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03:38: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網絡文化對道德教育的價值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通過分析網絡文化的特點,闡述了網絡文化給研究生道德觀念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一些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網絡文化;研究生道德觀念;負面影響;對策
在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網絡在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據哈爾濱大學課題組2005年對該校研究生的調查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研究生每天都接觸網絡,有45.3%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平均在兩個小時以上。上海交通大學調查發現,學生平時獲得信息的渠道:上網占74.9%,報紙占42.3%,同學交流占24.5%。①由此可見,網絡已經成為學生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獵取知識的重要渠道。但是,網絡在為研究生學習和生活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同時,也給研究生的道德觀念帶來諸多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研究生的不斷擴招,作為高校德育工作者,更應該重視和關注研究生網絡道德問題。
一、網絡文化及其特點
網絡文化是一種超越國家及民族界限的多元性世界廣域文化,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物質基礎上,以收發信息為核心的一種新型信息文化。②作為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與其他文化相比,它具有如下特點:
(一)多樣性。網絡信息來源廣泛,由于信息的自由,使網上信息劇增,呈多元化狀態。據有關資料表明,1983年全球數據庫總量為3.1億條,1984年達到10億條,1995年達到81.6億條,2003年超過100億條。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影視、股票、音樂、衛生等。③
(二)隱蔽性。網絡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虛擬性。網絡的虛擬技術為我們構建虛擬世界提供了一個溝通的橋梁,使網絡文化幾乎以一種“絕對”自由的個體或集體、采取自由的方式、以自由的心態、借助自由的工具、面向同樣自由虛擬的受眾進行的時間、空間、手段、對象上無限制的傳播。也正因為網絡的這一特點,人們可以不用像在現實中那樣顧慮太多,可以暢所欲言。
(三)開放性。互聯網作為全球性的一個開放系統,任何國家和社會的文化都實行全方位的開放。在網上,允許任何人進入網絡空間發表觀點、交流思想、共享資源。從而打破了時空的界限,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四)共享性。互聯網技術為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提供了更大的空間與舞臺。在網絡環境下,它允許在同一時間內對同一信息源進行同主題的多用戶訪問,將本屬于個別文化區域的資源轉變成了所有文化的共同資源,大大促進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共享、融合,有助于促進文化間的互動影響。總之,如果沒有信息資源的共享意識,就很難形成網絡文化。
(五)滲透性。網絡文化自形成以來,迅速以物質形態(如計算機硬件)、精神形態(如電子信息)、制度形態(如使用網絡的有關程序)的形式滲透到教育、經濟、政治、科技等眾多領域。它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構成一種主體化的傳播形態,營造了一種平面化、標準化、形象化的“快餐文化”。通過網絡技術的快捷性、同步性、煽動性,增強了網絡文化的滲透性。
二、網絡文化對研究生道德觀念的影響
研究生作為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在網絡文化這種新型文化形態的沖擊下,其道德觀念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和共享性對研究生的主導價值觀念的影響。由于當代研究生年齡偏小,社會閱歷較淺,在外來思想文化的沖擊下,一部分研究生在思想上會表現出無所適從或左右搖擺的矛盾狀態。據統計,網上英語內容占90%以上;并且在信息流量上,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占95%以上,而我國則不足1%,而且這1%不完全是健康向上的與德育有關的信息。④這對于思想上處于矛盾階段的研究生來說,無疑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它容易破壞研究生已經積淀在心理層次的思想觀、文化觀、價值觀,誘導研究生在意識和行為上發生質的變化,不利于研究生形成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二)網絡文化的誘惑對研究生道德意識的影響。大多數人認為能考上研究生的學生無論在道德、政治思想素質方面都是沒有什么問題的。其實,隨著考研政策放寬,考生來源廣泛,很多研究生是積攢了一些社會閱歷之后重新回到校園的,他們的道德觀會隨著社會的變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再加上一些學校認為研究生年齡普遍偏大,有自我調控能力,對他們忽視思想道德教育,從而使得部分研究生道德意識淡化。當面對網絡上各種各樣的黃色、暴力信息時,部分自制力較弱的研究生往往會出于好奇和沖動的心理而無法抗拒。信息垃圾的泛濫,容易導致上網研究生是非觀念模糊,道德意識淡化。
(三)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和滲透性對研究生道德情感和心理的影響。研究生自由支配的時間較多,同學之間的聯系相對較少。有部分研究生在享受網絡帶來的新鮮和刺激后,不求上進,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的虛幻之中,不能自拔。部分研究生甚至患上了網絡上癮綜合癥,嚴重影響和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終日與電腦打交道,放任自己不去關心現實世界,一旦回到現實世界容易使人產生孤獨、恐慌、憂郁、壓抑、情緒低落等情緒,造成人際關系淡化、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嚴重影響了正常的人際交往和師生交往,從而導致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給其身心健康帶來一定的傷害。
(四)網絡文化的隱蔽性對研究生道德行為的影響。總體上,研究生的道德觀念是較強的,但是也有部分研究生忽視道德意識的培養,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再加上網絡行為具有虛擬性的特點,研究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姓名、身份、年齡、性別與別人交流,不會被別人識別,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某種網絡行為,甚至違法犯罪行為。
三、消除負面影響的對策
在互聯網大環境無法改變的今天,如何消除網絡文化給研究生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認為可以在采取網上教育與網下教育相結合的思路上,探索新的途徑。
(一)重視研究生的德育工作。高校領導對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視,是消除網絡對研究生道德觀念負面影響的一個基本前提。高校黨委和行政領導應該通過結合實際,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真正形成各級黨團組織、研究生管理部門、研究生導師、專兼職教育管理干部齊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二)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覆蓋面大、穿透力強等優勢,加快中國傳統文化在網絡中的傳播,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采取引導與灌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為研究生提供思想品德教育電子教材,組織學生在網上自由討論,互相點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達到良好的網上教育效果。同時要充分發揮研究生干部在校園網上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引導學生自發創辦思想政治網站,推動網上集體建設的發展,為研究生德育工作提供更廣闊的舞臺。
(三)加強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隨著網絡的普及化,越來越多的研究生沉迷于上網,疏于處于人際關系,從而導致一定的人格異常和心理障礙。據調查,研究生中有近10%的學生存在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作為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通過上課、座談、個別咨詢或者影視教育等方式對研究生進行心理輔導以及生活指導。也可以通網上心理咨詢熱線、心理服務網站,通過典型的心理案例教育或者心理專家講座等形式,及時、快捷地為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排除心理障礙,從而形成良好的心態、健全的人格。
(四)提高研究生的網絡道德自律意識。在網絡這個受外在干預、監督較少的環境里,提高網絡個體的道德自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對研究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將其納入到教育系統中,開設與網絡道德有關教育的課程,如網絡倫理學。引導研究生培養網絡公德意識和責任意識,責任意識,要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對社會負責。
(五)加強網絡監管與道德建設,實現網絡文明。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吸引精通網絡的高科技人才到德育工作中來,通過專業的技術手段,研制“網上監控機制”、“防火墻”等,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及時對網上不健康的內容進行清理,凈化網絡環境,或者利用電子巡查軟件來審查和監控研究生的網絡行為。
總之,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重視研究生網絡道德觀教育,既要充分利用網絡的特點,加強研究生的網上教育,也要做好研究生的網下教育工作,加強正面引導;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網絡的管理,幫助研究生樹立正確、健康的道德觀。
摘要:網絡文化作為現代社會信息化、電子化、網絡化的衍生品,其對當今大學生思想道德產生著深遠影響。影響可分為正負兩面,如何發揚正面影響、抑制負面影響是現如今值得深思的重要問題。本文基于這一背景,簡單闡述了網絡文化的特點,分析了其為大學生思想帶來的利與弊,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幾點合理利用措施。旨在高效利用網絡文化,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關鍵詞:思想道德;網絡文化;利弊
在互聯網背景下,人們能夠感受到不同類別、不同地域的文化,尤其是思想方面的文化。網絡文化的入侵有利有弊,要想充分了解并合理利用,首先應掌握網絡文化的主要特點。
一、網絡文化的特點
(一)虛擬性特征
網絡平臺實際上是一個更傾向于虛擬模式的生活空間,屬于一種新型空間形態,其介質為虛擬狀態下的電子信息,讓網絡使用者在這種虛擬環境中交流、互動與實踐。通常而言,用戶不會輕易將自己真實信息告知網絡另一端的陌生人,在可以隱藏某種信息情況下,網絡文化同樣處于虛擬狀態。
(二)互動性特征
網絡文化在傳播方式方面與電視、報紙等媒體信息并不相同。傳統傳播媒體通常掌握在特定人群手中,由上至下的對民眾灌輸文化(例如金字塔模型,從頂端向下接受范圍逐漸擴大)。在網絡環境中,用戶的交流、信息獲取渠道基本上處于平等地位,每個人都可以是網絡文化、信息的者或接受者。在無論身份地位、貧富貴賤環境中,每個人都有交流信息的權利。
(三)包容性特征
網絡是沒有民族、語言、國界等因素隔閡的世界性文化傳播環境,由于每個人都可以信息并將自己的觀點、看法表達出來,網絡文化逐漸出現了低俗、反面的一面,影響了文化的健康性。但由于其開放性特征,網絡文化對于這些反面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包容,實現了言論自由。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響
(一)提升思想道德主體性
由于網絡世界中文化交流存在正面與負面兩種,大學生在接觸這些信息過程中會逐漸掌握信息篩選方式。調查發現,約有86%的大學生認為對于網絡文化的利與弊可以取其精華、去其槽粕的看待,自主將不良信息屏蔽。在這一點上,證明了思想道德主體性能力的有效提升,多數大學生能夠正確區分文化的優劣并選擇性接受。
(二)社會道德關系的擴充
現如今大學生接受知識訊息多數通過網絡實現,對于一些在沒有網絡條件下無法有效參與的事件也能夠逐漸了解并參與。例如參政議政方面,網絡文化不乏針對大學生進行的民意調研,在網絡文化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意識程度以及知識涵蓋面都有了質的飛躍,在參政議政方面有效率更高。
另外,在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社交相關因素也悄然發生著改變。網絡學校、電子圖書館、網絡旅游、網絡銀行等等文化載體的實現滿足著大學生交友、旅游與學習的愿望,促進了社會道德關系范圍的擴大化。
(三)促進了大學生實踐性的發展
網絡文化為大學生帶來了新的認知世界的途徑,在這個新環境中大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在多方面能力上均有所提升,例如其超越性、創造性、自主性、主動性等。可以說,優秀的網絡文化為大學生帶來的正面能量影響是不可忽視的,有效提升了大學生對道德的認識程度與實踐比重。
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正面影響
(一)意識失范的缺失
大學階段是人的一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意識與品德的重要階段,在網絡文化滲透下,部分大學生可能由于自我控制力度的不足比較容易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對于這部分大學生而言,傳統道德規范對其的導向能力與約束能力呈明顯成下滑趨勢。在這個虛擬空間中,他們可以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朋友,隱藏真實信息的說出想要表達的思想,自由度更為靈活。在現實束縛力下降情況下,大學生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力同樣可能下滑,繼而出現網絡犯罪現象。網絡犯罪隱蔽性強,一旦其嘗到甜頭可能一發不可收拾,自我管理意識也持續下降,造成意識失范的缺失。
(二)文化復雜性的意識腐蝕影響
之前提到,網絡文化同樣存在好壞之分,多數大學生都能夠自覺抵制不良文化。但現如今仍存在部分學生對于網絡文化陰暗面的判斷不足,容易受到意識上的沖擊等。例如某段時間網絡上組織大學生“抗日游行”,這種文化的沖擊可能造成某些大學生在看完組織標語、內容后產生較強烈情緒,在沒有冷靜思考下參與到游行隊伍中,可能在游行中發生危險或觸犯法律。實質上,這種文化的惡劣影響屬于大學生意識根基不穩的表現,在網絡文化的開放性特征下,一些西方不良思想也同時傳入,刺激、奢侈、享樂等不健康信息也同時影響著大學生意識。對于一些缺乏控制力但卻存在好奇心的大學生而言,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可能受到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積極向上與不斷奮斗的意識逐漸被腐蝕。
四、網絡文化在優化大學生思想道德上的策略分析
(一)加強網絡監管
目前大學生在校上網多數使用的是校園網,校方在此方面可從源頭抓起,將防火墻軟件安裝至校網絡服務器上,實現對迷信、黃色、誹謗、暴力等不良文化的過濾。同時注重對校園網站、BBS的監管,避免出現夸大言論、煽動情緒之類的言語,需及時清除。
(二)豐富學校生活
鑒于網絡文化對學生實際生活圈子的禁錮,學校可多舉辦一些校園活動,增強學生在現實社會中的溝通交流能力,通過各項積極、正能量的活動優化“三觀”狀態。
(三)校園網側面影響
校方可將學生上網頁面設置得更具學術氛圍,春風化雨般的將學生思想道德引導至正確軌跡。可通過潛移默化讓學生學會正確鑒別、利用網絡文化,讓思想道德教育更具滲透性。
結束語
網絡改變了傳統文化傳播方式的媒介,告別了文化局限性,無論用戶處于何處都能夠接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這便是網絡的開放性。大學生在這種開放性環境下,思想道德難免受到正負兩面影響。校方應重視這一問題,通過各項措施優化網絡文化的傳播,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程度。
摘要: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網絡已經深入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成為人們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在給人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時網絡文化也影響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文化的意識滲透性,開放性,虛擬化和信息傳播的強化效應給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帶來了挑戰與機遇。在網絡背景下如何利用網絡開辟一條網絡道德教育之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網絡文化;影響;對策;沖擊
伴隨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越來越多地在網上展開,各種文化在網絡上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網絡文化。由于網絡自身的優勢特點使得網絡文化對人們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日趨深刻,如何處理好網絡文化與思想道德建設的關系對當今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網絡文化對當前思想道德的影響
網絡為社會提供了道德約束相對自由的環境,也就是說網絡完全可以把一個人的個性,善的也罷,惡的也罷,充分發揮到了極致。[1]網絡信息良莠并存,多元的信息對免疫力不強的人極易產生沖擊,尤其是青少年,并讓他們在網絡提供的虛擬世界中陷入非理性狀態,造成他們責任觀念淡漠,判斷力缺乏。網絡的虛擬和隱蔽性容易消解人們對現實社會的帶的道德責任感,如果長期沉迷于網絡,失去了外在輿論和傳統習慣的制約,道德的自我評價能力可能遲鈍,造成在現實社會道德的迷失。
(一)網絡文化對思想道德的積極影響
網絡文化對整個社會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模式、個性心理有著廣泛和深刻的影響網絡文化在內容、表現形式、特色等方面開辟了心的形式和方法。網絡交流的平等性有利于人們個性發展和自我人格的完善。人人都有了解他人、推銷自我渴望,都希望別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傾聽自己的心聲,認同自我的觀點,而網絡文化正是實現這種愿望的有效手段。通過網絡交流,有的人可以加深自我認識,做出更成熟的自我評價,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價值取向,有的人如果平時缺乏自信,則可以從網絡交流中發現自身的優勢和潛能,增強生活的信心。這對于自我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二)網絡文化對思想道德的消極影響
網絡文化中的消極成分致使部分人思想道德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網絡改變了傳統的人際交往模式,人于人之間的直接交流,變成了與機器之間的交流,這與傳統的直接交往相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增加了,而是不斷減少了,是人際情感造成缺損。現實中許多青少年沉迷于虛擬網絡社會,迷戀網絡游戲、聊天、交友或網戀,過度地在網絡上尋求刺激,封閉自己,脫離現實社會,這種間接的交往,使現實生活中的交往機會減少,人于人之間深層次的、真誠的交流難以現實,造成家庭成員、同學間、朋友間的感情聯系淡薄,交往技能缺乏,淡化個人的責任意識。二是網上的很多行為缺乏有效地社會監督,這樣很容導致網上行為的道德失范。比如沉溺于一些不健康的網絡內容而不能自拔,這給當代社會的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發展都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三是在“網絡社會”中個體可以不受約束地以不同身份出現,這樣就出現了個體“我”的分裂,導致了網絡中的“我”和現實中的“我”的不統一性。在網絡環境中人們可以毫無顧忌地表現或展示個性和我的一面;可以毫不顧忌地瀏覽暴力、色情、恐怖的信息,追求著感官的刺激;可以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而不必考慮他人的看法和社會的規范。然而,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必須接受來自社會輿論的監督,按照社會人的原則和道德標準生活和行事。網絡中人格的無限制和現實生活中人格的約束性,共同作用于同一個個體身上,便不可避免地出現一個具有兩種人格的人,使人有可能走上犯罪飛道路。
二、加強道德建設,積極應對網絡文化的沖擊
如何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優越的技術平臺,搶占網絡思想道德教育的陣地。如何改革傳統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機制以應對網絡環境下的挑戰,是每一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一)加強管理,保證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加強對新時期文化管理模式和方式的研究和實踐,是建設網絡文化健康發展環境的緊迫任務。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門要把對網絡文化的管理納入社會文化管理的范疇。其次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網絡文化覆蓋社會的方方面面,要依靠社會各界齊抓共管才能奏效。在這方面,網絡公司、信息管理部門、網絡安全部門、文化主管部門,都要切實承擔網絡文化管理責任。并在實踐中努力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
當前,特別是要加強“網絡警察”的力量,強化對網站和網吧的管理,清源正流,保證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同時,加強網絡法律法規建設,把網絡文化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把網絡管理的立法工作納入到國家整個法制建設的框架之中思考;要跟蹤網絡文化的最新動態,加快立法進程,使網絡文化管理盡可能做到有法可依。
(二)加快具有中國特色的網絡思想道德宣傳體系的建立,強化思想道德工作
在網絡環境下,必須采取有效的思想道德工作,傳播策略,來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工作,以適應信息網絡時代思想道德工作發展的現實需要。如何化不利為有利,已成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問題。一方面,我們要鞏固傳統思想道德陣地,進一步發揚德育工作前輩們在長期斗爭和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另一方面,以網絡為平臺,德育工作者在精心創作一批有影響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網站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全國性的網絡系統。把思想道德工作規律由和網絡媒介特點有機結合起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增加信息量、擴大覆蓋面、注重針對性、增強有效性上狠下功夫,提高思想道德工作的吸引力、說服力、影響力。
(三)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思想道德建設者網絡水平
新形勢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能是“網盲”,教育者應當轉化角色,[2]不但要學習網絡知識,了解網絡,運用網絡,而且要學會把德育教育與網絡技術相結合起來。一名合格的思想道德工作者應該具備良好的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素質,要具有“走出去”的開放性戰略眼光,加強“信息疆域”的拓展攻勢,開辟“思想道德教育”課堂,利用網絡中文字、數據、聲音、圖形、動畫等生動的思想道德教育信息,對人們是思想進行教育、激勵和引導;要主動研究現有的社會道德觀念中哪些適應網絡社會是觀念,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借鑒西方現有價值的道德倫理觀念,對其進行歸納總結,以便更好地應用于工作之中。
(四)拓展教育時空,加強網絡心理教育
要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就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如何有效的地面對挫折和挑戰,如何處理工作學習壓力和人際關系,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如何尋求心理平衡找回自信等思想道德工作者要重視的內容,而做好網絡心理調適便顯得尤為重要。應該鼓勵學生進行意志鍛煉,堅持現實人格與網上虛擬人格的協調一致,盡量克服對網絡過過度迷戀和依賴的不良傾向,勇敢面對現實生活,形成遵守網絡道德的堅強意志。可利用網上心理咨詢平臺,積極開展網上咨詢,有的放矢地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教育。
(五)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
在實際運作中,可以通過多種網絡立法的形式對網絡空間進行法制管理。道德原則和輿論能在道義上約束和規范人的舉止,[3]道德是人們內心的行為規范,法制是社會外在強制力量。法律作為道德規范的基準,法律的存在能幫助預防不道德的行為,使大部分人可以在道德范圍內進行他們的活動。在網絡道德水平不高的情況下,網絡空間的自律必須與他律相結合。首先,要制定切合實際可行的網絡政策法規,根據我國網絡發展現狀制定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并根據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完善。其次,要做到針對網絡犯罪行為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從而促進網絡信息資源更好的服務于社會。
(六)提高社會道德素養,道德營造健康網絡環境
網絡社會是人類整個社會的一個分支,是人類社會的子社會。無論網絡社會如何,其行為主體不外是現實社會中的個體,個人道德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網絡社會行為的文明程度,我們應該認識到網絡失范行為已經嚴重存在,并產生著惡劣的社會影響。因此,對現實社會公民應不斷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并提高他們的公德修養和規則意識,是防止網絡失范發生的前提。作為思想道德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構建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設環境,只有社會整體的道德水平提高了,那么,在網絡社會中的網絡道德水平也隨之提升。同時網絡以其所具有的特點又能反作用于現實社會,促進現實社會思想道德水平的前進。
[摘 要]文章論述了目前網絡文化正以其強大的沖擊力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使感官享受、個人主義甚至利欲熏心代替了健康的傳統道德價值觀念。我們只有在法規、技術、文化建設等層面積極發展完善,倡導合理健康的網絡文化方式,我們的道德價值觀念才不會卑俗化,社會才有光明的道德前景。
[關鍵詞]網絡文化;道德價值;消解;建設
在一個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注重物欲和功利化的時代,網絡與電腦也越來越以其自由、便捷、隱秘滲透入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而由此所形成的網絡文化,從狹義的角度理解,是指以計算機互聯網作為“第四媒體”所進行的教育、宣傳、娛樂等各種文化活動;從廣義的角度理解,則指包括借助計算機所從事的經濟、政治和軍事活動在內的各種社會文化現象。雖然網絡文化活躍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豐富了文化的價值內涵,但不可否認,它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甚至嚴重,它對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的消解和顛覆是毋庸置疑的。具體表現在:
1以感官享受代替理性思索
中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從來注重人格修養的塑造,注重人的精神的升華,因而,孔老夫子會“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蘇武會北海牧羊十九年,堅貞不屈。中國人雖然不善理性,但從來不會把感官享受擺在第一位,總是希望追求形而上的價值。而現在物欲橫流,人文價值失范,雖然和社會轉型有關,但是,網絡文化的推波助浪,更加劇了這種現象的形成。畢竟,Email、網上交友、聊天室的鋪天蓋地,使得人們的交往天涯若比鄰。而網絡上色情文化的泛濫成災,西方強勢文化的日益滲透,使得人們的道德價值觀念由對精神的追求變得越來越注重自我的感官享受。人們沉迷于色欲誘惑、熱衷于一夜情,成為網絡上的耀眼“風景”。因此,道德品質低俗化、審美趣味庸俗化就成為這個社會讓人憂慮的事實。
2個人主義盛行代替社會責任感
雖然現代社會應該是一個崇尚個性的時代,也是一個強調個人奮斗和個人價值的時代,但是,它卻不是以犧牲社會責任感作為代價的。但是,網絡文化卻是把這點強化了。因為,網絡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恰恰是割裂了個體與社會的聯系,消弭了道德評判標準。它仿佛在暗示網上沖浪者,網絡上無所謂道德不道德,只要愿意,個人就可以做任何事情。事物的評判標準,只在個人的體驗和感受,完全不必顧忌社會的價值取向,不必承擔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在網絡上隨意的漫罵和攻擊屢見不鮮,假話、欺騙習慣成自然,惟我所用的意識空前放縱。這種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必然造成人們人格的分裂,也必然滲透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助長了人們的利己心理,也會大大地消解人們的進取心和創新意識,放棄了個體和集體的協調以及對社會的奉獻意識。而這,恰恰背離了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位卑未敢忘憂國”等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價值標準。
3利益至上原則導致網絡犯罪層出不窮
目前,網絡犯罪形式多種多樣,手法五花八門,犯罪行為涉及各種領域。據報章上披露的情況來看,主要有網絡入侵,即利用電腦網絡非法侵入他人網絡,竊取他人的資料信息,破壞他人的網絡程序;網絡盜用和網絡詐騙,比如盜用他人資源牟取非法利益或信用卡詐騙等;非法盜版;電子商業間諜活動、網絡虛假信息等等。雖然犯罪現象普遍存在于現實生活中,但因為網絡犯罪比傳統犯罪手段更為隱蔽,涉及許多專業知識,給偵察取證帶來很大的困難。加上現有財力物力和法律法規的缺乏,因而其后果就更為嚴重。網絡犯罪所以日益嚴重,主要和人們缺乏道德自律、將物質和個人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有關。有的年青人甚至因為自己的高科技犯罪得逞而沾沾自喜,而根本沒有任何廉恥、罪惡之心。這也是對我國傳統的“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寧可清貧,不可濁富”等思想的顛覆。
4盲目西化甘愿淪為西方文化霸權的奴隸
互聯網正日益嚴重地面臨著文化霸權的壓力。因為網絡文化產生于美國,英語是電子文本的最主要語言,因特網上約有90%的信息是出自西方國家的英文信息。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正是利用其以英語為主的網絡語言的優勢,在通常的傳播文化信息和控制輿論導向的同時,也源源不斷地將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方式等傾銷給別的國家和地區。在西方的這種強勢文化面前,絕大部分網民會在自覺不自覺中接受了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對西方文化產生認同感和親近感。這種唯西方馬頭是瞻的傾向,既使本民族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遭到空前的危機和挑戰,給文化和文明的延續帶來負面影響,也必然帶來當代人價值標準的迷茫和精神方面的困惑與危機。
正因為網絡文化以空前的滲透力消解著當代中國人的道德價值觀念,輕者造成傳統文化的失路、人們精神的困惑與迷茫,重者導致個人主義、物欲主義泛濫成災甚至網絡犯罪的日益嚴重,那么,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挑戰,更好地維護精神的神圣呢?
4.1誠實守法,倡導健全的網絡人格
雖然網絡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它的隱匿性,人們在網絡中似乎可以為所欲為而不必背負道德的責任。但這不是說在網絡當中就可以放肆放縱,而恰恰說明,在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網上監管還不夠有效的狀況下,人的自我約束即誠實守法的重要性。這里的誠實守法,一不能違背法律和良心,二以誠待人,絕不欺詐。所謂誠實,決不是毫無原則地將自己的真實情況暴露,而是,在網絡交往中,應竭力杜絕虛情假義、坑蒙拐騙,而應該加強道德自律。一個人只有在網絡中也表現出健全的人格,網絡社會才會和諧有序,社會和國家才會充滿希望。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等部門早在2001年11月的《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中,就明確地要求廣大青少年網民“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可說為網絡秩序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4.2加強網絡監管,營造健康的網絡氣氛
雖然現代法律尊重個人的權利和隱私,但是,在網絡文化越來越模糊了道德界限、越來越助長人的私欲的膨脹的今天,如果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強網絡監管,網絡文化的負面效應回越來越嚴重,社會的道德水準勢必下降。尤其在網吧這種魚目混雜的地方,更是應該用技術的手段來規范它的經營,營造出一種文明的氣氛。具體說,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監控、軟件隔離手段剔除網上的不良信息,限制網上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的流傳;建立專門化的網絡執法機構,運用高超的電腦網絡技術,偵破、打擊各種網絡犯罪;積極為網民提供健康文明的上網場所和網絡環境,強化網絡的學習、娛樂、交流等多種功能;強化網絡文化內容的審核、管理與流通,做到在源頭上把關;以法規形式來規范網絡文化消費行為,使之合理有序。只有加快發展網絡安全防范技術,完善網絡的規章建設,善于引導網絡消費行為,網絡文化才會呈現出和諧、有序的狀態。
4.3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打破文化霸權壁壘
不可否認,網絡文化已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造成了強烈的沖擊,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越來越有種西化的態勢。尤其是,在世界大局趨向和平、穩定的前提下,西方通過輸出其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來進行“和平演變”,更有種不容忽視的威力。雖然世界的融合是個必然趨勢,但這種融合應是多元并存而不是簡單的一體化。因此,發展和完善我國有鮮明特色的網絡文化,以抗衡西方的文化霸權勢所必然。
4.3.1建設和發展具有民族特色、又讓人喜聞樂見的文化網站,弘揚本民族傳統文化,占領網絡的制高點;
4.3.2積極開發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的軟件,改變原有的色情、暴力及西化模式;
4.3.3進一步強化網絡的實用功能,使人有暢通的排解渠道,等等。
綜上所述,在網絡文化日益主宰人的生活的時代,我們只有在法規、技術、文化建設等層面積極發展完善,倡導合理健康的網絡文化方式,注重自律和他律相結合,我們的道德價值觀念才不會卑俗化,社會才有光明的道德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