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7 15:0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基層學習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005年11月至2007年11月,北京市懷柔區渤海鎮開展了創建學習型鄉鎮活動,并于2007年12月21日接受了市專家組的評估驗收。渤海鎮在創建學習型鄉鎮工作中,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針對一些基層干部執政知識匱乏、農民素質偏低等制約地區發展的主觀因素,提出“學習新知識,增長新才干;樹立新觀念,展示新風采;培育新農民,建設新渤海”的創建學習型鄉鎮共同愿景。并按這個愿景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創建工作。
一、創建學習型鄉鎮的主要作法
1、強化領導,構筑四項保障體系。一是構建組織保障體系:成立由鎮主要領導為組長,鎮二級班子領導為副組長,相關科站長為成員的創建學習型鄉鎮組織體系。按鎮里要求,機關、學校、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保障體系。二是構建制度保障體系:鎮里先后出臺《渤海鎮創建學習型鄉鎮實施意見》、《渤海鎮創建學習型鄉鎮實施方案》、《渤海鎮創建學習型鄉鎮學習管理制度》等8項相關制度。三是構建資金保障體系:按每年人均不低于兩元的創建經費提取標準,近三年來用于創建學習型鄉鎮的資金投入每年呈上升趨勢。年均增幅在25%以上。四是構建人力保障體系:渤海鎮創建學習型鄉鎮工作由鎮黨委書記、鎮長負總責,黨委副書記負責日常工作。其余實行歸口負責。做到了分工明確,各負其責。2、創新載體,搭建五座學習平臺。一是鎮級成人學校學習平臺:這個平臺現有專用多媒體教室2個,圖書室1個,教衛計生、文明禮儀、農業科技、勞動保障等專用教室6個,并配有電腦43臺,電視、投影儀、幻燈機等電化教學設備6臺。二是機關多功能廳學習平臺:這個平臺180平米,內設投影、音響和電子書屋等設備,可供120人學習培訓。這里的主要培訓對象是機關干部、村級干部,重點是法律法規及政策培訓,培訓一般采取經驗交流、以會代訓、述職演講、視頻會議等。三是村級成人學校學習平臺:這個學習平臺采取化整為零,因村制宜的辦法,平臺面積根據各村規模和人數多少而定。一般教室容納人數在80-120人左右。學習內容大都根據各村的需求而定,或法律法規、或健康知識,或手工編織,或民俗禮儀。學習時間一般集中在農閑時進行。四是學校衛生院學習平臺:這個學習平臺,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家長、育齡人群和鄉村醫生。為推進學習型鄉鎮的形成,近幾年來,渤海鎮始終堅持“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方法,先后在學校開辦了“法制教育大課堂”,在衛生院開展“優生優育大課堂”、“鄉村醫生業務培訓大課堂”、“中老年人保健大課堂”,使不同層次的人得到了不同內容的學習與培訓。五是社會實踐基地學習平臺:這個平臺共設8個,它們是:三渡河村的果樹栽培管理實踐基地;馬道峪村的雕漆工藝實踐基地;景峪村的柴雞養殖實踐基地;田仙峪村的冷水魚養殖實踐基地;莊戶村的鄉村旅游實踐基地;沙峪村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北溝村的村風文明實踐基地以及位于鎮成教中心的三農培訓基地。3、突出特色,營造六種學習模式。一是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結合:鎮黨委政府要求全體機關干部隔周四下午參加由機關黨支部組織時政學習,并由鎮黨政辦公室登記考勤。此外,鎮政府還為各科室訂閱了《北京日報》、《京郊日報》、《北京支部生活》、《懷柔報》等學習材料。二是理論學習與聯系實際結合:近兩年,鎮黨委組織機關干部先后學習了中央關于樹立正確榮辱觀、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論述。鎮黨委政府還組織有關人員及時編寫了《渤海鎮公民道德歌》和《渤海鎮鄰里團結十多十少歌》。三是外出參觀考察與學習身邊典型結合:近三年,鎮出資近百萬元先后組織鎮村干部赴海南、華東五市、成都、云南等地參觀學習,重點學習上述省市發展旅游業的成功經驗。使大家受益匪淺。部分村也組織村民代表先后赴革命圣地西柏坡、紀念館等地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與此同時,還舉辦了身邊先進事跡報告會。四是抽象學習與文化娛樂結合:除隔周四下午機關集體學習外,渤海鎮還先后開展“迎奧運、創和諧”籃球比賽、渤海鎮“和諧杯”乒乓球比賽、鎮登山健身賽及讀書用報演講比賽等多項活動。五是傳統教學與電化教學結合:充分利用電化這一手段,采取聲像教學方式,先后在鎮村兩級開展電化學習與培訓40余次,受教育群眾1.1萬人次。六是學歷培訓與結業培訓相結合:為鼓勵機關干部參加學歷教育,鎮政府采取“個人掏一點,集體補一點”的辦法先后出資十多萬元對參加繼續教育的機關干部給予了補助。此外,渤海鎮黨委政府還高度重視村級干部的學歷培訓工作,先后有30多名村級干部達到中專以上學歷。2007年,鎮政府又投資4萬多元,對新上任的40多名村級干部進行了為期一個多月的《法律知識》、《團隊精神》、《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訓。
二、創建學習型鄉鎮取得的主要成效
堅持學以致用原則,取得七個方面成效:一是領導決策水平顯著提升:兩年多來,無論在莊戶新農村建設還是在綠色長廊升級改造等重大工程項目申報或施工中,渤海鎮都堅持了民主決策,做到了集思廣益,暢所欲言,科學論證。因而使我鎮在新農村建設理念和建設風格方面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認可。二是機關辦事效率明顯提高:渤海鎮綜合服務大廳自2006年8月運行以來,已為群眾辦理各類事項210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98%以上。從根本上改變了群眾過去到機關辦事“人難找,門難進,事難辦”的狀況。三是群眾文明素質明顯長進:通過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學習《公民道德規范》和《文明公約》,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等系列活動,全鎮人民的文明素質不斷提高。2006年全鎮評出了新農村建設10大先進人物,2007年,全鎮又評出了“文明禮儀、樂于奉獻、自強自立”等10個方面的典型100個,鎮黨委從中推薦10大文明標兵,并召開了“十大文明標兵”先進事跡報告會。由于鎮村兩級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扎實有效,渤海鎮也連續兩年被評為首都精神文明先進鄉鎮。四是農民法制觀念明顯增強:通過舉辦法制培訓班、法制講座,開展法制咨詢等系列活動,使農民學法、知法、用法的意識進一步增強。2006年以來,鎮村兩級民調組織先后受理各類民事糾紛1360余起,結案率97%以上。五是農民增收渠道有所拓寬:通過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民俗禮儀培訓,使近千名農民有了一技之長和就業本領,進而走上了離土不離鄉的就業崗位。六是鎮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兩年多來,渤海鎮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了“優化一產,強化二產,壯大三產”的經濟發展方略,使地區經濟穩步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鎮域經濟總收入7.7億元,財政收入369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916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43%,10.9%。七是全鎮整體環境明顯改善:通過新農村建設和“夜渤海”升級改造,一個環境優美,璀璨靚麗的渤海鎮呈現在人們的面前。2006年渤海鎮跨入京郊優美鄉鎮行列,2008年又跨入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行列。同時,渤海鎮還連續兩年榮登了京郊新農村建設先進鎮鄉的光榮榜。
三、創建學習型鄉鎮工作的不足及改進意見
1、不足之處。(1)鎮域文化底蘊突出“長城文化”、“板栗文化”,非常切合實際,但機關文化缺少底蘊和精神內涵。下一步將結合機關創建工作實際,提出“機關文化”建設。(2)創建工作與新農村建設的融合力度不夠。也就是說,學習活動在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方面還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3)工作中存在薄弱環節,特別是學習型新村、學習家庭和學習專業合作組織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2、改進意見。(1)鎮黨政辦要繼續做好學習型機關相關文件的收集,會議紀要的整理,學習培訓的簽到記錄等基礎工作。(2)由宣傳文化部門牽頭,抓好渤海鎮特色文化建設。結合服務奧運,改革開放30年,渤海建鎮10周年,開展好渤海機關精神征集活動。并組織一臺具有濃郁地區特色的文藝節目,進行巡回演出。(3)由組織部門牽頭,結合黨建三級聯創,年內抓好4個學習型黨支部、村委會創建工作。使其答到市區驗收標準。(4)由鎮婦聯牽頭,旅游辦協助,抓好學習型家庭創建工作,年內達標戶不少于10戶。(5)工會、婦聯、共青團、教育、衛生、社保。農林、科技、司法、文化等政府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寫出培訓計劃,抓好各類培訓,并將培訓情況記錄在案。(6)宣傳信息部門,要配合全鎮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抓好宣傳報道,信息報送,典型推廣等工作,培育出一批新的學習典型。
在建設貴陽新農村的進程中,共青團貴陽市委積極行動,于2006年7月啟動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春行動”,先后派遣141名大學生志愿者到全市116個村擔任“雙千隊員”和“村官”。同時,募集到資金和物資合計287萬元,組織青年專家能手服務團深入村寨開展巡回服務23場近3000人次,捐贈書籍1.1萬余冊,為15個村建立公益圖書室并配電腦一臺,培訓農村富裕勞動力2000人,為290位青年提供就業崗位,資助農村貧困大學生72人,組織城區學校青年骨干教師百余人次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培訓農村教師和學生2000余人。共青團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在農村得到了充分體現,廣大團員青年為貴陽市新農村建設作出了貢獻。
智力支持――
大學生“村官”顯身手
烏當區金華鎮翁貢村村支書饒德祥對李紅萍贊不絕口:“這姑娘不錯,啥都會擺弄。” 而她最會“擺弄”的,“莫過于村里的遠程教育系統了”。
針對村里池塘、水庫多的特點,李紅萍從鎮遠程辦借來養魚教學光碟,帶動村民們一起學習,為他們講解、示范怎樣配料,怎樣給魚治病。李紅萍的到來使遠程培訓教室日漸紅火熱鬧起來。“大學生就是聰明,我們不會的,他們手把手的教,親自示范,比我們自己光看學習材料要容易懂得多。”當地群眾說。
作為一項惠及農村基層的工程,去年的第三批“雙千工程”充實了包括李紅萍在內,涉及計算機、農業、醫學、法律等近30個專業的146位“大學生青年志愿者”。雙千隊員中已有114名兼任鄉鎮團委書記、村黨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助理等職。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他們正以飽滿的熱情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農技指導――
增強農民致富本領
不僅派駐大學生擔任“村官”直接投身新農村建設實踐,團貴陽市委還經常組織青年專家能手服務團,下鄉入村,為農民搞好生產提供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了他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家住貴陽市烏當區阿栗村的汪老漢眼看周圍鄰居的楊梅豐收,自己家的10多畝楊梅卻樹葉頂端枯黃、楊梅產量下降,焦急不已。服務團的到來,給汪老漢的果樹對癥下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烏當豬場村、花溪區大壩村、開陽縣長紅村……服務團所到之處,無論講座、座談還是現場觀摩,幾乎場場爆滿,許多農戶還與服務團成員建立起長期聯系,聘請專家能手擔任他們的免費農技顧問。
扶貧幫困――
解農民之所急所需
2006年10月22日,貴陽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春行動”巡回服務車隊開進了白云區麥架鎮青山村。貴陽市郵政局現場招聘臺前,10名特快專遞投遞員的崗位,底薪800元、加計件提成的條件吸引了數十名當地農村青年爭相填寫了報名表。除送用工崗位外,文藝演出、禁毒宣傳、計生服務、義務診療等服務也吸引了眾多村民,所到之處無不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青春行動”還從實際出發,切實幫扶農民。如發動青聯委員、對農村貧困學生進行結對幫扶;組織青企協會員開展“青年企業家農村行”、“真情助農、告別貧困”活動;以及開展支教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資助困難大學生、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等眾多惠農活動。
青春身影――
建設新農村的靚麗風景
在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青春行動”的過程中,團貴陽市委充分調動、發揮了各級各界團組織的作用, 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思路,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切入點,確立項目,豐富內容,充實內涵,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主動尋求與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有識之士的合作,積極爭取各種資金和物資的支持,有效整合了各方面的資源,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
這次會議是我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縣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總結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務的一次大會。開好這次會議,對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的宣傳思想工作,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新濉溪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去年情況和今年的任務報告如下: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2007年宣傳思想工作成效顯著
2007年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在縣委的正確領導和市委宣傳部的具體指導下,牢牢把握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這條主線,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求真務實,奮發進取,各項工作在深化改革中煥發活力,在開拓創新中整體推進,總體水平再上新臺階,為推進我縣加快發展、奮力崛起提供了強有力思想文化保證和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1、理論武裝工作求深求效。按照干部教育的要求和縣域發展的需要,科學制定縣委中心組學習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2007年縣委中心組被評為全市理論中心組學習先進單位。注重對黨委(黨組)中心組及機關干部的學習進行督查指導,重點學書記“6.25”重要講話、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重大戰略思想。深入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認真組織領導干部和理論骨干參加培訓或輪訓,推動形成了學習熱潮。組建縣委十七大精神宣講團,宣講30多場,迅速在全縣掀起學習十七大精神的熱潮。大力倡導學以致用,扎實開展“創新促發展,執行看落實”解放思想主題實踐活動,編印了“加快發展、工業強縣”學習材料,進一步提高了廣大黨員干部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
2、輿論宣傳工作求實求活。精心組織十七大宣傳。會前,在《淮北日報.濉溪專刊》和縣兩臺開設“喜迎十七大”專欄,在沱河路開展“展示新成就,喜慶十七大”主題櫥窗宣傳;會后,及時成立了宣講團、文藝宣傳隊,把十七大精神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基層、進農村廣泛宣傳。配合省、市“新征程、新風貌——十七大精神在淮北”新聞采訪活動,重點宣傳了我縣實施工業強縣和民生工程的新成果。縣電臺、電視臺開設“十七大精神在濉溪”專欄,大力宣傳各單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思路、新進展,營造了迎接、學習、宣傳、貫徹十七大的良好輿論氛圍。開展重大主題和重大活動宣傳。圍繞“工業發展年”活動,在《安徽日報》、《淮北日報》組織宣傳專版,在《淮北日報.濉溪專刊》和縣兩臺開設《加快發展,奮力崛起》、《走進重點項目》等專欄,高強度、重篇幅對我縣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新成就進行宣傳。著力宣傳報道工業強縣加快發展動員大會,為統一思想、鼓舞士氣,激發干勁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唱響發展主旋律,深入開展貫徹縣委九屆四次、五次會委會和人大、政協會議精神、招商引資、全民創業、機關效能建設以及合作醫療、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重大主題宣傳,成功組織慶祝建黨86周年、紀念建軍80周年、10周年等重大活動宣傳。強化各類典型宣傳。開展首屆“十佳創業之星”和“十佳服務標兵”評選活動。推出了愛心大使姚勇、全省“十大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葉永軍和舍身救人的革命烈士任印民等一批先進典型。
3、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求深求廣。榮辱觀教育深入持久。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充分運用演講、征文、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推動榮辱觀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加強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深入開展“知榮辱、樹新風”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文明創建活動常抓不懈。以創建首屆全省文明縣城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我文明、你文明、濉溪更文明”主題宣傳活動,制作了《文明花開濉河畔》創建專題片。開展“告別陋習,走向文明”、共建美好家園”和“四進社區”活動,提高了群眾創建意識。以構建誠信濉溪為目標,評選、表彰了首屆百城萬店無假貨示范店;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生態家園、“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推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4、和諧文化工作求豐求精。群眾文化豐富多彩。先后舉辦了青少年體育舞蹈展示、第二屆少兒聲樂、器樂、舞蹈大賽、國慶節群眾文體活動展演展示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隊參加市九運會,并獲得優異成績。大力推進鄉鎮文化站、廣播、有線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村書屋工程建設,積極爭取政策資金,免費為農村放映電影3400多場,扶持建設了以南坪、韓村、鐵佛等鄉鎮文化站和百善鎮葦波村農家書屋、張莊農民文化大院為代表的一批農村文化陣地。注重文化保護與發展。加強了對柳孜大運河碼頭遺址、文昌宮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濉溪地方曲藝“淮北大鼓”成功申報批準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強文化市場管理。“掃黃打非”工作不斷深化,狠抓了網吧、游戲廳、書報攤、音像店、市場小廣告的監管和整治,查繳各類違法書刊、電子制品24000多件,沒收賭博機52臺,取締黑網吧4家,有效凈化了文化環境。
5、對外宣傳工作求強求效。加強對外宣工作的領導,調整縣委外宣工作領導小組,修訂完善了外宣規章制度和新聞宣傳獎勵制度。對外新聞報道實現數量和質量的新提高,全年累計在市級以上主流新聞媒體發稿?篇,比去年提高?,再次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對外新聞宣傳先進單位。對外經貿文化宣傳在服務大局上取得實效,成功地開展了蕭山、臺州、諸暨投資說明會和柳孜大運河碼頭遺址的申遺宣傳活動;加強互聯網新聞宣傳與管理,制作了新華社專供濉溪信息服務網頁,初步形成了一個反應靈敏、傳輸快捷、準確時效的全縣網絡宣傳新機制;外宣品制作在實施精品戰略上取得進展,制作了高質量外宣專題片《活力濉溪》。邀請具有影響力的期刊《決策》,對我縣的發展進行深度剖析,推出“濉溪嬗變”系列文章。精心策劃系列報道—“發展中的新濉溪”,在《淮北日報》頭版頭條等顯著位置陸續刊發了“工業強縣:撬動濉溪發展的主戰略”等7篇重頭稿件。邀請國家、省、市攝影家協會50多名攝影記者開展“魅力濉溪”采風活動,著力宣傳了我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良好發展的態勢。
2007年,全縣宣傳思想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濉溪作出了積極貢獻,也為今年的宣傳思想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基層宣傳文化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宣傳工作方法手段需要進一步創新,宣傳干部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加以研究解決,不斷改進方法,在創新中實現工作的整體創優。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努力做好2008年的宣傳思想工作
今年是濉溪經濟社會發展跨入新階段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快奮力崛起步伐的主要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縣宣傳思想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及縣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大力推進文化建設、發展、繁榮,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濉溪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按照這一總體要求,根據當前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2008年的工作重點是:貫穿一條主線: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和縣委九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突出兩大任務:
一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推動文化建設、發展、繁榮;
二是為濉溪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即理論武裝、輿論宣傳、文明創建、文化發展、對外宣傳、隊伍建設,引領濉溪新發展。
深化十七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夯實加快發展的共同思想基礎。
今年理論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把學習宣傳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著力把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統一到十七大精神上來,用十七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要突出抓好兩級黨委中心組的理論學習。加強兩級黨委中心組學習,進一步規范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內涵,提高學習質量。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創新學習形式,圍繞十七大及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的講話精神,開展“繼續解放思想,推動跨越發展”大討論活動,增強全縣上下加快發展的自覺性,努力使中心組的學習成為科學決策的重要環節。
我國著名成人教育學專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高志敏先生也說過,"(成人教育應當)回歸豐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進繽紛的成人精神家園”。
生活化的社區教育和社區教育的生活化是我們事業的價值取向,也應該成為廣大農村教育社區工作者的普遍認知。
農村社區教育生活化,是在教育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手段的考量等方面,從百姓生活實際出發,從農村居民對生活教育的需求出發,構建一種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生態。也就是說,我們在理論探討、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多個層面,摒棄主觀主義、本本主義,轉變從政策文件、甚至只是從領導講話精神出發的做法,匡正“上面"不切實際的“引導”和"下面”不求實效的“迎合'。
―、面向農村社區居民的生活世界,發掘生活化的教育教學內容
農村社區教育生活化,首先應該是教育內容的生活化,這就必須堅持從生活中來的原則,向生活要素材,探求適合農村屆民生活需求的農村社區教育的教育內容。
1、致力于生活化課程的建設與開發
生活是多彩的,我們農村社區教育的內容也應該是豐富的。多年來,我們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向生活探求教材的方面來。我們結合城鄉居民生活實際和學校特點,深入百姓生活,先后整理和發掘《德清家鄉萊》、《新居民讀本>、(舞龍民俗知識讀本>、《烹飪技術>、<美麗生活>、(枇杷與養生>、<牛蛙養殖常識》等校本教學材料。
其中我們先后花六年時間,經多次修改、完善而編寫的《德清家鄉菜菜譜》,是我們比較成功的生活化培訓教材開發實例。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德清民間餐飲的發掘與培訓逐步引起餐飲行業和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方面的重視。餐飲龍頭企業、職業學校致力于德清地方菜的開發、整理和傳播,德清民間每年舉辦"年豬飯“魚湯飯”、"羊肉黃酒節”等“嘉年華”性質的餐飲文化活動,推動了民間餐飲的大眾化傳播a
為匯聚和提煉德清民間餐飲文化,2007年開始,我們通過舉辦"德清家鄉菜’制作大賽,匯聚來自德清全境的100多道具有德清地方特色的菜肴、點心,然后從中精選了80多個菜品,以菜譜的形式編寫成《德清家鄉菜菜譜>,作為農村勞動力培訓、“美好生活”課堂、農村“土廚師”培訓、企事業單位食堂從業人員培訓等各類培訓教材。像洛舍魚圓、德清大火燒、鄉下南瓜餅、細沙羊尾、洛舍肉餅、農家土豆絲餅、新市羊肉、莫干竹林雞、德清逆魚、新市湯包、爛糊鱔絲等特色菜點,都成了生活化培訓的必修課。
2、致力于生活化學習的提煉與交流
農村社區居民學習的內容和形式是極其豐富多樣的,我們意識到,讓學習與生活融合,是推進終身學習的最佳途徑。近年來,為推進學習的交流與提煉,我們通過課題研究、項目實施和其他教育活動,將農村社區廣大學習者在學習中積累的知識、信息,進行整理提煉,編寫成各種讀物和資料,作為交流,分發給廣大讀者。比如作為老城區,我們的老年書畫學習者很多,我們在開設書畫教學班的基礎上,定期舉辦書畫筆會、書畫展、并匯編《伉倆墨影>、《莫干山麓晚霞美》等書畫集。在多年的農民培訓和農科教項目實施工作中,我們涌現了一些農民學習之星,他們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組織編寫了不少學習交流材料。如我們在多次實施農科教項目的基礎上,編寫了《牛蛙養殖常識〉、〈泥鰍養殖技術>、《枇杷優化種植實務》、《枇杷與養生>、《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通俗讀物。我們根據乾元新居民較多的實際,編寫了作為新居民的必讀學習材料。作為一年一度的"浙北乾龍燈會”的舉辦地,乾元舞龍是一大地方民俗特色,各村、有關民間組織,都有舞龍隊,舞龍文化家喻戶曉,根據這一情況,我們編寫了<龍舞乾元——乾元舞龍民俗知識讀本>。另外,我們在農業技術研究、推廣過程中,還實時將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實地調研、講課的知識點匯編成即時農科信息,分發給廣大農民朋友。
教學資料的編寫,提煉了廣大學習者的學習智慧,提升了農村社區學習群體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效率。
二、面向農村居民生活需要,組織生活化的特色教育培訓
農村社區居民對于提升美好生活品質的向往應該成為我們社區教育的考量,想方設法提升他們的生活技能和綜合素質,是我們農村社區教育的根本宗旨。為此,我們緊密切合本地實際,發揮學校辦學優勢,設置并開展各類生活化特色培訓。
1、農家“土廚師”培訓,讓“土廚”不再“土”
自古繁華的德清,民間餐飲自然相當發達。在廣大農村,活躍著以師傅帶徒弟形式傳承技藝的“土廚師_',他們經驗豐富,技藝不凡,廣受歡迎。但他們大都出生農村,很少接受正規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相對閉塞的生活環境,制約了他們理念的更新,技藝的提升。為此,我校近幾年來,組織開展了農村"土廚師”技能培訓班。其中2013年和2014年農村的“土廚師”參加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培訓,共有258人參加,215人獲得中式面點師、中式烹調師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2、食堂從業者培訓,讓食堂餐點更精美
前幾年,一些企事業單位在招聘食堂從業人員的時候,對是否持證并無統_要求。其中不乏“半路出家”的人員,他們的專業技術參差不齊,文化水平普遍偏低。2012年開始,我們面向全縣學校、幼兒園和其他企業單位,開展食堂從業人員培訓,開設中式烹飪、中式面點專業培訓,三年來共組班5個班,250多人參加。
培訓課程設置中,除了食堂食品衛生規范要求內容外,我們對照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國家職業資格要求,增設大鍋菜、杭幫菜、德清家鄉菜等內容。
3、老年人“養生菜”培訓,讓老年人樂呵起來
乾元是德清的老縣城,這里老年人占總常住人的20%以上。為豐富老年教育,我校常年開設老年烹飪培訓班,每年都有兩到三期的老年人烹飪班,約100人參加培訓。我們根據老年人注重養生保健的情況,專門設
置適宜老年人的"養生菜"教學課程,開展教學培訓,深受廣大老年人歡迎。
4、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讓其掌握“一技之長”
我校是德清縣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基地,擔負著德清縣中片乾元、雷甸、洛舍、三合四個鄉鎮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工作。鑒于德清餐飲業相對比較發達,烹飪人才社會需求量較大,老百姓對烹飪培訓的認同較好,我們幾年來的農村預備勞動力培訓,都設置為中式面點專業。經過近半年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學員基本可以達到直接就業要求。近三年來共培訓農村預備勞動力290人,獲得初中級職業資格證書283人。
5、“美好生活”課堂,讓居民生活更加美好
追求生活的美好和自身的"美麗’’是廣大社區居民的美好愿望,根據廣大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我們于2012年開始,正式將我校的生活化培訓整合為"美好生活"課堂,開設"美化生活”、“美麗儀容”和“健美身心"等多個培訓系列,具體設置了插花、剪紙、瑜伽、美容化妝、家庭育嬰、家庭烘焙、老年生活保健等培訓課程,三年來,我們共舉辦五期,有20多個班。
三、“美好生活”課堂,是農村社區教育生活化有益嘗試
在農村社區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堅持生活化的理念,秉持一切從生活實際出發,從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出發,我們就能夠匡正一些時弊,摒除本本主義和形式主義色彩,給農村社區教育騰出應有的作為空間、創新空間,讓它在真正回歸理性、回歸生活、回歸本位的基礎上,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一、農村小學的小學科教育基本現狀
從課程設置來看,所有學科一律平等,無所謂大小。那何為學校的小學科呢?它是在現實中被學校群體默認使用的一種稱謂,指的是語數英以外的其他學科。它們在課程中所占課時少、任課教師數少,而且學科地位被邊緣化,是弱小的學科群體。具體表現在:
1.課程普遍不被學校重視
不少學校不設課程或虛設課程,以課程表為偽飾,兼科教師將課表的小學科課程上成主科課程;兼科教師對小學科課程缺乏深入研究、課堂質量不良,領導沒有或較少關注小學科的質量情況。例如,廣州市白云區4個鄉鎮共73所小學,人和鎮從沒有固定調研課的學校,江高鎮學校領導對小學科從未調研課達64%(見表1)。
2.校本教研未有實質性開展
小學科任課教師不開展或少開展集體備課、觀課研討、研究反思等校本研究活動,在調研中筆者發現,除語數英學科外,較少見到小學科校本教研的原始性材料,包括計劃、總結、集備記錄、聽課記錄、學業期末評價記錄等,也較少見到有學科業務學習資料、學科電子資源等教師專業發展的學習材料。4個鎮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檔案資料調查情況(見表2)。
3.學科教師隊伍專業發展之路艱辛
小學科專任、專業學科教師人員數量較少,開展校本教研少,對專業缺乏追求,學校對小學科關心激勵少;也有一些素質較高的專業教師,但被學校轉崗教主科,本學科成為其副業(見表3和圖1)。學科專任率普遍較低,任主科兼教信息科占了主要比例,可見,小學科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之路較為艱辛。
4.學生學科素養發展不均衡
由于學校的課程安排、教師的學科態度、課堂的教學質量、學校校園文化生態等各種原因,導致學生除了語數英以外,其他學科素養的發展甚為薄弱,培養孩子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目標,被制造成公開的秘密:學習是語數英,評價也是語數英。
二、農村小學的小學科教育問題分析
上述小學科教育的問題在各種層次學校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但在農村小學中問題尤為突出,越是偏遠的學校、學校規模越小的學校,問題越嚴重。歸結其原因有:
1.教育價值取向明顯功利化
在現行評價指標體系中,小學科沒被納入升學評價體系,因而在社會、家庭、學校等強大的功利驅動之下,應試的壓力從一個學段往一個學段下移。不同的價值取向,必然導致不同的行為方式,為了短期的升學利益,在顯性或隱性的文化輿論面前,學校的教育活動形成了大小學科與主次學科、主流與非主流教師群體等儼然成型的文化生態,還有現時的績效工資方案在教學成果利益分配的差異,更讓小學科教師感覺被邊緣化。
2.區域教育資源調配有先后
白云區在城市化進程中,原農村地區逐步轉化為城鄉二元化結構地區,致使區情愈加復雜。盡管近年來已加快了對小規模學校的合并,加強對薄弱學校的校舍改造、實驗室配置、圖書采購等教育裝備的建設,但是在改造進程中,區域資源調配有先后,顯然,農村學校硬件資源調配的投入對學校帶來的促進作用,及不上早期已發展、現已進入軟件建設進程的學校。特別明顯的就是鐘落潭鎮、江高鎮等鎮偏遠農村小學。
3.教師隊伍存在結構性缺編
教師隊伍結構性缺編是農村小學的老大難問題,也是影響小學科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城鄉差異帶來的農村骨干教師流失日益增多,另一方面生源減少,教師政策性超編造成的“只出不進”影響學校改變隊伍編制結構,還有就是課程改革中新增的課程設置如信息技術等專業教師缺崗。因此,農村小學長期缺編信息技術、音樂、藝術、等學科專業人才。
4.學校校本教研管理缺力量
在新課程專項調研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校在校本教研這一塊上做不下去。基本形式上是有的,例如學校公開課、科組活動、教師集中學習等,但是缺乏建設成效。例如學校課堂存在什么問題?科組活動研什么?怎么研?這些問題,都是學校缺乏認識的。學校開展的專題講座缺乏校本性、針對性、系列性、延續性、反饋性,而且是純理論、較虛空的專題,缺乏一些實踐性問題的診斷和專項研究。意識、方法、理論也相當缺乏,導致此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學校缺乏校本研修的專業引領和管理人力。
三、緩和小學科教育問題的策略思考與實踐
教育的責任不允許等待與不作為,緩和小學科教育問題,筆者認為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種研究機構需要加大重視和研究解決力度的。針對目前狀況,筆者提出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育政策、強化資源配置、加強培訓等方面策略在教師研修建設上改善小學科教育問題。以下是策略及實踐方法。
1.更新教育觀念,發揮多元教育文化導向
在行政管理上,調研員要深入調研區域小學科教師專業配置及崗位現狀,要從區域整體科學配置人力的角度出發,系統籌劃小學科專業人才的招聘與培養;在專業發展機會上,要平等對待小學科教師,優秀的小學科特色學校及教師要扶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支持小學科優秀教師潛心發展。
在業務管理上,各級教科培研究機構要從自身做起,除卻小升初、中考、高考等專項研究外,還要均衡資源和力量分配,在部門建設上重視小學科教科培研究工作,別讓小學科研究人員本身也生存在被邊緣化的狀態,積極性受到打擊。只有由上至下的教科培機制建設及文化導向規范、持續,這才有可能對下產生導向、督促、引領、建設的作用。
2.優化教育政策,實施多樣化師資交流方式
農村小學缺人用,缺人才用,都是長期存在的難題。要緩和它就要建立多樣化的人才交流方式,形成一種有效的全區或全市的人才交流機制,謂之“活水工程”。例如:
(1)教研員蹲點基層:到邊遠農村學校建立教研工作站、引領周邊學片發展;蹲點學校扶持特色學校建設等。
(2)教師對崗交流: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去開展學年性支教、農村教師到優質學校交流、骨干教師學片內對崗交流等。
(3)結構性轉崗調整:超編教師區內流動,結構性超編教師轉崗、跟崗培訓交流等。
這些方式,雖然受惠面窄,似乎有點望梅止渴,但一定程度上,是一種緩和的策略。待小學科人才逐步引進,結構性缺編問題逐年緩和,小學科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師資交流方式就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強化研修引領,實施多層次研修管理機制
在實踐中,建立多層次的區域性教科培研修管理機制,以機制去制衡大小學科的落差過大,一定程度上推動學校小學科的運作。
建立“區教育發展中心―鎮教育指導中心―學校”三級研修管理機制,加強第二級教研業務領導力和指導力的建設,為三級教研的力量傳播起促進作用。
從業務管理上操作:第一級研修管理為“區教育發展中心―鎮教育指導中心”;第二級研修管理為“鎮教育指導中心―學校”。
從研修建設上操作:第一級研修建設為“教研員―學片中心組長”;第二級研修建設為“教育指導中心―學校”研修指導及“學片中心組長―學校教師”研修指導。
每一級研修管理和建設承擔的職責和任務都不一樣:在第一級更多的宏觀策略調控指導,在第二級更多的是具體學科、具體業務操作引領和指導服務。在這樣的研修管理機制下,由市、區落到校這一層,小學科活動被忽略、被打折扣的現象得到較好的改善。
4.省略),不僅做好了信息、資源共建等常規工作,還有基于社區的教師教育博客耕耘等。在平臺上,教研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展開專業對話,拓寬教師交流的途徑,實現跨時空網絡研修。
5.質量監測,發揮評價診斷反饋作用
建立小學質量評價體系監控新課程實施后小學學業質量,具體是以“主科+小學科”組團式實施抽測。抽測之后,學科教研員進行詳細的質量分析,對各鎮學校情況進行同類型、同層次學校對比分析,例如優秀(A級)率、不合格(D級)率,學生樣本差異程度分析等(如表5和圖2所示)。
同時,也將結合區“小學教學水平綜合評估”工作,將小學科課堂教學質量及學科抽測評價寫入指標,這樣利于促進各學科相對平衡的良性發展。這不能不說是對小學科教育發展的一劑良藥。
論文摘要: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當前每所職業學校的重要工作,面對當前激烈競爭的就業市場,只有采取多途徑、多形式展畢業生的就業空間,才能實施“出口”拉動“入口”,使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近年來,我校辦學實力和辦學聲譽逐年增強,在加強教學質量的同時,堅持以適應社會需求,加大就業指導為重心.實施“出口”拉動“入口”的辦學理念,招生數量逐年增多。在校學生數近3000人,畢業生就業率高,通過十余年的努力,畢業生就業除滿足本地需求外,還先后與北京、上海、廣東、福建、四川、湖北、江蘇等省市的近百家用人單位建立了長期的畢業生供需協作關系。畢業生年就業率平均達90%以上。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步入了良性發展軌道,為學校的穩定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1學校的主要做法
1.賞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和教育體制的配套改革,人力資源的配置政策也發生了根本變化,大中專畢業生由計劃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有了就業壓力和求職難度,中專學校也由此受到了巨大沖擊,涉及到了生存發展的問題。面對這一嚴峻形勢,我校在理性思考的過程中,提出了更新觀念。應對挑戰,轉換職能。加強就業指導的辦學策略,實施了“減招中專,擴招大專,加強繼續醫學教育”,“出口”拉動“入口”,質量決定生源等工作目標,積累了指導服務、主動適應等方面的經驗,通過逐年分析總結,積累經驗,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做好就業指導,可以穩定社會大局。代表了學生本人及其家長的根本利益;是促進學校生存發展的重要工作;是社會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環節;是推動人事制度改革與進一步完普的大事。如果把畢業生僅以不包分配為由不負責任地推出校門,只會增加社會的負擔。浪費人力資源。對學校的生源也必然產生直接影響。思想認識的到位為搞好我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項工作措施得到了廣大教職工的理解支持和廣泛參與。
1.2研究市場,開發用人市場,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要道
(1)搭建就業平臺。我校為了方便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開展,以學校為中心,逐步與省級市場、網上市場、市級市場建立了合作關系,搭建了“四位一體”的畢業生就業平臺。
(2)建立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我們在開發培育有形市場中,一是鼓勵畢業生首先到農村基層鄉鎮醫院工作;二是積極鼓勵他們到外省市選擇信譽度高的用人單位實行就業安置協作;三是借助信譽好的中介機構,擴大就業的區域范圍。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設施開發無形市場,通過網絡與一些省、市人才市場建立了畢業生求職的網上市場截至目前已與武漢的“空間無限”、廣東的“醫務通”、陜西的“陜西省人才市場網”及“上海衛生人才市場網”等建立了網上聯系。形成了初具規模的畢業生網上就業形式。
(3)堅持回訪制度。加強對用人單位的回訪和畢業生就業后動態追蹤調查,通過征詢意見,加強了聯絡。同時為我校及時調整辦學思路、深化教改提供了參考依據。
(4)走出校門,考察論證。我校畢業生中有些專業在行業準入上受限,即使不受限的專業也因其學歷低而就業途徑狹窄,但在醫學邊緣性行業的就業機會較多。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大膽的嘗試,積極拓展到醫學邊緣性行業就業的市場,并為控制和降低就業安置風險,采取了先考察后就業等手段。先后到廣州、佛山、深圳、上海、北京、成都等十幾個地方進行考察論證,至今沒有出現安置后遺問題。基本實現了學生安居樂業、家長滿意放心。
1.3,多形式、全方位拓展畢業生就業空間
(1)與政府人事、勞動部門建立合作關系,為畢業生就業爭取政策調控的支持。我們主動與市人事局、市人才交流中心等單位積極聯系,就人才的合理配置與流動多次磋商,形成共識,在政府的關注下,我們除每年自元月起不定期在學校舉辦專場招聘會外,并于每年3月在學校舉辦由市人事局參與指導的“畢業生供需見面洽談會”,辦會規模逐年擴大,參會單位和應聘人數逐年增多,簽約率逐年提高,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用人單位、學生及家長的廣泛好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為學校的招生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2)與用人單位直接溝通,建立橫向聯系。我們多次由學校領導帶隊,相關部門參與,到省外一些經濟發達地區不同體制的醫藥、保健單位進行調研、洽談。通過交流,與之建立長期的協作關系,使用人單位在信任的基礎上。每年都能從我校定量接收一些畢業生。
(3)舉行專場招聘會。對因急需人才來我校招聘的單位,一經驗證,熱情接待,提供周到、高效的服務。有的讓用人單位自行舉辦專場招聘會選聘,有的由學校直接向畢業生需求信息,由學生報名應聘,有的委托班主任推薦,有的由單位在學校提供的畢業生自薦材料中挑選,進行考核錄用。
(4)做好畢業生高校后的推薦工作。在畢業生離校前,填表收集畢業生的聯系方式及就業求職意向。畢業生離校后。隨時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和畢業生自薦材料與畢業生電話聯系,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畢業生。
1.4努力抓好學生群體就生觀念的教育引導和就業技巧的培鍛煉
(1)舉辦專題報告會。為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使就業指導教育直觀而具有說服力,我們不定期聯絡往屆畢業生。經常邀請在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做出業績的成才典型回到學校,向在校生講述他們的就業體會和成功經驗。同時,先后邀請一批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企事業單位派員來我校給廣大畢業生作就業形勢、就業政策及轉變就業觀念的專題報告。以不同的專題,生動地解析了畢業生最為關注的問題,對他們正確認識就業形勢,了解就業政策,樹立科學、務實的就業觀念及艱苦創業、吃苦耐勞的作風,調整:就業心態。勇于投入就業競爭等。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2)定期更新就業信息。我們堅持從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多種媒體上挑選和整理資料,定期更新就業信息欄。編印、郵寄就業指導學習材料,用人信息、招聘會信息,包括就業政策的宣傳,就業形勢的分析,典型的擇業實例等,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服務。
(3)開展就業咨詢服務。面對學生的就業困惑和心理障礙,我們熱情周到地為學生開展咨詢服務,力求做到有問必答,化解各種疑難矛盾,使畢業生走出一些擇業誤區,及時排除不必要的思想疑慮和心理壓力。
1.5樹立服務意識,力成就業指導規范、有序造作
做好常規管理與服務工作是就業指導辦公室的重要職責。關系到每位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和學校的辦學聲譽,為此,我們力求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做到規范運作,具體是建好“四個庫”,即畢業生生源信息庫、用人單位需求庫、畢業生就業去向庫、畢業生檔案查詢庫。做到“四個延伸”,即推薦方式從校內走到校外,就業工作從“旺季”延伸到“淡季”,就業指導從短期拓展到全程,就業信息由傳統方式發展到網絡化管理
2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體會
2.1瓴導t視,措虼得力,是做好就業捐導工作的保證
從1993年我校首次建立畢業生就業市場開始,學校不僅撥出專項經費予以支持,而且成立了由校領導擔任組長的就業指導工作領導小組,并多次召開各部門協調會,部署各項工作。為爭取政府的支持。校領導多次到市人事局、衛生局反映匯報,請負責同志來校檢查指導,并了解情況,盡可能從配置政策上給予關注。在就業指導工作的運行過程中,涉及到人力調配、物力裝備、財力投入的具體事項,學校歷來實行綠色通道管理。營造寬松環境,融入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和發揮了多方面的積極性。學校領導的重視,為我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增添了活力。
2.2加大投力度,提高赦學質量,加強,種技能培養是做糟就業捐導工作的關.
(1)加強硬件建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兩高”擴招帶來的中專辦學的危機。學校明確提出“樹名師,辦骨干專業。刨名牌學校”的發展戰略,先后投入2600多萬元,用于加強基礎建設和實踐教學,先后建成了900平方米的護理實訓中心、600平方米的口腔技能訓練中心和擁有300多臺微機的現代信息教育中心。此外,還:建成了超級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語音室、手術觀摩系統和一次性容納近700人同時上課的7個多媒體教室。
(2)提高教學質量。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先后制定了《教師業務進修管理制度》、《各級領導聽課制度》、《青年教師培訓制度》、《教學檢查制度》、《考教分離制度》、《教學督導制度》、《教師綜合量化考核制度》等三十余項制度。實施了“名師工程”,評選了“首席教師”,并與北京師范大學開辦了有45人參加,為期2年的“教育經濟與管理學”研究生課程班,使畢業生專業技能含量逐年提高,為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3)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近年來,學校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主,在計算機課不作為衛生類主干課程的情況下,積極開展計算機教學。聘請外籍教師和利用計算機中心、電子閱覽室給學生提供上機操作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國家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學校還利用與漢中市團市委合建的青少年宮對在校生開設音樂、舞蹈、美術等選修科目。開辦形體訓練班。舉辦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更新觀念。左對挑戰是做好就業拍導工作的有致揩能
(1)找準結合點,在工作思路上求創新。思路就是出路。就業指導工作要做到與時俱進,首先要解決好工作思路的創新問題。我們認為,要求得學校在辦學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首先解決好畢業生在本地的就業安置問題。一是加強與政府人事、勞動、計劃主管部門的聯系。有計劃地分批補充到人才需求缺口中去,二是主動爭取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通過宣傳和引導,鼓勵畢業生到鄉鎮中心衛生院就業或自主創業,三是在實習生中向所在實習單位重點推薦,提前介入選拔培養,形成穩定的輸出通道,減少隨意性。
(2)抓住側重點,在工作部署上求突破。我校學生85%以上來自農村,多數學生家境貧寒,畢業時學歷偏低,缺乏就業競爭實力和自主擇業能力,屬就業隊伍中的弱勢群體,應首先把推薦服務的側重點進一步確定在2個定位上:一是定位于這一部分學生;二是定位于適宜這部分學生的就業單位。人的定位主要通過就業觀、擇業觀的教育引導去實現。單位的定位則必須避開對口就業的困難,從醫學相關行業(醫藥、醫療器械生產和營銷)及醫學邊緣行業(醫學美容、康復保健、醫療家政等)廣開途徑,最大限度地實現“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