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16:29: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心理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chuàng)作。
本文運用歷史研究與比較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縱觀以往本學科本領域中相關內容的研究成果,比較分析國內外幼兒心理學的發(fā)展情況,進而過渡到幼兒心理教育的問題上來,探討幼兒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并提出引導幼兒健康發(fā)展的措施。利用幼兒期這個心理發(fā)展關鍵期進行教育,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各種良好的心理品質,而且可以促進未來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幼兒心理學的發(fā)展
(一)幼兒心理學的概念。幼兒心理學是研究幼兒(3~6、7歲入學前兒童)心理現(xiàn)象發(fā)生、發(fā)展和活動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 幼兒心理學和嬰兒心理學、學齡兒童心理學、少年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等都是發(fā)展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和幼兒衛(wèi)生保育教程、幼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教育理論課都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必修課。幼兒心理學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幼師學生掌握幼兒心理特點等基礎知識,并能在日后用在幼兒教育實踐工作中,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兒童、研究兒童心理發(fā)展的興趣和能力。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弄清幾個最基本的概念:“健康”、“心理健康”、“幼兒身體健康”及“幼兒健康教育”?!敖】怠睉敯▊€體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方面,生理的健康發(fā)育和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是有機結合的,而“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因此,“幼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xiàn)幼兒的身心健康為目標,為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的態(tài)度、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
(二)幼兒心理學的發(fā)展概況。幼兒心理發(fā)展研究起源于遙遠的過去。由于近代西方社會、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和教育的發(fā)展,使得人們在兒童觀上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幼兒心理的研究由一些智慧的閃光到擴展成為一門正規(guī)的學科,由早期靜態(tài)的發(fā)展觀到今天動態(tài)的發(fā)展觀,記載著人們很多個世紀以來在認識自己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提升。
我國古代就有了一些樸素的幼兒心理學思想,如《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等。但我國科學幼兒心理學如同心理學一樣是舶來品,是從西方引進的。陳鶴琴是我國最早的兒童心理學家,其后對我國幼兒心理學發(fā)展做出貢獻的還有黃翼、陸志韋、朱智賢等兒童心理學家,其中,對兒童心理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的是朱智賢。目前,有很多活躍在幼兒心理與教育領域的心理學家們正在開墾著這片希望的土地。
三、幼兒心理的教育
(一)幼兒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主要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兩大方面:從家庭方面看,現(xiàn)在家庭的家庭結構單一,大多以獨生子女為主,家庭生活空間狹小。父母一般都是雙職工,白天忙碌工作,到了晚上隨著精力的消耗,很少有時間陪著子女玩耍,又缺乏和子女的溝通與交流,再加上大多數(shù)家庭住的是樓房,給孩子們的活動空間狹小,孩子們沒有空間玩耍導致心理負擔加重,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其心理健康。從環(huán)境方面看,在當今知識信息時代,信息的來源眾多,孩子們在多角度的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就過早接觸到了成人世界,例如一些言情小說、電視劇或者是那些渲染暴力的影片,在沒有判別力的孩子們眼里成為了最愛,這點讓人們很擔心。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幼兒心理教育主要可從這幾點來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1、培養(yǎng)幼兒的謙讓精神。謙讓精神無論是幼兒或是成人都是一種美德,是社會交往的一種技能。所以要從小培養(yǎng)幼兒謙讓的品質,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環(huán)境、與人和睦相處。2、克服幼兒的恐懼心理??謶质怯變浩谳^突出的負面情緒。幼兒的恐懼心理是與成人思想交流、對外部世界認識思考過程中出現(xiàn)的。而引起幼兒恐懼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環(huán)境、事件、壓力等等。3、養(yǎng)幼兒的分享精神。有些幼兒會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如:幼兒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東起來,留給自己不讓別人分享。父母和教師應首先讓幼兒體會分享的快樂,當幼兒與小朋友們一起分享時,他們能體會到同伴親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獎。
(三)引導幼兒健康發(fā)展的措施。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總結性的措施。(1)引導幼兒健康發(fā)展應以幼兒園有計劃的開展心理健康活動為主。在幼兒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和原則,為幼兒提供與教育內容相應, 集科學性、適應性、靈活性為一體的寬松環(huán)境。幼兒園應以人為本,遵循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及規(guī)律,尊重幼兒的心理權益,從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多個細微環(huán)節(jié)入手,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把心理健康落實到教育行為上。(2)要以家庭教育為輔。家庭是幼兒早期教育的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性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成員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但父母必須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領導、教師或監(jiān)工等別的角色。家長應不斷提高和改進自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綜合素質。(3)發(fā)揮社會環(huán)境的作用。社會環(huán)境要抓住每一個契機為幼兒營造合作、樂群和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群體氛圍,促進其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健全人格
幼兒期是個性心理品質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期,正確的心理教育將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與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F(xiàn)代人的生命現(xiàn)象從整體的角度綜合研究,對“健康”提出了新的醫(yī)學模式,即“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認識到了心理社會因素對人健康的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fā)展達到相應年齡組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huán)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
現(xiàn)今社會,大部分家庭為獨生子女,因此家庭和社會對他們的撫育更加重視,盡一切可能保證他們全面健康成長。有不少家庭和幼兒園只重視孩子身體健康,而忽視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譬如,成人迫切希望幼兒改變不良的進餐習慣,就餐時斥責幼兒,孩子邊咀嚼邊流淚,殊不知消極情緒狀態(tài)是食物在人體內消化障礙。成人以恐嚇的方式提醒幼兒不要接近危險場所,使幼兒產生恐懼心理;有的家庭對孩子在情感上過分溺愛,在生活上過分包辦,在管教上過分嚴格或放縱,對子女期望過高,使孩子任性驕橫、缺乏自主、自理和自制能力,這些心理衛(wèi)生問題都會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做好幼兒的心理衛(wèi)生保健,特別是在幼兒園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培育幼兒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1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相結合
1.1游戲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合群性、獨立性的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好友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個性化的協(xié)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可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按三大原則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角色游戲、體育游戲等,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的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游戲“小刺猬采果子”中,老師給幼兒穿上縫制的刺猬服,在草地上灑滿了成熟的“果實”并把幼兒分成幾組進行。當小朋友在學習小刺猬連續(xù)翻滾的同時,看到身上扎滿了果實,高興的又蹦又跳。
1.2教育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提煉出來,根據(jù)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相互割裂開來,而是在活動組織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實現(xiàn)“跑班制”,打破班級界限,由小、中、大各班級間幼兒互相參與活動,從單一的同齡伙伴交往發(fā)展到混領伙伴交往,擴大交往的場合和機會,提高了他們的合群性。例如,小班新生入園,有明顯的自理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要讓中大班幼兒與小班幼兒做朋友,教小班朋友如何系扣子,解鞋帶;過元旦,小中大班一起開聯(lián)誼會,小朋友共同慶祝新年到來,孩子們感到無比快樂,給每個幼兒創(chuàng)造了交往的機會,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及范圍得到很大的提高。
1.3區(qū)域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利用幼兒園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區(qū)域角,開展角色游戲、美工、益智、科學、音樂等區(qū)域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例如,中班語言,看圖講述《小猴吃瓜果》,我按照幼兒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進行分組。對能力強的學習一組,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啟發(fā)幼兒討論圖片中故事情節(jié),并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圖片中故事的內容,甚至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表演;而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組,采用觀察法、示范法,引導幼兒進行模仿,讓能力強的幼兒幫助他們理解,共同講述,最終要求幼兒能觀察圖片較準確地講述出故事的大體情節(jié)。在此活動中。利用幼兒間能力的差異進行分組,對不同層次的幼兒設計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要求,讓每個孩子“跳一跳,夠得著”,激發(fā)每個幼兒去思考、去創(chuàng)造,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
1.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fā)展。
體育活動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2家園共育,實施心理健康教育
2.1認識和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
幼兒的行為受動機驅使,而動機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礎上的。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幼兒的心理就會受挫,來自內心的壓力也會增加,從而影響幼兒的情緒。識別幼兒的需要,滿足幼兒合理的需要,將幼兒不合理的需要引導到合理的軌道上,這是對幼兒實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特別是在一些象征性游戲中,幼兒會自發(fā)地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從而獲得心理上的合理需要,把每個幼兒都看成是一個對立的、有自身需要的人來對待,使幼兒的安全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等都得到充分的滿足。
2.2幫助幼兒調節(jié)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自我意識是使個性的各個部分整合、統(tǒng)一起來的核心力量。如果出現(xiàn)不良傾向,就可能使幼兒發(fā)生行為問題或心理障礙。幼兒期是自我意識產生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幫助幼兒調整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克服過低或過高認識和評價自我的傾向,增強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識,這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所以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具有過低或過高認識和評價自我傾向的幼兒施加教育影響,使他們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盡可能與客觀實際相符。
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一是盡管幼兒對外界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是他們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遠跟不上他們的需要,這使我們在制定、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考慮以游戲為主,即寓教于游戲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幼兒各種心理過程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只是剛剛開始發(fā)展,因此,在建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盡可能的具體化、形象化,具有趣味性。如通過他們所熟悉的動畫人物、故事、游戲等來完成教育活動及功能。三是幼兒在這一時期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例如,在玩游戲時,利用游戲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教師平時要多注意觀察幼兒,了解幼兒對那些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如:舞蹈、唱歌、好提問、繪畫等。在發(fā)現(xiàn)了幼兒的興趣點時,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方式要因人而易,對幼兒的點滴進步都應該加以欣賞或表揚。和幼兒一起玩拼圖、走謎宮、背兒歌,都是一些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教師和家長可以在活動區(qū)或家庭中為幼兒分階段準備一些可操作的物品,如:智力拼圖類、棋類、走迷宮類、科學探索類等,幫助幼兒專注做某件事情,提高幼兒的注意力。
2.3通過藝術活動,陶冶幼兒的情操。
幼兒的音樂、美術等活動與游戲有許多一致的地方。通過這些活動,幼兒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釋放積蓄的能量。藝術活動作為一種審美活動,它能滿足幼兒的美感需要,使其精神得到升華和凈化,去追求真善美,排除偽劣、邪惡和丑陋的事物,使心理得以健康發(fā)展。
例如,在美工活動《美麗的大森林》中,小朋友可以用印小手作“大樹”。當幼兒看到所有的小朋友的“大樹”都展現(xiàn)在眼前時,孩子們心喜若狂,拍手叫好。老師在進行幼兒自我評價時,請幼兒說出為什么要愛護大森林時,每個幼兒都談了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森林是小鳥的家,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的說森林可以防止水災。這次活動對建立幼兒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超級秘書網(wǎng)
2.4通過系列活動,增進幼兒應付心理壓力的能力。
為幼兒設計幾個系列的教育活動,如:“學習交往技能系列”,“認識自己”系列,“學習表達情緒”系列,“發(fā)揮創(chuàng)造能力”系列等,通過家長與師生互動的系列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幼兒應付心理壓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5與家庭合作,對幼兒實施行為指導。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問題,大多與幼兒家庭遭受變故、家庭生活趨向緊張,或者是家長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不當,家庭人際交往缺乏等因素有關。所以每一位老師應加強與幼兒家庭的聯(lián)系,使幼兒園與家庭對幼兒的要求保持一致,與幼兒建立平等的關系,這一關系的基礎就是對幼兒尊重。在操作上,則要求家庭與幼兒園采取一致行動,共同塑造幼兒良好的行為,糾正不良行為。未來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zhàn)的社會,孩子是新世紀的主人,是未來社會的競爭者,只有及時的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他們成長為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未來社會的人才,才能成為新世紀中國立于世界之林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周念麗,張春霞.學前兒童發(fā)展心理學[M].上海: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曹中平.幼兒教育心理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策略
教育制度的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們心智,道德水平和人格的教育,所以說現(xiàn)在幼兒的心理和人格教育也開始被人們注意到。3-5歲的兒童就像是一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此時的他們處于人生起步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是心理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時刻。幼兒心理和人格健康與否會對他們的人生產生及其深刻的影響。孤僻癥、心理承受能力差、玻璃心、缺乏創(chuàng)新意思、自制能力差、自立能力差……這些在長大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的問題其實在幼兒時期就埋下了種子。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過:“早期的心理健全是對一個人的未來很重要的。”所以一系列的問題就凸顯出了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當前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幼兒時期是孩子們心智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時期,此時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這關系到孩子們今后成長的方向。然而如今大部分幼兒教育機構對心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所以說通過社會調查顯示現(xiàn)如今大多數(shù)幼兒園比較重視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和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忽略了孩子們心理道德教育,因此出現(xiàn)了大部分兒童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缺乏自立能力的現(xiàn)象。
1.2幼兒園多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缺乏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體系?!队變簣@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規(guī)定要安排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大多數(shù)幼兒園并沒有開設心理健康課,即使是開設了也只是出現(xiàn)在課程表上而沒有真正實行下去。心理教師培訓費用較為高昂,心理教師花費較高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1.3在幼兒園中多存在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全體的教育。不管是在我們求學的階段還是我們所看到的現(xiàn)象,都是老師把能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叫進辦公室進行心理疏導,卻很少發(fā)現(xiàn)老師對全班進行心理疏導,這就又是一個問題。忽略全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疏忽,也是個普遍現(xiàn)象。新時期的幼兒教育應該更加注重對孩子們心理的健康教育,為孩子們提供更加完美的成長環(huán)境。
1.4僅僅在課堂中強調心理健康,道德高尚也是無用的。僅僅在課堂中進行說教教育也是徒勞的,帶領孩子們.走進社會,走到馬路上更能讓孩子們體會到道德和人格的重要性。比如走到馬路上扶老奶奶過馬路、勸阻闖紅燈的行人……這些既能讓孩子們在其中感受到快樂,更能讓孩子接受知識。
2.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對策
上述為如今幼兒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在未來繼續(xù)出現(xiàn)甚至會有一定的發(fā)展,下面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2.1轉變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從課程安排上下手,應該平衡知識課程和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讓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識課程教育同時進行。作為孩子們的引導者的老師也應該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一切要以孩子的健康發(fā)展為主,重視兒童平常生活、情緒控制、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2.2營造出利于兒童心理積極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使孩子們能夠免受外界的影響。給兒童提供一個積極,和諧民主的氛圍,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式,對孩子們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從校園布局開始,把校園布置的賞心悅目,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tài),讓孩子們保持開朗的心情,在這個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校園中布置校長互動教師,在這里可以跟校長互動,在做游戲的同時可以給孩子們灌輸一些道德知識,讓孩子們形成正確的人格。
2.3定時舉辦活動,邀請社會模范為孩子們上課。在校園中多舉辦活動可以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更好的了解到心理知識,多對外交流可以培養(yǎng)孩子們的交流能力,使孩子們更加開朗大方,使孩子們生活更加積極向上。例如:定期舉行社會道德模范走進校園與孩子們一起上課,模范們與孩子們一起玩耍,可以把故事將給孩子們聽,讓孩子們更多了解到社會。
2.4建立信息交流網(wǎng),幼兒園要協(xié)調學校,家庭的關系。孩子們在學校接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父母也要積極配合學校,建立一定的信息網(wǎng),學校積極與父母們交流,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動態(tài),,重視社會因素對孩子們的影響。例如:設立家長開放日,家長定期來的學校接受培訓,了解相應的心理教育知識,通過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來給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總結
總之,孩子們的成長是頭等大事,沒有比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更加重要的事情了。孩子們的教育策略與方式要不斷進步發(fā)展,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只有經過不斷的實踐驗證才能得出更加完美的教育方式,教育策略。只有用更加完美的策略來教育我們的孩子,才能使我們的青少年健康成長,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使我們的國家更加有希望。
參考文獻:
[1]王立偉,郭秀紅.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策略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01,04:58-59.
[2]許婕.論音樂教育中兒童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D].首都師范大學,2005.
[3]李寧,王君茹,袁曉琳.試論開展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教育的方法與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1,15:152+107.
[4]曹鳳華.幼兒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探索[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二――教苑擷英[C].:,2002:10.
[5]袁文斌.當代中國榜樣教育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
一、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中班幼兒一般是4歲,4歲幼兒的心理出現(xiàn)了較大的變化與發(fā)展:與3歲幼兒相比,4歲幼兒一切潛在的能力開始生氣勃勃地發(fā)展,表現(xiàn)出不懼怕、好交往、富有獨立精神和自信心,能安靜又有吵鬧等新的特點。4歲幼兒可以說是閑不住的,不易控制的,其心理活動以新的特征表現(xiàn)出來。歸納起來,4歲幼兒具有下列幾個顯著特征:
第一,活潑好動。4歲的幼兒明顯地比3歲的幼兒更加活潑好動。他們不僅身體長得更結實,動作能力更強,而且對周圍生活也熟悉了,積累了一定經驗。因而主意也多起來,所以更愛活動,活動起來很靈活,也能堅持較長時間。他們愛說、愛問、愛跑、愛動手、愛玩,對成人的要求往往不那么順從聽話。
第二,具體形象思維。4歲的幼兒主要靠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思維活動,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典型的具體形象思維。4歲幼兒的頭腦中已經積累了常用物體、各種人、各種自然現(xiàn)象、周圍環(huán)境和曾去過的地方的表象。每當喚起這些表象時,就可以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如果離開事物的表象或具體事物,就難以進行抽象思維活動。
第三,有意行為開始發(fā)展。3歲幼兒的行為多受情緒支配,4歲幼兒可以聽得進成人向他提出的要求,聽懂一些道理,他們可以接受成人給的一些任務;有意性的增強還表現(xiàn)在4歲兒童游戲時已經可以先想一想、玩什么、拿什么,也更愿意和小朋友一同做游戲,有著簡單的角色分配,也可以發(fā)展游戲的情節(jié);玩的時間也相對更長,有時連續(xù)幾天只玩一種游戲。在游戲中能抑制自己的行為,堅持游戲規(guī)則。有意性還開始表現(xiàn)在注意、記憶和想象等方面。
此外,4歲的幼兒在堅持性和個性差異性方面也比3歲的幼兒增強了。根據(jù)以上心理特點幼兒教師應怎樣使他們進步更快呢?
二、教育中班幼童的對策
2.1針對幼兒活潑好動,組織幼兒參與多種游戲,促進他們全面發(fā)展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的發(fā)展,而且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和語言的發(fā)展,同時能促進幼兒良好行為品質、美感或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中班幼兒會做各種游戲,不僅對游戲的興趣很濃,而且能長間做各種游戲而無倦意。
因此,教師應引導幼兒做多種游戲,使他們在游戲活動中求發(fā)展。我不僅組織他們做創(chuàng)造性游戲,包括角色游戲、結構游戲和表演游戲;而且還根據(jù)教學要求為發(fā)展幼兒的各種能力而編定的有規(guī)則的游戲,包括智力游戲、體育游戲和音樂游戲三種。
就以引導幼兒做結構游戲來說吧,對中班幼兒要求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結構活動,并要最終完成它。第一,教給幼兒對事物結構造型方面的知識和結構技能,如認識高低寬窄、厚薄、輕重、長短、前后等方向方位,學會按圖建造。第二,教幼兒學習自己設計構造,會事先構思主題,選擇和利用結構材料,確定結構順序,制定方案,分工合作,共同建構一個成果。第三,組織幼兒評價結構成果,可全面評價,也可有選擇性地評價。
再以做智力游戲來說吧,各種學習任務通過新奇、形象、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向幼兒提出。引導幼兒聽聽、看看、摸摸、想想、說說、做做,使耳、眼、手、腦、口各種器官活動起來,做出智力上的努力。使幼兒在這特殊實踐中,不僅掌握和運用知識,發(fā)展智力獲得能力,而且要求幼兒善于與他人合作,有助于控制自己的行為,誠實地遵守游戲規(guī)則,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
2.2針對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加大教育活動直觀性的力度,促進幼兒持續(xù)發(fā)展
直觀性的原則和方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具有特殊意義,因為他們生活經驗貧乏,思維具體形象,抽象的道理難于理解。在上課時貫徹直觀性原則和運用直觀教學法,能使課上得生動活潑,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加深幼兒的印象,有助于理解和形成具體觀念,發(fā)展能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根據(jù)課的任務、內容及中班幼兒特點恰當?shù)剡x擇直觀手段。幼兒園直現(xiàn)手段有實物直觀(指觀察實物、標本、實地觀察、小實驗等),模具直觀(指觀察圖片、圖書模型、貼絨教具、沙盤玩具等),電化教具直觀(包括幻燈、錄像、錄音、唱片、電視、電影等),語言直觀(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描述)。第二,直觀手段要與訓練幼兒感覺器官結合,教師應讓兒童有較多機會擺弄物體、看、聽、摸、聞、嘗、做,供給的材料力求人手一份或小組一份,以訓練幼兒感官和動手動腦的能力。第三,直觀手段要與教師語言指導結合。教師要用簡明、生動、形象、準確的語言啟發(fā)幼兒觀察和操作,以強化直觀教具的作用,獲得正確的結論。第四,運用直觀教具要恰當,教具要有典型性,主要特征要突出,緊扣教學要求.不宜過多。
2.3針對兒童心理和行為的有意性增強,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實施教育,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兒童的潛能,使他們個人興趣、愛好等個性特點得到自由充分發(fā)展
幼兒教育作為對幼兒進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結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結合保育和教育的雙重特點,將幼兒教育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現(xiàn)今的幼兒教育里已經比較常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無疑有它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幼兒心理教育是幼兒園規(guī)范幼兒的相關行為、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時也是幼兒園培養(yǎng)兒童規(guī)則、制度觀念的萌芽方式。與此同時,幼兒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視幼兒心理健康引導、培養(yǎng)幼兒良好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過于程式化,忽視結合實際生活情境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幼兒教師日常教學過程中態(tài)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導致幼兒產生新的心理問題。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兒心理教育,達到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從小培養(yǎng)幼兒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教育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科學完善的教學制度。然而由于在實際幼兒教育中,多數(shù)幼兒園重視對幼兒知識、認知的教育,而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許多幼兒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們認為學生出現(xiàn)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較內向,行為存在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和疏導。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被認知,心理健康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成人,同樣對于幼兒適用。幼兒由于個體差異,其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盡相同。因此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僅僅應當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開發(fā)幼兒的潛力、促進幼兒的智力發(fā)展,才能從根本上預防幼兒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1]。
1.2 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與生活實際不符
許多幼兒園開設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實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沒有真正聯(lián)系幼兒的實際生活,與實際生活脫鉤,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學效果不佳。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上,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較單一,大多數(shù)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課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則往往被忽略。
1.3 忽視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學
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則常常被幼兒教師認為與游戲活動不搭邊,因此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兒教育需要引導,需要循序漸進,以游戲活動為主的趣味性教學能夠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這種好的教學方式往往難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現(xiàn),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之一。
2 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 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健康教育不應僅僅對心理健康存在問題、行為存在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還應當對所有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須,只有通過合理引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才能保證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在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單純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能滿足幼兒心理健康發(fā)育的需要,而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長效和高效的教學模式。通過創(chuàng)造故事情景可以激發(fā)心理健康發(fā)展。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表演游戲,創(chuàng)造故事情景,使幼兒進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學生可以通過情境再現(xiàn)和故事表演,深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內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兒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2]。例如在教學《小馬過河》的故事使,引導幼兒扮演小馬、松鼠、螞蟻等,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能夠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導幼兒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更培養(yǎng)了幼兒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過趣味性教學推進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與成人不同,因此不應當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應當用兒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設計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戲活動是幼兒們最喜歡的教學形式之一,將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到游戲中,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獲得歡樂,也能夠在游戲中獲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游戲活動提升兒童心理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在游戲策劃時注重游戲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設計游戲時必須考慮到孩子們的興趣所在,只有孩子們對游戲活動有足夠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活動。其次,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應當將游戲內容與孩子們的世界緊密聯(lián)系起來。例如在進行《四個好朋友》的故事教學時,讓幼兒分別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雞、小黃狗、小花貓分別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禮貌用語,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確則游戲出局,余下的繼續(xù)游戲。小朋友們在游戲中進行禮貌用語交流,不僅具有趣味性而且現(xiàn)實教育意義較強。通過游戲與故事的有機結合,不僅借鑒了游戲的趣味性,還通過故事對語言的鍛煉,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和語言交流、溝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幼兒之間的溝通教育,對一些思想比較自閉的幼兒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教育;幼兒心理健康;幼兒園;心理素質;兒童
一、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現(xiàn)狀
目前,根據(jù)對一些幼兒園的調查發(fā)現(xiàn),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經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順心就會哭鬧、發(fā)脾氣。幼兒期的兒童正處于自我意識的發(fā)展階段,其知識與能力,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普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第二,缺乏與人交往和應付人際事件的能力。對于大多數(shù)獨生子女來說,在家庭中凡事以他們?yōu)橹行?,而在集體中他們卻必須考慮到別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見,獨生子女的增多,使越來越多的幼兒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在人際關系中無所適從。
二、幼兒的心理健康與幼兒的發(fā)展
盡管我們對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陌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幼兒園的開展還不十分普遍。幼兒園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在于保證與維護兒童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的精神與發(fā)展的內在基礎。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兒就可能有充分的發(fā)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的健康,那么幼兒的發(fā)展就會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發(fā)展中就有可能出現(xiàn)人格障礙或心理疾患。
三、音樂教育與幼兒心理健康
音樂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更多的快樂,使我們的孩子變得更大膽更活潑可愛。幼兒的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部分,作為一種區(qū)別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對于提高幼兒整體的心理發(fā)展水平,使幼兒具有穩(wěn)定而積極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和信心,良好的性格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來說有著獨特的意義。
教學案例:一個害怕舞蹈的女孩
班里的閆子越小朋友是個聰明漂亮的小女孩。每次老師提問題她都能快速準確地回答。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好女孩卻害怕跳舞,甚至害怕做操,不愛動。問起她的爸爸媽媽,他們也說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好像就不喜歡音樂,別人唱歌她會害羞得臉紅,甚至捂住耳朵。
一個健康的幼兒應該是全面發(fā)展的幼兒,要體現(xiàn)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唱歌和跳舞她都不喜歡,也許可以試試從樂器入手。也許學習樂器可以讓她感到好奇從而喜歡上音樂。我會用鋼琴彈奏一些柔情舒緩的樂曲,例如《童年的回憶》、《星空》等,這些樂曲不會有那種強烈的刺激,她沒有捂住耳朵,這讓我很興奮,看到一絲光明。就這樣過了差不多一個學期,有一次在我彈琴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調皮的閆子越小朋友竟在我身后,趁我不注意用手指摁了一下琴鍵,發(fā)出清脆的響聲,她便詭異地笑著跑了……她開始對鋼琴感興趣了,這是一個好的開端。
反思:她是一個身體發(fā)育,智力發(fā)育正常的孩子。不喜歡音樂也許是因為后天環(huán)境的某次事情對她的心理有過刺激,留下不好的印象所導致她害羞跳舞害羞唱歌。
總之,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具有調節(jié)人的情緒,升華人的情感的功能。它通過有組織的音響,以抑揚頓挫的音高,張馳變化的節(jié)奏,扣人心弦的速度,線條明確的力度,以及色彩多樣的音色來表達人類的情感信息。作為一種聽覺藝術,它能直接刺激人的聽覺神經,產生有效的生物電,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
四、如何把音樂教育同心理健康統(tǒng)一起來
音樂教育作為幼兒園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是通過音樂活動、音樂游戲以及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實現(xiàn)的。同時,它也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在幼兒園教育中,二者統(tǒng)一的關鍵在于充分挖掘幼兒園現(xiàn)有的音樂教育中潛在的心理教育的資源,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音樂教育的各種形式,結合心理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很好地實現(xiàn)二者的有機結合。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增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主動尋找音樂教育中蘊含的心理教育意義,積極嘗試把二者統(tǒng)一于一個教育過程當中。實際上,傳統(tǒng)的幼兒園音樂教育內容中本來就有著各種形式的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東西,比如禮貌、謙讓、合作、互助等主題,一直是幼兒園音樂作品中的主流,但是,在實踐的層面上,教師往往更偏重于作品中的音樂意義,而忽視了對主題的進一步的深入的理解和挖掘,這無形中也就造成了大量教育資源被白白地浪費掉了。相反,如果教育樹立起了充分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也完全可以把它們更好、更充分地利用起來。
第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的音樂培養(yǎng),提高自身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欣賞水平,更好地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力量。如前所述,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它的愉悅身心、調整情緒的作用要通過欣賞者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來實現(xiàn)。也就是說,如果教師不具備高度的音樂感受力和鑒賞力,就無法通過引導幼兒的欣賞活動實現(xiàn)音樂的內在感召力。
第三,面向全體幼兒,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孩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音樂活動技能是兒童進行音樂表現(xiàn)的基礎,而無論是從技能上看,還是從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上看,兒童間的個體差異都是十分明顯的。另一方面,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同樣存在著多樣性,盡管其中可能有比較統(tǒng)一的傾向性,但每一個孩子的表現(xiàn)都是獨一無二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要使音樂教育與心理教育統(tǒng)一起來,教師就必須具有了解每一個孩子,能針對每一個孩子的現(xiàn)狀進行音樂教育的能力,這也是現(xiàn)代幼兒教育對幼兒教師提出的要求和挑戰(zhàn)。
音樂最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音樂也最能夠感化人的情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的情感體驗。學習中每一個階段性學習成果的獲得都會為學習者帶來這種積極樂觀的情感體驗,而這樣的體驗反過來就會給學習者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使其學習動機更加穩(wěn)固與持之。
綜上所述,幼兒的音樂教育在促進與保護幼兒的心理健康上,是有著獨特的作用的。由此可見,音樂是對幼兒進行綜合培養(yǎng)的課程,它對于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為幼兒的未來生活提供一個好的開端,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心理學》,1996年會暨市場經濟心理學研討會論文
[2]孫華.《加強學生心理衛(wèi)生教育刻不容緩》.《遼寧高教研究》,1995年1期
關鍵詞:幼兒教育 幼兒家長 團結 自信心 獨立性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78-01
1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園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家庭以及學校教育對于幼兒自信心以及獨立性教育的忽視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幼兒的心理健康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幼兒家長以及幼兒教師的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以來都沒有被家長以及幼兒教師重視,家園合作的時候對于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以及養(yǎng)成獨立性的習慣有所忽視,采取的教育工作并不能從根本上發(fā)揮出幼兒教育的意義。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在于幼兒教師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研究不足,多數(shù)幼兒教師掌握的心理教育知識是零星的、不能形成體系的,多數(shù)的幼兒家長認為孩子的心性簡單,家長采取的教育措施不能真正幫助幼兒成長,多數(shù)的幼兒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也無法從系統(tǒng)的心理教育的知識體系指導之下,對于孩子進行恰當?shù)囊龑б约敖逃?,幼兒自信心以及獨立性的培養(yǎng)在家園合作教育的過程中只是一句口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踐,使得我國幼兒的心理健康街教育水平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1.2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不足
作為幼兒教育中不同的個體,幼兒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例如:多數(shù)的幼兒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的許多做法都沒有得到家長的切實支持,多數(shù)的幼兒家長對于幼兒教師的教育方式產生了很大的不信任感,并且幼兒家長與幼兒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機會很少,使得雙方對于幼兒采取的教育方式體現(xiàn)出了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例如:一些幼兒教師看到孩子的閃光點以及天賦,多數(shù)的幼兒家長都沒有看到,使得幼兒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得到了家長“恨鐵不成鋼”的教育信息,多數(shù)家長對于孩子的鞭策與幼兒教師之間的教育方式相反,對于完整的塑造幼兒的自信心以及獨立性產生了消極的影響。
1.3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園合作多是隨意且不成體系的
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交流機會是較少的,建立的家園合作的教育方式多數(shù)都是停留在口頭的口號之上,沒有切實的落實到實踐之中,多數(shù)的幼兒家長參加家長會的時候都是流于形式,沒有真正的與幼兒教師達成合作教育的體系,使得幼兒教師的教育方式得不到家長的支持,家長采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沒有真正的契合科學的教育理論,無法與幼兒教師形成良好的心理教育默契,也使得幼兒教育的環(huán)境無法得到切實的改善。
2 完善幼兒教育家園合作的措施
2.1 幼兒教師與家長應當轉換幼兒心理健康的觀念,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的引導
在幼兒教育階段,幼兒園教師與家長應當認識到從小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獨立性的重要性,在這一階段應當積極地學習幼兒心理教育的理念,對每一個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以及個性發(fā)展肩負起責任,使得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新鮮事物樂于探索,對于陌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擁有自信心以及樂觀的心理品質。不僅如此,幼兒教師也應當加強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增強家園合作在幼兒教育階段的實際地位,經常在幼兒教育的過程中組織幼兒家長參加學校創(chuàng)辦的“家長接待日”、“家長育兒教育沙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活動,使得幼兒家長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與幼兒教師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得幼兒家長的視野不斷擴展,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之間的合作合作教育行為能夠為幼兒的成長帶來積極的引導,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2 幼兒教師與家長共同合作,創(chuàng)造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
作為幼兒成長的第一任教師,幼兒家長應當為幼兒創(chuàng)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在家庭生活之中樹立作為家長的榜樣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好榜樣,使得孩子形成健康的個性,并且幼兒家長可以在科學的教育理論之上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質,在家庭生活中為幼兒的成長創(chuàng)造溫馨、自由以及仁愛的情感環(huán)境,鼓勵孩子大膽的創(chuàng)新,積極地探索未知的環(huán)境,樹立起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生活的獨立性。在幼兒園內,幼兒的教師也應當積極的配合家長的教育方式,在幼兒園內,為孩子的成長創(chuàng)建積極的條件,在幼兒園的學習使幼兒感受到學習環(huán)境的和睦氛圍,幼兒教師對于每一個孩子都平等以及關愛,這樣幼兒在學習的時候,不僅能夠學知識,還能夠感受到自由、舒暢以及溫暖幸福的情緒,從而使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對于任何事物都有自信心,勇敢地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自信地對待之后的學習生活。
3 結語
在幼兒成長的階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對于幼兒的成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為了真正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幼兒教師與幼兒家長應當建立切實的合作關系,幫助幼兒自小便養(yǎng)成自信、獨立自主的個性,使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