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0: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態環境建設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金融生態;社會信用;區域經濟
金融生態,是各種金融組織為了生存和發展,與其生存環境之間及內部金融組織相互之間在長期的密切聯系和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結構特征,執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動態平衡系統。任何一種金融生態都是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我們把作用和影響金融生態的這些環境條件稱之為金融生態環境。樹立科學的金融生態觀,重視和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這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經濟金融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金融業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首先,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只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樹立科學的金融發展觀,才能帶動整個金融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金融業掌握著國家的信貸資源,只有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才能把自身的微觀經營行為與整個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目前西部地區金融生態環境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看,西部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基礎差,起點低,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為西部經濟的發展搭建平臺。
一、完善以法律為基礎的生態調節機制
正如自然生態總是在一定自然環境下形成的,并因而具有不同類型的生態特征一樣,金融生態也是在一定政治、經濟、文化、法制環境下形成的,也具有鮮明的制度結構特征。由于政治、經濟、文化的許多特征是通過法律制度來體現的,因此,法律制度是影響金融生態最直接的、最重要的因素。
完善的金融法律體系是一國金融生態健康發展的保證。目前,針對我國社會信用環境不理想、交易違約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道德風險的狀況,需要盡快修改完善現有的《合同法》、《破產法》、《證券法》等法律,對《刑法》中有關貸款欺詐的規定進行修訂,并進一步提高和改進會計準則,規范和完善社會中介機構的服務行為,促進金融機構會計信息透明化,使金融法規真正對違法違規行為發揮最后的“殺手锏”作用,支持和維護整個金融生態的建設和發展。應以市場原則為基礎,加快出臺有關金融機構破產和存款保險制度的法律,盡快建立起以此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調節機制。
二、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科學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要努力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有序運行的前提,社會誠信環境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約著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信用環境建設,信用環境正在優化,但尚未徹底好轉,主要表現在:逃廢銀行債務行為時有發生;企業改制時將有效資產剝離,“金蟬脫殼”情況在一定范圍比較普遍;司法對銀行債權的保護力度不夠,銀行維權的法律成本高昂。
建設良好的社會誠信環境,征信公司可以根據金融機構的要求,廣泛收集信息,從而減少金融機構和借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信貸機構能夠更加準確地評價客戶的信用狀況,更有針對性地發放貸款和科學定價,減少逆向選擇問題,最大限度地避免信用風險的發生。征信體系大量的信息還可以成為提高金融機構經營決策水平的重要分析基礎。金融機構通過對征信數據的深入挖掘,可以發現最有市場價值的客戶群體以及不同客戶群的增長變化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市場細分和定位。目前,人民銀行繼企業信貸登記咨詢系統后,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也已實現全國聯網查詢,這不僅有利于實現全社會信用信息資源的共享,而且有利于商業銀行及時全面了解掌握客戶信用狀況,防范信貸風險。要加快誠信法制建設,盡快出臺征信管理、信息披露等法規,完善社會信用征集與評價體系,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強化中介機構及人員的責任追究及懲罰制度,提高中介機構的信用,使中介機構成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市場主體。
三、地方政府要發揮核心領導作用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財政、稅務、工商、公檢法、新聞宣傳、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和金融機構等部門,這就決定了加強金融生態建設需要各部門甚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必須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領導和推動作用。地方政府要前瞻性地認識到資金按市場原則流動在市場經濟日益深入發展形勢下的客觀必然性,高度重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對增加信貸投入、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意義,把爭取金融支持的重點放在主動地、超前性地改善金融生態環境上,形成資金聚集的“洼地效應”。
地方政府應當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加強宣傳,營造全社會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的積極氛圍。通過有效宣傳,提高社會公眾對金融生態環境的認知度,爭取社會各方對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支持;其次,政府應當著力改善自身行政和工作作風,為金融業發展創造公平、公正的環境。政府應當堅持依法行政,打造“誠信政府”,結合地方金融生態建設實際,清理、廢除過去不利于金融業發展的各種規章、制度,尊重地方金融機構的依法自主經營權,減少地方保護主義對金融活動的直接和間接干預,形成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的合力;再次,加強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交流。政府應成立有關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委員會,統籌吸納銀行、企業、社會各界意見及建議,制定金融生態建設的規劃、目標、任務、程序,在作出經濟決策時也要充分聽取委員會的意見,及時向金融機構通報本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方
面的重大政策、規定。
四、人民銀行要提高履責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發揮中央銀行的信息優勢,加強對地方金融生態環境的調研和評估。其次,要加強與地方政府、地方法院和有關部門的溝通,會同金融監管部門及時向有關方面反映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協同開展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整治工作,使貨幣政策與產業政策協調發揮作用。再次,加強貨幣政策傳導,正確引導信貸投向?;鶎尤嗣胥y行應當加大央行“窗口”指導力度,對新出臺的重要金融政策都應結合轄區經濟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提出相應的落實措施。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方向,切實加強和改善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搭建合作信息平臺,真正建立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的協調溝通機制;最后,加大對重點項目、中小企業、民營經濟和“三農”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五、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高銳:關于西部地區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思考在金融生態鏈中,商業銀行居于中心地位。實踐證明,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貸款風險的大小和新增不良貸款的比例,金融生態環境對于商業銀行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商業銀行重視和共創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既有助于商業銀行樹立并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又有助于商業銀行發現新的利潤增長點和風險點,及早采取措施或搶占市場,或規避風險;還有助于商業銀行準確把握并正確運用金融運行規律,實現銀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目標。
金融企業應充分認識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工作的主動性、自覺性。首先,金融企業要樹立金融和經濟和諧發展的基本理念,正確把握和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要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促進地方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在支持經濟發展中改善金融生態。其次,要加強與政府各部門、客戶等的溝通,協調,處理好各方關系,為自身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關系。積極配合人民銀行推進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促進同業信息共享,主動向人民銀行和金融監管部門報告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爭取政策支持。再次,要擯棄陳舊落后的觀念,努力增強金融服務意識,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和研究,主動地去營銷貸款。既要積極地支持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的成長和發展,還要繼續支持正走出困境的企業,把金融生態建設落到實處,為經濟金融事業的繁榮和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許諾金.論我國的金融生態問題[J].金融研究,2005,(11).
[2]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課題組.湖北經濟金融協調發展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6,(03).
[3]林永軍.金融生態建設:一個基于系統論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5,(08).
[關鍵詞] 金融生態環境信用環境信貸征信體系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是充分發揮金融核心作用的關鍵。所謂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機構所處的微觀層面的外部運行環境,包括與金融機構發展業務息息相關的企業狀況及銀企關系、社會信用體系、保護金融債權的法律實施、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內容。金融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產業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直接關系到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大小,直接關系到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區域經濟社會進一步加快發展能否得到充足有力的信貸支持。齊齊哈爾市是一個開發潛力巨大的新興城市。也是國家最早興建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對推進該市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該市構建和諧社會、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迫切要求。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信用環境的建設是其重要的核心部分,信用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該市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質量高低。據人民銀行齊齊哈爾中心支行統計,至2005年年末,該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為41.4%,歷年累計虧損58.7多億元,信貸損失74.5億元,企業欠息39.1億元。雖然從時間上看,相當部分不良資產形成于2000年前,有其歷史原因,但這組數字說明了齊齊哈爾信用環境建設的迫切性。所以為了構建良好的轄區金融生態環境,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環境。建設齊齊哈爾市良好的信用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起信貸征信體系。信貸征信體系對防范信貸風險的出現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該體系所提供的信息,金融機構可以對貸款企業或個人的信用狀況做出評判,進而決定是否對其施信以及施信的額度。該體系可以指定專門的部門牽頭與管理。信貸征信體系應包括企業與個人兩方面的信用信息。信貸征信體系不但要涉及銀行信用信息,同時也應當涉及非銀行信用信息,這就需要工商、稅務、財政、社保、海關、電信、房改等部門多方面的配合。信貸征信體系的建設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同時要做到對系統的經常的維護以及對信用信息的實時更新,以實現信貸信息的全國互通和互用。為了防范和化解可能出現的風險,建議建立起信貸征信體系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涉及參與的部門可以包括人民銀行、銀監局、各金融機構及有關部門,信貸征信體系聯席會議能針對新出現的情況和問題進行較好的溝通與交流。在信貸征信體系的建設基礎上逐步構建起全社會信用信息平臺。
第二,提高全社會信用觀念和信用水平。良好信用環境的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配合,它不只是金融機構單方面的事,它需要工商、財政、企業及個人等的大力支持。良好信用環境的根本是全社會信用觀念的樹立和信用水平的提升。為了提高全社會信用觀念和信用水準,結合當前國家實行新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應加強財政檢查力度督促企業進一步規范財務制度,要求企業按照真實、透明的原則主動接受銀行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檢查,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借款合同,保證按時還本付息。同時銀行要利用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在改制、重組、破產過程中,不逃廢、懸空金融債務。同時要做好農村信用戶、信用村(鎮)評定工作,不斷提高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建議實施社會信用評級機構準入管理,大力發展社會征信中介服務機構,積極培育征信市場,鼓勵在政府采購、項目投資、土地拍賣、社會公益事業等交易行為中廣泛使用征信產品,以帶動全社會信用觀念整體水平的提升。
第三,建立起信用利益導向機制。信用環境的建設需要相關的配套措施加以保證實施,當前社會經濟信用程度過低的根本原因是不守信用的機會成本過低,經濟交往中,違約一般能夠取得短期的直接利益,在我國目前法律不夠健全、執法效益不高、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等不良司法環境下。受害者難以追究其責任,破壞信用的一方在經濟上、法律上沒有受到應有的追償和處罰,由此造成失信成本過低的局面。所以建立起信用利益導向機制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信用利益導向機制應包括信用公示制度和獎懲措施兩個方面。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一旦出現惡意逃廢債務、失約失信等現象,經公證鑒定,均可通過媒體進行公示,督促失信者自覺守信履約。同時加強法制建設,當前特別需要加快建立和修改的法規應該是《合同法》、《公司法》、《信貸法》、《賠償法》、《商業銀行法》、《訴訟法》等。立法上不僅要考慮各種實體法的建立、修改和完善,明確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訴訟程序上也應采取一些有利于保護債權人的措施和法規或條款。
第四,規范信用中介機構經營行為。信用中介機構由于其所從事工作的性質,其工作結論往往是施信企業及投資人重要工作依據。但目前,一些社會中介機構本身信用程度就很差,常常提供不真實信用信息,不能起到客觀公正的中介和咨詢作用,給社會和投資企業及個人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所以,采取措施整肅信用中介機構,提高市場準入標準,規范其經營行為,嚴厲打擊失信的中介機構是當前一項重要的工作。從齊齊哈爾市情來看,所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盡快培養出一批信譽可靠的咨詢公司、信用調查評估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信估價公司等中介機構,提高其評估、調查資信的可靠性,提高其信息披露的可信性;二是要加強行政檢查力度,對提供虛假信用信息的中介機構要嚴格執法,明確其對失信結果的法律和經濟責任。
[關鍵詞]:林業生產;生態環境;林業建設
[引言]:
舒適的生態環境是人們追求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同時它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要改善生態環境,必須搞好生態林業工程建設。在生態林業工程建設中,林業技術的推廣、應用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篇文章以生態林業工程建設為原則,就我國目前林業技術推廣在生態林業建設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找出原因,從而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將促進我國正在進行的生態林業建設的發展和完善。
1、當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缺少健全完善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相關政策
我國林業生態環境受到的破壞十分的嚴重,其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就是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上缺少足夠的重視。從當前來刊,我國在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上缺少相應的法律相關政策,在對生態環境的投資上也不多,缺少對積極參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群體的相關獎勵機制,同樣也缺少相應的懲罰機制,造成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工作很難擴大化。
1.2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不足
就當前我國對林業生態環境現狀而言,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盡管在對林業生態資源的建設與保護,水土流失的生態建設,以及對土地荒漠化、草原植被的保護等方面都采取了相應的舉措,同時也獲得了很多顯著的業績,但從我國的實際狀況而言,在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舉措上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仍進一步給予重視,例如就林業生態環境所采取的方法上來看,在樹木的種植結構以及搭配種類上存在不合理,就可能導致出現水土流失等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1.3林業技術推廣的后備資金空缺
不僅僅面臨著工作者的技術問題,資金的短缺也為林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遞進造成阻礙。不光基層的林業技術的開發需要很多資金,技術的研究更是需要資金強有力的支持,目前的很多政府部門還是不夠重視,讓林業技術推廣工作時刻不得不承受資金的制約,進而推遲了林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同樣也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資金,讓基層林業的一些干部的工作條件無法改變,一直處于比較艱苦的境地,在思想上也給基層干部以及技術人員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導致科研人員和工作人員的一直處于迷茫狀態而無法全身心投入林業工作,對林業技術的推廣進展緩慢,影響我國生態林業進程。
2、強化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策略
2.1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
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日益普及,各行業各領域都積極開展業務信息化建設,誠然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需要應用到大量資料及數據,所以更要推進信息化建設。尤其是有關項目和內容較相對豐富多樣,會涉及到大量數據,如果缺少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那么林業調查規劃工作開展難度很大。信息化的實現,在較大程度上能夠減輕林業調查規劃人員負擔,進而把更多的精力應用到工作創新中。具體而言,為推進信息化建設,應做好這幾項工作:一是要把全國各級林業部門充分聯合一塊,建立一個規范、統一的森林資源管理系統,并要實現信息的共享。二是要把相關信息分類輸進數據庫,以便隨時查詢和應用。三是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計算機能力,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及專業軟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并可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意見。
2.2加強宏觀調控
生態環境的平衡可以利用宏觀調控來控制,加強規劃,通過社會的調節和治理能夠使得自然生態環境更加優化,創造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和諧的生存環境。生態環境優化了也有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讓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是由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是一項長期的巨大的工程,僅僅靠某個人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國家應該統一規劃,對改善生態環境的企業或者組織給與補助,讓企業可以正常運轉,這樣可以使生態能夠得到更好的改善,也能拉動當地的經濟。再加上投資者普遍不愿投資很長一段時間。因此,國家應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生態建設的發展,堅持政府投入,建立政府主導,政策引導,宏觀調控,市場運行機制的導向作用。動全體公民的參與和全社會。政府應在生態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使整個社會陷入生態建設,在這一雄心勃勃的項目美化環境。
2.3不斷完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和管理工作
結合我國生態環境資源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要重點保護林業生態區域,這是由于當前全球出現了氣候變暖,溫室效應現象,且資源越來越匱乏,且非常的嚴重,進而使得全世界人們都開始高度重視生態和環境問題。在新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對林業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對于生態資源的合理建設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為林業資源生態環境建設不但有助于人類的生活,同時也有助于確保全社會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對于該項工作的開展,各個部門之間應做到積極配合,在接到相關任務時,要時刻保持優質高效工作狀態,讓資金和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關聯,根據各單位的好壞情況給予有獎有罰的評定,對于得到獎勵的單位,要及時的給予肯定,使單位造林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對完成不好的單位要進行處罰,還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植樹造林的實踐活動中,加大對造林的宣傳力度,促進人們對造林重要性意識的提升,不斷的完善林業生態的保護和建設。
2.4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林業創新機制
以科技為先導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前提,要形成以科技為核心,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林業創新機制,首先需要促進生產水平的提高,同時要保護好林業資源。相信科學能指導林業發展,林業相關科技成果必須與實踐相融合才能發揮作用,要改變技術和產業建設間的問題必須依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最后再做出決策,充分考慮到國家與地方的情況,全方位提高林業的綜合水平,提高林業的產業綜合實力。
結語
林業調查規劃設計的目的在于保護森林資源、指導林業生產建設、保障相關利益方的合法權益。為確保工作的有序有效開展,必須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信息化水平,并要加強監管,使該項工作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城市;建設;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42-0024-02
當前,在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的發展與進步,同時生產力水平也在日漸提高,對此,城市化進程正處在進展當中。但是在城市化進程發展中隨之帶來的也是人口的增加、環境的污染、生態破壞、資源大量的消耗等問題。如今,在人們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生態環境平衡問題,而給我們帶來的卻是發現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已經變得很脆弱了,并且已經不能再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路線繼續走下去了。因此,怎樣可以調控好城市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必須值得我們去思考并且進行解決,同時也探索出可以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之間兩者關系的途徑,從而實現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與人類之間和諧發展的關系,也作為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因素。
1 對于城市建設的主要特點
1)對于城市建設,作為人們生活的物質載體,而城市的空間形態與自然景觀則是人們主觀向往的物化表現。在人們生活的環境與自然城市景觀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同樣兩者之間也有著互相影響的關系。在人們所生活的空間里其最主觀的思想就是可以引導城市空間和生態環境的建設,也對所存在的環境條件給予一定的影響力。在城市建設中作為一個可連續發展的過程,而在城市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中是兩個可以相互影響的空間與時間的演變,并且可以得到創造城市空間與環境景觀的各種要素。在城市建設環境的基礎的本質就在于人們主觀的思想對物質的顯現。所以,以合理科學正確的建設城市規劃設計思想的本質在同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相統一的并不存在矛盾,是相輔相成的概念;
2)在城市建設的生態系統中它是屬于經濟、自然和與社會相復合的生態系統,所包括在環境系統以及生命系統中,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人們生活的環境與活動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科學合理的規劃城市環境建設已經成成為宏觀的指導方案,在優化合理的城市土地資源配置,組織城市建設空間環境的重要策略,因此就必須要重視具有生態觀的思想。也只有提高了生態環境的主觀意識,才可以更好的指導城市建設在未來的建設中以打造生態環境城市的方向前進,并且建立起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當前,對于規劃城市景觀設計在城市建設中已經廣泛地得以應用;
3)在自然界城市建設所占的空間是很小的,但是卻集中了大量交通、人口等方面,并且也建立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對此就會產生很多損害城市環境的污染物質,對原始的生態平衡造成了改變,也改變了城市物理化的環境,比如在城市里的溫室效應以及土壤板結等情況。在城市生態環境系統當中,對于城市化發展的過程是會不斷地影響環境的自身變化,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在生活、生產方式的形態,與此同時,通過其它途徑給環境造成的環境問題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生活的健康狀態,從而引起了公害。在當代城市建設中人工生態環境系統是比較脆弱的,并且在生態過程上是需要耗竭性的,它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于因人口高度的密集性,因為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并不是完全開放的,它主要的表現就是需要其它生態系統全面的支持,需要大量的人為輸入物質與能源力量,同樣在城市環境中生活的人們所產生大量的廢物也需要通過其它生態系統進行消化處理。
2 加強提高城市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1)在城市化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作為保護和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就是綠色生態問題,這是在城市發展與城市規劃過程當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關鍵問題。在城市建設的規劃當中對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得到了全面的注重,因此城市生態環境的發展就會向人們主觀意識的方向進程,對于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也會大大的提高,不斷的改善。對此,在環保部門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環保指標,從嚴管理生態環境問題,全面充分的開展生態環境的檢查活動,對于那些嚴重違反環保法規和法律給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部門必須要進行依法的從嚴處理。在環保等相關單位的全力積極配合下,嚴厲打擊給環境造成嚴重后果違反環保法規意識的行為;
2)對于城市環境建設的問題是錯綜復雜的,同時涉及了城市建設發展的每個不同層面,所以,需要把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得以快速發展的必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推動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有效依托。充分全面的堅持以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調整合理的用地需求,優化用地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化,并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可以轉變成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和根本方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是治理環境結構性污染的關鍵因素,也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的主要方法。在加強提高高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現代服務與技術產業,改變原料利用的結構,以減少不必要的能耗,加強提高應用太陽能以及生物能等方面的清潔能源;
3)在建設生態環境的城市中必須要全面的被社會大眾廣泛的接受作為主要基礎,運用全社會人員共同參與的力量,奠定綠色環保與生態建設基礎的力量。也只有通過應用全社會的力量進行共同參與才可以實現社會、資源和環境與人類之間相協調發展的目標。所以,必須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開展環保宣傳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強大的輿論氛圍,積極引導和鼓勵全民參與生態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事業,大力倡導生態文化,提倡綠色、低碳、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還可以通過環境警示教育增強公眾的憂患意識、危機感、責任感,使生態文明觀念、可持續發展思想、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深人人心。
3結論
總而言之,對于生態城市的建設不是一個簡單的急于功利的問題,而是需要通過長期而久遠的階段任務,作為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過程。然而雖然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計多復雜的問題,從規劃建設生態城市,建設生態城市的主要機制、主要理論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問題等待加以解決。所以,在建設城市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問題上則需要以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科學合理綜合實踐地加以進行。
參考文獻
[1]鄒良楠.保持城市建設中生態環境的對策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9).
[2]莊志強.淺談城市建設和城市生態問題[J].科技資訊,2008(2).
[3]許迎新.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D].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2005年學術年會,2005.
關 鍵 詞:區域金融;生態環境;企業改革;銀行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2)03-0037-02
區域金融業的發展依賴于該區域的金融生態環境,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形成資金聚集地,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河北省保定市自2009年開始已連續3年開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年”活動,并出臺了相關政策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經過持續努力,金融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有力推動了當地金融業發展。但是,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該市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有些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研究解決這些問題對探索我國的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一、保定市金融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1.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力度不足, 影響了政策實施效果。近年來保定市把金融業放在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相繼出臺了《關于支持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推進企業上市工作的意見》、《關于開展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年活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在政策扶持、強化服務等方面改善了金融生態的外部環境,成為金融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在各種政策實施過程中,更多集中在政府和金融企業的管理層面, 而其他企業管理者、居民,甚至金融業的普通員工了解的并不多。從我們的調查結果看,80%多的被調查者不知曉金融生態環境的內容, 這勢必使政策的實施效果大打折扣。 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 一是宣傳教育不到位,缺少有效的傳導和溝通渠道;二是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條款內容比較繁瑣,使受眾難以接受;三是社會公眾及投資者的金融風險意識不強,沒有樹立“風險自擔”的意識,對各種金融產品的收益和風險了解不多。四是社會公眾缺乏法律意識,對于金融法規和各項制度不了解, 對于一些金融違法活動沒有準確的判斷能力。
2. 征信體系建設進展緩慢。 近年來保定市一直在積極推動社會征信體系的建設, 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積極性不高,也缺乏有效地制約措施。另外,企業主管部門、工商、稅務、公安、金融等信息資源部門掌握的企業和個人信息尚不能合理共享,從而使社會征信系統的功能和作用大打折扣。
3. 政府干預金融企業行為時有發生。 由于長期以來行政干預的慣性, 對于地方政府重點支持的項目, 金融企業往往迫于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壓力而提供資金支持,難以完全擺脫行政干預。
二、優化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路徑
1. 加大宣傳力度, 營造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的社會氣氛,提高居民的金融意識。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復雜的長期工程,需要全社會各主體廣泛參與,真正實現各項金融改革措施和政策能夠上通下達,全民知曉。
2. 政府加強協調作用, 為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保障。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需要搭建一個相互協作的平臺,地方政府部門由于自身職能特色,具有較強的號召力、影響力和組織能力,可以利用行政、財政、市場等多方面的資源,發揮主導調控作用,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做好金融工作的領導協調。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密切政府、金融企業、客戶的關系,市金融辦應定期組織召開金融例會、金融論壇,形成有效的協調溝通機制,及時通報金融信息,推動金融創新活動的開展,為提升地方經濟的金融支持能力創造有利條件。
3. 逐漸完善社會征信系統建設, 為金融企業提供精準的信息基礎。信用環境是金融生態的主要標志,加快征信體系建設是促進金融生態優化的重要手段。2011年10月19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部署制訂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提出“把誠信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抓緊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當前,企業誠信意識和公眾金融風險意識還比較淡薄,偷逃金融債務情況時有發生,社會公眾以及機構投資者的信用信息還沒有得到有效歸集和準確的評估,部分企業信息造假嚴重,失信懲罰機制的約束力較低。各地應以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為依據,加快推進全社會信用體制建設,培育企業和個人的征信系統的規范化管理,形成在信用信息基礎數據采集環節的規模效益,避免信息重復和信息分割,建立企業信用信息交換系統,推進信用信息的傳輸、提取、考核的自動化,提高信用信息征集效率,實現資源共享。此外加強對企業會計、審計等信息的披露制度,提高會計、審計等信息的披露標準,增強企業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真實性,逐步與國際標準完全接軌,形成良好的生態金融環境。
4. 健全法制環境,嚴厲打擊金融犯罪行為。我國近幾年來在金融法制建設上逐漸完善,但是仍難以適應當今金融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金融法制環境的治理主體是各地司法機關,由于各家銀行和司法機關分屬不同的行業,司法機關的物質保障完全取決于地方財政, 這些都使司法人員在執法中容易受到外部的干擾, 使司法機關不再是中央在地方的執法機構,而成為了體現地方利益的地方機構,造成金融機構在債務訴訟中經常陷入“贏了官司,輸了錢”的窘境。 保定市近年來金融機構上訴至法院追討資金的金融案件銳減, 經向金融部門了解主要原因是金融機構擔心與企業發生債務糾紛后, 容易導致銀企關系破裂,貸款更加難以追回,往往采取一些緩救措施來解決債務問題, 金融業的法制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為此,作為地方政府應改變這一現狀,改善法制環境, 提高企業法律意識, 加大司法維權力度,加強金融案件的審判工作,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終極救濟作用,提高審判、執行的效率和質量,切實保障金融企業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信用秩序;打消金融企業依法維權的顧慮, 積極建立和完善打擊金融犯罪工作協調機制和監測機制, 對于違反金融法規的犯罪行為嚴厲打擊, 及時阻斷違法犯罪活動的資金往來,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金融秩序。
5. 建立金融安全網工程, 提高金融風險檢測手段。 金融安全網工程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保持金融系統、尤其是銀行系統安全穩健運行而建立的危機防范和管理的一系列評價體系。 通過金融安全網的建設可以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降低危機處理的成本,一些檢測指標的設置對于金融企業起著“高壓線”的警示作用,可促其穩健經營。 金融安全網的建設由政府監管體系、中央銀行、證監會、保監會、銀監會、投資者保護制度共同組成; 風險監測指標由金融機構經營情況指標、 社會信用指標、法制環境指標、政府支持金融發展情況指標構成。 通過制度建設和風險指標的監控, 形成有效的金融風險預警和控制機制,為積極處置金融風險,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維彥. 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 黑龍江金融,2008(11).
[2]馬俊昀. 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角色定位:陵縣案例[J]. 金融發展研究,2009(8).
一、××金融生態環境現狀
金融生態環境是金融機構所處的微觀層面的外部金融環境,包括與金融機構發展業務息息相關的企業狀況及銀企關系、社會信用體系、保護金融債權的法律實施、會計與審計準則、中介服務體系等方面的內容。近年來,在市政府的重視和組織推動下,全社會的信用意識逐步增強,信貸和投資環境有了較大改善。一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在全市信貸營銷會上強調企業要誠信經營,全社會信用意識正逐步提高。二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對行政審批事項陸續進行了全面清理整頓,至今已削減多項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規范了中介機構行為。三是企業加快了自身改革,正在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如袁州區醫藥工業園、豐城、高安、上高、奉新等工業園一批起點高、效益好、有信譽的企業脫穎而出,對信貸資金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四是企業破產和改制行為逐步規范,逃廢金融債務的現象有所抑制。五是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農村信用社改革的進程加快,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增強,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比例連續多年下降。××的金融生態環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尚未達到自我調節、自我優化的良性發展狀態,特別是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融資成本較高。部分縣市沒有執行市政府關于降低貸款中介收費的文件,土地評估、房屋質押等中介收費較高、隨意性大。二是全市中介擔保機構結構單一、擔保資金來源單一,擔保機構沒有進行有效的商業運作,企業提供的擔保不足和擔保機構擔保能力沒有充分發揮的矛盾沒解決。三是企業改制存在不規范行為,有些縣市借企業破產、改制之機,懸空、逃廢金融債務,在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的形成中占有相當比重。四是金融機構資產保全難,起訴成本高,贏了官司變現難時有發生。五是銀企關系尚未步入良性軌道,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無法了解企業執行國家會計和審計準則的真實情況,給企業的信用評級和信貸業務的開展帶來困難,也給信貸留下了風險隱患。六是金融機構信貸管理體制不完善,信貸業務創新能力不強,不良資產占比仍然較高等因素影響了金融作用的有效發揮。信貸活動中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背誠信原則的情況時有發生。
××金融生態環境中存在的上述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了商業銀行信貸投入的積極性和××金融對外開放的程度,也影響了企業的信用等級和上級金融機構對××分支機構的授權授信,所以,重視和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提高企業對資金的吸引力和利用率,增強經濟的競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二、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對××具有現實的重要意義
金融生態環境也是一種潛在的生產力,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能夠增強××的資金聚集能力,若能有效地留住和聚集資金等市場資源,就會形成更加有效的競爭力。從近年金融宏觀面來看,全國信貸資金較為充裕,但是在市場經濟日趨完善情況下,信貸資源的分配更加重視市場化原則,資金在區域間的流動與金融生態環境有著密切聯系,金融生態好,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信貸資金流向這個“洼地”,金融生態不好,“洼地”就會變成“坡地”,信貸資金難以有效流入,這是信貸資源市場的游戲規則?!痢两鹑谏鷳B環境的改善不僅會吸引本地更多的信貸資金投入,還會吸引更多的區外資金的流入,滿足經濟發展對各類資金的需求。隨著市場的進一步完善,競爭更加激烈,要想長期可持續地吸引資金流入,必須以打造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作為前提條件,各商業銀行都已建立內部企業信用評級全國統一平臺:即各地的市場發育程度、經濟發展質量、市場經濟秩序、政府的行政行為、以及司法方面的執法效率等都將是商業銀行內部評級所考慮的主要因素,根據評級給出信用等級,并按等級情況確定對一個地區授權授信的大小,最終形成信貸資源在全國的結構分布。因此,需要把加強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提高本地區信用等級的前提條件,這是爭取銀行加大對當地授權、授信力度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有利于××經濟素質的提高和競爭力的增強。市場競爭中,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是相輔相成的,若資金來源渠道暢通,資金運用高效合理,則企業的發展呈良性循環,若資金運用效率低,再多的投入也難以為繼?!痢僚c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差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企業發展水平的差距, 是金融生態環境的差距。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正好可以為企業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一方面,審計、會計以及信 息披露的透明,能夠使企業的財務狀況得以真實反映,在盈利的內在動力和優勝劣汰的外部壓力下企業會更加主動地注重自身的規范運作,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理性決策能力,尤其是健全財務制度,提高防范市場風險的意識,企業“內功”練好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自然也會提升;另一方面,中介服務的完善、良好銀企關系的建立可以減少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企業獲取金融資源的能力,增強競爭力,進而達到促進全市經濟素質提高的目的。
三、推動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的幾個主要方面
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通過努力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改善:一是形成良好的執法環境,及時、有效的立案,依法獨立、審理和執行涉及金融債權的各類案件,特別是在實施企業破產和企業改制時,切實維護金融債權,依法保證債權人和有關當事人的利益。二是促進企業成為真正的市場化主體,嚴格執行國家的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按照真實、合規、有效的要求,規范財務制度,不做假賬、不做假報表,提高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三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構建新型的銀企關系,雙方的合作應以市場為基礎,加強溝通和融合,實現公平、守信和雙贏。四是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形成“人無信不立”、“市無信不興”的良好輿論氛圍,以銀行內部信貸評級標準為參考,從政府、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各個方面不斷提高本地區的信用等級。五是發展能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體系,規范中介機構行為,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六是建立市場適應能力強、有嚴格內控管理制度、能識別風險和控制風險、功能不斷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
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議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涉及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級政府、司法、銀行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認真履行職責,因地制宜、講求實效地推進金融生態建設。
第一,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把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的工作議程,明確搞好本地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工作思路,做好產業政策和貨幣信貸政策的協調配合工作,加強經濟主管部門與金融機構的溝通,推進全市產業結構和信貸結構的優化升級。各級經濟主管部門要積極提供宏觀政策、經濟運行信息,向金融機構推薦優質企業和重點項目,要積極支持金融機構清收盤活不良資產,減少不良資產處置成本,認真落實對農村信用社的各項扶持政策,幫助農村信用社完善產權制度,積極引進區外金融機構信貸資源。
第二,落實部門職責,形成社會合力。法院、工商、稅務、財政、發改委、中小企業局、經委等部門根據自己的工作職責,結合本地金融生態建設實際,清理過去形成、確實不利于金融業發展的各種行業規章、辦法,各部門應相互配合,建立工作聯絡協作機制,充分運用法院、工商登記、年檢等手段積極支持金融機構維護金融債權,防止企業惡意逃廢金融債務,切實采取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新措施,形成建設良好金融生態的合力。
第三,金融系統要積極參與地方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從加強內控制度、制度創新和防范金融風險為出發點,協助配合并落實政府部署的各項政策措施,為政府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當好參謀。人民銀行要認真貫徹貨幣信貸政策,加強窗口指導,支持中小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和項目,改進和完善對中小企業信用等級評價辦法,開展企業訂單質押、倉單質押等信貸業務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做大做強,與政府和有關部門一道,努力提高金融業務在本地區的整體競爭力。
第四,企業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參與金融生態建設。引導企業進行多元化融資。一是要發揮部分企業科技含量高的優勢,做好重點技術創新項目、技術改造項目、國債項目、省專項資金貼息項目、農村產業化項目的申報工作,拓寬企業技、擴改資金來源;二是努力加大招商引資的成果,積極向外推薦本地的民營企業,促進外來資本與本地民營企業項目的對接;三是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走直接融資之路,到證券市場募集資金。四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參與金融生態建設。各類企業要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強化誠信意識,申請貸款要主動提供真實的財務報表,認真履行貸款合同。
第五,加快發展中介服務體系,完善金融生態鏈。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介入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完善信用擔保機構的商業運作機制,加強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資信評級機構、擔保機構等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發展,提升中介機構的專業化服務水平和誠信水平。
1.縣域經濟發展是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前提。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經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但由于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相對于大中城市,縣域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城鄉差距不斷拉大,尤其是部分農村的農民增收難度大,相對貧困與落后。縣域經濟中還有很多困難與問題沒有很好解決,其中金融對縣域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夠是一個突出的問題之一。因此,如何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貫徹執行貨幣政策,加強和改善宏觀調璉,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合理、高效配置金融資源,督促轄內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大對地方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是基層央行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同時,作為基層央行,還要深入調查研究,加強與地方政府和部門的溝通,增強對轄區經濟金融運行趨勢分析,及時發現和預見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挖掘地方經濟的比較優勢和“亮點”,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為上級銀行和當地政府決策當好參謀。經濟決定金融,只有當地的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提高經濟核心競爭力,廣大農民群眾過上了殷實小康的生活,才能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經濟保證,才能實現區域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為縣域金融創造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和空間。
2.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條件。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誠信經濟。銀行的健康、穩健發展是以信貸對象講誠信為前提的。當前,縣域信用環境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日漸深入人心。表現在銀行的不良資產逐年降低,資產質量逐年好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日趨完善。但客觀地說,還尚未根本好轉,而且潛在的風險隱患還很多。以浙江省浦江縣為例,自2000年以來,該縣的金融機構每年都實現了“雙降”目標,但仍有上億元的不良資產和數千萬元的掛帳不良資產。惡意拖欠和逃廢銀行債權的現象時有發生,信用環境建設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基層央行一定要把誠信建設作為工作重點提到議事日程,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宣傳、輿論監督等手段,建立、完善社會信用的正面激勵和逆向懲戒機制。一方面要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教育,營造守信氛圍,提高守信意識,凈化守信環境;另一方面,要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和司法機關,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行為,并采取相應的制裁措施,依法維護金融債權,加大失信成本。同時,要繼續開展守銀行信用村、戶、企業和鎮(鄉)評比活動,并給予優惠鼓勵政策,以弘揚正氣。另外,要加快對工商、稅務、公安、銀行等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聯網步伐,推進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實現社會信用信息資源的共享。大力規范發展企業資信評級市場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加快發展中介服務體系,提高信息透明度,豐富和完善金融生態鏈。通過多管齊下,努力為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創造優良的信用環境。
3.著力構建縣域金融和諧是縣域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根本。構建和諧社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和諧的縣域金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當前,縣域金融不和諧的地方很多,如縣域金融體系還不健全,金融服務不到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突出;縣域資金外流嚴重;金融機構上下級之間、與信貸對象之間、金融機構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農信社資金實力相對國有銀行還很薄弱,民間借貸、非法集資活躍等等。這些不和諧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著縣域經濟金融的健康發展,也影響到基層央行貨幣政策的貫徹執行,增加金融風險,對當地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不利因素。因此,如何構建和諧的縣域金融,非?,F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筆者認為,一要加快改革,健全縣域金融體系。要整合縣域金融資源,尊重經濟金融發展客觀規律,加快對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建立差異化的農村金融體系,合理調整機構布局,暢通資金結算渠道,增加信貸有效投入,提高縣域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二是立法保障。法律保障是解決目前我國縣域金融諸多問題的根本之策。通過強化法制建設,夯實金融生態的制度基礎,完善法律制度,除現有的法律法規框架外,還應制定相應的具體法律法規。同時,要加大執法力度,深化依法行政;三是政府支持。解決縣域金融不和諧之現象,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應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領導和推動作用。地方政府既是區域金融生態建設中的“環境”因素,又在金融生態建設中居主導地位,因此,縣級人行要積極向地方政府宣傳改善金融生態環境的目的、意義和方式方法,要讓政府部門意識到金融生態是一種資源,是一種能夠帶來資金這一稀缺資源的資源。從而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財政、工商、公檢法、新聞宣傳、人民銀行、金融監管和金融機構等各部門齊抓共管、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形成共同改善和維護金融生態環境的良好局面。四是認真維護縣域的金融穩定,確保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維護本轄區的金融生態的平衡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