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9 06:07: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科研論文范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合作學習 科研論文
[論文摘要]在大三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護理科研寫作的團隊小組,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護理科研的實踐與論文的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護理科研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的能力。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我曾經有幸參加過上海方略集團舉辦的“全國中小學骨干班主任提高培訓”,在上海短暫而又緊張的培訓,對我個人來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所學校深厚的文化底蘊時時浸潤著我的心田,教授專家講授的先進的教育理念,還常常回響在我的耳邊。各位優秀班主任的智慧和風采仍歷歷在目,上海所擁有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在和各位優秀班主任的交流中,各種思想匯集在一處,在我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沖撞.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對班主任進行科學研究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在這之前,我是很迷茫的。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師,又不是科學家,我能研究什么?我只要把那幫猴孩子們看好,把班級管理好就行了,至于科學研究對班主任來說是可有可無錦上添花的事。這次上海之行,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研究能力對班主任專業化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班主任不斷提升自我,不斷培養自己,使自己永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有力武器。那么該怎樣進行研究呢?其實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科學研究,它離我們并不遙遠,只是我們缺乏這種意識。下面我就淺談一下我感悟到的班主任應當具備的幾種科研意識:
一、要有收集、研究和運用信息的意識。
對班主任而言,班級管理是動態的,無止境的,及時掌握班級信息是管理好班級的重要一環。對信息的利用和處理,湯小亞老師的兩個教育案例,給了我極大的啟發。
第一個案例:開學看到一個女生穿著漂亮衣服,涂著指甲油。很多女生都很羨慕的圍著她嘰嘰查查。問怎么辦?這種狀況我們都碰到過。這學期我班里也有這樣一個同學,我當時是這樣處理的:我先贊美她漂亮,說人追求美本身是沒有錯的,但一定要和身份相適宜。并以假期中熱播的《家有兒女》中的小雪為例進行了一翻教育,說青春是最美麗的,希望同學們珍惜自己的美好時光當時感覺效果挺不錯的,同學們也很贊同。案例中的這名老師卻不是這樣,當他看到很多人圍在一起的時候,意識到這是一個熱點,一個信息。他也是稱贊了學生的美麗,但指出有一點做的不夠,不符合《中學生行為規范》,到這兒他并沒有停止對這個熱點的研究。他開始分析這個學生為什么不穿校服。了解到該女生假期跟父母去旅游,到深圳、香港等城市去轉了一圈。于是這位老師找女生談話。女生一到辦公室就說自己錯了,明天一定改。老師說:你很幸福。明天請你給同學們講講你的假期,只講乘什么車到了那些地方。第二天又請她講旅途中看到的美的新的漂亮的東西。第三天讓她講見到的不好的丑的東西。第四天講體會。第五天老師才作畫龍點睛的總結,講改革開放好,讓人富裕去旅游。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丑的、不好的事情,這并不奇怪,又舉例談到了美國很富也有平民窟,賓館墻壁上也有亂涂亂畫的現象,來引導學生怎樣看待“美”,對行為規范又怎么看。
和他相比,我想,我可能就缺乏了一種意識,缺乏這種對信息深入研究并充分運用的這種意識。
還有一個案例,也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讀書無用論”。案例中的這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去調查他們為什么讀書;到成人教育學院、夜校去調查他們為什么要進修學習。有人說為了考證書,有人說為了提高能力,有人說是因為缺乏知識。讓學生寫成研究報告,再開班會討論“讀書有沒有用”,班主任去點評。
以上兩個案例對信息的收集,分析和運用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簡單的說,信息就是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你去觀察,可以是班主任的“單向”觀察,可以是班主任在師生互動中的觀察,也可以是間接式的觀察。(班主任工作 )學生發展中的問題,往往就是班主任開展教育的契機。只要有了這種意識,你就會感到,信息就在我們身邊:學生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次事故,一次作業,一次爭吵等等,都是我們可利用的信息資源。只有信息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才能把信息應用到教育教學中。所以說班主任進行科學研究必須具備信息意識。
二、要有積累資料的意識。
材料的積累對于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積累的過程就是"采礦"的過程,積累越豐富成果就越豐碩。班主任可留心這四方面的材料積累:一是學生的作文、作業、日記、周記等書面材料。當然,不是所有的學生文字都收存,而是注意保存那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心靈世界的文字。二是建立"特殊學生檔案"。對特優生、"雙差生"、有明顯特點的學生進行長期跟蹤觀察,記載他們的成長過程、變化情況、學習狀況、社會交往、家庭環境等等。三是班主任本人進行教育實踐、實驗的有關記錄材料,包括班級重大活動,對學生的個別教育、對偶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四是對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包括各種數據統計等等。還需說明的是,對這幾方面的材料,班主任一定要給予分門別類的整理,以備查用。
在上海給我們講課的楊崢嶸老師堅持寫了十年的班主任日記,受到上海市副市長10萬元的獎勵;全國著名的班主任黃靜華老師;還有《班主任兵法》的作者萬瑋老師,他們之所以有了今天的成就,無一不是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最平凡的小事做起的。
積累材料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寫班主任日記。通過整理教育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教育過程,通過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不斷積累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勤于反思,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總結教育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在這一途徑中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帶班水平,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三、要有終生學習的意識。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習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作為班主任,要不斷的向身邊的人學習,向專家學習,也要向學生學習。
學習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是閱讀。對于有志于從事教育科研的班主任來說,廣于閱讀的意義在于既可以掌握科研的理論武器,又可以隨時了解這一領域內的各種信息。因此,班主任無論多忙,都不可忽視廣泛的閱讀。一般說來,為教育科研而進行的閱讀,其內容可側重于四個方面:一是經典教育理論書籍,包括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史等著作。這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理論素養。二是杰出教育家的專著。。三是反映國內外教育研究最新觀點、最新動態的教育報刊。閱讀這些報刊,可以使我們從別人的研究中或者受到啟發,或者避免課題"撞車"。四是反映青少年學生生活、心理的各類讀物,包括學生寫的和寫學生的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等。通過這些讀物,我們可以從更廣闊的范圍內了解、認識我們的教育對象,更加有利于我們的科學研究。
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始于讀,發于思,成于行。班主任工作本應是充滿藝術性和挑戰性,專業化是班主任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們不斷的自我反思與體悟中,班主任的工作定會呈現出新的品質。
最后,把我喜歡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讓我們共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近幾年我國科技論文數連年大幅度增長,已躋身世界科技論文數10強之列,而“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更是讓人刮目相看。然而,細細研讀“以論文數計算”,筆者感到中國科研能力亟待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軌,亟待改革目前的科研考核評價機制。 近年來,隨著對科研評價的日益重視和量化評價方法的普遍運用,學術論文數量和質量問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不可回避的事實是,轉型后的中國社會彌漫著一種浮躁的氛圍,這種習慣也侵襲著學術界的清凈,影響著部分學者的良心和操行。在此情形下,許多人拋棄了嚴謹的學風,部分人的投機心態滋長,科研欺詐之風日盛,從而導致學術腐敗。可以這么說,“學術造假”事件頻出,與科研教育體制的一些弊端有關,官本位的體制導致學術評估權力掌握在行政人員手里,他們沒有能力或沒有精力對學術成果做具體的評估,他們會數論文的數量,卻不看科研工作的質量,從而刺激了各種各樣的浮夸、造假。
在論文寫作中編造數據捏造事實,抄襲剽竊他人成果,請人捉刀等現象比比皆是。尤其是近年來身陷“抄襲門”者,多半頂著顯赫的光環,或是教授、院士,或是校長,而且在剽竊案中,大多是他們的學生執筆操刀。由于論文數量和質量作為可以量化的評價指標,大都與科研人員的職級晉升、學位申請、榮譽地位、獎金待遇等掛鉤,與相關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也較普遍地存在,致使以論文數量衡量學術績效的評價制度也飽受詬病。甚至有輿論認為,在目前的學術評價體制下發表的論文大多是“學術泡沫”、“學術垃圾”。因此,為論文“減負”,讓論文價值回歸學術本位,就必須轉變評判標準和考核機制,只有把論文考核由“量”轉到“質”,才不失為維護學術風氣的治本之策。 如果我們不是嚴肅地對待和處理這類學術不端與腐敗的行為,甚至熟視無睹,不僅會使中國學界喪失信譽,使學術喪失尊嚴,而且也會阻礙中國學術傳統和學術評價體系的建構,更會摧毀學術以及學術界本身存在所具有的意義。目前,備受詬病的是我國SCI論文數量國際上排名靠前,但平均被引頻次卻遠遠靠后。
對此,我們不否認,論文質量并非與數量成正比。筆者的思考是,多有兩種情況,一是開辟新的研究領域,從事創新性研究,取得成果多;二是為而發表,低水平的跟蹤模仿,也容易發表較多數量的論文。近年來,中國內地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基礎科研的產出率仍然很低,反映在每年發表的高質量、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數量很少。因此,不能僅以論文數量評價科學水平,應有更科學的評價標準體系。 現代大學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大學科研能力、創新水平的競爭,一所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必然是在科研上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大學。一定程度上可以這么說,大學的科研競爭力決定了大學在激烈的大學競爭中的地位,乃至于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競爭力。只有大學的科研水平真正提高了,才能使大學在教學和服務社會上的能力有真正的提升,從而真正提高國家的競爭力。但這里有一個前提,論文質量的提高要靠整體科技實力的逐步增強,更要遏制以追求功利、物欲為目的的各種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垃圾論文”。這一方面有賴于學術規范的加強和完善,另一方面則應注重學術評價的導向作用,摒棄單純以論文數量來評定績效的片面做法,更加注重論文質量和創新水平。附注:29日,教育部、衛生部聯合舉辦國慶60周年成果會。教育部副部長郝平介紹,以論文數計算,目前中國高校科研能力世界第五。
開題一般是為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研究生的開題報告,兼有申報課題和制定研究方案兩種功能,是實施研究前寫成的關于整個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的論證以及對研究內容和整個過程的構思、策劃和安排。
一、理解開題報告的結構。
學位論文的寫作實際就是一項課題研究,但是由于學位論文研究的課題成果形式就是一篇論文,一般沒有研究經費、時間短并且是個人完成,因此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就沒有或者沒必要寫時間進度安排、預計的成果形式、經費預算、研究的組織管理等部分。主要結構有以下四部分:
(一)問題的提出。
主要說明自己要研究的問題是怎么樣的一個問題,必要時順便把題目中有關概念解釋一下;然后在文獻綜述基礎上,闡述這個問題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再簡略談談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什么樣的意義。正如 . .什維亞柯夫所說:對于任何一種學位論文,對任何一種科學著作來說也都一樣,它的木釘性具有頭等的意義。作者必須對自己提出非常名曲的人物,任意一些含糊不清的地方在這兒都是不恰當的。最后,根據需要,可簡單談談談研究的可行性,即研究的主、客觀條件。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思路。
主要研究內容就是要研究的這個問題包括的主要方面,簡略地介紹一下;基本思路,就是對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關系、聯系、層次、順序的考慮,先簡略地把寫出來,然后再通過論文提綱寫出來,提綱最好附在整個開題報告最后,提綱寫到三級標題比較合適。
(三)研究的重點、難點和預計的創新點。
撰寫學位論文,是一個知識生產和創新的過程。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倡導和要求創新。[2]38這部分注意要謹慎地寫創新,字數不太多,注意結合前面文獻綜述中了解的已有的研究情況,照應起來。
(四)研究的主要方式、方法。
這個部分又是一個重點,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研究類型,然后根據研究類型把那些可能影響研究效度、信度的因素以及你如何提高研究的科學性的措施簡略交代清楚。比如說實驗研究,就要把采用的基本實驗設計說明白,然后說明可能的干擾因素及其消除辦法等;再如調查研究,要重點說明對象的設計(如何獲得樣本等)和工具的設計(如問卷)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彌補措施等,順便也就交代了研究的具體方法。特別注意不要隨便寫文獻法、觀察法、比較法,任何研究都要查閱文獻、都要觀察、都要用比較,一定要弄清這幾個方法的獨特含義。研究方法多種多樣,任何一種方法都不能包打天下,每種方法各有其適用的課題。研究方法只是實現研究目標的手段,它應該由課題性質、研究思路、研究關鍵和研究成果的形式決定。
(五)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不是指寫開題報告所引用的文獻,而是要寫的論文的文獻。參考文獻體現出是否具備了研究該問題的基礎條件,是不是全面深刻把握了該問題研究的基本情況。文獻要盡量是重要的、經典的、有代表性的,要體現不同學科、不同時期、不同學派、不同國家的已有研究情況。文獻先按中外文文獻分類,再按學科分大類排序,最后在各學科內再按照時間排序。所有文獻用一個序號排下來,既可以用所謂國家統一標準格式,也可以用傳統的格式。
二、交代開題報告理論支撐.
問題研究要以已有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這不等于說任何問題的研究都必須有具體的某人某理論為支撐。做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某種理論或者方法的運用固守一個理論視角。研究要以問題為中心,而不是理論中心、學科中心、方法中心。因此,凡是有利于解決我們的問題的理論和方法,都是我們的理論支撐或者方法支撐.要不要在開題報告或者論文里專門交論支撐,這要看研究的類型、問題的性質。研究者認為這些具體理論對于解決這個問題特別有效、甚至是無此理論則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樣的研究肯定需要比較詳細地對理論進行介紹。但是更多的課題并不是這樣的,對它們的研究當然也需要理論指導、理論基礎,然而這些理論基礎不是解決問題的模板,而是以指導、滲透、規范等多種方式影響著我們的整個研究。并且這些理論基礎很廣泛,可能是博采了已有相關研究的一切積極成果,也可能只采用了其中的基本理念。這樣,就不好具體說研究的具體理論支撐.對于大部分研究來說,局限于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具體理論支撐反倒不利于問題的解決,是一種違反研究方法論的做法。
當然,不是任何課題研究都有明確具體的理論支撐,但是任何課題研究都要有自己的理論基礎。理論基礎主要體現在對問題的闡述和分析中。比如在有些段落這樣寫道本研究以教育與社會的辨證關系原理為基礎、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為基礎,批判吸收了當代西方哲學、尤其是人本主義思潮中的合理主張、本研究以知識社會學的有關理論為依據根據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的經濟效益等等。還有的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你在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用辯證法觀點、用科學哲學觀點、用人力資本理論、用統計學原理、用人類學理論等等,這些實際上就在體現自己的理論基礎,完全不必要機械地、死板地、不分課題類型和課題需要地去專門闡述理論支撐.
一般來說,理論基礎和理論支撐是有機地結合在兩個地方來體現的:一是問題提出中文獻綜述時,在評論別人研究的時候就能夠體現出來。評論別人時自然就有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不用專門聲明就可以看出作者堅持什么、反對什么;另一個就是在研究的基本思路部分,只有用自己堅持的理論基礎,才可以有對問題研究的基本思路。這個部分體現自己的理論基礎或者理論支撐最明顯、最集中,但是也不見得要去大聲聲明、大寫特寫,應只作簡明扼要的介紹。
[論文關鍵詞]合作學習 科研論文
[論文摘要]在大三護理專業學生中組建護理科研寫作的團隊小組,并將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應用于護理專業學生科研論文寫作能力培養的實踐。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進行護理科研的實踐與論文的寫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科研創新思維,提高護理科研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護理科研論文寫作的能力。
本科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之一就是使護理專業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技能,即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科研知識、科研方法和科研技能,具備護理科研的初步能力。近年來,我們以課題《探索以社區為教學輔助背景的護理實踐教育模式》研究為抓手,以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中心,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背景,以綜合素質培養為目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科研創新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的方法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基于我們是以社區衛生服務實踐為教學輔助背景所進行的學生護理科研能力素質的培養,因此,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主要以社區點實踐小組為基礎,每個小組配備1名社區醫護人員和指導老師,并以這個小組為一個科研項目申報學校課題,科研立項的申報人就是該小組的負責人。
2.理論授課。(1)合作學習方法介紹。在以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開展護理科研前,我們先進行護理科研與論文基本技巧的講授和指導,使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確立自己小組的科研意向。(2)護理研究理論指導。制訂護理科研理論授課計劃,利用學生晚上課余時間進行護理科研理論授課,使學生對護理科研具備一定的研究理論基礎。(3)科研選題與立項指導。組織學生下社區見習,參觀和收集與社區整體健康狀況相關的資料,老師根據各小組的選題,征詢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的意見,初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課題。最后指導老師根據課題的名稱、任務、目標等提出指導性要求。
3.研究實施。(1)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目標。在社區見習和理論授課的基礎上,結合老師提出的社區小組合作學習研究方向,小組成員帶著問題,利用網絡、圖書館、社區老師咨詢、社區人群走訪等各種資源獲取所需要信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最終選出一個題目作為自己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目標。(2)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確定課題后,小組成員從針對課題立項申報到最后論文形成課題結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對自己負責的階段任務進行具體的策劃,當課題研究進行到哪個階段,那么該階段負責的學生就是主要召集人,小組其他成員就聽從該召集人的安排,完成布置的任務,達到既分工又協作的目的,彼此相互支持和配合,完成研究。(3)成果交流形成論文。當課題研究進行到最后時,要求各小組在集中討論、匯合充實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制作成幻燈片進行交流匯報,再由指導老師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老師進行點評,然后,各小組再進行積極修改最后形成論文。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自2006年我們將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應用于培養護理學生的科研與論文的寫作能力的教學中,共有數百名大三護理學生受益。幾年來參與的學生共協助社區衛生服務完成了學校所在地區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情況、農村合作醫療就醫狀況、社區老年高血壓認知誤區的調查與干預、湖州地區更年期女性壓力性尿失禁等多項調查,完成調查問卷數千余份,形成調研報告十余篇,編寫了社區多種常見病的家庭健康教育手冊。在此基礎上,同學們積累了資料和數據。許多同學完成了自己的論文選題,并在《解放軍護理雜志》《護理研究》《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社區醫學雜志》《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中外醫療》《全科護理》等省部級以上正規刊物上公開近百篇。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總結
1.小組合作學習精神的內涵及意義。小組合作精神是一個集體團結的象征,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護理學科多元文化護理的發展,其交叉性和滲透性的特點日益突出,各種知識領域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彼此交錯、相融,一個人的專業知識面早已遠遠不能滿足護理學科發展的需要,當臨床搶救生命,當我們進行護理科研,許多尖端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小組團隊的攻關。為此,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一份《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因此,作為高校的護理教育工作者在對護理學生的培養中不但要求培養的個體具有淵博的醫學知識、嫻熟的護理技術、科研的創新意識和獨立的工作能力,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能力,使學生畢業后能盡快地融入社會和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2.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研究的特征。小組目標一致,與知識、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合作進行護理研究的基本特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博士曾指出:如果說在過去還有可能一個人獨立完成諾貝爾獎項的工作,那么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尤其是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小組團隊研究的基本要件是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的一致性。實際運作中,小組目標是核心,不否定和抹殺個人目標。當個人目標最大限度地與小組團隊目標同步時,必會推進小組團隊研究的進程。這樣的一致需要對共同目標的忠實和堅持。知識和資源共享是小組團隊研究內部知識互相傳遞和積累的過程。通過一定的規則和激勵措施達到知識和資源的共享,可以有效發揮團隊成員個人的優勢,達到團隊內部的互助。在科學研究中護理一直是一個較弱的學科,為了實現護理學科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就必須發揮團隊合作研究的優勢,使團隊智慧超過個人智慧的總和,實現“1+1 >2”的目標。
3.小組合作學習在護本生進行護理研究中的優勢。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證實,學生會吸收所讀的10% ,所聽的20%,所看的30%,看與聽結合的50%,聽與說結合的70%,說與做結合的90% ,教別人時的95%。那么在學習者之間建立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互相學習、傳遞經驗時學習效果應該是最好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護理科研和論文寫作的實踐就是在團隊成員之間建立了指導、互助的關系,讓他們在進行課題研究過程中傳遞經驗、相互交流、相互質問對答,在辯論中產生新的思維和見解。(1)團隊內部共同分享了某些成員的新知識、新思想,節省成員獨自學習的時間,避免走彎路。(2)有利于在課題研究成員中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團隊中只要有一個成員努力,她的研究收獲就會在團隊中進行傳播,給其他成員帶來壓力,進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克服懶惰的天性,加倍地努力學習。(3)每個人所學習獲得的新知識在團隊內的傳播,有利于交換信息并進行深入討論,對一些科研中遇到的難題能盡快解決,從而推進更深的研究,開闊更廣的空間。
4.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的影響。合作能力是人與人在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與周圍環境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本領,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是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醫學和護理學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現代醫學和護理技術的迅速發展,社會對醫護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醫院科室之間、醫生護士之間、護士和患者之間的交往與合作也將變得更加重要。因此,許多用人單位在對護生的素質進行考察時對其合作精神也十分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研究進行護理科研實踐的鍛煉,既培養了小組學生彼此相互寬容和謙讓的意識又達到了知識資源共享的目的,在完成小組的課題和論文的合作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1幸福感研究綜述
1.1主觀幸福感
對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的解釋有不同的理論模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人格理論、比較理論、目標理論等。
1.1.1人格理論
人格理論認為不同的人格類型決定了個體對幸福的不同感受,人格特質決定了一個人基準的幸福感水平,人們可以通過自我修煉或者改變環境來改善自己的幸福感,讓自己的心態更健康,但卻很難徹底改變一個人的幸福感基準水平,人格的高度穩定性也決定了個體主觀幸福感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1.1.2比較理論認為幸福來自比較
比較理論強調的是,橫向的比較具有穩定性,即,部分人總是習慣于同比自己強的人比較,從而造成幸福感比較低;而另一部分人則相反。縱向的比較具有易逝性,人體有一種機能能夠調適當前生活中好的或是壞的事件的影響,使幸福感又逐步回復到原來的水平上。
1.1.3目標理論
目標理論認為當人們有明確目標并且通過努力實現該目標時會感到幸福,這種感受是穩定而長久的。有兩個因素在目標實現中對幸福感產生重要影響:一是,目標要與個人內心的價值觀一致,外在的目標,如名譽、地位等的實現不一定帶來幸福感穩定的提升;二是,實現目標的信心比目標實現更重要。
1.2心理幸福感
同主觀幸福感不同,心理幸福感認為幸福是客觀的;是不以自己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我完善、自我實現和自我成就;是自我潛能的完美實現。關于心理幸福感研究影響較廣的理論有Ryff的六因素模型、Waterman的人格顯現理論,以及Ryan和Deci的自我決定理論等。
1.2.1六因素模型
一是,自我接受,是指對自己的悅納,不僅能夠接受自己的優點,也能接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不僅能夠積極面對未來,也能夠接納自己的過去。自我接受是個體獲得幸福感的基礎,也是積極心理機能的重要體現;二是,個人成長,是指個體能夠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不滿足于安逸的環境,積極面對挑戰,實現自己的不斷成長和進步;三是,生活目標,是指個體了解自己需要,能夠制定清晰的目標,并在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實現生命的意義;四是,積極人際關系,是指個體具有建立溫暖、真誠人際關系的能力,能夠理解、感受周圍的人,建立深厚友誼,并獲得積極人際關系帶來的情感上和功能上的支持;五是,環境掌控,是指個體能夠選擇或改變周圍的環境,使得這種環境能夠與自己的價值觀和特點相適應。不幸福的人總是被動適應環境,而幸福的人能夠通過協調、平衡、選擇來讓環境適應自己,并能夠充分利用環境中的機會實現自我發展;六是,獨立自主,是指個體能夠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不受環境和習俗的影響。一般具有獨立自主特質的人具有很強的內控能力,不會放任自己被環境或自身不良習慣所改變。
1.2.2人格顯現理論
人格顯現理論認為當人們全身心投入到與自己深層次價值最匹配的活動中時,會進入一種忘我的狀態,感受到非同尋常的活力和適合感,個人的真實狀態得以展現。在這種狀態下,個體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幸福感。
1.2.3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人內在需求的滿足是獲得幸福感的基礎,其中有3種需求是獲得幸福感所必需的,即,能力需求、關系需求和自主需求。是個體獲得健康的心理狀態的基礎。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在心理體驗的層次上是有差異的,主觀幸福感強調人的一般主觀感受,而且帶有很大程度的先天性,這樣的理論雖然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但未免過于消極。而心理幸福感探究的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心理體驗,并非所有人都能獲得心理幸福感所描述的那種心理感受,但是,這種理論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更深刻地揭示了人類情感世界的復雜性。
2知識型員工的特點
最早提出“知識型員工”概念的學者是美國人彼得?德魯克,其定義為“能夠掌握和運用符號和概念,利用知識或信息工作的人”。目前,人們把具有較高個人素質,擁有較高的學歷和某些專業特長,掌握相當技術和管理知識的員工均稱為知識型員工。與其他非知識型員工相比,知識型員工在職業訴求、心理特質、價值觀及工作方式等方面有許多特殊性。
2.1具有較強的自我實現愿望
知識型員工相比普通技能操作員工具有較高的需求層次,往往更追求自身價值的實現。因此,知識型員工不會滿足于一般事務性工作,渴望從事更具挑戰性、更有創造性的工作,希望充分發揮個人才智,實現自我價值。
2.2高度重視精神激勵和成就激勵
精神激勵和成就激勵等精神層面的激勵對知識型員工而言是強烈且持久的,對他們最好的激勵往往是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由于知識型員工高度重視自我價值實現,因此,他們非常在意組織、社會及他人的評價,對獲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有強烈的渴望。
2.3具有較高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知識型員工所從事的工作一般屬于創造性、創新性勞動,需要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頭腦進行創造性思維,這是一個高度自主性的過程。因此,知識型員工更喜歡寬松、自由的工作環境,更強調工作中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引導。
2.4工作過程難以監控且成果難于衡量
由于知識型員工的創造性勞動過程不會局限于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很難監控,工作成果也往往是某種思想、管理創新、創意或是技術發明,不能簡單地用數量計算,很難采用一般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進行衡量。由于以上特點,人們普遍認為對知識型員工的激勵,除了必要的物質獎勵、職位晉升等外激勵手段,更重要的是員工的內在激勵,如,成就激勵、能力激勵、榮譽激勵等。因此,這些特征與心理幸福感所關注的內容是高度契合的。由于知識型員工具有更高層次的精神活動,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更符合心理幸福感所描述的個體特征,因此,從心理幸福感角度考察為知識型員工的激勵提供了基礎。
3面臨的挑戰
石油科研單位知識型員工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群體。在我國市場化改革過程中,石油科研單位普遍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以激勵約束機制為核心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也吸引了大批高素質的人才。但是,受管理體制和思維慣性的限制,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也未能針對知識型員工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激勵。
3.1傳統的制度體制尚存,職業通道狹窄
當前石油科研單位仍然保留了傳統的行政級別體系,“官本位”思想仍然較重,走上行政領導崗位仍然是員工職業發展的主要途徑,針對技術人員的崗位職等體系普遍缺乏,發展通道受限。
3.2激勵手段單一,激勵資源受限
以項目產值為核心的業績考核方式,導致員工普遍關注短期經濟利益,習慣于以產值衡量工作價值,不利于引導員工關注工作本身的樂趣。與此同時,作為國有企業,其薪酬總額又常常受上級主管部門嚴格限制,員工收入增幅與其工作量增幅并不能完全匹配,收入差距無法拉開,薪酬分配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被削弱。
3.3偏重外在激勵,忽視內在激勵
職位、薪酬方面的外在激勵機制較為健全,但是,能力激勵、成就激勵、自主性激勵等內在激勵機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制度化、體系化。
4管理啟示及建議
石油科研單位知識型員工管理中面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員工幸福感關注不夠的問題,提升員工幸福感的過程也是對員工進行有效激勵的過程。
4.1嘗試引入為能力付薪的機制
個人成長和能力提升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基礎。基于能力的薪酬體系,是指企業根據員工所具備的能力或是任職資格來確定其基本的薪酬水平,對人不對事。在這種薪酬體系下,員工不必一味追求職位等級的升遷,也不必按照某種嚴格的績效標準去“為績效奮斗”,他們能更積極地參與學習,并努力取得技能水平的提高(或相應的認證),這種“為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工作”的激勵便成為一種令人愉快的動力。理論上有助于學習型組織的構建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由于能力高不一定業績高,因此,能力薪酬體系有效實施需要具備很多條件,它體現了企業的一種人才理念和導向,具有一定合理性。而且薪酬的多大比例由能力決定不是固定的,需要不同企業根據情況靈活選擇。
4.2營造公平的良性競爭環境
清晰的目標是提升知識型員工幸福感的條件,而且這種目標是通過個人努力可實現的。這就要設計適合知識型員工發展的崗位職等體系,建立一種公正公開、競爭擇優的崗位動態運行機制,為研究性人才立足科研崗位提供足夠的空間,在薪酬、福利、工作職權等方面體現研究型人才的價值。
4.3引導員工發掘工作本身的樂趣
投入到與自己深層次價值相匹配的活動中是獲得心理幸福感的重要途徑。除了常規性的工作,企業應該有目的地提供一些創新性的、有挑戰型的研究項目,提供必要的經費、時間、組織等資源支持,在企業內部營造一種鼓勵鉆研、樂于挑戰、充分發揮個人自主性的工作氛圍,引導員工從工作本身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物質報酬。這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員工幸福感實現的心理需要。
4.4適度個性化
自主性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特征。國有企業普遍存在一種集體主義文化,喜歡懂紀律、守規矩的員工,對個性普遍較為壓抑,石油科研單位也不例外。這種企業文化與知識型員工追求自我的特征是相悖的,也壓抑了員工自主性的發揮。要改變這種現狀,一是,為員工個性化的工作選擇提供平臺。可以通過建立企業內部招聘機制,為員工崗位交流提供暢通的渠道和制度保障,既可以豐富員工的知識結構和職業經歷,也可以滿足員工個性化工作需要;二是,為員工個性化能力提升提供資源。員工培訓不應僅僅限于崗位培訓,還應把員工綜合素質培養作為目標,避免把知識型員工工具化,綜合能力的提升是滿足員工能力成長、提升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三是,嘗試建立個性化福利制度。目前石油科研單位在員工福利的支出上并不低,但效果卻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內容陳舊、單一,沒有考慮知識型員工的個性化需求。因此,可以借鑒“福利菜單”的模式,允許員工從企業所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項目的“菜單”中自由選擇其所需要的福利項目,既強化了員工的參與感,體現了個性化,增強了單位福利支出的邊際效用,也能夠使同樣的投入給員工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5結語
總之,石油科研單位可以試著從更高的視角看待員工幸福感問題,把員工幸福感提升作為知識型員工激勵的一個切入點,在為員工成長、發展創造更多條件的同時,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成長。
作者:范路煒 張梅香 紀芳 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規劃總院
1有機化學實驗課程教學
通過教師講解,讓學生認識到大學實驗與高中實驗的不同,認識到進行主動學習對其能力和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然后再根據學生自愿報名,將帶教班級的學生分為兩組,其中實驗改革組按照以下方案進行,對照組按照普通教學法進行。
1.1課前預習與小組討論:
布置學生進行課前預習,預習時以教材為主,以網絡資料和圖書館課外書為補充。撰寫實驗預習報告,報告內容分實驗原理、步驟、注意事項、問題、可改進操作,引導學生尤其注意實驗注意事項和實驗問題的收集。在課前兩天,自由組合的幾個小組一起進行探討,尤其是實驗注意事項、實驗問題和可改進操作的討論。對照組學生只需參考實驗教材寫出普通實驗預習報告。
1.2課堂學生講解和教師補充相結合,教師演示和學生體驗相結合:
為了督促學生養成主動預習習慣,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每次課堂開始時叫1名學生上臺講解實驗,講解完后,先由學生自愿主動補充。然后再由教師補充講解學生未講到位的部分。同時教師進行關鍵操作的演示,可以叫學生上臺配合體驗實驗操作過程。特別強調讓學生提出對實驗部分操作過程的改進,對可行的部分將允許學生按照新操作過程進行實驗。對照組學生不需上臺進行實驗講解。
1.3學生實驗:
生按照講解和演示的過程完成實驗內容。對于部分小組提出設計的可行的部分操作的改進方案,鼓勵引導學生按照新方案進行實驗。如果實驗課堂不能夠滿足新方案的要求,將給學生提供教師藥物化學科研實驗室和相應實驗條件,在課后時間完成。對照組完全按照教材內容方案進行實驗。第四,討論總結分析、撰寫實驗報告和實驗改進方案:實驗完成后,在課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總結,課后撰寫實驗報告,對于部分實驗,鼓勵引導學生提出并上交實驗改進方案。在下次實驗課堂前,教師將針對實驗報告和實驗改進方案進行評述。對照組學生只需遞交普通實驗報告,而實驗組的實驗報告形式和內容形式自由。上教學方法的實施,與未參與改革組相比,實驗改革組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要好,學習積極性也要高,實驗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均明顯要強,同時也讓部分學生體驗到了自行設計實驗的成就感,激發了其對科研的興趣愛好。
2以有機化學實驗為起點培養本科生科研素質
從以上參與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學生中,組建本科學生課外科研興趣小組,長期指導學生進行課外科研實驗、資料查閱、實驗設計、學生課題申請、論文撰寫、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和考研輔導等一系列的提高學生科研素質為目的的活動。在教師的合理引導下,在筆者所進行教改的2個實驗班中,實驗組有多達18名同學主動強烈要求進入教師的科研實驗室參與課外科研活動。由于學生的課余科研活性以不影響學習為前提,因此筆者隨后挑選了14名成績中等及以上的同學,分成了2組,在一年二期的時候分別進入了兩個不同實驗室。與筆者以往通過其它途徑所帶的課外興趣小組的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思想動機總體相對較端正,除了5個學生由于急功近利、功利思想較強等原因而中途流失外,其它學生一直踏踏實實,完成了多個環節的課外科研活性內容,堅持到大四完成畢業論文。在進入實驗室初期,這些學生跟著老師或不同研究生學習一些最基本的實驗技能,同時也參與研究生的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匯報等工作。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后,盡管有專業知識的限制,但是由于學生的主動積極進取學習,大部分同學已經掌握了所在實驗室的基本實驗技能,熟悉了所在實驗室專業中文期刊的檢索,也初步懂得了簡單實驗的研究方案、技術路線的設計。經過一年的培養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設計并進行了獨立的科研實驗。在二年二期的時候,利用前期實驗結果,指導學生撰寫并積極申報省、校級大學生創新科技計劃項目。課題完成時指導學生撰寫科研學術論文,利用取得的科研成果指導學生參與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等競賽。以上完成的學生科研課題同時可以作為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由于科研課題在大三基本完成,因此,在大四時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考研或者其它與就業相關的個性化活動中。通過三年多的課外科研活動及組隊參與挑戰杯作品競賽,學生的潛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僅培養增強了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動手操作和論文撰寫等方面的科研能力,也鍛煉提高了學生的自制力、毅力、團隊協作等方面的能力,整體綜合素質較高。例如,首先組隊的兩組學生中先后申請并完成了三項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項目(2010R413019,2011R413025,12R413020)和多項校學生科研項目;同時也發表了學生第一作者的論文或會議論文3篇;其中一組學生的作品獲得了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由于畢業論文是幾年積累的結晶,這些學生的本科畢業論文整體水平較高,避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本科畢業論文來自于教師科研成果的“拿來主義”。其次由于小團隊有自己的目標和信念,大部分同學都能夠至始至終堅持利用課外時間進行充電,其中有3個同學從大學一年二期到三年二期暑假,每個寒暑假都能留在實驗室做實驗,每個寒暑假只休息兩周時間。再次,在所帶教的學生中,學生的學習成績總體不是特別好,只有一人次拿過一等獎學金,但由于綜合素質強,在研究生考試中脫穎而出,有5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其中有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各一名(整個學院當年考取985學校研究生僅僅3名)。
3小結
與重點院校相比,由于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總體科研素質相比較弱,如何個性化的提高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的科研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筆者通過小范圍的以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為基礎/起點培養一般院校藥學本科學生的科研素質的探索,能夠充分發掘出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并激發出了學生在科研方面的潛能,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能夠為一般院校藥學本科生進行科研“早教”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吳建章 單位: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
一、自愿者:科研先行者的構建
1.自愿申報。
科研先行者的組織者,或者是幼兒園領導立足教師現有經驗水平、實踐困惑等話題向全體教師中發出倡議,使幼兒教師明確“科研先行者”等基本概念,了解科研先行者主要是以10人小組組建成研究團隊,采用專家教師主持,自愿者共同參與課題組的形式開展實踐研究的組織,從而打動教師參與教科研的內心渴求,爭取教師自覺自愿申報,參與科研先行者的申報中來。
2.命題考核。
命題考核自然是科研先行者招募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了。采用開放式的命題考核方式:通過申報者交流觀點,讓教師在交流中吸收同伴觀點增進自身經驗積累,考核者通過傾聽了解教師風格、個性差異、教育理念、技能水平等。因此,科研先行者的招募中設置的命題,應該是一個體現教科研智慧的內容,命題能不能引發不同教育經驗教師的共鳴,能不能促進教師從淺到深、剝繭抽絲、體現出探究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命題的選擇可以從教師日常工作入手,選取常態工作話題,如,5分鐘講述教師對一位兒童的觀察與思考等。考評組對教師表達的評價,可以借助評價表,對教師表現出來的群體水平和個別化狀態給予及時的回應、指導和梳理,從中選擇符合科研先行者條件的幼兒教師。
3.張榜公示。
這一環節意味著科研先行者的一種榮譽,形成幼兒教師的成就體驗與責任感。當然,這也意味著科研先行者形成了物化的組織形態,幼兒教師的教科研工作即將從單打獨斗進入到團隊協作中,由自愿者組建的教育教科研團隊即將形成。科研先行者,一群有著共同目標和需求的自愿者教師,共同發揮著教育能力,為研究幼兒聯起手來,朝著自己的研究方向與夢想協同努力。
二、主題:科研先行者的定位
主題指的是科研先行者的活動內容。確定了科研先行者的活動內容,也就確定了科研先行者會將自愿者帶向何方,也就明確了科研先行者的活動價值,即確定了科研先行者的定位。科研先行者的每一位自愿者兼有教師和學習者的雙重身份,追求教與學的聯手合作,在學習團隊中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能夠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并且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這就是自愿者參加科研先行者的定位。科研先行者的主題確定,需要側重于教育科研的方法,偏重于活動過程,而不是單純讓自愿者知道“這是什么”。因此,自科研先行者組建起,主題均依托省立項的規劃課題設定,科研先行者以省規劃課題《基于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區域活動學習行為管理》為主題設計的活動內容:科研先行者的參與者主要由兩類人組成,一類是自愿者———幼兒教師,還有一位是特邀專家———即省規劃課題的主持人。兩類人在科研先行者中處于平等地位,在研究中均處于主體的地位。科研先行者以課題研究內容規劃自愿者教與學的系列實踐活動,以課題運作的方式開展入班觀察和交流等活動,作為科研先行者的活動方式。因此,活動內容即為科研先行者中自愿者的學習內容,也是課題負責人需要完成的課題研究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科研先行者的主題具有真實性、過程性與操作性。
三、研討:科研先行者的實踐
研討,是科研先行者的實踐形式。從經驗型的生動講述到提煉概括型的重點描述、從書面的知識生搬硬套到能聯系具體情景的思維轉化、從思考現象的困惑到各類關系的思考,科研先行者在研討實踐中不斷提升,逐漸在頭腦中建立教育科研的默會性知識和教學智慧。科研先行者的研討,具體可以分為讀書活動、觀察分析、實戰演練、案例點評等方式。限于篇幅,接下來以“讀書活動”為例,對“研討”作一介紹。讀書活動是科研先行者研討方式中最為基礎的一種,也是幼兒園常用的研訓形式,然而,要使讀書活動真正成為科研先行者研討方式,還需要在過程中加以優化。讀書活動一般可以分為精讀專著、交流讀書心得、提出問題、形成讀書報告等過程。這一過程分三個階段:活動前、活動中及活動后:
1.活動前。
科研先行者的每一位教師通讀專著,同時精讀其中的1-2章內容。通讀時,需要做好讀書筆記,并針對精讀部分提出1-2個問題;精讀時需要準備好交流內容,并對其他教師可能提出的問題困惑作解答準備。
2.活動中。
首先,由主持人介紹研討活動的規則。其次,科研先行者分A、B兩組,每組8人;再將每組按2人一小組,分4個小組,坐成圓形或者方形。從第一章精讀開始,A組第1小組一位老師介紹讀書心得,B組第1小組兩位老師依次提出問題,由A組第1小組另一位老師解答……依次類推,逐一研討第2-4章。最后由主持人小結。A組兩位老師一人(A1-1)介紹,一人(A1-2)解答,具體分工由兩位老師協商;B組兩位老師(B1-1,B1-2)須各自提出1—2個問題。這種AB式讀書活動的研討流程具有邏輯性和規則性,B組教師在傾聽A組老師介紹之后,可以提出自己在通讀這些章節時的困惑與問題,A組教師負責回答與解疑,其他教師在傾聽過程中可以自愿表達。這樣循環反復,人人參與提問與回答、導讀與傾聽。活動前教師個人通讀活動中的讀書筆記體現了“看、寫、做”的要素,可以稱為理解的前奏,活動中AB式讀書活動體現了“看、聽、說”的要素,可以稱為思維的合奏。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讀書需要趣味性。科研先行者的讀書活動研討,傳遞給教師的不是命令式的沉重閱讀,而是多種方法、有針對性的思考大餐,教師在傾聽中或者在互動中及時積累閱讀經驗,在對問題的及時反思中及時優化教師的思考方式。
3.活動后。
讀書活動研討之后,科研先行者需要形成讀書報告。讀書報告是幼兒教師實現思考全過程的關鍵環節,一般為幼兒園研訓活動主辦方所忽視。幼兒教師大多是經驗型的,積累了豐富的教案案例和生動的事例描述,立足觀察之后的教育故事講述對老師來說是像吃飯一樣稀松平常的事情。同理,讀書活動研討的“活動前”與“活動后”兩個環節的內容對于科研先行者的幼兒教師來說沒有難度,而形成讀書報告卻成了幼兒教師的難點。因此,讀書活動研討的主持人一般邀請幼兒教育專家擔任,活動中,通過專家對教師經驗的解讀,使大多數教師在傾聽與質疑中提高從實踐到理論的分析能力。科研先行者的研討活動,引導教師學會思考各種教育現象與過程,思考其因果的、領域的、年齡段的各種關系,并運用幼兒發展階段、幼兒年齡特征等專業名詞和理論依據來表達自己對理論與幼兒表現等因果關系的解讀,使知識轉化成為思維,從而促進幼兒教師的研究能力。
四、持續:科研先行者的支持
古希臘哲人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就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科研先行者作為一種教育科研的研訓形式,如果沒有活動的持續,也逃不出落下一個“效果不明顯”的結局,為幼兒教師所摒棄。科研先行者要成為幼兒教師教育科研的一種習慣,持續是根本所在,而要持續,需要依托規定的時間、明確的內容和固定的召集人。
1.規定的時間。
科研先行者每一次活動均為事先規定,一般來說每月兩次活動,時間為每月雙周的周一,入班觀察研討以上午9點至下午2點的時間段開展活動,研討活動的時間規定為中午12:30至下午2點。規定的時間,表明幼兒對科研先行者活動的支持,開學前可以將科研先行者的時間計劃入全園的行事歷中去,以確保科研先行者的活動時間。有了時間,科研先行者才得以持續。
2.明確的內容。
時間,確保了科研先行者這一活動形式的持續,明確的內容可以使自愿者持續參與科研先行者的每一次活動。科研先行者的活動內容對每一位自愿者明確,以做到人人有目標,人人有推進反思的計劃、實踐和評估在內的反饋循環,由此促使自愿者持續參加活動。
3.固定的召集人。
科研先行者作為一種教師團隊,盡管可以邀請幼兒教育專家擔任主持人,然而,召集人作為幼兒教育專家與自愿者的橋梁,自然顯得非常關鍵。召集人以班級一線教師且具有科研經歷者為宜。涉及管理的行政人員因為事務忙碌容易缺席,也會因為沒有班級工作支持而影響個人在團隊中的發展進程,所以并不適宜擔任召集人。自愿者與幼兒教育專家經常是處于思考的兩極,此時,召集人的能效發揮異常重要。可以起到既肯定教師現有水平對教科研發展的作用,又協助幼兒教育專家及時了解教師經驗、適時調整培訓策略,使科研先行者活動達到最大效能。當然,召集人還需要負責前期溝通與后期材料的收集,安排自愿者的簽到、會議記錄等,做好小組的事務性工作。除了以上三個因素之外,活動的氛圍、空間和資源乃至幼兒園領導的支持,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科研先行者的活動持續。
作者:馬春艷 金衛國 單位:杭州市大關苑實驗幼兒園 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
一、科技統計在高校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科技統計是科研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的保證。
科技統計需要涉及的部門廣泛,統計內容繁多,數據變化快,如科技人員情況、科技項目、學術論文、專利著作、成果獲獎等所有的數據都是逐年變化的。一個學校的科研工作量也主要是在這里,根據學校往年的工作安排,大都把科技統計放在年終,但是如果把統計工作全部集中到年終進行,是很難完成這項任務的,這樣不但會造成工作量加大,而且往往會因為量太大,統計人員太少而導致統計數據不準確,不完整。要想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確保統計數據準確性,就需要做好規范科學的科研管理,這更需要平時做好各項數據的準備工作,做到每個月都統計,以不斷的積累數據。總之,要將科技統計工作融入日常的科研管理工作當中,各項統計指標分散到平時的科研項目、成果的管理工作當中去,充分實現統計與管理完美結合,這樣不但能提高統計工作的速度,也能保證統計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方法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科研管理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離不開科技統計工作。
2.科技統計是評價、考核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
評價、考核是科技主管部門對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評定,尋找差距的重要手段。在高校里,經常碰到如何正確合理評價不同科技人員的工作成績問題,如對領導人員的評價、管理人員的評價、研究人員的評價、輔助人員的評價,后勤人員的評價等等,這都需要逐步建立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才能更好的為科研工作人員謀福利,讓他們的辛勤的工作能得以體現。以前在科研管理當中,根本拿不出反映科研工作情況的統計數據,資料。尤其是在平時的匯報,年終的總結大會上,評價科研工作時,往往也是形容詞很多,數據用詞很少;概念性的話很多,實實在在的分析問題少;有的只講幾個例子,忽略了全面的情況。這其中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都有待商榷。因此,在科技管理中建立和健全統計工作,建立評價考核科技工作成績的統計指標是十分必要的。這對于總結工作表揚先進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科研單位積極性,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科技統計是對科研管理檢查監督的重要手段.
在科研管理中,科技統計起著很重要的檢查監督作用。科技工作需要及時的匯總大量的數據和資料,而且需要對這些數據和資料進行及時的統計和分析,這就需要科技統計來發揮它的作用了。這主要是因為,科技的統計活動貫穿了整個科研活動的全過程,它對所有科研的管理工作都了如指掌,有關領導和管理部門可以及時準確的對這些數據和資料進行的監督和檢查,可以看出科研計劃的執行情況及其它各類問題,能及時的提出問題,做出正確的決策,指導并改進工作,讓學校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所以說,科技統計是對科研管理檢查監督的重要手段。
二、科技統計能更好的服務高校科研管理的看法及建議
科技統計目前來說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在高校不太注重統計工作,統計工作本身的滯后性,沒有穩定的統計隊伍等情況下,要想適應科技統計的國際化、科學化、規范化,我從統計工作中提出幾點自己的建議。
1.加強宣傳科技統計的重要性,增強意識。
目前不管在高校還是社會上,所有人對于統計的思想觀念還是停留在以前那種靜止、封閉的行政性管理模式的想法上,尤其是領導層,對于統計工作的放任,導致很多科技管理人員也大都在敷衍,完成任務是他們的第一要務,也不管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這就需要加強宣傳對科技統計的重要性,加強領導層的對科技統計的了解和學習,突出科研工作開放的行業性管理特點,系統地掌握科研全過程的信息。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來滿足掌握科研信息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確保做好科技統計工作。要加強科技統計人員的法制觀念。認真學習各項統計法規,視科技統計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證科技統計工作的嚴肅性,真實性,準確性。加強科技統計人員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工作時要樹立實事求是的思想和客觀公正的辦事作風和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
2.提高科技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建立穩定的人才隊伍.
科技統計工作需要大量復雜繁多的數據支持,并且要有長期的數據積累和跟蹤的過程,這就需要有一只穩定的科研統計人才隊伍,能使科研工作很好的順利進行。長期以來,由于對科技統計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科技工作人員頻繁的更換,新接手的工作人員又要從新做起,由于不熟悉統計工作特點和內容,不僅造成自身正常工作無法進行,還影響上報數據的不夠準確,不能及時完成工作任務。科技統計工作不僅需要精于統計工作,還需要熟悉科技活動的特點、規律,這是要靠長期的積累和學習才能體現的。因此,要建立一只穩定的科研統計人才隊伍,對其進行定期的培訓與教育,才是保證科研管理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
3.完善檔案管理,是做好科技統計的前提和基礎.
科技統計檔案管理是科技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統計部門服務于社會和指導經濟發展、監督經濟運行的依據和寶庫。長期以來,由于對科技統計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科技統計管理人員變動比較頻繁,再加上檔案管理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使得檔案管理一直是科技統計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統計工作一直以來都是一門復雜的學科,他需要大量的數據信息,要保存好這些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真實性,能夠隨時為科技統計服務,這就需要在統計工作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工作,讓其相互服務。為此,建議在機構設置科技統計檔案管理崗位,制定科技統計檔案管理辦法,責成專人負責日常科技統計檔案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對現有科技統計檔案資料實行歸口管理、集中保管、統籌編研與開發利用。上級主管部門和科技統計執法部門要加大監督力度,在檢查當前科技統計工作的同時,應同時檢查科技統計檔案的管理工作。與此同時還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的保密法,加強科技統計保密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科技統計工作對對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統計能夠很好的體現高校的整體科技實力,體現科技人員的自豪感,凝聚科研人員的聚合力。在高校進行制定科技工作的計劃中,有利于把握全省的科技動態,其它高校的科技信息和力量,為高校提高科技競爭力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有利于促進高校的科研事業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作者:于江平 單位:中國計量學院
一、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自身定位不明晰
新時期高校的一線科研管理工作人員通常承擔著課題申報的通知及材料整理上報、科研活動組織、科研工作量計算等基本工作,此外還要承擔學院的其他日常任務,工作量較大,工作內容瑣碎,付出較多但往往很難得到相應的認可和肯定,缺乏工作成就感,對自身的工作定位產生困惑。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分析,當人們在自我成就感難以得到滿足時,內在的工作驅動力不足以驅使外部的工作效能,必然對現有工作產生職業倦怠,這是限制科研管理人員提升服務水平的重要原因。
(二)專業知識缺乏
二級學院的科研管理人員的學歷、專業各有不同,大多數人所學的專業與本學院各專業無關,很多人從事該工作之后,也沒有精力了解本院系申報的科研課題主要涉及哪些專業知識、專業術語,以至于在收集整理材料時,很容易發現科研教師在申報與專業內容相關的材料中出現紕漏。因此,加強科研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也由于學校缺少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指導,導致他們在科研管理這方面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參差不齊。科研管理人員服務的對象是各學科領域的學歷層次高、知識范圍廣的教師、研究員,如果其缺乏相關學科專業背景知識,對教師的研究領域、研究水平及最新研究進展缺乏了解,就很難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做好服務工作。
(三)缺少與專業教師的溝通
大部分二級學院中的科研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通常只是在課題申報的信息和收集整理材料時與專業教師有接觸,也由于自身水平的限制,很多科研管理人員難以將課題申報的注意點一一耐心與教師講解,忽視對科研項目申報過程控制與監督,以及申報結果的反饋與跟蹤。結果造成課題申報不能及時開展,項目不能及時結題等類似問題。
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科學自我定位,提高服務質量
科研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自己擔任的是輔助、協調者的角色,因此,做好組織協調與溝通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員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要做到:一要加強與領導的溝通,切實領悟任務意圖,合理制定工作任務;二要加強與教師的聯系溝通,良好的溝通可以增進相互理解,促進工作任務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技能
科研管理人員需從專業化角度提升自己在“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兩方面的技能。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員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鞏固和積累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及時掌握和補充新的內容,了解和掌握科研人員當前的工作狀況,這有利于與教師更深入地交流,積累辦事經驗,對一些常見問題做出正確處理。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員要熟練業務技能,確保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例如要準確理解科研管理的有關政策,熟練掌握項目的申報要求、考核標準、結題鑒定、成果推廣等流程;熟練查閱項目成果;熟練統計科研工作量。
(三)加強重視,積極指導
學校可以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和交流,促進主管部門和二級學院科研管理人員的互動,從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建立激勵機制,在人事變動、物質獎勵等方面褒獎工作認真負責、有想法、有創新的科研管理人員,樹立典型,激發其工作熱情;新時期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應整理出臺詳細的工作指導手冊,詳述學校的各類科研申報項目的各個環節,幫助科研管理人員熟悉業務;校級科研管理的官方微博或者是開發科研管理軟件,將科研項目的申報信息共享給全校教師,既可以減輕二級學院工作人員的壓力,也能以官方的角色澄清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問題。
(四)科學實施,積極構建科研數據庫
為了提高二級學院科研管理質量,科研管理人員可以嘗試建立科研數據庫,包括教師資料、項目申報、成果評選、專利申請、著作出版等信息,數據庫的建立有以下好處:一是有助于科研管理人員甚至是全院教師了解學院科研總體情況,二是有利于學院加強對科研情況的有效管理及科研活動的全程跟蹤,三是幫助新教師更詳細地了解項目申報的手續和規則,有利于提高項目申報的命中率,四是日常的數據積累有利于減輕統計年終績效考核的工作量。
三、總結
總之,新時期高校科研實力的不斷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項復雜和系統的工作,科研管理工作要在學校層面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健全工作人員的培訓體系、完善獎懲舉措,鼓勵創新,加快信息化建設,為高校科研工作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吳燕 單位: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一、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一)科研人員的管理問題
科研人員是科學研究的執行者和生命源,科研人員的能力、素質與意識決定著學校科學研究的數量與質量。新建本科院校中,一部分科研人員認為科研是一項耗時費力的工作,沒有實際利益,功利化現象嚴重;一部分科研人員缺乏科研方法,沒有系統的科研理論,找不到自身的科研方向;一部分科研人員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識,單干蠻干現象嚴重,相互之間看作是競爭關系。針對這些問題,校方應該加強對科研人員的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為科研人員搭建更多的展現科研能力的平臺;同時加強對科研人員進行研究方向和科研方法的指導,激發其進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更多的教師和學生參與到科學研究中。只有建立實力強勁的科研團隊,凝聚科研人員的主干力量,才能提高本校的科研水平。
(二)科研成果的管理問題
辦學層次的提高能夠吸納更多的高級人才,能夠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能夠爭取到更多的科研項目,從而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成果產量。科研成果的準確統計及有效管理有助于掌握學校的科研發展現狀,有助于制定學校合理的長遠發展規劃,有助于為學科建設、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提供科學依據。目前,許多新建本科院校對科研成果管理的重要性還沒有引起足夠認識;沒有制定科研成果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欠缺,不能全面有效地對科研成果進行鑒定,對一些專利及知識產權沒有相應制度進行保護;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對一些科研成果的申報要求不明確,獎勵力度不夠,對科研成果的數量及質量沒有進行科學統計與分析。
(三)科研管理人員的意識問題
科研管理人員是科研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科研人員與科研機構、上級管理單位及企業的協調者,其管理意識與能力直接影響著科研活動的成效。辦學層次的提高對科研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服務意識提出更高要求。但是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重,在管理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大局意識、創新意識、協調意識及信息意識,在工作中缺少科學、有效、靈活的管理方法,對于學院的科學研究發展沒有長遠規劃,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更遠的眼光去謀劃發展,不能創造性地開展活動,缺乏協調科研管理部門與科研人員等各種關系,不能充分利用現代化網絡了解與傳達各方面信息與動態。
(四)科研經費的管理問題
科研經費的有效管理是學校科學研究的有力保障。辦學層次的提升意味著科研經費投入及爭取到的科研項目經費數額的不斷增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缺少科研經費管理經驗,因此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大多數沒有設立專門的科研經費管理部門;沒有健全科學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體系;財務部門不能科學編制科研預算,經常出現小支出大預算或科研經費明顯不足的現象;科研人員、科研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經費到賬及開銷信息不通暢;科研經費撥款性質不明確;科研人員用于科學研究過程中的費用使用情況及經費報銷項目缺乏一定的監督;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經費購買的實驗資產缺乏后期有效管理,不能做到可持續利用,不能實現資源共享,造成大量設備閑置浪費。
二、科學發展觀對解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問題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與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具有一致性,因此科學發展觀是解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它不僅為新建本科院校解決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提供了系統的科學理論指向,而且對推動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斷改革與創新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實際意義。
(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解決科研管理問題的基本要求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個層面都是靠發展來鞏固和推進的。新建本科院校的科研管理問題也是在學校的不斷發展、職能的不斷轉變中產生的。因此,只有堅持科學研究的不斷提高與發展,才能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更加出色的人才,才能提高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地方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提供動力與保障。解決新建本科院校科學研究的管理問題不僅僅是發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如何發展的問題。首先,要堅持全面發展的原則,科研人員需要教學與科研兩手都要抓,科研管理部門需要重視學科建設、科研隊伍建設、研究機構建設及地方服務工作等,科研項目需要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并舉、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舉。其次,要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科研人員要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科研管理部門要協調好科研人員之間、不同院系之間、科研人員與科研管理部門之間、科研管理部門與校內外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為開展科研活動營造和諧、合作環境,推動新建本科院校科研工作不斷向前發展。最后,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科研管理人員要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協調意識、管理意識及學習意識,制定符合學校發展的科學研究長遠規劃,做好研究機構的建立及研究人員的引進及培養,加強科研道德建設、培育科學精神,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評價激勵機制,保障學校科研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堅持以科研人員為本是解決科研管理問題的出發點和立足點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新建本科院校的科學研究而言,堅持以科研人員為本是解決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問題的根本,科研人員素質的高低、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著高校是否能夠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堅持科研人員為本就是要把科研人員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就是要促進科研人員的全面發展,尊重科研人員的基本權利與創造精神,就是要想科研人員之所想,幫助他們解決困難,為科研人員服好務。科研管理部門要創新管理理念及機制,不斷激發、調動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要努力營造公平、公正、團結、協作、和諧寬容的科研環境,要與科研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協調機制,為他們排憂解難,尤其要在研究團隊建設、研究方向、項目申報與合作、成果推介與轉化等方面給予幫助與指導,為高校科研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培育良好的環境。可以說,科研管理問題其實就是人的問題,解決科研管理問題也是人的問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須要堅持以科研人員為本,努力解決好廣大科研人員最關心的問題。
(三)堅持統籌兼顧是解決當前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問題的根本方法
統籌兼顧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解決高校科研管理問題必須堅持的重大戰略方針。科研管理人員要切實掌握和運用這一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確認識并妥善處理高校科學研究中的各種關系,統籌好科研人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統籌好科研人員研究方向與高校長遠發展及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統籌好科研管理部門與學院各基層研究機構組織、團隊的關系,統籌好科研人員與學校、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統籌好科研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關系,統籌好科研成果與成果轉化之間的關系,統籌好科研經費的支出。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做好橋梁和紐帶,努力形成全體科研人員及部門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因此,統籌兼顧是解決當前高校科研管理問題的根本方法。
三、總結
總之,在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管理問題嚴重制約學校健康、有序發展的情況下,必須要落實和踐行科學發展觀,把科學發展觀作為解決科研管理問題的正確指導思想。堅持學院、部門、科研人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統籌兼顧,實現科學化人員管理、科學化制度管理、科學化資源管理、科學化成果管理,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服務地方的機制改革與創新,不斷提高科技與管理創新能力,增強科研意識,努力創建察科研人員之情、解科研人員之憂的新建本科院校科研發展新局面。
作者:張永利 宋爽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
1高校科研項目電子化管理意義及現狀
科研項目的電子化管理意義巨大。首先,在近年的科研項目申報當中,各級各類政府部門組織的縱向科研項目,相繼使用了科研項目申報系統,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所使用的ISIS系統在不斷改進后已經具備了相當齊全的管理功能,申報結構模式仍延用傳統的模式:政府—申報單位—二級管理部門—申報人。但是傳統申報程序繁瑣,工作量巨大,浪費大量紙張,屬于機械性的申報,沒有任何技術要求,信息傳遞具有滯后性。而在電子化申報背景下,所有的參與申報的人員均要學習新的技術操作方法,從政府到申報人每個人的平均工作量大大減少,同時加強了各級單位之間的互動,也使得項目申報公開透明,信息傳遞更加快捷、方便,科研項目的申報實現了自動化、標準化,使得整個申報科學高效、規范有序。除了項目的申報、立項、結題以外,在整個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在電子化與信息化的大前提下,也實現了系統科學高效,原本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資源進行的工作,現在一個部門僅僅一到兩個掌握信息管理技術與科技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員即可實現,同時大量的數據管理難免會出現錯誤,電子化管理與單純的人工管理相比,容錯率更高。
在另一個層面上,電子化管理可以更方便管理者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數據統計與分析是對科研項目管理的過程以及結果的思考,也是對電子化管理水平的檢驗,可以指導我們分析前一階段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電子化管理模式,在電子信息化的基礎上,數據統計也由繁瑣變的簡單易行,由以往集中在年底的大量工作,變成了平時的一點一滴的錄入,每次的科研項目申報,又或立項結題都被信息化,這也要求我們在使用電子化平臺時應當具備一定的管理思想。同時,由于數據的特殊性,很多大量的、隨機的、模糊的、有噪音的數據中隱藏著許多人們不知道又潛在的信息,而這些,我們通過人工統計是無法獲得的。借用電子化系統可以將人工智能與管理者相互結合進行更加科學的統計學分析,得出項目管理中的差異性,得出歷年來的數據,建立數據模型,指導我們進行改進,開展新的工作,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推進電子化管理工作。
自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的各領域均出現電子信息化管理模式,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礎上,一般通過吸收與引進方式相互結合,發展適合本校管理的電子平臺。其中,已有大量學者對政務電子化的模式與價值做了分析。各級各類政府立項管理部門在制定電子化模式之前,通過收集各個高校,各直屬單位的信息資料,進行加工整合,已經建立符合條件的成熟系統,并且,很多情況下為了提高電子信息化水平還進行了二次開發。然而,目前的項目電子化管理仍存在諸如管理者水平有限,電子化平臺建設速度較慢以及管理模式守舊等問題。因此,加快推進科研項目電子化管理顯得更加重要。
2如何加快推進高校科研項目電子化管理
電子信息化已經開始逐步普及到全國各大企業,政府事業單位以及各大高校。在高校中利用信息化進行科研項目管理,除了要求普及電子信息化以外,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為抓手,提高科管人員,科研工作者對其認識水平,加快加強電子化的推進。
2.1提高高校科研項目管理者以及項目負責人的水平
在高校中,管理隊伍作為學校管理決策的制定者,執行者與服務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顯然,現在的項目管理工作者是對整個管理提出框架性的思路與要求,而由系統或計算機執行操作,因此,管理者仍然起導向性作用,高校的管理者較傳統相比,除了要了解科研項目以外,還要學量的信息化知識,目前的科研項目電子化管理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動化,其中必然需要各級管理者的參與,甚至包括項目負責人的參與。在這之中,對管理者進行培訓,提高管理者的水平顯得至關重要,高校以及研究所往往舉辦各種科研專業相關培訓,卻很少對科管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應培養管理人員“終身學習”的理念。在有些情況下,項目負責人由于本身年紀,傳統印象等因素的影響,對新的管理體制完全沒有相應的概念,這需要對科管人員其進行集中培訓,經過這樣的過程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直接或間接參與整個科研項目人員的素質水平,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2.2加快電子化平臺建設
如今,在校園網以及院內網站信息,指導校內教師申報項目已經在各大高校普及,幾乎所有高校都有自己的門戶網站,具備新聞,通知公告,提供下載鏈接,實現資源共享等功能。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可以對原有管理流程和組織機構進行再設計,充分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實現工作方式的并行化、動態化、集成化。除此之外,也可以將學校的管理平臺與各級各類政府平臺相互掛鉤,借助優勢平臺來彌補自身平臺的弱勢,達到提高電子化平臺水準的目的。在此基礎上,通過平臺指導老師學習如何科學地申報科研項目,何時按期進行結題,什么時間進行中期檢查,讓每個人通過平臺對信息有所把握,項目負責人成為自己的管理者。除了網站、電子系統等傳統平臺以外,微博、微信、高關注度的信息軟件已經被各級政府、大型企業所采納,因此電子化平臺的種類多種多樣,通過完善高校的平臺建設,讓教師與科研人員快速準確的獲得信息至關重要。
2.3制作標準化的電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多數高校多沿用校—院(系、所)縱向管理模式,科研活動多以學科專業為單位開展。其中,各個單位之間信息交叉與合作較少,電子化數據的錄入以及新事物的學習可能都需要一段時間。這就需要高校的管理者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與要求,加強科研規劃,強化責任意識,監督管理機制解決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使得管理標準化。管理內容包括項目申報計劃、人員管理、財務管理、中期檢查、項目結題等。在高校中,從科技管理部門開始,一級管理者應當從宏觀管理上指導項目申報立項,利用電子化管理信息,提供資料,組織項目工作,同時做好與上級政府部門的銜接以及過程管理工作,再往下到各個單位的二級管理者應當能夠準確把握信息,指導單位的老師以及科研工作者使用電子化平臺,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直到項目的實際負責人能夠無差別的在電子化大背景下順利實施科研項目。
3結語
高校科研項目電子化管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管理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科技發展,這種結合將會更加緊密。因此,對于高校的科研項目管理來說,應當在把握趨勢的同時,加強科研管理人員水平,提高信息化平臺建設,標準化管理模式,在加快推進電子信息化的同時,做好宏觀統籌分析工作,這樣,科研項目的管理才可以做到簡約而不簡單,更好的為教師以及科技工作者提供服務。
作者:李童斐 李瀟 單位:湖北醫藥學院科技處 湖北醫藥學院研究生工作處
1高校科研組織形式僵化
當前的高校科研組織主要是以學院為基礎,甚至是以學系為基礎,在學院內部組建科研團隊,展開科研活動。在學校層面靈活地組織不同學院的學科力量進行跨學科研究,以及整合學校與外部社會合作開展科學研究方面,還缺乏融洽的合作渠道和便利的機制平臺。這樣的機制使高校科研活動更多局限于狹隘的某一學科領域,不利于不同學科的融合交叉,必然降低創新的水平。因為當今學科創新與科研創新更多發生在不同學科的融合部,發生在不同學科視野與方法交匯碰撞的過程中。其次,這種僵化的組織形式往往使高校科研更多關注學科內部,而缺乏對學科社會應用價值的關照,從而使學科發展喪失了來自下游應用領域的創新促動與資源反哺。而當今知識生產模式和學科發展的趨勢早已經是基礎、發展與應用的上下游連貫和相互影響下的螺旋發展。在應用領域中創新學科知識已經成為新時期學科創新的重要途徑。高校科研組織僵化的體制性障礙在于學科資源固化的院系管理模式。學科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龍頭,院系是學科建設任務的承擔者,而院系基本都是以學科為基礎劃分的。學校的人事、經費、研究生、場地、福利等各種資源和相應評價都與學科相對應,并進而固化到院系當中。這種資源固化的結構使得學科邊界不斷得以強化,跨學科研究所依托的各種資源難以得到應有的協調,從而使跨學科研究難以的得到應有的支持和落到實處。如何從人事、經費、研究生等方面進行改革,為跨學科、跨學院科研組織(諸如研究中心、研究所、研究院等)的建設創造良好機遇,是創新科研組織的重要條件。
2高校科研團隊合作成效不高
高效科研團隊是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團隊。當代學科發展與科技發展趨勢下,很多社會問題和技術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科研團隊的力量。高校科研團隊,是以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為內容,由為數不多的技能互補、愿意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標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擔責任的科研人員組成的群體。高校科研團隊的高度凝聚力形成有賴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成員相互依賴程度高,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一致或者組織目標凌駕于個人目標之上;其次,科研團隊的結構應是扁平式的,具有扁平的組織關系和和諧民主的人際關系;再次,團隊成員之間的知識共享與知識轉移很重要,它們極大地影響著團隊協作氣氛和創新思想的產生,從而成為影響知識創新和團隊績效的主要因素。我國當前能夠進行大規模、高深度科學研究的科研團隊建構非常薄弱。大部分高校絕大部分的科研活動都是分散的、個體的,實質性團隊合作少,團隊成員的知識共享缺乏廣度和深度,思想碰撞和知識創新力度不夠,團隊科研實力得不到整合。依托科研項目形成的科研團隊往往不具備扁平的人際結構,存在明顯的權威,知識共享與交流不足,各自為戰情況突出,從而使科研項目的結項成果帶有明顯的拼湊性,而非具有完整性、系統性和與預設目標指向性的項目成果。這種所謂的科研團隊頂多是現代工業生產線上的分工勞動,而不是在人員的知識與視野互動共享基礎上的有益于創新成果產生的高度凝聚和富有活力的團隊活動。從制度看,分配機制和評價制度是主要原因。它們造成了科研團隊內部在資源與經費分配方面的矛盾,涉及團隊核心人員的排序、科研成果署名的排序、項目具體的分工和項目經費的分配等,這些又與團隊成員的晉級、職稱評定等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成果評價往往只認可第一人,而其他實質性參與者的勞動難以得到認可。從團隊組織文化看,官本位文化影響到學術權力的平等發揮。往往具有行政頭銜者居于團隊的領導者地位,且以行政化風格推動團隊的運行。從而使科研團隊結構顯失扁平特征,科研活動方向與路徑的話語權、相關資源分配權等高度集中,難以形成寬松自由、相互信任、緊密合作的人際關系氛圍,不利于團隊成員間的溝通與協作以及知識分享、知識轉移等內在動力的形成,不利于創新性學術研究氛圍的形成。
3科研評價機制不健全
科研評價會影響到科研項目、科研基地等的立項審批、教師年度考核、職稱評審、教師績效工資,還影響到學術風氣與學術氛圍等等。健全的科研評價機制有利于調動科研工作者積極性,催生創新性的科研成果,減少無謂的低水平重復科研和資源浪費。當前我國高校的科研評價機制仍不健全:重數量輕質量,重學術輕應用。最為突出表現如有學者指出的科研GDP思維,即“數量取勝的生存邏輯”、過度量化管理問題。高校為了追求科研競爭力的提升,主要著眼于各種項目、經費、論文等數量的提升。科研工作方面,從教師個人年終總結,到部門和單位的年終總結,無不是各種數據的堆積,似乎數據是表明成績的唯一指針。另外,科研評價高度重視論文、著作等發表成果及其獲獎,而忽視對成果應用效果的評價。也就是當前大學科研評價主要是學術價值與創新價值引導,而缺少應用價值評價。存在突出的重基礎、輕應用,重學術、輕轉化的傾向,忽視地方和基層的技術問題,特別是區域中小企業的技術需求。過于強調數據,導致SCI論文唯數量論、唯影響因子論、論文虛假合著、虛假橫向經費等問題,直至催生浮躁的學術氛圍這一學術創新的災難性環境。而學術創新往往需要甘坐冷板凳,容不得半點虛假。重學術輕應用,導致高校科研視野狹隘,脫離當今學科發展與科學創新融和不同學科、貫通知識生產與應用不同環節的主流趨勢。無論是強調數據還是忽視應用,都導致難以形成高質量的、真正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這種學術評價機制引導下的高校科研活動,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作用甚微,在創新學術知識方面貢獻不大,在解決社會存在的突出問題方面功能不強。高校科研評價重數量、輕應用的機制特征有多方面的原因。重數量的科研評價思維或稱管理模式正如有學者提到的“軍令狀”式科研管理一樣,受到簡單化管理思想的影響。就是把泰勒源自工業生產的科學管理理念簡單地移植到科研管理中,忽視了學科發展與科學研究的基本規律,忽視了以知識管理為核心的科研管理的特殊性。輕應用的評價機制源自傳統封閉的科研活動及其管理模式。盡管隨著20世紀80年代以來產學研結合的不斷加強,我國高校一些學科在與企業、與市場結合方面做出了努力,也產生了一批成功的跨界科研合作典范,但總體而言,我國高校科學研究整體開放性不足,科研管理的視野也比較狹窄,更多局限于對各類縱向項目的管理,橫向項目比例很小。這種只盯著國家縱向科研項目,而不善于為高校與企業、與其他科研機構等開展合作研究、以及為不同高校之間開展合作研究尋求機遇、搭建平臺的科研管理視野與模式,必然導致科研評價的單一標準,即只關注學術創新而忽視應用開發價值。也因為在理念上,科研管理尚未真正樹立符合模式Ⅱ知識生產時代要求的科研發展理念,對有關科研發展的規律的認識還局限于學科內部分化以及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而非學科知識的生產與應用這一上下游鏈條之間的互動,從而使其科研評價標準未充分關注到科學研究在應用領域的價值。
4科研管理行政化強學術性弱
當前在我國高校科研管理中,學術性弱行政化強,對學術生產的管理采取了行政手段與行政化思維。在高校科研管理體制、科研組織方式、科研成果評價與激勵、以及科研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行政化影響。例如,在學校的科研項目評審中,評審主體中行政領導占有很高比例,專任教授比例不高;評審結果也往往是各級行政領導獲得立項的機會更大,一線教師獲準立項機會少。成果評審、科研基地評審亦如此,為了成功立項往往只能由位高權重的行政領導牽頭。而行政領導并不必然是學術帶頭人。在各種科研項目、成果、基地、計劃等評審中,行政化色彩強烈不僅導致學術性弱,還導致普遍的偏離學術道德。對于很多評委來說,為自己的關系人、為本部門、所在學校多投票,而非以項目等的重要研究價值、學術創新性、團隊實力、已有研究基礎為依據,幾乎成為一個普遍接受的規則。在學術評價中已經形成了以行政領導為主體的“學術利益圈”,這些“學術利益圈”助長了學術不端,加劇了學術腐敗。學術評審的嚴肅性消失殆盡,一些評審活動往往淪為瓜分項目的過程。科研管理學術性弱行政化強是我國管理體制與內部治理結構缺陷的必然表現。在資源高度集中并以行政性配置為主導渠道的管理體制背景下,高校科研管理也難以充分尊重分散的學術權力,而只是遵循行政化思路來組織科研活動。更多強調行政管理的效率原則而非遵循科研學術的創新規律,而效率與創新并非線性相關甚至常常相互沖突。科研管理學術性弱行政化強還與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中的學術權力式微密切相關。大學內部治理結構中,行政權力排擠和壓制學術權力的情形非常嚴重,學術活動領域民主管理程度也極低。要么是學術帶頭人直接作為學科帶頭人,甚至就是院系行政領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集于一身,學術權力往往被行政權力與行政利益所遮蔽;要么是一般學者的學術權力得不到重視,個別學術權威占有話語霸權。
5科研管理戰略性嚴重缺乏
我國高校科研管理嚴重缺乏戰略性。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競爭的日趨激烈、高等教育質量提升的壓力,高校科研對于大學核心競爭力的構建日益重要。高校科研管理戰略性的必要性在于:科研發展的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開放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科研活動的開放性從未有今天這樣的高度,高校與企業、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從未有今天這樣緊密;高校科研的國際競爭與交流合作也日趨加強,高校科研組織方式、方向選題、方法、評價等日益受到國際范圍因素的影響;科研活動的影響因素日益復雜,涉及國家科技發展政策、企業與社會的科研服務要求、學科不斷分化融合的趨勢等。高校科研管理的任務在于,要準確地掌握學校的優勢學科領域及其科研方向、科研團隊、科研領軍人物,及時把握國家科研發展重大需求,準確把握學科與科研發展趨勢,立足當下,放眼未來,為學校科研發展制定明確的長遠目標和近期規劃,使學校的學科資源發揮最大的創新效益和社會效益。而當前我國高校科研管理普遍缺乏戰略性。缺乏科研戰略管理意識的表現就是不善于進行環境掃描,不善于把握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產業結構升級、技術更新換代等帶來的科研發展良機;局限于精細化甚至經驗性管理,缺乏開放性理念與長遠性目標,忽略大視野和創新性管理;缺乏自覺有效的組織改造與團隊建設努力,對于一些重大課題更缺乏必要的組織,不能有效凝聚學校相關學科資源展開跨學科綜合性研究。高校科研管理的規范化亦不足。高校的項目管理往往缺乏全程的精細化管理制度,對項目的管理僅限于立項、結項以及項目經費的數據管理,對于項目的進展情況、項目成果的影響力等缺乏應有的深度把握,對于項目研究成果的推廣與應用也缺乏系統的支持,從而難以對高校科研的實力做出準確的評價,更不用說對高校科研發展制定科學的發展目標了。科研管理戰略性不強的結果就是學校科研工作在理念上視野封閉,在行動上循規蹈矩,在成效上創新乏力,活力不足。我國高校科研管理戰略性不強與我國高等教育管理的集權性特征和學校長期缺乏辦學自主權有密切關系。由于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和長期缺乏辦學自主權,學校辦學的各方面管理都存在嚴重的指令依賴特征。即使今天相關主管部門已經下放了一些權力,高校依然缺乏根據自身優勢條件,及時科學地評估各種機遇,進行戰略目標選擇,尋求學校科研發展突破口的自覺意愿與勝任能力。
6結語
我國高校科研管理的突出問題主要是科研組織形式僵化、科研團隊合作成效不高、科研評價機制不健全、科研管理行政化強學術性弱、科研管理戰略性嚴重缺乏。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包括學科資源固化的院系管理模式、不合理的分配機制與評價機制、官本位文化、泰勒式簡單管理思維、對模式Ⅱ知識生產時代的不適應、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與大學內部治理結構的不合理等。解決高校科研管理的突出問題,還必須進一步全面認識這些深層次原因,構建系統化的解決路徑,從而切實提升我國高校科研管理績效,促進科研創新與成果轉化。
作者:宋鴻雁 單位:西北政法大學高教所
一、新時期環境下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1.缺乏對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由于種種因素,民辦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僅僅是學校的一個行政機構,其僅僅是將科研管理作為學校的管理職能之一,高校科研項目管理體制僵化嚴重,科研人員缺乏對其重要性的認識。部分民辦高校還存在嚴重的“輕管理、重科研”的觀念,并且從科研項目申報、組織實施以及成果鑒定等方面,科研管理僅僅發揮出形式上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始終處于被動的狀態,這些都制約了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還存在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問題。
2.高校科研管理人員整體素質水平不高
由于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工作人員的管理經驗需要長期的積累與實踐,因此要全面建設科研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然而在當前科研管理工作中,由于科研管理人員薪資待遇較低以及流動性較大等問題,使得其與專業的科研人員素質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從而導致科研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不強,影響民辦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部分民辦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國缺乏有效的考核與激勵機制,從而造成管理隊伍建設層次不齊、工作人員積極性交叉。一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多數都是在職教師兼職,由于他們還要承擔日常繁重的的教學任務,一旦有機會進入生活待遇好、工作環境好的單位,就會脫離科研管理部門,這也影響到高校科研隊伍建設的穩定性。
3.高校科研成果考核模式僵化
當前高校制定的科研評價機制幾乎都是針對工作人員的考核評價制定的,并不是針對科研活動而開展評價。因此,對于科研質量與成果的處理上沒有形成一套完善而有效的方法,每個高校都有不同的規定與制定。此外,對于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人員來說,與其工資掛鉤的顯著標志就是職稱,所以就導致很多教師為了評職稱而寫論文、,而忽視了論文的質量與產生的學術價值。這也就是部分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功利主義現象,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機制存在弊端。
二、新時期環境下提升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質量的對策分析
1.科研人員應當意識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民辦高校強化對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僅可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的建設,還能夠進一步提高人才的質量。民辦高等院校可以將自身具備的科研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市場發展作為向導,主動開展技術支持與科研咨詢等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的大力發展,從而為地方及區域經濟建設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所以必須提高對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充分改變傳統的科研管理,樹立科研帶動教學、科研促進管理的全理念,同時建立健全權責統一的科研管理體制與部門管理體制,實現機構健全、責任明確、管理集中的科研模式。
2.強化培訓力度,提升科研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
民辦高校各級領導應當在開展科研工作的同時,建設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依據相關保準進行優秀科研人才的選拔與管理,并使其盡量維持在一個穩定水平。依據業務學習與政治理論的學習,努力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政治素質水平,從而打造出一支業務過硬、品德高尚的科研管理團隊。此外,科研管理人員之間還應當重視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提升管理的效益與服務的質量。
3.建立健全獎懲機制與考核機制
高校應當依據國家對人才的需求加強科研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獎懲機制與考核機制。高校科研部門應當依據基礎研究、科技產業化以及應用研究等不同類型的科技活動制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與內容,同時確立與評價工作相關的職責。不能以數量作為職稱評價標準,而是要看科研項目在國家的影響力等。此外,還要盡量使獎懲機制與考核機制的實行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對政府組織的堅定進行逐步弱化,從而提升鑒定工作的可信度。
三、結語
民辦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對學校發展、人才培養以及社會需求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而民辦高等院校必須認識到其開展的重要性,同時要努力提升科研隊伍的素質水平,完善獎懲機制與考核機制,從而提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作者:吳麗萍 單位:泉州理工職業學院
1高校科研管理現狀分析
1.1高校科研管理隊伍良莠不齊
科研管理工作量龐大,設計的科研項目也是包羅萬象,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科研管理工作的時候,要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人才管理隊伍。然而,在科研管理的實際過程中,部分高校的人才流動性很大,頻發更換管理人員,甚至讓專業講師或者教輔人員兼任科研管理工作,加之,部分高校“輕培養,重使用”,另外,一些高校的的科研管理人員不重視自己的工作,認為自己只是辦事員,受益的是科研人員,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科研管理機構淪為“傳話筒”的境地,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高校科研管理隊伍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嚴重制約著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
1.2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方法落后
高校的科研管理往往跟著科研項目流程走,缺乏對科研工作的整體規劃布局,加之,部分高等院校重視教學,使得科研管理工作與專業教學以及行政管理等交雜在一起,導致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缺乏自主性以及服務性。例如,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科研成果僅僅是成果,是檔案,由于科研管理工作缺乏服務性,使得科研成果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建立聯系,進行成果轉化,嚴重制約了科研創新。另外,有些院校缺乏相應激勵機制或者激勵程度較淺,績效考核與監督機制跟不上時代,導致科研管理工作者工作懈怠,團隊不穩定。
2信息環境下對高校科研管理進行工作的創新思考
2.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信息環境下,高校科研工作者必須轉變自己的工作觀念,樹立服務意識。科研管理工作者的服務意識主要體現在科研成果轉化以及服務科研人員兩個方面。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一方面,科研管理工作人員必須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的發展,將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掌握的大量科研成果,與社會需求相聯系,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須認真了解以及解讀國家的科研政策,在實現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中對科研成果進行必要的保護。在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例如,高校在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時候,設置科研成果與市場銜接的中間通道,在網絡上但不公布科研項目成果,標明科研成果的應用方面,使得市場能夠與科研成果進行溝通;或者科研管理工作人員走出辦公室,進入社會市場,積極主動地進行科研成果的應用推廣。在服務科研人員方面,科研管理工作者應該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便捷性以及信息的全面性和開放性,積極進行科研信息的收集,了解各學科的最新研究進程,給自己進行正確的定位,把自己擺在服務位置,向科研人員提供信息幫助。另外,在制定規章管理制度的時候,多進行換位思考,對科研人員的難處進行體諒,對科研人員的疑問要虛懷若谷,“以人為本”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
2.2高校科研管理人才專業化,實現管理信息化
科研管理工作技術性強,要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質量以及效率,就必須擁有一支專業化人才隊伍以及引進現代化、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技術。在科研管理人才這方面,一要,重視科研管理人員的網絡技能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在培養過程中,要強化管理人員的網絡技術教育,培養他們處理解決網絡故障的能力;二要,在引人才方面要主要人才的綜合性以及復合性,加強網絡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引進。這樣才能建立一支獲取以及處理信息能力強而服務意識又高的高素質管理隊伍。人才是實現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高效化的基礎,信息化的管理技術是其實現途徑。在引進信息化的科研管理技術方面,必須在科研管理工作機制以及方法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通過引進相關的信息化設備,積極利用網絡技術進行日常管理工作的處理。例如,建立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科研管理系統,利用該系統進行學校學報的建設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在匯總以及對比分析學報中的科研成果時候,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使得科研成果報告變得多元化、非線性。另外,利用開放的科研管理系統能夠對科研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出各行各業的前沿技術,做出數據統計。
2.3高校科研管理體系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提高管理能力
高校科研管理體系與評價體系的建立健全是科研管理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在管理體系方面,建立科學、高校、開放的管理體系的時候,一方面要要注意整合行政與專家兩個方面管理,形成科研管理體系的優勢和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強合作交流,與國內外的高校科研管理機構進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對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對科研成果轉發方式進行創新改造,加速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應用。在管理評價體系方面,一方面要從物質層面進行激勵,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激勵體系,打破平均主義,將獎罰與工作績效進行聯合,拉開收入差距,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從精神層面進行激勵,對他們的發展機會以及工作環境進行改善,安排他們適應的工作強度。另外,科研人員是高校科研管理體系中的一員,制定管理體系與評價激勵體系的時候也要將科研人員的科研難度納入考慮之中,科研工作不是短期能夠產出成果和收益的,甚至有以失敗告終的科研項目,因此,制定評價激勵體系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要將長期和短期的影響結合起來,將個人與科研項目結合起來。
3結語
高校科研是國家科技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今的信息化建設進程中,高校科研管理需要主動進行科研管理工作以及管理方法的創新。引進信息化人才,實現管理的信息化,樹立服務意識,加強科研成果轉化,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與激勵體系都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創新點。
作者:齊榮坤 單位: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來源渠道龐雜,門類繁多,難以具體逐一嚴格管理。
科研經費來源的特點是多層面、多范疇、多渠道。有來自國家各部委的,比如:教育部、科技部、農業部、衛生部等;有來自社會團體或基金會的,比如:社科聯、教育基金、青少年發展、公益事業發展、綠化、環保協會等;也有來自眾多的企業贊助、委托、合作、風險投資等;同時還具有多種多樣的項目類別,比如:優秀人才支持、發展問題研究、基本科研業務專項基金等。多層面、多部門、多領域門類繁多的科研經費,給高校財務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2.項目開展周期長,跨度大,有的3~5年,還有的甚至長達10年以上。
一些科研項目往往存在著長期掛賬的問題“,結題不結算”的目的是為了能夠進一步開展深入的研究,同時也是想向有關部門或協作單位再申請一筆新的資金。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往往給財務管理部門帶來了很大的問題,漏洞太多。有的甚至出現了當時具體負責管理的財務人員都已經退休或者是調離,科研人員也更換了幾撥,對財務管理年度結算管理制度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3.政出多門,各類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眾多,難以統一管理。
有的項目管理部門允許開支人員費用,有的不允許;有的只允許給項目開發過程中對沒有工資性收入的人員發放勞務費,有的也可以給具有工資性收入的人員發放勞務費;有的對預算要求必須細化,有的卻只要求不超支即可。凡此種種,導致財務管理部門與財會人員很難對每一項日常支出一一進行有效的監管。如何才能保證科研經費開支“保質保量”、“合理合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為只能靠科研人員和具體執行者自覺自律的事情。
4.經費預算執行與批復預算偏差比較大,計劃與財務脫節。
科研經費涉及部門很多,互相之間信息不通,沒有共享信息的平臺。管項目、管錢、管物、管預算、管審計、管決算的各部門、各崗位之間很少有溝通、協調與配合,有的甚至相互制約,自然就造成了科研經費管理與使用上的混亂。有的項目嚴重超出預算,有的項目超出范圍,還有的協作單位超預算抑或是合同范圍列支經費。一些科研項目負責人認為項目預算是有彈性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估計和變更,沒有認識到預算本身應具有的嚴肅性。預算頻繁變更,導致預算執行力度不夠,影響了預算約束力和有效性。
5.沒有充分發揮計劃、審計、財務等部門的作用,難以具體落實監管措施。
一些高校“貪大求洋”,項目越多越好。只重視拿回來項目,找回來錢,重立項,輕管理,只要找回來項目,就意味著找回來了錢。至于如何花這一筆錢,能否讓錢落到實處,是否能真正完成科研項目,都是無足輕重的。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審計、財務、計劃、管理部門都是在被動地開展工作,沒有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極易造成擠占、挪用科研經費,甚至發生腐敗、貪污行為。比如,報銷中使用虛假的發票、清單、憑證,與實際經濟業務不相符;在科研經費中列支不符合規定的勞務性費用,編制、虛構名單,虛報或冒領科研勞務費、學生助研津貼、專家咨詢費等;甚至還有個人家庭消費的支出,包括在商場、購物中心、超市購買的個人消費的支出,在科研經費中報銷的現象;還有的存在偽造虛假合同,套取科研經費的問題。
6.使用科研經費使用不規范、不合理。
許多高校都存在著使用科研經費不規范、不合理的現象。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將以學校為項目主體申請到的科研經費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應該通過政府有關部門統一采購的設備、耗材、圖書等,沒有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形成了“遇到紅燈繞著走,沒有燈光摸著走”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并給腐敗的發生提供了機會。
二、分析科研經費管理發生問題的原因
1.缺乏嚴格、規范、統一的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相關部門與學校領導缺乏足夠的認識。
高校教職員工通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層面承擔的科研項目和要來的科研費用到賬后,學校相關部門一般而言只是對科研合同進行登記、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之后這筆費用就進入項目負責人的賬戶。至于費用的具體支出、支出的內容以及項目的結題等大都沒有進一步的管理。
2.學校對教職員工所承擔的科研項目沒有嚴格的管理與評審機制。
由于職場競爭激烈,許多人為了晉升、出成果到處找科研項目,有的甚至承擔了本來不是自己的專業抑或是難以勝任的課題,結果是力不從心,無法按時完成課題所規定的任務,因此出現了幾年甚至十幾年仍然未能結題的現象。還有的開題者都已調離甚至退休了,項目都沒有做完。
3.沒有統一的管理平臺,信息享用不暢。
由于學校對科研項目沒有一套詳細的管理制度,無法有效地對各種支出進行準確的審核,只能是按照項目負責人的意見進行核實。科研項目負責人則總認為科研經費是自己要來的,用在哪方面是自己說了算,難以理解財務管理的嚴肅性。項目支出結構合理不合理,是自己說了算,即便是有擠占經費的問題,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財務人員無法嚴格按財務標準進行報銷。
4.財務、審計、科研、人事、紀委、監察、二級學院(部、系、所、中心、室)等部門沒有形成強有力的管理“拳頭”,缺乏管理力度。
一是對縱向課題的外協單位的資質、能力、經濟合理性、業務相關性等方面缺少相關信息,無法嚴格審核,因此各部門對項目的立項、開題與執行進度和執行情況難以進行監督和跟蹤;二是相關項目負責人不向有關部門作詳細的匯報,管理部門不了解項目的具體情況,因此難以嚴格審核科研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重大變更事項;三是沒有考核標準,無法對要結題的科研項目進行嚴格審核;四是尺度不一,對橫向課題合同中約定的實施進度難以準確把握。
三、如何建立高校科研經費預算精細化管理制度
筆者認為,凡是以本校的名義所取得的各類科研經費,不論資金來源渠道如何,不論是政府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經費,還是非政府計劃科研經費,必須全部納入學校財務統一管理、專款專用,任何單位與個人都無權截留抑或是挪用。因此,應采取以下措施逐步推進科研經費管理制度的有效建立。
1.建立與完善“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管理體制
全面落實科研經費管理辦法。要實行科研經費校長負責制,由分管科研、財務的校級領導具體負責科研經費的審批、管理和使用,落實財務、科研、審計、人事以及相關部門與項目負責人的權限和職責。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協同管理,建立健全科研經費管理監督機制,確保學校科研經費“陽光管理,透明操作。”
2.明確各部門、各單位的工作職責與經費內容、申報程序
將縱向、橫向科研經費的開支范圍逐一細化;做好、做實、做細科研經費報銷的標準、審批權限、結余經費分配方法、獎勵規定;明確科研經費必須按照上級批復的預算抑或是合同約定、經費管理辦法的要求開支;明確教師、科研人員必須按照所進行的科研工作支出相關費用,必須以合法、真實的票據通過相關程序進行報銷。要使科研、財務、審計、人事、二級學院等相關部門以及項目參與者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照章辦事,“不越雷池一步”。
3.提高科研管理、計劃財務、審計、人事等部門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
從而能夠有力地促進學校科研經費預算精細化管理邁向一個新的高度。要建立科研經費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加強高校的科研服務能力,以滿足科研活動的需要;同時要加強每一個科研項目結題結賬管理,不論是哪一個單位,抑或是哪一位領導擔任主持人的課題,都要嚴格遵守科研合同,按時履約,按時結題,決不能人都早已調離崗位或者都已經退休了,科研項目還沒有結題。沒有特殊原因,一律不能“結題不結算”。
4.進一步協調計劃財務、科研、審計、人事、二級學院等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
定期召開科研經費管理工作研討會,將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開誠布公地坐下來認真研究,拿出具體的解決方案。針對一些項目總是超出預算的情況,要將這些項目的負責人召集在一起,明確告知超支部分不予報銷。要立木為信,堅決杜絕此類屢禁不止的問題。
5.將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重點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
大膽改、自主改,把培育功能與政策創新結合起來,只要是對科研項目有益處的、能夠“好鋼用在刀刃上”的事情,就要積極主動地去做。“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科技創新持續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個突破,都是在為科學發展做貢獻,都是建立精細化管理制度的初衷所在。
四、當好科研創新的排頭兵,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世界科研的大國,位列第二,也是科研人員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是論文質量卻遠遠落后于其他國家。這充分說明,光有“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質量”上加倍地努力,才能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14年5月,在視察上海時語重心長地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方式和生活方式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棋,誰就能占領先機。”高校肩負著我國科研創新的重任,科研經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科研項目成果的水平高低。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領會,讓每一位科研項目的參與者、管理者都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使大家都能夠感知它、領悟它,從而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多用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主動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才能使自己永遠保持才不枯、智不竭,為提高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奉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作者:劉永 王迪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院務部財務軍需處
一、背景及問題
根據班組長訪談和對班組的問卷調查,發現五院科研類班組建設工作還“欠一些火候”,特別是管理效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針對科研類班組管理效能提升的問題,本文課題組查閱有關班組建設的理論書籍,借鑒其他央企的有效做法,多次實地調研基層班組建設情況,同事間頭腦風暴法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和意見,其中的核心就是通過研究、探索科研類班組的內在規律,不斷更新理念、提高認識,把班組建設工作真正作為打造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從源頭抓起,調查科研類班組的建設現狀,找準工作“短板”,科學地確立班組管理效能進一步提升的內容、方法和途徑,推動班組建設工作創新奠定扎實基礎。
二、經過及主要做法
為進一步提升五院科研類班組建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加強基礎研究,準確了解科研類班組管理現狀五院共有1315個班組,其中科研類班組683個。為了解基層班組員工的工作狀況,查找科研類班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針對性地改進工作,提升科研班組的管理效能,根據相關理論,本文課題組開展了一次五院科研班組員工工作狀況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工作目標和計劃、工作效率和質量、學習和培訓情況、壓力和激勵情況、班組長領導力等五個方面。問卷調查采取匿名制形式,由課題組直接把問卷發放到員工手中,員工獨立完成之后密封上交課題組,全程沒有班組管理人員干預。第二步:錨定短板,深入分析影響管理效能的因素通過問卷調查,結合科學的統計分析方法,本文課題組深入調研并綜合應用管理學中的“X理論”、“Y理論”、“Z理論”分析得出班組管理效能“短板”和需重點提升的要素項。通過對科研班組員工工作狀況的問卷調查,以及對部分科研班組進行實地調研,發現五院的科研班組管理對于“Y理論”和“Z理論”的應用比較到位,人性化管理和企業文化都做得不錯,對于“X理論”的應用比較欠缺,科學管理的建章立制還不夠完善,執行力不強。第三步:提升五院科研類班組管理效能的對策研究根據科研班組管理效能影響因素的分析結果,本文認為必須從計劃管理、學習管理、激勵管理、現場管理、班組長領導力五個方面入手,強化對“X理論”的應用,將國際理念與班組建設實踐相結合,集成國際、國內班組管理的先進方法、工具和模板,歸納總結現有的班組管理經驗和案例,為班組建設開辟道路,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具體方案如下:
1.班組計劃管理提升
班組計劃管理,就是圍繞單位年度發展目標以及上級部門下達的工作任務制訂具體實施計劃,并進行階段性總結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計劃,以提高集體與個人的工作效能,確保各項工作圍繞組織總體目標高效開展,最終順利完成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指標。根據五院的科研任務特點,班組計劃管理的思路是“制度統一化、模板差異化、實施信息化”,即在制度上統一要求制訂周期性計劃,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小結;在具體表格模板上采用適合各自工作特點的計劃填報模板;在計劃管理的實施上采用信息化支撐系統。通過優秀的計劃管理,使班組計劃既產生于工作目標又服務于工作目標,切切實實給班組以及個人的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確保實現企業總體發展目標。
2.質量管理提升
質量是航天的生命。科研班組最直接的工作產品就是一份份技術報告和技術成果,其質量高低,取決于是否有嚴格的要求、嚴肅的態度和嚴謹的作風。基層班組要通過練好內功,達到建立、實施質量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來推動班組工作的深化改革,逐步建立起適應單位需要的科研管理新體系,達到資源配置優化、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服務要求和產出。班組質量管理適用于班組全體成員,班組長(或班組長指定的人員)應要求全體成員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班組質量管理的流程、制度執行,并對執行的情況進行打分,適當給予獎懲。質量管理必須形成一種“草根文化”,廣泛依靠群眾的力量,形成群眾性的長期運動。
3.班組學習管理提升
班組學習管理,就是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班組內部學習,促進班組成員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提高班組學習力、創新力和凝聚力的過程和活動。通過班組學習,可以提升班組成員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的為科研服務;可以讓班組成員勞逸結合,減輕工作壓力,體驗到工作的樂趣;可以引入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工具,提高服務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要想打造基層班組的學習能力,首先要改變班組成員的觀念,倡導一種“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學習理念,并具體細化在四個方面:一是強調“終身學習”。班組的每一位成員要把學習當作是一種成長的狀態,當作是一個需要畢生努力和堅持的方向,通過個人的持續學習來實現自我的完善和生命價值的完滿。二是倡導“全員學習”。班組的業績來自于全體班組成員的工作績效,沒有個體的努力則不可能換來班組集體的成功。因此,不管是班組長還是班組成員都要長期具備“學習”的狀態。三是提倡“全過程學習”。班組要將“學習”貫穿于各項工作的計劃、控制、執行、反饋等環節,使班組前進的每一步都打上學習的烙印。這就要求班組成員要做個學習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學習。四是注重“共同學習”。每個人要堅信集體的智慧高于個人的智慧,以“共同學習”的心態促進個人的成長,不斷提升班組集體的學習能力,打造卓越班組。
4.班組激勵管理提升
激勵就是通過影響人們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標時的愿意程度,增強或削弱其積極性,從而影響人們的實際行動。實施班組激勵管理,旨在加強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知度,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舒緩員工的工作壓力,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營造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打造一支執行力高、戰斗力強的團隊。
5.班組長領導力提升
班組長領導力的提升是基層班組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德魯克說:領導能力是把握組織的使命及動員人們圍繞這個使命奮斗的一種能力。班組長是否具備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這五項修煉,能否創建學習型班組,是衡量班組長是否卓越的主要依據之一。針對調研中發現的科研班組長技術過硬、管理技能缺乏的問題,結合五項修煉的要求,可以從領導力的五個要素:領悟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激勵能力、凝聚能力著手,通過12項具體整改措施來提升班組長的領導力。
三、思考與啟示
1.深入掌握科研班組管理現狀是加強班組建設的前提。
加強科研班組建設要充分掌握這一群體的特點,了解其管理現狀,進而有針對性地找出管理短板。
2.準確分析影響因素是加強班組建設的關鍵。
找準科研班組管理短板,班組建設出現什么問題就解決什么問題,只有準確地分析影響因素,科學地制定對策措施,才能真正促進班組建設,提升班組管理效能。
3.科學制定對策措施是加強班組建設的根本。
影響因素分析的準確性、對策措施的科學性、貫徹執行的及時性等是影響班組建設進一步加強的關鍵因素,只有圍繞關鍵因素合理制定對策措施,重視前期的調研分析、統籌策劃,準確分析影響因素、科學合理制定對策措施,才能切實增強班組的管理效能,促進班組建設實效。
作者:董嘉娜 李巖 單位:航天五院
1當前轉制科研院所薪酬管理存在的缺陷與不足
1.1薪酬管理缺少激勵機制
在各種科研轉制院所的薪酬管理體系中,普遍存在工作中“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與干壞”一個樣“、同工不同酬”等不平等現象,不考慮員工為企業作出的貢獻,存在隨意性較強和不公平的狀態,對于員工起不到激勵作用;崗位工作界定比較模糊,同一崗位沒有層級之分,薪酬晉級空間小;缺乏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缺乏競爭和淘汰機制;激勵手法單一,不注重員工的精神激勵及自身發展。
1.2沒有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大部分轉制科研院所的企業,其績效考核仍然沿用原有的績效考核,與企業發展的實際不相符,從而無法起到激勵員工的作用。其考核內容和方法都比較陳舊,績效考核并未發揮出應有的功效,并未改善員工的績效或者工作態度,加上考核工作中存在定位不準確、考核指標不合理及績效考核人為操作性大等問題,無法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1.3政府過多干預
受工資總額的影響,各地的轉制院所劃歸當地的國資委管理,有的地方國資委除了控制企業的工資總額,還直接干預企業內部工資比例等具體決策,從而導致企業薪酬管理無法落實自主權,影響到內部分配制度的改革步伐。
1.4薪酬缺乏外部競爭力和有失內部公平性
如果企業的薪酬管理不當,在外缺乏競爭力,那么員工會將本企業的薪酬水平與外面的同行業或者同地區的薪酬待遇比較,一旦薪酬水平比外部市場的薪酬水平低,那么員工就會滋生不滿情緒,甚至出現轉業和跳槽的現象,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而內部出現平均主義,導致部分核心技術人員或者關鍵崗位職員的薪酬與普通員工的薪酬差距不大,出現勞動力付出與收入嚴重不等的現象,必然會出現人才流失的現象。
2轉制院所薪酬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徑
2.1建立動態化和人性化的薪酬管理機制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競爭,科研轉制院所想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需采取一定的激勵策略,留住人才。因此,科研轉制院所在設計員工福利制度的時候,要給予員工動態化和人性化的選擇,實行“靈活性福利制度”,讓員工依據自身需求,選擇自身適合的福利項目,在給予員工自由選擇時,體現出企業對員工的充分尊重,從而激發出員工的工作能量,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和利益,以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2.2健全和完善績效考核制度
轉制院所需充分發揮出薪酬的激勵作用,需依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及經營的環境,健全績效考核制度,把員工自身的薪酬待遇與其為企業創造的利益和價值相匹配。同時績效考核的時候,還需將員工的技術提升、貢獻值、潛力空間等納入考核范圍,并將績效考核與員工的職位晉升等掛鉤,從而使員工能努力工作,提高工作業績,進而激發出員工的創造力。
2.3降低政府干預的力度政府對轉制院所的過多干預,不利于企業的薪酬管理工作的改革以及企業的發展,因此,需降低政府的干預強度,轉變政府的職能,為企業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企業的薪酬管理中出現的外部問題,企業自身是無法解決的,必需依靠國家政策,為企業提供較好的外部環境。國家需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使其能真正走上自主經營、自負虧盈的道路,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因此,需給予科研院所在薪酬管理方面的自主權,讓其根據目前市場的競爭狀況、市場的薪酬水平以及自身的實際發展要求等,自主決定本企業的薪酬結構和薪酬水平,為科研院所的發展提供自由的環境。
2.4提供具有公平性和競爭力的薪酬
薪酬管理是現階段激勵員工最簡單、最直接的福利政策,在薪酬激勵中企業需顯示出絕對的人才優勢,從而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并要重點突出對企業人才的重視。在企業的內部,需保證薪酬的合理分配,并注重按勞分配與其他分配方式相結合的薪酬分配制度,還需做好企業內部崗位的評價及崗位酬勞的價值分析,從而實現薪酬對內公平和對外合理。而在對外薪酬管理比較方面,企業需為員工展示同行業同崗位薪酬的價位,并保持企業處于領先地位,以求在同行業的人才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從而吸引技術型人才來本企業發展。另外,企業還需為員工制定晉升程序和制度,以及個體培訓計劃,讓員工個體具備事業小目標,團體具備大目標,從而增強企業員工的干勁,為員工提供更廣闊深遠的前程。
3總結
綜上所述,由于科研轉制院所屬于科技研究所企業化改制后的特殊模式,其內部的薪酬可能還沿襲原來的管理方式,與其發展步伐不吻合,造成阻礙作用。因此,轉制院所中出現的薪酬管理問題,如薪酬管理缺少激勵機制、沒有建立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政府過多干預、薪酬缺乏外部競爭力和有失內部公平性等進行分析,有利于尋求有效的完善措施將其解決,以增強企業的人才競爭力,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開展有效的薪酬管理工作,不但能完善勞動的用工管理,有利于在企業內部建立規范、統一的勞資關系,而且能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作者:任柳杰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機械研究院
一、科研院所的薪酬管理現狀
科研院所大多是國有事業單位,由于受計劃經濟慣勢的影響,具有天生的制度缺陷,主要體現在:薪酬管理仍然保留著行政組織的模式,用人部門負責各自員工的考勤,人力資源部統一負責公司薪酬管理工作,擬訂年度薪酬發放計劃,審核員工考勤記錄、工資獎金及加班費等薪酬的發放,及時編制報送工資報表,辦理統籌及保險的核算、上報,財務部負責員工工資的審核、發放。工資水平與市場價位相脫離。各個崗位的工資沒有反應本身的市場價值,大部分科研院所在工資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現象,即一般職位的員工工資收入水平高于勞動力市場價位,而重要崗位的員工工資水平卻普遍低于勞動力市場價位。薪酬同部門績效和崗位績效沒有掛鉤,雖然同崗位對照但未全面衡量崗位的崗位職責、任職要求、勞動強度、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管理幅度等因素。在薪酬總額構成中,真正能起激勵作用的崗位工資和獎金部分比重偏低,而且獎金發放也是與崗位層級有關,與個人從事崗位的工作性質以及工作業績關系不大,平均主義分配方式。薪酬分配制度流于形式,一方面,很多國企現有的薪酬結構考慮了級別、年功、職稱、學歷、績效等多種因素,看似很科學,但是薪酬的分配主要是以行政級別為主的,基本工資、福利都跟級別掛鉤,而績效工資占薪酬的比例很低,員工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不僅無法體現不同人才的不同價值,而且造成分配上的大鍋飯。
員工對薪酬認識模糊化,既不清楚決定自己工資與他人的差異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不清楚自己怎樣能夠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增加薪酬收入,更看不到企業的薪酬系統鼓勵什么,與企業的戰略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
二、科研院所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科研院所目前在薪酬管理方面的現狀,已嚴重阻礙了科研院所的自身發展,對此,本文從以下方面對科研院所薪酬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缺乏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部分職能,受傳統薪酬管理的影響
科研院所人力資源管理事務性工作占據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功能得不到發揮,不能為院所長期發展提供支持。
2.薪酬管理基礎工作薄弱。
在許多科研院所,薪酬管理依靠經驗管理,工作分析、崗位評價、績效考核等人力資源基礎工作薄弱,實施方法不科學。薪酬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缺乏激勵機制,使員工滿意度較低,積極性不高。3.薪酬總額難以突破。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的工資總額受到硬性條件的約束,難以突破。目前國有企業工作總額調控的主要方法依然是功效掛鉤,沒有系統考慮行業投入產出水平等綜合因素,往往會造成國企年度工資總額的基數過低,無法實現與市場水平掛鉤。
4.平均主義思想嚴重。
國有企業平均主義分配傾向是歷史產物,對企業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員和一般體力勞動者一視同仁搞平均主義的分配,沒有體現獎勤罰懶,使優秀員工缺乏動力,后進員工缺乏壓力。同時也會扼殺員工的創造力,對優秀員工的培養和保留是不利的,對組織的損害也是長久和深遠的。
5.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反饋。
員工的薪酬考核只是一個單向過程。大多數科研院所員工完全是考核指標的被動接受者。公司無法讓員工融入形成凝聚力。員工對薪酬管理制度缺少了解,一方面容易對制度產生抵觸心理,另一方面員工不知道公司的考核政策、考核結果、自己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以及如何改進。
6.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
科研院所以開展科研創新創新活動為主,其員工大部分是科技人才,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稱之為知識型員工。其除具有一般人力資源的特性外,又具有其特殊性,蘊含了豐富的人力資本,有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其勞動過程難以監控,勞動成果難以衡量。
三、科研院所薪酬改革的思路
鑒于當前科研院所薪酬管理的現狀以及產生的原因,完善科研院所的薪酬管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提升薪酬管理理念,加強管理者在現代薪酬管理理論方面的學習,正確認識薪酬管理對企業管理的重要作用。
通常認為薪酬的作用往往是人才吸引、保留、激勵以及開發,但是吸引、保留、激勵以及開發人才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和長遠規劃。因此必須使管理者意識到薪酬管理要圍繞企業戰略以及遠景目標進行,要根據企業的發展及市場的變化隨時調整薪酬管理策略,不能簡單的以成本的高低來判斷薪酬制度、薪酬策略的優劣。
2.科學的進行崗位工作分析和測量,建立系統公正的薪酬考核體系。
通過工作分析可以判斷該項工作對企業的價值或重要性,以及執行這些工作項目所需的資格條件作為核定薪酬的依據。做好工作分析,對每一職位的工作內容、工作職責、工作量、權力關系、考核要求進行清晰的描述。確保薪酬與業績掛鉤,將職工工資增長狀況作為經營者業績考核的基本內容,并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同時只有公平合理的差別才能使薪酬發揮其既鼓勵先進又能被大部分人接受的作用,過大或過小都能引起員工不滿。
3.加強薪酬調研分析,取得相關行業企業的上年度的薪資增長狀況、不同薪酬結構的對比資料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和勞動能力的分析。
合理控制薪酬差距。收人差距是影響企業穩定的重要方面。要在企業內部確定合適的收人差距比例,更好的維護企業整體穩定。
4.建立有效途徑和渠道及時溝通薪酬,加強薪酬體系運行的監督。
優秀企業的實踐表明:與沒有員工參加的績效付酬制度相比,讓員工參與薪酬制度的設計與管理能令人滿意且能長期有效。一方面如果與員工之間能建立合理充分的溝通渠道,則會使員工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企業出臺的政策,而且萬一出現問題,也可以較快的得到反饋并解決。另一方面工資分配應做到公開化、透明化,經營者收人考核辦法應以適當的方式向職工公開,實現職工對經營者薪酬的監督,保障公正的薪酬制度得以公正的執行。
5.建立薪酬分配升降制度。
一個能夠有效發揮效用的薪酬制度應該具有科學的工資標準,合理的工資結構,動態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同時它應該時刻處于動態運行當中,要由以前的基本處于靜止狀態轉變為動態的及時調整。一方面要根據企業的不同時期的經營戰略而調整,另一方面要考慮物價指數、市場勞動力資源供需的變化、企業盈利和薪酬支付能力的變化以及整體水平的變化。
作者:賀方方 單位:中航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
一、國內美術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1.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美術專業具有技能性較強的專業學科特點,強調日積月累的實踐創作與藝術感悟,科研成果的形式大多是作品而非論文及著作,如繪畫或雕塑作品參展獲獎,企業形象設計或標志設計作品被采用等。各省市按照現行的科研管理條例對高校進行綜合評價時,往往沒有考慮到美術類學科的專業特性,經常以文章發表及專著的數量進行衡量,以至于在美術高校填寫的上報表中,許多很重要的專業成果找不到相應的填寫位置,因此很難獲得更多的經費支持及成果獎勵。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高校的日常科研管理條例及成果統計形式都是針對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制定的,因此,這些評價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直接影響到了教師的職稱評定及對優秀成果的獎勵。
2.學科建設及管理模式的滯后性
目前,美術院校科研管理觀念相對落后,管理模式僵化。美術院校傳統的學科建設組織形式以設立二級學院及直屬系為主體,按專業特點進行劃分:造型學院、設計學院、媒體學院、實驗藝術學院、國畫系、史論系等。科學研究層級結構以校、院、系、研究所、教學研究室、課題研究組等形式進行設立,課題間及學科專業間的聯系相對閉塞,缺乏長期有效的合作和溝通,阻礙了項目研究及學科專業的交叉與融合。近20年,國外新興的視覺文化研究領域對以視覺為核心的各學科綜合性研究非常重視,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相對而言,國內一些傳統學科的組織形式制約了人才的流動,已經不能適應科學研究多樣性與靈活性的需求,如何科學有效的利用軟件和硬件的科研資源及人才隊伍,是提高美術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環節。近些年,伴隨高校績效考核制度的深化及各校間科研成果的競爭,美術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顯。許多美術院校普遍存在重藝術創作而輕學術研究,重設計實踐而輕理論總結,重教學工作而輕專業研究的問題,這些現象不斷地積增,違背了大學教育發展的規律,迫切需要建立切實有效的科研管理創新模式。
3.科研管理人員的素質良莠不齊
美術院校科研管理隊伍的建設良莠不齊,引進人員的教育背景幾乎和崗位工作內容沒有相關聯系,其大部分管理人員的實踐管理知識都是通過實際工作中的經驗積累形成的,缺乏針對美術管理專業的系統培訓。院校對管理人員經常重使用而輕培養,繼續教育的環節薄弱,進一步造成非專業的管理人員與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之間的差距。同時,高校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和支持,科研成果數量的激增,不斷對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成為一名優秀的美術科研管理工作者,不僅要具有高度的愛崗敬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服務態度,相應的科學管理知識儲備,還需掌握全面的藝術專業知識,關注文化領域的最新學術動態,這樣才能適應美術專業科研管理創新模式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
4.美術專業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
美術專業科研成果的推廣與轉化工作一直是各大院校科研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美術院校師生創作的藝術成果豐碩,但成果轉化與推廣程度不容樂觀,這一現象與美術院校科研管理體系建設的不足有密切的關系,現行的科研成果量化與獎勵制度只重視項目數量,專利總數、、刊物級別等,沒有協助教師建立成果轉化相應的渠道及搭建校企合作的平臺。同時,大部分教師缺乏成果轉化的意識,大多數藝術家只埋頭進行專業創作,忽略了藝術成果和市場經濟的對接。因此,許多藝術成果僅僅停留在學術研究、職稱評定、論文撰寫等層面,沒有積極地進行推廣,使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致使科研成果嚴重浪費。
5.科研經費管理中的弊端
美術院校科研項目負責人大多以副高級職稱及以上的教師為主,青年教師和研究生只能是項目參與人,以這種金字塔結構為主體的固有模式進行配置,致使項目研究人員的組成缺乏多樣性與靈活性。然而,科研項目的創造性勞動,絕大多數是由這些年輕人承擔,他們長期大負荷的工作,卻無法成為項目的主要承擔人,這種過于嚴格的項目申請資格的規定,雖然符合國家的項目管理要求,但在實際應用中,卻間接抹殺了青年教師及學生的創造熱情,無法直接地激勵他們的創新思維,阻礙了藝術創新成果的產生。近年來,國家對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逐年增長,而對于承擔人員資格的過度限制,使得大量的科研經費集中于少數人的手中,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不能得到有效的監控和保證,出現了同一成果多頭結項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科研經費的良性運轉。
二、提升美術院校科研管理水平的策略與途徑
1.科研資金組織與資金管理優化
美術院校的科研資金組織與資金管理需要根據學科特點進行優化,參考國外諸多大學的管理模式,對我們的管理創新頗有啟發。比如,我國科研項目的管理經費的報銷環節,人工費用還需通過其他途徑進行支付,這凸顯出管理制度中相關條款的不合理現象。國外大學從申請項目時,就已經嚴格進行了預算明細審核,項目研究過程中的經費使用嚴格按照預算來執行,報賬的管理體系與預算的管理體系完全分開。項目經費以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兩部分進行劃分,間接費用的比例可占到實際費用的一半以上,項目研究中的材料費及研究人員的福利都很多。同時,項目研究中對學校內設施的使用也要收取費用。這種資金組織及管理的透明化是需要我們借鑒的。
2.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緊密結合
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同時進行,已成為國外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成功案例。在美國,人才培養與一些項目研究相聯系,導師招收博士生的數量與項目直接相關,博士根據導師的項目經費及研究需要來做助研工作。導師可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的數量很大,在國外一流的大學里,學術研究的輔助隊伍是相當龐大的。這種管理模式為我國美術院校的科研建設提供了諸多啟示。回望美術創作的發展早期,可以追溯到師傅帶學徒的作坊,在規模龐大及有名望的作坊里,一位師傅擁有眾多的學徒,完成大的藝術定件。這種傳統的藝術創作模式與國外的科研體系有很多類似之處。首先,它可以降低進入研究領域的門檻。其次,它可以在創作與研究中培養學生。最后,它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的學費資助及科研人員工作費用。需要嚴格把關的是相應制度的建立,當學生參與學校的研究項目時,對該生的各種成果及學術能力的綜合評定,必須有相應的顧問來監督,并設立學科組對該學生進行評分和最終的資格考核。
3.發展戰略組織與科研理念優化
西方發達國家中許多大學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設比較完善。美國所有大學幾乎都有科研管理手冊,手冊中對不同專業的科研管理都有詳細的規定,而且各大學的管理制度如出一轍,普遍性原則對所有研究人員及機構都是適用的。統一的標準,營造了公平的學術環境。因此,我國高校美術專業科研管理也應根據學科的特殊性,設立行之有效的統一管理模式,美術類院校與其他高校科研管理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眾多復雜多變的藝術成果形式的評價與鑒定,全國美術類高校的科研工作基本相同,統一的藝術科研管理體系在全國院校都是可以使用的,具有共通性。因此,全國統一的美術科研管理體系有待建立,這既是提高管理效率及各院校橫向比較的迫切需要,又是全國學術水平認定規范化的必然舉措。
4.營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環境
國內美術院校科研管理的文化有很多弊端,整個管理模式都是行政體制下的管理,缺乏學術研究的管理文化。許多高校把科研管理制度簡單理解為項目管理、工作室制度、科研經費管理等,這是非常片面的,高校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只是用于規范教師與科研人員的日常工作,更應自然成為每位教師心中的管理符號,形成普遍的約束力與認同感,同時對所有教師的行為與意識產生潛在影響。因此,以人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高校科研管理的核心及發展方向。所謂人本管理,就是指在高校科研管理的所有活動中,首先應把教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以服務教師學術研究的全面健康發展為宗旨,充分調動教師和管理者的積極性與創造力,從而使高校的學術成果獲得效益的最大化。
5.美術專業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以數字媒體為代表的互聯網管理技術的研發水平日新月異。經統計表明,全國絕大部分高校已采用了計算機和管理軟件進行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但缺少適合不同學科特色的管理軟件研發。因此,結合美術專業自身特點,自主開發適合美術專業科研管理的信息系統是十分緊迫的工作。現代信息技術監測在科研成果認定、質量監控、制度決策及成果創新過程中廣泛應用,對于簡化科研管理的流程,提供科研信息與數據的統一與利用,加強管理的科學性具有重要作用。互聯網管理技術不只是信息化管理的媒介,還將成為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伴隨著數字媒體網絡技術在美術院校科研管理中的應用,美術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必將走向信息化與規范化。
三、高校美術專業科研管理評價體系建設與實踐
全國獨立的八所美術院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經常組織聯席會議,針對美術專業科研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與分析,內容涉及科研量化指標體系的建設、科研質量鑒定、科研成果轉化、學術規范及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等。會議提出學術規范與管理規范的界限不能混淆,要把科研成果的量化管理變成社會評價、學術評價、長期評價而非單位評價、工作評價、短期評價的結果;要對當下美術院校的學術成果評價進行全面的檢討和反思,努力實現從行政思維轉向學術思維,從形式評價轉向內涵評價等問題。同時,針對部分高校試行的科研成果統計方法進行近一步探討。試圖建立起一套分值換算的方法進行美術成果量化的評價體系。美術院校科研成果評價體系由統計表格、分值說明、參考目錄三大部分組成,統計表格與分值說明中10個方面的內容依次對應。首先,教師可以按科研成果形式的分類在表中填寫內容,填好后根據分值說明計算分值,最后得出當年獲得科研成果的總分值。例如,體系中將教師參展分成四個等級,一級為國際大型展覽或國家級展覽;二、三級為全國美術家協會和各專業藝委會主辦的展覽;四級是各省市美協主辦的藝術作品展。科研處根據四個展覽等級,分別列出歷年展覽的具體名稱和相應分值。教師在填表時,很快就能查找到參展級別與獲得分值。科研成果分值量化管理以整年為一周期,其中設有最低分值:助教最低需獲得8分;講師最低需獲得10分;副教授和教授最低需獲得15分。三年為一個獎懲周期。這種分值量化的方法,不僅為美術院校中不同專業的橫向比較提供了依據,也為全國高校美術專業的總體衡量帶來了可能。這些方法的探討無疑為高校美術專業科研管理的科學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高校的邏輯起點首先應是高水平的學術研究,因此,學術是高校的安身立命之本,那么學術管理也就成為高校發展建設的重要環節。科研管理無論采用何種運行方式,都應是保證和服從于學術研究及教學實踐的。科學的管理方法對高校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高校科研管理部門的工作包括了特定的研究涵義,也就是說,高校科研管理具有其自身研究的學術價值,針對美術專業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而開展的學術研究,制訂教學科研總體發展規劃和計劃;面向美術專業科研管理者的實踐業務和管理專業的培訓方案,對科學合理地做好美術專業科研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與實踐意義。
作者:范曉楠 單位:天津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