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5:13: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行政問責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績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動態管理績效問責績效溝通持續改進
論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應用績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績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績效管理的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高校行政管理績效應用的對應措施。
1、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實施績效管理的戰略意義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學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實現其教學、科研兩大社會功能的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及科學管理方法的逐漸來襲,為全面提升我國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準備。
對高校行政辦公實施績效管理,既是突破舊的管理模式,增加學校自身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個高校行政管理辦公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它最終可以促使和引導學校與教職員工的個人發展達到雙贏的狀態,提升高校的整體競爭實力,最終與國際接軌,實現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國際名校的戰略目標。
2、績效管理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2.1應用現狀簡析
高校行政人員的績效管理是指為實現高校發展戰略和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對行政人員的行為表現、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監測、考核、分析和評價,充分調動行政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改善行政人員的行為,提高行政人員的素質,挖掘其潛力的活動過程。高校在發展戰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標管理原則來構建行政辦公管理人員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樣更容易調節和帶動全體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積極性,管理效率將會明顯提高。
2.2應用問題分析
在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標管理法中,績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當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綜合體現在兩端環節(崗位分析和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忽略,中間兩環節(績效計劃和績效考核)實施不到位,這樣績效管理實施中,沒有形成持續推進的循環,由于沒有了“根本”,中間環節實施起來也就難免流于形式。實施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包括:
2.2.1應用崗位職責不夠清晰
績效考核的依據是績效標準的制定,而標準的設定依據是崗位分析,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實施過系統的崗位分析的院校為數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崗位的職責就界定不清楚,績效考核就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依據。
2.2.2對考核定位存在模糊與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過績效考核解決什么問題。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現在考核缺乏明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考核而進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體現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標上,對考核目的定位過于狹窄。
2.2.3缺乏績效反饋與溝通
現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實施了績效管理,然而實際收效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大多數止于績效考核階段,并沒有延伸到罪關鍵的應用階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對績效考核結果采取保密狀態或者選擇性公開狀態,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嚴重地影響了被管理者的參與興趣,對工作的改進與績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積極作用。
2.2.4缺乏開放式的持續改進的戰略思維
當前,績效管理方法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實施應用中,往往將績效管理的全過程視作一個“閉合環”,即將崗位設計、績效制定、績效考核、績效考核結果運用這四大步驟作為一個完結項目,績效管理缺乏整體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簡單分析,績效管理只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如果僅僅將其視為一個階段性的工作項目,則對于我們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顯是舍本逐末。
3、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績效管理的應用舉措
管理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績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績效溝通作為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將高校行政管理的績效管理持續改進;績效問責作為對績效管理整個項目的監督,更是提升整體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
3.1服務第一
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在崗位分析、制定績效階段,必須正本清源,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務職能擺在基本職能的首要位置,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職能,又兼有服務的職能。服務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員活動的根本和最終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員自我定位失當,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務意識淡薄。
3.2動態績效管理
動態管理是一種基于辯證思維的管理觀和方法論,是最能挖掘組織潛力和應對外界挑戰的新管理哲學。高校行政管理的動態管理是值得進一步認識的重要方面。動態管理為當今高校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視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會受到校外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也對學校目標的制定與達成和各種管理都產生動態影響,因此,高校行政辦公的績效管理必須遵循動態管理原則。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只有在動態管理的框架內才能得以妥善解決。高校教師的績效評價不僅要注重過去所取得的成績,更要注重對現狀和未來能力發揮態勢的考察和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
最后,動態績效管理確定目標的合理性在于達到組織、個人與社會目標的統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在宏觀的動態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機的管理體制。
3.3績效溝通
績效溝通是績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績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績效溝通猶為重要。
第一,重視績效溝通、建立溝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層要明確績效溝通在行政人員績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績效溝通作為提高行政人員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
第二,建立開放式的績效溝通網絡。高校行政人員的績效管理是一種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工作環節多,目標要求高的活動。為了提高管理績效,有必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績效溝通網絡,使得被考核人員、制定戰略的高層決策者、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線行政部門、其它的行政部門之間實現全方位的溝通。
3.4績效問責
高校問責制是指以績效為核心,對高校權力進行監督以及對過失權力進行責任追究。高校問責不僅是高校穩定與發展的一項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實現高校公共服務以及增強高校回應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美國,通過績效評價對高校校長的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管理實踐。當預期的績效沒有實現時,校長就有可能被董事會解雇。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績效問責的一個具體層面。而在我國,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體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體問責代替多元利益主體問責,另一方面內部問責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現問責主體遷就問責對象的現象,從而偏離了高校問責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問責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內部權力的錯位與失衡,導致內部權力無序,直接影響學校績效難以滿足相關利益者對高等教育辦學的公平、效益、質量的利益訴求。其結果是,法人的權責不對等,高校自治主體不明確,容易產生權力的泛化和責任的邊緣化,最終難以落實高校問責。
我國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須健全、落實高校行政管理績效問責制度。績效問責結果不僅是對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擔負各項任務的監督,而且對于維持現狀和有過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應予以追究,從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組織和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
3.5持續改進
由于當前績效管理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偏差,特別是績效管理的非連續性問題多有發生,改善這一問題的具體措施就是改變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繼續改進的原則來實施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設計成一個動態的開放式的工作環,這樣才能使得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獲得不斷地提升,而不是階段性提升。
4、結論
高校是教學與科研的前沿陣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規律,實施績效管理,科學合理實施崗位分析、績效制定、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四階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以績效溝通為績效管理的核心,實施動態的、持續改進的績效管理與績效問責,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著健康、有序、持續提升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赫爾曼阿吉斯著:《績效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陳中武著:《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戰略性績效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亞越著:《行政問責制比較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誠鈞著:《大學屬性與結構的組織學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寧著:《現代管理新視野》,經濟日報出版社,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第三期;
[8]《我國公立高校在行政化體制下的改革誤區及其原因分析》,《高教探索》,2006年第一期;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學校有三要素——行政管理、教育和研究。三要素中,行政管理是高校實現其教學、科研兩大社會功能的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發展面臨著新的形勢,國外先進辦學理念及科學管理方法的逐漸來襲,為全面提升我國高校行政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準備。
對高校行政辦公實施績效管理,既是突破舊的管理模式,增加學校自身競爭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個高校行政管理辦公人員素質的重要途徑,它最終可以促使和引導學校與教職員工的個人發展達到雙贏的狀態,提升高校的整體競爭實力,最終與國際接軌,實現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國際名校的戰略目標。
2、績效管理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分析
2.1應用現狀簡析
高校行政人員的績效管理是指為實現高校發展戰略和目標,采用科學的方法,通過對行政人員的行為表現、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以及綜合素質的全面監測、考核、分析和評價,充分調動行政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不斷改善行政人員的行為,提高行政人員的素質,挖掘其潛力的活動過程。高校在發展戰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標管理原則來構建行政辦公管理人員的績效管理體系,這樣更容易調節和帶動全體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積極性,管理效率將會明顯提高。
2.2應用問題分析
在我國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標管理法中,績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當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綜合體現在兩端環節(崗位分析和績效考核結果應用)忽略,中間兩環節(績效計劃和績效考核)實施不到位,這樣績效管理實施中,沒有形成持續推進的循環,由于沒有了“根本”,中間環節實施起來也就難免流于形式。實施中具體存在的問題包括:
2.2.1應用崗位職責不夠清晰
績效考核的依據是績效標準的制定,而標準的設定依據是崗位分析,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實施過系統的崗位分析的院校為數不多。不做工作分析,那么崗位的職責就界定不清楚,績效考核就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依據。
2.2.2對考核定位存在模糊與偏差
考核的定位,就是通過績效考核解決什么問題。考核定位的模糊主要表現在考核缺乏明確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考核而進行考核。考核定位的偏差主要體現在片面看待考核的目標上,對考核目的定位過于狹窄。
2.2.3缺乏績效反饋與溝通
現在大部分院校都在行政管理中實施了績效管理,然而實際收效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大多數止于績效考核階段,并沒有延伸到罪關鍵的應用階段,更有甚者,某些高校行政管理中,對績效考核結果采取保密狀態或者選擇性公開狀態,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嚴重地影響了被管理者的參與興趣,對工作的改進與績效的提高根本起不到積極作用。
2.2.4缺乏開放式的持續改進的戰略思維
當前,績效管理方法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實施應用中,往往將績效管理的全過程視作一個“閉合環”,即將崗位設計、績效制定、績效考核、績效考核結果運用這四大步驟作為一個完結項目,績效管理缺乏整體的持續性和連續性。簡單分析,績效管理只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方法,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應用如果僅僅將其視為一個階段性的工作項目,則對于我們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而言,明顯是舍本逐末。
3、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績效管理的應用舉措
管理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績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績效溝通作為績效管理的核心內容,將高校行政管理的績效管理持續改進;績效問責作為對績效管理整個項目的監督,更是提升整體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體水平。
3.1服務第一
在實施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在崗位分析、制定績效階段,必須正本清源,將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務職能擺在基本職能的首要位置,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服務理念。
行政管理既有管理的職能,又兼有服務的職能。服務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員活動的根本和最終的目的。目前,部分高校行政人員自我定位失當,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務意識淡薄。
3.2動態績效管理
動態管理是一種基于辯證思維的管理觀和方法論,是最能挖掘組織潛力和應對外界挑戰的新管理哲學。高校行政管理的動態管理是值得進一步認識的重要方面。動態管理為當今高校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新的視角。
首先,由于高校必然會受到校外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也對學校目標的制定與達成和各種管理都產生動態影響,因此,高校行政辦公的績效管理必須遵循動態管理原則。
其次,高校行政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只有在動態管理的框架內才能得以妥善解決。高校教師的績效評價不僅要注重過去所取得的成績,更要注重對現狀和未來能力發揮態勢的考察和分析,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教師教學和科研的積極性。
最后,動態績效管理確定目標的合理性在于達到組織、個人與社會目標的統一。高校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應該是在宏觀的動態把握下富有活力和生機的管理體制。
3.3績效溝通
績效溝通是績效考核的核心。要使績效管理取得理想的效果,績效溝通猶為重要。
第一,重視績效溝通、建立溝通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層要明確績效溝通在行政人員績效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績效溝通作為提高行政人員工作績效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來做。
第二,建立開放式的績效溝通網絡。高校行政人員的績效管理是一種信息量大,涉及面廣,工作環節多,目標要求高的活動。為了提高管理績效,有必要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全通道式的績效溝通網絡,使得被考核人員、制定戰略的高層決策者、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線行政部門、其它的行政部門之間實現全方位的溝通。
3.4績效問責
高校問責制是指以績效為核心,對高校權力進行監督以及對過失權力進行責任追究。高校問責不僅是高校穩定與發展的一項保障制度,也是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實現高校公共服務以及增強高校回應外界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美國,通過績效評價對高校校長的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已經成為普遍存在的管理實踐。當預期的績效沒有實現時,校長就有可能被董事會解雇。這是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績效問責的一個具體層面。而在我國,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體制下多元高校利益主體地位的法律缺失,致使高校一方面以同體問責代替多元利益主體問責,另一方面內部問責又流于形式,甚至出現問責主體遷就問責對象的現象,從而偏離了高校問責制的航向,大大弱化了高校問責制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法人治校”理念下高校內部權力的錯位與失衡,導致內部權力無序,直接影響學校績效難以滿足相關利益者對高等教育辦學的公平、效益、質量的利益訴求。其結果是,法人的權責不對等,高校自治主體不明確,容易產生權力的泛化和責任的邊緣化,最終難以落實高校問責。
我國高校行政管理要走出上述困境,必須健全、落實高校行政管理績效問責制度。績效問責結果不僅是對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擔負各項任務的監督,而且對于維持現狀和有過失的高校行政管理者應予以追究,從而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組織和人員的整體業務水平。
3.5持續改進
由于當前績效管理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應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偏差,特別是績效管理的非連續性問題多有發生,改善這一問題的具體措施就是改變原有的工作思路,用繼續改進的原則來實施績效管理。將績效管理設計成一個動態的開放式的工作環,這樣才能使得我國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獲得不斷地提升,而不是階段性提升。
4、結論
高校是教學與科研的前沿陣地,只有充分遵循高校行政管理的規律,實施績效管理,科學合理實施崗位分析、績效制定、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四階段管理,提高高校行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以績效溝通為績效管理的核心,實施動態的、持續改進的績效管理與績效問責,才能使高校行政管理朝著健康、有序、持續提升的方向發展。
論文關鍵詞:績效管理高校行政管理動態管理績效問責績效溝通持續改進
論文摘要: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應用績效管理,可有效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績效和管理水平。本文在分析我國高校行政管理中績效管理的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改進高校行政管理績效應用的對應措施。
參考文獻:
[1]赫爾曼阿吉斯著:《績效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2]陳中武著:《卓越績效管理模式》,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出版;
[3]方振邦著:《戰略性績效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4]周亞越著:《行政問責制比較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季誠鈞著:《大學屬性與結構的組織學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6]于中寧著:《現代管理新視野》,經濟日報出版社,2006年出版;
[7]《重塑高校行政管理之思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第三期;
[8]《我國公立高校在行政化體制下的改革誤區及其原因分析》,《高教探索》,2006年第一期;
在相對人問題上,本論文贊同方世榮博士在其《論相對人》一書中所闡明的相對人地位與作用觀點,只是本文進而將其在范圍上予以縮小,至僅限于行政強制行為所作用的客體對象上,從而提出行政強制相對人概念。文章論述了行政強制相對人內涵及其權益的主要內容,分析了行政強制相對人權益的重要性并剖析了其權益得不到重視的根源,這主要歸結于這樣三個方面原因:其一,中國長期的對行政權的壟斷,官本位思想嚴重,加上行政相對人是個較為新穎的概念,造成對行政強制相對人內涵和作用缺乏正確認識,或認識不到位。其二,中國長期以來,行政權力是無所不包,加上行政強制權自有特征,造成行政強制權力極易濫用的后果。其三,行政強制自身程序的要求與效率的沖突問題,導致很多情況下必須忽視其相對人權益,從而造成侵害。在這一分析論證基礎上,本文將行政強制相對人擺在了應該令人矚目與重視的位置,突顯應對其合法權益加強保障必要性。
在行政強制主體與其相對人關系問題止,本文通過對行政強制相對人權益保障問題的研究,得出行政強制主體與其相對人間關系應處于平衡狀態,不論行政強制主體自身的侵益性還是授益性特征,其均不能超越其應然限度,侵犯其相對人合法權益,這是現代政府依法行政與服務本質的核心要求和體現。并進一步分析了行政強制相對人的法律地位,突顯了行政強制相對人對政府依法行政、法治完善、權利本位提高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因此主張應大力加強保障行政強制相對人權益,提出這是人權、民主、法制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這一權益保障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第1章緒論
Ll選題的源起
論文關鍵詞 公共項目 民生 績效預算 預算制度
一、推行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的必要性
(一)實現節約公共財政資源的客觀要求
“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落實節約優先戰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因此,在促進節能降耗過程中,財政部門要及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財政政策,充分利用績效管理來增加政府工作與財政資金管理的科學性與公開性,提高政府理財的民主性與社會參與性,保證政府部門及其組織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滿足公眾的公共服務需要,最終達到節約公共財政資源的目的。
(二)改善民生財政支出績效現狀的迫切需要
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結構的調整都要求我國對財政支出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進而提升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
當前,我國民生類公共項目內部支出、政府間公共項目支出、地區間公共服務支出均出現了失衡。國家對現有事業機構投入大量資金,而事業機構給社會提供的公共服務卻嚴重不足;國家在公共衛生、農村義務教育等基本的公共產品供給和公共服務方面投入較少;加上財政收入向中央集中,導致我國的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中西部落后地區難以提供和東部沿海地區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此外,我國部分公共服務組織存在著機構冗雜、職責混亂,職務消費不受節制,公共財物閑置浪費嚴重等問題。加上公共服務組織盲目決策,導致組織機構在這種高運行成本下的服務質量卻十分低下。因此,必須通過有效的績效管理來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和水平。
政治體制改革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日益緊迫,推進績效預算改革己成為決策層的共識。只有逐步建立起民生績效預算活動的制度框架,制度安排和相關工作才能有序地進行。
二、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制度的構成
(一)明晰的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分類體系
黨的十七大以來,民生類財政支出項目逐步有了合理的分類,政府繼續把支持“三農”、促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的發展,保障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工作的重點。
一是“三農”。綜合運用財政補助、財政貼息等手段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支持勞動力轉移,促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低收入農戶低保標準,保障低收入群體。二是教育。進一步確立教育的基礎地位,落實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完善教育投入增長機制,積極推進高等教育。三是就業再就業。完善促進就業財稅政策,重點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四是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福利機構和慈善組織建設。五是生態文明建設。將“生態城市”作為發展模式,統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加大污染減排和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六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提高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水平。
(二)合理的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
建立合理的民生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就是要制定出完善的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的評價方法、評價指標、評價標準等制度,使其評價和監督更加公正和客觀。目前,我國以社會效益為主的民生公共項目對公共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對各個具體的民生類公共項目的績效進行評價。通過對邏輯標準、管理標準和成果標準的評價,來衡量民生項目支出的合理性及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等,從而確定公共資源的使用效率。二是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指標及標準。民生類公共項目的財政支出是以社會公共效益為主,具體的設計嚴格遵循相關性、經濟性、可比性和重要性四項原則。針對民生類公共項目的特殊性問題,在評價前根據具體情況對權數進行一定的調整,更準確地突出民生類公共項目的關鍵因素;在定量分析的同時和定性分析相結合。三是民生類公共項目財政支出績效評價主體的權威性。財政部負責制定和實施技術規范,科研機構等專家組協同政府部門確定指標、標準,并對支出績效進行分析,支出的實際效果由社會公眾檢查是否滿足需要。四是在財政資金運行各環節建立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制度。在收繳環節、分配環節,分類細化民生類公共項目預算指標;在支付環節,采取國庫集中支付方式。五是財政部門、預算單位、審計和財政監督機構、社會中介機構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職責和業務分工的劃分等制度。
(三)有效的民生類公共項目財務報告與問責制度
有效的財務報告與問責制度是民生公共項目績效預算制度的重要部分。健全民生公共項目績效預算制度,要求建立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公共項目財務受托責任的政府財務報告。因此,要求政府財務報告內容要完整,會計信息要有詳細披露,能充分反映整個民生類公共項目的財務狀況。明確每年公共項目的財政支出情況,繼續重視民生項目,加大對教育、社保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財務報告除了反映財政資源的來源、分配和使用的信息、預決算信息、籌資過程的信息、政府財政狀況及其變動情況外,可以突出如國債及其還本付息情況等有中國特色、能體現中國政府財務特征及社會關注的公共項目的財務信息。
構建有效的民生公共項目的問責制度:一是建立寬范圍的問責制度。明確我國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之間職責和權限,在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具體的民生項目實施問責制度,對行政決策進行制度性定期審查,并將結果作為考核和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據。同時,將無作為的行政行為納入行政問責的范疇,并根據民生類公共項目各項指標制定行政不作為責任的標準。二是在對民生類公共項目的問責中,屬于異體問責主體的公民、社會團體以及媒體應發揮重要作用。對于公民來說,應該樹立真正的民主意識,對民生類公共項目有所了解。我國新聞媒體現已較廣泛的參與到公共項目的行政問責過程中來,以新聞報道和相關評論為武器加大對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制度實施的監督力度。三是制度問責的完善和問責程序的健全。我國目前已有的問責法理依據主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還需在政治責任的制度化、規范化方面繼續努力。同時,需要健全問責的啟動程序和處理程序。如民生類公共項目的問責程序啟動后,執行聽取報告、調查、撤職等問責環節。
(四)科學的民生類公共項目預算與會計制度
科學的公共項目預算會計制度是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運作的基本保障。財政部門必須及時制定規范的公共項目預算會計制度,為各部門做出正確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科學的民生類公共項目預算會計制度包括:一是寬范圍的核算,形成集中支付的會計制度。重點對民生類公共項目進行核算,建立專門的民生類公共項目資金的預算體系,實現對民生類公共項目資金的全程監控。二是健全的績效審查制度。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公共項目績效審查的內容、范圍、程序和法律責任等,提高對教育、醫療、社保等項目預算審查的質量。三是完善的預算監督制度。通過充實監督組織、優化監督方式和流程,強化政府與公共部門的審計制度,來保證民生類公共項目預算及執行過程的有效的監督。同時,完善相關預算法律,制定與績效管理相適應的責任形式,使公共部門管理者承擔的責任與每個民生類績效目標建立內在的聯系。四是政府會計制度。根據現有的條件和預算管理要求,有目的地實施權責發生制,并建立政府公共項目的財務狀況報告制度,全面地反映民生類公共項目的實質績效。五是科學的民生類公共項目的會計科目,解決會計科目功能不足問題。六是政府與非營利會計體系。審計部門作為監督預算的專業性機構,對預算進行全面的監督,實現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決算等全面監督,監督內容也要拓寬為涉及民生類公共項目預算資金的所有預算管理。
三、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的實施建議
(一)加速與政府績效管理的協同推進
民生類公共項目投資由于其資金來源的特殊性,政府財政部門對其的監管作用主要從資金集中支付制度和財政投資評審制度兩方面進行績效管理。財政投資評審機構主要在政府公共項目的投資預算控制過程中把關,并且在項目結、決算前進行審查,控制項目總投資的最終環節,監督固定資產形成并交付使用。同時,突出審計部門的審計監管價值,將審計監督職能貫穿于民生類公共項目建設的整個過程當中,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動態審計,以保證公共項目的質量和資金使用的效益。并及時查明經濟目標和預算的實現程度,改善管理,最終審計項目決算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二)借鑒發達國家政府對公共項目的監管模式
發達國家政府對公共項目的監管模式給我國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在發達國家公共項目是作為政府采購的一部分,政府采購職能受到嚴格的法律、司法、行政規定以及程序的限制。我國要學習發達國家政府以公開透明、公平和效率為基本原則,對我國民生類公共項目進行監督和管理。美國政府設有專門的機構對公共項目進行監管,這些監督評價機構具有獨立的機構、權限和職責。在英國,政府公共項目監管主要由國家審計署和英國審計委員會負責,而對具體公共項目的管理和審計,采取的是合同約束和由社會中介組織提供公正服務等辦法解決,這些都對我國民生類公共項目的監管有一定的啟示。
(三)營造良好的績效預算推行文化環境
我國推行績效預算需要良好的文化環境。一是通過座談會、報告會等多種形式組織公眾學習黨和政府會議報告,把民生類公共項目績效預算與保障人民權益結合起來,加強輿論的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增強監督預算實施的意識。二是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積極應對公眾的反饋意見。三是開展理論研究。一方面,加強績效預算理論和比較研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為推行績效預算做好理論儲備。另一方面,需要強調國情優先的原則,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績效預算方法,以此來指導我國績效預算和績效考評實踐。
一、拓寬行政視野,提升管理能力
行政素養的短缺與教研員的經歷有關。教研員一般來自于一線的優秀教師,由于他們大都沒有擔任過學校領導職務,缺乏教育行政工作的經歷。有些教研員只關心自己的學科,全局意識比較弱,缺乏宏觀、綜合把握教研工作的行政素養。
為了提高教研員的行政素養,我們一是經常組織教研員外出學習,聽上級領導、專家的有關專題報告,了解教改的前沿信息,不斷明確教育管理的基本策略。二是組織教研員參加縣教體局召開的有關校長工作會議,使教研員通過聆聽局領導的講話、校長們的發言,了解縣教體局目前關注哪些工作,校長們在怎樣干好這些工作。三是指導教研員通過組織各種教研活動參與學校管理,讓教研員在與校長、師生的接觸中,深入了解計劃、執行、指導、檢查、總結、考評等教學環節的內涵。四是通過加強教研室的自身建設,讓教研員參與單位管理,理解單位規章制度、行為規范要求、自身學習與提升、分工與協作的重要意義。教研員聽得多了,看得多了,實踐得多了,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不斷發生變化,視野不斷開闊,行政素養就會不斷提升。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升專業內力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教研員大多有著豐富的學科教學經驗,但隨著課改的深入,理論素養的提升已成為當務之急。為此,我們努力打造學習型團隊,致力形成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局面。一是要求教研員從書本中學,從實踐中學,從教師中學,從反思中學,要求教研員經常寫學習體會與思考,教研室定期對學習筆記材料進行檢查與評比,年終作為對其工作考評的一項指標。二是鼓勵教研員參加業務培訓和學歷提高進修,并為其報銷學習費用。三是引導教研員注重對教學實踐進行深度提煉與提升,對已有的成功經驗進行總結與歸納,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與升華,形成本土化理論。近年來,我縣教研員在《中國教育報》《河南教育》等報刊上共發表了60余篇教育論文。
三、開展“室本研修”,提升研究能力
我們堅持的“室本研修”制度有效地促進了教研員的專業發展。每周一為教研員集中學習的時間,無特殊原因“雷打不動”。內容主要有三個板塊:一是政策輔導或形勢報告;二是教育教學學術報告和研討;三是開展“教研員智慧論壇”,由教研室教研員自選主題,輪流上場做報告,原則上每年每人至少講一次。
在“教研員智慧論壇”上,我常對教研員說兩句話:“一個教研員要能講出一些讓其他學科教研員也能聽得進去的東西,這說明你已經‘悟’出了一些帶有普遍性的教育規律;如果你能從其他學科教研員那兒聽出一些道道來,說明你已經開始超越你的學科。”事實上,每個教研員都很珍惜在全體同仁面前亮相的機會,希望把自己最精彩的東西講出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這就“逼著”教研員去學習與思考,進行自我修煉和自我發展。我們把“教研員智慧論壇”材料編印成書,其中《新課程探索與實踐》《課改拾趣》兩本書分別由珠海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四、發揮工作職能,提升服務質量
大的教研觀要基于大的教育觀,這是對教育本質的理解。如果教研員只關注自己的學科,他就會很少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每個教研員、教師都說自己學科重要,學生的課業負擔就減不下來,學生的個性發展就是一句空話。我們要求教研員在教研中要“基于學科、超越學科”,從全面育人的高度看待本學科的價值與責任,教研員應發揮教研工作職能,學會“借力”,增強服務本領。一是研究政策,借助行政力量;二是注重實證,依靠學術力量;三是培育典型,利用榜樣力量;四是合作共享,發揮集體力量;五是完善自我,彰顯自身力量。
論文摘要:文章借鑒國外典型都市區發展的經驗,對我國都市化地區的發展,提出行政管理上應注意石坪究的問題。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在世界城市化進程中.都市區先后出現于西歐、北美、亞太以至全球,伴隨都市區的出現與發展,都市區的行政組織與管理問題成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廣泛關注和學術爭論的重要問題.近半個世紀以來,城市聚集化及百萬人口以上的大都市的發展更是引人注目。
在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新興城市大批出現,城市化進程大大加速,在東部沿海地帶特別是原有的城市群區域(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寫京津唐、遼中南、夏漳泉、.山東半島等),都市區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現代化水平大大提高,與此同時,中部地區的一些城市群也將崛起,如:江漢平原、中原地區、成都平原、湘中地區、陜西關中盆地等。這些地區在向都市化邁進過程中,都市范圍的確定、都市行政管理的職能、都市發展的模式等問題相伴產生,借鑒國外都市區發展中的一些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探討這些問題,對于改革我國現行都市區的行政區劃體制具有重要意義。
1都市區行政組織管理范圍的確定.
所謂都市區是指由一定規模以上的中心市及與其保持密切社會經濟聯系,非農業活動發達的地區共同組成的具有城鄉一體化傾向的城市功能地域。據此,在劃定都市區行政組織管理的合理范圍時,需嚴格分析考察其區域一體化的表現程度。范圍過大.不僅不利于區域一體化發展,而且影響都市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范圍過小,又會抑制甚至阻礙都布區的發展。英國曼徹斯特大都市政府之所以解體,除了重要的政治因素外,與其行政范圍被縮小有直接關系圖。這對于我國都市區行政范圍的合理確定,是一個可供參考的例子。
2都市區行政組織與管理模式的建立
都市區內若干城市在地域上的連續性,某些服務的共享性,使得在都市區建立統一的政府和管理機構成為必然,在國外大都市區政府管理演變過程中,出現了兩種典型的、體制不同的組織方式,即“大都市政府”和一系列松散的職能單一的政府聯合委員會,以提供和協調大都市范圍的公共服務,如計劃、交通、供水、金融等,前者被稱為單中心體制,后者被稱為多中心體制[’1.象倫敦、墨爾本、多倫多等都市區屬單中心體制,曼徹斯特、舊金山等都市區則屬多中心體制.兩種體制在國外都市區的發展實踐中,各表現出自身的優缺點。單中心體制,亦稱一元化體制,是指在大都市地區具有唯一的決策中心,有“一個統一的大城市機構”。在這種體制下,可以剔除或減少有害于大城市發展的竟爭和沖突,可以使資源流動更為暢通,可以在解決主要問題時適應大都市地區的戰略;但這種體制又易陷入等級化的官徐結構危機,突出地表現在對居民日常需求反映的遲鈍,不能代表當地的公共利益。呈爾本大都市政府行政結構的演化也體現了這一點。多中心體制又稱多元化體側,是指在大部市地區存在相互獨立的多個決策中心,包括正式的綜合的政府單位(州、城市、鎮等)和大t重登的特殊區域(學區和非學區),各種管理區域的劃分和變動以及協調組織的建立,都是謀求特定的公共服務的經濟利益的結果.多中心體制試圖以此來滿足居民的種種孺求和偏好。由于政府較小.公眾容易參與鑒督,因而政府對當地居民的需求及其變化更具有彈性,反應更加靈敏。美國堪薩斯市的協調機構—美國中部區域委員會就是這樣做的。多中心體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實現大都市區內超越各種功能小區的更大地區范圈內的公共利益問題。實現這種公共利益只有通過各地方單位的合作、競爭和協商來提供大規棋的公共服務。事實上,這種合作是相當困難的。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多民族的發展中國家,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科技水平乃至管理水平、思想觀念等都有很大差異,而且在近期之內,這些地區之間的差距還會拉大.因此,在分析借鑒國外兩種都市區行政組織管理模式的同時.還應因地創宜,走多棋式發展的道路[.]。例:在我國的京津唐、蘇錫常、廈潭泉等地區,可借鑒多中心體制的實踐經驗,在我國特有的國體、政體下,探索中國式的地域性和專業性的協調方式,建立市與市、市與縣(市)之間的有權威的高效能協調機制,在上海、重慶、武漢、廣州等都市區,借鑒單中心體制的實踐經驗,在適當時候、適當地區,尤其是跨界城市區,建立聯合政府,是適應我國城市發展進免或解決“城市病”的一條可行途徑。
3明確都市區政府與各級地方政府的職能
在都市區設立跨城市的區域性的聯合政府、機構,對單一城市政府的職能必然產生影響,使單一城市政府的職能相對減少.例如:學區的設立,環保、公共交通、消防、供水等委員會的設立.都減少了單一城市政府的此項功能。因此,如何處理好都市政府與各地方政府職能的關系,成為都市區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多倫多都市政府作為解決都市問題、處理地方政府關系的成功范例,對世界城市的發展與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71。我國與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體、政體不同,在都市化發展中其組織與管理模式不能照搬國外的模式,但多倫多大都市組織與管理成功的經驗,對于解決我國都市化地區城市發展和管理的問題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多倫多大都市政府體系的一個重要內容即是各級政府有較為明確的職責分工,使各級政府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責、有所不責,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目前我國政府職能分配中存在不合理的現象。有些事務,從低級地方政府、高級地方政府直至中央政府都插手管理,這樣常常不是各級政府管理效果的盛加,而是相互擠兌、相互推誘,造成管理混亂、行政效串低下.因此,在政府機構改革中,明確各級政府與都市區政府的職責,實行合理分工是極為重要的。
4都市區內地方政府利益的協調
從國外眾多都市區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大倫敦、多倫多、墨爾本,還是曼徹斯特、舊金山等,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無一例外地都充滿著區域內各城市政府利益間的矛盾,因此,怎樣在區域范圍內解決各城市共同面對的間題,成為都市區研究的熱點。
在我國,由于長期實行中央集權性質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中國特有的“行政區經濟”[8]現象進一步加強,區域內地方政府間的利益沖突更為加剮,因此處理好都市區各地方政府間利益關系顯得異常重要.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城市地區MUC和RCM體系的建立.便是試圖在一事定區域范圍內聯合解決區域性問題的實例之一.在理論上,西方一些學者建立和發展了“公共經濟學”力圖從規模經濟的角度分析和解決這類問題.“公共經濟學”認為,城市間的利益沖突的主要原因,是行政邊界與市政公共設施的服務空間的不一致。從“公共經濟學”的硯點看,城市政府具有生產和提供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職能,理想的城市政府行政邊界.
應當大體上與公共設施的空間服務范圍的自然邊界相符。事實上,由于不同的公共設施有不同的服務空間范圍,因而在西方城鄉分治、“切塊設市”的體制下,一個城市政府管箱的行政邊界不可能與所有的公共設施的自然邊界相適應,相鄰的區域之間,地域相連的城市之間,公共服務相互滲透,而公共服務的費用支付,卻被限定在行政邊界范圍內。如何建立大城市地區合理的行政管理結構和組織,從而使城市公共設施和服務達到最佳經濟規棋,便成為西方管理及經濟學者十分關注和爭論的熱門課題。一些學者認為應通過聯合所有的政府服務(總費用)來考察規模經濟.在都市化區域實行一元化管理體制,有利于組織公共服務,使其達到規模經濟;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地方政府的合并或聯合造成了公共服務費用的增加,而不是減少.也就是說,在都市化區域實行多中心政府管理體制更為有利.它比一元化的體制更富有彈性。
盡管我國和西方在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城市設置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西方學者用“公共經濟學”的觀點解釋和研究都市化地區城市政府的行政管理體制問題的思路,對我國,尤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大城市地區城市間的利益沖突,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5都市區行政組織管理的法制建設
市場經濟是個法治的經濟,健全法制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條件之一。國家要依法治理,行政區劃也要依法管理。美國的行政區劃管理既有資產階級政治的糟粕,也有人類行政管理的普遍經驗。我們完全可以立足于中國的國情加以揚棄吸納。在美國、法律的實施是市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我國也有必要通過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完善各項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規,將各市施政納入法制軌道,讓市政府自主地依照法律實行行政管理,并接受人大和上級政府的法律監督和公眾輿論鑒督.逐步改革凡事均需逐級請示審批的人治傳統習慣,以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適應靈活多變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需要。
參考文獻
l史育龍,周一星.戈特曼關于大都市帶的學術思想評介,經濟地理.1996(3):32一36
2吳健平,曼徹斯特大都市政府的形成發展評述.中國方域.l996(1沙:19一21
3劉君德.張玉枝.國外大都市區行政組織與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城市規劃匯刊,1995(3)
4許曉輝.墨爾本大都市行政管理模式研究.中國方域.199別5):27一29
5王文.美國都市化行政管理考察.中國方域,1995(6):21一23
6劉君德.世紀之交:中國城市化發展與城市型行政區劃改革新思路.中國方域.1995(婦:2一6
7劉君德,王德忠.多倫多大都市政府形成發展及其借鑒意義.中國方域,1995(2):14一17
8舒慶.中國行政區經濟與行政區劃研究.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5.1一18
9張玉枝,蒙特利爾大城市地區的政府組織及其思考.中國方域,1995〔1):24一26
危機公關論文參考文獻:
[1]蔣宏,徐劍。新媒體導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2]俞可平。治理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俞可平。增量民主與善治[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4]劉長敏。危機應對的全球視角--各國危機應對機制與實踐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
[5]馬曉河。關于區域性災害危機管理的思考[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6]李君如。危機治理與社會和諧[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7]張成福。危機狀態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8]丁元竹。問責性、績效與治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9]蘇麗文著。董關鵬譯。政府的媒體公關與新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10]李普曼著。閻克文等譯。公眾輿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危機公關論文參考文獻:
[1]尼葛洛龐帝。數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
[2]許南,周實。從7·23溫州動車事故看我國行政問責制度[J].沈陽干部學刊,2012,(3):39~41
[3]林莉。傳統媒體應對新媒體的競爭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2,(12):39~40
[4]郭樂天。互聯網虛假信息的控制與網絡輿情的引導[J].新聞記者,2005,(2):18~23
[5]吳志敏,郭文亮。近年來我國公共危機管理研究綜述[J].廣西社會科學,2012,(6):27~31
[6]趙志立。新聞傳媒在危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當代傳播,2011,(2):4~6
[7]杜濤。網絡輿論的演變特征分析[J].新聞愛好者,2005,(1):35~40
[8]周春燕。基于電子政務條件下的公共危機管理系統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25~128
[9]劉俊。新媒體之我見[J].廣告大觀,2009,(6):26~27
[10]梁瑩。危機公關和政府形象[J].社會,2011,(8):38~40
[11]李小翠,唐俊。新媒體:在關注和熱議中前行[J].新聞記者,2009,(3):22~24
[12]邱楷。從甕安事件看網絡環境下的政府危機公關[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1):24~27
[13]劉澎。淺議企業的公關危機與危機公關[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14~18
[14]王忠國。突發事件的政府應對策略分析[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1):19~21
[15]唐正繁。我國農村群體性突發事件的政府危機管理[J].貴州社會科學,2011,(6):15~18
危機公關論文參考文獻:
[1]劉首兵。我國突發事件的政府應急管理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2,(3):25~27
[2]石英華。轉軌時期的公共危機與政府管理[J].財政研究,2012,(8):16~20
[3]李正國。危機公關、媒體角色與國家形象的修復[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1,(3):11~15
[4]張傳芹,方磊,張文卿。構建信息化時代政府危機管理系統的理論架構[J].科學學研究,2004,(1):54~59
[5]龔偉。網絡群體極化傾向的引導規避[J].網絡傳播,2011,(4):123~128
[6]黃宏。試論手機媒體的負面影響及控制[J].新聞記者,2010,(5):25~18
[7]吳玉宗。論加強政府公共關系[J].社會科學研究,2010,(6):31~36
[8]姜進章,謝晶,王方群。淺論轉型環境下政府的媒體宣傳策略[J].江漢論壇,2011,(5):14~19
[9]李華榮。哲學視野中的公共關系[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9):29~32
[10]徐和建。正確輿論是妥善處理公共突發事件的"方向盤"[J].新聞與寫作,2011,(10):17~21
[11]薛瀾,張強,鐘開斌。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J].中國軟科學,2012,(4):30~32
[12]孫多勇,魯洋。危機管理的理論發展與現實問題[J].江西社會科學,2004,(4):14~18
[13]王麗平,劉大鵬。開展互聯網上典情控制的方針、對策[J].吉林公安高等專業學校學報,200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