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1 21:1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物聯網安全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系統架構現有“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由云端系統和應用服務構成,是一個典型的基于WEB方式的應用軟件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增加了物聯網終端系統,形成由智能感知物聯網終端系統、云端系統和應用服務的系統架構。
1.2工作原理在社會單位消防設施(或人員)建立“一物(人)一碼”RFID標簽,在云端系統數據庫中“一數一源”(即一個消防設備對應一個數據源)的關聯。物聯網終端系統通過傳感器組、煙感溫感實時采集消防設施的運行狀態和報警信息、巡檢人員通過手持移動終端讀取消防設施的RFID數據完成每日巡查、視頻攝像頭實時采集消防值班室人員的在崗視頻,上述信息或數據接入物聯網終端系統,物聯網終端系統的3G/4G無線傳輸模塊將數據發送到“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數據庫中,為系統提供了消防設施運行狀態情況、每日防火巡檢記錄、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等信息;消防監管部門的通過客戶端電腦或移動APP可實時查詢監督各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的動態現狀,監督社會單位落實消防安全責任,加強自身消防安全管理。
1.3系統工作平臺由圖2所示,“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工作平臺由數據采集層、監控層、通訊層和應用層構成。數據采集層:由煙感、溫感、壓力傳感器組、攝像頭、RFID等傳感知設備組成。監控層:由采集感知設備信號進行邏輯運算和判斷嵌入式設備組成。通訊層:按符合國家消防通訊標準的數據通訊協議組成應用層:由基于WEB的“物聯網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系統”應用系統組成。
2系統提供的服務
2.1消防設施故障隱患提醒服務消防物聯網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社會單位消防設施的運行情況,當消防設施出現運行異常或發生故障時,實時將異常和故障發送到“戶籍化管理系統”中,“戶籍化管理系統”將即時向消防責任人或消防監管人員發送消防設施故障提醒短信。
2.2每日防火巡查在線監管服務消防巡檢人員利用智能終端按規定的路線進行每日防火巡檢,怎能終端實時將防火巡檢信息發送到“戶籍化管理系統”中。若“戶籍化管理系統”每天未接收到智能終端上傳的數據,將向消防責任人或消防監管人員發送巡查報警短信。
2.3消防值班人員實時查崗服務由網絡攝像機、紅外人體探測器實時采集消防值班人員在崗信息,當紅外人體探測器探測到消防值班無人值守時,網絡攝像機將實時抓拍圖片和無人值守信息發送到“戶籍化管理系統”中,“戶籍化管理系統”主動撥打消防值班室電話,同時向消防責任人或消防監管人員發送無人值守報警短信。
2.4“三色預警”動態監管服務物聯網監控系統、智能終端、視頻攝像頭等感知設備將社會消防設施運行狀態情況、每日防火巡檢記錄、消防控制室值班記錄等消防日常監管信息發送到“戶籍化管理系統”中,系統將對按社會單位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最終對社會單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做出“好(綠色)、一般(黃色)、差(紅色)”的三色預警服務。
3結束語
【關鍵詞】銷售管理;物聯網;RFID;NET
0.引言
信息網絡產業是世界經濟復蘇的主要動力,未來最具戰略意義的當屬物聯網。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目前已被我國正式列為國家五大新興戰略性產業之一。物聯網是在計算機互聯網的基礎上,利用RFID和互聯網等技術,構造一個實現全球物品信息實時共享的“Internet of Thing”。
2010年,我國的政府工作報告所附的注釋中指出:物聯網是通過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把各種網絡連接起來,進行此那次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隨著全球及國際以替換進程的快速發展和電子技術書、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化體系的物聯網系統迫在眉睫。2011年5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發表《物聯網白皮書》,力圖對國內外的物聯網發展進行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以作為各界發展和應用物聯網的參考;并指出:隨著技術和應用的發展,物聯網內涵不斷擴展,現代意義的物聯網可以實現對物的感知識別控制、網絡化互聯和智能處理 有機統一,從而形成高智能決策[1]。
另一方面,企業一直在尋找能夠持續提高利潤、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的創造性方法,而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以及繼續增長的成本和不斷提高的客戶期望,用物聯網技術來輔助上述目標的實現成為一個重要話題[2]。因此,將物聯網和計算機技術應用于銷售信息平臺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推廣價值[3]。
1.平臺建設的需求分析
按軟件工程的需求分析理論,需求工程中需求獲取和分析,為后續的系統設計提供依據[4]。該銷售信息平臺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平臺能使用閱讀器甚至手機為終端設備,輸入和讀取前端銷售數據并與后端的計算機系統實時進行信息交互。
(2)平臺前端收集和處理的信息量大,要求在無線網絡環境下能有較高的響應速度和處理能力。
(3)平臺提供的信息實時性強,這要求系統能實時收集、處理和發送前后端交互的信息。
(4)平臺穩定性強、性能可靠、操作界面友好。
1.1平臺的用例(功能)分析
將產品銷售管理模式進行抽象,可以得到三層的結構:企業總部的銷售經理為高層,各銷售片區經理為中層,產品銷售代表為基層,各層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整體流程圖如下圖1所示。
在企業的銷售數據采集與信息傳遞應用中,如何抽取業務并形成清晰的功能模型,是應用平臺需求的一個主要問題。最終將確定移動功能模型的工作分為了三個階段[5],它們分別是:
(1)將之前已識別出的抽象的流程界定為具體的過程或功能。
(2)將功能進行分類,定義移動應用的多種形態。
(3)定義移動應用的信息結構。
平臺建設目標通常就是其高層面的業務需求,一方面,企業日常銷售信息和銷售業務流程能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準確和實時的收集與處理。另一方面,企業主管能更有效地進行動態查詢和統計各項銷售綜合數據,從而提高銷售業務的整體管理水平。將平臺日常性銷售業務進行總結和概括,可得到相應的用例圖,如圖2所示。
1.2平臺安全性分析
銷售管理平臺屬于典型的企業應用軟件,它的非功能性需求包括系統安全性、可互操作性、可靠性、易用性、可維護性、可移植性[6]。結合前端移動設備在屏幕大小、運行處理能力、存儲空間上的限制,確定了銷售管理系統的后臺將作為傳統信息系統的延伸和補充。安全性是最主要的非功能性需求。
應用平臺安全是由多個層面組成的,程序內部要解決的安全包括應用程序的系統級安全、功能級安全、數據域安全。而程序資源訪問控制是相對獨立的,在訪問目標資源時,數據服務端進行權限判斷,在移動終端體現為界面視圖。在技術上,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保障移動銷售管理平臺的安全性:
(1)移動信息傳輸和應用訪問中,利用可靠的密碼技術。
(2)使用日志和閱文記錄來掌握特定的記錄或歷史數據集。
(3)給不同的用戶分配不同角色,對應于不同的授權。
(4)后臺的核心模塊用防病毒系統抵御非法入侵。
使用本平臺主要角色有前端移動用戶、銷售代表、銷售主管和系統管理員等等。
2.平臺功能架構與模塊
從平臺的功能架構分析,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即RFID識別模塊、銷售業務管理及審批、數據分析與處理(OLTP和數據挖掘等),其中,RFID識別模塊指通過標簽和閱讀器讀取和識別銷售區域和實體。如商品進入銷售環節時,系統自動掃描RFID標簽,進行身份驗證,確認為合法標簽后與訂貨單核對;否則反饋信息并拒絕其入庫;搬運員用手持設備讀取在RFID標簽中的商品信息,在收到這些實時數據后,根據已有的知識庫確定存放地點,得到銷售的一手數據及基礎報表。而銷售業務管理及審批指日常的銷售業務管理,如訂單、發貨、開票等業務。基于數據倉庫上的數據分析技術主要包括:OLAP技術和數據挖掘技術。
依據平臺的用例圖和場景,將按軟件工程“高內聚、低耦合”的理論和原則[7],將平臺分解成銷售業務管理、業務審批、報表填報、統計查詢、計劃定制、內部通訊、資料中心和培訓中心、系統管理等模塊,幾個主要模塊功能如下:
關鍵詞:智能家居;設計;多功能;人性化
智能家居系統別稱智能家庭局域網,其基本功能包括防盜報警系統、網絡接入系統、消防報警系統、電視對講門禁系統、煤氣泄露探測系統等眾多功能系統。我國的智能家居設計起步較晚,與西方國家存在較大差異。
一、智能家居的概念
智能家居別稱智能住宅,英文名稱為“Smart Home”。其是一個以住宅為平臺,兼備建筑、自動化,智能化于一體的高效、舒適、安全、便利,安裝有智能家居系統的居住環境。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網絡通信技術、綜合布線技術、安全防范技術、音視頻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將家居生活有關的設備產品集成。它的目標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通信技術手段,通過遠程控制終端來實現對家居電器等的智能控制,使其能夠按照人們的意愿設定工作運行,而不論距離的存在。智能化是智能家居的兩大特點之一,其另一大特點就是遠程控制。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無線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智能家居系統可提供遙控、家電控制、防盜報警、電話遠程控制、計算機控制等多種功能和手段,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簡單和安全。
智能家居因為受產品生產商的限制。使其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統一的標準協議,所以一般都是一個商家單獨做系統研發方案的。其中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一次是2007年微軟推出的“未來之屋”的一個方案,是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日常家居生活的一個典型案例。當人們進人房屋時,安全系統會對進入者的面部進行掃描,確認身份后才會打開房門。冰箱的液晶顯示器能夠智能的列出保存的食物清單,廚房水槽可以能夠根據使用者身高不同而調節高度,而排風機可以檢測油煙濃度,已作出是否需要開啟的決定。除了這些,每個房間的裝修風格墻、壁顏色和溫度,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自由更換。
二、國內外智能家居發展狀況
智能家居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大量電子家用電器的面市,家居生活電子化開始實現;80年代中期,通過把家用電器、安全防范設備與通信設備各部分獨立的功能用途整合成一體,形成了家居生活自動化的概念;到80年代末,隨著通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利用總線技術把家居生活中各種家電、通信、安防設備進行管理與監控的商用系統,其在當時被美國稱為Smart Home,也就是現在智能家居的雛形。智能家居進入21世紀后,其發展是多樣化的,技術實現的方式也更加豐富了。總的來講,智能家居發展過程大概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利用兩芯線、同軸線進行家庭組網,實現了窗簾、燈光控制等功能。第二階段主要利用RS-485線、部分利用IP技術進行組網,實現安防、可視對講等功能。第三階段實現了家庭智能控制的系統化,控制主機產生,功能包括控制、安防等業務。第四階段全部利用IP技術,末端設備利用zigbee等技術,智能家居功能提供采用“云”技術,達到了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實現個性化,以及定制。近年來,物聯網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全球公認為其是繼互聯網之后最有價值的科技創新。物聯網通過射頻識別(RFID)、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制定的協議把所有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通訊以及交換,來實現智能化跟蹤、管理、識別、監控和定位。物聯網的科技創新也為智能家居引入了新的定義,也擴大了其展領域。
在國內開發智能家居的公司中,其家庭內部組網中多采用有線方武(如X-10),但是利用無線通信的。 大多是自己制定簡單的協議,并沒有使用比較成熟的比較適用于智能家居的協議。國內早期典型的智能家具系統有:海信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科龍集團研制的智能網絡家居系統等。他們的產品因為帶有不同的標準,為產品的相互兼容帶來無法避免問題。2005年6月,以海爾為首的 “e家佳”和聯想牽頭的“閃聯”同時被信息產業部確定為推薦性標準,從而拉開了數字家庭競爭的序幕。到目前為止,智能家居系統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進展,其功能也越來越多樣化,其產品的兼容性問題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智能家居的特點
1、節約能源:在不需要時,能源系統可以自動關閉,這樣可以減少能源的浪費,減低使用能源的費用。
2、操作方便:智能家居系統提供遠程遙控接口。智能家居系統還可以把重復的工智能化。在您外出時,還可以控制家電。
3、安全性高:智能家居系統在緊急情況下可以防御壞人或報警。您可以在任何地方可以監控家里的安全狀態,這樣可以保證您住宅的安全。
4、改變生活方式:您可以在家辦公,進行遠程會議,孩子在家里上課,主婦在網上逛街等。生活中的大部分都可以利用互聯網在家進行,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智能化的生活工作方式與以往的生活工作方式有了很大區別。智能家居可以給人們帶來更為簡單快捷的生活,在現在這個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智能家居也可以為人們減少繁瑣家務、節約時間,讓人們有時間去休息,去教育子女,去鍛煉身體和進修,使人們的生活工作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智能家居的控制
智能家居應該不需要依賴復雜的集成和布線,而是能夠感知環境、感知人,并且隨著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人與物、物與物的溝通將變得不再困難。手機不應該是控制器,而應該只是這些“管家們”和人溝通的一個管道。智能家居控制系統是由各個子系統通過網絡通信系統組合而成的,要根據需要,減少或者增加子系統,以滿足需求。另外,可以設置各種控制模式,如離家模式,回家模式,下雨模式,生日模式,宴會模式,節能模式等,極大滿足生活品質需求,即插即用,特別用無線的方式,可以快速部署系統。
通過上述內容簡要介紹了智能家居設計的內容,分析了其在國內外發展的現狀,詳細指出了其特點與有效控制形式,希望通過本論文能推動智能家居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智慧農業 嵌入式系統 體系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a)-0141-02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傳統農業正在加快向現代農業轉型,而智慧農業將成為現代農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智慧農業將農業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系統,依托嵌入式技術、感知技術、互聯互通技術、智能化技術等綜合、全面、系統地應用到農業系統的各個環節,使得農業系統的運轉智能化、多功能,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智慧農業所涉及的關鍵技術包括嵌入式技術、檢測技術、通信技術等。嵌入式是當前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最有發展前景的信息技術應用領域之一。目前,許多高等院校的計算機、電子、軟件等專業針對市場需求,開設了嵌入式系統相關課程,也在逐步完善適應社會需求的嵌入式系統的教學體系。本文基于智慧農業背景,結合都市型現代農業開設嵌入式課程的經驗,對農林院校嵌入式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
1 智慧農業物聯網嵌入式系統
智慧農業是最近興起的一個概念,出現的時間很短,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中國農業大學李道亮教授認為: 智慧農業是以最高效率地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成本和能耗、減少農業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實現農業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以農業全產業、全過程智能化的泛在化為特征,以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等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以自動化生產、最優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統化物流和電子化交易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高產、高效、低耗、優質、生態和安全的一種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形態。
要建設智慧農業,就要依托物聯網等先進的科學技術。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簡稱IOT)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TU互聯網報告,對物聯網做了如下定義: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智慧農業物聯網唯一的物聯源頭是嵌入式系統。隨著嵌入式系統的各個領域應用需求的多樣化,嵌入式技術已成為當今電子技術發展的主流。
本文基于嵌入式技術,針對農林院校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課程體系的特點, 通過一系列教學嘗試,對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的課程體系建設進行了一些探索,使學生在保證專業原有課程的基礎上,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側重點有所差別,將智慧農業貫徹課程體系始終,使學生在軟件和硬件設計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鍛煉,最終為都市型現代農業培養全方位的信息技術人才。
2 嵌入式課程體系建設
(1)我校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培養和教學目標。
我校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培養目標培養側重嵌入式軟件設計開發的嵌入式系統開發人員。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嵌入式系統的學習體現層次性、漸進性、注重實踐性,尤其側重培養在農業領域中的嵌入式系統應用能力。(圖1)
嵌入式系統課程體系的設置體現“注重工程能力培養的嵌入式系統人才知識體系”,學習側重嵌入式軟件設計部分。嵌入式系統教學體系教學目標是掌握四個“1”,即“一種主流嵌入式微處理器、一門開發語言、一種嵌入式操作系統、一套開發工具”,嵌入式開發語言主要有匯編語言、C和C++語言、Java語言等;嵌入式操作系統主要有Windows CE、Linux等;集成開發工具主要有Windows CE開發工具、ADS等。
(2)嵌入式系統課程體系。
北京農學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自2011年設置了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方向,根據自由選擇的原則在大學三年級實施特定方向培養,同期購買了30套嵌入式開發實驗平臺設備,可實現每人一臺的教學環境。
嵌入式系統課程體系大致可分為: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
基礎課程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主要學習理工科的一些基礎課程,如高等數學等。
專業基礎以及專業課的開設時間以及內容如表1所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根據我校“3+1”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大學前六個學期完成的是課內學習,旨在掌握較寬厚的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專業知識,最后一學年有計劃地到校內外實調基地進行為期一年的實踐和實訓,所以第七學期和第八學期是專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實習環節。
嵌入式導論課程:介紹嵌入式的主要應用領域、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基本概念、嵌入式軟件開發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嵌入式系統的特點。
嵌入式操作系統課程:介紹嵌入式系統基本知識,嵌入式操作系統與通用操作系統的差別。結合典型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對操作系統的基本構成、工作機制、系統移植剪裁和實時任務調度等內容進行介紹。我校根據具體情況選擇、Linux、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統進行教學。
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介紹嵌入式系統體系結構、嵌入式系統設計的基本方法、軟件編程及設備接口和驅動等。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嵌入式系統設計方法學的概念、方法和工具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掌握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原理與設計開發思想,學生能完成簡單的嵌入式系統的軟硬件設計。
JAVA開發語言:介紹Java語言的體系結構、Java語言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編程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Java語言作為完成應用程序設計。
嵌入式接口技術:介紹鍵盤接口、LED顯示器接口、觸摸屏、通信接口、中斷接口、A/D和D/A轉換、ARM的JTAG接口。
嵌入式高級編程:介紹Android嵌入式開發環境搭建的方法,項目結構;Android的體系結構,嵌入式軟件開發流程;嵌入式特性開發,多媒體開發,數據存儲開發,聯網開發等開發方法,學生通過實踐能達到獨立完成開發單機、網絡嵌入式軟件的能力。
3 嵌入式課程實踐教學
(1)層次化實驗實踐教學。
實驗室選用UP-Magic6410嵌入式實驗開發平臺,著重培養學生在該平臺下進行嵌入式Linux程序開發的相關環境搭建與軟件設計方法的能力。針對各模塊以及嵌入式系統的應用背景,按照由淺入深,不同課程層次對應不同實驗項目等原則,組織設計了三個層次的實驗,循序漸進,逐步提高,以滿足不同階段的實驗和實踐需求,分別為涉及嵌入式導論的基礎性實驗、涉及嵌入式程序設計基礎的實操性實驗、設計嵌入式高級編程的提高性實驗。基礎性實驗多以理論驗證為主,在于學習方法;綜合性實驗和提高性實驗則多以應用為主,在于提高能力。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內容,為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進一步的實踐開發和畢業設計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通過項目案例,強化實踐教學。
首先,依托教師實際的科研或工程項目,教師在實驗課程實施時,可以按照模塊化將案例的分解到各個部分,鼓勵學生對實例所采用的技術和方案進行不同角度的評價,變被動知識灌輸為主動探索思考,使教學理論知識與科研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其次,在設計綜合課程設計等綜合性實驗時,結合教師實際的科研或工程項目,在強調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的綜合設計。使得學生既掌握了一些具體的通用的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方法,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獨立設計并實現較完整的嵌入式系統,激發學習、創造熱情。在課程設計綜合實驗中,考慮到學生水平差異,按照“自由組合、自主選題”的原則,要求學生課外查找資料進一步地學習,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對某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進而提出自己的設計思想,此環節中設計思想的原創性也將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內容。
(3)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注重培養創新能力。
通過項目實踐來鍛煉和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實行導師制指導學生,在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的過程中,本科生導師負責學生在整個科研期間從理論到具體操作的各個環節的指導工作,加強了指導力度。
學生在家禽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的嵌入式系統應用項目中,教師組織學有余力的同學成立興趣小組,直接參與到前沿的課題和項目中去,將食品安全追溯系統按照生產鏈的六個環節分解成若干子題目,交由各興趣小組,模擬項目的形式實踐開發,真正做到“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以務實的項目培養學生的實踐科研能力。
(4)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科技活動。
近年來,高等院校加大了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開展的力度,筆者指導的學生參與了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利用嵌入式平臺,對溫室環境等參數檢測,進而對溫室大棚實現智能化控制,學生在該課題中,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系統的完成了整個項目,獲得了北京市大學生科研計劃成果二等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畢業的學生在擔任京郊村官期間,將課題成果應用于所服務的村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科技活動,將會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并學以致用,對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合作精神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5)做好畢業設計及畢業實習
我校實行的是采取“3+1”人才培養模式。以往學生在第八學期進行畢業論文和實習,部分學生在校內機房根據教師給出的題目完成畢業實習和設計論文,學生如果不走出去。就無法完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部分同學雖然通過實習單位的學習完成畢業論文,但是畢業設計和論文的時間和質量也難以保證。因此,我們將畢業論文提前到第七學期安排任務,進行設計、論文的前期準備及調試工作,既可以保證充分的畢業設計時間又可以提高學生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設計.論文和專業課的學習質量。
針對在校學生缺少行業背景知識這一缺點,在教學中大力開展了與企業的合作,直接把學生派到相關企業進行實習和畢業設計,使得培養的嵌入式人才能夠適應企業的需要,目前我院已經建立了中軟、中國農業科學院信息所等校外實習基地,并簽訂了相關的實習協議。一方面學生在實踐工程項目中完成畢業設計和論文,綜合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另一方面用人單位在與學校合作辦學的過程中也為自己培養了急需的技術人才,實行了定單式培養,最終構筑高校.學生和企業獲利的共贏平臺,從而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的無縫對接。從以往經驗來看,選擇嵌入式系統開發課題并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的的學生知識面更廣,就業面更寬,既可以從事軟件開發,也可以適應硬件的開發工作。
4 結語
嵌入式系統作為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其教學體系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包括完整的課程設置體系結構、不斷的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獲取更多的實踐項目等內容。隨著嵌入式在現代農業應用的迅猛發展,如何真正立足于農業院校發展特色,培養高素質嵌入式系統農業信息化人才,將是我們今后教學的方向和努力目標。
參考文獻
[1] 李道亮.物聯網與智慧農業[J].農業工程,2012(1):1-7.
[2] 朱仲英.傳感網與物聯網的進展與趨勢[J].微型電腦應用,2010(1):1-3.
[3] 柳翔.嵌入式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5,11:55-57.
[4] 馬忠梅.嵌入式系統教學模式探討[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8(11):5-8.
[5] 李巖,孫玉,孫丞春.嵌入式系統教學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3):45.
【關鍵詞】RFID 物聯網技術 教學檔案 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37-01
學院教學檔案是一個學院在教學管理、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等活動中形成的、對學院當前與長遠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文件材料。教學檔案的存儲、整理、保存和利用是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學院評估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教學檔案的種類繁多,而且需要維護的檔案數量也非常龐大,經過長期的積累,必然給檔案的管理、維護、查閱等帶來極大的挑戰,通過基于RFID的物聯網技術,為每種檔案設置不同標簽,將極大的減輕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并提高工作效率。
1.教學檔案管理主要內容及目前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1 教學檔案管理主要內容
作為教學過程的主要記錄載體,學院教學檔案需要很多的書面材料,主要包括:(一)教學類檔案:課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表、課程試題庫、試卷審批表A、B卷及標準答案、學生成績一覽表、考場記錄表、試卷分析表、記分冊、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雙語教學課程建設相關材料、典型教案、重要備課記錄;(二)畢業設計類檔案:畢業設計課題及成績匯總表、畢業設計相關管理規定、畢業設計(論文)報告、畢業設計工作安排及檢查材料、教師指導畢業設計的經驗體會等典型材料;(三)實驗實踐類檔案: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計劃、總結、表彰材料、實習教學相關的規章制度、校內外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建設和運轉情況材料、實習報告、考核表、實結、實習教學的典型材料、實習學生、指導教師名單及分組表、實習計劃或方案;(四)其他類型的檔案:本科專業學士學位申請材料、課程建設規劃、課程組建設和活動情況、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以及考試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相關材料、其他教學建設的典型材料。
隨著學院的發展,教學檔案的數量日漸增多,種類也日趨多樣化,同時檔案管理人員少,任務繁重,傳統的教學檔案管理方法已很難適應現代的教學檔案管理要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有:
一、教學檔案材料種類繁多,材料的收集易出錯,容易丟失材料;
二、教學檔案存放雜亂無序;
三、教學檔案查閱非常繁瑣費時,當學校檢查或者評估時,檔案材料的查閱非常困難,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精力;
四、教學檔案的安全管理,例如,未經允許,不準隨意查詢教學資料或者記錄誰在何時查閱什么資料。
因此,教學檔案管理技術手段急需升級改造,利用RFID物聯網技術實現教學檔案管理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強管理流程。
2.RFID技術及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2.1RFID技術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自動識別的目的[1]。通常一個RFID系統由閱讀器、天線和標簽三部分組成。應用中,通過讀寫器將物品的相關信息例如名稱、所有人等屬性信息寫入RFID標簽,然后將該標簽貼在待識別物體表面。讀寫器可無接觸地讀取并識別電子標簽中所保存的數據,并將該數據傳遞到智能終端,從而實現對物體識別信息的遠距離、無接觸式采集、無線傳輸和處理等功能,并且同時能識別多個RFID標簽[2][3]。 RFID技術應用于教學檔案管理可以促進檔案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具有很多優點,比如:遠距離快速掃描、安全性高[4][5][6]。
2.2RFID物聯網教學檔案管理系統
基于RFID物聯網技術的教學檔案管理系統,主要有如下幾大模塊和功能:
(1)RFID 教學檔案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將RFID閱讀器所讀取的數據 進行保存和處理。檔案管理人員通過該系統可實時查看檔案的實際情況。
(2)教學檔案的RFID標簽。通過RFID標簽制作設備,將檔案的信息例如,教學檔案的教師姓名,課程名稱,班級等信息寫入到該標簽,并將其貼在教學檔案袋之上。
(3)教學檔案的儲存柜實時監控。該柜安裝有多個RFID閱讀器和通信模塊,能實時監控檔案的存放位置的情況。儲藏柜每個存放位置都有一個RFID閱讀器,當存入檔案材料時,由該閱讀器讀取標簽信息并將該信息及存放位置信息通過通信模塊傳輸給管理信息系統保存。當取出檔案材料時,信息管理系統記錄取出材料的信息及借閱人的相關信息。
3.RFID物聯網技術在教學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新技術的應用必然導致工作流程的規范化,以前課程的教學材料只需要任課考試將所有材料整理好之后,放入到檔案袋中,查閱時,相關人員可隨意從中抽取瀏覽;還有些教學材料的收集時間跨度非常長,有些教師長時間不交材料,造成管理的不方便。這些問題都可通過在引入RFID物聯網技術后進行規范化操作。
3.1 教學檔案入庫管理
每一個學期,新的教學檔案入庫前,要對該檔案進行標識例如檔案制作人,檔案名稱等,將這些信息由相關責任人通過終端管理器寫入RFID標簽。
3.2 教學檔案查閱管理
教學檔案在入庫管理時,由儲存柜上的閱讀器將放置的位置信息與標簽信息一起寫入到系統中,用戶在查閱時,可先在系統根據關鍵詞,例如課程名稱,任課教師等信息查閱具置,因而可快速地發現文件。
3.3教學檔案的統計管理
通過該技術,管理人員可以很方便的統計各種材料的情況,不需要手工統計。系統也可由管理人員對相關材料設置時間要求,若在規定時間未提交材料,則系統通過郵件向相關教師進行提醒。
4.總結
通過RFID物聯網技術在教學檔案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對教學管理工作的流程進一步規范化,標準化提供了基礎,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使之成為學院工作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吳功宜,吳英. 物聯網工程導論[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劉云浩. 物聯網導論[M].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11.
[3]游站清,李蘇劍,張益強等.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理論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21-52.
[4]嚴林.電子檔案管理―計算機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J].機電兵船檔案,2010,3:81-82.
關鍵詞:物聯網;食品安全;溯源;系統開發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5)09-0071-01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可以追溯“從源頭到餐桌”中的各個環節的全部信息,是從生產到最終消費建立起完整的一套可溯源性食品信息,從而可以追究相應環節違法者的法律責任。
目前,我國食品安全超標、檢測和環保體系以及監管追溯信息平臺不健全、法律法規缺失等問題嚴重存在。食品安全事件不僅引發大量食源性疾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造成生產力水平下降,經濟效益減少。并且,食品安全事件增加醫療費用,造成國家財政支出上升,從而影響社會經濟發展,最終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于食品安全的管理,我國只是在控制食品生產的加工過程中采取了一些方法,并沒有將食品供應整個環節連接起來。傳統的方法是采用食品檢驗,對食品供應的關鍵環節進行控制等手段,但由于管理不嚴,并且操作失誤和人工誤差,經常會導致效率低下和出錯率較高等問題。為了確保全國人民的食品安全,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爆發,在我國建立食品跟蹤、管理、追溯的“源頭到餐桌”的信息溯源體系,將對食品行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是我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一種非常重要方法。
二、國內外研究情況概述
全球已有四十多個國家采用相關系統進行食品溯源,特別是英國、日本、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均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食品溯源體系建設與完善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但目前我國整體上食品安全追溯技術體系仍然不盡完善,一旦食品安全出現問題,很難實施有效追溯,進行控制與召回,這一問題急待解決。
三、研究內容
(一)技術架構設計
WEB平臺主要功能:對采集設備記錄信息數據的查詢、系統配置管理、溯源碼/防偽碼申請;數據采集設備主要功能:數據的錄入;二維碼打印系統(打印機 + 打印軟件)主要功能:獲取溯源碼/防偽碼圖像進行打印輸出;智能手機平臺:掃描溯源碼/防偽碼,查詢相關信息。
系統設計模式遵循以下原則:單一職責原則、開放閉合原則、里氏替換原則、依賴倒置原則、接口隔離原則。
系統多層結構的技術組成模型:表現層、中間層、數據層。
(二)功能設計
四、研究方法:主要技術路線
(一)RFID信息技術采集
食品追溯管理系統將利用RFID先進的技術并依托網絡技術、及數據庫技術,實現信息融合、查詢、監控,為每一個生產階段以及分銷到最終消費領域的過程中提供針對每件貨品安全性、食品成分來源及庫存控制的合理決策,實現食品安全預警機制。
(二)WSN物聯網技術
WSN(無線傳感器網絡)就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廉價微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無線通信方式形成的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的網絡系統,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被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傳感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無線傳感器網絡的三個要素。而構成WSN網絡的重要技術,zigbee技術以其低復雜度、自組織、低功耗、低數據速率、低成本的優勢,逐漸被市場所接受。
(三)EPC全球產品電子代碼體系
EPC的全稱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稱為產品電子代碼。EPC的載體是RFID電子標簽,并借助互聯網來實現信息的傳遞。EPC旨在為沒意見單品建立全球的、開放的標識標準,實現全球范圍內對單件產品的跟蹤與追溯,從而有效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EPC是一個完整的、復雜的綜合的系統。食品溯源系統將結合EPC技術,把所有的流通環節(包括生產、運輸、零售)統一起來,組成一個開放的、可查詢的EPC物聯網,從而大大提高對食品的追溯。
(四)物流跟蹤定位技術(GIS/GPS)
要做到食品追溯,就要貫穿整個食品的過程,包括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全過程必須嚴格控制,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以保證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放心食品,并可確保供應鏈的高質量數據交流,讓食品行業徹底實施食品的源頭追蹤以及在食品供應鏈中提供完全透明度的能力。因此,物流運輸環節對于整個食品的安全來說就顯得異常重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物聯網技術;社團管理
本文創新性的提出了意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以賽促教、研學相長”教育模式。物聯網技術(InternetofThings)是將信息和物理實體實現整合和互聯的新興網絡技術,它綜合使用通信、RFID、嵌入式、傳感器、高性能計算等關鍵技術用互聯網將世界上的物體連接起來,以實現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的互聯,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整合與綜合應用[1][2]。物聯網專業是國家新興戰略性專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專業。物聯網在智能制造、工業監測、環境監測、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等多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物聯網的發展將使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走到世界的前列。物聯網專業以計算機網絡為基礎,無線傳感網絡為延伸,注重物聯網應用系統的研發,突出傳感網技術與物聯網應用融合的特色,著力培養社會緊缺的高素質復合型信息網絡人才。培養學生具備物聯網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較強的物聯網工程設計、實施、應用與技術支持和服務技能,能夠從事物聯網感知終端設備維修與技術服務、物聯網系統集成及網關產品配置推廣、物聯網系統管理等工作,做到基礎知識與前沿技術、理論方法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物聯網技術專業是各類職業學院正在加緊建設的熱門學科,在常規教學模式上存在著一定雷同性,在建設水平與學科發展層次上,略顯不足。
一物聯網技術專業現行教學模式制約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在現行的教學方法中,教師依據所選用的教材,制定教學大綱、教學周歷,開展教學過程[3]。由于課程中枯燥的理論知識偏多,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教師通過ppt進行講授,在多媒體課件中加入了大量的圖片和視頻進行演示,例如圍繞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通信工程等物聯網應用領域,力求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但收效甚微,學生難以將感性的認識轉化為理性的思考與分析。物聯網技術的實驗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實驗、無線通信技術實驗、智能儀器儀表類實驗,由于各個實驗相對獨立,且均屬于驗證性實驗,學生不能很好地領會實驗的作用,以及之間的相互聯系。另外,在以往的實驗中,學生雖進入實驗室,但不能獨立的對設備進行操作,對實驗的興趣不高。同時,對于課程的考察方式為閉卷考試,期末總成績由20%的平日成績和80%的考試成績組成,這樣使得學生過分重視考試重點,而忽略了對課程主線的整體把握。
二以物聯網方向的科技社團為載體打造學生創新創業體系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課程特點及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本論文創新性的提出了意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以賽促教、研學相長”教育模式。通過以賽促教挖掘培養專業特長學生,學研相長,以校企合作項目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以物聯網科技創新計劃,構建高水平學生科研團隊建設,提升社團社會服務能力,打造學生創業能力等幾個方面,對創新創業開展模式進行了詳細研究,著力打造適合于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模式[4]。同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提升物聯網技術專業服務區域經濟的能力,打造特色專業與優勢專業。
(一)以企業管理水平要求科技社團建設及管理
建設一個具有物聯網專業特色的科技社團組織,是一項經過實踐驗證的非常有效的教學改革模式。物聯網社團建設對于相關社團成員的日常要求和管理是非常高的,為了保證社團的高水平管理,按照企業管理的模式建設社團管理制度,財務、設備管理制度及例會制度。物聯網社團骨干成員每周四下午必須要開例會,而且每次都有專職人員做會議記錄,會議的內容要求非常務實,會議內容為:每個人介紹本人所負責的社團日常管理工作完成情況、本人在所在技術方向的學習情況和進度、相應項目組匯報所承擔項目的完成情況,必要情況下增加技術及項目實現講解環節,之后是社長及指導老師點評。社團檔案的管理也非常嚴格,按照要求將社團中有重要貢獻的同學建立個人檔案,包括其專業特長、相關獲獎、社團貢獻等,讓學生感受到在社團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可以激勵后繼的社團成員。還有就是要記錄每一個社團成員的獲獎成果包括證書,以及每次進行技術服務等重要活動的照片及文檔。
(二)以賽促教挖掘培養專業特長學生
為了更好的發揮學生特長,物聯網專業設置了軟件、硬件兩個專業方向,并為每個專業方向單片機、嵌入式、.Net開發等課程整理了近百個練習項目及相關學習視頻,包括項目內容,設計方案,電路圖,程序代碼等。這些資源以項目分組的模式,吸引學生自主選擇并參與其中,能夠很好的起到引導學生入門的作用。學生的培養與特長挖掘是本著海爾公司的一句企業文化來具體做的,即“我們專注于賽馬,而不是相馬”——你說你強我們不是聽你說的多好,我們要看你拿出成績,這樣才能讓社團成員充分進步。專業教師鼓勵和帶領社團成員參加國家、省、市各級技能大賽,以賽練兵,在每個專業方向并培養了技術骨干多名。同時還成功推薦學生就業,社團成員在企業成為了出色的嵌入式軟件開發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單片機開發工程師。
(三)學研相長,以校企合作項目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在服務區域經濟方面,為了全面促進參與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創新性,提出了“教師-學生-企業”三方合作入股的方式,極大提高了研發效率。在項目確立的過程中,依靠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保證了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同時,在校企合作立項論證過程中,創新性的加入了物聯網技術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工作。事實證明,通過加入國家發明專利的前期調研,校企合作項目在產權保護方面獲得了很大的收獲,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超過15項,并已經順利通過預審,進入公示期。以“基于物聯網與GIS技術的智能農業管控系統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為例,項目成果在農業管理領域的智能化水平處于較高的應用價值,同時具備向其他領域覆蓋滲透的擴展能力,市場前景極為廣泛。項目研發過程也積累了大量的創新性指導經驗,具有很好的借鑒與推廣能力。
(四)以物聯網科技創新計劃,構建高水平學生科研團隊建設
物聯網技術專業組建了一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學生科研團隊,組織學生參加物聯網相關的科研項目,并對已經有研究基礎的同學進行指導鼓勵他們申報物聯網科研創新計劃,在實際的項目中鍛煉學生,讓有專業技術特長的同學能夠實現自己的想法。讓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同學建立科研團隊,很大程度上以點帶面的形式帶動提升并培養了一大批具有技術專長的同學。科研團隊按照學期為單位參加企業技術服務,同時,教師積極為學生聯系企業一線的開發及技術服務等項目,增加學生對企業規則的了解,并且可以鍛煉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經過努力,科研團隊累計承接過橫向課題的項目數項,企業網絡綜合布線項目多個,企業宣傳冊設計一項等。
(五)提升社團社會服務能力,打造學生創業能力
物聯星空社團成員參加多次企業技術服務,我們積極為學生聯系企業一線的開發包括技術服務等項目,增加學生對企業規則的了解,并且可以鍛煉學生創業能力,社團重視學生科研項目成果的孵化,致力于將成果應用到校園服務,促進信息化校園的建設。社團成員研發的“新生報到系統”,累計服務學生近1.6萬人次。系統從版本V1.0到V3.0日漸完善,已經成為一個成熟型的服務平臺,社團以該系統申報了軟件著作權,并獲得國家專利局的授權社團成員多次參加企業技術服務,服務于企業一線的技術服務項目,累計承接了科研院所的多個項目,并根據前期成果成功開展創業活動,孵化學生科技企業一個,并獲得學校的場地及政策扶持。
三結論
在以探索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研究及實踐過程中,物聯星空社團作為實踐載體,累計獲得“全國優秀社團”稱號三次、“山東省優秀科技社團”稱號一次,青島開發區“優秀社團干部”稱號兩次,社團成員申報國家軟件著作權兩項,在國家、省、市各級比賽中獲獎60余次,并向眾多高新技術企業輸送了多名出色的技術工程師,孵化出科技類創業公司一個,并獲得場地及政策扶持。以其“以賽促教、研學相長”的構建模式,清晰的軟硬件專業方向、獨特的管理模式、企業級的社團文化、高質量的技術服務水平、諸多的科研項目經驗、豐富的大賽經歷、可喜的各級榮譽、以及諸多優秀畢業生案例,為學院科技型社團建設提供了大量經驗,這是在“校政企研”聯合人才培養模式下,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及實踐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姜凱,高凡,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漁業管理系統設計[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6,29(5):33-34.
[2]GaoShan,FanDehui,JiangKai.DesignofintelligentagriculturalmanagementsystembasedonInternetofthingstechnology[J].AdvancedMaterialsReaserch,2014,1008-1009.
[3]高凡,林國英,姜凱,等。當代注塑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