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6:0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高級工程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廣安市廣安區地處四川省東部,華鎣山中段西側,幅員面積1536km2,林業用地面積4.17萬hm2(其中有林地3.9萬hm2),森林覆蓋率(含四旁樹)達36.6%。全區轄43個鄉鎮、6個街道辦事處,設1個區林業技術推廣站、10個鄉鎮片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有技術推廣人員92人。
2現狀及問題
2.1重當前輕長遠,林業科技意識不強
一些鄉鎮領導和農戶認為林業生產周期長、見效慢、效益不高,對林業生產不夠重視,加上受傳統林業粗放經營思想的影響,缺乏林業科技意識,認為林業就是栽樹,栽在不能種莊稼的地方,不用培育,自生自長。重造、輕管、輕投入,林木培育很少使用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整形、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林木成活率及保存率低,低產低效林多,甚至年年造林不見林;中幼齡林撫育間伐以生產木材,獲取近期收益為目的,采“優樹”、拔“大毛”,不按科學經營森林。
2.2缺技術少投入,林業科技應用率低
桂興鎮桂花村優質核桃林,被天牛、白蟻為害,樹干千瘡百孔、大量落果。農戶和鄉鎮林技人員沒有對策,有人認為核桃蟲多不愿發展。
退耕還林成片營造花椒2130hm2,產量低,效益差;新橋、棗山等鄉鎮栽的500hm2梨、桃、李和近年大力發展的2000hm2龍安柚、白市柚等,多數已到盛果期,有的只開花不結果或果小、口感差。特別是龍安柚,一方面仍在大面積發展栽植,另一方面因現有的品種混雜,培育管理技術措施缺乏等原因,導致質差、果小無人要。因此,形成政府熱心發展,農戶無心經營的局面。
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河東華鎣山區桂興等6個鄉鎮營造的5200多hm2馬尾松速豐林;桂興鎮范圍內國有和農戶的白夾竹林;分布全區的慈竹以及1989年以來長防林、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營造的1.7萬hm2柏木林等,大部分生長過密急需撫育間伐,有的已形成低產低效林需要改造,因資金和勞力投入大,而農戶無力為之。
2.3林業技術力量弱,人員配置不合理
全區林業技術推廣站,實有編制及在崗僅3人,全為林業大專及以上學歷、林業工程師。鄉鎮林業技術推廣站在崗的89人中,林業及相關專業大專及以上學歷23人(全日制5人、在職函授18人),占25.8%;林業高級工程師1人、工程師28人,占32.6%,助理工程師4人,占4.5%。
鄉鎮林技人員配置不合理。全區只配備1名林技推廣員的鄉鎮(街道辦事處)占61%。悅來、石筍、觀塘3個片區站,轄14個鄉鎮,林地6600多hm2,林技推廣人員22人(林業大專學歷1人,林業工程師2人),其中20人是2009年陸續從計生辦、國土所、村建所、文化站等部門調入,未經專業技術培訓且無林業工作經驗;深丘重點林區蒲蓮、鄭山鄉未配置人員;廣福辦事處,配本科學歷、林業高級工程師1名,服務38hm2普通林地;在林地面積2128hm2的丘陵區觀塘鎮、2508hm2的山區光輝鄉,分別配備了3名和2名林技人員,且只在位1名、且缺乏專業知識(表1)。
2.4人員在崗不在位,有的在位非全職
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有2人被長期借調區林業局其它股室從事非林技推廣工作,鄉鎮林技推廣人員在崗不在位35人,占總人數的39.3%,他們有的長年專職擔任鄉鎮駐礦、水陸交通安全管理員、協警等工作;有的多年借調到所在鄉鎮以外,從事其它工作。如:森林覆蓋率占37%的前鋒鎮,7名林業技術推廣員,只有2人(表1)從事林業工作,其余分別在鎮黨政、安全、城管、綜治、調解中心辦公室等工作。
全區林技推廣員中70%的人都兼任了駐村干部,有的同時還兼任了鄉上的協警、安全等工作;另外,因工作量少、待遇低、人員管理漏洞等諸因素,使部分在位林技推廣人員的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本職工作以外,自己的“第二職業”上。不能集中時間和精力從事林業及技術推廣工作。
2.5硬件不足、手段落后,科技項目無經費支撐
缺乏調查用測高器、生長錐、土壤分析儀等設備。科普宣傳仍處在紙質宣傳資料階段,急需完善林業科技推廣手段和配備相關設備。鄉鎮林業技術推廣站大部分工作人員無專門辦公室、文柜、桌、椅,甚至筆墨紙張等辦公用品都無法保障。推廣和開展科技實驗工作無經費支撐。為帶動農戶科學種植,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擬在栽植有1333.3hm2花椒樹的觀塘鎮搞花椒豐產示范基地,因沒有可支配的科技項目金費,無法按技術方案開展工作,科技促進林業增產的作用沒有得到發揮。
3對策和建議
3.1落實領導責任,保障推廣實施
一是制定和實施《林業科技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將林業科技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二是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每年都要召林業科技專題工作會議,加強領導、及時進行業務和技術指導;三是對縣、鄉林業科技及技術推廣機構從人、財、物等方面予以切實有效支持。
3.2加強技術培訓,合理配備人員
人才培養是林業科技發展的首要問題。通過專業培訓、技術交流、外出學習、參加自學考試、函授教育等方式,讓全體從業人員每年都有學習、交流,提高業務水平和科技推廣能力的機會。
在人員配備上,一是增加區林業技術推廣站林業專業技術力量,努力建成一個集技術培訓、科普宣傳、科技示范、引進推廣、科技實驗、技術服務于一體,功能完奮的縣級林業技術推廣機構;二是根據幅員大小、林地面積、資源狀況及工作量等因素合理調配鄉鎮林技推廣人員;三是優化鄉鎮林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按照“學有所用”,“用有所長”的原則,逐步將非林業專業或不愿從事林業工作的人員調離林技推廣崗位;四是整合鄉鎮技術力量,將理論與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集中在片區站駐地所在鄉鎮,實行“人員片站統一使用,鄉鎮承擔的部分補貼,由各鄉鎮按林地面積分攤”,解決目前鄉鎮之間力量不均、片區站“名存實亡”的問題;五是解決在編人員不從事本職工作、兼職工作與林技推廣無關等問題;六是面向社會考試招聘林業專業技術人員,補充和培養林業新生技術力量。
3.3加大資金投入,配備科技推廣設備
一是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提高技術人員待遇,解決辦公經費,穩定和吸納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從事推廣工作;二是給區及鄉鎮林業技術推廣站配備必備的宣傳、實驗、檢測、調查及交通、通訊設備;三是制定切實有效措施,保障每年有一定比例的財政專項經費用于林業科技工作;四是制定優惠政策,多方吸納社會資金對林業科技的投入。
3.4創新科普宣傳模式,強化科技支撐
積極探索、創新林業科普宣傳模式。一是宣傳對象要“有名有姓”。對本鄉、本地熟知的人或單位,利用林業科技及實用技術并取得良好效果的予以宣傳;二是宣傳要做到“有聲有色”,通過錄制VCD等音像節目進行播發;三是建好各類科技示范基地,用事實向社會展示科技的魅力。
將科技試范區建設作為新建林業工程項目的試驗地和樣板,提前1年以上先行實施,以總結經驗和起到示范及帶動作用,避免工程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視工程規模,示范總面積不小于該項目工程量的1%-5%;在林業工程建設中將“良種”、“良法”、“良效”作為工程建設成效的綜合評價因子。
由林業主管部門定期組織相關林業科技人員,開展全區林業科技調研、技術咨詢及指導工作。做好林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實驗、示范與推廣工作。結合各種營造林工程建設項目,引進適生、高效、安全、多益的林木新品種和栽培技術,通過區域試驗、技術吸收和創新后大力推廣應用。
對林業生產各個環節進行跟蹤技術指導,充分發揮林業科技對林業發展的引領和支撐作用。特別是一些投資大、見效快、效益高的林業產業項目,如巨桉工業原料林,花椒、龍安柚、核桃等經果林。香椿、香樟等珍貴用材林的培育,林下種植中藥材、培殖食用菌等。
3.5鼓勵科技下鄉,促進科技應用
從政策上完善和鼓勵林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參與科技示范、重大工程、產業開發基地建設、從事科技服務工作,鼓勵和允許科技人員領辦或兼職林業企業的技術顧問并從中獲取報酬,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重獎。
建立以鄉鎮林技人員為核心,農村林業專業戶、業主為骨干的林業技術協會,采取與職稱掛鉤、與利益捆綁,包技術、包產量、包賠償的新型“掛包幫”合作形式,將“掛包幫”作為林技人員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讓林農與林技人員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科技與應用、科技人員與林農的有機結合,提高科技的應用率。
在發展林業產業中,大力引進業主、扶持林業專業戶,鼓勵和引導應用林業實用技術,用林業產業帶動林業科技發展,用林業科技進步促進全區林業產業提檔升級。
現階段,提高科技應用率要重點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抓“短平快”項目,以速生豐產、生產木質原料為目的的巨桉組培、營養袋苗培育及巨桉、香椿豐產培育技術推廣;二是做“價值高”文章,以質優價高、生產食用原料為目的的龍安柚、梨子、桃子、核桃、花椒的低改嫁接、疏花疏果、無公害培育技術應用;三是保“效益長”產業,以生產食用和材用原料并永續利用的慈竹、麻竹、白夾竹的施肥、提純扶壯等技術措施的應用。
3.6加強履職管理,確保職稱技術含量
為做好我市2007年度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根據黑人發[2007]70號文件精神,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評審時間安排
(一)全市申報高級職稱人員評審材料報市人事局審查時間為8月1日--8月17日(各高級評委會評審時間見附表1)。
(二)全市申報中級職稱人員評審材料報市人事局審查時間為9月17日--10月24日,11月20日--30日進行評審(具體時間安排見附件2)。
申報中、高級職稱人員報市人事局審查時需攜帶如下材料:
1、《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高級一式三份、中級一式二份)。
2、人事檔案和考績檔案(事業單位還需提供年度考核備卡)。
3、現任職資格證書。
4、有效的外語和計算機考試證書。
5、畢業證書、繼續教育證書、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務聘書。
6、評審標準規定的有效論文、論著、成果證書等。
7、同級改職人員、學歷破格人員、流動人員需提交《審查表》一式一份。
8、申報享受研究員級待遇人員,須填報《申報享受研究員級待遇高級工程師、高級農藝師資格審查表》(一式二份)。
上述提供的各種證件和相關材料均為原件。
二、評審范圍及對象
凡在牡丹江地區所屬的企事業單位(包括個體等各種經濟實體)工作,與單位確立了人事、勞動關系的專業技術人員(含一年以上臨時聘用人員以及中醫學徒和盲人醫療按摩人員),不論戶籍、檔案、身份和所有制性質,只要符合國家和省市規定的申報評審條件,均可自主申報相應職稱評審。
三、部分專業申報評審方式和要求
(一)對衛生系列晉升正副高級職稱人員(含正常晉升副高級職稱人員)均采取水平能力測試和評審相結合的評價辦法,水平能力測試的有關事宜另行通知。
(二)對統計系列晉升高級職稱人員實行考試和評審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已參加全省高級統計師資格考試并取得合格成績者可申報高級統計師職稱評審。
(三)依據鐵道部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深化改革鐵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工作的意見》(職改[2005]2號)精神,受鐵道部委托,從今年起,哈爾濱鐵路局所屬單位的會計、審計系列職稱評審也實行屬地化管理。
四、部分專業執行新的評審標準
為了不斷完善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人才評價標準,省人事廳在總結以往工作的基礎上,今年對中小學校教師系列和衛生系列的《評審標準》進行了修訂,凡今年申報這兩個系列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都要按新的《評審標準》執行(具體見黑人發[2007]71、72號文件)。各地、各部門要認真按照兩個系列新的《評審標準》做好推薦工作,其它系列(專業)《評審標準》也將陸續修訂。
五、外語、計算機知識的具體要求
(一)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免于職稱外語考試
1、公派出國學習、進修、講學及從事科研工作一年以上的,或自費出國進行語言培訓、攻讀學位、做訪問學者及正規學校進修一年以上的;
2、獨立完成外文專著5萬單詞以上,或獨立完成譯著、譯文累計6萬漢字以上,并經出版和發表部門證明的(譯著、譯文含漢譯外、外譯漢);
3、在鄉鎮所屬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4、在地市及以下所屬單位,長期在野外從事農業、林業、水利、采礦、測繪、勘探、鐵路施工、公路施工等專業技術工作的;
5、從事具有中國特色、民族傳統的中醫藥、民族醫藥、工藝美術、古籍整理、歷史時期考古等專業技術工作的;
6、經組織選派在援外、期間申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
7、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或國家承認的外語專業大專以上學歷的;
8、取得國家外國專家局組織的BFT考試合格證書的;
9、取得大學外語四、六級考試卷面總分60%以上的(含四、六級合格證書);
10、截止申報當年8月31日,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
職稱外語考試成績使用辦法
1、外語考試成績達到全國通用標準的,在評聘正、副高級職稱時,成績一直有效;外語考試成績達到省內通用標準的,在評聘正、副高級職稱時,成績兩年有效。
2、凡參加國家統一組織的職稱外語考試取得成績人員,均可評聘中級職稱。各評委會可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對外語的成績標準自行掌握。考試成績在晉升中級職稱時一直有效。
(二)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專業技術人員可免于計算機知識考試:
1、在鄉鎮以下基層單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2、經組織選派在援外、期間申報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
3、取得碩士及以上學位或取得國家承認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含計算機及應用、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科學教育、軟件工程、計算機器件及設備、計算機信息管理、計算機網絡)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的;
4、取得人事部組織的計算機軟件考試合格證書的;
5、取得人事部組織的“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兩科以上合格證書的;
6、截止申報當年8月31日,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
職稱計算機考試成績使用辦法:
1、取得省人事廳組織的計算機知識考試合格成績人員,在評聘正、副高級職稱時,成績兩年有效。
2、凡參加省里統一組織的職稱計算機考試取得成績人員,均可評聘中級職稱。各評委會可根據本行業的特點,對計算機的成績標準自行掌握。考試成績在晉升中級職稱時一直有效。
六、關于市級學術(學會)論文的要求
為了保證各類協會、學會論文的嚴肅性,準確地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的學術理論水平,進一步提高我市專業技術人員隊伍素質,申報中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在提供市級協會、學會組織的專業學術會議上宣讀或獲獎論文證書的同時,需向市人事局提供相關文件和名冊等佐證材料,否則所提供的論文不能作職稱評定的依據。
七、任職時間的確定
計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年限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凡在這個時間前達到退休年齡(延聘人員除外)或任職資格時間達不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都不允許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審批通過人員的任職資格時間從2007年9月1日算起。
八、幾點要求
(一)要提高認識,增強大局觀念。希望各有關單位本著全心全意為專業技術人員服務的宗旨,做好政策宣傳和有關人員的申報工作,確保全市職稱評審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各單位要層層把關,切實保證評審質量。申報人員向評委會提交的材料要規范、齊全、真實,評審表中的內容要填寫清晰、準確、無漏項。所在單位及主管部門要認真審核把關,不得弄虛作假,不得違反省市有關規定。
(三)無主管部門的企事業單位,以專業技術人員人事(技術)檔案管理單位為主,向市人事局職稱科申報。自主擇業的干部由用人單位推薦,自主擇業管理部門審核后上報。
(四)符合免試條件的人員需填報《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免試人員審查表》(見附件3),由所在單位審查并公示一周,經各縣(市)區人事局、市直各單位人事部門審核后,將該表連同各類原始證書和其單位出具的正式證明等材料一并報市人事局。
(五)各單位在上報申報人員有關材料時,同時上報申報人員推薦名冊(附件4,需打印)及人員信息數據盤。
(六)未對本單位《黑龍江省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系統》數據庫的人員進行更新和補充并上報數據盤的單位(含未建立數據庫的單位),請于7月30日之前上報,逾期不報者,其涉及職稱評審及日常管理等事宜不予受理。
各地、各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可登錄牡丹江職稱在線()查閱有關職稱工作的政策規定、評審標準、時間安排等相關信息,進行政策咨詢,下載相關表格。
附件:
1、全省高級評委會評審時間表
2、2007年全市職稱評審工作日程表
關鍵詞:大工程;科技創新;實踐教學體系;“雙師型”師資隊伍
作者簡介:李養良(1966-),男,甘肅慶陽人,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副教授;潘東(1973-),男,江西九江人,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實驗師。(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基于回歸工程教育理念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JXJG-12-17-18)、江西省教育廳教改項目“畢業設計與科研項目相結合培養材料專業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的研究”(項目編號:JXJG-11-17-10)、九江學院2011年度江西省普通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13-0021-02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對工程實踐活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科技全球化對工程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傳統工程教育過分強調專業化、科學化,從而割裂了工程本身,因此,難以符合和適應當代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綜合化發展的特點。在此背景下,“大工程觀”作為一種新的工程理念已在工程教育界受到重視。[1-2]
一、大工程觀與科技創新活動
1.大工程觀的提出
“大工程觀”作為現代工程教育理念之一,其淵源是1994年麻省理工學院(MIT)喬爾·莫西斯提出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改革美國“過度工程科學”化的工程教育體系,“重構工程教育”,“要使建立在學科基礎上的工程教育回歸其本來的含義,更加重視工程實際以及工程教育本身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工程不再是局限于狹隘的科學和技術內涵,而是建立在科學與技術基礎之上的包含經濟、文化、道德、環境等多因素協調的“大工程”。[3]大工程觀要求學生知識的復合型和能力的多樣性。大工程觀所培養的人才具備從事復雜系統的生產、制造、設計、應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備良好的較寬領域的適應能力。
大工程觀就是要求工程教育要為學生提供綜合的知識背景,強調工程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4]在我國,可持續發展對工程師提出了新挑戰,工程教育觀必須變革,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目前實施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只有真刀真槍地深入工程系統,通過大量的實踐課程強化實踐訓練才能避免傳統人才培養模式重理論輕應用的弊端,才能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工程技術人才。這樣的人才需求反映在學生的能力方面可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厚基礎,寬口徑;二是能誠實守信,適應性強;三是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四是具有工程實踐的能力;五是善于思考,具有創新素質。培養學生以上能力的途徑除了課堂學習外,完成課外學分、參加科技創新活動也是一個重要的通道。
2.大學生科技創新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指大學生群體在國家相關機構和學校的組織和領導下,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的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形式有兩類:一類是思想創新,如大學生職業規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協會興趣小組活動等。另一類是實物、成果創新,比如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維數字建模大賽、職業技能大賽、開放性實驗室的科研活動等。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推動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反映學生培養質量的重要依據。目前,盡管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相當可喜的成績,并且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但仍然在實際運行中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創新活動的形式多樣,但缺乏完善的制度建設;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不能充分調動;學校對工程實踐的投入不足,工程型師資力量和教學硬件設施不全;科技創新的成果流于形式的多,轉化率較低。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更新創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加大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力度,在改革發展中解決問題。[5-6]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大學生工程素質培養的內在聯系
1.科技創新活動是大學生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重要平臺
通過大學生參加科技創新活動,首先,能夠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同時,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工程實踐,增強了實踐能力,進而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工程實際的距離。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作為學生課堂知識轉化為工程實踐能力的平臺,真正體現了工程教育活動的內在規律和最終目的。
2.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工程知識的繼承發展
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為大學生創新能力全方位的提高提供了舞臺。如: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首先要認真選題,通過文獻檢索、市場調研等確定自己的競賽題目,然后設計方案,進行上機演練、調試、修改完善、產品制作,在這些實踐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完成產品期間,要和老師、同學、公司、專家以及實驗室的工作人員等打交道,學生通過與他人交談、交往、聯系,學習了待人接物的道理,鍛煉了個人處理好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的能力,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體合作能力和指揮協調管理能力。
三、架構基于大學生工程素質培養的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
1.積極營造創新氣氛和氛圍,激發大學生的創新積極性是前提
營造創新氛圍是辦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前提。首先,要在輿論上大力宣傳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目的和意義,要通過學校的校報、學校校園網、廣播、黑板報、科技講座等多種形式來宣傳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其次,要鼓勵教師在課堂上、課外活動中都要向學生開展創新教育,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采取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課外作業的布置要有針對性,有思考、有綜合,也有創新;考試形式應該多樣化,可以多出綜合性開放式的題目,讓學生有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對于有科研項目的教師要在科研活動中吸收學生,參與到課題的各個環節中。學校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多種形式的科技創新活動。
2.創新機制,完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制度制度是保障
完善相關制度是做好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保障。要進一步明確組織實施、條件保障單位和部門的職責,成立學校層面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教務處、學工部、團委、實驗中心以及相關學院之間的相互配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合力。出臺相關政策,制訂一系列規章制度,從指導教師的配備和相關待遇、經費、工作場地及實驗儀器設備等方面要大力支持。對于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活動的老師,要建立和完善在成果認定、職稱評定、評優評選、出外學習培訓等方面的激勵政策。對于學生,則從課外學分的認定、優秀畢業生推薦等方面制訂獎勵制度,從而為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有力支撐。
3.整合各類資源,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基礎
學校要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各類教學科研資源,提高實驗設備的使用頻率。特別是由二級學院分管的具有共享性質的大型加工設備、分析測試儀器,應該由學校統一管理。資源共享;配置充足的專項經費,加大對一些創新實驗室或者實習基地的支持力度;卓有成效地加強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特別是和專業比較密切相關的企業要舍得花精力和一些費用與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以學科專業為單位,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從專業課程的設置論證到實施要嚴謹求實,每門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的什么素質、培養哪種技能必須明確,能夠體現育人特色;在畢業設計(論文)方面,題目的形式可以多樣化,鼓勵學生結合實習企業情況自選題目,指導教師把關等。
4.分階段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重點
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要持續開展必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分階段進行。大致可以分為初級階段、中級階段、較高級階段和高級階段。
(1)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屬于啟蒙認識階段,適合于大一新生。剛入學的新生處于基礎學科學習時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還是比較缺乏,但大一的學生有熱情,精力旺盛。學校要下力氣,做好前期工作,營造創新人才培養的良好氛圍。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學術報告會、科技創新等活動來培養、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創新興趣。九江學院的“濂溪講壇”從2006年至今已舉辦了101期,從開辦至今邀請了國內著名學者、外交官、社會知名人士來校講學,在弘揚九江的優秀傳統文化、開拓師生的學術和文化視野、啟迪人生智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學校一個重要的文化品牌。
(2)中級階段。中級階段屬于認知階段,通過結合大二專業基礎課程實踐,從學生開設的實驗實踐課程入手,經常舉辦一些專業化、體現學校特色的、與學科設置相匹配的各類學科及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九江學院每年都舉辦全國3D大賽選拔賽、三維數字設計大賽和信息技術水平大賽、鉗工技能大賽等技能競賽,通過比綜合素質,加強課題理論與工程實踐的相結合,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和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團隊合作精神,進一步強化大學生的創新思維。
(3)較高級階段。較高級階段屬于實踐階段,由學生個人或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設計、獨立組織實施并進行信息分析處理和撰寫總結報告等工作,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科競賽作為發現人才、選拔人才、促進學生成才的有效手段和途徑,在高校人才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7]由于九江學院積極參加江西省教育廳以及全國的學科競賽選拔賽,學校在師資力量、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按照新制定的教學成果獎勵辦法,對于指導學生獲獎的教師,根據獲獎等級進行成果獎勵,以此來激發師生的工作熱情,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高級階段。高級階段屬于實踐提高階段。經過前三個階段的創新意識培養和熏陶,創新意識逐步成型。本科畢業設計(論文) 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最后一個實踐活動,是每一位學生必須參與的一項實踐教學活動。九江學院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個人的職業規劃及發展要求選擇畢業設計題目。從2010級開始,學校開展了課外學風的選修工作,要求本專科學生在完成必修學分后還應完成一定數量的課外學分,課外學分形式多樣,有畢業綜合技能測試、開放性實驗、參與課題研究、等等;另外,學校在申報成功江西省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專業的基礎上,以此為依托,認認真真地選拔學生進入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準工程師培養,在企業聘請高級工程師以上的人員擔任指導教師。每位指導教師最多指導2名學生,學生的畢業設計和大四的課程全部在企業完成。以工人的要求進行管理,以工程師的目標進行培養,力爭使參加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學生一畢業就能夠順利進入崗位。
5.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關鍵
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素質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構建是提高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應用型工程類人才是面向工程實際的實用型人才,要求培養的過程必須注重實踐環節,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要擁有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以校企合作、工學交替作為“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切入點,[8]通過將教師下企業鍛煉與企業骨干技術人員聘用相結合、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多渠道、多形式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高的教師隊伍。近年來,先后聘請中鐵集團大橋七處、昌河集團、6354所等企事業單位的高工作為我院的兼職教師,同時利用寒暑假選派部分教師分別進入企業學習、鍛煉。學院采取了相關考核和激勵措施,使教師到企業鍛煉制度化、常態化,這種“雙師型”隊伍在學生理論知識的儲備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起到了源頭引導作用。
四、結束語
近年來,在九江學院機械與材料工程學院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直接參與的大學生自主創新實驗項目30余項,獲得國家及省部級獎勵20余項。在2012年第五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江西賽區預賽中,參賽作品11件,參賽人數48人,榮獲第五屆全國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決賽二等獎1項,江西賽區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在第七屆全國應用技術水平大賽中,榮獲機械設計CAD全國二等獎1項。目前,2009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部分學生正在奧盛(九江)鋼線鋼纜有限公司和中船工業集團6354所作為江西省教育廳首批“卓越計劃”試點班的同學正在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他們從2012年9月入企,經過了許多崗位的培訓,目前已進入畢業設計階段,畢業設計題目全部是企業或研究所的產品開發或實驗數據整理。有些同學的畢業設計工作量很大,幾乎和碩士生相當,要學習ANSYS分析軟件、學習機構設計軟件Pro/E、UG及產品加工、制作,但是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總之,只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加強科技創新的組織和管理、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制訂完善考評機制、樹立良好的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國家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9]
參考文獻:
[1]仲偉峰,何小溪,慕香永.基于大工程觀的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5):38-39.
[2]謝笑珍.“大工程觀”的涵義、本質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35-38.
[3]張保森,王章忠.大工程觀視野下材料學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26):19-20.
[4]楊琳.大工程觀背景下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工程素質的培養[J].江蘇高教,2006,(2):100-102.
[5]章啟成,潘彩霞,陳華.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與大工程觀的培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23):168-169.
[6]朱育鋒.大學生“四段式”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思考[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4):116-118.
[7]郭慶,魏瑩瑩,趙中華,等.以學科競賽為支撐構建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交流平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30-133.
關鍵詞:實習苗圃;景觀建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7-0133-04
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有緊密聯系,又有相對獨立性。尤其對于高等林業院校來說,開設的很多專業實踐性比其他高校更強,實踐教學是農林院校人才培養和教學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增強學生感性認識,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學實習基地尤其是校內教學實習基地是開展實踐教學不可或缺的教學資源,其建設和管理在高等林業教育中處于至關重要的環節。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目的是結合專業特點服務于本科實踐教學,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實習環境和條件,達到全面提高本科生實踐教學質量的效果,最終使之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林業院校都在加強建設校內實習實訓基地,以提高自己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操作技能。
北京林業大學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就近資源的作用,于2010年創建了校內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教學實習苗圃,作為實踐教學單位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主要為林學、園林、園藝、水土保持、自然保護區、環境科學、生物、草業、森林保護等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實驗平臺,總面積31 181平方米,設校直屬專職辦公室管理。
隨著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師生對環境的要求也愈來愈高,希望在工作、學習中也能有美的享受。因此,利用園林藝術化手法,加強設施建設,打造集實習、休閑、觀光于一體的花園型苗圃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場所的建設發展方向。
一、教學實習基地的建設發展在農林類專業人才培養中舉足輕重
(一)北京林業大學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場所的建設規劃
高等林業院校的目標是培養行業高級應用型人才,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因此,許多院校都非常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場所的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了各種類型的校內實習基地。那么,建設什么樣的實習基地才能達到新時代農林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人們亟待研究又無先例參考的問題。因此,實習基地建設往往采用邊建設、邊使用、邊研究的方式進行。
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實習苗圃成立于2010年10月26日,建設六年來已初見成效,基本建設任務已經全部完成,在總體管理上已形成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于一體的一套模式,實習苗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建設發展的成熟期和穩定期。
下一步,教學實習苗圃的建設思路是對工作的優化和深化,要開拓性地開展工作,將苗圃的景觀美化建設與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相結合,為師生提供一個優美、芳香宜人、賞心悅目、生態健全的實習環境,提高實習效果,同時更好地達到農林院校生物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教學實習苗圃目前在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上的概況
北京林業大學實習苗圃距離校本部西北門僅300米左右,非常方便學校師生前來開展實驗、實習,學生可隨時到園內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自2011年3月正式投入使用以來,實習苗圃每年安排生物類10個專業(班)的實習課程(含專業新開課)32門,38門次;接待實習班級66個班,113班次。
作為學校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與動手能力的教學平臺,苗圃的實習用地主要是圃地和溫室。其中,圃地按功能劃分為花卉培育及景觀區;草坪草培育及景觀區;藥用植物展示區;大苗以及特色植物展示區;園林小品和水生植物展示園區等。在園林及植物相關學科的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苗圃現有現代化教學實習連棟溫室一個,目前已在里面開展林木育種學、花卉種苗與園林苗木生產學、切花盆花生產、園林建筑、建筑空間綠化等多門課程的實驗操作及實習設計環節。
教學實習苗圃不僅為各項實習課程提供了有力保證,也為培養大學生課外研學的能力開辟了新途徑。苗圃內專門留出一部分用地供本科生進行課外獨立科研與實踐活動,滿足他們開展創新課題申報和研究的需要,培養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五年來,共接待本科生國家級創新實驗、大學生科研訓練以及本科畢業論文實驗63項。
(三)教學實習苗圃的景觀建設與本科人才培養的關系
在上述人才培養思路指導下,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實習苗圃的規劃建設原則是以開展本科生實踐課程為主,兼備行業培訓、科普教育、游憩等功能。也就是說,苗圃不單為培養學生實踐操作服務,還要作為校園景觀的一部分,為師生提供游憩、休閑的場地,使教學、培訓、展示、服務等功能融為一體。所以,北京林業大學十分重視教學實習苗圃的景觀建設,在達到可持續性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基礎上,力求集林業苗圃、園林苗圃、花圃為一體,圃容圃貌美觀;換句話說,苗圃環境景觀建設應與培養本科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相結合,將教學實習苗圃打造為集觀賞與實踐一體的花園型多功能開放性綜合教學基地。
例如,花卉培育及植物景觀區可以結合引種栽培實習課程,訓練學生利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多年生宿根花卉以及球根花卉類營造多種草花景觀;大苗以及特色植物展示區可以放手讓學生依據植物造景的原則和人的審美觀進行植物種植布局;園林小品和水生植物展示園區可以根據地形和景觀效果,引導學生設計置石、噴泉等小型景觀。
二、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實習苗圃的主要景觀對本科人才培養的作用
(一)連棟溫室內的古建景觀
2013年,苗圃與園林學院共同建設了連棟溫室,里面設有國家級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示范中心修建了兩個教學實踐觀摩古建亭廊,分為北式和南式。2014年5月1日,北式亭彩繪完成,示范中心正式完工。作為《園林建筑》課程實習的對象,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這幾處亭廊建筑不僅為園林專業學生進行古代園林建筑設計和施工提供了標準范例,還讓學生近距離觀摩到古代建筑的內部結構――為達到這一目的,亭廊在修建時特意設置能反映屋頂內部結構的平面鏡;還在北式南式亭柱上各留下一處古代油漆工藝的分層解析面。
學生通過對這些景觀建筑的地形、結構與構造等,進行測繪與圖紙繪制滿足園林建筑課程實習內容的需求。另外,還可以利用正在建設中的建筑小品讓學生現場觀摩施工過程或者直接參與其中,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對建筑的結構感觸更深刻,工程施工方面的動手能力更強。
同時,古亭廊還成為實習苗圃的特色景觀之一,成為師生休閑游憩的觀光地點以及園林界小型聚會的好去處。學生可以在日常休閑、散步、觀景的同時,學習到建筑結構、建筑材料、建筑造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真正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2015年實習苗圃與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園林學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等,在連棟溫室古建亭廊大廳,聯合舉辦了兩次 “三頃園沙龍”,主題為“風景園林中的科學問題”,近30人參加了研討,內容主要包括棕地改造、海綿城市、園林植物的培育等方面,大家各抒己見進行學術討論,現場效果很好,這些活動為實習苗圃的學術平臺營造和對外行業培訓宣傳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水生植物展示園區的水景植物風光
實習苗圃水生植物園由苗圃高級工程師閆榮教師設計、監理,天津碧祥龍園林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建設,于2012年7月10日開工建設,2012年9月13日建成驗收。
水生植物園工程建設為教學苗圃實習平臺增加了新內容,可為園藝、園林、風景園林、自然保護區、林學、生物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多門課程提供植物實驗操作場所,也可以為藝術類專業提供寫生場所。
水生植物園區建筑面積880平方米,其中水面252平方米,模擬濕地205平方米。由深水種植區、淺水種植區、濕地種植區和部分水面組成,能夠種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可為多個學院的生物類專業學生提供這三類水生植物的觀察和鑒別實習。
其中,淺水區種植多品種荷花、睡蓮,旁邊濱水處配植水生木槿、石菖蒲、花菖蒲、檉柳、迎春等營造出一個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小空間。伴隨著置石、跌水產生的潺潺流水聲,使此處成為一處獨特的湖面休閑觀賞區。
在工程設計方面,使用了14種園林面層材料,運用了多種施工技術如7種動態水景形態、3種防水形式;路面采用9種鋪裝材料,設有兩處噴泉、1處涌泉。這些景觀設計要素可以為相關專業學生做水景園設計時,提供更多的考察機會和學習案例。
水生植物展示園建成時栽植有水生植物27種,陸生喜水濕植物50種,共計77種植物,形成了美麗的水生植物景觀和水景景觀。在展示園門口還布置了植物分布介紹圖牌,以方便初學植物的學生前來觀看識別各種植物。
水生植物展示園區建成后,每年都有很多專家、學生前來參觀、實習、考察。北京林業大學校慶期間,一些校友也前來參觀指導。
(三)營造地形,建設特色植物園展示區
2012年,苗圃建設的特色植物展示區――彩葉植物展示區景觀基本成形,用于學生開展特色植物認知,兼作采穗圃,主要種植了16種彩葉樹種。
該展示區用修建水生植物園挖掘的土,在水生園北側人工堆起一座南北向小山頭,構成蔽朔風的屏障,并科學設計、合理構建觀賞型人工植物群落。展示區地形起伏雖然不大,但喬木―灌木―草本復層結構明顯,讓園林及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以植物造景及人工植物群落的構建為主要手段,喬、灌、花、草、藤并舉的多樣性種植形式的實例。
該展示區以彩葉樹種為主景,主調鮮明,再以豐富多彩的華北宿根植被和小型花灌木來兼顧季相、景色變化,山北坡多為耐寒之禾草,山之南坡為宿根花卉。其中,還用了很多有待開發園林應用的新型彩葉品種如金葉榆、金葉接骨木、紫葉風箱果、紅葉楊、各色花葉及斑葉連翹等。在小山南側,利用地形構成的小氣候條件(山體和高大的喬木擋住了冬季北風和寒流),引種了歐洲常綠小灌木如金葉忍冬等。該植物展示區不僅成為實習苗圃一個特色景觀,還讓學生學習到復層人工植物群落喬灌草的合理配置設計原則――疏密相間、高低錯落有致,層次豐富多樣;以及用科學合理的植物選擇進行景觀搭配,注意花期的銜接及色彩的搭配 ,保持持久的景觀效果,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山林風光;特別是拓寬了學生日后工作中設計彩葉園或秋景園時,對彩葉樹種的選擇范圍。
(四)完善多用途教室美化裝修
苗圃還建有一個192平方米的多用途溫室,它既可當溫室種植植物(相關實習課程穴盤苗種植室),又可以做學生實習中教師上課的教室,還可以做陳列室(展示學生實習優秀報告和教學實習成果)以及學生“創意工坊”(創新實驗創意操作室),為大學生發明創造提供培育場所等。2012年,實習苗圃對多用途教室進行地面鋪裝,美化裝飾教室外墻,購置各類特色家具等,不僅美化了苗圃環境,還為大學生發明創造提供了美麗舒適的操作場所。
(五)建設巖石園景觀
2014年,實習苗圃結合原有生態排水渠護坡,建設了70米長的巖石專類園,栽植巖生特色植物,以供園林及相關專業本科生學習植物配置的專類園之一――巖石園的設計方式以及巖生植物認知識別。2015年春季,苗圃組織相關專業師生利用苗圃培育的樹木花卉,動手將巖石園進行了綠化美化,效果良好。在勞動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作操作能力。
(六)屋頂花園景觀
苗圃建設的一處屋頂花園在基礎設施完成的根基上,2014年春季鋪設防水層、阻根層,填充基質,完成了屋頂花園的植物種植綠化。為便于學生觀察屋頂花園使用的植物材料種類及生長狀況,特意在屋頂花園東立面設置了玻璃隔斷。屋頂花園上共種植了38種植物供學生識別及觀測,同時為將來工作后設計屋頂花園積累植物素材。
三、教學實習苗圃開展圃貌優化和景觀提升工作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苗圃是樹木、花卉展示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與動手能力的教學平臺,建設花園式苗圃是提高生物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尤其是植物類實驗能力的措施之一。為實現這一目標,這兩年,苗圃管理辦公室結合本科生培養計劃,加強圃容圃貌建設,對實習苗圃的主要景觀進行優化提升,不僅達到更好的美化效果,也使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效果得到了更好的鞏固。
2014年春季開始,藝術學院的學生到苗圃開展花卉景觀寫生,這使得教學實習苗圃的功能進一步擴大。繪畫寫生對花卉景觀的品質要求更高,苗圃在今后的培育苗木及營造植物景觀工作中要更加注意景觀品質的高標準要求。
(一)圃地道路邊緣的景觀改造
苗圃的防護林帶以國槐、絳柳為主,間植紫荊、黃刺玫、美女櫻等灌木。防護林帶與排水渠之間距離為1.5米,林下可以為園林、生物、草業等專業的教學實習培育耐蔭、耐半蔭宿根植物品種,配合生物類專業開展中草藥課程實習,培養學生對中草藥的認知能力;同時也充分利用苗圃土地,增加苗圃地的使用率。
2015年開始,苗圃管理辦公室在不多占地的情況下,在主要路邊種植了花帶,使圃容圃貌煥然一新。花帶以宿根花卉為主,如春季開花的德國鳶尾、夏季開花的馬鞭草、秋季開花的八寶景天和秋菊、冬季觀賞麥冬的綠葉和子的紅果……使苗圃四季都有美麗的植物景觀;通過現場學習花帶的設計與施工,也使園林及相關專業學生對《園林花卉應用設計》的理論知識有了與實踐結合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花卉景觀設計能力。
(二)水生植物園景觀改造
2014年深秋,在水生植物園池邊種植的郁金香、風信子等,2015年春季長勢很好,形成學校最早的春季花卉景觀;接著,實習苗圃帶領相關專業學生將溫室里去年冬季培育的各類花草移植在水生植物園濱水區,形成了很美的花境景觀,吸引了大批師生及社會人員前來參觀。6月,郁金香等球根花卉枯萎后,又帶領學生將溫室培育的一年生花卉種植在原有的地塊,用這些夏季開花植物營造了夏季水生園濱水景觀。這些舉措,都讓學校師生在沉醉美景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習到了花卉配置、色彩構圖、花草養護等方面的實際操作經驗。
下一步,苗圃將與園林專業同學共同開展水生植物園景觀更新改造建設。
(三)巖石園的植物景觀補充改造
2016年春天,在上年綠化的基礎上,巖石園補充栽植了大量草本巖生花卉。迄今,巖石園已經成為教學實習苗圃耐旱宿根植物展示的主要平臺之一,可以為培養生物類專業學生的植物基礎,提供數十種巖生植物的識別與生長觀察。
(四)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的改造
教學實習苗圃于2016年完成了屋頂花園植物景觀的改造,這次改造以宿根草本植物為主,不僅提升了屋頂花園景觀效果,還向學生突出展示了屋頂花園植物的生態防護功能。
此外,實習苗圃還將配合相關學院師生實習項目進行特色樹木園植物配置調整;開展花境植物改造及精準灌溉示范等景觀提升工作。
四、結語
總而言之,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而高校實踐教學基地不僅要成為訓練學生專業技能,鞏固結合理論與實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教學場所,也需要成為師生休閑娛樂,陶冶情操的生活場所,才能有助于新時代綜合性人才的培養目標。實踐基地的景觀建設尤其是植物景觀不僅能保持生態平衡,消除污染,凈化空氣,防塵抗噪,還有利于消除疲勞、促進思維、增進學生健康,從精神層面促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人才,因為優美的環境無疑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教育因素,有利于教育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學校。
北京林業大學實習苗圃以其優美的環境、高負離子的空氣、繽紛多姿的植物精華,在實習課程之外,成為廣大師生晨讀和親近自然的最佳場地。不僅如此,讓學生在實習苗圃景觀建設中,隨時親眼目睹四季花卉樹木的觀賞效應及其景觀應用效果,有助于增加生物類專業學生對植物的感性認知;觀摩或參與實習苗圃各類景觀建設還可以提高相關專業學動手操作能力,并增加他們的工作經驗。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培養訓練,期待相關專業本科生畢業時,能獨立進行常見花卉的鑒別、栽培、繁殖、管理、整形、修剪等工作;園林專業同學還能準確進行花卉立體裝飾和花壇、花境、巖石園、園林建筑小品等景觀的設計與施工管理。
參考文獻:
[1] 王玨,丁霞,劉宏斌.校內實習基地深化、細化建設管理舉措及對學生實習的作用――以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實習苗圃為例[J].中
外企業家,2016,(1):211-213.
[2] 王玨,丁霞,劉宏斌.北京林業大學教學實習苗圃現代化機械化建設管理初探[J].中外企業家,2015,(33):190-191.
[3] 陳陽,金一鋒,王玉書,陳雅君.產學研結合促進園林專業人才培養[J].農業與技術,2015,(1):204-205.
[4] 王敏利.滬灞雁鳴湖花卉苗圃規劃設計[J].南方農業,2014,(18):68-69.
[5] 魯敏,等.高校生態校園植物配置概念設計――以山東建筑大學新校區為例[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4,(1):9-27.
[6] 梁喜獻,等.高校園林實訓與校園環境景觀建設相結合的探索――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4,(3):
87-90.
[7] 賈德華.高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3):70-72.
[8] 樊保國,李月梅,張永清,衛國.高校園林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探索與體會[J].中國林業教育,2010,(6):26-29.
[9] 劉敏,厲悅,徐洪國,等.基于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園林專業多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科技版,2015
(2):197-200.
[10] 張變莉,盧偉娜,柴夢穎,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園林苗圃學教學改革[J].河南農業,2015,(2):33-35.
[11] 曹秋艷.建設節約型園林專業校內實習基地的探討――以韶關學院為例[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8):95-98.
[12] 甘樹生.西南民族學院校園綠化建設淺析[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5):222-223.
[13] 王春潮,王平祥.校內教學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5):137-139.
[14] 羅耀,謝雅妮,巨軍海,陳衛城.園林科普公園規劃設計探討[J].綠色科技,2015,(7):112-116.
[15] 程袁華.園林類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升與思考[J].科技視界,2015,(28):22-24.
(1甘肅省西峰農業氣象試驗站,甘肅西峰745000;2甘肅省天水市氣象局,甘肅天水741000)
摘要:為了對當地蘋果生產的防災減災提供參考依據,有必要對蘋果花期霜凍災害進行風險評估。對西峰農試站蘋果開花日期觀測資料及結合災情調查資料運用統計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慶陽市蘋果花期霜凍危害的致災因子主要是西峰區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和正寧縣4 月極端最低氣溫,兩因子的影響權重分別達24%和76%;進而建立了慶陽市蘋果花期霜凍危害風險模型并計算了災情指數。使用該模型對1990—2012 年蘋果花期霜凍災害風險評估結果與相對氣象產量進行對照分析,表明災情趨勢完全一致,且災情等級有差異,即發生霜凍危害程度與蘋果所處的開花時期有關:蘋果開花初期遇低溫霜凍時危害較輕,開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溫霜凍則危害較重。評估結果與實際吻合,所得模型具有客觀實用性。
關鍵詞 :慶陽市;蘋果花期;霜凍;風險評估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4-0594
基金項目:甘肅省氣象局科技處“果樹氣象災害風險的綜合評估技術和方法研究”(2014-12)。
第一作者簡介:張謀草,女,1964 年出生,甘肅寧縣人,高級工程師,大專,主要從事農業氣象應用工作。通信地址:745000 甘肅省慶陽市氣象局,Tel:0934-8213784,E-mail:zhangmc8811@126.com。
收稿日期:2014-06-23,修回日期:2014-09-22。
Risk Assessment of Meteorological 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Blossom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Zhang Moucao1, Yao Xiaohong2, Zhang Hongni1, Zhou Zhongwen1, Che Xiangjun1, Du Jun1(1Qingyang Ci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Gansu Province, Xifeng 745000, Gansu, China;2Tianshui Meteorology Bureau, Tianshui 741000, Gansu,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of local’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the risk of frost disaster during apple florescence. This paper used statist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observeddata from of apple’s blossom date which were got from Xifeng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main hazard factor of 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was theextreme minimum temperature of Xifeng during mid April to early May and Ningxian’s in April. These twofactors’influence weights had achieved 24% and 76%, respectively. Then, we built an evaluation model offrost disaster during the flowering phase of Qingyang appl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frost disaster duringthe flowering phase of apple from 1990 to 2012 by the model, it showed that apple was frosted would be harmedlightly while its early blossom phase, but seriously while its final blossom phase or fruit bearing phase.
Key words: Qingyang; Blossom Phase of Apple; Frost; Risk Assessment
0 引言
近年來氣候變化對中國種植業結構帶來了一定的影響[1],為了應對氣候的這種變化,合理利用氣候資源,人們在種植業結構調整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2-4],劉德祥等[2]、鄧振鏞等[3]和王鶴齡等[4]認為宜將過去以糧為主的格局向糧、經等多種種植的格局轉變。慶陽市種植業結構也由過去以糧為主的單一種植結構向以糧、牧、林果等多種種植結構形式的轉變。慶陽市屬北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氣候過渡區,屬干旱、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光、熱、水在年內時空分配不均,形成了冬冷多晴,夏熱雨豐的氣候特點。該地年平均氣溫8.7~10.0℃,年降水量409.5~609.8 mm,年平均無霜期150~193 天,年日照時數2262.2~2527.0 h,太陽輻射總量5000~5600 MJ/m2,蘋果生長季≥10℃積溫為2800~3040℃,日照時數為1020~1140 h。這種氣候有利于蘋果的著色和甜度增加,因而該地蘋果在國內屬優質果品,蘋果種植也是其主產果業,2012 年全市種植面積達78600 hm2,產量達42933×104 kg。姚玉壁等[5]認為慶陽市氣候宜以蘋果的種植最為有利,但是近年來氣候變異,暖冬現象日趨明顯,造成果樹萌動期提前,初春寒潮降溫天氣增加,晚霜凍危害出現頻繁,影響著果品的品質和產量[6]。為了估算災害對果業造成的影響程度,為農業生產安排提供依據,楊仕賢等[7]、陳香等[8]、李美榮等[9]和許彥平等[10]就不同氣象災害對農、林果業造成的危害進行評估,提出定性評估模式。由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危害程度具有地域性,同一強度的氣象指標在不同的地域上造成的影響是不同的,筆者擬對此類評估模型及其參數進行驗證和修正,以期建立蘋果花期霜凍危害風險模型用以對慶陽市蘋果花期受霜凍危害程度進行分析和評估,為果農進行果園管理,提高蘋果產量和品質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和方法
1.1 計算方法
文中用到的計算及數據分析均采用Excel 電子表格中統計函數及數據分析工具。
1.2 產量資料的處理
蘋果產量(1991—2012 年)取自慶陽市統計局。慶陽市蘋果種植主要分布在正寧、寧縣、西峰、鎮原、慶城和合水6 縣(區),且蘋果種植后基本是從第3 年掛果,第5~6 年是蘋果產量最高時期。該地蘋果種植面積也在不斷變化,每年有新增種植面積,也有老樹退化面積。因此采用單產進行氣象產量的分析不僅不同樹齡的產量有差異,而且不同果園的產量也有差異。因此,為消除此因素影響,對該地蘋果總產采用Excel 電子表格中的二次曲線擬合方法進行分離,同時為消除空間上的差異,用相對氣象產量[4]作為分析指標。Ys=(Y-Yt)/Yt …………………………………… (1)式中,Y 為慶陽市蘋果總產(kg),Yt 為趨勢產量(kg),Ys為相對氣象產量。
1.3 蘋果開花期日期及花期遭受霜凍氣象資料氣象資料取自相應縣的國家氣候站。正寧、寧縣蘋果開花期一般在4 月上旬至下旬,西峰、鎮原、慶城和合水縣蘋果開花期一般在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由于蘋果的物候觀測資料不完整,正寧、寧縣、鎮原、慶城、合水這5 個縣蘋果開花日期以調查和走訪群眾為主,西峰區蘋果開花期資料取自西峰農業氣象試驗站觀測資料。蘋果花期受凍氣象指標主要是最低氣溫<0℃持續天數、極端最低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11- 14]。物候資料和氣象資料年代是同步的,其中西峰、正寧縣資料年代為1990—2012 年,寧縣、鎮原、慶城、合水資料年代為2001—2012年。
2 結果與分析
2.1 致災因子的確定
統計了各縣(區)對應開花期的極端最低氣溫、平均最低氣溫、最低氣溫<0℃持續天數、極端最低氣溫與<0℃持續天數積等因子進行兩兩組合后與蘋果的相對氣象產量進行回歸分析,建立蘋果花期霜凍危害影響因子與相對氣象產量的回歸模型(見式(2))。由此可知,慶陽市蘋果在花期受晚霜凍影響的主要因子是西峰區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和正寧縣4 月極端最低氣溫。
Ys=0.1026+0.0129Tn 西峰+0.0415Tn 正寧(n=23,F=1.1683>F0.33) ………………………………………… (2)式中,Ys 為相對氣象產量,Tn 西峰為西峰區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Tn 正寧為正寧縣4 月極端最低氣溫(℃)。2.2 開花期霜凍災害風險評估2.2.1 災情指數災情風險指數采用模型[10]見式(3)。P=H×V ………………………………………… (3)式中,P為災情風險指數,H為相應災害的影響權重,V 為相應災害等級值。實際工作中可按照災害發生的概率設定可能等級,按損失的強度或根據災害對其造成的災情程度設定等級強度進行風險評估[11-16]。以蘋果花期西峰區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和正寧縣4 月極端最低氣溫作為霜凍災害發生的主要影響因子,作為蘋果開花期霜凍災害風險評估指標(Pi)(見式(4))。
Pi =Σj =12 (Hj ×Vij) ……………………………… (4)
式中,Vij 為蘋果花期霜凍災害等級分值,i 為1990—2012 年各年份排序(i=1,2,…,23);j 為霜凍災害2個風險因子,j=1 為西峰區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j=2 為正寧縣4 月極端最低氣溫;Hj為相應災害因子的影響概率,即H1=[0.0129/(0.0129+0.0415)]×100%=24%,H2=76%。災情指數(Pi)越大,表明蘋果花期受霜凍災害危害越重,對蘋果產量影響就越大。
2.2.2 分級標準用逐年西峰4 月中旬至5 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正寧4 月極端最低氣溫與其相應因子<0 年份的平均值之比作為災情等級的分級標準。其比值<0 的年份為無災,≥0 的年份值按照數值的離散程度將災情確定為輕、中和重3 級。
依據災情指數和分級標準得出該市霜凍災害風實際產量等級的對照情況(表3)。由表3 可知,在所分析的23 年中,蘋果相對氣候產量出現負值的年數是8年,評估中有災年數是8 年,評估準確率達100%,無漏評年份。而指標評估等級與產量實況等級差異較大,在出現災害的8 年中,僅有1990 年和2003 年的評估與產量實況一致,其余6 年的評估等級與產量實況有差異。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與霜凍發生時蘋果所處的開花時期有關,一般蘋果在開花初期,遇低溫霜凍危害較輕,在開花末期或坐果期遇低溫霜凍危害較重,特別是在坐果期遇到低溫霜凍時會造成絕收。如2006年霜凍評估級別為重,產量實況級別是中,霜凍發生在4 月12日,此時蘋果處在開花始期;2010年指標評估為重,產量實況級別是輕,霜凍發生在4 月14 日,此時蘋果處在現蕾期。
3 結論與討論
慶陽市蘋果主產地位于南部和中部地區,因此選取中部的西峰區和南部正寧縣的4 月至5 月上旬的極端最低氣溫資料能代表該地區霜凍出現時對蘋果的危害情況,且兩因子的影響權重分別達24%和76%。用此兩因子進行該市蘋果花期霜凍危害評估與其相對氣象產量進行對照,其趨勢完全一致的,因此用極端最低氣溫作為災害評估因子,利用(4)式模型進行慶陽市霜凍災害發生時對蘋果危害的評估是可行的。
用筆者建立的災情指數模型進行趨勢評估與相對氣象產量是一致的,但用模型進行評估的等級與相對氣象產量的等級有差異,模型預測的等級比相對氣象產量得出的等級量要高。主要原因在于霜凍災害出現后,由于不同果園所處的周圍環境、土壤肥力、管理措施等條件不同,同時不同果園災后所采取的恢復措施也不一致,災害對蘋果產量的影響程度就不同,因而災情評估等級要視低溫霜凍發生時蘋果所處的開花時期及其果園的環境、管理措施等而定。若低溫霜凍出現在現蕾或開花始期,則評估所得的災害等級比相對氣象產量等級高;若低溫霜凍出現在蘋果開花末期或坐果期,則評估等級與相對氣象產量等級基本吻合。這與許彥平等[10]采用模型做的天水市蜜桃霜凍災害等級的評估有差異,說明該模型在使用時應考慮當地的地理環境及管理措施等方面因素。今后還應在蘋果開花的不同時期(即分現蕾期、開花始期、開花普遍期、開花末期、坐果期)對氣象因子和地理環境因子進行同時試驗,對模型進行修正。
參考文獻
[1] 李袆群,王春乙.氣候變化對我國農作物種植結構的影響[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0,6(2):123-129.
[2] 劉德祥,趙紅巖,董安祥,等.氣候變化對甘肅夏秋作物種植結構的影響[J].冰川凍土,2005,27(6):806-812.
[3] 鄧振鏞,張強,劉德祥,等.氣候變暖對甘肅種植業結構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J].中國沙漠,2007,27(4):627-632.
[4] 王鶴齡,王潤元,張強,等.甘肅省作物布局演變及其對區域氣候變暖的響應[J].自然資源學報,2012,27(3):413-421.
[5] 姚玉壁,李耀邦,張謀草,等.隴東黃土高原氣候對全球變暖的響應及其對林果的影響[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9(4):73-77.
[6] 蒲金涌,姚小英,姚曉紅,等.氣候變暖對甘肅黃土高原蘋果物候期及生長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08,29(2):181-183.
[7] 楊仕賢,張好艷,張春紅,等.氣象災害損失評估技術及應用研究[J].安微農業科學,2010,38(18):9738-9740.
[8] 陳香.福建省臺風災害風險評估與區劃[J].生態學雜志,2007,26(6):961-966.
[9] 李美榮,朱琳,杜繼穩.陜西蘋果花期霜凍災害分析[J].果樹學報,2008,25(5):666-670.
[10] 許彥平,姚曉紅,萬信,等.天水蜜桃開花坐果期霜凍災害氣象風險評估[J].中國農業氣象,2013,34(5):606-610.
[11] 柴芊,栗珂,劉路.陜西果業基地蘋果花期凍害指數及預報方法[J].中國農業氣象,2010,31(4):621-626.
[12] 屈振江,劉瑞芳,郭兆夏,等.陜西省蘋果花期凍害風險評估及預測[J].自然災害學報.2013,22(1):219-225.
[13] 李健,劉映寧,李美榮,等.陜西果樹花期低溫凍害特征及防御對策[J].氣象科技.2008,36(3):318-322.
[14] 張海娜,李晶,呂志紅,等.東北地區農業氣象災害定量評估[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1,27(3):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