農業縣。
(一)資金籌集和管理
2006年,弋陽縣開始成為新農合試點縣,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為243587人,參合率達88.73%,略高于2006年全省的平均參合率84.95%。弋陽縣農民參合以家庭為單位,農民人均繳費15元/年,各級財政共補助40元(年/人),全年籌資總額1339.73萬元。新農合基金分三個部分,即風險基金風險基金是從新農合總基金中提取和新農合基金結余中劃轉的用于彌補新農合基金非正常超支的專項儲備資金。、住院(門診大病)統籌基金和門診家庭賬戶基金家庭賬戶指以家庭為籌資單位,按一定標準將每個家庭成員的應繳費用集合在一起建立的賬戶,用作支付該農戶家庭成員的門診小病消費。。農民個人繳納的15元中有10元以家庭為單位建立家庭醫療賬戶,用于參合者門診小病費用的補償,超支自負,余額可結轉到下年度,但不可抵交下年的自繳資金;個人繳納的另外5元和各級財政補助的40元則納入大病統籌基金,補償住院及門診大病發生的醫療費(參見圖1)。2006年弋陽縣確定的門診大病指腦中風后遺癥、精神病、惡性腫瘤、再生障礙性貧血等4種疾病。
(二)補償(報銷)情況
2006年,弋陽縣新農合給予參合農民的補償方式包括住院(門診大?。┭a償、門診補償兩種,從基金支出情況看,2006年全年基金支出總額為714.65萬元,其中住院(門診大?。┭a償金額為635.14萬元,門診補償金額為79.51萬元,分別占基金支出總額的88.87%和11.13%,可以看到,絕大部分的基金支出都用在住院(門診大?。┓矫?,與新農合制度中的補償理念“大病為主,小病為輔”相符合。弋陽縣新農合起付線與補償比例、封頂線的規定參見表1。
在不超過封頂線的情況下,參合農民因住院(門診大?。嶋H獲得的補償費用=[總醫藥費用-非《基本用藥目錄》的藥品費用-非檢查項目的檢查費用-起付線]×補償比例。該縣2006年的資金使用情況詳見表2。
二、分析與討論
作者調查發現,弋陽縣新農合的制度結構中,存在如下幾個可能會影響新農合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這些問題在欠發達地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現一一提出,以作討論。
其一,新型農合是一項自愿性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在自愿參合和低水平籌資的前提下,如何完善補償機制,以提高農民對參合的預期收益,保證順利地從農民處籌資,避免由于低參合率所引致的資金風險?
在新農合試點工作中,農民的自愿繳費一直是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日前一項全國性調查表明,即使在政府補貼的情況下,不愿意參合者的比例仍然達29.1%(方黎明 等, 2006)。應該承認,不愿意參合的農民并不一定是因為其支付能力不足。可持續的個人繳費,歸根結底靠新農合讓農民認為可以以低于市場直接交易的代價獲得高于市場直接交易的健康價值,在這當中,新農合的補償機制對農民的參合意愿有很大影響。因此,可以對現行資金的補償機制作部分調整,力爭在參合農民的受益廣度和受益深度方面取得平衡。
弋陽縣新農合的補償機制中存在如下問題:
(1)大病統籌基金結余量較大,資金使用效率低,新農合解決參合農民大病致貧的效率較低
在基金的使用方面,按照規定,應該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原則。但是,2006年弋陽縣全年基金支出總額為714.65萬元,占當年籌資總額的53.34%, 相對于2006年全國新農合基金支出總額占當年籌資總額的比例72.95%來講,結余量較大。
新農合最重要的目標定位是幫助農民抵御“大病致貧、返貧”風險,據此,我們著重分析弋陽縣新農合對農民因大病發生的醫療費用的補償效果如何。要衡量一項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解決“大病致貧”問題的成效如何,指標之一是看通過這項制度的實施所減輕的大病負擔占制度本身所需要籌資費用的比例,李春芳(2005)將這一概念表述為該制度對大病致貧問題的關注程度。這一概念可以用某地區新農合實踐中當地籌資總額中用來減輕大病經濟負擔的部分有多少比例E來表示,E實際上體現了一項醫保方案對解決“大病” 致貧問題的針對性程度如何,該數值越接近1.0,說明該地區新農合解決參合農民大病致貧的效率越高,或者說該方案的針對性越強。因此,有:
E=D/F,
其中:E為對參合農民的大病補償費用占籌資總額的比例;D為年度某統籌地區新農合對生大病的參合農民所做的經濟補償;F為籌資總額,有F=年度當地人均籌資額×參合農民人數。
依據這一公式,我們對新農合解決“大病致貧”問題的成效進行測算(參見表3)。測算結果表明,弋陽縣新農合解決參合農民大病致貧的效率較低,低于全省和全國的平均水平,發達地區新農合對大病致貧問題的關注程度較高。
2006年,弋陽縣新農合的大病統籌基金中,已補償費用占可使用費用的比例為64.38%(參見表2),對照全省40個新農合縣(市、區) 大病統籌基金的平均使用率(72.94 %),資金結余較多。為了吸引農民下年度自愿參合,需要新農合基金管理部門認真估算資金流量和農民患病風險,防止出現資金沉淀問題,以增強新農合對農民的吸引力。
(2)家庭賬戶資金沉淀較多,在幫助農民應對門診小病方面作用有限
在門診補償資金方面,弋陽縣2006年參合農戶的家庭賬戶資金總額為243.59萬元,2006年上半年核減門診醫藥費4828人次,核減家庭賬戶資金13.33萬元,全年共核減門診醫藥費27114人次,核減家庭賬戶資金79.51萬元,已核減資金僅占家庭賬戶資金總額的32.64%(參見表2),家庭賬戶資金沉淀較多,說明該縣家庭賬戶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這種情況在我國其他新農合試點縣也有發生。由于沉淀的家庭賬戶資金只能結轉到下年度,既不能提取現金,也不可轉入大病統籌基金,所以,這部分資金既不能發揮分擔疾病經濟風險的功能,也沒產生經濟價值。已有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評估組,2006)表明,不少地區家庭賬戶沉淀資金過多,導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向農民籌資的困難,增大了政府推動新農合的成本。
由于江西省各試點縣均不設門診(小?。┙y籌基金,表2中的門診補償部分實際上是參合農民家庭賬戶中自繳資金的儲蓄,如果發生門診小病,參合農戶并沒有得到外來的經濟補償。從性質看,新農合中的家庭賬戶與我國城鎮職工醫保中的個人賬戶相似,是一種醫療儲蓄賬戶。家庭賬戶模式實際上是發揮了家庭內的橫向共濟功能對門診進行補償,但是,農民本身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和消費的,因此家庭賬戶分擔疾病風險的功能并不明顯。家庭賬戶的最大缺陷在于只體現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助,忽視全體參合者之間的橫向共濟,它在低籌資水平上弱化了新農合制度的共濟功能。我國實行“大病統籌+門診統籌”補償模式的試點縣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中西部多數試點縣實行的是“大病統籌+門診家庭賬戶”的補償模式。應對家庭賬戶資金沉淀過多的方法可以是,隨著農民對新農合互助理念接納程度的提升,中西部地區可以考慮改革門診小病補償方式,引入門診統籌基金,這將會提高參合農民的門診補償受益面,更能體現合作醫療公平互濟的特征。已有相關個案研究(左延莉 等,2006)表明,門診的消費受補償模式影響,門診統籌相對于家庭賬戶而言,其參合農民更多地利用了門診的衛生服務,門診統籌的資金利用更顯效率。門診統籌基金的優點在于可鼓勵身患小病的參合農民及時就醫,缺點在于可能使基金超支。在實踐中,可以用改革新農合基金對醫療服務供方的支付方式目前,新農合基金對醫療服務供方的支付方式普遍采用按服務項目付費(fee for service)的后付制,由基金管理機構根據病人接受服務的項目及其收費標準向醫療服務供方支付報酬,它的缺點是在道德風險和醫患關系中供方主導性地位存在的前提下,容易出現供方誘導需求的現象――醫療機構有機會提供從醫學角度看不必要的服務。他們是否會這樣做,取決于他們面對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因此,在新農合第三方支付的醫保模式下,對后付制的改革將有助于醫療費用的控制。的辦法應對這一缺點。
其二,衡量新農合成效的標準是什么?顯然不僅僅是參合農民從新農合中獲得一定數額的醫療補貼,更重要的是農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以及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水平的進步。而這一目標的實現,既和補償機制密切相關,更取決于定點醫療衛生機構能否為農民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真正提高農民的受惠程度。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切實建立政府對縣鄉村三級公營衛生醫療機構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進行農村醫療服務機構的體制改革,以控制醫療費用。
2003年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被調查地區應住院而未住院的參合農民中,有76.6%是由于經濟困難(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04)。新農合作為我國在新世紀提出的一項國家衛生政策,終極目標之一就是減輕農民利用醫療服務的經濟負擔。
就新農合而言,為農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醫療機構主要是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衛生網絡”,縣屬醫院應該是新農合的制度設計中為農民提供廉價而有效的衛生服務的主力軍。2006年,弋陽縣有兩所縣級醫院――縣人民醫院和縣第二人民醫院成為新農合的定點醫療機構,它們是當地農民住院的主要收治醫院。但是,從2006年的情況看,該縣的縣級醫院對參合農民大病醫療費用的控制能力尚待加強,參合農民住院次均費用達到2946.47元,在江西省40個試點縣(市、區)中排名第三,遠遠高出全省40個試點縣的平均值。
從門診情況看, 2006年全省40個試點縣(市、區)門診對參合農民的次均補助為21.78元,門診補償的受益面為18.55%,而弋陽縣對參合農民的次均補助為29.32元,門診補償的受益面僅為11.13%,由于農民看門診小病多在農村基層醫療機構,說明該縣鄉鎮衛生院和村級定點診所對參合農民的服務能力尚待加強。
一項醫療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提供醫療衛生服務來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盡最大可能來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20世紀70年代美國進行的一個社會實驗證明了消費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與服務價格之間的關系――醫療服務價格上升10%會導致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下降2%(科爾奈 等,2003)。快速增長的醫療費用導致農民自付的醫療費用較高,阻礙了部分收入較低的參合農民對衛生服務的利用。2005年衛生部與世界銀行的現場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對最低收入組來說,無論是否參加了新農合,一旦有家庭成員利用住院服務,則其中有40%以上家庭的人均收入將低于國家貧困線(顧濤 等,2006)。
因此,醫療費用高企必然會對新農合制度的持續健康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要提高農民在新農合中的受惠程度,促進農民健康水平的提高,需要政府給予政策和財力方面的支持,切實建立政府對縣鄉村三級公營醫療機構的約束和激勵機制醫療費用高昂和當前“以藥養醫”的醫療服務體制有直接關系。在這種體制下,財政對醫療機構的撥款減少,醫療機構的主要收入來自業務收入?!耙运庰B醫”模式產生的根源是醫療體制改革過程中市場化改革推進與政府責任缺失的并存。公共衛生資金的短缺,成為政府對公營醫療機構缺乏約束和激勵的重要原因。,控制參合農民的醫療服務費用,促進農村醫療衛生保障水平的提升。
其三,在大病補償部分,如何降低參合農民的起付線和自付率,減輕農民利用基本醫療服務的經濟負擔,以利于實現新農合最重要的目標定位――幫助農民抵御“大病致貧、返貧”?
在中部地區,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新農合資金主要來源于農民的繳費和財政補助兩大塊,要提高新農合對農民的保障水平,一方面,在大病補償標準方面,不可定得過于保守,另一方面,應通過增加財政補助提高人均籌資總額,切實減輕農民利用衛生服務的經濟負擔。
根據表2提供的數據,弋陽縣新農合對大病的補償金額較少,2006年參合農民次均住院需要自付的費用為2050.77元,約占當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2/3,收入較低的農民可能因為無力支付這2000多元而放棄治療。因此,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降低起付線和農民的自付比例是非常必要的。
想要提高人均籌資總額,大幅度增加農民繳費額度并不是一種值得推薦的做法。2006年,弋陽縣籌資總額為1339.73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付的補助(人均20元)為487.17萬元、省財政補助(人均14元)為341.02萬元,市財政補助(人均3元)為73.08萬元,縣級財政補助(人均3元)為73.08萬元,中央財政補助在該縣籌資總額中所占的比例僅為36.36%。按照“一國內部不同地區的居民都有權獲得大體相同的公共服務”這一現代公共財政理念,中央財政應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轉移支付,均衡地區間財力差距,實現地區間公共服務能力的均等化,促進地區之間協調發展,擴大覆蓋面,確保參合農民的醫療保障水平隨著經濟發展穩步提高。以程漱蘭教授為首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課題組(2005)提出中央財政更多的資助是中西部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并驗證了中央財政為中西部新農合承擔更多的籌資責任,主要不是經濟實力問題,而是財政分配的政治意愿問題。
三、結語
新農合屬于醫療保障的范疇,而醫療保障是社會保障的一部分,它是國家為保證所有居民獲得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而提供的制度保障。醫療服務和保障市場的特點導致的市場失靈以及社會追求公平的意愿,使醫療服務和保障領域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調節,需要政府的干預。用公共經濟學的術語說,由于市場失靈的存在,市場可能無法使福利在社會范圍內得以公平分配,政府的干預因此是必要的,以把收入分配引向人們普遍認為公正和公平的軌道上來(布朗 等,2000),而借助社會保障這一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徑來實現社會公正是成熟市場經濟體制所要求的做法。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實踐表明,一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越健全,社會保障水平越高,則國家干預分配的力度越大(鄭功成,2000)。鑒于中國城鄉之間醫療資源的分配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而市場化改革以來,在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政府的缺位飽受詬病。如果政府有意愿改變公共衛生投資的不公平性,應更多地借助醫療保障這種國民收入再分配手段將政府補貼投向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村。
因此,我國應加快建設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使城鄉之間享有水平大致相當的基本醫療和衛生服務。新農合的持續發展最終將幫助實現這一目標,使更多的農民享受醫療保障,分享國民財富增長的成果,這意味著農民福利的不斷增進,社會公平程度的進一步提升,和諧社會的構建得到推進。
參考文獻:
布朗,杰克遜. 2000. 公共部門經濟學[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4-25.
方黎明,顧昕. 2006. 突破自愿性的困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參合的激勵機制與可持續性發展[J]. 中國農村觀察(4).
顧濤,蔡敏. 2006.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J]. 衛生經濟研究(7).
科爾奈,翁笙和. 2003. 轉軌中的福利、選擇和一致性:東歐國家衛生部門改革[M]. 北京:中信出版社:65-66.
李春芳. 2005. 農村合作醫療面臨的問題界定與消除焦點問題所需的若干技術研究[D]. 上海: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120.
毛正中,蔣家林. 2005.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特征及目前面臨的挑戰[J]. 中國衛生經濟 (1).
衛生部. 200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評估工作情況 [EB/OL]. moh.省略/newshtml/15667.htm.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 2004. 中國衛生服務調查研究: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分析報告[M].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 10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評估組. 2006. 發展中的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評估報告[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49-50.
鄭功成. 2000. 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M]. 北京:商務印書館: 330.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課題組. 2005. 論“能力密集型”合作醫療制度的“自動運行”機制:中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J]. 管理世界(11).
左延莉,胡善聯. 200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模式與家庭賬戶模式的比較研究[J]. 中國衛生經濟(12).
An Analysis of Rural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Structure:
Case Study of Yiya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XIAO Sha
(School of Humanities,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一、圍繞“穩物價”,在凸顯價格調控作用上實現新突破
針對市場價格總水平相對較高、主副食品價格異常波動的實際,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穩價惠民措施,努力維護市場價格秩序的基本穩定。
1、認真落實穩控措施??h政府成立了由常務縣長掛帥,縣政府辦牽頭,農委、財政局、商務局、糧食局等13個部門參加的市場價格調控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個部門的職責任務,完善了部門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縣政府還出臺了2013年價格調控目標責任制的實施意見,設立了200萬元的價格調節基金。組織開展了“穩定物價惠民生”活動,提出認真落實價格調控措施、暫緩出臺價格調整項目、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強化民生價費公示工作、開展主副食品價格情況調研、加大民生價格檢查力度、密切關注低收入群體生活、注重對社會輿論的正面引導等8條措施。春節前后在城區蘇果、樂天瑪特、農工商等六大超市開展了為期40天的“部分蔬菜零利潤銷售”惠民活動,累計實行成本價、零利潤銷售蔬菜30萬斤,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大力推進平價店建設,在樂天瑪特三店、西蕩食品有限公司、大昌路梅春副食品商店等3家設立惠民蔬菜商店和直銷區,實行“農超對接”式銷售,取得了初步成效。掛牌以來,已實現蔬菜銷售15萬斤,銷售額27萬元。
2、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在做好15大類120個品種定點定期價格監測的基礎上,突出重點跟蹤58種主副食品、40種重要工業生產資料、16種重要農業生產資料等市場價格變動情況,強化監測力度,增加監測頻次,全年共上報監測報表620份,各類品種數據6050次。去年3月1日起,又對蘇果、樂天瑪特、農工商3家超市26種主副食品、2家家用電器銷售單位4種家電價格實施了動態半月報制度,密切跟蹤主副食品及其他重要商品價格異動情況,研判市場價格走勢,及時預警預報,先后開展了食鹽、日化用品等10次市場巡視調查。
3、組織市場價格督查。制定出臺了《物價局關于規范市場價格行為“六個一”活動意見》,即實施宣傳、培訓、指導、創建、督查、規范等“六個一”工程,努力穩定市場價格水平,切實維護廣大企業和群眾的價格權益。元旦、春節、五一、中秋國慶期間,我局還組織“規范市場價格行”活動,積極推進價格行政指導,重視強化保供穩價宣傳,穩定市場價格秩序,努力為廣大群眾營造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4、嚴控定調價費項目。嚴格控制政府管理的調價項目,2013年除按政策規定出臺調整了數字電視收費、人防費等價費外,對要求調整的生豬屠宰、出租車、公交車、管道天燃氣、生態園旅游景點、自制藥品、高檔爐火化等價費,都暫緩和停止了實施。同時,對農貿市場攤位費和商品房、液化氣等價費實行了備案管理。
5、強化穩控宣傳引導。進一步發揮日報、電視臺“物價之窗”及中國、物價網等載體作用,及時向社會公眾提供真實、準確的價格形勢和重要商品價格信息,正確引導和穩定社會預期。去年在媒體共95種重要要商品及生產資料價格行情60次。去年4月,針對市場出現的搶購食鹽風潮,會同縣藥監、商務、鹽務等七部門聯合發出《告市民書》;聯合工商部門在電視臺滾動字幕告示,出動35人次開展為期3天的市場巡查和執法檢查,正向引導市場價格,及時平息搶購風潮。此外,主動邀請市民觀察團成員來我局聽取穩價工作專題匯報,聽取他們對當前物價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二、圍繞“促發展”,在彰顯價格服務作用上實現新突破
始終把服務經濟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不斷創新價格管理與服務方法,全力服務趕超發展,進一步營造良好的價費環境。
1、抓好中心任務落實。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采取體現價格工作特色的服務舉措,全力推進全縣經濟趕超發展。一是做好聯系鎮工作。認真落實縣政府關于結對聯系鎮相關工作任務,組建工作班子,落實工作責任,組織實施了“十個一”活動。投入6萬元幫助北河村解決了高效農業園區配電設施電力擴容問題;資助了朱菲、趙飛和黃燕三名貧困學生;慰問了20多戶特困家庭;積極協助質監、工商等部門為九力繩纜公司成功申報省名牌產品,實現船舶舾裝國家標委會分會工作組正式掛牌;指導國強、興旺等6個村通過了“涉農收費規范化村”驗收,使該鎮成為全縣首批全部通過收費規范化村驗收的先進鎮之一。二是強化掛鉤企業服務。幫助萬達電磁線公司協調解決了廠房搬遷等有關問題;幫助潤友復合材料公司協調800萬元資金和技改用地等問題,新上了總投資5000萬環保新型建材項目。2013年萬達電磁線公司實現開票增幅40%、稅收增幅23%;潤友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實現開票增幅74%、稅收增幅45%。兩企業開票、納稅綜合實績位列全縣屬88個幫扶部門第名。三是抓好重點任務完成。圍繞縣政府下達的城市居民搬遷、聯系村、社區共建、幫扶、文明城市創建等相關工作,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2、抓好涉企價費治理。根據縣委、縣政府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要求,深化“陽光價費興百業”主題活動,加大清費治亂力度,優化涉企價費環境,共取消24項收費標準,減免17項收費標準,每年為企業減輕負擔650多萬元。一是以收費年審為重點嚴把關口。在開展2010年度收費年審的基礎上,加大國家、省出臺的取消和降低收費項目及標準的落實力度,從源頭上把好收費關口。審核《收費許可證》717本,其中審核保留688本,年審總額31279.74萬元。同時,組織服務企業“園區行”活動,先后在安宜工業園、曹甸鎮工業集中區等園區,設臺宣傳價格政策法規,現場解答企業提出問題,共發放《涉企收費目錄》100多份,價格政策宣傳資料800多份,接受企業價費咨詢50多起。二是以專項治理為重點清理規范。清理我縣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89個,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48個,各類政府基金9個,公布了2013年度涉企行政事業性和政府基金收費目錄。組織開展政府定價的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的清理工作,對我縣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12個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9個執收部門進行了審核、認定和公示,進一步規范收費行為。在縣優化指揮部牽頭下,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對涉及全縣建設項目行政事業性收費(包括政府性基金)、經營服務性收費進行了專項規范清理,明確了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規劃技術服務費等13個行政事業性和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進入“一費制”管理,同時,分別對建設的工業項目、政府性投資項目、農業項目等五大類項目制定出臺了不同的優惠收費標準。三是以跟蹤監測為重點強化監管。積極推進“涉企收費監測點”制度,在設立全縣35家重點企業收費監測點的基礎上,2013年又增加15家成長型企業為涉企收費監測點,每季末由局領導帶隊、職能科室工作人員參加,深入全縣50個“涉企收費監測點”企業,開展“以調查摸情況、用走訪解難題、強服務促發展”為主題的聯系走訪活動,全面了解全縣重點企業、成長型企業各種繳費情況和繳費臺賬登記情況,幫助企業協調處理了10多起有關價費方面的矛盾。
3、抓好涉農價費規范。以“興農、為農、惠農”為抓手,加大農村價費管理力度,規范農村價費秩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一是深化“涉農收費規范化村(鎮)”活動。制定了2010-2013年新一輪活動意見,召開了專題動員會和推進會,全縣有120多個行政村參加了新一輪創建活動,會同農工辦先后兩次深入鎮區對參創村鎮進行指導督查,經過自評、群眾評、組織檢查考評等環節,將對通過“涉農收費規范化村”考核驗收的行政村進行授牌。組織參加市“涉農收費規范化鄉鎮”創建工作,全縣10個鎮通過了市考核驗收,獲得了市農工辦、市物價局的表彰。二是拓寬涉農收費公示范圍。根據“動態管理、長久保持、清楚便民、全面規范”的要求,強化涉農收費公示工作的主陣地的建設和鞏固工作,在鎮“七所八站”收費窗口、行政村長期公示涉農收費項目及標準。三是組織涉農價費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農資、建房、中小學收費、醫藥等涉農價費,推進惠農政策落實,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4、抓好農本調查工作。進一步深化“信息監測惠三農”活動,積極開拓工作領域,提高工作質量,充分發揮成本調查作用及調查資源優勢,增加農民收入。一是認真做好常規調查。按照“早、精、準、細、實”要求,先后多次深入到村組及農戶家中,指導農本調查戶進行日常調查數據的專項記載和數據匯總,確保數據調查的真實、準確、時效,圓滿地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小麥、水稻、散養生豬等農本調查任務。二是深入推進特色調查。重點加強荷藕、生豬、糧食、特色水產品等“三品一特”農本調查,對全縣水產養殖效益進行比較研究,形成了調查報告,被省成本簡報轉載,在省第五屆社科學術大會上進行了交流。三是強化農本基礎工作。合理布局、充實調整了30個農本調查點,召開了農本調查人員會議,通過以會帶訓、上門指導等,加強農本調查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農本調查的質量和水平。
5、抓好價費定調工作。重新核定我縣部分農公班線票價,為城鄉一體化和客運企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核定車用天然氣價格,慎重出臺蒸汽價格,明確城區別墅、小高層及高層居民住宅管道天然氣初裝費標準,明確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標準,緩解了價格矛盾;核定醫院床位費標準、郵政代售長途客票服務費,促進城市功能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圍繞“惠民生”,在發揮價格監管作用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把解決群眾關注的價格熱點、難點問題作為重要工作之一,切實加強價格誠信建設,拓展價格公共服務,強化價格監督檢查,規范市場價格行為。
1、加強價格誠信建設。組織開展了“創建價格誠信單位”活動,先后對全縣10多家企事業單位開展價格誠信情況進行初審,有4家單位榮獲“省價格誠信單位”稱號。著力推進爭創“明碼標價示范單位”活動,倡導明碼實價,重點培育一批示范街、點、店。對我縣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文峰大世界亞細亞購物中心600多名員工進行開業前價格政策法規培訓,幫助廣大員工熟悉價格法律法規,增強價格法制意識。加大出租車等行業的整治和規范,督促公交出租車兩個公司出臺了內部管理處罰措施,并先后對10多起存在亂漲價行為的經營者進行處罰曝光。
2、加強價費成本監審。貫徹《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條例》精神,組織實施了蒸汽、車用天然氣、鄉鎮自來水等價費成本監審,全年共完成成本監審3項,共核減不合理費用182萬元,為價格定調價提供了真實、可信的成本資料,增強政府制定價格的公信力。
3、加強民生價費監管。一是加強教育收費監管。結合創建“群眾滿意學?!被顒?,落實義務教育階段收費惠民政策,在春、秋學期開學前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工作人員到中、小學校,提醒告誡督查教育收費執行及公示情況,進一步規范收費行為,對5起群眾投訴比較集中的中小學、幼兒園進行重點檢查,清退違法違規收費2200元。二是規范藥品價格秩序。認真落實藥品價格政策,及時國家、省定藥品價格調整信息,公布了53個品種166個規格處方藥品和458個品種1297個規格非處方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平均降幅分別達22.4%和7.8%。以“群眾滿意醫院”創建活動為載體,督促醫院建立健全內部價格管理,全面落實明碼標價、收費公示和收費一日清單制度。配合縣衛生等部門抓好基本藥物制度的改革實施,在充分調研周邊市縣醫療收費水平和我縣基層醫院實際運營狀況基礎上,提出了我縣一般診療費收費標準及醫保支付比例的建議方案。三是強化房價管理力度。制定出臺并由縣政府辦公室批轉了《關于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實行預(銷)售價格備案制度的通知》,明確對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實行預(銷)售價格備案。組織召開由全縣商品房開發企業參加的商品房明碼標價推進會,加大對新建普通商品住房價格備案和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一價清”、明碼標價管理力度,落實“兩管三線”價格管理辦法,對全縣20多家開發企業開展了“一房一價”、“一價清”等制度執行情況的專項檢查。全年審核備案新建商品房27起,備案面積56萬平方米,平均核減253.85元/平方米,核減金額1.4億元。合理核定經濟適用房價格,進一步明確我縣住宅小區停車收費標準。
4、加強價格公共服務。以《省涉案財產價格鑒證條例》頒布實施五周年為契機,按照“以價格鑒定為基礎、以價格事務為依托、以價格認證為拓展”的工作方向,積極拓展涉稅財產、壟斷行業、存量房等價格鑒證工作,依法履行職責,努力開拓進取,不斷開創價格認證工作新局面。全年共接受委托辦理涉案價格鑒定449件,受理業務總量4012.6萬元。進一步加大資產評估力度,努力拓寬業務領域,共接受委托辦理價格評估40件,評估標的1.2億元。同時,積極開拓拍賣業務,先后舉辦拍賣會10場,拍賣成交額為500多萬元,取得了較好業績。
5、加強價費專項檢查。組織開展了涉農、涉企、行業協會、房地產等專項價格檢查。1-12月,全縣共查處價格違法案件9件,實施經濟制裁168.56萬元。針對重大節點、重要商品、重點行業,加大價格檢查力度,先后組織重大節點市場巡查12次,開展出租車行業專項檢查4次,同時對供電、國土、教育、醫療等重點行業和單位進行例行檢查。會同縣金融辦等部門召開銀行業明碼標價專題會議,規范銀行業明碼標價行為,并按會議精神組織跟蹤督查。實行城區大、中型零售企業促銷活動備案制度,切實規范放開商品價格行為,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去年以來已有11個企業14起促銷活動進行了價格備案。
6、加強民生價費維權。深化“價格督查百家行”活動,在社區增設價格舉報聯絡工作站,完善舉報網絡,暢通舉報渠道。處理各類價格投訴74起,其中來信2起,來電來訪57起,網上投訴10起,上級和有關部門交辦5起,已辦結71起,在辦3起;價格咨詢回復率達100%,舉報案件辦結率超過96%以上。重點查處教育、醫療、交通、廣播電視、房地產、物業、停車場、超市、加油站、藥店等價格違法違規行為,查出違法金額153萬元,實行經濟制裁37.92萬元,其中沒收3687.48元,退還用戶37.56萬元。結合“12358”價格舉報電話開通10周年之際,在望直港鎮中心廣場舉行了大型價格宣傳咨詢活動,宣傳價格法律法規,接受群眾咨詢和舉報。
四、圍繞“樹形象”,在強化價格基礎作用上實現新突破
以加強干部隊伍能力作風建設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夯實價格基礎工作,內抓隊伍素質提高,外抓部門形象建設,努力打造一支形象良好的價格團隊。
1、推進陽光執法。實施價格權力網上公開運行機制,公開了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審批、其它等4大類64項行政權力,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以日報、電視臺“物價之窗”和中國、物價網為平臺,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及時價費政策、工業、建筑業、農資和農貿市場等價格信息,全面推行價格政務信息公開。2013年在電視臺“價格之窗”24期,在《日報》“價格之窗”24期,出刊《物價》4期,價格信息300多條。
2、堅持依法治價。堅持和完善價格違法案件告知程序、陳述申辯程序、申請復議程序,把好依法行政程序關口。編制了《價格行政指導手冊》,發揮柔性執法作用。強化價格行政執法監察,推行行政執法問責制,保證依法行政和秉公辦事,去年我局連續9年被縣政府評為全縣依法行政先進單位,檢查分局又一次被命名為“全縣行政執法示范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