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9 05:18:5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藝術教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又檢查讀書筆記了,教師們忙碌起來,《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語文教學》、《數學教學》頓時搶手,我把教育當藝術。你圈我畫,他摘我抄,刷刷點點,筆走龍蛇。不到兩天,5000字的讀書筆記一蹴而就。還有沉得住氣的,欣欣然拿出去年的佳作,拂去塵埃,依然新顏。檢查結果,領導滿意,群眾放心,皆大歡喜。然“大風”過后,仍讀書的,已寥若晨星。
以上鏡頭,即為當今農村學校教師讀書之概況。不知自何時起,也不知責任人是誰,在學校讀教育專著的罕見,專心看教育報刊的也不在多數。教師忙的是應試教育。追求的是“方法”,是成績,教學藝術無暇顧及。領導忙的是文山會海,各種表格,更“沒空”讀書。有個學校的校會令人瞠目:校長慷慨陳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教育論文《我把教育當藝術》。學習好可以光宗耀祖,父母沾光,鄉親得益,開轎車回家比騎自行車回家要榮耀許多……”聽后真讓人懷疑自己回到了1949年以前,他是否靜下心來讀過幾天書?新的教育理念怎么這樣與他無緣。有人說一頭獅子率領一群羊能戰勝羊率領的一群獅子。領頭“羊”既然如此,他身后即使有“獅子”,又能猛吼幾聲呢?
現代科技,突飛猛進,現代教育,日新月異。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標準越來越高,教師的知識儲備應該是淵源泉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育理念應時刻是全新、務實的。教師鉆研的應該是教學藝術而不僅僅是方法,教師追求的應該是做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決不可忽視了自我充電、自我改造。不僅要廣泛涉獵各種教育報刊,還要敢于走進古今中外的教育經典,它們是中國教育的根,是教學藝術的源泉,把它們讀懂了,再聯系工作實際,有所發現,有所進步,這就是創新。
戲曲是一門富有極高文化內涵的綜合藝術,它包括了表演、唱念、服裝、武術等藝術門類,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開設戲曲藝術課程,使學生接受戲曲藝術的熏陶,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戲曲藝術教育首先要從中國戲曲發展史入手,對學生介紹劇本中既熟悉又具有教育意義的民間故事和歷史人物,再把學生逐漸帶入藝術的欣賞之中。其次,通過觀看錄相資料和實況演出,使學生親臨其境耳聞目染產生興趣,主動了解戲曲藝術的特點和形式。再次,通過傳授簡單的唱、念、做、打等基本知識,努力開發學生內在的藝術潛質,使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才能使學生在這個學唱、學做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藝術鑒賞力。
二、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目的
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在戲劇舞臺上,塑造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民族英雄和無產階級革命者等栩栩如生的舞臺人物形象。通過實施戲曲藝術教育,選擇較有思想內涵的優秀劇目,讓學生深刻了解中國發展史,學習像岳飛、文天祥、袁崇煥等歷史人物的英雄氣概,學習江雪琴、李玉和等無產者的崇高革命理想,透過這些舞臺上生動的藝術形象,豐富了學生的歷史知識,振奮學生的精神毅力和思想斗志,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樹立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這種藝術感染力的潛移默化教育效果是課本上所不能替代的。
三、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建議
認識實施戲曲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參考潮汕地區開展“潮劇進校園”的工作經驗,建議有步驟、有計劃的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1、選擇確立好試點學校。選擇戲劇活動頻繁的區域所在學校,由點帶面,讓典型帶動一般,先進行普及戲曲基本知識的工作,然后進入實質性教學。
2、重點抓好唱念、排練課。選擇通俗易懂的戲曲經典唱段,排練一些簡單戲曲片段,使學生能夠朗朗上口,輕易入手,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3、名家面對面,零距離接觸。通過名家進入校園展演傳藝,使傳統戲曲藝術更具“親和力”,學生零距離感受傳統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有助于學生更快提高興趣。
4、組織學生文化志愿者。學校與戲曲演藝團體、藝術學校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臺,組織學生文化志愿者積極參與文藝演出活動。
5、廣泛宣傳,營造熱愛戲曲氛圍。采用板報形式,介紹戲曲發展史、經典節目和優秀演員,在校園進行廣泛宣傳;開展戲曲知識競賽活動,在學生中營造熱愛戲曲氛圍。
四、總結
[關鍵詞]創造力、藝術教育環境
廣義的講,“藝術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人才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它對學生健康、全面、和諧的發展起巨大的“催化”作用,具有育人的綜合功能。它是技藝性、智慧性及愉悅性兼具的基礎文化課。主要有音樂、舞蹈、戲劇、詩歌、書法、繪畫、攝影等,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和理解,培養人們對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這也是新的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那什么是創造呢?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劉佛年曾說過:什么是創造?我想只要是有一點新意識、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稱得上是創造。
現代創造學認為:人的創造力是在適當的條件下得以開放和發展的,沒有適當的條件,人的創造力就會被扼殺。學校教育環境在學生的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所以,在學校營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能夠使學生便捷而有效地獲得創造美的能力。
學校藝術教育環境應包括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我們把其歸結為顯性藝術教育環境和隱性藝術教育環境。顯性藝術教育環境指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的、聽覺的,和藝術學科直接相關聯的環境;隱形藝術教育環境隨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卻看起來和藝術學科無直接聯系,在潛移默化中會對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產生影響的環境,如教師的衣著、言談、政策……顯性環境和隱形環境并不獨立存在,他們是相互關聯的統一體。
小學生創造力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的動態進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創造力呈持續發展趨勢,但并非直線上升,而是波浪式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好奇心強,喜歡提出問題。正是有了好奇心,才體現出對事物探索的熱情。(2)善于大膽幻想。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創造力更多的帶有幻想型的特點,同時,小學生創造想象和思維大多是由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情境激發的,思考問題是表現出一定的主見。(3)直覺思維和靈感在兒童創造力中起著重要作用。
校園是學生長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對學生的藝術素質有極大的影響,藝術化的校園環境是藝術教育的隱形課程。因此我們遵照兒童教育規律、兒童的身心發展及認知特點,對藝術內容充分挖掘,創造性的營造藝術教育環境。
1、在音樂、美術教室的墻面張貼一些古今中外音樂美術大師的照片、生平介紹、代表作以及他們的一些名言、觀點,讓孩子們從小與大師對話,從中吸取營養,接受藝術的熏陶。
2、在音樂美術教室開辟一塊學生藝術專欄,專門展示孩子們自己的創作,如:兒童畫、泥塑、工藝品、作曲作品、自己歌唱的磁帶、表演節目的照片、錄像等,還可以放一些自制的樂器,讓他們在自我展示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保持對藝術學習的持久動力。
3、在教室的外墻上、走廊上定期更換,本校最有代表性的最突出的學生作品及作者簡介,
使小作者得到鞭策、鼓舞,給其他的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指明努力的方向。
4、利用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在課間為學生播放精品音樂、詩歌,還有每天大課間的美文誦讀活動,都受到學生的喜愛,讓他們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體驗到美,獲得了美的享受。
5、走進我們的校園,就能感受到一種藝術化和現代化的氛圍。綠的操場、黃藍相間的教學樓、立體綠化、做工精致的宣傳招牌……都能給人以美的享受。
以上這些方式能夠從多個角度刺激學生感官,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奇的空間、一個七彩天地,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培養了他們的藝術感知力,激發了他們創造美的意識。
藝術教育必須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不能停留在單純的知識傳授、感受美、鑒賞美的層面上,而是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因為學生的任何創造都是在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開始的。一般來說,基礎知識掌握越扎實,基本技能越技巧越熟練,思維就越靈活。思路就越開闊,創造和發展能力就越強。
1、抓好藝術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技能
為確保藝術教育質量,我校嚴格按部頒計劃開齊開足藝術課程,為培養學生創創造美的能力提供了一個最基礎的平臺。
我們在藝術學科的課堂中堅持基礎的技能與情感并行發展,著力改變藝術學習中的機械模仿與枯燥訓練,不以單純掌握專業知識技能為目標,而是讓學生廣泛地了解、學習藝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形成藝術體驗和藝術能力。我們堅持把音美課作為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嚴格按課程標準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重審美教育,培養學生不斷提高認識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和興趣,尤其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美的心靈的啟迪和美的行為的培養,增強教學內容的內化作用,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創造美的能力。
教師是藝術教育的傳播者,藝術教育的成敗關鍵在教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強調教師調整師生關系,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提高學習興趣,以新的教育觀念來影響學生;改變傳統的整齊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生動活潑的活動中思維活躍、表現風格多樣的課堂模式,讓學生很輕松地獲得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2、抓好藝術興趣隊組,發展學生的創造美的能力
為適應社會未來的需要,豐富和發展學校辦學的內涵,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陶冶學生情操,我們開設了藝術興趣小組,讓孩子們
在完整的藝術活動中掌握藝術知識,發展創造美的能力。(1)結合我市、我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開設了合唱、舞蹈、器樂、繪畫、書法等多個藝術隊組,學生根據本人興趣自由選擇一個班參加藝術活動。
(2)把興趣隊組納入課程管理,集中在每周五下午兩節課專門用于藝術活動,打破班級、年齡界限參加藝術活動。
(3)為確保輔導的質量,我校廣納名師,面向社會招聘有名望的藝術人才,長期負責興趣隊組的輔導工作。
學校藝術隊組的開辦,為學生營造了藝術教育的最佳環境,它使藝術學習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活潑多樣,使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的提高更自然更容易。
每學期,學校都會有幾個重大的活動。如開學典禮、散學典禮、特長展示活動、歌詠比賽、少先隊大隊干部競選等等,在每次活動中,不管它與藝術活動有無直接關聯,我們都應該讓它藝術化,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比如:
1、在每次活動開始前,進行拉歌比賽或播放一些適合兒童特點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或跟唱;
2、舞臺布置藝術化。如特長展示活動的舞臺可布置或活潑或歡快型的;少先隊入隊的舞臺可布置成莊重型的;競選的舞臺可以布置成嚴肅而活躍型的……
3、活動主持藝術化。主持人的衣著、談吐、站姿都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使學生的成長受到影響。
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共同參與或出點子或參與實踐,這樣就會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了。
呂百斯(我國二十世紀杰出的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先生在《藝術教育》一文中指出:藝術教育是綜合的教育,綜合社會、家庭、學校三部的教育。我們也依此構建了以學校為主體的三結合藝術教育網絡,全方位開展以培養創造力為中心的教育實驗,相互聯系、相互促進。
如:通過家長會或《家教導報》向家長宣傳藝術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改變家長陳舊的藝術觀;請家長同孩子一起參與藝術活動,家長或擔任孩子的藝術老師,或與孩子一同參加藝術訓練,既提高了家長的藝術素養,又培養了孩子們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發展了孩子們的意藝術能力;在每學期一次的校際“特長展示”活動中,我們都會請社會人士對孩子們的表演進行真誠的評價與鼓勵;和家長一起把孩子們帶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欣賞美,帶到社會中去尋找美,或進行藝術方面的探訪等活動,真正構成了一個家、校、社會聯動的藝術教育網絡,營造了良好的藝術教育氛圍,形成了一個有創造意識,有創造力的群體。
總之,營造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有利于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文化藝術傳統,使孩子們從小就對藝術方面感興趣,激發孩子不斷探索,從而使他們的藝術能力特別是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發展、升華。因此我們要集思廣益,勇于創新,盡力營造出充滿藝術氣息和文化品位的教育環境,給孩子們以藝術熏陶和美的享受,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環境的育人作用。
參考:《現代教育》高等師范大學公共課教材(扈中平、李方、張俊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公共藝術教育在綜合學科與公共藝術專業學科內容的基礎上,對公共藝術各種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進行分別地研究與學習,其中包含了公共藝術的藝術形式、本體形態、創作形式與觀念、技巧、方法以及審美意識等內容。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有機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實施美學教育的重要途徑以及最有效的途徑。公共藝術教育內容豐富、情感濃厚,既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精神與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同時還具有凈化心靈、開啟智慧、為學生實現藝術價值的重要作用。從而使公共藝術教育成為真正實施美學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并積極發揮其最大的培養潛能,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審美能力與審美人格。隨著我國的高校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作為人文教育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的公共藝術教育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視。公共藝術教育不但可以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優秀的教育教學水平還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因此,加強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刻不容緩。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的腳步
二、通識教育背景下公共藝術課程的問題
1.缺乏對公共藝術教育的正確認識。通識教育對于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有效順利開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許多高校雖然認識到這一點,但并沒有把這種教育理念真正地廣泛運用到公共藝術教育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前高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沒有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學校領導與相關負責人缺乏對公共藝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也只是運用傳統的教育方法進行教學,在課程的安排上也沒有加大重視力度,并且在進行通識教育理念的施行過程中,只會吶喊著通識教育的口號,并沒有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真正地施行。傳統的教學模式的禁錮打不破,從而使得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培養力度達不到教育的要求。
2.公共藝術課程的選擇性不強。現階段我國開設有公共教育課程的高校對于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學分要求并不高,只要2個學分就能夠順利結業,即學生只選擇一門選修課程就可以了,加上學校的還有另一條選課規定,在選滿2個學分之后,學生如果多選藝術課程是不計學分的,并且還失去了一次選課的機會。加上在這些選修的課程中,提供給學生選擇的課程非常少,內容比較單一,主要是在音樂欣賞與美術欣賞這兩方面提供學生選擇。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很難按照自己主觀意愿與興趣愛好來進行選課,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大地被降低,從而導致公共藝術教育達不到藝術教育的教學目標。
3.缺乏高素質的教育師資隊伍。從我國高校當前開設的公共藝術課程看來,大部分院校都有專門的教師進行公共藝術的教學,但是,大部分教師都只是掌握了某一方面的相關藝術知識,專門從事公共藝術研究的專業資深教師卻很少,長期從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更是少之又少,缺乏高素質的教育師資隊伍。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校在招聘教師的時候,只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能,忽略教師的綜合藝術素養,進而造成公共藝術課程只能片面性與單一性的開辦,導致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成了專業技能培訓的課堂,讓學生很難接受。
三、通識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方法
1.建立健全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建立健全的公共藝術教育體系,要從藝術的具體內容以及藝術的類型特點來進行構建,某種藝術方面只能具體說明這個藝術方面的問題,不能說明整個綜合藝術的問題。從藝術的內容上來說,藝術分為音樂、舞蹈、書法、美術、戲曲、話劇、工藝制作與影視欣賞等,這些藝術雖然內容各不相同卻又相容相通。從藝術的類型上來說,藝術課程同樣包含著應用基礎與實踐創造以及拓展等方面相關聯層次的類型,具體包含了藝術的理論教學、欣賞教學、創作實踐、技能訓練與表演實踐等。從廣義上來說,在未來藝術與高科技發展的新形勢下,公共藝術教育逐步趨向綜合性的發展道路,而科學與人文藝術、形象與理論的思維意識的融合滲透,推動了公共藝術教育向其他學科擴展的發展方向,比如市場藝術學、倫理藝術學以及社會藝術學等就是藝術跟其他學科交叉結合而形成的產物。如果對高校學生進行深入廣泛、多門類相結合的公共藝術教學,將更廣闊的藝術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建立健全的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就能夠讓公共藝術教育得到更有效的實質性發展。
2.創建豐富的藝術教育課程。在普通高校中,支撐著整個藝術教學最重要的內容便是公共課程,其中,公共藝術的課程內容不僅僅只是琴棋書畫與吹拉彈唱等技能化教育,也不僅僅是藝術概論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而是以學習藝術作為載體,通過對藝術相關文化的了解與感悟,讓學生能夠真正去感受生活、開闊視野、體驗人生并且增強自身的文化底蘊。因此,學校要重視課程內容、教學方式的設置,是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質量的關鍵,要著重創建豐富的藝術教育課程。首先,課程教育的形式要多種多樣,其中包括文科和理科,必修課和選修課,并且要滿足學生的藝術愛好需求,所設置的藝術課程還要區分少數的、面向全體藝術愛好者的必修課。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能夠接受公共藝術的基本教育,使學生在欣賞大量的藝術實踐課程中完成個人的愛好課程選修。根據以往的藝術類課程經驗,探索知名高校的辦學經驗,把學生的公共藝術社團活動等業余的藝術愛好正式納入正規的教育課程中,從而豐富藝術教育課程,推動公共教育的發展。
3.開展藝術實踐活動,建設公共藝術團體。除了開設藝術類課程之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更多的渠道與途徑來展開公共藝術教育,比如,開展舞臺文藝活動。多種活動形式可以活躍校園的藝術氛圍,創造具有藝術氣息的校園文化。讓更多學生加入到其中,一起親身體驗藝術的魅力,鼓勵在舞臺中表演的學生展示自身的才華,調動觀眾的參與熱情,使得臺上臺下的學生都可以體驗到不同的藝術感悟。除此之外,校園的藝術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學生自行安排組織的,活動中角色各有不同,有登臺表演的、有負責導演指揮的、有舞臺燈光音響與道具服裝監管的。這樣的活動極大調動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豐富的想象力,并且提高學生的動手積極性與參與的熱情,鍛煉學生自身的藝術活動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去了解公共藝術的魅力。同時,藝術團體作為推動校園公共藝術文化發展的主力軍,在對其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個人喜好與專長,因材施教,使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藝術潛能。并且藝術專業人才不會再被社會埋沒,不再自己單打獨斗,形成一個有目標、有組織、有力量以及生命力的藝術團體。比如我國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各大高等院校的藝術團體,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參與藝術與實踐藝術的新平臺,藝術團體的所有成員并非全部都是藝術特長生,有一些也是來自公共藝術課堂中的普通的愛好藝術的人。此外,藝術團體也積極吸收校園內每一個熱愛藝術以及具有藝術思想的學生,這就加大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教育范圍,推動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發展。
4.引導學生體會藝術的多元文化。從藝術產生的那一刻起,就與現實社會的生活緊密相連,在中世紀的西方國家是為了使貴族階層的審美體驗得到滿足,在我國的古代則是實現社會規范教化與道德倫理的重要手段,或者是為宗教祭祀活動與民間交往活動渲染濃郁藝術色彩。到現在還有許多地區和現代的藝術文化與商品文化結合起來創造出新的商業文化,藝術在社會中一直發揮作用。通識教育理念為公共藝術教育鋪設了一條發展的道路,把藝術引入一條寬大多元的文化道路,公共藝術教育事業不再僅僅局限于美育的范圍中,與民族文化和社會經濟產生更大的關聯與互動,培養學生多元文化公共藝術教育的價值觀、人生觀。把社會、民族、多元文化等元素植入公共藝術的認知理解和領悟反思中,使學生對世界公共藝術文化與民族公共藝術文化有更全面更細致的認知,同時也是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目標和目的。
四、總結
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是以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磨練學生的精神意志以及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為目的的;然而藝術素養的培育則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從而促進學生精神生活的健康發展。雖然體育與藝術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二者的最終目的是相一致的。體育教學與藝術素養的提高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獨立看待。美育與體育都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審美創新活動以及情感的表現都是藝術素養培育的有機構成元素。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教學不僅能夠使藝術能夠在體育學習中得到表現,而且還是一種進行藝術創造的重要途徑。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都會產生進行藝術創造的靈感,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共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藝術素養的培育不僅是培養新型人才的素要,更是當前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藝術素養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教育體系的改革,我國體育教學中進行藝術素養的培育已經取得了極大的進展,但是,筆者認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藝術素養培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缺乏高水平的體育藝術教材
在進行體育藝術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基本上還是處在摸索階段,沒有一套科學、正規的體育藝術教材能夠依照。通常都是在一堂體育教學課程中,一半時間用于進行技術體育的教學,一半時間進行藝術體育的教學。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體育藝術教材建設,是今后加強體育藝術課程教學的重要問題。
(二)體育藝術教學的師資隊伍素質較低
在體育課堂中進行體育藝術素養的培育,這對任課教師自身的藝術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就我國目前的體育教學情況來看,體育教師往往存在著學歷較低、職稱較低的狀況。除此之外,體育專業教師的專業構成比較復雜,有的是藝術體操、健美操等項目轉項教師,有的是藝術院校、體育院校或師范藝術類專業的畢業生,有的是社會外聘藝術及體育類學者。上述不同的教師在體育藝術教學中各自有其優勢與缺陷的存在。基于這一現狀,筆者認為有必要加強體育任課教師之間的優勢互補,完善自身所欠缺的知識能力,尤其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文化知識含量,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在我國大多數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嚴重的教學力量不足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再培訓,另一方面要有專職的復合型教師充實到教師隊伍里來。
三、加強體育教學中藝術素養培育的幾點對策
(一)加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音樂元素
音樂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動聽的音樂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藝術情趣。當學生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進行體育鍛煉時,就能夠一邊進行體能上的鍛煉,一邊接受優美旋律的熏陶與感染,這時體育教師在進行對音樂的講解與渲染,就能夠使學生在心靈與音樂自然而然的產生共鳴。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音樂元素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加入,能夠降低學生在體育課堂鍛煉中的疲勞感以及厭倦,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在增強學生的運動感、激發學生進行體育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及創新精神等方面起著其他教學方式不能比擬的重大作用。因此,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本次教學的內容、性質以及學習要點等多方面因素,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恰當的音樂元素,這樣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以一邊進行動作示范,一邊配合音樂的樂律,從而為學生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營造一個充滿激情與活力的課堂氛圍。尤其是對于那些課堂內容比較枯燥無味,或者那些需要加大運動量的耐久跑或者其他形式的身體素質練習中適當地聽些比較激憤的音樂旋律,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被這些激昂的音樂旋律分散掉一部分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鍛煉過程中的興奮程度,延緩學生的疲勞時間。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劇烈運動之后,可以播放一些旋律比較輕柔的音樂,這樣能夠使學生的身心能夠從緊張的鍛煉中放松下來,有助于學生精神的放松。
(二)加強體育課堂教學中的美術元素
正是由于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美”,體育運動才會具有如此強大的吸引力與魅力。由于小學生正在處于身體成長以及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對美的追求是比較迫切、比較強烈的,正是基于這一特征,筆者認為小學生的這一身心特點為我們體育教學中運用美育開展活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班級內部體育骨干的積極作用,讓學生組織活動,給學生創新展示風采的空間,把學生從單純的對美的欣賞轉化成對美的追求,提高學生感受美和塑造美的能力。例如,可以給學生布置自行設計健美操動作的課下小作業,并讓學生畫出人體示意圖,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與表演,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創造性,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們在自我設計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形體美,讓學生建立完美的藝術形象,進而引起心理上的連鎖反應。合理、科學安排融體、音、美于一體的優化教學法,讓體育課堂煥發藝術光彩。
在做好現有教學科目教育的基礎上,擴大教學范圍,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藝術設計行業的新知識,不斷更新相關領域的學科知識。注重當下有關藝術設計信息的收集。高職類的藝術設計類專業要改變長期只注重專業技能教授的教學方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大自然中的美以及身邊事物的美。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掘美的瞬間,啟發學生用藝術的視角看世界。發現客觀的美,并將發現的客觀的美應用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去,形成帶有自己主觀意識的美。針對學生接受國內外優秀設計作品機會比較少的情況。要適當地增加欣賞課。主要目的是通過欣賞分析國內外優秀作品來提高學生自身的審美品位。辯證的了解世界設計中對美的理解和表達,把握美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學生了解藝術設計的歷史,從前人的身上總結經驗,吸收借鑒前人留下的美學思想。去糟取精。通過不斷的啟發和引導使學生逐漸的培養出具有個人主義的審美趣味、鑒賞力以及創造力等等。
2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現在是屬于信息化的時代,藝術設計教育也要呈現出一定的時代特征和開放性。科技的不斷發展使學生獲得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電腦作業開始成為藝術設計新的創作陣地。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術設計類的教育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如何根據市場環境的改變來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現在的設計行業,大量的作品如出一轍,這跟在平日的教學中缺乏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關。創造力是設計師的鑰匙。失去創造力的設計師就好比沒有了刨刀的木匠,一切的工作都不能繼續下去。世界上一切的美都是創造出來的,一個好的藝術設計培養計劃中不只是要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強化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人文關懷中的審美
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表現在對人的尊嚴、人生價值以及生活追求和對人的關切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趣味,不只是要有能發現美的技能和創造美的能力。同時,那種學生自成一體的美學理念中也要有在人文中柔化的美。這種美表現在設計作品中深厚的文學底蘊上和設計者本省的道德修養中。現如今的人文精神仿佛處于失落世界之中,尤其是現在的藝術包裝設計師為追逐高額的利潤而提供過度浮華的包裝方案。這與學校藝術教育部不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有很大的關系。使得學生在人文精神和職業道德上也具有“審美品位”。這樣的藝術教育才算是真正完整的教育。
4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教育教學思想的與時俱進
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化教學迅速發展。這在改變了傳統學習方法和講授方式的基礎上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老師如何利用信息的多元化引導學生在紛雜繁復的信息中汲取必要有用的知識。是現代教學面臨的又一次大改革。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提高課題設計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吸收真正的美學知識,塑造正確的人文理念。深刻地認識到審美并不只是了解美,還要創造美并且道德也要美。如何豐富學生的精神家園,也是現代高職藝術教育中將要研究的新重點。
5結語
《學校藝術教育規程》的頒布實施,對開創學校藝術教育新局面,促進學校美育發展和滿足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醫學院校經過幾年的實踐,證實了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提高審美能力、啟迪智慧、健全人格等方面起到了獨特的作用。但就目前醫學院校的發展狀況來看,藝術教育的開展還缺乏深度和廣度,真正意義的融入專業教育還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二、實施過程與對策
1.明確藝術教育理念,開展普及工作
(1)根據藝術教育的總目標,把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在學校各個環節和形式上體現素質教育的宗旨,構建一個“以美促德,以美益智”的藝術教育環境。同時,明確藝術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一理念,為每一位學生提供藝術教育的機會,避免藝術教育的功利化、狹隘化,把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發展。
(2)完成課程設置:根據醫學院校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在教務部門的支持下,將藝術課程納入教學計劃,開設了音樂、美術、舞蹈、影視作品欣賞等理論課程和攝影、書法、樂器演奏、國標舞等實踐課程。首先把國內外的優秀藝術作品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從藝術文化的發展中感悟世界的美、人生的美。其次,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藝術知識和技巧,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藝術修養。
(3)開辟課外藝術活動場所:課外藝術活動既能展現校園文化風貌,又是促進學生藝術能力發展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開辦了樂隊、舞蹈、攝影、繪畫、手工等藝術活動室,使學生每周有兩次機會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藝術實踐。
2.深化藝術教育,提高藝術教育層次
(1)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學質量:藝術課程除了要學習藝術知識和技巧本身,學生更要通過背景、文化,把握藝術所表述的本質和藝術的精神。所以,安排教學內容時,有目的地選擇優秀的藝術欣賞作品,合理擬訂審美教育計劃,有的放矢地提高審美高度和層次。
(2)明確科研方向:科研的目的是帶動教學的發展,所以藝術教育的科研工作不能只重視藝術理論的研究,要針對藝術教育在學生心理、情感、審美和創新能力的作用進行研究,大力挖掘教師潛力,積極申報高層次的研究課題,以取得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科研成果。
(3)在藝術實踐中檢驗藝術教育成果:在課外藝術實踐中以各類藝術節做契機,充分發揮社團作用,成立合唱隊、舞蹈隊、攝影、書畫協會,積極參加各級大型文藝演出與國家、省、市的藝術展演活動,在實踐中使學生的藝術技能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養、人格得到升華。
3.促進藝術與專業教育的融合,發揮藝術教育的育人作用
學校教育中各個學科、各個環節乃至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都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因素,只有拓寬藝術教育途徑,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審美能力。
(1)專業教學與藝術教學的融合:教學實踐中我們摸索出醫學院校的課程應將審美教育融入藝術教育的全過程,由原來的藝術審美延伸到醫學審美;由開設單純的藝術課程發展到與專業相結合的審美課程中。如開設音樂療法、醫學美術、形體儀態技能訓練等。在藝術與醫學結合的教學實際中,強化學生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專業領域內審美水平的提高。
(2)挖掘教師藝術潛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各個專業教師藝術素養的提高,會對學生的審美水準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學校定期開辦藝術講座和藝術技能培訓班,開發教師的藝術潛質,使他們在教學中以美學的觀點、審美的眼光培養學生。
(3)校園藝術環境的建設:指校園的物質文化設施,如校園內部景觀設計、建筑物內部的裝飾設計等,其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它不僅反映學校的文化傳統和學習風氣,還可以反映學校所蘊藏的發展潛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從無意識接觸中獲得相關專業知識的滋潤和思維的啟迪,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三、取得的效果與分析
1.健康人格的提升:藝術教育實踐中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欣賞課中憑借優秀的藝術作品所蘊含的廣泛思想內容、深刻的寓意和豐富的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與啟迪。這情感和意識上的觸動往往是構成人的美好性格的必要條件。有了美好性格,學生就會以對美好事物無比熱愛、對丑惡事物無比憎惡的審美態度去對待現實社會、人生、事業、親友、同志等。在課外活動中,讓學生在審美的環境中和親身的實踐中去感悟藝術作品所反映、描寫、刻畫和塑造的人物的高尚境界,看到生活美與藝術美標準的差距,從而對優秀作品中的人物或事物產生認同。這種認同反過來又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激勵他們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審美能力的提高:無論是課堂教學、課外藝術實踐還是藝術環境的熏陶,都是通過具體、直觀、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學生在直接感知美的事物過程中充分展開想象,發揮創造,提高敏銳的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在美的品位與感悟中得到愉悅和理性的啟迪。另外,藝術活動中師生間能保持暢通的情感溝通,這種溝通和理解伴隨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染學生,激感活動。強烈的情感活動形成巨大的動力,推動學生的想象和思考,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對待社會。
3.應用能力的提高:學生在藝術課程中獲得的藝術能力和經驗,使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富有情趣,工作和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和富有創造性
四、結論與建議
1.藝術教育的實踐使學生對美擁有了感受力、鑒賞力和創造力,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華和凈化,促進了人格的完美。事實證明,藝術教育在培養學生方面起到了其他學科無可替代的作用。
2.藝術教育是一種生命教育,是提高審美而完善個人文化的品格教育。因此,它的教育是廣泛的,不能只局限在藝術文化范疇,而應進一步融合于藝術教育,與其他幾方面教育一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為促進藝術教育在學校的深入開展,領導應制訂政策,在教職工或學生考核中必須與藝術教育相聯系,從而引起學校各個方面的重視。
4.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個成功的教師,不僅是豐富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精神世界的探尋者,教學中時刻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和教學規律,運用高超的技藝、豐富的藝術、健康的內容,來激活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情感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鄭小筠《清華大學的美育課程與教學》,《美育通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