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精品范文 > 技術管理

技術管理精品(七篇)

時間:2022-08-31 00:57: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術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技術管理

篇(1)

關鍵詞:選礦技術;管理;技術進步;

Abstract: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ntire dressing; good benefici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is to ensure beneficiation normally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by strengthening the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economic strength, beneficiation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indicators has been improved,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f enterprises.Key words: 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中圖分類號 : TD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加強技術管理對選礦生產過程的正常進行,選礦產品質量的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各項消耗和選礦成本的降低以及工人操作水平的不斷提高等方面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做好選礦技術管理工作是保證選礦生產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是選礦廠全面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依靠選礦技術的進步全面提高選礦生產的經濟效益是現代選礦廠管理的當務之急。

國內外許多先進企業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能完善自己的技術管理,在一定的條件下,生產就能夠正常地進行。反之,如果削弱或取消了技術管理,那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而,技術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證企業能夠均衡、有節奏地高效率地進行生產,達到成本、效益最佳化。

二、選礦工藝過程中的技術管理

(一)礦石物質組成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各項選礦技術指標, 因此,必須加強選礦廠入選原礦的管理, 及時掌握原礦性質的變化情況,正確地指導選礦生產, 提高企業的選礦技術指標。對入選原礦品位低而廢石與礦石又易區分的選廠應在中碎前設立預選工序,其中包括手選、重選和干式磁選(磁滑輪或磁力滾筒)等,拋掉部分廢石,使原礦品位得以提高,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例如,某采礦廠鉬礦采用手選工藝拋棄部分廢石,平均每天拋掉廢石量60噸左右,每月直接節約生產成本10萬元以上,平均品位提高0.2%,每年多產鉬精礦396噸(處理礦量300噸/日,品位45%),年增加產值3000~5000萬元。首鋼大石河鐵礦利用磁滑輪預選,廢石產率達到8.0%,是原礦中廢石的97.56%,效果非常明顯。

(二)積極貫徹“多碎少磨”或“以碎代磨”的原則,盡量降低最終碎礦粒度,嚴格控制礦石進入第一段磨礦的粒度。

據統計,在礦山企業中選廠的能耗占70%以上,而選廠能耗中,電耗約占90%。在選廠能耗中破碎能耗只占20%~23%,而磨礦作業的能耗占76%~79%。因而,在實際生產中要盡量發揮破碎機的破碎作用,把破碎產品粒度降至15毫米甚至可降至12毫米以下,這樣不僅大大降低能耗,而且提高球磨機的處理能力,經濟效益顯著。

例如,某集團公司金礦,對碎礦系統進行了改造,改造前破碎產品粒度為14毫米,球磨機的處理量為1250噸/日,改造后破碎產品粒度降至12毫米,球磨機的處理能力提高到1350噸/日,提高了8%,每年為礦山增加產值1400多萬元(原礦品位3.5g/t,黃金價格125元/克)。

(三)認真抓好金屬平衡工作。

金屬平衡工作的好壞是衡量選礦廠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選礦廠要加強對技術檢測人員的培訓、教育和管理,加強計量、取樣、加工、化驗等工作;每月要進行一次實際金屬平衡,查清金屬損失的流向及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使理論回收率與實際回收率之差達到要求。

(3) 加強細泥回收, 全面提高細泥回收率。

礦山原生細泥約占出窿礦石量的 8%左右,原生細泥金屬量約占出窿礦石金屬量的 7%, 次生細泥量約占合格礦砂量的10%左右, 次生細泥金屬含量約占合格礦砂金屬量的3.5%左右。某采礦廠鎢礦原細泥工藝選別回收率雖可達35%左右, 但生產運行成本過高,虧損嚴重,因此停止運行。

但后來本著力求工藝流程簡單, 成本低廉, 經濟技術指標可行的原則, 投資30 萬元, 對原生細泥實行單獨回收處理(工藝流程為傾斜濃密箱濃縮分級,搖床回收,中礦再磨再選, 精礦人工脫硫, 溢流經沉淀后,采用蒙古包富集和脫泥,富集后的產品用搖床回收處理),僅采用 10 臺搖床, 一臺φ800 mm×1600 mm的棒磨機,蒙古包不需動力設備,工藝流程簡單, 成本低廉( 總成本在6000 元/ t 鎢精礦) , 回收率可達31%左右,每年為礦增收約60萬元左右。次生細泥于又投入 10 萬元左右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次生細泥回收率為20% 左右, 成本約為7000元/ t鎢精礦, 每年也可為礦山增收2. 5 萬元左右。

(五)加強選礦試驗工作。

對生產現場的礦石可選性進行試驗,以便發現問題及時指導生產;現場出現問題時可先通過小型試驗進行驗證對比,找出問題的原因而予以解決。對新藥劑、新工藝首先在試驗室進行探討性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考慮進行半工業試驗或工業試驗。

三、選礦廠日常技術管理

做好日常選礦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就能不斷挖掘選礦生產潛力,提高產量、質量和回收率,不斷刷新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減少設備事故,改善環境保護,做到安全、高效、文明生產。

(一)、建立各項技術管理制度。堅持“精礦質量和金屬回收率并重”的原則,堅持“均勻給礦、細磨、精選”的技術操作,對浮選廠堅持“三度一準”即濃度、細度、酸堿度和給藥準確。

1、建立原礦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礦山(或坑口)當月各采場供礦量及礦石性質,有條件的選廠試驗室必須提前1~2月將采場試驗做完,以便給現場提供合理的操作制度和藥劑制度。如品位變化很大,可采取配礦處理。

2、制定合理的浮選藥劑制度和球磨鋼球充填率及補加鋼球或鋼棒的技術標準。

3、制定中間產品質量檢查標準和檢查制度。比如破碎粒度及其粒度組成、破碎比;磨礦濃度、分級溢流濃度、細度及粒度組成;各選別作業的濃度和選別產品的品位、最終產品的品位和水份;尾礦品位及粒度組成;濃縮機排礦濃度和溢流中允許的固體含量等。及時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與現場進行溝通,使各項工藝參數滿足生產的需要。

4、對工藝流程進行經常的或不定期的流程考查,及時發現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或組織攻關。一般磨浮車間每一年半到兩年應進行一次流程考查,碎礦車間每2~3年安排一次流程考查,還可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臨時安排局部或全流程考查。

5、對生產用水進行定期的化驗分析和水質對比選礦試驗,以便更好地指導選礦生產。

6、根據生產實踐每隔一定時間要清理球磨機內的殘球,除去碎球,補入新球,以此來保證有效的球磨機內鋼球充填率。

(二)建立健全技術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正常情況下,選礦廠和車間應設主任工程師或主管技術員,對選礦生產技術工作負直接責任,每個選礦廠都要組織建立小型選礦試驗室,使科學試驗工作走在生產的前面,充分發揮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各個生產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設備操作維護規程和安全生產制度,并嚴格貫徹執行。

(三)加強設備技術管理,健全設備維修制度,積極貫徹“預修為主”的方針,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提高設備完好率與運轉率,保持生產、工藝的連續穩定,為提高選礦各項技術指標創造條件。在實際生產中選礦技術指標與設備的好壞息息相關,技術指標的波動很大程度上與設備有直接或間接的的聯系,因而,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保持設備良好的運行狀態至關重要。比如在碎礦生產中,產品中出現大塊礦石,大多是由于篩分的篩子破損而修補不及時所至;當浮選機葉輪蓋板磨損使葉輪與蓋板間隙過大時,會惡化浮選效果,嚴重影響浮選回收率。

四、結語

綜上所述,技術管理在選礦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在生產中不僅要重視技術管理,更主要的要在實踐中提高技術管理的水平,逐步引進新的選礦藥劑、新工藝、新設備和先進的選礦技術,使之更好的服務于生產,為礦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

作者簡介:

陳俊,男,1982年4月12日出生

籍貫:貴州畢節

學歷:大學本科

畢業院校:2006年6月畢業于河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礦物加工工程

篇(2)

一、技術管理與安全生產的關系

要做到煤礦安全生產,就必須綜合地運用多種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因為煤礦安全管理時刻存在于煤礦生產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礦生產的方方面面和各個環節,而煤礦生產的過程又十分復雜,環節眾多。因此。我們必須把技術管理看成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滲透到煤礦生產管理的全過程,指導煤礦生產管理工作,使煤礦生產的各個環節相互配合,相互適應,避免因某一環節發生故障而打亂正常生產秩序甚至釀成大禍。

二、煤礦的合理開拓開采方案的設計主要取決于技術管理

礦井開拓開采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煤礦的安全生產。礦井的開拓和開采設計是對巷道布置,采區的劃分,生產工藝流程,設備造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總體規劃和安排,為了滿足礦井開拓,開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設計時就必須對地質勘探,先進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和使用,先進工藝流程的發展水平進行廣泛的了解,設計應貫徹集中化,機械化和技術經濟合理化的原則,巷道布置力求簡單,各系統的設施和設備能力首先要經濟實用,全礦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須要有技術的支持,必須進行充分的技術論證,技術分析和技術方案的比較,最終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礦井的開拓設計,甚至一個采區的開采設計,關系到整個礦井的壽命和效益的好壞,所以技術管理是在制定開拓、開采設計時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技術管理是查處和治理煤礦事故隱患的有效途徑

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中,本身就受著水、火、瓦斯、煤塵、頂板五大自然災害的制約,在生產過程中,采、掘、機、運、通等工序和環節配合不當就會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釀成大禍,嚴重危及職工的安全,不論任何煤礦均存在著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過不斷查處事故隱患,明確安全上的工作重點,有針對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確保煤礦安全生產。眾所周知,煤礦生產隱患與事故是密切相關的,那么預防事故的重點就是消滅隱患,如果對小的隱患或一般的隱患重視不夠,治理不及時,不徹底,也可能使小的隱患上升為重大隱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礦在開采過程中,水、火、瓦斯、煤塵、頂板問題始終伴隨著礦井的開采,因此對這些長期患要加強基礎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完善監測手段,實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現危險狀態。如果在開采過程中,對出現的局部瓦斯超限,開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層,采煤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以及過斷層等這些短期隱患,應明確責任,制定臨時措施,加強管理,使其盡快消除,所以說,煤礦短期患又是技術管理的重點,不僅要有定期分析,還要盡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據理論分析和實踐經驗探討隱患與事故的關聯度,科學合理地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術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煤礦瓦斯事故頻繁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慘痛的教訓說明:“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決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會釀成大禍,安全生產就沒有保證,更重要的是會給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產的主動權,就必須把“一通三防”工作作為安全工作的重點,狠抓“一通一防”技術管理工作,堅決控制瓦斯、煤塵等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術管理工作就應做好以下幾點:

(1)建立健全各級領導及各業務部門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責任制,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實行齊抓共管協同作戰。同時要重點把好四關,即:設計關、生產布局關、措施審批關、隱患處理關。

(2)高度重視礦井通風技術管理工作是礦井防治瓦斯、粉塵和防滅火工作的基礎,在具體工作中,要加強通風系統的管理,調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風系統,管好用好通風設施,建立和完善礦井通風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風、配分。同時要教育廣大員工愛護好通風防塵設施,杜絕人為的破壞,確保礦井通風系統的合理、穩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資金的投入,配齊通風防塵設施,也就是說在“一通三防”設施的資金使用上,該花的錢,堅決一分不少,以確保通風、防塵設施安全可靠,做到萬無一失。

五、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動力就是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加強技術管理

要想實現煤礦安全生產,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改進采煤工藝,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提高廣大員工的綜合素質,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環境。大家都知道,煤礦安全狀況不好,除受地質和開采的特殊條件制約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裝備和工藝落后,安全技術管理人員素質和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進步來加強技術管理是實現煤礦安全生產的最大動力。但推廣新技術應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術論證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還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來保證,對改善安全條件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應予以充分重視,因為,對一部分新技術存在著二次開發的問題,應注意新條件下推廣使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的適應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隱患,使其在安全生產過程中發揮良好的作用。

六、技術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實是煤礦安全生產的有力保障

煤礦安全生產的大量事實證明,加強對生產技術的領導。明確責任分工,建立以總工程師技術負責人為首的技術責任制的技術體系是十分必要的。沒有一套有效的技術管理機制,沒有一個完善的技術管理機構,技術管理就必然帶有隨意性,也必然會給煤礦安全生產帶來隱患。

篇(3)

車輛技術管理是一個全過程管理模式,管理車輛從開始選購到最后終報廢的整個過程。車輛技術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保證車輛在使用中狀況良好,安全生產,提高車輛的使用效率,降低運輸成本。車輛技術管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管理,例如前期管理包括選購、接收,中期管理包括使用、維護和檢修,后期管理包括改造改裝和報廢等。還有車輛封存、停駛和車輛技術裝備管理等。加強車輛技術管理,能夠保證運輸低耗、高效、安全、優質,讓車輛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2.形勢變化

近年來國內環境的變化,對車輛技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1市場變化

我國大力興建高速公路,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也不斷增大,公路的運輸能力增長迅速,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到2008年年底,我國公路營運車輛達到930多萬輛,大型客車25萬輛,載客汽車170萬輛;專用載貨汽車和普通載貨汽車分別為41萬輛和720萬輛。截至2008年,我國旅客周轉量達到12532.21億人公里,客運量達到將近270億人,公路運輸量連續增長。

2.2技術變化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車輛數量逐漸增加,而接下來幾年我國的汽車工業技術將出現質變。而現今汽車市場也呈現出新的特點:越來越多的轎車將使用柴油機,電動汽車出現并開始應用,國家將制定更加嚴格的安全標準,更多輕質材料將代替現今普遍使用的鋼材,車重越來越低,汽車上將出現各種電子設備。

2.3能源危機

環境問題逐漸凸顯,能源危機開始威脅到每個國家,而汽車行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短缺給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雖然我國是石油大國,但是很多石油仍然需要進口,汽車數量的增多也帶來了嚴重的空氣污染,我國機動車消耗柴油量占據了總量43%,消耗的石油達到總量的85%。如果按照這種趨勢,到2030年我國石油量必須達到3.63億噸,而我國石油產量難以滿足汽車消耗,因此需要大量進口,給我國的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汽車技術管理存在的問題

3.1制度不健全

很多管理政策都不夠完善,例如車輛二級維護竣工檢測機制和綜合性能檢測行業政策等,影響了汽車行業的順利發展。首先,評定營運車類型的制度不完善,一般交通部采用的是JT/T325標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虛假配置的問題,又如將某些新品牌的客車同時評為中級客車和高級客車,例如金旅、宇通等;第二,很難將一些車輛檢測的內容落到實處,我國車輛流動性很大,有一些需要重點檢測的項目,但是現行的檢測方法無法滿足需求,例如密封性檢測、油耗檢測等。現今大多數監測站不檢測底盤輸出功率,直接捏造數據填寫在報告單上,實際上我國有關于底盤輸出功率的規定和標準,但是這個檢測項目并不包含在實際檢測中。

3.2管理不到位

車輛技術管理沒有統一的收費標準,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出臺了相關規定,允許當地部門和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管理道路運輸及其相關業務價格,但是大多數維修企業或者維修站并未執行這個規定,仍然執行原來頒布的工時定額,收費和規定的標準有很大差別。為了能將車輛運行的技術狀況完整、真實的反映出來,需要為車輛建立檔案,在其中行駛里程、交通事故等信息,但是大多數檔案都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臨時填寫的,缺乏真實性和可參考性。

4.如何加強車輛技術管理

4.1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雖然已經有關于車輛技術管理的法律法規,但是可操作性太弱,細化程度太低,無法適用于一些特殊情況。因此要修改一些法律法規同時增加一部分,保證相關法規更具系統性和權威性,能夠實際操作。

4.2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抓好源頭,大力宣傳車輛維護。將二級維護落到實處,做好信譽質量考核工作,如果經營者沒有按期維護車輛,則要嚴格按照規定處罰。利用理論知識加強管理,科學理論是車輛技術管理的基礎,同時還需要正確的方法以及科學的決策,因此要加強研究相關政策和理論,預測車輛技術管理的發展趨勢,可以有效指導車輛管理計劃活動的發展。

4.3轉換思路

應該結合市場和社會發展趨勢,針對不同層次的車輛建立不同的管理體系,創新管理方式,開展簡單有效的管理工作,認真解決繁瑣、不切實際的管理方法。

5.結語

篇(4)

堅持從實際出發,有計劃地采用適合國情的先進技術,并且要重視我國廣播電視系統已有的技術成果和管理經驗的推廣應用。要重視現有技術設施的作用,充分發揮其潛力。注意全面提高經濟效益和廣大生產能力相結合,節約能源、降低物耗、提高質量、提高工效,以最少的人力、物力消耗,充分滿足本系統的業務需要。要注意使技術活動能夠做到“綜合各方面因素的最佳組合”,這些因素有設備運行效率、能耗、材料消耗定額、維護的方便和及時、使用壽命、投資、安全可靠性、環境影響等。

二、理順關系,建立完善的科學管理體劁

首先,技術部門的機構,應按節目制作、節目播出和綜合技術管理三大部門來投置,并配以相應的的技術工作崗位。同時,應該適應情況的變化,作相應的變更。例如廣告已成為廣播電視系統重要經費來源,聽眾、觀眾和廣告客戶都要求有高藝術性和高技術性相結合的廣告,在廣告部門設置技術機構和技術崗位就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其次,要按照本地區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科學地設計技術系統。技術系統和管理體制與總工藝流程密切相關。要以宣傳方針、任務、節目套數、總播出時間,以及新技術發展狀況和設備的性能、價格因素等等作為設計依據,力求新技術發展狀竟和設備的性能、價格因素等等作為設計依據,力求達到科學、先進、完善、可靠、經濟、多功能的設計要求。再次,科學地管理并合理地配置設備。要實行設備統一管理,責任到人,定期檢測,按節目制作質量實行設備定額核算,進入成本;按照不同節目配不同等級設備的原則,選購設備盡可能齊全兼容,既可綜合使用,又能分散使用。還有,要關注近期設備引進的方針。廣播電視設備總的發展趨勢是功能多、性能高、體積小、重量輕。要根據本單位的經濟能力和實際情況,調研、評估、規劃、以尋求一種較為合理的過渡形式,逐步實際技術設備的升級換代和系統配套。

三、抓好技術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技術管理人員素質

篇(5)

關鍵詞:礦產資源;選礦技術;問題;措施

【分類號】:TF762.3

前言:礦產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當今世界有80%的工業原料和95%的能源取自礦產資源。隨著各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礦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它一方面促進了礦物加工工程技術的進步,另一方面污染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如何使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而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其中選礦技術的發展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例如每立方公里的巖石中含Al2 300萬t、Fe 1 300萬t、Cu26萬t、Sn10萬t、Au1萬t、U7 000萬t,如果高科技將其分離,則地球上提供我們可利用的資源是非常寬廣的,這將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我國礦產資源開采存在的問題

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了許多重要的成就,甚至在某些方面居國際先進水平。但從總體上來看低于國外先進水平。目前我國年開采礦石量在53億t,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擁有礦石量很低,僅為世界人均擁有礦石量的43%左右,居世界第80位。因此應繼續大力開發礦產資源,同時應重視研究解決目前我國礦產資源開發上落后的主要問題。

1、資源儲量利用率(產量與儲量比)不高。僅為主要礦產資源大國的1/2~1/5。原因主要是在于有些礦產開采品位過高,例如鐵礦,美國、加拿大的開采邊界品位為15%~23%,原蘇聯為15%,我國一般為26%~30%,致使我國張家口、于家溝儲量達20億t的貧磁鐵礦沒有開采利用。

2、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低。根據全國845個礦山調查,綜合利用率只有15%, 75%的礦山企業綜合利用率不到2.5%。就有色金屬而論,國外先進礦山綜合利用率可達到80%~90%,而國內的平均水平為50%,比國外約低30%~40%。

3、非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落后。非金屬礦產資源種類繁多,性質各異,用途廣泛,國外非常重視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目前發達國家非金屬礦產值為金屬礦的1?5~2倍,我國有豐富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然而選礦回收率低,精礦品位低,超級產品少;我國應把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擺在極為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金屬礦產中伴生的非金屬礦產資源的綜合回收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4、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率低。目前我國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為25.54%,與經濟發達的工業大國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也是由于綜合利用率低,歷年礦業部門的工業固體廢棄物,累積堆存已達440 823萬t,占地面積17 971萬m2,造成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

二.選礦日常技術管理措施

做好日常選礦生產技術管理工作,就能不斷挖掘選礦生產潛力,提高產量、質量和回收率,不斷刷新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減少設備事故,改善環境保護,做到安全、高效、文明生產。

(一)認真抓好金屬平衡工作。

金屬平衡工作的好壞是衡量選礦廠生產管理和技術管理工作好壞的重要標準,因此,選礦要加強對技術檢測人員的培訓、教育和管理,加強計量、取樣、加工、化驗等工作;每月要進行一次實際金屬平衡,查清金屬損失的流向及原因,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進,使理論回收率與實際回收率之差達到要求。

(二) 加強細泥回收, 全面提高細泥回收率。

礦山原生細泥約占出窿礦石量的 8%左右,原生細泥金屬量約占出窿礦石金屬量的 7%, 次生細泥量約占合格礦砂量的10%左右, 次生細泥金屬含量約占合格礦砂金屬量的3.5%左右。某采礦廠鎢礦原細泥工藝選別回收率雖可達35%左右, 但生產運行成本過高,虧損嚴重,因此停止運行。

但后來本著力求工藝流程簡單, 成本低廉, 經濟技術指標可行的原則, 投資30 萬元, 對原生細泥實行單獨回收處理(工藝流程為傾斜濃密箱濃縮分級,搖床回收,中礦再磨再選, 精礦人工脫硫, 溢流經沉淀后,采用蒙古包富集和脫泥,富集后的產品用搖床回收處理),僅采用 10 臺搖床, 一臺φ800 mm×1600 mm的棒磨機,蒙古包不需動力設備,工藝流程簡單, 成本低廉( 總成本在6000 元/ t 鎢精礦) , 回收率可達31%左右,每年為礦增收約60萬元左右。次生細泥于又投入 10 萬元左右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次生細泥回收率為20% 左右, 成本約為7000元/ t鎢精礦, 每年也可為礦山增收2. 5 萬元左右。

(三) 建立各項技術管理制度。堅持“精礦質量和金屬回收率并重”的原則,堅持“均勻給礦、細磨、精選”的技術操作,對浮選廠堅持“三度一準”即濃度、細度、酸堿度和給藥準確。

1、建立原礦管理制度。了解和掌握礦山(或坑口)當月各采場供礦量及礦石性質,有條件的選廠試驗室必須提前1~2月將采場試驗做完,以便給現場提供合理的操作制度和藥劑制度。如品位變化很大,可采取配礦處理。

2、制定合理的浮選藥劑制度和球磨鋼球充填率及補加鋼球或鋼棒的技術標準。

3、制定中間產品質量檢查標準和檢查制度。比如破碎粒度及其粒度組成、破碎比;磨礦濃度、分級溢流濃度、細度及粒度組成;各選別作業的濃度和選別產品的品位、最終產品的品位和水份;尾礦品位及粒度組成;濃縮機排礦濃度和溢流中允許的固體含量等。及時檢測,發現問題及時與現場進行溝通,使各項工藝參數滿足生產的需要。

4、對工藝流程進行經常的或不定期的流程考查,及時發現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以便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或組織攻關。一般磨浮車間每一年半到兩年應進行一次流程考查,碎礦車間每2~3年安排一次流程考查,還可根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臨時安排局部或全流程考查。

5、對生產用水進行定期的化驗分析和水質對比選礦試驗,以便更好地指導選礦生產。

6、根據生產實踐每隔一定時間要清理球磨機內的殘球,除去碎球,補入新球,以此來保證有效的球磨機內鋼球充填率。

(四)建立健全技術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

正常情況下,選礦廠和車間應設主任工程師或主管技術員,對選礦生產技術工作負直接責任,每個選礦廠都要組織建立小型選礦試驗室,使科學試驗工作走在生產的前面,充分發揮工程技術人員的作用;各個生產崗位建立崗位責任制、設備操作維護規程和安全生產制度,并嚴格貫徹執行。

(五)加強設備技術管理,健全設備維修制度,積極貫徹“預修為主”的方針,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提高設備完好率與運轉率,保持生產、工藝的連續穩定,為提高選礦各項技術指標創造條件。在實際生產中選礦技術指標與設備的好壞息息相關,技術指標的波動很大程度上與設備有直接或間接的的聯系,因而,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保持設備良好的運行狀態至關重要。比如在碎礦生產中,產品中出現大塊礦石,大多是由于篩分的篩子破損而修補不及時所至;當浮選機葉輪蓋板磨損使葉輪與蓋板間隙過大時,會惡化浮選效果,嚴重影響浮選回收率。

篇(6)

關鍵詞:煤礦機電設備;管理

機電管理是綜合性的人與物的管理,是煤礦重要管理體系之一,是煤炭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條件。近年來,煤礦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由于煤礦生產條件和生產環節的復雜性,機電設備的使用范圍大大增加。但是高效的機電設備管理工作在煤礦起步較晚,作為設備使用、管理、維護并重的基層單位,仍處于粗放式的管理狀態。因此,應加強煤礦機電設備基礎工作重視煤礦機電設備檢修工作,進行機電設備的技術改造,強化質量標準化管理。

針對于煤礦機電管理,我們只有認真抓好機電管理和維護工作,保證每臺設備的正常運轉,保證設備的完好率,上水平,達標準,才能保證煤礦的正常生產,以確保礦井機電設備安全性為中心,扎實地搞好管理工作,保證礦井機電設備可靠、高效、安全地運行。

一、煤礦機電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機電管理職能部門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大多數礦井機電科都承擔兩種職能:機電管理和機電生產。機電科管理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生產上,管理作用沒能充分發揮。一些地方煤礦的領導對機電管理重視不夠,機電職能管理作用淡化。

2.對機電標準化工作認識不足。

一些礦井沒有專職機電標準化管理人員,多為兼職。部分機電職工標準化意識差,未能做到上標準崗、干標準活。

3.設備管理不到位。

設備從選型、購置、驗收、試驗、安裝、維護、修理直到報廢的全過程管理在某些環節還不到位。

4.設備存在隱患較多。

設備老、舊、雜,帶病運轉,安全設施、保護裝置不全,距《煤礦安全規程》要求差距較大。提升系統缺少緩沖裝置和托罐裝置,電控系統、制動系統保護不全。井筒裝備銹蝕嚴重,未能定期防腐。一些固定設備的電壓表、電流表、壓力表、真空表、安全閥未按規定定期校驗等。

5.機電技術力量薄弱,技術手段落后。

一些地方煤礦技術人員嚴重不足,技術管理不能指導生產,以政帶技的現象相當普遍。井下供電“三大保護”未能按技術要求進行整定、測試、檢查,一些儀器儀表老化而且不全,測試手段和方法落后等。

6.機電隊伍整體素質較低。

一些地方煤礦機電管理人員文化較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機電職工一般未接受過機電專門技術培訓,理論知識不足,實踐經驗缺乏,違章作業時有發生。設備故障率較高,因電氣失爆而引起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幾乎年年發生。

二、改進煤礦機電管理的對策

1.做好煤礦機電設備的檢測

(l)制訂和完善了機電設備檢測管理制度, 堅持每月對各種機械保護、聯結件、部位實行了定期檢查和試驗。

(2)對綜采工作面及變電所的電氣保護和接地保護進行定期測試。

(3)堅持開展大型設備的故障診斷和預測預報工作。利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對電氣設備下井前或使用中進行定期試驗。充分利用油化驗、鐵譜采樣分析對大型設備的關鍵部位的油進行化驗、分析,保證了大型設備正常運轉。

(4)對調撥進礦的電氣插件等配件,一律進行檢驗和測試,把一切事故隱患消滅在地面或礦外,為實現機電安全把住了關口。

(5)充分利用每年的元旦、春節、五一、國慶等節日期間對大型設備進行預防性停產檢修,及時消除機電設備運行過程中無法處理的設備缺陷。

2.加快機電設備的投入和改造

加大煤礦機電設備的投入以及改造,積極的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尤其是為機電設備的使用創造出良好的條件,同時采用先進的工藝流程,對作業點以及作業面的個數進行合理的控制,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實現礦井的高產、安全且高效的生產和運作。盡量使用功率大的挖掘機、采煤機以及變頻絞車的調速裝置變電所檢測監控裝置以及軌道運輸檢測監控系統等等較為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3.完善煤礦機電技術管理體系,努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要使我國的煤礦機電技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要做的是完善管理體系,不僅要規范煤礦生產中的安全操作流程,還要加大對機電技術力度的投入,并且在設備更新的同時重視人才的培養,最終建立起一套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體系。對于不同的機電管理科室而言,管理方法要根據具體情況有所區別,但一定要適合該科室的發展,也符合企業發展的要求。科學技術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它可以有助于提高生力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煤礦企業的發展中要重視機電技術的創新,并且將其運用到煤礦的生產中去。另外,對于煤礦生產中的安全操作要有合理地管理流程,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4.重視人才培養,提高員工素質

企業員工的素質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在大部分企業員工素質不高的情況下,要對煤礦機電技術進行更加規范、系統的管理,就要大力加強企業人才培養的力度,注重員工素質的提高。企業可以指定政策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使他們在員工中發揮技術骨干的作用,并重點培養技術工人,將在各領域有突出發展的員工組織起來,進行綜合培訓,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在煤礦產業公司每部營造出尊重人才、重視科技發展的良好氛圍,激勵更多的企業員工注意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科學文化水平,為企業今后的更快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提高地方煤礦的機電管理水平,必須從基礎工作做起:以提高礦井機電設備安全可靠性為中心,以“管理、裝備、培訓”為原則,以標準化統攬工作全局,以經濟杠桿為手段,扎扎實實地搞好機電管理工作,確保礦井機電系統安全、可靠、高效運行。

參考文獻:

篇(7)

造成我國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原因十分復雜,除了生產力總體水平較低,監察體制不夠完善、法制不夠健全和國家企業安全投入強度較低之外,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落后也是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長期以來,國家和企業在安全生產基礎建設方面投入嚴重不足,安全欠賬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礎工業問題更為突出。由于設備老化,技術落后,一些重大危險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隱患,時時威脅著廣大職工和人民群眾的安全與健康已成我國安全生產工作中的瓶頸。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企業本質安全現狀無法改變,安全生產條件很難保障,也不利于盡快扭轉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的不利局面。

我國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應是:以企業為主體,以控制重大危險源,治理事故隱患為主線,以科技進步為動力,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裝備改造提升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藝和技術裝備,合理調整地區經濟布局,優化安全技術裝備籌資結構,努力提高我國工業系統的整體安全生產水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減少傷亡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近期安全技術裝備發展應堅持以下六條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

支持的重點應是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具有有重大影響的高風險行業,主要目標是國內廣泛存在的重大危險源監控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技術或安全措施,以及企業安全生產急需關鍵設備。對一些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技術或產品,應將其作為近期的發展重點。集中資金與技術力量,重點解決問題突出、危害嚴重,受益面較大的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項目。與此同時,要堅決制止不合理的重復建設,一般情況下不搞填平補齊和以擴大產量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過支持優勢企業上能力、上水平、上質量,推進安全技術裝備結構調整。整頓市場經濟秩序,建立健全優勝劣汰機制,加快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能力。

2、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

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硬件改造與軟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業共性、關鍵、前瞻性技術的聯合開發。優先采用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和相對成熟的技術裝備。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業安全技術裝備研究、開發、維護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基礎工業、制造業和其他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產業的本質安全水平,加大對具有廣闊市場需求的安全技術裝備的改造力度,優化產品和技術的安全技術裝備現代化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發揮規模經濟優勢,提高工藝和技術裝備水平,增強企業以技術進步推進安全生產能力。結合本行業和企業生產實際發展本質安全型產品,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從根本上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安全生產。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術改造同步實施。

安全技術改造應與行業和企業的工藝改革、設備更新及產品更新換代密切結合。爭取做到能夠同時計劃投資、同時設計施工、同時驗收使用。通過企業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術改造,完善技術改造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術改造的規模,促進安全技術裝備整體水平提升。

4、以企業投入。

依據安全生產法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達到安全生產條件的要求,否則不得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生產安全投入必須得到保證和必須保證生產設備設施安全運行。企業對安全生產負有全面責任,其中包括對安全技術設備、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業要保證安全技術裝備的投入,應把安全技術裝備資金投入納入生產的成本和全面的生產規劃之中,通過對企業自身的技術改造,提高企業安全技術裝備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證安全生產。

5、堅持市場導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供給制約”轉變為“需求制約”。買方市場的形成,標志著我國工業經濟開始進入一個全面競爭的環境,經濟發展過渡到新的階段。安全技術裝備產業必須加強市場環境的分析,預測國內、國際技術經濟發展趨勢,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安全技術裝備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

6、注意協調發展原則。

在國家安全生產中長期發展規劃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注重發揮工業行業整體優勢,提高重大安全技術裝備自主化生產的比重,滿足其它制造業降低投資成本、提高技術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從設計、制造到推廣使用的技術裝備體系,并盡早形成產業化規模,拉動國內經濟需求;加大技術攻關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產業鏈中影響整體競爭力的“瓶頸”約束;充分利用國內外技術資金和管理資源,為安全技術裝備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引導東、中、西部安全技術裝備產業協調發展,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地區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為加快我國安全技術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1、加強安全技術裝備方面的規章制度建設

安全技術裝備涉及到國家、地方、行業、企業等許多方方面面和計劃、財政、科技、經營管理等各個領域。為進一步明確各有關方面的職責、權限和利益,保證安全技術裝備工作能科學有序的良性發展,應依據安全生產法和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盡早制定有關安全技術裝備的規章制度,依法規范安全技術裝備計劃、投資、組織、監管等各種功能,以及設計、制造、使用、維護、推廣等各類活動的行為。這些法規應包括《國家安全技術裝備項目管理辦法》,《安全技術裝備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安全技術裝備重點項目、評價、驗收技術準則》等一系列綜合或專項的管理制度。

這些法規嚴格安全技術裝備項目的管理程序,從立項、審批、組織和監管及驗收等各個環節加強計劃和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積極營造一個快速發展和良性循環的環境條件。

2、研究提出《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指南》

依據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以及我國安全生產現狀和安全技術裝備水平的實際情況并比較借鑒國外安全技術裝備方面的先進技術,由國家安監局每年應研究提出年度的《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在該技術指南中應提出:我國安全技術裝備發展目標;安全生產技術裝備發展的重點領域;繼續解決的關鍵技術與裝備;采用先進技術的推廣計劃和淘汰落后生產力、不安全生產設備的清單,并列出優先選擇的項目類別與范圍等。技術指南還應提供專業附錄,具體介紹一些先進技術,有推廣價值的技術設備或在這個領域中成功的運行經驗。技術指南既是安全技術裝備發展戰略的技術指導性文件,又是企業和其他相關部門制定安全技術裝備計劃和申請立項的主要參考依據。

3、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項目規劃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在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和國家財政部等有關單位支持協調下,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改造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要在廣泛征求各行業企業、各地方與主管部門意見基礎上,根據企業對安全技術裝備的需求和市場導向,以及資金,技術等資源配置的能力,提出當前或中長期的安全技術裝備規劃,要求做到計劃清晰,目標明確、突出重點,注重實效,從國家與企業兩個方面列出項目的具體內容與資源配置作為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安全技術裝備改造工作的實施計劃是推及安全技術裝備工作中項目組織實施、監管和驗收的主要依據。

4、完善安全技術裝備改造運行機制

注意總結多年來我國安全技術改造措施經費合理經驗,充分借鑒其他技術改造項目籌資的有效做法,充分發揮國家、地方和企業三個方面的積極性,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資金籌集和運作機制。由于我國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期較短,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大中型國有企業技術裝備基礎較差,安全技術裝備水平落后,歷史欠賬太多,且安全技術裝備又是涉及到千萬職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業,因此我國應設立國家安全技術裝備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財政部門設立專門科目,由國家撥款,專款專用。國家安全技術裝備基金,由國家撥款和貼息貸款構成,年度撥款數額應在2.0億元以上,地方年度撥款全國累計也應在3.0億元以上,貼息貸款的總強度應不少30.0億。該項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術創新性的推廣價值大,示范作用強,且投資少,見效快,影響大的重點項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術裝備欠賬太多的隱患突出,且在國民經濟占有重要地位的行業和企業。

3、著重解決安全生產技術裝備中一些重大裝備和關鍵技術。該項基金不能用一般擴大生產規模和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產力的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蜜臀免费av| 国精产品48x国精产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未满十八18禁止免费无码网站|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综合亚洲另类欧美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站| 巨人精品福利官方导航| 国产裸模视频免费区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最新|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人妻少妇被猛烈进入中文字幕 | 99精品视频69v精品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在线天堂免费观看.www| 亚洲男人av香蕉爽爽爽爽| 国产精品成人99一区无码|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内射国产内射夫妻免费频道| 免费无码黄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av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四房播播网站|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麻豆|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一区| 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水多|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播放灌醉水嫩大学生国内精品 | 日本高清另类videohd| 2014av手机天堂网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