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6 15:58: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藝術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加大“頂崗實習”工作的數量和工作力度,解決師資匱乏的難題。把需要接受鍛煉的大學生送到真正需要他們的崗位上,是我們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者及教學管理者迫在眉睫的問題,有的學生分到實習單位去就是“流于形式”,報道后并不安排實際工作量,真正需要人才的學校師生們眼巴巴的等候。呼吁相關部門把此項工作放在解決國家民生問題的高度上來,并且當作其為考核在校大學生是否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標納入其是否具有可以獲得學位證的資格。
二、建議政策調控的對策導向調整
1.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足夠支持和重視
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制定的教師資格標準,組織中小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藝術教師資格認定。在職務評聘、獎勵、進修、培訓等方面,要保證藝術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藝術教師承擔學校安排的課外藝術活動輔導工作要計入工作量。
2.藝術師資的涵蓋內容
傳統意義上講,藝術教育課涉及美術、音樂、舞蹈,書法、朗誦和手抄報板報等尚未包含在內。農村學校缺乏的不僅是藝術師資。語文課程內的誦讀,課本劇編導,硬筆書寫藝術性,手抄報等平面設計等包含藝術成分的教學同樣也是很難實施。
三、在職學習,提高專職藝術教師的素質
藝術教師師資培養應具有針對性。對在職教師和后備師資力量這兩個群體的培養各有體系,針對在職教師培養應重在課堂施教,課外活動組織法、不同形式的藝術課程施教經驗交流等。從藝術教育實踐結合緊密的角度與范疇,有以下實施方法:集中培訓、城鄉學校送課交流、示范課、引路課、公開課等,網絡研修也是與時俱進的培養方式之一??s小差距的方法還有城鄉師資交流、輪崗從教。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城鄉交通發展,使城鄉師資及時交流成為可能。對后備師資的培養則應該注重教學理論、技術、技能的綜合培養。這對后備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基層醫院更需要全科大夫一樣,農村學校對藝術師資的需求更多成分是需要綜合能力強的文藝師資。從民生的角度來探究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師資的培養,還應該拓展到農村學校各科教師,尤其是文科教師的藝術素養培養。當然這更是需要過程及各級教育機構的足夠認識。教師參與教改僅憑直覺與熱情是不夠的,必須在科學研究上下功夫。教師只有增強科研意識、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知識,才能敏銳地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科學地總結出經驗。為此,學校應多為藝術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如加強教師學習的書庫和閱覽室建設,增加藏書量;選派教師外出學習;聘請教育專家來校講學;鼓勵教師進行高學歷進修等。
四、運用各種方法培訓兼職藝術教師
農村教師缺編,特別是藝術教育師資嚴重短缺,所以農村學校就必須采用專、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形式,讓具有一定藝術基礎或藝術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兼任藝術教師,同時要對兼職藝術教師進行培訓。組織專職藝術教師對兼職的藝術教師進行培訓,注重發揮專職藝術教師或藝術素質教育帶頭人的示范、帶動作用,讓教師通過“自學提高,同伴互助,專家引領”,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與發展。要在全體教師中強化藝術教育的目的、意義、功能等的教育,幫助他們了解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校園中營造一種重視藝術教育的濃濃氛圍。培養出一批跨學科、能勝任小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學科教學的綜合型教師及能在其他學科教學中較好地結合進行藝術教育的教師。
五、建立“城鄉學校友好互助站”
幫助解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實際問題要合理建立激勵機制,制定相關政策,支持、鼓勵城鎮學校藝術教師、中青年藝術教師和骨干藝術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刹扇 白呓獭薄爸Ы獭薄把不亟虒W”“流動授課”“定點聯系”“對口輔導”等多種形式,解決農村學校藝術教師短缺、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環境、師資、設備、教學方法、學生的家庭教育等都遜色于城市小學,起點不是很高,但只要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多途徑提高我們藝術教師自身的素質,我們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在培養學生良好審美情趣,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發揮特有的優勢,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六、結語
關鍵詞: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研究報告;問題及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8-0233-03
一、問題的提出
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藝術教育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美育實施的效果。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素質教育的實施為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藝術教育正面臨著建國以來難得的機遇。
學校藝術教育與學校其他方面教育相比較,有著自身的特點與規律。它是一種實踐性、參與性、感染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因此,學校藝術教育無論在教學內容上還是在實施途徑上,都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是藝術課程教學,二是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三是校園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相輔相成,共同發揮著顯性和隱性的育人作用。
中國85%左右的學校在農村,75%的學生在農村,農村藝術教育的發展直接影響整個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發展很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學校的開課率大幅提高;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發展較快;藝術教育投入有所增加,辦學條件有所改變。但從整體上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仍然是整個學校教育中最薄弱環節,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不夠明確,造成一些學校只重視少數尖子、忽視面向全體;重視比賽、忽視教學。僅僅把藝術教育的外顯成果作為響應素質教育的舉措。二是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給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提供了新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對藝術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使部分藝術教師原有學歷的知識結構及教育教學思想嚴重落后于時代的要求。另外,農村藝術教育基本條件建設相對薄弱,教學、科研和管理還相對落后的問題也普遍存在。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明確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提高對藝術教育性質、作用的認識,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教師隊伍,進而探索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是當前藝術教育面臨的首要任務。
二、實驗的設計
1.實驗目標。結合農村學校現狀,擬著重解決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狀、問題的調查研究;(2)藝術教育在農村學校教育中的作用;(3)藝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4)藝術教育內容三個方面的關系;(5)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資源共享研究。
上述問題的解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狀、問題和對策的研究”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為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健康順利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2.實驗時間。計劃從2004年4月至2005年7月完成,實際完成從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由于最初估計不足,在課題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對于課題研究中涉及的每一個問題研究解決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時間過于倉促,課題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也就失去了我們研究此課題的實際意義。因此,從課題研究的實際出發,本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科學負責的精神,決定延時結題,求得更加真實有推廣價值的實驗研究結果。
3.實驗研究對象。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在教育局體衛藝科和教研室藝術教研組的指導下,調動全縣藝術教師廣泛參與,以藝術課程教學,課外、校外藝術教育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三個方面為切入點,研究對象涵蓋全縣所有中小學校。
4.實驗研究的內容與方法。實驗研究的主要內容:(1)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狀、問題的調查研究;(2)藝術教育在農村學校教育中的作用;(3)藝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4)藝術教育內容三個方面的關系;(5)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資源共享研究。
實驗研究的方法:(1)分析研討法:搜集國內外有關藝術教育的理論文獻,結合中國有關藝術教育的法規和規程,進行研討、分析,借以提高對藝術教育的認識;(2)追蹤調查法:將理論研究與藝術教育實踐相結合,深入學校、深入課堂,結合實際調查研究,探尋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途徑與方法;(3)實驗總結法: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農村學校藝術教育開展有針對性地變革研究,分析其發展軌跡和特征,并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使之上升為具有普遍規律的理論,使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超越經驗的局限性,步入科學化的軌道。
5.實驗研究原則。(1)實踐性原則:課題研究的著力點要立足現有條件實際,立足學校、教師、學生實際需要;結合實際工作去研究探討。(2)統一性原則:課題研究要以課程改革理念為指針,所有研究務必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3)可操作性原則:農村藝術教育積賬很多,我們的研究既要有超前意識,更要立足實際,避免海市蜃樓似的虛無縹緲,要符合實際。(4)開放性原則:圍繞課題研究的中心問題所展開的各個問題的研究要互相結合,互相作用,不要割裂開來;另外除了課題組成員外,還要廣泛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參與,形成邊研究、邊促進的良好局面。
三、實驗研究的程序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1.建立機構:建立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制訂課題研究計劃,做好課題開題的宣傳與發動,明確課題組成員的任務與行動計劃。
負責人:孫伯旭
成員:王衛欣 王東霞 劉秀云 劉艷紅 劉強
張志文 趙紅 趙江漢 張娟 邱文紅
李春燕 張淑艷 李提姍 王紅艷 馮敏
張文杰 魏巍
2.學習調研:發動課題組成員查找有關藝術教育理論資料,搜集當前對藝術教育論述的最新信息;組織課題組人員進行座談,明確各自所負責研究的內容;對各自所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通過相互溝通明確目標,形成共識,使研究達到在內容和形式上的分工合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圍繞: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狀、問題的調查研究;藝術教育在農村學校教育中的作用;藝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藝術教育內容三個方面的關系;農村學校藝術教育資源共享研究等內容,成立五個研究小組,課題組人員任組長,吸收部分青年骨干教師參與研究。
2.各研究小組針對各自的研究內容,通過調研、座談、問卷等形式,了解廣大校長、教師、學生對藝術教育的看法、感受和需要。
3.通過實踐為理論提供依據,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及課外藝術活動,結合所研究內容進行總結,為課題研究尋找支點,提供依據。
4.適時組織各種交流、比賽,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成果以論文、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分析、教學實錄等形式加以檢驗,傾聽各方意見和建議,進而增加研究人員的自信心,也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廣。
5.定期交流,總結修正。每學期至少二次組織課題組成員匯報會,對研究進程與成果、內容進行調整和分析,對實驗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研究布置下階段的研究行動計劃。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
1.總結歸整。通過對五個方面內容研究的分析、總結、提煉,完成《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的實驗報告及相關材料的總結工作。
2.歸納研究過程中形成的相關成果,以論文集、音視頻實錄等形式整理匯編。
3.召開研討會,通過交流、觀摩等形式對研究成果進行宣傳、推廣,以檢驗成果的科學性、可行性、整體性、發展性、可操作性,使之更加完善。
4.歸納整理,申請鑒定。對需要評審的相關課題資料匯總,提請專家評審組對報告及相關成果進行學術鑒定,并呈送上一級課題領導機構審批。
四、實驗研究的成果
(一)深化了藝術教師對藝術教育的認識
1.缺失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缺乏藝術素養的學生不是全面發展的學生。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藝術教育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學校美育實施的效果。加強學校藝術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要求。缺失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沒有接受藝術教育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2.讓每個農村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藝術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平等地接受藝術教育是每個學生應有的權利,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是公平教育的要求和體現。如果農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能學同樣的數理化,卻不能享受同樣的藝術教育,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3.讓每個農村孩子的眼睛亮起來。藝術教育具有實踐性、參與性的特點,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營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實踐證明,每一個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樣,都具有感受美、表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天賦和潛能。學校藝術教育就是要發現、激發、調動、激勵、培養、發展農村學生的這種天賦和潛能,讓每一個農村學生成為德智體美等諸方面全面發展的人。
4.藝術教育對于全面提升國民藝術素養具有的基礎性作用。藝術教育是“人本”教育,不是“文本”教育;藝術教育是“藝術”教育,不是“技術”教育。意識決定行為,對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性質和作用的認識,使藝術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能夠改變就技術教技術,改變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解決了藝術教師原有學歷的知識結構及教育教學思想嚴重落后于時代要求的問題。在藝術教育實施中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開啟心智,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明確了藝術教育三個方面的關系
認識的提高為很好的處理藝術教育三個方面的關系奠定了基礎。明確了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使藝術教育工作能夠高效率的進行。在2007年和2008年的藝術工作中,廣大教師根據全年的工作安排,結合自己的實際,協調安排好課堂教學和課外、校外藝術活動的關系,改變了有藝術活動就停開藝術課的現象。體現了廣大教師對藝術教育三方面內容的把握意識和協調能力。
(三)促進了藝術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通過參與研究,使廣大教師明確了當前形勢下如何強化自身素質,解決了藝術教師原有學歷的知識結構及教育教學思想嚴重落后于時代要求的問題,形成一支業務素質過硬的、能夠滿足學校藝術教育需要的藝術教師隊伍。為了達到以研究促提高的目的,我們在2007年舉辦了“寧河縣藝術教師基本功比賽”,既促進了藝術教師素質的提高,也為我們的研究提供了依據。
(四)加強了藝術教育資源的共享
課題研究大大強化了藝術教師相互之間的交流,為全縣藝術資料和設備資源、人力資源等藝術教育資源的共享創造了條件。2005年,我們對全縣藝術教育設備、資料等進行了統計,除了大件設備外,所有物質材料形成全縣流通,相互支援的政策,將有限的資金發揮更大的效益。同時材料的交流進一步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往,改變了過去各自為戰、信息閉塞的局面。
(五)提高了藝術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
課題研究使我們有機會把藝術教師從各校的“角落”里拉出來,給他們提供交流、展示的舞臺,使他們意識到教育科研在我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新了教師們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大大提高了自身素養。最近幾年,在全國及市、縣組織的論文評比,教師基本功大賽及各種藝術教育獲得中,課題組成員獲得了許多優異的成績,證明了課題實驗對于提升藝術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顯著的作用。
(六)形成了良好的藝術教師研討交流的運行機制
經過幾年的研究,使我們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藝術教育研究氛圍,在教育局體衛藝科和教研室的支持下,我們形成了每年搞不少于四次的研討會,每年搞一次教師基本功比賽,徹底改變了藝術教師在學?!靶螁斡爸弧钡木置?給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充實的“家”;隨時更新全縣藝術教育資源配置統計,充分發揮資料的利用效率,達到資源共享。
實踐證明,只有解決了認識問題,才能保證藝術教育的方向正確;只有形成一支高素質的藝術教師隊伍,藝術教育的開展才有保障,只有相互合作,達到藝術教育資源共享,才能使藝術教育工作形成合力,高效率的開展。
五、對課題實驗研究的認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們在研究中經常會有困惑,“應試教育”、功利思想、領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等等問題,總使我們有被擠壓、被邊緣化的感覺。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感覺我們的研究工作總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總是有一種想突破但又不能的感覺。我們在反問,我們所確立的研究目標是不是出現了問題?但得到的回答是:我們的研究方向還是科學合理的,也是當前農村藝術教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那是什么在隱約地制約著我們呢?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感受到,制約我們發展的恰恰是當前藝術教育管理機制的不科學。當前以校為單位的藝術教師管理模式,使藝術教師的工作受到很多環節的制約,這些制約就像很多座大山,阻隔在廣大藝術教師之間,這樣的管理模式也使所有藝術教育工作在落實的過程中層層衰減;另外,我們在“藝術教師應具備怎樣的素質”的研究中發現,不論是以校為單位的藝術教師管理模式,還是從要求學生全面接受藝術教育的角度,都要求藝術教師必須具備綜合的素質,尤其是綜合藝術素質,但又有多少教師能夠真正達到這個標準呢,這樣的要求符合客觀現實嗎?
所有問題的提出使我們發現,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之所以會有困惑,恰恰是因為我們的研究是在當前的管理機制下進行的,大前提決定了事物的結果。包括全國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如果不在藝術教育管理模式上有所突破,就談不上藝術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幾年的研究使我們深深地感到,我們的研究夯實了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基礎,但改變現有的藝術教育管理機制,是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科學、健康發展的保障??梢哉f這是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兩個輪子。
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藝術教育管理機制研究的加強與深入,具有科學性、可行性、整體性、發展性和可操作性的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途徑與方法將更加完善,將更加有力地推動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健康順利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萬麗君.走向公平的藝術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7-42.
[2]王安國,吳斌.《音樂課程標準》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巴班斯基.中學教學方法選擇[M].張定璋,高文,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4]高校藝術院校.藝術概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陳勇老師出生于上個世紀的饑餓年代,成長于動亂的歲月,1982年二年制高中畢業,屬于“早產嬰兒”。在家干了二年木工活。1984年經上級主管部門“比武招親”,17歲的他就嫁給了教育,實現了自己心儀已久的教育夢。自知“先天不足”的他只好“不待揚鞭自奮蹄”,刻苦自修完專科、本科到研究生課程。對語文,他情有獨鐘,人生風雨幾十年,一直以書為伴。每當夜闌人靜,他常獨坐窗前,借著一盞孤燈,拜謁孔子、莊子、屈原、司馬遷……;也曾迎著晨光,享受過唐詩宋詞與《古文觀止》;也曾潛心拜讀過杜威、蘇霍姆林斯基、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大師的論著,也曾在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教育雜志中廣泛涉獵。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
參加教育教學工作30年來,陳勇老師先后在重慶市銅梁縣大廟鎮興復小學、石院小學、大廟鎮中、司馬初中、四合初中、大廟中學任過教,小學包過班,教過初中語文、化學、歷史、政治、地理等學科,1990年開始專教初、高中語文,當過小學、初中、高中班主任27年。
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陳勇老師一直堅持“以德為先,以理服人,用愛感人”的教育理念,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學生。在班級管理中,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當主人翁的自豪觀和責任觀。如教的2008級18班,這個班級由于關系戶多,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縣外學生占60%,他創新了工作思路,大膽放權,通過民主選舉班干部,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后又成立了以王恒力等5人組成的“督查組”,負責對班干部的考核、任免。師生共同制定了“人心齊、學習優、班風正、校有名”的目標。針對班上有拉小團伙和各自為政的現象,在班上開展了“講團結、講正氣、講大局”的“三講”教育。通過這些措施,班上班風班紀發生了較大變化,學習成績一直居平行班前列。在班級管理中,他更加注重對“弱勢群體”的關心和保護。如2005級班上女生肖珊由于生長在農村,長期自卑,加之父親意外傷亡,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負擔,他通過多次的交心談心,平等對話,在心理老師和他的共同努力下,該同學終于走出了陰霾,順利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學。育人中樹立辯證的師生觀,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力求做到“實話實說”,他給學生說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去、現在以及教學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力求讓學生理解,老師也是一個平常的人,跟學生一樣,也有缺點和錯誤,但老師一直在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為。對學生老師更應該學會寬容,學會換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去想想,去體驗,重視和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這樣,學生才會和你真正交上朋友。正因為如此,調入銅中13年來,他帶了2004級10班、2005級22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四屆畢業班,每個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管是重點還是一般本科上線率都居同類班級前列。特別是2004級10班,該班是理科平行班,高考重點升學率達47.1%,遠遠高出同類其他班。2009級21班參加高考,升學率為100%,重點上線率為67.8%,本科上線率為95。4%。600分以上22人,受高分“二視一”保護的有3人。由于帶班成績顯著,學校德育工作年會幾乎每年都由他去做經驗交流,所寫的德育論文《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分別發表在《重慶教育論叢》和《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雜志上,《淺談對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獲《班主任》雜志社舉辦的全國《班主任》杯征文大賽三等獎,《讓班主任也擁有詩意的生活》獲中國教育學會舉辦的2007年全國中小學論文賽一等獎。《對高三畢業班級管理的幾點探索》、《怎樣做好新時期的班主任》、《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均獲得重慶市德育論文大賽二等獎。他所帶的2004級10班、2008級18班、2009級21班分獲校先進班集體和縣優秀班集體。
在30年的教學工作中,陳勇老師除了嚴格按照教學常規要求進行教學外,還一直用“興趣為先,學以致用”的原則來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在對話中師生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注重教學過程中預設和生成的關系,及時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得失,深入到學生中去,隨時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深受學校領導重視和家長稱贊。如2004級所帶理科平行班,高考平均分為104.51,上110分的有20人,最高分李珂 125分,及格率為97.1%。2008級9班張金莉以語文123分順利考入清華大學藝術系。2009級所帶班級高考語文平均分為109.13,及格率為100%。2012級1班語文二診考試,張以126分獲年級第一、六校第二。一班參加高考語文平均為106.6分,16班平行班為100.5分,圓滿完成了學校下達的各項指標。
在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陳勇老師十分注重對學生課外興趣的培養,大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如利用語文課前三分鐘開展了“閱讀經典”、“佳作欣賞”、“海闊天空”、“課文質疑”、“故事接龍”、“新聞聯播”等欄目,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班上還辦起了“雛鷹文學社”,成立了閱讀、寫作、書法、演講、研究性學習等興趣小組,學生多次在各種活動中獲獎。如蒲小齡、李珂等分別在《語文報》、《學語文》上發表過文章。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全國中語會會報《語文報》舉辦的“暑假讀報知識競賽”,指導學生分別參加了中國報刊協會、、全國中語會等6家單位舉辦的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作文大賽,其中劉澗瑤的《淚水》一文獲重慶市唯一的全國特等獎,郭博、黃雁、高瑯等20人分獲省級一、二、三等獎。他本人5次獲優秀指導獎。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帶來樂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的這條幸福之路?!苯陙恚愑吕蠋熞贿呑ソ虒W,一邊積極的投身于教研教改的時代洪流中,反復閱讀教育大家如葉圣陶、于漪、李鎮西等的教育教學專著,也從自己自費訂閱的10多種語文類報刊中汲取營養。這些閱讀豐富了他的人生,厚實了他的基礎,啟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滿足于現狀,立志做一位語文教學的探索者。于是,他結合自身的教學實際,近年來先后參加了三個國家級課題研究。“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劉雪庵音樂作品選》校本課程開發研究”這兩個課題分別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10月結題,其中“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國家優秀子課題獎。《新課改下重點高中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研究》已于2013年12月結題,市級重點課題“區縣市級重點中學爭創示范高中,實現持續發展的研究”于2007年5月結題,市級課題“高中語文寫作能力知識化研究”已于2011年12月結題。課題成果影像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論文《優秀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思考和實踐》都獲中央電教館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論文《電影與語文學科整合初探》獲重慶市第四屆優秀電教科研成果二等獎,研究報告《優秀電影促進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實證研究》獲第五屆優秀電教研究成果一等獎,《追求的腳步―銅梁中學示范高中建設與研究》獲市教委研究成果一等獎,還有多項科研成果在縣內得到推廣。
帕斯卡爾說:“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标愑吕蠋煼e極參加課題研究之余,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教學反思述諸文字,近年來也小有收獲:在《語文報》、《中國教育科學》、《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科學咨詢》、《師資建設》、《電教世界》、《重慶教育論叢》等刊物上發表教育教學類文章10余篇,論文《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課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等12篇獲得全國一、二、三等獎,論文《對高三畢業班管理的幾點探索》等8篇獲重慶市等級獎。參編課輔讀物《高考個性作文》、《中學生報》、《鳳山駝鈴》等6種。
正因為教研教改成績突出,陳勇老師2005年12月獲第四屆“語通杯”全國“教改新星”提名獎(重慶市高中組最高獎,全市僅2名),2007年12月獲全國“教改新星”稱號,2010年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個人,2013年被聘為西南大學兼職副教授,2014年被語文出版社聘為“全國語文名師成長大講堂”客座講師。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歷程
一、20世紀70年代末至21世紀初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
1.音樂師資培訓工作進展加快,音樂教師整體素質普遍有所提高。音樂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學歷不達標的狀況是阻礙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教委(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區、市、縣教育主管部門采取了各種措施、多種渠道來培訓音樂師資。從國家教委及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音樂課教學評比等活動中可以看出,近年中小學音樂師資的整體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音樂教育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這一時期,在《中國音樂教育》、《中小學音樂教育》、《人民音樂》、《中國音樂》等刊物上發表的音樂教育論文,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有關音樂教育的著作不僅在數量上增多,而且在質量上也顯著提高。
3.音樂教學設施、器材設備投入有所增多。音樂教學設施、器材設備的完善是音樂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物質條件。這一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多,以及國家對學校美育的重視,中小學音樂教學設施、音樂器材設備得到較大的改善,特別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許多中小學音樂設施、器材配備已基本達到《總體規劃》所確定的標準。
二、當前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由于長期以來受智育第一、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影響,不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對于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足。具體表現在貫徹落實《總體規劃》不力,沒有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在音樂教育管理機構、師資建設、教學設備器材、教學教研、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足夠的投入。
2.農村學校音樂教育亟待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育在國民音樂教育中是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拔覈?5%左右的學校在農村,75%左右的學生在農村。”上述統計數字表明,我國絕大多數中小學校在農村,因此,加強農村學校音樂教育應是今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重視的緊迫任務,國家必須在政策上給予支持。
3.中小學音樂教育在許多方面無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大綱、教材、教學方法、教學形式等方面都應體現出這些特點,而目前的現狀與新時期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的要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三、發展對策
1.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音樂是幻想世界的載體,是創造力的“乳汁”,是生命和情感的藝術。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內容的時代性、教育性、趣味性、實用性,不僅是著眼于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技能,更主要的是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思維、豐富想象和創新能力,音樂作品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力,教師首先要善于挖掘,巧妙設計,精心構思,才能帶領學生去開啟智慧的大門。
2.激發學生的豐富想象,引導發散性思維
“最杰出的藝術本身就是想象”孩子們的最大樂趣也在于幻想以往的音樂教學只限于你教我唱的固定方式,課堂結構顯得單調無味,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更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認真鉆研教材,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地采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因勢利導,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
3.開展音樂活動課,拓展學生視野
音樂活動課是音樂課的延伸和補充這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思維的空間更為廣闊活動課除了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外,更多地是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又對實施素質教育、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個性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開展音樂活動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團隊精神,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4.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
在現當代的教育背景和教育形勢下,教師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要善于更新教學觀念,以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教師要認清當今的音樂教育環境和教育模式。教師在音樂的教學中要善于根據時代的要求培養全面了解音樂的學生,要更新教育觀念,不要向以前那樣認為只要教會學生唱歌就完成了音樂教學任務,要加強音樂教育教學的建設,完善音樂課程體系,推進學生美育的全面發展。更新教學觀念,在時代經濟的指引下提高我們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5.教師要善于實現新的教學模式
教師要實現新的教育模式,就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一堂有實際意義的音樂課,無非是讓學生面對枯燥的知識也會感到有興趣聽,更能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那也就體現了音樂課的生動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傊?,教師實現新的教育模式技術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只有這樣,教師盡職盡責,學生自主學習,才可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的整體素養,全面提高學校的音樂教學水平。
6.教師要善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方法
所謂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體和因特網進行教學。法國一位著名演員曾說:“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圖畫的感染力遠比不上舞臺上正確發出的一聲嘆息那樣動人?!庇捎诙嗝襟w聲畫并茂,視聽結合,通過情景再現,能激緒,豐富情感,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能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外,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因特網,我們可以獲得更多良好的教學素材和教學課件,以豐富學生的音樂課堂學習內容。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我們可以讓學生充分的接受現代最新的音樂歌曲和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視野,以提高我們的音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柳斌.《認真貫徹教育方針,切實加強藝術教育,為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努力》[J].中國音樂教育.1997,(01).
品德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先決條件。沒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談。因此這一年來我堅持定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形成自身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這對我很有幫助,我本身也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努力自己能做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我都沒忘記“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并以品德至上來要求自己。平時我虛心向學校老師學習教學經驗,共同工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這一年來,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為,努力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我們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因此學生也有其特殊性,小學生與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而我兼顧小學初中兩門完全不同的功課,在處理師生關系時就要注意區別對待了。現在的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學習階段:即對社會開始有所接觸,這個時候的學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為習慣,很多壞習慣也有很多好習慣都是在這個階段養成的,是好是壞跟教師的言傳身授有很大的關系。而這個時候老師是學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學習對象,因此,我盡量的在中學生面前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不管在課堂里還是在課外我都努力塑造一個良好的形象。而面對小學生時則有所不同,課堂上我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學生,但在課外我努力與學生做朋友,用心與他們溝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們的所想所愛??偟脕碚f,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希望能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
而作為一名新老師,在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學識相當重要,一天不學習,就會落后一截,所以工作以來,我仍然不斷學習,絲毫不敢松懈。因此,繼續學習成為我工作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僅參加新教師培訓,農村教師提升工程,還考取了英語本科深造的機會。盡管剛剛走上崗位,工作中的活動與任務讓我頗感壓力,但只要一有空閑時間,我便爭取出來小學英語相關的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的技術。在如今的時代環境里,一個人的知識猶如一粒浮塵,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必須不斷的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這一年里,我努力擴展自身的知識面,自感收獲很多。當然,這一些是遠遠不夠的,學海無涯,在下一年里,還有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是需要學習和借鑒的。
關鍵詞: 美術欣賞;課堂教學
“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雕塑大師羅丹如是說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讓學生睜開發現美的眼睛。這一點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對培養學生的愛好、欣賞能力,陶冶情操等舉足輕重。青少年兒童是愛美的且對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隨著年齡增長,他們渴望藝術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強,尤其進入中小學后,對美的事物追求更為強烈。作為軍民共建農村寄宿制小學美術教育工作者,應當順應孩子們愛美的要求,多形式實施美術欣賞教學。
一、欣賞心理及欣賞習慣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兒童在欣賞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見聞認識及由畫面產生的聯想對作品進行評判。對那些反映他們熟悉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兒童畫或同學、朋友的優美作品,他們大都能夠接受,并常常用來作自己的范本。
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欣賞內容暨編排特點
(1)低年級。低年級階段所欣賞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兒童審美心理,如大腦袋,歪脖子,近大遠小,樹畫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門,比例不在準確,表現無拘無束,欣賞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和表現生活周圍的美好事物。
(2)中年級。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接觸了解優秀美術作品,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藝術的情感。如第五冊《工藝美術的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第六冊《工藝美術的陶瓷和雕塑》、《繪畫作品中風景的靜物》等。其特點是從小學中年級開始,欣賞一些與學生生活接近、學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古今優秀繪畫作品和工藝美術作品。欣賞課內容對于教學內容有“參考資料”的作用,在欣賞課中滲透了有關的教學內容。
(3)高年級。第九冊的《古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冊《現代雕塑中的人物形象》、第十一冊《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和現代建筑藝術》和第十二冊繪畫作品雕塑、工藝美術、建筑、小學內容總覽等。其特點是要求比較全面地了解我國造型藝術門類的面貌,除了已經著手的中國畫教學之外還將欣賞的領域擴展到中國優秀古建筑、雕塑、工藝美術作品中去??梢?,欣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祖國歷史悠久的藝術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欣賞教法和教學形式
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身的特殊規律,我國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專題欣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我們前面例舉的內容都是專題欣賞內容),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我們以第十冊的欣賞內容為例談一談專題欣賞課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課是欣賞中國傳統建筑藝術,教材上共提供了十幅有關傳統建筑藝術的照片。
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的,即通過本課教學讓學生獲得哪些方面的知識?起什么作用?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傳統建筑的藝術特點,懂得建筑的三大要素,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增強民族自豪感。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觀察、回憶和比較,了解“傳統”二字與“現代”的區別,再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祖國悠久的建筑史及燦爛的建筑文化,了解宮殿、樓閣、亭臺、寺廟、佛塔、陵墓、民居等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建筑藝術特點。進行專題欣賞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談話法、討論法、伴音、放錄音、幻燈等手段調節學生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時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要啟發兒童觀察分析,鼓勵他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積極討論。
(2)隨堂欣賞課。寫生、創作、圖案、塑造、手工制作特繪畫和工藝皆屬隨堂欣賞課業中所穿行的欣賞。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范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能在蠟筆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導學生對素描知識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畫,這就是隨掌欣賞的教學過程。
(3)現場欣賞課?,F場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行的欣賞教學。我們上《古代傳統建筑》這一課時,就完全可以帶學生到陶公廟去參觀,讓他們了解足夠的知識后,民族的尊嚴與自豪感自然就出來了。再如:組織兒童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家并觀看其技法表演等。條件稍差的農村,有關欣賞課的內容應結合本地具體情況作有效的靈活調整。
美術欣賞課是一門綜合性的復雜的教學活動,教師要上好美術欣賞課,就必須尊重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深入領悟欣賞課的內容編排特點和意圖,在先進的教學思想指導下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才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發揮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感受美、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培養學生審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視覺審美感受,使美術欣賞教學成為其“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陶冶高尚的情操、促進智力和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力手段”。教師要用人類藝術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會的美,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美的規律,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溫媚秋.淺談小學美術欣賞課堂教學.中國教育資源服務平臺,2011
[關鍵詞]地方綜合院校;師范教育;素質教育
[作者簡介]湖南理工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組成員:彭時代、劉創、徐振祥,湖南岳陽414000
[中圈分類號]G65;G64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08)06―0138―04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特別是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培養全部由高等師范院校承擔的做法正逐步打破,一個相對開放的師范教育體系初步形成。一批地方性師范院校通過更名、升格或合并共建等形式,紛紛向綜合性院校發展,這些地方院校原有的師范專業還很大程度上作為辦學特色予以保留。這種地方性綜合院校主辦師范專業的體制成為新時期我國師范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地方綜合性院校辦學模式復雜化和培養目標多樣化的背景下,師范專業學生素質問題日益引起了社會的重視。特別是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今天師范專業學生的素質就是明天基礎教育教學的質量。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培養有知識、有能力、能實踐的高素質人才已經成為包括地方綜合性院校在內的師范教育主辦者的共識。
一、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素質教育的利弊因素
(一)地方綜合性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有利因素。一是可發揮地方綜合性院校相對而言在學科門類、辦學規模、學術層次上的優勢。依托綜合性院校中占優勢的學術資源和師資條件,為師范專業素質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是地方綜合性院校中的師范教育專業從原來比較單純的教育性專業融入現在的學術水平較高、學科空間較大、師資力量較強的學科群之中,師范專業的學生有條件參與非師范專業的專業課和部分專業基礎課學習,打破了傳統師范教育中封閉性的教學體系,提高了師范教育的教學層次。特別是地方綜合性院校較為顯著的學術性發展目標能夠開闊師范專業學生的學術視野,增強師范生研究問題和創造性思維的意識,增加他們的學習實驗和社會實踐機會,有利于促進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三是由于地方綜合性院校具有多學科、高水平、強師資的優勢和長處,容易實現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之間的學科互補、交叉影響和有機融合,有利于師范教育專業學生素質結構的調整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
(二)地方綜合性院校開展素質教育的不利因素。一是地方綜合性院校的辦學目標,不利于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地方綜合性院校的辦學目標相對師范院校而言,更注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教育實踐技能的培養被忽視,師范教育被綜合性院校多元的發展目標所淡化,師范教育處于一種邊緣化的地位,給素質教育帶來了不利影響。二是地方綜合性院校的管理統一化與師范教育專業化目標之間的矛盾不利于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師范教育專業的學生分散在許多專業性學院或系部中,各個學院要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和條件來安排和組織師范教育活動,全校沒有一個統一的負責組織和管理師范教育專業教學和職業技能訓練的部門或單位,師范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標準比較分散。再加之綜合性院校重視學術上的成就與科研成果,很難對師范教育的專業化要求予以特別的重視或保證。學校的許多規章制度的制定和運作,都可能難以照顧到師范教育的特點。師范教育的特點難以在學校的宏觀管理制度中得到體現。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三是一些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教育課程的設置與教師隊伍不利于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地方綜合性院校中,課程建設的重點轉向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直接服務的內容上,師范性課程被相對淡化,師范性教育類課程無論開設門類還是課程時數都不能滿足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許多綜合性院校的領導和教師,從來都沒有從事過師范教育,有許多人甚至沒有接受過師范教育,對于師范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比較模糊,造成了其在辦學思想、教育目標、學生培養標準和職業技能訓練等方面,忽視師范專業學生和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差別,不加區別地同等對待,使師范專業特點被湮滅,直接影響到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
二、加強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素質教育的意義
教師擔負著傳播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使命,影響著人類的未來。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影響著學生,教師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因素,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文明素質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特別是地方綜合院校師范專業素質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一)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是克服地方綜合性院校主辦師范教育弊端的現實需要。如同上文分析,地方綜合性院校主辦師范教育在推進師范教育由封閉性向開放性發展,發揮綜合性院校學術資源和師資優勢,促進師范專業與非師范專業之間的融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樣也面臨著一些矛盾。這些矛盾給師范教育發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直接影響到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我國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顧明遠曾多次參與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相關政策的修訂,他對綜合性院校主辦師范教育給教師素質培養帶來的一些問題表示了深切關注。他曾撰文指出,“本來國家提倡開放型培養師資,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教師的質量,讓一些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也來培養師資”,但是事實上綜合性大學沒有做好準備,也還沒有提出培養師資的要求;“師范院校轉為綜合大學是歷史必然,但是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應該說,這三個條件在我國基本具備,但還不充分”。這些都說明在當前綜合性院校主辦師范專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現實體制中,必須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以克服現實體制中的弊端,從而更好地適應教師培養需要。
(二)當前師范專業學生的生源質量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學生的素質教育。隨著師范院校向綜合性院校轉型,收費并軌、自主擇業,師范專業的保障措施被逐步取消或者有名無實;再加之教育崗位待遇不高,直接導致師范專業生源質量不高和教師職業吸引力下降。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普遍在二本學生中招生,一般僅達到當地最低錄取控制線。“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坦言:種種因素導致師范生生源質量總體呈下降趨勢?!鄙促|量的下降直接影響到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有的學生考入師范專業后,因為個人素質基礎等原因,根本無法適應師范教育的專業化需求,在基本技能、師范素養等方面根本無法滿足教師職業的需要。教育專家顧明遠也對此頗有同感,
“總以為現在不包分配、就業困難,教師職業比較穩定,報考師范專業的學生會多起來。事實并非如此,許多青年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當教師”。
(三)當前中小學教師素質的現狀迫切要求地方綜合性院校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關于目前所培養出的中小學教師的素質狀況,顧明遠教授也表現出了極大的擔憂:“現在的師專生,卻是高考隊伍中較差的一部分學生,只達到??频匿浫》謹稻€。師專的專業分科較窄,學習的課程缺乏小學教育應有的科目。小學教師需要的是寬廣而不是專深的知識,而且他們最好在藝術方面有所專長,會唱善跳,能適應兒童活潑的天性。但是師專的學生都來自高中畢業生,可塑性就不如中師生,藝術素養和技能都不如中師生。再加上高等學校那種專業的導向作用,不利于培養小學教師。不論專科學校還是本科院校,強大的導向是報考研究生。在這種導向下,教師教育的質量是難以保證的。許多小學校長反映,現在??苹虮究飘厴I的小學老師反而不如中師畢業生那樣適應小學教育。”由于現在綜合性院校在培養目標上的多元化直接導致了師范專業學生師范能力的弱化,很多師范專業學生受非師范專業學生的影響,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語、計算機等過級考試上,忽視了對基本師范技能的提高,相當多的畢業生表現出對基礎教育現實的不適應。“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需要對學生有熱情,需要有點奉獻精神,這種勉強為之的人怎么能成為高水平的教師?”
(四)基層教育的改革需要地方綜合院校師范專業不斷加強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成為偉大時代賦予基礎教育改革的主旋律?,F代基礎教育的發展。特別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以及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對教師的課程觀、課程意識、課程技術以及專業知識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科技時代對人文精神的呼喚,有賴于現代教師人文素養的提高以及知識結構的進一步合理化。這些基礎教育改革的新需要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地方綜合性院校作為地方基礎教育教師培養的搖籃,必須不斷加強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適應基礎教育改革需要。
三、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素質教育的內容構成
知識、能力、素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核心三要素。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融為一體,培養出未來合格的人民教師,要求地方綜合性院校必須樹立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合理構建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根據基礎教育的實際和地方綜合性院校的發展現狀,師范專業素質教育的內容構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師范人格訓練。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樹立師范專業學生嚴謹求實、依法從教、樂于奉獻、甘為人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培養師范專業學生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思想,培養他們“愛教育”的情感,使他們熱愛教育事業,以積極的情感獻身教師職業。
(二)師范技能訓練。適應基層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強化師范專業學生對教育專業理論的學習,培養他們的課程設計能力、課堂講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使他們掌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師范業務能力。
(三)人文素質訓練。充分發揮地方綜合院校人文底蘊豐厚、學科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強學生文、史、哲、藝術等人文素養和自然科學素質培養,形科學知識與自然科學知識兼容并蓄的知識結構。
(四)藝術素質訓練。了解國內外優秀藝術文化傳統,形成師范專業學生的良好審美素質和審美能力,提高藝術修養,掌握基本藝術技能,培養他們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發展個性,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五)研究性學習能力訓練。針對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研究性學習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培養師范專業學生獨立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主動探究、自主學習、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師范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六)心理素質訓練。培養師范專業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樂觀向上的精神,耐得清貧、甘于奉獻的思想,善于調整、勇于經受挫折的意志,與學生、學生家長、領導及同志友好協作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況,完善自我個性修養。
四、地方綜合性院校師范專業素質教育的實施
(一)改革課程體系。優化素質教育課程結構。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課程結構體系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人才素質的培養。在師范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應構建素質教育課程五大模塊:教育理論課程、教育技能課程、教育實踐課程、人文藝術素養課程、其他自修課程。(1)教育理論課程主要是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的基本理論知識。課程主要包括:教育學原理、心理學、教育史等。(2)教育技能課程主要是提高學生教學方法和基本教育技能,培養師范專業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課程主要包括:現代教學技能、微機教學、教育科學方法等。(3)教育實踐課程主要是依托地方綜合性院校教學中實踐面廣、實踐教學體系較為完整的優勢,把師范專業學生教育實踐課程納入學校實踐課程體系,主要培養學生從教職業道德、師范實戰技能,提高師范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校內實踐課程主要包括:教學模擬、中小學生活動組織等;校外主要實踐課程包括教育實習、送教下鄉、義務家教等。(4)人文藝術素養課程主要是擴大師范專業學生的人文視野,提高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掌握基本的藝術技能。課程主要包括:大學音樂基礎、大學美術基礎、電影藝術鑒賞、戲曲藝術欣賞等。(5)其他專業課程主要是充分發揮地方綜合院校學科資源的優勢,師范專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非師范專業課程的選修學習。完成相關課程學習考核,可獲得相應課程選修學分。以上五類課程的實施形式分成三類,包括:必修課、選修課、指定選修課。必修課力求精益求精,選修課力求面廣,指定選修課力求實用。這些課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貫穿于師范專業學生素質教育發展全過程。
(二)強化實踐教育,提高師范專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專業實踐指根據教師職業專業化的需要,從學生入校起安排實踐訓練,做到專業實踐教育與課堂教學并重,學生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齊頭并進。一年級主要是觀摩性的專業教育見習,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能力,明確教師職業所要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了解、感染學生施教情緒。二年級主要是學科性教育實踐,如結合教育心理學、教育學等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參觀、考察、調研等,學生邊進行課程理論學習,邊進行專業實踐。三年級主要進行崗位模擬實踐。一方面,利用寒暑假期,學生以小組形式自我組織臨時教學隊伍,學校安排帶隊教師,以送教下鄉等形式進駐學校,組織假期學生教育輔導,學生進行試講、自我評課活動,強調學生自我教育、相互啟發;另一方面,在三年級學期
末最后兩個月時間,組織學生在校內進行試教活動,師范專業擬定模擬教案、班級活動模擬方案、課堂模擬講課,教師指導,讓學生了解教師工作各個具體環節的職業要求,形成職業理性認識。四年級主要開展頂崗實踐,撰寫畢業論文。四年級一學期組織學生進行為期約四周的教育頂崗實習,直接參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全過程,帶隊指導教師和實習學校教師雙方指導,讓學生處于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職業體驗。頂崗實習完成后,學生積累了大量的職業體驗,再組織學生開展畢業生教育論文寫作,形成教育反思和心得體會。
素質實踐教育主要是根據地方綜合性院校的特點,充分發揮地方實踐資源優勢和綜合性院校的學科、專業、師資等方面的優勢,組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師范專業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與其他專業學生一起,利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或者青年志愿者活動,深入城鎮、農村、工廠、學校,開展社會調查、扶貧幫困、科技社服務等活動。師范專業學生還與其他專業學生一起組建科技活動社團,參加各類科技活動競賽,師范專業學生在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中與其他專業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促進專業融合與素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