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林業大學論文

林業大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6:00: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業大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林業大學論文

篇(1)

〔關鍵詞〕NoteExpress軟件;培訓模式;培訓計劃;培訓評價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31

〔中圖分類號〕G25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4)02-0154-04

1 NE軟件培訓的必要性讀者培訓是高校圖書館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第三條中規定,高等學校圖書館五項主要任務之一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1]。而現在的讀者培訓,單純的數據庫已不是重點,個人信息管理工具漸成熱點[2]。市場上國外參考文獻管理軟件起步較早,如由美國湯姆森公司(Thomson,ISIWeb of Knowledge的開發者)出品的EndNote[3];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推出的“個人圖書館”管理軟件RdWorks等,是幫助用戶建立和管理個人文獻書目資料[4]。以上兩款軟件都是在數據庫中附帶的,而且中文兼容性不強,為了解決以上缺點,愛琴海公司專門研究開發出NoteExpress(簡稱NE)參考文獻管理工具軟件,它以完全支持中文,方便、快捷的特點而被科研者、高校學生所喜愛。其核心功能是幫助讀者在整個科研流程中高效利用電子資源:檢索并管理得到的文獻摘要、全文;在撰寫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專著或報告時,可在正文中的指定位置方便地添加文中注釋,然后按照不同的期刊,學位論文格式要求自動生成參考文獻[5]。正因為以上特點,NE可以讓科研人員特別是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寫作更加高效,所以對于研究生來說,NE的培訓講座尤其重要。

2 NE軟件利用培訓基本模式構建每一次有效果的培訓,都離不開培訓館員根據需要設計科學、系統的培訓內容和方案以及方案執行和效果評價。論文在參考相關培訓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NE資源利用培訓的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NE資源利用培訓基本模式

2.1 培訓計劃制定培訓計劃的制定要綜合考慮讀者的課外時間,是否有大型公共活動;參與教師的時間,是否有重要會議;教室的軟硬件環境,是否能放映PPT課件;培訓宣傳的措施,是否利用現代通訊設備等各個方面,以保證計劃的有序實施。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針對不同服務角色的規范,責任到人。良好的服務規范可以使培訓服務從整體上統一、協調,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6]。

2.2 培訓組織形式培訓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針對NE的培訓有預約登記制,可以在相關網站(主要以圖書館網站為主),填制預約培訓登記表,可以根據預約登記的人數,確定培訓地點;其次有嵌入式培訓,可以和相關學院的教師聯系,走進大學生課堂。也可以和重要院系教授聯系,通知培訓內容,請教授組織其研究生,找出公共時間,進行培訓,方便研究生的文獻管理和論文寫作。

培訓內容設計NE培訓內容的設計,主要是通過本次培訓,讓參加培訓者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基本掌握NE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以后的文獻管理和論文寫作中能利用NE提高論文寫作效率。主要內容包括NE的下載安裝,根據研究課題建立相應文件夾,分5種方式把所需文獻導入NE進行管理,最后是利用管理的文獻寫作論文,自動生成符合相應格式要求的參考文獻。

2.4 培訓效果評價在對NE資源利用培訓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需要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從前來參加培訓講座的人數以及參加培訓者地課堂反應、課后調查表等來評價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NE軟件使用量的統計數據來觀察和評價[7]。

3 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NE培訓的開展目前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的讀者培訓主要有新生入學教育、全校公選課文獻檢索課、館藏資源專題講座、結合讀書日開展的資源宣傳培訓活動,深入院系的針對性培訓等。涉及NE培訓的有文獻檢索課、數據庫專題講座、深入院系的針對性培訓等。以下結合NE資源利用培訓的基本模式及北京林業大學開展的實踐,以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為例,嘗試結合其學科特色和圖書館相關資源進行培訓方案的設計,探索NE資源培訓的新思路,以期為此類培訓項目的開展和實施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從而提高圖書館電子資源培訓質量和信息服務水平。

3.1 培訓計劃和組織形式

3.1.1 計劃型的不定期培訓講座綜合多年培訓時間安排的實踐效果,無論從參與人數還是培訓效果晚上比白天更能達到培訓預期,因此,每學期期初根據研究生課程表安排排除晚上公共必修課時間,將在NE培訓安排晚上,這種不定期培訓講座主要安排在能容納50人左右且配有多媒體設備的圖書館三層會議室,其實質上是圖書館的培訓計劃中的不定期形式之一。

3.1.2 需求型的預約登記培訓在圖書館主頁上設計電子資源的培訓需求登記系統,讀者可以在該系統上進行預約登記。另一方面,將NE培訓預約登記系統與研究生課系統有機銜接,在選課時即可預約登記培訓需求。進入預約登記系統,每位研究生根據自己的空余時間進行網上登記,圖書館培訓館員根據登記人數的多少,確定培訓的地點。如果5~10人,可以在圖書館一層容納10人左右并具有多媒體設備的研討小屋進行培訓;如果10人以上,可以在三層會議室進行培訓。50人以上,即定于可容納300人左右并具有多媒體設備的五層報告廳。另外,讀者也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電話、網絡或辦公室現場預約等,如果達到一定人數即可開課。

3.1.3 強化型的嵌入式培訓主要深入北京林業大學各院系,與各院系教師聯系和溝通,把NE功能和培訓內容推介給教師并請教師協助組織其研究生開展預約登記式培訓。另一方面,根據院系教師的課程,把NE培訓嵌入研究生課堂,使研究生“足不出戶”便可接受培訓。這種培訓針對性強,影響面廣,效果比較好。

3.2 培訓內容設計NE系統功能強大、內容豐富,針對研究生培訓內容設計,主要以掌握NE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滿足研究生管理文獻和論文寫作需要為核心,時長在1小時左右。

3.2.1 下載、安裝和建庫NE軟件是圖書館購買的資源,在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主頁即可可免費下載使用。步驟如下:打開圖書館主頁——電子資源——中文資源——點擊NE軟件——下載安裝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版。安裝完成后打開NE,在一定的路徑下建立相應的數據庫(見圖2),然后在題錄下根據文獻類型,分門別類地建立期刊、學位論文、圖書、外文文獻、網上資料等文件夾形成存儲結構(如圖3),以方便把以后檢索到的文獻導入NE進行管理。

圖2 在NE中建立數據庫

3.2.2 文獻導入NE提供了以下5種方式的文獻導入方式。(1)聯機在線檢索。即通過NE菜單中檢索項下的在線檢索來完成。(2)內嵌瀏覽器檢索。即在NE中內置了各種電子數據庫的瀏覽器,直接點擊便可檢索相關資源。(3)網上數據庫導入。即通過NE以外的圖書館購買的電子數據庫檢索文獻。(4)全文導入。即把安裝NE以前存在電腦里的全文或全文文件夾導入NE。(5)手工導入。通過NE中新建題錄功能,把一些零散文獻或者古籍文獻手工導入NE進行管理。以上前3種導入方式,需要通過NE檢索菜單中,下載全文功能批量下載全文;而第4種導入方式,需要通過NE檢索菜單中在線更新功能,來完整題錄信息。不管通過何種方式檢索到的文獻,最終都要導入NE,而導入NE最

圖3 分門別類建立文件夾形成存儲結構

重要的就是選擇相應的導出樣式和過濾器。以CNKI中文資源為例,說明從檢索文獻到導入NE的全過程。如圖4所示:第一,檢索。以篇名“林木種苗培育”進行檢索,勾選所需要的文獻點擊右上方的“存盤按鈕”;第二,導出。點擊選擇NoteExpress格式輸出,以記事本形式下載保存桌面文件(注意在下載保存時請使用“使用IE下載”,不支持迅雷下載)(如圖4);第三,導入。打開NE,在林木種苗培育數據庫中,選擇期刊文章文件夾,點擊右鍵選擇導入題錄——來自文件——桌面.nel文件——選擇NoteExpress過濾器,點擊開始導入,即把在CNKI數據庫中選擇的文獻導入到NE,以題錄為核心管理文獻(如圖5)。圖4 輸出格式選擇

圖5 把保存到桌面的文件導入NE

以下根據北京林業大學圖書館購買資源中研究生常用的各種電子資源,以網上數據庫檢索的方式,給出各種數據庫的從數據庫導出時的導出格式和相應的向NE導入題錄時所用過濾器(見表1)。

表1 各個數據庫導出格式和導入過濾器選擇表

3.2.3 論文撰寫、投稿凡安裝NE的電腦,打開Word時,都會有一個MS Word小插件,來實現NE和Word之間的轉換。選擇NE中相應的文獻后回到Word寫作,點擊“插入參考文獻”按鈕,自動插入參考文獻,并且根據論文的刪減或段落調換而自動更新文后的參考文獻。NE中已內置了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格式,只要點擊“格式化”按鈕,選擇“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樣式,就能自動生成北京林業大學學位論文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如果投稿,只要點擊相應的期刊,就會自動生成該期刊要求的參考文獻格式。

4 培訓效果評價在對NE資源利用培訓進行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需要對其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一方面可以從前來參加培訓講座的人數以及現場反映來評價培訓效果;另一方面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取讀者的信息反饋情況等。通過培訓后對過NE資源的瀏覽量、下載量等統計數據也是一種評價方式,再者還可以通過畢業論文參考文獻軟件的使用和質量體現。我們一般通過對以上各方面信息進行收集、調查和統計,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總體效果反映甚好。任何一項培訓工作都應以培訓效果為出發點和著力點,NE培訓也不例外。針對NE參考管理文獻的培訓,創新地將其融入讀者的學術研究之中,突破了傳統的、單一電子資源的推廣利用培訓模式,使之與讀者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連,從而提高其關注度與參與熱情,進而使培訓效果得以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Z].2002.

[2]朱偉麗,黃晴珊.美國5所醫學院圖書館培訓講座的調查及其對我國圖書館開展文檢講座的啟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6):74-78.

[3]陳定權,劉頡頏.參考文獻管理軟件評析與展望——以EndNote、NoteExpress為例[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9,(Z1):80-84.

[4]侯集體.Refworks和Noteexpress在參考文獻編輯中應用的比較[J].現代情報,2012,(7):150-151.

[5]馬花如.基于NoteExpress(NE)的文獻管理——從檢索文獻到論文寫作[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1,(7):48-51.

篇(2)

張凌云,博士,39歲,現任北京林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僅僅翻開她的簡歷,我們就目睹了一位林業科研人的成長軌跡:1997年本科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2000年碩士畢業于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2003年博士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2003-2006年任職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2006年,進入北京林業大學工作。2010-201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做訪問學者。

目前,張凌云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經濟林果實發育的細胞與分子生物學,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學。2005年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勵,2006年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8年獲中國林學會第二屆梁希青年論文獎二等獎,2009年榮獲第十屆中國林業青年科技獎,2010年獲北京林業大學第二屆科教之星。SCI刊物Plant cell reports,Physiologia Plantarum審稿人。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省部級項目多項。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多篇發表在PlantPhys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Botany.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Plant Cell and Physiology等國際重要刊物上。SCI收錄17篇。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項,參編教材1部。

然而,采訪中,年輕有為的張凌云博士卻與記者想象不同。她溫文爾雅,謙遜低調,迫使人只能從她講述的科研攻堅歷程中去描摹這樣一位為了林業科研不懈奮斗的巾幗科研人。

醉心經濟林果實發育分子機理研究

經濟林是我國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最好的林種。長期以來,經濟林為我國工業、農業、醫藥、國防等諸多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為滿足人民生活需求、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高科技手段促進我國經濟林發展,是張凌云博士一直以來的使命和追求。近年來,她深入經濟林果實同化物運輸和卸載領域,通過長時間摸索,成功建立了羧基熒光素探針活細胞示蹤一激光共聚焦造影技術,首次將羧基熒光素酯CFDA引入木本果實韌皮部實時追蹤同化物的卸載情況。該技術系國際首創,解決了熒光物質難以引入木本植物韌皮部的難題,實現了木本植物碳水化合物卸載的實時追蹤,大大加速了木本果樹同化物運輸與品質調控研究進程。

以經濟林中重要栽培品種為突破口,實現科技興林,張凌云做出了不懈努力。她的團隊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技術,結合細胞生物學技術、免疫定位技術和蛋白印跡等手段,系統地研究了蘋果、葡萄、核桃、棗等果實中同化物卸載路徑及機制,實現了技術和理論的雙重突破,為果實同化物運輸和經濟林分子育種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其主要研究成果發表于Plant Physiology等國際重要刊物上,受到國際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多次應邀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做報告。

積極開拓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學

裸子植物是林業生產上的主要用材樹種,我國用在建筑、造船、家具上的木材,大部分是松柏類植物,如東北的紅松,南方的杉木。裸子植物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植物,在人民生活中都有重要的用途。然而,由于自然環境的變化,我國一些裸子植物正日益成為瀕危物種。因此,通過開展繁殖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以緩解珍稀瀕危植物的生存危機成為諸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多年來,張凌云博士鎖定裸子植物花粉管極性生長分子機理開展了深入的探討,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青桿花粉中首次克隆到微管蛋白同源基因PwTUA1和PwHAP5轉錄因子,并對其功能和調控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PwTUA1在調控和提高花粉萌發率和花粉管生長速率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并受到鈣和硼的誘導,為縮短裸子植物生殖周期提供了新的思路;克隆到編碼CCAAT框結合蛋白類型的轉錄因子PwHAP5,首次證實該轉錄因子具有調控花粉管發育及抗逆的雙重功能。上述主要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重要刊物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上,大大豐富了花粉管極性生長理論,有望通過生物工程手段加速裸子植物分子育種,縮短生長發育周期,為提高珍稀、瀕危及花粉萌發困難的裸子植物有性生殖能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和科學參考。

林業科研領域的巾幗英才

由于扎實的探索和不懈的付出,十幾年來,張凌云博士始終堅守在林業科研的第一線,潛心研究,在我國經濟林果實發育分子機理及裸子植物有性生殖生物學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與好評,并受邀擔任中國植物學會植物結構與生殖生物學會理事,《自然科學進展》和《電子顯微學報》審稿人,《生命世界》雜志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等。

科研需要不斷突破,張凌云從來不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目前,由她主持的國家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課題已經結題。在針對該專項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中,她帶領課題組在我國特色植物臘梅、四翅濱黎、青桿等植物中獲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具有較大應用前景的高抗、多抗基因多個,并對其進行了功能研究。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期刊上。申請或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超額完成項目任務。他們從青桿花粉中首次克隆到編碼CCAAT框結合蛋白類型的轉錄因子PwHAP5,并對其功能和調控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應用實時定量PCR發現PwHAP5基因主要在針葉、花粉部位表達,并受到鈣離子的誘導。進一步實驗證明,該基因在花粉萌發初期表達量開始升高,在花粉管發育的整個時期都進行高表達。利用基因槍轟擊過表達PwHAP5改變了青桿花粉管生長方向,而PwHAP5RNAi的花粉管卻生長正常,生長未受到影響。進一步,應用酵母雙雜交和雙分子熒光互補實驗篩選并證實了PwHAP5可以和PwFKBP12進行互作,并參與花粉管發育過程。轉基因研究發現,該基因參與了植物抗旱、鹽等多種逆境脅迫過程。該研究首次證實HAP5轉錄因子在調控花粉管發育及生長方向調控以及抗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篇(3)

關鍵詞:林木遺傳育種;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3-0192-02

林木遺傳育種學科是為研究利用森林遺傳學基礎理論和林木遺傳改良技術、培育和繁殖林木良種的林學二級學科。如何準確把握國家、行業發展的新需求,深化研究生培養改革,積極適應學科發展的國際前沿動態,成為今后一段時期林木遺傳育種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點任務和迫切需求。

一、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研究生培養面臨的新形勢、新需求

林木良種是現代林業優質、高效、穩定、安全經營的基礎保障。發展現代林木種業,關鍵在科技創新,核心在科技人才。當前,我國現代林業種業正面臨新一輪大發展的重要機遇。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種業相關學科建設,加大種業人才培養力度,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點開展常規作物、林木育種理論、共性技術、種質資源挖掘、育種材料創新等基礎性和公益性研究,構建現代育種新技術、新方法,創制突破性的抗逆、優質、高產的育種新材料。2016年實施的新修訂《種子法》,鼓勵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與林木種苗企業開展育種科技人員交流,提升種業發展創新能力,明確要求加大培養種業發展所需人才的力度。目前,我國種業存在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少以及國際戰略型人才匱乏,從事種業教學、研究人員嚴重不足等問題。研究生培養是林木遺傳育種學科服務現代林木種業人才建設的源頭工程,從國家種業發展的長遠布局考慮,必須突出產業發展需求導向,加強產學研用相結合,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全面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提升為產業發展輸送人才和服務能力。重視對優良種質資源的深度發掘、收集保護和培育,向開發多層次遺傳變異方向推動林木遺傳改良,基因組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理論與技術最新成就與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的深度融合等,成為林木遺傳育種領域的科技創新的階段特征。我們需要及時將學科發展的需求和最新前沿反饋到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在人才培養中努力促進基礎性、前沿性的理論和技術與現代種業發展的結合與創新,以此為突破口帶動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研究生培養改革的主要實踐

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擁有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林木花卉遺傳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森林遺傳學、多倍體育種、生物技術育種以及良種選育和繁殖等方面形成了研究優勢和人才培養特色。近年來,學科以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為重點,不斷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培養質量顯著提升。2011至2015年,學科培養研究生111名,其中授予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75人。共有4人獲校級優秀博士學位論文,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此外,有21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獲全國博士生論壇、中國林業青年學術年會和中國林業大會學術論文一等獎等獎勵。本學科研究生培養改革的主要做法如下:

1.對接國家需求,明確研究生培養目標定位,優化培養方案設置。學科根據現代林木種業以及國家發展需求,結合學科研究前沿,進一步明晰了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定位,即培養具有扎實寬廣的專業基礎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掌握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發展需求以及前沿與動態;能獨立承擔林木遺傳育種相關科研、教學以及管理、開發等工作的高水平專業人才。這一培養定位涵蓋了學術創新要求,有利于學科導師和研究生準確把握培養方向,保證培養質量。學科圍繞人才培養定位,優化完善和出臺了2014版研究生培養方案,推動培養方式的創新。其一,對學科研究方向進行凝練、調整,突出學科研究前沿、優勢和特色,明確提出按照研究方向組建導師組,采取導師負責與導師組聯合指導的方式培養研究生,有利于聚合學科內的不同團隊優勢,在導師之間形成互補交流,形成有利于學科創新人才培養的團隊氛圍。其二,重點考慮課程設置在研究生知識面拓展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整合遺傳與分子基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優勢,開發建設了一批優質的專業基礎課、公共平臺課、學科前沿專題課程;設置跨學科課程,增加研究方法類、研討類和實踐類等課程,其中開設的研究方法類課程包括高級遺傳學綜合大實驗、林木遺傳育種研究法、統計遺傳學、試驗設計等,初步實現不同培養階段課程體系的整合、銜接;同時,針對研究生不同專業來源的特點,增加補修課以及專著和論文閱讀量,注意本科、碩士、博士階段專業知識儲備的合理銜接。其三,加強培養環節過程管理,規定了學科組織方式、實施時間節點以及考核數量要求等,促進自主學習,有效避免以往培養環節形式化問題等。

2.狠抓培養過程和重點,將自主學習貫穿研究生培養始終。突出促進自主學習為研究生培養的突破口和重點。學科修訂規范了每一門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大綱,重點反映學術最新動態,體現研究式、互動式教學特點。如林木遺傳育種專題學位必修課的教學方式包括重點和難點講授、專題講座、課堂討論、學生報告和討論等,要求主講教師和專家專題講授林木遺傳育種基本理論、發展動態、新的技術方法等,促進理論和實踐結合,激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同時充分發揮研究生的主觀能動性,要求每位研究生選擇鄉土樹種提出詳細的遺傳改良策略并進行報告,同學和老師針對其中的獨特觀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提問和討論,鼓勵自主思考和創新,糾正錯誤和認識偏差,增強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學科注重研究生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的整合,推動科研訓練貫穿研究生培養的全過程。規范和強化了互動式學術研討與學術報告等必修環節,組織了一批學科前沿性專題講座課程,提出學科每學年統一組織學術研討12次以上,高層次專家學術報告、專題講座5次以上,明確要求了各年級研究生參加專題學術報告的數量考核標準,并堅持由學科統一組織考核,強化研究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學術創新能力的提高。

3.依托創新平臺和實踐基地,強化研究生科研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高層次創新平臺多、實踐基地多,是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的特色之一。學科充分利用林木育種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優勢平臺,堅持“面向行業重大需求,引領行業技術發展”,實行“開放、流動、聯合、創新”的運行機制,定期組織實驗技術培訓,注重在自主研究和成果轉化應用過程中提升研究生的創新素質。研究生成為國家科技支撐項目、“973”項目、“863”項目等國家級重要科技課題研究的主力軍,在一系列高水平科技期刊上發表原創性科研論文,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性成果。學科全面加強了試驗、示范和推廣實踐基地建設,在全國形成了30余處林木育種科研實踐基地。研究生隨著相關科研項目進駐實踐基地、深入“試驗田”,強化基于實踐的科研訓練模式,在導師指導下深度參與遺傳育種科研工作。這一做法深化了研究生對現代種業發展和學科知識體系的理解,促進理論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實現學術創新與生產發展、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

三、深化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

林木遺傳育種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其人才培養具有周期長、連續性強等特點。因此,研究生培養必須遵循林學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對接產業需求,持續深化培養模式改革,充分體現學以致用的特色。筆者提出兩個方面的思考:

1.面向林木種業產業需求,推動產學研有機結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國家提出“十三五”期間每年造林9000萬畝的任務,這需要有數量足夠、質量優良、結構合理的林木種苗做基礎保障。林木遺傳育種學科應在支撐育、繁、推一體化的過程中,通過建立穩定規范的聯合培養基地,鼓勵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加強研究生的復合創新能力培養。要加強與國家和省級重點林木良種基地的合作,建立長期育種綜合科研和實踐基地,引導研究生加強林木良種選育的科技創新,實現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學科應充分借鑒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先進經驗,發揮學科現有的科研平臺和基地優勢,吸納林木種苗產業的領軍人物加入導師團隊,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合作搭建上下游互通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創新鏈,更好地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2.強化課程建設和科研訓練,優化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強化課程建設和科研訓練是研究生培養的核心環節。美國學者克拉克指出,研究生教育以科研為首要。適應現代種業發展需求的高級科技人才既要有雄厚的學科基礎,又要接受系統的科研訓練和創新實踐。需要把對接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的培養目標和學位要求作為學科核心課程體系設計的根本依據,突出課程內容的前沿性、系統性,整體優化課程體系,增加互動式的前沿研討性講座。積極適應慕課發展需求,引入現代生物技術研究方法類等國外優質課程,加大與國內知名生物良種公司的資源和技術合作,通過科研實踐訓練研究生的實驗技術和創新能力。同時,針對研究生的批判精神、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足等短板,結合林木種業創新創業需求,增強研究生科研訓練的系統性,探索跨學院、跨校的多學科融合培養新模式等。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J].種業導刊,2014,(2):5-6.

篇(4)

關鍵詞: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基金項目:江蘇省“十二五”高等學校重點專業資助項目(2012139);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APD);課題組成員:王鄭、黃新、荊肇乾、薛紅琴、曹世瑋、林少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有著60余年歷史的專業,目前全國高校的辦學點達到156個,年招生超過萬人。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任務也從主要解決城市和工業用水的供給和排放,即以滿足“量”的需求為主,轉變為以改善水質為中心、水量與水質問題并重,滿足實現水的良性社會循環的目標。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設置在土木工程學院,2001年開設土木工程專業(給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獨立招生,2011年通過江蘇省教育廳組織的給水排水工程學士學位授權點審核。我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結合學校在資源、環境、生態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創辦具有林業大學特色、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江蘇省重點專業。

二、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緊密圍繞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面向國家、市政給排水行業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為引領,以品牌專業建設為契機,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專業規劃為抓手,做強優勢,補齊短板,努力提升專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為培養人格健全、基礎扎實、善于創新、勇于擔當、開放胸懷的高素質人才,推動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奠定專業基礎。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基礎、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掌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并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應具有從事給水排水工程有關的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開發能力。在加強數學、化學、力學等基礎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突出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工程素質、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使其獲得注冊工程師的基本訓練,并具備相應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理論課程體系構建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建設上以《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為基礎,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中課內教學總學時為2,076學時,總學分為127學時,學生畢業總學分要求為175.5學分。其中,通識平臺課內學時為660學時,其中必修課為468學時、選修課為192學時,課內學分為40學時,其中必修課為28學分,選修課為12學分;專業教育平臺課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特色課,其中專業基礎課必修和選修學時分別為728學時和192學時,專業特色課必修和選修學時分別為368學時和128學時。2016版人才培養方案理論課時從數量到對應的課程知識點涵蓋了《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116個知識單元、485個知識點和429個核心學時的要求。

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將原二年級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合并成《工程力學》(B)(64學時),將原二年級和三年級開設的《土力學》、《土木工程材料》、《給排水工程結構》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礎》(48學時),將原三年級開設的核心專業課《給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調整為《水資源利用與保護》(32學時)、《水質工程學》(1、2)(48學時、64學時)和《給水排水管網系統》(48學時),將《建筑給水排水工程》的學時從32學時增加到48學時。開設《城鎮防洪與雨洪利用》、《水工藝設備基礎》和《城市水系統運營與管理》等R堤厴課程。在《水質工程學》(1、2)、《污水深度處理與回用》和《景觀水工程》等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增加生態水處理的教學內容。課程教材盡量做到選用“十三五”出版的國家級規劃教材以及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要求的教材,同時進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間出版的規劃教材組織教學內容。

在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學生的需求發揮教學的主導作用,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進而促進他們將外在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素質和能力。積極開展雙語課程、微課、MOOC等嘗試,目前相關專業老師已經建設有雙語課程《水力學》與《水處理生物學》、《建筑給水排水工程》與《水力學》微課,新穎的教學方法對于提升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科學考察學生理論課程的學習效果,教師對學生的考查也從單一的考試向綜合測試轉變。在課程考查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測評學生的知識學習狀況,而且要考查他們對新知識的認識能力、探求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因此,教師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別考查課程學習中學生的知識理解和記憶效果、相關專業知識的計算能力、課堂參與情況,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到新的學習之中。通過此舉,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學生平時作業成績不計入學生總評成績,這樣能避免平時作業成績不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業的抄襲。

四、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加強實驗室建設。建立比較完善的分課程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實驗教學做到小班教學,使人人都能動手參與實驗。在滿足《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對實驗環節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我校將《水分析化學》課程改為32學時的理論學時和32學時的實驗實訓課,分別計2學分和1學分(實驗實訓課程32學時,計1學分),對于高中階段化學知識掌握比較薄弱的學生,對于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起到積極的作用。將水質工程學實驗并入《水處理實驗技術》(32學時),使用任課老師參與編寫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質工程學的實驗環節讓學生實際參與操作,強化水質工程處理方面的知識。

(二)實習方面。進一步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按照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專業基礎課、重要專業選修課及專業特色課都在校內外建有對應的實習、實訓基地,滿足學生對取水工程、給水處理工藝、污水處理工藝、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建筑給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認識實習和實訓實習的需要。

(三)創新創業訓練方面。鼓勵學生進入專業學習以后就能聯系老師進行創新課題實驗,對于高年級同學在學校的引導下,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創業嘗試,結合江蘇省及學校每年組織的申報和資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鼓勵大二、大三的學生積極申報,構建部分優秀本科生的科研訓練平臺。通過創業創新訓練,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盡早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實踐等創新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畢業設計(論文)方面。鼓勵將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與各類大學生科研訓練課題相結合,讓學生在原有課題基礎上進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類的論文研究,學生盡量選擇畢業設計,且畢業設計要有針對性,最好是針對具體工程(或者假題真做)。對于雙向選擇選題模式,備選題目一般應多于學生數的10%,確保一人一題。對于畢業設計,從圖紙數量和說明書頁數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學校規定排版格式基礎上)。鼓勵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的學生組成畢業設計(論文)團隊,進行帶有交叉性質的畢業設計(論文)。

(五)課程設計方面。將《水質工程學》(1、2)的課程設計均設置為2周時間,加大課程設計工作量,如在給水廠設計中,就要求學生使用V型濾池,而不是使用教科書中講述的普通快濾池,鍛煉學生查閱設計手冊和計算案例書籍的能力,從而使設計更貼近工程實際。將《給水排水管網系統》的課程設計分成《o水管網課程設計》(1周)和《排水管網課程設計》(1周),對于兩類管網的計算提出具體的計算要求。在學生課程設計過程中,他們的學習潛質和積極性都被極大地調動起來,通過完整的課程設計,能顯著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五、適應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

南京林業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對于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課教師要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下對課程內容進行系統優化,哪些內容是學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課程的合并或者教學時數的減少,而簡單地將教學內容進行隨意的刪減,應該采取改革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在規定的學時內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為此,我校土木工程學院按照新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了38門課程的課程教學大綱,每門課由一位任課教師執筆,一位老師審核,再集體對所有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討論,然后進行修改后再進行討論,經過反復的討論修改,最后確定下來。教學必須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教學效果達到大綱標準要求,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也在教學大綱里面進行了明確。

主要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的建設與發展[J].給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學校給水排水工程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篇(5)

一、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研究的回顧

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研究方面,已有一些學者開展過相關研究。文獻檢索結果表明,張建國[1]、張於倩等[2]、羅必良等[3]、羅攀柱等[4]、季莉婭等[5]、雷慶勇等[6]、李紅[7]等學者都針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開展過一些相關的研究,這為筆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例如,張建國提出,“農林經濟管理”作為一級學科,在設置本科階段的專業時,考慮到暫時還無法進行農林整合,所以可以將農業經濟管理類專業與林業經濟管理類專業分列,但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只要在教學過程、學時安排上各自有所側重即可[1]。張於倩等通過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調整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要合理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加強專業課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要組織編寫專業主干課程統一的教學大綱和統編教材;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整要體現前沿性、科學性、實用性,要少而精,實現整體優化;要擴大專業選修課的備選范圍,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職業取向選擇課程模塊;要不斷改進專業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2]。羅攀柱等提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應該包括農林業經濟理論和政策、資源與環境、企業經營、基礎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以及農林業技術與實踐課程5大模塊;同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更應該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加大實習類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比重[4]。季莉婭等以仲愷農業技術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為例,分析了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課程體系建設、更新課程內容、適當增加深度、創新教學管理體制、完善實習制度等完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建議;同時,建議采取科學地安排教學環節、舉辦專題講座、開設選修課、抓好畢業設計環節等具體的措施,以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5]。

雷慶勇等根據吉林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課程教學的實踐,從素質教育理念出發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具體的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議[6]。李紅在闡述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優化的必要性和分析現行課程體系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優化課程體系的途徑,將課程分為8個模塊,即公共必修課模塊、公共選修課模塊、學科共同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課模塊、選擇性專業課模塊、實踐教學模塊、素質拓展模塊[7]。上述學者的研究成果為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發展與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借鑒。但是,前人的研究主要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研究邏輯,而缺乏基于學生視角的“自下而上”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從了解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校本科生對課程設置的想法、態度和需求出發,開展了課程設置情況的調查研究,以期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修訂和深化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的設置情況

我國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原來分為農業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和林業經濟管理本科專業,1998年調整高等院校本科專業目錄時,才將這2個本科專業調整為1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目前,全國共有54所本科院校開設了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由于歷史原因,20世紀50年代,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全面照搬前蘇聯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專業性,適用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高等教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不斷進行調整,目前本科階段的課程體系以經濟管理理論和知識為主體,專業課程結合農林學科的特點設置,農林2方面的知識都會涉及。但是,由于農科類院校與林科類院校的特點和教學資源各有不同,所以通常農業院校(如中國農業大學等)構建的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偏重于農業經濟管理,而林業院校(如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則偏重于林業經濟管理[2]。目前,在開設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中,偏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院校較多。袁振國在《當代教育學》中對“課程設置”作了如下定義:“課程設置即教學計劃,是課程的總體規劃。

它依據一定的培養目標選擇課程內容,確定學科門類及活動,確定教學時數,編排學年及學期順序,形成合理的課程體系。”[8]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傳統的課程設置結構屬典型的“三層樓”構架,即最底層為公共課,中間層是專業基礎課,最上層是專業課。公共課也稱公共必修課,是指任何專業的學生都必須修習的課程,主要有政治理論課、德育課、外語課、體育課等。專業基礎課是指高等學校開設的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直接聯系的基礎必修課程,包括專業理論基礎課和專業技術基礎課。專業課是指高等學校為某一專業的學生開設的修習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課程,是根據國家對某一種專門人才的業務要求設置的,是專業教學計劃的中心組成部分[9]。根據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使用的2007版教學大綱,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情況詳見表1所示。

三、基于學生視角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情況調查

(一)調查設計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旨在了解目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認識、滿意度、看法和建議;調查對象為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2005~2008級在校本科生;調查時間為2009年5月。調查問卷的總卷包括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總體認知情況的綜合調查和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2部分內容。其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查又分為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調查3個部分。大學1~4年級的調查問卷在個別題目上略有差異。本次調查向4個年級學生(共計250余名)發放問卷240份,每個年級各發放問卷60份,調查覆蓋率達96%;成功收回有效問卷200份,問卷有效率為83%。

(二)調查分析

1.學生對專業課程設置的認知情況

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在參與調查的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中,對專業課程設置情況“非常了解”的學生有8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比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學生分別為66人和78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9%和43%;而“不太了解”和“一點也不了解”的學生分別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3%和2%。通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詳見圖1),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對教學大綱了解程度的高低與學生所在年級的高低呈正相關關系;其中,2006級本科生對教學大綱“不太了解”的比例略大于2007級,這與北京林業大學2007年修訂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大綱后對2007級學生加大了這方面的宣傳力度有關。圖1各年級學生對教學大綱的了解程度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和專業的課程設置在了解和認識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但從整體上講,學生對專業的了解和認識程度高于對專業課程設置的了解和認識程度。同時,1、2年級的本科生對專業的了解程度明顯低于3、4年級學生,對課程設置的了解程度略低于3、4年級學生,這說明大學新生在剛入學時沒有系統地對所學專業的情況進行了解。這種情況可能引起本科生在專業認知方面存在偏差,沒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從而導致到了高年級才對當初的行為和選擇后悔。因此,為了提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對專業和專業課程設置的認知程度,引導學生朝著專業培養目標發展,在本科生入學之初,就應該對其進行系統的專業概論方面的知識傳授,讓學生正確認識農林經濟管理專業,了解專業課程的設置狀況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發展觀。

2.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度

針對“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度”的調查,問卷設計了“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課程難易程度”“學時安排”和“課程考核方式”等7項內容,將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個等級。調查結果詳見表2所示。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調查的7項內容并不是非常滿意;尤其是對“課程結構體系”“開課時間”和“學時安排”等3項內容,不滿意率相對較高。為了進一步分析影響“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度”的因素,調查假設性別、年級和畢業打算是影響“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并運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了進一步研究。方差分析的實質是在多個正態總體等方差的假設下檢驗各總體均值是否相等的假設檢驗問題。所謂單因素,就是指所要分析的問題中只有一個變量(因素),如方案、決策等。在本文中,這個變量就是“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而這些不同的“滿意程度取值”又稱為“學生對課程設置滿意程度”這個因素的不同水平。本文將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課程難易程度”“學時安排”“課程考核方式”等7項內容的滿意程度按照不同的性別、年級和畢業打算分別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詳見表3所示。

根據表3所示的方差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不同性別的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課程難易程度”“學時安排”“課程考核方式”7項內容的滿意程度都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說明不同性別的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沒有明顯差異,即性別因素對“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的影響。

(2)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課程難易程度”“課程考核方式”的滿意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學時安排”的滿意程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的滿意程度存在十分顯著的差異(p<0•01)。這說明年級因素對“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有著明顯的影響。通過樣本均值(詳見表4所示)可以看出,整體上2005級和2006級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學時安排”等項內容更為滿意,而2007級和2008級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教師授課方式”“學時安排”等項內容的滿意程度相對偏低。

(3)畢業去向打算不同的學生對“課程結構與體系”“開課時間”“課程考核方式”等項內容的滿意程度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課程涉及的內容”“教師授課方式”“課程難易程度”“學時安排”等項內容的滿意程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畢業去向打算不同的學生對“課程難易程度”的滿意程度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異(p<0.01)。這說明畢業去向因素對“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滿意程度”有著明顯的影響。通過樣本均值(詳見表5所示)可以看出,畢業后打算深造的學生對“課程涉及的內容”“教師授課方式”“學時安排”等內容更為滿意;而畢業后打算就業的學生對“課程難易程度”更為滿意,對“課程涉及的內容”“教師授課方式”“學時安排”等項內容的滿意程度較低。

3.學生對公共基礎課設置的看法

在本文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的公共基礎課主要包括英語、數學類、計算機類、體育類和思想政治類課程。在“學生對加強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力度的看法”的調查中,幾乎出現了一邊倒的狀況,詳見圖2所示。調查統計結果顯示,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認為,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程,是最需要加強教學力度的;其次是計算機類和數學類課程。而認為體育類和思想政治類課程最需要加強教學力度的學生數較少。因此,在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今后的課程設置改革中,應適當考慮加強英語、計算機類和數學類課程的教學力度,尤其是對英語課的課程安排和教學力度應當予以重視,以切實加強學生基礎知識體系的構建,為培養適應新世紀需求的人才打好基礎。針對學生關注度最高的公共基礎課程———英語課,項目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英語課應該在6個學期都開設的學生人數較多,占被調查人數的43%;認為英語課程應在4個學期開設的學生人數占被調查人數的38%;其余19%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其他”選項,包括有的被調查者不清楚英語課程合理的開設時間。此外,有的被調查者提出前4個學期開設英語必修課程,第5學期開設英語選修課程,以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擇是否繼續英語課程的學習。同時,對“大學英語4級考試應該放在哪個學期”的調查,有47%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放在大學1年級上學期,有38%的被調查者認為應該放在大學1年級下學期;而認為應該放在大學2年級上學期和大學2年級下學期的被調查者分別為10%和5%,所占比例非常小。

這相對于實際情況———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大學英語4級考試放在大學2年級下學期而言,與學生自身的需求形成了較大的反差。因此,在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今后的課程設置中,應適當考慮將大學英語4級考試放在大學1年級進行,或者可以允許同年級學生有梯度地自愿選擇參加大學英語4、6級考試的時間。在對計算機類課程的調查中,90%的被調查者認為有必要加強此類課程的設置,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其中,被調查者對計算機應用軟件、數據庫、統計分析軟件、辦公自動化等課程的期待較高。而目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所開設的計算機類課程較少,僅有1門必修課“計算機應用基礎”和1門專業選修課“辦公自動化”,這與當代社會對大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略有脫節。因此,在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今后的課程設置中,可以考慮適當增加計算機軟件應用等操作類課程;并根據經濟類課程的需要,增加一些經濟分析軟件類專業選修課程,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提高自身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對經濟管理類軟件有一定的了解。在有關“數學課程難度”的調查中,認為數學課程“很難”“較難”的被調查者分別有42人和79人,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21%和38%;認為數學課程難度“一般”的占31%;而認為數學課程“較易”和“太容易”的比例較少,僅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10%。這說明有近60%的學生認為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開設的數學課程難度較高。因此,建議可以略微降低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數學課程的難度,以適應更多學生的要求。

4.學生對專業基礎課設置的看法

在本文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經濟法、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基礎等課程。本次問卷調查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目前開設的6門專業基礎課的開設時間進行了調查,詳見表6所示。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希望開設專業基礎課的時間集中在本科階段的前3個學期,其中認為管理學、經濟法、微觀經濟學等專業基礎課應在第1學期開設的被調查者所占比例較大。而實際上,在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2007版教學大綱中,這3門課的開設學期分別為第1學期、第1學期、第2學期。可見,管理學和經濟法這2門課程的設置時間符合大多數學生的期望,微觀經濟學課程的設置時間(第2學期)與大多數學生的要求(43%的學生要求第1學期開設)略有偏差,但總體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要求在第2學期開設微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生比例為37%)。同時,認為宏觀經濟學和基礎會計課程應該在第2學期開設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大,這比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際開設時間均提前了1個學期。由于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在理論上有一定的聯系,是構成西方經濟學的2大部分內容,所以應在連續的2個學期分先后開設;而基礎會計課程是會計學科的基礎,學習該課程前需要有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的鋪墊,因此教學大綱規定這2門課程在第3學期開設是有其道理的。此外,認為統計學課程應該在第3學期開設的學生所占比例較大,與教學大綱規定的在第5學期開設有一定的差距,建議在今后的調整中予以適當考慮。

盡管個別課程的設置時間與學生的看法和要求有差距,但從整體上看,目前北京林業大學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安排與學生的期望趨于一致。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專業基礎課程循序漸進式的課程設置能夠得到大部分學生的認可。從學生對專業基礎課授課內容的期望來看(詳見圖3所示),學生最希望授課內容有使用價值,其次是希望授課內容生動有趣。調查發現,許多學生認為課程的講授者是何種級別并不那么重要,能夠學到有用的知識才是最關鍵的。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在“專業基礎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孰輕孰重”這一問題上,認為專業基礎課應該更注重理論講解的學生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8%,認為應該更注重結合實踐的占39%,認為應該理論講授與實踐都兼顧的占43%,認為應該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來確定理論講授與實踐的重要程度的占10%。此外,調查結果顯示,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認為專業基礎課可以采取的課程考核方式包括閉卷測試、開卷測試、撰寫小組論文或研究報告、撰寫個人論文或研究報告;而且選擇這4種課程考核方式的學生比例均在25%左右,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差別。

5.學生對專業課設置的看法

在本文中,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階段的專業課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2大類。專業必修課主要包括農業經濟學、林業經濟學、林學概論、森工概論、林業統計學、環境經濟學、林業政策學、自然資源經濟學等。專業選修課主要包括區域經濟學、項目管理、組織行為學、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辦公自動化、交流與溝通、財政與金融、企業會計學、國民經濟管理學、保險學、發展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合同法等。

調查結果顯示,對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所開設專業課程的難度的判斷,6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難度一般”,23%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較難”,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很難”;而認為“較易”和“很容易”的學生分別僅占9%和1%。由此可見,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專業課難度適中,能被大多數學生所接受。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在“專業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孰輕孰重”這一問題上,認為專業課應該更注重理論講解的學生占被調查學生總數的5%,認為應該更注重結合實踐的占44%,認為應該理論講授與實踐都兼顧的占43%,認為應該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來確定理論講授與實踐的重要程度的占8%。相比較而言,認為專業課應該更注重結合實踐的學生比例比認為專業基礎課應該更注重結合實踐的學生比例略高,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學生認為專業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與專業基礎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相比,前者更重要。

調查結果顯示,對“目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課程是否能滿足學生需求”這一問題,表示目前的課程設置“可以滿足”自己需求的學生占5%,認為“基本滿足”的占32%;而認為“不是很滿足”和“完全不能滿足”的共占63%,所占比例較高。同時,從不同年級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認為專業課“不是很滿足”和“完全不滿足”自己需求的比例從大學1年級到大學4年級逐級上升,而認為專業課“可以滿足”和“基本滿足”自己需求的比例則逐級下降(詳見圖4所示)。這可能與低年級學生接觸專業課較少、尚未對專業課有清晰和正確的認識有關。而高年級學生接觸專業課較多,并且面臨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就業范圍相對較窄等就業壓力,所以高年級尤其是大學4年級學生認為專業課無法滿足自己需求的比例相對較大。

圖4各年級學生對專業課滿足需求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對“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應加強哪方面課程的設置”這一問題,被調查學生關注度最高的是實踐類課程,其次是農林類課程和經濟類課程;認為應該加強管理類課程的學生人數最少。這可能與目前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所開設的實踐類課程和有關農業、林業知識的課程相對較少而學生又希望獲得更多的這方面知識有關。因此,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在今后的課程設置中,應該考慮加大實踐類和農林類課程的教學力度,以適應農林經濟管理作為一門綜合學科的要求。

四、完善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本科課程體系建設的幾點建議

通過調查與分析發現,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對課程設置的看法和需求與目前實際的課程設置存在著一些不一致性。因此,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在今后的課程調整和完善過程中,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入手,不斷優化課程體系,以提高專業人才的培養水平。

(一)加強宣傳和引導,提高學生對專業及其課程設置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通過調查與分析發現,目前部分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對專業性質和專業基本情況的總體認識不清;不少學生不清楚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未來的發展方向處于迷茫狀態,不熟悉自己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現狀,同時又對當前的課程體系存有看法,有著較迫切的課程改革需求。因此,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應進一步重視專業概論課程的設置與教學。例如,增加專業概論課程的學時;由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教授為學生開設專題講座,講述專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和前沿問題等;由院系領導為學生開設專業講座,講述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將來的科研方向和本科畢業生的就業趨向。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有一個宏觀、正確的認識,才能消除學生對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偏見。此外,還應在新生入學之初,開設“大學學習學”等學習指導類課程。這不但對學生學習專業有所幫助,而且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和個人發展方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考慮學生的需求,科學地安排公共基礎課程

通過調查與分析發現,在公共基礎課程設置方面,大多數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學生更加關注英語、計算機類和數學類課程。學生希望能夠在大學1年級完成英語、數學類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習,并且89%的學生希望大學英語4級考試能夠在大學1年級進行。同時,90%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開設計算機應用類課程和統計軟件應用課程。因此,農林經濟管理本科專業對傳統的課程體系應進行系統化調整,科學合理地安排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可考慮進一步壓縮思想政治類課程的學時,將大學英語4級考試提前到大學第2學期進行;應增設專業英語和應用文寫作等課程,開設統計分析軟件課程,并適當調整相關課程的開設時間,協調好課程間的前后銜接。

篇(6)

北京林業大學2012年考博報名條件

凡符合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中報考條件的已獲碩士學位的在職人員、應屆碩士研究生均可報考。 達到與碩士畢業研究生同等學力的考生,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方可報考:

1、大學本科(國民教育序列)畢業并獲得學士學位后在與報考專業相近崗位工作至少6年以上(含6年);

2、已取得所要報考專業的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所要求的所有課程的合格成績證明(須由研究生培養部門出具成績證明),并在國家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2篇以上與所報考專業相近的學術論文,或獲得省、部級以上且與所報的專業相關科技成果獎勵;

3、對尚未取得高級職稱的同等學力考生,必須通過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外語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并取得合格證書。

篇(7)

 

畢業論文是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校學習期間 需要完成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理論聯 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也是達到培養目標的必要步驟。根據國家教育部以 及高等院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相關規定和要求:“實踐 性教學環節如畢業論文不合格,可在彈性學習年限 內申請重修,直至合格方能畢業”“若在彈性學習 年限內畢業論文不合格,不予頒發畢業證”因此, 把握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搞好畢業論文寫作教 學與引導,提高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特點分析

 

(一)學生的來源與知識層次分析

 

隨著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和成高報考條件的放 寬,學生來源呈現多元化趨勢。根據西南林業大學 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的統計分析,成高學生由過 去單一的中專以上學歷、在職業務或管理骨干轉變 為在職業務骨干(具有助理工程師職稱以上)、管理 骨干(部門負責人)或普通職工;具有高中或相當 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社會青年;中專或技校 畢業生;村社管理人員等共同組成的復雜體系,所 占比例分別為 28.5°%、47。%、10.5°%、4。% 和 10%。 成份的復雜導致學生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其中,技 術工人中具有高中學歷層次僅占11.5%,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占88.5%。在職業務或管理 骨干、在職職工參加工作時間較長,具備一定的文 化基礎和實踐經驗,吸收新知識的系統能力較強; 具有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技術工人,專業 實踐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薄弱,理論知識欠缺, 綜合學習能力較差;社會青年以及中專或技校畢業 生等知識面窄,缺乏專業實踐經驗,但學習能力高 于技術工人。

 

(二) 年齡結構分析

 

近年來,由于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國家對生態環 境的重視,國營林場由差額或自負盈虧單位逐步轉 化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加之大部分林業系統 單位就業門檻較高(大部分要求本科以上),西南林 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的涉林專業在貴州呈現年齡結 構偏大的現象。

 

(三) 學習動機分析

 

成人大學生,學習心理比較復雜。在職的是因 職稱、職務、工資等問題出現困難,甚至是為了避 免“下崗”而參加成人高等教育學習,學到足以維 持生計的知識和本領,以便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顯 示自己的實力,贏得社會、企業、家庭的認可。高 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由于經濟轉型和人才市場 變化的影響,專業思想比較濃厚,學習內容要求務 實,迫切希望學到行業急需、人才市場短缺的知識和技能,以便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找到工作, 獲得社會的認同。此外,由于近年來國家實行大學 生村官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部 分在任的村社干部有了危機感,因而參加成人高等 教育學習。

 

二、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畢業論文寫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成因

 

(一) 主觀認識不夠

 

學生對論文寫作的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高。 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要意義和作用缺乏足夠的重識。 這種心態制約了論文質量的提升。加之長期以來, 成人高等教育的畢業論文工作基本是照搬全日制高 等教育的傳統標準和模式,針對性不強,導致部分 學生畏懼心理凸顯,難以激發寫作興趣,甚至出現 畢業論文抄襲、下載或請人寫作的現象。

 

(二) 知識結構系統性弱

 

成人學生經過實際工作,知識的運用和技術的 選擇上有了明確傾向性,也就是工作中常用的知識 和技術熟悉、熟練,不用的生疏甚至遺忘,知識呈 點式或間隔狀態分布。由于本身的基礎知識不扎實, 知識結構不合理,運用能力不強,導致論文寫作時 很難將系統性的問題表述清楚。根據多年的統計分 析,65%的學員論文存在結構混亂、邏輯不嚴謹、 條理不清楚等問題。

 

(三) 實踐性和技能性突出,理論水平不夠

 

成人學生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中,表現出個體實

 

踐技能性突出的環節準確透徹、論證嚴密,而不熟 悉的環節顯得脆弱,論文忽深忽淺,知識運用不在 同一層面上,削弱了學術論文的特性。據統計分析, 有55°%左右的論文存在口語過多、專業性表述不 清、參考文獻引用欠缺等問題。

 

(四) 畢業論文教學與指導不力

 

由于學生本身文化基礎薄弱、專業理論水平不 高,加之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 期,課時較少,以及教師在講解時往往只從自己的 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和引導,難以與學生的工作實踐 及其專長有效對接,導致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靈 感,無法有效達到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目的。

 

(五) 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不到位

 

畢業論文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學管理部門聯 合指導教師來共同實施的,從選題到收集資料、做 實驗、做調查,到論文的開題、撰寫、修改、評閱 直至畢業答辯,每一個環節都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流 程規范,不能馬虎從事。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 些環節和流程都沒有真正得到落實,教學管理部門 更多地關注最后的結果,卻忽視了對于決定論文成 敗關鍵的中間環節的管理。管理部門的過程管理不 到位,畢業論文的程序和環節就不可避免地或多或 少流于形式,自然影響其質量水平。

 

三、根據成人學生特點,提高論文寫作質量的 對策與建議

 

(一)提高認識

 

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是對其綜 合素質和能力的整體評估,是獲取畢業證的前提條 件之一,還是在工作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所形成 的能力進行實踐的基礎。其次,指導教師必須提高 對論文指導工作的認識,應結合成人大學生的特點 和基本情況積極有效地進行論文指導,這是全面提 高畢業論文的關鍵。最后,教學管理部門的認識提 高是論文整體質量能否提高的保證。因此,需加強 對畢業論文工作的領導,把畢業論文工作提高到與 常規教學管理工作并重的地位,真正認識到畢業論 文在整個教學系統中的重要性。

 

(二) 創新論文評價模式

 

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工作經驗和人生閱歷較 豐富,職業性特點突出,專業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動手能力較強,但工作、家庭壓力重。因此,必須 根據其學習特點,認真總結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論文 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以成人大學生工作實際為基 礎,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相結合為主 要內容,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適應成人大 學生的學習特點。

 

(三) 改革畢業論文寫作的教學手段和方式

 

據統計,2008年以來,有85%左右來自于生 產一線的學生從未寫過專業論文,不知道論文的格 式、基本要求和標準等。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應改 革教學計劃安排,將畢業論文寫作課程由最后一個 學期提到第三學期進行,便于讓學生盡早掌握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標準和要求。第二,應加大畢業 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課時數。傳統的面授課時安 排僅為8學時,對于論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掌握的學 生來說,明顯偏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合理的 課時數應為20— 24學時。第三,科學合理把握教 學重點。論文寫作的格式規范要求、論文結構、論 文選題、論文材料收集、論文撰寫等應作為面授教 學重點。第四,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參與式教學方 法。授課教師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成人大學生畢業論 文容易出現的問題,利用典型的案例進行有針對性 的教學,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實現教學目標。

 

(四)多管齊下,加強論文寫作引導

 

畢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是作為引導、規范 學生進行畢業論文寫作的基礎,專業基礎課程、專 業課程是啟發學生寫好論文的保障。僅僅依靠課程 面授教學難以解決學生論文寫作的全部問題,無法 達到預期目標。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的畢 業論文寫作課程面授教學模式,各門課程的教學應 以基本知識點為基礎,以專題論文寫作為主線,課 外作業安排相關課程的專題調研以及實踐報告,并 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以論文寫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進行撰寫,任課教師進行認真點評,共同分析存在 的不足和需要補充、完善的問題,達到提高學生選 題、收集資料、論文撰寫等水平。另外,面授教學 時,及時提供論文寫作指導教師名單和基本信息, 指導教師以課程面授教師為主,搭建師生相互交流 的平臺,增強學生論文寫作的信心。經不完全統計, 2008年以來,西南林業大學成人高等教育貴州分院 采用以上模式,有40余人在相關學術刊物公開發表 文章,畢業論文一次通過率達到70%以上。

 

(五)強化畢業論文全過程管理 加強對畢業論文工作的指導和管理,把畢業論 文的各個環節落實到位,是保證畢業論文質量的核 心。第一,要選配好指導教師,強化指導教師職責。 指導教師對畢業論文的有效指導是提高論文質量的 重要保證,指導活動貫穿于論文寫作的每一個具體 步驟。要求指導教師從學生選題、查資料、調查、 實驗,到論文開題、撰寫、修改、定稿等全過程進 行引導。第二,應規范論文評審意見。根據成人大 學生的特點,對于論文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 點評,盡量詳細地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第三,充 分利用電子網絡,及時反饋論文評審意見。傳統的 論文評審是由學生打印好畢業論文郵寄到學校-學 校分發到論文評審指導教師-評審指導教師將論文 評審意見反饋到教學管理部門-教學管理部門將論 文評審意見郵寄到學生。不僅耗時,而且溝通不暢。 因此,應充分利用電子網絡,改革評審手段和方式。 另外,嚴格畢業論文答辯,不僅能為畢業生相互學 習提供寶貴機會和平臺,也能有效杜絕論文抄襲或 請人寫作現象的發生,有效保證論文的真實性和質 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乱了真实在线观看| 业余 自由 性别 成熟偷窥|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成人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av波多野结衣| 揉捏奶头高潮呻吟视频|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下载|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婷婷|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特级毛片爽www免费版| 欧美丰满老熟妇aaaa片|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波多野结衣| 日本三级片网站|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v| 美女裸体自慰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无套流白浆视频免费| 一二三四在线视频社区3|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看108 |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妇无乱码大黄aa片| 再深点灬舒服灬受不了了视频| 国精品99久9在线 | 免费| 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内谢|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三级理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办公室玩弄娇喘秘书在线观看 | 亚洲va国产va天堂va久久| 国产精品沙发午睡系列990531| 少妇高潮大叫好爽| 狠狠爱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厕所|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