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6 16:03: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公司稅務籌劃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稅務風險;風險控制;防范效益
稅務風險是指納稅人在稅務管理、計算和繳納稅款等方面因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等原因遭受利益損失的可能性。公司稅務風險是指公司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遵守稅收法規而導致公司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
雖然稅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對于公司而言只是可能承擔這種風險,并不一定必然承擔這種風險。公司需對自身的稅務風險水平有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 樹立依法納稅理念,做好風險防范與控制工作,切實有效地分析影響公司稅務風險的因素,以防范和控制公司稅務風險。
1 創建稅務風險防范機制
在防范稅務風險的過程中應合理有效地運用現有的稅法,以及相關的經濟、財會政策,結合自身的特點建立一套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的稅務風險防范機制,以提高稅務風險防范的效益。
1.1 適應宏觀環境,積極應對稅務風險
宏觀環境的要求與變化是造成企業面臨稅務風險的重要原因。因此,企業應努力做到
1.1.1 研究宏觀環境。外部宏觀環境雖然存在于企業之外,企業無法改變,但企業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經營行為,適應環境的變化。
1.1.2 采取應對措施。針對企業面臨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在熟練把握有關涉稅法律法規、了解納稅人財務狀況與要求的前提下,及時制定各種應變措施,并對其生產經營行為的發展形式、狀態進行監控,及時進行信息反饋。
1.2 健全制度基礎,防范控制稅務風險
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程度與企業的各項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有著密切的聯系,制度是一切風險防范行為措施的保障與基礎。必須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規范企業經營管理行為,以提高企業駕馭稅務風險的能力。
一是完善制度。制定規范企業理財行為、處理協調企業內部各種關系的具體規章制度,制定相應的稅務風險防范與管理辦法,實施稅務風險的防范與監督管理。二是明確責任。將稅務風險防范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管理,使企業、管理者、員工都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意識與風險意識,使責、權、利三者相結合,共同承擔企業的稅務風險責任。
1.3 建立預測系統,評估監控稅務風險
1.3.1 正確評價稅務風險。在企業日常經營運作之事前,應對企業未來的稅務風險進行識別與評價,綜合運用各種分析方法與手段,對企業內部經營、外部環境各種資料,以及財務數據進行系統、全面、前瞻性的預測,重視資金的時間價值,重點考慮生產運營、投融資過程中資金收付的風險。通過稅務風險的評估預測,為采取相應措施,化解企業稅務風險的負面影響打好基礎。
1.3.2 適時監控稅務風險。稅務風險的監控是在對企業未來稅務風險做出正確評價的基礎上,在納稅義務發生前,有系統地對企業的經營全過程進行審閱,尋找最易引起稅務部門關注的理財事項,并對其進行事先的合理策劃,以實現稅務的零風險。
2 規范稅務風險防范策略
2.1 制定防范稅務風險規程
2.1.1 制定防范稅務風險的具體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稅務風險防范與企業的具體業務、最終目標密切相關,并由企業內部的各部門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全方位的進行風險防范。需要在明確防范目標、充分了解企業生產運營的前提下,合法地謀求稅收損失的最小化;了解引起企業稅務風險的關鍵因素與指標,努力排除稅務風險防范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根據所從事的業務及收入、費用的情況確定防范稅務風險的各種渠道方法,以及防范稅務風險應注意的意外事項。
2.1.2 明確防范稅務風險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在制定稅務風險防范方案的同時,匯集納稅人涉稅活動所依據的法律、法規、政策,并對其進行可行性的研究,避免陷入法律的糾紛。當出現對政策的理解把握有偏差時,及時向稅務機關咨詢。
2.1.3 預測防范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制定出不同的防范稅務風險的方案后,除了準確地計算各方案的應納稅額,準確進行會計賬務處理外,還要對影響稅務防范效益的各因素將來可能發生的變動進行分析,對影響稅務計劃實施的外部環境變化及敏感程度進行分析,防止企業內外因素的變化產生的不必要的風險。
2.1.4 及時評價總結防范措施。稅務風險防范措施實施后,經常、定期地進行信息的反饋,及時了解納稅方案的執行情況。對稅務風險防范策略,進行正確評估總結,并保留資料存檔,為以后制定稅務風險防范措施提供參考和借鑒。
2.2 提高全員防范稅務風險的素質
2.2.1 增強管理層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在競爭開放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參與市場競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終的根本目標。大多數企業的管理層都具備了一定的風險防范意識,尤其是稅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增強,但隨著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面臨的稅務風險也越來越多,稍有不慎,便會使企業陷入經營困境。只有管理層的稅務風險防范意識增強了,才能減少經營決策中的失誤,正確引導企業員工積極參與防范稅務風險,形成特有的企業文化。
2.2.2 選擇專門的稅務風險防范人員。防范稅務風險是一項具有高度科學性、綜合性、技術性的經濟活動,因此對具體操作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大多要由專業人員和專門部門進行,納稅人無論是根據自身情況組建專門機構,或者聘請稅務顧問,或者直接委托中介機構進行。稅務風險防范人員都必須具備以下素質:一是通曉稅法。二是熟悉財會制度。三是適時的靈活應變能力。
2.2.3 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稅務風險的防范。企業稅務風險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的理財過程,其他部門對企業的理財、運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企業的納稅方案的選擇。因此,企業稅務風險的防范需要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間的相互配合與協作,形成一種相互牽制的內部風險管理制度,只有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才能使稅務風險的防范形成一種風尚。
參考文獻
[1] 趙珊花. 企業稅務籌劃風險與控制[J]. 財會月刊, 2005, (14) .
1 稅收籌劃效應分析的相關理論
稅收籌劃在國外并不陌生,在我國發展的時間雖然沒有國外長,但其發展態勢良好。根據前人對它的總結與概括,我們可以得出一般含義,即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上繳稅費發生之前,在符合稅法框架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人的投資籌資行為或經營活動等涉稅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實現少繳稅或延遲繳納稅費目標的一系列行為。
1.1 企業進行稅收籌劃對于納稅主體自身來講,有利于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稅收籌劃是納稅主體對自身的資產、收益的正常維護,屬于納稅人應享有的經濟權利。除此之外,稅收籌劃在減輕企業稅負的同時,也可以是企業避免稅法陷阱。所謂稅法陷阱,與稅法漏洞相對,企業如果陷入稅法陷阱中,很可能要上繳更多的稅費,這也是我國反避稅措施之一。而納稅人主動進行稅收籌劃,會使企業全面了解認識稅法,這就有效的避免了稅法陷阱。同時稅收籌劃也會使納稅主體形成依法納稅的觀念。稅收籌劃要求納稅主體必須在法律許可的框架內進行有關稅務事項的提前安排,這也就意味著納稅主體在納稅之前就已經接受繳納稅費這一實際情況。
1.2 稅收籌劃從國家的角度來講,可以促進國家稅收機制的持續完善
進行稅收籌劃可以選擇的角度有很多,有的是順應國家的政策,但也有的是因為稅收法規不合理,政府通過各個企業制定的稅收籌劃方案,可以發現稅收體制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稅法。此外,納稅籌劃也可以幫助國家實現其政策目標。一個良好的納稅政策導向所導致的企業稅收籌劃的行為對經濟的影響也應是良好的。例如,國家為了鼓勵軟件產業發展,規定在我國境內建立的軟件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優惠政策。這個政策無疑使軟件企業的稅負降低很多。反過來,這也促使軟件行業的壯大,使我國的軟件行業加快發展,最終實現國家的稅收政策目標。
2 稅收籌劃的動機及方法
2.1 稅收籌劃的動機
從主觀因素來講,利益的驅動是讓納稅主體進行稅收籌劃的根本原因。從客觀因素來講,國家間稅收管轄權的差別,稅收執法效果的差異,以及稅種,稅基,稅制,稅惠等的不同都會讓企業采取一系列方案來降低企業自身的稅負。
①自我利益驅動機制。在當代這樣一個市場經濟背景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其作為“理性經濟人”,必然會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納稅主體進行稅收籌劃,必然會有相應的成本支出,但如果籌劃有效,同時也會讓公司擁有非常可觀的稅收效益。正是這一因素,促使了納稅主體實施稅收籌劃。②國際上對稅收控制權的不同。稅收控制權是國家控制權的衍生物,是一個有著獨立主權的國家在收取稅金上所掌控的權力。正是因為這些原因,納稅人自身的跨國經營或投資活動就會形成重復征稅或是納稅真空,企業就可以在這方面進行自己的稅收籌劃。
2.2 稅收籌劃的方法
對于公司的稅務籌劃手段,此篇文獻綜述主要從投資、籌資兩方面對前人成果進行分析。
①在投資階段投資于國家有所減免稅費的項目。我國目前減免所得稅的項目大致有高新技術行業,一些特定的技術改造項目和軟件行業。投資地域的選擇,往往也是制定投資決策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我國享有稅收優惠政策的有高科技區,天津濱海新區設立并經天津市科技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認定的內外資高新技術企業以及設立在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的內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
②在籌資方面,納稅主體要充分考慮籌資活動對于納稅主體資本活動的影響,資本結構的變動對于稅收成本和企業利潤的影響以及融資方式的選擇在優化資本結構和減輕稅務負擔成本和企業利潤的影響。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資手段有發行股票或債券,向銀行借款等,不同的手段會產生不同的融資成本,此外,資本結構的改變也會影響公司內的融資成本,這同時也影響企業不同的稅務負擔,如何在融資過程中找到融資成本與稅務之間尋求平衡交叉點,要根據不同的企業而定。
不同的公司由于其側重的業務不同,因此在經營階段中的納稅籌劃也不盡相同。比較普遍的方法有使用涉及進項稅務的項目進行稅務籌劃,對購貨運費實施籌劃或是使用關聯企業之間的轉讓定價來實施稅務籌劃。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公司日常經營過程中涉及的稅收籌劃方案更是多且靈活。
3 產生稅收籌劃風險的原因及其防范
3.1 稅收籌劃產生風險的原因
納稅主體在實施稅收籌劃時,之所以會產生風險,是因為以下幾點主要原因。
一是稅收的性質使得稅收籌劃存在風險。稅法是由國家制定的一門法律,它具有無償性和強制性的性質,強制性意味著依法納稅企業必須履行的一種義務,從這一角度看稅務部門和企業的關系是不對等的。企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稅務籌劃的合法性并不是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決定,而是由稅務機關認定,這就使得稅收籌劃可能存在風險。
二是繳納稅費的角度講,政府與企業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關系。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企業的稅收籌劃是符合法律要求的,但這種合法性是要有稅務部門來進行確定。稅務機關依照法律會盡可能多的征收稅款,防止公司少納稅或不納稅,而從企業自身來講,企業則想盡可能的少納稅,以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此外,在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存在征稅的相關部門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在這一背景下,往往是稅務機關掌握著主動權,來判定企業的稅收籌化是否合法,當稅務機關對稅法的一些規定宣傳不到位或是企業對稅法及其相關政策理解不到位而錯誤地使用稅收政策時,企業將會有可能遭受被罰款或是更加多的繳納稅款的稅收籌劃風險。
3.2 稅收籌劃風險控制
一是企業要正確認識稅收籌劃,樹立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企業自身所在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都是具有多變性的,這也是使得稅收籌劃存在風險的因素。除此之外,納稅主體也不應只在意識上考慮到其風險性,而是應從實際出發,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實際特點的預警機制,從而降低風險。同時,預警機制應當滿足以下幾點要求,首次要保證該機制具有收集大量信息的功能不只是企業自身的相關信息,還應包括我國相關的稅收政策,稅務工作人員對公司稅收的認定情況,找出可能導致稅收籌劃風險的可能因素,已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其次,預警機制還應具備風險控制的特性。當企業的稅收籌劃存在風險時,該預警機制應該可以迅速發覺,讓納稅人或籌劃者可以有時間找出對策,消除損失。
二是企業應正確認識稅收籌劃與避稅的區別,理性對待自身的稅負。納稅主體有時為了減少公司稅務負擔,也可能會采取避稅的一些措施,而避稅的行為卻并不都是合法的,同時,我國并不主張不合法的避稅行為,甚至是拒絕這一行為。因此,納稅主體或稅務籌劃人在進行稅務籌劃時,要保持理性,防止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潛在損失。
三是企業要有與相關稅務部門處理好關系的意識。各個國家都依據自身特點制定實施稅法,即使是在一個國家,不同地區的征收和管理形式也會有所差別,這就需要企業在制定稅收籌劃方案時主動與稅務部門溝通,了解稅務部門的要求,使得自身的稅收籌劃方案可以被認可,以達到降低稅務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稅務籌劃;公路施工企業;應用;策略
公路施工企業是指從事公路、鐵路、橋梁等土木工程生產的企業。根據稅法規定,公路施工企業的稅負有財產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其主要稅負是營業稅和所得稅。公路施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具有生產周期長、“訂單”式作業、受業務量的制約、各年度盈利水平往往不夠均衡等特點。因此,跨期確認收入與費用、合理安排工程項目及其進度是影響施工企業納稅籌劃的主要因素。企業應結合會計政策的選擇進行稅務籌劃。
一、稅務籌劃基本理論
(一)稅務籌劃的合法性
稅務籌劃是指企業在法律規定許可的范圍內,運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對經營活動和財務活動中的涉稅事項進行籌劃與安排,以最大限度減少自身的納稅支出,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經濟行為。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有著本質區別,稅務籌劃是在合法的原則下進行的,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稅率、稅目、稅收優惠政策等對納稅人的籌資活動、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等進行巧妙安排,以達到在合法前提下少繳或不繳稅及優化稅負成本結構等目的。而偷漏稅是一種違法行為,是企業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或記賬憑證,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故意少繳或不繳應納稅款。隨著稅收監管力度的加大,簡單化的偷逃稅款行為風險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而稅務籌劃是在守法的前提下的理財行為,在未來的企業管理中,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
(二)稅務籌劃應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在稅務籌劃中,首先應該嚴格遵循合法性原則。公路施工企業必須嚴格按照現行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稅務籌劃,并在遵守合法性原則的條件下,隨著政策和經濟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稅務籌劃策略。最常見的、最有文章可做的是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經濟特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有關優惠政策等。
2.穩健性原則
一般來說,納稅人的節稅利益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各種節減稅收的預期方案都有一定的風險,如法律風險、稅制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債務風險等。稅務籌劃應該在節稅利益與節稅風險之間進行的必要的權衡,以保證能夠真正取得財務利益。
3.專業化原則
稅務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要求的專業素質較高。從事稅務籌劃的人員不僅要精通與稅收有關的法律法規,而且還要具備財務、金融、統計、數學、貿易等各方面的知識,并且熟悉企業所在行業的環境和企業內部業務情況,在符合企業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的情況下,制定實用、靈活的稅務籌劃方案,為企業爭取到最大的外部發展空間。
4.成本效益原則
稅務籌劃的目的是使企業獲取最大利益,如果通過稅務籌劃產生的收益小于為此發生的成本,籌劃就失去了意義。所以,無論由自己內部籌劃還是由外部籌劃,稅務籌劃應該要盡量使籌劃成本最小。
二、公路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必要性
(一)降低公路施工企業的稅負成本
近年來,各地方稅務機關采取定率隨征和委托代扣代繳等方式,不斷加大對建筑業的稅收征管力度,同時還存在重復征稅問題,使得建筑施工企業的稅收負擔不斷增加。而現行的稅收法律體系在短時間內又不可能有所改變的情況下, 通過納稅籌劃, 實現稅負的減輕, 是企業的唯一選擇。
(二) 規避涉稅風險
依法納稅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偷稅、漏稅則要受到法律制裁。很多公路施工企業怕稅務機關查帳,就是因為不知道自己該交多少稅,是否合理合法,一旦稅務機關查出問題,給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必須加強企業的納稅籌劃,在業務過程中注意稅收問題,才能避免稅收風險。
(三)增強財務管理的需要
應該怎樣交, 要看業務怎樣做。不同的業務過程,產生不同的稅收。尤其在當前,公路施工企業競爭激烈,承攬到的施工任務,相互壓低報價、墊資施工的現象非常普遍,致使企業資金緊張,利潤微薄,為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涉稅事項的管理已經成為增強企業財務管理質量的“必修課”。
三、稅務籌劃在公路施工企業的應用策略
稅收是根據企業的經營行為而發生的。而我國一些公路施工企業認為繳稅是財務部門的責任,繳多繳少是會計核算上的問題。稅務部門不會完全依賴企業的賬目去征稅,而是根據企業經營簽訂的相關合同或證明來確定業務發生額,這就要求企業財務部門在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同時參與經營管理,站在全局的高度應用一定稅務籌劃策略對涉稅事項進行統籌謀劃。
(一)工程承包應盡量采取包工包料方式
公路施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繳納稅收中,營業稅是其中一種主要的稅收。施工企業應與建設單位簽訂包工包料的工程承包合同。因為建設單位一般是直接從市場上購買材料價格較高,這必然使施工企業的計稅依據較高,而施工企業則可以與材料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獲得比較優惠的價格,這樣就可以降低計入營業稅計稅依據的原材料的價值,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二)簽訂合同時注意方式的選擇
1.簽訂總分包合同,避免簽訂承包合同
根據營業稅條例的規定,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征稅,工程分包的,分包單位承擔的營業稅由總包單位代扣代繳,總包單位按工程總結算值扣除分包值后的余額繳納營業稅。例:甲工程承包總公司通過競標,向業主承攬了一項價值3000萬元的公路工程,甲公司又將該工程以2000 萬元分包給乙工程公司施工。甲公司與業主簽訂了工程總承包合同,同時又與乙公司簽訂分包工程施工合同。甲公司涉稅處理有兩種選擇:一是雙方簽訂建筑施工合同,即按建筑業征稅,則營業稅=(3000-2000)×3%=30 萬元;另一選擇是簽訂承包合同,則應按服務業征稅營業稅=(3000-2000)×5%=50萬元。顯然按方案一可節稅20萬元(假設其它隨征稅一樣)。
2.能簽訂建筑安裝合同的不要簽訂勞務分包合同
隨著施工企業競爭的加劇,有些企業的施工任務不足,有些設備閑置,為了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可以利用閑置設備去分包其他企業的施工任務。而簽訂經濟合同時,要注意簽訂合同的類型不同,征收的稅率是不同的。如根據對工程承包公司與建設單位是否簽訂承包合同將劃分為營業稅兩個不同的稅目。建筑業適用的稅率是3%,服務業適用的稅率是5%。如當簽訂勞務分包合同時按建筑安裝稅率3%征收,當簽訂機械租賃合同時按租賃業5%征收(假設其它隨征稅一樣),所以應盡量簽訂勞務分包合同。
(三)納稅時間的確定
公路施工企業繳稅的一個特點是本期收入和成本的確定時間與金額具有可調節的余地。稅款延遲交付可以取得資金的時間價值,減輕企業流動資金短缺的壓力。利用稅法關于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規定,合理選擇對本企業有利的結算方式,將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盡量往后推遲, 也是一種重要的稅收籌劃方法。如《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建造合同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確認合同收入的同時要計算營業稅及附加,建筑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比較復雜。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把握好營業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避免提前納稅。
另外,由于施工企業作業周期長、耗費資金大,所以很多施工企業都采用預付工程款、分期結算等方式,納稅時間的選擇對施工企業則顯得尤為重要。如企業所得稅采取按年征收、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的征管辦法。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企業預繳中少繳的稅款不做偷稅處理。而且根據《企業會計制度》和《建造合同準則》,施工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合同收入與費用。據此,企業在前三個季度盡可能地少確認收入,可以延緩支付所得稅,從而減少資金壓力,節約資金成本。
(四)利用固定資產折舊政策進行籌劃
稅法賦予了施工企業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一定的選擇權。因此,在施工企業可以選擇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加速折舊,可以攤銷更多的折舊費用。這樣,企業可以及時將折舊費用計入成本,減少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不僅可以縮短固定資產的投資回收期,加快企業的資金周轉,還能夠將收回的資金用于擴大再生產,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
(五)利用集團的優勢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
現在很多公路施工企業是集團性質,可以利用本企業的集團優勢進行利潤和費用的稅務籌劃,如企業集團可以將利潤高的施工任務分配給企業所得稅率低的子公司或分配給處于虧損期的子公司施工,利用子公司的不同稅率或利潤彌補虧損的政策,達到降低整個集團公司稅負的目標。稅法規定,企業集團總部為其下屬公司提供服務,有關的管理費用可以分攤給下屬公司。因此,集團公司可以給稅率高的子公司或盈利多的子公司多分配管理費用,稅率低或處于虧損狀態的子公司少分配管理費用,達到降低企業整體稅負的目的。
(六)利用設立下屬結構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
企業的從屬機構主要包括子公司、分公司和辦事處。由于公路施工企業地點經常處于流動狀態,當企業去異地從事經營活動,可以選擇建立從屬機構,利用國外或外地所得稅、營業稅的差異來達到稅收籌劃的效果。如在異地項目有可能虧損時,應采用分公司或者辦事處形式,其虧損用總公司的贏利抵補,且可能降低適用稅率。在預計贏利情況下,可采用子公司形式,使子公司的贏利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使用較低檔的稅率。
參考文獻:
[1]金虹.施工企業納稅籌劃思路與方法的探討[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7 (4):42~43.
[2]王蕓. 稅務籌劃的基本理論與應用[J].中國農墾 ,2008(9): 48~51.
[3]匡益元.淺談施工企業納稅籌劃[J].金融經濟,2007(6):158~159.
關鍵詞:稅務風險;表現形式;原因分析;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031
近年來,中國石油充分發揮資金、技術、管理與綜合一體化優勢,海外油氣業務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際化運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在參與全球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過程中,石油工程技術服務企業(簡稱“油服企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突出貢獻。然而,資源國為支持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對外國油服企業的運營監管越來越嚴,條件越來越苛刻,油服企業與當地稅務、海關、金融、勞工等部門的糾紛也越來越多,稍有不慎就會遭受重大經濟損失,甚至滿盤皆輸。
1 海外稅務糾紛發生的背景
在海外投資經營,依法進行稅務申報、及時足額繳納稅款是每個企業應盡的義務。企業會通過轉移定價、利用稅務優惠或者雙邊稅收協定等方式進行納稅籌劃,降低稅務成本,獲取更多的利潤。但是,如果企業海外分支的涉稅決策、稅款計繳、納稅籌劃等方面未遵循所在國稅收法律法規的要求,有可能造成企業經濟利益損失及聲譽損害,引發稅務糾紛。在世界各國稅務監管越來越嚴、采取各種反避稅措施的大背景下,油服企業更應梳理納稅管理流程、強化稅收管理基礎,構建全面、有效、可控的納稅風險管理體系,妥善管控稅務糾紛,全面降低企業海外涉稅風險。
2 油服企業海外稅務糾紛的表現形式
資源國稅務局不定期進行稅務審計,以各種理由認定企業的涉稅行為不符合當地稅收法律法規,要求企業補繳稅款和滯納金。例如,在阿爾及利亞的油服企業每年都會收到稅務局的審計通知,審計時間不定,少則一個月,多則幾年。審計范圍很廣,對企業成立以來的所有會計文檔、進出口資料、合同文本、設備物資等進行查驗。審計人員的權力很大,如果認定企業的收入和成本確認不符合會計準則或稅收法規,馬上開出巨額罰單,企業需要自證清白,進入漫長的“討價還價”階段。很多時候審計人員都是憑個人的主觀臆斷,曲解法律條文,做出令人哭笑不得的審計結論。企業收到罰款后要想申辯,必須先交納罰款金額25%的保證金,否則會按天收取滯納金。申辯程序繁瑣、周期很長,即使合情、合理、合法的申辯理由,稅務局也不一定會認可。申訴期過后,如果企業還沒有交納罰款,企業不但需要支付滯納金,而且投標資格、設備物資進出口辦理、銀行資金都會被凍結,影響是毀滅性的。
3 原因分析
油服企業海外工程項目比較分散,不少處于法制不健全、執法不規范的國家或地區,經營風險高、運作難度大。這里面既有錯綜復雜的外部經營環境等客觀原因和困難造成的,也有企業自身沒有做好調查研究和經營籌劃,甚至不惜違法違規經營等自身的主觀原因或過錯造成的。
3.1 客觀原因
每個國家有不同的會計準則和稅收制度,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所采用的原則、基礎和會計處理方法差別很大,集中體現在稅務處理方面,客觀上加大了稅務管理的難度,導致了稅務糾紛的發生。不少國家的財稅政策模糊不清,政府內部不同部門甚至同一個部門的不同官員對有關法律政策解讀偏差較大,自由裁量權過大,很多政策的解讀取決于官員個人的判斷。
稅收政策復雜且稅賦沉重,所得稅稅前費用抵扣定性隨意,對可入賬成本要求非常嚴苛,稅務申報時大量合理支出被剔除,稅務審計更是吹毛求疵,造成企業很重的稅務負擔。不合理的外賬成本核算體系導致企業的外賬利潤虛高,稅基擴大,正常、合理的利潤用于繳稅,壓縮了盈利空間,企業不得不進行納稅籌劃,但是納稅籌劃都是有風險的。
一些國家的司法體系不健全或者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已簽署的免稅協議無效或者得不到稅務執行機關的認可,給承包商后續帶來巨大的稅務風險和損失,例如,某國承包商與油公司簽訂協議之前,油公司聲稱與所在國政府簽署了相關的產品分成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甲乙方及分包商享受相關的稅收優惠。而且甲方向乙方出示了相關的免稅協議,該協議由甲方和該國能源部門簽署,故甲乙方簽署了相關的合同,合同價格是在乙方享受“稅收優惠的前提下”。但在合同執行的過程中,所在國的稅務機關聲稱這份免稅協議并沒有該國議會或總統的簽字批準,故不予承認,導致承包商蒙受重大損失。
3.2 主觀原因
不少海外稅務糾紛是由于管理層在海外投資時調研不充分、不深入或者盲目決策造成的,風險識別能力不強。個別海外項目基礎工作不扎實,如沒有按照當地要求建立外賬,外賬沒有可靠文檔做支撐,會計稅務報表不符合規定,經不起審計,文件資料保存不及時、不完整。稅務糾紛發生后,海外項目“手忙腳亂”,匆忙應對,找不到合法、合理、合適的解決辦法,此時臨時“抱佛腳”為時已晚。
4 油服企業海外稅務風險防控措施
資源國的大環境無法改變,只能去適應,但油服企業可以從自身入手,采取有力措施來降低海外稅務風險??偟膩碚f,油服企業海外項目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防控稅務風險。
4.1 提高稅務遵從意識,做好前期調研和籌劃框架設計
觀念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效果。油服企業在海外投資經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特別是核心管理層一定要樹立稅務遵從意識,海外分支涉稅行為,必須遵守中國、資源國的稅法和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對于新國家、新項目,油服企業進入之初,應重點對資源國投資經營環境如政治經濟形勢、會計準則、稅收體系、稅收管理機制、稅收征管機制、進出口規定、外匯政策、法律法規等進行深入調研。公司在當地注冊時,對投資架構和投資路徑、項目公司設立性質提前考慮。海外分支機構須熟悉所在國稅收立法、執法和司法體系,掌握所在國稅種設置、稅收主管部門、征收管理政策等納稅制度安排,以及稅務登記、稅款繳納、爭議申訴等稅收相關行政程序。企業在涉稅活動發生之前,特別是項目投資、資產收購、資產處置、企業設立、企業合并、企業分立、股權轉讓、破產清算、債務重組等涉稅活動,應提前分析稅收問題,設計納稅籌劃方案。與油公司簽署合同之前,要調查好油公司與政府簽訂的免稅協議是否真實有效,防止后續執行過程中吃大虧。對于已經運作過項目的國家,油服企業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對納稅籌劃方案進行修正、完善。
4.2 夯實基礎管理,重點做好稅收籌劃工作
油服企業海外分支遵循“依法納稅、合理籌劃”的總體要求,按所在國會計準則、稅收政策、法律法規要求設置賬簿,并滿足當地稅務監管和審計要求。根據所在國稅收法律法規,依據合法和有效憑證,稅務核算應正確、完整地反映經營收入、成本費用、經營成果和納稅調整等要素。稅務核算、納稅申報、稅費繳納及時、準確、完整。規避風險,人才是關鍵,聘請當地會計師進行會計核算,選擇強有力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日常業務的監督與指導,提前進行第三方審計。
納稅籌劃,應以公司整體戰略和業務發展為導向,服務和服從于公司總體財務目標的實現,合理合法節約稅收支出。企業納稅籌劃,要做到納稅籌劃依據合法、納稅籌劃方案可行、經營安排符合政策導向、檔案資料完備、財務核算健全、稅款計算繳納準確及時,切實降低企業涉稅風險。關注設備物資進出口報關價值、名義工資、設備租賃費、技術服務費、總部管理費分配等的合理性,應有合法有效憑據作為支撐。轉移定價是稅務糾紛高發領域,設備物資轉移定價時保證文檔流、資金流、物流一致,經得起海關核查和稅務審計。
4.3 發揮公司一體化優勢,信息、資源與經驗共享
為發揮公司一體化優勢,可以考慮采取甲乙方、上下游、業務環節整體納稅籌劃的措施,維護和實現公司整體利益最大化。整體納稅籌劃,特別是甲乙方企業共同籌劃,籌劃空間廣、載體多,轉讓定價可以更為靈活。
油服企業海外遇到的稅務糾紛,特別是在同一個國家遇到的糾紛,往往存在著共同性。如果能共同分享應對經驗,共同吸取教訓,必要時攜手應對糾紛,必將大大增強涉稅企業的力量,更好的推進稅務糾紛的解決。工作中加強橫向溝通,與其他兄弟單位及時交流和分享案件辦理過程中的經驗,多與中資企業商會、行業協會、同行業單位商討遇到的問題,集思廣益,對有共性的問題統一申訴,以達到最佳效果。
4.4 積極應對稅務審計、妥善處理涉稅糾紛
稅務審計過程中,項目財務總監應全程關注,對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與審計人員進行澄清和溝通,對于有可能產生稅款補繳、滯納金、罰款等稅收征管事項,應提前向總部報告,共同研究解決對策,并為其他項目提供預警和借鑒。
海外稅務糾紛發生后,企業應立即M行案情分析,對糾紛發生的原因、可能發生的損失進行分析和評估,研究制訂合理的糾紛處理策略和配套的具體措施,統籌利用各種資源,爭取將訴訟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海外分支作為一線指揮部,應咨詢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依據稅務爭議所在國法律法規,摸清稅務局的目的和爭議點,找出說服力比較強的證據,依靠內外部專業法律人員、動用一切可以動員的資源積極應訴。企業層面無法協調解決的爭議,可以由集團公司稅收協調小組統一出面進行協調。需要集團公司領導出面協調的重大稅務爭議事項,需及時報告集團公司進行統籌協調。稅務糾紛解決后,油服企業應舉一反三,及時修補稅務管理漏洞,防范稅務糾紛再次發生。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項目;涉稅籌劃;全壽命周期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029-02
隨著中國對房地產公司的宏觀調控的緊縮力度日益加大,房地產公司的自身發展正處于復雜而多變的經濟環境中,房地產公司受到極其嚴重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增強房地產開發項目自身的創利能力和抗市場風險能力,已經成為學界和房產界關注的話題。作為減輕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稅負手段之一,涉稅籌劃成為房地產開發項目減少經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一、房地產開發項目生命周期劃分
“項目的各個階段放一起就構成了一個項目的生命周期。” 這一定義從項目管理和控制的角度,強調了項目過程的階段性和由項目階段所構成的項目生命周期。房地產開發項目作為一個特殊的項目,因項目而生,因項目的結束而結束,與普通的房地產企業或者房地產集團企業相比,只有生產的過程而無再生產的過程,所以對于企業生命周期即企業從出生、成長、成熟到衰退的定義,更適用使用項目生命周期的概念。據此,我們將房地產開發項目生命周期大致劃分為四個階段:項目決策階段、項目建造階段、項目銷售階段和項目終止階段。
二、房地產開發項目決策階段的涉稅籌劃
房地產開發項目決策階段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投資機會的選擇、可行性研究、項目評估和決策來決定地域市場的進入,土地資源的獲取。在整個決策過程中,納稅成本的評估也是貫穿始終,而涉稅籌劃是要在納稅人對應的經濟業務發生前,用既有的法律、法規對其經濟行為所帶來的影響進行估計和判斷,并選擇有效的方案執行。
房地產企業在選定的投資區域建立項目公司時,首先要進行涉稅籌劃的問題就是內部組織形式的選擇。這里通過案例進行分析:
情況一:若W北京公司為分公司,當年虧損3 000萬,則集團納稅計算如下:K公司匯總 W 北京公司虧損額,其應納稅所得額為 7 000 萬元,應納所得稅為 1 750 萬元,W北京公司需在北京繳納 875 萬元。K 公司經過分配,需要在深圳繳納 700 萬元。集團總計繳納企業所得稅 1 575 萬元。若 W北京公司為子公司,當年虧損 3 000 萬,則集團納稅計算如下:
W北京公司所得稅為零,K 公司不能匯總 W北京公司虧損額,其應納稅所得額為 1 億元,應納所得稅為2 000萬元。即 W北京公司組織形式的不同,可以為總公司降低 425 萬的企業所得稅的稅收成本。
情況二:若 W北京公司為分公司,當年盈利3 000萬,若 K 公司只有北京一個分公司則集團納稅計算如下:W北京公司所得稅為(10 000+3 000)*50%*25%=1 625萬元,K公司其應納所得稅為(10 000+3 000)*50%*20%=1 300萬元,集團企業所得稅成本共計:1 625+1 300=2 925,若W北京公司為子公司,當年盈利3 000萬,則集團納稅計算如下:
W北京公司所得稅為 3 000*25%=750 萬元,K公司其應納稅所得額為1億元,應納所得稅為2 000萬元。集團企業所得稅成本共計:750+2 000=2 750 萬元。
案例總結:通過兩種情況的分析,在公司長期虧損的情況下,運用分公司的組織形式能更好的降低集團的稅收成本。但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利潤,如果公司長期虧損則在劇烈的市場競爭下存在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如果是暫時的虧損,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在公司經營的很多問題上會具有更大的優勢。
三、房地產開發項目建造階段的涉稅籌劃
在項目的建造開發階段會涉及到籌資業務、投資業務,需要我們在合同訂立、賬務處理、內部和外部資金籌措方式及配套設施的處理等提前或過程中進行有關土地增值稅或者營業稅的籌劃。
簽訂項目承包合同是項目實施建造階段的重要工作之一。利用承包合同來進行稅收籌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稅的效果。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發的建筑工程項目以總包的形式發包給建筑公司,同時對關鍵設備如電梯進行分包。
開發間接費用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在開發現場組織管理開發產品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在實務操作時,除總部外項目公司的公司部門設置全部是為項目開發服務的,所以在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時,可以和稅務機關就此問題進行溝通,闡明理由,在賬務處理時項目公司各部門的費用向開發間接費用傾斜,如果項目當地稅務部門無法認同,可以在進行土增稅清算時按部門將費用調出。
另外,由于各開發項目配套設施情況不同,必須先確定允許扣除的配套設施面積后再進行分攤。對于成片開發分期清算項目的公共配套設施費用,在先期清算時應按實際發生的費用進行分攤。對于后期清算時實際支付的公共配套設施費用分攤比例大于前期的金額時,允許在整體項目全部清算時,按照整體項目重新進行調整分攤。
四、房地產開發項目在銷售階段的涉稅籌劃
開發企業對項目的銷售可分為兩個階段,預售未竣工產品和銷售已竣工產品,各地對預售未竣工產品的時間點并不相同,但必須要拿到預售許可證才能進行。開發企業在收到預售款項包括房屋的首付款、房款、定金、押金、保證金和誠意金等,應按適用稅率上繳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銷售已經竣工的商品房時,這一階段按照稅法的有關規定已做完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竣工清算。因此,銷售商品房時按已確認的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單位成本計算應繳納的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不再按預售方式計算和繳納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建立銷售公司,通過拉長企業收入鏈條,增加環節,利用企業自身的組織架構的變化來降低稅收成本。通過案例來分析下銷售定價的涉稅籌劃:
1.背景介紹:W公司,其開發的項目“W家園”2007 年開始銷售,經測算,普通住宅銷售面積為 4.9萬平方米,預計土地和開發成本合計為 2.1億元,土地增值稅征收暫行條例規定,建造普通標準住宅出售,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之和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稅,因此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需要設計銷售價格區間。
2.案例分析
A方案:普通住宅增值率≤20%,此時住宅單價為6 517元,凈利潤8 707萬元。
B方案:普通住宅增值率>20%且
C方案:增值率達到50%~100%,土增稅率40%,銷售均價最高可達到8 300元。
但根據當年市場銷售情況分析,定價在7 000元以下較為合理。則方案A為最佳,既能保證完成原有銷售計劃,減少資金成本,又能保證利潤目標的實現。
3.案例總結
由于有土地增值稅,這種超率累進稅率的影響,企業的銷售收入與銷售利潤間并不是完全的正比例增長,如果銷售收入的增長不能大于營業稅金及附加和土增稅的增長,企業得到的稅后利潤將會低于銷售收入增加前的稅后利潤。如此,我們提高售價將不會有意義,所以在定價時我們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土增稅等各種稅收對利潤的影響,在可能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國家對土增稅的優惠政策,在不能適用優惠政策的時候,根據市場條件,爭取在價位相近的情況下,適用最低的土增稅稅率,來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五、房地產開發項目清算的涉稅籌劃
項目公司在開發項目竣工驗收后,依據與購房者簽訂的商品房交易合同,接受購房者的檢驗,通過之后“交鑰匙”。購房者接受鑰匙即意味著開發商在會計處理中,資產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可以確認收入。雖然房屋產權在此時并未完成轉移,但由于此步驟時間跨度較長,從開發商的大產權變更到小產權往往在交房后一到兩年的時間里,所以審計師和業內實操中通用的做法就是以“交鑰匙”來認定。
項目公司稅務清算的程序是先進行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清算,再進行清算期的清算即應出具清算期的會計報表審計報告、近三年的國、地稅清稅報告,經主管稅務機關的審核后注銷稅務登記,最后進行工商登記的注銷。此步驟完成后也就意味著一個項目生命周期的結束。
六、結束語
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在項目的開發模式上,還是在開發產品的種類上,房地產企業均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趨勢。在此情況下,房地產開放項目的納稅管理變得越來越復雜,必須具有戰略性和前瞻性。如何科學合理地對房地產項目進行納稅籌劃、減低稅負,已成為決定房地產企業能否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參考文獻:
[1] 梁云鳳,逢振悅,梁云波.房地產企業涉稅籌劃[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6,11.
一、作者簡介及文獻誕生的背景
(一)作者簡介夏克爾福特于1980年獲得北卡羅來納大學工商管理理學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密歇根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夏克爾福特現為北卡羅來納大學凱南-弗拉格勒商業學院著名稅務教授、教務部主任及稅務研究中心主任。夏克爾福特主要致力于稅收與商業的教學與研究,在會計、經濟及金融雜志上發表了大量文章。謝富林于1976年獲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學士學位,1981年獲得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主修會計與財務,1986年獲得斯坦福大學商業研究生院博士學位。謝富林現為華盛頓大學德萊特-塔奇講座的會計學教授,一直致力于財務會計、稅收與商業決策、實證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與教學。他三次在美國會計協會博士聯盟就稅收研究發言,并從1996年至1999年,擔任《美國稅收協會期刊》編輯。
(二)文獻誕生背景經濟學與財務學對稅收的研究開始較早,但會計學術界接受稅收成為一個研究領域的過程較緩慢。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會計學家所做的稅收研究被分為法律和政策研究兩個部分,但論文極少發表在會計學雜志上。1992年,財務學教授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Scholes)與會計學教授馬克?沃爾夫森(Mark A.Wolfson)合作,結合微觀經濟學與稅收法律知識來分析稅收環境,圍繞三個中心主題一交易各方、所有稅收和所有成本(all parries,all taxes,and all costs)展開,為現階段的會計稅收實證研究提供了框架(下稱“SW框架”)。稅收實證研究論文早先大多建立在SW框架之上,直至最近幾年,出現了三個新分支,即稅與非稅因素均衡;稅收與資產價格;多邊管轄權稅收。在此背景下,《研究》追述了SW框架的起源與發展,評價了十五年來其對會計中稅收實證研究的影響。
二、《研究》的基本結構與概要
(一)《研究》基本結構文章開頭闡述了該綜述以SW框架為基礎,對SW框架追根溯源并評介其十五年來對基于檔案、微觀經濟基礎的會計中實證稅收研究的影響。這不僅為學習專業的人員與其他對此感興趣的人員提供了入門知識,還為該領域許多重要未決問題提供指南。如圖1所示,《研究》一文基本結構主要包括引言、稅與非稅因素均衡、稅收與資產價格、多邊管轄權稅收研究、研究方法問題以及結論六個部分。
(二)《研究》概要文章引言部分主要描述了SW框架產生的環境、三個主題、不足之處及對會計中稅收實證研究的影響,引出該領域新的研究趨勢及論文寫作特點;論文第二部分主要關注交易的所有成本,分析企業如何在稅與非稅成本間進行權衡;第三部分主要考慮交易參與各方的稅負狀態,從多方契約視角出發考查了稅收對資產價格的影響;第四部分研究多邊管轄權間的貿易,包括跨州與跨國管轄權;第五部分討論該領域實證研究中涉及的幾個方法問題;第六部分為總結。
三、《研究》的三大領域與研究結論
(一)稅與非稅的權衡稅與非稅權衡研究論文多數集中于解釋稅負最小化不可能是最優經濟戰略的原因。相關文獻可分為財務報告與稅收因素相互作用;檢驗稅收最小化成本效果。
一是財務報告因素。財務報告成本是真實的、可感知的、與報告低收益或股東權益相關的成本。由于企業許多財務契約均以會計數字為基礎,從而影響了管理層報告低收益的愿望;同時,企業很多行為選擇要在低應稅收益與高賬面利潤間進行權衡。存貨會計方面的文獻主要針對的問題是:股票價格變化對采用后進先出法(LIFO)信息披露的反應有效還是遲鈍;管理層是選擇還是回避后進先出法?,F有實證研究結果對股票價格變化的問題沒有定論。研究者發現極少有證據說明在初次披露后進先出法采用時存在正的平均超額股票回報。例如,Lanen和hosmpson(1988)指出如果投資者理性預期自愿會計變化,那么在宣布日股票價格變化與公司特定特征(計量量化的預期現金流量影響)之間的相關信號是很難預測的,而Kang(1993)認為后進先出法的采用應伴隨著負的股票回報、管理層的選擇問題,許多研究從采用后進先出法、存貨層清算、以及放棄后進先出法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得出稅收是存貨計價中考慮的主要因素的結論。補償是同時受稅收和財務報告激勵影響的另一項經營成本。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稅收在公司選擇發行獎勵性股票期權(ISOs)還是無條件票期權(NQOs)中的作用;顧主在公司補償減少的稅收利益與交易成本引起低收益的財務報告成本間的權衡;補償形式。其主要結論包括:稅收在ISOs和NQOs選擇中作用的證據有些混淆;財務報告限制少的公司不合格處置更為普遍;稅收是公司交納決策和養老金終止決策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Seholes等(1992)發現大公司更熱衷于收入轉移,他們指出財務報告因素很可能是向未來期間轉移收入的障礙因素;Guenther(1994a)證實大公司轉移更多,但高財務杠桿率的公司更不愿意報告低收益;Lopez等(1998)提出收入轉移主要集中在那些具有大量前期稅收的公司;Maydew(1997)發現財務報告成本因素對限制轉移有實質影響。
二是成本。成本(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是另一個導致稅收最小化不等同于有效稅收籌劃的原因。針對1993年法規不允許扣除超過100萬美元非經營補償的規定,很多文獻從不同角度對該法規進行檢驗發現,多數公司保留了扣除,大多數公司通過計劃予以合格化,保留增加了稅收利益(即超額補償與公司邊際稅率的積),并且股東關心公司補償計劃和合同成本的減少;成本影響保留決策;100萬美元的限制降低了那些補償不足100萬美元公司的隱性合約成本,低于該限制額度的公司增加了現金補償,而且低于限制額越多的公司增加得越多。1986年稅法改革前對其避稅進行了嚴格限制,有限合伙企業能使避稅者將扣除轉移給高稅率有限合伙人。Shevlin(1987)檢驗和比較了在內部或是通過有限合伙進行R&D,并得出結論認為稅收和表外融資都刺激了R&D有限合伙;Beatty等(1995a)提出交易成本高的公司將同時犧牲稅收和財務報告利益;Guenther比較了與公司和業主有限合伙企業相關的稅與非稅成本后得出,非稅成本是阻礙從公司形式轉向業主合伙企業的原因;Shelley等(1998)討論了稅與非稅成本和企業重組成為公開上市合伙企業的好處,并發現重組宣告
期的回報與這些因素指標相關。
(二)稅收與資產價格 稅收是影響價格決定的因素之一,調查其是否影響定價是會計中稅收研究的第二大領域。稅收對價格的影響涉及并購、資本結構、隱性稅及股票價格等四個方面。
一是兼并與收購。兼并與收購論文主要檢驗并購結構與價格是否能反映公司和投資者的稅負。收購從目標公司股東角度分為免稅和應稅,雖然稅收問題會因目標公司而異,許多現有的研究均集中于獨立C公司收購。主要研究結論是,稅收處理對資產(交易)價格和交易結構(資產與股份收購分配)有影響。在組織并購時,公司極少需要在稅收與財務會計因素間進行權衡。例如,Hayn(1989)發現。目標公司與出價人公告期間異常收益與目標公司稅收特征有關;Eriekson(1998)運用“交易各方”方法,分析了并購方、目標公司及其股東的稅收與非稅收因索作用后發現。邊際稅率高及舉債能力強的并購方。更傾向于進行應稅的交易,并通過負債融資;Henning與Shaw(2000)對允許商譽攤銷抵稅的立法修訂研究后發現。該項稅收抵扣導致產生商譽的收購價格上漲,收購方也會與出售方分享其稅收利益,增加了收購價中分配給可抵稅商譽的比例;Weaver(2000)認為稅法修訂增加了應稅交易的構建,這類交易目標資產稅基遞升并能獲得商譽抵扣。她還指出稅基遞增可能會提高并購公司的邊際稅率;Eriekson與Wang(2000)檢驗了1994至1998年間在應稅股票出售中被剝離出去的200家子公司,他們發現,交易結構影響其價格,剝離母公司的異?;貓笈c選擇的稅收利益正相關。
二是資本結構。資本結構選擇是財務中稅收研究最為成熟的領域。早期資本結構中稅收問題研究最有影響的是莫迪格里尼和米勒(Modigliani與Miller,1958,1963)兩篇有關資本結構的財務論文。MM(1958)提出,在不存在稅收(及完善與完整的資本市場)的前提下,公司價值與資本結構(及股利政策)無關。MM(1963)又提出,如果利息可抵扣,股利不能抵扣,最優資本結構是解決負債問題的基礎。后繼研究者中,Miller(1977)在杠桿學說中加入了個人稅收因素(“所有主體”方法),提出了股利追隨者理論,Miller的見解構成了SW框架中“所有稅收”主題的基礎,也是現在會計稅收研究中股票價格與稅收結合的基礎。許多研究都證明了股利追隨者的存在(Miller與Scholes(1978)、Dhaliwal等(1999))。DeAngelo與Masulis(1980)拓寬了米勒的假設,假定所有公司均面對高稅率,他們認為有多種稅盾可選擇的公司,其杠桿比率較低(負債替代假設)。近期有關資本結構的研究也表明稅收對資本結構存在著影響。例如,Scholes等(1990)指出,有抵后凈營業損失的銀行傾向于通過股票籌集資金,其紅利不可抵減,而不通過其利息可抵扣的資本票據籌資;Graham(1996a)指出公司的邊際稅率與籌集新債有正相關關系。
三是隱性稅收。SW(1992)定義隱性稅為持有稅收優惠投資而減少的收益率,市政債券較低的稅前報酬率是隱性稅收的一個經典例子。Miller(1977)指出,假設不存在市場摩擦與政府管制,但以風險為條件,所有資產稅后報酬率趨于一致;Shackelford(1991)研究了杠桿職工持股計劃(ESOP)的利息率,是會計中研究隱性稅收較早的論文,ESOP貸款提供了兩個利息率,隱性稅的概念暗示著,兩個不同利息率會給貸款方帶來相同的稅后報酬;Shackelford發現稅后報酬率是相近的,但并不相等,大約75%的免稅利益會以低的利息率的形式傳遞給借款人;Eriekson與Maydew(EM,1998)指出,1995年減少對收到股利的抵扣導致優先股價格下降,而不是普通股。與公司股利抵扣關系密切的隱性稅對優先股的影響大過普通股。
四是股票價格和投資者稅收。稅收資本化研究對投資者稅收的價值相關性提出了挑戰。研究股票價格與投資者稅收間的關系的文獻表明,股利稅影響股票價格。例如,Harris與Kemsley(1999)、Harris等(2001)及Collins與Kemsley(2000)運用Ohlson(1995)的剩余收益定價模型來調查股利稅資本化,三篇論文推斷出權益會因股利稅而被低估。又如Collins與Kemaley(CK.2000)觀測了從1975至1997年中的68283個公司,以股東權益、收入、股利和股利與資本利得稅相互作用對公司平均股票價格進行回歸后表明,股票價格完全是股利稅以個人最高法定聯邦稅率的資本化。同樣,檢測股票價格與資本利得稅間關系的實證論文發現,股票價格反映持股人預期出售時將支付的資本利得稅,即股東稅收與股票價格相關。例如,Lang與Shackelford(LS,2000)為考查資本利得稅如何影響均衡價格建立了一個初始模型,他們認為二手交易和股票回購加速了應稅收入或虧損的確認。資本利得稅資本化中的價格壓力研究也發現資本利得稅刺激交易量,而增加的交易量改變了股票價格。例如,Landsman與Shackelford(1995)考查了股東對長期資本利得稅的加速提出補償,他們發現在公司的杠桿收購中,雷諾茲一納貝斯克公司的股東被迫清算其股票,股票價格同時上漲以補償股東長期資本利得稅損失,而資本利得稅正是其設法持有到最后以遞延與避免的。Blouin,Raedy和Shackelford(BRS,2000c)發現,指數基金對個人投資者持有的上漲股票進行補償,以刺激其滿足長期條件前出售股票,這種補償造成了指數公布時的暫時價格壓力。
(三)多邊管轄權研究近年來由于多邊管轄權研究成本的降低,跨國或者跨州研究成為會計中稅收研究最活躍領域之一。
一是跨國管轄權。Collins和Shackelford(CS,1992)發現,隨著86年美國公司稅率的降低和國外稅收抵免的限制,美國跨國公司從國內稅收籌劃轉向全球稅收籌劃。Smith(1997)等證明了美國跨國公司可以通過國外子公司來進行貸款的做法??鐕茌牂嘌芯康牧硪活I域是收益轉移,最近的收益轉移研究超越早期研究描述性質,通過機密的稅收申報表和其他所有權信息建立了更有力的檢驗。例如,Harris(1993)和Jacob(1996)認為,跨國公司在收益轉移能力上存在差異;Collins等(1998)利用資本市場方法檢驗了報告收益是否反映了收益的轉移;Mills和Newberry(2000)發現,國外公司支付給美國的稅收金額因為很多因素存在差異,包括美國稅率與國外稅率相比較、全球企業的財務業績和無形資產可靠性、財務業績和美國經營的財務杠桿。除了收益轉移,一些文章還檢驗了稅收對生產地址選擇的影響。
二是跨州管轄權。跨州管轄權的稅收研究為避免稅收體系的差異因素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國際差異(如通貨、法律體系、資金市
場和經濟發展水平)導致的計量誤差研究提供了方便。此外,各州間不同規定使得對稅收是否影響企業活動的檢驗有更多選擇,從而使跨州的稅收研究成為另一個不斷增加的稅收籌劃領域。Klassen與Shackelford(1998)發現美國各州和加拿大各省的報告收益與其公司所得稅率之間的反向關系。
四、研究方法中的相關問題
(一)估計邊際稅率邊際稅率是企業決策中一個重要數據,SW對邊際稅率的定義是,在本納稅期間內,每增加1美元應稅收入所應支付給(或取回)稅收當局的現金流量變化。應稅收入在當期納稅,而應稅損失可向前(2年)或向前(20年)抵減應稅收入。因此,管理層決策時,要考慮稅率所反映的過去或預期的稅負狀況。如果考慮存在凈營業損失,邊際稅率可表述為:mtr=(($1×strs)/(1+r)s),mtr(the marginal tax rate)為邊際稅率,strs(the expected statutory taxrate)為第s期預計法定稅率,s為第s年為現在的1美元額外應稅收入的最終交稅,r表示公司稅后折現率。現有文獻中,邊際稅率變量包括抵后凈營業損失是否存在的絕對變量,應稅所得的絕對變量,有效或平均稅率及最高法定稅率,而這些變量的計量方法都存在缺點。許多研究者都試圖對邊際稅率的計量進行優化(Manzon(1994)等),但討論管理者在決策時是選用以應稅收人為基礎的簡單計量方法還是較為復雜的計量方法仍是一個重要課題。
(二)自我選擇偏誤 稅收研究通常采用如下的估計模型:yi=βXi+δTi+εi;(1),其中I為表示群組身份的分類變量。如Beatty與Harris(1999)及Mikhail(1999)在對稅收、收益、監督管理的檢驗中,對兩個群組進行了對比,上市公司與私營公司。稅收研究論文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來估計形如等式(1)的回歸模型,因此每篇論文都需要面對自我選擇問題,自我選擇會導致δ的有偏估計。有兩種情況會引起普通最小二乘產生δ的有偏估計:一是非隨機選擇確定群組構成,二是小組行列式與X變量相關。如果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可以通過加入逆米爾比率作為另外的回歸元,來解決這個相關變量缺省問題。實際上,如果結果并沒因加入逆米爾比率而改變,那么便可排除自選擇偏誤的存在。Himmelberg等(1999)提出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法,在第一階段回歸中對群組選擇建模,假設可觀測變量是可取得的(其中一些并不在第二階段回歸之中)。在某種程度上,變量是不可觀測或不能取得的,公司的固定效應模型可控制(或減輕)任何自選擇偏誤,自選擇問題的嚴重性并未得到足夠認識,研究者應做一個穩健的檢驗,比較一階段最小二乘回歸與加入逆米爾比率作為額外回歸元的二階段檢驗的結果。
(三)模型優化稅收研究中均采用與(2)類似的模型:Y=β0+p?x-+p 2x2+8(2),其中Y表示選擇,為一個分類變量,0,l,公司進行選擇則為1;Xl表示稅收利益與成本,0,1,0(1)表示低(高)稅收;X2表示非稅收成本與利益,0,I,0(1)表示低(高)非稅收成本。假設非稅收成本為財務報告因素,重要系數p-(p z)為稅收(財務報告)影響選擇提供了證據。然而,所有變量的重要系數也被認為是公司決策中平衡稅收與財務報告的證據。對以上解釋的疑問是,x-重要的正回歸系數表示在控制模型中其他變量影響后,公司稅收狀態對選擇有積極影響,即回歸系數是公司稅收狀態對選擇的增量效果。如果研究者期望進一步解釋公司在稅及非稅成本與利益間的權衡,則建議在模型中加入包括稅收與非稅收因素相互作用因子,例如,Y=β0+β1X1+β2X2+β3(X1×X2)+ε(3)。如Beatty與Harris(1999)及Mikhail(1999),引入所有權與稅收、非稅收成本相互作用的指標變量,用以檢驗其效果是否會隨著公司的所有權性質(公開或私有)而改變。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拓展的模型均要以估計為基礎,這取決于具體的研究問題。
(四)變化與平面在對公司邊際稅率與新債券發行關系的研究中,變化方法(即非平面方法)對負債與稅收的檢驗更為有力??疾樾聜陌l行而不是未償外債,便可避開困擾平面研究的兩個難題。首先,公司的資本結構反映的是過去的決策,這些決策以一定期望為基礎,因為一些不可預期的結果的期望至今可能仍沒實現。因此,即使決策時以稅收刺激為基礎,后來的結果也可能與預期相反。因為重構資本結構成本高,截面的水平研究可能會得出錯誤的結論,即稅收不會影響資本結構決策。其次,如果選擇影響稅率,研究者比較事后選擇與事后邊際稅率時,回歸系數會產生向下的偏誤。例如,理論預測高稅率公司將通過增加負債、增加利息抵扣來降低稅額與邊際稅率,因此,通過平衡所有公司的邊際稅率會趨為一致。當高稅率公司通過增加負債水平來積累稅收避護時,便不能觀測到事后負債水平與事后邊際稅率間的關系。
(五)隱性稅計量隱性稅的來源包括加速折舊、抵稅額、某些投資的費用化及行業的特別稅收待遇,但多數研究都忽略了隱性稅,隱性稅的缺失會導致錯誤的推論和政策建議。Callihan與White(1999)嘗試著運用公開可得的財務報告數據來估計隱性稅,其估計隱性稅為(PTI-CTE),(1-str)-PTI,其中,PTI為公司的稅前收入;CTE為當前所得稅費用,等于(PTI-X)str,其中X表示由暫時性與永久性差異及稅收抵減引起的應稅收入與會計收入的差額;str為最高法定稅率,由此可得,隱性稅收等于X str/(1-str)。因此,隱性稅收的估計量為稅收優惠乘以最高法定稅率,該法等同于由Wilkie與Limberg(1993)設計的稅收補償金方法,這些隱性稅估計技術的發展將是稅收研究的一個重要進步。
(六)秘密數據該領域其中一些論文運用了所得稅申報表等非公開可得的數據,這些秘密數據通常只能通過員工、咨詢機構或美國國內稅收署的特別安排取得。對于運用秘密數據的研究,shackelford與Shevlin的意見是應予以鼓勵,但一個合作作者的經歷證明,即使面對高昂的取得及使用成本,因此秘密數據能顯著地提高研究的質量。
五、《研究》對我國會計科學理論研究的啟示
(一)提高會計中稅收研究重要性的認識稅收研究試圖解決三個學術及政策利益問題:稅收重要與否、不重要的原因及其重要程度。從微觀主體角度來講,企業稅收狀況是否對其會計政策選擇及債務政策等產生重大影響的研究為數不多,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莫迪格里尼和米勒兩篇有關資本結構的財務論文。雖然稅收研究在財務、稅收籌劃和稅務會計從業人士中有較長歷史,但會計學術界還沒有接受將此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稅收規則可以影響投資和融資的稅前收益率。因此,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公司,其內部投資戰略和融資政策自始至終都與稅收相聯系。這里的投資不僅指企業積極管理的、用來經營其業務的資產,還包括像債券、股票和對其他經濟實體直接投資類似的消極資產。企業從事的投資取決于該投資的融資渠道、比例及成本,而融資決策又取決于該投資項目。
(二)構建我國會計中稅收研究的框架Myers(1984,P.588)指出沒有研究能表明公司的稅收狀況對其財務政策有重大影響,直到1992年,Scholes與Wolfson從微觀主體角度分析認為稅收很可能是重要的(SW框架),SW框架并沒有提出新的理論和方法。它既不關注傳統的法律細節問題也不關注政策建議,采取實證的方法解釋稅收在組織中的作用,從對公司財務和公共經濟的描述出發,將微觀經濟主體和稅法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知識主體結合在一起。該框架是西方現行會計中稅收實證研究的中心,在公共經濟方面有重要意義,對公司財務也有重大影響。該概念框架圍繞三個中心主題建立,交易各方的例子是當建立補償時同時考慮雇主和雇員雙方的利益;所有稅收的例子是免稅債券,其由于利息免稅而利率低;所有成本的一個例子是會計政策選擇要在公司財務報告成本與納稅目標之間進行權衡。三大主題為實現組織目標提供了非常好的稅收管理框架,這些主題表明稅負最小化并不是有效稅收籌劃的必要目標,相反,有效的稅收籌劃必須從有效的組織設計和契約觀來進行評估。因此,迫切需要有開創性的研究結合我國稅法及企業經營環境實際,從而構建出適合我國的會計中稅收研究的框架體系。
關鍵詞:稅務會計 教學改革 意義 存在問題 改革方案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9-253-02
前言
稅務會計是當前市場上熱門的崗位之一,但是我國各大高校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方式尚未及時與市場需求和用人標準進行對接,使得學生學習的專業知識跟不上市場變化形勢。為了適應學生未來就業要求與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標準,筆者認為應當對當前的稅務教學課程進行改革。
一、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
為了適應當前市場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選擇標準,進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意義重大。
(一)改革的重要性
1.符合新會計準則的要求。為了適應未來國際化的競爭,我國自2006年以來,開始實行了新會計制度改革,對企業稅務會計管理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高校對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符合國家會計教育理念與方向。比如:在教學中引入以往不常見的“公允價值”、新型會計業績計量方式、上市公司財務管理制度等教學內容,這些變化可以讓學生更貼近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與用人要求,也更符合新會計準則的標準。
2.符合當前大學生能力教育的要求。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各大高校紛紛擴招,導致了大學生質量良莠不齊,降低了社會對大學的期待與評價。尤其是在會計行業,許多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后難以迅速接手公司業務,反而需要公司進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公司的人力成本。因此,高校應轉變教育觀念,推動稅務會計教學課程改革。一是提高學生的會計基本功。通過教學改革,讓學生更早的接觸稅務會計實務,包括稅務的法律,稅務業務操作、會計基礎操作等;二是訓練學生的會計敏感度,提高對信息的分析能力,訓練學生從企業的各種業務信息中分析稅務會計所需要的各種信息,提高對稅務會計業務的整合和統計管理能力;三是提高學生的職業判斷能力。在現代企業中的管理中,稅務會計崗位不僅要處理各種報表、業務、憑證,還需要一定的判斷力,及時對管理層提出建議甚至預警。加強課程教育改革可以有效地彌補以往對該方面的教育缺失,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二)改革的可行性
1.教材改革。西北師范大學知行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選用的《財務會計》教材,是結合當前市場形勢與國際競爭要求所編寫的,一改以往的以會計六要素為基礎的教學程序,而是從會計基本原理入手,逐步向崗位要求擴展,把稅務會計的具體工作內容,各種方式通過教材向學生們一一展示,把知識點融入到日常學習中,突出實務操作案例的導向作用,并對注冊會計師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資產評估專業、財務管理等后續教育課程進行了拓展。
2.教學方式改革。我校近年來對于稅務會計專業,一直堅持“學習原理,結合實踐”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和實習,把書本中學到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實際工作能力。這種教學與練習并行的教學模式為學生迅速掌握稅務會計專業知識提供了途徑。
二、稅務會計課程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問題
當前我校對于稅務會計教學,主要側重于三個方面:稅種分類、賬務處理和納稅籌劃。首先,由于課時限制,教師難以對各種理論知識展開講述,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記憶有余,理解不足;其次,對于稅種分類和納稅籌劃這兩個大的科目內容部分重疊,浪費了寶貴的教學資源;第三,學生在納稅籌劃的學習中由于缺少實際操作與實踐經驗,導致掌握起來較為困難。
(二)教學方式問題
雖然我校在教學方式上堅持正確的方向,但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教案陳舊,案例教學單薄。對于稅務教學雖然進行了多媒體應用,但是部分教師的教案和課件更新速度不夠,導致案例陳舊,不符合當前形勢的需要。并且我校的多媒體缺少與網絡的連接,沒有充分挖掘互聯網資源,使得教學案例缺少深度,難成體系。
(三)對學生的實務練習缺乏監督
對于稅務會計這門科目來講,專業化程度較高,在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必須輔助大量的實踐練習才能真正掌握這門課程。但是當前的教學人員數量不足,雖然對學生提出了實踐的要求以及提供了一定的聯系渠道和資源,但是由于缺乏對學生的監督,導致學生練習效果沒有達到預定的目標。而且,由于我校學生領導團隊建設尚未完善,內部沒有深挖學生監督的潛力。
此外,由于學生自身基礎薄弱,雖然根據課本可以掌握固定的會計操作流程,但是在面對各種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解決能力,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因此,加強對于學生實踐練習的監督與指導非常重要。
三、具體改革方案設計
(一)明確教學目標
財務會計屬于應用型學科,在當前市場要求的導向下,教學目標應該設定為:側重提升學生分析會計信息與解決稅務賬務能力。具體教學原則應是學習基礎,提高能力,加強實踐。
稅務會計的課堂教學目標應結合當前國家對于企業稅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對此,筆者認為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財務會計相關技能方面的教學,比如:出納知識、貨物往來結算、企業庫存核算、固定資產折舊計算、企業無形資產核算、成本核算、其他資產核算、職工薪酬計算、稅務支出計算、避稅納稅技巧、企業年度、季度財務總賬報表制作等。通過這些稅務會計基礎工作內容的教學,使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會計的基本知識,而不是通過理論知識來指導學生實踐。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注重以下幾個重點內容:強化學生制作各種報表的能力、注重培養會計行為與經濟后果意識、提升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
(二)提升教材內容
提升教材內容是進行稅務會計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
1.編寫稅務會計輔助教材。當前大部分高校對于教材的選擇缺乏科學依據,比如國家統一編寫的《財務會計》教材理論基礎堅實,但是更加側重于會計理論的研究以及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與市場對于會計人才的要求不是很適應,因此需要專業教師與校領導群策群力,共同編寫符合各大高校情況的應用型輔助教材。
2.提升教案、課件的升級與更新。當前高校對于稅務會計課堂教學的課件,大部分是由教材編寫部門制定的教案和PPT課件。這些教案和課件有獨立的教學系統和結構性,在日常教學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課件并不是萬能的,市場形勢瞬息萬變,對于稅務會計能力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以往的教案和課件已經無法適應今天的教學目標。專業課的教學人員要在這些經典課件的基礎上進行改良與升級,增加當前市場上稅務會計案例和實務分析,提升課件的時效性。
(三)加強教學隊伍建設
為了確保學生未來能快速適應社會競爭,高校必須注重會計專業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要提高教師專業力量,除了通過正規渠道引入高水平教師之外,還可以從社會上引入學校所需要的高水平會計課程講師,優化教師組成結構。教師團隊的組成,應在考慮教師學歷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師的職稱、專業與實際教學水平,保證學校師資隊伍的專業性。社會招聘教師要與校內教師培養相結合,在盡量挖掘內部教師資源的基礎上適當引入社會資源。
(四)改進教學理念,強化稅務會計職業能力教學
為了應對越來越正規的稅務會計行業,高校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包括稅務會計范圍內的稅務法律法規、稅收行政執法、稅務金融及上市公司稅務財務工作等知識,以及會計工作的日常辦公設備操作等方面的知識。
為了提高學生適應企業對于稅務會計的工作要求,還應練習學生處理企業會計相關業務的能力。
1.熟練掌握相關的辦公自動化軟件,處理各種管理內容。比如:操作“用友通”等會計電算化軟件處理相關經濟業務。
2.掌握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處理涉外業務。
3.能運用稅收專業知識,處理相關的稅費交納、合理合法避稅、倉儲管理、投資風險分析等業務。
4.利用法律法規,處理各種財務糾紛。
(五)創造實踐環境
稅務會計本身就是一門注重實踐操作的課程,按當前的教學模式,學生能參加的實踐操作機會非常少。大部分學生只能在學校內部參與上機操作。在進行稅務會計課堂教學的改革時,要加強學生實踐渠道的建立,比如,提高學生實際上機操作時間與完善教師現場答疑制度。完善對于學生實踐的監督,提高實踐鍛煉效果。還可以與社會企業形成合作,一方面為企業提供財務專業勞動力,減輕企業財務人員工作量,另一方面借助企業力量,為學生建立穩定的實習渠道。
(六)對傳統教學課程考試的改革創新
教學效果評價與考核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對此,可以學習國外相關經驗,建立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并行的“雙軌”考核機制。一是借助校內教師評價、學生會評價、考試評價給出學生基礎理論分數,二是借助社會力量,給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評價,建立立體的考試評價機制。建立兩者相結合的客觀評價考核機制。
總結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稅務法律逐漸完善,企業在稅務財會工作上必須進行更加規范、更加嚴格管理,會計的計算方式也變得更加復雜,許多傳統的會計計稅、計算、統計方式都難以適應當前市場和企業的發展速度。所以,高校必須加快對《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從實際需求出發,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稅務會計人才,推動我國財務教育工作的發展。
[科研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4]GHB1210,課題名稱:應用型高?!抖悇諘嫛氛n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參考文獻:
[1] 盧蓉.新環境下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院報,2011(1)
[2] 劉曉麗.稅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3] 汪福來.高職院校稅務會計實訓課程教學淺談[J].科技信息,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