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組織社會學論文

組織社會學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16 15:59: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組織社會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組織社會學論文

篇(1)

性 別:

民 族: 漢族

政治面貌: 團員

出生日期: 1985年11月

戶 口: 蘭州

婚姻狀況: 未婚

學 歷: 本科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畢業時間: 2008年07月

所學專業: 社會學

外語水平: 英語 (CET-4)

電腦水平: 熟練

聯系方式: 求職意向 工作類型: 全職

單位性質: 不限

期望行業: 批發、零售(商場、專賣店、百貨、超市)、紡織品業(服飾鞋帽、家紡用品、皮具)、市場、廣告、公關

期望職位: 業務拓展專員/助理、客戶服務專員/助理、市場專員/助理、市場調研與分析、業務跟單

工作地點: 杭州市

期望月薪: 2000-4000 教育經歷 [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 蘭州大學社會政治類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理論體系、科學方法和實證研究三大領域有機結合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有:社會學概論、西方社會學原理、社會調查方法、經濟社會學、發展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網絡社會學等。就業方向:適合在企業從事人事管理、市場營銷、策劃等工作。 培訓經歷 2008/7--2008/8: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接受人力資源相關業務的專業培訓。 工作經驗 2008/7---2008/11:在浙江錦陽人力資源發展有限公司上班,先后擔任項目部專員職務,熟悉相關業務流程,能獨立操作相關業務。 2007/6--2007/9: 畢業實習 | 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04級畢業生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

2007/5--2007/6: 市場調研 | 策劃并組織了《蘭州大學學生收入與消費狀況調查》項目

2006/6--2006/8: 暑期實踐 |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 專業技能 熟悉spss社會統計分析軟件的操作

能熟練操作word.wps.ppt等專業辦公文件

熟練掌握了office.excel等專業辦公軟件 工作業績 2006/6--2006/10 申請策劃并具體負責實施了蘭州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計劃《西北鄉村家庭中子代夫妻關系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影響的研究》,獨立完成了該項目的調查報告,獲得了學校2000元的資助獎勵金,而后撰寫的調查論文被收入學院的優秀學術論文集

2007/6--2007/9:組織實施了蘭州大學2004級畢業生實習計劃社會學專業畢業實習項目《社會學視角下的西北地區高中生家庭陪讀現象研究》,獨立撰寫了實習報告,被評為本學院優秀實習報告畢業論文 自我評價 1、品行端正,吃苦耐勞,適應能力強,具備良好的團隊溝通協作能力,能及時完成組織規定的目標任務;

篇(2)

1月24日,由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慈善協會、天津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慈善》雜志社聯合組織召開的天津市第二屆慈善理論研討會在市民政局會議廳舉行。市級老同志、市慈善協會會長曹秀榮出席并講話。來自各主辦單位相關領導,獲獎論文作者以及新聞媒體代表參加會議。

本屆慈善理論研討會與2005年召開的第一屆慈善理論研討會相比,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報送論文多,參與層面廣。研討會共收到33個單位,47篇質量水平較高的論文。參與論文撰寫的作者包括理論界、學界、企業界、慈善從業者和志愿者。二是理論聯系實際緊密,涉及社會關注熱點。研討會的論文作者從選題到研討的內容,緊緊圍繞慈善組織的公信力、企業和公民的社會責任、政府對慈善事業的指導、推動與支持等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問題進行研究,所涉及的內容廣泛、觀點明確、對策具體,對慈善事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和指導意義。三是各主辦單位高度重視,保證了研討會成功召開。部分主辦單位抽調骨干力量,承擔論文的撰寫任務,并通過各種方式積極參加相關組織與評審工作,對如何開好研討會提出很好的建議。

研討會上,主辦單位領導宣讀了表彰決定。經過認真評閱,并綜合考慮各層面的代表性,由主辦單位組成的論文評審委員會評選出一等獎4篇,二等獎6篇,三等獎8篇,優秀獎29篇。各位領導為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和獎金。來自天津社會科學院、南開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天津市房地產開發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河西區慈善協會以及志愿者代表共6人就論文情況在大會上與全體與會人員進行了交流。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領導在研討會上做了論文綜述,對報送的47篇論了深入的分析,分析全面、充分,有助于與會人員對本屆慈善理論研討會形成總體印象。最后,市慈善協會會長曹秀榮作重要講話。她提出,一是要緊跟建成小康社會前進步伐發展慈善事業;二是完善社會救助體系要重視發揮慈善事業的作用;三是要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中實現慈善組織健康發展;四是完善社會管理體制要求慈善組織自強自立。

篇(3)

噶爾家族被降罪之緣由探析

扎西當知在《青海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三期上發表有關吐蕃時期噶爾家族的研究論文。嘴爾?東贊宇松及其子孫是吐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輔佐兩代吐蕃贊普。對吐蕃王朝的統一、疆域的劃定、法律的健全、社會的安定以及周邊民族政權的關系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但是,到了吐蕃贊普赤都松芒布杰時期噶爾家族遭到被滅門的悲慘遭遇。文章依據敦煌文獻資料和古代漢文史料對噶爾家族被滅門的原因做了探析,認為:位高權重是噶爾世家獲罪的客觀因素;吐蕃王族的猜疑心理是噶爾家族降罪的主觀因素;離間計是噶爾家族降罪的直接因素。得出這些結論的作者認為,據他所調查搜集的敦煌古藏文文獻和唐宋有關吐蕃的文獻史料中,并未發現噶爾家族背叛或謀反的絲毫痕跡。

關于古藏文寫本的研究方法的再探索

巴桑旺堆在《中國藏學》2009年第三期上發表有關古藏文寫本研究方法探索的論文。作者在海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了15種判定古藏文寫本年代的方法:1、寫本的物質載體紙張,2、書寫工具筆墨,3、字體的書寫形式,4、字體特殊的書寫現象,5、書頭符、點符、甸符,6、特殊構詞或古語法現象,7、古詞語和詞匯互為通用現象,8、書寫中的特殊符號,9、寫本中的圖像、繪畫,10、寫本的裝幀形式及頁面的設置,11、頁碼的標屬形式,12、文字厘定原則,13、梵文術語的藏文拼寫法,14、寫本的抄經,校經者、施主署名,15、寫本的題記。

班禪大師與民國時期的漢藏文化交流

王海燕在《中國藏學》2009年第三期上發表有關民國時期漢藏文化交流的論文。民國時期,漢藏佛教界的文化交流是中央政府與地方關系發展的重要渠道。其中,班禪大師躬親力行,前往內地研討顯密持法修行,弘法宣化,舉行法會,籌建蒙藏學院,組織翻譯佛教經典,介紹藏傳佛教的教理和修習方法,從宗教與國家、宗教與政治的層面來彌合漢藏宗教文化認識上的隔閡。班禪大師在促進雙方關系向縱深發展上超越文化層面的承載,賦予文化交流以糾補漢藏關系的社會功用,在認識宗教文化的歷史定位和角色問題上給我們新的思考與啟示。

篇(4)

關鍵詞:社區體育;社會分層;綜述

中圖分類號:G811.4文章編號:1009 783X(2012)02―0106―05文獻標志碼:A

社區體育是伴隨著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而出現的一種新興社會體育現象。中國的社區體育實踐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起來,J989年天津市河東區首次提出“社區體育”概念。社區體育主要指在人們共同生活的一定區域內(相當于微型、基層社區轄區范圍),以轄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基礎,以全體社區成員為主體,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提高居民身心健康水平、鞏固和發展社區感情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開展的區域性群眾體育。社區體育的興起完善了社會體育管理組織系統,減輕了單位的體育負擔,推動了體育社會化進程。

社區體育的理論研究與社區體育發展實踐幾乎同步,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體育學者敏銳的理論嗅覺與較強的問題意識。后北京奧運時期,隨著體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區體育將會成為我國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載體,對此體育學術界責無旁貸。本文旨在對近20年我國社區體育研究進行綜述,試圖尋求新的研究視角,進一步拓寬研究思路,以期促進該領域研究不斷邁向深入。

1近20年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綜述

1.1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情況

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作為我國社會科學研究最高級別的立項,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某一領域的研究水平。于是筆者對自體育學作為國家社科基金首次立項以來的社區體育研究立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試圖以此窺見一斑。

看出,在1997年體育學首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時,社區體育研究就獲得了1次項目資助,但在此后的12年間獲得立項的年次僅為5次,有7年均未獲得立項,至今立項總數僅為8項。由此可見,盡管社區體育研究獲得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時間很早,但立項缺乏連續性且總量較少,在國家社科基金立項中并未占有一定的地位。

從立項主題來看,具體包括關于學校一社區全民健身聯網工程的研究、中國城市經濟體制變革與社區體育發展、新興小城鎮社區體育發展模式的研究、社區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研究、村落社區的節慶體育與社區活力的研究、我國城市社區體育俱樂部發展機制及其培育對策、新時期中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走向與發展模式研究、我國城市居住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套建設的法律規制研究。從研究主題可以看出,學者們注重將社區體育研究與特定的時代背景相結合,研究領域涉及到城

自1989年社區體育首次作為概念被提出以來就出現了相關的學術論文,但在此后的10年間論文數量并未出現量的飛躍,甚至還有3年出現空白現象。由此可見,20世紀90年代社區體育研究并未引起學術界足夠的重視。21世紀初,隨著社區體育的不斷發展,社區體育領域涌現出許多新的現象與問題,學術界也相應出現了一股社區體育研究熱,論文數量幾乎逐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除2006年外)。核心期刊應該能在較大程度上反映出科研論文的質量,為此筆者作了進一步統計。表2數據顯示,關于社區體育研究的全部論文中核心期刊論文占20%,雖然2003年以前一直占30%以上,但從2004年開始隨著論文總量的不斷增長出現了持續下降的趨勢。由此可見,高質量的社區體育研究論文數量仍然有待進一步提高。

1.2.2研究內容

筆者通過對社區體育研究論文的整理與研讀,發現近20年我國社區體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方面。

社區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社區體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一般是從宏觀上、整體上對全國或某些地區社區體育的調查與分析,是社區體育研究的基礎。文獻研究發現,學者們將社區體育發展現狀的研究視域主要集中在城市社區。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匿乏、經費短缺;社區體育管理者、指導者隊伍薄弱;參加社區體育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社區體育組織管理體制不完蓋;體育組織管理系統尚不成熟。基于社區體育發展現狀與問題,對策主要包括多渠道籌集社區體育經費、建設社區體育場地設施、培養社區體育管理者與指導者人才、完善社區體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等方面。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市社區、小城鎮社區和農村社區,城市社區體育是研究重點。

1.2情況

1.2.1論文數量

筆者以“社區體育”為篇名在中國知網(CNKI)檢索,并對相關數據進行整理與統計。現狀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農村社區體育存在的問題,例如經費和場地不足、管理缺位、群眾體育意識較淡薄、參與率較低等方面。

社區體育運作模式研究。

社區體育運作模式研究的視點也主要是城市社區,筆者歸納出學者們提出的幾種典型運作模式:3系統4層次模式(筆者注,下同):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基本結構應由領導、協調及操作3個子系統,以及市、區、街道、鍛煉點4個層次組成,街道社區是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的關鍵層次學區體育模式:即以對社區居民開放體育設施為中心的社區體育發展模式,并且是從組織管理到設施利用的體育活動模式,是一種責權利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的社區體育模式廣州模式:以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增強廣州市民的身心健康為宗旨,緊密結合城市文明社區建設,以發展街道社區體育為重點,以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為后盾,形成街、區、市社區體育三位一體同頻共振的發展格局;3方合作3種資源模式:構建政府、社區組織、社區成員3方合作,經濟、政治、社會文化3種資源共同支持的社區體育建設理論模式及其保障體系。

社區體育組織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研究。

社區體育組織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是影響社區體育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成為了社區體育研究的重點。傳統上,街道辦事處是社區體育的主要組織機構,而現在,學者們日益發現社區體育組織應朝著基層化、小型化、層次化、服務性方向發展,社區體育俱樂部和社區體育協會等服務性機構應成為社區體育組織中的主體,例如有學者提出社區體育組織結構應從“街道”向“小區”層次的轉化,小區體育組織結構可以“3條線,4個層次”來表示:即居委會一樓組一家庭一個人;小區體協一活動站一項目組織一成員;體育網站一俱樂部一活動小組會員;我國新的社區體育組織體系的建立應大力培育和發展為

社區開展體育活動提供非營利的社區體育協會、社區體育俱樂部(青少年俱樂部)等組織,其性質屬于非營利性社會體育服務組織;社區體育組織結構是一種“經緯式結構”,即縱向與橫向交叉的網絡結構,經緯式組織結構主要由社區體育工作機構、社區體育活動組織和社區體育服務機構3種類型組織構成。這些觀點應該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與社區體育組織變遷相適應,要逐漸“形成以政府導向為主,社區、項目協會都參與社區體育服務的多元化管理體制,并“形成共同管理,共同建設的社會化社區體育管理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尤其是應該“大力培育和發展以社區體育協會和社區體育俱樂部為主體”。

社區體育的相關關系研究。

作為一種社會體育現象,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家庭體育、單位體育等其他體育現象之間應該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關系,例如有學者提出通過學校、家庭、社區體育的互相滲透與有機結合,并建立一定的組織和保障措施,達到學校、家庭、社區一體化體育發展的目的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之間的關系是學者們分析的焦點,二者之間的融合與互動也成為許多學者的共識,并有學者提出要構建以學校向社區居民開放體育設施為中心,并將體育活動從組織管理到設施資源進行整合利用的“學校與社區體育俱樂部模式”。

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研究。

在突出以公共服務為核心的政府職能轉變的背景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也引起了學術界的日益重視,于是也有學者開始涉足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研究,例如有學者從余暇運動、體育消費觀念、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體育服務市場的合理引導,以及弱者體育服務保障系統幾個方面討論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建構;有學者從公眾生態意識與健康發展理念、體育設施網絡系統、體育活動內容體系、組織保障體系、人才服務體系等方面闡述了社區體育的生態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還有學者指出了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我國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路徑與完善途徑。盡管學者們所闡述的社區體育服務體系的內涵不盡相同,但其中所蘊涵的“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及保障公平、多元化與均等化原則是共性特征。

國外社區體育發展研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國外社區體育研究將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參考。在組織形式方面,體育俱樂部已成為西方發達國家社區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成為社區、學校體育一體化的橋梁,且發達國家的社區體育俱樂部具有共同特征,即非營利性、俱樂部活動的自愿性和大眾性、俱樂部的自主經營和政府扶持。在管理體制方面,美國社區體育的管理體制是行政長官負責,下設專門機構,具體由職能明確的部門進行運作;日本社區體育管理體制是三級管理模式,即分為政府機構、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3類,它們在管理和運行中是相互協作,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場地設施方面上,國外社區體育中心大都被設計成社區公園的一部分,許多設施都與公園融合成有機的整體,健身路徑都建在公園,游泳池往往同時成為公園的水上娛樂設施。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向社區開放,社區設施向學校開放,這是歐美國家社區體育的又一顯著特征。在項目開展方式方面,美國城市社區體育充分體現了共生性(即體育項目和其他社區服務項目構成機構的項目服務內容)和均衡性(即根據社區人群接受社會資源的多少和身體需要情況進行均衡安排)的特征。通過對中外社區體育研究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國內外學者就社區體育的許多問題(諸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的關系、社區體育組織、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等方面)已經形成了基本共識。當然,國外的許多經驗還值得我們繼續研究、思考和借鑒。

此外,還有少數文獻涉及到社區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社區體育俱樂部、社區體育發展趨勢、社區體育與全民健身、社區體育經營管理模式、社區體育發展評價等研究內容。

1.3研究簡評與新視角

我國社區體育理論研究始于社區體育實踐的興起,隨著社區體育在我國體育事業中地位的不斷提升,以及所面臨問題的日益增多,社區體育逐漸成為了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個熱點。總體來看,近20年我國社區體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主要表現為研究時間較早、成果數量較多、研究視域較廣且實踐性較強等方面,為社區體育發展作出了積極的理論貢獻。與此同時,社區體育仍有較大的研究空間:一方面表現為國家社科基金立項顯得比較薄弱,且高質量研究論文數量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表現為宏觀與中觀層面的社區體育研究較多(例如發展現狀、運作模式、組織形式、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相關關系、場地設施、服務體系等),而從微觀層面(即社區體育參與者的角度)關注較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以人為本”應該成為社區體育發展的基本理念,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的體育需求應該成為社區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因此,社區體育參與者應該為學術界所重視,因為他們的利益訴求是確定社區體育運作模式、組織結構、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以及場地設施建設路徑等發展思路的重要參數。在社會轉型時期的當代中國,傳統的社會階層結構已經演變為如今的“十大社會階層”,這也意味著社區體育參與者不是同質的群體,而是在組織資源、經濟資源,以及文化資源占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異的不同社會階層,他們具有不同的體育價值觀,在社區體育參與方面也會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和利益訴求;因此,作為一個經典社會學理論和重要社會現象的“社會分層”,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一個新視角。筆者將在下文中對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研究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2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研究的幾點思考

“社會分層是從靜態的角度,分析描述社會階層結構的分化內容、形式、形成的層次和分布形態,是研究社會階層結構分化的質變過程”。社會分層成為了國內外許多社會學者畢生的研究領域,也引起了體育學術界的關注。筆者試圖在此提出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研究的幾點思考,旨在為今后的實證研究作好理論準備。

2.1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從一個側面豐富社區體育理論體系。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社會分層理論都為社會學學科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將這一社會學的經典理論應用到社區體育研究領域,可以拓寬社區體育的研究視野,從社會分層的視角豐富社區體育理論體系,進而也有利于促進體育社會學學科建設。

對社區體育發展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通過對不同社會階層社區體育參與者體育價值觀、體育參與、體育利益訴求等方面的調研,從而可以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探尋社區體育的發展策略,開創分層發展社區體育的新思路。

為社會分層理論提供新的實證研究視點。目前,學術界對社會分層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政治、經濟、職業、文化程度、主觀認同、消費及生活方式等標準,社區體育也可為社會分層研究提供一個新的實證研究視點。

2.2研究的主要內容

2.2.1 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一般概況

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社會階層構成。目前對于社區體育

參與者描述較多的是從年齡和性別方面,即參與人群中老年人和婦女居多,那么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社會階層分布情況如何,哪些社會階層是主體,這些是首先需要厘清的問題。

各社會階層參與體育的基本情況。“參與體育”可以操作化為4個層次:認知層次,即對體育的價值取向程度;情感層次,即對體育的喜歡程度;直接參與層次,即對體育運動的直接參加程度;間接參與層次,即對體育運動的間接參加程度。許多研究表明,不同社會階層在參與體育方面存在較大程度的差異,那么社區體育參與是否依然如此。

各社會階層的社區體育利益訴求。深入了解各社會階層的社區體育利益訴求是落實“以人為本”理念的前提,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各社會階層的社區體育利益訴求意識、訴求內容、訴求方式、訴求的組織化程度,以及社區體育自身的制度環境等方面。

2.2.2社區體育參與與社會分層之間的關系

在社會學界,關于社會分層與消費及生活方式關系的研究一直存在著爭論,最為典型的是后現代主義理論與社會再生產理論。前者認為現代社會的消費行為是個性化的或個體化的,階級或身份的歸屬并不能機械地決定人們的消費實踐;而后者則認為階級不僅對社會選擇過程和個人的社會化過程有影響,而且也影響到個人的性情、品位和生活方式。這2種相互對立的理論也凸現了社區體育參與與社會分層之間關系研究的理論意義,而國內體育學界目前并未對體育參與與社會分層之間的關系這一體育社會學的經典命題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因此,當從社會分層的視角研究社區體育時有必要對這一經典命題進行深入研究,這也是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研究的一個基礎理論問題。在研究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分別建立體育認知、體育情感、直接參與、間接參與4個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具體分析,即以體育認知、體育情感、直接參與、間接參與為因變量,以社會階層為自變量,性別、年齡、余暇時間及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為控制變量,分別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分析社會分層與社區體育參與之間的深層關系,同時對影響社區體育參與的其他因素予以關注。

2.2.3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發展對策研究

對策研究是社會分層視角下社區體育研究的落腳點,也是重點和難點所在,對策研究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當我們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探求社區體育發展對策時至少應該考慮以下問題:1)有賴于建立開放的社會流動機制,逐步形成合理的社區社會階層結構,這是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社會基礎;2)構建符合各社會階層居民體育需求的社區體育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這是社區體育發展的基本保障;3)制定促進社區居民體育參與的社會分層策略;4)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探索社區體育的發展模式;5)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改革社區體育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6)構建滿足各社會階層利益需求的多元化社區體育服務體系,這6點都是社區體育發展的具體措施。

2.3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社會分層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研究中可以綜合運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問法(面訪、電話訪問、Email訪問)、實地考察法、社會統計分析法(重點是多元回歸分析法)等主要研究方法。在此有必要對多元回歸分析法進行簡要說明。多元回歸分析法主要包括多元線性回歸和Logistic回歸法。多元線性回歸通常要求變量在間距測度等級以下,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連續變量,但在多元線性回歸中使用定性因變量將嚴重違反本身假設條件,而Logistic回歸法則克服了多元線性回歸的缺陷,可以服務于對定性因變量的多元分析;因此,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建立社區體育參與回歸模型時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多元回歸分析法。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社區體育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立項時間較早,但數量偏少;

社區體育研究的數量較多,但高質量淪文比例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宏觀與中觀層面的社區體育研究成果較多,而微觀層面(社區體育參與者)的研究相對較少;

社會分層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研究具有積極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3.2建議

學術界應該重視社區體育研究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申報工作,同時國家社科基金可以考慮給予社區體育研究項目適當的支持;

學術界應該注重高水平社區體育研究成果的產出,不斷提高社區體育研究成果的質量;

學術界應適當關注微觀層面的社區體育研究,能從社區體育參與者的角度提出社區體育的發展對策;

學術界應積極開拓社會分層視角下的社區體育研究領域,從而不斷豐富社區體育理論體系,并為社區體育發展實踐服務。參考文獻:

[1]呂樹庭,劉德佩,體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7.

篇(5)

    一門學科的建立、發展與成熟離不開對其理論體系的探討與爭辯,體育社會學自70年代在我國發端以來,一直有部分專家專注于該學科理論體系的探討,并取得了豐厚的研究成果。專家學者們就體育社會學理論基礎問題長期、深入的探討對該學科在我國的發展與成熟起到非常重要的鋪墊與推動作用。關于體育社會學的學科性質,早期的觀點認為體育社會學是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爾后部分社會學領域和體育學領域學者認為它是社會學下的一門應用社會學。近年來,有的觀點認為體育社會學是介于體育科學和社會學之間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即它既具有社會學分支學科的屬性,又是體育科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有學者提出了體育社會學只有一個學科屬性,即社會學的分支學科的觀點。孰是孰非,還需學界的進一步討論與爭辯。關于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學界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觀點,即體育社會現象是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并就什么是體育社會現象、構成體育社會現象的前提條件、什么樣的體育社會現象才有研究價值等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

    美國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認為“范式(para-digm)”是在科學實踐活動中某些被公認的范例,包括概念、定律、理論、觀點、應用等在內的范例,范式可以用來揭示科學發展和科學革命的結構,為某一科學研究傳統的出現提供模型。[1]有人認為“范式”這一學術詞語已逐漸替代社會科學中的“方法論”。關于體育社會學的研究范式,學界大致持這一觀點,即實證與思辨研究是體育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范式。如仇軍認為我國體育社會學的發展經歷了初始階段注重解釋主義(思辨)研究范式,發展階段具有實證主義研究范式色彩,現階段實證主義研究方法與解釋主義研究方法相互滲透和融合幾個階段。[2]吳貽剛等認為我國體育社會學研究范式較單一,主要以結構功能主義為主,雖然也有一些使用了沖突理論的范式,還有一些運用了后現代主義范式,但總招來結構功能主義者的激烈批判。[3]目前,體育社會學研究的理論與框架主要援引自社會學與其他相關學科,包括結構功能理論、角色規范理論、符號互動論、女性主義論、社會越軌理論、社會轉型理論、非政府組織理論、公共服務理論、社會排斥理論等。比如運用結構功能主義分析不同時代體育應完成的歷史任務和承擔的歷史責任,運用符號互動論分析體育群體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組織之間的互動以及組織與組織間的互動,運用角色規范理論解釋體育游戲與運動競技對參與者的社會影響,運用社會越軌理論解釋競技體育異化問題,運用社會排斥理論探討體育中弱勢群體體育、體育權利與公平問題等等。其中,運用結構功能主義來解釋體育現象的研究居多,其他理論應用較少。

    研究方法是衡量一個學科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問卷調查法在體育社會學研究中應用越來越普遍,有學者就體育社會學中與問卷調查方法相關問題進行了研究,陳海燕對6種體育期刊1999-2003年間以調查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的論文進行分析后認為,多數研究者忽視了對研究方法的介紹,在抽樣調查中,抽樣方式介紹不明的占20.6%,在調查資料的處理、分析和表達方面,多數研究停留在以百分比的直觀解釋和說明上。[4]楊威的研究也表明,目前體育社會學研究中問卷調查方法的使用,在問卷統計處理和分析上,多采用百分比分類統計分析,注重對現狀的描述;但從整體發展來看,呈現出由常規統計、單變量統計分析向多元統計分析發展,由描述研究向解釋研究發展的趨勢。[5]斯迪虎認為體育社會學因果關系的本質存在于決定論與人的自由意志之中,數理統計是關于體育社會現象之間量的相關分析,任何具體的量都有質的規定性,如果不了解量背后的質的規定性以及數量關系背后的社會背景情況,就可能做出膚淺、錯誤的解釋。因此,體育社會學的數理統計中,即使兩個變量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系數,并且具有統計意義,也不能因此作出兩個變量間存在因果關系的結論,而應遵循數理統計與邏輯實證相結合的原則。[6]楊威的研究也贊成上述觀點,建議應注重信度與效度問題、抽樣方法問題(隨機不等于隨意)、統計分析問題(過于相信兩個變量間的統計結果分析,忽略體育社會現象間的復雜性)、結果的理論解釋問題(厚于資料收集與現狀描述,薄于理論分析與解釋),并介紹了目前體育統計教材中鮮有論及的定類、定序變量回歸分析方法,有利于充實體育社會學研究方法,并有利于提高研究結果的可信度,從而提高研究成果質量。[7]除傳統的文獻調研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外,一些學者逐步開始采用定量分析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典型調查、個案研究、田野調查等方法來研究體育運動中的社會問題,使體育社會學中實證主義研究范式的運用向前邁出一步。

    總體而言,關于體育社會學理論體系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發展,但仍停留在借鑒與援引母學科與其他相關學科理論與方法階段。盡管近年來有學者介紹了西方國家體育社會學的研究理論、視角、范式和研究方法,如“從一元走向多元:西方社會學研究方法的流變”、“西方體育社會學研究范式的形成與發展”、“西方體育社會學新流派述評”等,但具體應用還不多見,并且在應用過程中還需對援引的理論與方法進行本土化的考量。

    體育社會學應用研究體育社會學應用研究的主要內容

    隨時間與政策變化而有所側重。20世紀80年代,體育社會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體育運動的社會功能、體育改革、體育娛樂理論、體育與大眾傳播媒介等主題上。90年代,體育社會學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體育群體及其互動、體育與生活方式、體育人口、假球與黑哨等社會問題、社區體育、競技體育異化、體育產業、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問題、全民健身理論和實踐、體育體制改革等主題上。近10年來,體育社會學研究主要集中在農民與農村體育、體育公共服務問題、北京奧運會、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等主題上。

    農民與農村體育隨著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的日益關注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號召的提出,農民與農村問題逐漸進入學者們視野,農民與農村體育問題也一躍成為體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此相關的課題立項、成果發表數量劇升。以體育學人最為看重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立項為例,2001年至2004年該基金沒有與“農民體育、農村體育”相關立項,但從2005年開始,與“農民體育、農村體育”相關的立項呈現出波浪式上升趨勢。這一研究熱點在整個社科基金中所占比例越來越高,特別是最近兩年,學者們對農村體育和農民體育傾注了更多熱情,社科立項也向“農民體育、農村體育”的相關研究作了較大傾斜(如圖3)。2001年至2011年10月,收錄于中國知網核心期刊以“農民、農村體育”為命題的文章共262篇,其中2001年至2005年47篇,2006年至2011年215篇。一些學者運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就以下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對不同地域農民體質與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分析與對策探討;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或和諧社會建設為語境的農民、農村體育發展問題的探討;農民、農村體育需求問題的探討;不同地域農村體育項目與文化的傳承、發展、出路、困境等,農村體育公共服務問題,農村體育發展對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的影響等內容。總體來說,這些問題的探討豐富了體育社會學研究的主題,對農村體育的發展也頗有指導意義,但從理論上來看,采用問卷調查對現狀進行量的描述與分析偏多,通過實地調查與訪談結合量的分析闡釋現象背后的質的研究較少;研究對象不全面,研究方法較單一;宏觀研究偏多微觀研究較少;從實踐上來看,對指導農村體育發展又缺乏可操作性。

    體育公共服務問題隨著我國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型,公共服務問題受到政府、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體育公共服務問題也隨之受到體育界的關注而成為近年來繼“農村體育”以后的又一研究熱點。2001年至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與“體育公共服務”相關的立項頗多,2001年0項、2002年1項、2003年5項、2004年2項、2005年0項、2007至2008年各一項、2009年2項、2010年6項、2011年7項。2001-2011年中國知網核心期刊與“體育公共服務”相關的論文共計74篇,其中2007-2011年6月70篇,占10年間總數的94.6%。這些研究成果主要就體育公共服務的內涵、現狀、困境、影響因素,體育公共政策供給主體、供給方式、供給模式、供給制度與制度創新,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運行與評價等內容進行研究。不少研究或采用了體育社會學的理論,或采用了體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或從社會學的視角分析目前我國建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存在的問題。應該肯定這些研究成果為促進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做了重要的鋪墊。但目前我國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研究在理論上尚未完全納入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理論框架,在實踐上尚未使得這一“體系”規范、有序的運行。[8]甚至可以說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還未建立起來。因此,還需要體育社會學者們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作進一步的研究。

篇(6)

研究領域。具有心理學和管理科學工程的雙重學術背景,長期從事應用社會心理與人力資源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感興趣的研究領域有社會態度與群體心理、工作壓力與心理健康、組織支持感與工作績效、性別偏見與女性職業發展、人力資源測評、心理咨詢輔導等。

主持項目。曾獲得過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科協重大調研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兩項)、教育部專項基金項目、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基金項目、普林斯頓大學國際合作項目、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武漢市社科基金項目等研究項目二十余項。

學術交流。2006年11月于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實驗社會心理學年會;2008年獲“中國心理學會荊其誠基金”獎勵和資助,赴德國柏林參加第29屆國際心理學大會,擔任人力資源實踐分會場主席并宣讀論文;2008年7月赴法國巴黎參加中法青年心理學家國際交流活動。

社會服務。先后為湖北省婦聯、武漢團市委、深圳城管局、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水利建筑設計院、凱迪集團、紅桃K集團、武漢科技學院、三峽商報社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從事過員工測評、培訓、講座及管理咨詢。

學術成果。獨著《知識員工的組織支持感及其影響》、《個案社會工作》、《大學心理學》等著作和教材80余萬字。先后在《The Joumal of Social Psychology》、《Intem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sex Role:A Research Joumal》、《心理科學》、《心理科學進展》、《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健康心理學雜志》、《數理統計與管理》、《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工業工程與管理》、《自然辯證法研究》、《人類工效學》等重要學術期刊發表專業學術論文五十余篇。

篇(7)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4)09-000-02

摘 要 目前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大多數學生都是跨學科、跨專業的研究生。如何建設體育人文社會學就業保障機制,以提高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業數量和改善其就業質量,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 體育人文社會學 就業保障 機制 研究生

近年來,我國的人文社會學發展非常迅速,這是因為在新時代改革和發展背景下,我國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也出現了繁榮局面。而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業問題比較突出,對當前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業問題進行研究,并建設相關就業保障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體育與人文社會學關系及發展趨勢

(一)體育與人文社會學的關系

體育是一種人文社會現象,它包括競技、身體教育和身體娛樂等。人文社會科學則包含兩部分內容,即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是探討人的生存意義和生存價值的學科,將人的內心活動和精神世界作為研究對象,將人的精神世界表現出來的文化傳統及辯證關系作為研究內容。人文科學學科包括文學、哲學、美學、語言學等,內容非常豐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社會,主要以經驗作為研究基礎,其學科包括政治學、軍事學、法學、教育學等,是一種工業化發展產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經濟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人們思想逐步解放,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也進一步加快。這時的體育人文社會學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成效顯著的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群。

(二)體育人文社會學發展趨勢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發展將向國際合作研究、學科建設完善和研究方法多樣化方向發展。具體表現為:1.與國際的研究合作將越來越頻繁。我國自成功舉辦北京2008年奧運會以來,就體育相關問題的研究同國際合作越來越頻繁,在今天全球化發展趨勢下,研究體育這樣全球矚目的課題,離不開同國際社會的合作;2.體育和人文社會學科的建設將更加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了一大批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者,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改變,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將成為必然發展趨勢;3.研究方法將更加多樣。隨著改革潮流而來的是大批科學文化研究者,這一時期的科學文化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研究方法越來越多樣化。相信在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的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也肯定會朝著研究方法多樣化方向發展。

二、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現狀及問題

(一)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現狀分析

我國現階段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跨專業現象比較明顯,一部分學生具備本專業體育技能和教學經驗,而另一部分學生屬于“跨行”報考生,這部分學生在報考前并不具備體育專業技能,也沒有體育教學能力。目前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學習體育相關理論知識,這對后一部分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優勢,況且,企業招聘意向是既要有專業的體育理論知識,又要有技能實踐能力,因此其就業面臨很大的困境。一方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在沿海發達城市的就業競爭壓力要比中、西部地區大,這是受地域經濟發展影響的結果;另一方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女研究生受畢業后結婚生育等因素影響,就業也會變得比男研究生困難。

(二)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問題分析

一直以來,我國體育研究生就業形勢都保持在很好的水平,但是目前情況卻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教師招聘要求過高。近年來我國體育院校持續擴招,有很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它們對專業教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許多體育院校都開始利用招聘會和網絡招聘教師,但是這種招聘受某種風氣影響,對名校博士和海歸博士很熱衷,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原本以為學歷不是問題的研究生們,迎來了畢業后嚴峻的就業形勢;2.與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相比,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沒有就業優勢。因為一部分跨專業體育人文社會專業研究生學習的大部分是體育理論知識,根本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體育技能訓練,沒有能力勝任公體課教學任務,而另一部分體育專業的體育人文社會研究生雖然受過系統的體育技能訓練,也有一定的體育教學經驗,但是和同條件的體育教育訓練學研究生比起來,沒有應聘優勢可言;3.學校教學模式陳舊,課程設置和專業設置不平衡,缺乏就業指導。目前各學校體育人文社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似,大多學生都是修滿3年的學分才能夠畢業,很少有提前畢業的。學校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只注重學生理論文化知識的培養,缺乏實踐訓練,導致學生面臨就業困難。另外學校就業指導體系建立不夠完善,沒有針對實際就業形勢和研究生個人就業意向的實踐技能指導訓練,導致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不利于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除此外,還存在研究生自身的問題,有的研究生學習不努力,沒有打下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溝通能力不強,心理素質差等。這些都是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面臨的就業問題。

三、建設體育人文社會學就業保障機制探討

(一)加強體育人文社會學學科發展規劃和理論研究

加強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理論研究和發展規劃可以保障學科的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目前國家比較缺乏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統一的學術組織,這是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發展的不利因素,不利于對其進行統籌規劃。因此有必要建立統一的體育人文社會學組織,并組建統一的體育人文社會學專家庫,在強化其組織管理職能的同時,加強體育人文社會學領域的學術交流。

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學科理論包括本體理論和學科理論兩部分。體育人文社會本體理論在大的方向輪廓上已經基本確定,但在一些領域還需進一步調整和界定。比如在學科名稱、研究對象等領域。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研究方法需要借鑒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并且深入研究其內在聯系,形成本學科獨立的研究方法體系。學術理論研究范圍相當廣泛,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現階段國外體育人文社會學科研成果比較豐富,為實現短時內的快速發展,應該積極加強同他們的合作交流,借鑒他們的研究成果,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實現與國際研究接軌。

(二)拓寬體育院校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

以往的計劃經濟時代對體育院校的研究生需求量大,各體育院校根本不必為研究生的就業問題擔心。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對體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院校應該在充分認識目前研究生就業形式的基礎上,主動去適應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人才需求,根據市場需求,拓寬人才培養目標、調整課程設置,重點加強市場需要而目前研究生所缺乏的素質培養。因此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應進一步加強結合市場的實踐培訓,強化市場的引導作用,將這種觀念運用到課程設置中,比如可以適當增設體育管理課和體育營銷課課程。相應的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因為目前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掌握體育專業技術,增強自身綜合競爭力。另外學校方面,應該找準自身定位,積極探索新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開創自己的特色教育模式,打造具有特色專業技能的體育人文社會研究生。

(三)提高研究主體的自覺意識

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主體的自覺意識是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愛精神,體現了研究者對體育人文社會學的自覺研究精神,這種純研究精神可以與相比,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在當前這種學術研究浮躁、功利性強的社會,提倡加強研究主體的自覺意識,對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和發展有重要作用。其研究越深入,越有利于就業保障機制的順利建設。

要提高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主體的自覺意識,首先,應該培養其創造能力,因為只有具備一定的創造能力,研究者才有可能將滿腔的創造熱情投入到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中。其次,在創造能力的基礎上,還要不斷提高研究主體完善自我的能力。因為研究者只有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創造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研究成果,才能激勵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對未來的體育學習充滿熱情,使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工作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同時也能吸引一部分經驗豐富的專業教育者的加入,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工作增添新的活力,通過培養一批又一批體育人文社會學愛好者,不斷積累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完善自我,推動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工作向更高水平發展。再次,要提高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主體的反思與修正能力。體育人文社會學是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總結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對它的研究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把它放在當今社會具體的環境中進行研究,這就需要研究主體在研究實踐過程中,要不斷進行反思和修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市場的需求。通過提高研究主體的自覺意識,可以將體育人文社會學的研究工作推向有利于學校教育發展方向,學校可以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增加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機會,推動就業保障機制建設工作順利取得新的進展。

(四)建立體育人文社會學科就業指導體系

就目前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就業形勢來看,學校有必要發揮其教學資源優勢,建立體育人文社會學就業指導體系,幫助學生分析就業形勢,指導他們完成職業規劃。就業體系的建立,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建設高水平高素質的就業指導教師團隊,重點讓他們掌握就業指導相關專業技術和知識;2.探索和開發高校就業指導方法和內容。學校應建立同校外用人單位的就業指導聯絡機制,交換彼此育人和用人信息,根據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信息,結合自身培養人才特色,探索和開發新的教學方法,拓展新的教學內容,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提供可靠的就業條件。另外可以根據需要,邀請用人單位技術管理人員加入學校就業指導小組,展開體育人文社會相關研究工作,進一步了解用人單位的用人意向,同時建立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提供更加直接的就業指導,建立就業指導考評體系,推動整個就業指導體系不斷完善發展。

四、結束語

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目前的處境堪憂,在今天的市場經濟背景下,其就業優勢不明顯,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招聘單位,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環境,政府、企業和學校各方面都應該從認識觀念和行動上重視起來。一方面深化高校內部課程改革,完善現有的教學機制;另一方面,加強高效同用人企業的合作,找準人才培育方向和定位,建設體育人文社會學保障機制,徹底改善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 文亞群,許之屏.試論體育人文社會學就業保障機制的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7).

[2] 李磊.完善我國運動員社會保障體系的對策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11.

[3] 鐘秉樞.論我國運動員的社會保障[J].軍事體育學報.201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免费久久| 少妇张开双腿自慰流白奖|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国产女人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福利cosplayh裸体の福利|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精品97国产免费人成视频|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污污网站18禁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人妻洗澡被强公日日澡| 太粗太深了太紧太爽了动态图男男| 国产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丁香美女社区| 18禁真人抽搐一进一出在线| 9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观看| 丰满少妇人妻无码| 午夜亚洲www湿好大| 大屁股人妻女教师撅着屁股| 强开小雪的嫩苞又嫩又紧| 狠狠色色综合网站| 男女肉粗暴进来动态图| 少妇高清精品毛片在线视频|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亚洲日韩欧美内射姐弟| 人妻aⅴ中文字幕无码| 少妇真人直播免费视频|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xxxxx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女厕蹲下个个β嘘嘘嘘|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国产肉体xxxx裸体137大胆| 麻豆国产av超爽剧情系列|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