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2 23:49: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健康教育課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課程目標的設計研究課程目標是教育目的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化,是課程編制、實施和評價的準則。吳嫻蘭、高霞認為在確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時不能僅僅從認知的角度去考慮,只讓學生掌握知識點,而應當在認知的基礎上增設情緒領域的教學目標。曾驪認為課程目標應該以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重點,著力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心理調適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協調各種心理因素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協調而健康的發展。當前學者們雖然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論述不同,但是觀點比較一致,都將目標定位為以發展性目標為主,預防性目標為輔,使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自助助人”的課程。
(二)課程體系的建構研究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理解。狹義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廣義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指以“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核心的課程群、課程體系。黃金來根據在部分高職院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證調查,認為以《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體、以相關心理學分枝為拓展和以系列專題講座為補充的課程體系,是一種較為完善合理的課程體系。邢靜南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應該顯現出“三大模塊”的特點,即主干課程模塊———以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課程為主導;支撐課程模塊———以應用心理學課程為支撐;活動課程模塊———以專題活動類課程為補充??梢钥闯?,當前大多學者認為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應該是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主,以專題講座、心理訓練實踐等為必要補充,多維度構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體系內各部分相互配合、互為補充。
(三)課程內容的選擇研究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呼喚學習者的個性發展,在課程與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以學習者的需要為主導,整合學科課程的內容。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內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標準、環境適應、自我認知、情緒管理、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戀愛心理、生涯輔導、挫折教育、網絡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內容。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的多是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通用教材或是任課教師自編的講義,理論知識過多,缺乏趣味性、可讀性,大多都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講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積極情緒。因此,在選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因素,構建多層次的滿足不同學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邱開金、周曉玲通過對浙江、江蘇、云南、河南、廣東、湖北等六省42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信函調查,認為課程內容的設置應該以學制為紐帶,不同年級教授不同類型的心理健康知識,整個課程內容可以劃分為通識類課程、職技類課程、心理健康類課程三大類課程。吳嫻蘭、高霞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很多,但側重點不同、針對性不強。因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時應當以多種教材作為基礎,同時針對院校自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整合時應考慮以下三點:一是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性知識,二是針對學校、學生的特點選擇教學內容,三是結合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
(四)課程實施的過程研究課程與教學實施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體性要素,二是條件性要素,三是過程性要素。教學活動的主體性要素主要是教師和學生。教師在教授活動中是主體,他們具有一定的認識和實踐能力,并發揮著自覺能動性。但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師總量匱乏,二是教學參與態度不積極,三是專業化水平不高。黎鳳環基于教師勝任力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特征為參照標準進行培訓需求調查,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選擇有利于提高勝任力的培訓方式和方法,加強培訓的組織實施,開展促進教育教學行為轉化的培訓效果的評估,可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勝任力水平,提高工作績效。應金萍等人借鑒歐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趨勢,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培養和資格準入。課程實施的條件性要素主要是由物質和精神兩方面構成的教學環境。教學的物質條件作為一種有形環境,主要指教室及其配套設施等課堂教學環境。教學的精神條件是一種無形環境,包括師生關系、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教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校風、班風、課堂教學的狀態與氣氛等。王慧秋認為高職心理健康教學環境應該生活化,和諧的互動式心理環境創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特色,它通常能引發學生的認同感、缺失感,激感共鳴,誘發行動愿望。同時,她強調了對話教學的重要性,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課堂氛圍中,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在師生經驗共享中創生知識和教學意義,從而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學形態。陳麗華通過實踐教學總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三大要求:不應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課,而應是聯系實際的應用課;不應是教師的理論“說教”課,而應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課;同時,師生之間要具有心理相容性。研究者們在教學活動的過程性要素中集中探討了教學方法與手段。由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學生自我教育的特點,因此,該課程的教法就不能像其他課程那樣采用講授式、自學式等教學方式,而只能另辟蹊徑。教師通常運用自我述評法、角色扮演法、討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行為訓練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開放平臺來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的。也有研究者探討了其他教學組織形式,如心理社團、團體咨詢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五)課程效果的評價研究課程評價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課程與教學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谛睦斫】到逃奶厥庑?,學者們圍繞兩種方式,探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一是傳統意義上對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考察,二是對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測試。針對學生成績考核,應該擴大考核范圍,降低期末考查成績的比重,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把期末考查成績與上課出勤守紀情況、課堂討論、作業質量、參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參與調查研究等平時成績和表現結合起來綜合評定。溫娟娟采用自然教學實驗法將隨機抽取的4個教學班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為期半年的心理課程“整體教學”干預實驗,探討心理課堂教學對提高高職生自我和諧發展的實際作用。實驗結果表明,高職生總體自我和諧發展水平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實驗班學生的總體自我和諧發展(t=-2.101,P<0.05)較對照班有了顯著提高。這個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干預措施,心理健康知識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和諧發展至關重要。
(六)課程管理的機制研究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需要有完善的課程建設保障體系。首先,管理層面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健全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涉及學校工作諸多方面,要加大財政投入。其次,教師層面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嘩眾取寵的游戲課,同時也要加強師資水平培訓。再次,學生層面也要更新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看法,不是應付性的學習,而是為自我發展的學習。另外,發揮由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心理工作站、學生心理自助組織與班級心理委員組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的監、管、辦的職能,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來自于《河南科技學院學報》雜志?!逗幽峡萍紝W院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的反思
從上述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文獻的內容分析發現,盡管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研究時間較為短暫,但還是涉及了許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構建了具有高職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對此應予以肯定。但是,研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對其進行反思。(一)研究內容方面首先,已有研究大都從研究者所在學校從事的教學實踐出發,對課程實施進行探索或者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側面展開研究,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研究較少。其次,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盡管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學經驗,研究也多為自下而上的經驗總結,但深層次、系統性的理論提升尚顯薄弱。
(二)研究視角方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應該是健康心理學和課程與教學論的交叉研究。但是,目前研究者多從健康心理學的視角出發,探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普遍缺乏從課程與教學論的專業視角,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科學而深入的開發與設計。其次,雖然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大學生心理特點的共性為基礎,但是也要看到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特點與普通大學生的差異性。針對高職院校學生“準職業人”特殊心理的健康教育課程研究較少。
(三)研究方法方面目前,學者們的研究方法還局限于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調查法。總體上講,定性研究多,實證研究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特殊性,應該采用相對合適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缺乏對文獻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實驗法、比較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運用。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研究的走向
【關鍵詞】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
一、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學理念方面
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對心理健康教育課自身特點,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其它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關系方面的研究較少,課程定位不準確;偏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較少地關注學生心理成長的實效。
2. 教學內容方面
因為學時數較少,很多內容只能點到為止,無法在課堂上深入展開;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不夠:心理健康教育課通常都是大班型上課,相較于小班型,難于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
3. 教學方法方面
理論課教學仍較多運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教學的方法單一;受大班型教學的限制,師生互動難;大班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形式需要優化創新。
4. 教學手段方面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多數能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但其課件制作的藝術性、實用性需要加強;另外多數高校只是利用網絡為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服務,但通過網絡為教學服務,建立網絡教學網站的任務,目前還沒有完成。
5. 教學管理方面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中規定:高等學校要按照本通知要求,“主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設置2學分,32-36學時?!钡鄶蹈咝J芨鞣N因素影響,實際執行的教學時數達不到相關文件規定;
(2)課程缺少連貫性: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往往安排在一個學期內就結束了,但一個學生在校時間共有6~8個學期,其他幾個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都是空白,這樣不利于學生連續學習心理健康知識。
(3)授課班型大,給課堂管理帶來諸多困難,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在超過150人的大班型課堂上,由于教師的監控能力有限,對一些學生的違紀行為卻無法一一糾正;而且,大班型教學的教室空間大,干擾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信息損失多,這些因素都使得聽課質量難以保證。
二、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應實現五個轉變
(一)教學理念應實從現注重知識傳授到注重學生心理成長的轉變
心理健康教育課與其它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總目標是一樣的,但在具體的教育內容及方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心理健康教育課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的導向性,而是更強調學生內在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體悟,從而構建符合自身特點的知情意行的恰當模式。
(二)教學內容應實現從注重知識體系到注重針對性和實用性的轉變
教學內容的設置要選擇與大學生成長、成材密切相關的內容,注重解決學生當下最困擾的問題,提高教學的實效。
(三)教學方法應實現從注重單純講授到注重學生體驗和實踐的轉變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法突出體驗性和實踐性,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問答法、團體心理游戲、心理測驗法、角色扮演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感悟,實現自我成長。
(四)教學手段應實現從注重課堂教學到注重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轉變
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表達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表達或不能表達的內容;利用網絡技術,讓教學網站同步教學,將課堂教學無法完成的,或者沒有時間完成的任務通過教學網站來完成,發揮課堂教學不能起到的作用。
(五)教學管理應實現課程設置從階段性到連貫性的轉變
按照教育部和遼寧省教育廳文件的要求來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滿足文件規定的學時要求,并將這些學時分布在學生整個在校的各個學期,從而使保證學生在校期間各個階段的心理困惑都能夠及時得到老師的指導。
三、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探討
(一)為心理健康教育課準確定位是上好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必修課程。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轉變學生對心理問題和心理咨詢的誤解,端正學生對自身內心世界的認識,使學生學會自覺運用心理學方法,解決所遇到的常見心理問題,在助人、自助的實踐中,提高心理調節能力,完善自我、和諧身心、健全人格。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管理是上好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保證
1. 從課程設置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管理
根據科生在校時間長短,將總學時數平均分配在各個學期,然后根據學期不同,學生心理需求不同,有針對性地制訂授課計劃,有的放矢地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設計團體心理行為訓練方案,這樣既解決了課程連貫性的問題,也讓在不同時期遇到不同問題的學生能夠及時從課堂上獲得心理健康知識,以及老師的及時輔導。
2. 從課堂管理方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管理
在大班型課堂上,老師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加強課堂管理:
一是將學生班級劃塊就坐法:學生按照老師劃定的班級區域就坐,這樣老師可以了解各班級的聽課狀況,班級間也可以互相了解監督聽課情況;
二是隨堂上交作業法:課堂隨機寫對本節課的認識,下課上交,即可提高學生聽課興趣,也可達到掌握學生出席率的作用;
三是對加強師生互動的設想。我們不妨可以借鑒英國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在解決“大班型”教學問題上,利用電子表決系統(Digital Voting Systems, DVS)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的經驗,這樣,課堂上來迎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是上好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核心
對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根據學生心理需求,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對實踐課教學內容的安排應考慮到與理論教學內容的銜接和呼應,讓實踐課對理論課起到一種補充的作用。
(四)采用科學教學方法上好大班型心理健康教育課的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方法應突出體驗性和實踐性,主要采用了案例教學法、問答法、團體心理游戲、心理測驗法、角色扮演、心理電影賞析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感悟,實現自我成長。
(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網絡教學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有利補充
現代社會是網絡時代,大學生應用網絡的熱愛和使用頻率更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課課堂教學相關資料上傳到網上,上傳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相關的、大學生普遍存在問題的指導性材料,包括視頻小片、心理小測試、心理拓展閱讀、心理行為訓練活動指導等資料,讓學生在課后仍可以對課上沒有消化理解的內容進行學習;另外,通過網絡平臺,老師還可以回答一些學生不愿意當面詢問的問題,以解決學生內心困惑,這些方法的使用對有限的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凌冰,姜文學:電子表決系統在大班型課堂中的應用研究――英國薩里大學的經驗與啟示,中國電化教育,2009.1.
[2] 徐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構初探,成功(教育版),2009.5.
[3] 薛香: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兼談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運用,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0.11.
課題:
本文為遼寧科技學院2012年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教學改革項目:本科《心理健康教育》綜合改革建議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之一,立項編號:2012SZZX08。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
B844.2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不斷涌現的各種新技術、新應用正在以其無所不及的觸角和超乎想象的巨大威力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存狀態與發展前景,課程教學亦置身其中。近年來,一種被稱為“微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方式悄然興起。10分鐘左右的視頻展示,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單個知識點的講授……微課程以其“短、小、精、趣”的特點,迎合了移動信息時代要求和大眾心理,在國內外課程教學領域中得以快速發展。這一股“微課風”也逆襲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徹底打破了原有的封閉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近乎取締了之前教師作為知識壟斷者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們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的個性化需求,較大幅度地推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總之,微課程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與學的方式正發生著重要而有意義的變化,引人思考。
一、 微課程:信息技術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對接要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心育課程有機結合的產物。從兩者之間對接的可行性上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反思體驗、輕知識灌輸,重應用性和關注點,輕學科化與系統性,比較適用微課程教學。從筆者在大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微課程教學的實踐上看,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之中,將心育知識碎片化、教學交互即時化、學生學習個性化、課堂教學體驗化、教師發展專業化;對滿足大學生們對于心理課程學習的個性化需求,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變革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產生了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應用價值。
(一)能一定程度上滿足學生對于心理課程學習的個性化需求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的應用中,微視頻的制作是整個微課程實施的支點。一個一個的微視頻都是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特別是重難點。它的教學目標相對單一,指向性明確,設計與制作都是圍繞著這個知識點展開。開發與制作成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不但能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強化鞏固知識,也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所有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相對適中,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我校廣大師生可以流暢地在線觀摩查看,當然也可靈活方便地將下載反復使用。學生通過觀看微視頻基本上能看到主要的知識點,并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時間自選備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可以讓學習者能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時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和思考,大學生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能獲得最大可能的滿足。
(二)能較幅度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效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重視學生個人體驗的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不僅僅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而且更加在于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傳統的“一師一堂”的課堂式教學難以給學生“反芻”的空間,而微課在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運用簡明生動的微課視頻和《學習內容與個人反思學習單》,引發學生的體驗,使學生通過自身的體驗和經歷來建構心理健康知識,體驗、感悟知識背后的意蘊,通過體驗與實踐形成優良的心理品質。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旁觀者、接受者師生的交流多數時候是單向的。而通過微課,核心的知識點學生已在課前預習,課堂中師生之間用以多向交流,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討論與分享,學生在多元互動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從而達到“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教學效果自然更顯著。
(三)能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課程任課教師的專業發展能力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學習的重要教育資源,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專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通過微課學習和反思,分享到的不僅是豐富的教學資源,更是各自的教學智慧,這種研修方式更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師通過微課的設計與制作,不斷深入反思,歸納總結,借助微課這一工具,可以將隱性成果顯性化、顯性成果標準化、研究成果傳媒化、科研門檻草根化,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此外,通過微課進行聽評課、教研活動的方式突破了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變革了教師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也將會更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二、 微思考:微課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在將微課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結合過程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通過“課前觀看微視頻學習知識、課上進行知識討論與內化”的方式實現了對傳統課堂教學的革新。為檢驗其效果,我們進行了教學實踐與研究。在實踐研究中發現,有的課堂教學并沒有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分析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教學僅僅做到“形似”而非“神是”是教學實踐效果沒有明顯提升的主要原因。事實上,要真正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有效實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課堂教學,筆者認為需要從重新定位師生角色,重組心育課堂內容,重建課堂教學對話等三個基本方面著力。
(一)重新定位師生角色
微課程教學設計與應用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深刻地認識到現代化信息時代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壟斷者、也是知識的販賣者。教師學習知識,并向學生出售知識。然而,信息時代的到來,特別是微課的開發,取締了教師的這一優越的身份和地位。海量的知識信息在網絡上堆集,以供挑選與取用。較之舊時代的教師,新時代的教師、特別是大學教師,在學生已具備較好自學能力的情況下,在課堂教學中面臨著比以前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大的挑戰和更多的機遇。
(二)重組心育課程內容
微課程比較適用于比較獨立的核心概念或知識點,對比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微課程可能鞭長莫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多以專題形式出現,容易將知識內容進行切片處理,比較適用微課程教學的應用與實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重組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教師的“教”的設計,更要注重學生“學”的設計。精心制作微視頻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教學得以實施的支點。
(二)重構課堂教學對話
馬丁?布伯區分了三種對話:裝扮成對話的獨白、技術型對話以及真正的對話。將這個分類引入到教學改革,可以發現師生之間的教學對話也可以分為獨白型教學對話、技術型教學對話和生命型教學對話。第一重是教師用預設的標準答案對學生進行提問,表面上看起為是師生對話,實際上是教師自說自話的獨白。第二重是教師只關注自己教學行為技能的表現,而忽略對行為技能背后的教育意義;只涉及到對話者的心智,不涉及個人情感或意義。第三重對話是師生之間互相尊重,把他人置于與自己平等的位置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通過對學習內容的感悟和體驗進行的心靈碰撞與交流。微課程框架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對話正是需要對話中每一位參與者都真正心懷對方或他人的當下,并帶著他自己與他們之間建立一種活生生的相互關系。在獨白型和技術型對話中,教師只是作為公共知識的代言人,其個體生命往往是缺席的。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師不僅是教書,更不要忘記了育人育心。教師自我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程課堂教學對話的重要資源,教師的整體在場與完全投入有助于形成師生的相互信任,有助于營造平等的對話氛圍,使學生的真實思考和想法體現出來,師生之間的對話就成為真誠、平等、真實的精神相遇。
參考文獻:
[1]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2] Educause.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 lectures [EB/OL].
[3] 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
[4] 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1、華
[5]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基礎教育課程,2013,4
[6]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7] 李玉平.微課程――走向簡單的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11
1、認真貫徹《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對照衛生部、國家教委、全國愛衛會的《中小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學校分管領導、教導處、總務處、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老師各盡其職,共同做好學校的衛生保健工作。
2、普及學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課開課率達到×××;提高學校衛生健康教育質量,定期進行衛生知識講座,定期更新衛生黑板報宣傳內容;繼續開展少年兒童心理異常、心理障礙的疏導及執行學校環境衛生檢查、競賽制度。
3、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衛生行為,提高衛生保健意識和防病能力,做好疾病控制工作,做到“防患與未然”;加強春季流行病的預防宣傳工作,做好對患齲齒、近視、沙眼、貧血、疥瘡等常見病學生的矯治工作。
4、加強學生用眼衛生的宣傳,培養正確的坐姿,勞逸結合、多做戶外活動,注意營養均衡,提高眼保健操質量。
5、組織學生參加愛國衛生月活動和紅十字宣傳活動;迎接縣疾控中心本年度對我校的衛生監督和縣教育局督導的檢查,規范愛國衛生檔案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二、工作安排
一月份:擬訂《**年度學校健康教育工作計劃》,聯合教導處落實健康教育課課時和教學人員。
二月份:
1、期始大掃除。
2、期始視力測試。
3、第二周開始各班進行個人衛生檢查。
4、衛生委員例會。
三月份:
1、衛生委員例會。
2、衛生講座。
四月份:
1、開展愛國衛生月活動。
2、春季預防接種工作。
3、配備春游活動各種常用藥品。
4、健康教育知識競賽。
五月份:
1、愛國衛生月活動總結。
2、組織學生參加紅十字宣傳活動。
3、全校眼保健操比賽。
4、衛生委員例會。
5、衛生講座。
6、大掃除。
六月份:
1、期末健康教育課期末測試,測試視力、身高、體重各項測試。
2、學期衛生工作總結,衛生檔案整理
九月份:
⒈衛生員培訓:
培訓內容:新學期工作職責要求
⒉強化眼保健操,對學生進行衛生習慣的培養。
⒊開展“愛牙”日宣傳活動,9月20日
主題:預防牙齒損傷。
中心口號:善待牙齒。
要求:①各班辦一份宣傳板報
②各年級收看口腔衛生保健錄相帶,并有測試題,時間另行通知。
⒋做好一年一度體檢工作。(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十月份:
根據體檢工作統計開展如下工作:
①開展沙眼防治工作,根據體檢查出的沙眼和疑沙的學生進行眼水治療。
②廣播講座:怎樣預防沙眼
③各班辦一期板報:預防沙眼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十一月份:
⒈預防近視:
眼操評比工作
⒉營養膳食講座:
①發放宣傳題:全校各班人手一份
②組織初
一、初二年級看錄相
③各班辦一期板報:什么是合理的營養膳食
十二月份:
⒈衛生宣傳:除“四害”科教片,收看時間
另行通知。
⒉期末健康教育課期末測試;本學期工作總結。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探新
中圖分類號:G441
2011年,教育部C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對高等院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作出了相應規定:高校應開設必修課或必選課,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1]。按照教育部有關要求,各省教育廳也組織制訂了相應的標準,對高校心理健康課程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集知識性、技能性、互動性于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課程,其教學形式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2]。而高等職業院校與本科高校無論在教育對象上,還是在教學目的上均存在很大差異。筆者所在高校結合文件要求,開拓思路,創新應用多種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手段,逐步探索出一系列適應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新途徑。
一、聯合兄弟院校師資,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
高職院校大多沒有心理學相關專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常常會面臨師資匱乏的情況。筆者所在學校既無心理學相關專業,也沒有聘任相關專業教師。2011年初,接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相關文件,嘗試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僅依靠學生處下屬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4位兼課教師,需完成數千學生的授課,工作任務相當艱巨。2014年起,學校開拓思路,聯合周邊有相關專業的本科兄弟院校,聘請了12位具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和中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兼課教師組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隊,為在校生開設每學期4課時、共4學期16課時的課堂教學必修課,并于2016年4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掛靠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全面負責教學、兼職和外聘教師管理與服務工作。
筆者所在學校學生人數近1萬,必修課仍需開設大課堂教學,2-3個自然班合班上課。為增強大課堂教學實效性,兼職和外聘教師結合實際,創新應用了多種教學模式和方法。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就曾采用PBL教學法、體驗式培訓模式、案例討論法等多種方法進行心理健康課程課堂教學,讓學生學習知識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獲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3]。
二、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全面開展心理體驗課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提出,課程要采用理論與體驗教學相結合、講授與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4]。這與“互動?反思?分享”型教學模式不謀而合,其理論依據是建構主義理論、內隱知識理論和情境認知理論,其教學基本程序是:參與一體驗一交流一模擬一反省一點評[5]。這也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主要過程。
高職院校學生相較于本科學生,實踐能力較強,更樂于參與體驗性和互動性較強的活動。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具有自信心低、情緒控制能力較差等特點,亟需進行相關主題的心理輔導和培訓。筆者所在高校每學期在全院在校班級中開設心理主題體驗課,一學期一主題,以班級為單位,全員參與。首先由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邀請相關教師和專家開展全校各班級心理委員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心理學基本知識、心理咨詢技能、朋輩心理輔導知識、心理素質拓展活動組織能力、相關主題活動開展方式和注意事項等。心理委員完成培訓并取得結業證書后,回班級按照“參與一體驗一交流一模擬一反省一點評”的模式,開展心理主題體驗課,并將活動策劃、總結和相關的視頻影像等匯總成課程成果材料,上報咨詢中心做課程考核。
心理體驗課每學期4學時,和理論課一起構成學期必修課程,共8學時,0.5學分。截至目前,筆者所在學校已連續開展5學期心理體驗課,主題包括團隊建設、自信心訓練、人際交往訓練、生命教育、感恩教育等,收效良好,學生反響積極。
三、聯合教務部門,每學期開設數門心理公共選修課和慕課
除依托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開設主干教育課程外,筆者所在學校還聯合教務部門,每學期開設數門延伸教育課程。此類課程多為公共選修課,部分為專業選修課。課堂教學課程如《溝通心理學》、《幸福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旅游心理學》等,由學校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資質的教師向教務處申請批準后開設,在校學生可自由選修,開課教師負責選修學生的授課和考核工作。網絡課程(慕課)如《大學生戀愛與性健康》、《心理咨詢與治療》、《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分析》等,由教務處統一管理,供全院學生選修,設置慕課導師,管理課程修讀和考核。
據調查,筆者所在學校學生對心理學相關選修課程的興趣常常高于其他類型課程,每學期選課時,此類選修課程常常會出現一課難求的場景。以本學期為例,兩類心理相關選修課程覆蓋在校生一千余人,為心理健康教育主干課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四、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家講座
課堂教學之外,筆者所在高校學生處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還依托每年5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日和10月的世界精神衛生日,開展心理活動月系列活動,將課外活動作為課堂的延伸,在全校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素質。同時每年定期舉辦十余期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邀請相關領域專家系統講授心理衛生專業知識,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和好評。
目前,筆者所在高校正在籌劃制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拓展手冊,將課堂教育課程、心理體驗課、心理健康主題講座和活動等,納入大學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拓展教育規劃,并寫入培養方案,要求在校學生須按規定完成一定數量各類型教育活動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1號)
[2]孫福兵.高校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校園心理,2015,13:314-315
[3]張楠.大課堂背景下增強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效性的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4:206-207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簡單
心理健康教育的簡單化,其實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替代。通常情況下,都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中的一種,既然有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就不用單獨進行,或者既然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可有可無。在這樣錯誤思想的引導下,要么心理健康教育代替了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過于廣泛;要么思想政治教育代替了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導致大學生心理困惑或者疾病被簡單處理,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嚴重者會產生厭世、痛苦、焦躁、抑郁等心理疾病,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得不到健康的發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實用性不足,教學質量不高
心理健康教育課是一門現代性、實踐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很強的課程,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一項針對北京市高校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最需要的課是心理健康教育課,而與此同時,學生最不滿意的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許多學生抱怨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枯燥無味,內容陳舊,嚴重脫離實際。為什么教育部要求大力推廣而且也是大學生們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卻最終遭到學生們的反對呢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導致的后果。有些高校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成長中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紛紛把它作為一門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給予一定課時和學分,把心理健康教育當作一門正規課程來對待。教學方法上采取的是專業學科教學模式,教師按部就班地教,學生一節一節地學,學完后考試。教學內容大多是按照課本進行傳統的備課,上課過程中表現為過多地給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等心理學知識,注重其系統性,而較少或只簡單介紹應用性知識和方法,忽略其實用性。教學效果是學生們考完后萬事大古,一切又還給了書本,并沒有真正內化為有效提高學生們心理健康水平的力量。這種課程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反而可能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與我們的教育目標背道而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學生的現實心理需求為基礎,增強其實用性。
(三)隊伍不齊且缺乏專業化
現如今社會發展迅速,大學生心理會收到更多的挑戰和影響,尤其是從家庭、學校、社會等不同方面產生的因素影響,會讓大學生心理日漸復雜,這就需要高校應有專業的心理咨詢工作者和教師,還應該讓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學習掌握心理學的基本知識和心理溝通方法,如此可以有效的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也能夠配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內容。
眼下,大多數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或者咨詢者都是由非專業人員任職的。他們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并不十分豐富,而且缺乏專業化的訓練,大多數心理教育都是流于形式,沒法產生很有效的教育效果,甚至有的能夠對學生產生誤導和心理負擔。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有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高校心理健康教師通過利用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利用心理健康只是講解的方法,對大學生心理品質進行優化、引導、咨詢和糾正的一種教育過程。只有教育工作者有效的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才可以使得學生學會調節心理適應能力,能夠勇敢正確的面對社會生活。從而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質量,讓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開設專題講座
系統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構建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教育指導為輔的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注重宣傳普及心理科學和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學生心理調適能力,為學生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的方法,使他們能夠及時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異?,F象。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課堂教學、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形成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緊密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網絡與體系。當前,各高?;旧隙奸_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院校還以必修課的形式納入了教學計劃,大部分是選修課的形式,教學模式基本上是采用傳統的學科教學模式,教材版本也是多種多樣,內容比較陳舊,遠遠跟不上時展的需要,教育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和師資隊伍的缺乏,教學往往偏離目標,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都有課程化傾向,至使原本學生最歡迎的課變成了學生感到仄倦的課,并沒有實現使學生心理壓力得到有效釋放的目標。因此,有必要加大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的力度,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
(三)注重專業化師資培養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心理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系統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生管理工作者尤其是學生輔導員,更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學習,要從思想和心理方面,了解學生,克服工作方式的單一性、教育過程的簡單化等問題,特別是對“問題學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批評。我們的教育實踐證明,學生的思想問題不少源于心理問題。加強心靈的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找出問題的根源,再從思想上加以引導教育,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大學生在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三、總結
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極為復雜、系統而又長遠的教育工程,從某一個角度來說,它不僅僅是應試教育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對我們新一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鑒于此,我們就應該正確的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對的問題,通過科學有效的手段解決問題,促使心理健康教育順應時代的要求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的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走系那個,只有如此,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一步步邁向成熟,走向科學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王麗榮. “心理-道德教育”的理論探析[J]. 思想理論教育. 2011(22)
[2] 王麗榮.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略論[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11(11)
[3] 王麗榮. 心理―道德教育的文化智慧[J]. 教育科學研究. 2010(06)
[4] 周圍.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關系研究[J]. 社會科學家. 2006(06)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評價;有效性
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實現提高教與學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且要以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從而調動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那么,在日常的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評價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呢?
一、了解中職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評價的意義
學生正處在人生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面臨諸多的人生疑慮與思考,難免會有心理上的起伏與挫折,這就需要讓他們能夠正確地對待這樣的問題,而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是為了解決大學生的這些問題而存在的,它可以培養學生健全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對自身與他人的自我調控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課在教師的指導與帶領下,將團體活動與個人的行為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在這樣的互動中去感受人生,思考人與人之間應該怎樣相處,感悟人與周圍世界的一切是屬于什么樣的聯系,這樣才能達到將學生的心理素質一步一步地引向正確的人生軌跡上,從而塑造具有個人特性的人生道路。對心理教育課的評估重點不在于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專業知識到底掌握了多少,而是要看學生的心理是否相對以前有一個質的提高與改變,自我控制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目前,新課程中尚沒有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具體評價標準,實踐中也一直處于研討狀態,還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造成目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一直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例如,大多數學校仍然將其他學科的教育評價模式照搬到心理健康教育課這一學科,這樣就造成將此學科真正的教學意義掩蓋了,所以我們要思考如何正確地評價這一學科在大學課程中的教學成果。
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內容
(一)教育目標
評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依據: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目標能不能夠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所學所感能不能促進學生的心理認知和發展、心理品質的提升以及能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一般而言,對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的評價往往會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一是教學目標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是不是一致;二是該教學目標是不是有現實可行性;三是該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心理發展水平是否相符合,是不是按照“最近發展區”的原理;四是該教學目標是否將知識界定為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知識;五是該教學目標的表述是否準確。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不能夠過多、過大,而是要使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心理實際水平相結合,使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將抽象的概念轉變成為生動形象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發,促使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康地發展。
(二)教學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課應體現以人為本,以教會學生全面理解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標準,即讓學生對人生意義及價值有一個正確和較全面的認識。在這種教學目的下能夠使得學生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更加客觀化、全面化、真實化、實際化。社會環境需要一個人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社會認知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最大目的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應有的社會生存能力,讓其心里所想的與實際做出來的行為都要符合社會現行的道德標準與法律規范,這樣才能讓其一生有個正確的軌跡。因此,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學科的教學評價,第一要能看到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共同問題;第二要注意到區域性不同所造成的個人心理狀況的不同;第三要根據不同年齡所能接受的能力因材施教。只有結合實際的情況才能對此學科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才能讓此學科有真正的意義。
(三)課堂效果
1.質性評價。質性評價不是單純的一個分數,而是記錄學生提倡的行為表現、作品或者思考等內容。質性評價方法往往比較注重描述和記錄,且能夠真實、深刻地將學生的心理發展過程展現出來。質性評價可以按照以下四點進行實施: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接受課堂上的基本觀點,且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確保大多數學生能夠學會并掌握自我調控以及自我消解的方式和技巧;第二,課堂上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運用教師留出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思想、行為,然后將自己的感受和心理體會記錄下來;第三,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活動中,且能夠積極主動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確保課堂組織活動的目標順利完成;第四,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一些時間訓練項目,且要隨時關注項目的進行程度,及時接受學生反饋,調整措施。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將質性評價方法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評價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夠使學生的心理健康地發展。
2.情境評價。實踐證明,單純依靠書面的成績考核并不能夠全面客觀地給予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作出評價,因此,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要注重情境評價的應用。情境評價就是指創設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情景模式,使學生能夠毫無防備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展示出來。評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施教的成果就是要“找到這種行為表現需要的情境,且實際上能夠鼓勵或者喚起這種行為的情境”,學習效果在情境中的評估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評價要求相符合。可見,該種評價方式不僅易于操作,還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進來,使學生通過親身感悟,促使學生的心理得到成長。
三、結束語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評價體系還不夠完善,這就需要廣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總結、反思,最終構建一個與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實際相符合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專業素養,確保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順利開展,且取得理想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王文,《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職教通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