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5 15:0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暑急救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范圍與依據
1、范圍
本預案針對在建工程可能出現的中暑事件,適用于工程項目部的所有人員。
2、依據
依據《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制定和修訂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框架指南》、《國家電網公司應急管理工作規定》、《國家電網公司應急預案編制規范》等制定。
3、事件發生的條件及嚴重程度
3.1 事件發生的條件
在工程項目暑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員在高溫炎熱環境中連續工作時間過長,可能發生中暑事件。
3.2事件的嚴重程度
中暑事件屬工程施工的二級事件,一旦發生,報應急總指揮批準后立即啟動本預案。
二、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應急救援工作遵循統一領導、分工協作、反應及時、措施果斷、依靠科學、自救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
2、以保護人員安全優先的原則。
3、任何個人都有義務參加或者配合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
三、應急救援體系
1、應急組織體系
項目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框架圖【略】
2、應急領導小組及職責
2.1應急領導小組成員
組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副經理 總工
成員:各部門負責人、各隊(班組)負責人及司機等人組成
2.2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2.2.1所有施工現場操作和協調,包括與指揮中心的協調。
2.2.2 現場事故評估。
2.2.3 保證現場人員和公眾應急反應行動的執行。
2.2.4 控制緊急情況和應急專項資金的落實。
2.2.5 做好與各公共救援部門的聯系,及對外信息的。
3、應急工作小組及職責
3.1 現場傷員營救組的職能與職責
3.1.1現場進行中暑人員必要的急救及做好其他人員的保護措施;
3.2 保衛疏導組的職能和職責
3.2.1 對場區內外進行有效的隔離工作和維護現場應急救援通道暢通的工作;
3.2.2疏散場區內外人員撤出危險地帶。
3.3 后勤供應組的職能及職責
3.3.1 迅速調配搶險物資器材至事故發生點;
3.3.2提供檢查搶險人員的裝備和安全防護;
3.3.3 及時提供后續的搶險物資;
3.3.4迅速組織后勤必須供給的物品,并及時輸送后勤物品到搶險人員手中。
四、聯絡方式
1、應急救援有關電話:
項 目 部: 電話***********
醫療急救中心:電話***********
**市(縣)人民醫院: 電話***********
2、有關人員聯系電話
五、預防措施
1、暑期施工必須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采用上午早上班、早下班,下午晚上班、晚下班的方法,避開中午炎熱高溫時段。讓施工人員盡量不要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不間斷作業,根據條件在作業場所增設遮蔭設施。
2、施工現場設休息棚、飲水點,保證茶水供應,安排人員將符合衛生標準的防暑降溫飲品送到作業現場。
3、及時發放防暑降溫藥品。
4、高溫時段發現有身體感覺不適的作業職、民工,及時按防暑降溫知識急救方法治理或請醫生診治。
5、食堂暑期必須采購符合衛生標準的新鮮蔬菜、食品,嚴禁購買和食用不符合衛生標準的食品、飲料。
六、處置措施
當有人員發生中暑時,立即報告應急領導小組。需要時撥打電話請求救助。(急救中心電話:120,市(縣)人民醫院電話:***********)。
現場人員應立即采取緊急措施對中暑人員進行如下救助措施:
1、立即將患者移到通風、陰涼、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樹蔭下休息。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松開患者的衣服,如果衣服己經被汗水濕透,應更換干凈衣服,同時打開電扇或空調,以盡快散熱。并補充含鹽的清涼飲料。
3、盡快用物理方法降溫,使體溫下降到38度以下。
4、如果患者意識清醒,或者經過降溫外理后意識清醒,可以給患者服用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食物或飲料,還可以服用霍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昏迷者可針刺人中、十宣穴等人體穴位,嚴重患者須迅速送往醫院進行處理。臨床上中醫刮痧、拔罐和“抓筋”往往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各項目部現場一旦發生職、民工中暑,第一時間對患者進行搶救,同時要將具體情況上報項目部相關部門,以便采取妥善措施。現場不能盲目施救,除上述基本的救助外,要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就醫條件,果斷采取急救措施。要索取施工所在地途徑最近醫院的值班電話。應急組長不在,由副組長負責,發現作業職工中暑或食物中毒時可采取非常措施和有效辦法,盡量防止事態擴大。
七、應急物資配置
本專項應急預案配置的物資、裝備有:急救藥箱一個(內配人丹、十滴水、風油精、霍香正氣水、清涼油等防暑降溫藥品),擔架一副。存放安全監察部,管理責任人:***,聯系電話:***********。應急車輛:車輛一輛。停放于項目部辦公區院內,車輛管理責任人:***,聯系電話:***********。
八、防暑降溫知識
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溫、烈日曝曬外,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均為常見的誘因。
根據臨床表現的輕重,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而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漸進的。
先兆中暑癥狀
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時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補充水和鹽分,短時間內即可恢復。
輕癥中暑癥狀
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出頭暈、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或出現四肢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如及時處理,往往可于數小時內恢復。
重癥中暑癥狀
顧名思義,是中暑中情況最嚴重的一種,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急生命。這類中暑又可分為四種類型:熱痙攣、熱衰竭、日射病和熱射病。•
1、熱痙攣癥狀特點:多發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飲水多而鹽分補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鈉濃度急速明顯降低時。這類中暑發生時肌肉會突然出現陣發性的痙攣的疼痛。
2、熱衰竭癥狀特點:這種中暑常常發生于老年人及一時未能適應高溫的人。主要癥狀為頭暈、頭痛、心慌、口渴、惡心、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暈厥或神志模糊。此時的體溫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癥狀特點:這類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樣,是因為直接在烈日的曝曬下,強烈的日光穿透頭部皮膚及顱骨引起腦細胞受損,進而造成腦組織的充血、水腫;由于受到傷害的主要是頭部,所以,最開始出現的不適就是劇烈頭痛、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繼而可出現昏迷及抽搐。
4、熱射病癥狀特點:還有一部分人在高溫環境中從事體力勞動的時間較長,身體產熱過多,而散熱不足,導致體溫急劇升高。發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呼吸淺快、脈搏細速、躁動不安、神志模糊、血壓下降,逐漸向昏迷伴四肢抽搐發展;嚴重者可產生腦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等。
中暑以后怎么辦: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癥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并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涂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于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如
如何防止中暑: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11點至15點時在烈日工作,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上班,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應備的藥物:
霍香正氣水、十滴水、人丹、暑癥片等,這些都有降暑解毒之功效。另外夏桑菊顆粒、下火王顆粒、以及用、金銀花等沸水沖泡代茶飲,對防治夏日感冒、中暑等均有良好的作用。須注意的是霍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兩種藥須分開,不能冒然替用。前者主要擅長治療夏季風寒濕邪所引起的夏季感冒,胃腸炎等疾病,治療范圍較廣泛。既可治療夏秋各種感冒及腸胃炎等,亦可用于中暑引起的胃腸不適。而十滴水僅用于中暑癥,即暑熱引起的頭暈昏迷、胃腸不適等。一藥主治風寒濕之邪所致疾病,一藥主治暑熱濕之邪所致疾病,兩者功效主治截然不同。因此應對癥選用,不可冒然替用。
自制豆漿:
夏季良飲是熱茶,豆漿解暑又降火,介紹一種自制豆漿:百合蓮子漿。用料:百合10克,蓮子肉10克,銀耳10克,綠豆45克, 冰糖或蜂蜜適量。制法:將百合干和蓮子用溫水泡至發軟,將銀耳發開,洗凈摘成小朵,將綠豆浸泡充分,與百合、蓮子、銀耳清洗干凈,一起放入豆漿機。十幾分鐘后百合蓮子豆漿就做好了,然后根據個人喜好加糖或蜂蜜。
防暑保健措施:
(1)對暑期出勤工作的生產人員提供必要的含鹽或含酸飲料;
Q1:為什么秋后還會發生中暑?
A1:立秋后高溫還可能延續,在高溫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出現障礙,產熱大于散熱,體內熱量蓄積過多,引起循環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會產生一系列中暑癥狀。
Q2:中暑后有哪些癥狀表現?
A2:在高溫環境下,如果出現大汗、口渴、頭暈、胸悶、惡心、四肢無力及發麻等情況,就要考慮中暑的可能。
Q3:中暑分為幾類?
A3:根據癥狀的輕重,中暑可分為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
輕癥中暑:表現為頭暈、頭痛、面色潮紅、口渴、大量出汗、全身疲乏、心悸、脈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升高至38.5℃以上。
重癥中暑:包括熱射病、熱痙攣和熱衰竭三種類型,也可以出現混合型。重癥中暑可導致死亡。
Q4:重癥中暑有哪些表現?
A4:熱射病主要表現為:因高溫引起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而產生高熱,體溫可高達40℃以上,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熱痙攣主要表現為: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鹽,人體發生電解質紊亂,引起肌肉痙攣。好發于四肢肌肉,常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患者意識清醒,體溫一般正常。
熱衰竭主要表現為:起病迅速,主要表現為頭暈、頭痛、多汗、口渴、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血壓下降、心律紊亂、輕度脫水,體溫稍高或正常。
Q5:一旦發生中暑該如何急救?
A5:出現中暑癥狀時,可采取如下急救措施:
1要迅速從高溫環境轉移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并喝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如淡鹽水、綠豆湯等;
2可在太陽穴涂抹清涼油、風油精,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
3如果體溫升高,可用涼濕毛巾或冰袋冷敷頭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用30%的酒精擦浴直至皮膚發紅;
4如果出現重癥中暑癥狀,必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及時送醫院救治。
Q6:預防中暑的有效辦法有哪些?
A6:盡量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或溫度較高的環境中活動、滯留;外出時,最好穿淺色、寬松的衣服,戴寬邊帽或打遮陽傘。
室內保持通風,可借助在地上灑水,使用電風扇、空調來降溫,但空調溫度不宜過低;經常處于空調環境中,每天應抽一定時間到室外活動,進行耐熱鍛煉。
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覺時避免空調和電風扇直吹;家里常備防暑降溫藥,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按藥物使用說明正確使用。
孕產婦、嬰幼兒等人群,在高溫天氣盡可能減少外出,如有不適,及時就醫。
Q7:天氣涼快,寶寶還要防中暑嗎?
A7:如果家中有嬰兒,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雖然夏天過后天氣逐漸涼快,但依然要預防寶寶中暑,尤其是冬春季,由于過度包裹,寶寶也會中暑,不過冬春中暑更準確地叫法是嬰兒捂熱綜合征。
Q8:什么是嬰兒捂熱綜合征?
A8:嬰兒捂熱綜合征又稱嬰兒蒙被缺氧綜合征,是指1歲以內的嬰兒,特別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因為過度保暖或捂悶過久引起的一種急癥。
Q9:嬰兒捂熱綜合征有哪些癥狀和危害?
A9:出現捂熱綜合征的嬰兒往往會出現大汗淋漓、高熱、面色蒼白或灰白,繼而呼吸加快、口唇發紺。如果不及時處理,患兒很快會神志不清、雙眼凝視、四肢僵直,并發抽搐,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昏迷、持續抽搐等癥狀。
出現捂熱綜合征的嬰兒,嚴重者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甚至循環衰竭。若搶救不及時,嬰兒會很快休克,甚至死亡。僥幸存活的患兒,也可能遺留智力低下、運動障礙、聾啞、癲癇等嚴重的腦損傷后遺癥。
Q10:如何防治嬰兒捂熱綜合征?
A10:一旦發現嬰兒患病,降溫退熱是急救的基本措施。
1立即讓患兒離開熱環境,移至空氣新鮮或通風良好的地方,迅速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用溫水擦浴等;
2切勿擅自使用發汗藥物,以免出汗過多加重虛脫;
3在降溫過程中,患兒可能還會大量出汗,可用干毛巾隨時擦拭;
高溫、高濕、無風是主因
中暑是夏季常見病,是人體在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下,由于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機體散熱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性疾病。
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在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高溫天氣或環境中,中暑的病人會明顯增多。中暑還與空氣濕度有關,如果濕度過大,即使氣溫不到35℃,也會發生中暑。所以,夏天人們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曬,并采取科學的防暑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即使呆在空調房間里也會中暑,這可能與房間不通風并頻繁出入空調房間有關。
中暑可分為三類――
當心致命性中暑:熱射病
中暑可分為三類。
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現為大量出汗、頭暈、胸悶、惡心、四肢無力等。如能及時離開高熱環境,經過短時間的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其次是輕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同時還伴有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癥狀。輕度中暑者經過治療后,一般在4~5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數情況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等癥狀,皮膚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暑天還須當心一種致命性中暑――熱射病,與普通中暑相比,熱射病多發生于干熱的天氣。雖然因熱射病而導致的死亡是極端病例,但近年來熱射病的發生幾率確實升高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熱射病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疾病,需要及時送醫治療。此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哮喘、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熱射病之所以危險,是因為人體器官在正常的溫度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這與體內各種酶的生物活性及機體代謝有關,過高的體溫會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工作環境不良,進而引發器官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夏季高溫天氣,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是熱射病的高發人群。
中暑急救記住“四字訣”――
搬、擦、服、掐
當身邊有人出現中暑癥狀時,要盡快用“四字訣”進行救治。
1.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解開衣領、褲帶,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并用扇子或電扇為其扇風。
2.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為患者擦身,也可將用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的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以幫助患者散熱。
3.服。及時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并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每年一到夏季,溺水、中暑、蟲蛇咬傷、燒燙傷等意外傷害屢見不鮮,有人甚至因此失去寶貴的生命。防患于未然是關鍵,但意外傷害難免發生的,一旦發生正確及時的救護,則是減少傷害、挽救生命的重要舉措。
溺水急救:心肺復蘇是關鍵
當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往往表現為口唇青紫、神志不清,此時應將其放在堅實的地面上,將溺水者的頭偏向一側,便于進入體內的水從口鼻中順位流出,并迅速清除口腔、鼻咽部的異物(如淤泥、雜草等)。
過去,民間急救溺水者時,往往將溺水者救上岸后先壓擠腹部進行控水,這種做法目前認為是錯誤的。因為在溺水的最初數分鐘內,傷者的喉頭痙攣導致聲門關閉,水不會經過咽喉部進到肺內。也就是說此時肺內并沒有什么水。如果因為控水反而會耽誤了及早進行心肺復蘇的時間,降低了搶救的成功率。
施救人員應迅速判斷傷者的意識反應和呼吸,如果已經沒有任何反應,沒有呼吸,須立即進行心肺復蘇。心肺復蘇術中,胸外心臟按壓的準確位置應該是兩連線的中間點,而非左側心臟處,如果實施不準確可能會壓斷肋骨,甚至可能戳穿肺部,引起更大傷害。心臟按壓的方法是一只手的掌根放在傷者胸骨和兩連線的交點上,緊貼傷者胸壁,另一只手重疊在第一只手上,以身體的重力垂直按壓,使傷者胸廓下陷4~5厘米,按壓頻率約每分鐘100次。一般來說,心臟按壓30次,口對口人工呼吸式吹2次氣。
燙傷急救四字訣:沖脫蓋送
在各類燒燙傷中,以熱液燙傷最為常見。發生熱液燙傷后,一般采取“沖脫蓋送”的處理方式。
一沖將燒燙傷的部位用清潔的流動冷水輕輕沖或浸泡10—30分鐘。冷水可將燒燙傷部位的余熱迅速散去,以降低對深部組織的傷害。如果疼痛持續較重,可延長沖浸的時間,如果沒有冷水,可用無害冷液體代替。一般的自來水中細菌含量很少,可應急使用。如果沒有自來水,井水河水也可。
二脫在充分的沖洗或浸泡后,在冷水中小心除去衣物。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千萬不要強行剝去衣物,以免弄破水泡。因為水泡表皮在燒燙傷早期有保護創面的作用,能夠減輕疼痛,減少滲出。由于燒傷后,該部位及鄰近部位會腫脹,要在傷處尚未腫脹前把戒指、手表、皮帶、鞋子或其他緊身衣物去除,以防止肢體腫脹后無法去除而造成血運不暢,出現更嚴重的損傷。
三蓋用干凈的床單或紗布覆蓋。蓋前可在創面上涂抹濕潤燒傷膏(厚度薄于1毫米)、燒燙傷膏等。但注意不要在傷部涂抹醋、醬油、食油、牙膏、肥皂、草灰等,以避免污染創面,為以后的治療帶來困難。
四送立即送往正規的醫院診治。除面積較小的燒傷可以自行處理外,其他情況最好盡快送往附近醫院做進一步處理。
中署急救四字訣:搬擦服掐
中暑早期如能及時救治,很快就會恢復。比如出現頭暈、耳鳴、惡心、胸悶、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體溫不超過37.5°C,這是中暑前期的表現,要引起警惕;而輕度中暑,則表現為面色潮紅或蒼白、氣短、大汗、皮膚灼熱或濕冷、心率增快、脈搏細弱;如果中暑特別嚴重,則表現為高熱、神志障礙、抽搐,甚至昏迷、猝死。當身邊人出現中暑癥狀時,要盡快用“四字訣”進行救治。
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解開其衣領褲帶,用扇子或電扇為他扇風,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
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幫助患者散熱。
服感到不適時,及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并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應在涼爽通風處靜臥休息。
對于重癥中暑病人,即出現高燒、昏迷抽搐等癥狀的患者,必須立即撥打120,送醫院治療。在等待救援期間,應使患者平臥,頭向后仰,以保持呼吸暢通。用擔架搬運重癥中暑患者時,可用冰袋敷在患者的額頭、后腦勺、胸前、手肘窩以及大腿的根部,以在搬運過程中達到降溫的效果。
毒蟲咬傷急救攻略
夏日正是各種毒蟲的活躍期。人們衣衫單薄,去野外游玩或探險時,萬一不慎被蜈蚣、蝎子、蜜蜂、黃蜂、毒蛇等咬傷,可采用下列方法急救。
蜈蚣咬傷蜈蚣的毒液呈酸性,用堿性液體就能中和。可立即用5%~10%的小蘇打水或肥皂水、石灰水沖洗,然后涂上較濃的堿水或3%的氨水。如在野外可用鮮蒲公英或魚腥草嚼碎或搗爛后外敷傷口。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涂抹傷口。
蝎子蜇傷若四肢被蜇傷,要用鞋帶、布條等綁扎傷口近心端肢體,以阻斷淋巴和靜脈回流,拔出毒鉤,將明礬研碎用米醋調成糊狀,涂在傷口上,必要時請醫生切開傷口,抽取毒汁。被蜇傷的患者應多喝開水,以利毒液盡早排出。
黃蜂蜇傷黃蜂的毒液呈堿性,可用酸性液體中和,如食醋、人乳涂擦患部并口服蛇藥解毒,可止痛消腫。黃蜂毒性較大,蜂毒進入人體后可引起過敏性休克、急性腎功能衰竭。因此,經急救后,應及早送醫院,以防意外。
毒蛇咬傷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盡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蛇毒一般在3—5分鐘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綁扎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厘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扎,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黏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出體外。
2.沖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凈水反復沖洗傷口。
3.局部降溫。先將傷肢浸于4℃~7℃冷水中3~4小時,然后改用冰袋,可減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4.排毒。咬傷在24小時以內者,以牙痕為中心切開傷口成“+”或“++”形,使毒液流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出毒液。切口不宜過深,以免損傷血管。若有蛇牙殘留宜立即取出。切開或吸吮應及早進行,否則效果不明顯。
5.藥物治療。常用的有上海蛇藥、南通蛇藥等,還可選用半枝蓮60克、白花蛇舌草60克、七葉一枝花9克、紫花地丁60克水煎內服及外敷。激素、利尿劑及支持療法有輔助療效。
食物中毒急救:催吐、導瀉、解毒
赤日炎炎的夏季,瓜果、肉類及海鮮產品等易發生腐敗變質,故食物中毒事故時有發生。如果家中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癥狀時,首先立即大量飲水,對毒素進行稀釋。此外,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催吐如果進食后2小時內出現中毒癥狀,可使用催吐的方法。①最快最簡便的方法,是病人自己用中指、食指刺激咽后壁,促使發生嘔吐。或用鵝毛,或用扎上棉花的筷子等刺激咽后壁,引發嘔吐,直至嘔吐物呈苦味黏液為止。②立即取食鹽20克,加開水200毫升稀釋,冷卻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使嘔吐。亦可用鮮生姜100克,搗碎取汁用200毫升水沖服。
導瀉如果病人吃下變質污染的食物時間較長,已超過2~3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則可服用瀉藥,促使食物盡快排出體外。一般用大黃30克,一次煎服。對老年體質較好者,也可采用番瀉葉15克,用開水沖服,也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關鍵詞:南充市;居民;急救知識
隨著國民經濟的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生活中居民掌握一定的自救與互救能力在醫護人員未到達現場之前,有效的利用“黃金四分鐘”搶救患者可效的減少致畸,致殘,致亡率。生命系于千發,第一時間為傷病者提供有效救護就是我們自己。贏得時間意味著留住生命,為解南充市不同人群對急救知識的掌握現狀,探討其影響因素及尋求普及南充市居民現場急救知識的有效途徑,為開展居民急救宣傳教育提出建議,提高公眾的應急能力。于2012年10至2013年4月進行了相關的調查與研究。
一、資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于2012年10月12日至2012年10月25日分別在白塔公園,白湖公園,模范街,文化路,涪江路5個方向對南充市762名居民隨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年齡在14歲—65歲之間。共收回問卷747張,廢卷15張,回收率為98%。被調查者中女性363人占總人數的48.6%,男性384人占總人數的51.4%。14—20歲195人占總人數的26.1%,21—30歲297人占總人數的39.8%,31—40歲102人占總人數的13.7%,41—50歲75人占總人數的10.0%,51—60歲60人占總人數的8.0%,61—65歲18人占總人數的2.4%。學生264人占總人數的35.3%,自由職業者162人占總人數21.7%,教師48人占總人數的6.4%,職員51人占總人數的6.8%,醫務相關工作者27人占總人數的3.6%,其它126人占總人數的16.9%。(其它為務農,個體,工人,服務類)
(二)調查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隨機抽取南充市14—65歲居民進行現場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1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
二、結果
(一)急救基本知識
1、居民對基本急救措施如檢查脈搏,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的掌握偏低。尤其是對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專業知識要求高的急救措施掌握度特別低。詳見表1.
2、居民對常見急救知識的掌握較低。其中對中暑,燃氣泄露與中毒的急救方法掌握較為樂觀。對流鼻血,低血糖的急救方法掌握低。詳見表2.
(二)分析與對策
以上調查結果顯示南充市居民對急救知識的掌握度偏低,不容樂觀。居民掌握的急救知識甚少,難以應對生活中突發的急癥。據調查結果顯示有23.3%的居民身邊存在著因急救措施不到位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情況,由此可見宣傳普及急救知識的迫切性與重要性。南充市居民對人工呼吸、檢查脈搏、胸外心臟按壓、心臟復蘇的掌握偏低,特別是胸外心臟按壓和心肺復蘇極低。對基礎急救知識如中暑,燃氣泄露與中毒,發熱、貓狗咬傷的掌握情況較為樂觀;對流鼻血、哮喘、冠心病的掌握偏低。在生活中,居民總是應用一些自認為合理,代代積累下來的土辦法,殊不知這些是不科學的更是盲目的,使病情更加嚴重。若居民能夠有效的利用“黃金4分鐘”在醫護人員未到達之前采取有效地救治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致殘、致畸、致亡率。其中急救物品和急救藥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據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對家庭常備急救物品與藥品不全面。特別是無菌紗布、生理鹽水、血壓計、止瀉藥的具備很缺乏。結果顯示居民獲得急救知識的途徑較為單一主要是通過書本和生活經驗獲得。為普急救知識提高居民的應急能力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現場教學 現場教學能夠充分的激發市民們學習急救知識的興趣,能有效的利用我們身邊的醫療資源。充分發揮鄉鎮衛生醫院和社區醫院的職能。不論文化程度的高低、年齡的大小居民均能夠參與。
2、免費專業培訓 因無經濟的壓力居民會踴躍的參與其中,且經過培訓居民能夠獲得較為專業的急救知識。可分地區選取一部分進行培訓,然后再由此部分人向周圍的人傳授急救知識。
3、建立有關急救知識的報刊專欄 在每個村、每個社區建立有關急救知識的展覽墻。此辦法不需消耗過多的財力物力但能后有效方便的使人們獲得急救知識。
參考文獻:
[1] 李樹林,劉保持,李莉.急診醫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3.
[2] 上海紅十字會.現場初級救護手冊[M].上海:上海大學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3] 鄭霄陽.生活急救妙法[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7.
[4] 潘義民,李春盛.常見急癥的家庭救治[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0.
[5] 張軍根,王紅.我國公眾急救技能普及的現狀與趨勢[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0).
[6] 王坤,劉蘭秋,王亞樂.試論公眾現場急救[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科報).2008(00).
近日連續高溫天氣給項目在建工程帶來新“烤”驗,項目持續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不斷改善施工環境,給奮戰在高溫烈日下的一線員工送去防暑降溫藥品、綠豆湯、老冰棍等物資。為防止因高溫天氣引發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項目部將持續推進以下工作:
一是認真做好各項防暑降溫安全防范措施,及時高溫天氣信息到各作業班組。組織施工作業人員及時進行健康檢查,對身體狀況不適合高溫環境作業的人員調整作業崗位;二是合理制定、及時調整作息時間,減輕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日最高氣溫達到40℃以上,停止當日室外露天作業;三是做好防止高溫中暑應急準備工作。制定高溫中暑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對施工人員進行高溫防護和中暑急救宣傳教育,增強自身防范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加強高溫天氣施工質量控制,加強原材料的存放管理,嚴禁各種原材料外露暴曬,確保夏季高溫季節施工安全、質量可控。
通過開展“為一線工友送清涼”活動,將“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了實處,向不畏酷暑、一如既往堅守工作崗位的一線員工致敬,極大鼓舞了一線員工的工作士氣。截至目前,本項目所有在建工程都在安全、快速推進。
2、一旦中暑后,最終要的是先把暈倒的人趕緊搬離炎熱地帶,最好是搬到樹蔭下或者是通風干爽涼快的地方,但是盡量不要直接搬到空調房,然后讓患者平躺,解開衣服,如果衣服濕透了,那么要及時的更換。
3、安頓好后,給患者的頭部放一條冷的毛巾,然后用濕毛巾擦拭全身,同時用扇子或者小風扇進行物理的降溫。
4、除了給患者降溫,與此同時應該注意要給患者進行一定量的補水。
5、要密切觀察暈倒的患者是否存在呼吸的異常,如果呼吸停止,那么要及時的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