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8:04: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成本會計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案例教學應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形式
筆者認為,目前所進行的案例教學一般來說還是一種綜合性的課堂教學形式,它是將課堂講授(教師準備案例和對學生分析與報告內容的點評等)、討論、實驗(學生實際操作)和習題(撰寫分析報告)等教學形式相結合的課堂教學形式。在案例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形成需要進行分析的案例內容,在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報告以及討論后要對分析報告的內容和討論的情況進行點評,這些工作都是與課堂講授有關的內容。成本會計學案例分析中有的內容是需要學生進行實際計算與復核(如成本核算案例中的計算與復核),撰寫分析報告,所做工作類似于學生做習題和實驗。學生就案例作分析報告和問答是討論教學形式的運用。而成本會計學案例教學的深化發展應是將課堂教學形式與現場教學形式相結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將學生分為若干組到企業單位實地調查和實習,收集第一手資料,編寫企業單位的成本會計案例和分析報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形式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專門實習或學年實習條件下采用比較合適。
二、案例教學應注重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成本會計學案例教學一般是在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成本會計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進行案例教學首先是檢測和鞏固所學知識,然后才是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問題分析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案例教學的知識檢測和鞏固部分,要求學生能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通過學生的判斷來檢查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地發現學生對有關概念和方法理解上的偏差或錯誤,從而在教師講解點評時予以及時糾正,加速學生對有關知識點、方法和相互關系的認識。在案例教學第二部分的分析與解決問題中,學生通過案例分析和解決問題對策的研究,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分析報告的文字表述和口頭表述的能力以及課件的制作能力。而這種綜合能力的訓練是單一的課堂教學形式所無法實現的。
三、將實務案例與理論研究案例相結合
目前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中一般采用的是實務案例,即聯系實際編選的有關成本核算和計劃、控制、分析等案例;在有關文獻中談到的理論案例是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反映實務的抽象性案例,這些案例接近于習題,從涉及的成本會計實務內容上看應歸于實務案例。也就是說現有實務案例可分為抽象的(理論性)實務案例和具體的實務案例。在目前的成本會計案例教學中,沒有或較少采用理論研究的案例,即使有,也是放在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筆者認為,在大學的成本會計學教學中,要想很好地進行研究式教學,就有必要增加理論研究案例的教學內容。理論研究案例是根據課程教學進展情況確定的,如結合成本概念、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控制等教學內容的介紹,選擇一些與成本會計基本理論問題相關的研究文獻作為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對有關問題存在的不同見解進行比較分析,提出自己具有一定創新性的見解。學生可以在理論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礎上發表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論文,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素質,把握相關研究的動態,緊跟成本會計學術研究發展的步伐。
從過去的教學情況看,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生大多對學術研究有較大的興致和欲望,如果教師在案例教學上加以積極引導,是可以提高學生的課程學習價值的。同時在案例教學中增加理論研究案例的內容,也有助于教師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及研究視角的擴展。根據上述認識,在教學案例的編選上可以編輯有關成本會計研究文集,以研究文集中的大量文獻作為理論研究的案例。在理論研究案例的編選上注重收集近期和有重要價值的文獻。
四、編選成本會計學案例要與課程內容、實際工作及互聯網相結合
進行案例教學,必須有好的案例。要有好的案例,教師就應做好案例的編選工作。在有關成本會計學課程的實務案例的編選上,筆者認為,所編選的實務案例應注重與課程教學內容、實際工作和互聯網緊密相結合。
首先,編選的案例要反映成本會計學的教學內容,并聯系前后教學內容。由于案例教學不等同于習題和實驗,因此,結合教學內容編選的實務案例,要能反映學生在所學內容基礎上的判斷能力。例如,在學生學習完成本核算板塊的內容后,教師提供成本核算的案例,讓學生根據所學的成本核算知識和方法,從成本核算的實務案例中找出存在的錯誤和提出修改的意見,使學生加深對學過內容的認識,提高識別和糾正錯誤的能力。
其次,在編選案例時,要注重將實務案例與實際工作密切相結合。與實際工作相聯系的案例應反映企業單位成本會計的實際情況,行業覆蓋面要寬。一般來說,現有實務案例涉及到的行業主要有采掘、電力、化學、冶金、紡織、建材、機械電子和輕工業的成本會計案例,根據新的《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試行)》的有關內容,有關案例的編選還可以擴大到農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信息傳輸業、軟件及信息技術業、文化業和其他行業。在編選實務案例時,要注意收集現有的文獻資料,同時結合去企業單位參觀、調研,獲得第一手資料,整理間接與直接獲得的資料,形成有特點、有具體數據的文字案例。編選案例時還可與實際企業單位的相關工作人員合作進行,以確保案例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更接地氣。除了編選文字案例外,還可利用到企業單位參觀、調研的機會制作一些視頻案例、語音案例和拍攝一些企業單位生產經營流程和成本管理工作的圖片。文字案例與圖片、視頻、語音形式的案例相結合,在運用中使學生能更為形象和直觀地了解案例單位的實際情況,豐富案例教學內容。由于企業單位的成本信息屬于商業秘密,不對外公開,因此,所編制的實務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具體的成本數據就不可能與案例單位絕對相同,這也是成本會計學案例的一個明顯的特點。
第三,在編選案例時,除了到企業參觀和調研外,還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有關的成本會計信息,特別是有關成本控制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有關企業單位成本管理的新聞報道資料和證券市場披露的與成本會計有關的信息,這些報道資料和披露的信息涉及企業面臨的成本危機和應對、企業單位采取的成本管理措施等內容,這些報道和披露信息生動、具體且有一定深度,比較適合作為案例使用。通過互聯網,可以獲得一些知名企業單位成本管理成敗的資料,將這些資料整理成為案例,讓學生分析,對學生充分認識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正確采用成本管理方法是有好處的。通過互聯網還可以獲得一些企業單位成本管理的視頻和圖片資料。在案例的制作中,也可將實地調研資料與互聯網上獲得的資料相結合,形成更有價值的實務案例,充分滿足案例教學的需要。互聯網下的案例教學將是成本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的一個值得重視的發展方向。
五、要將事前、事中和事后案例教學組織工作相結合
在成本會計學課程案例教學中,要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學組織工作,并將這三個方面的工作相結合。在成本會計學課程的教學中,案例教學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時間不會太多,因此,教師必須對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進行精心組織,以保證案例教學能有較高的效率和好的效果。
在事前案例教學組織工作中,教師要整理好文字、圖片和視頻案例、實務與理論研究案例,明確每一個案例使用的目的、確定案例分析、報告和集中交流的程序、時間和內容安排,劃分案例分析的小組并做好分工。在向學生分配案例分析任務時,要闡明案例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復習已講授的有關教學內容,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要求學生有團隊合作和大膽創新的精神。對理論研究案例的分析可以不劃分小組,由每個學生自己進行研究。
事中案例教學的安排,是由各個案例分析小組組織分析和撰寫分析報告,準備好報告的幻燈片(PPT),并由各個小組推出一名代表對本組的案例分析情況向全班同學進行報告,報告后再由其他組的同學根據報告的內容提問,由作報告的同學回答提問,就有關問題交換意見。案例分析中除了分析和解決問題外,還包括類似習題和實驗的計算和復核工作。每次下發的案例有若干個,每個小組都對若干個案例進行分析,但每個小組只對其中的一個案例做分析報告,每個小組報告的分析案例是不同的。這樣,每個小組的成員都有可能對報告的案例分析報告提出討論的問題。對理論研究案例的分析報告,可采用學術報告會的形式,教師可根據學生提交的研究報告安排部分學生進行報告,也可由對有關問題有一定研究興趣的學生自己報名進行報告。
事后的案例教學組織工作,是由教師對學生報告的內容進行點評和總結案例教學實施的情況,檢查案例分析是否實現預定的目的和對案例分析情況進行成績的評定,收集學生對案例教學情況的反饋意見,以便進一步改進與完善案例教學內容以及對有關安排進行必要的調節。通常情況下,對成本核算的案例可以給出比較確定的答案,但對成本核算以外的成本會計內容,可能有多樣性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EPR沙盤模擬;成本會計;實踐教學;分析
F230-4
通過模擬這種企業資源的規劃方式,可以使教師對成本會計方面的教學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學生可以掌握更多知識,對各種管理技能、理論知識等進行充分認識,同時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且可以將其很好的進行應用,使實踐教學工作達到應有效果。
一、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工作局限性
在我國,即使在一些優秀學校會計專業中,其使用的教材內容與過去沒有存在太多差異,通常情況下都僅僅對成本方法方面進行說明解釋,而對具體的管理方法等內容卻一筆帶過,沒有進行充分的解釋說明;教材內沒能將大量經典案例融入其中,無法讓學生對成本會計的實際應用產生更多認識;無法在課堂上安排過多實踐環節,學生僅能掌握理論知識,卻不能對其進行更好的理解及實踐,導致學生能力偏差;實踐教學通常沒有其自身評價體系,學生對其重視不夠,導致實踐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實踐教學使用的方法陳舊,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運用不多,導致教師單純對純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未能對成本會計相關的企業制造環境等方面進行說明,導致學生無法對成本會計內涵進行明確掌握等。
二、EPR沙盤的模擬在實踐教學的應用
(一)校園內的實踐
教師對學生進行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實際的沙盤模擬實驗。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對企業沙盤及PC系統的實際應用情況進行演示,讓學生可以對企業運行情況有一個更深的理解,這種沙盤涵蓋了企業生產活動中會使用到的各類資源,實踐教學會對現金預測、采購決策等方面進行介紹,讓學生對這些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從而可以做好協調工作,將各部分成本資金進行協調,使財務工作可以高質量完成。教師在進行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時,通常會在企業立場上對學生進行各方面指導,學生可以從全局對企業經營方面有更多認識,對資金的實際應用、籌集等方面也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讓學生通過實踐對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進行實際應用,提高學生自身能力,能夠更好的與他人進行團隊協作,同r也可以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并能掌握書本中沒有介紹到的知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重點對學生處理及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進行有意識的培養,達到實踐教學的真正目的;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小論文,讓學生能夠將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中所學的內容進行整理撰寫,并將自己親身經歷的問題和困難寫入論文中,并寫明自己是如何將其克服的。
(二)EPR的沙盤模擬和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融合
實踐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單純的向學生講述理論知識,而列舉經典實例的方法雖然可以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其效果遠不如沙盤模擬訓練。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比從實例中學到更多內容,對成本會計方面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下面將就沙盤模擬與實踐教學的具體結合情況進行簡單說明:
首先,教師可以將某個企業的基本情況告訴學生,并讓每位學生扮演企業內的一員;其次,讓學生對自己企業的產品進行宣傳(模擬過程);再次,讓學生開始接訂單,其順序按照上一步投入的資金進行排序,在宣傳方面花費較多的小組對接訂單這一步具有優先權,直至接訂單步驟完成;最后,模擬企業經營過程,并將以上活動循環多次,將小組按照獲取利潤的多少進行排名。通過本次實踐,教師可以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進行發言,讓學生們對各自的收獲及對本次實踐的理解進行說明,最終發現學生通過本次實踐,可以自行總結出很多經驗,對書本上的知識也有了更多理解,同時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學生們可以意識到每個環節所起到的作用,也能夠了解成本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并深刻認識到成本會計工作的重要意義;教師對本次實踐進行點評及總結,糾正學生們出錯或理解錯誤的地方,在學生親自實踐過后教師再進行講解,學生可以對教師講授的內容記憶更深、理解更透徹,提高了實踐教學的課堂質量及效率,使學生可以真正有所收獲;通過模擬實訓,學生們鍛煉了自身各方面能力,特別是團隊合作及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真正得到鍛煉,能夠更好的面對未來成本會計相關工作。
(三)EPR的沙盤模擬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注意事項分析
EPR的沙盤模擬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有以下幾方面:首先,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書本上凝練的知識和企業實際經營具有很大差別,使用沙盤模擬時需要注意不要照本宣科,需要結合實際對各類情景進行設計,使其符合現實。其次,對沙盤模擬的內涵及作用進行充分理解和利用,對企業經營過程進行模擬,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可以對企業各個環節內容進行充分了解,讓學生了解理論知識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一部分的工作教師可以通過很多PC軟件實現,例如將企業經營過程制作成游戲,讓學生可以在對成本會計學習產生更多興趣,當然若學校在條件方面受到限制,手工沙盤等形式也可以實現類似效果,對實踐教學工作也是有所幫助的。最后,需要注意學生是實踐教學的主體,在沙盤實訓中學生可以擔任各類角色,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對成本會計內容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僅僅需要從旁指導,為學生解惑即可,避免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激起學生逆反心理。
結束語:
進行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時,需要注意其實際應用,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從容的應對今后在企業中成本會計相關工作。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時,可以將EPR的沙盤模擬進行充分利用,學生通過這種三維立體式教學可以對各方面知識及其應用方面內容有更深的理解,提高學生整體專業素質。
參考文獻:
[1]汪芳.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在財務會計專業的運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4(25):249-249,250.
[2]李紅俠.基于ERP沙盤模擬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創新[J].商業會計,2014(4):119-121.
[3]王旭鋒.探討ERP沙盤模擬實訓課程在中職 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界,2015(18):164-164.
一、認識上的差距
管理會計自問世以來將近有一個世紀的歷史,而管理會計的真正形成和迅速發展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它不斷吸收現代管理科學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內容逐步完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作用越來越明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成立了專業的管理會計團體,形成了管理會計師職業。現代管理會計在西方已成為一門系統的、規范的、相對獨立而又不斷發展的學科。
我國自80年代從西方引入管理會計后,一直受到會計主管部門、會計界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管理會計的地位始終未被人們接受,在企業中未能得到深 入廣泛的應用,在國內學術界對管理會計的定位也存在多種爭議。
(一)存亡之爭。管理會計能否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存在,一直是人們爭議的話題之一。有的學者認為:“管理會計實際上應是財務管的一個分支,具體可稱為財務決策學或財務控制學,而不是管理會計學……管理會計學可不必單獨成科。”有的學者則認為管理會計應該單獨成科。從管理會計對會計學的貢獻來看,現代管理會計的出現,使得已有500年發展史的現代會計,似乎成了一門新興科學,它使得傳統會計從“記帳——報帳型”轉化成“計劃——控制型”,對會計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管理會計內容來看,它完全沖破了傳統會計條條框框的束縛,廣泛吸收了現代行為科學、管理科學、現代數學和系統理論的基礎理論,形成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的學科。因此,它必然與許多學科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但這并不管理會計學科的獨立性,它本身亦具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和,只是有待 進一步完善。
(二)包容之爭。人們統計分析發現,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三者之間在內容上的交叉重復率達60%以上,管理會計的絕大部分都重復出現在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的相關內容之中。那么,應該如何盡可能減少這種重復性呢?學術界對管理會計是否應包容在成本會計和財務管理之中有各自不同的見解。第一種觀點是三足鼎立,即這三者盡管有內容上的交叉,但不影響各自的獨立。這一觀點與管理會計應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一致的,認為管理會計在處理信息的觀點和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在決策科學化,控制考評會計方面更有著廣闊的研究領域,是不能被成本會計、財務會計所代替的。第二種觀點是主張兼并,取消管理會計。即將管理會計中與成本相關內容,如成本習性、變動成本法、成本預測、本量利分析、決策成本、質量成本、責任成本納入現有的成本會計中,更名為成本管理會計。其實在國外所謂成本會汁就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在內容體系上的組織,可以說是成本會計內容上的延伸。因而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重新整合,而形成成本管理會計的確有其合理性與可行性。同時,在兼并觀下,將管理會計中與成本無關的內容,如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預測控制、責任會計等,剝離到財務管理中去,通過將管理會計內容的合并與分立,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三門學科的重復性,但是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及評價考核控制的功能被削弱了 。
(三)第一之爭。迄今為止,一部分學者推崇將傳統的大會計學科分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領域,即二元論觀點。然而由于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重復交叉關系,人們對究竟誰應作為與財務會計并列的另一極產生了質疑。一是新二元論,該觀點依然保持了二元論,一極仍為財務會計,另一極則由財務管理取而代之。財務管理是由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損益管理三部分組成,實質就是會計六要素管理。財務會計與財務管理都以資金運動為研究對象,均以會計六要素為主線構建框架體系,只是二者側重點不同,因此,將二者作為大會計學的兩大領域也有其科學性與合理性。那么,管理會計的定位在哪兒呢?新二元論認為,管理會計只能是與成本會計相對應的學科。二是三元論,即將傳統的大會計學分為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三大領域,其實質是將管理會計的內容分解到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這兩個學科中,“名亡實存”,從而構成新三元論。總之,管理會計的合法地位一直還 在爭論之中。
二、內容上的差距
(一)定義。美國管理會計公告中將管理會計定義為“向管理當局提供用于企業內部計劃、評價、控制以及確保企業資源的合理使用和經營責任的履行所需財務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而我國教材中一般認為管理會計是指以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為目的,以現代企業經營活動為對象,通過對財務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實現對經濟過程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責任考核評價等職能的一個分支。將以上兩個定義進行對比,我們不難發現,前者強調了管理會計是對所需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歸集、分析、編報、解釋和傳遞的過程,后者只認為管理會計就是對財務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很明顯,后者相對縮小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限制了管理會計的深層次發展。
(二)框架。眾所周知,美國管理會計實務委員會一直致力于建立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體系——管理會計的框架,它包括目標、術語、概念、慣例與方法、會計活動管理六大主要內容。美國管理會計公告中分別對這六類進行了詳細說明。建立管理會計框架,正如同建立財務會計框架一樣,界定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促進管理會計不斷發展和走向成熟,也促進了其在企業中的推廣與運用。我國各種管理會計教材中均以介紹管理會計的各種方法為主,很少涉及管理會計的理論基礎,有關這方面的文章也是寥寥無幾,建立管理會計框架結構更無從談起。
(三)職業。西方管理形成以后,為充分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幫助管理當局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效益,英、美等西方國家的會計界推進了管理會計的職業化,并逐步形成了管理會計師職業。英、美管理會計師,必須先通過專門的“管理會計資格證書”,取得資格后才能執業。經過考試的激勵與選拔,形成了一個高素質的管理會計師團體。不論是在英國,還是美國,取得特許管理會計師或管理會計師資格,就意味著具有較高的地位,具有更多的機會獲得企業的高層管理職位。在我國多數企業中,只有會計人員和財務人員兩大類,管理會計的任務與職能基本上由財務部門和成本核算部門分擔,沒有一個專門職能機構履行管理會計任務,也沒有專職的會計人員執行管理會計職責,管理會計師職 業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四)道德。任何一個職業,都存在職業道德,或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或兼而有之。我國根本沒有管理會計師這個職業,管理會計師的職業道德當然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其也無人問津。美國管理會計師已形成一個龐大的職業團體。1982年,全美會計師協會頒布了《管理會計師職業道德標準》。管理會計師在對其服務機構、專業團體、公眾及其本身履行職責時,必須遵循職業道德標準,這也是實現管理會計目標的有機組成部分。該職業道德標準包括技能、保密、廉正、客觀性以及道德行為的解決五大項,約束了管理會計師的行為,也使管理會計師提供的信息具有較強的可信性,為管理會計師職業奠定了 良好的道德基礎。
(五)。西方發達國家管理會計不僅在廣大工商企業得到廣泛應用,而且在銀行業和服務業得到推廣并且成效顯著。與之相比,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極為有限,大量的技術并沒有在實踐中真正得到應用。調查表明,我國管理會計主要應用于以下五個領域:(1)成本會計系統;(2)短期決策部門;(3)資本預算;(4)標準成本核算;(5)管理控制。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企業均運用了責任會計的管理模式。但是,大部分企業對全面預算。風險、差量分析、長期投資決策方法、企業員績評價等知之甚少,企業會計人員仍缺乏管理會計的基本觀念,更談不上運用這些方法去參與經營管理。總體上講,管理會計在我國 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和普遍應用,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
三、組織上的差距
(一)無組織。西方國家一般均有管理會計師協會,作為管理會計師的專業組織,如美國的管理會計師協會,英國的特許管理會計師協會,加拿大的管理會計師協會。這些專業組織的成立推動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與發展。國際會計師聯合會也設有管理會計專門委員會。這些組織通過制定管理會計公告,定期召開管理會計研討會等非強制式的方法,引導全社會的管理會計研究,解決管理會計實踐中的新情況。新、新方法,吸收有關力量構建體系和實務操作規范,大大推進了管理會計這門學科的發展與完善。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直到去年才在會計學會下設有一個研究管理會計的專業小組。我們認為,有必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像建立中國會計學會和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那樣,成立專門的管理會計機構以推動其發展。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目前可先在中國會計學會下設置單獨的委員會來進行管理會計的研究。這無疑會使我國管理會計的應用與發展在即將到來的新世紀里走進一 個嶄新的春天。
(二)無系統研究。這首先體現在我國既沒有一個專門機構來研究和指導管理會計工作,也沒有專業化的管理會計師隊伍,各種學術或職業組織幾乎都未將管理會計列為其重要的工作議題,當然也就無法展開對管理會計的系統研究。其次,從有關管理會計的期刊雜志來看,西方國家的管理會計專業機構都有自己的管理會計刊物,例如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協會出版《管理會計》月刊、《管理會計研究》季刊,并負責《管理會計正式術語》。和香港也成立了管理會計學會并發行《管理會計》雜志,但大陸目前還沒有單獨出版有關管理會計的期刊,只是有少數雜志上設有管理會計這一專欄。最后,從管理會計的研究領域看,我們只注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數據即企業內部信息,忽視企業外部市場信息,使其研究的視野過于狹隘,從而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研究。中國會計學會分別在1997、1999年兩次舉辦“管理會計與應用”有獎征文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對管理會計的研究熱情,有助于管理會計研究的深入和系統化,但這還遠遠不夠。國外管理會計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并且已經從傳統管理會計研究開始轉向戰略管理會計研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會計模擬實驗 課程體系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的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也對傳統的會計教育模式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它撕裂了傳統經濟體制下會計教育和職業界的固有聯系,但二者之間新的聯系通道卻未能及時開通,這導致了會計專業教育與會計職業界的脫節。往往出現這樣一種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用人單位招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導致這種現狀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的會計專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而用人單位需要能盡快直接上崗的人才,他們不愿意花費培訓成本和時間來進行培訓,所以從學校畢業剛走上崗位的學生必須在學校里就要培養實踐需要的動手能力,而要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對現有的課程體系重新進行設計,以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
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中高級專業人才,是獨立學院本科專業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會計學作為一門發展中的管理科學,它具有極強的理論性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會計學本科專業教育要實現培養中高級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目標,必須充分重視實踐性環節的教學。同時,會計學作為一個有著極強技術性的經濟管理專業,它對實踐性教學更是有著特別的要求,實踐性教學不僅應貫穿于其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終、貫穿于其各主干專業課的教學之中,而且各實踐教學環節還應與理論教學密切配合,并由淺入深、環環銜接,構成一個科學、完整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體系,才能實現其預期的教學目的,較好的完成培養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的任務。下面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會計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設置。
一、會計學專業各主干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協調
1.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所構成。會計學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筑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經濟法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稅法、財務會計法規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商業企業會計、施工企業會計、預算會計、稅務會計等。這三部分的課程在整個大學階段要進行科學的設置和安排,做到讓學生最有效地學習掌握知識,又不相沖突或是知識銜接不上。
2.會計學專業各主干課程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協調。一個好的財務人員不僅只是簡單的做賬、記賬,他還應該站在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角度審視和理解會計,所以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首先應該學習專業基礎課程。一般來講,專業基礎課在前面開設,大一上一般是開設通識課程,從大一下開始開設專業基礎課程加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核心課程的安排順序非常重要,因為專業核心課程是由淺入深,環環相扣的,如果基礎沒有學好,后面的知識學起來就會很吃力。首先開設的是會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是講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賬戶、記賬方法、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核算程序等內容,其目的是讓學生對會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全面了解會計學所包括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其次就是財務會計,財務會計的重點在于會計經濟業務的實務處理,是全面闡釋財務會計原理、原則和方法,并力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全面掌握企業會計的核算內容與方法,并能夠應用到實踐中去的課程。財務會計分為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中級財務會計對于企業的日常業務內容核算基本上都包括了,而高級財務會計則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以及上市公司的特殊業務,它比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更深;第三是成本會計的開設,掌握了財務會計的內容之外,還應該掌握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成本會計是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這兩門學科的重要中介;第四是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課程的開設,一個好的財務人員不僅是只會做賬,還應該會進行財務分析及資金管理,為企業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因此在掌握財務核算的基礎上還必須學習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知識,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是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最后開設的是審計學,審計學是為社會培養經濟監督人才開設的課程,同時作為一名會計也應該自覺把關,嚴格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除此之外,作為一名財務人員,必須熟悉國家的財經法規及稅收法律制度,只有懂法,才會守法,企業的經濟業務與稅法知識緊密相連,因此,還應該開設財經法規及稅法課程,以上這些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只有將前面課程的知識學好了,那么學習下一門專業課才有基礎,才會更容易理解。而專業選修課程則基本上都是些行業會計,里面有與核心課程交叉的一些知識,但又有各個行業的特殊業務的核算內容,這些課程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到大四上開設,這樣就避免了與專業主干課程的沖突,課時可以安排少一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
二、會計實驗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其與理論教學之間關系的協調
既然各會計理論課之間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那么對于會計實驗課程的安排也毫不例外。會計實驗課程內容的設計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驗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1.會計實驗教學的作用。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一種實踐形式,它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全仿真的模擬實訓,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通過會計模擬實驗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二是可以讓學生畢業一走上會計崗位就能投入到工作中;三是可以提高學習會計專業課程的興趣;四是對抽象的會計理論知識有了更具體的體會,為今后學習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指明了方向。
2.會計實驗教學環節的設置及其與理論教學之間關系的協調。會計實驗課程的教學環節設置非常重要,要注意與理論課程之間的協調,他們之間不能相互沖突,如果有的理論知識還沒有學習,就在實驗中出現這些內容,那么就達不到實驗課所需要的效果。有的實驗課需要專門進行單獨實驗,而有的則既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隨堂進行。
大一學生在學習了會計學原理以后,就可以在本學期末進行會計學原理模擬實驗,也可以在緊接的下一個學期開設,這樣既可以學習實際的賬務處理流程,又可以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一個鞏固,同時為學習后續的專業課程指明了方向,因為會計學原理是門很重要的專業理論課,建議進行專門的單獨手工實驗要好一些。大二學生在學習了中級財務會計后,就可以開設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實驗。中級財務會計模擬實驗較會計學原理實驗來說,要綜合一些,其中會涉及到稅法的一些知識,所以它應是在學習了稅法之后開設要好一些,可以安排在大二下學期進行,建議單獨進行,既可以采用手工形式也可以采用電腦做賬。大三上可以安排會計電算化實驗,主要讓學生熟悉會計核算中使用的財務軟件,以適應現代會計電算化發展的需要,這一實驗課程可以與會計信息系統理論教學相結合。成本會計模擬實驗可以安排在大三下學習了成本會計理論課之后來開設,也可以隨堂進行。稅務會計模擬實驗的開設也很有必要,因為學生在學習了稅法、稅務會計之后,對企業的稅務登記、各個稅種應納稅額的計算及報稅表的填制要有一個具體的認識,而理論知識對這些講得雖然很詳細,但不很直觀,難以理解,而通過模擬實驗,會讓學生對企業的涉稅業務知識掌握得更深刻,并加深對實際工作的理解。大四上還可以安排一個大綜合模擬實驗,這一實驗是在學生學完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法之后來進行。這一實驗應是模擬一個較大規模工業企業12月份的經濟業務為內容進行,既有財務會計的知識,又包括成本會計的知識,還涉及到稅務方面的處理,即從審核原始單據到編制記賬憑證,到登記賬簿,再到編制會計報表,最后報稅的整套賬務處理流程有一個全面的熟悉,而且它包括手工做賬和電算化處理兩部分,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經過這幾個實驗基本上可以讓學生一走上崗位就能進入到工作狀態中去,達到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的。如果是為了培養更高級的會計應用型人才及經濟監督人才,建議還應該開設財務管理實驗以及審計課實驗,這兩門課程的實驗可以采用案例的形式進行。
而會計畢業實習則是安排在大四下學期進行,主要采取的是校外實習形式,完全讓學生進入到實習單位中去實習工作,可以讓學生真正的將在學校中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進行的一次鍛練。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可以畢業實習報告或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會計學專業全部主干課程的各個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內容安排及其相互關系的協調
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學來講,實踐課程的開設比較多,那么如何來安排各門實驗課的開設內容及開設學期、學時就顯得很重要了。象會計學原理實驗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會計的賬務處理流程,因此其實驗教材內容模擬的應該是一個中小型企業一個月全部的經濟業務,其分錄處理題可以稍微簡單一點,重點在于學習流程,可以安排在大二上進行,學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中級財務會計實驗的內容要豐富一些,因為財務會計理論課程的內容很豐富,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各種業務,因此其經濟業務題的難度可以比會計學原理實驗有所加深,同時經濟業務里面還可以加入一些涉稅內容,可以安排在大二下進行,課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成本會計的實驗也很有必要,主要是掌握工業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可以安排在財務會計實驗后進行,實驗內容主要包括生產費用的歸集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產品成本的核算及成本報表的編制方法等,可以安排在大三下進行,課時分配48個學時左右。稅務會計實驗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各種涉稅處理事務,因此實驗的內容應涵蓋經濟業務中的涉稅處理及納稅調整,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等知識,各個稅種均應涉及到,可以安排在大三下進行,課時分配28個學時左右。會計綜合業務模擬實驗是會計學專業整個會計教學過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一門必修課程。其主要目的是,借助會計實驗室環境的仿真性和實驗資料的真實性,完成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告到財務指標計算與分析等全部會計工作的操作程序,涵蓋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內容,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為畢業后盡快適應實際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安排在大四上進行,課時分配56個學時左右。
總之,要培養會計應用型人才,就要加大實驗教學的比重,科學合理地安排會計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體現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1]劉永祥,宋軼君.從會計人才供求矛盾論會計學專業課程設置改革.職業圈,2007,(2).
[2]周鳳.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課程設計.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7-02-21.
一、會計實踐課程設計的原則
會計實踐課程是體現應用型教育的核心課程,包括會計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課程。會計模擬實驗課程是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會計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會計教學活動。它不僅有助于會計理論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思維方法及嚴謹的工作作風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會計學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學生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及時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為學生從學校到工作崗位之間架起了橋梁,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實習可分為校內實習和校外實習,作為會計課程實踐性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也是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實際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設計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會計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個重要綜合性的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會計實踐課程應按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會計專業的學科結構和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等重新設計,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體現應用型的特點。
(一)體現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
應用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通常表述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面向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事業第一線,從事會計管理與核算領域工作,具有管理、經濟、法律、心理學專業基本知識、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綜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會計實踐課程在課程體系上、課程的內容上和教學的各個環節上都要體現實踐性,強調應用型和創新性,以達到培養具有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二)體現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
會計學專業的學科知識結構主要由會計學專業課程構成,而會計學專業課程是由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三部分構成。其中: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構筑會計學專業理論框架、提供會計學專業技能和方法的經濟管理相關課程。主要包括:管理學原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統計學等;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是指涵蓋系統的會計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知識的有關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中、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學、財務管理等;會計專業選修課程是上述兩者之外的會計學其他有關課程。主要包括:金融學、金融企業會計學、預算會計、戰略管理、稅收會計等。會計學專業課程的設置直接反映了會計學科建設的完善程度、會計理論框架的系統性程度,最終影響會計學專業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來專業人才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技能。因此,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一定要體現會計學科的知識結構,要確保在專業基礎知識、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使會計實踐教學真正起到會計課堂理論教學的延續、補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體現社會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要求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發展,社會對會計人員專業知識結構、層次的要求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為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會計實踐課程內容不能一層不變,應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內容,培養能適應國際國內會計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
二、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
會計實踐課程體系的設計要滿足應用型本科培養應用型人才目標的要求,建立會計實踐課程體系要在會計理論得到保障的情況下進行。
(一)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
由于會計學科知識更新的加快和實際情況的千變萬化,會計專業畢業生只有既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會計專業的實踐技能,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作用。因此,在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1.在強調實踐教學的內容的同時不能忽略會計理論的教學;2.提高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在制定課程規劃、教學計劃時,應將會計實踐課程的比重由過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
(二)建立多學科和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
1.建立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體系。會計實踐課程不再設置過去的一門會計試驗課程,而是取代多學科會計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能力訓練課程和審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案例分析實踐課程。2.建立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體系。建立包括模擬實驗、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多環節會計實踐課程。
三、會計實踐課程內容的設計
科學、合理地設計會計實踐課程的教學內容是良好教學效果的可靠保證。會計實踐課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逐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有利于對所學知識全面系統的理解,達到系統掌握、融會貫通的目的。設計實踐課程內容時應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綜合畢業設計等形式。具體設計如下:
(一)設計單項實踐課程內容
單項實踐課程內容以理論教材章節為試驗單位,按理論進度分別組織實踐,內容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能力試驗課程。比如,會計學基礎試驗,在《會計學基礎》課程學習完之后,安排2周時間的單項實踐。其內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編制、審核和傳遞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更改錯賬,編制簡單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實踐內容。其目的是提高課堂理論教學的效果,使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很好地結合,使學生對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設計會計綜合實踐課程內容
會計綜合實踐課程是將幾門課程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實踐,目的是達到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如《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課程可采用單項實踐和綜合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時分別安排單項實踐。在《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兩門課程都學習完之后,安排2~3周的時間重點進行工業企業的綜合會計業務實踐,實踐的目的是熟悉企業會計賬簿的登記、成本的核算和會計報表業務。試驗的內容一般選用一個工業企業12月份的業務進行試驗。實驗時只提供原始憑證,要求根據所提供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年終結賬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整套會計處理業務,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應用能力。
(三)校內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方式
學生在完成《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學習之后,應先安排3~4周的時間讓學生帶著任務到企業,重點實習、掌握《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內容,目的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然后回到實驗室,安排1周的時間,利用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模擬資料和實驗結果,進行財務分析和審計,并指出該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運用管理會計的知識,提出管理建議。
(四)畢業設計環節的內容設計
應用性本科會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以畢業論文的形式,要求以調查報告或具體分析某個企業或某行業會計、管理、審計等的具體問題或者具體設計某企業的會計制度等為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及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會計實踐課程教材的設計
應用型本科教材建設應當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市場上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許多應用型本科學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這些教材強調的是系統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論知識,缺乏實際操作內容。而且,教材的難度過深,不利于學生消化吸收。因此,筆者認為,設計一套適合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是當務之急。
(一)組織有教學經驗、直接從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師參與編寫體現應用型特點的會計專業應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高級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并配備相應的習題、實訓、案例教材。教材的內容應體現應用型本科的時代性,在編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從“總論”、“概念”、“論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議從“案例”入手,在章節的編排上要先易后難,這樣的教材更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學習。
(二)對輔助教材——習題、案例和實訓,應緊密結合實際,體現實際操作方法
正因為成本會計是會計專業的骨干課,其教育教學所起作用顯得尤其重要。但是,在現實的成本會計日常教學卻不容樂觀。
一、成本會計教學現狀
1.理論基礎差,知識點的掌握分散
成本會計課程相對基礎會計課程、財務會計課程,有其獨特的特點,表現在費用歸集、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同一事項有多種不同的方法可以試用。例如,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方法就有直接分配分法、順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計劃成本分配法等多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有學生對單個計算方法掌握得比較好,但對每一種方法在什么情況下適用則了解得不透,對每種方法在最終形成的成本信息中所發揮的作用也沒有系統的認識。
2.賬證意識模糊,成本核算流程無法更好地應用到實踐中去
計算量大,并且是大量的計算表格,是成本會計課程區別于其他會計專業課的特點。傳統的成本會計教學只重視各種費用成本的計算,忽視了會計憑證的制訂,導致成本核算的各個環節無法像其他會計課程那樣銜接緊密、條理清晰。
3.只重于算,輕于管理
傳統的教學模式,只重視如何核算成本,卻忽視了成本分析。在很多情況下,數字只能說明表面現象,遠不能說明實質問題。會計實踐證明,成本會計只算不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成本會計算成本只是基本的職能,通過算成本,利用成本資料進行分析,并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徑,這才是成本會計的根本。只有通過分析現有的成本數字,才能比較,才能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才能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二、成本會計傳統教學出現弊端的原因分析
1.只注重理論,不注重實踐
現有的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主,以課本為中心;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其實質就是理論教學。成本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這才是成本會計教學的最終目的。
2.教學目的與教學形式、教學手段不匹配,制約了成本會計教學的質量
成本會計教學不應僅僅立足于如何解決會計主體核算成本,還應解決會計主體如何利用成本進行分析,解決會計主體在實際經營中如何去降低成本,更好地發揮成本領先戰略。在傳統的財會教學中,相關的部門只要求完成教學任務,通過考試達到教學目的,而學生根本不了解成本核算的實質,只是為了完成學分或應付考試而學習,是為了學而學,效果很不明顯。
3.現實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形式和手段,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現時的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包括模擬實驗和會計專業實習。其中,成本會計模擬實驗被融于財務會計模擬實驗之中,而且僅對生產費用分配和產品成本核算進行模擬實際操作。所以,教師只能完成傳授知識的任務,卻無法實現使學生具備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創造知識能力的教學目的。
三、如何改善成本會計教學
針對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存在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從教學觀念上進行改變
從思想觀念打破傳統成本會計教學方式,使教學模式發生實質性變化。
(1)教學形式由演繹法向歸納法教學轉變。所謂演繹法,是從理論出發,到實踐結束,就是先講理論,然后再把理論引入到實踐中去;所謂歸納法,是先講實踐,然后再由實踐引出理論。這種方法變化就是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其實質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授課內容上由強調章節講解到強調綜合講解的轉變。分章講解容易造成知識的脫節,學生很難將知識理順,不能達到前后貫通。綜合講解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改變傳統的講課邏輯。傳統講課,遵循邏輯性,因此側重了理論講解。筆者認為,應打破這一傳統觀念,提倡任務教學模式,讓學生明白上這一節課的任務是什么。這樣,目的明確,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4)從教學目標上看,由模仿型向創造型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是學生模仿老師去做。筆者認為,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做,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然后嘗試如何解決問題。這種方式也可以叫做由傳授型向探索型轉變。
2.加強實踐教學,做到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改善實踐教學措施
在改善實踐教學措施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特定的教學目的,對實踐教學形式進行選擇和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實現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的最佳組合,是實踐教學形式和教學效果達到高度統一的前提和基礎。
(1)建立職成本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步進行的教學模式。注重以完成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以教學目的為出發點,將實踐教學的各種形式和手段,在成本會計理論教學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廣泛有效的應用。
(2)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認識社會,以便將來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于社會。具體做法是:為了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書本知識盡快地轉化為服務于社會的一種能力,學校應定期從有關廠礦企業聘請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一線”財會人員,來學校給學生講授會計實驗課。同時,利用寒暑假時間讓學生深入廠礦企業的財會部門調研實習,實習結束,每位學生將自己的收獲以調查報告形式在同學之間交流,以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會計實踐教學;實踐教學體系
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以應用型人才為主,但從近年會計專業就業市場看,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實踐能力強、上崗適應能力快的畢業生,但實際上會計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把握水平差,尤其是對會計實務的動手能力較弱,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切實加強會計實踐教學是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首要任務。
一、目前會計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理論及動手能力,各有關院校都采取積極措施加強會計實踐教學,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目前雖然一些高校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但由于種種原因實踐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理論與實踐仍然存在相脫節的現象。如校內會計模擬實驗雖然采取模擬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實驗材料的單一、實驗方式的單調等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能持久,實驗效果差。校外實習雖可以彌補校內模擬實驗的不足,但由于實習單位接納的學生數有限,校外實習安排較困難。即使已經進入實習單位,實習單位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少,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二)手工模擬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相脫節
目前,大多數高校分別設置了會計手工實驗室和會計電算化實驗室,但在教學環節中,會計手工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卻相互脫節。手工實驗結果不能通過計算機得到進一步驗證,二者的有機關聯及相互印證得不到應有的體現。
(三)實驗教學師資力量較弱
目前高校的會計教師大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而且大多數高校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上、組織上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證,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會計實踐教學附屬于理論教學,單獨設課的實驗課程少,實驗課時明顯不足,實踐環節系統性較差,缺乏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本文認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應以校內實驗環節為基礎,以校外實習環節為補充,以校內外科研環節為高度,以手工和電算化兩種形式為手段,形成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體系。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如下圖:
(一)實驗環節
實驗環節由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組成。實驗環節一般結合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進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或于課程結束后進行。
1. 課程實驗
會計學專業主要課程有《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和《審計學》等課程。每門課程都可以在教學中或教學后進行相關課程的實驗,通過實驗能夠將每門課程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中,從而達到鞏固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動手能力的目的。
課程實驗的實施可采取單項實驗或整體實驗兩種形式。單項實驗一般在教學過程中,以課程的章節為實驗單位,按理論教學進度分別組織實驗。整體實驗一般在課程結束后,以課程系統理論知識為實驗單位進行較綜合的實驗,以強化對課程知識的系統性。在一門課程中可分別采取兩種單獨的實驗方式,也可采取兩種實驗方式結合的形式。
比如在《初級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原始憑證及記賬憑證的填制和審核、會計賬簿的開設和登記等單項實驗,又可以在課程結束后設計一整套關于企業賬務處理流程的整體實驗,讓學生完成從建新賬開始,到處理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基本會計業務。
又如在《成本會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可分別進行各種費用分配表的編制、輔助生產成本分配、產品成本計算表的編制等單項實驗,又可于課程結束后設計一套運用所學的成本計算方法,完成從費用的發生、歸集和分配到產品成本計算的整體實驗。
2. 課程設計
在《財務管理學》、《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學》等課程結束后可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強調“知識點”的鞏固和訓練,強調“知識線”的貫通,通過課程設計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培養學生獨立、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通過《財務管理學》課程設計,能夠使學生進一步熟練掌握財務管理的知識要點,把財務管理理論知識與企業實務結合起來,強化理解理論知識,熟悉各種理財技巧和方法,對財務管理問題形成系統的認識。
3. 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一般在學完主要專業課程之后進行,通過綜合實驗可以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加強學生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綜合實驗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針對企業全面經濟業務進行會計實務模擬實驗;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實驗資料基礎上進行財務分析和企業籌資決策、投資決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實驗;第三部分,根據前兩部分實驗資料進行審計實驗。因此,綜合試驗的內容可涵蓋《初級會計學》、《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審計學》等多門會計專業課程。
綜合實驗可采取個人實驗和分組實驗兩種方式。個人實驗要求每個學生各自單獨完成全部模擬實驗內容;分組實驗是在實驗時將學生分組,在每組中按照會計各崗位的分工情況,進行分崗位操作。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據實際靈活選擇。
(二)實習環節
實習環節要求必須在校外進行,通過校外實習彌補校內實驗環節的不足,讓學生真正走進企業,進行真實的會計業務處理、財務管理和審計。實習環節主要分為認識實習、業務實習和畢業實習三個階段,并結合實驗環節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和綜合實驗安排具體的實習時間。如在課程實驗和課程設計的同時,安排對應的認識或業務實習,在課程綜合實驗后即安排畢業實習等,形成校內與校外、實驗與實習相互交錯的實踐模式。
認識實習是在學生學完了《初級會計學》之后進行的,主要是了解企業的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參觀企業生產工藝過程,請財務主管介紹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核算特點;其次要求學生必須到企業動手實踐。認識實習要求學生了解企業的性質、規模;企業主要生產何種產品,主要生產過程怎樣;企業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如何;企業采用何種記賬程序和記賬方法等。通過實習,使學生熟悉會計科目、記賬憑證、賬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業的賬務處理程序和基本會計報表,為今后學習《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課程打下基礎。
業務實習在學生學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之后進行。學生在學完全部專業主干課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業務實習,目的是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在認識實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會計程序、會計方法、會計準則,掌握各類型會計業務處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各類型企業單位進行會計實習,主要實中型工業企業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財務管理等內容,了解物資流轉及資金周轉情況,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財務核算特點,會計電算化應用情況。通過業務實習,學生應會設賬、建賬;會對大中型企業的會計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會編制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基本報表;能夠根據報表和相關數據進行基本的財務分析等。
畢業實習在學生畢業之前進行,往往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和將來的就業方向進行有目的的實習。可以分散方式將學生安排到企業、事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進行會計實習,主要實習各類型企業、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財務管理、審計等內容。畢業實習的目的其一是結合畢業論文選題在實習中收集相關資料,為學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打下基礎;其二是學生可以根據將來的就業方向有選擇的進行實習,既深入實習了某一領域也為將來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比如,如果將來要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那么畢業實習就可以選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如果就業單位已經確定,就可以到就業單位進行畢業實習,為畢業后即能上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通過校外實習,學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會計、財務及審計工作的意義,進一步深化專業理論知識,熟悉現行會計、財務管理制度和會計、審計實務操作技能,對會計核算、財務管理和審計工作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科研環節
科研環節是對會計相關理論與實踐的深化,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提升。通常可以通過諸如畢業論文寫作、開展社會調研或實踐、參加科研活動等方式進行。
畢業論文寫作是考察會計專業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計學專業各課程是一個緊密聯系的統一整體,因此,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課程之間的關系,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2008年5月總書記在北京大學的重要講話中,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向人民群眾學習,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切實提高創造能力和創業能力,為今后走上社會、成就事業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會計專業學生應進行必要的社會調研和實踐。社會調研和實踐活動能夠將專業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了解專業動態,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增強對社會的認識能力。通過開展深入的社會調研活動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素質和能力。
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參加諸如“創業計劃大賽”等形式的全國性比賽活動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精神,引導學生崇尚科學,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成才的熱情。
通過科研環節,學生可以針對感興趣的領域做更深入系統的研究,提升專業理論與實踐技能,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專業人才。
三、新體系下會計實踐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教學體系設計的目的,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必須注意將會計手工實驗與會計電算化實驗緊密結合
為了適應經濟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必須改變會計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相脫節的現象,使兩者融為一體。具體做法有先后實驗和平行實驗兩種。先后實驗是首先做手工實驗,然后再做電算化實驗,即在手工實驗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電算化實驗。實驗材料從原始憑證的輸入、記賬憑證的編制到登記賬簿和生成會計報表都采用相同數據。平行實驗是在手工實驗的同時同步進行電算化實驗。在手工實驗與電算化實驗緊密結合下,學生不僅掌握了手工會計業務處理的過程,同時熟悉了會計電算化軟件操作的處理方法,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實際需要。
(二)必須建立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實驗教學師資隊伍
會計實驗教學對指導教師要求比較高,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必須加強會計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會計實驗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驗師資問題,學校可以選擇那些具備理論與實踐素質要求的教師擔任實驗指導教師。同時,為實驗教師創造有利條件到企業或會計師事務所去參加社會實踐,以提高其實踐工作經驗。另外,還可以通過聘請校外有豐富經驗的高級會計人員、注冊會計師等給教師做培訓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三)必須注意將校外實習和科研環節落到實處
為了保證實習環節和科研環節的實踐效果,必須建立多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或實踐教學單位,包括各類型企業、事業單位和會計師事務所等。徹底解決學生實習安排難的問題,使學生校外實習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校外實習和科研環節的過程監控和實踐成果的評定,使校外實踐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玉榮. 應用型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與模式研究[J]. 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6).
[2] 楊火青. 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會計人才實驗體系初探[J]. 中國農業會計, 2007,(7).
[3] 田巧娣. 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 財會月刊(綜合),2007,(5).
[4] 胡克瓊,楊侃. 會計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財會月刊(綜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