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3 06:35: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美德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無數炎黃子孫世代相傳,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弘揚優秀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是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歷史責任。
我認為,對中小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徑和方法。
一、通過開設傳統美學課等形式進行教育
可以利用中國的傳統節日,風俗習慣開設班隊會、故事會等,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向學生系統地灌輸傳統美德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知識,宣講一些通俗易懂的傳統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匡衡鑿壁借光”、“車胤囊螢苦學”的古人古事。講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國割腎救父的事例等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質和行為習慣。?使學生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美德所蘊含的豐富內容。經過學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們的明辨是非,區別善惡的道德認識水平;陶冶他們愛國愛民、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的道德情感;培養他們立志勤學、求索攻堅的道德意志;養成他們天下為公、誠實守信、謙虛禮貌、律己寬人、整潔健身的道德行為。
二、通過各學科教學進行滲透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學又具有教育性。通過教學滲透傳統美德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和方法。任何學科,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具有豐富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通過各學科進行滲透,不僅內容廣泛,而且形式多樣、角度多變,會使受教育過程變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由于各學科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各有不同,滲透教育的特點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不能牽強附會地“穿鞋、帶帽、貼標簽”,而要認真挖掘本學科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貼切、自然、合理地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滲透。
我是教數學的,數學學科也可以通過講授歷代科學家、發明家的發明和創造及其愛國治學的精神,培養學生立志勤學,為祖國為人民求索攻堅的科學態度。?教學中努力挖掘和運用好本學科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把知識性、思想性、科學性有機的結合起來傳授給學生,使之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
三、通過榜樣的示范作用進行引導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小學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強、富于理想、有上進的欲望,榜樣對他們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過榜樣示范法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對于學生提高品德認識、陶冶品德情感、磨練品德意志和訓練品德行為將起到巨大的促進和導向作用。
師長的表率作用。?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教師要“身正為范”。傳統美德教育是個系統工程,人格的養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學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參與,共同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使受教育者感受到親切永恒的人文關懷。對教師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傳統美德修養,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啟迪、感染學生,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積累,在思想上和實踐上進行“修行”,深刻體會傳統美德的內涵,這對教師確立新的德育觀念,培養人文精神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要多多的了解中華民族光輝歷史和文化發展脈絡,提高自身的素質能力,在學習中提高其道德水準和國學修養,使自己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合格的傳統美德教育工作者。
四、三好生、優秀干部的典型作用。
這些是從學生身邊涌現出來的典型人物,是學生最熟悉、最直觀、最現實的榜樣。他們所處的環境相同,年齡大小相近,用這些典型為榜樣教育學生可親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學生信服和接受,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可以通過爭彰活動,激發帶動其他學生。
五、通過開展各種實踐活動進行行為訓練。
道德品質是在各種實踐活動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行為訓練是一種必要的途徑和方法。
利用清明節給烈士掃墓,講革命烈士故事,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利用“三八”國際婦女節,開展“讓媽媽高興”的孝道教育;利用“七?一”黨的生日,開展“我是黨的好孩子”。重陽老人節,組織學生給“五保”老人買米,擔水,梳頭,打掃衛生等,開展敬老活動;組織學生植樹造林,維護交通秩序,到公共場所打掃衛生等,從而培養學生的公共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感;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政治活動,如擁軍優屬,?為民服務、賑災、助殘、環境保護、義務教育、法制教育等宣傳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政治覺悟和愛國愛民情感。
1 抓好傳統美德教育,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所謂中華傳統美德是指中國古代有關道德教育、道德觀念中那些一直在中華民族的社會發展上起積極作用、為歷史所弘揚的、傳誦并培養了一代代志士仁人,促成良好社會風尚并至今還在社會生活中發生著良好作用的道德傳統。而新形勢下的學校“素質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需要,即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學生在思想政治道德科學文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等方面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全面發展,要求學生不僅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而這些都是離不開傳統美德對其的影響和鑄就。
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美好的道德傳統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全人格和高尚道德的源泉。因此,把傳統美德教育放在首位是促進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
首先,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認識,不斷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在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按照傳統美德系列教育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適時抓好幾個環節教育:利用升旗儀式,唱國歌,講愛國主義故事,懂得國旗的象征意義;充分了解黨的光輝歷程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從而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學生理智進取、鍥而不舍的精神氣概。
其次,結合紀念日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如“清明節”“五四”“七一”等紀念日,開展形式各異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寓傳統美德教育的各項活動之中。幫助學生樹立為社會、為民族、為人民奉獻的價值觀,從而培養學生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質,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2 抓好課堂教學中傳統美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
育,提高學生素質的有效途徑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陣地,也是寓傳統美德教育與課堂教育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首先,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教育是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關鍵。因為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模仿力強,求知心強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甚至一個微妙的眼神,幼小的心靈都會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所以教師要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其次,教師淵博的知識、優美的語言是陶冶學生情操的武器。教師要努力在課堂上展示自己,通過淵博的知識、優美的語言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把學生帶入知識的迷宮,尋找人生的價值方向,并又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使學生獲得知識與覺悟的雙豐收。
3 抓好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提
高學生自身素質
1)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它包括環境,活動,校風等有形和無形的文化,對教育人起到情境的陶冶,潛移默化的作用。
2)加強校園環境建設,促進環境育人。在校園可以利用畫廊,板報,手抄報等多種形式,開展傳統美德教育。
3)加強活動設計促進活動育人。學校可以經常開展群眾性的活動。如故事會、講演、夏令營、參觀的活動,把傳統美德教育寓與教育之中。
4)結合傳統美德內容,對學生進行尊老愛幼的教育,要求學生能深知父母辛苦,要有同情心,同時教育學生要心中有他人,養成愛同學、愛老師、愛集體、愛學習的好品德。
關鍵詞:傳統美德;品質修養;時代新人
抓好學生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作為小學教師,應關注小學生的行為發展,強化傳統美德教育,提高學生多方面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一、確定學生教育目標,注重傳統美德教育
傳統美德教育是學生的德育重點,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指導者,有責任對學生實施德育,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應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遵守紀律習慣、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灌輸傳統美德教育。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去挖掘課本中傳統美德教育的因素,結合學科教學所涉及的祖國傳統文化及傳統美德,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滲透。另外,結合重大的節日、紀念日,帶領學生展開活動,在活動中灌輸思想道德教育。
二、抓好學生活動,使傳統美德教育具體化
當今的少年兒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幾乎知道得太少,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手中的教材,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社會、孝敬父母、關愛他人、充滿自信的教育,全面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質,并教育孩子,一個民族的生存及發展其主要的根基就是有民族文化的營養滋潤。可以以家鄉課本讓學生去了解自己家鄉的發展,了解家鄉的現在與未來,由家鄉的現實狀況及未來的目標,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擔。
三、強化傳統美德教育,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
加強學校校內環境優化,重視傳統美德教育。在校園的文化建設中,我們應該讓小學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變成學生美德教育的最佳教材。走廊的名人畫像、名人名言,宣傳板里的經典名句、格言,班級中的班級一角、學習園地、圖書角報刊欄。通過校園的文化建設促使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為學生的德育發揮重要作用。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重視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更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德育不僅是社會的道德要求,也是每個人自我生存、自我發展的需要。道德建設一直是“強國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公民道德建設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欠缺的組成部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求。在新時期里,塑造德才兼備的新一代,德育要發揮重要的作用。德育要從身邊的道理,從為人處世的道德培養入手,從培養行為規范教育、養成教育起步。
青少年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范的實踐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加強學生的傳統美德教育呢?
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青少年身上,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希望,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一個沒有希望的接班群體,又能指望他們創造什么奇跡和輝煌呢?建立良善的社會風氣、挽救下一代和我們自身,這需要每一位家長、老師及整個社會的通力合作。我們有義務讓我們的學生“成才先成人”,我們有責任通過我們的教育來改善我們的社會道德氛圍,將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在工作實踐中,我嘗試以下幾點做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1、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一塊主陣地,充分發揮班隊會的作用,選擇良好的榜樣,作為效仿的對象,尤其是主題班會,如果開的好的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開展活動,使學生在美德故事中感受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通過學生自己的準備、參與及親身感受,來達到對傳統美德的正確認知和樹立傳統美德的意識,從而達到通過活動引導行為的目的。
2、借助節日,開展以“自主與責任”為主題的教育,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為和能力,結合教師節、國慶節、西方的母親節、父親節等等,不斷開展熱愛祖國、尊師頌師、愛生重教、尊老愛老、團結友愛的傳統教育,使學生感知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生活中學會感恩。
3、通過讀書活動進行傳統情感教育。
在平時鼓勵學生收集一些有關美德教育的文章,感人的事跡,利用自習課在班上讀給全班同學們聽。哪些應大力弘揚,哪些要接受教育,有些內容還要經過同學熱烈的討論,小小的文字,真實的感受,沒有任何掩飾的心與心的交流,比一切語言的魅力都要大得多,潛移默化地影響,使他們在潛意識里埋下正確的道德觀。
4、充分發揮家長、師長的表率作用
在我國,學生在應試教育下,只偏重于學知識,追求學習成績,把幾千年保留下來的傳統美德丟掉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化,不被人們所重視。我們不是會發現,現在的孩子,沒有道德觀念,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破壞公物,亂扔垃圾,不懂得尊重父母、長輩、老師和同學,滿嘴的污言穢語,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不用道德規范約束自己,就會有不良的行為,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所以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恰如一劑良藥。
孔子曰:性相近,習相遠。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要靠后天的教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思想道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思想道德教育與傳統美德相結合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加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屹立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優秀的文化傳統美德。我們應該為生在祖國而感到驕傲,為是中華兒女而自豪。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和愛護自己的祖國。學生的思想尚未成熟,容易走向極端,因此在教育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同時,要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使他們成為國家的棟梁。
二、加強熱愛人民、團結互助的人格教育
愛是情感的交流,是學生們不可缺少的優良品質。現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化,互不往來,人際關系陌生,就更不用提互相幫助了。現在化的今天,一些不良的社會現象給孩子們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比如:有人摔倒了,扶不扶,你一定會糾結,因為現在好人難做了。正如春節晚會上的小品一樣,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極大的破壞了傳統美德的精神。是現在的孩子自私,以自我為中心,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因此要進行人格教育是必要的。
三、加強學生的品德修養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組織,每個人都離不開家庭。飛速發展的經濟,不良的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是每一個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陽。”對自己的父母呼來喚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以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使他們懂得尊老愛幼,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深遠的意義。
四、弘揚傳統文化,培養理想人格
經典教育:美德潤心田
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字字是精華,句句是經典。許多經典詩詞里面都隱含著深奧的做人處事道理,誦讀經典文化,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知識,提高文學修養,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悟出真諦。同樣的道理,教師講千遍萬遍,學生不一定聽進心里,可是學生在誦讀中一旦悟出其中的道理便會牢記心中,并會以此警句警戒自己教誨他人。
針對中職生的特點,學校組織教師編寫了《百首經典詩詞誦讀》《百首經典歌曲傳唱》《百個經典故事講解》《文明禮儀三字經》《文明基因?孝誠愛》等校本德育教材,并通過開展早讀、午唱、晚講等活動,反復誦讀、仔細揣摩、相互串講,慢慢領悟其中的奧妙,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學校還把《文明禮儀三字經》《文明基因?孝誠愛》等校本德育教材讀本納入教學計劃,每周安排一節特色課學習,讓中華傳統美德,滋潤學生心田。
語文老師普遍反映,學生通過誦讀經典傳統文化,作文時遣詞造句越來越講究,引用名句越來越規范,文章內涵越來越豐富。同學之間文明用語逐漸代替了粗俗語言,相互理解、包容與謙讓,使校園變得更加文明和諧;一句“老師好”,讓在校園里行走的老師心暖如春。
孝德教育:讓“愛心”永存
“百善孝為先”“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多年來,學校一直把孝德教育,作為永恒的德育主題。學校要求:學生平時與父母說話或通電話都要說一句感恩話;把每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定為“孝心日”,學生在每個孝心日都要做一件讓父母感動的事;每個學期都要與父母算一次“感恩帳”;每個寒暑假都要代替父母體驗一下“我當家”的艱辛。
學校專業部針對所學專業特點,相繼開展一系列以孝德教育為主題的專業學習和實踐活動。如美術部開展了“為爸媽留下美好回憶”活動,要求學生每月為父母畫一副肖像,學生用手中畫筆默默記下了父母含辛茹苦養育兒女的艱辛和無情歲月給他們留下的痕跡。2013級王靖同學說:“我每次給爸爸畫肖像時,看到爸爸兩鬢白發日漸增多,心里都感到沉甸甸的,爸媽為我付出太多,我一定勤奮學習,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此外,藝術部開展了“我為爸媽獻才藝”活動,學生每月向父母展示一項專業技能,有的同學還自己作詞、譜曲,創作感恩父母歌曲唱給父母聽;建筑工程部進行“我為父母建新房”活動,學生繪制施工和裝飾藍圖,設計制作沙盤模型,把對父母感恩融匯在作品里;汽車工程部開展了“我為父母造汽車”活動,學生設計汽車模型,利用專業技術為父母改裝汽車,決心讓父母看到昔日的頑皮孩子已成長為今天的技術能手!數控技術部開展“我是爸媽的驕傲”活動,學生用數控車床為父母制作水杯、酒杯等生活用品,精心設計加工象棋和花雕等工藝品。通過一系列專業學習和實踐活動,學生們深深體會到父母艱辛、老師關愛和社會的溫暖,進一步確立感恩父母報效祖國宏偉志向。
學校每年都會收到大量學生家長的來信,在他們的來信中,談得最多的是感激學校的孝德教育,有位高一的學生家長在來信中這樣寫到:“我們的孩子自從進入煙臺理工學校,再也不頂撞父母了,說起話來讓我們聽了心里甜絲絲的。星期天回到家里,不但主動替爸爸媽媽洗衣服,還早早地做好飯等著我們回家。像這樣的事,以前真是做夢都不敢想……”
孝德教育讓學生真正懂得了父母的艱辛與不易,懂得了愛心與回報。愛心是最容易感染和傳播的,學生把對父母的愛漸漸地轉移到同學和他人身上。10級藝術科的一位同學得知“萊州殘聯康復學校”的學生都是一些身患殘疾,甚至慘遭父母遺棄的不幸孤兒,便自發地組織一批“青年志愿者”,定期到“殘聯康復學校”捐衣捐物,幫助他們清掃衛生,整理床被,教他們唱歌跳舞,與他們一同歡樂。他們這一行動,在全校掀起了“愛心救助”活動,許多學生都省吃儉用,用節省下的錢去捐助生活更加困難的學生。
為此,學校成立了“義工慈善協會”“青年志愿者協會”等6個志愿社團,在萊州廣場、掖縣公園等建立青年志愿者活動基地,走進敬老院、殘聯,開展為老人、孩子們送溫暖活動。據統計,近年來,全校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80多次,參與2000多人次,幫助殘疾人70人次,捐助扶貧2萬多元。
宣誓教育:吶喊出理想
多年來,學校每周的升國旗儀式和每天的課間操前,都堅持不懈地組織全校5000余名師生集體進行道德宣誓和勵志宣誓。宣誓主題――“我是一個這樣的人”。
宣誓內容:
我是一個有孝心的人,我不會不辜負父母養的育之恩。
我是一個有愛心的人,一定做到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我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我將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珍惜時間,努力學習,遵紀守法,立志成才。
我是一個自信的人,我相信我會超越自我。
我相信:我會成功!
我相信: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壯觀的場面,雄壯的聲音,同學們自我承諾、自我暗示、自我監督、自我激勵,不斷地超越自我,成就輝煌。
一、深入挖掘教材,因勢利導
語文課本中,傳統優秀道德幫事很多,大多蘊含著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豐富材料,如愛國、尊師、誠實、謙遜等等。課本中寫人、寫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語文課的教學,本身就是一門傳統美德教育課。所以作為教師,就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美德教育因素,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
例如:教學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一課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小柳樹和小棗樹的話,通過對比讀來體會小柳樹的驕傲自大和小棗樹的謙虛禮貌,鮮明的對比中,學生的感悟得到深化,情感意識得到了升華。又如三年級下冊中的《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文中一個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用自己的言行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并得到了外國面包店老板的贊嘆和尊重。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文中重點語句去引導學生感悟,并伴隨《五星紅旗》的深情厚重的音樂,讓學生去讀文,給學生創設了入情入境的環境,從而感受那股強大的愛國之情。再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文中對雄日誠實的優秀品質沒有直接用語言敘述,為了加深學生對文本思想實質的感悟,我啟發學生思考:雄日在參選國王的時候,花盆里是空空的。那么,他的花真的沒有開嗎?學生略加思索后,說:“開了,他的花開在心靈上。”我進一步引導:“對了,他的花開在了他的心里,他的花是最美的‘誠實之花’!”學生在思辨中,心靈深處得到了誠實的營養滋潤。
二、結合語文實踐活動,親身體驗
學生喜歡各種各樣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就可以充分結合實踐活動來開展,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更有助于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加深感悟。
例如:我結合語文課的實踐活動這一形式,開展了“感知父母情,回報父母恩”的一系列活動。首先以《可貴的沉默》一課的教學為“激情點”,在讀文中感悟到生活中不但要能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更要懂得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然后,倡導學生回家和父母談心,更多地了解父母為了自己的成長所會出的辛勞,從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接著,讓學生去搜集孝敬父母的故事及歌曲,許多優秀傳統美德的典范文本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讀后,被文中人物深深地感染了。最后,我啟發學生應該真真正正地為父母做點什么了。結果,在那以后,我們班的學生家長很多都這樣跟我說:我家的孩子似乎懂事了,還主動幫我做事呢!
三、加強誦讀積累,明理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