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8 15:3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教育學;教學過程;學生;實踐能力;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1-031-02
幼兒教育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課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內容都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特點,采取相關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當然也對加強和改進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幼兒教育學基礎教學的特點
1、缺乏實踐性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是幼教專業的基礎課程,內容涉及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幼兒教育概論和基礎知識、幼兒園教育中的各種要素和幼兒園教育的相關實施路徑,通過遞進的方式把這三個方面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幼兒教育學的主要內容。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來看,主要以理論知識介紹、教育教學方法為主,而較少的涉及到實踐性的內容,因此,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該門課程教學呈現出缺乏實踐性的特點。
2、教師容易把握教育對象的規律
《幼兒教育學基礎》一書的教育對象是中職生,該書根據中職生的特點,對幼兒、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等都進行了一定規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兒教學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總結出來的規律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降低了教學中的難度。因此,呈現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對象規律這一特點。
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
1、把教材與學生培養目標相統一
《幼兒教育學》是一門缺乏實踐性的課程,教師把教材與學生的培養目標巧妙地統一起來,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實踐在提高教學能力中的作用,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和實踐性。中職生的培養目標涉及到人際關系的培養、崗位勝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兒教育學的教學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識充分結合學生的培養目標來開展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在講授“幼兒德育”這一內容時,教師不但要講授到幼兒德育的培養方法,如多參加勞動,增進與勞動人們的感情,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等。教師還可以把這些方法正確地應用到對中職生的德育培養中去,讓學生在接受幼兒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認識。這種教學方法就達到了教材授課與學生培養目標相一致的目標,最終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起到重大的推動作用。
2、開展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就是把學生身邊的人和事系統整編出來,用生動的案例模擬教學過程,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性調動起來的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去嘗試扮演各個角色,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驟有條理地進行:
一是系統整編教學案例。在幼兒教育學教學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師進行系統的整編,比如可以把《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進行收集,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進行整理等。
二是對案例進行分析。教師根據收集到的案例,給予學生講解,在講解《幼兒教育學》中出現的案例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教材了解案例,引導學生正確思維,分析解決,學生在解決案例的過程中,要正確的運用教材中所學到的基礎知識。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讓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三是對案例進行總結和回顧。總結和回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內容。教師不但要總結案例,而且還要及時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差異性。在總結和回顧的過程中,教師要以鼓勵的態度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不要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心。通過對案例的總結和回顧,不但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加深基礎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有效地指導知識的深化,對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是開展學生實踐能力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理論教學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實訓教學卻充滿生機活力。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這一需求,建設好校內外實訓基地。
一是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可以把校園內的空教室改幼兒園仿真實訓室,以學生自身為對象,一般情況下,可以采取輪流模擬教師,其他學生模擬幼兒的方式進行。比如,在開展“幼兒游戲”這一環節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模擬成幼兒去開展各種活動的游戲,也可以讓模仿能力較強的學生去充分想象幼兒的特點去模仿他們在游戲過程中的各種表現、表情等。通過這種模仿幼兒的游戲教學,學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兒的情感,體會到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內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兒園或者是與本校關系較為密切的幼兒園為主,這類幼兒園可以為學生提高實踐能力提供實戰性場所。對此,學校和教師要廣泛聯系建立學生的實訓基地,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指導學生在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在開展“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教學時,先讓學生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然后再根據幼兒的整體情況、個體差異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最終確定選定幼兒教育的相關內容。
4、課后布置具有實踐性的作業
課后作業也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每一小節的課程教學完成之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實踐性的作業,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業。探究性的作業有助于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對問題進行積極思考。比如,在講授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合作一部分內容時,可以布置一些學生家訪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獲取調查信息后進行探索總結。通過這種形式的鍛煉,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利用所學知識去提高探究意識、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用所學理論知識去分析現實問題,因此,這樣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是要布置實踐性的作業。比如,在對幼兒園教學環境這一部分講授完畢后,先讓學生去調查當前幼兒園環境中的問題及不足等現狀,再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教師再給予必要的指導,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學生一些合作型的作業,把全班分成若干個小組,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其中去,針對教學中教師留下的問題采取集體討論的方式予以總結、探索,這種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性。
三、結論
總之,在幼兒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都切實努力。教師方面要善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實踐性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高度重視自己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不斷發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參考文獻:
[1] 姚妹女.基于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戶內兒童游樂設施的設計研究[D]. 湖北工業大學.2011.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實踐能力
1改革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環節
1.1重視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
“實踐教學是與理論教學密切聯系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實踐操作為主,獲得感性認識和基本技能,提高綜合素質的一系列教學活動的組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結合幼兒園崗位能力要求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點,整合課程結構及內容,踐行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的教學做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學前教育各門課程的培養目標,采用分組討論、案例分析、情景模擬、任務驅動等多種教學形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踐活動及操作演練加深對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前教育實踐能力。
1.2加強實訓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實訓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自身獨特之處。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點,突出實訓教學,加大實訓的深度與廣度,是本專業的特色也是其首要任務。在學生學習相應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基礎上,可以分項目安排學生參與階段性實訓活動,組織學生在校內實訓教室,如蒙臺梭利教育實訓室、感覺統合教育實訓室、親子教育實訓室、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訓室等進行相應的職業技能訓練。在實訓過程中立足于幼兒園教育教學實際,設定明確、具體的教育主題內容,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和實際操作,主動地參與到實訓教學活動之中,初步具備解決學前教育領域的相關問題的能力,并在完成實訓任務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其提高從業素養的內驅力。
2強化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崗位實踐能力
教育實踐活動是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學以致用并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有效途徑。使學生們了解幼兒教師職業特點,牢固樹立專業思想,深刻認識到幼兒教師較強的綜合能力對提高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性。
2.1校企合作辦學,實現訂單式人才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只有充分了解幼兒園對崗位技能的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切實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因此,應與幼兒園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組織學前教育專任教師經常深入幼兒園教育教學第一線,及時了解幼兒園教育改革最新動態,并將有關信息反饋到相應課程的教學之中作為訓練學生職業能力的依據。
2.2加大監管力度,實現教育見習、實習的制度化
以往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見習與實習一般都流于形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監管不到位,主要表現在未能向學生提出明確的教育見習、實習要求,缺少專任教師科學有效地監督與指導,以致于有些學生在幼兒園遇到具體問題無所適從,甚至個別學生并未真正去幼兒園進行教育實踐,敷衍了事等等。因此,應重新審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活動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教育見習、實習滲透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之中。使其真正成為提高學生崗位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在見習、實習結束時完成教育實踐總結報告,由校內與幼兒園指導教師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綜合評定存入個人檔案,以此作為學生畢業成績的重要指標之一。
3落實畢業頂崗實習,提升學生崗位角色意識
畢業頂崗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學生只有在掌握了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和具有基本職業技能的前提下,以幼兒園的準教師的角色,在幼兒園真是的教育情景中,以頂崗工作的方式親自解決學前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問題,才能真正實現實踐能力的提高。
首先,設定全面頂崗實習內容。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在實踐中接受專業思想教育,逐漸適應學前教育專業各層面的工作崗位需求,增強他們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深刻感悟到幼兒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偉大。
其次,規范學生的頂崗實習過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結合各類課程的培養目標制定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導書,根據學生學習進程有計劃、有目的地布置每一階段的實習任務,并進行嚴格的檢查、監督與指導,定期驗收學生的頂崗實習情況。經常與幼兒園相關工作人員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關系,共同研究、解決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聯合對學生給予科學合理的評價。
4適當增加藝術類課程比重,提高學生自身藝術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藝術類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開展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基礎。但,目前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彈、跳、唱、畫等基本藝術能力的水平卻差強人意,比如,兒歌伴奏彈不了,幼兒舞蹈創編不會,基本的人物和動物簡筆畫不能拿筆就畫。因此,應適當增加藝術類課程比重,并在教學時間以外通過開放實訓室和固定學生練習時間的方式,增加學生練習時間,提高學生自身藝術能力。
5.S富專業選修課程,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傳習民間文化
要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要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形式多樣的選修課的設置,對必修課進行了有機地補充和完善,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拓展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了人文、科學素養。
結束語綜上所述,要不斷創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培養,使他們畢業后能很快地順應幼兒園崗位需要,從而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國際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
[2]王云霞.關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問題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127―128.
[3]劉磊、傅維利.實踐能力:含義、結構及培養對策[J].教育科學,2005(2)3―4教育學院學報,201(02):1―5.
摘要: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合格的幼兒教師既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學校在日常理論教學的同時,應該依托實訓室及幼兒園實踐基地,加強與幼兒園的合作,將人才培養與幼兒園的需求緊密結合。本文就“園校一體,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的舉措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措施
按照國家制訂實施的高職高專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基本要求,將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教師,更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我校主動適應學前教育市場對人才的需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確立了“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人才培養舉措,加強學生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力。在實踐教學探索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基地共建,建立長效運行機制
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培養的幼兒教師應是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決定了在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時,必須在日常理論教學的同時,依托實訓室以及幼兒園實訓基地,采取“教育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共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因此,在專業理論課程標準制定過程中,要求所有教師明確實踐課程的比例要達到總時數的50%左右。改革校內實驗實訓室的管理機制,所有實驗實訓室實行開放式管理,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訓練,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完善校外實踐管理體系,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全過程監控與管理機制,建立校企合作的網絡平臺。
學校加強實訓室建設,新建了微格教室、語音教室、幼兒行為活動觀察室、早期教育實訓室、平面設計實訓室、專業畫室、計算機機房等校內專業實訓室,增添了智能建構等實訓室設備。在此基礎上,建成了集教學、培訓、開發、科研為一體的鄭州幼專學前教育實驗實訓中心,該中心是目前河南省較為先進的學前教育實驗實訓中心。另外學校加大了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力度,完善了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加強了實踐過程的組織、指導和管理,積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具體課程實施時,有計劃有側重地安排好實踐學習環節,建立實驗實訓、模擬教學、保教見習、保教實習、頂崗實習(置換培訓)、實習支教等為一體的全程實踐體系,通過學校與幼兒園一體化機制,使知識教學面向實踐,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邊學邊做,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培養的學生和幼兒教師無縫對接,即出即用。初步形成一套“觀念引領、能力開發、實踐指向”的特色實踐教學模式。
二、加強園校合作,實現人才共育
學校本著“面向實踐、優化結構、突出特色”的指導思想,依據教師職業發展和社會需求,加強課堂教學與實踐的銜接,重視見實習工作,選擇和發展了一批資質高、信譽好、實力強的幼兒園作為校外實踐基地。通過學校與幼兒園一體化機制,使知識教學面向實踐,將實踐教學貫穿始終,讓學生邊學邊做,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培養的學生和幼兒教師無縫對接,即出即用。學校與各實習基地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協議書》,授予“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實踐基地”匾牌。每年按教學計劃安排學生分赴各實踐基地進行見實習活動,各實踐基地均能委派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見實習,確保見實習質量。
首先,科學規范學生見實習工作。為確保見實習能順利開展,學校制訂了《教育實習帶隊輔導教師操作規范》、《教育實習學生管理辦法》、《教育實踐基地協議》等相關的規章制度。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也制訂了相關的實習管理規定,學校和各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齊抓共管,共同確保學生的實踐教學質量。每學期初,教師根據本教學部工作計劃,制訂本教學部實習實訓計劃和安排,校內實訓室由各教學部統一調配使用并填寫實訓室活動記錄。教務處根據不同年級的教學計劃制訂見實習計劃,安排一定數量的學生分赴各實踐基地開展教育實習實訓活動,學校派遣相關教師負責帶隊和實習實訓輔導。各教育實踐基地幼兒園也委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學生出發前進行見實習動員,見實習期間由教務處、各教學部進行巡視、訪談,見實習結束后進行總結、表彰。此外,學校還組織參加國家、省、市各級培訓、繼續教育、社會培訓的學員到實習基地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其次,開展“頂崗置換”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本質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要求學生實踐能力強,一畢業就能上崗工作。為滿足這一需求,學校自立項以來,有計劃的開展了“頂崗置換”人才培養模式。2015年,我校篩選出115名優秀學生分派到全省6個地市、67所不同性質的幼兒園進行為期1個月的頂崗實,并將原崗位的幼兒園教師置換到我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2014年有120名優秀學生分赴省內8個地市,60多所幼兒園進行頂崗置換。頂崗置換培養模式的開展,使學生將學科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將學科知識與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融合,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設計、感悟、提升,最終實現與新時期幼兒園教師的零距離對接。這種模式是對學生在學校所學知識的檢驗,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再次體會、學習、反思,對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再次,推行幼兒園職業導師進課堂機制。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針對目前學生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對幼兒園了解不夠、活動參與少、實踐能力弱等問題,學校探索了“職業導師進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合作幼兒園推薦、教師自愿報名、學校選撥的方式,篩選出了部分幼兒園骨干教師對在校生進行課堂授課。
三、加大附屬幼兒園建設力度,實現師幼共同發展
學校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改善附屬園的硬件環境。學校購置繪本圖書一批,支持附屬園建成繪本實訓室2個,豐富了幼兒園的圖書資料;學校還購置大型戶外玩具若干套,增加了幼兒園的體育活動設施。
在軟實力方面,學校對附屬園提供了專業支持。學校經常委派教師深入附屬園,通過開展講座、案例教學、研究課題等方式對幼兒園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學校專業教師每月定期參加附屬園的教研活動,對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研討。在“六一”國際兒童節等特定節日,學校會組織相關人員參加附屬園的親子活動,為家長普及幼兒教育專業知識,擴大附屬園的影響力。學校在校生還經常組織大學生志愿活動,帶領附屬園的孩子們參加一些諸如母親節感恩等活動,培養孩子的愛心。
在學校積極建設附屬園的同時,附屬園也與學校一起,共同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附屬園的園長及骨干教師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及在校生的職業導師,在實踐教學及學生見實習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附屬園每年接收見習學生500人次,提供實習崗位近60個。2年來,附屬園共接收20多名畢業生就業。
學校始終把園校科研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學校經常選派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深入幼兒園教育和管理一線,及時了解幼兒教師職業的新動態、新問題,將問題當課題,共同研究。除課題研究之外,我校與幼兒園合作編寫教材,多本教材已經正式出版。有近30家幼兒園參與的幼兒園教育案例已匯編完成,正在學生專業課程教學中使用,反響良好。
園校一體 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才剛剛起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會不斷探索、研究、進步。一些措施也會隨著實踐教學的逐步開展,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特色專業
學前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的目標是: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為核心”的理念,培養合格的一專多能的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經過重點培育,進一步提升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打造學前教育專業品牌,提高社會影響力。具體的實施途徑主要為: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化的課程改革,構建“工學交替”的實踐教學體系,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探索“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一專多才的高素質學前教育人才
在深入細致的市場調研基礎上,結合學校服務方向和區域經濟的實際,進一步明確專業的發展方向,突出人才培養特點,深化“訂單式”人才培養,以訂單的形式實現校企攜手合作,學校為企業用人排憂解難,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領域和空間,實現了學前教育專業深度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與多家知名連鎖幼兒園合作設置國際幼兒教育訂單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在幼兒雙語教學、蒙臺梭利課程教學、奧爾夫音樂教學、感覺統合訓練等方面具有專長的高素質學前教育人才。
二、完善課程體系,突出職業教育特點
(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建構課程體系
學前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采用校園合作的方式,融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基于學前教育典型工作過程,綜合考慮學科體系、職業素養結構、職業素養形成規律,按照“職業崗位分析提煉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行動領域學習領域設計構建課程體系”的程序,打破以學科理論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建立以職業所需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中心的課程體系。使用行業導向型的模塊式教學計劃,突出課程的實用性、應用性,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二)把雙證書納入課程體系
將幼兒教師職業資格證書、保育員資格證所要求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與日常教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考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完成教學計劃的同時,通過學習獲得幼兒教師職業資格和保育員資格考試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為了保證學生的通過率,在構建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把相應的課程納入課程體系。
(三)豐富專業選修課程,拓寬學生專業視野,傳習民間文化
要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不僅要加強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更要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形式多樣的選修課的設置,對必修課進行了有機地補充和完善,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了人文、科學素養。另外,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數民族資源非常豐富,云南經濟管理學院非常注重少數民族文化傳播與傳承,特別開設了如扎染、陶藝等選修課程,傳習少數民族文化。
三、實施“模塊式、項目化”的課程改革
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教育理論認為:只有按照工作過程中知識的結構方式來組織課程內容,才能最有效地發展學生的職業能力。“項目化”課程改革,按照工作崗位(群)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參照將職業能力培養所需要的教學內容進行項目等為載體的工作過程系統化重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理論實踐融合的一體化課程內容結構,突出滿足實際工作崗位需要的工作過程知識。
四、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凸顯實踐教學特色
(一)實施“工學交替”的校外實踐教學
“工學交替”的實質是產學合作、聯合育人。根據學習需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到學前教育機構見習或實習,學習與實踐交替進行。使學生通過校內知識學習與真實場景工作實踐的結合,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提高實踐能力。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實行“工學交替”的校外實訓。大一第二學期進行兩個星期的專業認知見習,讓學生走進幼兒園,通過觀察幼兒園一日生活以及各領域教學活動,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初步了解幼兒園生活制度以及一日生活各個環節的衛生保健工作,讓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及將來要從事的職業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積累有關幼兒教育的感性經驗,形成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整體概念,激發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興趣。大二第一學期安排一個月的保育實習和教育教學能力實習,使學生全面實習幼兒園的保育工作,了解和掌握幼兒園教養工作的內容、形式、方法,明確保育員工作的意義和職責,學習護理和組織幼兒日常生活的技能,了解學前教育教學的一般規律和特點,培養學生對幼兒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大三第一學期安排兩個月的頂崗實習,第二學期安排四個月的畢業實習,全面實習幼兒園保教工作,包括教育活動,組織指導區域活動、班級管理、保育工作、環境創設、家長工作。加深對幼兒園教育任務的理解,培養學生獨立從事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能力,為其步入就業崗位打下基礎。
(二)實施豐富多彩的課外專業技能比賽
課外活動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豐富課外生活的基本途徑。課外活動與學前教育實踐能力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各項技能比賽:說課比賽、講故事比賽、聲樂比賽、舞蹈表演比賽、器樂比賽、書畫展覽、手工比賽、課件制作比賽、教學法比賽等活動。
(三)積極推行和辦好畢業匯演推介會
為每屆學生在大三第一個學期舉行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匯演推介會:邀請省內學前教育單位以及兄弟院校參加活動,全面地展現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成果,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參與此活動的過程中,不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而且提升了專業技能水平。
五、完善校內外實習實訓條件
(一)建設學前教育專業教科研中心,進一步完善校內實訓條件
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綜合實訓中心建設9間實訓室,包括蒙臺梭利課程實訓室、奧爾夫音樂教育實訓室、感覺統合訓練實訓室、嬰幼兒衛生保健實訓室、創意手工實訓室、兒童繪本閱讀實訓室、親子活動實訓室、模擬幼兒園活動室、微格教室。學前教育專業教科研中心對內即是校內學前教育專業綜合實訓中心,也是學生的考試考證培訓中心,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科研的中心,在做好校內專業實踐教學的同時,注重多渠道開發實訓項目,拓寬實訓室的服務面,對外開展技能鑒定和行業培訓服務。搭建服務平臺,積極對外開展各類職業資格培訓,提升專業的社會服務能力。
(二)建設示范性校外實訓基地,提高校外實訓基地質量
要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畢業與工作崗位形成“零距離”對接,就必須幫助學生在與工作任務的聯系過程中開展學習,因此,到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觀察、見習、實習就顯得尤為重要。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多種渠道與學前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建立了一批高質量的示范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滿足了本科學生多輪循環、不同層面實習的需要。1.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和制度建設加強校企合作機制和制度建設,實現與“基地”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要進一步健全校企合作相關制度,實現與校外實訓基地全方位的深度合作,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專業綜合實力。2.建設遠程校外觀摩實訓室在校外實訓基地中,遴選2所幼兒園建設校外遠程觀摩實訓室,用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觀摩幼兒園優質示范課。3.開展深度合作項目(1)掛職鍛煉。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定期到幼兒園進行掛職鍛煉,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實際,關注幼兒園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前沿信息,根據幼兒園實際充實和更新課程內容。(2)開展教學研討、講座、培訓。雙方加強協作互動,可以很好地彌補兩者的瓶頸之處,做到互幫互助,共同進步。(3)資源共享。向實踐基地幼兒園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如開放校內學前教育實訓中心、專業資料室等供幼兒園教師使用。(4)加強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幼兒園老師作為學前教育的一線工作人員,其優勢在于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幼兒園老師合作開發課程,可以保證課程的實用性,貼近幼兒園工作實際。
六、打造一支高素質、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一個專業要想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培養一支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年齡、學科和學源結構合理,專兼職相結合的教師隊伍。云南經濟管理學院在重點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同時,積極完善教學梯隊建設,優化教師的結構,實現師資隊伍在年齡、學歷和職稱結構方面的合理搭配。另外,云南經濟管理學院把教師的“雙師型”素質培養作為培養師資隊伍的重點工作,因為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不僅需要專業過硬,更應該是幼兒教育專家。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不會變成以教師為中心的專業系統知識或技能的訓練,而是教師引導學生將教學內容與學前教育專業結合起來,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衍化為實際工作中需要的職業能力。因此,學院創造條件,鼓勵教師進行業務進修,更新觀念與知識。并且提供教師進行學前教育教學的機會,鼓勵教師到幼兒園積累工作經驗。
七、加強科研,以研促教
高度重視科研工作,樹立“以科研促進教學和服務社會”的理念,采取若干措施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大力推進課程改革、教學改革,促進教材建設;大力推進科研團隊建設,以科研梯隊、課題組為科研團隊形式,完善科研制度,建立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鼓勵校企合作和科研協作,力求通過科學研究,協助幼兒園解決教育教學問題。
參考文獻:
[1]楊世誠.高職學前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7(20).
[2]張潔清.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8(22).
[3]徐青.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8).
[4]吳瓊,姚偉.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水平,夯實幼兒教師專業素質基礎:第五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術研討會綜述[J].學前教育研究,2009(12).
在21世界教育的今天,學前教育的發展需要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的幼兒園教師隊伍。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主渠道之一,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是幼兒教師教育相對獨立的一個階段,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我個人認為要必須注重學生的實際,結合學科特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今后的幼兒教育教學事業做好堅實的基礎。
一、問題提出:中職學前教育學生現狀
從教育一線反饋的信息來看,目前中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畢業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教育教學思想觀念不先進。在教育活動中對幼兒的主體性、創新性和個性發展重視不夠在教學和科研上能力不強。(二)技能特長不過硬。隨著素質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視不斷加強,目前幼教很重視特色教育開設了多種特色課程開發幼兒特長、潛力及培養幼兒藝術修養與興趣。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具有特長的很少,不能滿足幼教的需要。(三)教育教學技能知識及能力不足,高職學生在校時間短,學習科目多,導致學生缺少試講和深入幼兒園實習的機會,加之一些學生平時不注意收集各種幼兒教育教學的資料,也不掌握幾套幼兒游戲,因此上崗組織幼兒活動時往往手足無措。
二、學前課程指導
中職學生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主要包括學前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課程(其中還包括很多課程,如學前幼兒健康教育活動指導、學前幼兒的語言教育活動指導、學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指導、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指導及幼兒園藝術教育游戲指導等)、幼兒園主題活動指導課程和幼兒園游戲活動指導課程。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它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后對幼兒園教育活動進行具體設計、實施與實際指導。然而,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并沒有很好地實現上述目標,主要原因是教學中的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相分離。再者,因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素養基礎薄弱、經驗不充分,所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學習期間,對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課程基本理論的理解和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指導兩個方面的學習都表現出很大困難。
三、展現課堂教學模式設施
展現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堂設施工作現場,將課程中抽象化、概括化的理論知識以現場實景、實事、事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直觀地進行講解和具體演練,促使學生在實際的體驗和活動中學習抽象的知識,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現場教學模式就是,將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設在模擬實訓室或幼兒園中,將抽象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基本理論知識轉化成學生直觀可觸的真實場景,在幼兒園或模擬實訓室情景中開展教學活動,達到學習理論知識、培養職業能力的雙重目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現場教學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實際現場教學,即將課堂搬到幼兒園,通過園校結合的途徑,高效合理地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通過教師與學生同時面對真實的幼兒園場景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的方法和途徑,培養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能力;另一種是模擬現場教學,即在學校模擬實訓室中通過墻面布置、區角設計、小桌椅放置、室內裝飾和多媒體輔助等形式創設模擬幼兒園情景,讓學生直觀感知幼兒教育活動的基本特點、類型和過程,并身臨其境進行教學活動演練,達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四、學前教育教學程序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類課程現場教學模式包括初步感知現場(模擬現場或實際現場)并討論明確目標、學習理論設計幼兒游戲活動方案組織實施游戲活動(在實際現場或模擬現場中)評價與反思歸納總結等六個教學環節。下面以幼兒園游戲活動指導課程中的 “角色游戲”為例,說明現場教學模式的實施程序。
一、課程內容改革思路
活動指導類課程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學生掌握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的主要途徑。社會領域相較于其他領域,牽涉內容廣,實施途徑多,且對學生的心理學相關知識要求高。因此,選擇什么樣的課程內容至關重要。以往的課程內容體量大,與先修課程重復性高,理論與實踐比率不當等問題較為突出。在固定的學時內解決如上問題,研究者對課程內容進行了重新調整。
(一)提取關鍵經驗,鏈接先修課程
原有課程內容中,“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特點”“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影響因素”等內容占據了^大篇幅,而這些內容,在先修課程《學前兒童發展》中已有涉及。研究者曾嘗試刪除該部分內容,但學生對幼兒社會性發展認識不足,會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設計。如何處理與先修課程的關系,成為內容改革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
美國學者舒爾曼在1986年提出了學科教學知識(PCK)概念,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將其定義為“教師個人教學經驗、教師學科內容知識和教育學的特殊整合”。近年來,國內關于PCK的研究不斷深入,其中與幼兒社會教育相關的研究也層出不窮,關于幼兒社會性發展關鍵經驗的論述為本門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基于PCK的原理,研究者將原有課程內容中與先修課程重復的部分,調整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經驗”。以幼兒社會性發展特點為知識基礎,提取關鍵經驗,結合一線案例,讓學生結合個人經驗和教育學相關知識,真正掌握幼兒社會教育的原理和方法。
(二)搭建學習支架,實現設計、實施、評價一體化
支架式教學思想來源于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在兒童智力活動中,對于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原有能力之間可能存在差異,通過教學,兒童在教師幫助下可以消除這種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支架式教學借用建筑行業中使用的“腳手架”(Scaffolding)作為形象化比喻,提出可通過腳手架的支架作用不停頓地把學生的智力從一個水平提升到另一個新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學走在發展的前面。
在該門課程中,學生已初步了解幼兒社會性發展特點,但對于如何將其轉化為年齡適宜性的活動方案,以及如何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存在困惑。這些困惑就是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基于對學情的分析,研究者認為可以為學生搭建如下支架:
一是依托《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社會教育的各項內容中,增加對《指南》的學習和分析,鏈接關鍵經驗,重點分析不同年齡段幼兒關鍵經驗的發展差異。輔助學生充分認識幼兒年齡特點,在活動目標的設計中做到年齡的適宜性。二是輔以優秀案例。甄選出一線教師和學生群體中的優秀案例,通過觀摩、分析、模擬和評價,為學生提供從理論到實踐的支架。
二、實訓(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基于實踐取向的課程改革,實訓(實踐)教學改革是重點,也是難點。活動指導類課程面對的共同難點是理論內容多,實踐操作少,不利于學生專業能力的形成。近年來,隨著實踐理念的深入,課程內容中實踐比例逐漸增多,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理論與實踐涇渭分明,融合不夠;實踐形式單調;實施途徑單一等問題。基于《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教學中的不斷嘗試與總結,建議從以下三方面來改進實訓(實踐)教學。
(一)理論實踐相融合
在內容安排上,實踐課程要實現全覆蓋,理論與實踐要相互融合,不宜分模塊,分先后。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反饋理論,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領悟。以“幼兒社會教育的方法”章節內容為例,在以往的課程安排中,本章節的內容主要為理論講授,雖輔以案例討論,情境體驗等實踐操作,也大多安排在理論講授之后。學生在設計活動時仍然會存在不知用、不會用等問題。改革后,本章節內容主要為實踐操作,教師不再解釋各種方法,而是采用學生自學理論,查閱資料,演示方法,教師總結評價,并將其滲透在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中。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融為一體,貫穿整個課程。
(二)由易到難多形式
在實踐形式上,活動指導類課程主要以模擬教學為主,形式上較為單一,且未顧及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在改革過程中,考慮到課程內容的特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等問題,改變模擬教學的單一形式,采用繪本分享、情境表演、模擬教學等多種實訓(實踐)形式。以本課程的三部分內容為例,在“自我意識”模塊,采用“案例觀摩――分析評價――模仿展示――評價反思”的思路,重點讓學生模仿優秀案例。這樣降低了難度,為學生獨立設計提供了支架。在“人際交往”模塊,采用“案例分析――活動設計――小組說課――評價反思”的思路,重點讓學生獨立設計活動方案,而不對實施做重點要求。在“社會適應”模塊,采用“案例分析――活動設計――模擬教學――評價反思”的思路,在前面兩個模塊的基礎上,重點練習實施教學。不同模塊相互遞進,由易到難。
(三)實訓實習一體化
在實施途徑上,活動指導類課程主要采用“校內實訓”的單一途徑,以課堂練習和微格教室模擬教學為主。隨著實踐理念的深入,學生見實習逐漸滲透到每學期的課程中來,改變“校內實訓”的單一途徑,將見實習模塊納入課程內容中來成為可能。在《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中,部分內容在校內實施效果不佳,結合見實習開展卻能迎刃而解。比如在“幼兒社會教育的實施途徑”這一章節中,我們強調集體教學只是社會教育的多種途徑之一,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將關注點基本都放在了集體教學部分,而忽視其他途徑。這種做法容易誤導和限制學生的思維,但限于課時和現實條件,又不得已而為之。但將該部分內容納入到見實習模塊,要求學生結合見實習對多種途徑的社會教育進行觀察和記錄,進而分析和展示,學習效果則大有不同。
三、教學方法改革思路
活動指導類課程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其本身就涉及到教學方法的教授,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必須身體力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課程為例,建議做以下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貫穿案例教學
案例是克服學校教學與一線脫節的重要橋梁,也是學生掌握關鍵經驗的學習支架。在本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內容的需要,建立相應的案例庫,如“幼兒社會和情景案例庫”“活動方案案例庫”“活動視頻案例庫”以及“繪本案例庫”等。在使用方法上,可將案例作為觀摩分析的材料,也可作為模擬參考的對象;可以在課堂上展示,也可以安排課下學習。
(二)滲透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這種方法在社會教育中非常適用。如可利用見實習,要求學生收集幼兒的社會行為案例,感悟生活情境;也可結合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要求,讓學生進行情境表演;在活動設計與實施部分,更需要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創設模擬教學的情境。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高職院校;模擬教學模式;實施步驟;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3-177-01
為進一步對社會培養出更多綜合素質過硬,教學技能良好的幼教人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學生中開展了模擬教學模式的實訓活動,目的在于通過實施促進學生結業后具有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能盡快在幼教工作崗位上找準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能適應滿足于當前教育事業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此,筆者談一談自己對實施此種教學模式的個人觀點,供教育同仁交流參考。
一、模擬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
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中開展實施的模擬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是指教學思想指導以行為導向為主,將模擬角色和扮演角色有機相結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其主要是通過人為的創建與設計一個模擬仿真的幼兒園的情景以及心理氛圍,讓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這種情景及氛圍下,按照既定的情境扮演主要和配合的角色互動,進行心理模仿和行為表現的訓練,達到職業技能的教學目的。
二、實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職院校辦學的生命線是培養滿足于社會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學習與發展的關鍵還得是想法提高學生自我的學習積極主動性。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實訓中,由于一些實習單位負責人怕因實習學生的教學失誤,造成對正在成長發育的幼兒及其家庭一定顯性或者隱性的責任損失。因此,對某些實踐教學訓練活動進行了參與人數、場所條件的限制,更有甚是直接否決其實踐活動,導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被有所剝弱。而在高職院校中推行的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恰好避免了此種現象,它在給學生提供一個參與教學技能實踐的廣闊空間下,在不承擔任何風險、法律責任等的前提下,讓學生能完全放開手腳去進行自主職業技能的訓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在創設和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大量教育資源,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依據教學任務發揮主動性與創造性,設計并組織實施技能訓練方案,從中體會自我發展。另外通過模擬教學模式,也可以有效地解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師資和基地的不足,職業技能訓練不到位的問題,成為適應長期反復大批量職業技能訓練的“真正場所”,而且成本較低。
三、實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和注意事項
做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實施,須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驟進行,在操作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現分別闡述如下。
1、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具體步驟
實施模擬教學模式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模擬教學模式的事前籌備工作。在這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學前教育專業的一些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能。然后結合教學任務,按照教師的指導,精心設計課時方案,方案中須做好主角試講教案和環境布置,配角要設計好配合方案。二是組織實施模擬教學方案的訓練。在此過程中,通常情況下,學生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事先設計好的課程方案進行模擬教學,但也可有所創造行為。教師要隨時抓住細節進行點評,總結優點和缺點,控制好整個教學方案實施的過程與質量,以備后期學生學習時可借鑒參考。三是及時交流評價模擬教學方案的訓練成果。課程結束后,學生之間要及時組織交流,相互評價,開展討論等多種方式,形成對模擬教學成效的書面報告,老師對上報的材料,在堅持客觀評價的基礎上,以鼓勵學生為主的原則,進行點評和總結。四是學生對模擬教學結果進行自我反省總結,找出自己存在的不足地方,分析原因,以便在后期工作中或者實踐活動中能揚長避短。
2、實施模擬教學模式的注意事項
為了使學前教育專業模擬教學模式的職業技能訓練,在實施中準確到位且收到良好的實施效果,因此,我們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五個問題”,即:一是加強對指導教師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訓練能力的提高。在實施活動教案中,學生雖為主體,教師卻是引導者,他們的素質與能力直接決定著整個模擬教學方案的成功實施,貫穿在整個模擬的實訓中;二是教案前期籌備工作的準備要充分。學生都要抱著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對學前教育的專業理論知識要學以致用,同時通過在實習基地與幼兒親身接觸,直接獲得對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言行舉止,心理和生理特點的感性經驗;切忌將模擬教學變成個別學生的“表演舞臺”。三是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確保訓練能達到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課堂模擬教學訓練的機會;四是學院要全方位對模擬教學提供支持。提供優質教學服務,教學場地設備等等;五是教學后須完善評價和反思模式。只有在老師的評價與學生自我總結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模擬教案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改進逐漸提高。
總而言之,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實施模擬教學模式,能很好的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能更好的實現學生就業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