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會計理論論文

會計理論論文精品(七篇)

時間:2023-03-02 15:06: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會計理論論文

篇(1)

中國的“不透明指數”為87,位居35個國家之首,遠遠高于不透明指數最低的新加坡 (29)和美國(36)。作為會計研究者,我們還注意到:在普華永道“不透明指數”的分項調查中包括了會計準則與實務 (含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據該報告,中國的“會計不透明指數”為86,僅次于南非 (90),會計透明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有明顯的差距。本文引用該報告,并不表明作者贊同普華永道的研究結論。

該項調查至少在受訪者的控制上,存在較大爭議。比如,對中國的調查以普華永道的員工作為主要受訪者,而其他國家的受訪對象為當地人士。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該報告對深入研究會計透明度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工具。什么是會計 (信息)透明度?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什么?如何將會計透明度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度量的評價指標?怎樣解釋會計透明度現象和在實踐中把握其度?所有這些都是本文將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會計透明度的研究,能夠對我國未來會計準則制訂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提供有益的參考,進而增強我國的會計透明度,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一、會計透明度概念的提出:從相關性和可靠性到透明度會計的目的在于向企業外部主要利害關系人 (包括投資者、監管者、社會公眾、雇員、主要的供應商和客戶)提供對投資、信貸、監管或其他決策有用的信息。從經濟學角度來看,會計信息有助于提高資本、資產和其他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助于形成契約上的事后 (ex一post)解決機制。縱觀會計 (信息)的研究發展,經歷了20世紀70和80年代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的討論,如年代對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普遍關注,到最近幾年來的會計透明度的研究。從70年代初期開始,關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爭論上。FASB的第二號概念結構公告“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被認為是這一問題論爭的集大成之作。該報告從財務報告的目標出發,提出了兩條最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相關性 (relevance)與可靠性 (reliability)。按照FASB的定義,相關性是“導致決策差別的能力”,具體指信息的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可靠性是指會計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賴,它又分為如實反映、可驗證性和中立性。

在此之后,加拿大、澳大利亞、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 (IASC)、英國等也先后關注會計信息的質量問題,提出了類似的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國際化流動的加劇,各國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及相關會計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多的注意。信息披露制度成為各國證券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確保公平、公開、公正的證券市場得以建立的一個重要前提。由于各國政體、經濟發展程度、相互溝通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國對會計信息披露尚未形成一致的標準。從技術上看,信息披露的標準主要應從時間、質量和數量上去把握,這三者基本涵蓋了對信息披露行為在形式、內容和范圍上的要求。1996年4月1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了關于IASC“核心準則”的聲明。在該聲明中,SEC提出三項評價“核心準則”的要素,其中第二項是 “高質量”SEC對 “高質量”的具體解釋是可比性、透明度 (transparency)和充分披露。這之后,SEC及其主席加Arthur Levitt多次公開重申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并將透明度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加以使用。

1997年初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后,許多國際性組織在分析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原因時,將東南亞國家不透明的會計信息歸為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之一。聯合國貿發局 (UNCTAD)的調查報告直接討論了會計信息披露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3]。該報告認為,東南亞國家很多金融機構與公司的失敗或近乎失敗,其可能的原因有:高負債、私營部門對外匯日益增長的依賴、透明度和解釋度的不足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透明度和解釋度不足被認為是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直接誘因。該報告沒有正面界定透明度,但對關聯方借貸、外幣債務、衍生工具、分部信息、或有負債、銀行財務報表披露等六個問題,比較了東南亞國家會計實務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發現這些國家會計信息披露明顯低于國際會計準則的要求。由此我們可以推斷:披露不足是透明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盡管如此,會計透明度究竟指的是什么,它與相關性和可靠性、信息披露概念之間有何關系仍然缺乏一個有效的界定。

二、會計透明度:涵義及概念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1998年9月的“增強銀行透明度”研究報告中,將透明度定義為:公開披露可靠與及時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準確評價一家銀行的財務狀況和業績、經營活動、風險分布及風險管理實務。該報告進一步討論認為,披露本身不必然導致透明;為實現透明,必須提供及時、準確、相關和充分的定性與定量信息披露,且這些披露必須建立在完善的計量原則之上。透明信息的質量特征包括:全面 (comprehensiveness)、相關和及時 (relevant and timeliness)、可靠 (reliability)、可比(comparability)、重大 (materiality)。按照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定義,高透明度意味著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即企業所提供的信息,使用者能據以準確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風險程度等。換言之,在現有的確認與計量的框架下,通過有效的披露來增強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應當是一種可行的選擇。從目前的各種論述及現有會計準則的要求看,有效的披露應當包括披露更多的信息 (即“充分披露”),還包括以恰當的方式披露恰當的信息 (即“相關性”和“重要性”)。當然,上述要求還必須建立在所披露的信息相對可靠的基礎之上。普華永道在“不透明指數”報告中,將 “不透明 (opacity)”概念定義為:在商業經濟、財政金融、政府監管等領域缺乏清晰 (clear)、準確 (accurate)、正式 (formal)、易理解 (easily discernible)、普遍認可(widely accepted)的慣例。普華永道在測定會計不透明指數時總共調查了12個問題,它們分別是:山會計準則的一致性 (程度);閉典型的投資者獲取私營部門信息的難易程度;

(3)與會計準則有關的不確定性程度;

(4)私營部門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5)政府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6)國有企業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7)中央銀行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8)商業銀行對會計準則的遵循情況;

篇(2)

(一)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企業的自身形象和信譽對于的企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企業一項無形資產,更能夠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企業家們通過社會責任會計對公司的工作成果進行評估,教育公司中的管理人員,讓他們能從社會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做能夠提升企業的信譽,提高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得到全社會的青睞。《財富》雜志曾經評選過最受敬佩的公司,評選的指標有創新能力、管理質量、金融信譽、社區和環境責任感等9項。雖然說這些指標并不是十分的全面,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自身形象和信譽的重要性。在這項評選活動中,榜上有名的前10家公司有8家都排在世界企業50強之內。從上述的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信息:社會責任會計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它可以免費的為企業進行形象上的宣傳。通過社會責任財務報告,企業可以很好的向社會公眾展示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建立有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一種經濟運行機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應該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放在同等的位置上。為了社會效益的實現,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刻不容緩。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責任會計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我國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建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也將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提供相應的保障。

(三)建立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政府必須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運用其行政力量對企業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考核,這就要求我國企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會計。要想讓政府的相關部門能夠準確、全面的評價企業的業績和企業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同時讓政府部門能夠通過企業社會責任所披露的信息制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配置社會資源以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環境、社會的和諧發展,就必須積極構建社會責任會計理論框架。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求企業要對股東負責,還要求企業對員工、客戶、顧客、供應商、消費者等利益相關群體負責。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認可,社會各界也越來越希望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中能夠包括企業對社會責任履行的情況,從而形成社會各界人人關心企業社會責任的良好氛圍,推進和諧社會的加速發展。

二、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存在的問題

在西方的許多發達國家中,社會責任會計的已經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但是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研究則起步比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方面還比較落后,存在著以下主要的問題:

(一)披露內容不全面根據一些調查,我們不難發現有關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還不是十分充分。在我國的所有企業中,能夠披露與自身相關的社會責任信息的企業少之又少,即使有些企業進行披露,披露的也僅僅是企業已經履行的社會責任,對于一些負面信息則避而不談。在近年的信息披露中,與社區有關的信息披露是最多的,而關于產品和職工方面的信息披露則一直較少。在我國上市公司年度報表中有關社會責任的披露也只有員工的數目和構成等相關情況,幾乎不存在對于其他有關員工的詳細披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社會對企業所有涉及領域的了解程度,忽視企業的某些缺點和不足,使得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意義大打折扣。

(二)信息披露形式不規范且缺乏法律保障在我國企業中,信息披露的形式很少用數據來表現,大多數都是用文字來描述的,也沒有統一的格式來進行信息披露,使得企業所披露的信息失去了一定意義上的可比性。除此之外,我國的會計信息披露還缺乏法律、法規的保障。正是因為如此,在短期利益的驅使下,許多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還有太多的漏洞,對于自己本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有所逃避。雖然我國某些部門對此問題起到了一定的重視,并且也頒布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我國自2003年實行《企業會計準則》,此后又陸續了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并于2006年了與國際準則趨同的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和新的《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修訂了《公司法》、《刑法》等相關法規,出臺了一些關于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和《中國紡織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但有關社會責任報告的規范仍然不夠充分,企業的信息披露大多是采取自愿的模式,所以相互之間可比性欠缺的問題依然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此外,除了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不予披露外,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和企業的內部審計也都沒有對社會責任會計披露的相關內容給予足夠的重視,再加上企業不具有獨立報告意識,也不單獨編制社會責任會計報表,因此,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監管將無法開展。

(三)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研究欠缺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研究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首先,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研究本身起步就比較晚,也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因此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在西方,很早就對社會責任會計進行了研究。法國從1975年開始建議各上市公司每年對外公布其社會資產負債表,到1997年與此相關的法律、法規便正式出臺。在法國政府出臺的這些法律中,明確規定那些職工超過250人的企業必須每年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并向外界公布。在法國政府采取措施規范社會責任會計的披露內容之后,英國政府也做出了相應的舉措,比如要求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時必須包括員工狀況、社會捐贈等與社會責任有關的信息。其次,社會責任會計自身具有一定的特點,比如社會性、模糊性、復雜性以及間接性,這些都會導致社會責任會計與傳統會計之間的差異。另外,由于交叉學科的存在,它們的滯后性也給社會責任會計理論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三、對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構建的建議

(一)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披露內容不充分是阻礙社會責任會計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所以必須對其內容進行相應的補充與完善,使其能發揮真正的作用。首先,我們應該對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使用情況進行詳細披露,具體應包括工資報酬、企業文化、福利待遇和職工結構等等。其次,企業的經營成果及其分配情況也應該得到披露。這就意味著各利益集團在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會從企業內部獲得相應的報酬。此外,企業還應該披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信息,因為它是對傳統信息披露的有效補充。最后,產品或服務的性能與安全方面的信息也必須進行披露。與此同時還要使產品的安全指標和服務性能得到強化,以使社會各界對企業的信息能夠得到全面、充分的了解。

(二)建立和健全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由于社會責任會計所包含的內容十分龐雜,所以很多方面都沒有得到法律、法規的保障,使得一些企業沒有很好的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由此可見,如果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社會責任會計的作用就很難得到切實的發揮。所以我們逐步建立健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并配套以相關的法律保護,讓社會責任會計的開展能夠有法可依。這樣不僅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更可以帶動全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建立和健全與社會責任有關的法律、法規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三)加強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并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責任會計理論與實踐研究起步較晚,雖然也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對某些方面的研究仍然過于淺顯。所以加強對社會責任會計的理論研究也是改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有效措施,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同時也能夠促進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由于企業是市場經濟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主體,所以如果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強則可以促進企業和社會的共同發展;反之,如果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比較弱則會對企業和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因此,強化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篇(3)

1.1會計要素理論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組織結構相對簡單,與企業的發展相關的要素也比較單一。因此,當時的企業會計要素一般為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利潤、所有者權益等。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企業面臨著更加復雜的環境,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人力資本等。這些變換需要在會計要素中加以體現,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新時期,企業人力資本需要納入會計要素體系。只有這樣,我國的會計理論體系才能與時俱進,實現相應的社會功能。

1.2會計假設理論會計假設是各項會計活動實現的基礎和保證。傳統的會計假設有會計主體、貨幣計量、持續經營、會計期間等。在新的發展階段,這些會計假設已經不適應企業的發展。首先,計量方式應該逐漸多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支付等業務更加方便地進行。單一的貨幣計量方式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應該實現非貨幣信息會計假設。然后,會計期間應該更加具有靈活性。傳統的會計活動基本上是紙上作業,進行一次會計期間的財務計算非常麻煩。在當今的財務管理多采用信息技術管理系統,這種技術的應用能夠及時地反映的財務信息,使財務報告能夠隨時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1.3會計核算理論會計要素、會計準則、會計假設等的改變使得相應的會計核算理論也要發生改變。在新的會計理論體系中,各種會計活動都加入了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重要的會計要素。因此,在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充分考慮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另外,對于經營成果的體現,新的會計核算需要更加看重增值因素。在投資方案的效益評價上應由全方位效益和社會資產替代財務效益的評價。最后,在企業職工利益分配上,會計核算應該將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改為按知識分配,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重要性。

1.4會計平衡理論在新的會計理論體系中,人力資源因素和知識因素受到特別重視。因此在會計平衡等式中這兩方面的內容需要得到體現。首先,會計平衡等式需要反映知識產權的制度和特征;然后,充分重視知識等增值因素。因此,傳統會計的平衡公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應該改為“資產=負債+投資所有者權益+勞動所有者權益”。

1.5會計資產計量理論在新世紀,企業會計理論創新體系中,企業的資產包括財務資產和人力資源兩部分。人力資產包括:知識產權和專有知識。采用傳統的會計資產計量理論,不能明確人力資產的重要性。為了能夠清晰地計量企業的人力資產,新的會計計量應該把人力資源的會計確認范圍從傳統的單一貨幣信息轉換成非貨幣信息。如人力資源為企業增加的利潤和效益可以采用貨幣計量方式計量,對于人力資源的增值計算采用非貨幣信息,具有很好的預測作用。企業的人力資產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而且其作用是越來越明顯,理所當然應作為會計資產予以確認。除了以上的內容,我國的會計理論創新體系還包括會計資產記錄理論、會計資產效益理論以及會計資產報告理論等。從一定程度來說,為了更好地實現這些理論的創新,在這些方面的創新需要充分地考慮到人力資產以及知識等因素。它們與普通財務資產不同,具有一定的增值性。合理的企業會計核算方式能夠充分反映其增值性,這對于企業經營和融資都具有一定益處。

2.推動我國會計理論體系創新的途徑

2.1加強信息系統建設我國的企業已經習慣了傳統的紙上作業的會計方式,這為新的會計理論的實施帶來了很多限制。新時期,經濟的發展使得企業的業務逐漸拓展,產品線逐漸增多,每天都有海量的財務數據需要處理。如果仍然采用原來的財務管理方式,那么財務管理的效率將會大大下降。財務數據管理不善為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多不便。新的會計理論需要打破原來的會計周期進行制作財務報告等活動,如果依然采用原來的記賬方式會非常復雜。因此,企業要想落實新的會計理論體系,需要投資建設相關的信息管理系統,包括計算機等相應的硬件和財務管理軟件等。充分地采用這些技術能夠使得會計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使得財務數據更加標準化。財務數據的標準化使得企業能更好地披露自身的財務數據。

2.2培養新世紀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由于企業長期采用傳統的會計體系,企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出現脫節。很多年齡較大的財務管理人員,由于缺乏對先進理論的認識以及先關的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無法勝任新時期的會計工作。而年輕的會計,雖然熟悉計算機技術,然而缺乏實際的會計經驗,工作效率比較低。為了落實新的會計理論體系,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首先,企業需要進行相關的培訓,使得原有的財務人員能夠在企業整體發展的角度,充分考慮人力因素和知識因素。然后企業在雇用新的員工時,也要嚴格把關,盡量錄用那些能夠掌握先進信息管理技術的專業人才。另外,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才予以優先考慮。此外,企業可以采用新員工與老員工相互合作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經驗以及新技術的操作能力,充分地揚長避短,提高會計工作質量。

2.3企業組織創新傳統的企業組織模式是在企業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在這種模式下企業主缺乏全局性的眼光,沒有進行相應的組織重構和創新。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如果依然采用原來的方式,那么企業無法真正地落實新的會計理論體系。企業組織創新是會計理論體系創新的基礎。為了更好地使會計理論體系在企業得到落實,企業需要進行相應的組織創新。組織創新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人力資產的因素。組織創新需要考慮到員工的需求以及員工才能與崗位的相匹配。另外,組織層次要保證員工具有一定的晉升空間,這樣能夠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企業組織還要確保員工之間的溝通,這樣能夠保證企業的組織效率。

3.總結

篇(4)

邏輯起點,是其他理論以及進行實踐探索的起點,推動了其他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作為會計理論的起點,它本身應該有如下的特征:第一,起點本身是一項成熟的理論。盡管我們可以以小見大,但并不見得理論的起點要從小處著手,恰恰相反,他應該是經過了時間的沉淀,應該是值得推敲的,否則,起點本身難以立足,后面所推出的理論也會被批評者們發現破綻。第二,作為起點,是基本不需要其他理論前提的。既然選擇了會計的某一項屬性作為其邏輯起點,那就意味著理論由此開始推出,如果該項邏輯起點自身還需要其他的理論作為前提,那么就需要重新去追根溯源;第三,邏輯起點與后面所推出的理論要有相關性。起點的作用最終還是要用于推出其他的更深層次的理論,如果與后面的理論沒有相關性,意味著理論之間的斷層,那么理論的框架就難以形成。第四,邏輯起點應該獨立于后面的理論。說到邏輯起點需要獨立,這與之前所提到的要有相關性并不矛盾,之前的相關性強調的是一種順推或者遞進的關系,而獨立性強調的是不能互退、交合甚至是重合。否則,各種理論在整個框架中錯綜復雜,難以區分出真正的邏輯起點。

二、有關邏輯起點的代表性觀點

根據上述的這些特點,長期以來,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見解可謂百花齊放,不同的邏輯起點論層出不窮,使其研究不斷推向進步,以下我們將選擇幾種代表性的觀點闡述:

(一)會計假設起點論

會計假設,是指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中,對不確定的事項進行的合乎邏輯的假說。在會計假設起點論中,強調由于會計假設,使得會計理論有了得以依存的環境,對會計理論有了制約和規定作用。(李映照,2005)。早在1922年,Paton在其提出會計假設的概念的同時,認為現代會計的整個結構都必須建立在這個假設之上。我國的諸多教授也接受了會計假設起點論,如張昌仁教授(1995)指出,會計假設建立在大量會計事實和慣例上,是規范會計理論研究的出發點的最佳選擇。

(二)會計目標起點論

吳聯生(1998)認為會計目標首先它體現了會計環境的要求,進而反映會計職能和會計本質;并且會計目標和會計環境共同決定會計對象進而是會計要素;同時會計目標又可以直接影響會計假設和信息質量特征,這樣就逐漸形成了會計的體系。劉麗丹(2006)認為既然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更應該確認其會計目標,故應以會計目標作為邏輯起點。

(三)會計本質起點論

以會計本質為邏輯起點的觀點認為,會計本質使得會計區別于其他管理活動以確定和解釋其他會計概念(司德奎,2006)。張兆國(1994)就認為會計理論研究最終反映的結果是關于會計在實踐中最基本的方面,即指會計本質。

(四)會計環境起點論

會計理論必須要存在于一定的環境之下,并隨之變化,將會計環境作為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的觀點認為會計內環境決定了會計的本質,外環境改變著會計目標和信息質量特征,都會影響會計程序和方法(司德奎,2006)。郭道揚教授指出,為了得出客觀公正、全面地做出結論,必須從會計環境這一起點出發。

(五)會計對象起點論

勞秦漢(1992)認為理論體系必然要對其對象進行完整反映,因而要將會計對象設定為該體系最根本的邏輯起點。

(六)其他單一起點理論

除了之前提到的五種邏輯起點,不少學者還提出了其他的單一起點理論。例如,《會計基本理論比較研究》提到會計職能論認為會計職能內部方面體現了結構與本質,外部方面與系統和環境聯系,貫穿會計工作全過程,并建議以會計職能為起點建立會計準則理論框架。吳水澎(2001)認為,從質和量的角度看,廣義的“價值”可以作為會計學的邏輯起點。但這些結論大多也都受到不少其他學者的質疑,并沒有得到更廣泛的認可。

(七)雙起點論

由于對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存在著各種看法,很難找到一種對于邏輯起點的最權威的解釋,因此不少學者提出將兩種因素共同作為邏輯起點的雙起點論。包括以下代表性觀點:蘇新龍(1996)將外部環境的影響分為客觀上影響會計的基本假設上,主觀上影響信息使用者對會計的要求。因此,他將會計理論的起點確定為會計基本假設與會計目標。李先富、吳俊峰、姚渝(1999)的看法是為了解釋一系列會計理論創新問題,應該把會計環境和會計本質結合作為邏輯起點。

三、對存在諸多邏輯起點的思索

在國內外研究現狀中列舉了各種的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我們不禁思考,為何會有如此多的邏輯起點的看法。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兩點原因:一是邏輯起點在會計理論中的重要性,由于邏輯起點決定在構建會計理論框架的起始點,或者說是依據,它直接影響了之后的會計理論研究展開的方向,最終會大大影響整個會計框架的各部分形式與整體構建的結果。另一個原因是,各種的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論斷雖然都有相當的道理,但又并非無懈可擊。會計假設作為邏輯起點可以確定會計核算的時間空間范圍,但未必能推出所有會計準則,而且無法引出會計目標。而以會計目標作為邏輯起點,對當今的會計理論領域上的創新的解釋能力有限。會計本質作為邏輯起點,顯得過于抽象,對構建合理的體系應用上不方便,它更像是一種理論前提。如果考慮會計環境,如同外因在起作用,而且以一種環境作為邏輯起點,本身對于探明內在的規律性有限,很難得到完全認可。而會計對象也同樣是高度抽象,難以具體化。其他的會計理論的邏輯起點也都存在著各自的不足,而難以得到更廣泛的認同。找到一種最佳的會計理論邏輯起點的難度之大,以至于不同時期不同觀點的不斷涌現,爭論也沒有停止,而這恰恰促進了會計理論的不斷發展,會計框架構建的不斷更新與進步及完善,從這個角度看,難以得出一種最合適的會計理論邏輯起點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四、結語

篇(5)

摘要:會計學作為一門應用經濟學,具有很強的技術復雜性和理論抽象性,但解決會計技術復雜性和理論抽象性難題的辦法并不在于會計問題的技術形式,而在于會計理論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基于這一基本觀點,筆者認為:只有全面揭示會計理論的哲學基礎,剖析會計現象所內含的辯證關系,才能深刻理解會計問題的經濟實質。而只有把握住了會計問題的經濟實質,才能順利地解決會計理論抽象性和會計技術復雜性的難題;才能提高學生理解會計問題,分析會計現象的能力。

關鍵詞:會計理論哲學思想經濟實質

在會計學科體系中,會計學原理具有基礎和核心的地位,學好會計學原理,對于學好后續會計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如果把會計學科體系看作一顆樹,會計學原理則是這顆樹的樹根,“根深才能葉茂”。因此,只有學好會計學原理,才能順利進入會計科學殿堂,才具有必備的能力在這座殿堂里進行探索。但是,會計學原理既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技術性,又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而普通高校的教學對象在學習會計學原理之前不僅對該學科一無所知,而且嚴重缺乏相關的社會實踐經驗,這必然使教學雙方都感到困難重重。據筆者了解,財務會計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不明白會計等式的經濟實質者為數不少,不少畢業生只掌握了會計問題的表現形式,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通俗的說,就是沒有開竅。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會計教學工作者,片面的理解了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表現在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分注重會計分錄和報表編制等技術性問題本身,沒有很好的貫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哲學思想,[1]這不僅造成教學負擔過重,而且事與愿違,所培養的學生缺乏理論根基,其應用能力只能適應一時,很難跟上會計理論改革和會計實踐變化的步伐。筆者認為,會計學是建立在唯物辯證法基礎之上的,解決會計學教學難點的基本方法就是要牢牢把握住會計學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廣泛采用辯證分析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通過對會計理論的辯證分析加深對會計現象經濟實質的理解。本文以會計學原理的幾個基本問題為例,闡述會計學的哲學基礎以及辯證分析法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拋磚引玉。

一、會計等式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會計等式是設置賬戶、復式記賬、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是會計理論的基石。它全面反映了資金運動的過程和結果,體現了會計對象各要素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2]其重要性和所蘊含的經濟內容的復雜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理解和把握會計等式,自然就成為會計原理教學中的重要問題和難點。資金在運動中呈現兩種狀態:相對靜止狀態和顯著變動狀態。因此,理解會計等式也必須區分這兩種狀態。從資金運動相對靜止的狀態來理解,會計等式由資產和權益(權益包括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所構成。資產和權益是資金的兩個不同側面,體現著資金的二重性:資產表明資金的使用去向或占用形態,構成資金的物質內容,體現著資金的自然屬性;[3]權益表明資金的取得方式或來源渠道,構成資金的社會經濟關系,體現著資金的社會屬性。可見,資產是權益的物質基礎,權益則表明了資產的歸屬。通俗地講,在資產的背后,隱藏著各種不同的利益要求,其中:負債對企業資產的利益要求表現為企業債權人要求企業到期還本付息,所以也稱之為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對企業資產的利益要求表現為企業所有者要求企業對其資本保值和增值,在股份公司也稱為股東權益。這種與資產相聯系的利益要求權就是會計學所闡述的權益。[4]可見,資產和權益之間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由此形成了靜態會計等式(基本等式):資產=權益。對于這一關系,人們往往把它理解為資產和權益在數量方面的必然相等,但這只是資產與權益內在聯系的表現形式。從本質上看,這一平衡關系反映了資產和權益在對立統一運動中相互作用的過程和結果,體現著資產所有權、債權與資產經營權之間的社會經濟關系。會計等式的左邊,不僅反映企業資產的總量(存量)是多少,更重要的是反映企業資源的配置狀況(資產結構);會計等式的右邊,不僅反映權益總量是多少,更重要的是反映企業經濟關系的形成情況和現狀(權益構成)。因此,會計等式所揭示的實質是企業的資源配置與企業的社會經濟關系之間的對立與統一:企業資源的配置合理與否,決定著企業經濟關系的性質(良性循環或惡性循環),而企業經濟關系的處理是否適當,又反過來制約著企業資源的配置(調整資產結構是否有足夠的資金來源作保證)。微觀經濟學研究什么?筆者以為,其研究的核心問題就是資源配置和經濟關系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聯系。會計等式乃至會計學就是為研究這些問題提供基礎數據,從現實的角度反映一個企業這些問題的當前狀況,從而成為一門應用經濟學。從動態的角度觀察,資金的運動過程可以概括為這樣幾個方面:資金投入、資金運用、資金退出。資金投入企業會引起資產和權益同時等量增加(增加資源的同時形成新的經濟關系);資金退出則會引起資產和權益同時等量減少(減少資源的同時解除某些經濟關系);資金運用則可能引起:資產內部有關項目同時等量增加和減少(資源配置)、權益內部有關項目同時等量增加和減少(調整經濟關系)、發生費用(導致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實現收入(引起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可見,資金在運動中可能會引起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等多個會計要素發生變化,而每個要素的變化都會直接或間接的與其它要素發生聯系。這種聯系綜合起來就形成了動態會計等式(綜合會計等式):資產=權益+(收入-費用)。如何理解動態會計等式呢?如果看不到會計等式各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僅僅從其形式出發,就會從靜態會計等式和動態會計等式的比較中得出一個荒謬的邏輯:除非收入等于費用,否則這兩個公式自相矛盾。事實邏輯是:收入與費用相等是偶然的,不相等則是必然的,二者之間對立統一的結果表現為利潤或虧損,即,收入-費用=利潤。這還只是問題的一面,問題的另一面是:收入的實現會引起資產增加或負債減少或二者兼有;費用的發生所導致的結果則相反。即收入和費用的增加不僅僅使其本身發生了量的變化,也同時使資產或權益發生了變化;而資產和權益的變動不一定都是由收入或費用的發生所引起,如資金投入和資金退出。這說明,動態會計等式與靜態會計等式中的資產和權益不僅在數量方面存在差異(動態等式中的資產和權益既包括存量還包括增量),其所體現的經濟實質(資源配置和經濟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可見,動態會計等式全面揭示現了資產、權益、收入、費用等各個會計要素之間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是人們對經濟現象從會計對象出發所作出的哲學概括,從而成為會計理論的基石。

二、借貸記賬法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借”、“貸”二字是一對矛盾概念,原意表示“債權”、“債務”,但在借貸記賬法中,這兩個字卻被賦予了更豐富的涵義,被用來表示多對矛盾概念:(1)分別表示一個賬戶的左方和右方;(2)分別表示某個會計要素的增與減;(3)分別表示資產和權益;(4)分別表示收入和費用。用一對簡單的矛盾符號同時表示多對矛盾概念,這一方面表明了借貸記賬法的科學性,另一方面也給初學者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難。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系統地闡述其所體現的對立統一思想并將其所蘊含的辯證關系簡單而又形象地刻畫出來,茲以圖1予以說明:圖1借貸記賬關系圖圖1說明:從動態角度看,“借”,既表示資產和費用的增加,又表示權益和收入的減少;“貸”既表示權益和收入的增加,又表示資產和費用的減少。從靜態角度看,由于賬戶的余額是借貸雙方增減變化后的結果,通常在賬戶記錄增加的一方,即資產和費用賬戶的余額在借方,權益和收入賬戶的余額在貸方(收入和費用賬戶的余額是指期末結轉前的余額)。換言之,借方余額表示資產和費用,貸方余額表示權益和收入。這樣,資產與權益之間的平衡也就表現為借貸平衡。在特殊情況下,如果某資產賬戶出現貸方余額,則說明該賬戶此時的性質發生了變化,由資產性質轉化為權益性質;同樣,如果某權益賬戶出現借方余額,則說明該賬戶此時由權益性質轉化為資產性質。例如:“應收賬款”賬戶(資產)如果出現貸方余額,則這一余額的實質是預收賬款(負債)。這一情況的產生,正是由于“借”、“貸”這對矛盾符號同時表示多對矛盾概念的結果,說明借貸記賬法為設置雙重性賬戶提供了可理解的基礎。同時也說明,只有深刻理解借貸記賬法所內含的對立統一思想,才能正確理解和運用賬戶,才能根據賬戶余額方向判斷賬戶的現時性質,正確地編制會計報表。

三、賬戶設置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根據馬克思《資本論》所論述的再生產原理,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各階段體現著資金運動的形態變化,資金的各種形態“在空間上并存,在時間上繼起”,形成了一個又一個辯證統一的循環過程。這個過程所體現的對立統一規律正是設置與運用賬戶的哲學和經濟學依據。換言之,賬戶的設置以及賬戶之間所形成的關系必須體現這一規律的要求,教學中只有充分揭示這一規律,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每一賬戶的作用以及賬戶的對應關系,使教學困難迎刃而解。茲以圖2概括說明工業企業主要賬戶的設置及其作用:圖2說明,各賬戶之間的關系充分體現著資金運動中的對立統一關系。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就是反映這種關系的具體變化過程和結果。進一步分析還可發現,這種關系表面上反映的是物與物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例如,“物資采購”賬戶從表面來看反映的是物資采購情況(采購成本和在途物資),實質上卻體現著采購部門和采購人員的經濟責任;物資驗收入庫,物資成本從“物資采購”賬戶轉入“原材料”賬戶,不僅表明庫存材料的增加,還表明在該批物資上所產生的經濟責任已轉移到材料倉庫保管部門和保管人員身上,既體現了資金形態的變化,還體現了兩個不同部門之間經濟責任的轉移與落實。誰應該負什么責任,負多大責任,在賬戶中一目了然。這不僅說明設置賬戶的目的不僅僅只是為了實現會計的反映職能,同樣也是為了實現會計的監督職能;[5]而且進一步說明,賬戶的設置只有充分體現資金運動中的對立統一關系,才能同時滿足會計實現其兩大基本職能的需要。可見,每一個賬戶不僅僅反映資金運動的某個方面,賬戶之間的辯證聯系即賬戶對應關系則反映了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來蹤去跡,并為會計監督提供了現實依據。

四、會計報表所體現的哲學思想

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從形式上來看,是會計等式以一定格式的表格的具體化。前者是“資產=權益”這一基本會計等式的具體化,后者是“收入-費用=利潤”這一等式的具體化,而綜合會計等式的具體化則通過各個報表之間的具體聯系體現出來。因此,會計等式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最終集中體現在不同的會計報表以及各會計報表之間;從內容上來看,會計報表主要是根據賬戶資料編制的,是對賬戶記錄所進行的綜合總結。因此,在賬戶設置與運用中所體現的哲學思想最終也都集中體現在不同的會計報表以及各會計報表之間。在資產負債表中,左邊按流動性排列各種資產,右邊按先負債后所有者權益排列各種權益,負債再按其流動性排列,所有者權益再按原始資本和增值資本排列。表面上看,這只是一個形式問題,實質上,正是這種形式才得以將其所體現的哲學思想和經濟關系清晰地展現出來:從左右兩邊分別可以看出資金的空間分布(資源配置)狀況和資本的現實結構(經濟關系),從左右兩邊之間的對照可以看出資源配置的合理與否對現實經濟關系所產生的實際影響,以及經濟關系順暢與否對資源配置所產生的反作用情況,從而為下一時期調整資源配置和理順經濟關系提供事實依據;利潤表按利潤產生的主次因素分段計算各層利潤,以便分析利潤的來源構成和不同因素對利潤的最終結果所產生的影響,進而為分析企業經營結構的合理性和企業的發展前景提供事實依據;現金流量表是基于現金資產在企業經營與發展中的極端重要性和在權責發生制下編制的利潤表所產生的缺陷而產生的。現金資產的存量與增量,尤其是增量的來源情況,不僅對于真實的反映企業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具有極端重要的價值,而且是調整企業資源配置,處理和改善企業經濟關系的重要的依據。現金流量表就是為揭示企業現金資產的變化情況以及現金增量的來源構成而產生的。上述三張基本會計報表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不僅體現在各自的報表之中,還體現在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之中。例如,利潤表中的凈利潤是形成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基本原因之一,現金流量表中的現金凈流量是利潤表按現金制調整后的凈利潤,等等,說明這些報表之間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關系,它們既分別從企業經營的不同側面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又相互聯系在一起反映企業經營的全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會計反映體系。因此,只有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會計報表進行分析,以普遍聯系和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會計報表中的每一個數字,才能洞察這些數字背后所蘊藏的經濟實質,才能對一個企業的現時經濟活動和未來發展前景做出科學的評價和預則。綜上所述,會計學是一門建立在唯物辯證法和理論經濟學基礎之上的經濟應用科學,只有牢牢把握住其中的哲學思想,采用辯證分析的教學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動靜結合、相互聯系的進行教學,才能把會計問題的經濟實質講深講透,才能取得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提高學生理解會計問題、分析會計問題的能力,才能使學生在會計實踐中具有持久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涂漢光.中國高等教育史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85-207.

[2]裘宗舜.財務會計概念研究[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0:210-214.

[3]耿建新,張光福.現代公司會計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5-6.

篇(6)

一、當前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財務管理意識薄弱。我國較多高校在辦學的過程中都存在只重視辦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現象,將學校工作的重點主要放在教學工作方面,而較大程度的忽視了財務管理。有些高校,尤其是民辦高校沒有對財務工作進行嚴格管理,財務人員在實際財務工作中僅僅負責了記賬、報銷明細與工資報表等,其缺乏科學的財務管理意識,對于學校資金的支出情況不能真實反映出來。此外,有些高校嚴重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在辦學決策上貪大求全,一位通過銀行貸款與民間融資等渠道增加學校教學設備和學校建設,但卻未對其進行科學的財務管理,對于資金的流通與利用未進行有效監控,導致財務風險增加。

2.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現階段,我國高校雖然都建立了其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但其科學性及可行性卻較為缺失。有些高校的財務管理工作缺乏專門的財務管理部門和專業財務人員,主要由領導管理層負責,其在財務管理工作中容易帶有較強的主觀性,不按制度辦事的情況較為多見。除此之外,高校財務管理體制的缺陷還表現在有些高校在建設資金與財務上沒有明確劃分,財務情況不公開及監督不力等,都導致高校的資金利用缺乏有效控制,無法對學校的財務情況綜合評價。

3.財務行為不夠規范。由于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不規范的財務行為發生頻繁,制約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例如,在有些高校的現金管理工作中,并未按財務規定交由出納,而是寄放在學校領導處;有些收支核算工作都是直接用現金進行,沒有實現自動化的轉賬模式,尤其在產生效益的部門,還出現了坐支行為;有些學校在收取相關費用時,采用的是自制三聯收據,導致收入不入賬現象嚴重,導致財稅部門審計工作難以開展,也加劇了高校不正當財務行為的發生。

二、管理會計理論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應用的必要性

1.管理會計在投資決策中有較大的必要性。在高校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高校需要不斷的融資來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然而,在這個利益與風險并存的經濟活動中,管理會計理論中的投資決策方法能對其決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能有效規避和防范融資風險,在財務工作的結算、理財及信息反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管理會計在財務預算管理中有較大作用。當前高校資金使用率低、重復購置及財務管理不統一的現象普遍,通過管理會計能建立起全面的預算管理體系,從根本上對各項費用收支的規范性進行控制,打破預算內外資金界限,將高校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中,并在考慮各因素的情況下編制詳細的經費預算執行表,為高校決策的制定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3.責任會計有助于細化高校財務管理。高校財務管理需要在各部門的統一配合下才能提高效率,而責任會計很好的將高校內部各部門的經濟往來建立在等價交換的原則上,將其劃分為不同責任中心,并建立責任監督體系,承擔其部門的經濟責任。通過責任會計對財務管理的細化,有利于規范高校各部門的財務行為,能有效避免高校各項活動中“吃大鍋飯“的問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三、管理會計理論在高校財務管理中應用的有效對策

1.建立適應高校發展的管理會計體系。現階段,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形成主要是從企業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更加適合于企業的財務管理。高校財務管理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較大的差異,高校要想推廣并廣泛利用管理快進理論,就應該在高校發展的實際情況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為此,高校會計工作者應該積極配合管理人員,綜合利用現有的管理會計理論與工具,在管理會計的戰略基礎上確立高校長遠的發展規劃。重要要以責任會計為監督框架,落實高校各部門的責任,從全面預算與成本管理的角度實施高校財務管理,進而促進高校的發展。

2.轉變觀念,改進財務管理方法。高校實施管理會計,涉及到思想、方法及體質的改革,這必然要求高校領導更新觀念,提高管理會計的意識。因此,高校領導應該改變傳統的墨守成規的定式寫的財務管理觀念,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理論的必要性與意義,切實將管理會計實施作為重點工作。高校領導要引導各級管理人員運用新的財務管理方法,將管理會計理論運用于財務管理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過程,以更好的促進高校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3.加強高校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在現代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社會,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各領域中,針對當前高校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存在的相對滯后的問題,高校有必要加強對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優化。高校應該加強對信息查詢平臺與數據庫系統的建立,以此保證信息數據的完整性與真實性,促進高校相關負責人及時查詢和了解學校收支情況,并有效監控資金的使用,發現不合理的資金使用行為,及時上報并處理。同時,軟件開發商要集中力量研究和開發管理會計的軟件,并盡快推廣到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以促進高校實時控制財務管理工作,提高預決算的合理性,科學考評各部門業績,從而有效發揮出管理會計的促進作用。

4.加強專業管理會計隊伍建設。高校財務部門是重要的管理部門,其財務人員充當著關鍵性的角色。與財務部門中財務會計人員相比,管理會計人員在思維方式及知識層面上有更高的要求。其不僅要精通財務會計原理與方法,還要全面掌握現代經營管理知識與高校財務狀況,擁有對經濟活動趨勢預測與規劃的能力。然而,當前我國高校管理會計人員的素質還較低,高校應該加強對管理會計的教育與培訓,對其會計工作進行必要的培訓與指導、對其信息化操作的技能進行培訓,并優化管理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管理會計的理論水平。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再教育,提高高校管理會計人員的素質,從而建設強有力的專業管理會計隊伍。

四、結語

篇(7)

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意義

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人類長期科學實踐的結晶,是在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實踐的不斷深化過程中得到充實、豐富和發展的。每當科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總會伴隨著科學方法的重大革新,從而引起科學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縱觀人類科學發展歷史便會發現,在整個科學發展歷程中。都貫穿著一條主線,即科學研究方法的演變和發展。那么,會計理論研究作為人類研究客觀世界的一個分支,必定也需要一套科學的研究方法。

長期以來,由于對會計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是我國會計研究領域的一個薄弱環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是人們在認識會計這個社會現象時所運用的途徑、手段、工具和方式的總和,它作為會計理論的組成部分,貫穿于會計理論研究的全過程,是任何一個會計理論研究工作者都不可回避的問題。它不僅直接影響會計理論研究的總體水平,而且對會計理論能否在實踐中經受考驗,成為實踐的指導。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西方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歷史演進的啟示

西方以演繹法和歸納法為主的傳統的規范會計研究方法曾經在會計理論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繼續發揚光大。以佩頓為代表的演繹會計理論學派、以利特爾頓為代表的歸納會計學派和以坎寧為代表的真實收益學派,都是運用規范研究方法的產物。這些理論在世界會計理論的寶庫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即使是在西方會計界極力推崇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今天,美國會計學會3大會刊中的《會計了望》(Accounting Horizons)和《會計教育問題》(Issue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仍有許多文章是運用規范研究方法進行會計理論問題的研究,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會計師雜志》(loumal of Accountancy)的絕大多數文章仍然運用規范研究方法。毋庸置疑,這些文章對會計基礎理論和會計應用理論建設仍然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西方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為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提供了外在經濟環境。實證研究方法從一開始就運用于資本市場研究,因為資本市場中會計信息與股票價格的關系、會計政策選擇等問題的可證偽性為實證研究的可證偽主義提供了市場。現在美國會計理論研究許多方面都在嘗試運用實證研究方法,但對資本市場有關問題的研究仍占較大比重。在實證研究方法的檔案式研究中,有關資本市場的會計問題研究通常需要運用許多數理統計模型知識,這就要求研究人員具備較好的數理統計知識。許多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研究人員加入會計研究領域,使會計研究隊伍增添了新鮮血液,其良好的數理統計知識使運用數量分析方法研究會計問題特別是資本市場會計問題成為可能。這一嘗試性研究給會計理論的研究開辟了新的視角,拓寬了會計研究的范圍。與此相關,數據庫的建立為實證會計研究提供了資料保證,計算機等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的運用和普及為實證會計研究提供了技術支持,實證研究運用數學模型在手工計算時費時費力,計算機的運用改變了這種狀況。同時,計算機還使數據庫的建立更為方便,數據資料的查找更為快捷。

三、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現實分析

與西方會計界相比,我國在會計理論研究以及會計理論研究方法方面起步較晚。下面簡單地回顧我國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

建國前,我國一部分會計學家率先引進了西方國家的會計理論,同時也引進了西方財務會計理論的思想和方法。這為我國傳統會計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建國后至改革開放前,則是對原蘇聯的社會主義會計模式和理論的全盤引入,這標志著我國傳統理論研究進入實質性階段。同時也表明我國會計理論的構建受到兩個方面規范的影響,即作為會計研究理論基礎的政治經濟學和作為會計研究目標確立依據的國家經濟政策和法規,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國家財政稅收政策和法規對會計理論和方法的限制。這段時間在我國的會計理論研究中,對研究方法問題一直沒有給予很好的重視,缺乏突破和創新,研究方法主要運用規范演繹方法。以后,會計理論研究的氣氛開始活躍,突出地表現為對會計基本理論等問題的研究,會計研究方法問題也隨之引起會計學界的注意。20世紀80年代后期,我國會計界的有關之士就曾一再呼吁,應將實證研究方法引入我國會計研究中。從1991年《會計研究》第6期徐興恩的“論會計研究的方“一文發表開始,以后又陸續有學者發表關于實證研究方法方面的文章,1996年沈藝峰的《會計信息披露和我國股票市場半強式有效性的實證分析》開始了我國會計界“真正意義上”的實證研究。1997年大量介紹實證研究方法的論文被系列發表。至此關于會計研究方法的研究引起會計學界的普遍關注。但是統計結果表明:1996年《會計研究》共發表實證研究類的論文3篇,占全年論文的2%;1997年共發表實證研究類的論文14篇,占全年論文總數的9%;1998年共發表實證研究類的文章13篇,占全年論文總數的10%;1999年共發表實證研究類的文章8篇,約占全年論文總數的7%。其他會計雜志發表實證研究的文章更為少見,《經濟研究》發表的有關會計方面的實證研究類論文的數量也不多。由此可見,規范研究在我國仍占主導地位。

我國會計研究方法與西方會計界存在較大差異,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

哲學基礎和思維方式不同。西方會計研究方法較多地受實用主義影響,信仰存在就是合理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而我國會計研究方法的哲學基礎是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唯物主義,遵循的認識論。西方會計界受實用主義影響,早期更注重應用理論的研究:我國強調理論來源于實踐,高于實踐,更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習慣從會計本質、會計職能、會計對象、會計目標等基本概念及基本問題開始起步。

會計研究的外在環境與西方會計界存在較大差異。自1990年12月17日飛樂股份等8家公司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首次上市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只有10年的時間,上市交易的公司至今也只有1000多家。特別有關資本市場的法規建設正在逐步完善,許多法規本身還處于不斷變化的過程中。資本市場中包裝上

市、會計作假等案件時有發生,相當一部分投資者缺乏理性,市場融資功能不足,缺乏足夠的資源配置引導能力等等。這就使以資本市場為內容的會計理論研究缺乏良好的外在經濟環境和法律環境。所以,盡管近年來以資本市場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實證研究成果逐年有所增加,但是,關于資本市場的數據庫還未形成較為權威的版本,許多研究者在進行研究時只能自行收集。在此情況下開展實證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費大量時間用于資料收集,另一方面由于資本市場中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也難以保證研究資料,特別是數據本身的準確性,進而影響這些研究結論的驗證質量。

四、現階段我國會計研究方法的選擇

觀點1:從規范方法和實證方法二者的特點及其在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中的定位來看,這兩種方法的結合是恰當的選擇。原因有以下方面:規范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方法在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中是并列的兩種方法,它們各有側重,有不同的特點,不存在何者取代何者的關系。規范研究方法與實證研究方法是由一些具體方法以特定方式結合在一起,在運用時遵循一定規則的綜合方法。因此,規范和實證方法并非完全獨立,互不聯系的兩種方法,在基本要素上,它們有共同之處。規范研究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在發展過程中有各自的特點。但又有相互滲透的可能性。隨著人們對會計理論研究方法認識的發展和深入,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會不斷吸取別的學科的先進成果,同時相互取長補短,完善自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忘忧草在线影院www日本|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亚洲色偷偷色噜噜狠狠99网|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人狍大战|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国产偷窥熟女高潮精品视频| 中文在线中文a| 免费女人高潮流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噜狠狠狠狠丁香五月|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久久|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三叶草欧洲码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秋|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 亚洲国产av无码精品|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青青国产揄拍视频|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又摸又揉又黄又爽的视频| 久久无码字幕中文久久无码|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综合三区后入内射国产馆|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清纯| 亚洲va中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慕日产2021|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