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七年級下冊語文

七年級下冊語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8 15:30: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七年級下冊語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七年級下冊語文

篇(1)

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為進一步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語文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5篇,供大家參考。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1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1、識字與寫字:

學習本冊教材中的生字新詞,能夠積累運用。繼續練習鋼筆楷書,提高書寫水平。

2、閱讀:1、小說教學目標:

1、能在3分鐘內通讀1500字的小說類文本;2、能復述小說主要的故事情節;

3、能找出小說刻畫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語言和動作的人物描寫方法,說出人物描寫的作用;5、能說出環境描寫在小說作品中的具體作用;

6、能找出小說在謀篇布局上的巧妙之處,或者通過細節描述再現人物的性格;

7、能結合個人閱讀和生活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理解作品主題的時代意

2散文教學目標:

1、能在3分鐘以內通讀1500字左右的散文類文章;

2、能依據上下文語境推斷出陌生詞語/多義詞語/關鍵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3、能運用瀏覽的方法快速判斷散文的基本類型;

4 能說出敘事散文所敘之事,文章的結構線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敘之事來傳遞感情的;

5、能說出寫景散文的一般特點,并判斷作者是借景言志,還是借景抒情;

6、能說出文章是寫實之作,還是虛構之筆;

7、能依據文章的一般特點及表達方式,區分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達方式;

8、能根據不同散文類型,說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內容;

9 能用概念圖的形式畫出文章的結構,并用幾個簡單的詞語標出文章的思路;

10 能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依據中心句說出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1能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依據文章中所寫的內容,用2―4句話概括文章的主題;

12能夠針對文章的關鍵地方提出有質量的問題;

13 能整合文章有爭議的地方,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關詞語或有關細節來證明觀點的合理。

3、寫作:結合本冊教材6個單元的主題(成長、祖國、名人、文藝、探險、動物)分別進行寫作訓練,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4、綜合性學習能自主組織文學活動,在辦刊、演出、討論等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內閱讀教學、課外自主閱讀、寫作訓練指導及綜合性學習活動等來實現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活動、綜合性學習、寫作訓練等活動形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生活、親人和祖國的情感;學習名人的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陶冶自己的情操;激發探索自然奧秘的豪情壯志;激發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資源分析

本冊語文教材分為6個單元共30課及綜合性學習。此外,還有兩個名著導讀和課外古詩詞背誦等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閱讀和寫作。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學資源還有網絡、電視、圖書室及多媒體教室等。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經過上一個學期的語文學習,語文學習的適應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方法還不得當,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不高,但是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態度比較認真,學習氛圍比較濃厚。本學期,我決心加大教學力度,努力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語文考試的及格率,力爭優秀成績的出現。

四、教學方法設計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探索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有機、高效整合的方法;多到多媒體教室上課,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積極倡導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加強課內閱讀教學的引導,組織好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升閱讀的能力,還要實施讀寫結合的策略;依據單元的主題加強寫作訓練指導,培養寫作能力,盡力提高作文的檔次。

五、教學進度與課時分配

(一)教學進度:

第一周:第1~2課 第二周:第2~4課 第三周:5課~寫綜

第四周:第6~8課 第五周:9~10課 第六周:寫綜

第七周:11~13課 第八周:14課~寫綜 第九周:16~17課

第十周:18~20課 第十一周:機動 第十二周:寫綜

第十三周:21~22課 第十四周?23~25課 第十五周:寫綜

第十六周:26~27課 第十七周:28~30課 第十八周:寫綜

第十九周:期末復習 第二十周:期末考試

(二)課時分配:

閱讀:54課時左右 寫作:18課時左右 綜合性學習:6課時

名著導讀:2課時 寫字:8課時左右 復習:5課時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要在上一學期的基礎上,努力開拓創新,總結經驗教訓,緊抓閱讀和寫作,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2一、基本情況

1、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一班語文教學,從學生的基礎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很不樂觀,學生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大多數學生在小學都是接受式學習,所以初中語文教學的道路可謂任重而道遠,本學期按照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工作,著眼于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祖國建設培養合格有用的人才。

2、教材分析:

這套教材,在每單元的后面都添加閱讀、寫作、綜合實踐性學習的板塊,這樣能使語文的學習始終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知識的生搬硬套,突出重點,把閱讀、寫作、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修養整合在一起。

教科書在內容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練習上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注重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要求學生在互助中展開學習活動。

二、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掌握七年級上冊語文所要識記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學習朗讀的方法,注意語氣的停頓,轉折,感情的轉化,為培養學生語感打下基礎。

3.了解寫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對文本的理解深度,體會其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養成邊讀邊圈點,敢于提問,敢于發言的良好的語文習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促進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積極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措施

1、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2、營造輕松、活潑的自主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知識,在生活中學道理,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觀。

3、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用新課程理念指導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并進行反思。

4、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要求學生能夠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可以在課外組織朗讀比賽或者演講比賽,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

5、建立合作小組,加強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6、督促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寫讀書筆記,在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行交流。

背誦名篇名句,并進行默寫。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3一、指導思想

備課以《中學語文教學大綱》為標準,根據語文學科的具體特點,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為目標,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品味。

二、學情分析

住宿班的學生多數來自農村,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語文基礎明顯薄弱。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多數學生的學學習慣漸漸養成,但有部分后進生問題仍很嚴重。與本部學生相比,尖子生少,尾巴大。

三、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學大綱和語文教材,注意精心備課,多聽課,多借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揚長避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2、加強集體備課,盡量學進度、統一測試、統一作業。

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利用集體的力量。

3、精心編制學案的作業,力求緊扣教材,訓練目標明確,并及時做好檢查、批改等落實工作。

4、注意繼續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讀書習慣,注意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同時,注意采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5、抓好讀寫訓練,這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課內外要緊密結合起來,課堂指導和課下練筆相結合,自己找“米”和老師給“米”相結合。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4一、指導思想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以及七年級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特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

二、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班級為7級3班和4班,共有58名學生。學生學習基礎一般,行為習慣差,表現在課堂上思維不夠活躍,發言不是很積極;閱讀能力較差;作文興趣不是很濃,語文綜合素養不強。

三、本學期教材分析

1、教材格局

本套教材的單元布局改變了鄂教版按文體安排單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課程的不再強調語文的文體知識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的人文體驗。以下是單元安排:

第一單元:人與自我之一:生命體驗

第二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理想信念

第三單元:人與自然之一:自然美景

第四單元:人與自然之二:科學世界

第五單元: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第六單元: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本教材力圖構建語文綜合實踐體系。按人與自我(人類、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與社會(社區、群體、家庭、民族、國家等)、人與自然(自然環境、生態等)三大板塊組織教材,每個板塊分若干單元(主題),每個單元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兩大部分。采用這種編排體系,注重教材的實踐性,自始至終把語文學習置于實踐活動之中;突出教材的綜合性,減少頭緒,突出重點,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整合在一起,語文基本功的培養與個性發展、人格養成整合在一起。

2、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過程中兼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力圖在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同時,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3、積極倡導和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內容和設計上注重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進取精神,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各自的發展空間。閱讀部分,選文的練習和提示,都尊重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文本意義,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理解。以便學生在閱讀中不僅僅是獲得信息、汲取知識、而且是發現自我、充實自我。寫作、口語交際部分,注意引導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展示獨特個性、使學生的學習寫作和口語交際,成為他們健康人生重要開端。尤其是綜合性學習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自主選擇確定活動內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培養創新精神。

4、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突出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使學生學習的過程,變成讀寫聽說的不斷實踐的過程,在語文實踐中受到熏陶感染的過程。

四、教學任務

新課程教材的教學目標,不再是教材的教學目標,而是學生的語文學習目標,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學生的情感體驗。

1、掌握七年級(上)階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詞的音義,并學會運用。

2、學習本冊書上的課文的教學,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3、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掌握常用的學習方法。

4、培養學生語文朗讀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為培養學生語文語感打下基矗抓實書寫,從書寫方式方法、書寫習慣的養成等方面指導和督促他們寫好每一個字。

5、大量閱讀課程標準要求的課外讀物,增加閱讀量。

6、指導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文章的主題含義和豐富的思想感情。

7、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貫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教學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學目標的整合性。傳統的目標設計有重結論輕過程、重認知輕情感、重智能變化輕心理體驗。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緯度的有機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開放性。要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由平面轉向立體,由封閉轉向開放,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學方式的互動性。要實現由少民主、不平等、單向傳輸向師生的和諧、民主、平等、互動轉變。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

第四要注意教學過程的活動性。盡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融會貫通,爛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性。應引進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盛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性。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等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

第七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性。要改變以往一刀切的評價機制,實行全面的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就是要從一個個標點、一個個詞語、一個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言語世界,與此同時,構建或更新學生的人文世界。

七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計劃5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要求

1、讓學生把握作者筆下的景物特征,體會狀物記敘文的特點——以描寫和敘述為基本表達方式,描寫時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托物言志,或詠物抒情,并由此體會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同時要學習作者觀察、描摹事物的方法和優美生動的語言。

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觀察和思考的興趣,努力使學生成為關注自然的“有心人”和“有情人”。

2、按時間線索,了解人物的成長過程,結合人物所處的背景,做出恰當的評價。

3、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童話在語言運用、形象刻畫、情節安排等方面的特點。

幫助學生認識社會、理解人生,引導學生做一個通達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4、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審美情趣;

引導學生體驗和理解作品,品評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

了解作者是怎樣說明事物特征的,并注意體會文章的準確、簡明的特點和內容的客觀性、科學性。

6、讓學生逐步接觸、了解說、銘、寓言、筆記小說等古代散文的特點,增強對古代生活的感性認識。

朗讀、背誦古詩文,體味古詩文語言的音韻美。

7、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

三、班級基本情況分析

1、經過上學期的語文學習鍛煉,學生突出的特點是:

①對語文課的認識和理解有了拓展。

②能大膽嘗試和探究問題,開放性的問題有自己的見解。

③大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有濃厚的興趣。

④課堂上有勇于帶頭的好學生,課堂教學開展順利。

2、存在的不足是:

①學習語文的習慣養成差。

②學習比較盲目,目標性不強。

③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探究意識不強。

④基礎參差不齊,兩極分化嚴重。

⑤積累較少,閱讀面不廣。

四、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于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全書按主題合成單元,每個單元按照主題進行綜合訓練,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學科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一單元:狀物類記敘文單元;第二單元:傳記單元;第三單元:童話單元;第四單元:現代詩單元;第五單元:事物說明文單元;第六單元:古詩文單元;第七單元:古詩文傳記單元。

五、教學措施

1、以深化語文教學改革為契機,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教師要做到教學認真,實施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面向全體,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說讀寫訓練,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尤其要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

4、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后勁,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基礎,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確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

5、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提高文學修養,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使學生獲得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6、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中考和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7、優化作業管理,做到每課過關,單元過關。

8、實行培優輔差,面向全體學生。

9、讓優生幫差生,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

10、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

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開展網絡輔助教學。

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文教育網多學習一些課外閱讀,優秀作文和作文技巧等。

六、教學時間安排

第一單元:一至四課各2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共11課時。

第二單元:五至八課各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寫作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第三單元:第十課1課時,第九、第十一和第十二課各2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第四單元:第十三至第十五課各2課時,第十六課1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共10課時。

第五單元:第十七至第十九課各2課時,第二十課1課時,寫作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綜合性學習1課時,共11課時。

篇(2)

【積累•感知】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釋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二.辨析古今異義

孤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治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博士(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但 (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往事(古)_________(今)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成語

吳下阿蒙:

刮目相待:

四.整體感悟課文后回答

1.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2.本文和《傷仲永》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不同?

【體驗•探究】

五.課內語段閱讀

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1.解釋加點字

①謂: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釋句

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3.說說文中描寫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點

①孫權:

②呂蒙:

③魯肅:

4.用原文回答

①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

②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5.用“”將文段分為兩層,并概括層意。

6.文中最突出的描寫方法是什么?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示?

【實踐•拓展】

六.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任末好學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縷麻蒿以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其勤學,更以靜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負:

②題:

③易:

④終:

2.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或依林木之下(有時)

B:以記其事(書上的)

C:更以靜衣易之(指任末)

D:雖死猶存(還,仍然)

3.翻譯下列兩個句子,并用“/”劃出第②句的朗讀節奏。

①人而不學,則何以成?

譯為:_______________

②暗則縷麻蒿以自照。

譯為: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畫直線的句子具體表現了任末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質。

篇(3)

1、萌稚郁籠

2、(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3)竹中窺落日鳥向檐上飛

3、(1)《童年》(2)安徒生(3)普希金

4、示例:當今中學生有較強的責任感,有正確的道德觀,能自強自立,是積極向上的一代人。

5、示例:一碗餛飩/“視而不見”的親情/大愛無言

6、第一次是對老婆婆的感激,以及與母親吵架后的傷心、委屈等;第二次則是感受到母親的

愛之后的感動、慚愧,對母親的理解等。

7、示例:

我們在生活中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因為熟悉了、習慣了,我們往往忘記去體

會這份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為別人的一句問候或收到別人的一份小禮物,而感

動不已。我們要學會體會并珍惜父母之恩。

8、示例:媽媽,對不起。我沒有好好體會您的愛。以后,我會珍惜您的付出的。

9、(1)承受(2)勝過、超過(3)最后(4)達到

10、A

11、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篇(4)

在我校“三分語文課時制”課題研究的背景下,我們大膽地引進了《讀者》、《讀本》、“圖書館”“閱覽室”和“互聯網”等時文資源,把這些資源與現行蘇教版教材進行有機整合,達到優勢互補,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讓學生走進更為廣闊,更為豐富的學習空間中去。

不斷開發和豐富課程資源,其根本目的是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這個整合目的和作用,我們展開了大膽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一、輔整合

這種整合出于理解和思維的需要。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總會遇到可能是共同的、也可能是個別的困難和障礙。從幫助學生理解與把握教學重點,掃除這些疑難和障礙的目的出發,教師引進一些能起輔助作用的時文進行閱讀與討論,這樣的課文與時文的整合往往是很必要的,是有實效性的。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狼》專題的教學中,學生充分認識到狼的狡詐、貪婪、兇殘,認識到狼也有令人感動的偉大的母愛,也認識到狼作為生態鏈中的一環是必不可少的等。但談到“對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狼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觀點時,學生半信半疑,我們及時引進《與狼共舞》、《師從與狼》(《蘇教版七年級上冊教參》P374)這兩篇文章,讓學生了解到:人類的祖先在與古代狼群的一代代的共同生活中,結成了密切的合作關系,狼群能幫助人類進行大型的狩獵活動,以及人狼共生的故事――羅馬城的起源。人類還從狼群里學會了許多和社會學有關的知識,如領地意識、等級制度、人類社會最初的基本行為規范和公共秩序等。這些都是人類種群能夠在無情的自然選擇面前戰勝其他物種得以延續和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引進這些時文,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狼”。又如,在教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高爾基《海燕》時引進鄭振鐸的《海燕》,高爾基的《海燕》借“海燕”這一黑色精靈的形象歌頌革命者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但在鄭振鐸的《海燕》中“海燕”這一形象寄托著作者對故鄉的無窮的思念、眷戀之情。同樣是“海燕”這一意象,作者寄托的情感卻完全不同。通過這一整合,讓學生明白詠物抒懷類的文章中的“物”已不僅僅是客觀世界中的物了,它已經帶上了作者的主觀情感。要正確理解文章主旨即所抒之“懷”,一定要聯系作者的經歷及寫作背景等因素。

二、補充性整合

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所涉及內容了解得更全面,我們適當引進課外時文,對課文教學進行補充。這種補充性的整合也是很常見的。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沙漠里的奇怪現象》時,引進《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77頁《向沙漠進軍》。通過整合讓學生認識到兩篇文章的寫作目的不同,前者重在說明“沙漠里的一切怪異現象,其實都是可以用科學道理來說明的唯物主義觀念”這一道理,后者則是通過沙漠如何危害人類的說明,闡述怎樣向沙漠進軍的科學道理。兩篇文章盡管同一題材,但因寫作目的的不同,所寫內容截然不同。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向我們介紹了沙漠,讓我們更全面地認識了沙漠。又如教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濟南的冬天》時補充《濟南的秋天》(網上下載)讓學生感受到濟南山水的美,真正讀懂“上帝把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這句話。在教《小石潭記》時補充《鈷姆潭西小丘記》,作者著力描寫了小丘環境景物的優美,同情小丘長期被棄置的命運,借以抒發自己懷才受謗、久貶不遷的感慨。這樣一補充,學生理解《小石潭記》中的“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就完整多了,容易多了。

三、對照性整合

課文與時文有機整合,不是簡單地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應在整合的過程中因勢利導,充分發揮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激發他們研究問題的熱情,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窗》時,引入《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117頁歐.亨利的短篇小說《女巫的面包》和莫泊桑的《項鏈》,讓學生在比較討論中歸納出歐.亨利式結尾的特點和作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讓人在激越的思緒中受到心靈的震撼。

在比較整合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同”,還要“尋異”。在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教學詩詞《卜算子?詠梅》時,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其探究精神,讓學生把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進行對比閱讀,要求學生從意象情感到形象的刻畫等方面再一次品味。最后達成共識:陸游的詞從“驛外”到“斷橋”冷落地點的推進,從“寂寞”到“黃昏”的愁苦環境的點染,在“獨自愁”的基礎上加上“更著風和雨”,最終出現梅花愁苦無告而又節操不改的清高形象。陸游的“無意苦爭春”和的“俏也不爭春”表層意象看似相同,但內在意味不同。陸游詞是表現梅的凄苦而清高,則是顯示梅的無私而豁達,賦予對象以革命者的情懷和思想境界。在這樣對照比較的閱讀過程中,又使學生受了一次審美熏陶。在教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我的老師》時,與《語文讀本》(江蘇教育出版社)七年級下冊第34頁上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整合,會讓學生欣賞到同一題材風格迥異的兩篇文章,但它們同樣精彩。再如教蘇教版七年級下冊《松鼠》一文時,引入《辭海》上“松鼠”詞條,讓學生品味“生動”與“平實”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說明語言。

篇(5)

【關鍵詞】影視鑒賞 選修課校本課程教學方法 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2)08(a)-0075-02

二十一世紀將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現代意識有機結合的人才是很多學校的目標,“以人為本”“立足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界的共識,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環境下,許多學校在校本課程的開發,選修課的開設上做出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選修課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必須是要求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融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一體的課程。基于選修課的這一特點,《影視鑒賞》成了很多初中學校語文學科選修課開設的首選課程。然而,要開好這門選修課,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者在實踐中探索,覺得處理好以下幾個方面,《影視鑒賞》一定會成為一門成熟的課程。

1 “影視鑒賞”作為一門課程,應該開發屬于自己的教材。

中學階段開設《影視鑒賞》在學生中有很好的反響,往往很容易使人誤認為這門課良好的教學效果完全是取決于學生對電影和電視劇濃厚的興趣,其實,真正要講好這門課并非易事,譬如,怎樣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問題。有學校將它設計為影視基礎知識課,有的將其設計為影視作品分析課。因為缺乏一部成熟的教材作為設計該課程內容的依據,所以,《影視鑒賞》的內容五花八門。選修課如果沒有自己的教材,課程很難形成體系,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授課內容東拼西湊,教學目標混亂,達不到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的目的。以七年級下冊為例,《影視鑒賞》可以嘗試這樣開發教材。

1.1 面向學生,確定好課程目標

通過對《影視鑒賞》的學習,旨在提高七年級學生的審美水平、語文素養及綜合人文能力。課程應以影視精品的鑒賞為脈絡,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從點到面的去欣賞、讀解、品味、評析影視佳作,逐步實現提高學生審美感受力、鑒賞力、創造力的目標。同時,也應引導學生由影視作品的鑒賞到文學作品的解讀,分析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和技巧,進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1.2 根據七年級語文教學目標確定鑒賞作品

根據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內容的特點,除去中段考和學期末復習備考的時間,七年級下冊《影視鑒賞》安排為16學時為宜。因為《影視鑒賞》不僅是引導學生欣賞優秀影視作品,它還應該是語文課本的延伸和拓展,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以把七年級下冊《影視鑒賞》的教學內容作這樣的編排:

第一單元:成長的故事

鑒賞影視作品:電影《美麗人生》、《放牛班的春天》

懸念與伏筆:影視作品中如何設置懸念吸引觀眾

推薦文學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

第二單元:英雄與歷史

鑒賞影視作品:電視劇《恰同學少年》選集、《水滸傳》選集

環境與人物:環境渲染對塑造藝術形象的作用

推薦文學名著:《水滸傳》

第三單元:中華文藝

鑒賞影視作品:電影《絲路花雨》、電影《花腰新娘》

音樂與舞蹈:視聽沖擊,情感震撼。

推薦文學作品:《中國民間故事選》

第四單元:人與自然

鑒賞影視作品:電影《鶴鄉謠》、《人猿泰山》

畫面與鏡頭:盡享視覺盛宴

推薦文學作品:《詩文地理》

1.3 根據七年級學生特點,設計好課程體例。

面對七年級學生,考慮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們在設計課程體例時應偏重于作品內容本身的剖析而不對影視常識的介紹,應重在分析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而不是對拍攝技巧的鑒賞,應重在通過對作品的鑒賞引導學生走進影院欣賞影視作品乃至追本溯源的去閱讀改編成影視作品的文學名著。以第三單元(《中華文藝》鑒賞影片《花腰新娘》這一課為例,我們可以嘗試這樣設計:

A.影片情節介紹

B.人物形象分析

C.經典片斷鑒賞

D.音樂,舞蹈與民族風情

E.知識鏈接:電影《阿詩瑪》與敘事長詩《阿詩瑪》

2 “影視鑒賞”作為一門課程,應該在課堂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影視鑒賞”是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很多學生選擇這門課程的原因就是上課可以欣賞到心儀的影視作品,甚至有學生誤認為這門課程就是看電影,影片結束了,課也就結束了。我們在教學中,既要組織學生觀摩影片,又要對影視作品進行賞鑒分析,這樣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對待這門課程時的兩重性,即看片積極而聽課消極,既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不利于實現這門課的教學目的。如果要改變這種現狀,就必須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相應的調整,設計和創新,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登堂入室,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達到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目標。我們在教學時,可以嘗試采納這些教學方法。

篇(6)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初中《語文》教材(七、八和九年級上下冊,2007年3月第2版)安排了8種常用辭格的學習,這很有道理。但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修辭知識內容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問題,諸如比喻辭格內容的編排次序的問題、某些辭格定義的表述以及辭格內容分配不均勻等;因此要適當加以糾正。論述如下:

一、比喻辭格內容的編排的次序不當

在流沙河《理想》一文中“研討與練習”給出了這樣的練習(七年級上冊,第28頁):詩人給理想打了許多比方,異彩紛呈,含義深刻。試模仿第一段也寫幾句。

而在該冊第54頁朱自清《春》的《研討與練習三》才指出其定義,內容為:

課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喻,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使描寫生動形象,說理通俗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體和喻體,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用來比喻的事物。本體和喻體之間常用比喻詞“像”、“像……一樣”“似的”等來連接。這種比喻叫明喻。

按常理來說,在說出打比方之后,就應該給出比喻的定義;這樣才能讓學生和老師對比喻這種辭格有個明確的認識。本應放在第28頁說明的卻放在第54頁來加以說明,教材如此安排,順序似乎不妥。因此,我們以為,應當把比喻的定義提前到第28頁來講述。另外,在講比喻的定義時,還可以分開來作兩次表述。先講它用來描繪事物的定義;后講它用來說明道理的定義;這樣似乎更加合乎語文教材中的實際。我們先看流沙河《理想》一文中給理想打的比方: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

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理想”這個概念對初中生來說,難以理解。但是“石頭”、“火”、“燈”和“路”等這些事物我們是能夠具體感知的。這樣我們就能夠順著這些具體的事物來理解這抽象的概念“理想”。但是在這篇文章中并沒有談及比喻用來說明道理。所以這時候比喻的定義可以解釋為:

比喻可以用來描寫事物,即是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來打比方,使描寫生動形象。比喻通常都有本體和喻體,本體是被比喻的事物,喻體是用來比喻的事物。本體和喻體之間常用比喻詞“像”、“像……一樣”“似的”等來連接,這種比喻叫明喻。本體和喻體之間如果用比喻詞“是”來連接,這種比喻叫暗喻。

初中語文教材第二冊的課文楊萬里《過松源晨炊漆公店》(第175頁):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詩人借助景物描寫“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來表達人們“下嶺便無難”的感受,說明一個讓讀者自己去感受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即是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地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陶醉。這時候我們可以來說明比喻的定義:比喻也可以用來說明道理,就是在說明道理時,用同它有相似點的別的道理來打比方,使說理通俗易懂。

我們以為,先講比喻可以用來給事物打比方,后講它也可以用來說明道理,并且根據教材中相關的用例來說明,這樣的安排更方便初中生的理解。

二、某些辭格定義的表述不盡一致

在初中八年級(上)杜甫詩三首中,在述說對偶辭格時就先闡明其定義(八年級上冊第183頁):

古詩中多用對偶句。對偶,又叫“對仗”,俗稱“對對子”,是把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義相關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

語文教材九年級(上)第267頁附錄中指出,對偶俗稱“對對子”,是把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關或相反的短語或句子成對地排列起來,給人以音節勻稱、音律和諧的美感。

對比兩者不難看出,教材在八年級上冊第183頁的表述是“意義相關”,但在九年級上冊第267頁的表述卻是“意思相關或相反”,顯然,第267頁的表述中顯然多出了一個“意思相反”;“相關”自然包含“相反”,多出來的“意思相反”是有意強調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在八年級上冊第183頁為什么不標明呢?我們以為,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的解釋還是完善一些,妥當一些。

又如夸張的定義。八年級下年級《語文》一書中作者對托爾斯泰外貌的描寫,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夸張是在描寫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第36頁)。九年級《語文(上)》第266頁附錄中則指出,夸張是運用遠遠超過客觀事實的說法,故意對人或事物做擴大或縮小的描寫,以表達作者鮮明的感情態度,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對比上述兩者的定義,顯然九年級的論述中包含了夸張的功用。這兩種不一致的表述會讓教師和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到底夸張的定義哪一種表述更好呢?附錄中的夸張還提到了夸張的表達功能,而八年級下年級中卻沒有如此定義。這樣前后不完全一致的定義會讓學生感到疑惑,進而懷疑教材的權威性。我們以為,附錄中的解釋更加準確一些。

再如反復的定義。《語文》七年級下冊第127頁指出,反復,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特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而《語文》九年級上冊第267頁附錄中指出,反復是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或某種結構,以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

對比兩者,不難發現,九年級上冊中對反復的論述比七年級下冊的多了一個術語,就是“某種結構”。可見,《語文》教材不同之處對反復的論述并不完全一致。我們以為,附錄中的解釋更加全面一些,也更加完善一些,可取。

三、某些辭格知識內容分配不平衡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修辭在談到擬人、比喻等修辭時并不均勻,也就是它們出現的次數并不相等。如初中語文教材談到了8種常用的修辭手法,即為比喻、擬人、排比、反復、對偶、夸張、反問和設問。它們在課本后研討與練習出現的頻率分別為:

比喻9次,擬人1次,排比2次,對偶1次,夸張2次,反復1次,反問1次,設問1次。

就整個初中語文教材研討與練習中的內容來看,夸張、設問、反問等常用辭格并沒有受到充分重視。

在眾多的修辭手法中,比喻就像軟柿子一樣,經常被“捏”;而且“捏”的地方大同小異。大都是比喻的效果是什么等問題,如: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57頁指出,本文用一系列比喻來說理,既生動形象又有說服力。試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現作者什么情懷?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70頁指出,詩中說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鐵的臂膀”指什么?這個比喻有什么深刻含義?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139頁指出,聯系上下文……討論括號里的問題:

但是在這白雪皚皚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樓,它召來那些由于愛情、忠誠和友誼曾經同他有過聯系的各種人的形象,他給所有這些人留下了話。(聯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唇樓”是指什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盡管表達效果是比喻最重要的功能。但是每次都如此安排,會讓教師覺得膩,學生也覺得煩。若大的修辭知識海洋,難道只有“比喻”值得大量地思考和練習?而且練習的內容也差不多。現今學生語言能力素質堪憂,這樣不成系統性的內容編排值得我們反思,也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因此我們以為,每個辭格都可以安排兩三次的練習,以便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本文系2013年貴州省教育廳課題《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漢語知識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課題號為:13ZC061]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蔣孝茹.對中學修辭教學的幾點意見[J].青海師專學報,1998,(06).

[2]王麗玲,李昌華.中學修辭教學簡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04).

[3]曹曉斌.中學修辭教學的問題與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5.

篇(7)

【中圖分類號】G ?搖【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1A-

0032-02

新課程改革已經走過了13個年頭,由2001年秋季學期使用新教材開始,語文課堂教學就出現了變化。我們大膽地進行改革,不斷地探索、總結,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學思路。然而,時間也在考驗著我們每一個教師,10多年來,有多少教師是真正地在堅持走課改之路,有多少教師仍然以為使用新教材就是進行課改,又有多少教師為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而進行了課改,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作為一名長期在農村初中任教的語文老師,筆者根據本校的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現象,就如何實施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實踐和思考。

一、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

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單一,如只注重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把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設計成為相對獨立的三個教學目標。殊不知,由設計單一的教學目標到設計多元的教學目標是課程改革的重大改變。教學目標是學生通過學習所要達到的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結果,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學情,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去考慮。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什么、怎么學,還要注重體現隱性學習目標的教學,即在課堂教學中由學生去探索和實踐而生成的學習目標,這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

例如,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河中石獸》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設計為:1.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閱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課文內容。2.反復朗讀,借助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句。3.深入理解,積極思考,認真討論后獲得感悟和啟迪。這3個教學目標看似簡單,卻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而學生在積極思考、認真討論采用何種方法找到石獸這個環節,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這正是我們需要體現的課堂教學的隱性目標。

二、創設切合實際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教師缺乏創設教學情境開展教學的意識,有的教師是不會或不擅于創設教學情境,有的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的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例如,在一次研究課上,一位教師在教學語文版八年級下冊課文《》時是這樣導入教學的:1.請同學們介紹一下南京的昨天、今天。2.同學們,電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在整個教學導入環節,基本上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沒有參與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導入顯然是無效的。

不可否認,雖然這位老師創設了教學情境,但是在教學導入環節為什么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呢?原因在于,這位老師沒有根據學生的學情來創設教學情境。在鄉鎮學校,絕大多數學生沒有看過電影《》,以學生的經驗積累來看,也不知道南京的“今天”,更別說南京的“昨天”了,結果教學導入環節就成了老師的“獨角戲”。由此可見,教師不僅要有創設教學情境的意識,還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而創設的教學情境必須符合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和生活實際,將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創設的教學情境才是有效的。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課文《地毯下的塵土》時是這樣創設情境的:1.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選取的圖片是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的插圖,在展示過程中讓學生說說圖片的出處。2.舉例說明圖片中的童話故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啟示。當學生看到熟悉的圖片時,都搶著回答,整個教室一下子就熱鬧起來了,教師也很輕松地切入了教學主題。可見,創設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能夠較快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順利地進入教學。

三、進行扎實有效的基礎知識訓練

我們在教學中往往習慣于把生字新詞一次性地全部板書出來(或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然后讓學生認讀,或當堂聽寫,這個教學環節往往在教學導入之后或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后進行。要求學生會讀會寫生字新詞固然重要,但這樣的機械記憶卻無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有的教師喜歡把認讀生字新詞這個教學環節單獨拿出來,完成教學任務后便匆匆收工,有的教師則是省略了這個教學環節,以為實施新課改就不需要講解生字新詞了。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這一職能決定了我們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是要學會運用。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呢?筆者認為,生字新詞的學習應采用隨文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接觸語言材料和語文實踐中掌握語言文字的運用。

例如,教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課文《珍奇的稀有動物――針鼴》,教師在講解詞語“蟄伏”時可以提問學生:“針鼴還有那些生活習性?”當學生回答針鼴在冬天蟄伏時,教師可以趁機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這個詞語,同時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蟄伏”一詞的含義。又如,教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蘇州園林》一課,要求學生掌握“標本”一詞,教師可以在教學的最后提問學生:“文中的哪個詞最能說明蘇州園林的重要地位?‘標本’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能夠依據前面學習的蘇州園林的知識來理解“標本”的含義,并學會運用。可見,采用隨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生字新詞,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

四、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

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群體無意識問題多的現象,如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問題設計不夠合理,缺乏層次,沒有突出重點。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一課時,一共提出了9個問題,并且常常是兩三個問題一起拋出,學生顯得手忙腳亂。而另一位教師在教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陋室銘》一課時,提出的群體無意識問題更多。

我們在課堂上為什么要提那么多的問題呢?這些提問都是有效的嗎?回答這一問題的關鍵要看學生通過這節課學到了什么知識,獲得了什么技能。教師在教學中不是不能提問題,而是要控制問題的數量。試想一下,教師如果在1分鐘里提出2個問題,學生還有思考和自學的時間嗎?筆者認為,教師要學會控制問題的數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與對話的機會,圍繞課文重點多提一些非確定性答案的問題,這樣更能引起學生的深度思考。

例如,在教學語文版七年級下冊課文《巨人和孩子》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問題:1.巨人的花園里發生了幾次變化?每一次變化的原因分別是什么?2.巨人的變化起關鍵作用的是孩子們的童真與愛。為什么孩子能給花園帶來春天?3.這篇童話給你帶來了哪些啟示?學生圍繞這3個問題學習課文,對于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有助于理解課文的問題,教師要給予引導。顯然,這組問題不多,但富有層次,重點突出,有利于學生抓住文本的主要內容,給學生留出了思考和探究的時間,這樣的問題設計才是有效的。

五、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適度

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管有沒有必要,都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眾多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有的教師只是把它作為課堂教學的點綴,學生交流探討的時間得不到保障,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教師的指導調控不到位,無法達成教學目標。筆者認為,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要有度。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它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教學相長,只有科學合理的利用,才能發揮它的最大功能。做法是:首先,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在內容上要注意整體性、綜合性,要有較大的思維空間和思考價值。其次,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減少學生的依賴性和盲從性。最后,讓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師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就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操作來看,可以參照這樣的流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活動―成果展示―評價激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蕉午夜福利院| 国产jizz中国jizz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色老头老太xxxxbbbb| √天堂资源中文www| 性色av闺蜜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挑战三个黑人惨叫4p国语| 久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疯狂做受xxxx国产|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丁香搜索|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免费入口| 中文字幕日本人妻久久久免费| 在线观看亚洲av日韩av| 色135综合网|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夜夜夜夜曰天天天天拍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少妇愉情理伦片高潮日本|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末成年女av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国产精品 视频一区 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三级特黄60分钟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欧美视频| 最新国产aⅴ精品无码| 精品国精品自拍自在线|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aⅴ在线视频| 免费少妇a级毛片|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真人插b免费视频播放|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