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指導教師實習工作報告
時間:2023-01-09 16:08: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指導教師實習工作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畢業實習計劃制訂后,系統化落實是關鍵。首先在實習前認真組織實習動員,由實習帶隊教師,向學生講清楚實習主要內容、實習方式、實習紀律要求及實習考核辦法等,使學生端正實習態度,明確實習的目的和重要性,從思想上對實習高度重視,調動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同時教育學生要吃苦、進取、遵紀、守法、文明、禮貌;其次應根據實習的內容和實習的方式,總結往屆實習中的一些實踐經驗,針對到實習的生產現場,將可能看到什么,怎么觀察,如何將觀察的直觀東西歸類,上升到管理、設計、制造、檢驗等方面,進行實習知識講座,讓學生實習前對實習的內容就有所了解,盡快進入實習的狀態。同時,給學生提出一些可以去實習現場找到答案的問題,以達到促進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生如何到實習生產現場發現和學習有用知識,了解生產現場看到而在課堂上沒學過的某些知識;另外,安全問題是實習中的重要問題,學校和實習單位必須本著對實習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他們的安全素質、提高自我防護能力,使學生做到實習中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同時自己不被別人傷害的“三不傷害”;最后,實習學生應完成實習日記和實習報告的撰寫,包括實習目的、實習內容、實習過程、實習結果、實結或體會等,作為填寫畢業實習評定表和考核實習成績的標準依據。
2強化標準化管理,細化畢業實習管理
隨著高等院校和企業的合作越來越深入,畢業實習的管理模式需要更加貼近企業生產實際的需求。首先實習師生應嚴格遵守工廠有關制度和技術保密規定,虛心向工人師傅學習,講文明懂禮貌;其次紀律是完成實習任務的基本保證,外出實習期間必須嚴格遵守學校有關畢業實習的規章制度,按畢業實綱和計劃要求進行實習。畢業實習的管理,需要正確引導,不用空洞的說教和命令,而是引導和啟發,用指導教師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認真負責、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去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實習的認識和對實習的興趣;相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實習過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以此來作為教育學生的素材;全面評價,打破傳統的只考核生產現場實習情況的作法,將從實習的準備開始,到實結工作完成的全過程,均作為考核范圍,從“實習的態度、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性、樂于助人精神、積極主動承擔義務、生產現場的表現、觀察和提問情況、理論聯系實際后的思考和理解、座談會表現、實習日記的詳實、實習報告的條理和格式”等方面綜合考核。
3強化標準化管理,完善畢業實習指導
實習指導教師擔負著學生實習的組織、指導、管理,其工作貫穿于學生實習的整個過程,發揮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是提高學生畢業實習收獲的必要條件。實習計劃的落實重在教師。要求在完成實習指導的同時,應規定實習指導的質量標準。
①強調指導教師的責任心,積極做好實習期間的各項工作,關心學生的思想狀況,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利用同吃同住的機會,和學生打成一片,在向學生傳授實踐技能、做人道理、充分認識社會等等各種知識的同時,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對以后的發展給出適當的建議和提醒。
②是指導教師自身的專業實踐素質,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既要能從理論上指導,又能給予實踐上的幫助,從生產現場的各個方面認真指導,以幫助學生拓展和豐富知識,增長和提升能力,為走上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實習指導教師不僅要做到現場指導,而且在指導過程中及時提出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將零碎看到的東西綜合領會,在生產現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去觀察、學習和領會。
③關注學生對實習中發現問題的分析、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等,以此引發學生如何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感受生產現場氛圍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Abstract: Based on occupational positions, the internship involves students in the real working process. It’s quite meaningful for upgrad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qualities, improving the practic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enabling students to achieve a job successfully. 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students’ internship, the writer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m and offered suggestions.
關鍵詞: 頂崗實習;存在問題;對策建議
Key words: internship;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22-0205-02
0引言
職業教育與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職業教育產生于企業,初期就是企業的組成部分。教育專家認為,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要求,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重要的教學環節。實施職業教育應當有兩個主體,一是學校,二是企業,二者缺一不可。離開了企業的職業教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
2006年十一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提出職業院校要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要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校內成績考核與企業實踐考核相結合,探索課堂與實習地點的一體化;積極推行訂單培養,探索工學交替、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有利于增強學生能力的教學模式;引導建立企業接收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實習的制度,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
在意見的指導下,近幾年高職院校積極的探索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方法,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學生頂崗實習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1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存在問題
1.1 企業參入熱情不高企業由于受到國家政策、傳統觀念和競爭壓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很難有空閑的資源承擔學校學生的頂崗實習任務。即使有部分企業愿意承擔學校學生的頂崗實習任務,也存在著指導教師不足,工作任務不規范、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低、工作崗位不對口等現象。
1.2 學生管理難度大
1.2.1 師生溝通難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需要承擔一部分的工作任務,指導老師也往往需要承擔其他班級的教學任務。傳統的師生交流的工具一般為電話、email、QQ、MSN等工具。這些工具一個普遍的特點是只能進行單對單的交流,當一位教師面對若干同學時,工作量很大,影響交流溝通的效果。
1.2.2 信息不通暢現在較多院校,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幾乎和學校脫離關系,學校的一些新聞和事件很難快速有效的傳達到每位同學。造成了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提交作業、實習日志、實習報告等工作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1.2.3 心理問題發現不及時學生因為不適應新的環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①心理不適應:新環境新的生活,遇到新的困難沒有不及時疏導,導致挫敗感和無助感增強。②工作不適應:經驗不足,技術不熟練,懷疑自己的能力,厭惡眼前的工作。③人際環境不適應:與工人師父們和管理人員人際關系不協調,封閉自我,感覺孤獨。④身體不適應:工作中的強度相對學校生活來說較大,體力不支,飲食不適應,出現身體疾病癥狀。⑤公司企業待遇不平衡,雙方滿意度不一樣。
1.3 管理不夠精細化學生頂崗實習的三個主體分別是學生、指導教師(校內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企業。在頂崗實習期間,每個參入的主體必須非常清楚的了解各自的分工、工作步驟以及工作目標和工作所要達到的效果。而現在在頂崗實習期間,①學生比較盲目,目的性不明確,一般是老師怎么要求怎么做。②教師指導學生實習時隨意性較大,沒有明確詳細的工作規范,這一點在兼職教師指導時更為突出。③業對學生的頂崗實習所要完成的技能訓練和教學要求不明確,導致崗位安排不合理。
1.4 學校投入不大與校內理論教學以及校內實訓課相比,校外頂崗實習投入較少。學校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投入主要包括:校內指導教師的兼課費、路費和誤餐補貼,校外兼職教師少量的指導費。對學生的校外頂崗實習一般不派專職的指導教師,因為很多教師都不愿意到企業專職指導學生。主要原因是帶學生到企業實習對老師的專業能力要求高、責任大而報酬還沒有校內的老師高。
2有效解決頂崗實習的對策和建議
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問題的解決,既需要高職院校不斷的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又需要在現有的水平下不斷的研究新方法,利用網絡、計算機等高科技手段輔助實施。
2.1 深化教學改革,構建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體系目前許多企業對接受學生的頂崗實習不感興趣,其主要原因:①企業確實用人比較少,沒有需求。②學校培養的學生的職業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企業更愿意招聘有工作經驗的員工,而不愿意接受畢業生。因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深化改革,以就業為導向,構建培養學生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學體系。從實際出發,根據工作過程對職業人的需求和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要求,將學校教學與企業培訓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全面科學的設計。綜合性教學設計的方法有兩種,①根據預期學習結果的內涵分成不同的教學單元;②圍繞某個教學活動或工作任務設計。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使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能夠滿足市場對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2.2 加強與企業的耦合深度,合理利用企業的資源現在,很多高職院校在校外教學基地的建設上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建設了大量的校外實習基地,但真正能用的卻少的可憐。其主要原因是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是一種寬松的合作,沒有真正的利益沖突,往往是合作容易而深入很難。因此高職院校應更加注重合作企業的質量而不是數量。企業接受學生頂崗實習的真正目的是培養適合自己企業需要的員工,而學校尋找企業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的目的是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學生。找到合作的共贏點之后,擬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建設深度耦合的校外實習基地。
2.3 劃撥專用資金,加大校外頂崗實習的投入高職院校的校外頂崗實習教學是學生提高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其教學標準要求應該相當高,其特殊的教學手段也決定著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提高。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大對學生頂崗實習的投入,這主要包括校內教師的差旅費、誤餐費、課時費、以及出差補貼等,激發教師參入工作的積極性。校外兼職教師也應制定合理的績效發放標準。
2.4 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頂崗實習是一門重要的綜合實踐課程,它由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同參與,具有管理主體多元化、實習地點分散化、實習內容多樣化等特點。為保證高職生頂崗實習的順利、有序進行,保障工學結合教育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強頂崗實習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高職院校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應建立學生頂崗實習管理規定、學生頂崗實習工作流程、學生頂崗實習考核標準、教師指導頂崗實習管理規定、教師指導頂崗實習考核辦法、兼職教師聘任及管理辦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使用管理辦法等等規章制度。明確學生、教師、企業三者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責任和任務,確保整個教學任務有效、順利、安全的實施。
2.5 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平臺,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指導學生離開學校,到企業頂崗實習這加大了學校對學生的管理難度,主要表現在師生的交流溝通難、信息不通暢、實訓目的不明確等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建設頂崗實習管理資源平臺,這是一種基于網絡的B/S管理系統。主要可以分為學生、教師、系統管理三個模塊。
2.5.1 學生模塊功能學生模塊中保存著完善的學生個人信息,必填信息主要有姓名、專業班級、實習單位、聯系電話、QQ號、Email、電子照片等,方便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了解。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直接撰寫工作日志、工作報告、工作總結等相關材料,給指導老師留言,查詢老師的回復和老師給出的成績。記錄整個三年的頂崗實習全部成果。
2.5.2 教師模塊功能教師模塊中需要完善教師的基本信息,必填內容有姓名、聯系電話、QQ號、Email、電子照片等。教師在平臺中可以查詢到自己所指導學生的全部信息,并且可以通過平臺和自己所指導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對話。
2.5.3 系統管理模塊功能該模塊除了擁有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的功能外,還有信息,提供下載、添加學生、教師信息、修改密碼、分配指導教師、統計成績、監督留言等功能。
2.6 組建職教集團,加強校企合作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一個新生事物。近年來不少地方依托較為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以專業為紐帶,與行業企業共同組建職教集團,加強校企合作、城鄉合作、區域合作,促進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這樣既保證企業在合作中的利益,真正使校企實現雙贏、共贏,提高了企業參入學生頂崗實習教學的熱情。又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頂崗實習崗位,豐富了學生頂崗實習的資源。
總之,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不斷深入,政府、企業和職業院校本身對學生的頂崗實踐問題都高度重視,只要政府制度保障有力,校企實訓資源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企業人力資源戰略高效、有前瞻性,高職院校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才培養規格。三方共同努力,高職院校學生的頂崗實習工作就一定能做實、做好。
參考文獻:
[1]高樹鳳.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的研究.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5):31-33.
[2]劉捷.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初探.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7):23.
[3]譚輝平等.做實高職頂崗實習,有效推進工學結合.中國高教研究,2008,(1):69-70.
關鍵詞:頂崗實習;實習帶隊教師;實習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5)11-0121-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轉型,社會對于職業技術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長,經常有某招聘會高薪招聘職業人才而不到的報道。作為職業院校,面對這種局面當有所反思和行動,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而在職業人才的培養中,除了校內的專業課教師之外,實習期間的管理教師也是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組建了一支實習帶隊教師隊伍,負責承擔實習生的管理工作。實習帶隊教師是介于中職輔導員①和實習指導教師②之間的角色,其存在的依據是由于近些年來隨著國家中職教育的迅猛發展,使得學校招生數量大大增加,而同時學校編制、人員經費等因素限制,致使輔導員與實習指導教師配備不足,因此創設了實習帶隊教師。
實習帶隊教師是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角色,是學校派駐在企業駐點負責管理和指導學生的教師,其責任在于指導剛剛走出校門的職校學生,更好地融入企業,更快地適應崗位技能要求,是承擔學生向“準職業人”的轉化和未來發展提供必要的引導和幫助的重要角色。
現在很多職業院校,在實習管理教師方面的建設和培養卻存在著不足,甚至有些院校都沒有實習管理教師團隊。今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的多年來形成的良好運作、效果顯著的實習帶隊教師團隊的培養為例,對職業院校實習管理教師組建和培養作一些簡要論述。
一、實習帶隊教師培養的必要性
1.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需要
畢業前的頂崗實習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和崗位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在目前國內的各職業院校在教學計劃中,頂崗實習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然而,目前很多職業院校在落實頂崗實習的教學任務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以下的困惑:(1)頂崗實習的計劃執行困難;(2)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度低;(3)頂崗實習的保障體系欠缺;(4)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困難。
前3種問題可以通過深化校企合作,如校企共同組建職教集團等方式得以不斷解決。而頂崗實習過程管理的困難,則需要組建一支良好的實習帶隊教師隊伍來克服。頂崗實習是在企業進行的教學任務,既然是教學任務則必須有計劃、有實施過程的監控,但這些管理工作如沒有企業方面配合是無法實施的。即使企業方面配合,也還是需要學校方面參與到全過程的監控中,以便保證頂崗實習任務的圓滿達成。這些教學任務的完成,就需要一支專門的隊伍,即實習指導師隊伍的建立和培養。
2.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
從學生個人發展角度,頂崗實習是學生走向企業和社會的一個重要過程,是向“準職業人”轉化的重要步驟。通過頂崗實習能夠培養學生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但是學生畢竟是剛剛從校園走出,進入一個陌生的企業和社會環境,這就需要實習帶隊教師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渡過這個適應期。頂崗實習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困惑或問題,這也需要實習帶隊教師及時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二、實習帶隊教師的培養
實習帶隊教師不論從學校層面還是學生的角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實習帶隊教師能否完成其責任,這就需要學校從選聘、培訓、指導和管理保障等方面進行做好相關工作。
1.選聘
從歷屆畢業的優秀學生中挑選,以學生在校和實習期間的表現,班主任的評價、實習企業的評價等方面進行考核。首先確定候選名單,再經過來校參加筆試和面試等考核過程,擇優錄用。
選聘條件主要具有以下五個方面: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紀律表現,是否擔任過學生干部,是否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協調能力,是否能獨立地發現和處理問題,吃苦耐勞和勇于創新等。
2.培訓
學校每年舉行兩次實習帶隊教師集中培訓:一次是在7月份,另一次在12月份。7月份為新實習帶隊教師的入職前培訓和老實習帶隊教師的工作總結;12月份為實習帶隊教師的中期考核及提升培訓。
(1)入職培訓
根據學校多年來實習管理工作的經驗,整理出學生在實習中常見的問題案例和解決措施的培訓教材。培訓具體分五個部分:實習管理規定、安全注意事項、典型案例分析與處理、急救與常見病常識、行業企業相關知識等。實習帶隊教師通過入職培訓,考核合格才可以上崗工作。
(2)提升培訓
針對實習帶隊教師在管理實習生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經驗,學校定期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和企業人員來校,對實習帶隊教師進行相關能力的提升培訓。先由負責各企業實習生實習帶隊教師闡述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相互間進行交流探討,再對問題進行歸類和分析對策,最后總結出相關理論性的成果。這些成果也為校內教學提供了教學案例。
3.指導
除了定期培訓之外,還有不定時的指導。畢竟頂崗實習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存在著變化,對實習帶隊教師的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出現一些實習帶隊教師不能解決的問題,有相應的專家或骨干教師給予臨時性的指導。該臨時的指導團隊主要由富有學生管理經驗的班主任和相關教師組成,與相關實習帶隊教師保持聯系。
4.管理與保障
實習管理教師作為學校管理實習生的重要隊伍,是承擔著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重要基點。學校要為這些實習帶隊教師提供完善的保障如多買一份意外保險等,以便這些教師能夠更好地從事實習指導的工作。在管理方面,制訂和印刷了《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實習帶隊教師工作手冊》,該手冊包括實習帶隊教師工作職責、實習帶隊教師工作計劃(按季度)、月工作日志和工作小結、季度工作報告、年度工作總結、實習生名單等五部分。實習帶隊教師要按規定按時填寫,定時交回進行檢查。駐點實習帶隊教師,還需定期上交所在企業的考勤表和企業考核評價表等資料。
三、實習帶隊教師培養的作用
實習帶隊教師團隊的建立和培養,對于頂崗實習穩定率提升和學生個人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廣東省旅游職業學校在2014年辦學30周年時做了詳細的統計,以2012-2013年情況為例,本年度參加實習學生人數為1,482人,流失實習生33人,實習穩定率為97.8%;有132人在企業獲得嘉獎和表揚,比例為8.9%;就業人數為1,445人,就業率達到96.6%(其中海外就業人數達85人,占就業人數總比5.9%)。
職業院校區別與普通院校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校企合作,而校企合作能否落到實處,這是值得很多職業院校思考和探索的。實習帶隊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培養,是經過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的多年實踐已經證實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為學校和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力。
注釋:
①中職學校在輔導員建設方面由于沒有強制要求,多數實行的是專任教師擔任班主任制度,但是專任教師在校內教學很難對在企業實習的學生進行相應的管理。
②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仍處于緊缺狀態。
參考文獻:
[1]田執存.重視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隊伍建設[J].職業,2009(21).
[2]周啟平.試論中職學校設立學生輔導員制度[J].衛生職業教育,2006(19).
[3]儲少卿.對職業院校實習教學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08(17).
1.課程定位不夠準確,關注程度不夠
大多數技工院校都開設了職業指導課,但部分技工院校還只是將職業指導課的作用狹義地理解為幫助學生找到工作,對職業指導課的實用性認識不充分,對職業指導課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功能認識不足,對學校設置職業指導課的原因認識不夠深刻,進而造成對其關注度不足,最終影響了職業指導課的系統化和規模化建設。
2.教學手段創新不夠,發揮作用欠佳
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手段與其他基礎課程相差不大,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職業指導課教師往往由其他基礎課的教師兼任,對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研究不足,沒有形成職業指導課特有的教學模式,影響了職業指導課作用的發揮。
3.職業指導課教師專業化程度低
技工院校職業指導教師專業化程度普遍不高,具備職業指導師資格的較少,對職業指導的了解不夠專業,進而影響了職業指導課的實際效果。
4.職業指導呈現出滯后性與臨時性,缺乏系統性規劃
大多數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使用的教材僅僅是《職業指導》,大部分學校將職業指導課安排在第四學期,也就是中級工在校的最后一個學期,可見開設職業指導課完全是為了即將面臨的就業做準備,職業指導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與臨時性。從學生剛進校門就應開始分階段、有重點、系統地對學生進行職業指導教育。
二、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的構建
面對技工院校職業指導課程建設存在的諸多問題,構建新的職業指導課程內容和教學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職業指導課程建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轉變觀念,對職業指導課重新定位
第一,提高對職業指導課的認識。技工院校應科學、系統地開設職業指導課,幫助學生順利地踏入社會,實現技工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而實現黨的教育方針,在客觀上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
第二,將職業指導作為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理念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整個過程,將職業指導課程體系作為技工院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列入教學計劃,對職業指導課程進行規范化的建設。
2.加強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建設
職業指導課的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的專業素質,培養一支專業素質較強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是技工院校職業指導工作與課程建設的當務之急。
第一,加大師資培養力度,提高職業指導教師隊伍的素質。對現有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建立制度,鼓勵職業指導教師考取職業指導師資格證,逐步提高職業指導教師的專業素質,保證職業指導課教學的專業化和規范化。
第二,加強職業指導師資隊伍的內部交流學習。組織職業指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進行認真的研討,確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組織職業指導教師參加業指導課的教案、公開課、說課的競賽,加強師資隊伍的教學交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3.加大職業指導課程的建設力度
(1)確立全程化的職業指導課程體系。將職業指導課滲透于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職業指導課教學目標的要求。因此,職業指導課應從新生開始,實現職業指導的全程化、全員化。在堅持全程化和全員化的基礎上,還要講究針對性。
技工院校應摒棄在學生畢業前臨時教授職業指導知識的做法,要將職業指導列入教學計劃,與學生的成長相適應,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全過程。根據不同階段,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階段開展。
第一階段,身份接受階段。技工院校與普通高中存在區別。學生來技工院校學習是為將來就業做準備的,因此,要讓學生逐步形成即將由學生轉變為就業者的意識。學生在初中階段沒有學習過相關的職業指導知識,又對所學的專業缺乏了解,所以,在此階段的職業指導課程中,主要是介紹專業、職業資格、職業能力,讓學生能夠主動接受和適應身份的轉變。
第二階段,職業素養培養階段。通過校企合作的加深,企業對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技能,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意識等方面。較好的職業素養對于學生勝任未來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它如同冰山一角下的巨大冰體,是決定著學生未來職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課程要貼近企業需求,除了選用人社部認定的職業指導教材外,還應開發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教材,輔助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筆者所在學校通過努力,開發出了《學生職業素養訓練指導手冊》教材,教材內容依據學生入校不同時期的學習內容而有所不同,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職業意識、職業道德等,教學手段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做中感悟職業素養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其職業意識。
第三階段,就業技能培訓階段。技工學校在第三年安排頂崗實習,這個階段的職業指導主要集中在求職技能的培養方面,具體包括面試技巧和職業適應等。通過培養學生就業技能,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除了必要的職業指導外,學校還應該積極進行創業指導教育,幫助有創業需要的學生明確創業的意義,提升創業的品質。
(2)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職業指導教育的實效性。使學生在思想、知識和技能上有所收獲是開設職業指導課的目的,使學生能夠順利地選擇職業是職業指導課所追求的實際效果。職業指導課的實際效果與教學方式方法的聯系較為密切,要想最大限度地實現職業指導課的實效性,就必須在職業指導課的教學方式方法上下工夫。教師可以通過實地參觀和情景模擬等方式,實現課程的教育性和實用性的緊密結合。在實踐中,除了正式的課堂講授外,還應開展個別指導、心理咨詢等活動,豐富教學方法,多途徑地教育和培養學生。
4.職業指導課要與時俱進
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的過程中,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國務院總理在2016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可見國家對工匠精神的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其實就蘊含在技工院校的職業指導教育層面中,這也對職業指導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滿足這一要求的關鍵就在于加深校企合作,讓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實現無縫對接。通過開展企業文化學習、專題講座等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又可以提升學生的團隊意識、質量意識及職業意識。
三、小結
伴隨旅游企業的國際化,著眼于基本技能和基層管理的傳統旅游管理課程體系,已不能滿足旅游企業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亟待進行調整[1-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探索旅游管理國際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國際視野、戰略管理的國際化旅游管理人才,滿足旅游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人才需求,提升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
一. 旅游管理人才市場需求較大
江蘇師范大學地處徐州市,旅游管理學生就業主要面向長三角。長三角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長三角旅游業的迅猛發展。2010年,江浙滬共接待入境游客2189.72萬人次,實現外匯收入151.15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8.7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9856.34萬元,長三角已經成為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高地。
2010年,江浙滬共有1807家星級酒店,其中五星級酒店139家,678家a級旅游景區,4311家旅行社。三大旅游行業共吸納勞動力43.5萬人,其中星級酒店吸納勞動力28.8萬人,成為提供就業崗位最多的旅游行業,a級旅游景區安排9萬人就業,旅行社從業人數為5.7萬人。按照江浙滬地區每年旅游從業人員需求以10%的速度增加,則每年新增從業人員4萬人,旅游人才需求較大。
旅游市場的不斷擴大,為旅游從業人員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3]。據世界旅游組織和國家旅游局預測,中國未來十年,每年將增本文由收集整理加旅游從業人員100萬,而全國旅游院校僅能提供10萬畢業生,旅游管理人才短缺。2012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鼓勵旅游消費、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對旅游業來說無疑是一個新機遇。江浙滬地區旅游業將再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實現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而旅游高級管理、專業技術、服務技能型人才短缺將成為旅游產業升級的瓶頸。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對旅游管理(本科)的培養力度。
二. 國際化旅游管理(專轉本)課程體系構建
江蘇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轉本)從2005年開始招生,生源主要來自旅游專科學校和相關專業院校,學生已經接受過酒店、導游、景區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培訓,但需要進一步提升英語能力和旅游管理管理能力。鑒于此,我院探索“平臺+模塊+課程群”的課程建設模式,構建一個基礎厚實的平臺,設置酒店、旅行社、景區三個專業模塊,貫穿專業必修、選修、實踐項目(包括技能和管理項目)三大層面,構建三大模塊的課程群。課程群遵循以人為本、中國特色的國際化、注重實踐環節等原則,依據旅游業國際化發展的人才需求,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具體特色如下。
1.專業英語課程。為適應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開設導游英語,鼓勵學生在取得中文導游證以后,積極報考英語導游證,提升自身素養;開設飯店英語,適應國際化品牌酒店的需要,引導同學報考并取得中高級飯店英語等級證書。
2.補充基礎課程。搭建旅游管理本科知識框架體系,夯實專業基礎,開設旅游經濟學、旅游心理學、旅游市場營銷、旅游規劃與開發、旅游法規等課程。
3.提升管理能力課程。針對旅游管理(專升本)學生在專科段以技能型培訓為主的特點,亟待提升其管理能力。開設飯店管理、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旅行社管理、旅行社計調管理、旅游景區管理、旅游危機管理等課程。
4.提升人文素養課程。開設中國旅游文化、旅游美學、世界文化遺產旅游、中國飲食文化、文物考古與旅游、人際溝通藝術等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中華文化的淵博。
三. 國際化路徑支撐體系建設
1.教師隊伍國際化。首先,鼓勵教師出國研修,與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休閑等專業的國際知名大學建立合作關系,學習旅游管理專業建設的成功理念,提升自身辦學、教學水平。目前,境外研修主要包括國際化雙語教學培訓項目(3個月)、專業境外研修計劃(6-12個月)等形式。此外,通過建立境外酒店實習基地,教師擔任其指導教師,一起進駐境外酒店,加快了教師隊伍國際化的進程。其次,聘請酒店、景區的國際品牌旅游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走進課堂,進行講學,與同學、教師進行座談,拓展其視野。最后,配合學校153人才建設工程,引進具有境外教育背景的旅游管理博士,加速國際化教師隊伍建設。
關鍵詞:商務英語 商務英語教學 創新教學法
一、引言
商務英語屬于應用語言類學科,融國際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培養于一體,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和形式,其課程體系的形成與改革就涵蓋了創新的成分與要求。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進一步發展和我省五點一線建設的深入展開,商務英語專業只有在課程體系、師資建設、課堂教學模式和課外技能實踐等環節中,進行多方位創造性地嘗試、改革,才能促使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但是就目前全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課程建設而言,大多數人在認知層面上還存在一定偏差,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困惑。由于商務英語教學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研究和實踐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商務英語專業的發展,也有利于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
二、課程的性質和任務
《劍橋商務英語》是我系商務英語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分為“商務英語初級”和“商務英語中級”,分別在第3,第4和第5學期內開設。本課程共216學時,每學期周學時為4節。本課程可選用以文字教材和視聽材料相結合的多種媒體教材。本課程主要傳授基礎知識與職業基本技能,通過英語語言基礎知識(語音、語法、詞匯和篇章結構)的學習和聽、說、讀、寫、譯多種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綜合能力,初步掌握國際商務常識與技巧,使學生初步達到國際商務英語工作標準,對學生的語言基本技能、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商務溝通與運作,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文化修養的提高都有著重要作用。
劍橋商務英語是在英語語言基礎和技能訓練課程之后開設的必修課程。本課程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在商務環境中進行口筆頭交際的能力。掌握商務專業英語的特點和用法,如: 閱讀有關資料、文獻,處理英語函電,草擬商業合同、協議等文件,進行商務談判等;擴充有關的外貿業務知識;學完本課程,學生應達到劍橋BEC初級或中級證書和“涉外商務秘書證”的考試合格要求,為涉外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程的基本要求
本科程終結時,學生應掌握一般的商務活動中基本的書面和口頭交際技能,具體要求如下:
1.能聽懂一般商務活動中的電話、產品展示、談判、會議發言等,能基本把握言語者的態度和意圖。
2.能用基本正確的英語進行一般商務活動,如社交活動、展示產品和業務談判,籌備商務會議,或作會議發言。
3.能為讀懂主要英語報刊、雜志有關商務活動的一般性報道和評論文章打好基礎。
4.能草擬或翻譯一般性商務材料,包括公函、公務報告、簡歷和填寫表格等。
四、課程設計主要內容和思路
聽力方面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內容:涉及商務活動的聽力材料;地道的商務英語。
預定:電話預定房間、機票、車票、船票、電影票、音樂會的票等
邀請和抱怨、詢問和下達命令等
能力要求:
運用英語語音、語法、詞匯知識,通過聽錄音迅速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聽的過程中,根據所聽內容不斷確認或否定自己預測的綜合處理能力在商務活動中,能根據新舊信息進行判斷,并保持交際不中斷的應變能力。
口語方面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內容:
練習用英語建立和保持商務聯絡
1.向人表示問候和對問候的回答
2.自我介紹
3.詢問對方或介紹自己的身份特征
4.表達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
5.發出邀請、接受和拒絕邀請
6.表示感謝和欣賞
7.給別人提供方便,接受和拒絕幫助
練習用英語談論工作
1.詢問和描述工作任務
2.詢問和介紹公司情況
3.詢問和簡要介紹產品
4.比較不同產品及價格
5.詢問和提出自己的觀點
6.表示同意或反對
7.提出、接受和拒絕建議
8.表示需要和要求
練習用英語制定計劃和安排工作
1.商務會議:安排會議日程和會議議程
2.商務旅行:預定飯店房間、飯店住宿和結帳、點菜、進行旅行咨詢、預定機票、乘火車、根據指南行路等內容。
能力要求:
發音:有受母語影響的跡象,個別讀音錯誤,但比較容易聽懂、較流暢
準確性:基本上能用英語把意思表達清楚。詞匯較充分,所用的句子結構規范。
流利程度:盡管有停頓,有些句子不夠完整,但比較流利。
交流能力:基本具有獨立性。用英語與人進行交流時占主導地位,并且回答問題比較迅速。
閱讀方面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內容:
1.各種信函(letters of various types)、電子郵件
2.廣告(adverts)
3.有關經濟及商業消息、公告(public information)
4.產品介紹(product descriptions)及其宣傳小冊子(brochures)
5.有關商務活動的計劃(business plan)、安排、決定、建議(proposals and recommendations)
6.會議記錄(records of meetings)和工作報告
7.各種圖表
8.通知、便條(informal messages)
9.備忘錄(memos)
10.本課程指定教材之外的難易程度相當的商務英語讀物。
教學要求:
學生認知詞匯應達到5500個以上(包括商務術語),能區分常用詞的風格及褒貶色彩。
熟悉主要語法現象,規范使用字、詞、句。
了解一定的商業往來知識和慣例。
大量閱讀本課程指定教材之外的難易程度相當的商務英語讀物,以進一步提高閱讀技能和閱讀質量。
寫作方面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內容:
寫作基礎知識:如數字、日期、時間、貨幣、地址、格式、大小寫、符號等用于公司內部信息交流的文檔:如通知、留言、備忘錄、電子郵件等較為正式的商業文件:
1.寫給公司以外人員的商業信函
2.陳述有關信息,反映特定事件的報告
3.計劃或提案
教學要求:
了解一些商業往來知識和慣例所用語言基本準確,結構比較合理,格式基本正確,能給讀者一個積極的印象。能寫出50字左右的便條或備忘錄、滿足大部分業務需要的120字左右的商業信函和簡單的商業報告
五、課程的實習實訓理念
劍橋商務英語的實訓項目是通過一系列規范、有效的商務仿真場景交際練習對學生進行商務口語基本技能和技巧訓練,結合社交英語--電話用語;會議組織安排;商務貿易活動--產品推銷、商談技巧;招聘員工;公司介紹;價格談判等模擬現場商務交際實踐,使學生們在全面提高五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譯)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商務意識,掌握商務禮儀;提高話語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雙語表達能力。它是專業課學習的延續和發展,提升學生從業競爭能力及職業素養的有效途徑。
1. 校內實訓設備與實訓環境
充足、優良的實訓條件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可靠保證。近年來,本專業實訓條件逐年改善。
① 備有數十種外語期刊的閱覽室,供學生在課余博覽語言和文化知識。
② 擁有全天開放的專用語音室,外語影視資源達數萬小時。
③ 擁有200電腦與網絡連接的教室,供學生瀏覽和搜索各種英語學習資料,練習聽說能力。
2. 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
學院特別重視“劍橋商務英語”課程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從而使本專業學生所學理論知識能夠在實訓基地得到檢驗和升華,所以,加強校企合作既符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又貼近企業和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① 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在加強校內實驗實訓條件建設的同時,根據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近年來,我們先后簽約近7家外事外貿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了解和參與涉外商務活動和積累工作經驗提供了寶貴的條件。實習基地的實習項目含有:外貿業務、進出口單據制作、涉外旅游接待、前臺服務、商務代表、涉外翻譯、涉外文秘等。通過實習,學生不僅在實訓過程中將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檢驗,更明確了學習的方向,培養了動手、動腦和動口能力。
② 聘請企業負責人或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主管擔任學生頂崗實習的指導教師。重視與實習基地的協調,積極創造條件,使學生在校外實訓基地實習時都有企業技術人員指導,真正做到教學內容與實習、實訓內容的銜接、擴展。加強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嚴格要求參加實習的學生自覺遵守實習基地的考勤、考核、安全、保密等規章制度及員工日常行為規范,使學生在實習期間便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進行了職業道德和企業素質的培養。
③ 積極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
發揮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的功能,教師積極為有關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培訓等工作,很好地做到了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給企業、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
六、課程的考核方法
1. 理論教學的考核方法:即期末考試,占總成績的80% 。
2、技能教學的考核方法:主要考察學生平時課堂交流、課外訓練、教學實訓、自主學習和協作能力等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各個方面,占總成績的20% 。
七、結合近幾年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對教學模式進行的創新調整
1.在教學理念方面,突破原來的主以閱讀為主,以英語語言知識的輸入訓練為主的設計思想和體系,向突出語言表達,重視交際能力培養特別是突出聽說能力培養的方向轉變。
2.在教學方式方面,改變以教師講授為主,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向以學生為中心,以網絡多媒體為輔,以教師指導為導向的自主學習方式轉變。
3.在教學內容方面,突出教材的選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畢業后的社會需求實際密切結合的原則,在實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
4.在教學手段方面,改變過去那種"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手段和方式,營造模擬設計虛擬的英語交際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式學習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就業軟能力 認識與培養
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變,就業形勢日趨緊張。而今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也是政府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回眸2011年全國兩會精髓,就業問題再次書寫進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報告中指出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放在首位,做好重點人群就業工作。而作為培養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顯得尤為的艱巨。
一、高職學生對就業能力認識現狀
如何提高就業率是所有的高職院校均關注的問題,很多人將這一就業的瓶頸歸結于高校的擴招。但經過筆者多方調查走訪研究發現,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畢業生就業難的根源并不在于擴招所致的生源質量下滑,而在于高職教育在人才培養質量上還不能完全適應產業優化升級的發展趨勢。以重慶為例,一方面技能人才存在著巨大的缺口,而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卻走不出去。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力。但是經過筆者調查走訪,發現大多數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很不理想,就業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職學生自我認知與企業的需求間存在差異
通過對企業、高職學生的調查,發現在畢業生和企業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渠道,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人才的選擇條件與學生的自我認識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高職學生對企業用人標準缺乏必要的了解。
對企業崗位缺乏了解成為困擾畢業生求職中的首要因素。這說明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缺乏有效、實質溝通交流,供求之間沒有建立相互了解的渠道;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仍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要。
二、高職院校對學生就業軟能力的認知培養現狀
通過對高職教師的調查發現,高職院校在對高職學生的就業軟能力培養過程中較突出的問題是:
1.教學過程輕“軟能力”培養,脫離企業用人標準
在高職院校中,雖然也進行了學生“軟能力”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照樣延伸,致使高職學生理論脫離實際, “教學內容重理論輕實踐”和“教學方法單一,不能產學結合”。由于教學活動圍繞理論與書本,且不注重趨勢更新,導致畢業生進入工作單位后的眼高手低。同時與之相關的“專業設置與實踐脫節”、“師資缺乏實踐經驗”、“教材知識陳舊落后”等也充分反映了高校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
2.就業指導流于形式
雖然有些高職院校也開設了學生的就業指導課程,但大多是以講座的形式存在。而學生恰恰對講座不感興趣。所以效果甚微。大多數高職院校缺乏對學生系統的長期的就業軟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就業與職業發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學生與用人單位和對社會的對接。
3.畢業生就業信息系統和就業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高職畢業生就業主要通過學校、人才市場舉辦招聘會等方式獲得信息,與需求方見面,信息渠道比較窄,簽約成功率雖然不錯但形式單一,使畢業生養成“坐等”的習慣,無形中錯過了網絡招聘和地區區域招聘的更多機會。同時目前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較為薄弱,就業指導渠道單一,就業指導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專業的、高素質的就業指導教師較少,對學生的就業軟能力指導缺少教材等現象非常普遍。
三、對策與建議
(一)高職學生:積淀深厚的就業軟能力
根據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以及上文中對高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分析,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淀深厚的就業軟能力:
1.調整心態,學會自我管理
職業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敗多少,處境的好壞,身體條件、學歷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能決定人的命運和人生的價值。唯有真正認識自我,發展積極的心理素質,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所以說處境和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做好心理準備,對未來做出的選擇才是最重要。所以要有積極的心態。
同時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高職學生在職業選擇時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可以為你提供更多的成功機會。在走向就業和職業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敵人并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而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因此,高職畢業生要注意克服不良情緒,學會控制情緒,努力完善自我,這對于提高高職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求職競爭的能力是大有幫助的。
2.加強社會實踐,提升為人處世能力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操作能力,所以可利用寒暑假期和課余時間,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也可從事一些課外業余兼職工作。這些對高職學生最大的收獲在于了解社會,提高溝通表達能力,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就業信息,加強與用人單位溝通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畢業生只有具備“信息就是機遇,信息就是成功”的擇業理念,有意識地、及時地多方收集并掌握大量可靠的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才能做到目光遠大,思維敏銳,行動果斷,把握機遇,在擇業中獲得成功。
(二)高職院校:建立以就業“軟硬能力”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實施就業力教育的首要原則是應該以所有學生為對象,廣泛而系統地落實于整個大學教育內容之中,讓所有學生都有充分機會利用大學教育發展其就業力。實施重點包括:推行通識教育與彈性學制,延緩專業分流,擴大學生職業發展選擇空間及對產業人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強化課程設置與產業發展及學生就業需求的聯系,在課程規劃與改革中引入用人單位意見,適度引入產業界師資協助教學,鼓勵有序的教師校外兼職,提升教師對于產業界實務的了解,推動教師隊伍向教學科研、實驗實踐指導、社會服務等不同方向多元化發展;鼓勵教師在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中融入表達溝通、團隊合作、問題解決等核心就業力的培養,盡量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理解理論如何運用于產業實務;建立促使教學單位及教師重視就業力培養的激勵機制,把畢業生就業表現納入教學單位績效評價;強化就業輔導工作,提升就業指導中心功能,開展信息交流、個性化職業輔導、職場體驗、人格及職業性向測評、畢業生就業調查等全方位就業指導服務;促進大學生實習的制度化與規范化,加強學校與用人單位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實習工作機會,以就業體驗提升就業力;建立學生就業力評估制度,明確訂立學生畢業時應具備的基本能力要求,使學生能夠了解自身能力發展狀況,幫助學生改善學習及職業生涯管理,鼓勵學生積極的終身學習。
(備注:本研究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就業軟能力培養模式研究(11sku33)》階段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汪懌.就業能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面[J]. .教育發展研究,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