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4 20:47: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計質量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審計成本、審計質量與審計定價審計定價或審計公費是審計服務供需雙方就審計服務供求所達成的價格。對審計客戶而言,審計定價形成其審計服務購買成本并直接抵消利潤。基于經濟人假定,只有當審計服務所帶來的價值①大于購買審計服務本身的成本時,審計客戶才會接受某種質量水平的審計服務;對會計師事務所而言,審計定價形成營業收入并直接導致利潤增加。同樣基于經濟人假定,只有當審計公費收入大于其提供審計服務本身的成本時,會計師事務所才會有供給審計服務的動機。審計公費的高低是許多公司選擇會計師事務所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EichenseherandShields,1983),同樣也是會計師事務所供應何種質量審計服務所應考慮的因素,只有當審計定價水平符合審計服務供求雙方的利益需求時,才能形成有效的審計供給與需求。
(一)審計成本與審計定價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所消耗的經濟資源是決定產品或勞務價值的客觀基礎,任何產品或服務的定價必須彌補資源耗費并有適度剩余,企業才能正常運轉,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即便審計異于其他產品或服務,作為一種服務,審計定價也必須大于并反映審計成本,這是會計師事務所盈利的需要。盡管理論界對審計定價是否以審計成本為基礎尚無定論,但傳統的審計定價理論堅持認為,在一個競爭的市場,審計定價過程中的談判雙方應當考慮審計風險和審計成本(Simmunic,1980)。審計定價必須彌補審計成本并讓審計服務供給方獲取合理投資回報的性質說明,審計定價從內容上應該包括審計成本和合理利潤回報兩部分。而審計成本又包括審計資源消耗所形成的直接成本和預期損失所形成的機會成本②,它們成反向變化并形成審計師天然的懲罰機制③(SimunicandStein,1996)。因此無論審計定價與審計成本之間的關系是松散還是緊密,他們之間這種經濟學意義上的基本關系說明,任何時候審計成本都是審計定價的組成部分,審計定價的任何變動都必須以審計成本為底線,否則就將違背審計市場的基本規律。脫離并遠遠大于審計成本的審計定價將使審計客戶放棄對審計服務的需求,而低于審計成本的審計定價將使審計的供給動機不足。
(二)審計質量與審計定價審計之所以可增進企業價值是因為它提高了企業財務信息的可信度從而使經審計的企業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而審計是否能真正增進企業價值又取決于審計質量①的高低。但審計服務是否具有異質性,目前尚無強有力的實證證據支持,而規范研究普遍支持審計具有異質性的假設,認為高質量審計服務審計定價較高同時又具有高的審計成本。審計質量和審計定價間的關系是互動的。首先,審計定價至少會從兩個方面影響審計質量。合理的審計定價有利于吸引高素質審計人才和增加可投入的審計資源,投入審計資源越多審計質量越有保障。另外,合理的審計定價會增加會計師事務所違規的機會成本,從而促使會計師事務所依法執業和專注于審計質量的提高;其次,審計質量反過來又會影響審計定價。審計的預期損失隨法律風險的增加而增加,但審計師追求審計成本最小和潛在對抗“深口袋”責任的自我保護意識,會促使審計師提高審計努力水平及審計質量,進而增強了審計的保險作用,這都將增加審計成本并最終要求更高的審計定價。顯然,審計成本中包括的由預期損失所形成的機會成本是審計師對審計法律風險所做的預先反映,是對審計師承擔審計法律風險的一種補償,其價值相當于未來可能損失的現值。進一步,審計師對審計質量的供給和審計客戶對審計質量的需求是有限的,有限的審計質量決定了有限的審計定價,同樣,高審計質量需要較高審計資源投入,有限的審計定價也限定了有限的審計質量。對于審計師而言,審計師的努力以與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對等的審計質量水平為限,原因是審計師的努力水平無法觀察,審計客戶只能依據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來推斷其審計服務質量(SimunicandStein,1987),而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只有一種,超出會計師事務所聲譽的審計質量將被審計客戶所低估而無法得到補償;對于審計客戶而言,購買審計服務能產生一定的收益,審計客戶購買特定質量的審計服務是為了最大化股東收益,而這種收益又源自于審計服務對會計報表的保險作用。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會產生更高的審計保險收益,審計服務價格既定的情況下,審計客戶將更愿意選擇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但高質量的審計服務的審計成本也較高,當審計保險凈收益的增加幅度小于審計成本的增加幅度時,非公眾公司將拒絕購買審計服務而公眾公司由于受強制審計的制約會轉向購買較低質量的審計服務。因此,審計客戶對審計質量的需求取決于審計服務所產生的審計收益與其審計成本(即審計定價)間的大小關系,審計邊際收益等于審計邊際成本時的審計質量是審計客戶需求的最佳質量水平。
二、審計回扣形成的原因Lowballing與審計回扣均指以低于基準價格的審計定價爭取審計合約的行為②。在美國,將以低于平均正常價格水平的審計價格爭取審計合約的行為稱為Lowballing(審計低價進入策略),它反映的是當期實際審計價格和平均正常價格水平間的折扣率。Simon&Francis(1988)從審計師變更角度檢驗了Lowballing現象,結果表明,審計合約簽訂第一年的收費水平比正常收費水平低24%,而以后兩年低15%,直至第四年才恢復正常。而Srinivasan&Sco(2003)的研究結果顯示,簽約最初兩年的折扣率分別為18%和12%,第三年才恢復正常收費水平;在我國,把以低于政府定價的審計價格招攬審計客戶的行為稱為審計回扣,它反映的是實際收到的審計公費收入與政府定價間的差額,大量的經驗數據表明,我國審計回扣高達40%-60%。Lowballing與審計回扣有著相似的表象和完全不同的實質,表面上兩者都是兩種價格水平的差額,但Lowballing是審計市場競爭的結果,而審計回扣是政府對審計定價不當監管的結果。Lowballing形成中的兩個比較價格即當前實際審計價格和平均審計價格水平都是競爭的審計市場中的實際價格,數據可從公開的渠道取得。而審計回扣形成中的兩個價格都不是市場的實際價格,政府定價事先確定且保持不變,實際收到的審計公費收入是政府定價扣除返還給審計客戶單位或者個人的款項以后的余額,其數據無法從公開的渠道取得,因此我國的審計回扣具有很大的隱蔽性。
(一)Lowballing形成的原因西方學者對Lowballing何以形成有三種不同的解釋。Deangelo(1981)將其歸因于初始審計啟動成本和審計師變更交易成本。現任審計師不用再耗費審計啟動成本,相對于候選審計師具有比較優勢而可穩定地獲取準租金收入,同時審計客戶更換審計師又面臨著交易成本,這使審計客戶對現有審計師具有一定程度的依賴。可見,準租金得益于初始審計啟動成本和審計師變更交易成本的相對節約,而Lowballing是審計師為獲取未來準租金收入的一種必要的先期投入;Chan(2001)指出審計師不是審計價格的設定者,因而需要對競爭者的行為做出反應,并證明了審計價格直接與同一競爭空間中次優審計師的審計成本相關。他認為,Lowballing現象依存于競爭性審計師的出現,市場中的競爭者越多,Lowballing現象就越明顯①;Charles&Martin(1997)則將Lowballing歸因于信息不對稱,認為審計成本信息在現任審計師和候選審計師之間存在著不對稱性,現任審計師擁有成本信息優勢因而審計報價更接近實際,候選審計師為獲得審計合約其報價必然低于現任審計師從而導致Lowballin生。
(二)審計回扣形成的原因我國審計回扣的形成異于美國Lowballing的形成。首先,我國審計市場不是一個競爭的市場,審計定價由政府規定,在審計定價偏高的情況下,審計回扣是對審計定價偏離市場規律的一種修正;其次,我國審計回扣的形成是缺乏審計法律賠償責任的結果。審計定價中包含的由預期損失所形成的機會成本,在有法律賠償責任時終將轉化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成本②,而在沒有法律賠償責任時會形成會計師事務所的現實利潤。在美國,審計定價普遍考慮審計法律訴訟可能造成的損失,在訴訟爆炸年代,機會成本終究會構成會計師事務所的現實成本。但我國目前尚無明確的法律賠償機制,從而使機會成本成為會計師事務所事實上的利潤,因此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就可以此為基礎通過高回扣來獲得審計合約。也就是說,當審計定價由政府決定且相對穩定,當名義上是成本的機會成本構成了會計師事務所事實上的利潤時,審計回扣就不可避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有更高的審計服務利潤率,審計回扣是會計師事務所在有限競爭條件下攤薄審計服務利潤的讓利過程,這有利于審計資源的有效配置;最后,經營多樣化為審計回扣創造了條件。審計回扣的極端形式是低于審計成本的惡性壓價競爭,當審計實際收費低于審計成本時會計師事務所勢必虧損,長此以往將無法生存。但沒有會計師事務所因虧損而倒閉,這就意味著會計師事務所必然有彌補這種損失的渠道,我們認為,取消掛靠機制后,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多樣化是其彌補這種虧損的唯一渠道。
三、審計回扣與審計質量Lowballing是否影響審計質量,監管者和理論研究者的觀點截然不同。監管者一般認為Lowballing現象會損害審計師的獨立性并影響審計質量。197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下屬的審計師責任委員會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Lowballing相當于會計師事務所交給審計客戶的抵押金,審計客戶可以沒收抵押金相威脅迫使審計師放棄獨立公正的第三方立場,從而影響審計質量。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則明確指出,Lowballing將導致不實審計報告的泛濫,因此監管者禁止Lowballing;而理論界的觀點恰恰相反,他們認為owballing有利于審計師獨立性和審計質量的提高。Deangelo(1981)的研究表明,Lowballing本身不會有損審計的獨立性,它是會計師事務所為獲得預期準租金的一種競爭性的理性反應,是獲取競爭優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LeeandGu(1998)認為,Lowballing所創造的抵押金成為所有者約束審計師的方式,一旦審計師與經營者之間的合謀行為被察覺,所有者就會解聘審計師并沒收抵押金,因此Lowballing實際上在所有者和審計師之間建立了牢固的契約關系,不僅不會造成審計市場的無序競爭而有損于審計獨立性,相反會在多重組織中創造一種有利的制約機制,能有效減少審計師與審計客戶的合謀,從而有利于降低所有者的監督成本和有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Charles&Martin(1997)的研究表明,初次審計合約爭奪中由于競爭各方信息基本對稱,出價最低者獲得審計合約,以后各期,現任審計師擁有信息優勢知道審計的確切成本并能準確定價,候選審計師要取而代之必須有更低的審計報價而這將使其遭受theWinnerCurse的懲罰。theWinnerCurse是指候選審計師以低于正常審計定價取得審計合約所遭受的損失,這種損失必然要通過以后各期審計定價的逐步提高①來消化。而現任審計師通過加價彌補theWinnerCurse的行為又會向候選審計師傳遞原有審計定價偏低的信號,候選審計師的審計報價也將逐步提高,因而theWinnerCurse可以解釋審計折扣率逐步降低進而消失的原因。顯然,Lowballing是以短期成本換取長期收益的過程,是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相權衡的過程,theWinnerCurse正揭示了Lowballing形成和逐漸回復的機理。
(一)審計回扣不影響審計質量那么審計回扣是否影響審計質量呢?為便于分析,我們假設,審計資源耗費所形成的直接成本為C1,預期損失所形成的機會成本為C2,合理的利潤為E,超額的利潤為E,審計定價(既定的政府定價)為P,折扣率為d,在正常情況下=C1+C2+E+E。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審計法律賠償責任,機會成本C2形成了會計師事務所事實上的利潤,此時會計師事務所的實際利潤為[C2+E+E-P.d]或者[P(1-d)-C1]。審計回扣可能發生的情況如下:
1.第一種情況:P(1-d)≥C1+C2+E。審計回扣以犧牲超額利潤E為代價,說明政府審計定價偏高且脫離了勞務定價以成本和供求關系為基礎的市場規則,使會計師事務所獲得超額利潤。此時,審計回扣是對政府審計監管不當的一種修正,它因帶動了審計市場上合理程度的競爭而有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
2.第二種情況:C1+C2+E>P(1-d)≥C1+C2。審計回扣以犧牲超額利潤E和正常利潤E為代價,但由于沒有法律賠償責任,會計師事務所仍然可以獲得較高的審計服務利潤[C2+E+E-P.d],可以保障現有的質量水平。
3.第三種情況:C1+C2>P(1-d)≥C1。審計回扣以犧牲所有利潤來源[C2+E+E]為代價,如果這個回扣率不是太高,會計師事務所仍能獲得確保審計質量的合理水平的審計公費收入,但當回扣率過高使會計師事務所獲利很少的時候,審計師會考慮削減成本從而可能會導致審計質量下降。
4.第四種情況:C1>P(1-d)。審計回扣犧牲了所有利潤來源[C2+E+E]并將實際審計收費降低到有形直接成本以下,審計資源耗費成本無法完全彌補,屬于惡性競爭,會嚴重影響審計質量。但任何會計師事務所均以盈利為目的,基于經濟人假設,上述第四種情況和第三種情況中折扣率過高的情況都不可能成為理性經濟人的選擇,在沒有法律賠償責任和政府定價可能偏高的前提下,即便有較高的審計回扣,也能獲得保障審計質量所需要的審計收入,這是我們認為審計回扣本身并不影響審計質量的原因之一。審計回扣的真正危害在于它的隱蔽性①,但審計回扣隱蔽性所帶來的危害并不是審計回扣本身所具有的,而是我國特殊監管政策的負面產物。首先,審計回扣可能成為審計客戶盈余管理的有效手段。審計客戶以名義上的政府定價列計審計服務購買成本會虛增成本,審計回扣若為審計客戶單位所得又會虛增收入,而若為個人所得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其次,會計師事務所以政府定價列計營業收入,但實際收入應該是政府定價扣除審計回扣后的凈額,這必將迫使會計師事務所將高額的審計回扣合理化為實際的成本;最后,帳目上的虛假使以此為基礎的審計研究工作和審計監管嚴重失真或者無法進行。在我們看來,只要取消審計服務政府定價或者允許公開折扣②,這些弊端都將不復存在,這也是我們認為審計回扣本身不影響審計質量的另一個原因。
(二)審計回扣是會計師事務所對政府定價的理性反應不僅如此,我們認為,政府定價扼殺了審計質量保障機制,審計回扣是會計師事務所對政府干預審計定價的理性反應且有助于審計質量的維護。審計質量是通過事前的聲譽機制和事后的法律賠償機制來保障的,但我國沒有法律賠償機制,聲譽機制由于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尚無明顯差異也不能發揮多大作用,政府定價則抹殺了會計師事務所聲譽僅有的一點保障作用。作為一種有益于投資決策的信號,會計師事務所類型代表了審計質量的水平(TitmanandTrueman,1986)。由于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能讓公司所有者和潛在投資者獲得更有效的會計信息,使得審計客戶愿意支付更高額的審計成本,因此不同聲譽的會計師事務所代表不同的審計質量,而不同的審計質量又形成不同的審計價格。但政府統一定價無法傳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上的差異,勢必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由于審計質量越高審計成本越大,在無論審計質量高低都一個價格的情況下,會計師事務所自然不愿供給高質量審計服務,因此低質量審計服務逐步占據市場,而高質量審計服務逐漸退出市場;對于審計客戶而言,同等價格條件下理當選擇高質量審計服務,但會計師事務所又不愿意供給,當低審計質量審計服務逐步占據市場且審計客戶無法正確識別審計質量的高低時,審計回扣就成為審計客戶的必然要求。審計回扣有助于傳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差異的信號,因為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審計回扣較小,而低質量審計服務的審計回扣較大。可見審計回扣既是會計師事務所基于競爭顯審計質量差異的需要,也是審計客戶識別審計服務質量并打壓審計服務購買成本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政府定價對審計質量保障機制的破壞。
四、審計回扣與審計監管前文的分析表明,審計回扣凸現的是一個審計監管問題,它因政府監管產生也應由審計監管政策的改變來解決。我們認為,取消政府限價或者允許明折明扣、限制或禁止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多樣化和加強建設法律賠償機制等審計監管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國審計回扣所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一)審計監管應取消政府限價或者允許明折明扣政府限價是計劃經濟遺留的產物,最初的設想是通過政府限價防止惡性競爭,以保證審計質量,但其結果適得其反,政府限價破壞了審計市場自身的經濟規律而直接導致了審計市場的混亂。依據價值規律,審計定價首先是市場的范疇,以成本為基礎并隨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動。其次審計定價還是一個道德范疇,禁止低價競爭是各國審計職業道德規范中一項對同行的道德責任。只有當市場失靈且道德約束失效時,才有必要借助審計監管的力量,強制糾正審計定價的扭曲。我國政府限價是基于人性惡的預先設定而不是基于人性善后的有效補充,這有悖于當前主流的經濟管制理論。因此,要么完全取消政府限價還審計定價權力于審計市場,要么允許會計師事務所明折明扣,以消除審計回扣隱蔽性所帶來的弊端。
(二)審計監管應考慮限制或禁止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多樣化經營多樣化能帶來真正的經濟性,它有利于技術的轉移運用以及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的合理分擔,但多樣化也會帶來不同業務間的互相補貼從而有損于競爭。本文無意過多評價經營多樣化的優劣,只是遵從前文對審計回扣分析的一貫邏輯,我們認為,審計監管應考慮限制或禁止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多樣化。如果審計師在審計服務過程中獲取的知識能有效運用于管理咨詢,那么這些審計服務的知識外溢效應會增加審計服務的價值①(李樹華,2000)。這里,審計服務的知識外溢效應是指,當審計服務知識運用于管理咨詢時,管理咨詢由于無須分擔審計服務成本而獲得的超額利潤。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服務和管理咨詢等多樣經營,審計服務由于審計回扣所造成的虧損就有可能通過管理咨詢的高盈利來彌補,會計師事務所也就有可能通過具有惡性競爭性質的高審計回扣來招攬審計客戶,因此限制或禁止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多樣化,可消除由于不同業務相互補貼所形成的審計回扣。超級秘書網
(三)審計監督應著力于建立并完善法律賠償機制導致審計回扣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我國缺乏法律賠償機制,使機會成本轉換成了會計師事務所事實上的利潤,從而提供了較大的審計回扣空間,通過建立法律賠償機制消除審計回扣的可能空間是審計監管首當其沖的任務。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樹華.2000.審計獨立性的提高與審計市場的背離.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5
【2】Charles&Martin.1997.auditpricing,auditorchange,andthewinnercurse.britishaccountingreview(29):315~334
【3】Chi-wenjevonslee&zhaoyangGu.1998.lowballing,legalliabilityandauditorindependence.theaccountngreviewvol.73no.4octoberpp:533~555Dye.1993.auditingstandards,legalliability,andauditorweal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iy(10):887-914
【4】Deangelo.1981.auditorindepengdence,lowballinganddisclosureregulation.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3
企業融資的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股權融資,另一種是債權融資,也可以稱為債務融資。股權融資是指企業股東同意出讓部分企業所有權,并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股東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和增長。債券融資是指企業通過向個人或者機構投資者出售債券、票據等方式籌集營運資金或資本開支。個人或者機構投資者借出資金,成為公司的債權人,并且獲得該公司還本付息的承諾。融資成本是指融資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融資費用是企業在資金籌資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資金使用費是指企業因使用資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報酬,如股票融資向股東支付股息、紅利,發行債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借用資產支付的租金等等。股權融資成本的研究方法,一般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股利折現模型、股利增長模型等。股利增長模型是基于一固定的股利增長率,并不十分符合實際,現階段應用也比較少。股利折現模型雖然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在一定的范圍內具有相應的合理性。但是,多數研究者利用此模型計算出的股權融資成本,明顯低于銀行貸款利率,有時甚至低于銀行存款利率,這樣的計算結果顯然不符合常理。而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經典的計算模型,相比來看簡單易懂、操作方便,數據獲取較容易一些,在整個估算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小,客觀性較強,測算結果的可比性相對較好。因此,本文采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來估計股權融資成本。資本資產定價理論是探討資產風險與資產收益的關系,是現代金融市場價格理論的基礎并且具有一系列的嚴格基礎假設。它集合了資產的預期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即選取選擇國債的收益率以及所有股票或者所有債權的平均收益率等變量,整理出的較為全面的研究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認為,投資者面臨兩種風險,即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而現資的組合理論指出,非系統風險可以采用分散投資的方法來消除。就是因為投資者面臨著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投資者所要求的報酬就包括無風險報酬和風險溢價,股權融資成本則為無風險報酬率與其股票的風險溢價率之和。國內關于事務所審計質量在債務市場作用的研究較少,并且目前僅有的研究也沒有一致性的定論,本文采用利息費用占比這一指標來衡量公司債務融資成本。利息費用占比,即利息支出占公司總負債的比例,利息費用占總負債的比例越高,說明債務融資成本也就越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西方的經濟起步較早,因此西方對于市場的經濟學研究也就比較早,同時西方的研究學者對審計質量與審計師聲譽的研究過程也較為全面,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兩類經典理論:“聲譽機制”理論(DeAngelo,1981)與“深口袋”理論(Dye,1993)。DeAngelo(1981)認為,當客戶公司決定聘請審計師時,由于不同的客戶公司。
二、事務所審計質量對上市公司融資成本影響的實
有了不同的市場競爭優勢,而事務所的每次審計都能夠增加其對客戶公司的了解及業務熟悉度,從而能夠為其自身帶來專有優勢,但同時審計師也隨著熟悉的加深而面臨喪失獨立性的問題。DeAngelo認為這一問題可以依靠審計師聲譽(審計師規模)使事務所獨立于客戶公司從而得到解決。因為,如果享有市場聲譽的大型事務所,為其自某一客戶公司犧牲了審計的獨立性,其行為又恰恰被市場參與者觀察到,那么該事務所相比于小型事務所來說,由于自自身處于大型事務在客戶公司資產專用性投資更高的現狀中,從而面臨著更大的、其他的潛在準租金的損失。最終DeAngelo得出結論: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即越有市場聲譽,則越能夠持審計獨立性,并具有更為準確的審計報告動機。與“聲譽機制”理論相對應的另一個著名理論是“深口袋”理論,Dye(1993)提出該理論認為,維持高質量審計可以減少法律訴訟,審計師規模越大,越有市場聲譽,越有可能遭遇法律訴訟,因此得出與DeAngelo相似的推論依據,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越有市場聲譽,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和準確的審計報告的動機越強烈。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工作過程及其結果的優劣程度。廣義的審計質量是指審計工作的總體質量,包括管理工作和業務工作;狹義的審計質量是指審計業務工作即審計項目質量,包括選項、立項、準備、實施、報告、歸檔等一系列環節的工作效果和實現審計目標的程度。到目前為止,西方學者大部分關于審計質量與審計師聲譽的結論均支持兩者存在正相關,并認為國際四大確實代表了高質量審計服務。而對于我國的事務所審計情況而言,國內研究學者認為,國內優秀的審計師集中于國內“十大”所中,并且排名前十位的事務所具有相對較大的規模,因此認為國內“十大”所代表了較高質量的審計。綜上所述,本文選擇國內“十大”所為高質量的審計的替代指標,并且將數據控制在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的基礎之上,以避免干擾。對于股權融資成本的樣本選取2009到2010年的深滬股票,剔除奇異值和缺失數據后,保留了88個數據樣本,并采用幾何平均法進行計算而得出,其中大所審計21個觀測量,非大所審計67個觀測量,配比較為均衡。債務融資成本的樣本選取2010—2012年深滬股票,并選擇其剔除數據缺失值和奇異數據后的3年里5個時間點即1月、3月、6月、9月、12月的共131個觀測量進行計算,其中包括大所審計46個觀測量,非大所審計85個觀測量,做到均衡的配比。本文對于股權融資成本和債務融資成本的數據均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新浪資訊。本文將排在前十位的國內事務所定義為高質量事務所,在spss分析工具中取值為1,非前十位所取值為0,為了排除其他審計因素干擾,數據選擇中,均選擇被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公司數據。Myers和Majluf(1984)指出,在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制約,對外融資成本較高,借鑒“聲譽機制”理論和“深口袋”理論的結論,會計師事務所規模越大,則越能夠持審計獨立性,并具有更為準確的審計報告動機,而我們普遍認為,較高質量的審計報告能夠降低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增強投資信息,這可以幫助市場參與者獲得準確的高質量的信息,從而降低投資風險,最終影響融資成本,即審計質量先通過影響信息的對稱性,從而信息情況影響了公司的融資成本。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假設1: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與審計質量為負相關關系。假設2:上市公司債務融資成本與審計質量為負相關關系。將名次排在前十位的國內事務所即高質量事務所與非高質量事務所的股權融資成本與債務融資成本均值分別進行對比。高質量事務所對應的股權融資成本均值為0.090808421,而非高質量事務所對應的股權融資成本均值為0.100546377。可以看出,高質量的事務所可以降低股權融資成本,即上市公司股權融資成本與審計質量為負相關關系。同樣,高質量事務所對應的債務融資成本均值為0.000196936,非高質量事務所對應的債務融資成本均值為0.002283012。高質量的事務所同樣可以降低債務融資成本,即上市公司債務融資成本與審計質量為負相關關系。通過均值初步分析,得出的結論同假設1和假設2相吻合。第一步,運用spss分析工具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考察大所審計和非大所審計對股權融資成本影響的方差顯著性差異,得到高質量事務所與非高質量所對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的兩組數據,分析結果如下所示:獨立樣本T檢驗中,顯著性概率為0.705,大于5%,意思為在95%的概率下接受兩者方差相等的原假設;方差相等時的T檢驗的結。
(一)公司治理與審計質量
Cadbury(1992)和Hampel(1998)研究證實公司治理的改善對審計質量提高的顯著作用。肖作平(2006)也發現公司治理確實影響審計質量,具體包括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第一大股東性質以及國家股比例等因素。總之:治理水平高的公司,其審計質量高于治理水平低的公司。孫娜、張耀中(2008)的研究也證實了這一結論。余宇瑩、劉啟亮(2007)公司治理系統越好,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間越小,審計質量越高。進一步區分正向和負向盈余管理,主要是正向盈余管理時,其抑制作用更顯著。
(二)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
國外理論界認為審計任期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具有兩面性,審計任期的延長既有可能形成學習效應,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增加,又有可能對審計師的獨立性產生影響。所以,審計任期與審計質量的關系不能一概而論。李兆華(2005)從博弈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實證方面,劉成立、王曉艷(2006)的研究顯示在審計任期較短時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較大,審計質量較低,但沒有發現存在審計任期較長時審計質量下降的證據。
(三)審計質量衡量標準
審計質量的衡量長久以來都是一個復雜的課題。溫國山(2009)認為形式上的審計質量、實質上的審計質量和市場感知的審計質量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能將三者相混淆。王艷艷、陳漢文(2006)從會計信息透明度的角度研究我國不同事務所的審計質量是否存在差異。劉峰、周福源(2007)以穩健性作為審計質量的替代。已有研究發現,截面Jones模型估計出的非正常性應計利潤能夠有效地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subramanyam,1996;Bartov,Gul和Tsui,2000)。蔡春、鮮文鐸(2007)采用異常應計指標度量審計質量,包括操控性應計利潤(DAC)和異常性營運資本(AWCA)等,依據調整的Jones模型并以分年度分行業樣本進行估計。劉啟亮(2006)采用依據Jones模型,以可操縱性應計數的絕對值(以|DA|表示),衡量審計師允許管理當局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
二、特殊普通合伙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國外會計師事務所在其發展變遷的過程中,出現過四種組織形式:獨資、有限責任、普通合伙、有限責任合伙。有限責任公司制的組織形式因其弊端在審計實務界中被大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摒棄,獨資僅適用于個人執業,因此國外學者們對組織形式的研究主要側重于普通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制。其研究內容多為組織形式的起源、性質、內部結構、對審計市場的影響、形式之間優劣的比較等等,研究其對審計質量影響的不多。Alchian和Demsetz(1972)利用知識結構及心理學的知識進行分析,認為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就是由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團體組織,與一般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更強調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信任與合作,因此采用合伙制的組織形式比有限責任制更有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Narayanan(l994)從不同組織形式下會計師承擔的法律風險不同這一角度出發,建立了審計質量和審計師法律責任模型,通過模型分析得出:在按比例承擔法律責任的制度環境下,相比于在連帶和單獨承擔法律責任的制度環境下,審計師的訴訟成本對努力程度更加敏感,審計師和公司之間的法律責任分配規則由審計師和公司按比例承擔法律責任轉換到審計師承擔連帶法律責任或單獨承擔法律責任時,審計質量會提高,因此采用合伙制或獨資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通常比有限責任的事務所高。CarterG.Bishop(2009)對普通合伙、有限責任合伙、公司制組織形式進行了比較分析,認為公司制的組織形式下,“審計失敗”對注冊會計師的懲罰過低,不利于審計質量的提高,而普通合伙制下對合伙人又近乎苛刻,常常使得“無辜”的合伙人慘遭橫禍,而有限責任制則彌補了前兩者的缺陷,是理想的組織形式。我國目前關于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的研究尚且沒有統一的結論。部分學者認為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后,審計質量顯著提高。代洪順(2000)認為組織形式不盡合理是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低下的最主要原因。有限責任的會計師事務所其權力與責任不匹配,使得部分事務所及會計師鉆法律空子,不顧業務質量,瘋狂的索取其本不應該得到的經濟利益。他認為要徹底解決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問題,應該從事務所組織形式上入手,推行合伙制的會計師事務所。同樣,逯穎(2008)、郭莉莉、徐衛蘭(2012)也從法律風險這一角度出發,分析論證了合伙會計師事務所比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面臨的法律風險更大,更有動機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劉斌、王杏芬、李嘉明(2008)通過建立審計質量的二次函數模型,分析論證不同組織形式的事務所在同時審計多個客戶時,“在有限合伙制和賠償機制完善的前提下,隨著客戶數量的增多,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上升,發生審計失效的概率下降”。陳明遠(2012)通過建立以理性人假設為基礎的博弈論模型研究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前后質量的變化,發現特殊普通合伙制會計師事務所可以提升審計質量,降低獨立審計中事務所及合伙人與被審計單位串謀舞弊的概率,增加會計師事務所質量控制的有效性。李曉慧、吳雅楠(2012)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從會計師事務所的內部治理、業務特征、規模、聘用與更換和組織形式五個方面的16種細分因素設計調查問卷,向全國執業第一線的注冊會計師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會計師認為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有影響,并且認為特殊普通合伙制事務所有助于審計業務質量的改善。當然,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無關。原紅旗、李海建(2003)以2001年的年報數據為基礎,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組織形式對審計意見的影響進行了回歸分析,研究結果認為對審計報告產生主要影響的因素是被審計單位自身的財務特征,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和規模對審計意見沒有明顯的影響。呂鵬、陳小悅(2005)從博弈論的視角,通過建立序貫博弈模型,分別求出了有限責任和無限責任兩種情況下的博弈均衡,并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當審計市場中買方具有很強的市場勢力的情況之下,將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從有限責任制改變為普通合伙制并不能改變審計師的審計質量。審計質量與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并無多大關聯。郭莉(2004)從法律風險角度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高風險的組織形式并不必然帶來高質量的審計,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沒有明顯影響。在這之后,張棟(2009)也從該角度對會計師事務所合伙制和有限責任制進行比較,他認為各種組織形式都有其自身的優缺點,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與審計質量并沒有重大關聯。
三、特殊普通合伙限制審計質量的原因
(一)責任界定
在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導致合伙企業債務的,由有過失的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如果一個合伙人在執業過程中非因故意或重大過失所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然而,此項法律規定中,“故意”、“重大過失”很難衡量。根據《注冊會計師》相關法律條文及司法解釋,我國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常涉及的有故意、重大過失、一般過失以及輕微過失,以上類型之間不存在明確的劃分,法律條文也不能完整的列示所有的可能情況。在實際社會情況中,抽象的理論劃分很難應用于實踐中。
(二)債權追溯
由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相關規定可知,當審計師沒有遵守最基本的職業道德時,由有過失的合伙人承擔無限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即當合伙人違法違規時,債權人追償權利有限。而當審計師遵守基本的職業道德,卻在執業過程中因為一些不可預見的原因,或者審計抽樣有限等情況時,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此時,債權人追償權利反而更高。由債權人的角度出發,損害了債券人的權利。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出發,當審計師消極怠工時,賠償義務反而要小,不利于鼓勵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提高審計質量。
四、小結
(一)有限責任制階段。
事務所為了減輕責任、降低風險,幾乎都選擇了責任最低的組織形式———有限責任公司制。從2001年“銀廣夏”、“麥科特”等一系列的舞弊案件,到目前發現的上市公司審計造假的會計師事務所大多是有限責任制,于是要求改革有限責任制的呼聲越來越高。此外,有限責任的組織形式在決策、股東限制和質量保證等方面也顯示出其弊端,難以滿足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要求。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改革的警鐘再次敲響。
(二)合伙制階段。
立足于我國現實的國情,2006年我國修訂后的《合伙企業法》將特殊普通合伙企業納入法律之中。與普通合伙相比,特殊普通合伙將合伙人的法律責任適度分離,避免了非過失合伙人為過失合伙人的行為“買單”的情況,有利于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不斷做大做強,穩步擴張。而與有限責任制相比,特殊普通合伙打破了50個出資人的限制,并解決了“雙重納稅”的問題。因此,特殊普通合伙符合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也是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很好選擇。鑒于此,自2010年7月起,財政部及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推動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的規定,標志著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正式進入實質性的合伙制階段。
二、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一)法律責任的轉變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有限責任制事務所是注冊會計師以其所認購的股份對事務所承擔有限責任,事務所以其全部資產對其債務承擔責任。普通合伙制事務所是所有的合伙人負有無限連帶責任的一種合伙制。特殊普通合伙會計師事務所是其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過失造成事務所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會計師事務所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合伙人因非執業活動造成的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由此可知,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的根本改變就是合伙人法律責任的改變。相較于有限責任制下的有限責任,特殊普通合伙制的重心在于強調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的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的責任風險增強,使得注冊會計師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和謹慎性,更專注于提高專業勝任能力。
(二)聲譽的提高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聲譽是一種信號顯示機制,良好的聲譽能增加客戶對其產品或服務的信任程度,會計師事務所也不例外。相對于有限責任事務所的合伙人承擔的有限責任,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這種注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和風險的增加帶來注冊會計師聲譽的提高,吸引的專業人才和客戶自然也會增加。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越高,就越有動機保持獨立性,進而激勵自身維持聲譽。會計師事務所為了自己的長遠發展考慮,不會為了一時之利冒高訴訟風險,降低自己的審計質量,承擔審計師聲譽毀損的后果。因此,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無限責任可以向證券市場顯示一種審計師高風險意識的信號,審計師為了維護自身的聲譽,會保持謹慎態度,不斷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審計質量。
(三)獨立性增強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審計獨立性要求注冊會計師能夠不受外力的支配與控制,按照審計規則進行審計。相對于有限責任事務所的合伙人以其財產份額為限的有限責任,降低了責任風險對執業行為的高度制約,弱化了審計師的個人責任。而特殊普通合伙制下執業合伙人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事務所債務時,承擔無限責任或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財產份額為限承擔有限責任。所以,不同的事務所組織形式對注冊會計師法律風險與責任約束機制的影響不同,也會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不同。因此,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后產生的無限責任的約束機制,將對注冊會計師專業勝任能力和獨立性提出更高要求,使注冊會計師能保持超然的獨立性和高度的職業謹慎,從而利于提高審計質量。
三、改進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對審計質量影響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特殊普通合伙制立法建設。
我國只是將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相關法律規定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中加以論述,并未將其單獨立法,這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極為不利。正所謂“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首要條件是有法,沒有法律的保駕護航,很難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推行特殊普通合伙制的同時要加強立法建設,完善特殊普通合伙制的相關法律規定,保證在執業的過程中“有法可依”,引導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加強法律責任和風險意識,提高執業能力,才能從法律上保證特殊普通合伙制的推行順利有效,進而提高審計質量。
(二)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建設。
審計失敗的根源多數是由于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的漏洞造成的,而會計師事務所轉制并不能完全改變這一局面。所以,應該在事務所轉制的同時加強事務所內部控制,完善合伙人之間“權、責、利”相互制衡的管理制度,完善質量復核制度。通過設立嚴格的決策程序,嚴謹的風險管控模式,科學的績效評價和人才培養制度,完善的質量復核制度等多項內部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做好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根基。同時,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控制建設,有利于注冊會計師保持較高的獨立性和謹慎性,從而促進審計質量的提高。
(三)擴大事務所轉制范圍,加大事務所轉制力度。
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總體上見《學生畢業設計(論文)周志》中的"哈爾濱工業
大學成人高等教育畢業設計(論文)要求",但在寫作目的,選題等方面,應符合以下要求
:
〖BT1〗一,畢業設計(論文)的目的
1.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知識的能力,探討會計,財務管理前沿理論問題;
2.運用所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并
解決財務,會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
4.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和業務素質.
〖BT1〗二,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
1.論文選題應盡量理論結合實際,達到能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會計實踐中的問題;
2.應注意選題的創新性,題目應盡量避免與往屆重復;
3.選題的難易程度,工作量應適當,避免過于簡單,達不到本科畢業論文要求的工作量;
也盡量避免難度過大,影響完成質量;更應避免選題面過寬,過大,無法縱深探討.
以下論文寫作方向和題目,可供大家在選題時參考:
1.標準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2.目標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3.責任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研究
4.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
5.企業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
6.企業責任成本管理問題研究
7.企業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9.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問題的實證研究
10.激勵股票期權理論及應用研究
11.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行為與動機
12.資產減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13.企業重組的會計問題研究
14.上市公司會計報表信息質量管理
15.企業兼并中的財務分析與財務決策
16.企業財務控制機制研究
17.企業激勵機制的建立
18.企業并購的會計處理方法研究
19.企業存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資本結構理論與應用研究
21.優化企業資本結構的實證研究
22.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23.集權式財務管理體制在企業中的應用
24.分權式財務管理體制在企業中的應用
25.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26.企業財務網絡化管理研究
27.企業成本核算系統設計
28.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設計
29.會計會計報表系統設計
30.計算機會計學中總賬的設計分析
31.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32.獨立審計質量控制
33.會計師事務所的質量管理
34.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5.獨立審計風險的實證分析
36.審計風險及防范的實證研究
37.網絡經濟條件下的審計模式研究
38.電子商務下的審計風險及控制
39.人力資源會計研究
40.環境會計理論研究
41.債轉股問題及對策研究
42.風險投資問題研究
43.商業銀行貸款資產管理
44.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研究
45.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研究
46.集團公司內部審計問題探討
47.企業對外投資財務控制研究
48.企業生產環節財務控制研究
很多人不清楚工程類職稱有哪些,雖然知道要發表相關的職稱論文,但是由于工作時間較長,精力有限,往往不愿意自己花時間寫,又不知道工程建筑類職稱論文哪里找?這里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工程類職稱都有哪些?
工程技術人員... 高級工程師 工程師 助理工程師 技術員
地、測、野外... 地、測、野外高級工程師 地、測、野外工程師 地、測、野外助理工程師 地、測、野外技術員
工程技術職務:設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
工程技術職務名稱為: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助理工程師、技術員。
高級經濟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統計師、高級審計師為高級職務;經濟師、工程師、會計師、統計師、審計師為中級職務;助理經濟師、助理工程師、助理會計師、助理統計師、助理審計師及經濟員、技術員、會計員、統計員、審計員為初級職務、工程技術職務和會計。
建筑工程列職稱論文機構哪里找呢?這里小編推薦,為什么呢,原因如下:
工程類職稱論文找草根,原因一:全天候的在線服務
公司推行的是24小時的在線服務,企業客服9:00-21:00 QQ在線,手機24小時開機,無節假日,有什么問題都可以第一時間聯系上。
工程類職稱論文找草根,原因二:豐富的數據資源
公司擁有自己的數據庫資源,不僅有大量免費的文章可供參考,也有豐富的期刊資源可供選擇,不論您是否有相關資料的提供,我們都會用最專業的聲音,給您一個滿意的答復。
工程類職稱論文找草根,原因三:專業的寫作人才
公司對錄用的都是經過嚴格審察,對其學歷背景(碩士以上),所寫作的文章進行評估,合作老師都是長時間從事寫作工作的,扎實的文字功底、熟練的專業知識都是經得起時間和實踐的檢驗的。另外,我們對于出品的文章也要進行審核,檢測,質量把關后再交給客戶手中。
工程類職稱論文找草根,原因四:跟進式的售后服務
論文關鍵詞:審計風險,成因,控制
審計風險是隨著審計應運而生的,有審計就有審計風險。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審計的期望越來越高,審計職業的責任也越來越大。社會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審計風險也隨之增大。為此,審計人員應正確認識審計風險,增強審計風險意識,積極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使審計在維護市場經濟秩序方面起到應有的作用。
一、審計風險含義及其成因
審計風險是指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存在重大錯弊而審計人員沒有發現,做出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是由經濟業務本身的復雜性和審計手段的局限性所決定的。具體來說,審計風險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由于審計主體的因素所產生的審計風險,主要是由于審計人員自身的原因所形成的一種審計風險
首先,審計人員個人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審計經驗有高有低,
駕馭審計方法的能力有強有弱,加之當前審計力量的不足,審計任務的繁重,致使審計難以達到社會全部期望,有時甚至被卷入不愉快的責任訴訟糾紛之中。具體表現在:審計人員素質、能力的差別會造成同類審計業務結論不同;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品質的高低決定審計行為的偏差,導致審計結論的偏差;審計人員在取證和選用證據上,都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取證不充分財務管理論文,其結論也就不一定合理;審計操作不規范、審計程序脫節、主觀臆斷、憑經驗辦事,就增加了審計的失誤率;審計方法選擇不當,也將影響審計結論是否正確等。
其次,審計人員勝任能力跟不上各單位業務活動發展的需求。隨著現代經濟的迅速發展,現代經營單位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各種高新技術的產業化,經營結構組織的多元化,各種金融創新工具的被廣泛運用,使得被審計對象經營活動和財務報表編報和披露的復雜程度遠遠超出了審計人員傳統的審計方法和知識結構。這些發展,大大提高了審計人員審計的難度,而對傳統滯后的審計方法和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審計人員如果不能及時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包括知識結構和行業經驗,將不能滿足新形勢的需要,從而無法勝任審計工作,審計風險隨之產生。
(二) 由于被審計單位的因素所形成的審計風險
1、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導致的審計風險。主要包
括兩種情況:第一,根據有關管理規定,單位應建立而未建立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內控制度所形成的審計風險雜志網。如:錢賬物應設置3個崗位,而單位只設置了2個崗位,但單位現金業務又相當頻繁。因此,在貨幣資金管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第二,因被審計單位尚未嚴格執行內控制度所帶來的一種審計風險。單位雖然根據有關規定建立了許多內控制度,但是存在部分內控制度執行不力,一些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2、被審計單位人為因素的影響而客觀存在的一些不確定
性,例如:會計行為和經濟錯弊,會計人員本身或單位負責人從主觀愿望上要求會計人員違規違紀;因被審計單位無意識存在所帶來的一種審計風險,
3、被審計單位提供會計資料不真實、不完整。一些被審計單位對收入、成本支出的會計資料提供得較為完整,執行財經紀律的情況也比較好。而實際上,這些單位的一些其他的收入、下屬單位上繳的管理費等并沒有納入財務賬,而是入了私設的“小金庫”,而這些會計資料通常是不會向審計人員提供的。會計資料的不全面,留下了審計風險的隱患。一些部門、單位為掩蓋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在會計資料上大做文章,記假賬、報假賬的事時有發生,其中個別支出原始憑證的填制存在明顯的不真實性問題,例如使用普通收支憑證而無正式的發票、無填制單位或填制人簽章,審查起來無從下手,嚴重影響到審計成果的真偽,這無形中也給審計部門帶來了審計風險。 (三)社會環境影響產生的審計風險。 從審計發展來看,人們對審計意見的依賴程度及其影響范圍亦是一個不斷擴大的過程。當審計產生之初,單位最關心的是誠實性,也就是說早期審計是檢查單位的正直性,而不是檢查他們會計賬簿的質量。然而當社會步入19世紀下半葉財務管理論文,審計人員的職責是審查單位的經濟運行以及會計報表管理者編制的正確性,而不僅僅是檢查算術上的正確性,對資產負債表質量的重視,表明審計人員的影響開始擴大。到本世紀初期,隨著世界資本市場的迅猛發展,證券市場的涌現,廣大投資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的關心,使人們更加關注已審的財務報表,而且對此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僅政府、投資者表示了極大的關注,而且潛在投資者也表示了極大的關注,人們對單位財務報表提供的信息的可靠性也日益重視,依賴審計意見的人越來越多。現代審計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建立和維護資本市場的完整性方面扮演著一個最重要的角色,社會各界都在關心審計、關注審計、依賴審計,從另一個層面上講,這種依賴性也給審計部門帶來較大的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審計風險的存在并不可懼,關鍵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范圍。筆者通過學習審計理論,結合平時審計實踐,認為防范審計風險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增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包括:
轉變觀念,強化風險意識。隨著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越來越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會計職業界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木的同時,高質量地完成審計任務,并有效地避免審計風險及其損失。因此,審計人員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并在執行審計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控制風險。 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在從事審計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包括在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方面應達到的職業標準。審計人員一定要理解和掌握這些標準,并在實際工作中嚴格遵守,這樣才有可能提高審計質量,一般不會發生過失,至少不會發生重大審計風險損失。 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我們處在經濟變革時代,我們的業務知識,審計工作、審計范圍都受到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的影響。因此,每一個審計人員除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外財務管理論文,還要更多地學習專業知識,包括學習審計基本準則,嚴格按照審計程序工作。首先要在審計程序上合法規避審計風險。其次要學習好專業知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多元化經濟成分日益增加,國家宏觀調控的法律、法規、規章不斷出臺,我們要隨時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雜志網。
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敢于改進方法,創新手段。審計人員可以根據被審計單位的會計系統會計處理的特點及審計目的等合理配置審計力量,選擇適當的審計方法和技術,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在取證時,審計人員絕不能滿足于被審計單位自行提供的資料,要獲取強有力的外部證據,多角度地取證、印證。在選用適當的審計方法的基礎上,還應該敢于改進方法,創新手段。特別是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社會各界對審計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審計對象的經濟活動越來越復雜,審計工作的任務越來越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積極探索和應用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審計技術與方法,是提高審計質量,圓滿完成審計工作任務的重要舉措。
(二)審計單位應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建立科學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這包括采取措施督促全體專業人員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確保審計人員達到并保持履行其職責所需要的專業勝任能力,以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執行審計業務,為此,審計單位應嚴格人事管理,并不斷創造條件,開展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增加審計人員執行各種類型審計業務的經驗,提高其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建立分級督導制度,并要求各級督導人員對各層次的審計工作給予充分的指導、監督和復核,必要時應當聘請相關的專家進行協助;對全面質量控制政策和相應程序的執行情況及其結果適時進行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不斷完善質量控制方針,建立、健全各項質量控制程序,保證審計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把審計風險水平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三)做好內部控制調查,將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審計組及其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項目時,應當先對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和內部控制進行問卷調查和進行符合性測試,對被審計單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的高低做出評估財務管理論文,看其內控是否嚴密,并找出弱項,以作為實質性測試時的重點。 內部控制問卷調查可以由被審計單位管理部門自我評價,主要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問卷調查,只能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做出初步評價,要真正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必須通過符合性測試。在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問卷調查和符合性測試后,根據其評價以及對內部控制松弛部分和匯總的弱項,確定實質性測試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并應當實施詳盡的實質性測試程序,以便將檢查風險以及總體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審計風險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提高風險意識,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控制審計風險,這樣審計工作才有可能取得長足的進步。
(備注:增刊)
主要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