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鄉鎮政務督查交流材料
時間:2022-07-08 00:00: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政務督查交流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充分認識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工作是各級領導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和基礎,全面、準確、及時地向本級和上級黨委政府提供信息是各級辦公室的重要職責,也是各級辦公室系統扎實做好“三服務”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前,正值我縣奮力實現“領先全省十快縣、躋身全省十強縣、進軍中部百強縣”目標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上級黨委政府對信息需求量相應增加,對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做好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增強做好信息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真正把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開創我縣信息工作新局面。
二、健全完善信息工作制度
1、進一步健全信息網絡。建立健全以縣委辦、縣政府辦為中心,橫向連接縣直各單位,縱向延伸到各鄉鎮、開發區的信息網絡,根據每個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上級信息需求情況,有針對性的明確部分信息重點網絡單位,作為全縣信息工作的成員單位。首批明確的全縣信息重點網絡單位為:各鄉鎮、開發區,縣紀委(監察局)、縣委組織部、宣傳部、政法委,縣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局、財政局、統計局、招商局、政務服務中心、計生委、發計委(物價局)、經貿委、商貿委、農委、畜牧水產局、水務局、交通局、建設局、規劃局、國土資源局、文化[廣電]局、教育局、衛生局、民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安監局、國稅局、地稅局、工商局、質監局、藥監局、人行。根據工作需要,縣委辦、縣政府辦對重點信息網絡單位可予以適當調整,并將縣直重點網絡單位的部分二級機構確定為信息直報點單獨考核。
2、嚴格執行重大緊急信息報送制度。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辦公廳《關于及時準確向市委報送緊急重要信息的通知》精神,嚴格按照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緊急重要信息報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時準確地向縣委、縣政府報送緊急重要信息。凡重大突發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緊急災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會動態等重大緊急信息,各鄉鎮(區)、各單位必須在第一時間內報送縣委辦、縣政府辦,由兩辦核實并呈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審閱后,按報送程序分別向上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報送,對壓報、瞞報、漏報、遲報緊急重要信息的,經調查核實后進行通報批評,對情節嚴重的將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縣委各部門在對口上報信息時,要同時報縣委辦公室(信息科);縣直單位在對口上報信息時要同時報縣委辦公室和縣政府辦公室。報送途徑必須通過縣政務辦公系統郵箱、傳真或專用,其他途徑報送必須要確保不出差錯。
3、建立信息需求預約制度。結合縣委、縣政府各階段工作重點及省市信息部門的要求,縣委辦、縣政府辦根據所需信息以《信息約稿通知》的形式,要求相關單位在規定時間內,以書面、郵件等形式把所需信息材料報送縣委辦公室(信息科)、縣政府辦(信息督查科)。經兩辦篩選、整理、加工后報送縣委、縣政府有關領導和上級黨委政府。
4、建立計分考核獎懲制度。各信息重點網絡單位每日重要工作動態、緊急重要情況必須向縣委辦(信息科)、縣政府辦(信息督查科)報送,每周報送信息不得少于3條,每月被縣(含縣)以上信息部門采用信息不少于5條。實行信息采用計分考核辦法,對信息重點網絡單位上報信息被縣(含縣)以上信息部門采用的信息進行計分。具體計分標準為:每上報1條信息計0.5分,被縣級信息刊物采用1條計4分,綜合編輯1條計2分;被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信息刊物采用1條計8分,綜合編輯1條計4分;被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信息刊物采用1條計12分,綜合編輯1條計4分;被中辦、國辦信息刊物采用1條計20分,綜合編輯1條計10分;1條信息同時被多個刊物采用按最高分計算;省、市、縣領導批示的信息每條分別計20、15、10分(同條信息多次被批示,以最高分計算)。對非信息重點網絡單位也按上述標準計分。
每季度對信息重點網絡單位信息采用情況進行統計并印發各單位,每季度將統計結果報送縣四套班子領導及各信息重點網絡單位主要負責同志,每半年進行一次通報,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對得分前3名的鄉鎮、開發區和前7名的縣直單位和優秀信息工作者,分別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后3名的鄉鎮、開發區和縣直單位予以通報批評。信息工作列入黨務政務督查考核的重要內容。對非信息重點網絡單位工作突出的,也予以表彰獎勵。
三、努力改進信息服務方式
1、辦好《信息》、《政務信息》。《信息》、《政務信息》分別是縣委辦、政府辦圍繞中央、省、市各項方針政策及工作部署的貫徹落實情況,圍繞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緊扣全縣各階段的工作重點和中心工作,及時把全縣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社情民意等各方面的工作動態、成效舉措、存在問題、建議意見,編輯整理向上級黨委政府報送信息的載體,主要是為上級領導了解基層情況、對下科學決策提供服務。
2、辦好《信息快報》。《信息快報》是為縣領導服務的信息載體,主要編輯縣領導關注的信息,包括縣委、縣政府部署的重點工作進展情況、重要緊急情況、穩定和安全隱患、重要社情民意、外地和各地各單位好的經驗和做法等,《信息快報》原則上每日一報。對重大突發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緊急災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會動態等重大緊急信息,各地各單位必須在第一時間內上報縣委辦、縣政府辦,由縣委辦信息科、縣政府信息督查科分別了解核實情況后整理編發,本著“有情即報”的原則,實行一事一報。《信息快報》主要報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視情可擴大報送至四套班子領導。
四、不斷提高信息質量
各地各單位要在保證信息報送數量的同時,著力在提高信息質量上下功夫。要突出報送上級領導關注、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情況和問題,反饋基層群眾對中央、省、市、縣重大決策出臺及各地重大事件發生后的反應,及時報送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典型性、傾向性、苗頭性、敏感性問題。要努力挖掘綜合性信息,緊扣中央、省市出臺的政策方針和全縣各階段的中心工作,合理確定調研課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加大調研力度,真正把情況摸清楚,把問題分析透,及時準確反饋基層在落實上級政策、推進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各級領導科學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要總結提煉本地、本單位工作成效、經驗,及時通過信息渠道把難點、熱點問題反饋給上級黨委政府,得到交流工作、解決問題、提升形象的目的,同時,積極借助信息平臺把本地、本單位的亮點展現出去,擴大宣傳效果。
**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州人民政府辦公室的關心支持下。州信息化辦公室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三個服務”為宗旨,創新工作方式,努力構建服務型政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年自治州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回顧
(一)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努力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綜合信息服務。
一是整合信息資源,搭建全州農村經濟信息網。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啟動了農業信息化建設工程,整合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縣市辦公OA系統和各通信運營商網絡資源,搭建了巴州農村經濟信息網,以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為切入點,建立了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用工崗位、農產品供求、市場信息、農業政策、龍頭企業、名優產品等欄目。截止目前,農村經濟信息網共農村富余勞動力信息43587人、輸出32951人,用工崗位65942個、招聘5707人,各類農產品供求信息600余條。自治區信息產業廳蘇副廳長在我州檢查工作期間,通過電話抽查,許多農產品信息后不久便找到買家。通過農村信息網的建成,在方便農牧了解種養技術、農產品市場行情、勞動用工信息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服務平臺。
二是加大農村經濟信息員隊伍建設,拓展了農村經濟信息網應用范圍。今年4月開始,州信息化辦公室編印了《自治州農村經濟信息網使用手冊》,抽調人員到各縣市對農村經濟信息員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培訓,培訓人員1500人。今年11月,利用冬閑,開展了為期兩個月“信息技術進農村”培訓活動,現已培訓20個鄉鎮的村干部、農業大戶和農牧民1000余人。采取“小手拉大手”(將農村經濟信息網制成掛歷發給學生帶回家向父母介紹)的形式,對全州農牧民進行農村經濟信息網宣傳,發放掛歷3萬份。通過培訓和宣傳使農村經濟信息網走進千家萬戶,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效果明顯。
(二)完善州政府門戶網站和政務公開大屏幕建設,推進政務公開,樹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是進一步優化政府網站功能,積極構建服務型政府。始終把政府門戶網站建設作為電子政務工作的重要抓手,督促州直部門建立網站或網頁,將各單位工作職責、行業管理、政策法規、工作動態、辦事指南、聯系方式等通過網站,方便群眾辦事和公眾監督,目前已有50個單位建立了網站或網頁。今年,圍繞政府網站“公眾參與、互動交流、網上辦事”三大功能,對州政府門戶網站進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網上辦事大廳、政務公開、三農服務”等欄目,還首次對自治州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式進行了網上視頻直播,改版后的網站體現了便民服務、宣傳巴州等特點。截止目前,政府網站累計訪問量1800萬人次,今年訪問量達600萬人次。我州政府門戶網站在全疆績效評估中獲第一名,并在全國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取得靠前位次。若羌、輪臺、尉犁縣政府網站在全疆縣級政府網站績效評估分獲前三名。全州政府網站受到廣大網民和社會公眾的好評,樹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州長信箱”督辦力度,促進和諧社會建設。今年,進一步加大了“州長信箱”督辦力度,申請成立了“州長信箱”督辦室,增加編制3名。并對“州長信箱”辦理流程進行了優化,功能進行了完善,增設滿意度調查功能,加強了群眾對部門承辦信件的監督,信件的受理、審核、轉辦、簽收、答復、督辦等基本實現了網上辦理。今年,“州長信箱”受理群眾來信1470件,較上年增長50%;答復群眾來信1440件(公開答復群眾來信1376件),辦結率達98%。來信主要反映醫療教育、房產物業、環境保護、收入分配、社會救助等關系民生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督辦,大部分信件都得到了滿意答復,暫時不能解決的,都進行了解釋和說明。
三是精心安排政務公開電子大屏幕節目播出,為公眾提供政務信息和豐富多彩的節目。大屏幕作為黨政機關推進政務公開、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窗口,今年播出內容增加了“農村經濟信息”、“勞務用工信息”和“周末影院”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并對黨的十七大、自治州“兩會”等重大事件進行了直播或轉播,及時把黨和政府的聲音、自治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件、群眾關心的信息,通過電子大屏幕傳遞出去。
(三)繼續深化電子政務建設,不斷提高機關行政效能。
一是對政府專網進行升級改造,不斷提高辦公效率。今年將州政府到縣市專網升級為2M光纖,把電子政務專網延伸到鄉鎮。目前,從州到縣、縣到鄉的公文、信息全部實現了網上交換,實現了自治區人民政府電子公文可直發至縣市。
二是擴充政府內部信息網,強化電子政務應用水平。今年以來,對政府的公文處理、政務信息、督查事項、提案議案、州長信箱等工作實現了網上處理、網上督辦、網上,大大減少文件、信息等印制數量,節約了行政開支。進一步規范視頻會議系統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強化責任,保證會議質量,全年共召開視頻會議70余次,節約行政經費60多萬元。
三是認真做好州黨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協機關,統計局、檔案局等辦公樓的網絡和300多臺計算機的維護管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保證了四套班子網絡安全、穩定、有序的運行,全年無重大網絡安全事故發生。
(四)推進企業信息化和“數字巴州”項目建設。
積極幫助博湖葦業公司申請“倍增計劃”項目,獲取3000萬元貸款規模貼息資金,建設企業ERP項目。同時對企業信息化進行培訓,幫助企業建立網站或網頁,宣傳推介產品。通過積極爭取,“數字巴州”項目獲國家發改委列入備選項目,自治區財政廳已上報國家財政部批準,項目進入設計實施階段。
(五)加快政務公開步伐,打造陽光政府。
州信息化辦公室作為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事機構,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積極組織人員編寫了《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開指南》和《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得到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的肯定。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和電子大屏幕建設,不斷完善功能,注重時效,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以政府網站為平臺,整合各部門的辦事指南、流程、表單和人員的公開,方便群眾辦事。同時,與州行政服務中心配合,開發了行政審批事項辦理系統,實時將辦事時限和結果及時到網上,便于社會監督。
(六)強化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促進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健康發展。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事件時有發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日益重要。今年,加大了對各縣市、州直部門從事電子政務的人員進行保密知識培訓,與州保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定期對安全保密薄弱單位和環節進行檢查排除,主動與保密部門進行溝通聯系,強化對全州計算機信息安全的管理,保證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健康有序發展。
為確保國慶節和黨的十七大期間的信息安全,制定了《自治州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關于確保黨的十七大信息安全的預案》,9月30日,會同州公安局、安全局、保密局、文化局、新聞出版局、中國電信巴州分公司等單位進行了“確保黨的十七大信息安全應急演練”,增強了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了網絡安全事件的異常發現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
(七)建立全州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績效考核制度,進一步完善電子政務工作機制。
今年初,針對各縣市、州直各部門及信息辦工作人員,分別建立了績效考核制度,定期對全州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工作進行考核,加強對各縣市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的指導。對信息辦工作人員按月考評,提高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效能,更好地為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是信息化管理和應用部門分散、職能重疊,技術人員缺乏,且整體優勢不能發揮,有待于對州直信息化相關部門進行整合。
二是與國內先進城市相比,我州政府門戶網站綜合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網上辦事功能等還不夠健全,網站綜合服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是信息資源開發不足、應用不夠、效益不高,相對滯后于基礎設施建設。行業信息化發展缺少項目支撐,工業、農業及重點行業信息化建設步伐還有待加快。
四是信息化培訓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對辦公自動化的各類軟件和系統管理平臺等應用,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三、**年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工作思路
黨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以及“推行電子政務,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精神。按照自治州確定的三大目標,不斷提升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應用水平,為我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進一步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為我州新農村建設服務。**年力爭全州所有鄉鎮建立農村經濟信息服務站,有專兼職農業信息員,并配備必要的設備和聯網條件,保證農村經濟信息網得到及時更新,通過公告欄、農信通、鄉村廣播向農牧民信息。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農村經濟信息服務點,協調電信部門提供廉價的寬帶服務,通過培訓引導農民經紀人和農業大戶使用農村經濟信息網獲取市場、政策和技術信息,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政府門戶網站建設,推進網上辦事及政務信息公開工作。按照政府網站“公眾參與、互動交流、網上辦事”三大功能,不斷提升政府網站的服務水平,結合《國務院政務信息公開條例》實施,進一步整合各部門信息資源,加大網站信息公開力度,配合州市行政服務中心,推進“網上辦事”的進程。建立州政府門戶網站蒙文版和維文版。
(三)推動企業信息化建設,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按照建設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在企業推廣普及信息化知識,幫助企業建立網站或網頁,宣傳介紹企業和產品,引導企業建立ERP管理系統,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自治州重點企業信息服務平臺,州內重點企業通過該平臺與州政府分管領導、經濟部門進行溝通聯系,使政府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四)建立完善決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統,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在電子政務內網平臺上,建立完善我州國民經濟動態數據、督查辦理、政務信息、法律規章、民情民意等信息庫,并對主要經濟數據進行動態更新、及時分析,為領導決策提供信息、數據和政策法律依據。
(五)提高電子政務專網建設水平,視頻會議系統延伸到鄉鎮。采取“小內網、大外網”的原則,不斷擴大政務外網的應用范圍,各縣市、各單位的經濟發展主要數據,通過電子政務外網及時進行更新。同時,提高政府系統網上辦公系統應用水平,州直各部門與州政府文件、信息及材料通過專網交換和處理。在州到縣市視頻會議系統的基礎上,建立州、縣市、鄉鎮視頻會議系統,提高會議效率,節約行政經費。
充分做好群眾工作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抓手,是我們黨凝聚人心促進全社會科學發展的力量所在。鄉鎮作為上級接觸、溝通、了解群眾的主要渠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鄉鎮干部就是做好群眾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因此,本人認為作為一名鄉鎮干部要做好群眾工作,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察民情。察民情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就是要清楚的知道群眾需要什么、群眾在想什么,從而積累服務群眾的第一手材料。在工作中一是要培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時刻繃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根弦,將群眾的滿意度作為實現工作爭先進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要做好民情日記。和創先爭優、“樹正氣、講團結、重人品、重實干”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堅持領導干部聯系點制度,定時定點深系點通過座談會、走訪等多種形式和群眾面對面的進行交流,詳細的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和對鄉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并做好走訪記錄,為以后的工作更加有針對性、實效性打下堅實的基礎。三是要建立起詳細的百姓檔案。詳細摸清轄區群眾家庭基本情況、從業狀況、家庭收入主要來源、家人健康狀況、家庭主要困難或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問題等登記在冊做到心中有數,確保能夠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同時根據農戶實際情況變化,隨時更新,實行動態管理。這樣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過程能夠使“百姓檔案”真正成為服務群眾的“數據庫”。確保工作有的放矢,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針對性。
二、解民憂。解民憂是進一步做好群眾工作的關鍵所在。主要是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為群眾多辦實事,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的工作水平。一是抓好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和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民憂”最大的方面之一。所以,我們干部就要緊緊抓住這一關鍵點,從源頭做起以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抓手,加大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方便群眾的生活。二是抓好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現在群眾正在使用的水井、灌渠等設施受當時生產條件限制,在項目實施上,并不考慮農田設施的后續使用和修繕,存在設施建設標準低、質量差、設備及技術落后等問題,導致現在群眾出現澆地難問題,所以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也是群眾最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因此,我們干部一定要強化農田水利建設工作責任意識。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工作看作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生命線,是群眾搞好生產的生命線,在工作中高度重視興修農田水利工作,加強水利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進一步建設好、管理好農田水利設施。
三、暖民心。暖民心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手段。一是完善規章制度 ,搭建方便群眾辦事平臺。進一步完善群眾事項辦理責任機制,實行群眾辦事首接首問責任制,規定第一個接到群眾事項的工作人員從事項登記、事項辦理、信息反饋、辦結回復等工作,確保為群眾辦理的事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徹底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現象。二是繼續大力開展為民辦實事工程。為民辦實事是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手段,從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加大工作力度、強化工作措施,每年確定一批利民實事項目,并且進行公開,明確責任人、承辦人、完成時間,確保實事項目真正成為密切干群關系的紐帶。三是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成立秧歌隊、腰鼓隊等民間文藝組織,定期舉辦象棋、乒乓球等文體活動,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有效地發揮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將廣大群眾凝聚和團結在一起,為社會穩定和團結提供精神支撐和心理基礎。
四、化民怨。化民怨是做好群眾工作的落腳點。一是建立完善防范矛盾糾紛長效機制。堅持和完善政務公開、村務公開、村民自治等制度,在出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大決策時,充分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推行“一事一議”,鼓勵群眾參與決策,吸納群眾的正確意見。二是著力排查,注重源頭化解。對于社會矛盾,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及時化解,杜絕把小事拖大、大事失控。在排查中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把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事件苗頭全部納入視線范圍之內。三是分類化解,注重因事施策。對排查出來的各類社會矛盾糾紛,按照“一個矛盾糾紛、一個調處班子、一個調處責任人、一個調處方案、一個調處期限”的要求,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區別不同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力求徹底解決。四是適時跟蹤問效。成立督查組,專門負責對各種熱難點問題的處理進行督查督辦,確保熱難點問題發現一個、徹底解決一個。
以便民服務為核心,以機制建設為重點,以提高服務質量為關鍵,按照“便民、優質、高效、廉潔”的要求,進一步整合審批事項和便民服務事項,推進行政審批和便民服務向鎮(街道)延伸,通過完善市、鎮兩級便民服務管理體制機制,形成以市政務服務中心為主體、鎮便民服務中心為延伸,覆蓋全市、上下聯動、功能完備、運行高效的市、鎮兩級政務服務體系,打造方便群眾、服務群眾的新平臺。
1.依法行政。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按照法律法規規定,以下放、委托、授權等方式下移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提升鎮(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職責明晰。堅持 “能放則放、應放盡放、有需必放”原則,科學制定由鎮(街道)承接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明晰市級部門和鎮(街道)的職責權限。
3.高效便民。堅持以方便基層單位和群眾辦事為導向,簡化辦事程序和環節,科學設置服務窗口和流程,為基層單位和群眾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4.規范運行。堅持服務、管理、信息標準化的要求,突出規范化和人性化,逐步建立標準化工作體系,打造具有各地特色的服務品牌。
二、范圍、事項、機構和人員
(一)實施范圍:本意見的實施范圍為海虞鎮、辛莊鎮、古里鎮、支塘鎮、沙家浜鎮、董浜鎮、尚湖鎮、碧溪新區(街道)、東南街道(以下簡稱“鎮(街道)”)。
(二)進駐事項:采用下放、委托、委托收件、派駐等方式將87項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詳見附件)進駐鎮(街道),與鎮(街道)本級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以下簡稱“進駐事項”)共同集中辦理。
(三)機構設置:在各鎮(街道)黨政辦公室增掛“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牌子,負責研究制訂本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事項目錄,負責組織、協調、監督、考核、管理進駐中心的部門和單位依法、高效辦理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公共資源交易平臺與便民服務中心一體化管理模式。
(四)人員配備:建立與鎮(街道)便民服務職能相匹配的政務服務隊伍,根據“人隨事走”的原則,下派一定比例的市級政務服務力量,與各鎮(街道)抽調人員實行統一管理。便民服務中心人員統一由鎮(街道)負責日常考核,工資關系、組織關系等均不變。進駐人員調動應征得鎮(街道)同意。
三、工作內容
(一)深化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對市級行政審批特別是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繼續清理資質資格審批項目,完善鎮(街道)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進一步加大對各鎮(街道)的簡政放權力度。各鎮(街道)根據公布的事項清單,結合本級現有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研究確定本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辦理事項目錄,上報備案后,公布執行。
(二)打造便捷服務平臺。根據進駐事項的辦理體量、進駐部門、預計日接待人數等情況,合理配備必需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設置專門的政務公開區域,公示進駐事項的辦理目錄、辦理材料、辦理流程。延伸市政務服務辦理系統,合理設置服務終端,確保各鎮(街道)進駐事項實時網上運行、審批數據實時網絡傳輸。按照進駐事項的技術要求、操作要求、經驗要求選派經驗豐富、服務能力強的政務服務人員,合理配置,從嚴培訓。明確進駐事項的對象、內容、方式、程序、期限等內容,確保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和委托協議的要求依法辦理。
(三)健全制度規范運作。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要求,推行首問首辦負責制、一次告知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實時評價制等,規范審批流程,優化審批服務。推行并聯審批、模擬審批、聯合驗收等模式,建立健全部門內部協調、并聯審批相關部門定期協調和跨部門綜合協調等多層級的審批協調機制,壓縮辦理時限,提高行政效能。制定審批服務辦理、部門和人員管理、監督考核、后勤保障等工作規范,建立完善人才培養、交流制度,充分調動基層政務服務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加強進駐事項的監管,市本級進駐到鎮(街道)的事項和鎮(街道)本級辦理的事項,由鎮(街道)監管;市本級委托到鎮(街道)的事項,由委托的主管部門和鎮(街道)共同監管;市本級保留但與鎮域綜合執法下放行政處罰權相對應的行政審批事項,按照《市政府關于在全市鎮域開展綜合執法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由鎮(街道)行使日常監督管理權。市級執法部門在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已下放權限內的違法行為及時移交所在鎮(街道)立案查處;鎮(街道)發現的非下放權限內的違法行為及時移交市級執法部門立案查處,形成工作合力。
四、工作步驟及時間要求
(一)調研階段(6月底前)
1.制定實施意見。按照“全面、務實、可操作”原則,制定推進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責任部門:市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辦。
2.制定事項清單。結合實際,制定進駐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市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經審議通過后,予以公布實施。責任部門:市編辦、市各相關部門、各鎮(街道)。
(二)啟動階段(7月-8月)
1.部署組織實施。按照實施意見工作要求,明確職責,落實任務。責任部門:市府辦、市編辦、市各相關部門、各鎮(街道)。
2.制定方案目錄。各鎮(街道)結合實際,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及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和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并上報備案。責任部門:各鎮(街道)、市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辦。
(三)全面推進階段(9月底前)
1.落實政務服務場所。各鎮(街道)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配備必需的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設置專門的政務公開區域、公示進駐事項的辦理目錄、辦理材料、辦理流程。責任部門:各鎮(街道)、市政務服務管理辦。
2.延伸政務服務系統。根據各鎮(街道)實際需求、合理設置服務終端、指派技術指導人員,確保進駐鎮(街道)事項實時網上運行、審批數據實時網絡傳輸。責任部門: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市經信委、各鎮(街道)。
3.選派培訓人員。各鎮(街道)要根據進駐事項的辦理體量、進駐部門、預計日接待人數等情況,合理選派工作人員。運用上門培訓、集中培訓、分片培訓等方式,實行全員分類專項培訓,使每個工作人員都熟練掌握業務操作技能。責任部門:各鎮(街道)、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市各相關部門。
(四)總結評估階段。(12月底前)
采取現場督查、隨機抽查、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各地政務服務工作成效進行綜合檢查及評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同時,注重總結宣傳好經驗、好做法,加強橫向交流、縱向溝通,營造良好氛圍,形成長效機制。責任部門:市編辦、市政務服務管理辦、各鎮(街道)。
五、組織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市編辦牽頭組織實施,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密切配合,定期研究、指導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調整優化進駐事項,制定完善配套制度,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形成工作合力,確保鎮(街道)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綜述
創新,發展的永恒主題。
翻開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建設的“成績單”,人們在為取得全面快速發展而叫好的同時,也為“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精彩紛呈而喝彩。
“十大體系”一年來的建設歷程,承載體制機制創新之重,倚仗追趕跨越戰略之策,令全市干部群眾難以釋懷。
厚愛一分,全市總發動營造濃厚建設氛圍
非常之舉,需要非常措施。
市委、市政府把“十大體系”建設作為全市“一條主線,六個重點”的首要任務來抓,列入市委常委(擴大)會、市政府常務會重要議程。黨政主要領導在市委二屆四次全會、全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對此作了總體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潘逸陽親自謀劃“十大體系”建設方略,經常過問工作的進展情況,多次在全市重要會議上進行強調,多次聽取匯報和調閱有關材料,并作出重要批示,不斷為“十大體系”建設領航指路。市長王昭悠切實解決“十大體系”建設工作中政府機構改革、行政職能調整、行政管理權限下放、政務環境打造、基礎設施建設等實際問題,使“十大體系”建設在政府體制改革創新上得到有效落實和推進。為切實加強對“十大體系”建設的領導,每個體系都有一名市領導掛帥,并確定有一個牽頭單位和一個專門機構。
按照“市為重點、優勢先行,縣為示范、以縣促縣,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確定了市本級6個重點體系先行突破,7個綜合示范縣(市、區)和12個單項示范縣(區)抓好示范試點的工作目標,提出了“圍繞一個思路、抓住二個突破、辦好三件實事、解決四個問題、堅持五個結合”的總體策略。先后下發了有關方案、工作意見等文件,為全市“十大體系”建設理清思路,明確目標,落實措施。
宣傳培訓造聲勢。集中了一個月的時間,組織全市干部學習“十大體系”政策文件。市里兩期副縣級以上干部培訓班培訓1100人,兩期科級干部培訓班培訓1420人,各縣(市、區)共培訓基層干部14000多人。成功舉辦了1場“十大體系”建設主論壇和10場分論壇,國內31位著名專家對贛州市“十大體系”建設進行“把脈”,建言獻策,并給予了高度評價。開展了論文征集評選活動,共征集論文237篇,評出一、二、三等獎35篇。精心編印了“十大體系”建設《工作指南》、《工作匯要》、《建設新贛州》(一、二、三卷)、《學習讀本》,同時全年共編印62期《市十大體系建設工作簡報》。進行了廣角度的跟蹤報道。《人民日報》、《經濟日報》、香港《文匯報》、《中國質量報》、《江西日報》、《信息日報》等市外主流媒體和本市媒體紛紛聚焦我市“十大體系”建設,以專題、專欄、專版等形式進行了深度報道。舉辦了以“把政策交給群眾,讓群眾掌握政策”為主題的政策咨詢、演講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有聲有色的宣傳造勢和學習培訓,為“十大體系”建設營造了濃厚的工作氛圍和社會氛圍,廣東省、安徽省先后派出考察組前來我市作專題考察。
去年6月底,隨著77個配套文件全部如期出臺,標志著一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長珠閩”經濟運行相對接、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政策文本框架已經體系性地完成搭建,全市督查調度促落實的力度為此明顯加大。市委每季度召開一次常委(擴大)會議,市綜合協調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市十大體系辦公室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對“十大體系”建設工作進行調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市綜合協調領導小組先后還在贛縣、龍南、上猶、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地召開現場辦公會,就各縣(市、區)提出的106個具體問題,進行了現場答復、書面復函和限期解決。對“十大體系”所涉基礎設施(硬件)項目和全市重點工程項目,每月還進行一次專項督查調度,推動了各項工作的落實。
突出重點,市本級先行突破異彩紛呈
市本級六個重點體系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中心崛起”之勢迅速凸現。
政策法規體系:高質量地完成了31個配套文件的制發工作,共有30多個部門積極參與,50多人次外出學習考察,發放征求意見函200多份,召開座談會20多場次,收集意見271條;對1999年7月以來出臺的270個政策文件進行了清理,共廢止不符合“合法性、對接性、現實可行性”原則的政策文件83個,進一步調整了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創新了體制機制,打破了阻礙和制約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為實現在全省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打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金融服務體系:加大了信貸投入,全年新增貸款27.28億元,同比增長1.9倍;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10.4個百分點,農信社不良貸款率下降7.7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延伸取得突破性進展,市商業銀行在南康、瑞金設立了分支機構并已掛牌營業,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在瑞金、龍南設立了外匯管理支局并已掛牌,在南康開展了遠程外匯核銷管理系統的試點;大地財產保險公司在贛州市設立了分公司;市本級、信豐、南康、龍南、大余、興國、尋烏成立了信用擔保公司。金融環境的改善和金融服務的優化,進一步活躍了我市的生產要素,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信息網絡體系:已有90個市直單位接入了市政務信息網,全市接入政務信息網的計算機數量達到4600臺;政府門戶網站建設取得可喜進展,“贛州市人民政府網”全面改版,17個縣(市)建立了政府門戶網站,40個市直部門和單位建立了網站或網頁;“贛州市政務信息網網上行政辦公系統”已經建立并正式運行;“贛州市政策法規數據庫”和“贛州市人口信息數據庫”基本建成;市行政服務中心網絡建設進一步完善;網絡社區服務設施項目正在實施。信息平臺的搭建,進一步完善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軟件服務功能。
口岸服務體系:龍南海關順利通過驗收并正式開關運行,檢驗檢疫大樓主體工程已竣工;贛州公路口岸作業區順利通過南昌海關和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上級口岸部門的驗收;贛州出入境檢測中心已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立項;贛州鐵路東站國際集裝箱貨場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成功引進三家口岸物流貨代企業;贛州至廈門的“鐵海聯運”已經開通;贛州駐深圳口岸辦事處開始運作。口岸基礎設施的配套完善,進一步提高了通關效率,優化了投資和創業環境。
人力資源體系:全市年內共引進各類人才2300多名,人才總量達到49.6萬人;市人才市場升為省級人才市場,并與各縣(市、區)聯網,舉辦了三省六市(廣東韶關、惠州、東莞,福建泉州、漳州,江西贛州)人才智力交流大會;組建了贛州技師學院、贛南科學院,并已正式運作,贛州技師學院在校學生突破萬人大關;選拔了192名大學生到基層鍛煉;啟動了“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招生1070名;在信豐興建了100個“農戶安全儲糧示范倉”;聘請多名外籍專家實施了偉良鎢業超細超粗炭化鎢粉研發、變速器設計、旅游開發決策、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和蔬菜新品種引進等項目,并推廣了“一村一品”模式;選派了34名優秀的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出國(境)培訓;“兩化”工程碩果累累,其中培訓城鎮公民8.8萬人、農民77.66萬人次,23萬人經培訓實現了就業,1.74萬人分獲初、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舉辦了首屆技術能手技能大賽,500人參賽,100多人獲獎。這些成果,為我市深入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社會保障體系:贛州被列為全省“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勞動保障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開通了市勞動和社會保障門戶網站,在部分鄉鎮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村干部養老保險、“五保合一”、事業機關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等試點工作縱深推進;新增參加社會保險人數創歷史新高,征繳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同比分別增長17%、21%、5%;確保了全市102270名參保退休人員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2332名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工作基本完成,城鎮失業登記率下降到3%,下降了0.7個百分點;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了民工工資監控機制,追回被拖欠農民工工資2020萬元,接到投訴但尚未清欠的工資僅為18.66萬元,占全省總額比例不足1%;十大救助體系正在發揮作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為構建和諧平安贛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其他體系同步實施,齊頭并進。產權交易體系:全年完成國有產權轉讓5宗,交易額達21586.6萬元,實現資產增值3089萬元,其中,成功轉讓原市接待中心整體資產;辦理國有土地交易95宗,面積754.175畝,交易額3.217億元;辦理房產交易14726宗,交易面積288.69萬平方米,交易額23.8億元。技術標準體系:完成臍橙國家標準的編制并已報審;初步建立了稀土、鎢、“豬-沼-果”等優勢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國家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專項試點城市項目、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順利通過上級驗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技術標準數據庫。貿易服務體系:大力推進了供銷系統農資連鎖經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農產品流通等體系建設,已發展農資連鎖加盟店354家,新發展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興辦了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龍頭企業。物流服務體系:編制完成了《物流產業發展綱要》和《贛州市2006—2015年物流產業發展規劃》;市物流中心、市物流信息中心已啟動營業,汽車交易市場已開工建設;縣一級有28個物流項目正在建設,總投資近10億元。
主攻特色,單項示范縣建設爭奇斗艷
12個單項示范縣(區)因地制宜,打造樣板,力創特色。
章貢區成立了現代物流產業協會;自籌268萬元設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全區農民參合率已達到73%,已有1510名農民領取醫療補助金共計94.47萬元;實施了失地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贛縣在人力資源體系建設中開創了“5+1”管理模式,把全縣人力資源的開發工作統一納入到“五辦一中心”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網絡。
信豐縣組建了民營性質的誠信擔保公司,為400多家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了6000萬元的信用擔保;該縣還被列為全國首批100個農業標準化(臍橙)示范項目表彰縣。
安遠縣建起了社會保障征繳大廳;每個鄉鎮都建立了社會保障工作站,重點鄉鎮還建立了社會保障事務所,初步構建了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社會保障資金籌措多元化機制;將村干部和失地農民納入社保范圍,在全市率先制定并實施了村干部養老保險具體辦法。
尋烏縣組建了贛南臍橙良種繁育中心,建立了以果業協會為載體的縣、鄉、村三級果業服務網絡;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尋烏蜜桔》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上猶縣構建了人才交流中心、就業和再就業培訓中心、勞務服務中心、招投標服務中心、行政服務中心、信息中心、機關效能投訴中心和基建審計中心等中心,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勞動力市場體系。
崇義縣被省信息中心列為“江西省網上行政辦公系統”唯一的試點縣;林業產權制度改革邁出大步;在全省率先實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無公害山羊標準化示范項目列入全國第五批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中科院與章源公司合作興辦了博士工作站。
定南縣建設了天晟大市場、昌盛貿易廣場、金橋文化廣場、楊梅建材大市場,縣城綜合、專業市場的經營面積達到3.8萬平方米;編制了《定南縣貿易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了《定南縣縣城2005—2010年商品市場總體規劃》;生豬質量標準體系建設有新亮點,生豬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年出欄35萬頭的總量中,80%以上銷往珠三角市場。
全南縣清理行政許可項目171項,撤銷93項,廢止政策文件32個,新制訂出臺政策文件30多個;整合了全縣國有林業資源,成功引進屬國內500強企業的江蘇陽光集團,投資1.1億元組建江西高峰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破解了國有林業發展投入不足的難題;“高山蔬菜”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寧都縣興建了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寧都黃雞基地被列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建設項目,被確定為省級地方標準,并獲贛南首個業內國家證明商標;一批企業和農產品標準獲國際、國家和省級認證。
會昌縣初步建立了較為全面的政策文件框架;實現了“五保合一”同場征繳;在全縣各鄉鎮全面推行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為901名村干部辦理了養老保險;建立了貧困大學生救助基金會,全年共籌集救助資金300余萬元,發放20.1萬元,救助貧困大學生58名。
石城縣把土地交易中心、房產交易中心和拍賣行從行政主管部門剝離出來,組建了產權交易中心,實現了產權交易“三合一”、“四分開”,全年累計交易額達3938萬元,增值908萬元,增加稅收309萬元;《紫石牌烤煙綜合標準體系》通過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鑒定和驗收。
優勢聚集,綜合示范縣建設交相輝映
7個綜合示范縣(市、區)取得了明顯的綜合示范效應。
南康市組建了“三場合一”的大產權交易中心;完善了社會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實施了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年共向8721戶農戶、18956名村民發放低保金共計163.8萬元;贛南卷煙廠以贛煙商標獲質押貸款6600萬元,開創了我市以企業品牌質押貸款的先河;開展了“民主推薦,差額選舉”黨政領導干部試點;投資近1億元、占地405畝、可容納5000名學生的新南康中學已竣工使用。
大余縣建立并實施了農村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制度和城市居民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103名;建成了“世界鎢都網”等系列網站;開展了“金邊瑞香”原產地標識注冊和“南安板鴨”原產地保護申報工作;在全省縣一級率先開展了鎢礦區采礦權、國有商品林經營權拍賣工作,其中鎢礦區采礦權拍賣收入達2997萬元,是拍賣底價的3.8倍;成立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城市資產經營公司。
龍南縣取消行政許可項目216項,清理政策文件141個;設立了出口退稅基金和出口創匯獎勵基金;南昌海關駐龍南辦事處正式開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大樓完成主體工程;會展中心項目建設已經啟動;金塘物流服務中心即將完工;占地400畝、總投資1.2億元、按照省級示范性優質高中標準規劃建設的龍南中學新校區已經建成。
興國縣組建了行政服務中心、理財服務中心、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國有資產經營中心等中心,其中,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多、品位高,首批35個單位已進駐中心;完成了縣四套班子和35個縣直單位政務信息網絡的布線接入工作;在縣政府辦公樓和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了2個政策法規文件觸摸屏查詢系統;制訂了興國灰鵝和興國魚絲系列標準,啟動了興國灰鵝原產地保護工作;農產品檢測站獲國家農業部批準建設;建立農資連鎖加盟店94家;興國第二醫院為民辦醫療事業發展提供了典范;將軍中學創下了贛州民辦學校“五個第一”。
瑞金市建立了“政銀企協作”和“融資項目雙向推介”兩項機制;已爭取到并設立了贛州市商業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支局的分支機構;選招了45名大學本科畢業生擔任鄉(鎮)長助理;成立了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城市發展投資公司;實行了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開啟了非國有資本進入公共服務領域的先河,供水、供氣、公共交通等三個外來投資項目相繼實施;農村“五保”和城市“三無”對象集中供養率達60%;建立了食品安全質量監測站,鰻魚養殖標準化示范區進入了國家級農業標準示范區行列。
于都縣六大信息網絡系統已具雛形;農村“三院”(敬老院、福利院、光榮院)建設成為示范樣板;于都縣奶牛養殖農業技術標準點成為國家級奶牛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成立了探礦權采礦權交易中心;吸引6365萬元社會資金興辦民辦學校6所。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制訂了失地農民過渡生活補助、重病救助、子女就學補助等政策,發放各種補助150多萬元;市物流中心入駐物流企業已達86家;汽車交易大市場、卷煙物流中心、眾成物流公司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物流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工行分理處升格為支行;設立了市商業銀行開發區支行。
深化改革,新組建機構項目推進開局良好
按照建設“十大體系”的要求對政府機構進行了重新設計,對一些單位和部門的體制進行了創新性或整合性改革,并對一些機構進行了職能調整和強化。如:將市糧食職工中專、計生職工中專、財會職工中專和商貿職工中專等四所學校整體劃轉贛州高級技校,整合組建了贛州技師學院;撤銷了市冶金煤炭工業行業辦、市建材行業辦、市物資行業協會、市輕化紡食品工業行業辦、市二輕工業行業辦等專業經濟管理部門,組建了大行業辦,改變了過去“一能多專”的機構臃腫情況;新組建的贛南科學院、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市金融辦、市信息辦、市口岸辦、市招投標中心、市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公司和升格的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市人才交流中心等機構已正式運作;對新組建的政府機構開展了跟蹤問效,如在對已進入實質性運作的大交通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交通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及配套的《實施方案》;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出臺了《重大行政決策規則》和《行政首長問責暫行辦法》;頒布了《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規定》,試行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加快了政務公開進程。
2006年,我局的人事人才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事局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全區中心工作,積極實施人才戰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全區公務員的能力建設和作風建設,人事人才和機構編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全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版權所有
一、工作情況
(一)圍繞實施人才戰略,推進整體性人才開發進程
1、注重農村實用人才開發使用。建立了市鄉鎮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全區登記入庫鄉土人才881名,其中生產能手808名人,經營能人44人,能工巧匠19人。支持鄉鎮實用人才培訓基地建設,目前,南城鎮已設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定期開展實用人才培訓,聘請了兩鄉一鎮19個行政村的主要領導為農村勞務輸出經紀人,取得了經紀人資格證,為30名在發展企業和民營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民技術人員申報了專業技術職稱。
2、健全和完善人事工作。一是整合人力資源市場。為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適應新形勢下我區人才就業工作的需要,7月份我們將區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合并,成立xx區人力資源市場,從事人力資源開發和就業服務工作,實現了全區人力資源信息共享。按照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要求,市場由交流大廳和服務功能區組成,交流大廳面積29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5家用人單位進行面試交流洽談。服務功能區主要由咨詢服務、求職與用人登記、信息、信息查詢、職業指導、就業培訓、檔案管理、就業備案、就業援助等服務窗口構成,面積200平方米。新組建的人才資源市場在促進就業、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及穩定社會等方面,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8月25日上午,在xx區人力資源市場舉辦的xx區首次人才招聘會。突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公益性特征,邀請了鷹游集團、太陽雨集團、蘇寧電器、久和置業、三吉利化工等30家強勢企業加盟,提供了近500個崗位,崗位涵蓋了用人單位的每個層面---中高層管理、一線操作、后勤服務等數十個工種。二是逐步擴大人事工作的服務范圍,從單純的事業單位人員,擴大到集體企業、民營企業、退伍士兵、新考公務員、政府雇員等,服務項目從保管檔案、年度考核、開具相關證明擴展到代辦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職稱等,切實解決了人員的許多后顧之憂。今年共新辦理人事手續30人。
3、加強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管理。職稱工作在整個專業技術隊伍和人才資源開發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認真做好職稱評聘,更好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在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是人事部門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今年我們將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初定工作由每年一次,更改為每個月辦理一次,方便了符合初定條件人員的職稱評定。同時做好各類職稱考試報名工作。組織21人參加全國經濟專業和江蘇省職稱外語考試資格報名工作,發放全國外語職稱準考證30份,為92個大中專畢業生辦理技術職務的初定手續,上報中高級評審材料192名。通過職稱評定有效地提高了我區科技干部隊伍人員的整體素質。
4、推進機關事業單位考工定級工作。我們對工人考工定級報名工作進行廣泛宣傳,按照文件精神,認真審核資料和檔案,嚴格把關。據統計,全區共組織85人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工人升級考核,其中初級工7名,中級工37名,高級工38名人,報考種類達13個工種。通過率達95%以上。參加機關事業單位技師評聘5人,有2人通過省級考核。通過考試及技師考評,我區的工人等級結構已由初、中級居多,逐漸發展為以高級工占多數,中級初級次之的等級結構,工人技能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二)完善公務員管理機制,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
1、做好公務員網上培訓工作。為進一步提高我區公務員公共管理知識及能力,從4月20日起全區公務員開始網上注冊報名學習,全區共有573人參加培訓。12月份,將對45歲以下公務員的培訓情況進行考核。
2、做好公務員招錄工作。今年我區共設報考職位6個,招考人數6人,報考我區共303人,經筆試進入面試18人,經面試進入體檢6人,體檢全部合格,在8月底前已全部報到上班。
3、做好公務員登記工作。根據公務員法界定的公務員范圍和市局的統一部署,上半年,對納入公務員管理的本區各類機關人員狀況,認真進行了調查摸底。9月份,根據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關于印發〈連云港市公務員登記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連人[2006130號)文件精神,我們于9月20日召開了全區實施公務員法工作會議,布置了全區的公務員登記工作。全區共有行政編制(含參依照、政法編制)772名,各單位上報人數共632人,目前材料已經過市人事局初審,登記工作將在11月30日全部完成。
4、做好公務員年度考核工作。我們根據市局的統一部署,對機關工作人員的德、能、勤、績、廉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在考核中堅持“規范考核行為、嚴格考核程序、提高考核質量、注重考核結果應用”的原則,認真組織行政機關的考核工作,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工作人員職務升降、職稱評聘、工資級別晉升的重要依據。全區參加考核368人,優秀37人,稱職317人,未定等次14人。根據年度考核結果,行政機關按規定對稱職以上人員發放了年度考核獎金,為66名連續三年優秀人員調整了工資,發揮了考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
(三)完善機制體制,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程
1、積極穩妥,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政策性強,不僅是一件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一件關系社會穩定的敏感之事。在改革過程中,我們從加大政策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入手,著力把好改制單位的改革方案制定關,協調解決改革過程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到目前為止,鐘聲幼兒園改制工作已基本結束;區二招改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晨輝·世紀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兒園,資產審計工作已完成,正在進行資產評估。由于三家單位沒有土地證、房產證,正在和有關部門協調辦理中。
2、完善機制,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根據省、市統一部署,扎實推進我區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一是探索建立崗位(職位)管理的制度。上半年我們重點結合專業技術職務設置工作對部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崗位設置進行了探索,并提出了設置的原則性意見。二是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度考核工作。嚴格按照文件精神,認真做好審核。對于受黨紀、政紀處分的人員嚴格按文件要求確定考核等次,對于優秀等次比例超過15%的單位要求其糾正。據統計參加考核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總人數為3698人,優秀等次418人,合格3248人,基本合格5人,不定等次27人。三是認真做好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錄工作。為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規范事業單位招聘行為。上半年我們拿出3個事業單位崗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經過在報紙和市人才網上公布招聘簡章,共有15人報名。通過筆試、面試、體檢、考核公示程序,有3人被聘用。招考工作的報名、筆試、面試、體檢等環節,均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進行。同時我們也通過組織和參與,提高了業務工作能力。
(四)加強管理和服務,認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為提高人事部門的工作質量和辦事效率,深化勤政廉政意識,努力做好我區的人事人才工作。我們結合行風建設,積極推行政務公開,規范機關工作人員的行政行為,各項日常工作開展較好。
1、做好教育系統教師核編工作。按照《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編辦等部門關于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施意見的通知》(蘇政辦發[2002]113號)精神,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實行動態管理,每兩年核定一次。今年6月份,我們會同區教育局對我區的27所中小學進行調查摸底,在準確掌握每所學校的在校學生數、班級數的基礎上,對我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進行了重新核定。
2、加強金猴信息系統管理工作。為加快機構編制管理的信息化進程,提高編制管理水平。我們根據市編辦的要求,完成了全區機構編制的歷史沿革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入庫工作,并成功將所以信息導入金猴遠程辦公系統第二版數據庫,目前金猴遠程辦公系統第二版已經進入試運行階段。
3、做好事業單位網上登記工作。今年完成事業單位年檢108家,網上年檢率100%,設立登記2家,變更登記23家,注銷登記1家。全部登記材料都按照市局的要求整理歸檔。
4、認真做好工資福利工作。我區工資工作本著嚴格執行國家的工資、退休政策,積極穩妥完成各項調資任務。一是完成全區機關事業單位2006年初工資正常晉升審批工作。調整了包括有5年考核稱職及連續三年考核優秀人員、達到上一級別最高年限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滿5、10、20、30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全區調整達158人次,均從2006年1月起執行。二是根據相關任命文件,對48余名因干部調整、晉升級別人員、356名評聘的專業技術人員、79名工人等級考試合格人員進行工資調整。另外還對9名新進人員、11名調動人員、27名晉升學歷人員進行工資變動。確保全區干部職工調整后工資福利待遇的及時到位。三是認真審核審批退休手續,進一步加強機關事業單位及企業退休人員的審核審批管理工作,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全年共審核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68名,企業退休人員158名,保證了工改實施前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福利與退休管理工作的平穩進行。
5、認真做好企業干部生活解困工作。我區現有困難企業干部17名,均屬團職以下職級。其中區屬企業12名,市屬企業轄區管理5名,還有自主擇業干部轄區管理25名。今年以來,針對企業干部上訪要求解決生活待遇問題,認真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對各主管部門落實文件精神進行指導和督促。同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企業干部上訪人員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他們發揚識大體,顧大局的精神,較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五)圍繞行政效能,進一步加強自身能力建設
1、強化學習,提高素質。按照區委統一部署,積極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各項活動,認真傳達貫徹市機關效能建設會議及有關文件精神,積極組織學習新和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開展機關效能建設的自覺性。
2、完善制度,規范行為。堅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緊抓內部管理,力求管理工作規范化。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增訂和修訂,出臺了《2006年目標管理考核評分暫行辦法》,對崗位設置進行了重新調整,增強了按制度管人、辦事的自覺性,調動了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根據效能建設需要,相繼出臺了加強效能建設十項制度,較好地促進機關效能建設的長效推進。
3、強化監督,注重考核。加強社會監督,召開行風監督員會議。加強政務公開,主要事項通過公開欄、政務網等形式實行公示,增加工作透明度。開展內部監督,每兩月召開局務工作例會,建立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和季度考核制,有效地促進機關效能建設的開展。
二、亮點工作
1、整合人力資源市場。7月份我們將區人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合并,成立xx區人力資源版權所有市場。新組建的人才資源市場在促進就業、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及穩定社會等方面,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工作。建立了市鄉鎮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設立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定期開展實用人才培訓,聘請了兩鄉一鎮19個行政村的主要領導為農村勞務輸出經紀人,取得了經紀人資格證,為30名在發展企業和民營經濟作出突出貢獻的農民技術人員申報了專業技術職稱。
3、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錄工作。從報名到筆試、面試、體檢等環節,均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進行。為實現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奠定了基礎。
4、建立市新錄用公務員鍛煉基地。將新東辦事處、新海辦事處、路南辦事處、花果山鄉作為首批四個市新錄用公務員鍛煉基地。基地將承擔全市新錄用的公務員(含參照單位工作人員)的基層鍛煉任務。10月20日下午,連云港市新錄用公務員鍛煉基地在新東辦事處舉行揭(授)牌儀式。
5、做好公務員登記工作。根據公務員法界定的公務員范圍和市局的統一部署,對納入公務員管理的本區各類機關人員,進行了分類登記。
6、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制轉企工作。到目前為止,鐘聲幼兒園改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區二招改制已進入職工安置階段,11月初可完成改制的各項工作;晨輝·世紀星、苗苗、蓓蕾三家幼兒園,資產審計工作已完成,正在進行資產評估。由于三家單位沒有土地證、房產證,正在和有關部門協調辦理中;區房開的審計工作已經完成,由于改制不涉及產權轉讓,暫未進行評估工作;云臺房開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正在進行審計評估工作。
7、行政效能建設工作。今年以來,以加強機關工作人員作風建設為抓手,以強化平時考核為切入點,采取三項措施狠抓機關效能建設。一是健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結合實際,健全完善了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政務公開制、ab崗工作制、責任追究制等工作制度。下發了《2006年目標管理考核評分暫行辦法》,堅持用制度管人治事;二是強化監督,實行陽光行政。通過各種渠道公布投訴電話,從社會各界服務對象中聘請監督員10名,定期召開座談會,切實加強對機關工作人員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全面監督;三是加強督查,狠抓工作落實。采取抽查、突擊檢查、暗訪和群眾座談等方式,先后對機關工作人員上下班工作紀律、工作作風等情況進行多次督查,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三、難點工作
1、公務員登記操作難度大。我區公務員隊伍結構較復雜,人員存在轉任、調任、混崗、混編問題,一些因職務、崗位的變動或競崗等原因的特殊人員是否列入登記對象范圍尚需上級組織人事部門確認。
2、事業單位改制轉企難度大。有的改制單位固定資產老化,沒有產權證明,變現困難,有的可變資產少,遠遠滿足不了改制成本支付。教育系統所屬改制單位受上級條條文件精神約束,改制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
四、明年工作
(一)突出人才戰略主線,抓人才隊伍建設
1、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首先,要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才開發作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量;其次,要確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鼓勵人人奮發進取、努力成才、多做貢獻,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再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不斷創造人才成長的良好環境,最廣泛、最充分地把各類人才聚集到我區現代化建設的大業上來。
2、研究出臺相應的人才政策措施。根據當前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借鑒省、市及先進地區在引才留才方面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區實際,研究制訂引進人才及人才管理的政策文件。完善事業單位凡進必考制度,以進一步優化人才的使用環境。
3、大力引進各類優秀人才。根據我區人才需求信息,做好面向外省市招聘人才工作。采取人才交流會、組團到外地招聘、網上招聘等活動,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辦法,加大對各類人才引進力度,重點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其他緊缺急需人才,完成市局下達的人才引進目標。
(二)突出改革創新,抓事業單位改革及機構編制管理
1、推進事業單位改革。一是對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進行總結,推廣典型經驗;二是繼續在社會公益型事業單位內進行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機制,以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通過按需設崗、按崗聘用、競爭上崗,建立健全事業單位用人機制。在推進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的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認真研究和解決未聘人員安置、富余人員分流辦法,確保改革的穩定。
2、規范機構編制管理。利用金猴信息管理系統,完善機構編制管理。推廣編制遠程辦公系統,舉辦編制管理人員培訓班,規范編制管理流程。
3、完善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規范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制度,舉辦事業單位法定代表人培訓班,提高事業單位法人意識和管理水平。
(三)突出公務員法實施,抓公務員隊伍建設
1、做好公務員工資套改工作。結合公務員法的實施,在全區公務員登記審批后,做好工資制度改革工作,同時探索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
2、做好公務員培訓工作。根據市人事局的部署,做好公務員更新知識培訓等相關工作。
3、完善公務員考核機制。根據省公務員法實施的相關配套文件精神,對我區公務員的年度考核工作進行細化、量化,通過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務員的德、能、勤、績、廉,進一步完善公務員考核機制。
(四)突出求真務實,抓人事人才業務工作
1、努力做好工資、退休審批工作。及時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工資福利文件精神,規范和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待遇,結合公務員法的實施,做好全區工資制度改革工作。進一步加強退休人員的審核審批管理工作。
2、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工作。進一步探索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加強對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促進事業單位改革深化。
3、切實做好干部安置工作。積極探索干部安置辦法,確保圓滿完成安置任務。同時,認真落實中辦、國辦和省關于切實解決部分企業干部生活困難問題的文件精神,努力做好企業干部的穩定工作。
4、認真做好人事各項日常工作。要認真做好及完善目標考核、來信來訪、電話承辦、人事宣傳與調研等工作,推動人才人事工作全面發展。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和紀念建黨90周年活動為抓手,以推動當前交通建設和管理重點工作為目的,以創優環境、促進發展為主題,以服務對象和群眾滿意為標準,建設充滿活力的學習型機關、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機關、便捷高效的效能型機關、風正氣清的廉潔型機關。堅持標本兼治,努力推進“四型機關”建設,培育實干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優化服務環境,嚴肅工作紀律,降低行政成本,開創機關工作新局面。
二、步驟安排
市交通運輸局爭創“四型”機關、爭做優秀公仆活動從5月份開始,到7月份結束,分動員部署、組織實施、總結檢查三個階段進行。
(一)動員部署階段(5月11日以前)。成立市交通運輸局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召開會議進行宣傳動員,安排部署工作措施。
(二)組織實施階段(5月12日至7月中旬)。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聯系市交通運輸局今年各項重瞇工作,確定爭創“四型”機關、爭做優秀公仆活動重點內容,落實推進措施,確保活動順利實施。
(三)總結檢查階段(7月中下旬)。按照活動方案規定的內容,對照年度交通運輸重點工作任務,認真檢查各項工作完成情況,認真總結創建經驗,建立長效機制。總結檢查情況于7月25日前上報市活動領導小組。
三、活動內容
(一)創建學習型機關
緊緊圍繞“五破五立”,堅持學以致用原則,整合機關學習資源,創新學習載體,完善學習制度,在機關形成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良好氛圍,大力提高機關干部的理論素養和實際工作能力,推動機關各項工作開展。
1、按照“學習黨史、增強黨性”工作要求,加強黨的理想宗旨學習教育。實行每周五下午機關定期學習制度。圍繞建黨90周年,深入學習黨的歷史、黨的傳統,加深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采取集中學習、自學和研討相結合的辦法,做好學習筆記和心得體會,落實機關干部學習責任制和述學、評學、督學制度,保證學習效果。
2、組織交通運輸專題學習和崗位練兵。與北京交通干部管理學院等單位建立合作平臺,5-7月份開展交通運輸業務工作專題學習培訓。一是開展新聞宣傳培訓,各局機關及直屬單位、各縣區局相關人員參加,邀請新聞媒體專家講課。系統學習新聞宣傳基本知識、新聞稿件、政務信息撰寫。二是開展公路工程建設管理培訓,組織工程建設管理相關單位參加,重點培訓工程建設市場管理、建設程序管理、交竣工驗收、公路養護管理、示范鄉鎮建設等方面內容。三是開展運政管理培訓,組織交通運政執法人員參加,重點學習《國道條》、《省道條》等交通行政法規、治理超限超載法規政策、交管站職能轉變經驗材料。四是開展交通質監專題培訓,學習《農村公路質量鑒定實施辦法》、部省關于交通工程監理、試驗檢測工作要求。五是開展安全生產培訓,由機關、企業安全生產部門負責人參加,學習《安全生產法》、安全事故應急救援處理等相關知識。此外,組織各單位開展崗位練兵活動,組織公路養護工技能競賽、運政執法員模擬執法競賽、駕培人員技能大比武等活動。
3、積極參加大講堂活動,組織交通專題講座。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積極參加大講堂學習教育活動,認識新形勢、掌握新知識。邀請大專院校和科研機關專家學者,舉辦交通運輸專題講座和專題報告,提高學習效果。
(二)創建服務型機關
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主要內容,規范服務行為,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載體,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的服務型機關。
1、扎實推進“微笑服務、溫馨交通”活動,打造服務品牌。深刻把握“一笑、二禮、三心、四創”的內涵,繼續落實機關“微笑服務、溫馨交通”工作規范、交通窗口單位文明服務規范,推行優質便民服務“三聲”、“四個一”工作法;深化交通基層站所“八化”建設,圍繞“兩個拓展、一個加強”,積極推進職能轉變;在汽車客運站推廣“瑞青工作法”,落實“三優、三化”標準,開展出租車駕駛員文明服務進行考核評比;交通執法部門在執法活動中先敬禮、再執法,防止粗暴執法、不文明執法。今年開展好“微笑服務”群眾評議、調查研究工作,找準問題,認真整改,鞏固提高,使“微笑服務、溫馨交通”這一服務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2、大力實施民生工程,落實惠民實事。大力實施對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民生工程,2011年全市安排危橋改造110座,按照市局《市農村公路危橋加固改造實施辦法》加快推進工程實施,6月中旬開工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全年工作任務。抓好改建縣道056山閔路、二徐路學院至劉閘段大修工程、靈璧大馬橋、觀音機場候機樓、二級以上肢體殘疾人免費乘公交車、優化公交線路等惠民實事,確保按時全部落實。
3、深化“綠色通道”行動,提高行政許可服務水平。按照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對納入市行政服務中心辦理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經營許可等6項行政許可項目以及3項服務項目,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行政審批科室負責人進駐中心,對首席代表授權到位。在市行政服務中心統一領導下,落實“一門進”、“一費清”、“一章結”、“一人包”。加強交通窗口建設,提高窗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服務意識,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
4、推進政務公開,完善網絡互動平臺。貫徹落實《政府信息開條例》和市政府政務公開考核辦法,依托新聞媒體、交通網站等,提高政務公開深度和廣度,及時公布全市公路、水路交通建設和運輸工作的方針政策和交通產業政策,做好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工作。對班線許可、出租車行業管理、財政補貼資金發放等重大事項,一律先公示再實施。機關和行政服務窗口印制發放服務告知單、格式文本資料、服務指南,公開申報條件、辦理程序、承諾事項等,該公開的一律公開,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積極開展網絡問政工作,完善與服務對象和群眾的互動平臺,進一步提高網絡發言人工作水平。堅持網絡發言人每日上崗值班制度,網民發貼經常涉及的運管、公路、公交等單位同時安排人員每天在線,防止回應和辦理超時。切實增強工作時效性,屬交通運輸部門辦理的發帖,原則上在當天辦結;對交通運輸工作影響重大,直接關系群眾生產生活的發貼,要即收即辦;對局領導專門批示的重要發貼,必須按照要求的時限辦結。除網絡發言人版塊以外,每天訪問市民論壇市民之聲等其他版塊,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耐心解答延續提問。繼續開展“行風熱線”工作,認真辦理群眾咨詢、投訴事項,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三)創建效能型機關
加大督查力度,嚴格責任追究,重點解決責任意識不強、辦事拖拉、效率低下、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進一步提高辦理效率和實效。
1、改善服務態度,密切聯系群眾。加強交通機關干部職工思想教育,制定和落實機關工作人員服務規范。不準冷落、刁難甚至與服務對象發生爭執,不允許以各種不正當理由搪塞當事人,當天能辦理的業務必須當天辦理完畢,因特殊原因不能辦理的要耐心解釋。完善交通運輸部門接訪制度,加強交通網站、96333服務熱線管理,拓寬與廣大群眾的聯系渠道,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建立起密切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
2、轉變工作作風,嚴明工作紀律。發揚堅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反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工作不實,落實不力;切實克服工作節奏緩慢,遇事推諉,服務意識不強的“中梗阻”現象。嚴格執行機關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紀律,強化“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等效能建設制度,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完善機關考勤制度、請銷假制度和考核制度;機關工作人員不得遲到早退,工作時間不擅離崗位;不準在辦公室閑聊、喧嘩,嚴禁網上聊天、游戲等娛樂活動;加強會風建設,少開會,開短會,嚴肅會議紀律;注重八小時之外的言行,不得從事與機關工作人員身份不相稱的活動,樹立機關干部的良好形象。
3、推進重點工作,嚴格責任追究。圍繞交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運輸管理重點工作,根據局制定的《2011年重點工作分解落實方案》,開展效能監察,加大作督查督辦力度,實行責任到人。對重點工程進度實行每天一報,每周總結回顧、每月專題調度,確保按時間節點推進;對交通運輸重點管理工作實行局領導牽頭督辦,提高效率。落實局紀檢監察部門工作職責,加強行政效能問責,按照《效能責任追究辦法》,強化機關和基層單位政風行風監督檢查,對態度消極、作風拖拉、執行不力,造成貽誤時機、影響工作的行為,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當事人的責任。
(四)創建廉潔型機關
重點解決權力個人化、利益化,為政不廉、不勤等突出問題,努力做到廉政勤政。
1、加強黨風廉政教育。認真抓好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實加強反腐倡廉教育,采取聽警示課、看警示片等形式多樣的方式,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近期在交通運輸系統開展一次廉潔從政主題教育活動。
2、落實反腐倡廉工作措施。進一步健全交通運輸系統預防和懲治腐敗體系,落實民主集中制、重大問題決策制等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對班線審批、行政執法等權力集中部門和崗位,排查風險點,制定防范措施,明確防范責任,及時化解風險。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健全交通干部廉政檔案,加強日常監督,實行動態管理。圍繞高速公路、國省道改造、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民生工程等重點項目,針對招標投標、工程質量等關鍵環節,開展監督檢查,著力抓好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嚴厲整治社會關注、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大力實施《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在運政、路政執法、治理超限超載等工作中,堅決防止行政亂作為、吃拿卡要等不良現象,嚴防出現新的公路、水路“三亂”。
3、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廉潔從政,節儉辦事,反對奢侈享樂,充分發揚艱苦樸素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充分利用電子政務等現代化辦公手段節約辦公成本,開展以節電、節水、節紙、節油、節約電話費為主題的“建設節約型機關”實踐活動。嚴格控制公務活動規模和公務接待標準,積極采取交通建設管理高效節能的新技術、新產品,促進節能降耗。實行燃油定額管理,嚴格控制公車私用。通過有效措施,把厲行節約,廉潔奉公優良傳統真正體現到交通運輸工作中去。
(五)爭做優秀公仆
結合建黨90周年和“創先爭優”活動,在機關和全系統開展“向我身邊的優秀黨員學習”活動,結合交通工作實際,深入開展“學先進、樹新風、創一流”活動,客運企業“六比六看”活動,爭創黨員文明模范崗、巾幗文明崗,爭做文明標兵、文明駕駛員活動。激勵機關干部學習先進、爭做先進,積極投身交通運輸事業科學發展,加速崛起實踐,努力爭做心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模范,認真學習、勇于實踐的模范,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模范,開拓創新、爭創一流的模范,求真務實、狠抓落實的模范,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模范,嚴守紀律、清正廉潔的模范,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模范。
四、工作要求
深入開展爭創“四型”機關、爭做優秀公仆活動,是今年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單位要高度重視,精心實施,確保活動扎實有效開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市交通運輸局成立爭創“四型”機關、爭做優秀公仆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機關干部職工要認真學習領會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市局活動方案,從實際出發,從自身做起,完成各項任務,確保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