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兒童美術論文

兒童美術論文

時間:2022-05-21 03:20: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兒童美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兒童美術論文

兒童美術論文:美術心育療法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矯正中的策略研究

內容摘要:文章從美術創作、團體活動、藝術活動評價三個方面探索消除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寓心育療法于美術教學活動之中,以期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促使其心智健康發展。

關 鍵 詞: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美術心育 策略研究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我國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他們在為城市創造大量財富的同時,也為廣大農村帶來了我國現時期特有的“留守族”和“留守現象”。

一、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特征

留守兒童在情緒問題、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三個方面與非留守兒童相比有著較大的差異,因缺少父母的引導、關愛和教育,心理上大致有以下問題:柔弱無助、自卑閉鎖、寂寞空虛、逆反心理,對父母怨恨與情感隔膜。這種現象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是非常深刻而復雜的。由于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便形成了留守兒童一些明顯的心理與行為問題。

二、美術心育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治療”

1.美術與心育

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實施途徑,不僅要進行美術知識的傳授和美術技能培訓,同時也肩負著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教育任務。美術教學活動,可以消除學生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沖突等精神壓抑,使各種心理功能趨于和諧,并獲得放松、樂觀的心理狀態,進而為實現“完整的人”奠定基礎,這就是說美術和美術教育同樣具有心育治療作用,同時也為人類治療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一種方法。通過美術活動及美術心育治療模式,為我們從事探索、分享與回饋,促進留守兒童在心理、行為等方面健康發展提供另一種可行途徑。

2.美術心育治療對策研究

美術心育治療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治療方法,即利用美術媒介、美術創作來幫助個人或團體達到身心整合目的的一種藝術療法。治療的重點在于創作中內心歷程的探索,通過治療的過程、方式、內容和聯想,顯示出個人的人格發展、人格特征和相關的潛意識。作為一種“非語言的心理治療”,美術心育治療可以從他們的創作中了解和排除各種心理疾患,并借助創作走進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疏導焦慮情緒,改善兒童的心理狀態。

(1)美術創作中的心育治療

兒童在美術創作中流露出他們內在的潛意識情感,在不知不覺中把內心深層次的動機、情緒、愿望投射在作品中。教師要從中細心觀察,通過美術作品深入兒童內心世界。一旦發現了學生的不良情緒應該爭取多接觸他們,與他們達成心理溝通,在充分尊重其個性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隱患,通過自由創作,使內心的沖突投射在作品中,使心靈得到“凈化”。我們應該盡可能讓這些學生畫出心中的恐懼、焦慮和不快,宣泄郁積于他們心里的傷痛。當這些留守兒童表達和宣泄心中的不快時,內心激烈的焦慮能通過繪畫宣泄和釋放,以維持心理的平衡,從而矯正異常心理。

(2)團體活動中的美術心育治療

在團體活動中,教師應注重對留守兒童加以引導,通過團體生活,使他們學習如何與同伴交往及進行各種美術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要融合游戲的競賽機制,培養他們的個性化審美趣味和敢于嘗試的精神。通過手工制作、構建等活動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造力,在合作中形成尊重、關懷、友愛等品質,使他們的能力和人格都得到和諧發展,以達到協調、整合其身心的治療目的。

采取不同的方式讓留守學生融入生活,如激勵和引導他們參加各種形式的社區活動、美術展覽、美術興趣小組、校園美化活動等,增加學生交往、協作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增強群體意識。在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中,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信任、愛心、責任感等社會性情操內容得到極大擴展,學生之間產生感情上的共鳴。研究表明,在實踐中進行團體治療有很多優勢,當事者在活動中宣泄潛意識,取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可以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心理活動信息便于引導和治療,當事者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獲得了治療,從而讓他們獲得穩定的心理支持。

(3)藝術活動評價中的美術心育治療

信心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一種重要品質,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美術心育療法提倡從表現性評價和檔案夾評價兩方面來實施。

在美術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發現留守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實施適度的鼓勵性評價,維護和強化他們學習的內驅力,使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高度融為一體;通過激勵,幫助他們樹立在美術活動中的自信心;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學生作業或課堂表現進行評價,還應調動學生的自評和互評的積極性,從多方面、多角度完成表現性評價。

美術活動檔案夾評價是一種在學生美術學習全過程中,重視學生自主評價的形成性評價方式,旨在幫助學生成為對自己美術學習歷史具有思考評價能力的人。美術檔案夾的評價特別注重學生藝術學習的探索過程,注重學生心理與教學活動和藝術實踐的有機聯系,學生自身就是藝術檔案夾內容和形式的決策者和建設者。

通過制定美術成長過程的資料夾,在學習美術的探索過程中,注重學生心理與教學活動和美術實踐的有機聯系,促進學生美術學科的主體性發展。而美術活動檔案夾評價的主要意義就在于留守兒童作為檔案夾創造、開發、評估的參與者,使他們能夠學會自己判斷自己的進步,從而使他們的創造力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結語

美術這種安全的自我表達方式不僅有助于兒童宣泄情感,更有助于提升其獨立性和滿足感,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和社會。美術教育工作者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從美術創作、團體活動、藝術活動評價三個方面探索消除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辦法和措施,培養與增強留守學生的自我調節、自尊、自信等良好的心理,使其焦慮、自卑、偏激等心理得到矯正。因此,滲透美術心育藝術治療的方法能夠進入留守學生的心靈世界,使其達到心理上的完善,能有效地減少留守兒童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提高留守兒童與周圍環境相處的能力。

兒童美術論文:美術教育與學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幼兒美術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和其他學科有著內在的聯系。因此,利用美術教育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應遵循的原則

1、層次性原則

這項原則要求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根據幼兒的基礎、能力、水平、優勢等,將教育對象分層;二是將統一的教育目標按不同層面幼兒的不同情況重新設計,或提高難度或降低要求。如進行主題畫“未來的大樹”這一活動時,我將幼兒分成了兩個層次。能力較差一組幼兒的活動目標為:引導幼兒運用學過的方法把心中所幻想的大樹表現出來,體驗繪畫活動的快樂,培養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能力較強一組幼兒的活動目標為:引導幼兒把心中所幻想的美好事物通過大樹表現出來,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大膽創造。這樣每個孩子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2、基礎性原則

創造力的形成并非憑空產生,它的產生和發展必須有堅實的基礎:一是生理基礎,二是知識基礎,三是技能基礎。創造性的形成發展還有賴于相關知識經驗的基礎,這要求多給孩子提供接觸美術、了解美術的機會。這方面,我除了給孩子們多提供動手機會外,還非常注意利用日?;顒迂S富孩子們的知識經驗,如結合散步、郊游等外出活動的機會,隨時隨地引導孩子們欣賞周圍的景物,讓他們產生聯想和想象,從而得到美的感受,豐富自身經驗。

3、示范性原則

指教育者應以自身的創新意識、思維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帶動受教育者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如教師本身對各種美術形象的濃厚興趣、善于聯想、大膽創作,這種影響比單純“教育”對幼兒的作用更大。有一次,幾個孩子在美工區共同繪制一幅“我的家鄉”,一個孩子不小心將“小河”上畫了一條褐色的線,畫“小河”的孩子哭著來告狀。我走過去看了看指著褐色的線說:“其實在這兒建座橋也不錯嘛,誰來建這座橋?”剛才告狀的孩子一聽,馬上一抹眼淚說:“我來畫?!币患m紛解決了,同時,孩子們創造的欲望也愈加強烈,“我的家鄉”變成了“未來的家鄉”。

4、主體性原則

所謂主體性是指作為主體的本質規定性,特指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幼兒是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體,成人要多給孩子創造機會并尊重接納孩子的創造性美術活動。在進行主題畫“我喜歡的汽車”時我本想出示范畫,轉念一想,這樣孩子們的思維可能會受到限制。

于是,我把出示范畫這一環節省略了。果然,孩子們的表現非常精彩,雖然有些汽車畫得不倫不類,但我還是充分肯定了每個孩子的奇思妙想。

5、啟發引導原則

有一次,王濤小朋友在美工區內快活地擺弄著一些木片、紙條、小盒子等,可是,不一會兒,卻見他沮喪地坐在那兒,望著眼前的一堆東西。一問才知道,原來他想做一個人造衛星,可是卻做不出來。我告訴他,老師也不會做,但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最后我們商定,請小朋友們一起幫忙搜集有關圖片,然后再制作。整整一個星期,孩子們為了做出一個漂亮的衛星忙碌著,孩子們不僅找回了圖片還制作了許多人造衛星,一個星期后,我們成功地舉辦了“人造衛星展”,并邀請其他班的小朋友來參觀。通過這次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宇宙的幻想,在以后的活動中孩子們的想象更加豐富了。

二、美術教育中培養學前兒童創造能力的具體實施方法

創造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問題,這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一點一滴循序漸進地積累。在美術教育中,更要結合美術教育本身的特點為學前兒童創設多種條件和機會。歸納起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實施:

1、創造型教師熱情引導幼兒

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必須有創造型的老師。日本創造學家恩田彰認為,創造型教師能夠在自己身上發現創造性并加以發揮,靈活性、創造性地授課,在教學中發揮創造性。每個幼兒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創造意識,他們喜歡夸大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創造型教師不會高高在上控制他們,而是和他們處于平等地位,尊重和愛護他們富于個性的表現,特別是鼓勵他們的創造,只要孩子有自己的創造意圖,哪怕再“離譜”也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幼兒的個性才會得到充分的發展,自我意愿才能得以實現,其創造力才會不斷提高。

2、營造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

學前兒童從事藝術活動要有合適的環境,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創造性。這里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創設要富于藝術性,如在活動室掛置名畫、幼兒作品等圖片,擺放雕塑等藝術品,在活動區為幼兒提供進行美術活動的材料。心理環境是指營造自由寬松的氣氛,教師激勵、欣賞、接納幼兒的創造等。

3、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

開展各種創造性活動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最直接的方式。目前在學前美術教育中使用的創造性活動主要有意愿畫、主題畫、手工制作、美術欣賞等。在活動中,教師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供探索和操作的材料,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建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培養兒童的創造力不是一句口號,它的實現要靠教育者腳踏實地地工作。讓我們做教育的有心人,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催開創新的奇葩。

兒童美術論文:有關兒童美術教育的人文思考

摘要:探索和建立我國社會主義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美術教育界共同關心的大事。有識之士認為“一個現代代的未來人,要有知識,才干,有開拓的思想和創新的精神。”這種觀點反映了美術教育界對兒童人文教育的關注。兒童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及態度,發揮想象力。新世紀的兒童美術教育需要社會全方位的關懷,以人文精神為主線的美育是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背景

(一)時代所需的人才

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的核心:是否擁有高素質創造型人才。探索、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無論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社會,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很難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立足。進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改革傳統教育中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遞式教學,研究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注重情感、態度,注重探索、創造的開放式教育。

(二)兒童早期的藝術教育

情感源于藝術的錘煉,創新的精神源于對個性的尊重,而這些應是在兒童早期就撒播下的種子。自古以來,藝術作為生命的表現同它顯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樣的社會機能,一直被視為有效的教育手段。孔子作為“萬世師表”的大教育家,“游于藝”就是他重要的教育主張。時任中國教育會會長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他“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刻、繪畫、文學里找到他們遺失的情感?!惫畔ED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論》中就曾提出“兒童學習藝術應該是為了發展優美的感情,不應變為手藝。”

(三)兒童美術教育的功能

兒童美術教育在現代中國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兒童想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兒童主體性品質和創新精神,特別是美術教育中注重對兒童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這是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兒童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始終在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

童年的記憶使人刻骨銘心,因為個體早期生命經驗的存在,組成的兒童種種涂畫行為。根據陳鶴琴先生的研究發現,并斷論:“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涂畫,兒童畫是隨著他的身心發展而發展的,與兒童的感覺、知覺、動作、骨骼、語言及思維等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受著生活與教育實踐的影響。兒童有運用符號表達情感的天賦,兒童的涂畫和他們的精神世界總是相宜的?!鼻疤K聯教育家認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心靈”,讓人自由成長,讓想象自由飛翔,讓心手合一,讓色彩寫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即便是兒童美育的靈魂!

(四)兒童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然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的深化,教育備受沖擊,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兒童,兒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個由幾千年的文化發展造成的復雜的文化社會結構中,他們還沒具備抵御能力時卻被成人所異化。在轉型的現代社會中,成人對于生存和名利的壓力無形中波及到兒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兒童美術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長和成人出于對兒童非理性期待,各種蜂擁而至,以盈利為目的的比賽,以及僅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等,致使兒童繪畫中迎合和模仿的現象比比皆是。

曾幾何時,兒童美術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臺灣畫家、作家、兒童美術教育家席幕容在她的《畫出心中的色彩》一書中說:“應該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競爭壓力下好好地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歡看兒童畫展,更不愛看有大小獎狀羅列的兒童畫展……觀察自然對于兒童不但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資料的儲存,一個處心積慮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開始,他已不再是兒童,或者說,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兒童了?!北M管席幕容此言看似偏激,但那確實是出于對兒童心理的感受與想象。魯迅說:“殺死了今天也就殺死了明天,”一旦發生了席幕容所說的那種對兒童心理扭曲,“兒童畫”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所謂的鮮活的色彩。

(五)兒童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便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指導思想,并主張重視美育,當時著名的教育家維多里諾正是因為看到了中世紀教會教育壓抑人個性的那一面,才給自己創辦的學校取名為“快樂之家”,并在學校的墻上飾以兒童游戲的繪畫,以激發兒童的熱情。

上個世紀90年代處一場有關“人文精神”的討論在我國展開,它直截了當地觸及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涉及了社會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和教育的發展問題。雖然,“人文精神”是由文學界提出來的,但很快就超出了文學界,而成為眾多學術界人士所關注的問題?,F代教育的人文意義與價值及精神在教育中的體現是以人生為目的,人生理想、意義為核心,繼而延伸到知識、道德、審美等各個方面的。

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教育的基點定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層面,兒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體驗,他們喜歡怎么表達,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進兒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轉換。當然,這種轉換是需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在美術活動中,感性的知識轉授,人性化環境的熏陶,尊重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之內化為穩定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格。兒童美術教育億具有的人文性質是永恒的,它始終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懷和關愛。正如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福祿貝爾所言:“探究的目的根本不在要成為一名畫家,探究聲音和唱歌的目的也絕不是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兒童的畫來自于心靈的圖式,這個圖式凝聚了早期的生命體驗,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非理性期待與標準,放下那些功利和條條框框,和兒童一起融入繪畫。在兒童的美術世界中,給一份人文關懷,給一些寬容與理解。 二、兒童美術教育需要人文教育結合

面對眾多的困惑,很難說今天的兒童美術教育狀況是令人滿意的。談起兒童美術教育時,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是“怎樣教育”這一現實的問題,包括將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孩子怎樣才能提高畫畫水平等等。但是,誰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張和方法,不懂得兒童美術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學效果。豐子愷先生對人文精神的教育觀體現了他對美術、音樂、文學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將人文精神的塑造貫穿于整個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涉及到美術學、教育學、社會學、美學、歷史學、藝術門類等都有廣泛的涉及。以人文為主線的美術文化貫穿于美術學科中,我們轉達給兒童的視覺藝術應該具有一定的價值,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通過人文文化的感召力來釋放的。

(一)正確認識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

我們從來都是和孩子從同一方面看他們的畫,而且是從同一視角。我們往往忘了考慮,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承接和釋放情感的載體,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凈土,在這片凈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二)拓寬兒童美術視野,讓兒童熱愛美術

兒童美術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以多樣性的面目出現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滲透的、綜合的、全面的審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處有美的事物。傳統的美術課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繪畫及技能的培養上,使原本應當豐富、生動活潑的美術課,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訓練。美術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課堂造成了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和創造,兒童美術教育的終點不是要兒童走向一個共同的點,這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注重過程,既在過程中提煉美術的精華,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兒童向往的天地,兒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觀察和體驗。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想像即無窮。觀察并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觀察的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兒童擁有稚嫩的童心,它無不被情所牽引。色彩是兒童表示情感的語言,教師要善于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知道他們表達的需要,選擇他們所要表達的方式。心理學家發現,美術、音樂等藝術表現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心靈的平衡發展。要讓孩子熱愛美術,作為執教和教導者,對自身要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要熱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對美術的熱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每一顆渴望在白紙上“舞蹈”的心。

(三)美與情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為它提煉了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術教育更是通過生活中那些直觀、生動、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來進行的教育。因此,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啟迪兒童對真、善、美的認識,陶冶美的情操,激發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羅丹曾說過:“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大自然的湖光山色、社會的風土人情、生活中人們的相互關愛,到處都蘊藏著美,需要我們引導幼兒去發現,并使他們知道美在哪?為什么美?使他們從小就受到美的熏陶,生活情趣高雅,積極向上。

愛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他確信“個人的生命只有當他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的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愛因斯坦的精神境界造就了他的偉大,而這精神境界很重要的精神來源在于他從小對藝術的熱愛。美術教育可以塑造人的靈魂,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四)美術教育體現人文的價值,為健全人格的塑造打基礎

現代教育和教學思想非常重視“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強調兒童為教學的主體,更注重人的品質與修養的培育,杜威提出要保存兒童的天性,……當讀到這一段論述時,不由回想起尹少淳先生對兒童美術教育的一段精辟論述:“應該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畫,千萬要保護兒童美術學習的重要品質:如高昂的興趣,旺盛的想象力和主動大膽的創造精神。

福祿培爾(friedrich froebel, 1782-1852)指出:一個孩子的主要性格,決定于個人興趣愿望的自我活動。兒童可以從工作中學習,經由運動神經連接思想與行動,可說是發展思考過程的最佳方法。兒童把美術活動視為游戲,既有興趣,又有參加活動的愿望。因此,美術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教育功能——統整人格。

許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由說話或交談,是緩和個人情感與他人之不和,以及侵蝕行動最有效的安全活塞。由于兒童語言發展的局限,他們還不善于用語言表達那些令他感到新奇或不滿的事情,他們常選擇繪畫的方式來表達,邊畫邊用語言來進行補充。這是因為美術活動比較開放,兒童可以不受限制自由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這使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夠得到充分的渲泄,可以使兒童解脫心理壓力和緊張,獲得情感自由和適應能力,受到精神健康和心理治療之效。

美術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達和創新,因而在美術創作中沒有失敗,不會產生挫折感,兒童的心情愉悅。在嘗試操作或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體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在完成作品時,他們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油然而生。

每次美術嘗試,對兒童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在新的挑戰中他們所體驗、感受的那份快樂、自信、成功,為他們今后能夠勇敢面對新問題、新環境作好了準備。#p#三、全面發展的兒童美術教育

(一)把合適的美術教育還給孩子

日本的兒童美術教育重在體驗與創造,他們準備了各種彩色泥土給孩子盡情玩樂,讓孩子體驗色彩、自由作畫,鼓勵個人的表達方式。而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評價方面非常重要。日本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畫懸掛張貼,由孩子們欣賞討論。邊霞博士認為我們的教師應該轉換評價的方式,如可以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張”而不是“哪一張最好”,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允許孩子表現和發展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允許不同評價尺度的存在,允許個性的發展。如果我們的評價還是教師一言堂,“這張畫我喜歡”“這張畫很干凈”“這張畫畫得很好”“這張畫亂七八糟,我不喜歡”,那么,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

(二)家庭與兒童美術教育

兒童的早期教學與家庭影響較大,在自由寬松氛圍里生活的兒童,一般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思維靈活,無拘無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位老師。兒童是在成人的價值觀里成長的,他們被家長所鼓勵,贊揚的某一方面和水平,均是建立在家長的文化素養上。家長的價值觀在許多方面與人文文化教育觀背道而馳,但兒童天天都要和其打交道,生活在一起。在一種潛移默化的自然影響下,兒童們的身心和文化素質已開始有一定的模式,當這一模式與美術教育觀念對話時,隨時發生矛盾與沖突。

阿恩海姆評論說:“我想不出有什么藝術與美術創造中的基本因素是在兒童作品看不到萌芽的?!庇變浩谑侨说囊簧凶顭o憂無慮的階段,沒有學習任務和壓力,他們可以自由盡情地去游樂,且樂此不疲地從事一切藝術活動。他們從自己的探索中不斷得到反饋,得到享受。例如,兒童的繪畫興趣是這樣被激發的:兒童隨意涂抹,卻能成為一幅作品得到成人的贊賞,這時所帶給兒童的不僅是過程的愉悅,還能及時獲得結果的享用。當他完成一幅來時,他會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樂。這樣,他也很容易從成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反饋來加強作畫的動機。

(三)教師與兒童美術教育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在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應是“援助者”而非“教導者”,互動中的兒童美術教育的結果是要把兒童引向一個較為完美的狀態,而其中包含了人文的情懷及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深層次的隱性文化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美術教育中有很大的影響,一個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勝任美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我認為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走進童心世界

教師所耕耘的是一片凈土。教師工作之所以純潔,是因為他所面對的是一群純潔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骯臟的靈魂去玷污這圣潔的土地。做教育工作者不能沒有愛心。熱愛本職工作,就會自覺地去辛勤耕作,就會去認真地實踐,就會時刻警告自己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知識,就會認真選擇自己的事業,勇往直前。當好孩子的美術教師,必須要熱愛生活,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關心人,懂得如何和別人合作,能夠很好地與人交流,相處與配合。

孩子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的身上沒有太多道德理論的束縛,對于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教師要千方百計來保護,扶植兒童興趣的萌芽。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種種期待與標準,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繪畫,你不僅能發現孩子的另一個世界,也能喚醒你自己正在沉睡的另一種感悟。

2、精通本職專業,力求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要能解讀兒童繪畫,善于與兒童溝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F代兒童美術教育以人發展為中心,教育兒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兒童,一切以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上。教師不僅要須知心理學知識,而且要具有理解兒童,善于和兒童建立密切融洽關系的本領。他們能隨時進入兒童的天地中來,能聽懂兒童的心聲,知道兒童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怎么想,怎么做;并能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兒童做朋友。只有這樣,教師才有資格去幫助和指導兒童。

美術教師還必須熟悉兒童們創造的視覺語言符號,能欣賞和正確評價兒童作品。兒童繪畫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教師要通過兒童的作品去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他們的成長狀況。教師對兒童的藝術創造要充滿熱情,具有關愛之心,耐心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因勢利導的做好教學工作。教師指導兒童不能以個人愛好為準則,不要對兒童輕易去批評和否定,要以友愛協商的態度,在美術活動中,至始至終,幫助兒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3、讓人文教育走進兒童美術

人文教育提倡創建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兒童在這種氛圍中充分展現個性。《學會生存》中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睋Q言之,人文教育強調以人為中心,注重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性觀。美術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歷史感、責任感和自我感,那就是如何獨立思考,發展自身,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融相通。此外,也要了解外部民辦及其面貌,與我們的感覺、心境、精神、情緒等所能體驗到的內部世界融為一體。用這樣的人文精神去開發兒童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

“世間的大人們,你們是由兒童變成的,你們的童心不曾完全泯滅。你們應該時時召回自己的童心,親身去看看兒童的世界,不要誤解他們,虐待他們,摧殘他們的美麗與幸福?!必S子愷先生對兒童心理的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使我們為感親切。新世紀的兒童比以往更聰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時對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在目前這種科技日益先進的社會生活里,美術學習有助于兒童發展自身最大的潛能。

讓我們召喚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正在成長的兒童美術教育,把精神、把傳統、把最廣泛意義下的文化相傳下去;關懷意味著愛,用愛美化兒童心靈,締造出具有靈性的兒童美術,還兒童一個率真的童年!

兒童美術論文: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發展及其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

[摘要]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視角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將兒童繪畫作為兒童智力發展水平與階段的實證材料,提出了與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相對應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模型,完全沒有考慮兒童作為個體生命與文化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兒童美術活動的開展不是兒童知覺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伴隨游戲過程的廣義的學習活動,兒童在把玩繪畫工具,進行涂鴉游戲時,不僅認識操控了工具與材料,更是體驗到了整個游戲帶來的精神愉悅。同時,兒童的繪畫活動必然會受到所處的特定文化環境的影響。兒童美術教育應摒棄專業化的工具價值取向,更多關注兒童自由自主表達的愿望與能力;應超越專業化的美術知識形態,尊重兒童自身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應擺脫狹隘的民族虛無主義與沙文主義,既重視引導兒童欣賞本民族的優秀傳統美術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導兒童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傳統美術文化。

[關鍵詞]兒童美術心理;兒童美術教育;文化心理學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主要是關于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研究,即將兒童繪畫能力作為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分析研究,為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研究提供科學的實證材料。顯而易見,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繪畫階段研究,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因為僅僅依靠對兒童繪畫階段的分析判斷,還不足以揭示兒童美術活動心理現象的根本規律。

立足于生命哲學起點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首先關注的是兒童生命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兒童為藝術生存的價值。從學科屬性來看,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不是直屬于藝術心理學的范疇,當然也就不能簡單套用藝術心理學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對象應是處于特定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心理問題,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文化環境要素,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不僅能促進兒童美術特殊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應促進兒童情感、人格的成熟。

一、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嬗變與發展

傳統的美術心理學從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原則”到亞里士多德對“秩序”“勻稱”的判斷,直至“黃金分割律”標準的應用,自然科學的價值判斷在審美研究領域被推崇到了極致。這種建立在自然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美術心理學,在決定論和還原論的主導下,一直試圖在復雜的美術活動中探尋永恒的心理客觀規律,不論是在生物學、生物化學支持下的“實驗心理學派”,還是其后受物理學影響的“格式塔心理學派”,都成為美術心理學的奠基理論,使美術心理學沿著科學化的方向走到了今天。

建立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學研究,其重要的標志性研究是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羅恩菲德的繪畫發展理論之間存在著驚人的對應性,這種明顯的對應性證實了以兒童畫作為思想標志探索兒童思維發展的可行性”。在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學說的影響下,1927年英國心理學家里德發表了他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說”,首次把兒童繪畫發展分為“涂鴉期”“線描期”“敘述的象征期”“敘述的寫實期”“視覺寫實期”“壓抑時期”“藝術復活期”7個階段。同時,他與羅恩菲德同時提出了兒童繪畫發展的“直線型”模式,認為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隨著兒童智能不斷成熟而成長的“直線型”發展過程。

然而,到了1978年,在美國“u型行為發展會議”上,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們開始提出兒童心理的“u型”曲線發展模式,認為兒童繪畫是一個有峰谷曲線變化的發展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英國、美國有關學者在這一研究基礎上更是提出了“多軸媒體表現說”,認為“不同兒童在同一階段的繪畫會呈現不同風格,而且文化環境因素往往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在社會文化資源和日常生活中受到環境文化影響,所以,不同民族、地域文化會影響兒童繪畫的知識認知和形式表現?!笨梢姡斀竦膬和佬g心理研究已從單學科走向多學科,從關注兒童個體發展走向寬闊的社會文化領域,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不僅與美術教育具有直接的關系,而且與民族文化之間具有重要的關聯。

二、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兒童美術心理作為兒童個體生命現象,不僅反映出兒童生命存在的本真,同時也折射出兒童作為社會文化存在的特征,兒童美術心理活動自然離不開美術知識形態,而且必然地受到美術審美心理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結構的影響,所以有關兒童美術心理的研究不僅會涉及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也會涉及美術知識與審美情感問題,同時還會涉及兒童美術心理發展中環境文化影響的問題。

(一)關于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

如同人類存在語言模式的生物發展結構一樣,人在發展過程中也可能存在著審美發展結構,人的審美經驗甚至在兒童使用蠟筆、顏色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研究生命發生基礎的生物學理論一直是研究兒童美術心理發生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皟和鳛樯l生體,天生就攜帶著一種先天性的‘自然結構’和圖式,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些審美心理原感?!眰鹘y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立足于兒童物質生命的本原,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視知錯覺和生理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而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則立足于兒童的社會文化屬性,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文化符號認知理解和體驗問題情有獨鐘。

“心理學是否是純自然科學,是否應當列入生物科學的范疇,這應當是一個應該繼續討論的學術問題。心理學也可以應用比較法,通過和各級動物的比較,來進一步說明人的有關心理現象,但是,無論如何,絕不應該把人的心理機械化和生物化?!苯⒃趦和沓墒鞕C制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把兒童美術活動能力首先歸于其生理機制的成熟,特別是有關兒童美術技能研究的生理成熟論者往往把幼兒手腕、手掌大小、肌群及手臂肌肉發達程度作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主要原因,并且把美術活動有形的結果視作衡量兒童美術動作機制成熟的重要標準。其實,通過美術活動結果來判斷兒童生理機制發展水平,往往會讓研究者過分相信兒童美術動作技能的“記錄”功能,但事實是,對于那些有動作技能不良記錄的兒童,之所以沒有表現出美術能力,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手臂、手眼協調機制沒有達到成熟水平,而只是由于缺少有關經驗而已。比如“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以為臨摹幾何圖形提供必要基礎。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符合邏輯的。與此相反,我們認為上述研究所得結論也未必完全正確,因為,他們(研究者)把臨摹幾何圖形的能力看成只不過是知覺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相加,這顯然是不夠的?!眰鹘y兒童發展心理學忽視兒童美術活動特有的整體性,僅僅把兒童繪畫視為一種感知意義上的心理現象,而非多元因素作用下的學習過程。盡管以格式塔心理學為代表的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知覺感官的功能同樣具有抽象、推理等理解上的意義,但是兒童美術活動畢竟不是一種單純的視知覺心理現象,僅憑這些“兒童知覺感官功能的抽象、推理”顯然不能讓兒童順利完成復雜的美術活動任務。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由于固守實驗、實證的方法研究兒童美術活動中的生

理心理機制,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把兒童繪畫作品作為“試紙”,試圖依此判斷兒童智力水平的現象。如20世紀60年代流行于美國的“畫一個人”的測量工具,它旨在依據兒童畫中出現的細節詳盡程度來判斷兒童對環境認知的水平,讓心理學家由此斷言:“那些雖然在紙上自由畫出一些符號,但還沒有能力畫出‘封閉形狀’,或是不能將自己在紙上所畫的符號與他們周圍環境之間聯系起來的兒童,可以看作是三歲兒童的智力水平,在三歲年齡階段,這樣的繪畫水平是正常的?!睍r至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在我國還依然能夠看到當年美國“畫一個人”測量的影子,如當下我國長期熱度不減的“少兒美術考級”,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兒童美術心理測試。

(二)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知識與情感問題

“人不僅在其本質上是樂于求知的,而且人的生命、全部現實生活也是由知識所建構的。”從兒童美術的發生看,游戲是兒童美術活動的重要原生形態,如果說藝術是游戲的一種形式,那么兒童的游戲就是一種藝術形式。知識既然是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那么兒童美術活動的知識就應包括對游戲中物質媒介操作的經驗與相應的內心情感體驗。兒童美術活動不是狹義的藝術專業化的生產或欣賞活動,而是伴隨游戲過程的一種廣義的學習活動,所以它一方面涉及非專門化的寬泛的造型藝術知識,另一方面涉及游戲活動規則以及由實踐操作引發的認知理解行為,即當兒童把玩繪畫工具,進行涂鴉游戲時,不但認識操控了工具,同時也體驗了整個游戲所帶來的精神愉悅。

由于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過分強調兒童美術活動的有形成果,強調兒童美術知識的所謂專業化,因此就難免使自身在兒童美術知識認知與情感表達之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們一方面認識到“現代繪畫方法確實給兒童提供了表現其心理活動的機會”,使兒童能夠不受傳統技法知識的束縛來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兒童這種自由表達“不僅鼓勵了那些所謂的自發筆畫和因一時沖動而閃現出的形象的大量出現以及由混亂不整的色彩所組成的粗糙的藝術品的大量涌現,而且干擾了受視覺控制的形式的準確性。粗糙的畫筆以及滴色的油筆,僅使兒童們創造出某種片面地表現他的心理狀態的畫?!彼麄兛吹搅藗鹘y寫實主義藝術觀念下技法訓練的弊端,“傳統方法就是讓兒童用一支削尖了的鉛筆一味地把模特描摹下來,”因此使兒童受到了束縛,但同時他們又主張“阻止兒童運用藝術品去再現他所觀察到的現實”。由此可見,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在尊重兒童自由表達與維護經典美術知識的權威之間徘徊不定。

其實,如果我們擺脫經典藝術知識觀對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約束,從兒童美術活動的生命價值出發看待兒童美術活動中知識的個體經驗特征,就可以避免上述矛盾,因為如果心理學也是科學,它就要研究被人們認為是主觀的、個別的、偶然的現象,并且不能否認它們的合規律性。

(三)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民族文化影響問題

心理現象是由社會活動、自然環境及社會活動和自然條件所產生的概念等建構而成的。時至今日,雖然科學實證方法仍然是包括兒童美術心理學在內的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但是,“科學如果沒有社會環境的需要和刺激,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受實驗心理學科學實證觀的影響,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一直忽視兒童所屬民族文化對兒童美術活動產生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康達爾大學家庭研究與人類發展學教授w.l.布雷頓曾充分肯定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理論的價值,認為“在美術的發展上,世界各地的兒童似乎都遵循著一條共同的規律,他們都是按照上述的美術階段發展的。我們曾經收集了另外一些國家的兒童繪畫,像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印度、烏拉圭、日本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等,從這些國家的兒童畫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由此可見,兒童早期的美術作品所采取的形式在世界各國都是相似的,其差異僅在于畫面上所反映的內容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是因為各國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明確地說是因為兒童在繪畫中所反映的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所造成的?!睆囊陨险撌鑫覀儾浑y發現,當“風土人情”沒有作為文化要素進入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時,兒童早期繪畫被認為都是相似的。

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心理學則認為某一文化語境制約著語境環境內的人對刺激的反應,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符號表象系統,“人的心理尤其是高級心理活動主要是符號活動,是創建或制造、運用、操作符號的過程。”照此觀點,兒童美術心理活動同樣應該是兒童在一種特定文化環境中的符號認知與操作過程。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張增慧、林仲賢合作開展了3-6歲壯族與蒙古族兒童顏色愛好的研究,結果表明:受所屬民族文化的影響,不同民族兒童對顏色的愛好具有差異性。此研究結果為我們認識民族文化與兒童美術心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持。進入本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進一步表明:“文化的因素將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從社會文化資源、日常生活中學習繪畫……即使共屬同樣的文化傳統,地區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及繪畫表現?!?

三、不同價值觀、知識觀與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具有決定作用,遺傳只提供兒童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而教育則規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現實性?!辈煌逃^念下的兒童美術教育直接影響著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我們認為,兒童美術心理研究與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重要區別與聯系在于:前者是針對兒童美術心理現象的事實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后者則是從社會要求出發,在明確兒童美術教育價值、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對兒童美術現象的分析研究來檢驗美術教育內容、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當然“這并不是說,心理學不是實驗教育學的一個必要的參考因素,而只是說,實驗教育學所參考的問題不同于心理學的問題。實驗教育學的問題所涉及的不是兒童一般的和自發的特征和智力,而是有關的教學過程對于這些特征所產生的變化。”

(一)不同價值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正確看待幼兒原始美感的發生以及遺傳基因的文化屬性是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重要哲學起點?!氨R梭要求把兒童當做兒童對待的觀點是應該加以檢討的,因為兒童不僅是一個‘兒童’,而且還確實是一個‘人’,兒童的活動不僅是‘兒童的活動’,而且還是‘人的’活動??床坏健畠和c‘成人’之間的差別是錯誤的,但是,看不到‘兒童’與‘成人’之間作為‘人’而存在的共同性也是不對的”。正是受盧梭的影響,傳統兒童美術教育家往往在“保持兒童藝術天性”和“適時美術教育干預”之間搖擺不定,就連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也不例外。在她看來,“沒有什么繪畫的進階練習能引人達到藝術創造,兒童的繪畫是依自己的情感制作,就象促進自己的語言的成熟一樣,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因此她堅信兒童繪畫是不可教的,但是她又以激烈的語言譴責當前學校展出的那些具有‘自由畫’兒童期特色的可怕的美術作品,她認為心理學家收集、觀察,并加以分類的‘幼兒心理的文件’,其實不過是智能上不法的可怕表現而已,‘它們顯示出兒童的眼睛未受過訓練,手是遲鈍的,心對于美

丑同樣地無感覺,真假不分’?!泵膳_梭利順應兒童的自然成長,確認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但是又懼怕兒童因缺失訓練而變得美丑不分,同時把這種現象歸罪于心理學家,顯然有失公允。

兒童美術教育的專業化往往把兒童美術學習看成是兒童接近藝術經典的必然途徑,從而忽視了兒童美術心理的自發特征。“藝術教師很容易有盡可能早地教學生中心透視法這類訣竅的傾向,它使老師顯得很內行,使想盡快達到成人標準的學生感到高興,也會給家長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它很快就變成笨拙的洗腦?!憋@而易見,兒童美術教育家在目睹了實驗心理學關于形狀知覺、圖形記憶與外在刺激條件的研究成果后,會更加堅定利用美術手段促進兒童上述方面發展的信心,于是也就出現了旨在訓練兒童專門化形狀知覺與形狀記憶能力的教學內容,如兒童寫實繪畫訓練,原本是借用了一種藝術式樣的普通美術活動,由于教師偏頗的教學理念,即要刻意強化兒童對客觀形狀知覺記憶的刺激條件,結果出現了固定僵化的兒童美術教學內容與機械死板的訓練模式,使兒童陷入被動的苦惱之中,盡管兒童所畫的形象與客觀實物越來越像,但其自主表達的能力卻越來越差。因此,有美術教育家認為:“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為兒童繪畫奠定重要基礎,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技能操作不是知覺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簡單相加,如果排除了有關理解、想象和情感興趣等其它心理因素,而一味希望通過專門化的感知訓練來達到發展兒童美術心理的目的,可能會讓兒童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不同知識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幼兒心靈的成長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是一個脆弱的過程,很容易受到在錯誤的時間灌輸的錯誤內容的干擾,在藝術及其他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師并不是將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而是憑著一個優秀園丁的智慧、觀察、判斷,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眱和佬g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美術知識來實現,這其中包括從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獲得的美術知識。傳統的發展心理學認為,“在專門組織的感覺訓練的條件下,知覺的發展最為有效。”同時,“兒童為了正確感知圖畫,必須學會考慮繪畫的特點,他應當掌握社會上已經形成的素描和色彩畫的藝術標準?!比绻麖膬和奶厥獠拍芑蛱厥鈨和逃囵B角度看,上述主張似乎并不錯,但是對于普通兒童發展意義上的兒童美術教育來說,這種狹隘的美術知識觀顯然已經背離了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健康軌道。

關于兒童美術的概念,在《牛津藝術指南》中,其條目的主要內容是:“如果給予兒童方法和機會,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或者會塑造他們能找到的造型物質,這種能發展成表現物體的素質將持續到青春期。顯然,兒童的美術知識不應是專業化美術知識形態的代指,在魯道夫·阿恩海姆看來,兒童美術“知識的根本是一個感性世界,是我們可以體驗的,從一開始,兒童就試圖用公開的形式表現出他的體驗,這種形式的形成既受到他所接觸到的并知道如何運用的媒介的制約,同時也只有用這種媒介才得以產生?!币陨险撌鲭m然沒有為我們界定出明確的兒童美術知識概念,但是,正是這種模糊的表達顯示出兒童美術知識的人文性特點,因為兒童美術知識不僅僅是顯性的知識形態,作為人文知識,它理所當然地還具備隱喻性特征,即作為一種人的體驗與表達,它不是“通過邏輯的、實證的渠道來進行的?!薄V挥谢谶@樣的兒童美術知識觀,兒童美術教育才能在促進兒童審美情感、發展兒童審美知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使兒童美術教育成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外在動力。

(三)不同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一個民族的藝術應能在自己后代身上引起一種自豪感,這對許多少數民族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它還能使所有兒童學會尊重其他人獲得的成功,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這種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會對本民族兒童美術心理產生重要影響。一個民族的兒童美術教育往往是民族美術文化價值觀的體現,優秀的民族傳統美術文化作為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轉化為具體的美術學習內容,會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兒童美術教育實踐中,雖然很多美術教師也把兒童的美術創造活動視為對美術形態符號(如點、線、面等造型要素符號)的認知、理解與表達過程,但是他們并沒有將符號功能與創造符號的民族文化意義緊密聯系起來。因為單純視覺上的美術造型符號僅僅是關于客觀實際物象的物理要素,只有這些“符號”與兒童具體的生活情景相聯系,并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含義時,兒童才能真正受到良好的美術教育。

教師對美術形態要素符號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存在不同的理解,勢必會造成教師對兒童美術教育本體價值判斷的差異。如有教師對所謂傳統經典美術尊崇有加,在選擇兒童美術欣賞教學內容時一味青睞世界名作,而對本地區民間的剪紙、布藝等不屑一顧,久而久之,就可能誤導兒童的民族美術欣賞趣味,使其滋生出偏頗的美術欣賞習慣。當然也有一些美術教師因狹隘的民族文化觀作祟,把民族美術活動內容絕對化,導致兒童誤以為美術活動就是民族美術活動,甚至認為只有本民族的美術形式才配稱為美術,其他民族、地域的美術文化都不是美術。這無疑也會使兒童的美術審美興趣畸形發展,使其滋生出偏狹的民族藝術審美取向??梢?,教師持有的文化價值觀通過其組織實施的具體美術教育活動會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兒童美術論文: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發展及其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

[摘要]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視角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將兒童繪畫作為兒童智力發展水平與階段的實證材料,提出了與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相對應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模型,完全沒有考慮兒童作為個體生命與文化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兒童美術活動的開展不是兒童知覺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伴隨游戲過程的廣義的學習活動,兒童在把玩繪畫工具,進行涂鴉游戲時,不僅認識操控了工具與材料,更是體驗到了整個游戲帶來的精神愉悅。同時,兒童的繪畫活動必然會受到所處的特定文化環境的影響。兒童美術教育應摒棄專業化的工具價值取向,更多關注兒童自由自主表達的愿望與能力;應超越專業化的美術知識形態,尊重兒童自身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應擺脫狹隘的民族虛無主義與沙文主義,既重視引導兒童欣賞本民族的優秀傳統美術作品,又能放眼世界,引導兒童學習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傳統美術文化。

[關鍵詞]兒童美術心理;兒童美術教育;文化心理學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主要是關于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研究,即將兒童繪畫能力作為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兒童繪畫的分析研究,為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研究提供科學的實證材料。顯而易見,發展心理學中的兒童繪畫階段研究,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因為僅僅依靠對兒童繪畫階段的分析判斷,還不足以揭示兒童美術活動心理現象的根本規律。

立足于生命哲學起點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首先關注的是兒童生命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兒童為藝術生存的價值。從學科屬性來看,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不是直屬于藝術心理學的范疇,當然也就不能簡單套用藝術心理學的研究策略和方法。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對象應是處于特定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心理問題,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文化環境要素,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生、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不僅能促進兒童美術特殊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應促進兒童情感、人格的成熟。

一、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嬗變與發展

傳統的美術心理學從畢達哥拉斯的“數的原則”到亞里士多德對“秩序”“勻稱”的判斷,直至“黃金分割律”標準的應用,自然科學的價值判斷在審美研究領域被推崇到了極致。這種建立在自然科學方法論基礎上的美術心理學,在決定論和還原論的主導下,一直試圖在復雜的美術活動中探尋永恒的心理客觀規律,不論是在生物學、生物化學支持下的“實驗心理學派”,還是其后受物理學影響的“格式塔心理學派”,都成為美術心理學的奠基理論,使美術心理學沿著科學化的方向走到了今天。

建立在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學研究,其重要的標志性研究是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理論,“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與羅恩菲德的繪畫發展理論之間存在著驚人的對應性,這種明顯的對應性證實了以兒童畫作為思想標志探索兒童思維發展的可行性”。在皮亞杰的兒童心理發展階段學說的影響下,1927年英國心理學家里德發表了他的“兒童繪畫發展階段說”,首次把兒童繪畫發展分為“涂鴉期”“線描期”“敘述的象征期”“敘述的寫實期”“視覺寫實期”“壓抑時期”“藝術復活期”7個階段。同時,他與羅恩菲德同時提出了兒童繪畫發展的“直線型”模式,認為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隨著兒童智能不斷成熟而成長的“直線型”發展過程。

然而,到了1978年,在美國“u型行為發展會議”上,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們開始提出兒童心理的“u型”曲線發展模式,認為兒童繪畫是一個有峰谷曲線變化的發展過程。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英國、美國有關學者在這一研究基礎上更是提出了“多軸媒體表現說”,認為“不同兒童在同一階段的繪畫會呈現不同風格,而且文化環境因素往往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在社會文化資源和日常生活中受到環境文化影響,所以,不同民族、地域文化會影響兒童繪畫的知識認知和形式表現。”可見,當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已從單學科走向多學科,從關注兒童個體發展走向寬闊的社會文化領域,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不僅與美術教育具有直接的關系,而且與民族文化之間具有重要的關聯。

二、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若干問題

兒童美術心理作為兒童個體生命現象,不僅反映出兒童生命存在的本真,同時也折射出兒童作為社會文化存在的特征,兒童美術心理活動自然離不開美術知識形態,而且必然地受到美術審美心理結構以及社會文化結構的影響,所以有關兒童美術心理的研究不僅會涉及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也會涉及美術知識與審美情感問題,同時還會涉及兒童美術心理發展中環境文化影響的問題。

(一)關于兒童美術活動的生理與心理機制問題

如同人類存在語言模式的生物發展結構一樣,人在發展過程中也可能存在著審美發展結構,人的審美經驗甚至在兒童使用蠟筆、顏色之前就已經開始了。研究生命發生基礎的生物學理論一直是研究兒童美術心理發生問題的重要理論依據?!皟和鳛樯l生體,天生就攜帶著一種先天性的‘自然結構’和圖式,這是兒童與生俱來的一些審美心理原感?!眰鹘y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立足于兒童物質生命的本原,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視知錯覺和生理變化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而現代兒童發展心理學基礎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則立足于兒童的社會文化屬性,對兒童美術心理中的文化符號認知理解和體驗問題情有獨鐘。

“心理學是否是純自然科學,是否應當列入生物科學的范疇,這應當是一個應該繼續討論的學術問題。心理學也可以應用比較法,通過和各級動物的比較,來進一步說明人的有關心理現象,但是,無論如何,絕不應該把人的心理機械化和生物化?!苯⒃趦和沓墒鞕C制上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把兒童美術活動能力首先歸于其生理機制的成熟,特別是有關兒童美術技能研究的生理成熟論者往往把幼兒手腕、手掌大小、肌群及手臂肌肉發達程度作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主要原因,并且把美術活動有形的結果視作衡量兒童美術動作機制成熟的重要標準。其實,通過美術活動結果來判斷兒童生理機制發展水平,往往會讓研究者過分相信兒童美術動作技能的“記錄”功能,但事實是,對于那些有動作技能不良記錄的兒童,之所以沒有表現出美術能力,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手臂、手眼協調機制沒有達到成熟水平,而只是由于缺少有關經驗而已。比如“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以為臨摹幾何圖形提供必要基礎。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符合邏輯的。與此相反,我們認為上述研究所得結論也未必完全正確,因為,他們(研究者)把臨摹幾何圖形的能力看成只不過是知覺能力和運動能力的相加,這顯然是不夠的?!眰鹘y兒童發展心理學忽視兒童美術活動特有的整體性,僅僅把兒童繪畫視為一種感知意義上的心理現象,而非多元因素作用下的學習過程。盡管以格式塔心理學為代表的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知覺感官的功能同樣具有抽象、推理等理解上的意義,但是兒童美術活動畢竟不是一種單純的視知覺心理現象,僅憑這些“兒童知覺感官功能的抽象、推理”顯然不能讓兒童順利完成復雜的美術活動任務。

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由于固守實驗、實證的方法研究兒童美術活動中的生

理心理機制,所以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把兒童繪畫作品作為“試紙”,試圖依此判斷兒童智力水平的現象。如20世紀60年代流行于美國的“畫一個人”的測量工具,它旨在依據兒童畫中出現的細節詳盡程度來判斷兒童對環境認知的水平,讓心理學家由此斷言:“那些雖然在紙上自由畫出一些符號,但還沒有能力畫出‘封閉形狀’,或是不能將自己在紙上所畫的符號與他們周圍環境之間聯系起來的兒童,可以看作是三歲兒童的智力水平,在三歲年齡階段,這樣的繪畫水平是正常的。”時至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在我國還依然能夠看到當年美國“畫一個人”測量的影子,如當下我國長期熱度不減的“少兒美術考級”,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兒童美術心理測試。

(二)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知識與情感問題

“人不僅在其本質上是樂于求知的,而且人的生命、全部現實生活也是由知識所建構的?!睆膬和佬g的發生看,游戲是兒童美術活動的重要原生形態,如果說藝術是游戲的一種形式,那么兒童的游戲就是一種藝術形式。知識既然是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那么兒童美術活動的知識就應包括對游戲中物質媒介操作的經驗與相應的內心情感體驗。兒童美術活動不是狹義的藝術專業化的生產或欣賞活動,而是伴隨游戲過程的一種廣義的學習活動,所以它一方面涉及非專門化的寬泛的造型藝術知識,另一方面涉及游戲活動規則以及由實踐操作引發的認知理解行為,即當兒童把玩繪畫工具,進行涂鴉游戲時,不但認識操控了工具,同時也體驗了整個游戲所帶來的精神愉悅。

由于傳統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過分強調兒童美術活動的有形成果,強調兒童美術知識的所謂專業化,因此就難免使自身在兒童美術知識認知與情感表達之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他們一方面認識到“現代繪畫方法確實給兒童提供了表現其心理活動的機會”,使兒童能夠不受傳統技法知識的束縛來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擔心兒童這種自由表達“不僅鼓勵了那些所謂的自發筆畫和因一時沖動而閃現出的形象的大量出現以及由混亂不整的色彩所組成的粗糙的藝術品的大量涌現,而且干擾了受視覺控制的形式的準確性。粗糙的畫筆以及滴色的油筆,僅使兒童們創造出某種片面地表現他的心理狀態的畫?!彼麄兛吹搅藗鹘y寫實主義藝術觀念下技法訓練的弊端,“傳統方法就是讓兒童用一支削尖了的鉛筆一味地把模特描摹下來,”因此使兒童受到了束縛,但同時他們又主張“阻止兒童運用藝術品去再現他所觀察到的現實”。由此可見,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在尊重兒童自由表達與維護經典美術知識的權威之間徘徊不定。

其實,如果我們擺脫經典藝術知識觀對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約束,從兒童美術活動的生命價值出發看待兒童美術活動中知識的個體經驗特征,就可以避免上述矛盾,因為如果心理學也是科學,它就要研究被人們認為是主觀的、個別的、偶然的現象,并且不能否認它們的合規律性。

(三)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中的民族文化影響問題

心理現象是由社會活動、自然環境及社會活動和自然條件所產生的概念等建構而成的。時至今日,雖然科學實證方法仍然是包括兒童美術心理學在內的心理學研究的重要途徑,但是,“科學如果沒有社會環境的需要和刺激,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受實驗心理學科學實證觀的影響,傳統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一直忽視兒童所屬民族文化對兒童美術活動產生的影響。20世紀70年代,美國康達爾大學家庭研究與人類發展學教授w.l.布雷頓曾充分肯定兒童美術發展階段理論的價值,認為“在美術的發展上,世界各地的兒童似乎都遵循著一條共同的規律,他們都是按照上述的美術階段發展的。我們曾經收集了另外一些國家的兒童繪畫,像巴基斯坦、巴西、埃及、印度、烏拉圭、日本以及許多歐洲國家等,從這些國家的兒童畫中也發現了同樣的情況。由此可見,兒童早期的美術作品所采取的形式在世界各國都是相似的,其差異僅在于畫面上所反映的內容有所不同,這些差異不是因為各國文化的不同所造成的,明確地說是因為兒童在繪畫中所反映的各國不同的風土人情所造成的。”從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當“風土人情”沒有作為文化要素進入兒童美術心理研究時,兒童早期繪畫被認為都是相似的。

形成于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心理學則認為某一文化語境制約著語境環境內的人對刺激的反應,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符號表象系統,“人的心理尤其是高級心理活動主要是符號活動,是創建或制造、運用、操作符號的過程?!闭沾擞^點,兒童美術心理活動同樣應該是兒童在一種特定文化環境中的符號認知與操作過程。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發展心理學研究者張增慧、林仲賢合作開展了3-6歲壯族與蒙古族兒童顏色愛好的研究,結果表明:受所屬民族文化的影響,不同民族兒童對顏色的愛好具有差異性。此研究結果為我們認識民族文化與兒童美術心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支持。進入本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兒童美術心理研究進一步表明:“文化的因素將決定繪畫能力的發展,兒童從社會文化資源、日常生活中學習繪畫……即使共屬同樣的文化傳統,地區環境的因素也會影響兒童的認知及繪畫表現?!?

三、不同價值觀、知識觀與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具有決定作用,遺傳只提供兒童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而教育則規定兒童心理發展的現實性。”不同教育觀念下的兒童美術教育直接影響著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我們認為,兒童美術心理研究與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重要區別與聯系在于:前者是針對兒童美術心理現象的事實問題進行歸因分析;后者則是從社會要求出發,在明確兒童美術教育價值、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對兒童美術現象的分析研究來檢驗美術教育內容、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當然“這并不是說,心理學不是實驗教育學的一個必要的參考因素,而只是說,實驗教育學所參考的問題不同于心理學的問題。實驗教育學的問題所涉及的不是兒童一般的和自發的特征和智力,而是有關的教學過程對于這些特征所產生的變化。”

(一)不同價值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正確看待幼兒原始美感的發生以及遺傳基因的文化屬性是兒童美術心理研究的重要哲學起點?!氨R梭要求把兒童當做兒童對待的觀點是應該加以檢討的,因為兒童不僅是一個‘兒童’,而且還確實是一個‘人’,兒童的活動不僅是‘兒童的活動’,而且還是‘人的’活動??床坏健畠和c‘成人’之間的差別是錯誤的,但是,看不到‘兒童’與‘成人’之間作為‘人’而存在的共同性也是不對的”。正是受盧梭的影響,傳統兒童美術教育家往往在“保持兒童藝術天性”和“適時美術教育干預”之間搖擺不定,就連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也不例外。在她看來,“沒有什么繪畫的進階練習能引人達到藝術創造,兒童的繪畫是依自己的情感制作,就象促進自己的語言的成熟一樣,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因此她堅信兒童繪畫是不可教的,但是她又以激烈的語言譴責當前學校展出的那些具有‘自由畫’兒童期特色的可怕的美術作品,她認為心理學家收集、觀察,并加以分類的‘幼兒心理的文件’,其實不過是智能上不法的可怕表現而已,‘它們顯示出兒童的眼睛未受過訓練,手是遲鈍的,心對于美

丑同樣地無感覺,真假不分’?!泵膳_梭利順應兒童的自然成長,確認兒童的努力是自發的,但是又懼怕兒童因缺失訓練而變得美丑不分,同時把這種現象歸罪于心理學家,顯然有失公允。

兒童美術教育的專業化往往把兒童美術學習看成是兒童接近藝術經典的必然途徑,從而忽視了兒童美術心理的自發特征?!八囆g教師很容易有盡可能早地教學生中心透視法這類訣竅的傾向,它使老師顯得很內行,使想盡快達到成人標準的學生感到高興,也會給家長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它很快就變成笨拙的洗腦?!憋@而易見,兒童美術教育家在目睹了實驗心理學關于形狀知覺、圖形記憶與外在刺激條件的研究成果后,會更加堅定利用美術手段促進兒童上述方面發展的信心,于是也就出現了旨在訓練兒童專門化形狀知覺與形狀記憶能力的教學內容,如兒童寫實繪畫訓練,原本是借用了一種藝術式樣的普通美術活動,由于教師偏頗的教學理念,即要刻意強化兒童對客觀形狀知覺記憶的刺激條件,結果出現了固定僵化的兒童美術教學內容與機械死板的訓練模式,使兒童陷入被動的苦惱之中,盡管兒童所畫的形象與客觀實物越來越像,但其自主表達的能力卻越來越差。因此,有美術教育家認為:“發展知覺能力和肌肉運動能力可為兒童繪畫奠定重要基礎,但是,美術活動中的技能操作不是知覺能力與運動能力的簡單相加,如果排除了有關理解、想象和情感興趣等其它心理因素,而一味希望通過專門化的感知訓練來達到發展兒童美術心理的目的,可能會讓兒童付出慘痛的代價?!?

(二)不同知識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幼兒心靈的成長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是一個脆弱的過程,很容易受到在錯誤的時間灌輸的錯誤內容的干擾,在藝術及其他教育中,最出色的教師并不是將自己的所知傾囊相授,而是憑著一個優秀園丁的智慧、觀察、判斷,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眱和佬g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美術知識來實現,這其中包括從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獲得的美術知識。傳統的發展心理學認為,“在專門組織的感覺訓練的條件下,知覺的發展最為有效?!蓖瑫r,“兒童為了正確感知圖畫,必須學會考慮繪畫的特點,他應當掌握社會上已經形成的素描和色彩畫的藝術標準。”如果從兒童的特殊才能或特殊兒童教育培養角度看,上述主張似乎并不錯,但是對于普通兒童發展意義上的兒童美術教育來說,這種狹隘的美術知識觀顯然已經背離了兒童美術教育發展的健康軌道。

關于兒童美術的概念,在《牛津藝術指南》中,其條目的主要內容是:“如果給予兒童方法和機會,他們會用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或者會塑造他們能找到的造型物質,這種能發展成表現物體的素質將持續到青春期。顯然,兒童的美術知識不應是專業化美術知識形態的代指,在魯道夫·阿恩海姆看來,兒童美術“知識的根本是一個感性世界,是我們可以體驗的,從一開始,兒童就試圖用公開的形式表現出他的體驗,這種形式的形成既受到他所接觸到的并知道如何運用的媒介的制約,同時也只有用這種媒介才得以產生。”以上論述雖然沒有為我們界定出明確的兒童美術知識概念,但是,正是這種模糊的表達顯示出兒童美術知識的人文性特點,因為兒童美術知識不僅僅是顯性的知識形態,作為人文知識,它理所當然地還具備隱喻性特征,即作為一種人的體驗與表達,它不是“通過邏輯的、實證的渠道來進行的。”。只有基于這樣的兒童美術知識觀,兒童美術教育才能在促進兒童審美情感、發展兒童審美知覺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并使兒童美術教育成為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外在動力。

(三)不同文化觀的美術教育對兒童美術心理發展的影響

“一個民族的藝術應能在自己后代身上引起一種自豪感,這對許多少數民族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它還能使所有兒童學會尊重其他人獲得的成功,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泵總€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這種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會對本民族兒童美術心理產生重要影響。一個民族的兒童美術教育往往是民族美術文化價值觀的體現,優秀的民族傳統美術文化作為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資源,通過具體的美術教學活動轉化為具體的美術學習內容,會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產生相應的影響。在兒童美術教育實踐中,雖然很多美術教師也把兒童的美術創造活動視為對美術形態符號(如點、線、面等造型要素符號)的認知、理解與表達過程,但是他們并沒有將符號功能與創造符號的民族文化意義緊密聯系起來。因為單純視覺上的美術造型符號僅僅是關于客觀實際物象的物理要素,只有這些“符號”與兒童具體的生活情景相聯系,并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含義時,兒童才能真正受到良好的美術教育。

教師對美術形態要素符號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存在不同的理解,勢必會造成教師對兒童美術教育本體價值判斷的差異。如有教師對所謂傳統經典美術尊崇有加,在選擇兒童美術欣賞教學內容時一味青睞世界名作,而對本地區民間的剪紙、布藝等不屑一顧,久而久之,就可能誤導兒童的民族美術欣賞趣味,使其滋生出偏頗的美術欣賞習慣。當然也有一些美術教師因狹隘的民族文化觀作祟,把民族美術活動內容絕對化,導致兒童誤以為美術活動就是民族美術活動,甚至認為只有本民族的美術形式才配稱為美術,其他民族、地域的美術文化都不是美術。這無疑也會使兒童的美術審美興趣畸形發展,使其滋生出偏狹的民族藝術審美取向。可見,教師持有的文化價值觀通過其組織實施的具體美術教育活動會對兒童美術心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兒童美術論文:交給兒童開啟美術之門的金鑰匙

——引導兒童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探究

關鍵詞: 美術語言 情感 視覺 創新運用

如今的美術教育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人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美術教育是提高兒童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有關搞好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發展。在美術教育中,目前提得最多的就是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現今的美術課堂,創新似乎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的確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未來的社會接班人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會使一個民族充滿活力;創新會使人處于競爭位置的主動;創新會促進兒童思維的活躍性,能發展兒童的多方面的才能。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總希望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能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然而我們要怎樣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呢?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在我出示示范作品或其他學生的優秀作品時,學生總會發出“嘩嘩”的驚嘆聲,而我請他們說說這畫漂亮或好在哪里時,他們又說不出所以然。在課堂作業中很多學生習慣于臨摹書上的示范畫,當老師一再強調要自己創作時,他們的作業也往往顯得單調乏味。分析原因,很多人認為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或態度不端正。然而是否如此呢,我們又該怎么做呢?當然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可不分析原因就武斷地下此結論,我們知道每個兒童至小就喜歡隨意涂鴉,往往還樂此不疲。但卻有不少的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兒童在一定的時期其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沒有提高,達不到一定的層次時,他們就不能堅持美術學習,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就會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而減弱,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顯然在兒童的美術學習中若要保證學生不斷的學習興趣就應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著手,只有兒童對美術學科知識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表現。我們認為最直接影響兒童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的關鍵是:他們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美術語言。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是進行美術的創作與評價的前提和基礎,是打開藝術大門的鑰匙。同時,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也將會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能力,提高兒童的創新意識。我們也曾對部分學生作過咨詢,發現美術創作能力強的學生明顯比創作能力較弱的學生知道的美術語言要多;在進行作品欣賞時也能初步運用美術語言進行分析評價。對于傳統的教學觀念,美術課堂教學只注重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的反復訓練,導致兒童在表現方法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也必然抑制了兒童動手能力及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對兒童的教育是讓兒童快樂地學習,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指導,我們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加強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在實踐中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讓學生靈活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美術語言與技能,讓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加強學生的批判、欣賞能力,并嘗試以恰當的美術語言進行美術創作和對美術作品大膽地分析評價。在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增進其對物質世界和自然現象與美術特質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引導兒童認識和理解一定的美術語言,并進行合理創新運用為主線開展教學探究。具體操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引導兒童對美術作品中美術語言的認識與理解

一切美術作品的制作都必須通過對美術語言的運用才能得以完成。我們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需要美術語言,否則不管我們是要創作好一件美術作品還是要對美術作品進行正確的欣賞都將無從談起。針對兒童面對優秀作品時只會贊嘆,而說不出具體原由,創作時始終只能停留在涂鴉狀態的現象,我們不妨想想,他們掌握和理解了多少相關的美術語言呢?在美術創作中,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有其一定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這些技法和表現形式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也就是相應的美術語言。那么我們首先要讓兒童在美術學習中認識和理解一些美術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美術作品引導兒童欣賞,認識什么是美術語言,有哪些美術語言。美術的語言一般由形狀、線條、色彩、紋理等因素構成,它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巧妙組合,創造出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視覺形象,表達豐富復雜的客觀物象與思想情感。從廣義上講它又可分成構成因素的美術語言和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兩大類。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水平采取相應的側重教學。

1、側重構成因素的美術語言的認識

教學中出示優秀的兒童美術作品,讓學生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這些是作品中呈現其基本形象的美術語言,讓學生理解這些美術語言,并鼓勵學生在作業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大膽運用這些構成因素進行表現,允許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同一種構成因素的語言,不同的學生或表現材料、工具不一樣最終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會是不同的。拿線條語言來講,假如畫一個杯子,當我們拿起筆在紙上描繪它們時,筆痕一出現在紙上,就開始了從實物向視覺形象的轉化過程。杯子在畫面上變成了由線條構成的形狀結構。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顏色不同、粗細不同、深淺不同,各種線條也就表現出不同的韻味與視覺效果。在眾多的作品欣賞中,很多作品都對同一物品進行表現,所采用的表現語言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觀察、分析,對比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韻味與視覺效果有什么不同。如在上第八冊《蔬果寫生》這一課時,先安排學生欣賞幾幅優秀的靜物寫生作品,了解作品中涉及到呈現物象的基本構成因素:在作品背景襯布的表現上有的用重疊的線;有的用隨意而密集的點;有的用單一而灰暗的顏色,也有的用多種而鮮艷的顏色;還有的用樹皮印制等。在欣賞中學生對不同的形象效果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理解了畫面中形象語言的作用。在這樣的認識與理解學習中也為學生的作業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側重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的認識

構成因素在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時也必將反映出一定的美術構成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在欣賞優秀作品時,引導學生找一找作品中用到的構成因素,在這些因素中又體現了哪些構成原理。如在一次六年級的欣賞活動中,在教室里布置了大量的美術作品,有泥塑的,有素描畫,有色彩畫,有廢舊材料的工藝品等。首先讓學生觀察欣賞美術作品,然后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中用到了哪些材料和技法。學生在觀察中做到細致認真,很快能說出作品中所用的材料和技法。而后又要求學生每個人選取兩件不同的作品,說說這兩件作品所涉及到的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有什么不同,它們所表達出來的感覺又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學生選擇了一件建筑線描速寫和一件色彩靜物作品,他對兩幅作品作了一些分析:線描作品中主要是通過線條來表現物體,線條的疏密、粗細體現了一種節奏感,畫面給人輕松而愉快的感覺。另一幅作品主要是通過色彩來表現的,作品中最亮的色彩接近于白色,最深的接近于黑色,另外還有橙色和少量的紅色與較多的不同層次的藍綠對比,形成強烈中有柔和的對比,使人看到這幅作品有一種陽光燦爛的感覺。

在美術活動中多引導學生對作品作分析比較,談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生逐漸關注對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的美術語言,評論時也能初步運用適當的美術用語進行評價。當然,對于美術語言的掌握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有不同要求。如低年級學生注重認識和理解一些簡單、基本的美術語言,如,點、線、形狀、對稱等;高年級可認識理解明暗、肌理、節奏、和諧、平衡等,并能試著把這些用于欣賞評價和創作中。

二、引導兒童在美術作品制作中對美術語言的創新運用

美術語言的表現手法沒有一成不變的,只要敢于嘗試就會有更多適合表達我們內心情感的新的表現方法。作為教師,主要任務就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創造性地運用各式各樣的繪畫語言的方法以及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對美術表現語言進行創新運用,讓學生以更充分、更準確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個性。

1、多向訓練,增強美術作品表現語言的豐富性。

(1)表現形式拓展訓練

比如繪畫中在線條的運用上,我們啟發學生用線的擴展與重復、重疊與交錯、粗細與輕重、深淺與疏密的不同感覺表現不同的事物。在作業中也可自行創造線的表現形式。我們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線條語言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比如讓學生觀察室內,可以發現許多不同的線條與線條組合:粗獷的大結構線條、精致的局部線條、優美柔和的起伏線條等等。在各種各樣的線條中,有的疏散、有的密集。還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線條是如何結合、交叉在一起的。在學生獨自觀察與感受的基礎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用線條去進行表現,就可以表現出有不同特點的視覺畫面,可以避免學生刻意模仿的痕跡,培養出學生的獨特個性。學生對這樣的訓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經過大膽的嘗試,有的很有創意地創造出排線、丁頭弧線、不規則的十字網線、弧狀交錯線、多向散狀交錯線等。

(2)材料、技法活用訓練

在通過多種材料和多種技法的運用學習以后,啟發學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質地、紋理表現出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藝術效果。在兒童美術創作中,還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手法來制作。如:涂、吹、壓、印、灑、揉、擦、刻、刮、粘、刷、染……學生在這樣的創新嘗試中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也非?;钴S,在多種方法的運用中學生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創新能力,在制作中似乎每個人都要做到表現手法和形式與眾不同。如在上半年的四年級里我們安排一節綜合制作課,讓學生收集各種樹葉等材料,在作業中有的學生用樹葉剪貼,有的用樹葉、紙團等印制,有的結合牙刷噴印……在制作中學生表現得很投入,積極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組合表現。從學生的作品中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童趣和天真。

(3)突破定向思維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對曾經描繪過的對象進行再創造。比如可以讓學生改變視角重新表現,可以運用放大、簡化、變形、變色等手段,對已經描繪過的對象或畫面進行處理,從而獲得全新的視覺效果。如在六年級中,我引導學生對學期初的線描畫《亭子》試著用水粉層層疊畫的方法來表現亭子。五年級中我引導學生對人物作夸張、變形等造型嘗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都感受到新的學習點,也表現出比較高的學習熱情。

2、實地寫生,增強學生表現語言的個性和創新性。

(1)在美術活動中多組織學生實地寫生

在寫生中讓他們認識與了解被描繪對象的形狀、比例、結構、色彩、特征、質感……指導學生去觀察、感覺、觸摸、測量、體驗、比較,從而把握對象的特征,為更好地表現對象打下基礎。在學生感受對象時,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由此每個兒童依據自己的獨特感受選擇相應的表現方法和語言,也必將與別人的表現形式有差別,從而體現出獨特的個性。

(2)鼓勵學生作一景多畫

比如畫靜物或畫風景,嘗試用不同的美術語言去表現,并對不同的語言表現結果進行對比,感受與認識不同效果的不同特點。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拓寬學生的表現能力,為創造性的表現奠定基礎。如在風景寫生時,選好一處風景后,我們帶領學生先畫一幅線描風景,再對這一風景畫一幅色彩風景。在作畫中讓學生明白線描畫主要以線來塑造形象,強調對線條的疏密、粗細、曲直等方面的組織和運用;色彩畫主要是靠色彩來塑造形象,是強調對色彩的明暗、冷暖等方面的運用來表現的。

三、引導兒童從美術語言上對不同作品進行分析評價

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美術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組織欣賞活動加強兒童在美術作品欣賞中努力用恰當的美術語言對作品進行解說和評價。其欣賞活動主要有:

1、組織課堂作業欣賞

作業完成后可以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向同學展示,如專門的展覽會或是現場展示等。要求學生運用適當的美術語言對作業進行解說和評價,說說畫面中表現出什么樣的情感。教師通過指導和啟發,使其學會觀察、分析畫面中物體的形狀、比例、色彩及組合關系等,擴大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表現欲,樹立起學生的信心。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欣賞能力與審美情趣。在欣賞中也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側重。

(1)、側重教師示范性評價

教師是受過一定專業培訓的教育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在評價過程中帶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觀點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具有合理性。對作品的評價中教師應適時作一些示范性評價,這樣在無形中引導學生掌握評價作品的方法。當然教師也應在適時對學生的評價給予補充與修正。如:學生評價“這張畫的色彩配得很好看”,這時教師應補充道“因為這張畫用深底色襯托,使畫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強烈”。又如在第八冊風景畫《路》的作業中,學生評價發現畫面中的房子、樹近的小,遠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則好看。那么教師要補充評價這是“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使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表現力,也能在潛意識中引導學生在評價時注意評價語言的規范化。另外,教師適當對學生的評價給予鼓勵和表揚,將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側重學生自評、他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躍躍欲試,都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尊重信任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學生在自評過程中充分闡述自己的想法、創作動機及畫面中的優缺點。學生的他評,即讓其他同學來評價,是對自評的補充,同時也是對作品的具體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另一種看法。學生自評與他評是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這過程中,教師能更深一層地了解學生的想法、觀點,把握不同的學生對美術語言的接受能力,從而促進師生雙邊活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2、開展專門的欣賞課

在對于有一定欣賞能力的班級,教師注意收集大量的美術作品,進行適當的分類,可以按同類題材、相同技法或同一畫種等分類。在課堂中開展專門的欣賞課,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畫種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從中體會美術表現語言的豐富性,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美術作品,要求學生試著從美術語言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和分析。我們在欣賞課中有時讓學生口頭作欣賞討論,有時根據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寫成書面的形式,然后大家交流。學生在欣賞課中都能積極投入到欣賞學習之中來,表現也非?;钴S,從中也嘗到很多樂趣。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能在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運用欣賞性美術術語進行交流,對美術作品作評價和分析。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使學生之間更好地達到情感的交流,也能豐富學生的情感。

四、成果分析

在一年有余的時間里,我們在本校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引導兒童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的探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喜歡繪畫而苦于畫不好畫的同學現今常常有好作品在學校展示,也常在各大賽獲獎;以往調皮、喜歡搗亂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到美術學習中來,有的還要求課余參加美術興趣小組。學校整體美術學習氛圍也有了較大的好轉。在教學中,學生能從中體會到美術學習的快樂,我們教師也享受到了很多的樂趣,感受到為人師的欣慰。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也應該教給孩子掌握打開美術知識大門的鑰匙的方法,不只會簡單模仿。在作業和作品的制作中,讓學生多作美術語言的創新嘗試和綜合運用,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激起他們不斷的學習興趣,以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兒童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兒童美術論文:有關兒童美術教育的人文思考

摘要:探索和建立我國社會主義21世紀的教育目標,是美術教育界共同關心的大事。有識之士認為“一個現代代的未來人,要有知識,才干,有開拓的思想和創新的精神?!边@種觀點反映了美術教育界對兒童人文教育的關注。兒童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及態度,發揮想象力。新世紀的兒童美術教育需要社會全方位的關懷,以人文精神為主線的美育是現代美術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兒童美術教育研究的背景

(一)時代所需的人才

未來社會是一個開放的、充滿競爭的社會,競爭的核心:是否擁有高素質創造型人才。探索、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無論是在今天和明天的社會,如果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很難在充滿競爭的社會里立足。進入21世紀,“以人為本,以培養綜合性人才為宗旨”的現代教育思想越來越深入人心,這就迫切需要我們改革傳統教育中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遞式教學,研究新時期的素質教育,注重情感、態度,注重探索、創造的開放式教育。

(二)兒童早期的藝術教育

情感源于藝術的錘煉,創新的精神源于對個性的尊重,而這些應是在兒童早期就撒播下的種子。自古以來,藝術作為生命的表現同它顯著的感情效果和多樣的社會機能,一直被視為有效的教育手段??鬃幼鳛椤叭f世師表”的大教育家,“游于藝”就是他重要的教育主張。時任中國教育會會長的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他“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刻、繪畫、文學里找到他們遺失的情感。”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教育論》中就曾提出“兒童學習藝術應該是為了發展優美的感情,不應變為手藝。”

(三)兒童美術教育的功能

兒童美術教育在現代中國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兒童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兒童想象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兒童主體性品質和創新精神,特別是美術教育中注重對兒童個性和創造性潛能的開發,這是對人的發展最有價值的貢獻。人的全面發展是人類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兒童美術教育作為美育的一個重要門類始終在促進這一理想的實現。

童年的記憶使人刻骨銘心,因為個體早期生命經驗的存在,組成的兒童種種涂畫行為。根據陳鶴琴先生的研究發現,并斷論:“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涂畫,兒童畫是隨著他的身心發展而發展的,與兒童的感覺、知覺、動作、骨骼、語言及思維等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也受著生活與教育實踐的影響。兒童有運用符號表達情感的天賦,兒童的涂畫和他們的精神世界總是相宜的?!鼻疤K聯教育家認為,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心靈”,讓人自由成長,讓想象自由飛翔,讓心手合一,讓色彩寫在每一個孩子的臉上,即便是兒童美育的靈魂!

(四)兒童美術教育中的現狀

然而,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工業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場經濟的深化,教育備受沖擊,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主義價值觀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兒童,兒童自出生的那一天就被置于一個由幾千年的文化發展造成的復雜的文化社會結構中,他們還沒具備抵御能力時卻被成人所異化。在轉型的現代社會中,成人對于生存和名利的壓力無形中波及到兒童,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兒童美術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長和成人出于對兒童非理性期待,各種蜂擁而至,以盈利為目的的比賽,以及僅以技能技法為基礎的培訓等,致使兒童繪畫中迎合和模仿的現象比比皆是。

曾幾何時,兒童美術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臺灣畫家、作家、兒童美術教育家席幕容在她的《畫出心中的色彩》一書中說:“應該讓孩子在沒有任何競爭壓力下好好地度過一個快樂的童年。所以我不喜歡看兒童畫展,更不愛看有大小獎狀羅列的兒童畫展……觀察自然對于兒童不但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資料的儲存,一個處心積慮要先人一步的生活的開始,他已不再是兒童,或者說,他心中有一部分已不再是兒童了?!北M管席幕容此言看似偏激,但那確實是出于對兒童心理的感受與想象。魯迅說:“殺死了今天也就殺死了明天,”一旦發生了席幕容所說的那種對兒童心理扭曲,“兒童畫”也就失去了意義,也就沒有所謂的鮮活的色彩。

(五)兒童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一些人文主義教育家便提出了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指導思想,并主張重視美育,當時著名的教育家維多里諾正是因為看到了中世紀教會教育壓抑人個性的那一面,才給自己創辦的學校取名為“快樂之家”,并在學校的墻上飾以兒童游戲的繪畫,以激發兒童的熱情。

上個世紀90年代處一場有關“人文精神”的討論在我國展開,它直截了當地觸及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生存意義與價值,涉及了社會思想、道德、精神、文化和教育的發展問題。雖然,“人文精神”是由文學界提出來的,但很快就超出了文學界,而成為眾多學術界人士所關注的問題。現代教育的人文意義與價值及精神在教育中的體現是以人生為目的,人生理想、意義為核心,繼而延伸到知識、道德、審美等各個方面的。

我國兒童美術教育由于受到功利主義教育觀的影響,教育的基點定位在知識和技能的層面,兒童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感體驗,他們喜歡怎么表達,這些問題往往被忽略,它的定位更多的是促進兒童心理走向成人心理的轉換。當然,這種轉換是需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在美術活動中,感性的知識轉授,人性化環境的熏陶,尊重兒童的情感體驗,使之內化為穩定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格。兒童美術教育億具有的人文性質是永恒的,它始終充滿了人性化的關懷和關愛。正如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奠基人福祿貝爾所言:“探究的目的根本不在要成為一名畫家,探究聲音和唱歌的目的也絕不是要成為一名音樂家。”兒童的畫來自于心靈的圖式,這個圖式凝聚了早期的生命體驗,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非理性期待與標準,放下那些功利和條條框框,和兒童一起融入繪畫。在兒童的美術世界中,給一份人文關懷,給一些寬容與理解。 二、兒童美術教育需要人文教育結合

面對眾多的困惑,很難說今天的兒童美術教育狀況是令人滿意的。談起兒童美術教育時,很多家長和老師最關心的是“怎樣教育”這一現實的問題,包括將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孩子怎樣才能提高畫畫水平等等。但是,誰都知道,不懂得心的教育就不能有好的教育主張和方法,不懂得兒童美術教育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突出的教學效果。豐子愷先生對人文精神的教育觀體現了他對美術、音樂、文學的全面精通和研究,他將人文精神的塑造貫穿于整個教育中:兒童美術教育不僅涉及到美術學、教育學、社會學、美學、歷史學、藝術門類等都有廣泛的涉及。以人文為主線的美術文化貫穿于美術學科中,我們轉達給兒童的視覺藝術應該具有一定的價值,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通過人文文化的感召力來釋放的。

(一)正確認識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

我們從來都是和孩子從同一方面看他們的畫,而且是從同一視角。我們往往忘了考慮,兒童美術教育是一個承接和釋放情感的載體,兒童繪畫和他的身心發展一樣,有一些早期的原生態凈土,在這片凈土上,每個孩子都在發展著自己的個性,按自己的規律成長。兒童美術教育在兒童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圣的位置,教師和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他們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一個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二)拓寬兒童美術視野,讓兒童熱愛美術

兒童美術教育是在多元文化影響下以多樣性的面目出現的,是以多元文化思想滲透的、綜合的、全面的審美文化教育,“美是生活”,生活中到處有美的事物。傳統的美術課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繪畫及技能的培養上,使原本應當豐富、生動活潑的美術課,變成了機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訓練。美術不應當局限于課堂中,課堂造成了兒童部分個性的缺失,束縛了他們的想像和創造,兒童美術教育的終點不是要兒童走向一個共同的點,這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應該注重過程,既在過程中提煉美術的精華,讓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受阻礙,自由發展。

大自然是每一位兒童向往的天地,兒童的生活源于自然的觀察和體驗。觀察是美術教育的教學核心,是兒童繪畫的源泉。孩子看的多,經歷的多,留于心中的印象就越多,畫畫時內容就會豐富,想像即無窮。觀察并不是讓兒童照實描繪他們的所見,而是通過觀察來培養他們對生活的一顆敏感、細嫩的心靈,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提高認知水平。教育者要善于抓住觀察的時機,根據兒童的興趣和適宜的環境,用積極的語言,提升兒童對繪畫的興趣。

兒童擁有稚嫩的童心,它無不被情所牽引。色彩是兒童表示情感的語言,教師要善于發掘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知道他們表達的需要,選擇他們所要表達的方式。心理學家發現,美術、音樂等藝術表現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利于心靈的平衡發展。要讓孩子熱愛美術,作為執教和教導者,對自身要有嚴格的要求,自己要熱衷于生活中的美,保持對美術的熱愛。用自己的熱情感染每一顆渴望在白紙上“舞蹈”的心。

(三)美與情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因為它提煉了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并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術教育更是通過生活中那些直觀、生動、具有美感形象的事物來進行的教育。因此,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啟迪兒童對真、善、美的認識,陶冶美的情操,激發美好的理想和追求。

羅丹曾說過:“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贝笞匀坏暮馍缴⑸鐣娘L土人情、生活中人們的相互關愛,到處都蘊藏著美,需要我們引導幼兒去發現,并使他們知道美在哪?為什么美?使他們從小就受到美的熏陶,生活情趣高雅,積極向上。

愛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理想,是真、善、美……”他確信“個人的生命只有當他用來使一切有生命的東西都生活的更高尚、更優美時才有意義”。愛因斯坦的精神境界造就了他的偉大,而這精神境界很重要的精神來源在于他從小對藝術的熱愛。美術教育可以塑造人的靈魂,提高人的精神世界。

(四)美術教育體現人文的價值,為健全人格的塑造打基礎

現代教育和教學思想非常重視“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強調兒童為教學的主體,更注重人的品質與修養的培育,杜威提出要保存兒童的天性,……當讀到這一段論述時,不由回想起尹少淳先生對兒童美術教育的一段精辟論述:“應該以一種發展的眼光看待兒童畫,千萬要保護兒童美術學習的重要品質:如高昂的興趣,旺盛的想象力和主動大膽的創造精神。

福祿培爾(friedrich froebel, 1782-1852)指出:一個孩子的主要性格,決定于個人興趣愿望的自我活動。兒童可以從工作中學習,經由運動神經連接思想與行動,可說是發展思考過程的最佳方法。兒童把美術活動視為游戲,既有興趣,又有參加活動的愿望。因此,美術教育很重要的一個教育功能——統整人格。

許多心理學家已經證明,自由說話或交談,是緩和個人情感與他人之不和,以及侵蝕行動最有效的安全活塞。由于兒童語言發展的局限,他們還不善于用語言表達那些令他感到新奇或不滿的事情,他們常選擇繪畫的方式來表達,邊畫邊用語言來進行補充。這是因為美術活動比較開放,兒童可以不受限制自由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這使他們的情緒、情感能夠得到充分的渲泄,可以使兒童解脫心理壓力和緊張,獲得情感自由和適應能力,受到精神健康和心理治療之效。

美術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達和創新,因而在美術創作中沒有失敗,不會產生挫折感,兒童的心情愉悅。在嘗試操作或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可以在毫無壓力的情況下,豐富自己的學習經驗,體驗到發現、探索的樂趣。在完成作品時,他們又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油然而生。

每次美術嘗試,對兒童來說是一次新的挑戰,在新的挑戰中他們所體驗、感受的那份快樂、自信、成功,為他們今后能夠勇敢面對新問題、新環境作好了準備。#p#三、全面發展的兒童美術教育

(一)把合適的美術教育還給孩子

日本的兒童美術教育重在體驗與創造,他們準備了各種彩色泥土給孩子盡情玩樂,讓孩子體驗色彩、自由作畫,鼓勵個人的表達方式。而要讓兒童畫真正成為“兒童自己的畫”,評價方面非常重要。日本公立幼兒園的教師從不對孩子的畫橫加評價,而是細心地把每個孩子的畫懸掛張貼,由孩子們欣賞討論。邊霞博士認為我們的教師應該轉換評價的方式,如可以問孩子“最喜歡哪一張”而不是“哪一張最好”,因為我們要做的是允許孩子表現和發展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允許不同評價尺度的存在,允許個性的發展。如果我們的評價還是教師一言堂,“這張畫我喜歡”“這張畫很干凈”“這張畫畫得很好”“這張畫亂七八糟,我不喜歡”,那么,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理解美術教育到底是為了什么,這樣我們將永遠不可能還給孩子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育。

(二)家庭與兒童美術教育

兒童的早期教學與家庭影響較大,在自由寬松氛圍里生活的兒童,一般性格開朗,活潑好動,思維靈活,無拘無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位老師。兒童是在成人的價值觀里成長的,他們被家長所鼓勵,贊揚的某一方面和水平,均是建立在家長的文化素養上。家長的價值觀在許多方面與人文文化教育觀背道而馳,但兒童天天都要和其打交道,生活在一起。在一種潛移默化的自然影響下,兒童們的身心和文化素質已開始有一定的模式,當這一模式與美術教育觀念對話時,隨時發生矛盾與沖突。

阿恩海姆評論說:“我想不出有什么藝術與美術創造中的基本因素是在兒童作品看不到萌芽的?!庇變浩谑侨说囊簧凶顭o憂無慮的階段,沒有學習任務和壓力,他們可以自由盡情地去游樂,且樂此不疲地從事一切藝術活動。他們從自己的探索中不斷得到反饋,得到享受。例如,兒童的繪畫興趣是這樣被激發的:兒童隨意涂抹,卻能成為一幅作品得到成人的贊賞,這時所帶給兒童的不僅是過程的愉悅,還能及時獲得結果的享用。當他完成一幅來時,他會迫不及待希望成人分享他的快樂。這樣,他也很容易從成人那里得到正面的反饋來加強作畫的動機。

(三)教師與兒童美術教育

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在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應是“援助者”而非“教導者”,互動中的兒童美術教育的結果是要把兒童引向一個較為完美的狀態,而其中包含了人文的情懷及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教育。兒童美術教育是一種深層次的隱性文化教育,教師的素質和意識在美術教育中有很大的影響,一個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勝任美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我認為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素質:

1、走進童心世界

教師所耕耘的是一片凈土。教師工作之所以純潔,是因為他所面對的是一群純潔的孩子,教育工作者不能容忍用骯臟的靈魂去玷污這圣潔的土地。做教育工作者不能沒有愛心。熱愛本職工作,就會自覺地去辛勤耕作,就會去認真地實踐,就會時刻警告自己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知識,就會認真選擇自己的事業,勇往直前。當好孩子的美術教師,必須要熱愛生活,要有耐心,幫助孩子學會寬容和理解,使孩子能理解、尊重人、關心人,懂得如何和別人合作,能夠很好地與人交流,相處與配合。

孩子是赤裸裸地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的身上沒有太多道德理論的束縛,對于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教師要千方百計來保護,扶植兒童興趣的萌芽。讓我們暫且放下頭腦中固有的對兒童繪畫的種種期待與標準,和孩子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繪畫,你不僅能發現孩子的另一個世界,也能喚醒你自己正在沉睡的另一種感悟。

2、精通本職專業,力求全面發展

作為一名教師要能解讀兒童繪畫,善于與兒童溝通。如果不能了解孩子就無法做好本職工作。現代兒童美術教育以人發展為中心,教育兒童的前提建立在尊重和了解兒童,一切以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為基礎上。教師不僅要須知心理學知識,而且要具有理解兒童,善于和兒童建立密切融洽關系的本領。他們能隨時進入兒童的天地中來,能聽懂兒童的心聲,知道兒童喜歡什么,需要什么,他們怎么想,怎么做;并能以平等、友善的態度與兒童做朋友。只有這樣,教師才有資格去幫助和指導兒童。

美術教師還必須熟悉兒童們創造的視覺語言符號,能欣賞和正確評價兒童作品。兒童繪畫反映兒童的內心世界,教師要通過兒童的作品去了解他們的愛好、性格,他們的成長狀況。教師對兒童的藝術創造要充滿熱情,具有關愛之心,耐心地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因勢利導的做好教學工作。教師指導兒童不能以個人愛好為準則,不要對兒童輕易去批評和否定,要以友愛協商的態度,在美術活動中,至始至終,幫助兒童身心及人格的全面發展。

3、讓人文教育走進兒童美術

人文教育提倡創建積極的充滿人性味的師生關系和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兒童在這種氛圍中充分展現個性。《學會生存》中指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其成為一個完善的人?!睋Q言之,人文教育強調以人為中心,注重教師所應具備的人性觀。美術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強歷史感、責任感和自我感,那就是如何獨立思考,發展自身,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相融相通。此外,也要了解外部民辦及其面貌,與我們的感覺、心境、精神、情緒等所能體驗到的內部世界融為一體。用這樣的人文精神去開發兒童的美術素養,陶冶情操,促進個性發展。

“世間的大人們,你們是由兒童變成的,你們的童心不曾完全泯滅。你們應該時時召回自己的童心,親身去看看兒童的世界,不要誤解他們,虐待他們,摧殘他們的美麗與幸福?!必S子愷先生對兒童心理的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要求使我們為感親切。新世紀的兒童比以往更聰明,更具有探索精神,同時對教育的要求也就更加高了。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在目前這種科技日益先進的社會生活里,美術學習有助于兒童發展自身最大的潛能。

讓我們召喚社會各界人士共同關注正在成長的兒童美術教育,把精神、把傳統、把最廣泛意義下的文化相傳下去;關懷意味著愛,用愛美化兒童心靈,締造出具有靈性的兒童美術,還兒童一個率真的童年!

兒童美術論文:透過美術教育對兒童生長環境的思考

內容摘要:本文是針對當今物質文明發達、精神文明匱乏的問題,闡述由該問題引發的人文環境對兒童生長環境的種種影響。在兒童美術教育上,美術教師尤其是兒童美術教師,對兒童生長環境應有全面的認識、判斷、選擇和探究。

關 鍵 詞:選擇 美術教育 兒童 生長環境

生活在現今社會的兒童,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優勢。科技的巨大進步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豐富且繁華的世界為生活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務。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金錢、聰明和美麗等等現實因素,這似乎構成了兒童生長環境的“幸福模式”,許多家長都朝著這些可預見的“幸福”苦苦追求著,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環境;然而,真正的精神需求有時卻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了。在這個看似“幸福”的環境里,兒童時時面對周圍的種種誘惑,盲從著感官欲望和物質欲望。其實孩子們并不感到快樂,物質的滿足無法填補饑餓的心靈,過量的物質刺激和各種信息的轟炸,容易導致兒童無所適從,拜金意識過強、疏遠自然而無法與人溝通、甚至導致品德低下和思想狹隘。

我們要重視少年兒童所面臨的工業文化和商業環境的侵襲和催化,例如當前流行的漫畫、設計、時裝、卡通、影視及新媒體這一類視覺文化,它們正在以各種姿態融入我們的生活,它們表面上迎合人們的需要,而實際上已在潛移默化地支配人們的意識,取代人的思考從而壟斷某些觀念。所以,作為兒童美術教師和父母們,必須就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做出仔細的觀察、衡量和理智的選擇和淘汰。

當然,我們在這里所說的環境,已不僅僅指自然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更擔憂的是孩子生存的人文環境已被瓦解,以及它所造成的對兒童精神和成長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從兒童早期教育這個角度來看,兒童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目前整個社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必然受到很大的沖擊,教育的功利性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面對當前兒童美術教育,不同的愿望和態度,不同的社會風氣,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取向,不一樣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便決定和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

作為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到部分大學生(未來的兒童美術教師)對兒童美術教學的認識存在著片面性,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所學的知識技能,很少站在兒童的角度來進行學習和教學;他們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具體操作不熟悉,同時對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與教育目標理解不夠,因而,導致了表面教學模式與兒童內在心理發展相脫節的現象。而成人,尤其是家長,在看待兒童學美術教育的心態千差萬別,其態度直接影響了兒童的學習質量和思維發展。一種文化環境的產生,一種心理取向的形成,帶給兒童的影響雖說是無形的,卻是永遠的。有些人選擇命令的態度“教育”孩子,結果造成孩子順從、膽小,習慣由別人來安排一切;有些人認為美術的價值僅僅在于像與不像之間,把孩子當成復印機;有些人認為獲獎和考級才是證明孩子聰明才智的唯一途徑,其結果可能使兒童的思維機械化,使美術教育變成一種帶有投機性質的商業行為。處于這樣的環境下,兒童的童心和獨立精神不是被抹殺就是被誤導了。

眾所周知,美術重要,就在于它是構成人文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美術的創作能給予人們一種精神力量。美術創作能喚起兒童早期的精神活動,兒童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愿望,并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創作過程中獲得心靈的滿足。例如通過線條的練習進行思維的游戲,通過色彩繪畫可以表達情緒和感覺,獲得和諧的審美體驗。相對于電腦游戲而言,美術教育顯得更安全更有創造力,它不但不會使孩子變得麻木和冷漠,還可能喚起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細膩的情感體驗??梢哉f,家長選擇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無疑是為孩子的成長多提供了一條精神的通道。事實上,輕視美術教育的人們已經付出了代價。例如,我們的許多城市已經變得越來越相似,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已不再是“詩的國度”“花的海洋”,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建筑的粗制濫造和復制模仿。自然環境的過分人工化,建筑空間審美的喪失,僵硬、冷漠的水泥森林,使人感到空虛和精神的無所依靠,接下來就是人文環境的失落。

近年來,人們漸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隨著美育地位的提升,兒童成長的空間和環境得到了適當的改善。多一點理解和支持,少一點商業性和功利性,為兒童營建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讓兒童在美術課中獲得更多的創造性、獨立性和勇氣,是美術教育的任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的職責,換言之,美術可以成為兒童心靈成長的一種安慰。

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衡量孩子聰明與否往往是通過其學習成績來評估的;這一狹窄單一價值體系常常迫使孩子、老師和父母都承受著不切實際的壓力。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各有長處,單一的價值體系并不能充分地將其顯示出來;這在美術課上已有所表現,盡管兒童的繪畫表現得很不一樣,但大都是心靈的自由獨白。康德曾經講過:教育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以培養社會人為首要目的,關鍵是大人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家長的態度和眼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限定了兒童生長環境的空間和品質。

就美術教育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兒童作品趨向于畫面華麗、技能復雜;表達內心世界的作品少了,大家都感覺到很難在城市里發現讓人感動的兒童畫,反而在一些邊遠地區,兒童的作品卻常能引起更多的注意。是不是我們把孩子的美術才能給格式化了?

這是可怕的。如果我們不去對這種種的“熱現象”作“冷思考”,不去考慮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將來的需要,逃避為孩子做出選擇的責任而去追求時尚,根據時尚為孩子選擇衣服、書籍、娛樂、美術等等,那么單純的美術教育便會陷入市場的漩渦而失去教育的方向。假設一下,如果兒童才能的培養像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一樣,兒童生長環境像是無限擴大的工廠或是連鎖店,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會像螞蟻或蜜蜂,盡管很努力,但是沒有創造性,缺乏主見,而沒有創造性和個人自由意志構成的統一模式的社群,那將是沒有多少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環境能讓我們的孩子幸福嗎?

不管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是美少女式的、圣斗士式的、歌星、芭比娃娃式的還是明星式的,如果全都朝著一定的可想象的“成績”進行培養,他們將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會扭曲變形,也許會泛濫成災而失去任何價值。實際上每個孩子都迫切需要因材施教,迫切需要兒童美術教師為他們的成長環境作出慎重的選擇和建構。

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在工作和工作結果中獲得樂趣,教育的目標始終應該是使學生在離校時擁有和諧的人格……學校始終應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取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一般學科的基礎,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就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比起那些靠主要技能訓練來獲得細節知識的人來說會更好地適應社會。”

愛因斯坦的觀點給我們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是:單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太適合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時代要求人才個性化、綜合化、信息化,而且要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和家長要仔細衡量選擇兒童生長的環境,還要經過長期有規律的教育來培養兒童自身的意志。而這一切的獲得都需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境。

毀壞一個人文環境是極其容易的,而重建一個好的人文環境卻需要緩慢而艱苦的過程。當人們還停留在對傳統建筑的永遠刪除的麻木與接受冷漠僵化的鋼筋水泥建筑盲目占據空間的無奈上時,對現代圖像世界、商業文明的接受來不及消化、吸收、排斥的同時,有些惡俗文化已迅速蔓延至整個社會環境,并迅速被兒童所吸收,成為他們的偶像與精神寄托。

美術教育不是消遣。它是一種智力,一種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內部力量,以克服現在和將來可能面臨的種種障礙。人類可以通過教育不斷地超越自身,超越自己的體能、智慧及精神的極限。這種超越始終存在于張揚個性、釋放自由精神的過程之中,而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學生展示和體現這種精神。

筆者認為,只有立足于自身文化,喚起對自身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感,才更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同時我們應注重讓兒童學會自制和自律;只有擁有了自身文化的“根”,才能更好地吸納外來知識而體現出自我發展的價值?,F代的機器文明帶給我們太多的方便、太多的物質刺激,整個世界猶如一個龐大的市場,時時都充滿生機活力也充滿誘惑和陷阱,我們無法用過去的觀念來看待這個復雜繁華的世界,生活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危機,也帶來新的希望。兒童也是希望之一。

兒童美術論文:交給兒童開啟美術之門的金鑰匙

——引導兒童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探究

關鍵詞: 美術語言 情感 視覺 創新運用

如今的美術教育已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人們也清楚地認識到美術教育是提高兒童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有關搞好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在不斷地更新發展。在美術教育中,目前提得最多的就是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F今的美術課堂,創新似乎成了一個永恒的話題,的確我們的社會需要創新,未來的社會接班人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會使一個民族充滿活力;創新會使人處于競爭位置的主動;創新會促進兒童思維的活躍性,能發展兒童的多方面的才能。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總希望學生通過美術學習能具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然而我們要怎樣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呢?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在我出示示范作品或其他學生的優秀作品時,學生總會發出“嘩嘩”的驚嘆聲,而我請他們說說這畫漂亮或好在哪里時,他們又說不出所以然。在課堂作業中很多學生習慣于臨摹書上的示范畫,當老師一再強調要自己創作時,他們的作業也往往顯得單調乏味。分析原因,很多人認為是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或態度不端正。然而是否如此呢,我們又該怎么做呢?當然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不可不分析原因就武斷地下此結論,我們知道每個兒童至小就喜歡隨意涂鴉,往往還樂此不疲。但卻有不少的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兒童在一定的時期其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沒有提高,達不到一定的層次時,他們就不能堅持美術學習,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愛就會隨著年齡一天天的增長而減弱,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顯然在兒童的美術學習中若要保證學生不斷的學習興趣就應從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著手,只有兒童對美術學科知識的把握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時才能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表現。我們認為最直接影響兒童動手能力和對美術的認識水平的關鍵是:他們是否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美術語言。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是進行美術的創作與評價的前提和基礎,是打開藝術大門的鑰匙。同時,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也將會有助于培養兒童的情感體驗和表達能力,提高兒童的創新意識。我們也曾對部分學生作過咨詢,發現美術創作能力強的學生明顯比創作能力較弱的學生知道的美術語言要多;在進行作品欣賞時也能初步運用美術語言進行分析評價。對于傳統的教學觀念,美術課堂教學只注重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的反復訓練,導致兒童在表現方法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也必然抑制了兒童動手能力及個性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對兒童的教育是讓兒童快樂地學習,在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選擇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逐步體會美術學習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指導,我們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加強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在實踐中主要通過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讓學生靈活理解和運用相關的美術語言與技能,讓學生樂于參與美術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加強學生的批判、欣賞能力,并嘗試以恰當的美術語言進行美術創作和對美術作品大膽地分析評價。在美術創作中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增進其對物質世界和自然現象與美術特質的相互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以引導兒童認識和理解一定的美術語言,并進行合理創新運用為主線開展教學探究。具體操作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引導兒童對美術作品中美術語言的認識與理解

一切美術作品的制作都必須通過對美術語言的運用才能得以完成。我們創作一件美術作品需要美術語言,否則不管我們是要創作好一件美術作品還是要對美術作品進行正確的欣賞都將無從談起。針對兒童面對優秀作品時只會贊嘆,而說不出具體原由,創作時始終只能停留在涂鴉狀態的現象,我們不妨想想,他們掌握和理解了多少相關的美術語言呢?在美術創作中,任何一件美術作品它都有其一定的表現技法和形式。這些技法和表現形式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也就是相應的美術語言。那么我們首先要讓兒童在美術學習中認識和理解一些美術語言。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美術作品引導兒童欣賞,認識什么是美術語言,有哪些美術語言。美術的語言一般由形狀、線條、色彩、紋理等因素構成,它們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巧妙組合,創造出各種各樣、千變萬化的視覺形象,表達豐富復雜的客觀物象與思想情感。從廣義上講它又可分成構成因素的美術語言和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兩大類。在教學中我們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水平采取相應的側重教學。

1、側重構成因素的美術語言的認識

教學中出示優秀的兒童美術作品,讓學生找一找作品中有哪些構成因素。如:點、線、形狀、色彩、結構、明暗、空間、材質、肌理等。這些是作品中呈現其基本形象的美術語言,讓學生理解這些美術語言,并鼓勵學生在作業中發揮自己的個性,大膽運用這些構成因素進行表現,允許學生的差異性。對于同一種構成因素的語言,不同的學生或表現材料、工具不一樣最終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會是不同的。拿線條語言來講,假如畫一個杯子,當我們拿起筆在紙上描繪它們時,筆痕一出現在紙上,就開始了從實物向視覺形象的轉化過程。杯子在畫面上變成了由線條構成的形狀結構。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顏色不同、粗細不同、深淺不同,各種線條也就表現出不同的韻味與視覺效果。在眾多的作品欣賞中,很多作品都對同一物品進行表現,所采用的表現語言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觀察、分析,對比它們所表現出來的韻味與視覺效果有什么不同。如在上第八冊《蔬果寫生》這一課時,先安排學生欣賞幾幅優秀的靜物寫生作品,了解作品中涉及到呈現物象的基本構成因素:在作品背景襯布的表現上有的用重疊的線;有的用隨意而密集的點;有的用單一而灰暗的顏色,也有的用多種而鮮艷的顏色;還有的用樹皮印制等。在欣賞中學生對不同的形象效果發表了自己的見解,理解了畫面中形象語言的作用。在這樣的認識與理解學習中也為學生的作業和創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側重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的認識

構成因素在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時也必將反映出一定的美術構成原理。如:多樣統一、比例、對稱、平衡、節奏、對比、和諧等。在欣賞優秀作品時,引導學生找一找作品中用到的構成因素,在這些因素中又體現了哪些構成原理。如在一次六年級的欣賞活動中,在教室里布置了大量的美術作品,有泥塑的,有素描畫,有色彩畫,有廢舊材料的工藝品等。首先讓學生觀察欣賞美術作品,然后請學生說說這些作品中用到了哪些材料和技法。學生在觀察中做到細致認真,很快能說出作品中所用的材料和技法。而后又要求學生每個人選取兩件不同的作品,說說這兩件作品所涉及到的構成原理的美術語言有什么不同,它們所表達出來的感覺又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學生選擇了一件建筑線描速寫和一件色彩靜物作品,他對兩幅作品作了一些分析:線描作品中主要是通過線條來表現物體,線條的疏密、粗細體現了一種節奏感,畫面給人輕松而愉快的感覺。另一幅作品主要是通過色彩來表現的,作品中最亮的色彩接近于白色,最深的接近于黑色,另外還有橙色和少量的紅色與較多的不同層次的藍綠對比,形成強烈中有柔和的對比,使人看到這幅作品有一種陽光燦爛的感覺。

在美術活動中多引導學生對作品作分析比較,談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生逐漸關注對美術作品的表現形式,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更多的美術語言,評論時也能初步運用適當的美術用語進行評價。當然,對于美術語言的掌握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有不同要求。如低年級學生注重認識和理解一些簡單、基本的美術語言,如,點、線、形狀、對稱等;高年級可認識理解明暗、肌理、節奏、和諧、平衡等,并能試著把這些用于欣賞評價和創作中。

二、引導兒童在美術作品制作中對美術語言的創新運用

美術語言的表現手法沒有一成不變的,只要敢于嘗試就會有更多適合表達我們內心情感的新的表現方法。作為教師,主要任務就是要教給學生如何創造性地運用各式各樣的繪畫語言的方法以及思維方式。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對美術表現語言進行創新運用,讓學生以更充分、更準確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受,展示自己的個性。

1、多向訓練,增強美術作品表現語言的豐富性。

(1)表現形式拓展訓練

比如繪畫中在線條的運用上,我們啟發學生用線的擴展與重復、重疊與交錯、粗細與輕重、深淺與疏密的不同感覺表現不同的事物。在作業中也可自行創造線的表現形式。我們還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發現線條語言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比如讓學生觀察室內,可以發現許多不同的線條與線條組合:粗獷的大結構線條、精致的局部線條、優美柔和的起伏線條等等。在各種各樣的線條中,有的疏散、有的密集。還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線條是如何結合、交叉在一起的。在學生獨自觀察與感受的基礎上,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用線條去進行表現,就可以表現出有不同特點的視覺畫面,可以避免學生刻意模仿的痕跡,培養出學生的獨特個性。學生對這樣的訓練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經過大膽的嘗試,有的很有創意地創造出排線、丁頭弧線、不規則的十字網線、弧狀交錯線、多向散狀交錯線等。

(2)材料、技法活用訓練

在通過多種材料和多種技法的運用學習以后,啟發學生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利用材料的不同質地、紋理表現出不同的肌理,不同形式感的藝術效果。在兒童美術創作中,還可啟發學生用不同的手法來制作。如:涂、吹、壓、印、灑、揉、擦、刻、刮、粘、刷、染……學生在這樣的創新嘗試中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也非?;钴S,在多種方法的運用中學生也表現出了極大的創新能力,在制作中似乎每個人都要做到表現手法和形式與眾不同。如在上半年的四年級里我們安排一節綜合制作課,讓學生收集各種樹葉等材料,在作業中有的學生用樹葉剪貼,有的用樹葉、紙團等印制,有的結合牙刷噴印……在制作中學生表現得很投入,積極運用多種材料和方法進行組合表現。從學生的作品中能真正感受到他們的童趣和天真。

(3)突破定向思維訓練

在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對曾經描繪過的對象進行再創造。比如可以讓學生改變視角重新表現,可以運用放大、簡化、變形、變色等手段,對已經描繪過的對象或畫面進行處理,從而獲得全新的視覺效果。如在六年級中,我引導學生對學期初的線描畫《亭子》試著用水粉層層疊畫的方法來表現亭子。五年級中我引導學生對人物作夸張、變形等造型嘗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時都感受到新的學習點,也表現出比較高的學習熱情。

2、實地寫生,增強學生表現語言的個性和創新性。

(1)在美術活動中多組織學生實地寫生

在寫生中讓他們認識與了解被描繪對象的形狀、比例、結構、色彩、特征、質感……指導學生去觀察、感覺、觸摸、測量、體驗、比較,從而把握對象的特征,為更好地表現對象打下基礎。在學生感受對象時,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由此每個兒童依據自己的獨特感受選擇相應的表現方法和語言,也必將與別人的表現形式有差別,從而體現出獨特的個性。

(2)鼓勵學生作一景多畫

比如畫靜物或畫風景,嘗試用不同的美術語言去表現,并對不同的語言表現結果進行對比,感受與認識不同效果的不同特點。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拓寬學生的表現能力,為創造性的表現奠定基礎。如在風景寫生時,選好一處風景后,我們帶領學生先畫一幅線描風景,再對這一風景畫一幅色彩風景。在作畫中讓學生明白線描畫主要以線來塑造形象,強調對線條的疏密、粗細、曲直等方面的組織和運用;色彩畫主要是靠色彩來塑造形象,是強調對色彩的明暗、冷暖等方面的運用來表現的。

三、引導兒童從美術語言上對不同作品進行分析評價

讓學生學會欣賞美術作品是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美術語言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組織欣賞活動加強兒童在美術作品欣賞中努力用恰當的美術語言對作品進行解說和評價。其欣賞活動主要有:

1、組織課堂作業欣賞

作業完成后可以以多種形式組織學生向同學展示,如專門的展覽會或是現場展示等。要求學生運用適當的美術語言對作業進行解說和評價,說說畫面中表現出什么樣的情感。教師通過指導和啟發,使其學會觀察、分析畫面中物體的形狀、比例、色彩及組合關系等,擴大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求知欲與表現欲,樹立起學生的信心。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不斷提高欣賞能力與審美情趣。在欣賞中也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側重。

(1)、側重教師示范性評價

教師是受過一定專業培訓的教育者,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在評價過程中帶有成熟的、理性的、全面的觀點和看法,在分析作品的能力上具有合理性。對作品的評價中教師應適時作一些示范性評價,這樣在無形中引導學生掌握評價作品的方法。當然教師也應在適時對學生的評價給予補充與修正。如:學生評價“這張畫的色彩配得很好看”,這時教師應補充道“因為這張畫用深底色襯托,使畫面中的景物更醒目,所以色彩效果強烈”。又如在第八冊風景畫《路》的作業中,學生評價發現畫面中的房子、樹近的小,遠的大,是不好看的,而反之則好看。那么教師要補充評價這是“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使學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原因,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表現力,也能在潛意識中引導學生在評價時注意評價語言的規范化。另外,教師適當對學生的評價給予鼓勵和表揚,將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側重學生自評、他評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躍躍欲試,都想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教師應尊重信任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學生在自評過程中充分闡述自己的想法、創作動機及畫面中的優缺點。學生的他評,即讓其他同學來評價,是對自評的補充,同時也是對作品的具體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另一種看法。學生自評與他評是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在這過程中,教師能更深一層地了解學生的想法、觀點,把握不同的學生對美術語言的接受能力,從而促進師生雙邊活動,更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2、開展專門的欣賞課

在對于有一定欣賞能力的班級,教師注意收集大量的美術作品,進行適當的分類,可以按同類題材、相同技法或同一畫種等分類。在課堂中開展專門的欣賞課,讓學生了解各種不同的畫種和不同的表現方法,從中體會美術表現語言的豐富性,學會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美術作品,要求學生試著從美術語言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評價和分析。我們在欣賞課中有時讓學生口頭作欣賞討論,有時根據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寫成書面的形式,然后大家交流。學生在欣賞課中都能積極投入到欣賞學習之中來,表現也非?;钴S,從中也嘗到很多樂趣。

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要不斷啟發學生能在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運用欣賞性美術術語進行交流,對美術作品作評價和分析。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使學生之間更好地達到情感的交流,也能豐富學生的情感。

四、成果分析

在一年有余的時間里,我們在本校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引導兒童對美術語言的認識與創新運用的探究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學生對美術的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以前喜歡繪畫而苦于畫不好畫的同學現今常常有好作品在學校展示,也常在各大賽獲獎;以往調皮、喜歡搗亂的學生也積極投入到美術學習中來,有的還要求課余參加美術興趣小組。學校整體美術學習氛圍也有了較大的好轉。在教學中,學生能從中體會到美術學習的快樂,我們教師也享受到了很多的樂趣,感受到為人師的欣慰。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從學生的發展角度出發,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美術語言,學會欣賞美術作品。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也應該教給孩子掌握打開美術知識大門的鑰匙的方法,不只會簡單模仿。在作業和作品的制作中,讓學生多作美術語言的創新嘗試和綜合運用,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激起他們不斷的學習興趣,以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兒童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兒童美術論文:透過美術教育對兒童生長環境的思考

內容摘要:本文是針對當今物質文明發達、精神文明匱乏的問題,闡述由該問題引發的人文環境對兒童生長環境的種種影響。在兒童美術教育上,美術教師尤其是兒童美術教師,對兒童生長環境應有全面的認識、判斷、選擇和探究。

關 鍵 詞:選擇 美術教育 兒童 生長環境

生活在現今社會的兒童,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優勢??萍嫉木薮筮M步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足,豐富且繁華的世界為生活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務。每個人都有可能擁有金錢、聰明和美麗等等現實因素,這似乎構成了兒童生長環境的“幸福模式”,許多家長都朝著這些可預見的“幸?!笨嗫嘧非笾?,想方設法為自己的孩子創造優越的生活環境;然而,真正的精神需求有時卻容易被低估甚至忽略了。在這個看似“幸?!钡沫h境里,兒童時時面對周圍的種種誘惑,盲從著感官欲望和物質欲望。其實孩子們并不感到快樂,物質的滿足無法填補饑餓的心靈,過量的物質刺激和各種信息的轟炸,容易導致兒童無所適從,拜金意識過強、疏遠自然而無法與人溝通、甚至導致品德低下和思想狹隘。

我們要重視少年兒童所面臨的工業文化和商業環境的侵襲和催化,例如當前流行的漫畫、設計、時裝、卡通、影視及新媒體這一類視覺文化,它們正在以各種姿態融入我們的生活,它們表面上迎合人們的需要,而實際上已在潛移默化地支配人們的意識,取代人的思考從而壟斷某些觀念。所以,作為兒童美術教師和父母們,必須就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做出仔細的觀察、衡量和理智的選擇和淘汰。

當然,我們在這里所說的環境,已不僅僅指自然環境,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更擔憂的是孩子生存的人文環境已被瓦解,以及它所造成的對兒童精神和成長的不可估量的影響。

從兒童早期教育這個角度來看,兒童的成長與社會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在目前整個社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必然受到很大的沖擊,教育的功利性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面對當前兒童美術教育,不同的愿望和態度,不同的社會風氣,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取向,不一樣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便決定和造就了形形色色的兒童生長和生活的環境。

作為美術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我注意到部分大學生(未來的兒童美術教師)對兒童美術教學的認識存在著片面性,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所學的知識技能,很少站在兒童的角度來進行學習和教學;他們對兒童美術教育的具體操作不熟悉,同時對兒童美術教育的意義與教育目標理解不夠,因而,導致了表面教學模式與兒童內在心理發展相脫節的現象。而成人,尤其是家長,在看待兒童學美術教育的心態千差萬別,其態度直接影響了兒童的學習質量和思維發展。一種文化環境的產生,一種心理取向的形成,帶給兒童的影響雖說是無形的,卻是永遠的。有些人選擇命令的態度“教育”孩子,結果造成孩子順從、膽小,習慣由別人來安排一切;有些人認為美術的價值僅僅在于像與不像之間,把孩子當成復印機;有些人認為獲獎和考級才是證明孩子聰明才智的唯一途徑,其結果可能使兒童的思維機械化,使美術教育變成一種帶有投機性質的商業行為。處于這樣的環境下,兒童的童心和獨立精神不是被抹殺就是被誤導了。

眾所周知,美術重要,就在于它是構成人文環境的一個重要部分,美術的創作能給予人們一種精神力量。美術創作能喚起兒童早期的精神活動,兒童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愿望,并在這些看似簡單的創作過程中獲得心靈的滿足。例如通過線條的練習進行思維的游戲,通過色彩繪畫可以表達情緒和感覺,獲得和諧的審美體驗。相對于電腦游戲而言,美術教育顯得更安全更有創造力,它不但不會使孩子變得麻木和冷漠,還可能喚起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細膩的情感體驗??梢哉f,家長選擇對孩子進行美術教育,無疑是為孩子的成長多提供了一條精神的通道。事實上,輕視美術教育的人們已經付出了代價。例如,我們的許多城市已經變得越來越相似,越來越多的自然環境已不再是“詩的國度”“花的海洋”,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建筑的粗制濫造和復制模仿。自然環境的過分人工化,建筑空間審美的喪失,僵硬、冷漠的水泥森林,使人感到空虛和精神的無所依靠,接下來就是人文環境的失落。

近年來,人們漸漸意識到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隨著美育地位的提升,兒童成長的空間和環境得到了適當的改善。多一點理解和支持,少一點商業性和功利性,為兒童營建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共識。讓兒童在美術課中獲得更多的創造性、獨立性和勇氣,是美術教育的任務,也是我們美術教師的職責,換言之,美術可以成為兒童心靈成長的一種安慰。

但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衡量孩子聰明與否往往是通過其學習成績來評估的;這一狹窄單一價值體系常常迫使孩子、老師和父母都承受著不切實際的壓力。實際上,每個孩子都各有長處,單一的價值體系并不能充分地將其顯示出來;這在美術課上已有所表現,盡管兒童的繪畫表現得很不一樣,但大都是心靈的自由獨白??档略浿v過:教育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教育的目的是以培養社會人為首要目的,關鍵是大人用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教育,家長的態度和眼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限定了兒童生長環境的空間和品質。

就美術教育的角度來看,越來越多的兒童作品趨向于畫面華麗、技能復雜;表達內心世界的作品少了,大家都感覺到很難在城市里發現讓人感動的兒童畫,反而在一些邊遠地區,兒童的作品卻常能引起更多的注意。是不是我們把孩子的美術才能給格式化了?

這是可怕的。如果我們不去對這種種的“熱現象”作“冷思考”,不去考慮孩子真正的需求和將來的需要,逃避為孩子做出選擇的責任而去追求時尚,根據時尚為孩子選擇衣服、書籍、娛樂、美術等等,那么單純的美術教育便會陷入市場的漩渦而失去教育的方向。假設一下,如果兒童才能的培養像大規模的機器生產一樣,兒童生長環境像是無限擴大的工廠或是連鎖店,那么我們的孩子就會像螞蟻或蜜蜂,盡管很努力,但是沒有創造性,缺乏主見,而沒有創造性和個人自由意志構成的統一模式的社群,那將是沒有多少發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這樣的社會環境能讓我們的孩子幸福嗎?

不管我們這個時代的孩子是美少女式的、圣斗士式的、歌星、芭比娃娃式的還是明星式的,如果全都朝著一定的可想象的“成績”進行培養,他們將會是什么樣的呢?也許會扭曲變形,也許會泛濫成災而失去任何價值。實際上每個孩子都迫切需要因材施教,迫切需要兒童美術教師為他們的成長環境作出慎重的選擇和建構。

愛因斯坦認為:“學校最重要的任務,是讓學生在工作和工作結果中獲得樂趣,教育的目標始終應該是使學生在離校時擁有和諧的人格……學校始終應把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取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一般學科的基礎,并且學會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就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比起那些靠主要技能訓練來獲得細節知識的人來說會更好地適應社會。”

愛因斯坦的觀點給我們兒童美術教育的啟示是:單一的精英教育模式已不太適合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時代要求人才個性化、綜合化、信息化,而且要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具有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教師和家長要仔細衡量選擇兒童生長的環境,還要經過長期有規律的教育來培養兒童自身的意志。而這一切的獲得都需要有一個好的人文環境。

毀壞一個人文環境是極其容易的,而重建一個好的人文環境卻需要緩慢而艱苦的過程。當人們還停留在對傳統建筑的永遠刪除的麻木與接受冷漠僵化的鋼筋水泥建筑盲目占據空間的無奈上時,對現代圖像世界、商業文明的接受來不及消化、吸收、排斥的同時,有些惡俗文化已迅速蔓延至整個社會環境,并迅速被兒童所吸收,成為他們的偶像與精神寄托。

美術教育不是消遣。它是一種智力,一種思維方式,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內部力量,以克服現在和將來可能面臨的種種障礙。人類可以通過教育不斷地超越自身,超越自己的體能、智慧及精神的極限。這種超越始終存在于張揚個性、釋放自由精神的過程之中,而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幫助學生展示和體現這種精神。

筆者認為,只有立足于自身文化,喚起對自身文化的尊重和認同感,才更有利于孩子自尊心的建立。同時我們應注重讓兒童學會自制和自律;只有擁有了自身文化的“根”,才能更好地吸納外來知識而體現出自我發展的價值?,F代的機器文明帶給我們太多的方便、太多的物質刺激,整個世界猶如一個龐大的市場,時時都充滿生機活力也充滿誘惑和陷阱,我們無法用過去的觀念來看待這個復雜繁華的世界,生活給我們帶來新的挑戰、危機,也帶來新的希望。兒童也是希望之一。

兒童美術論文:兒童美術教育DIY藝術發展

摘要:

最近幾年,兒童美術教學逐漸開始使用DIY,它憑借多元化的藝術表現、自主的設計和親身的動手操作深得學生的喜愛,將DIY理念融入兒童美術教學當中,能夠讓每一位兒童都參與兒童美術教育活動。本文通過具體分析兒童美術教育中DIY的融入策略,從根本上提升兒童美術教育水平。

關鍵詞:

兒童美術;DIY;藝術領域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兒童美術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要求教學能夠朝著多元化和開放化的方向發展。在兒童美術課堂中融入DIY教學理念就屬于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實踐教學,這在最近幾年的教學中得到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的驗證,并且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績,所以它在基礎教育的藝術領域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一、設計應用領域

將DIY理念融入兒童美術教學過程,就可以實現真正的以生為本,因為DIY理念本身要求的是自我創作,老師只可以簡單地引導,不能過多地干預,要懂得對兒童加以鼓勵。在DIY理念當中沒有對和錯,兒童創作出來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好的,因為它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必須是兒童自己想做的東西,擁有自己的設計和創意,最后制作成為一個漂亮的作品。如在關于太陽一課的講解當中,如果兒童將太陽制作成為三角形,我們不需要告訴他太陽是圓的,而是要懂得換一種方式問他,為什么你想象中的太陽是三角形,等待他回答之后,我們只需要對他的創新思維加以鼓勵即可。在班級內部,越是有與眾不同的兒童,我們越是應該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因為這樣的兒童只有在鼓勵和支持下才能夠實現目標,一個優秀的美術教師應懂得如何引導他們,不傷害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當兒童體驗到通過簡簡單單的材料便可以制作一個成品,就會更喜歡開動小腦筋,而兒童在這樣的課堂上建立出來的自信心還可以帶入到其他課程學習當中,推動整體性的進步。DIY的各種表現形式可以將部分內容注入兒童的各個學習領域之中。又如DIY的拼貼,也可以稱之為貼花,它起源于古代民間給兒童穿百家衣的風俗。在DIY的拼貼領域當中,有手機殼美化、錢包美化等多種裝飾。對于兒童而言,利用DIY來進行拼貼就可以制作成為賀卡、房間裝飾品等,在材料方面可以選擇石頭、紐扣、彩色塑料管、廢報紙等多種生活中最常見的材料。通過材料的尋找,兒童可以了解自然,與生活建立聯系,通過手觸摸生活的地方,讓他們利用眼睛和雙手感受周邊的環境、周邊一切實用的東西,進而發現事物的美。這樣的方式能夠教會學生利用創造性的思維看世界。在拼貼過程中,教師不能單一地利用審美的角度看待學生的作品,而是要通過教育的角度對兒童的作品加以審視。有的時候,當兒童竭盡所能完成一件作品后,他所得到的體驗反而比制作一件精美作品更多,而這是一個兒童的進步。教師應該懂得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去評價,讓兒童“滿意”自己的拼貼。

二、欣賞評述領域

魯道夫?斯坦納說過,當人們仔細感受一下自身的智或者是靈的力量,他們就能夠發現人類可以通過不同的層次來表達自己,其中主要分為思考、情感和意志三個層次。當兒童接觸實物本身的時候,通過不同的表達體驗,我們可以得到不同類型的思考,那是屬于創新的、充滿豐富圖景的想象。教師應該懂得讓學生去觸摸、去體驗,而DIY就能夠幫助兒童培養發散思維,對于其智力和意志力的培養都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同時,DIY的理念擁有審美觀,可以在融入過程中觀察每一件作品或者物體,引導兒童利用開放性的審美觀看待作品或者是物體,讓兒童懂得發現生活的美好,這樣才能夠激發起對內心個性審美的追求。如可以讓兒童看看教師對DIY的運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兒童感受到教師的制作,讓兒童在欣賞美的同時能夠激發興趣。

三、DIY對于教師和教學方法的要求

DIY在兒童美術教育的融入屬于時展的展現,當然,DIY的融入就對教師和教學方法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第一,對于教師而言,每一位兒童美術教師都應該明白DIY對于兒童的重要意義,能夠從自我意識中認可DIY的融入,認識到DIY對于課堂教學的幫助,從而讓更多的兒童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第二,對于教學方法而言,DIY的融入轉變了傳統模式下的應試教學模式,兒童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應該將原本的教學方法轉變成為兒童自主探究的方式。DIY的融入是兒童的自制、親身參與的過程,教師不能扼殺兒童的參與熱情,不能完全按照自己設定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當然,教學方法也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更換,只有最適合兒童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四、結語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兒童美術教育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時代的發展讓DIY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將DIY融入兒童美術教育中不但讓教師教得更加輕松,而且讓兒童學習得更加輕松。希望本文對兒童美術教育中DIY融入的探討能夠讓今后的兒童美術教育更加完善。

作者:黃巍 單位:寶應縣青少年宮

兒童美術論文: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構建

內容提要:

現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的材料和先進技術被應用到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使得兒童戲劇舞臺意境得到良好的創設。隨著我國戲劇的逐漸發展,舞臺美術設計日漸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在這樣的形勢下,融入先進的構成理念,使得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得到良好的啟發和指引,進而在創新方面和優化方面得到進步。本文圍繞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的構成元素展開分析,探討兒童戲劇舞臺形式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

兒童戲劇;戲劇舞臺;美術設計;構成元素

兒童戲劇舞臺意境的營造離不開舞臺美術設計的支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使得戲劇舞臺美術設計得到了一定的創新和優化,在其構成元素中,空間構成、色彩構成、燈光構成以及材料構成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創新,新型材料和新型技術的應用促使現實物象得到進一步重組和構建,使得超現實精神寓意得到良好的塑造。下面針對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構成元素中的空間元素、色彩元素、燈光元素以及材料元素等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戲劇舞臺美術設計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在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運用空間構成元素

在兒童戲中,舞臺具有一定的空間性,其美術設計從形象的角度來看就是空間藝術設計[1]。在空間藝術設計方面,可以分為戲劇演員進行表演的有象空間和文化內涵凸顯的無象空間。在兒童戲劇舞臺上,空間構成元素的應用目的是為劇情的推進營造相應的環境,促使戲劇內蘊含的思想文化和精神內涵得到凸顯,進而促使戲劇演員能夠利用劇情與觀眾進行溝通和互動,促使其在視覺感官方面和情感方面達到交流。在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現階段的空間構成元素延續了傳統視覺感官營造中的點元素、線元素、面元素等,并在有限的舞臺空間內有機整合了舞臺的功能性和審美性,促使其以分割、排列的形式改變了舞臺空間長、寬、高的形象比,使這三者比例在變化過程中產生特定的節奏和韻律[2]。為了給戲劇演員保留足夠的活動空間,就應該在舞臺空間設計過程中盡可能地堅持“以少代多、以簡代繁”原則,采取富含個性特點、高度概括的形式營造兒童戲劇風格,并且盡量以還原真實生活的手法設計舞臺空間,為實現不同劇情的無縫銜接提供重要前提。除此之外,戲劇舞臺美術設計者應該注意舞臺美術設計中空間構成元素應用的主要目的,即利用舞臺藝術空間引導觀眾心理空間的形成。在明確空間構成元素應用目的的基礎上,再通過改變有象空間各種元素的構成營造與劇情相符合的情景和意境,促使觀眾對劇情人物心理、劇情轉變、文化內涵以及情感精神等產生一定的聯想,進而使其通過各種聯想營造想象空間,促使觀眾對所看事物產生視覺享受,使其以“角色代入”的形式站在劇情人物的角度看待故事情節,進而與戲劇思想情感產生共鳴。

二、在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運用色彩構成元素

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離不開色彩構成元素的支持,通過不同色相、明度、純度色彩的搭配為觀眾營造不同的視覺效果。在藝術設計中,不同的色彩在進行調和搭配時會產生不同的視覺風格,為觀賞者提供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利用暖色調能夠營造出溫馨、活潑、明快的風格,利用冷色調會營造出典雅、細膩的風格、利用硬度較強的色彩會產生高貴的風格,利用硬度較弱的色彩會營造甜美、輕松的基調。通過不同色彩的調和和過度能夠形成一定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進而突出人物的心理變化,推進劇情的開展,促使整體舞臺風格符合劇情的基調。眾所周知,色彩的不同搭配能夠產生不同的視覺沖擊,進而使觀賞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運用色彩的冷暖、進退、輕重、軟硬等錯覺會給觀賞者傳遞一定的心理感受[3]。在戲劇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利用色彩心理傳遞將戲劇人物的內心、戲劇情節、戲劇主題等凸顯出來,促使戲劇表演得到更好的舞臺效果。應該注意的是,舞臺美術設計者要保證色彩的搭配與戲劇的題材和風格相符合,利用色彩過渡凸顯人物的心理和劇情的起伏,同時,還應該利用色彩的變化營造不同的感情氛圍,為戲劇情節的開展奠定一定感情基調,為戲劇人物的情緒變化和情感波動渲染氣氛,另外,還應該注意運用色彩豐富的服飾、妝容、布景、道具等,控制其運用比重來烘托劇情的文化內涵。

三、在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運用燈光構成元素

燈光運用是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的重要部分,沒有燈光就無法營造視覺效果,舞臺上的一切活動都需要燈光的支持,在舞臺上利用燈管的變化能夠營造不同的奇幻效果,所以,舞臺美術設計者應當善于利用燈光元素凸顯舞臺表演效果,促使有生命的演員與無生命的舞臺達到高度統一,進而為戲劇表演賦予生命力和感染力[4]。燈光的運用是明暗的和諧統一,通過調節明暗渲染舞臺氛圍,凸顯人物的內心和形象,實現不同戲劇情節的無縫銜接。舞臺上的燈光運用可以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其一,人物照明,將燈光重點打在演員身上,凸顯其表情和神態,塑造其人物形象。其二,立體照明,主要凸顯舞臺演出的立體感和空間感,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營造人物的活動環境。其三,層次照明,戲劇劇情的推進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利用燈光的變化能夠促使舞臺上各元素的主次關系分明,進而營造出強烈的層次感。其四,裝飾照明,這類照明主要是為了營造出一種富含藝術性的布景效果,運用燈光的強弱、色彩的暈染以及動靜的結合營造特定的舞臺效果[5]。在戲劇舞臺美術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應當注意燈光運用的效果,保證其為劇情服務,凸顯視覺與寫實,強調舞臺營造的藝術性和表現性。同時,還應該保證營造的視覺效果符合戲劇的主題,不能一味的追求新穎而顯得舞臺氛圍較為突兀,應當充分利用先進的數字設備對布光實施統一管理和控制,在具體應用前,應該保證各設備能夠正常使用,其功能能夠正常發揮。

四、在兒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中運用材料構成元素

由于舞臺上所有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材料的支持,所以材料的選用是舞臺美術設計工作者應該重點關注的內容。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使得舞臺材料得到了優化和創新,相配套的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舞臺美術設計工作者應當結合戲劇的主題和具體情節選擇相適應的材料,進而為觀眾營造出不同的美學享受和心理想象空間,促使戲劇的文化內涵和思想精神能夠通過材料的運用得到由外至內的升華[6]。在材料選取過程中,舞臺美術設計者應該對材料的質地、性能、外形以及延伸性質進行充分考慮,進而根據所想要創造的不同視覺心理選擇相應的材料。應該注意的是,舞臺美術設計者應當突破常規的研究材料造型限制,對材料的運用進行適度的創新,可以通過不同的加工手段在材料的色彩搭配、外形塑造方面進行拓展,借助不同材料的搭配和重組實現對材料運用的高效性和藝術性。同時,還應該將電腦超導技術、激發技術等與材料進行合理搭配,進而為舞臺美術設計添加活力和生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舞臺美術設計與戲劇主題密不可分,二者的配合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戲劇表現的整體形式,賦予其獨特的風格和意境。所以,戲劇舞臺美術設計工作者應該對舞美設計給予高度重視,善于利用構成設計理念開展戲劇舞美設計工作,促使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進行良好的融合,在有限的舞臺空間內創設無限的想象空間,促使戲劇整體更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使更多的觀眾能夠了解戲劇中蘊含的文化內涵、精神內涵。

作者:陳秉龍 單位: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兒童美術論文: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思維能力培養

摘要: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家長們除了重視孩子文化知識的培養外,也越來越關注音樂、美術等藝術特長的培養,希望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在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上,其對于兒童的發散思維能力培養具有深刻的影響,作為教學應該注重培養學前兒童發散思維,在策略上注重課程設計上的開放性、美術教育活動上的趣味性、藝術的多樣性以及關注學前兒童精神的培養,從而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真正體現美術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發散思維

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家長們除了重視孩子文化知識的培養外,也越來越關注音樂、美術等藝術特長的培養,希望孩子得到全面發展。早教教育中,教師也希望學前兒童能夠更早的接受全腦開發教育。在全腦開發教育中,語文、數學等的啟蒙教育側重于左腦的開發,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側重于右腦開發,尤其是手腦并用的美術早教活動對于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的啟蒙與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發散思維?美術教育中的哪些因素對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促進其發散思維的形成?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探索。

一、學前兒童發散思維概述

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成分,是根據已有信息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答案的思維方式。以一個目標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擴散,沿著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探索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解決問題的方法具有多樣性和新穎性。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最主要部分,也是測定創造力的主要標志之一。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的發展具有十分明顯的年齡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發散思維逐漸提高,主要表現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的發展。而且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的發展是不勻速的,5歲左右是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發展的轉折期,5歲前快速發展,然后到了高原期,5歲后發展速度減慢。但是學前兒童的發散思維發展總體上來看并無顯著的性別差異。由學前兒童發散思維的特點可知,5歲前是啟蒙和訓練的關鍵期,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發生的一些活動可能會抑制孩子發散思維能力的發展,比如家長有意的控制孩子的一些幻想以及創造性游戲,比如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天生就是很豐富的,會對生活中的一些不認識的事物進行猜想,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給它們命名,家鄉不要急于普及常識武斷的否定,包括孩子們會通過過家家等活動去幻想一些場景,這些都是發散思維能力發展的載體,家長要積極鼓勵?,F實中往往會有些家長急于讓孩子學習成人世界的規則和知識,扼殺孩子的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孩子的想象力是上天賜予的最寶貴的禮物,家長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好好保護。另外,兒童一定的知識經驗可以為發散思維的加工、重組、快速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學前兒童的早期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對發散思維能力培養的影響

2001年,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規定了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繪畫、手工和欣賞。繪畫教育要求教師引導孩子用紙張、筆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顏色、形狀等描繪出一定的視覺圖像,并能傳達出兒童表達的相關思想情感。手工制作教育要求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形式多樣的手工材料,通過撕、剪、貼、折等可以使用的手段制作平面的甚至立體的物體,從而鍛煉并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并使其對一系列動作的先后次序得到有效的規劃。欣賞教育要求教師引導幼兒感受、欣賞、評價身邊的大自然及社會環境的美,培養其審美體驗,形成審美感情,啟蒙審美評價能力和品位。

1、學前兒童繪畫教育對其發散思維的影響

學前兒童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也有自身獨有的思維方式,發散、個性、新穎。在很多層面,繪畫都成為激發學前兒童發散思維開發的重要內容,通過繪畫我們也能發掘兒童在心理層面、行為上所表現思想,因而美術教育是學前兒童身心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繪畫通過動手的實踐,將學前兒童在頭腦中呈現的形象加工表現出來,這一活動發展了學前兒童的動手能力,更為重要的是拓展了學前兒童的發散思維。繪畫教育本身也具有很強的優勢來發揮學前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繪畫教育通過線條、輪廓、形狀、色彩等這些要素激發學前兒童的創造性,他們通過不同的線條、色彩等塑造每一個他們頭腦中的想象,或者通過不同線條、色彩等塑造同一個想象的不同表現形式,從而在這種教育中將學前兒童的創造性、獨特性、發散性表現的淋漓盡致,勇士這種教育活動也讓學前兒童獲得了不同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學生運用各種材料,創造出不同形態、不同色彩構成的圖片,作為教師可以依據這些事物有效地對其加以引導,充分發揮學前兒童以其特有的視角去觀察事物、塑造事物。同時繪畫教學也非常重視學前兒童的動手及參與過程。學前兒童從最初的關注輪廓及大致的顏色到關注細節及顏色的細微變化,都有助于他們培養思維。在繪畫過程中,他們所做圖畫內容、形象的發展,也能很好地反映出他們的思維過程,對于教師有效掌握及引導他們的思維發展都具有深刻意義。

2、學前兒童手工制作教育對其發散思維的影響

手工制作也是美術教育中重要的方面。在手工制作中,學前兒童通過對材料的選擇,依據自己的理解,將材料組成自己所期望的樣子,這對于每一個學前兒童都是具有挑戰性的工作,這能激發學前兒童的創造力。同時手工制作也能夠有效鍛煉學前兒童的辨認能力,使學前兒童更加關注細節和創造,充分發揮其發散思維。手工制作中最重要的是對材料的選擇以及創造。在手工制作中,教師鼓勵學前兒童選擇各種各樣的材料來創造作品,包括舊材料翻新、新奇事物創造等,引導學前兒童關注身邊事物,接受學前兒童獨特的思想及審美。同時針對同一事物鼓勵更多的解決方式,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一活動中不僅僅能夠展示鍛煉自我的能力,也激發學生的成就感,使其自我價值得到認可,更能夠鼓勵學生認可自我,更加創造地認識世界。

3、學前兒童藝術欣賞教育對其發散思維的影響

藝術欣賞教育也是美術教育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它通過兒童利用語言、文字等對相關作品進行描述,表達自身的感受和認識。藝術作品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通過學前兒童的理解我們能夠發現學前兒童本身所具有的思維狀態,對于訓練他們的思維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學前兒童進行藝術欣賞教育,引導學前兒童多角度、多視角、多層面地理解相關的藝術作品,可以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同時針對學前兒童存在不良的思維模式也可以進行有效地引導和矯正。對于學前兒童來說,美術教育以其獨特性在培養兒童的發散性思維發揮重要作用。美術教育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也展示了兒童發散性思維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因此在學前兒童的教育過程中應該重視美術教育的進行,以激發學前兒童的發散思維能力的成長。

三、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培養發散思維的教學策略

如前文所述,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對培養其發散思維具有深刻的意義。作為一門學科,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其優勢的開發,在教育過程中使其真正起到作用。

1、課程設計上的開放性

開放性暗含著思維的發散性。在美術教育課程的設計上更應該遵循這一原則,使得這種開放性引導學生能夠大膽創造,大膽體驗,使學前兒童所具有的好奇心、冒險精神、對未知的奮力探究能夠得到最有效的發揮。開放性首先表現在教學思想上的開放,教學思想的開放則是激發學前兒童發散性思維的基礎。教學思想的開放改變了過去教學中所要求的完美的學生,其允許學生“犯錯”,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事物和教學?;蛟S也正是這些“犯錯”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創造,思維得到更好地發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尊重學生個人的理解,不能一味地將自身的理解或者書本上的理解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應該更多地培養學生獨立探索的能力以及自由表達想法的可能,最終讓學前兒童獲得創造與欣賞藝術的才能。同時,教育思想上的開放也要求教師能夠積極培養學前兒童的合作創作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合作,不僅能夠滿足他們交往的需要,也能激發他們更多地思考,在協作過程中不斷地展示其創造性。同時這種思想上的開放也助于培養學生批判性地看待事物,提升學前兒童評判性的思考,鼓勵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設計上的開放性還表現在材料使用的開放性。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開發學前兒童的潛能,提升其藝術探索的意識,獲得藝術的樂趣。在這些在材料使用上的開放性則能夠有效地變現這一點。在具體使用材料上,鼓勵學前兒童能夠利用他們覺得可以利用的任何東西,比如廢舊報紙、塑料瓶子、樹枝等,拓展學生們的思維廣度和深度。課程設計上的開放性還表現在美術教學空間上的開放性。傳統美術教學一般將教學空間局限在教室之內,利用一些物品進行創作。確實特定的空間為學生美術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條件,但想要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特定的空間還是不夠的,這就需要開放美術教育的空間,使得學生能夠在更廣闊的空間里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空間的開放性還包括時間上的開放性,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局限課堂教學,以分數還評定學生的能力,要給予學生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由學前兒童去探索。

2、美術教育活動上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前教育的美術課程的教學上,也更應該凸顯出其趣味性來。通過在教學中突出其趣味性,激發學前兒童的好奇心、興趣,使其能夠維持對美術教學的喜愛,培養其良好的審美情趣,同時也通過美術教學增強其對社會,對生活的積極應對。興趣的展開也是學前兒童快樂的緣起,當兒童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努力,其將更容易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也能在這一過程中收獲快樂。同時興趣的培養也會積極促使美術教學模式的變化,從由教師主導轉變為學生主導、教師引導。美術教育不僅僅是興趣的培養,也更是實踐的培養。在美術的創作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興趣,更主要的是在這一興趣過程中也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手工制作等。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學前兒童通過自己的雙手,將一幅幅他們的“杰作”展現在他們和我們面前,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體會動手的樂趣,感受藝術的魅力。在這一過程中,作為教師,盡可能地在教育環節開展趣味性的活動及制作,真正凸顯出孩子們的創造力。同時,更加關注在這一教學活動中的過程,關注孩子們的體驗,觀察孩子們在這一活動中的表現,引導孩子們展示出自己的潛力,而不能更多地關注結果,注重在趣味性基礎上兒童個性的發展。

3、關注藝術的多樣性

美術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美術的結果并沒有一個標準的衡量標準,它不像數學那樣存在對錯,它的很多表達形式都是抽象的。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孩子們所創造藝術的多樣性,而不能以某種標準進行衡量。藝術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學生在表達自身感受的結果上是沒有差異的,作為教師也應該在美術教學中正視這一問題。在孩子繪畫、手工制作以及藝術欣賞方面都應該有同樣的觀念。同時教師在這一活動中也應該很好地加以引導。盡管強調關注藝術的多樣性,但引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生片面的、明顯錯誤的觀點也要有所引導。此外,引導的含義也在于學前兒童的認識尚在其實階段,通過有效的引導,使得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這也是多樣性的內在要求。

4、關注學前兒童精神的培養

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審美教育、實踐教育,也是學生精神層面教育的表現。在很多研究中都指出學生的美術作品都展現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那些作品也正是其內心的精神的反映。在這一方面,教師就應該通過美術教育更加關注學前兒童的精神狀態,不斷使學前兒童的各方面得到滿足,提升其內在精神品質。在美術教育中,作為教師首先應該仔細的傾聽學前兒童的繪畫,這種傾聽更多是要傾聽該繪畫、手工作品其背后的故事。在了解這些背后的故事之后,教師就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工作,關注學前兒童的心理發展。之后,作為教師應該一賞識的眼光來進行欣賞學生的作品。盡管有些作品很簡單,或者沒有藝術色彩,但每一件作品都應該是學生努力的結果,都是他們內心深處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所以要欣賞,要鼓勵兒童的成績,對學生的成績要及時肯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精神的提升。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并不是說要培養出一個知名美術家,而更多地是將每一個學生培養成有創造,有思維的人。美術教學不僅僅是藝術的教育,更是育人的教育,所以在美術的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學生發散性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美術教育的價值。

作者:高星 單位:洛陽師范學院

兒童美術論文:兒童醫院美術環境設計探討

摘要:

兒童閱歷不夠豐富,就醫時會比成年人表現出更多焦慮情緒,因此我們會看到生活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一說去醫院兒童就開始哭泣,強烈反抗,不配合醫生檢查和治療,不僅影響就醫效果,還會給兒童心理留下傷痛的陰影,對這種現象進行分析以后我們會發現,兒童會出現這種反應不僅是因為看病要打針,就醫環境也會使其緊張和焦慮的情緒加劇,如何在兒童醫院美術環境設計中加入人文關懷理念,以此緩解就醫兒童的緊張情緒,是設計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人文關懷;兒童醫院美術環境;設計

當前我國人口已經處于老齡化的趨勢,新生兒童的數量逐年下降,獨生子女越來越多,所有家長都希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兒童時期是一個人思想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任何一次生活體驗都有可能會影響其價值觀,因此對兒童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對兒童醫院美術環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就能夠減輕對就醫兒童就醫的負面影響,對于兒童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兒童醫院美術環境的設計原則

(一)緩解緊張情緒

就醫環境一般相對封閉,其中布滿了兒童不熟悉的檢查儀器,其自然會出現緊張心理,再加上平時記憶中的吃藥、打針經歷,兒童就會極度抵觸就醫過程,有些兒童甚至會有暴力反抗的傾向,如果此時對其采取強制性治療,就會進一步加劇緊張情緒,將醫生與家長都防在了兒童的對立面,因此,設計兒童醫院美術環境的首要原則就是緩解兒童的緊張情緒,通過改變就醫環境來轉移其注意力,進而減少對醫院和醫生的抵觸,配合檢查和治療[1]。

(二)美化醫院標識

醫院標識能夠對就醫者起到指引作用,同時也代表了醫院的形象,兒童醫院的科室很多,流線也相對復雜,如果缺乏完善的標識系統,兒童和家長就很容易迷路,就診效率因此下降,因此,在設計美術環境時,要與醫院標識系統有效結合起來,將豐富的色彩運用在其中,帶給人們更直觀的指引,使就醫者能夠通過最短的路徑和最短的時間找到目的地,同時,色彩豐富的標識又能夠營造一種活潑的氣氛,給兒童帶來一種愉悅感。

(三)融入感情色彩

美術環境的設計不僅要講究功能性,同時要注意在設計中融入感情色彩,體現出醫院的人文關懷,使兒童能夠在就醫的過程中與空間環境展開感情交流。這里我們提出一個情感連續性的原則,就是要將醫院環境與兒童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尤其是對于住院部的兒童來說,如果只注重空間的色彩和奢華,兒童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感到非常愉悅,但是如果住院時間太長就會有一種空洞之感,設計美術環境時就要盡量彌補這種空洞,保證兒童情感的連續性[2]。

二、基于人文關懷的兒童醫院美術設計研究

(一)走廊及大廳環境的設計

兒童在認識世界和判斷環境時大多是都是依靠自己的視覺,對于色彩比較敏感,因此,在設計美術環境時要將視覺設計作為重點內容。大廳環境的設計是重點內容,要改變以往以白色為主的色調,在墻壁上添加更多豐富元素,將兒童的注意力從檢查和治療上分散到觀察環境中來,例如,沈陽某家兒童醫院就在走廊墻壁上設計了十二生肖圖案,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兒童來到醫院以后不是想著什么時候可以出去,而是想要把這些圖案找全,這就是一種不錯的設計方法,醫院可以嘗試將兒童喜歡的動畫形象喜洋洋、灰太狼、熊大、熊二等以分散的方式布置在醫院環境中,從視覺上帶給兒童一種親切感,改變兒童對醫院的看法,提升就診效率。

(二)候診室環境的設計

候診室是醫院的重要場所,目前,國內大多數兒童醫院的候診室仍舊采用座椅線性分布的方式,這種設計方式會帶給兒童以及家長一種緊張感,家長之間的交流也非常不方便,因此,在設計候診室的美術環境時,可以嘗試采取圍合式、分散式以及拼合式等多種組合的方式,桌椅顏色最好也要一改以往棕色或者是藍色色調,可以采取多種色彩組合的方式,帶給兒童一種新鮮感,可以將醫院使用的一次性杯子設計成多種形狀,并加入多種顏色,這種設計方式可以緩解家長的約束感,候診時間家長可以面對面交流,孩子們也可以共同玩耍,仿佛是來到一個新環境交朋友,淡化就醫的痛苦記憶[3]。

(三)住院部環境的設計

一些兒童病情較重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兒童在對住院部的環境熟悉以后,新鮮感很快過去,再加上每天要打針吃藥等,因此剛住進醫院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配合,但是幾天以后就可能吵著要回家,或者是吵著要回幼兒園,也就是說兒童對于醫院環境一般只能存留短期的新鮮感,但是其中卻幾乎沒有包含感情因素,前面我們在分許設計原則時提到了感情連續性的概念,就是要在環境中融入感情因素,體現出人文關懷的理念,例如,一些養老院在設計時就會根據老人的生活特點布置房間,留有一些空間擺放老人的舊物,以此增強其歸屬感,將這種方式應用在兒童醫院住院部就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可以將住院兒童的房間設計成幼兒園的樣子,如果兒童表現較好,就在墻上貼上小紅花以示鼓勵,也可以將兒童平時的作業、字畫等貼在墻壁上,使兒童找到一種幼兒園的感覺,以此轉移其注意力,同時,也可以將兒童的家庭元素融入到房間中,包括色調、擺設以及墻壁粘貼畫等,這樣兒童長期留在醫院中也不會產生抵觸情緒[4]。

三、結語

兒童醫院不同于其他醫院,美術環境會對兒童的心理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在設計醫院的美術環境時,主要通過色彩、空間結構以及實物組合等方式帶給兒童新鮮感以及更豐富的情感體驗,轉移兒童的注意力,緩解其緊張情緒,減輕對醫院的抵觸,進而提升就診效率。

作者:李冬華 單位:長春市兒童醫院

兒童美術論文:師范美術教學中兒童畫思考

繪畫是孩子們的天性,也反映出了孩子們純真的性格。這就是兒童畫。兒童畫的廣泛應用性決定了,在師范美術教學中,要把其作為特色校本課程來開發。幼兒美術繪畫是師范美術專業課程的重要內容。在師范兒童畫美術教學中,要結合學生自身能力,拓展學習空間,培養師范生的美術創新和實踐能力,開展美育教育;開放教學課堂,把以基本理念為主的兒童畫美術課程改革,融入到教學中,不斷創新和拓展、提升和融入,讓師范生在濃厚的美術文化氛圍中完善自我,最終使師范生的兒童畫教學能力得以提升。

一、要使師范生樹立宏觀的美術教育觀念,讓學生在文化氛圍中認識美術

經改革的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注重引入宏觀的美術教育觀念,除了重視師范在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學習和訓練之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的過程,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美術課的價值、兒童畫的價值。因此,在師范美術課教學中,要嚴把教學計劃,保證美術課課時,把美術課堂作為兒童畫的教學陣地。督促學生在課堂內打好基本功,在課外實習中拓寬創新思路。積極開展室外寫生,使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捕捉靈感,打開學生的藝術創作空間。教學表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寫生,不僅讓作品得到了豐富,而且也讓學生的作品更富有生活氣息。

二、要樹立師范學生美術教育的發展觀,形成良好的美術素養

師范美術教學對兒童畫教學進行了改革和創新,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首先,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師范專業多樣性的資源、環境,把兒童畫和中文專業的兒童文學教育結合在一起,借助兒童畫,作為兒童文學的載體,通過兒童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表達能力、觀察生活的能力和發現創新的能力,開啟兒童想象空間。其次,在師范美術教學中倡導個性化兒童畫教學,并不是否定集體學習,在美術教學中,集體學習仍然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授課形式,跟小團體及個體學習一樣重要。在集體教學中發現有學生對某些知識有盲點時,就可以采取小團體或者個體學習的形式。所以我們在師范美術教學課程的設置中,要發現學生個體和集體學習的結合點,兩者相結合,對教學重點、關鍵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教學重點,從而給予學生更多的創作時間,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后,教師要加強對個別學生學習的引導。教師有的放矢的指導,有助于改善學生個體創作的不足。要鼓勵學生多元化的思維方式,對具有個性化風格的繪畫內容進行保護,給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最后,在教學上開放教學觀,培養學生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立開放、平等和互動的師范美術教學課堂,不斷地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創造性培養,利用多種方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潛能。

三、樹立“兒童畫心理學”綜合課程觀,激發學生的美術課堂設計

兒童美術繪畫是師范學校美術專業學生就業后在工作時間中的重要內容。師者在課堂教學設計中不僅依賴幼兒的繪畫基本功,還需要結合幼兒的個體情況,綜合運用幼兒美術學、心理學進行課堂設計??梢?,兒童畫課程中兒童繪畫心理學的重要性。首先,要了解兒童各個階段的心理特征。兒童在不同階段,對外界的認識和心理都是不一樣的,對繪畫也會有不同的表現。繪畫的素材、教師的評價和表達繪畫的方式都很容易影響兒童對繪畫的展現。其次,要了解兒童各個階段的認知特點。兒童的美術發展階段主要有三歲之前的線條涂鴉階段,五歲左右的想象期和六歲之后的人物和圖形啟蒙階段等等幾個主要階段。美術能力是隨著幼兒的年齡增長以及表現的技能技巧、對社會的認知等方面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最后,要明白兒童畫是孩子們的一種情感表達,要通過兒童畫的展示內容,保護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傊?,通過師范美術課程的設計,讓學生知道在兒童畫中需要把美術教學的重點轉移到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的繪畫活動中,讓兒童健康快樂地發展。兒童畫是人性最初的、也是最美的一種言語的表達。兒童畫承擔了表現美、想象美、創造美的責任。因此為了讓美術教學方法更加多元化,在開放、自由的環境中學習兒童畫的教學方法,既要讓學生懂得針對不同個體采取不同的創作方法,也讓學生掌握兒童繪畫心理在兒童畫中的重要性。學生通過在師范學校的學習,積累了一定量的知識和素材,進行提高后,才能發揮主觀性和創造性,進而在幼兒的作品中得以體現。

作者:趙金霞 單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久久 国产 尿 小便 嘘嘘| 俺来也俺去啦久久综合网|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在线| 高中女无套中出17p|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最近中文av字幕在线中文| 2020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模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5d肉蒲团之性战奶水|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手机版|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50岁退休熟女露脸高潮|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 三级4级全黄60分钟|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 亚洲成在人线aⅴ免费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成人亚洲理伦片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中文字幕av高清片| 波多野结衣乳巨码无在线| 农村欧美丰满熟妇xxxx| 欧美老熟妇又粗又大| 精品麻豆国产色欲色欲色欲www| 国产精品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丁香婷婷久久一区二区|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综合精品伊人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亚洲av日韩av欧|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激情第一区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