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5 18:10: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嘗試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以往的數學活動,總是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怎樣讓孩子輕松快樂的學數學成了我們思考的問題。半年來,我們主要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數學活動與幼兒生活有機結合
1、活動材料來自幼兒生活
材料是數學活動的載體,它本身的特性及由這些特性所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著幼兒獲得知識的多少。只有選擇合適的、幼兒感興趣的材料、并充分加以利用,才能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讓孩子有所得。因此,我們從孩子的身邊選擇材料,如:幼兒學習排序時,請孩子回家找找哪些東西可以用來排隊,看看誰找的又多又好。這樣一來,既給了孩子參與活動材料準備的機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也讓孩子在尋找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又如學習看圖列算式時,就選取唾手可得且幼兒非常熟悉的各類積木、玩具等,幼兒十分喜愛。
2、 活動內容選擇生活化、游戲化
數學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而兒童只有覺察到學習內容與自己有關時,才會全身心投入,意義學習才會發生,這時,不僅兒童的學習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會產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如幼兒學排序,我們利用幼兒洗手時經常出現推拉、擁擠等混亂現象,請幼兒為老師想辦法,怎樣解決洗手不推擠的現象。孩子們很快進入角色,踴躍發表意見,有說一組一組去的,有說要互相謙讓,其中有幼兒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我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特別表揚了說出排隊辦法的小朋友。另外,在活動中我們還以模仿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更感輕松、愉快,例如,模擬“買菜”,使幼兒在挑選合適價錢的菜、付錢、算帳的過程中了解了有關數的組成的相關知識。
3、 數學內容滲透到一日生活及其他活動中
中班升入大班,我們將孩子的動物標簽改成了數字標簽,讓孩子對數字有更多的接觸;幼兒疊放衣服總是不整齊,取衣服時十分不方便,于是,我們就請孩子想辦法。在大家的討論下,決定在衣服框上標好數字,這樣一來,衣服擺放整齊了,孩子也知道了對號取衣,真是一舉兩得。又如:幼兒的桌子總是歪歪扭扭,于是我們就在一個桌子的兩個對角相對應的地面上畫了小圈,無形中也滲透了有關對角線的知識。
另外,我們也在其他的活動中滲透了數學內容,如在葉子貼畫的活動中讓孩子說說樹葉象數字幾,并請幼兒為樹葉排排隊,分分組。除了以上所說的幾個方面,我們還鼓勵孩子用表格記錄操作結果,促進孩子的思維由具體向抽象升華。例如:要求幼兒記錄:看誰排序方法多?看誰的數字分合形式多?要求孩子操作一次記錄一次。記錄的方法可由自己選擇,這樣一來,孩子創造出許多有效的記錄方法。
二、注重教師在活動中的指導
教學活動是實施幼兒數學教育的主要渠遣,教學是師幼、幼幼等的多邊交流、反饋活動。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要發揮幼兒數學操作活動的優勢,教師務必在“指導方法”上注意藝術。
1、導入活動,抓住幼兒興趣
教學活動伊始,幼兒的心理準備難免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整?教師新穎、別致的導入能為教學活動的展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促使教學進入最佳境界。導入活動,我們常常設計一些懸念,在活動《認識單雙數》時,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小圓點要出游,確遇到了麻煩。你想知道他們出了什么問題嗎?”孩子們一下子全投入到活動中來。
2、在觀察的基礎上適時指導
大家好!
和全體教師們一起參加今天的慶祝教師節表彰大會。周知,熱誠歡迎各位領導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光臨我校。小學是咱們谷水人民的驕傲,屹立于的一顆明珠。這所已有百年歷史的學校在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為谷水及毗鄰地區培養出了數不清的人才,同時,也在前進歷程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近兩年來,誠然。學校由于主客觀等原因所致,導致了部分學生的流失。盡管如此,全體教師仍然團結奮進,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可賀的成績,受到上級領導、村領導、關協老前輩的贊揚和眾多家長的認可。據統計,學校近年來曾教師節致辭先后榮獲國家嘗試教學先進單位、省電化教育一類學校、省珠心算達標先進單位、省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基地、洛陽市青年文明號、區優秀家長學校等光榮稱號。
學校現有教師45人,教師達標率為100%其中具備本、專科學歷教師33位。近年來,有12位教師分別榮獲省、市、區級優秀教師、教改能手和優秀班主任稱號,并有17位教師執教的公開課獲省、市、區教學比賽一等獎,有43篇教學論文在國家、省、市報刊雜志發表交流。目前,學校已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勇于創新、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各位領導。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為了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學校先后籌措資金為每個教室添置了34寸大彩電,上馬了先進的計算機設備,更換了教室的黑板,安裝了嶄新的門窗,油漆了樓道上的護欄,改善了教師們辦公條件,這些無一不為廣大學生創造出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作為學校新一屆班子的領頭人,尊敬的領導。深感己之重任與使命。過去,大家對學校工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很多的理解,代表學校表示深深的感謝!并希望大家還能像過去一樣繼續關注我熱忱歡迎大家多到學校來,看看我學生,看看我老師,隨時對我工作提出批評建議。讓我攜手并進,共同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舒適、愉快的生活學習環境,使學校真正成為孩子們求知的樂園、成才的搖籃!
一、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學科帶頭人這一稱號,關乎大家的期望的信任,我深感自己肩負責任的重大。要勝任這一工作,必須具備更高的思想和精神境界,以更高的工作水平來應對。我自知自己尚有很多不足,為此我嚴格要求自己,兩年以來,我一直認真的學習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反復鉆研教材,閱讀參考書、專業書,從書中學習有關知識、理論,非專業書也廣讀博覽,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切實提高自身素質。我相信厚積從而薄發,理論結合實際,也讓我的教學工作在反思、實踐的基礎上有了更多深刻的體會。
二、勤奮踏實,積極科研,提高課堂實效
我勤奮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并富有開拓精神。想通過自己的付出,帶動學校更多的老師充滿熱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積極上進的工作氛圍,愛自己的學生,愛自己的工作,從而促進學校、學科各項工作的開展。
我認真準備每一節課,精心備課。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學會更多的知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大膽的在課堂中引進新思路新方法,在完成“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研課題后,又深入開展了“農村初中數學新課程下指導——自主學習課堂教學”的教研課題研究。每當走進課堂,我都充滿了感動和期待,在與學生的交流、碰撞中,我盡情地放飛自己的教學設想。在教育教學中大膽的創新,讓興趣成為學生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享受快樂的學習境界。
三、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
作為學科帶頭人,我知道自己肩負著為其他教師引領的作用。因此,我積極參加每一次教研活動,在活動中,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無論是制作教學課件、出試卷,還是做研究課、公開課、示范課,我都走在教師們的前面,為他們做出表率。在兩年中,我每個學期都至少上一節公開課,中英文學校、九峰中學等幾次兄弟學校到我校交流及廊田、北鄉、長來、五山中心教研活動,我都上了交流研討課,獲得了聽課教師、領導的贊賞。廊田中學師資力量較為雄厚,有良好的學習氛圍,但每個人的能力有差異,特別是新課標、新教材的使用,有些老師不是很適應。為讓他們盡快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在活動中組織他們學習“新課程標準”和有關理論,觀看優秀錄像課,和他們一起備課,一起研究學生狀況,有針對性地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對于自己幫帶的年輕教師,經常性地共同備課,相互聽課,并做好評課探討,以求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另一方面,對于有公開課任務的年輕教師,我幫助出謀劃策,共同修訂教案,在試教后,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幫助他們快速成長起來。
四、研究、反思,努力成為研究型教師
為不斷提高教學研究能力,我重視從教育教學實踐中挖掘鮮活的實例,總結提升。經常自覺地運用學習到的課改理念,審視自己的課堂,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意的回顧,體會成功的方法,尋找改進的思路;對所教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分析,總結成功的經驗,完善有效的方法。并及時將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撰寫研究論文和教學反思日記,同時通過博客方便地將教學教研、生活、情感與物質成果上傳發表,形成個人的資源沉淀。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我還喜歡利用互聯網瀏覽海量的信息,吸取他人的先進經驗加以應用嘗試,加入教師qq群與天南海北的大蝦們激烈爭辯、交流探討、析疑解惑。我期盼著通過努力,使自己不斷的充實提高,成長為研究型教師。
五、志在耕耘,些許收獲
沒想過要達到怎樣的個人奮斗目標,就想著這樣扎扎實實地做下去,做一個好教師,做一個能真正站立在講臺上的老師,每天享受著學生的享受,快樂著學生的成長;只想做一個老師們信得過的伙伴,給他們我能給的幫助,讓我們走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這兩年來,邊走邊唱的同時,也收獲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欣喜和快樂:
2007年12月獲韶關市“數學周報杯”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解題競賽一等獎;
2007年12月主持的教改實驗課題《學洋思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獲樂昌市教改成果二等獎;
2008年9月申報教育科研課題《農村初中數學新課程下指導——自主學習課堂教學》通過韶關市中小學教育規劃審批立項;
2008年12月撰寫教學論文《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數學》獲樂昌市三等獎;
六、存在問題和努力方向
不唯書,不唯上,不唯風,只唯實。下面圍繞這個“實”字談我所追尋的語文課。
第一,站著上課,上自己的課
“站著上課,上自己的課。”用竇桂梅老師的話說,“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文本我解讀。”目前小語教學異常活躍,多種思想、觀點、口號迭出,如同《瀑布》一詩中所說:“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似疊疊的浪涌上岸灘。”面對光怪陸離的時尚,面對朝三暮四的浮躁,面對眼花繚亂的提法、五花八門的口號,我們要內心淡定與從容,冷靜理性地凝視、審視語文課堂與語文教學,做出自己教學行為的選擇。例如對語文的定位:智力語文、詩意語文、情境語文、簡單語文……在我看來,語文就是語文!語文就是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語文就是講八個字: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其他無論哪一種提法,作為語文教學一個研究課題,無可厚非。但要給語文教學一個總體定位,不敢茍同。張三說一套,李四說一套,結果會亂套,廣大教師會無所適從。
關于古詩教學,流行一種說法,淡化逐字逐句的講解,強化情感的朗讀。“淡化”論來自何處?朱光潛、朱自清兩位重量級人物的分歧意見。朱光潛先生不贊成古詩講解,朱自清先生則認為古詩非講解不可。有位名師論文自稱朱光潛派,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走朱自清的路,引領學生分析理解詩意,不過是非常藝術地進行。我是從理論到實踐都是朱自清派,徹頭徹尾的朱自清古詩講解論的實踐者、擁護者。理由很充分:如果不需要講解,為什么還要出版那么多的古詩詞鑒賞書?
最近,我到一個學校借班教學《回鄉偶書》,我先要學生自己嘗試理解,學生認為“回鄉偶書”是“回到家鄉偶爾撿到一本書”,“少小離家老大回”是“小兒子離開家,大兒子回來了”,學生從字面上的理解令人捧腹;“鄉音無改”譯成“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我問學生有問題嗎?學生說沒有。我問“口音”是什么意思?學生說“口里發出的聲音”,你看又笑話了吧。曾經就古詩詞的教學要不要逐句理解,我與同仁討論,有位朋友持這樣的觀點:小學生嘛,對古詩詞理解錯了不要緊,長大了自然會知道。我說,假如這個觀點成立,那么小學生做數學“1+1=3”,數學教師也不必糾正,長大了自己會知道。偉人在《實踐論》中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最近我習練文征明的字帖《屈原九歌》,有的句子不懂意思,習字進不了意境,心里別扭。我找來資料,在逐句理解后,寫起來心里順暢,下筆流暢。習字要理解字帖,讀古詩可以不理解詩意嗎?
前文提到:“只唯實。”這個“實”,包括中國的實情。中國目前的考試,仍然保留“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這樣的試題,平時理解不過關,學生如何應試?我們講素質教育不是不要應試,不要分數。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取得分數的途徑不同。素質教育是通過教學改革,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正如一種形象的說法:你要魚,給一張網;你要柴,給一把刀;你要糧,給一把鋤。這樣的教學,變無效為有效,變低效為高效,舍棄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死記硬背,學生也能得到高分。應試教育則恰恰相反。
在上述理念、觀點觀照下,我教學《回鄉偶書》定下“四會”目標:我會認、我會解、我會讀、我會想。其中“我會理解”和“我會朗讀”是重點,重點中的重點又是指導理解古詩的方法和朗讀古詩的方法。我在“教后”筆記中堅定地寫道:“為了學生的未來,不讓學生一知半解。”
這是我第一個教學觀:站著上課,上自己的課,而不是跪著上課,上別人的課。
第二,觀摩課上成日常課,日常課當成觀摩課上
如何評價語文課?什么樣的課是好的語文課?我一直用兩個標準。一個“時興”標準:就是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一個“通俗”標準:一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聽課教師憑聽課筆記可以去上課。
“時興”標準暫且不說,只說“通俗”標準。換個說法:既要好看,又要好吃。“好看”,有創新有突破,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好吃”,符合課標精神,實實在在,看得見、學得到、用得上,教師憑聽課筆記就可以進課堂移植上課。有些課好“看”,但不好“吃”。例如為了一節課,光課件就要準備十天半月,這樣不現實的觀摩課,只有觀賞價值,沒有學習推廣的價值。
日常課與觀摩課是兩個對應的概念。辯證地看,觀摩課是特殊時間、特殊空間,教師扮演特殊的角色,面對特殊的教學對象。一般來說比日常課準備更充分,展示的過程更精彩,這可以理解。打個比方,今天有客人來,總要多弄一兩個菜,讓餐桌豐盛點。但是觀摩課如果作秀、作假、表演,失去語文教學本真,這就成觀摩教學之大忌!為什么又提出要把日常課當成觀摩課上?那是因為有人上觀摩課認認真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日常上課則馬馬虎虎,甚至不備課就進課堂,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連教態都有天壤之別。有學生說:“我希望天天上公開課。上公開課,老師特溫和,笑得真美。平時可兇啦!”兩種課兩副面孔,不行,要有同樣一副學生喜愛的面孔!
第三,上簡單的課、藝術的課
《于丹〈莊子〉心得》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得到一張天下無雙的良弓,愛不釋手,但嫌外表不華美,于是請工匠加工刻上行獵圖。這個工匠展示其絕技,雕上飛禽走獸,惟妙惟肖,持弓人滿意了。可是他用力一拉,弓“啪”的一聲斷了。恰恰是這把良弓承受不了過多美麗的花紋圖案。我們冷靜想一想,世上萬事萬物都是由復雜變簡單才美,才有生命力。
例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來訪者與童子的對話,一問一答,而詩中將問話省略了,只留下童子的回答。如果將問話補充,就是常見的問答對話,白描無華:
“你師傅呢?”
“采藥去了。”
“哪里采藥?”
“就在這山里。”
“怎么看不見呢?”
“云霧太濃,當然看不見。”
三番問答,至少六句表達,賈島以答句包問句,精簡為20字,益見情深意切。就那么簡單、明白,因為簡單而美,美到極致,才流傳千古。
我們的語文教學,本來簡單可以做得更好,可一味追求華美,適得其反。例如,復雜的結構、復雜的程序、復雜的提問、復雜的手段,結果把自己和學生弄得苦不堪言。我曾邀請《翠鳥》的作者陳益清先生一同去聽《翠鳥》的教學,執教教師從文章的結構、遣詞造句到作者的寫作意圖等,引導學生分析講解,滴水不漏。課后,益清先生感嘆:“太難為我們的教師了。他講的連我本人也沒有想到。當時我的創作意圖很簡單,就是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你喜歡的東西,仔細觀察它,就能寫好它!”
還有一個笑話式教例。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在教室里布靈堂,放哀樂,來校訪的家長以為學校開追悼會,即返回。第二天另一個班上這篇課文,家長再次來訪,走到校門口,又聽到哀樂,心里狐疑:學校怎么接連死人啊!
語文課要上得簡簡單單,但光是簡單還不行,還要有藝術。簡單是藝術的簡單,藝術是簡單的藝術。打個比方,用一根紅繩,繞出各式各樣的吉祥物――“中國結”,既簡單又藝術。
好多年前,我看到一節課,至今沒忘。一位山里的教師,教學古詩《春曉》,懷里抱著不滿周歲的孩子,一邊晃孩子,一邊帶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懷里的孩子睡著了,課堂里的學生也昏昏欲睡。這恐怕是天底下最簡單的語文課,但也是最無藝術的語文課、毫無美感的語文課,學生不是享受,而是受罪。
我贊同江蘇特級教師潘文彬的一句話:“語文教學要行走在簡單與不簡單之間!”
第四,上實在的課、有效的課
從“效”字的角度將語文課堂分類,可分為:無效課、低效課、負效課、有效課、高效課。五類課,我追求有效課,或者叫“實效課”。例如二年級上冊第30課《我是什么》第三自然段:“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有教師用表演法教學,引導學生表演怎么睡覺、散步、奔跑……試想,小孩子誰不懂這些概念呢?這樣的課無效、低效。另一位教師教學這課,用以錯求正法,錯排語句,“平常我在池子里散步,在小溪里奔跑,在江河里跳舞,在海洋里睡覺。”與原文比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課文的排列正確?使學生得到一個正確的認識:注意恰當運用詞語。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學到終身受用的知識。這個目標的確立,引出一個全新的教學理念“用教材教”。“用教材教”的口號提出后,北京優秀青年教師吉亞春補全這個口號,提出“學生用教本學”,很有創意。教什么?學什么?課改提出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從目前的語文教學狀況看,三維只有兩維得到落實: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認識不到位,措施不得力。以教本為依托,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生終身受用的知識。我們語文教師萬萬不可忽視這個教學的大“效”。
第五,上創新的課、和諧的課
創新是大勢所趨。從國家到行業,從集體到個人,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教育,不創新沒有活力。但創新不是趕時髦,不是獵奇,不是作秀。創新有個前提,就是“和諧”。和諧講科學規律,離開科學規律,談不上和諧,創而不新。當下流行一句話:人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笑什么?笑你傻!笑你違背規律。例如《回鄉偶書》中,“鄉音無改鬢毛衰”,“衰”是生字,我起初設計用“字理識字”,講解“衰”與“”(蓑)的關系,“衰”字的中間部分“口”字加“一”的字理,是古人穿的蓑衣上的扣眼和扣子。后來一想,二年級小朋友要裝下這些知識,勉為其難,于是刪除這一設計。再如有位教師進行識字教學,對本課只要求會認的字,教師不厭其煩,讓學生說說怎么記住字形,挺復雜的字真難為一年級的學生了,怎么也說不清;有幾個安排在本課書寫,早已認識的熟字,教師卻讓學生每個字重新注上拼音,反復拼讀。拼音的作用是拐棍,試想:當一個已經會走路的人,又硬把拐棍塞給他,讓他拄著拐棍走路,行嗎?教師如此處理識字教學,科學嗎?難怪學生對教師有些違背規律的做法不以為然,甚至很煩。
什么是素質教育?我的理解:合乎教育教學規律,就是素質教育。任何創新不能離開規律,不能脫離實際,否則上帝就發笑。“天下的路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我們走任何一條新路,前提是“和諧”。決定一堂課的和諧是多方面的:文與道、學與導、自主與合作、文本與體驗、理解與感悟、預設與生成、學業與評價等等,如果在一個環節出現不和諧,就降低了課的質量。當然,完美無缺的教學也是沒有的。
每人對課的認識不一樣,追求不一樣,當然課堂教學觀也不一樣。我談的僅是個人觀點,一家之言,意在引起大家思考、碰撞,找到一條順乎自然的語文教學大道。這樣,人一思考,上帝不是發笑,而是點頭微笑!(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教研室)
關鍵詞: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建設與成效
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隸屬于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成立于2004年,2010年獲批“北京市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014年通過了北京市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驗收。經過多年發展建設,“中心”確定了新的教學理念,即“以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和公共衛生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一流教師隊伍為依托,以完善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為基礎,以制度和條件為保障,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有效地提高了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實驗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適應新醫學模式的公共衛生人才作出一定的貢獻。
1建設現狀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面臨著新的挑戰,對公共衛生人才的知識結構、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現代公共衛生人才不僅要掌握全面的醫學專業知識,還要具有現場組織協調能力、宣傳溝通交流能力、應急判斷處置能力、自我學習創新能力等[2]。為適應新時期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需要,近年來,“中心”在以下幾方面加強了建設。1.1新的教學體系建設近年來,“中心”一直按照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指標體系的要求,不斷研究和探索實驗教學基本規律。從預防醫學群體健康新理念出發,結合各專業實際工作的需要,探索出“以預防醫學專業、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實驗教學的兩條主線,注重4種能力(學生基本操作能力、科研素養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培養,以第二課堂、學生科研興趣小組、畢業設計、參與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實踐活動為實驗教學拓展的‘六個模塊’新的教學體系”。1.1.1流行病學現場研究模塊該模塊面向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兒童少年衛生學、醫學科研方法學。通過該模塊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流行病學的各種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對各種預防醫學實際問題的現場處理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1.1.2環境與健康模塊該模塊面向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化學。教學內容包括環境介質和食物中營養成分和有害物質檢測、生物學效應檢測,特別是大型分析儀器設備在環境介質和各類食物中營養成分和有害物資檢測以及生物學效應檢測中的應用,使學生掌握樣品采集前處理、分析檢測、數據處理、實驗報告撰寫等技能。1.1.3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塊該模塊面向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毒理學基礎、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內容包括以動物實驗技術和病原微生物檢測為主的實驗項目及公共場所公共用品微生物的檢測、接觸化學物后的生物效應指標的測定等,使學生掌握毒理學的基本操作技術及急性毒性、皮膚刺激毒性和三致作用的實驗技術。1.1.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實驗教學模塊該模塊面向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預防醫學、PreventiveMedi-cine、公共衛生學導論。教學內容包括應對處理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教學目的的各類實驗實踐項目,使學生系統了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方法,在突發事件發生以及各種自然災害和次生危害發生時,能夠識別可能出現的公共衛生問題,評價可能對人群產生的不良影響和危害程度,并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綜合運用預防醫學知識的能力。1.1.5統計學與計算機應用模塊該模塊面向預防醫學專業及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衛生統計學、醫學統計學、MedicalStatistics、多元統計學與計算機應用軟件、循證醫學。該模塊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統計學思維,掌握數據和信息的處理方法,使學生能夠靈活地將統計學知識應用于復雜的實際工作和科研工作中。1.1.6群體健康與疾病模塊該模塊面向非預防類專業學生開設。涉及課程包括:預防醫學、公共衛生學導論、臨床流行病學、全科醫學概論。通過該模塊的學習,使學生樹立大衛生觀念,掌握臨床醫學研究方法,并將預防醫學理念應用到醫療衛生實踐中,合理解釋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1.2實踐教學建設“中心”借助各學科強大的科研力量和北京市豐富的教學資源,緊密結合預防醫學工作實踐和教師科學研究實際,在本科生中有計劃、有規模地開展了學生科研實踐活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等創新性實驗項目。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查閱、文獻綜述、自主命題、科研設計、撰寫開題報告、實驗研究、數據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全過程的訓練。通過這些形式,彌補了由于實驗學時有限,難以實施周期較長、難度較大的設計創新性實驗項目的不足,也為一些渴望得到更多的科研訓練的優秀學生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使學生較早地接觸預防醫學工作實踐并了解預防醫學的前沿技術與發展動態,培養他們的科研素質、創新意識以及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術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為其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開展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3,4]。例如2010屆預防班學生在學習完《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等專業課程之后,申請到青金會世界銀行贊助的大學生激勵行動項目,對房山區大石窩鎮石雕廠的粉塵作業工人進行健康教育的干預活動。經過1年的健康教育,使這個廠的工人的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最初對粉塵對人體健康危害的一無所知到在工作中主動采取自我防護措施,這些可喜的變化是學生所學知識用于實踐的一次很好的嘗試。此次活動由最初的2010屆預防醫學為主的23人團隊,擴展到其他專業學生參與的30多人團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針對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石雕工人的健康干預》項目,獲得了全國激勵行動的項目成果獎。1.3管理體制建設“中心”是教學實體,實行校、院二級管理,日常管理隸屬于公共衛生學院,實行各實驗室專管共用的制度。“中心”重要事項由中心主任、黨支部書記、中心副主任組成的“核心組”共同商議,達成統一意見后上報院領導,由行政秘書或教學秘書具體監督執行。實現了各實驗室有專人管理、資源共享的管理模式。同時,“中心”還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如《實驗室人員工作職責》、《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實驗教學工作管理制度》、《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毒、劇、麻藥品的管理制度、“三廢”處理措施及應急預案》等。1.4師資隊伍建設“中心”一貫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多年來堅持對新入職教師、實驗技術人員開展系統的培訓,培訓內容包括:①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培訓。要求新入職教師必須參加一輪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實驗課的學習,要求新入職實驗技術人員必須參加一輪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的理論課學習,并進行全方位的實驗技能培訓,掌握各類儀器設備的使用及保養技術,每年至少40學時,經過培訓達到獨立上崗的要求;②科研能力培養。“中心”鼓勵新入職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參與學院各類科研項目;要求中級及以上的教師及實驗技術人員積極申報各級科研項目或實驗技術改進項目,同時在科研工作中承擔培養年輕教師及學生的責任;積極發表科研論文及實驗技術改進創新論文;③管理能力培訓。通過建立、更新中心教學專項經費庫、專用藥品庫、中心設備電子檔案、圖書檔案、儀器設備說明書檔案等工作,對新入職的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檔案管理的培訓;通過每年的教學改革專項申報、項目實施對中級及以上人員進行管理能力的培訓;同時創造機會讓中心人員參加全國各高校組織的實驗教學中心建設及實驗教學改革會議,參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④學歷提高培養。“中心”要求青年實驗技術人員(1980年后出生)積極攻讀碩士學位,爭取在3-5年達到研究生同等學力水平。
2建設成效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心”建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①實驗教學課程覆蓋面廣,實驗開出率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學習成績優秀。近五年,學生測試成績優良率達96%,學生對教師教學綜合評分均在90分以上。②創新性實驗項目吸引了大批學生參與,在向學生傳授學科前沿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開拓精神,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局面。對轉變教育觀念、鑄造學生的創新素質及實行醫學生的終身教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為培養拔尖人才創造了條件。近五年,本科生參加第二課堂51項、學生創新實踐53項,學生公開發表科研論文80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7篇。③畢業生就業率高。先進的設備、高效的管理、開放的實驗體制、良好的實踐訓練環境,使學生實踐能力有較大提高,保證了學生的大面積成才,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在近年來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院本科生平均就業率達95%以上,連續三年獲得校級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④近五年,實驗教學中心人員承擔教學改革研究課題35項;發表教學論文65篇;編寫出版各種教材39部;獲北京市精品教材2部;獲各種教學成果獎13項,其中北京市級教學成果獎3項;建設了6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校級網絡課程和1門雙語示范課程,一名教師榮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的稱號。當然,在“中心”的建設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輻射效應小、社會服務量少等,與國家級示范中心的建設標準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建設過程中,我們將就目前的問題積極采取對策,不斷完善公共衛生與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吳俊端,陸焯平,張志.構建社會實踐平臺培養預防醫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17-18.
[2]陳華,李躍平,劉寶英,等.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綜合實踐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4):71,87.
[3]陸彩玲,張志勇,余紅平.構建實驗室開放平臺,培養實用型預防醫學人才[J].高教論壇,2009,(4):28-30.
濱海縣第三中學 邱孔龍
以人為本,是新世紀、新教育下的根本要求,是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學校上質量求規模的不竭動力。
一、以教師為質量增長點,從根本上提高教學質量
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賴于教師質量的提高。我們抓教學質量,就必須先抓教師的質量。
1、加大資金投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市場經濟,就是以經濟為杠桿。處于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學校,也免不了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特別是民辦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其高薪著實吸引了不少好教師的眼球。留住好教師,穩住教師的陣腳,在公辦學校中也必須用經濟杠桿來調控。①實行課時津貼。增加教師工作量的同時,也增加他們的勞動報酬,無形之中,給他們施加了壓力,同時又使他們工作起來有動力。②拉大獎懲力度。苦干、實干的人,能得獎金,得大獎金,懶惰、拖拉的人,得不到獎金,同時又罰他們的款,獎金就像是一塊巨大的磁石,緊緊地吸引住教師們的教學熱情。③妥善解決好中青年同志的生活問題。使他們先安居、再樂業。這一切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激動苦干、實干的“筋”。并在縣內外進行教師招聘,給學校注入了活力,也引進競爭機制,起到了“鯰魚效應”。
2、鼓勵教師學習,實現不間斷“充電”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教師手中的一捅水已不夠用,而且“水質”也成問題,學習進修是必不可少的。(1)業務進修。學校必須出臺一系列積極措施,鼓勵教師進修。既提高學歷層次,也提高業務水平,提升了理論修養,用新理念武裝教師,指導教學,為上好課、上優質課蓄勢積能。(2)學習新技術。現代教育發展的趨勢,已不是單憑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打天下,而是要動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來武裝課堂。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就很有必要。學校要求每位教師能自如地操縱電腦、多媒體,并能制作教學用的課件。學校因此興建了兩座現代化的電子網絡備課室,通過網絡這個快速通道,便于教師迅速掌握教改動態、教研新理論、教學新模式。(3)內引外聯。學校每周都安排四節主科的教學研討、觀摩課,課前的教案要在各備課組間討論形式,并在同軌班試上,教研組坐下來再討論,直至通過,才能正式去上課。這逼老師要去精心備課,精心鉆研教材教法,而且學校還不定期地派青年同志外出學習聽課,回來后上匯報課、心得課,同時請外地優秀教師到學校來指導上課。(4)自訂刊物。我校的每位教師都訂閱兩種以上的本專業的優秀刊物,學校并要求每人每學期教育教學論文見報刊2次以上。
3、依托北大附中的教學資源,引來源頭活水
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范學校揭牌以來,我校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發生了根本變化,變領導要求我上好課為我要自已上好課,變社會逼我學習為我學習為了社會,將主動權緊緊地抓在手里。你不見電子備課室老師的忙碌的身影?你不見網絡教研室通明的燈火?老師們正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先進的理論知識,將北大附中優秀的教學資源變為自已的資源,來指導優化我們的課堂。我們依托這個優勢,使南北兩個校區比翼雙飛。目前,網絡教研室已下載優質課3000多節,教育教學講座800多節,全校已觀看教學實況25000人次,這極大地提高三中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看優課恍然大悟,好課是這么演繹的;聽講座豁然開朗,學風是如此創設的。
二、以學生為質量支撐點,尋求教學質量的迅猛提高
學生是實現教學思想的載體,是學校教學質量的直接體現者。一切教育教學理論的根本出發點是在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意識,凸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動者。
1、讓學生在平等中學習
以前的教學強調老師必須有師道尊嚴,教師有無上的權威。這實際上給學生一種無形的壓抑,抑制學生個性的發展,使學生內心獨特的情感,體驗與認識,不能自由地抒發出來,而且更有甚者,有的教師要讓學生“怕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尊重、熱愛、信賴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被關注的。教師和藹的態度、親切的目光、真誠的信任和熱情的鼓勵是學生樂于學習的動力。現在教師要轉變角色。以前的主導作用,應是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去觀摩、體會、領悟真知。現在的三中課堂不再是一言堂,不再有人主講,代之而起的更多是學生三五成群的討論。老師慢步于其間,偶爾在指點迷津,學生學得輕松自主,老師教得得心應手。一改老師高高在上,學生正襟危坐的舊模式。現在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熱情高漲了,學習效率提高了。辦公室里回蕩著師生歡快地笑語,操場上活躍著師生矯健的身軀,實驗室里留下師生緊密的身影。教師就像一位知識豐富的大朋友,學生也樂于與之交流談心,整個學校的學習面貌有了極大的改善,教育質量也為北大面積提高。
2、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想讓每一個人都獲得充分的發展,就應該讓學生在探究中去發現真知,并獲得發現的快樂。目前,三中課堂上教師主講,學生主記的舊模式已經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探究、求知、運用的新模式。在探究中獲得真知,這是個更高要求。首先學生本身探究的能力要強,其次教師的恰當點撥至關重要。要鼓勵幫助學生的自己探究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中嘗試利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適合于自己獲得新知和能力的新途徑。三中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小圖書箱,資料學生訂,每人都不同,內容包羅萬象。學校的圖書館常日開放。同時,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我校網站開設了“萬冊電子圖書館”,為學生的閱讀提供了一個自由馳騁、遨游的廣闊天地。萬冊電子圖書,互聯網上的超大信息,都為學生提供了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條件。
3、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是強調“學海無邊苦作舟”,突出學習的苦,這種提法本身就給學生造成種種心理上的壓力,這種現象的本身折射出應試教育的陰影。在歐美國家的語言中,“知識”一詞的原義包含欣賞、享受的意思。這就是說學習對他而言,是一個愉快的過程。我們的課堂中充斥的是一片指責聲,而歐美國家,都到處洋溢著表揚的聲音。學生在激勵中快樂地成長,總比在高壓責罵中痛苦地學容易得多。首先要營造一個寬松快樂的大環境。目前,應試教育的陰霾還是揮之不去,很多班級里籠罩在悲壯的氣氛中,學生就像一臺永不停歇的機器,究其原因,仍然是重點高中、大學的指標需要實現。學生不快樂學,光靠時間的投入來求“高產出”,這僅是短期的行為,對學生終生發展是有害的。其次,學生本身的心態要端正。古人早就懂得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而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但這個“樂”與“親”是要通過老師的一言一行來激發,以自已的人格魅力來獲得學生的喜愛與尊重,第三,我們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善師”調查。學生直接投票,同時,以家長會的形式督促教師由嚴向善過渡。三次產生信任危機,下堂。第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一位哲人說過,培養人就是培養人的信心,摧毀人就是摧毀人的信心,一個成功學校的經驗,就是使每一位學生就獲得成功。他們的經驗就在于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以課堂為教學質量突破點,嚴把教學質量關。
一手抓教師建設,一手抓學生建設,一著不讓、一著不軟。之后揮師向課堂。課堂是實現戰略目標的主陣地、制高點。在素質教育大旗高舉的今天,一切競爭都濃縮在45分鐘的課堂上,誰把握住了45分鐘誰就把握住競爭的主動權。課上得稀稀拉拉,單靠課后“軟磨硬泡”來擠兌學生,質量即使上去了,也只能是“一時的曇花”。所以上質量,功夫在課堂。
1、強行推行洋思模式。洋思模式的精髓是人的因素,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學的主動,學得輕松。
洋思模式是實踐了成功的典范,必須在行動中落實。先是理論學習,后強行推進實踐操作。值周領導查課堂、查教案、查作業、查輔導。
2、實行知識點過關檢測。無論是“洋思”模式還是“啟東”方法,無一例外的是對知識點的緊抓,所以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對各科知識點的過關驗收很有必要。
教與學是教學活動中的共生體,兩者無法割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與學兩者不可偏廢,脫離“教”的“學”,是盲目和片面的;脫離“學”的“教”,是機械和僵化的。教什么?怎樣教?學什么?怎樣學?是教學研究的永恒主題。
問題1:怎樣理解以學定教中的“學”?
“學”應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情,二是教學的內容。兩者一個是學習的主體,一個是學習的內容,還需要考慮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單純地將“學”定義在學生的學情上是很難正確實施以學定教的。因為教學活動始終是師生圍繞教學內容開展的,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要素,教師既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開展調查,也需要對教學內容作出深入分析。
先談一談了解學生的學情。了解學生不能靠教師的臆想,而要去廣泛、深入地與學生交流。廣泛是為了了解學生學情的一般性,深入是為了準確地了解學情,而不是簡單的、膚淺的。以三年級上冊《除法》第一課時為例,教學內容是豎式計算46÷2,看上去比較簡單,借助分小棒的操作過程,學生也能理解這樣的除法要分兩步進行,先分幾個十,再分幾個一。事實上,很多教師反映學生在經歷了本節課的學習之后,豎式計算的差錯率非常高。在經過四輪18名學生的訪談和七次試教的基礎上,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用自己的視角取代了學生,學生對于46÷2的豎式有很多的疑惑:為什么豎式這么長?為什么要分兩部分?豎式下面的6從哪兒來的?為什么豎式看上去像是缺了什么?4后面的0到哪兒去了?……這些問題不解決,他們就無法接納新的豎式規則。所以,學情調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究竟是如何想的。另外,在用豎式計算時實際上是要完成兩次相除的過程(十位上的4除以2和個位的6除以2),與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又不一致,許多學生在將個位的6移下來之后,往往不知道要做什么。事實上學生以往并沒有經歷過稍復雜的除法計算,所以借助豎式完成除法計算本身在其認知結構中的穩定性和清晰程度就難以達成學習新知時的正遷移。這樣一來,在原有的認知結構與新知識之間達成新的平衡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而教師不調整教學的視角往往會進一步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從這個角度說,了解學情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發現學習難點,并能夠準確地分析產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及尋求相應的解決策略。
再談一談分析教學內容。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到何種程度,教學效果才有可能達到相應的程度,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水平可以充分反映出教師的學養。對教學內容的解讀主要要思考“為什么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學習的核心是什么”等。可以有所側重,就像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感悟“用字母表示變量”。對教學內容的解讀,還需要教師從整體上把握。例如不同年級中安排的《確定位置》應該怎樣把握教學的“度”,讓學生經歷從一維到二維、從經驗描述到數學描述的過程。通過不同年級“認識圖形”的教學,實現從認識圖形特征到掌握方法自主探究圖形特征的轉變。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既要深入地分析課時內容,也要通過通讀教材達到用系統的、聯系的眼光把握教學內容。
問題2:以學定教中的“教”要關注哪些方面?
“教”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但不意味著遷就,要立足兒童的現實,促進兒童的發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具體的,首先要發揮主導作用,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鄭毓信教授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即使是通過相互合作)并不能清楚地意識到所建立的知識或已有經驗的局限性,更不能自覺地去設定學習的目標,并自發地形成更為合理的思維方法或建構起系統的理論知識。對于類似“除法的認識”“認識小數”的概念教學,教師就應當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而像“小數加、減法”就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即便在一節課中,哪些是需要講授的,哪些是自主學習的,都需要教師確定好教學方向。如“倍數和因數”中相關的概念是需要講授的,而怎樣找一個正整數的倍數與因數是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都說“教有法而無定法”,不過要達到“教無定法”的境界,先要達到“教有法”的要求,能夠恰當、熟練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再就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現實的實際狀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其次,教師要確定學習的次序。先學什么,再學什么,每個教學環節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都需要根據學情作出精心安排,做到便學利教,這需要教師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加工,而不是機械地照本宣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內容是有趣的、有意義的、有挑戰性的,但也是經過努力可以勝任的。
教學設計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設計,著眼“四基”的落實。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至于這些活動是否采用合作學習方式,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決定,在獨立學習、同座合作、四人小組合作之間靈活地轉換。特別的,還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個性特點,即不是用一個統一的方法進行教學,而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更進一步,從學習活動的社會性質思考,教師還應當努力構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包括積極地發表見解、充分地交流(交流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傾聽)、提出質疑以及作出評價。
“教”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的教學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從隱性向顯性過渡,并結合相應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嘗試自己制訂解決問題的計劃,自覺地監控實施并及時調整。教師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缺乏反思的數學活動很難實現從經驗到理性的過渡。尤其是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也就不能囿于找到數學問題的答案,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在答案的背后是否還隱藏著某種規律。從這個角度講,數學教學還需要關注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如果說以學定教中對“學”的分析是偏向技術層面的話,那么以學定教的“教”更多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理念。簡單地將“教”確定在講授知識、形成技能或者籠統地將“教”描述為教學方法,都不能真正落實以學定教的精神。只有從順應兒童、促進發展的角度出發,才能將每天的教學行為與兒童的長久發展建立聯系,才能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
(作者單位:南京市建鄴區教師進修學校)
延伸閱讀
1.《數學哲學與數學教育哲學》(鄭毓信,江蘇教育出版社)
2.《數學教育心理學》(曹才翰、章建躍,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戴爾·H.申克,江蘇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