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0 14:03: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理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科學的審計理論對審計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審計理論的發展也應該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應該與其他學科一起蓬勃發展,該文分析了審計理論基礎的界定和應該具備的條件,提出了審計理論的建立和發展所依據的理論基礎。
理論知識是一種社會戰略資源,科學研究在世界各國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審計學大約產生于1930年前后,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審計理論日益完善,科學的審計理論對審計實踐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科學的審計理論不是空中樓閣,它應該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審計理論基礎是審計學科理論大廈的根基,只有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的理論才能蓬勃發展。本文對審計的理論基礎問題做一初步探討。
1.審計理論基礎的界定
研究審計理論基礎,必須弄清楚審計與其理論基礎存在什么樣的關系,以及審計理論基礎和審計基礎理論的區別。所謂基礎是指事物發展的根本和起點,形象講就是事物從哪里開始產生與成長,“基礎”中蘊涵著事物最初萌芽與發展所需的相關因素,是事物發展的“源頭”。那么審計理論基礎運用基礎的語言學定義,可以理解為:審計的理論基礎應該是其產生與成長的源頭,審計學只是科學這個體系中的一個分支,那么它的理論基礎是位于科學母體中的生長點,即與其他科學共同的關節點處。
2.審計理論基礎所應該具備的條件
并不是所有與審計學有聯系的學科都可以成為審計學的理論基礎,它應該具備一定的條件:1)作為審計學理論基礎的理論必須能夠體現審計的本質和特征。基礎是理論產生與成長的源頭,作為審計學的理論基礎必須能夠體現審計的本質和特征。2)從審計學包括其理論基礎的意義上看,理論基礎應當構成整個審計體系的自然的邏輯起點,是審計學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的交叉點,只有這樣,才能把審計和其他學科緊密聯系,構成整個的科學體系,孤立的理論是不能成為審計的理論基礎的。3)作為審計理論基礎的理論必須要早于審計理論體系產生的時間。審計學大約產生于1930年左右,所以,作為基礎的理論必須早于1930年,這樣才能符合時間序列順序,這樣才能對審計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指導作用,促成審計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3.審計理論基礎的內容
3.1哲學基礎
哲學是科學的科學,是對從實驗科學、合理學問、普遍經驗或其他事物中獲得的所有知識的批判吸收、系統化和組織化,它構成某一學問的基礎原則體系和實務規范體系,因而哲學可作為所有學科理論的基礎,將哲學的方法、觀念運用于審計理論,就是審計理論的哲學基礎。
審計本質是決定審計區別于其他客觀事物的根本屬性,審計作為應社會需求出現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它最基本的職能就是監督。因此,從審計職能抽象出來的審計本質蘊涵了深刻的監督思想,監督思想最深的根源來自于哲學中關于人性的認識。“性本惡”論認為由于人的內在動力不足以使其自覺地履行義務、遵守規則,因此主張通過法制等外力來約束人的行為,而監督恰是一種有效的對人進行約束和管制的手段。西方的監控制度正是基于對人性惡的認識,才得到了今天的發展。此外,哲學作為反映事物普遍發展規律的科學,其對各學科都具有普遍的理論指導意義,也為審計理論提供了辨證的、唯物的思維方法。
3.2法學基礎
法是階級社會中維護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工具,法國著名法學家孟德斯鳩在他的代表作《論法的精神》中,提出法是由事物性質所產生的必然關系,因而一切事物都和法有一定的關系。法對審計理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審計范圍和審計責任等基礎理論的構建上,審計過程本身就是執法過程,在整個社會經濟生活中,審計表現為間接控制,以對經濟活動的監視為宏觀經濟協調輸送信息;以對經濟活動的監督實現宏觀控制。審計的范圍和審計人員的責任通過法庭對一系列劃時代事件的判決而得到了明確。法學作為審計理論基礎的內涵,為建立協調審計主體、委托人與被審計單位三者關系的審計理論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3.3經濟學基礎
西方經濟學中的精髓也可以為我所用,以豐富和完善我們的審計理論,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尤其是勞動價值學說,是我們認識經濟活動的過程和本質、定量和定性分析有關概念和范疇、總結有關經濟規律的重要依據,它應該是審計理論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委托人和人都是最大效用的追求者,而各自利益目標的不一致,導致了行為上的偏差。委托人為了使人朝著自身利益的方向努力需付出成本,監督則是能夠降低成本、維系關系的有效手段。此外,監督也體現了審計最根本的思想,成為審計最基本的職能。另外,產權經濟學、制度經濟學等,都極大豐富了審計理論基礎的內容,為審計理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4管理科學理論基礎
管理科學理論成為審計理論基礎的組成部分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制度基礎審計是以測試和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主要內容的,而內部控制制度是控制論在經濟管理中的具體運用,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產物;其次,管理審計近幾十年來的悄然興起,說明了企業管理活動的日益重要,管理審計迫切需要現代管理理論的指導以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為企業改進經營管理提出富于建設性的意見;管理科學理論中分權管理的思想為國家審計實行分級管理、審計機關獨立設置、建立機構內部的責任制、進行部門間和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協調以及職能約束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
3.5數學理論基礎
數學中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都是先于審計理論而單獨存在的兩種理論,具體而言,概率論為抽樣審計的建立提供了理論依據,數理統計為它提供科學化和具體化的方法論基礎。審計中的統計抽樣是依據數理統計原理從被審單位資料中抽出一部分進行審查,以推斷全部被審資料的審計結論的方法。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也為審計工作提供了一種方法,審計工作所面對的是繁雜的會計記錄和其他資料,從表面上看是雜亂無章的,所以我們可以視其為大量的相互獨立的隨機因素,利用大數定律,我們可以抽取樣本資料進行審計,對其特征進行歸納和總結,歸納總結得出的結果會使這些個別資料的影響相互抵消,能夠顯現出被審對象的總體特征。所以概率論也是審計理論發展的基礎之一。
3.6倫理學基礎
1.1免疫監視———識別病毒
免疫監視功能,是指機體具有的能識別自己(自體物質)和異己(非自體物質)的生理機能。免疫系統在識別“自己”和“異己”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病毒等有害物質。免疫系統能夠識別病毒等有害物質,是消滅有害物質,從而保證機體免受侵害的前提。
1.2免疫自穩———消滅病毒
免疫自穩功能,是指機體調動體內各種資源與病毒等有害物質進行斗爭,消滅病毒等有害物質,并將病毒等有害物質運出體外,同時修補受損器官和組織,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以維持自身內環境穩定的生理機能。
1.3免疫防御———產生抗體
免疫防御功能,是指機體在病毒等有害物質的刺激下,免疫細胞對病原體產生抗體,以防止外來病原體入侵的生理機能。抗體是可以與相應抗原發生特異性結合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原失去活力,從而保證機體免受再次侵害。免疫系統的作用機理。
2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
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主要表現在審計監督、審計查處和審計預防三個方面。
2.1審計監督———發現問題
內部審計機構在履行經濟監督職能的過程中,通過搜集和分析組織的各類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評價,從而發現經濟組織在經濟活動中是否存在錯誤、舞弊和其它違規違法問題。
2.2審計查處———處理問題
內部審計機構對發現的違規違法行為,有權向領導機構或上級機關進行反映,根據權限對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理、處罰,或向上級審計機構或者審計機關反映,由上級審計機關運用各種資源及時進行查處。
2.3審計預防———完善治理
內部審計機構在發現問題和處理問題的同時,要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研究,并從管理制度、體制機制方面提出改進的建議,從而促進相關管理制度、工作機制的完善,達到杜絕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的目的。內部審計的“免疫”功能。
3內部審計的增值途徑
3.1查錯增值
內部審計機構在履行監督職能和查處職能的過程中,可以發現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對有關問題和相關責任人的查處,可以為組織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當內部審計機構挽回的損失大于其審計業務成本時,可實現節約增值。
3.2防弊增值
內部審計機構在履行審計預防職能中,通過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的建議,可以促進經濟組織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運營風險,防止舞弊行為的發生,從而為企業間接挽回一定的經濟損失。當經濟組織在防范錯弊的過程中獲得的收益大于其防弊成本時,可實現防弊增值。
3.3興利增值
內部審計機構在履行審計預防職能中,通過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的建議,可以提升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從而實現組織經濟價值的增加。當經濟組織通過提高運營效率增加的組織價值大于其預防成本時,可實現增效增值。內部審計的查錯增值屬于直接增值,取得成效的時間短,且成效較為明顯,一直受到組織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個成熟的經濟組織,應該更加注重發揮內部審計的防弊功能和提效功能,以實現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和價值增值。
4內部審計增值的量化模型
4.1查錯增值額的確定
根據經濟學成本效益原理,內部審計創造的查錯增值額等于查錯收益與查錯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為:查錯增值額=查錯收益-查錯成本(1)①查錯收益。查錯收益為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審計業務的過程中,通過發現和處理違規違法行為,所挽回的直接經濟損失。②查錯成本。查錯成本為審計機構在開展審計業務的過程中,為發現和處理違規違紀問題,所耗用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成本。
4.2防弊增值額的確定
內部審計防弊增值額應該等于防弊收益與防弊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為:防弊增值額=防弊收益-防弊成本(2)①防弊收益。防弊收益為經濟組織在審計機構的建議下,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加強組織內部控制,預防違規違紀行為的發生,從而挽回的間接經濟損失。②防弊成本。防弊成本為經濟組織在審計機構的建議下,為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加強內部控制,預防違規違法行為的發生,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成本。
4.3興利增值額的確定
內部審計興利增值額應該等于興利收益與興利成本之差,用公式表示為:興利增值額=興利收益-興利成本(3)①興利收益。興利收益為經濟組織在審計機構的建議下,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提升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而創造的間接經濟收益。②興利成本。興利成本為經濟組織在審計機構的建議下,為完善組織制度和體制機制,提升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組織的運營效率,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成本。
4.4內部審計增值量化模型
1.1領導與全體員工參與積極性不高。
作為醫院宏觀的財務管理行為,增收節支工作需要全員的參與,加強領導的重視和全體職工的觀念更新,才能夠促進工作的完成。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目前的部分醫院,大多數的職工的參與積極性并不高,雖然財務和審計制度已經設立,并且相關的整體工作也在進行當中,然而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還是保持著以往的工作狀態,并沒有積極地參與到這項工作當中。另一方面,一些醫院的管理者雖然開展了相關的工作,但是也沒能夠重視這項工作的進程,并沒有設立相關的工作小組,對工作的進行采取宣傳和監督的工作配合。
1.2標準不規范。
對于醫院來說,財務工作的情況對于醫院經營的好壞有很大的影響。在進行增收節支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建立明確的財務規章制度,并且要不斷地進行完善。要建立內部的控制機制,包括會計監督、核算、檔案建立和流程化的管理等等,結合審計工作的進行,才能夠達到理想的成果。但是從現實的情況來看,相關的財務管理標準還是處于以往的狀態中,存在著客觀上的疏漏,醫院的經營狀態不斷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改善和調整相關標準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財務標準和體系不規范的情況下,審計的工作也無法更好的跟進,進而影響了兩者的結合作用,導致增收節支工作的不良發展。甚至出現很多財務上的漏洞,導致營私舞弊的情況發生。
1.3財務預算的疏忽。
在醫院整體發展的同時,醫院的原有財務預算體系發生變化。對于醫院的支出額度,以一個總額來計算,對工作業務進行考核,也沒有調整一些指標。一些職能性的部門的疏忽,導致增收節支工作的難以開展。甚至會出現失衡的狀態。比如財務部門的數據信息是比較籠統的,而審計部門根據這個數據反饋的情況,去進行相關的監督和預算的管理,顯然無法得到真實的反饋情況,更沒有辦法得到最準確的結果。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就可能會出現不量入為出的情況,出現不合理的負債,甚至還會發生盲目投資引起的財務狀況惡化風的出現。
1.4工作落實的不到位。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在明確的財務和審計制度之下,很多醫院在已經確定了改革的制度下,在細化了相關的規定和工作安排,還沒達到理想的效果,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工作落實的不到位。這種情況表現出醫院并沒有重視財務和審計的結合性作用。財務制度的完善很重要,審計部門的工作則更加重要。任何事情都需要落實到實處,才能夠真正的取得效果。從客觀的角度來說,一方面醫院在良好的技術氛圍和服務氛圍之下,財政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在相關的制度之下,各個部門并沒有認真的落實實行,導致了支出情況也在逐漸的偏大,那么顯然在改革之后的增收節支工作,還是和以往一樣,并沒有取得一定的成效。相反來說,如果單一的在加大節約的力度,而沒有將技術的研發、服務的提高工作落實到實處,醫院的收益沒有增加,那么還是會取得一樣的結果,沒有達到最初的預期,讓醫院能夠得到更加良性的規模發展。
2構建財務與審計合作增收節支的路徑
2.1加強收據管理,避免收入流失。
為了保證應收賬款的及時到賬,完整地將醫院的原本所得收入到財務部門中,財務部門應該建立健全的收費部門,建立內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加強對收據的管理與監督,在實際工作中應嚴格把關,具體的辦法包括:建立嚴格執行收據的領用和銷號制度:注意保持相關工作人員的精神狀態,完善輪班制度,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能夠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去認真的完成結賬工作。以現代化的電腦收費方式為手段,進行組密的結賬;重視賬單的數據準確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現空白收據的截留,更要避免相關收據的仿造和流失。同時審計部門需要進行一定的配合,要對收費的部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審查每一筆退款是否都有醫技科室及財務部門收費負責人員的簽字,防止利用病人丟棄收據作弊現象的出現。不定期地對現金的庫存進行抽查,避免一些舞弊的情況發生。在出現現金短缺的時候,要進行及時的補齊,相反在現金過多的時候,要進行上交。與此同時,還需要對一些人員的差錯進行記錄,加強管理力度,也是為后期的監察工作留下伏筆。比如金額不符率超過規定限度,則可以作為進一步審計的線索。
2.2專款專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存。
醫院的發展競爭力,取決于醫療服務的技術含量。只有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科研研究,才能夠穩定醫院的發展基準。對于財務部門來說,應該嚴格的控制科研基金的財務支出情況,要保證專款專用,要合理進行使用。財務部門一旦發現支出費用非應用于科研項目當中,則可以直接拒絕付款。而對于審計部門來說,則應該加強對科研基金使用的監督,其監管工作應該是隨著科研項目的進行同步進行的,保證實時的監督和反饋,避免在科研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出現財務它用的情況。對于一些不必要或者是與科研基金無關的費用,可以采取叫停或糾正的方式,要杜絕費用的額外開支,不僅要控制其使用的范圍,更要監督其使用的額度。
2.3減少浪費,強化管理往來款項。
在醫院往來款項的大部分資金,基本上用于設備的采購以及物資的采購,而這部分資金的使用,會影響到整體資金的運轉情況。比如物資采購的過程中,過度采購了一些衛生材料、藥品和其他材料等,導致物資的閑置情況增多,甚至會出現因期限原因不能夠使用的情況。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資金的周轉,還導致浪費情況的發生。除物資采購部門以外,設備部門也有可能存在著設備閑置和損壞的情況。審計部門應該幫助相關的部門建立相應的采購制度,以科學的發展思路,建立合理的采購計劃,通過實際的需求將計劃和制度相互結合,反復論證,分析配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隨著醫院的發展和效益的不斷提升,其應收賬款也會隨著時間跨度而增加,相應的也會出現大量的壞賬出現,造成醫院資金不足的情況。審計和財務部門共同合作,合理制定加強醫療應收款管理的辦法。財務部門要加強催收工作,制定催收指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有助于增收節支的工作開展。
3結語
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因素很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審計資源因素、審計環境因素、審計風險因素和審計行為因素四大類。
(一)審計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所謂審計資源,是指審計服務過程中必須依靠的各種實物的或非實物的基本要素以及審計評價的相應資源。審計資源主要包括審計人才資源、審計信息資源、審計技術設備資源等。其中審計人才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最大的。審計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審計人員的素質,專業能力強、品質好的內審人員作出的審計項目審計工作質量和報告質量一般就高。通常來說,企業審計部的規模也與審計質量的高低是正相關的。審計法規和行業信息是內審人員的行為指南,而這些信息是不停地變化與更新的,內審人員要在工作中應用這些信息作為審計標準,就必須持續地學習,才能有效地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技術和設備資源對審計質量的影響也是重大的,原有的審計技術以及不能充分適應企業管理發展的需要,內審人員要發揮其職能,必須學習使用新的審計技術。而設備資源是先進審計技術的硬件支撐。
(二)審計環境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審計環境主要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文化環境。因為審計可能成為某些政治組織實現自己目標的工具,政治干預審計的事件就有可能發生。經濟環境對審計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決定了審計的產生、存在與發展問題上。審計職業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取得社會的信任,而這種信任必須是以法律為保障的。企業的文化環境對內部審計的影響主要是通過獨立性來發揮作用的。
(三)審計風險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企業內部控制的完善程度、領導層的風險管理意識以及審計人員本身的風險管理水平都會對審計質量產生巨大影響。
(四)審計行為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審計行為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是直接的、決定性的。通常,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內審人員在完成審計項目時可能存在偷懶行為,這就直接影響了項目的質量。審計行為學目前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
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的幾點建議
目前內部審計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嚴重影響了內部審計效率,為改善上述不合理的現象,提供以下建議供參考:1.與被審計單位充分溝通審計工作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被審計單位的配合情況,項目負責人最好能提前1—2天到達現場。到現場后必須及時跟被審計單位的聯系人進行溝通,告知整個審計工作的大體安排。從而有利于被審計單位做好資料準備工作,也能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審計報告下發后,被審計單位又提出異議,指出某些問題是不存在的,某些漏洞已經進行了彌補等情況,這些問題其實都是由于現場審計過程中溝通不足導致的。從而也影響了審計報告的效率和質量。其實只要在現場審計過程中進行了充分的溝通,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避免的,審計人員要注意不但要與財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溝通,更加要與業務人員進行溝通。因為很多情況下,只有實際操作的業務人員才最了解問題的根源和解決情況。所以要想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人員絕不能僅盯著賬本,更要走下基層,了解業務流程。2.規范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與復核。審計工作底稿是審計工作的基石,工作底稿的規范與否直接影響了審計質量的高低。一份高質量的審計工作底稿既要有規范的格式,又要有完整的內容、明確的觀點和充分的依據,在編制審計工作底稿過程中還要注意加強對工作底稿的復核。在出具審計報告之前,審計工作底稿必須經過層層復核,實施三級復核制度,尤其要明確每一層次復核人員所復核的內容和承擔的責任。雖然很多企業已經建立了三級復核制度,但大都流于形式,沒有具體規定復核的程序和標準,無法真正起到控制審計質量的作用。例如在審計人員較少的項目中,審計組長和主審由一人擔任,由于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審計組長就很難去仔細地復核每位審計人員的工作底稿,而是僅僅對形成問題所涉及的底稿進行復核,這樣就有可能造成有些問題的遺漏。3.保證審計結果有效落實。實施內部審計是不單是要找出企業日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更加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和不足,從而帶來企業管理上的提升。因此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要轉變觀念,審計項目并不是為了那份審計報告,而是關注公司業務運行中的問題和漏洞,并設法進行完善和彌補。其次要督促整改,加強處罰。對于已發現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要提出解決整改的意見和建議,并對被審計單位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監控。同時,對被審計單位屢查屢犯的問題,內部審計部門要有一定的處罰權限。目前很多審計發現的問題得不到整改,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審計部門沒有處罰權限,因此企業管理層應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理解和重視程度,給予內審部門一定的處罰權限。4.學習使用先進審計技術,提高審計質量。目前我們處于信息時代,高新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內部審計人員要學習使用先進審計技術,包括審計抽樣、統計分析、分析性復核、機審計工具和技術、流程圖的過程描述等。這些工具多數已經經過發達國家內部審計人員數十年的實踐,對于提高審計質量質量與審計效率有著很好的效果。如:在抽樣時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抽樣模型,這樣不但提高了審計效率,而且使抽樣結果更加科學合理。還可以將各類經濟學、統計學分析模型固化到審計信息系統里面,對數據進行自動分析,從而把內審人員從繁雜的數據分析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其有更多的精力進行專業判斷。這些都有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5.提高內部審計隊伍綜合素質。內部審計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管理起著制約、防護、鑒證、促進和參謀作用。作為企業的“經濟衛士”和“經濟謀士”,內部審計要并重監督、評價和服務三項職能。在監督企業運營行為,評價企業運營效率效果的同時,通過合理化的審計建議促進企業管理的不斷完善,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撐服務。這就要求內部審計人員要全面掌握各種理論知識,并與公司管理實踐緊密結合,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站在最前沿。因此必須要加強內審人員的學習培訓工作,以保證內部審計職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內部審計工作有其特殊性,它在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評價的同時,還具有服務職能。內部審計不單是要發現問題,更重要的是針對問題提出合法、合理、可操作的改進建議,通過審計活動實現被審計單位乃至全公司的增值。要達到這一目標,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要全面掌握財務會計、工程管理、稅收、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知識,了解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站在最前沿。如果沒有上述前提,就很難保證審計建議的適當性,不但浪費公司人力、物力資源,甚至會影響公司整體效率。另外,新形勢下企業的業務活動越來越復雜,為適應這一變化內部審計工作必須由制度基礎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轉變,針對性強的專項審計將會越來越多,涉及非常多的新領域,并要求將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融入其中,對內部審計人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審計人員對這些新領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有的甚至是空白,如果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盲目開展,不但浪費審計資源,而且也很難保證審計質量。為滿足以上四點要求,提升審計隊伍整體素質,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效果,我們擬開展以下三種形式的學習培訓工作:(1)加強內部自我學習。內部自我學習又分個人自我學習和統一組織學習兩種具體形式,個人自我學習在學習內容、途徑和時間安排上都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內審人員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通過互聯網等途徑安排進行;統一組織學習擬定于每月開展一次,主要圍繞國家新的政策法規和集團公司的新要求、日常審計工作中遇到的難點、個人自我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等方面開展,統一組織的形式一方面能保證學習時間,另一方面便于大家交流,擴大學習效果。(2)聘請專家指導和開展對外交流。選擇在內部審計界有聲望的專家來對我們的審計工作進行具體指導,并且與內部審計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進行交流,這兩種方法都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能夠快速提高審計方法和水平。(3)繼續堅持做好外派培訓工作。外派培訓具有培訓質量高、針對性強、學習時間集中、容易快速吸收應用等優勢,因此我們應繼續堅持做好外派培訓工作,加強與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和各大院校等權威機構的學習交流,本著全面性、實用性、針對性和經濟性的原則,制定培訓計劃,并通過一系列控制手段保證培訓效果。
(一)內部審計是集團公司管理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集團公司是企業集團的核心公司,它透過控股、投資、參股等出資形式,肩負起企業的管理功能。然而因為外部經濟的發展和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需要,企業集團的規模正在不斷擴充,進而導致管理權不夠集中,增大了企業的管控跨度和難度,使集團公司的一部分高層干部無法有效制定策略并執行策略,降低了企業的管理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集團公司的高層為了提高決策質量,必須建立一套獨立健全的控制體系。內部審計能對企業各職能機構進行卓有成效的監管,通過內部審計的建設和健全實現企業內部的監管與自我限制,同時可以為領導層提供決策參考依據。所以,內部審計是集團公司得以實現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的重要工作,是集團公司管理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獨立性和權威性
獨立性是審計的特點,是審計的“活的靈魂”,也是內部審計權威性的最好佐證。當前,大多數企業都成立了內部審計部門,對集團公司來說,審計委員會直接隸屬于董事會。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體現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它要求工作人員應客觀、真實、公平、深入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這樣,集團公司內部的工作就能夠較好落實,體現其獨立性和權威性。盡管內部審計隸屬董事會有著先天的優勢,但這并不是集團公司的唯一選擇,它還能隸屬監事會、審計委員會等,集團公司應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協調。
二、內部審計在集團公司中的作用
(一)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首要作用就是監督作用。集團公司內部審計有別于一般的企業,它不但要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還要對下轄的緊密層、半緊密層進行監管,而更關鍵的是對所屬企業的監管模式也與普通的行政機構或行政公司的內部審計不太一樣。然而,因為集團公司內各關聯企業的狀況不同,企業的大小、組織結構也體現出差異化,所以在監管內容和監管程度上也不盡相同,它通常是視企業的實際狀況而定。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作用可以分成三個:
1.規范財會人員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2.查漏補缺、清除隱患,預防錯誤和作弊情況的出現,保障資產的安全、完整。
3.依照國家相關法律規章進行內部審計工作。高效的內部審計監督可以為集團公司的治理目標的實現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所以,集團公司應重視內部審計的作用,充分發揮其監督職能。
(二)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
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是指將企業的運營活動、管理項目以及運營管理的效率依照特定的權衡標準來進行解析和評價,并對其解析和評價的對象給出一些論斷性建議。內部審計的評價職能是其最重要的職能。對于獨資控股公司和緊密層的公司是評價其投資策略是否得當、能否獲得經濟利益、資產質量是否穩定以及是否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對于參股公司和半緊密層公司則主要評價其投資者權益是否符合法律規范、利潤的調配是否在約定的范疇內,以及對其經濟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價;而對公司法人代表而言,應審計評價其經濟職責,要評定其是否依照管理層的指令進行各方面的經濟活動,要將保護投資人的任務放在首要位置。讓每一位股東都參與到經濟管理活動中明顯是不現實的。企業必須依據實際的運營狀況,并將股東利益告知股東。如此,內部審計的評價作用才能顯現。
(三)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
內部審計的控制職能是其重要職能,而控制職能和內部審計的實質相關。內部審計是作為一類控制方法存在的,它對企業內部的運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管和評價,并向有關人員反映該類情況,幫助公司直接或間接地對內控的誤差進行糾錯,并能幫助企業健全內控制度。所以,內部審計既是集團公司領導層對下轄企業進行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集團公司組織機構中實現全面控制的重要環節。在集團公司的整體管理中,內部審計的控制作用比其他機構更為獨立和有效,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甚至可以說它是對內控的再次控制。這是因為,對集團公司的內部審計來講,管理控制與會計控制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獨立控股公司來講,管理控制牽涉到企業運營的各個層面,例如:運營管理中策略的訂立、管理流程的明確等。而對參股公司來講,更傾向于會計控制,監管會計活動,對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完整性進行控制。同時,還要通過會計控制的評審來明確對財務報表進行審計的范疇和程序,以此決定是否向有關公司和機構提出強化該類控制的建議。
(四)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服務作用
內部審計工作的初衷就是為公司服務。服務與監管職能是內部審計中相互影響的兩個職能,缺少任意一個職能都是行不通的。對于集團公司的管理者來講,內部審計通過對經濟活動和管理活動的監管和評價,對于審計的結果應上報管理層,管理層可以將上報的信息作為策略制定的依據。而對于被審計企業來講,審計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和人脈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為被審計企業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并促使其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將服務項目分化到被審計企業的具體工作中去。
(五)集團公司內部審計的鑒證職能
鑒證職能是內部審計部門優于外部審計單位的職能。內部審計機構及工作人員對集團公司的生產運營狀況可謂了然于胸,能鑒證下轄企業所訂立的運營計劃以及任務完成的進度。通過鑒證,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可以找到企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意見,幫組企業糾正錯誤,提升經營效益。集團公司內部審計能鑒證企業管理和控制體制是否完善和高效,并找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改進的舉措。同時,內部審計還能鑒證企業的財務收支狀況和運營效益是否符合要求,可協助企業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
三、結束語
(一)實時預警計算機輔助審計可貫穿業務操作的前臺和后臺,針對不定期非現場審計發現的問題或業務人員操作環節可能存在的風險,審計人員可及時向業務崗位發出風險預警,對于潛在風險適時發出提示,防止風險形成和擴大。同時,掌握被審計單位風險點集中區域,并針對重點風險點開展內部審計,做到“風險引導審計,審計關注風險”,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部門防風險、促履職的作用,實現對外匯管理工作實時預警的目標。
(二)定期評價根據不定期的非現場審計情況,了解和掌握被審計單位外匯管理業務階段性發展情況,定期對被審計部門執行內控制度情況進行合規性評價,對被審計單位外匯業務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進行績效評估,對外匯業務內控管理工作中的風險開展評估,對審計結果及時有效利用,實現對外匯管理工作定期評價的目標。
(三)提高效率探索外匯局檔案管理電子化,開發“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將各類業務憑證影像電子資料存入系統,便于審計部門非現場調閱業務系統查詢不到的資料,利用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進行非現場審計,可將審計工作貫穿全年工作始終,降低審計成本,節約人力資源,實現提高外匯局內部審計工作效率的目標。
二、外匯局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的現實意義
(一)計算機輔助審計開展可提高外匯局日常內控監督效率計算機和網絡科技的迅速發展為非現場審計工作在技術上的突破提供了可能,各級外匯局能夠定時、甚至實時對本級局內及轄區分支局各類業務操作進行內部審計,增加內部審計檢查頻度,提高檢查的準確性,提升工作效率。
(二)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開展可提升外匯局內控監督效果與外匯管理業務處理系統實時對接,適應當前各項外匯業務操作電子化的形勢,可及時發現各項外匯業務操作潛藏的風險和錯誤,內部審計手段的改進必將提升監督的效果。
(三)計算機輔助審計的開展可推進外匯局無紙化辦公實現對外匯管理業務系統的實時查詢后,外匯業務管理各類報表、分析等檔案均可通過業務系統調閱,外匯業務系統無法查閱到的資料通過建立“電子檔案管理系統”實現,減少各類紙質業務檔案的留存,推進無紙化辦公。
三、利用現有資源開展計算機輔助審計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一)做好外匯管理業務調查,采集審計電子數據和信息針對目前外匯局絕大部分業務信息在系統中記錄的現狀,計算機輔助審計實施前,應對外匯局目前在用的業務系統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充分了解可從業務系統中采集的電子數據范圍和采集審計信息的途徑。審計人員從業務系統采集電子數據和審計信息的方式,可探索實現業務系統與內控風險測評系統的關聯,保證審計人員不可修改系統數據,但可查詢和監控到所有業務系統業務數據及操作人員的操作痕跡,實現對每項業務的全過程監督,全面掌握業務審批、操作流程及法規執行情況。
(二)調閱業務系統開展非現場審計,記錄風險預警線索以目前外匯局使用的“內控風險測評系統”中測評表為基礎,將測評項目按“非現場測評指標”和“現場測評指標”分為兩個部分。可從業務系統中直接采集或間接獲得信息開展檢查的項目作為“非現場測評指標”,其他需要進行數據分析或現場調研資料進行檢查的項目作為“現場測評指標”。分別制作“非現場測評表”和“現場測評表”。調閱外匯管理業務系統,將通過業務系統中獲得的信息篩選、過濾,并對重要數據進行合規性分析,按照測評指標開展非現場審計。同時,記錄通過非現場審計發現的問題、和需要現場審計進一步確認的風險預警線索,填寫“非現場測評表”。
(三)依據非現場審計線索調閱業務檔案,確定審計問題可考慮建立“外匯局電子檔案系統”,管理外匯局在業務系統中無法查詢的檔案和按規定必須留存紙質資料的檔案,實現非現場實時調閱業務檔案。依據非現場審計獲得的風險預警線索,有針對性地調閱相關業務資料,排除問題或者進一步確定問題,將可以確定的問題填寫到“現場測評表”中相應項目。
(四)總結歸納審計問題,提出整改和完善建議歸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分析被審計單位執行制度情況,總結被審計單位客觀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并根據非現場調閱業務系統時掌握的情況,對被審計單位可提升和完善的工作提出相關建議。
四、外匯局推行計算機輔助審計面臨的難題及建議
(一)內控風險測評指標,建立內控風險測評系統隨著外匯管理改革不斷推進,各業務部門的風險點、法規依據及風險系數等相關要素均發生變化,特別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資本項目外匯管理制度改革后,由于內控風險測評系統未及時維護相關風險指標等要素,將影響了計算機輔助審計的效果,也無法保障審計工作的及時性。建議建立相關規范性文件,要求各業務部門按季度根據業務變化向內審部門提出系統修改意見,備案本專業修改后內控風險測評表信息,包括風險點、法規出處、指標含義、風險系數等,作為內審部門進行系統更新和維護的依據。實現內審與政策調整同部署、同調整,及時修訂內控風險測評系統相關信息,保證內控風險測評系統的有效性,使內控監督測評系統作為內部審計電子化手段得到及時、有效發揮。
(二)探索實現審計系統與業務系統信息共享外匯局要實現計算機輔助審計,就要依靠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實現從業務系統中采集信息,將對目前的業務系統進行改動,設置數據接口,實現系統對接。建議通過增加內控風險測評系統“審計數據采集模塊”,或者采用設立“超級查詢用戶”的方式,建立查詢和采集數據功能,實現審計系統與業務系統信息共享。
一、原因
(一)人員流動渠道不暢通
審計系統由于受編制、人事管理體制及專業性質的制約,人員的錄用、提拔、調離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與障礙,人員流動性小。雖然政府再三強調審計機關工作人員逢進必考,但現實的大環境,人事部門也難于做到嚴把進人關。近兩年我局所進人員,基本上是鄉鎮領導換屆安排,部分關系人員照顧性進來的,實際能勝任審計工作人員難于“走進來”,而非專業人員,相對來說又難于“走出去”。審計人員提拔、輸出的極少,由審計崗位走向領導崗位的更少,人員始終處于一種自行消化狀態,干部成長渠道窄。由此嚴重影響了審計干部向健康、向上方發展,從而影響了審計事業的推進。
(二)機制體制不完善、不健全
基層審計機關審計任務繁重,工作壓力過大是不可否認的現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年齡偏大點的審計人員認為自己搞審計多年有經驗、有方法,同時存在“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當天和尚撞天鐘,完成任務就行了。而年輕剛進來的審計人員,大多憑關系進審計局,缺乏刻苦鉆研、勤奮好學的精神,得過且過,應付了事,整天討好領導,在理念和實踐上無長進,形成一種“工作干好干壞無區別,干多干少無所謂”的不正確認識,這種狀況的出現主要還是基層審計機關機制體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有關制度未能真正做到有效地貫徹執行,尚未建立健全符合現階段審計發展的審計管理、審計教育培訓等工作機制,缺乏切合實際的考核激勵制度,最終導致審計人員工作態度不夠認真,積極性不夠高,創新意識不強的結果。
(三)學習教育不夠重視
基層審計機關普遍存在業務人員少、任務重的矛盾,且大多數都是具有豐富審計經驗的40~50人員,加上每年要完成的審計單位(項目)眾多(如我局去年審計的單位(項目)73個,其中年度計劃51個,縣委、縣政府臨時交辦22個,今年又達74個,這還不包含縣委、縣政府臨時交辦的審計項目),項目一個接一個,加之審計的程序及其繁瑣,案卷整理過于繁雜,審計決定執行難度較大,審計人員長年累月奔波于審計一線,天天忙于查賬、寫審計報告、執行審計決定、整理審計案卷,任務的日趨繁重,及主觀上缺乏足夠的重視,基層審計人員在學習上更多的是采取敷衍的態度,靜不下心、沉不下心去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學習新的審計方法和技巧。由于過份強調“忙”,更談不上組織審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最終導致審計人員綜合分析、解決問題、創新等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提升,運用績效理念,計算機技術等現代審計方法無所適從。
二、對策及建議
加強基層審計隊伍建設,是推動審計事業不斷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充分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作用的迫切需要。基層審計干部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任重道遠,需要基層審計機關及廣大審計人員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審計理念,從提高認識、完善機制體制及制度、加強學習教育、優化隊伍結構,提高審計質量等措施入手,不斷強化隊伍建設,全力打造一支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審計干部隊伍。
(一)優化人員結構
一是立足當前實際,從現有人力資源上下功夫,努力提升審計人員的素質,從根本上解決審計隊伍知識結構失衡、能力發展不均衡等問題。由于受機構編制制約,短時間內難以通過招錄人員、引進專業人才的方式充實審計力量,優化審計隊伍結構,根據審計隊伍實際情況,通過以老帶新、以強帶弱、強化學習培訓、強化溝通交流等方式,積極培育審計人才,促使審計人員具備豐富的業務知識、扎實的專業技能、勇于創新的精神。二是嚴把審計進人關,用好有限的人員編制,招錄急需人才。根據審計機關工作性質及專業特點,通過設定一定的條件及標準、采用科學合理的錄用方式將審計隊伍中知識結構嚴重缺位的、審計工作急需的人才引進到審計隊伍中,確保隊伍整體素質及水平。三是逐步建立審計專家庫。作為基層審計機關,普遍存在人才缺口,很難配齊所需的各類人才,因此上級審計機關因結合審計實際,逐步建立完善適應審計需要的審計專家庫。基層審計機關可以通過聘請專業人才參與審計等的方式,緩解審計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爭取政府支持,確保審計經費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審計署關于機構改革中加強市、縣級人民政府審計機關建設幾點意見的通知》([2000]86號)精神要求,“各級審計機關的審計經費應根據《審計法》的有關規定,列入同級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據此,審計機關應主動爭取政府支持,財政年度預算時充分考慮到審計工作性質、工作量、工作職能和工作成本,確保審計機關的經費,以提高審計工作服務水平和質量,切實維護審計人員廉潔審計,依法審計形象,推動我縣審計事業全面科學發展。
(三)健全完善相關機制制度
一是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理念,針對審計事業發展方向及基層審計工作特點,建立和完善基層審計機關的工作考核制度和管理辦法,激發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效提高審計質量。并針對審計發展形勢需要及制度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等,及時科學地調整考核內容,使之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營造良好的競爭氛圍。例如我局2005年制定出臺的內部管理考核辦法,圍繞德、能、勤、績、廉等幾方面,將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以審計工作業績為考核重點,將業績與審計人員完成項目質量、成果運用、審計創新等相掛鉤,量化考核指標。并逐年進行修訂完善,不斷細化考核項目。通過近年來內部考核辦法的實施及修訂完善,我局在調動審計人員工作積極性及提高審計質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今年,我局又將繼續圍繞科學發展及審計轉型的要求,對考核內容進行修訂完善,工作成效將不再只針對查出多少違規金額,上繳多少財政金額,而是重點關注有否解決實際問題,幫助黨委、政府建立健全體制機制,維護人民切身利益等方面。
(四)強化學習教育
針對目前基層審計干部專業結構狀況,要使廣大審計人員充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更新的新時期,就審計人員本身而言,學習是防止思想僵化,保持不斷創新,持續進步的基礎。就審計機關而言,加強培訓,促使審計人員有計劃、有目的地接受學習和教育,是提高審計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推動審計事業科學發展的有效途徑。首先,基層審計機關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育全體審計人員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協調好工作、學習、生活之間的關系,鼓勵審計人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以自學為主的方式,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重視其他相關知識的學習,注重學習效果,切忌走過場,使廣大審計人員能真正從擴大審計人員知識面和思維視野出發,培養審計人員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等。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有潛力、有鉆研的審計人員進行綜合培訓,積極培養一人多專的“復合型”人才,解決審計應用上的困難及人才缺乏等現實問題。其次,基層審計機關應建立健全教育培訓機制。根據審計發展形勢及審計人員的崗位、專業、文化程度、知識結構等情況,制定中長遠的培訓規劃和年度計劃。培訓內容上,應基本涵蓋宏觀經濟、法律、審計業務、計算機、基建等知識,不斷拓寬學習覆蓋面。培訓方式上,應注重有計劃地分類、分層次培訓,如按照領導、骨干、一般等不同層次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也可根據審計實踐需求,采取委培、代培、抽調基層人員參加上級審計項目等多種方式開展培訓。培訓方法上,應考慮基層審計機關的實際,防止只重形勢不重效果,走過場的培訓,減少“作報告”、“談體會”等枯燥單一形式的培訓,注重采取新穎、互動的培訓方法,采取審計實務的操作演示、審計業務的經驗交流等培訓方法。如我局從今年起,每月第一星期周一各業務組長互相交流審計實施情況,也是一種很好的培訓方式。
(五)加強審計質量控制
1.重視審前調查,提高審計方案編制質量。
一是審計人員在編制審計方案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審前調查。在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內設機構、人員情況、領導及分工、單位主要職能、下屬單位情況、紀委等有關單位掌握的情況,以往審計情況,以及計算機環境的基礎上,注重掌握重大事項如工程建設、大筆資金征管用、資產處置情況等。二是根據審前調查掌握的實際情況、重點內容等編制審計方案,重點項目應開展審計方案論證,審計組長及時根據審計方案論證會形成的意見,完善審計方案。
2.遵守規范,鼓勵創新,提高審計報告撰寫質量。
審計報告是一種專業性極強、權威性高的行政公文,要求審計人員要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政策水平和較好的理論修養。從某種角度說,審計報告是檢驗審計人員業務素質的重要標準。一是重視審計評價和審計建議;二是突出反映審計重點;三是結構嚴謹,文字精練,通俗易懂。審計結果文書要抓住項目的主要問題,講深講透,引起有關方面重視,解決實質問題,達到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