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4 12:16: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數學調研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足,不能用科學發展觀來集合實際指導自己的工作。
2、以人為本的意識不夠,只注重本學科的教學,忽視學生的其它方面。
3、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共性,忽視張揚學生的個性。
針對上述問題,采取如下改進措施:
1、要不斷學習政治理論和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我們要隨時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理念。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應對可能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們一定要把握好科學發展觀這條正確的理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學習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掌握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強科研意識和改革意識,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
2、在實際工作中中運用科學發展觀的理論
改變工作理念,服務當先,樹立一種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要踏實做事,多做好事多辦實事,科學安排,統籌兼顧。學習是實踐的前提,實踐是學習的目的。科學發展觀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征,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深化認識、增長才干、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能力。務實是學習科學發展觀的基礎,空談誤事,實干興業。學以致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僅要提高掌握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水平,更要提高運用科學發展觀的自學性和堅定性,要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要根據崗位職責的要求,學習相關領域知識,不斷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就我本人而言,既要以人為本,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管理方面的能力,又要著重加強積累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教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三維目標;過程與方法
新課程的三維教學目標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需要老師有效的落實“過程與方法”這一目標,這樣才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下面,筆者就如何落實這一目標進行介紹。
一、使用情境,為過程與方法的落實搭建平臺
一些難記的概念、抽象的符號和公式對于小學生來說了解、掌握具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在這方面出現問題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時間長了就不會形成學習障礙。因此,為了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需要教師使用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克服數學學習的障礙。
教學情境包括的內容較多,比如:問題情境、活動情境以及競爭情境等。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進行情境的設置。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同時啟發學生從情境中使用數學的語言進行問題提煉。注意,情境子設立時不僅要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還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生活經驗。舉個例子,在進行“平行線”的授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組幻燈片,其中有鐵軌以及泳道的隔欄。然后學生進行啟發:這是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行線,大家能說出平行線的條件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而不是直接灌輸數學概念。
二、加強師生互動,體現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教師要讓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有趣、引人入勝,內容豐富多彩,就必須加強師生互動,在一問一答的互動模式中完成教學。比如,在講《可能性》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開場:“我們班今天將會來一位主持人,這個主持人大家都認識,而且他的節目深受大家的歡迎。”教師此時可以拿出李詠的照片,學生此時一定會非常感興趣,并且會說出“非常6+1”這個節目,以及里面的“砸金蛋”環節。這時,教師可以順勢導入提問:“如果給大家一個金蛋,那么會砸出什么呢?”學生有的會說是“金花四濺”,有的會說出其他答案。通過這樣的新課導入法,學生一定對新課感興趣。在這個例子中,教師用“知識闖關”代替了傳統的“復習導入”模式,讓學生的興趣大增,并在其中發現了樂趣。
三、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目前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的講授一直是傳統課堂上的主要教學模式,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忽視,課堂缺乏學生的真正參與。課堂應該是活潑生動“滿堂灌”,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都比較傳統落后,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用先進的教學理論來指導自己的教學,比如: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其建立的基礎是行為主義理論。行為主義理論即刺激-反應理論,該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學習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教師要創造條件和環境,讓整個教學適合學生,此外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培養,其優勢是將深入淺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進課堂,讓學生去思考和找出答案。總之,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教學理論,不斷的豐富自己,從教學實際和需要出發,將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之中。
四、開展探索學習
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數字、問題的教學,更要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興趣,讓其自主學習。教師要進行行動引導,設計出教學方案,進行探究學習。教師要積極引導,當學生出現疑問或者是分歧時,要及時的進行講解和解疑。教師要創設情境,設疑激思。比如在探究“四邊形內角和”時,教師可以進行進行引導和教學。對學生進行啟發:我們都明白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呢?之后讓學生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一個四邊形,計算后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度。使用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度。這樣,經過學生的獨立探索和老師的引導,解決問題就會很容易。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的創新,培養思維的獨立性,教會學生如何思辨,學生應該掌握話語權,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不淪為權威觀點的附庸。讓學生在課堂創新,就需要多想,多討論。例如,在進行《正方體的展開圖》的授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正方體的有多少種展開圖進行研究和探索,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課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受到扼殺。
五、其他方面
聯系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些大家熟悉的素材以及和教學有關的生活情境,然后對其加工,運用到教學中。學生聆聽這些耳熟能詳的例子,學習的情趣自然就會被激發。
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只有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樂于去學。教師要努力創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眾所周知,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機會和條件,努力營造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的心理活動始終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此外,在這種輕松的教學環境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使用啟發式的引導、聯系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以及開展形象的直觀教學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經常使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多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這些生動、直觀的例子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有很大的幫助。
給學生機會,讓其自如、流利、完整、有邏輯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學生的書寫習慣也很重要,在書寫數學符號時一定要規范,當出現不規范的情況時要予以糾正。
結束語:
要想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就需要以過程與方法為目標,使用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互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及開展探索學習,最后需要教師對教學多反思,在結束一段課程的教學后要進行反思,對教學進行深入的剖析和總結,哪里做的好,哪里需要改進。這樣,才會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和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骯.實現小學數學三維目標整合的有效教學策略的思考[J].科學與財富.2011(3).
孔子——儒家人性論的奠基者劉志筠
濰坊市中小學生預防近視調研報告李兆軍
計算機動漫機群網絡渲染技術平臺應用實例鄒東升
略談計算機網絡安全及防護鄭東營
從內涵外延理論探討英漢法律術語的不對等性都市家教(下半月) 劉暢,王玉娥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培養新型農民解瑞峰,王曉
我國環境風險評價及其應用研究林忠
發揮高校圖書館教育功能杜絕大學生不文明行為趙云啟,田巍
基于齒輪振動現象視角下的球磨機防護技術問題探析張凱
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的思考張曉艷
對英語詞匯自主學習的思考何君
提高高職院校教儀設備使用效益的研究與實踐季晉艷,張鴻鳴,何國產,嚴春霞,施金俏,樊宏,葉均
交際測試理論在IELTS考試聽力測試中的應用程春燕
激發小學數學學習興趣之我見林保亞
淺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李曉林
綿陽市中學排球運動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黃濤
新稅法下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籌劃邵苗苗
淺議高師音教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發展思路張媛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陳婭
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方法初探吳金藝
歷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途徑和方法燕莉
體育教學中應重視終身體育教育費華才
讓朗讀回歸"原生態"季華艷
體育訓練中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吳翠華
音樂教學方式的轉變促使我成長——音樂課教學案例吳陽春
細節描寫突顯母愛深情——淺析孟郊《游子吟》楊杰
舞蹈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皮佳
網絡經濟對中國證券的影響黃保達,黃福清,林宇赟
英語同義詞在翻譯中的選擇任康銀
太極拳與養生文化陳翔龍,吳文,劉庭杰
高中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淺析秦瑞華
影響武術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生化因素馮靜坤
大學生營養與健康——早餐工程劉庭杰,吳文,肖明
與大學新生探討的關于就業的幾點問題張芳,趙云啟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行為習慣榮瑩
幼兒的審美力之培養韓艷
一朵教育了我的小紅花賈曉輝
學前教育現狀及策略孫陽
教師在自主性游戲中的角色定位都市家教(下半月) 張婷
一面永不倒下的旗幟王繼剛,房明貴
尊重個性因勢利導——改善高中英語低分檔次學生的學習狀況夏愛林
對每個學生負責——怎樣轉化后進生許鴻浩
"對癥下藥"——轉化后進生陳英
讓批評蘊含人文關懷王虹
隨機改變,上學生喜歡的數學課趙云生
陪孩子尋找"源頭活水"陳萍
談談我們班的學困生余莉
本科學生應該掌握的幾種學習方法胡玲翠
讓孩子在體育課上找回童年的樂趣陳正林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趙建美,楊雙,張秀霞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運用郭景俠
小學語文教學的親身感悟喻芳蓉,任三懷
淺談英語答題技巧甄琦,劉義飛
論語言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朱愛兵
科學識字,重在拓寬識字渠道胡曉霞
淺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培養周燕
通過高考題來例釋強調句的用法及其考點邵君洲
淺淡高考中《離子反應》的復習程小群
烹飪系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性董亞萍
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多變性培養的實踐與體會都市家教(下半月) 盧建彬
讓學英語的"啞巴"者開口費俊
讓課堂流放出生命的精彩——淺論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邱文婷HtTp://
語文課應該加強誦讀能力的訓練張國元
在開放的教學中張揚學生個性張敏
淺析初中現當代散文的個性化閱讀張強
高校網絡圖書館的建設郭淑蘭
怎樣提高初中英語差生的學習興趣花艷
關注新生代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探析張素芬,劉建芹
情灑教壇虔守凈土張長莉
讓閱讀為語文課堂添色彩張善玲
對素質教育研究的拓展與深化的思考黃永,云舉淑
《小數的認識》練習課片段設計與反思林長龍
旅游經濟學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研究張英,王中利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培育毛新華
淺析中學信息技術課的課程整合模式鄭得印
小學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探索鐘克成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何英
陳述與被陳述關系在教學中的運用蔣曉美
古代音樂之——華夏音樂的魅力李昕
技工學校體育教學中啟發式方法的實現劉明忠
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歷史王霞
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反思——認識鐘表張慶
淺談物理學科的教與學雍桂平
談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藝術教育張穎娟
應讓筆算代替口算嗎吳榮前
因材施教,探討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方法翁國強
對農村職業中學政治教學的一點思考郝淵
試論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模式改革張獻華
把握時代線索提高藝術鑒賞能力——淺談《從宗教走向世俗》金盛
加強學生注意力的培養提高農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何金模
有效思維高效課堂——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教學的思考郁英
新課改背景下中職院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方向與途徑李冬蕾
議初中語文教學理念及變革劉洪林
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羅鳳愛
如何上好初中新課改數學課曹東明
新課改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都市家教(下半月) 李向民
小議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劉平
小學實施體育新課標的問題及反思譚志坤
數學新課程理念下應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王小明
探索新理念下的初中音樂教學王玉美
生物教學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教學周家寶
從質疑中開始,在質疑中提升白才明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教學改革初探杜鵬
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時小學未來師資培訓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結構的合理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師范生職業水平的高低。應重構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使未來小學師資能力結構得以改善,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教師培養的質量。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師范生培養教學計劃的整體組成部分,是教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師范生專業化發展的基礎。為了加強高師院校師范生的職業技能訓練,1992年,原國家教委師范司印發《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基本要求(試行稿)》,1994年又頒布了《高等師范學校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大綱(試行)》(以下簡稱《大綱》),對師范生應具備的教師職業(專業)技能作了系統而又明確的規定,是對學生進行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依據。包括講普通話和口語表達、書寫規范漢字和書面表達、教學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內容。兩份文件的頒發,有利于全國高師院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師范生進行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對培養合格師資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
我國本科層次小學教育專業的出現,不僅意味著小學教師的培養在學歷層次上的提高,更意味著小學教師培養的專業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綱》中的關于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已不適應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鎮教師編制飽和,鄉村教師緊缺的實際情況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有必要對現有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進行重新地建構,這就要求教師教育從專業設置、培養模式、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根本性變革,特別是以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達標為牽引,著力提高師范生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一、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原則
本著繼承、更新與發展的態度,我們對原《大綱》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進行了重新審視,設計并實施符合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要求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在重構中遵循了以下原則:
(一)可持續性原則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精神,小學階段課程設置以綜合課程為主,教學內容呈綜合化。同時筆者在兩個縣六所鄉鎮小學調研中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增多,村完小一級學校有住宿生,很多學校都缺少音樂、美術及體育類專業教師,需要語文、數學等教師從能教授小學一門課程向多學科教學發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綱》基礎上拓展師范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校本課程的研究、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藝體活動技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訓練等內容。只有這樣,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學生才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與農村教育實際,構建自己應有的技能結構,增強就業和創業可持續發展的潛力。
(二)整體優化原則
課程體系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專業人才培養規格的具體體現。要完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就迫切需要構建與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相協調的課程體系。教師的專業化是憑借“實踐性知識”加以保障的,因此,整體優化原則就要求教育理論基礎課程、實踐技能課程、微型課程等各類課程進行整體優化設計,凸顯教師教育的專業優勢和特色。如我院小學教育(語文教育方向)專業,重視構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體系。2008,2009級的實踐教學分別占總學分比例為35.7% ,43. 1%;注重學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并認真修訂教學計劃,力求音樂基礎、課件制作、學科教學論等課程的開設,體現從基本技能訓練到專業技能訓練的逐步深化過程。低年級側重解決基本技能與技能特長問題,高年級側重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技能與教育研究技能問題。讓師范生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初步掌握從事小學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
(三)個性化原則
《大綱》對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適性。作為師范生,除了具備從事小學教育專業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體專業方向的師范生還應具備進行小學某一學科教學所需的專業技能,以實現同一專業不同專業方向的個性特征。如語文教育方向對普通話、朗讀、文本細讀技能;數學教育方向專業對速算、繪圖技能;英語教育方向對英語歌曲教唱、英語游戲組織技能等都有專業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兩者應互補互促。教師要根據專業、年級和個體的差異,有重點、有計劃、分層次地進行培養訓練。
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體系
根據原《大綱》的要求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專業發展的需要,我們進一步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細化為六大類17個項目(見表1)。
三、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重構的實施
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長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構的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中應考慮兩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養訓練問題,二是技能考核問題。如何開展這項工作,筆者依據多年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實踐經驗,和調研獲取的資料,談談自己的實踐體會與思考。
(一)加強課程滲透,堅持課內指導與課外自練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相關內容應具體滲透在學科教學法等相關課程中,成為課程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過程的安排上,應注意發揮案例教學的示范作用,并對師范生進行相關技能的培養訓練。如教師口語課程,理論知識的傳授應考慮做到簡約性,切實提高學生口語訓練的實效性。用于講授學時為30%,用于實踐訓練的學時為70 %,督促師范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技能訓練活動,保證學生在課程教學中有計劃、有教材、有指導地訓練。同時,課程教學中應注意強化教師自身的引領示范作用,讓每節課都成為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示范課,讓教師以良好的教師職業技能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開展常規訓練活動,目標引領與任務驅動相結合
教師職業技能必須在教學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指導任務盡管已滲透到相關的具體課程教學中,但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學生的社團活動及學生自覺的訓練,難以達到師范生在校期間的理想水平。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技能訓練,需要學校或各院系根據專業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對師范生技能訓練進行統一規范和安排。一是將重構的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體系(表1),和《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下發給每位學生,讓師范生一人學就能夠了解到各年段訓練內容與考核要求,并讓其成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成為自主訓練、自主學習的動力;二是將琴房、舞蹈室、書畫技能室在課余、休息日開放,同時制定《早自習、晚自修師范生基本技能訓練安排》,如主要包括:“開展晨讀課”—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晨讀練習。“每日一寫”—學生每日都寫粉筆字或鋼筆字,每個學生一塊小黑板,每日寫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體課件制作或簡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練習唱歌。保證學生有時間、有場地、按要求進行訓練。輔導員要按計劃組織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練活動”,并經常檢查督促。其余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加強學科專業技能的訓練。從人學開始,四年不斷線,確保每個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
(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競賽長效機制,以賽促教,以賽促練詳
根據教師職業技能培訓鮮明的實踐性特點,除了開展常規訓練活動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舉辦“未來教師杯”職業技能競賽,以賽促教,以賽促練。可采用班級為單位初賽和院系決賽的參賽體系,圍繞各個競賽項目,通過教學設計、課件制作、上課、說課、粉筆字展示等多種方式,以及舞蹈比賽、美術書法比賽等方式,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展示和匯報舞臺,以此激發學生參與訓練的熱情。各教研室還可根據專業特點,定期舉辦師范生學科競賽或教研活動。如文科教研室組織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朗誦比賽等;理科教研室組織課件制作競賽等活動。多年的實踐證明,教師職業技能競賽不僅促進了師范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而且在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造就復合型人才方面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四)努力發揮校園文化在師范生職業技能形成中的滲透功能
與專業文化素質教育一樣,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同樣需要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環境氛圍。一是應科學設計和正確引導校園文化活動。圍繞教師職業技能成立學生社團組織,活躍校園文化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社團以點帶面的積極作用,激發他們參與技能訓練的積極性。二是定期請小學優秀班主任、特級教師、杰出校友來校開展“說課、評課”等專題講座或開設微型課程,傳經送寶,為師范生搭建理論和實踐溝通的橋梁,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確立師范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的觀念,在校園網或各院系網站上開辟“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教學網站。把有關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課件、講義及優秀教學設計、課堂實錄、新課程的案例研究等優質教育資源掛到網上,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教學手段,讓他們網上學習優秀教學設計或觀看視頻課程,以滿足學生自主性學習、自我訓練、自我培養的需要。積極創設、營造培養學生從教技能的實踐環境,使練就從教技能成為高師院校校園文化的主流。
(五)在實習支教活動中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
舒爾曼認為,“教學實習是經過認真設計的教學范例,而且都伴隨著嚴格管理的、為學生提供容易進人實踐的教學階段,以確保學生學會所需的技能,并表現出恰當的工作表現、方法和價值觀。”教學實習是促使師范生專業化的關鍵環節,在一個教師的專業準備階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發《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是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強化師范生實踐教學,提高教師培養質量的有效措施“。實習支教是師范生掌握教師職業技能的良好平臺,”頂崗實習支教與以往的常規實習相比,時間為一個學期,具有全職性質,將實習生作為全職教師進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實習時間的延長,實習生上課課時、做班主任工作的時間大大增加,而且實習內容豐富,更加有利于培養師范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借助這一平臺,重點做好三項工作,已達到夯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的目的。實習支教之前,力求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重點對師范生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強化培訓,將師范生分為若干小組,進行上課模擬教學,培訓教師引導學生針對模擬教學同學的教態表情、課堂語言、板書等逐一點評,促使他們反思、修改、反復訓練中提高課堂教學技能。實習支教過程中,一是要求師范生參加所在實習學校的教研組學習、研究活動(如集體備課),這是師范生快速成長的途徑;二是實習后階段,上教學匯報課并進行課后反思。通過教學的展示與反思,促使師范生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尋求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的方法與途徑,或進行一些帶有探索性的嘗試;三是在實習學校搜集原始材料、開展問卷調查、進行教育研究,或在實踐教學中發現新情況、新問題,選擇并確定畢業論文選題。實習支教結束后,一是引導師范生開展課題研究,撰寫教學論文或調研報告,培養師范生教育教學研究技能;二是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和經驗交流。針對師范生在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拾遺補I},有針對性地補充理論和實踐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盡可能完美地進人到未來的工作領域。如我院教師教育學院在實習生回校后,針對部分師范生教學技能欠缺等問題,仍然堅持開設《小學語文教學技能訓練》和《小學數學教學技能訓練》課程進行強化訓練,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學考核評價機制,規范評價考核
為了使教師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不流于形式,真正把這一工作抓出實效,需要制定一整套明確規范的評價標準。目前,“除了普通話在語委的統一指導與考核下執行嚴格的標準以外,其它訓練項目劃分不夠具體,考核的質量標準也不夠健全”。應建立教師職業技能培訓“三級考核’,機制。考核工作由各院系教師技能教研室總體負責。各項考核標準由相應責任課程教師負責制定,教研室匯總,編輯成《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手冊》(以下稱《手冊》)。該手冊包括考核年段、考核項目、考核內容與要求、考核方式、考核成績等內容。
一、研修活動的設計
《教師研修:國際視野下的本土實踐》(張鐵道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一書提出,教師教育應當遵循成人學習規律開展。成人學習理論回答的基本問題是成人如何學習,如何依據成人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去設計和組織有效的學習與教育活動。成人教育最基本的特點是,其對象都具有本領域的知識和經驗。但長期以來我們卻都認為,成人學習面臨普遍的工學矛盾,實際上是把成人的工作和學習對立起來,忽視了成人的實踐經驗所具有的知識價值。教師是具有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的成人學習者。因此,針對在職教師設計和實施的專業學習活動必須針對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充分發揮他們已有實踐經驗的資源價值,聚焦一定主題進行充分的交流建構并獲得有價值的研修成果。
因此,我們依據上述原則,回應來自海南與山西兩省積累了多年經驗并做出了突出業績的優秀教師與校長“希望成為所在學校的教師發展引領者”的客觀需求,對研修活動進行了全程設計。我們設立一個假設,如果我們能夠創設一個真實的主題研修過程,匯集來自所有參與者的相關體驗與想法,不僅參與者本身可以獲得對于教師研修的體認,也能夠有助于為他們開展教師研修的后續實踐提供方法論指導。因此,作為研修活動的組織者,我們所做的就是依據研修主題設計腳手架式問題鏈,引導大家進行參與互動式分享交流,并匯聚大家的智慧形成有價值的學習成果。
二、研修過程的互動討論
海南一組代表(海南中學數學教師 賈天友):《教師研修:國際視野下的本土實踐》一書中《兒童視角中的為師之道》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為教師,我們都特別希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那么首先就要心中有學生,去了解學生是怎么看待老師的,按照學生的希望來要求自己。聯系到今天的研修活動主題“讓我們共同體驗教師研修的力量”,我在思考,怎樣通過研修讓我們的老師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呢?
張鐵道(主持人):其實,這篇喚起你興趣的文章背后有一個故事。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50多個國家開展了“孩子心目中的好老”主題征文征畫活動,并出版了一本小畫冊。我在1997年的時候看到了這本畫冊,立刻就被孩子們對教師的真實需求和熱切期待打動。我想,如果讓老師們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他們自己,看他們的職業,應該非常有震撼力。當時也做了幾次培訓,效果也不錯。遺憾的是,其中沒有中國學生的參與。2003年元月,我在《班主任》雜志發表卷首語《讓我們傾聽兒童的心聲》,邀請各地老師組織少年兒童將他們心目中的好老師用繪畫和文字的方式呈現出來。短短幾個月時間,我們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4000名中小學生的兒童畫和文稿。我們從這些兒童作品中發現,學生對于老師及對于學校教育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知識和能力,他們更加需要并珍惜的是老師和他們之間的充滿關愛的情感互動和思想交流。其中,確實有很多催人淚下的故事。
大家可以看看我的微信頭像――那是北京市延慶縣永寧小學11歲的安澤同學畫的一張老師的臉。老師的兩只眼睛里分別有一個開心的學生、一個郁悶的學生,鼻孔里也有學生,上、下嘴唇之間還標有“好好學習”“I love you”(我愛你們)的字樣,形象地說明好老師應當關注全班每一個學生,悉心感受他們的情感需求,并在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的同時,讓他們體會到老師的關愛。這實際上體現了孩子們對于好老師的希冀。
這項嘗試讓我們獲得很多發現。大多來自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的敘事和圖畫,好像都與學科教學沒有直接關系,卻是最打動學生、影響學生的重要事件。我們借助兒童視角開展的教師研修實踐也表明,引導廣大教師站在學生立場體察他們的教學服務及其成效,進而積極回應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是我們深刻理解自身教育服務工作價值的一個重要的評判維度,也是教育管理者和專業機構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有效的行動突破口。
海南二組代表(海南中學政治教師 葉小):看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一文后,我有了很深刻的體會。
第一,教師研修是有規律的。如文中所說:“成人唯有將親身體驗進行分析,并加以理性化,學習的內容才能有效地轉化為自身的素質。”因此,要做好教師研修,首先要了解教師研修的先進理念,掌握教師研修的規律。第二,教師研修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很重要的是立足于教師自身的需求。我們只有找到教師需要什么,在教學當中遇到哪些困難和問題,了解教師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有針對性地為教師量身定制研修計劃,組織教師研修,幫助教師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這樣的研修也才是有效的,才能被老師所喜歡。第三,教師研修的形式要敢于創新,要通過相互的分享、交流去推進。例如,書中流動教師培訓隊案例,就是研修形式的創新,深入到農村貧困學校開展研修,成本低,又非常有實效。還有,教師研修要注重分享,通過分享讓大家有更多的收獲和體會。研修活動結束后,還應該督促教師進行總結和反思,借此也能夠了解教師研修的成效。我的問題是,教師研修要非常關注教師的需求,怎樣能夠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師的需求呢?
張鐵道:非常感謝您對教師研修的認同。我來分享一個自己在海南的實踐故事。2004年,我隨教育部專家小組到海南考察學習高中課改實施情況。我應用研修方法在三所中學與高中學生開展了系列專題座談會。我們從每一個班級選取一組同學參與座談。我問學生們:“在高中課改剛開始的時候,你們在學習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你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老師怎么教,你們就感覺到特別開心,特別受益?你們現在有什么困惑?比較課改開始到如今,你們感覺最大的變化在哪里?”學生們針對這些他們熟悉的問題,向我反饋了很多真實信息。其中,談到他們特別喜歡的老師時,也是十分看重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否建立朋友般的關系。之后,基于三所學校的高中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我們完成了一個來自學生視角的課改成效研究報告。我們當時的調查結果有力地證明:海南的課改做得很好。其實,如果能夠繼續跟進,在研究報告的基礎上提煉:在高中課改實施將近一輪的背景下,海南的教師在哪些方面做得特別好,贏得了學生贊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改進?特別是將其中學生提到的教得特別好的老師的做法和學生提到的困難和困惑梳理出來,并組織教師們研究如何改進,那肯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其實,借助研修方法診斷需求、改進教學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可以到一個課堂去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也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通過對象對于問題的回應做出判斷。我曾經到北京一所學校進行調研,在聽取校長報告學校情況、深入課堂聽課、與教師座談,并對學校進行反饋之后,我利用中午的半個小時和來自初二、高一和高二3個年級的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我首先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我今天到你們學校來,印象特別好。你們能不能說說學校讓你們感覺特別驕傲和自豪的是什么?”他們都紛紛說:“我們學校的老師好,老師對我們非常好。”我接著問:“請你們說說你們最喜歡的一門課和你們最喜歡的老師?”其中一個組就講:“我們特別喜歡政治課。老師在第一節課就對我們講,‘同學們,我可給你們約好了,你們哪一個都別想在我這門課上落下!’我們心里說,為什么呀?結果沒想到,這位老師講得非常好,一個學期下來,我們全班的同學政治課都學得非常好。”還有一個組說:“我們特別喜歡上體育課。先前一堂課只有一個項目,現在老師給我們四個項目來選擇學習。大家都根據自己的愛好選學一個項目。我們非常開心。”我又問:“那你們覺得來學校以后有哪一件事讓你們特別難忘?”初二的同學說:“我們特別難忘的是學校組織我們去林縣。”我明知故問:“林縣有什么難忘的呀?”他們說:“老師,你可不知道,我們長這么大,第一次離開父母,離開家到林縣去。坐了一天車,晚飯剛吃過,大家的手機就此起彼伏地響起來了。奶奶問路上安全嗎?媽媽說外頭的飯好吃嗎?爺爺說你們啥時候回來?……我們突然意識到,我們走到哪里,家庭的關愛就跟到哪里……”
我看前面三個問題都鋪墊得差不多了,就接著問:“目前學校做得很好的情況下,你們覺得如果學校只需要再改進一條,那會是什么?”同學們開始七嘴八舌地說起來:我們學校學生太多了,做操時胳膊都伸不直;吃飯分三波去吃,仍然擠得不得了;上廁所排隊,排到上課鈴響了還沒有排到;圖書館一個星期只開兩個小時,能不能多開一點時間……座談結束之后,我就把學生對這些問題的反饋匯報給學校的領導,當我講到最后一個問題的時候,校長就忙著要求記錄下來,還解釋說馬上就進行改進。
以上實踐說明,如果能夠圍繞一定主題,基于對象群體的既有體驗,有針對性地設計好一組問題鏈,就能有效地了解他們的需求。
垣曲一組代表(山西省垣曲中學物理教師 吳寶軍):您在書中對教師研修強調了三項原則:一是務必注重教師的實踐;二是務必持有學生的視角;三是務必了解理論并努力付諸實踐。我的理解是,第一,注重教師的實踐,就是從教師的需要入手,從實際出發。第二,從學生的視角,就是以人為本。第三,每一個老師必須有持續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在《探索教師研修20年》這篇文章中,你提供了一個教師研修路線圖,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的問題是,教師研修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但是,如果教師不愿意參與研修,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張鐵道:我借用書中的《新課程教學改革:北航附中教師的研修實踐》這個案例來回答你的問題。當時,北京市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剛剛啟動,我自己也需要有深入學校深入了解實踐的機會,于是就應時任北航附中校長羅濱邀請深入該校連續做了五次專題調研與研修活動。
第一次研修活動的主題是“我們怎樣走過高一”,旨在判斷首屆高中新課程的高一學生已有的實際學習體驗,將其作為評價學校新課程教學現狀的尺度和制定改進教學策略的重要參照。我們把高一年級四個班的W生分成四個組:開心組、感動組、郁悶組和困惑組。討論“回顧高一時光,哪些是我們最開心、最感動、最郁悶和最困惑的事?”每一個組分別重點分享一個主題的體驗,最終各組的反饋就構成一個整體的結果。我們發現,2008年度高一學生最開心的是“軍訓”“選修課”“外教課”“社會實踐”;最感動的是“軍訓”“聯歡會和主題班會”“汶川大地震”。而最郁悶的是他們的學習,最困惑的是學習方法。來自學生的真實體驗,讓在場的高一年級組的老師們感到十分驚訝,也促進了他們的深刻反思。教師們感到,他們并沒有完全領悟課改的理念。如果重新再教高一,他們會加強教研,精簡教材內容,增加學生實踐和體驗的機會。來自高一年級教師的這些經驗,為即將擔任新高一教學的老師們提供了很有價值的現實背景和行動導向。
第二次研修活動,我們針對學生普遍需求開始關注學法指導。第三次研修活動,我們又以新一屆學生的入學教育實踐及其成效為案例,研究高中階段入學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第四次研修活動,我們嘗試從學生視角討論高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教學改進。第五次研修活動,我們總結高中語文組關注學生需求、改進教學的探索,并推動學校其他學科依據學生需求,提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行動計劃。一個學期下來取得顯著成效,而后又推廣到全校所有學科。
上述實踐顯示,診斷需求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后續跟進則是解決問題的必不可少的過程。沒有對于實際需求的揭示,行動就沒有針對性;沒有執著的跟進,就難以達到解決問題的預期結果。
國興一組代表(海南省國興中學語文教師 李占民):書中的《團隊研修:吳正憲小學數學教師工作站的實踐》一文,正好契合我們來北京考察學習的任務。在我們常規教研工作當中,最常態、最重要的但也是最薄弱的就是教研組的研訓活動。在北京的學校里,教研組的活動是如何開展的呢?請您結合具體的案例,談談如何改進教研組團隊研修的工作?
張鐵道:你提的問題是一個困惑很多基層教師、教研員的實際問題。我曾在甘肅和北京從事教研工作二十多年。我認為,我們的教研需要在新時期重新定位。許多教研員因為曾經是優秀教師或身受基層教師期待,所以總是有意無意地以我為標準,向我看齊。但這種理念已經不再符合現今教師專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了。教研員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承擔教書育人職能的基層教師。為此我認為,教研員需要掌握兩門教育學,一門是少年兒童教育學(即我們熟知的教育學),一門是回應教師學習需求的成人教育學。只有掌握并自覺應用成人教育學,教研員才能自覺尊重教師的既有經驗,引導他們相互借鑒并做出實踐改進。另外,由于教研員的工作頭緒繁雜,所以很難實際跟進一個項目或聚焦一個特定群體,因此也為開展有效的問題解決、資源開發和能力建設帶來很大難度。
以上這些,或許可以豐富我們對教師研修的性質、定位、特點甚至規律的基本認識。
(二)研修策略
開展教師研修的前提是依據任務或主題進行需求調查,再基于需求調查的結果,規劃與設計研修活動。以今天的研修活動為例來思考活動的設計特點,我與大家分享了很多案例,尤其是研修活動中如何設計問題鏈。問題鏈很重要,不僅要讓大家覺得有話可說,還要讓大家說得有價值,而且還要讓大家的說和說之間有互補性、建設性。
怎樣設計和組織有意義的研修活動?我們通過多年實踐,歸納出來四個層次16個字的總結:一是“巧在設計”。要遵循成人學習的基本特點,活動必須要有利于能力成長或者問題解決,并善于去做細化的設計,有步驟、有細節。二是“重在實施”。精心地實施活動設計方案,使大家充分地參與、聆聽、互動討論。三是“成在后續”。我們在實踐中發現,有時候研修活動設計得不錯,實施得大家覺得也滿意,但往往會由于后續沒有跟進,不能產出相應的成效。研修成果也是至P重要的因素,決定著參與活動的教師是否有成就感。其實,成果就是對于我們想做什么、怎么做的以及做的結果的一種理性的記述和表達。四是“落在資源”。比如,我們進行需求調查,之后就可以形成調研報告。再比如,我們今天的研修活動,也將會形成匯集大家的反饋的成效評估報告和體現集體智慧的團隊研修報告。來自大家對于教師研修的視角、觀點、建議所構成的團隊報告,將成為一份對于大家今后實踐具有指導意義的專業資源。
(三)成效評價
評價的主要教育價值不是比較高低,而是要通過評價促進研修活動的改進。大家提到,關于成效評價,既可以采用定量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式。比如教師的論文、獲獎等,還有更多的是看不見的、內在理念的變化,最終反映在教師教學行為的積極變化及其對于學生學習的影響上。這些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指標。
成效評價最關鍵的指標是對象的體驗,對其產生了什么影響。在座的各位學科帶頭人,如果我們帶的青年教師受益了,有成就感了,那么我們的研修工作就有成效了。我們在實踐中積累了七條關于優秀教師的標準:第一,具有堅定的教育職業追求,喜歡教師職業;第二,具有較為全面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積累;第三,具有全面的學生知識,能夠讀懂學生的需求;第四,積累了實際可行的教學知識與技能,善于依據教學主題和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設計,有效引領學生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并從中獲得有成就感的學習體驗;第五,善于進行研究,研究自身和他人的教育實踐;第六,能夠保持身心健康和積極心態;第七,具有個人魅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四)后續跟進
后續跟進的目的是將學習與實踐融為一體,帶給教師有價值的職業進步和專業成長。各位學科帶頭人所做的最有價值的貢獻不僅在于自己要身為表率,更應努力幫助在工作站學習的老師獲得有意義的能力成長。
能力成長是一個行為干預和愿景引導的過程,不是一次就能達成的,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要求。作為學科帶頭人,我們是特定群體的教師成長的引領者。我們要善于依據特定的主題學習或培養任務需要規劃專題課程,把自己不斷的成長和所帶教師團隊的成長,變成一種課程實施過程。
我最近參加了一次“如何推廣優秀成果”的專題討論。大家都知道,目前,推廣先進經驗的主要方式就是表彰優秀教師,請他們去做示范課、做報告、出著作或者帶徒弟。但是,這往往很難達到激發更大范圍成功實踐所需要的實踐能力賦予的目的。我們認為,推廣成功教學經驗也需要課程規劃和教學過程,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的學習,即“知曉”“會做”“有成就”。由此,你不僅可以明白“是什么”“為什么”;而且能付諸自身教學實踐;更能從取得進步和成效中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事實表明,真正的學習必須能夠帶給學習者以能力成長的體驗,否則,就不是有價值的學習,也就不可能持續。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有不懈的動力去體驗自己的職業幸福,才能夠變成教師一直擁有的、不斷推動他前進的成就感。這是我們作為學科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校長,都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同時也是我們處于相對成熟階段謀求造福他人和豐富自身的雙贏策略。
(五)組織者的角色與能力
教師研修組織者需要為參與者創設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給力的學習體驗。組織者既是同伴學習的促進者,也是高效的學習者。實際上,我們今天采取的是一種混合式學習策略。之前大家都進行了自主閱讀,我們在現場開展多重交流,與此同時還開展了微信同步交流。之后,我們還會征集大家的學習體會,開展成效評價,并進行基于本次活動的專題資源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