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醫院心肺復蘇培訓總結
時間:2023-03-06 16:0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院心肺復蘇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心臟驟停,系指心臟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導致腦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斷,并隨即由此引起意識喪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謝停止(4 min)、腦ATP代謝障礙(5 min)及腦細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1]。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不僅可以挽救生命,還可以提高預后療效。2011年2月,本中心華漕急救分站成功搶救復蘇心臟驟停1例,并于抵達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室之前,患者出現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1 病歷介紹
患者女性,17歲,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約5 min(鄰居聯系急救120電話)。15時18分,調度指揮中心接警并指派任務,15時23分,到達現場。患者有結核性腦膜腦炎史1年余,長期臥床,規則服用“中藥”數月。既往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近期,無肺部感染、褥瘡感染史。15時23分,患者意識喪失,呼之不應,雙側瞳孔散大(直徑約為6 cm)、固定,對光反射消失,頸動脈捫之不及,心音、呼吸音消失,心電圖示一直線,確診為心臟驟停(上述步驟10 s完成),隨即啟動急救醫療系統(EMSS)。按照ABCD四級程序,分別給予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壓(cardiac compression)、電擊除顫(defibrillation),同時給予開放靜脈通道。15時41分,心電監護示正常心律,心尖區聽及心音,捫及頸動脈搏動;雙側瞳孔縮小(直徑2.5 cm),出現對光反射。即刻告知家屬并決定搬運、轉送至閔行區中心醫院救治。途中,15時42分調度指揮中心預報送往醫院急診科;15時59分患者出現自主呼吸(途中繼續CPR)。16時5分,抵達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科(院內急救團隊已準備就緒,隨即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支持、外周靜脈血管留置、血氣分析等)。
2 討論
分析本例心臟驟停復蘇成功案例,對2010年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心肺復蘇成功10例進行總結性回顧,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多種因素決定了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成功率的提升,其中內因(客觀因素)起著決定性因素,外因(主觀因素)起著輔因素。(2)心肺復蘇成功率是衡量EMSS系統首要環節院前急救醫療質量的“金標準”之一。如何進一步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是當前市、區、縣急救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質量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3 體會
本例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的急救醫生長期從事院前急救臨床一線工作10年余,兼職管理崗位工作數年,其分別從醫療救治和醫療管理角度,比對去年10例心肺復蘇成功病例,進行了總結體會。
3.1 決定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內因”。大致概括為“時效、規范、合作”。首先,強調院前急救任一環節必須高度重視“時效性”。調度員接警、指派任務必須嚴格遵守1分鐘標準;急救團隊出車反應速度必須控制在1分鐘之內;急救醫生現場判斷和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其他諸如開放氣道(氣管插管)時間、CPR組合交替時間等都應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其次,強調院前急救過程中必須按照《院前急救操作規范》進行規范性操作。院前急救醫務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水平,是承接早期現場目擊者初級CPR、轉遞至院內急診ACLS的關鍵人物,必須認清ABCD是貫穿于心肺復蘇過程中的綱領性原則。再次,強調多層次、多角色的合作亦是決定心肺復蘇成敗的關鍵之一(三種合作:初級目擊者與急救專業人員、急救團隊成員之間、院前急救醫務人員與急診搶救醫務人員之間交接)。“生命鏈”概念中明確指出,現場目擊者或旁觀者的呼叫“120”聯系急救反應系統意識、第一時間啟動EMSS占據了50%的份量,為急救專業人員抵達現場進行標準復蘇術做好初級復蘇救治。因此,我們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合作”。急救團隊成員之間以及院前與院內的無縫銜接之間的“合作”重要性,是專業醫務工作者之間急救意識、急救技能的交流、轉遞,是確保院前復蘇成功和提高院內預后效果的關鍵。
3.2 如何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筆者認為:第一,加強綜合管理。主要圍繞區域急救中心發展規劃和提升區域院前急救質量等中心任務,組織切實、可行、實效的質量控制管理(將心肺復蘇成功率納入考核指標),組織急救團隊規范化專業技能培訓(標準心肺復蘇流程),組織急救團隊急救技能競賽,提升團結協作能力等。第二,加強社區聯動。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通過諸如閔行衛生系統EHR信息平臺,及時掌握急救復蘇對象的既往病史資料;通過社區急救技能培訓,提高社區醫生急救技能和啟動EMSS的意識等。第三,加強普及教育。發達國家AED等使用以及人民群眾掌握初級CPR技能[2],是其確保較高心肺復蘇成功率的關鍵。筆者一直反復思考,人民群體的急救意識得不到有效提升、急救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難點在于急救知識、技能教育培訓的機構未明確;一定時間內,普及教育的對象或者說受教育指標比率未明確等。
總之,無論作為一名急救醫生,還是一名管理者,在看到區域急救事業蓬勃發展、急救水平不斷提高的現狀時,應更多地思考、立志致力投身于推進區域急救事業發展和拉近與發達國家地區急救水平的奮斗之中。
參 考 文 獻
[1] 楊向軍,徐新獻,惠杰,等.現代內科急重癥治療學.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2-191.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超聲科護師,上海 200032
[摘要] 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重新修訂了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成為全球心肺復蘇的最新標準。作為超聲科的護士在做好日常診療工作、做好各項超聲照影及介入超聲治療的護理配合工作之外,應該及時的學習掌握關于心肺復蘇的新動態、新標準,并開展相關的培訓和考核,不斷提升心肺復蘇的技術水平,為心臟驟停的患者提供最有效及時的搶救,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為臨床醫生的進一步生命支持及治療工作贏得寶貴的時間與機會。
[
關鍵詞 ] PBL;心臟驟停;模擬病例;心肺腦復蘇;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4)06(b)-0075-03
PBL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導向”的學習方法,該教學模式分“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五段式的教育過程。PBL最大的優點就是培養了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技能,同時也學習到了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這一教學模式近年來在國外部分國家得到了重視及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國內一些院校也在嘗試實踐中[1]。急救護理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需要學習各種科別的專業知識,將PBL教學方法運用于急救操作技能的培訓中,可以使各種科別的知識融會貫通,便于護士熟練掌握相關知識技能,提高護理操作質量與水平。
心臟驟停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進行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搶救心臟驟停(CA)的關鍵,而醫護人員熟練的配合更是心肺復蘇術成功的直接因素。在患者突發狀況的急救過程中,護士從發現到搶救基本參與了全程,是否能根據病情迅速做出直覺判斷,準確、有效地實施急救處理,如心肺腦復蘇術等,與提高患者的生存機率密切相關。
本文結合大量文獻與我科護理工作實際,就采用PBL情景教學模式與模擬病例相結合方法,開展專科護士培訓進行了理論論證。
1 CPR培訓工作現狀與不足
1.1現狀
心肺復蘇術(CPR)涵蓋了對患者的病情判斷及處理,如判斷和暢通呼吸道、人工循環、電擊除顫、藥物治療等。心肺復蘇成功與否的關鍵之處在于正確的判斷和及時、有效的CPR,護士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首要內容就是病情觀察,作為患者病情變化的發現者,在患者的搶救過程中護士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而作為超聲科的護士,面對的患者大多是以檢查為目的,病情相對比較穩定,極少發生突發意外狀況。因此,在CPR的學習上往往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如業務學習、多媒體教學、示教模擬人訓練等。其主要特點①受眾群較大。即通過部門業務知識培訓的形式,采取大課模式集中教授;②普遍性較強。即僅講述新老標準之間的差異、普遍存在的問題、需注意的重點事項等,并不就護士個體提出意見或建議;③便于實施。即僅通過卷面考試及操作考核就能界定護士掌握情況。
1.2不足
采用傳統模式開展CPR培訓教學主要存在幾方面的不足:①護士理解能力參差不齊。集體授課模式易受到護士個體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缺乏針對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護士掌握知識程度的不同。②操作演示效果不佳。由于受到場地、條件、觀察角度及演示者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制約,易造成操作細節無法看清、動作要領不易掌握、操作標準不易統一等問題。③考核流于形式。易導致護士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應付考核,缺乏應急情況處置與應對,從而無法檢驗對相關知識的真實掌握情況。
概言之,傳統的授課及簡單的操作是被動學習的培訓方法,不利于CPR理論和技能有效結合,不能提高護士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超聲科的實際工作過程中,護士面對患者突發的意外狀況時,仍難免有手忙腳亂,不能將所學所練的急救技能真正的靈活運用,勢必影響搶救質量,增加醫療糾紛的發生。
2 PBL的應用思考
PBL情景教學法通過設置復雜且有意義的問題情境,讓學習者相互合作,共同收集資料展開討論、論證并協作解決問題,最后進行總結。這樣的學習方法改變了以往帶教老師為中心、生搬硬套的學習模式,重點培養了護士的實際操作能力,鼓勵護士擴展思路,提高護士的學習興趣,使之能積極主動的參與融入學習的全過程。采用PBL情景教學法目的就是使護士最大限度地暴露于急救護理環境中,要求護士在培訓中不斷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從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加強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讓護士能夠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急救護理內容[2],不斷強化對CPR的實際應用能力。
2.1營造有效的培訓環境
有效的培訓環境對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者的看、聽、想和實際動手操作,能大大增加感性認識,符合多感官學習的原則。美國心臟協會培訓模式提高護士應變能力和急救技能實驗組的培訓課程主要以觀看錄像為主,并以故事形式設置模擬場景,讓護士針對場景采取急救措施,從而練習各項技能,整個培訓是在比較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3]。而針對超聲科的實際情況和護理部的培訓考核計劃,創造一個有效的培訓環境既可以讓我科的護士真實體驗急救的整個過程,將CPR的理論知識充分掌握,又可以使培訓考核計劃得以順利完成。
2.2實施PBL培訓的過程
2.2.1理論培訓(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心臟驟停情景病例,選擇問題、提出問題。在編寫案例時,緊密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按照病情和病程的發展、疾病診治過程與護理的基本規律設置相關的問題,選擇問題的原則為“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模擬病例:患者,女,60歲,肝癌,超聲介入治療中注射無水酒精后出現心慌、惡心、血壓下降及呼吸心跳驟停,立即行胸外心臟按壓,胸外按壓15min后仍未觸及患者頸動脈搏動。根據這一設計情境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問題:①如何判斷患者心臟呼吸驟停。②心臟呼吸驟停的患者首選的急救措施是什么。③心肺復蘇術的單人操作和多人操作的配合分別有什么區別。④對于過敏性休克心臟驟停患者的處理措施有何特殊性等。提前將情景病例和《2010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分別發放給護士,讓護士自行進行資料的查閱和學習。
(2)護士分別查閱資料然后匯總,得出可能答案,討論時由總帶教護士對護士各自查找的答案、看法和觀點進行點評和評論,對護士是否能根據設計情境進行正確無誤的判斷、及時有效的處置、準確細致的觀察進行分析。在整個討論分析的過程中將涉及到的知識盲點、醫學概念及一些不熟悉的醫學術語進行展開學習,并根據設計情境中的搶救流程問題、潛在的危險因素和存在的護理問題加以討論,教給護士正確的方法。案例小組討論會上,由護士分別做學習的匯報,有親身經歷類似案例的護士可以講解所經歷搶救的情景、過程及感受,分析自身的不足,結合所設計的情境探討如何正確的在搶救時進行有條不紊的急救和分工、如何解決案例中的具體護理問題等等,使各部門護士之間可以相互提高、相互借鑒。
(3)授課內容為AHA2010版心肺復蘇成人、單人及雙人CPR操作流程及要點[4-5]。培訓時采用幻燈片講解形式讓護士觀看,由AHA提供的錄像演示相關操作,并對重點內容及知識點進行講解。
(4)觀看案例情境視頻后,通過發現糾正操作、判斷、處理過程中的錯誤點,加深印象。如:在對該患者進行心肺復蘇中的方法正確嗎?錯在哪里?并可根據相關知識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補充提問:①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臟呼吸驟停患者有哪些不同的急救措施;②判斷心肺復蘇的有效標準有哪些;③心肺復蘇術的操作配合過程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要點。
2.2.2技能培訓①在介入治療室的模擬環境中進行操作和練習。設計角色分別有醫生、護士數名、患者家屬等。設計情境為護士發現肝腫瘤介入治療的患者(心肺復蘇模擬人)在酒精注入后出現面色灰白、意識喪失,判斷為心臟驟停后,立即予以心肺復蘇并通知醫生,同時由其他護士給予氧氣吸入、靜脈輸液及心電血壓監測等。在這個搶救過程中,可分別設計單人心肺復蘇術和雙人心肺復蘇術進行練習,同時也要設計醫生到場后的進一步急救用藥及患者家屬對于病情變化的不理解和反復詢問等情境,通過學習者們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進行反復練習。
②胸外心臟按壓的練習,然后是口對口人工呼吸等各個分解動作的練習。
③結合所給病例對操作目的、步驟要點、注意事項等進行總結。在整個的PBL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情境的設計模擬演練,護士不僅可以將心肺復蘇術的理論知識點和實際操作融會貫通,而且可以身臨其境的感受患者突發狀況的真實場景,心肺復蘇模擬人身上的反復練習和不同的角色扮演讓每個護士都能熟練掌握CPR的操作要領和深刻體會到急救工作中的協作配合的重要性。
3探討
心臟驟停是一種常見的急危重癥,循環的停止,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缺血、缺氧,若快速及時有效的采取搶救措施,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復的。如果心臟停止的時間在6 min以上,腦組織嚴重缺血、缺氧,則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傷,即使心肺復蘇成功,患者也會出現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腦后遺癥。所以,作為超聲科的護士,一樣需要具備掌握各種急救技能,以應變各種突發狀況。而結合科室的特點,采取PBL情境教學方法,使得護士可以在實際演練的操作過程中深入的理解掌握CPR的各個知識點,并在互相配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通過學習和提高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可以不斷地提升急救技術水平,在患者突發狀況的緊急救護中真正發揮護理人員的作用,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
4小結
急救醫學是一門綜合性醫學學科,護理是急救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CPR培訓旨在提高超聲科護理人員的應急能力和急救技能,心肺復蘇的理論和觀念在不斷的完善和更新,護理人員的操作技能和理論水平也需要不斷的充實和提高。護理人員只有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精湛的急救技術、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溝通技巧、敏銳的觀察力、突出的應變能力及高度的法律意識,才能勝任急救護理工作[6]。PBL結合情景模擬教學模式能夠適合超聲科護士的急救技能培訓,通過采用PBL情景教學法,能使護士在急救理論知識和急救技能方面都得到提升,也培養了護士的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和團隊意識以及科學合理的分工[7],有利于護士應變能力及心理素質的提高。
對于超聲科護士而言,CPR的臨床操作頻率并不高,護士的操作熟練程度及理論知識的更新掌握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落后,應該將CPR等常用的臨床急救技能作為定期培訓的主要內容,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采取有效的培訓方法如PBL教學模式等。在培訓中既要加強護士綜合能力的提高,如良好的理論基礎、實際的動手能力和協作配合能力,也要不斷地對培訓模式進行研究分析,尋找到適合的、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環境,以提高護士的培訓質量和學習興趣,并在實際工作中得到驗證。
[
參考文獻]
[1]宋曉英.情景教學法在社區護士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3(2):185-186.
[2]熊曉云,吳潔華,嚴梅秀,等.應用PBL法對年輕護士進行急救護理培訓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4):1140
[3]黃琴,孟華.兩種臨床護士心肺復蘇術培訓方法的效果比較[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4):303-304
[4]張瑩.A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in Pre-school Vocational English Ability Train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D].東北師范大學, 2011.
[5]關續蘭.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to Secondary Art School Students[D].內蒙古師范大學, 2011.
[6]邸, 任晉宏,魏亞培.情景教學法配合缺陷設置在護生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1(30):2814-2815.
[7]鄭素珠,陳開珠,朱小燕,等.“比賽加點評”法在護士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與效果[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 (1):161-162.
[8]朱小燕, 謝麗琴,康亞嬋,等.“比賽加點評”在護士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效果觀察[C].中華護理學會,2012.
[9]吳曉燕,譚維,彭琳.問題教學法在急診科護生心肺復蘇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8):87-88.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為出發點。如要求護士聽到救護車的鳴聲后要迅速推車到急診室大門接診病人。為病人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提供面巾紙,紙杯和開水。4ssiogf為無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掛號、取藥。每個急診住院病人均有護士或護工護送入院。為了解決夏天夜間輸液病人多,實行彈性排班,加派夜間上班人數。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評。特別是在有醫患糾紛時,甚至打罵我們醫務人員時,我們的護理人員做到盡力合理解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受到醫院的表揚。
二、加強學習,培養高素質隊伍
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開展心肺復蘇模擬人急救專業培訓,選送護士到麻醉科、手術室學習氣管插管,要求急診件操作人人過關。與醫生一同學習心肺復蘇模擬人新進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急診處置、創傷急救。提高了急診急救水平和搶救反應速度。全科人員自覺學習尉然成風,目前有8名護士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大專班和本科自學考試。兩位工作一年的護士參加護士執業考試均通過。指派高年資的護士外出學習國家級《急救護理新概念與急診模擬急救培訓》。
三、做好新入科護士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護士三個月的培訓計劃,要求其三個月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在實施培訓第一年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實習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實行小講課。
四、關愛生命,爭分奪秒
是急診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諾。如2009年11月7日送到急診科的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既無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呼之不應,口腔內血性液體溢出,雙下肢開放性骨折。當班護士見狀即給氧、靜脈注射,并果斷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吸氧等處理,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在過去的50年里,“早期識別、早期CPR、早期電除顫,以及早期轉運到急救醫療中心”的這一準則挽救了全世界無數條生命。這些被挽救的生命證明了復蘇研究和臨床轉化的重要性,這也是慶祝 CPR 50周年的原因。
2010年 AHA CPR和ECC指南是建立在迄今已出版的最新的、全面的復蘇綜述文獻――2010年國際復蘇聯合會CPR和ECC科學會議治療建議基礎上的。2010年指南的證據評價過程包括來自29個國家的356名復蘇專家,通過現場會議、電話會議和在線研討會對復蘇研究和假說進行了為期36個月的回顧、分析、評價和討論。專家們制定了包括 277個復蘇和心血管急救主題的411份科學證據總結。該過程包括對相關文獻進行有組織的證據評估、分析和分類。其中還包括對可能的利益沖突進行嚴格的申報和管理。新指南的第二部分對此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2010年指南中的建議證實了大部分治療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承認有一些是無效的,也介紹了一些建立在廣泛證據評價和專家共識基礎上的新的治療方法。這些新建議并不意味著以前指南推薦的治療不安全或無效。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新建議并不適用于所有情形下的、所有的施救者和心臟驟停患者。當嘗試復蘇的指揮者采用這些建議時,應當與特定的環境相適應。
當我們紀念現代CPR 50周年的時候,我們必須承認,盡管在預防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處理心臟驟停(包括院內和院外)仍將是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挑戰。在過去的50年里,關于心臟驟停的病理生理學和復蘇機制的科學知識取得了很大進展。我們的承諾是保證所有的心臟驟停患者得到以社區為基礎的最佳治療,我們必須繼續有效地把復蘇的科學知識運用到臨床工作中去,以進一步提高復蘇的效果。
此次公布的指南正是基于這些新進展,全球的專家們在嚴密討論后所修訂的。本文將著重介紹2005年至今關于復蘇科學的新進展。
單人心肺復蘇時,對所有年齡的患者按壓/通氣比都是30∶2,是2005年國家會議討論的最具有爭議性的議題,這也是2005年AHA CPR和ECC指南的主要變化。2005年,目擊者證實的室顫型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非常低,且在2005年國際會議之前的幾年時間里進展很小,從全世界范圍來看≤6%。恰好就在2005年的國際會議召開之前,兩個研究報道證實了無論是院外還是院內的心肺復蘇質量都不高。于是2005年指南推薦按壓/通氣比(15∶2改為30∶2)和除顫程序(從連續3次電除顫到1次除顫后立即CPR)的變化以最小程度地減少胸外按壓中斷。
急救醫療體系和CPR質量:巨大的地區差異
急救醫療體系(EMS)和醫務工作者必須識別和加強生命鏈中的薄弱環節。在美國,大量的證據表明,心臟驟停的發病率和存活率存在巨大的地區差異。這種證據表明在許多社區精確地識別每1例心臟驟停患者并評估其預后,為其提供更多的提高生存率的機會。最近的數個研究證實院外心臟驟停患者,尤其是那些具有可除顫心律的患者存活率得到了提高,再一次證實強調足夠的按壓速率和深度、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都能完全彈回、盡可能地減少按壓中斷以及避免過度通氣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應用新的復蘇指南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然而需要一種加快實施新指南的方法(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8個月~4年的時間)。實施新指南的障礙包括指令延遲(如需要制造新的訓練物品以及培訓者和救援者的更新時間)、科學技術的更新(如AEDs的重新編程)以及決策的制定(各個處和政府調整者之間的協調,醫療趨勢和參與調查研究)。
教育和實施
施救者教育的質量和再訓練的次數是提高復蘇有效性的關鍵因素。理想的再培訓不能限制于2年的周期,而需要更頻繁的技能更新。復蘇干預措施常同時實施,施救者必須能有效協作以盡量減少按壓中斷時間。團隊工作和領導技能仍然很重要,尤其是對提供成人高級生命支持和小兒高級生命支持的人員來講。
以社區和醫院為基礎的復蘇項目必須系統地監測心臟驟停患者、所提供的復蘇治療水平以及患者的預后。評估、實施、反饋和持續的復蘇質量提高提供了為優化復蘇治療所必需的基本信息,有助于縮小理想和實際復蘇操作之間的知識和臨床的差距。
記錄施救者完成CPR的效果
過去的5年里,不斷努力簡化CPR建議和強調高質量CPR的根本重要性。
亞洲復蘇理事會成員國調查者的大量觀察性研究以及其他的研究提供了關于目擊者CPR對院外心臟驟停生存率的積極影響的重要信息。對大部分院外心臟驟停的成人患者來講,目擊者僅實施胸外按壓的CPR(Hands-Only CPR)獲救效果與那些傳統CPR (按壓結合人工呼吸) 的效果相似。然而,對兒童來講,傳統CPR更具有優勢。
CPR質量
盡量縮短停止按壓和電除顫之間的間隔(也就是說盡量縮短電除顫前的間隔)可提高除顫成功率和患者存活率。從具有感知和反饋CPR能力的除顫儀上下載的數據可對復蘇團隊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樣做能提高CPR質量。這些數據能大大提高院內復蘇團隊和院外施救者的訓練質量。
院內CPR登記
國家心肺復蘇登記處(NRCPR)和其他大的數據庫提供了關于院內成人和兒童心肺復蘇的流行病學和存活率的新信息。盡管這些屬于觀察性質的,但這種登記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關于心臟驟停特征和復蘇效果的信息,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心臟驟停期間設備和用于高級生命支持的
藥物的重要性有所降低
在召開2010年國際共識討論會時,仍沒有充分的數據證明任何藥物或CPR機械設備能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長期存活率。顯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證實應用這些干預措施后,能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預后。
心臟驟停后治療的重要性
以使血液動力學、神經系統和代謝功能(包括治療性低體溫)最優化為中心的、強調多學科聯合的、組織化的心臟驟停后治療,可提高無論是院外還是院內心臟驟停患者自主循環恢復后的存活出院率。
關鍵詞:院前急救 延伸 可行性
Courtyard to administer first aid and to extend feasible discussion
Du Chengzhong Wang Hongyan
Abstract: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ook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al service system the most important link,to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morbidity initial period fast,effective,processes properly has receiv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unanimous attenti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medicine development,enable the dangerous serious illness to obtain the early time,in front of the most effectiv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my courtyard tries out from 2003 the courtyard in front of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orward to the villages and towns hospital,the village medical office and the community medical station,explored in front of a courtyard in the emergency operation new mentality.Through the discussion,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in the existing first aid network pattern,extends forward the first aid time has become feasible.
Keywords: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Extends Feasible
【中圖分類號】R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2-0072-01
院前急救作為急診醫療體系的首要環節,對急危重病員發病初期的快速、有效、妥善處理已受到國內外學者的一致關注。為了促進急診醫學的發展,使急危重病員得到最早期、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我院從2003年起試行將院前急救向前延伸到鄉鎮醫院、村醫務室及社區醫療站,探索一條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新思路。通過探討,院前急救在現有的急救網絡模式中,把急救的時間向前延伸已成為可行。
1 建立急救網絡平臺
院前急救是指病人在發病現場和轉運途中接受的處置,包括對急癥的處理、正確的轉運、現場心肺復蘇等.在鄉村及社區醫療站由于人員素質及技術設備條件限制,致使院前死亡率居高不下。為了使院前急救能夠延伸到鄉村及社區醫療站,首先必須建立急救網絡平臺。
1.1 急救信息網絡平臺。從2003年開始建立的我市120急救救援中心,是一個以120急救調度中心和市直三家醫院急救中心共同組成的急救網絡平臺,本市除縣醫院外,市內三家醫院的急救任務統一由120救援調度中心調度指揮,每家醫院的急救中心都分別劃分有所管轄區的社區及鄉鎮服務范圍,如遇有呼叫120的危急癥病人,通過120救援調度中心根據病人所在的區域指派所劃分的醫院前往救治,(以行政劃分,服從病人意愿的原則)如遇大的急救事件,120調度中心可指派多家醫院同時救援。
1.2 急救技術支援平臺。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醫院成立專家技術支援平臺。利用平常醫院組織的專家們與鄉鎮醫院及社區醫療站進行義診及培訓時的機會,建立良好的互信關系,建立專家通迅錄。當遇到緊急危重病員時,在現場搶救的醫生如需要技術支援時,可直接聯系相關專家進行遠程技術支援指導搶救[1]。另外,醫院院前急救醫生接到120調度中心出診令后,迅速與患者家屬取得聯系,并指導投入搶救。并告訴搶救的注意事項,做好急救后送通道的清理準備。通過急救技術支援使院前急救的妥善、快速、有效的處理向前延伸了一大步。
2 建立院前急救培訓機制
院前急救工作的好壞主要在人才。但人才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應盡早著手[2]。合理的培養人才,需要長期的計劃和管理做保障才能完成。
2.1 臨床工作與急診實踐相結合。一名急診專業人才首先要具備較高的臨床工作綜合素質,首先要在臨床工作和各科室輪轉3-5年,多進行一些基本技能操作訓練,熟練掌握先進醫療設備、儀器的使用方法,并能操作。然后再到急診第一線進行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根據本院的實踐總結,院前急診工作人員不能隨意流動太大,即要有相對的穩定,又要有適當的調整。穩定期(急診科工作期)至少是1-2年,調整是為了更好地提高每位急診工作人員的臨床工作能力和新技術新業務的開展,有利醫院的發展。人員調整應遵循逐漸更替的原則,確保急診工作集體的整體技術水平不下降。
2.2 理論學習與現場搶救相結合。目前本地區實行的是院、鄉、村三級急救網絡模式,城市是院、社區二級模式,雖然有這種模式存在,但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醫務人員由于平時對急危重病人見的少,處理的也少,在真遇到搶救時多有手忙腳亂現象。醫院在計劃院前急救培訓時,由科教科和社區醫療科共同組織,并上報市衛生局,把三級急救網絡中的人員有計劃的組織輪訓,每期10-20天,每年舉辦一次培訓。內容以“2005國際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為主。輪訓期間可到院前急救現場參與搶救,如心肺復蘇等。通過理論學習和技術培訓,不斷更新提高基層醫療隊伍的院前急救水平,使院前急救工作切實在搶救的最早期發揮最大的效率。
2.3 社區義診與健康急救教育相結合。醫院每季度都要抽調各科室專家下社區進行義診,義診的目的一是診療。二是宣傳,通過各種形式發放各種健康教育小冊子,講解急救及防病知識,把急救知識普及到社區居民,以此提高社區的全民急救知識水平[3]。
3 下發及贈送急救設備及器材
醫院根據現有的能力,逐漸幫助鄉鎮及社區醫療站配備各種急救設備,如救護車、便攜式除顫儀、頸托等。方便現場搶救人員快速有效的實施搶救及后送。提高搶救的成功率。
隨著經濟的發展,探討逐步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接軌的高效運行的急救網絡模式,以實現現場搶救與快速轉運相結合,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相結合,綜合醫院與專科特色相結合的一體化醫療急救網絡。院前急救在現有的急救網絡模式中,把急救的時間向前延伸已成為可行。
參考文獻
[1] 陳官華.電話指導心肺復蘇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 山東醫藥,2010,50(14):91-91
【關鍵詞】 情景教學; 操作技能; 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26-0071-02
傳統的心肺復蘇(CPR)教學是指臨床老師床邊模擬人演示后,護生自己反復練習。使得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也很難跟現場相聯系。情景模擬教學法注重用直觀、形象、生動的知識表現和豐富深刻、具體的實踐鍛煉,有利于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主體作用,培養主動的學習態度,極大地提高了專科護理學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多地被護理學教師關注[1]。而心肺復蘇包括判斷意識、人工呼吸、胸外按壓,是發生心搏呼吸驟停時最有效的搶救措施之一。一般心搏停止后腦缺氧4~6 min即出現不可逆的大腦損傷。因此迅速有效地實施CPR是復蘇成功的關鍵。本文對情景教學和傳統教學在護生CPR臨床帶教中的教學效果進行總結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研究目的隨機抽取2011年4月于筆者所在醫院實習的護理大專學生100名,平均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名。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在校醫學課程平均成績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接受情景模擬教學法,對照組接受傳統教學法,每5名為一小組,由一位老師帶教,帶教老師均由本科室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并具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的護師擔任。在教學前對各帶教老師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體培訓,深刻領會情景教學的各項操作方法。教學為期5周。教學第一周由總帶教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內容包括心臟呼吸驟停的原因、臨床表現、心電圖的特征表現、及時進行CPR的意義和作用和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的相關內容。以達到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回顧和鞏固。教學后四周對照組由帶教老師采用模擬人數學工具進行傳統的床邊技能示范后,學生自己分組練習。觀察組采用情景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方法如下:由帶教老師進行利用模擬人數學工具進行床邊技能示范后,設計一個具體的心跳呼吸驟停的場景,如急性心梗、溺水、觸電等。5名同學一組,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A同學為第一目擊者,迅速判斷患者情況并呼救記錄搶救時間及時進行胸外心臟按壓;B同學于患者床頭迅速開放氣道清理呼吸道,同時用簡易呼吸氣囊輔助呼吸,與A同學一起按30:2的比例完成5個循環的CPR;C同學扮演患者家屬,真實演繹出家屬的焦慮、急躁和憤怒的心情以及向醫護人員詢問病情;D同學扮演醫生,根據患者的情況下醫囑;E同學及時開通靜脈通道,同時遵醫囑用藥。每一輪演練結束后由帶教老師進行技術和現場指導,各位同學互換角色進行下一輪的演練。
1.3 觀察指標
兩組護生分別于急診出科時統一進行急救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考核。評判標準是由筆者所在醫院資深專家根據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指南自行設計的成人單人心肺復蘇考核標準,均采用100分制進行評判,理論考試形式為閉卷考試,內容涉及常見急危重癥患者救護相關知識。技能考核內容由監考老師結合培訓內容創設急救情景,采用現場抽簽當場考試。教學結束時對所有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發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具有統計意義。
1.4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問卷調查顯示有98.2%的護生更喜歡情景教學的教學方法;94.3%的護生認為情景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應急能力;93.7%的護生認為情景教學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理論、技能考試成績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情景教學將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把握。根據調查顯示,98.2%的護生更喜歡情景教學法,93.7%的護生認為情景教學法更有利于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說明情景教學法更形象逼真,更符合護生對知識把握的程序。同時理論和技能考試成績的比較也反應了情景教學的優勢所在。準確而恰當的運用情景教學法使教學內容更接近臨床,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激發了操作練習的積極性,加深了知識理解和記憶[2]。
情景教學法能夠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與傳統教學法相比,最明顯的優點是強調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鼓勵學生拓寬思路去學習,創造性學習,要求基礎臨床專業知識各個醫學學科知識的交融匯總。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急救護理學特別注重操作技能,在理論學習中的學優生會覺得一切應付自如,但到了時間中就要求護生具有應急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3]。在拯救患者時,單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個人對操作技能的掌握卻忽略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情景教學法將真實的現場搶救場景呈現在了面前,讓護生更能理解合作的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的完成各項操作,為搶救生命贏得更多寶貴的時間。
通過應急能力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情景教學,將更多的急診應急狀態集中在護生面前,營造了緊張的氛圍,突出“急、快、緊”的特點[4]。在各種突發場景中要求每一位護生都能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優先解決危及到患者生命的因素,提高挽救生命的概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課本上的死程序來。這種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是不能等到真的上了臨床再去練的。醫務人員的每一個決斷都關乎患者的生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情景教學中面對“家屬”的焦慮、恐懼等心理,護生一方面要對患者進行搶救,另一方面要學會安撫家屬的情緒。這就要求護生學會如何跟人溝通,什么樣的場景說什么樣的話,同時要學會保護自己,因為我們要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負責的,如何巧妙的運用語言就很重要了。這些都是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教師由過去的單一的只是的傳遞者變為引導者、激勵者和促進者,由單一的只是的講解者變為設計者、流程的維護者、危機處理者和反饋總結者[5]。這就要求帶教老師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和各方面知識的提高。
綜上所述,情景教學法將真實的搶救現場呈現在面前,使得人們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因而更有利于護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提高了護生的應急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因此對護生和帶教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情景教學法在臨床應用中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如參與合作的幾個人如何分配工作才是最合理的;野外救援時環境安全的考慮等,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厲瑛,張靜.情景教學法在眼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3,5(4):388-399.
[2]楊麗全,王慧珍,鄭玉仁.情景設置法在基礎護理技能操作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12):2145-2147.
[3]劉為萍,白梅,唐晶晶,等.運用ECS模擬人實施PBL教學的體會[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9):89-91.
關鍵詞:情景模擬;教學;急診醫學;臨床
Using Scenarios Simulation-based Teaching to Enhance Emergency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
QIAN Yuan-y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China)
Abstract:Scenarios Simulation-based Teaching (SST) is a new teaching method by creating similar clinical scenarios includ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real clinical situation and grasp the whole clinical process. SST also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linical course and improve their practice abilities in treating patients. SST has been used in emergency room clinical teaching and has been proved helpful. With elaborate SST trainings, students are more interested in the lessons which will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memory of the clinical work. Studies showed that SST in emergency clinical teaching has good results in long-term effect for students, and leading them to work more efficiencies as a team. Some hospitals can try SST in their clinical teachings.
Key words:Scenario simulation; Teaching; Emergency medicine; Clinical
情景模擬教學(Scenarios Simulation-based Teaching,SST)是近來興起的一種教學方法,也稱為真人模擬教學、臨床模擬培訓、高保真模擬教學等[1-2]。傳統教室授課教學主要以講述醫學知識點為主。與教室授課不同的是, SST要求最大限度模擬臨床就診環境和實際診療過程,讓學生"身臨其境",并使用課堂所學知識,邊學邊用。如果說傳統教學方法重視"理論",那么SST教學則是重視"實踐",類似于臨床見習。研究表明,SST臨床教學效果明顯,學生能很好提高臨床水平,并可加快勝任臨床工作[3-5]。
1急診室情景模擬教學的特點
由于急診搶救特殊性和緊迫性,帶教老師很難在急救室對學生詳細講解。單憑學生課堂掌握的理論知識,在實際參與搶救時往往不知所措。SST能夠較好地解決急診臨床教學所面對的這個問題。SST教學時學生切實"參與了"整個急救過程,親自接觸到急救所需設備,并在現場進行病情分析,參與制定具體用藥和治療方案。這個過程能夠鍛煉學生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克服畏懼心里,充滿自信,做到心中有數。急診救治主要環節包括有患者來診、醫護接診、查體問診、搶救檢查、分析初診、治療復查、確診、調整治療等。那么SST教學也必須涵蓋以上環節,特別是在搶救時間節點、醫療數據、藥物劑量、醫囑下達、病歷分析等方面,要盡可能貼近臨床,讓學生如同真正接診患者一樣。以急診心肺復蘇為例。急性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 SCA)搶救需爭分奪秒,對病情判斷、緊急檢查、氣管插管、心外按壓、急救用藥等,每個環節都很關鍵。許多環節如病情分析、方案制定、團隊配合非常復雜,稍有不慎則影響復蘇效果。這種快節奏的急救過程,在SST教學中可以用"慢動作"的方式展示給學生,老師可以非常詳細、充分地給學生講解,并允許學生進行討論,使其充分掌握SCA急救要點和程序。
2情景模擬教學教學設計內容和形式
首先來看SCA急救SST教學設計。SST教學設計內容和形式非常重要,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不同醫院的教學設計有所不同,但主要環節是相似的,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要點。首先是"劇本創作",應由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師團隊,把整個救治詳細過程編寫出來。然后是對"情景對話",要求把以上過程分解為不同的情景,以"對話、提問、分析"的形式表達出來。情景對話是教學核心內容之一,是對病情判斷、鑒別診斷、治療分析進行學習的部分。再就是"設置場景"。場景最好是在醫院急救室,也可以在示教室進行。場景設置一定要體現出臨床急救空間、急救設備、急救藥品等,并且允許學生進行必要的操作。然后是"教師組演練"。SST一般需要多名教學老師,負責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角色。首先讓學生熟悉相關理論知識,熟悉SCA的病理生理、急救原理,然后進入SST教學程序,要求每個環節不能遺漏,必須完整演練下來。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制成錄像,供學生在教學前后反復觀看。這樣一來,沒有參加SST培訓的學生能夠直觀熟悉急救過程;參加過培訓的學生,能夠重復復習,熟能生巧。
3情景模擬教學法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國外有人對實習醫生進行了SST教學,考察他們對心臟驟停后不同急救技術的掌握程度[3]。整個模擬"劇本",講述的是發生SCA后的急救環節,主要包括有打急救電話、現場心肺復蘇、自動體外電除顫(AED)和積極給氧治療等。經過SST培訓后所有實習醫生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打急救電話的時間和心肺復蘇啟動時間方面得到顯著提高,85%學生啟動心臟按壓的時間明顯提前,實施AED的時間比培訓之前縮短了22%。培訓后整個團隊急救過程熟練順暢,學生個個自信從容,互相配合很好。良好的培訓結果有助于改善SCA患者復蘇效果和成功率。另外有人在急性中毒急救培訓中比較了SST教學與課堂授課教學的效果[4]。急性中毒的快速診斷和治療,要求對關鍵的臨床特征進行有效判別,這需要嚴格培訓才能達到。這組教學對象為急診科住院醫師,其中16名住院醫師隨即分配到SST組,17名分配到課堂授課組。兩組教學內容完全一致,由兩名中毒專家和3名急診醫師分別對其進行兩組4次、20 min/次的培訓。教學結束后,立即對兩組學生進行評價,并在3個月后再次評價。結果顯示,與培訓前比較,培訓后兩組住院醫師對急性中毒的診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且課堂授課組略高于SST組。但3個月后測試結果,SST組要明顯優于課堂授課組。該研究結果表明,SST教學遠期效果更加明顯。有研究探討了SST對氣道危機管理的培訓效果[5]。17名住院醫生參加了醫學模擬中心關于急性氣道危癥的3個急診情景的培訓,并且訓練了團隊成員的互動合作。使用5分的Likert 量表(A five-point Likert scale)來評估效果,結果顯示SST顯著提高住院醫生對急診氣道危機管理能力,而且SST對于團隊配合的提升效果尤為明顯。
綜上所述,SST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急診臨床教學中的效果已經得到了初步肯定。由于SST貼近臨床,是學生或低年資醫生熟悉了解臨床的第一道窗口,因此在教學中深受學生們的歡迎。SST不單是能夠提高教學效果,更多的是能夠提高學習興趣。因此,有條件的醫院可以嘗試。除了急診急救臨床教學,急診超聲診斷等輔助診斷的教學也可以使用SST[6]。SST推廣的阻力是教學成本較高,包括SST劇本創作、場地設備、人員、時間等成本。目前已經有人在探索新的模擬方法,包括計算機技術、機器人虛擬現實技術等等[7]。相關技術的發展,將使SST得以更好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Sweeney LA, Warren O, Gardner L, et al. A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program improves emergency department staff communication[J].Am J Med Qual,2014, 29(2): 115-123.
[2]Voscopoulos C, Barker T, Listwa T, et al. A comparison of the speed, success rate, and retention of rescue airway devices placed by first-responder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 a high-fidelity human patient simulation study[J]. J Emerg Med,2013, 44(4): 784-789.
[3]Starmer DJ, Duquette SA, Guiliano D, et al. Observed improvements in an intern's ability to initiate critical emergency skills in different cardiac arrest scenarios using high-fidelity simulation[J].J Chiropr Educ,2014,16.
[4]Maddry JK, Varney SM, Sessions D, et al. 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Based Education Versus Lecture-Based Instruction for Toxicology Training in Emergency Medicine Residents[J].J Med Toxicol,2014,21.
[5]Hubert V,Duwat A,Deransy R,et al. Effect of simulation training on compliance with difficult airway management algorithms, technical ability, and skills retention for emergency cricothyrotomy[J].Anesthesiology,2014,120(4): 999-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