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5 08:20: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課程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德:
一名教師需要擁有高尚的師德,而在揚州中瑞的每一個老師都有著自己的師德追求,我被熏陶著,被感染著,更是學習著。我端正自己的教學思想和工作態度,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用心向老教師請教,從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留心周圍老師們好的教育方法,結合我們學生的實際狀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展開,使學生高效地學習。
二、能:
本學年度我擔任酒管18級學生和會計18級學生的酒店信息系統課程,以及兩門實訓課程。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根據學院的工作目標和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鉆研教材、研究具體教學方法,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學期工作計劃,保證了整個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對于每一個教學內容,都做到精心準備,努力鉆研教材,力求設計出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切實落實教學目標教學方案。在課堂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在教學中力求創新。
三、勤:
本人堅持做到愛崗敬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積極參加全校教職工大會,認真學習學院下達的有關文件。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師,我能認真參加每一次的業務學習、教研學習,并做詳盡的記錄;平時參考成功教學案例結合本課程特點進行備課,認真開展教學活動,積極參加校內活動。
四、績:
本人工作思路清晰,能較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任務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講究工作方法,效率較高,教學思想端正,工作態度好;我堅持去要聽別的老師上課。構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并在修改教案的過程中充分思考各班級學生的狀況。在教學中我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個性關注后進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鼓起他們學習的勁頭,更好地融入班級群眾中。
五、廉:
一、重視教學交流
一方面加強集體備課。抓好集體備課,在組內,我一是做到課前與王老師討論交流我們的授課進度,交流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交流我們應該值的注意的問題,交流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適應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化,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就成為教研活動的總目標。我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與王老師說一說自己的教學進度,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拿出教材提出自己在備課中想到的好點子以及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關系……。二是做到課后交流反思小結。好方法大家資源共享,難題困難大家一起解決。我和王老師每個人上完課后都會找機會談談自己這節課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們有沒有什么特別好或不好的反應;出現了哪些新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大家再商量著還有沒有更好的講解方式,以便讓還沒上這課的其他老師能吸取經驗,更好地把握教材,這是我們的核心工作,每天必做。碰到特別難以把握的問題,我會向王老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請教。
二、團結互助、高效合作
我和王老師在工作時是互相合作。比如每次出測試卷或者月考卷時都會經過這樣一個程序:先討論測試目的、出題范圍、測試時間,再分工負責:編題、上網查詢資料、畫圖、打印互相幫助。新教材中有很多需要借助教具的地方,我和王老師也是共同精心準備,然后再資源共享。在教學中也有很棘手的地方,我和王老師就互相研究問題、探求對策。
1.教師專業素質的界定教師專業素質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應該具備的多方面的專業要求,是順利進行教育活動的前提,也是教師勝任工作的基本條件。
2.教師專業素質的結構教師的專業素質具有結構性特征。其結構素質包括教育理念、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教育部2012年2月下發的《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其基本內容包括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三個維度是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分別對應的領域有職業理解與認識、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個人修養與行為、教育知識、學科知識、學科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同時,每個領域都有具體的基本要求。
3.綜合文科教育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設計應著眼于培養教師專業素質對于進行教師職前培養的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筆者認為,其課程教學模式的設計應著眼于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如綜合文科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知識的積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能力的獲取、教學實施及反思與發展的體驗、教師專業情感與教育教學態度的養成等,為將來能夠走上或適應中小學教師工作崗位做準備。
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1.改進學科課程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在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素質的課程目標下,依據學科課程的特點,專業任課教師探索和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人文社會科學概論課程的自學輔導式教學方法、政治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法、自然地理學的直觀教學和讀圖分析法、世界通史的探究式教學法、中學政史地教學論的項目實訓教學法等,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以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為課程主要目標的是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的項目實訓四階段教學模式。依據初中政史地教材內容體系與特點,我們分別將中學歷史教學論、中學政治教學論、中學地理教學論課程設計為5~6個實訓項目,并將課程理論內容融入貫穿到項目實訓過程當中。該模式是把項目實訓過程分為項目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總結提升四大階段,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實訓的教學模式。第一階段,項目實訓任務布置。該階段需教師組織,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每個項目需要有相關的理論做背景,均有教師素質訓練的側重點,需要任課教師做相關說明。如教學設計與模擬教學項目,往往側重于教材內容的分析、教案的設計及教態的訓練,需要任課教師和學生一起分析初中教材的內容結構,每一部分內容有什么特點,教學內容如何設計才能符合邏輯性,在此基礎上怎樣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才能讓學生接受,并將教學設計編寫為教案,教案與教態有哪些要求以及注意事項等,必要時還要展示以往學生的模擬教學視頻加以說明,之后布置該項目實訓任務,發放項目實訓指導書。第二階段,實訓準備。該階段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事先將學生分為6人一個小組,每組準備一套該學科初中教材、配套教學參考書及課程標準,每個學生選擇好內容,依據項目實訓指導書的要求和課上所學內容,利用課下時間,研讀教材、教參和課程標準,并查找相關資料,小組進行集體備課,做教學設計,編寫教案,制作課件,小組長組織試講、試評。第三階段,實訓展示。該階段還是由項目實訓小組長組織,其中一組在多媒體教室模擬教學、模擬說課或見習交流,教師全程跟隨,適當評價,小組成員詳細記錄教學過程,依據評價標準評分,教師組織自評、互評。其他小組同時在微格教室模擬教學展示,同一小組成員記錄、評分,小組長組織自評、互評。該階段重點培養學生教學實施能力與教學評價能力。第四階段,總結提升。各小組項目實訓展示結束后,全體同學集中起來,由教師組織有針對性的總結,回放學生模擬教學錄像視頻或微格視頻,指出存在的問題,學生反思、改進、提高。該模式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要有駕馭全程的組織指導能力。首先,需要教師依據初中教材的內容特點及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并確定實訓項目,每個項目要有具體的實訓指導方案;第二,教師要研讀初中教材、教參、課程標準,并經常到中學聽課,研究中學相應學科的教材、教法,以便對項目實訓實施指導。我們有的任課教師有中學相應學科教學經歷,運用該教學模式得心應手;第三,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項目實訓展示進行理論提升,需要精心篩選學生展示實例,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不僅要學生知道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為什么這樣做。由于該模式各實訓項目將課堂教學形式生動化,將實訓任務布置、實訓準備、實訓展示、實訓總結緊密銜接,將“全班”與“小組”“、小組”與“個體”有機結合,學生全程參與體驗,既有現場指導,又有總結提高,體現了目前倡導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教學做一體化”的特點。并且,在中學政史地教學論項目實訓教學模式的帶動下,其他學科課程也依據課程的特點,設計1~2項實訓項目,以培養學生的教師專業知識與教師專業技能。
2.形成實踐課程體系,探索實踐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教師專業素質本專業的實踐課程包括教育見習、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等。2012年,結合《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我們對綜合文科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實踐課程課時有所增加,其中教育實習增加到480學時(14.5周),目前已形成學科課程項目實訓教學、教育見習和社會調查、綜合技能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在時間上前后銜接,在內容上相互貫穿的實踐課程體系,教學模式也為四階段,即:課程實訓奠基—教育見習(包括調查)感知—綜合訓練強化—實習體驗。對于綜合文科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對于學生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其操作過程及特點是:一是在時間安排上,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體現課程內容及課程目標的銜接性。在大二下學期配合教育學課程,安排1~2天的教育見習,初步感知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在大二結束后的假期,安排1周的社會調查,綜合文科教育專業的內容是教育調查,進一步探討中小學、教育問題;在大三上學期,配合中學政史地教學論,安排2天的教育見習,學生觀摩優秀教師課堂教學,改進、教學設計、模擬教學及教學評價;大三下學期,首先安排4.5周的教師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將教師的基本能力綜合為幾個大的項目,逐一訓練,集中考核,考核合格,才具備實習資格。之后安排14.5周的教育實習,一般是8周的集中實習,統一組織到初中進行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實踐。其余時間學生自主分散實習,進一步強化教師職業素質。二是在組織形式上,自大三上學期的教育見習始,對應中學政史地教學論課程,學生自主選擇學科(歷史、地理、政治任選其一),依據選擇該學科的人數,再分成小組,分別配備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包括教育見習、綜合能力訓練與考核、教育實習、集中考核、總結交流。該模式以培養學生教師綜合能力為主要任務,形成了從組織方法到組織形式都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體系。三是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系主任監督,教學主任主管協調,教研室主任落實,中學政史地教學論任課教師、初中學科教師協同具體指導的組織結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作用,設置活動課程組長(由班長或學習委員擔任)、學科組組長(由學科教學論成績最優秀的學生擔任)、學習小組長(小組推選)三級管理體系,負責活動課程的紀律、安全、活動項目的準備、練習、與指導教師溝通等工作,使各門活動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按計劃有序、高效運行。由于學生自我管理與教師督促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各門實踐課程教學效果非常好。四是在實踐課程評價上,各門實踐課程均制定了課程教學評價方案,采取綜合評價的辦法,實行校內指導教師評價、校外中學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形式上,實行書面評價與學生實踐表現評價相結合,書面評價包括教育見習報告、教育調研報告、教學設計方案、教育實習參與活動的記錄及教育實結的評價;在評價方法上,探索采用定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在評價內容上,不僅關注學生教師專業技能,還關注教師專業態度、教育教學反思等的考查。
三、結語
近幾年,隨著“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開發實驗項目的深入開展,我校開發了建筑裝飾技能實訓課程。學生在實訓場地,分成若干組親自動手完成內墻抹灰、瓷磚粘貼、壁紙鋪貼、木地板安裝等施工項目,取得了課程改革預期的效果,學生在各級實操比賽中獲得了較好的成績。
但是作為一名始終承擔一線授課任務的教師,客觀看待這些年的實訓課程,發現有些問題日趨明顯,亟待解決。本文主要著眼于授課教師實操技能的提高和對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的控制兩方面,進行反思,并提出改進建議,僅供類似實訓課程教師參考。
二、專業課程教師要切身體會并掌握實操技能
很多教師上了多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課堂實操演示實際都是由企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完成。這種校企結合的授課模式固然值得推薦,但并不意味著組織課堂教學的校內教師就不用學習并提高實操技術。
例如在內墻抹灰單元,有些女性教師先入為主的認為女性無需動手進行操作。然而在學生操作過程中,即使企業師傅指導的再到位,初次進行抹灰施工的學生幾乎都會遇到水泥不斷從墻上脫落的情況,多數學生認為是由于拌制砂漿過程中對水灰比控制不當。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剛剛接觸抹灰工具,對手握鐵抹子將砂漿涂抹在墻上時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結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練習體會即可避免問題反復發生。此時,作為校內授課教師,如果沒有親自體會過抹灰工具的重量,沒有獨立進行過抹灰施工,沒有感受過砂漿上墻的力度,那么對于學生這種常規問題就缺乏指導性, 無法給學生提出正確的建議。諸如此類隱藏于理論知識和普遍技術之下的微觀細節,只有教師親自動手切身體驗,才能真正領悟其中技巧。
為改進此種情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首先,各級教育行政科研部門均要求中職學校教師,特別是實訓課程授課教師,應當具備“雙師型”資格。故教師本人,無論職稱高低,性別如何,都應主動到生產一線進修學習,親自動手操作。只有真實當一回施工人員,才能向學生傳授可靠可信的知識,名副其實的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其次,由于現實環境所限,很多教師沒有機會進行一線實踐,為了不耽誤教學,又能提高實操技能,校內教師應當積極向課堂中的企業教師請教和學習,不要把學生的動手環節單純拋給企業教師。
三、有效改進學生匯報總結環節,真正發揮其作用
裝飾技能每個實訓單元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進行體現的,任務一般按照各自特點分為若干環節,每個任務雖然不同,但是都是以匯報總結環節作為結束的。由于裝飾技能課程本身特點,所以每個任務的核心工作都體現在施工過程和質量檢測中,當核心工作結束后,學生通常就感覺該單元已經完成,知識已經掌握,并不重視匯報總結環節。事實上,無論是傳統教學方式,還是改革后的新教學方式,一個單元學習結束后,都應當進行匯報總結,為下一個學習單元做好準備。
這幾年的裝飾技能實訓課程中,我都保留了學生的匯報總結ppt文檔和演講照片,經過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學生普遍將匯報總結這樣的小組活動自行轉化成個人活動,由小組中的某個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進行上臺匯報演講。通過和學生交流,他們認為ppt文檔制作有一定難度,除了技術難度之外,學生還要將整個任務從最初明確任務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質檢有機結合,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有重點有特點的總結,同時配以圖片、文字解釋等材料,最終呈現在ppt文件中,由匯報者有條理的進行演講。整個過程是教師提前布置給全組組員的,初衷是通過該環節幫助學生全面回憶、復習并整理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對于所有材料的歸納總結的能力,并實現小組內的討論交流。但是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小組都將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問題和演講工作,統統歸到某個擅長電腦操作或善于表現的組員身上,或者完全成為組長一個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臺演講的組員一般都是善于表現的學生,他們只想通過這個機會單純的表現自己的口才或者膽量,并沒有提前對文檔內容進行深入了解,也沒有和組員就整個施工過程遇到的問題進行過全面討論分析,無法達到演示目的,這也顯示了中職學生在語言邏輯和思維方式上的短板。
針對以上問題,本人加強了對每個單元匯報總結環節的關注力度,不能只重實操,避免匯報總結階段變成整個單元的“雞肋”。
首先,向學生講解ppt匯報的目的和軟件本身區別于其他軟件在演示方面的優勢,幫助學生了解ppt文檔制作時的關鍵技術點,解決制作中的基礎性問題。其次,逐一幫助每個小組整理分析任務實施全過程的要點,每個組員都參與制作前期的討論,做好記錄,不但達到了復習知識的目的,同時又促進了組員之間的交流,激發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對每組制作的文檔草稿進行提問和評價,引導組員思考可改進之處,使文檔體現整組特點,表現出每個人在實施過程中的貢獻,并引發學生對于不足之處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講過程中,鼓勵組內學生進行輪換演講,當眾接受所有同學和老師的提問,檢驗任務完成效果,對學生進行客觀打分,同時也鼓勵組與組之間再次交流,互相借鑒,共同提高。
隨著課程的深入和推進,教師發現,只要堅持每個單元進行這樣有效的匯報總結,學生慢慢將接受并適應,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建立了自信心。
四、總結
論文關鍵詞:高等工程熱力學;研究生;教學方法
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要求,研究生教學應追蹤世界最新科學研究方向,反映新知識、新成就,采用有益和有效的新經驗、新方法、新體系,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研究生課程的學習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舉足輕重,而課程的教學方式被認為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環節。
“高等工程熱力學”是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溫工程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門主要學科基礎課程,為學位必修課。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過程中,深感學生學完這門課程后卻不能很好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實際工程或自己的研究工作當中去,顯然這種教學方式是不符合研究生創新教育及綜合能力培養要求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逐步探索的新教學方法將與大家共享,以其對研究生教學改革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課堂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
1.精略結合的教學模式
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面對面進行傳道、授業、解惑。課堂上教師可以在有限時間內濃縮課程的精華,采取“細嚼慢咽”與“蜻蜓點水”兩種截然不同的講課模式相結合的策略。對課程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教師可結合板書與多媒體課件等其他教學方法,采取課堂上的“細嚼慢咽”精講模式。對學生容易掌握的部分,教師則采用“蜻蜓點水”式引導、歸納總結、學生自學等略講模式。精略結合還體現在對課程中例題的處理上,注重對學生的啟發,把解決問題的思路、技巧傳授給學生,加強學生對涉及熱力學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的培養,而淡化具體的求解計算過程。
2.恰如其分的雙語教學
“高等工程熱力學”是一門概念多、理論性與工程性均較強的課程,且緊隨時代不斷發展。若采用純中文教學模式,雖然學生掌握和理解教學內容更加容易些,但對他們查閱相關英文資料、了解國際相關知識、及時撲捉行業發展動態是不利的。倘若在課堂上教師完全采用英語授課或雙語教學中英語所占比重較大,勢必影響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深刻理解與正確應用。為提高教學效果,在課件的制作及課堂教學上僅僅對專業名詞術語采用英語模式。這樣既不會增加課程的難度、不影響學生對課程基本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能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專業英語詞匯,對今后查閱專業文獻資料及國際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3.鼓勵學生“質疑”,靈活運用啟發引導與討論式教學
對于已經習慣“填鴨式”教學的學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機會,提倡學生獨立思考,增強自信,鼓勵學生從學會“質疑”到敢于“質疑”、善于“質疑”。“質疑”使教學形式從教師的“一言堂”到師生的“群言堂”的轉變。通過“質疑”,培養了學生的自信,使學生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師可靈活應用啟發引導與同學間、師生間互動的討論式教學方法。例如,在每一章授課結束后學生可先提出自己的問題或理解不透徹的內容,或者是現實中的問題,教師鼓勵其他學生為提問的同學解答,教師適時引導或加以補充,最后教師總結。
教師也可結合一些社會現象,或針對一些在學科發展中曾令人困擾的問題、熱點問題向學生發問,而學生通過思考、收集資料、課堂內外的討論等方式提出解決方案,教師最后對學生的解決方案做現場點評。如對熵及熵變的理解、關于“水變油”事件以及“節能減排”問題等等都可以進行討論。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課堂互動交流,不同觀點相互碰撞與切磋,激發學生的學習趣味性、主動性與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創新欲望,再配以教師的總結與點評,可強化理論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也提高了教學質量。這種教學方式勢必增加教師教學的動力和壓力,鞭策教師勤于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講課技能;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師生間的平等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了教學效果。
4.采用案例教學法
在大部分基本理論內容講授后,可針對工程中的實際相關問題,開展案例教學,以增加學生對工程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例如,在講工質的通用熱力性質這一章后,針對實際氣體混合物的配制計算問題進行案例教學。通過該案例教學,學生不僅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還可掌握該類問題的理論分析與計算方法,對今后工作中涉及這方面問題打下深刻烙印。又如,在講述完化學熱力學內容后,針對本校專業特點,可針對發動機的實際問題進行案例教學,強化了運用熱力學基本理論對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的能力,對學生在研究生論文中進行理論分析也有一定指導意義。
5.采用“雙5教學法”
“雙5教學法”是指在課堂教學上充分利用“起始5分鐘教學法”及課堂教學“最后5分鐘教學法”。任課教師可充分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開始5分鐘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剛開始的5分鐘內對上節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回顧,把學生的思維及注意力轉移到本門課程上來,同時注意對相關內容的上下銜接,對本節內容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以教師教、學生聽為主,涉及重點、難點問題的課堂精講教學過程中,課堂最后5分鐘也十分關鍵。在這有限的5分鐘內,教師不僅可進行總結、布置討論題,還可以采用“答題交條”的方式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答題交條”就是教師出一道涉及本節課程內容的比較重要的、或易出錯的、或趣味性的簡答題,要求學生把問題的答案、姓名與學號寫在一個小紙條上,并在離開教室前交到老師手中。“答題交條”意義有三:首先,可充分利用最后的5分鐘,強調本次課程的重點內容或易出錯的地方,或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其次,可初步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最后,該方式可作為一種點名手段,考查學生的出勤情況。學生答案的正誤、出勤都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同時對學生上課認真聽講有促進作用,一舉多得。
例如,在講完“焦耳—湯姆孫系數”這節后,若能抽出課堂最后5分鐘,可出一道關于“水蒸氣絕熱節流后的溫度變化趨勢”問題,以強化生活及工程中水蒸氣節流現象的特征。又如,在講過理想氣體性質后可出一道“若一個門窗開著的房間室內空氣的壓力不變而溫度升高了,問室內空氣的比熱力學能及總熱力學能將發生怎樣變化”的簡答題,以增加教學趣味性,培養學生從熱力學角度分析周圍的事物與現象。
二、課外的綜合能力提升
為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外綜合能力的培養也尤為關鍵。“高等工程熱力學”課程的課外教學實踐模式,不僅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開展換位教學
該換位教學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為前提,結合課程相關內容,通過學生查閱資料、獨立鉆研和認真思考,獨立完成換位教學的匯報材料(如講稿、ppt)并進行匯報,從而鍛煉學生對所研究素材的自學、整理能力及表現能力。
2.寫課程總結
課程總結在課程開始時先布置下去,在課程結束后要求每位學生對所學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難點、重點及學習心得進行總結,以文字的形式上交。該課程總結表面上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整理,實質上是學生在整理過程中的進一步強化吸收過程。另外,通過學生的心得體會,教師還可以發現本輪課程教學中的不足,以便今后更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工作。
3.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項目
學生根據所研究方向,選定或獨創一個與課程相關的實驗項目,進行試驗的可行性調研與分析。若試驗條件具備、方案可行,則要獨立準備及開展實驗,并以實驗教師的身份對同學進行講解,最后要寫出實驗報告或實踐總結報告。
三、改革課程教學評價方法
通過近幾年逐步在“高等工程熱力學”中開展課程教學改革,新的課程評價體系也逐步建立,使教學評價上完成從“一張試卷定高下”到按學生在課堂內外的實際表現和能力來綜合評定成績的轉變。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價分為基本理論知識的考核與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綜合素質的提高等方面。課堂基本理論知識的評價通過考試的方式進行,占總成績的50%;綜合素質考評,占總成績的50%,依據學生的學習態度、完成作業、課堂討論及換位教學情況、學生的課程總結報告及創新性實驗的論證、準備、操作、報告等內容綜合評定。
目前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元素,這也給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難度。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以操作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的培養為抓手,強調學生借助已有知識處理、加工、獲取新技術和新信息,增強信息意識,使用信息知識應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一、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構建思路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的興趣和已學到的知識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興趣,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來設計和豐富課堂教材。例如,在Author ware課程的教學中,對于太陽的東升西落,教師可使用Flash動畫技術為學生進行動畫演示,來引導學生關注課堂,發現課堂的趣味性。對于部分可以直接使用Author ware軟件來當堂設計或者展示視頻的課程,教師還可以使用微課堂加微信公眾平臺的結合模式,來增加學生課上和課下溫故知新的機會。高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改革,歸根結底離不開信息技術學?的本質,即以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為主,甚至需要拓展學生信息技術應用和創新的視野等。但是基于高考壓力等,部分信息技術課程的動手操作和實踐部分被簡化為知識型教學,這顯然是不符合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設計要求的。教師可考慮將知識的講解與學生生活實踐融合起來。比如,在Flash動畫制作教學中,在闡述工具箱、菜單等Flash動畫制作的基本知識點之后,教師在課下可設計與校園生活相關的Flash動畫源文件,繼而在課上分享給學生。學生在接收教師傳遞的源文件之后,可在教師的引導下查看和分析源文件有幾個圖層、組件、對象參數、幀動畫的設計和應用情況等。教師還可以將學校和校外的各類活動作為學生練習的對象,如“校園文化節開幕式視頻”等,將理論聯系生活實際,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二三六制式”的策略構建
(1)“二三六制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要求。“二三六制式”教學模式是課程中教師講解時間低于六分之一,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時間低于二分之一,課堂作業完成時間和操作練習時間低于三分之一。課堂練習以檢測學生課程學習成效為目標,目的在于鞏固課程知識,厘清課程內容。因此,教師在課程設計之前就必須明確課程作業和操作練習中的任務量。教師授課階段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上機操作能力,教師需要把握好課堂講解時間,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探究。
(2)“二三六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二三六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做好教學設計,保障主線突出,做好課堂評價和定期測評。此外,教師還需要將課堂總結、知識講解、導入環節、任務遷移、成果展示、自主探究、測試評價等納入到教學模式中。以“表格信息加工”的教學為例,教師可設計導入環節、知識講解、任務遷移、自主探究、成果展示、測試評價、課堂總結等。在導入環節中,教師可將“任務實例剖析”“情境創設”導入到課程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和任務驅動教學的設定奠定基礎。在“加工”的課堂教學和“表格信息處理”的課堂導入中,教師可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文明班集體評優活動”等。在知識講解環節中,教師可側重知識點的分享與詮釋,當然,教師講解的內容并非僅限于知識點,還可包含問題解決過程提示和方法引導等方面,如“圖表轉化”“數據分類匯總”“自定義排序”。在任務遷移環節中,教師需要創設課程情境,為學生明確教學任務,以任務為目標提出信息技術課堂任務落實的步驟、方法及規律等。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獨立或者合作完成教師情境教學中圖表轉化操作和表格信息處理。課堂任務必須符合學生興趣和教學內容,難度可按照階梯式方式進行上升調整,任務量也必須設計適當。在自主探究環節中,教師需要將學生本節課應掌握的技能總結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有據可循。成果展示環節中,教師可讓學生將上機操作的過程中產生的想法與他人分享,并將成果在軟件中展示。在測試評價和總結環節中,教師將學生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等融合起來,按照促進和鼓勵學生創新的要求進行評價及總結。
【關鍵詞】公共管理課程 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0-0107-02
一、引言
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需要大量的案例做以支撐。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對案例進行精心策劃和處理,在學生掌握相關基本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將學生引入特定案例現場,再通過學生對案例的獨立思考和集體協作共同完成案例分析,從而起到提升學生識別、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能夠對提升公共管理課程教學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針對現階段教師在對公共管理課程教學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使之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來提升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水平。
二、公共管理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公共管理專業是為政府部門和其他重要企事業單位培養高層復合型人才的專業,開設的課程種類較多。公共管理課程的學習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尤其對于一些抽象性較強的知識點需要倚靠大量的實踐課程幫助學生吸收理解。但是,但是,在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重理論、少案例、輕參與的現象,使得公共管理課程教學沒有達到最佳效果。比如,學生參與機會較少,獨立思考及案例討論少;案例選擇不恰當,偏離學生實際生活,學生難以在案例教學中積極地代入角色。除此之外,雖然在教學方式中采用了案例教學方式,但是由于教師沒有在教學前對案例進行精準的編寫和分析,案例在教學應用中缺乏可行性與代表性。為實現對公共課程的實踐性教學,需要對這一課程進行教學方法改良。
三、公共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的成功應用需要教師在教學前進行精心準備,不僅要做好備課過程,更需要在選擇案例時對案例進行有效分析,從中找到典型的案例應用于教學當中。
1.案例的選擇和編寫
有效的備課是提升教學水平的首要條件。雖然案例教學方式是作為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存在的,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傳統的灌輸知識的角色,需要學生自己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和探討,但是案例的選擇和應用是由教師來完成的,也就是說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歸根結底還是要根據教師對案例的選擇和對學生自主探討的積極引導作用,這種方式較過去的傳統教學方式而言,對教師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能夠精心的準備教學案例。
(1)案例選擇需注意的問題
教員要掌握足夠豐富的案例來源,從各種書籍、學術刊物、統計資料上“下載”案例,只有儲備好一定數量的案例,才能在選取時做到“游刃有余”。選擇案例可以參照三點,一是時代性。所選用的案例在內容上具有時代精神,在時間上是新發現或新產生的信息或經驗。二是真實性。在教學中所運用的案例,必須是高校現實情況的記錄。案例教學就是讓學生以某種角色進入實際情景之中,建立真實的感受。三是針對性。案例的內容必須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案例必須包含需要探討的問題,具有典型性和說服力。
(2) 案例編寫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在對公共管理教學內容的案例準備上,需要教師擁有實際編寫案例的能力。一方面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內容上盡量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貼近,在案例場景選取上可以適當征求學生意見,在案例的寫作中注重對案例的趣味性搭配,在對學生任務的分配方面盡量選用非固定搭配,非固定性的伙伴搭配更有益于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增強學生對案例的學習興趣基礎上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通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編寫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案例,便于學生接受和代入角色。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和相關課程的實地調研工作,使教師在案例編寫中能夠更具有實踐性和可行性,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為實現案例教學的成功進行,需要教師秉承還原案例事實的精神對教學相關的內容進行長期觀察、歸納和總結。
2.案例的討論和總結
(1) 案例討論需注意的問題
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是影響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要素。組織實施案例討論應做到以下幾點:
1)案例討論要準備充分
教師引導學生在案例討論前預先思考一些問題,對于營造案例討論的氣氛是至關重要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習案例,怎樣為案例討論做準備。從學生的角度看,討論不僅需要知識上的準備,同樣需要心理和情感上的準備。
2)案例討論要結合重點
教師通過組織學生演習案例,從中發現問題并予以討論,在這一過程中應當結合公共管理課程的教學要點來討論,以幫助學生消化吸收新學習的知識點。從學生的角度看,及時對所學知識學以致用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從中獲得收獲感。
(2)案例總結需注意的問題
教師總結已有的見解或者提出討論中學生未發現的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案例提出的根本問題是發現新的、獨創性的或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那么在結束討論時,教師應當強調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或其他方案的效果。如果案例提出的根本問題是有關實質性問題的分析和解決,教師可以采取重新回顧這些問題以及總結歸納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看法來結束討論。
3.案例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
通過教學改革,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一是對學生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將實踐性的環節納入到考核方式中,并加大分值比例,按形成性考核的思路進行考核制度的改革,將學歷需求和實踐需求結合起來,促進案例教學的推廣;二是加大對教師的激勵力度。對案例教學進行教育評比,將教師總結的優秀案例作為案例教學模板加以推廣,并賦予獎勵。三是加大公共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科研,努力獲取政府支持以及公共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研究經費,增強教師對案例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潘秀珍.公共管理課程案例教學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 梧州學院學報.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