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學術刊物 生活雜志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幼兒園德育論文

幼兒園德育論文

時間:2022-04-08 09:38: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幼兒園德育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幼兒園德育論文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實施路徑

摘要:本文基于幼兒園德育意義,探尋德育實施的有效路徑,營造德育氛圍,發揮環境德育功能,創設德育情境,善于借家園互動之力,實現家園德育資源、實踐活動互動,推動德育與其他課程互動,包括教學內容、實踐活動等方面互動等。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路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德育為本。幼兒園是幼兒人生起航階段,有效的德育將為幼兒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能夠確保幼兒掌握好人生的航向,也將為幼兒的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之源,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新時期接班人。

1營造德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實施德育

1.1重視校園環境建設: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幼兒園要重視德育環境建設。首先,重視幼兒園硬件環境建設。幼兒園是幼兒園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校園環境將對幼兒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這就需要幼兒園能夠重視育人環境建設,通過優化校園設施建設,使每一處雕塑、每一面墻壁、每一扇櫥窗等能夠發揮德育功效。其次,重視幼兒園班級環境建設。班級環境建設不僅體現出這個班級的文化水平,也直接對幼兒的思想品德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幼兒園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使班級環境體現出濃厚的德育氛圍,為幼兒德育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1.2創設德育學習情境:幼兒園德育課程實施要重視創設生動的德育情境,提升德育的有效性,成為提升幼兒園德育的有效路徑。一方面,善于利用課堂德育資源。幼兒園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德育資源,對幼兒實施德育,例如發揮幼兒榜樣、教師德育資源優勢,通過樹立幼兒“德育標兵”,發揮幼兒的榜樣作用;教師也要善于以身作則,成為幼兒德育榜樣。此外,創設生活化德育情境。幼兒園德育課堂是實施德育的有效途徑,德育課堂的有效性離不開生動的情境,這符合幼兒認知特點與需求。幼兒園思想品德教師要善于創設生活化德育情境,調動幼兒生活積累,促使幼兒進行德育遷移,提升德育效率。

2借力家園互動,在家園合作中實施德育

幼兒園德育的實施僅靠幼兒園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尤其要借力于家園互動,發揮家園互動的德育優勢。2.1家園德育資源共享: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這就需要借助家園互動,實現幼兒園與家庭德育資源共享。一方面,家庭要積極向幼兒園輸出德育信息。家長要及時將幼兒在家表現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及時地掌握幼兒德育發展信息,以實施有效德育;一方面,幼兒園教師要主動對家長實施家庭德育指導。家長受學歷、學識影響,德育水平層次不齊,不少家長在實施德育時,方法簡單粗暴,教師的介入將有助于提升家長家庭德育科學性與有效性,從而與幼兒園德育形成合力。2.2家園德育實踐互動:目前德育說教味道比較強,缺乏有效的德育實踐。幼兒園要基于家園合作,推動家園德育實踐互動。首先,積極開展家長進校園活動。幼兒園在德育實踐互動中要發揮主動性,積極推動家長進園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開展諸如“家園共話成長”實踐互動,不同邀請家長走進德育課堂,參與幼兒德育學習互動,而且要邀請家長共話幼兒德育發展,推動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家長與幼兒以及師幼之間廣泛的德育交流與互動,家長可以暢所欲言交流家庭德育經驗,傾聽幼兒德育需求等,提升德育實踐互動的有效性。其次,積極推動教師進家庭活動。教師進家庭是傳統的德育路徑,盡管微媒體為家園德育互動創造了便捷的路徑,但是家訪具有其他德育途徑所不具備的“親和力”優勢,幼兒園要繼續深化教師進家庭活動,建立長效、常態化家訪機制,讓教師帶著目的進家庭,帶著收獲出家庭,使家庭德育與幼兒園德育形成有效合力。

3推動學科滲透,在課程整合中滲透德育

構建開放性德育課程體系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征,幼兒園要積極推動學科滲透,將德育與其他幼兒園課程教學有機整合起來,在課程整合中滲透德育。3.1德育與學科教學滲透:德育與幼兒園其他學科的滲透首先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有機的滲透,不能簡單地將德育與學科教學疊加起來。教師要基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加強學科與德育整合意識,尋找德育與其他課程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方面的整合點,將德育有機滲透在其他課程教學內容中,改變傳統說教的形式,做到在無痕中滲透德育,提升德育的滲透力,從而提升幼兒園德育效率。3.2德育與學科實踐滲透:實踐是強化德育體驗的重要手段,幼兒園除了要開展好常規德育實踐活動外,還要基于德育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視角,將德育實踐與學段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借助于其他學科德育實踐機會與平臺,拓展德育實踐實施路徑。例如將德育與幼兒園體育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德育實踐與體育實踐教學結合,在培養幼兒抗挫力、毅力等體育學習品質中,優化幼兒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通過實踐體驗使幼兒更好地實現德育知識內化。總之,幼兒園德育在促進幼兒身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幼兒園要進一步提升德育思想認識,充分認識到幼兒園德育任務的緊迫性與幼兒園德育形勢的嚴峻性,不斷開拓德育路徑,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重視環境建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善于借家園互動之力,推動德育與其他學科的互動,開創幼兒園德育的大好局面。

作者:張春燕 單位:長春市九臺區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音樂教育德育策略研究

【摘要】

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兒園的重要使命,幼兒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幼兒園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們親近音樂的先天優勢,采取學唱音樂歌曲、開展音樂游戲、傾聽音樂故事等多種方式,多渠道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春風化雨般感化孩子們的思想,讓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幼兒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

音樂歌曲;音樂游戲;音樂故事

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教育步入集體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園是孩子價值觀念的萌芽時期,正確合理地引導幼兒園進行德育,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思想品德,幫助孩子養成優良的品質,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現結合幼兒園音樂教育談談自己的想法,以期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有所借鑒。

一、學唱結合,在歡快歌唱中熏陶品德

幼兒對音樂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平時孩子們只要聽到音樂,都會歡快地舞動起來,甚至跟著音樂哼唱起來,可見音樂是走進孩子心靈的一條康莊大道。幼兒園老師肩負著對孩子們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作為音樂老師有著親近孩子們心靈的便利條件,因為孩子們喜歡音樂,老師可以借助音樂課適時對幼兒開展品德教育,通過日常的音樂課堂,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具體來講,老師應該在一日教學活動中融入品德教育,把蘊含品德教育的歌曲在課堂上播放,引導孩子們學唱,春風化雨般熏陶孩子們的思想品德,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品德力量,在學唱中慢慢領悟到品德的重要性,這樣老師也就達到了合理科學地開展幼兒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學唱《謙讓歌》,老師采取領唱的方式,一句一句教導孩子們學唱,逐字逐句講解歌曲的內容,邊學邊唱,邊唱邊樂。老師在引導孩子學唱的過程中,可以問問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點名問孩子們“你知道這首歌曲講的什么內容嗎?”有的孩子會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對孩子不正確的回答,老師可以恰當地進行糾正。這樣,孩子們慢慢就會把謙讓的品德轉化成自己的日常行為,在幼兒園和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應該謙讓的重要性,慢慢地孩子們就會懂得凡事要謙讓。通過學唱歌曲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要比單純的語言說教有著顯著的效果,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也是老師教授音樂的價值所在。

二、寓教于樂,在音樂游戲中陶冶情操

音樂歌曲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捷徑,孩子們在學唱幼兒歌曲中受到了良好品德的熏陶。除了學唱音樂,老師還可以采取引導孩子做音樂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們活潑可愛的行為特點,結合音樂教材,適時組織一些音樂游戲,讓孩子們在快樂的音樂中舞動起來。教師通過唱、聽、做結合,讓孩子們深刻領悟歌曲中蘊含的良好品德,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得到良好情操陶冶。老師在選擇音樂歌曲的時候,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幼兒容易模仿歌曲中的內容,讓孩子們通過模仿音樂游戲,親身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肢體美、品德美,從中感受歌曲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崇高與低下,領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誤、美丑。例如,老師在教《拉拉鉤》這首歌表演時,可以讓幼兒模仿歌曲中的情節,學著表演拉鉤。這樣,孩子們除了學唱歌曲,還可以表演歌曲內容。孩子們一起動起來,互相理解,互相承諾,孩子們在音樂游戲中通過表演懂得了承諾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遵守承諾的重要性。誠信的種子就會慢慢在孩子們的心中發芽成長,學會講誠信遵守諾言的良好情操慢慢就成了孩子們的向往。這種正面激勵的作用,強化了孩子們良好情操的養成,有利于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

三、巧設情景,在音樂故事中升華思想

愛聽故事也是幼兒園孩子們的一大顯著特點,老師可以從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出發,巧妙地選取一些音樂故事,用音樂作為德育的引線,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故事中領悟到德育的真諦。例如,老師在教孩子們歌曲《小螞蟻》時,可以設計先用音樂導入的方式,把歌曲中優美歡快的旋律播放出來,孩子們一開始就融入音樂的氛圍,然后老師采取講故事的方式,把這首歌曲變成小故事,講講小螞蟻們在刮風下雨天,如何破除重重艱難險阻;螞蟻們見面時相互用觸角問好,用觸角傳話,很有禮貌;大家一起努力地去尋找自己的家,找到家后和爸爸媽媽團聚在一起。螞蟻們這種有禮貌、團結友好、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就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慢慢生根發芽。聽過故事后孩子們唱起這首歌來既容易記住歌詞,也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林霞 單位:海南省軍區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音樂教育德育研究

【摘要】

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幼兒園的重要使命,幼兒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幼兒園老師應該充分利用孩子們親近音樂的先天優勢,采取學唱音樂歌曲、開展音樂游戲、傾聽音樂故事等多種方式,多渠道開展思想品德教育,春風化雨般感化孩子們的思想,讓孩子們在歡快愉悅的幼兒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關鍵詞】

音樂歌曲;音樂游戲;音樂故事

幼兒園是孩子從家庭教育步入集體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園是孩子價值觀念的萌芽時期,正確合理地引導幼兒園進行德育,可以培養孩子正確的思想品德,幫助孩子養成優良的品質,為孩子們健康成長成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現結合幼兒園音樂教育談談自己的想法,以期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有所借鑒。

一、學唱結合,在歡快歌唱中熏陶品德

幼兒對音樂有著天生的親近感,平時孩子們只要聽到音樂,都會歡快地舞動起來,甚至跟著音樂哼唱起來,可見音樂是走進孩子心靈的一條康莊大道。幼兒園老師肩負著對孩子們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使命,作為音樂老師有著親近孩子們心靈的便利條件,因為孩子們喜歡音樂,老師可以借助音樂課適時對幼兒開展品德教育,通過日常的音樂課堂,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具體來講,老師應該在一日教學活動中融入品德教育,把蘊含品德教育的歌曲在課堂上播放,引導孩子們學唱,春風化雨般熏陶孩子們的思想品德,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品德力量,在學唱中慢慢領悟到品德的重要性,這樣老師也就達到了合理科學地開展幼兒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日常教育活動中,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學唱《謙讓歌》,老師采取領唱的方式,一句一句教導孩子們學唱,逐字逐句講解歌曲的內容,邊學邊唱,邊唱邊樂。老師在引導孩子學唱的過程中,可以問問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點名問孩子們“你知道這首歌曲講的什么內容嗎?”有的孩子會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對孩子不正確的回答,老師可以恰當地進行糾正。這樣,孩子們慢慢就會把謙讓的品德轉化成自己的日常行為,在幼兒園和日常生活中體會到應該謙讓的重要性,慢慢地孩子們就會懂得凡事要謙讓。通過學唱歌曲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要比單純的語言說教有著顯著的效果,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也是老師教授音樂的價值所在。

二、寓教于樂,在音樂游戲中陶冶情操

音樂歌曲是通往孩子心靈的捷徑,孩子們在學唱幼兒歌曲中受到了良好品德的熏陶。除了學唱音樂,老師還可以采取引導孩子做音樂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游戲中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老師可以利用孩子們活潑可愛的行為特點,結合音樂教材,適時組織一些音樂游戲,讓孩子們在快樂的音樂中舞動起來。教師通過唱、聽、做結合,讓孩子們深刻領悟歌曲中蘊含的良好品德,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得到良好情操陶冶。老師在選擇音樂歌曲的時候,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近幼兒的生活,使幼兒容易模仿歌曲中的內容,讓孩子們通過模仿音樂游戲,親身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肢體美、品德美,從中感受歌曲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崇高與低下,領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誤、美丑。例如,老師在教《拉拉鉤》這首歌表演時,可以讓幼兒模仿歌曲中的情節,學著表演拉鉤。這樣,孩子們除了學唱歌曲,還可以表演歌曲內容。孩子們一起動起來,互相理解,互相承諾,孩子們在音樂游戲中通過表演懂得了承諾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遵守承諾的重要性。誠信的種子就會慢慢在孩子們的心中發芽成長,學會講誠信遵守諾言的良好情操慢慢就成了孩子們的向往。這種正面激勵的作用,強化了孩子們良好情操的養成,有利于幼兒園思想品德教育。

三、巧設情景,在音樂故事中升華思想

愛聽故事也是幼兒園孩子們的一大顯著特點,老師可以從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出發,巧妙地選取一些音樂故事,用音樂作為德育的引線,讓孩子們在音樂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故事中領悟到德育的真諦。例如,老師在教孩子們歌曲《小螞蟻》時,可以設計先用音樂導入的方式,把歌曲中優美歡快的旋律播放出來,孩子們一開始就融入音樂的氛圍,然后老師采取講故事的方式,把這首歌曲變成小故事,講講小螞蟻們在刮風下雨天,如何破除重重艱難險阻;螞蟻們見面時相互用觸角問好,用觸角傳話,很有禮貌;大家一起努力地去尋找自己的家,找到家后和爸爸媽媽團聚在一起。螞蟻們這種有禮貌、團結友好、尊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就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慢慢生根發芽。聽過故事后孩子們唱起這首歌來既容易記住歌詞,也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林霞 單位:海南省軍區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幼兒德育論文

一、當前幼兒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幼兒家長對德育不重視

在傳統教育觀念及升學、就業壓力影響下,家長普遍存在“重知識,輕德育”的思想,幼兒德育觀念淡薄忽視對幼兒的品德教育。

(二)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不完善

絕大多數幼兒園和家庭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甚至個別家庭與幼兒園在幼兒的管教問題上存在矛盾。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溝通、協調、配合不足,使得幼兒德育工作缺乏連續性。

(三)社會消極心理因素負面影響

這主要表現在社會對幼兒德育工作缺乏廣泛的支持,社會幼兒德育氛圍不夠濃厚,社會群體對幼兒德育態度淡漠等。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以創造良好的幼兒德育環境為切入點,著力構建社家園聯動“三位一體”幼兒德育體系,形成園內教育主導、家庭積極配合、家園密切聯系、社會廣泛支持的幼兒德育新格局。

(一)加強幼教隊伍建設,創新幼兒德育方法,強化幼兒品德教育

要合理調整幼教隊伍的結構設置,加快提高幼教隊伍內在素質。嚴格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剛要》)和《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對幼兒教師所具備的職業素質要求,以園本教育為主,開展多元化、有針對性的幼兒教師培訓,強化幼兒德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提升業務素養,促進幼教隊伍專業化成長。要以幼兒社會化培養為切入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幼兒品德教育。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日常教育與情景體驗相結合,耐心細致說教與合理強制管教相結合的原則,創新幼兒德育載體,注重幼兒良好品格行為的養成,培養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要建立健全幼兒品德教育獎勵激勵機制,調動廣大幼教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激勵廣大幼教工作者積極投身于幼兒品德教育工作,激發幼兒德育工作內動力。

(二)緊密家園溝通配合,增強家長德育觀念,保持德育連續性

要建立健全家園溝通協調長效機制。新《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幼兒園應重視并充分利用家長會、定期家訪、開展家園活動周等工作措施,增強幼兒園同家庭之間的溝通,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念,主動與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并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幼兒德育任務。要將園內教育同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杜絕出現幼兒只在園內受教育,在家里放任自流的現象,使幼兒在幼兒園與家庭之間得到連續的、同步的品德教育。

(三)充分調動社會資源,營造幼兒德育氛圍,創造德育大環境

要大力宣傳幼兒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兒德育工作真正得到全社會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引導社會公眾樹立“德智并重,以德為先”的幼兒教育理念,重視社會價值取向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消除社會上對幼兒德育的消極心理因素,營造良好的幼兒德育氛圍,努力開創幼兒德育工作新局面,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世紀人才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總結

眾所周知,環境對幼兒教育的影響舉足輕重。隨著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信息都在時時刻刻的影響著幼兒的成長和發展。構建并完善社會、幼兒園和家庭聯動的“三位一體”幼兒德育體系,強化幼兒德育基礎,創造幼兒德育大環境,是提高幼兒德育質量、確保幼兒德育效果的根本性工作和必然要求。

作者:楊秀坤 單位: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毛洼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形成合力運用

本文作者:楊曉芹 作者單位:楚雄市鹿城幼兒園

如果將人的一生比作一條河流,那么,人生最初的幾年就是河的源頭。源頭上的一點扭曲,都有可能改變河流的走向。只要在源頭上輕輕引導一下,就能徹底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方向,這正是德育的魅力所在。德育對所有的學校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對幼兒園來說,更有其特殊的功能。因為幼兒期是人的啟蒙期,是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有很強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影響。作為基礎教育奠基工程的幼兒園教育,怎樣把握住這個有利時機,有效地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呢?我認為,幼兒是幼兒園德育的對象,只有從實際出發,不斷增強幼兒園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幼兒園德育形成合力,學校、社會、家庭“三育”一體,縱橫銜接,融會貫通,幼兒園德育才具有生命力。

一、建“網絡”,創設教育氛圍

幼兒園德育工作是個系統工程,要把德育工作抓好、抓實,首先就應重視和加強全程德育管理,建立全員、全方位科學育人的教育機制,充分發揮幼兒園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的功能作用,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形成共識。其次,還要編織一個德育網絡,把幼兒園的每一個人和每一個部門都有機地聯結起來,組成一個由學校、黨政、保教組、后勤組等分層管理,黨、團、工會、年級組、后勤、保育對口管理的運行機制;再結合幼兒園實際,從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出發,緊緊抓住“養成教育”這個中心,制定出內容豐富、方法多樣、趣味濃厚、手段創新的,具有可操作性、實用性的,更貼近幼兒實際的管理措施和評價體系。將幼兒園德育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師德師風建設、園風、園紀、園貌以及保教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營造出“德育無小事,事事有人管;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盡所能,自主參與,團結干事”的教育氛圍。

二、強隊伍,形成德育新局面

“以人教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之一。以人教人,即以自身的行為、準則去教育別人。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對教師的崇拜心理,使他們對教師的各種行為表現都能認真地模仿和學習。可見教師對幼兒品德形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教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作用。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孩子。教師只有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才能給幼兒以示范的教育影響。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一個學校的教師能為人師表,有好的品德,就會影響學生,使整個學校形成一個好的校風,這樣也就有利于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只有不斷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規范教師們的言行,使教師起到榜樣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園良好的園風、教風、學風的形成,才能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從而形成德育工作新局面,為幼兒園德育合力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重實效,營造育人氛圍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因素,教師要根據幼兒思維具體形象、感情豐富、易激動的特點,注意從情感教育入手,善于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發事件,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既注重德育的顯性滲透,也不忽視德育的隱性滲透。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教師要善于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贊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現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你說怎么辦好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收拾,教師要及時加以獎勵,并在同伴面前表揚幼兒,變批評為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不良行為習慣就會逐漸改正。又如,游戲時把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凈化了孩子的心靈。因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充分利用生活常規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把德育要求落實到每個幼兒,才能使幼兒教育真正體現“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教育的目的是把青少年培養成“全面和諧發展的人”。3~6歲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現在的幼兒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從而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如,自私,愛發脾氣,任性固執,聽不得批評,打人,不懂得向人道歉,遇到困難愛哭等等。因此,對獨生子女幼兒進行德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據幼兒身心的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對待性格怯懦的幼兒,應以培養其勇敢品質為主;對待個性霸道的幼兒,應以培養寬容、和諧、與人為善的個性為主;對待貪占他人物品的幼兒應以培養其誠實的品質為主;對待不良個性的幼兒應以矯正訓練為主。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也要注重綜合運用各種教育手段,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的最優化。

四、“三育”一體,整體協調,形成合力

德育工作的根本在于學校、社會、家庭的整體協調。家庭是幼兒生活的重要場所,由于父母與幼兒的親情關系的影響,他們往往對來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響接受得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養幼兒優良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為教師要與家長經常保持聯系。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和表現,掌握幼兒在家庭中思想品德變化的情況,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教師也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各方面的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對幼兒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產生實效。為確保幼兒園德育的持久性、實效性,幼兒園還應主動爭取家長的配合,可組建家長委員會,專門協調和配合幼兒園與家庭的教育工作;可定期召開家長會,互通幼兒情況;還可舉辦家長學校,聘請家庭教育專家講授家庭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還可讓幼兒家長現身說法,傳授家庭教育的先進經驗,為幼兒家長提供一個相互溝通、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的平臺。隨著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不斷發展,幼兒教育逐步與社會溝通,向社區開放,為社會發展和進步提供教育服務。因此,幼兒園應加強與社會溝通,與社區聯手,不斷加強幼兒園“三個文明”的建設;還要有計劃地組織幼兒參加適量的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將在幼兒園里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并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溝通、學會生活、學會負責。

總之,幼兒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形成,是一項長期、細致的綜合工程。幼兒既生活在幼兒園里,同時也生活在家庭中,生活在社會中,幼兒學習、生活的空間決定了對幼兒的德育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因此,德育不僅僅是幼兒園的事,家庭和社會也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將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育”融為一體,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構建一個主體化的思想教育體系,多管齊下,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穩步提高。一句話,形成合力的幼兒園德育才更具有生命力。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的低效性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德育至關重要。幼兒的品德和文化素質不僅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也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乃至民族精神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人的素質培養要從小開始。因此,從小向幼兒進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意義重大。然而,資料分析表明,目前我國幼兒德育效果不容樂觀,教育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問題。文獻檢索發現,對于幼兒德育效果的研究還很不足,因此,我們把幼兒園品德教育的低效性問題作為研究課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將教師一周內對樣本幼兒(指在品德方面存在問題或者不具備某種品德的幼兒)的品德教育過程和樣本幼兒一周內的品德行為表現作為觀察分析的重點。另外,訪談樣本幼兒的家長,了解樣本幼兒在家庭中的品德表現。訪談教師,了解教師一周內德育的準備等情況。

三、幼兒園德育低效性的研究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園德育的低效性問題的確存在。數據分析顯示,幼兒園德育低效性產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德育場合集中于課堂

統計表明,五位教師一周內針對樣本幼兒的德育場合分配比例中,課堂場合占比80%以上。綜合五位教師對各自班級的全體幼兒和樣本幼兒的德育場合分布特點,可以看出,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要的德育場合,甚至作為唯一的德育場合。我們認為,把幼兒德育局限于課堂這一狹小的空間和短暫的時間之間,忽視課堂之外極為廣闊的德育場所和更為豐富的課外德育時間,客觀上造成了課堂上的德育活動與豐富生動的幼兒日常生活兩者之間的隔離與對立,使教師當堂的德育成效難以順利地遷移到幼兒更為自然的日常生活中去,形成不了良好的品德習慣。

(二)德育方式集中于說教

調查發現,五位教師針對樣本幼兒的德育方式中,“說教”一項就占90%以上。這一數據表明,教師們在德育過程中采用的德育方式以言語說教為主。德育規律告訴我們,幼兒的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過程中形成的。著名心理學家皮阿杰和柯爾伯格都強調活動和交往對兒童品德形成的重要作用,認為僅僅采用口頭說教的方式是不能培養出兒童品德的。皮阿杰認為,兒童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逐步理解他人的觀點,才能逐步擺脫權威的束縛,通過相互協作,逐步實現自律性道德。皮阿杰認為,只有形成了自律性道德,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道德。柯爾伯格認為,兒童僅僅接受他人的勸告或者是作為沒有相互交流作答小組的一員,是絕不會引起道德發展的;兒童只有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才能從自我中心逐步向考慮別人的感情、觀點、動機轉化,這正是道德發展的關鍵。觀察表明,教師們不去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活動幫助幼兒發展其品德,僅僅局限于口頭上說教,是造成教師們德育教育效果不良的操作層面上的原因。

(三)德育花費時間不夠

調查表明,由于教師用于樣本幼兒的德育時間太少,僅占教師一周工作時間的萬分之七,而教師平均花在每位樣本幼兒身上的德育時間占其工作總時間的比例為萬分之一點六。由此可見,在一周時間內,教師們幾乎沒有花時間對樣本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根據學校德育原理,學生德育具有長期性、反復性的特點,它要求教師要把幼兒德育當作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而實際觀察和統計分析表明,教師在一周實際內對每位樣本幼兒僅僅花費13秒時間進行品德教育,這對于品德養成期中的幼兒來講無論如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對樣本幼兒進行德育時僅僅淺嘗輒止,這是教師們德育效果不良的原因之一。

(四)德育環節缺失

分析發現,五位教師在德育各項工作環節中,備課和上課兩個環節平均共占74.6%,課前調查幼兒和課后追蹤教育兩項均比合計為5.4%,家園聯系環節均比為零。上述數據表明,一周之內,教師們僅僅重視備課和上課環節,非常輕視課前調查幼兒和課后追蹤教育環節,普遍忽視家園聯系工作環節。課前不對幼兒品德狀況進行調查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針對性,課后不去追蹤教育使德育工作缺乏連貫性,忽視家園聯系則容易造成德育工作缺乏一致性。這種模式違背了德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規律,容易導致德育活動陷于盲目和被動。這應該是造成被訪教師德育低效的原因之一。

(五)德育缺乏針對性

實地觀察和調查表明,教師們的德育目標的制定要么來自于上級領導的安排,要么來自于書上內容的摘抄,都不是針對本班級幼兒自身的品德實際狀況來制定的。因此,教師教育計劃中的德育目標缺乏針對性。

調查發現,教師在開展德育活動之前都沒有調查本班幼兒是否在該項德目方面有問題,有多少幼兒有問題,是哪些幼兒有問題。這些方面教師都不太清楚。當問及他們上述問題時,教師都是泛泛而談,一般根據他們平時的經驗進行回答。回答結果顯示,五位教師雖然都承認班級幼兒存在某些品德問題,但是她們都不能確定存在具體問題的幼兒有多少人,也不能準確地知道是哪些幼兒存在品德問題。可以看出,教師的德育教育活動建立在對幼兒不太了解的基礎上,這就為后面教師德育的盲目性埋下了伏筆。

調查中還發現,在幾個案例中,沒有一個老師針對樣本幼兒的情況制定專門的德育教育計劃和方案,從而有計劃、有步驟、有系統地對樣本幼兒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這說明教師的教育方案缺乏針對性。

觀察表明,教師的教育方案缺乏針對性。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沒有對樣本幼兒進行重點教育。他們大都面對整個班級的幼兒泛泛而談,沒有區別對待不同品德發展水平的幼兒來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根據樣本幼兒在品德結構上的差異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舉措。他們往往采取統一的說教模式對待品德結構上有差異的幼兒。

觀察發現,所有接受觀察的教師都沒有在課后對樣本幼兒進行追蹤教育。在實際觀察過程中,沒有發現一位教師對樣本幼兒采取比較系統的追蹤教育,他們一般都是上完課就結束了當天的德育教育活動。

實際研究發現,家園聯系缺乏,同步教育缺失。一方面,在每天家長接送幼兒時,沒有發現教師就一周品德教育問題同家長進行過溝通與交流,也沒有發現教師與樣本幼兒家長進行過專門的溝通與聯系。另一方面,通過對樣本幼兒家長的調查可以發現,教師沒有就樣本幼兒的品德教育問題請家長配合共同做好家園同步教育。

四、幼兒園品德教育低效性的應對策略

綜合上文分析,目前幼兒園的德育低效性問題的確存在。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以提高幼兒園德育的實效性。

(一)德育環節要充實到位

幼兒園德育目標的制訂要依據幼兒品德的實際特點,教師課前要認真調查本班幼兒的實際品德狀況,摸清本班幼兒在品德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根據調查結果制訂本班德育教育目標。教師要根據樣本幼兒的情況制訂專門的德育教育計劃和方案,在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品德發展水平和品德結構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特別要對樣本幼兒進行重點施教,課后要對他們進行追蹤教育,還要會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對策。

(二)德育必須加強針對性

教師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要區別對待不同品德結構缺陷的樣本幼兒,分別制訂和實施不同的德育教育計劃和方案。對待存在品德認知缺陷的樣本幼兒,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側重于采取認知沖突訓練等方法加強品德認知教育;對待缺乏品德情感體驗能力的樣本幼兒,教師在工作中要側重于采取角色扮演和移情訓練等方法增強樣本幼兒對該種品德的情感體驗能力;對待存在品德行為問題的樣本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應側重于采用榜樣示范和行為強化等方法來幫助幼兒掌握該種品德行為的正確方式,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待品德認識、情感、行為方面都存在問題的幼兒,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各種有效的德育方法進行針對性教育。

(三)德育場合的突破

在德育場合方面,教師必須突破“課堂中心模式”的局限,充分挖掘其他德育教育空間的教育價值,比如重視利用幼兒自由活動和游戲場合進行德育,重視幼兒生活場合的德育,重視戶外活動場合中的德育,重視家園聯系場合的德育,重視幼兒園與社區聯系的場合等等。教師只有把德育工作跟幼兒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把德育工作深入到幼兒實際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德育教育效果的提升才可能得到切實保證。

(四)德育時間的確保

上文分析表明,提高幼兒德育的效果,必須保證足夠的德育時間,將德育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之中,做到課堂集中教育和課后分散教育的有機結合。當然,具體花費多少時間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并沒有統一的標準。它因幼兒的實際品德發展水平與接受能力、教師安排的德育教育活動的多少、教師采取的德育方法與手段的差異、教師本人工作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五)德育方式多樣化

在德育方式方面,教師要勇于突破“說教中心模式”的局限。教師應該設計一些容易引發幼兒討論的含有正反對比的德育情境,組織有助于幼兒道德判斷力發展的問題討論,以發展幼兒的道德認知和判斷能力,促進幼兒品德認知的自我構建;教師應該組織幼兒通過角色扮演活動來增強他們對某種品德的情感體驗能力,通過移情訓練進一步增強幼兒對這種品德的切身感受;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良好的示范供幼兒模仿,以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品德行為方式;同時,針對樣本幼兒制訂專門的教育計劃和教育方案,對他們的品德行為進行專門的訓練和強化,以鞏固他們的品德行為。

(六)扎扎實實做好家園聯系

首先,教師從課前調查幼兒的品德狀況時就應該同幼兒家長溝通,了解幼兒在家庭和社會上的表現,為教師制訂后續的德育教育計劃和方案提供切實可靠的保證。其次,教師在制訂德育教育計劃和方案時應該多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教育計劃和方案的針對性。再次,教師在課堂上以及課后對樣本幼兒實施德育教育以及跟蹤教育之后,教師一方面需要及時了解自己采取的德育措施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同家長聯系征得家長的配合以便形成家園同步德育,這都要求教師及時與家長溝通聯系。

(七)幼兒園與社會、媒體形成德育合力

幼兒園要積極尋求社區的教育資源共同承擔幼兒德育的任務,保證各種德育資源對幼兒品德的影響在方向上取得一致。各方應共同努力形成社會教育的支持網絡,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成立社區教育機構,負責統籌協調社區內幼兒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整合社區各種教育資源,做好同步教育工作。此外,幼兒園可會同當地政府與電臺、電視臺以及電信部門協商制訂音頻視頻節目播放許可協議,規定必須播放與幼兒園德育教育同步的音像節目內容,使之與幼兒園的德育工作保持同步性和一致性,從源頭上保證幼兒品德健康發展。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幼兒園同社會與媒體的合作共育的問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應盡快立法,加快制訂《學校與社會合作共育法》,從法律上保證有關各方對幼兒形成德育合力,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德育氛圍。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環境創設德育

一、提供適時的物質材料,尋找適時的教育時機

幼兒樂于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認知能力正是在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證明: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和動作的幫助。因此可以說,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的中介和橋梁。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詢問、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我國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通過兒童思想和雙手所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的認識,更加的愛護。”我讓幼兒和家長共同種植一小盆植物(如:大蒜、蔥、蘿卜、小白菜等)并帶到自然角來。我負責寫明植物的名稱和喜好,然后由幼兒來照顧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顧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歡喝水的,如果天天給他們澆水,可能有的植物很旺盛,而有的植物卻枯萎了。這樣的現象是會引發幼兒的思考,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樣的。這樣的環境創設無需我們提前告訴幼兒,而是讓幼兒在自己的親手操作,親眼觀看和親身體會中去感受植物生長的秘密。我認為這樣的環境創設比單純的給幼兒上一節、兩節的教育活動更有教育價值。我還選擇了孩子們喜歡又易于飼養的、生活習慣明顯且便于幼兒觀察、探究的小動物如:小烏龜、小金魚、小蝸牛等。孩子們在親手飼養、照料這些小動物的同時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恰好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切入點。比如:我班龔子杰龔子鑒的家長買來了兩只小烏龜。九、十月份兩只小家伙還爬來爬去,一有時間小朋友們就圍著它倆唧唧喳喳討論不停。天氣漸漸冷了,特別是近幾天,小家伙不吃也不動。孩子們著急了,龔子杰還差點兒哭起來“我的小烏龜死了”。我知道教育時機來了,于是我就趁機告訴孩子們小烏龜的生活特性——冬眠。明年春天天氣暖和了,小烏龜又會醒來和大家玩的。孩子們的臉上又露出了笑容。所以,我認為在教師的支持和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詢問、搜集信息、驗證等一系列探究過程,不僅能發展幼兒探究未知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對動植物的關愛與責任感。

二、充分認識、挖掘并發揮環境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要有效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我們就必須對每一個活動、每一種材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有所了解。就拿我們結構游戲區的積木來說吧。幼兒通過觀察可以獲得積木的顏色、形狀、大小等方面的知識。通過運用積木進行操作活動,幼兒可以發展他們的小肌肉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認識各種幾何形體,培養初步的藝術造型能力和審美能力,并能實際地感知重心、平衡等物理概念。以往我們的墻飾也太注重突出藝術功能和審美價值,有的墻飾的設計、裝飾只是為了給幼兒觀賞,沒有更好地讓它與孩子們互動。要讓墻飾真正成為課程的一部分,充分挖掘發揮它的教育價值并能與幼兒有效互動、對話。首先,我認為墻飾的內容要來自于幼兒的生活或幼兒關注的問題。小班的孩子一入園,對幼兒園的一切東西都好奇感興趣。特別是我們彈的鋼琴。喜歡圍著鋼琴摸摸這摸摸那兒,有時還偷偷按按鍵盤。于是,我就設計了娃娃在鍵盤上跳舞這樣的墻飾,小朋友們很喜歡。我們要善于在幼兒的興趣點上不斷生成有益的教育內容。又如我班的“學穿鞋”,這個內容就是孩子們每天生活活動的具體體驗。我發動家長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多種多樣的鞋子,引導他們多次觀察鞋子的大小、顏色、款式、形狀、功能。并和孩子們動手制作了許多小拖鞋。把它擺在娃娃家,讓小朋友們給洋娃娃穿鞋。多次操作后,幼兒終于找到了穿對“鞋子”的辦法。

三、創設豐富、開放的物質環境

創設豐富、開放的物質環境也是幼兒有效地進行同伴交往、主動學習能力培養的非常重要的條件。我們要創造性地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具有層次的、可供幼兒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的材料和環境。一是區域活動中的環境創設。區域活動是幼兒自選的,帶有小組活動性質的活動形式。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幼兒的交往能力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因此,我們在班級中開設了內容豐富的區域活動,并同幼兒一道投放適當的活動材料供活動時使用、探究和創造。例如在我班“娃娃家”的創建中,我和孩子們先商量:家里面都有些什么?孩子們七嘴八舌,討論得異常熱烈。電話、餐桌、碗筷、衣柜、鏡子、掛鐘…“還有牙刷!”“還有爸爸媽媽和寶寶!”就連平時害羞內向的佳佳、小真也積極的參與進來。很快,這些材料就由孩子們收集帶來了。真是比我設想的豐富齊全多了。因為材料既豐富開放又是大家的勞動成果,所以孩子們玩得特開心特帶勁兒。在閱讀區中,我請孩子們從家里帶來自己最喜愛的書寶寶,把它們放在老師設計的布袋里,布袋色彩鮮艷,圖案卡通。大小、高度也都非常適合幼兒取放。在這里孩子們不僅能閱讀許多好看有趣的書,還懂得輕拿輕放、不推不擠、安靜閱讀的好習慣。運動區也是孩子們的最愛。除了班里現有的皮球、跳繩、球拍以外,我們和家長還一起利用廢舊材料制作了許多“寶貝”如:毽子、滾筒、啞鈴、高蹺、紙球等。從此,我班的體育游戲活動、戶外活動在這些材料的支持下開展的更加有聲有色。二是一日生活的環境創設。生活就是教育,我們要抓住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創設適當的環境。例如,我們小班幼兒在飲水時,往往有擁擠現象。于是,我們就在杯子柜前的地面上貼了一串小腳丫,并在杯子柜上貼了一張張不同的小笑臉,然后告訴幼兒說:“大家在取杯子時,一定要踩著小腳丫,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當你與杯子柜上的笑臉相對時,就是笑臉在請你飲水。他看著每一位小朋友,誰做得最好,笑臉就笑得最開心。”同時,我還表揚那些遵守規則的幼兒。在小笑臉的提示下,幼兒很快就改掉了飲水擁擠的壞毛病,做到了排隊飲水。在幼兒洗手時,孩子們總是把衣袖弄濕,也不懂得節約用水。于是,我把洗手的方法和程序由說教變成了照片。請大班的小朋友來做示范,并把它拍成照片配以文字貼在洗手池上方。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從此,孩子們變得秩序井然,而且也沒人把衣服打濕了。可見,恰當的環境創設能使幼兒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所以說創設自由、豐富、開放的物質環境在我們幼兒園教育中是極其重要的。

四、從愛出發,讓幼兒和家長感受到環境創設的溫馨和濃濃的愛

我班的幼兒大都只有兩歲多,也沒離開父母的經歷。剛入學時又哭又鬧,情緒很不穩定。家長們也是不太放心的樣子。看到這種情形,我們就創設了溫情區。如:“我愛我家”貼上和爸爸媽媽照的全家福,再寫上溫暖的話----“我愛媽媽,媽媽愛我!”“我們一家相親又相愛!”孩子們想媽媽了就去那里看看摸摸照片,就會開心了。又如,“本月壽星”這個區,我把一個月過生日的小朋友的名字貼出來,讓他們說說自己滿三歲了。并和全班幼兒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孩子們很開心,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師和同伴的愛。還有“溫馨提示”這一區,它是由大大小小的心形圖案組成。家長們把要說的話寫在紙條上貼上去,如:佳家感冒了,請關注。何思雨高燒,請喂藥。今天有事,晚一點接王瑞……這個區角做出來以后,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他們說:“你們老師想的真周到,真細心。孩子交給你們我放心!”可見,環境并不是死的,只要用心去做,它會成為老師和幼兒,老師和家長之間情感的紐帶。也會為我們的保育教育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五、總結,你我共享

要使幼兒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學習和發展,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現有發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標來設置環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實現還必須有教師的啟發、鼓勵和引導,為此我們幼兒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1.材料取自身邊的資源(大多是廢舊材料)。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們學會了勤儉,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也讓孩子學會了創造,通過自己的創造讓廢舊的材料發揮更大的價值。總之,讓孩子們感受到創造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樂于創造,樂于探索。

2.材料要有一定的結構,暗含著教育目標與內容。教師對所投放的材料都要進行精心的選擇、設計和安排,使其暗含著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相適宜的事物的特征與相互關系,而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關系又是由低到高漸進性展開的。這樣,孩子們在與符合自己認知特點和需要的、有結構的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動、不斷地向前發展。

3.將收集材料和創設環境的過程作為幼兒的學習過程。在發動幼兒集體討論決定了區角布置或墻飾的內容后,我們應和幼兒一起準備材料并進行設計制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能做得到的讓他們自己去想,讓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看、聽、問等途徑獲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4.要給幼兒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實踐證明:幼兒是否有自主選擇和使用材料的權利,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參與區角設置和墻飾制作的積極性,影響著幼兒與環境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幼兒自己選擇材料,自己決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兒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便于幼兒不斷地與環境材料相互作用。

5.支持、啟發和引導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無論是師生共同準備和創設的環境材料,還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內容提供的環境材料,我們都應積極支持和鼓勵幼兒進行探究和操作活動。在指導幼兒進行探究操作活動時,我們要改變以往的“檢查者”的角色,把精力從“檢查玩具是否掉了,東西是否亂了,幼兒是否發生矛盾了”等問題轉移到幼兒的探究和操作活動上來,關注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正確判斷他們的發展水平,引導幼兒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搞好幼兒園環境創設,就必須以“創設不斷與幼兒相互作用的環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為出發點,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全面透徹的了解,充分認識環境材料可能蘊含的教育價值,并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幼兒和環境材料相互作用,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使幼兒園環境創設在幼兒教育活動中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使幼兒在通過與環境材料的互動中,培養其主動學習的能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等。創造創造性的環境,造就創造性的孩子,愿我們以驚人的探索和研究熱情、無私的愛和奉獻精神,努力使每一塊墻面、每一件材料都能與幼兒互動,與幼兒“對話”,使孩子們從小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這就要求我們幼兒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實施,為幼兒提供一個有助于學習、生活的良好環境,讓幼兒樂在其中。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方法

長期以來,在幼兒園經常使用的德育方法不外乎說服、榜樣、行為練習、獎懲法。它們往往是自上而下、由外而內地把一定的思想、認識或觀念賦予幼兒,而不是讓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實踐而得到正確的觀念,更不是讓幼兒運用智慧和經驗與環境相互作用后產生正確的認識。因此,這樣培養出來的道德觀念,不容易牢固,稍有變化,便會出現動搖。

為此,近年來,我國學前教育工作者引進國外行之有效的德育技術,再通過實驗應用完善我國現有的德育方法。現選擇介紹幾種經實驗證明應用有效的德育方法。

一、移情訓練法

1991年,韓蘭、琚貽桐在參考美國“學會關心:移情訓練方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幼兒的具體情況編制了一套“幼兒移情——親社會行為系列教育活動”方案。該方案強調認知——情緒系統的交互作用,綜合運用認知提示、情緒追憶、情感換位、鞏固深化和情境表演等移情訓練技術,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地展開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教育,訓練技術簡便易學,教育活動實用性強,具有較強的推廣和運用價值。

采用移情訓練法的教育活動一般可分為三步,現結合《關心生病的小朋友》這一教育活動作一說明。第一步,主要是運用認知提示和情緒追憶技術,組織幼兒回憶、聯想、討論自己在過去的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過的情緒、情感體驗,并鼓勵其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如上述活動中首先要求幼兒先想一想:自己生病時是什么樣子的?心情怎么樣?會想些什么?引導幼兒追憶自己的體驗,從而為下一步理解他人心情打下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第二步,主要是運用認知提示情感換位、鞏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基本訓練技術,促進幼兒設想他人觀點、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上述活動中要求幼兒進一步考慮:××小朋友生病在家會怎么樣?會怎么想?等等,從而促使幼兒設身處地地替“生病的小朋友”著想,并鼓勵幼兒產生相應的情感反應。第三步,向幼兒展示假設的社會性情感情境,讓幼兒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特定的社會性情感和事件并產生移情,同時,教師運用鞏固深化的技術,讓幼兒把想法付諸實踐,強化行為練習,使幼兒正確對待情境中他人的情緒反應并采取積極的行動。

移情訓練法共包括認知提示、情緒追憶、情感換位、鞏固深化、情境表演等子方法,其主要作用和心理效果如下:

認知提示是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設想他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生移情奠定認知基礎。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建立的聯系。

情感換位是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家庭——父母——老人——鄰居,幼兒園——同伴——老師等),讓幼兒進行分析討論和角色扮演,從而使幼兒轉換到他人的位置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狀態,并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發展。

通過情緒追憶和情感換位,幼兒得以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遷移到相應的社會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體驗或設想他人正在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移情。

鞏固深化是對上述活動的延伸,它引出“人不應只想到自己,還應考慮到別人,應該給別人帶來幸福、高興和快樂”的概括性主題,其作用在于把幼兒引向更高的層次,使之不再拘泥于具體的情境,而是掌握普遍性的行為規范。

情境表演包括事例分析和行為練習,即先舉出假設的各種典型的社會情境或事例,讓幼兒分析出在該種情形下怎樣做才能給別人帶來歡樂,并根據幼兒的提議,讓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從中體會不同的情感;或通過欣賞、表演兒歌等,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情感,并鼓勵情感反應。其作用在于強化幼兒積極的情緒、情感,使之正確地把握積極的行為方式,并進一步促進促兒設想他人觀點和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

通過鞏固深化和情境表演,可以使幼兒從更高的社會認知層次上去把握積極的行為方式,強化其正確的行為技能,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生移情,并作出親社會行為。

二、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

“社會認知沖突理論”認為,幼兒在相互作用時由于動作或觀點不同而爭論,導致社會認知上的沖突。在解決沖突時,幼兒不僅要考慮自己,而且還得考慮其同伴的動作、觀點。這樣,沖突解決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導致幼兒認知結構改變的過程,也是使幼兒去自我中心化的過程。

根據這一理論,1992年,徐彩華、李輝設計了“有教師指導的社會認知沖突訓練”這種旨在使幼兒在活動中發生認知上的沖突的教育模式,并將它們與傳統的教師說教分析法進行實驗對比研究。結果發現,這種模式的教育訓練能使幼兒正確而牢固地掌握社會概念,而說教分析法則做不到這一點。這一方法若和角色扮演法等常見的德育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則效果會更佳。如《小羊過橋》教育活動,就是通過講故事創設一個沖突的情境——“兩只小羊同時都要過橋”,然后通過角色扮演(情境表演)和討論等活動,讓幼兒尋求正確的解決“沖突”的辦法,并付諸實踐。

有教師指導的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這一模式的關鍵在于,教師要努力創設能夠誘發社會認知沖突的客觀情境,并且不急于向幼兒陳述正確的道德規范和要求。這樣可以使幼兒在爭論、辯解和表演(即社會認知沖突)中去主動探索,并尋求解決辦法。在經歷了沖突和解決沖突之后,教師的總結概括會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取得良好效果。

我們可以讓孩子考慮一些常見的社會認知沖突情境:只有一個蘋果時是給爺爺吃還是給自己吃?車上只有一個空座,是自己坐呢還是給抱孩子的阿姨坐?只有一臺電視機,自己想看動畫片,爸爸想看足球,到底該怎么辦?等等,讓孩子們來演一演、扮一扮,促使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孩子得出正確的結論后,再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并讓他們付諸行動,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角色承擔者在特定的情境中,遵循社會對該角色的要求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角色行為,即模仿現實社會中的某些情境,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從他人的立場分析問題、處理問題、體驗情感,并通過及時的反饋,了解別人的需求和感受,從而更好地掌握與角色相適應的行為及道德規范。角色扮演訓練能顯著提高幼兒的角色承擔能力和親社會行為水平。幼兒通過角色扮演而實現其角色轉換過程,進入他人角色并體驗他人情感和行為經驗,從而相應地習得該角色的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

我們周圍的每一個社會角色都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角色扮演法就是讓幼兒扮演某一個社會角色,從而掌握該角色所應具有的社會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例如,幼兒普遍活潑好動、缺乏耐心、怕吃苦、畏難,老師就可以讓孩子扮一扮哨兵,而且可以跟他比賽,“看看誰是個好哨兵”。當然,一定要強調好哨兵的標準,即保持固定動作越久越好。一開始,老師最好故意“輸”給孩子幾次,以激發其興趣和勇氣,等孩子接受了,習慣了玩這個游戲以后,就可以把這種要求遷移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鼓勵孩子時刻以哨兵自居。久而久之,孩子就會于無意中習得哨兵所具有的良好的行為規范(如堅守崗位、一絲不茍)和道德要求(如堅韌不拔、不怕吃苦、不畏艱難等)。這是固定模式的角色扮演訓練。另外還有一種開放模式的角色扮演訓練。它一般是給幼兒提供一個故事情境,這故事沒有結尾,是讓幼兒扮演情境中的主人公并嘗試以自己的行為給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如“早晨,小朋友在排隊做操,小明往后退時不小心踩了小海一腳。做操結束了,小海趁小明不注意,也狠狠地踩了他一腳,并轉身就跑。小明愣了愣,趕緊去追小海”。老師可以讓孩子扮演故事中的“小明”并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然后把結局表演出來。老師可以協助扮演,并啟發幼兒想出一個好的結尾。幼兒親自“表演”出來,才不易忘記,而且以后可以落實到行動上。

四、價值澄清法

價值澄清法是讓幼兒在活動中直接思考一些價值選擇的途徑,使他們對社會活動和周圍人產生積極的態度。其實質就是讓幼兒利用“理性思考”和情緒體驗來“審查”自己的行動,“分析”并實現自己的價值觀念,揭露并解決自己的價值沖突,和別人進行價值觀念的交流并根據自己的價值選擇行事。該方法結合幼兒道德發展的階段特征,具有簡單、靈活、生動有趣的特點。

1995年,馮根據價值澄清法的基本原理設計了一套適合我國幼兒特點的“幼兒價值澄清訓練方案”,實驗研究證實,該方案能夠明顯提高幼兒價值觀的認知——情感水平,改善幼兒道德行為,提高其道德認知——情感與道德行為的一致性。該方案圍繞《幼兒園品德教育大綱》,確定了“一是幫助幼兒澄清價值觀;二是幫助幼兒建立起符合社會道德要求的價值觀”等兩個活動目標。根據這兩個活動目標,每一主題教育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誘發幼兒的態度和價值陳述。教師就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或班里常出現的問題向幼兒提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充分陳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使他們充分參與到教育活動之中。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使用一些價值澄清策略,如價值表決、公開提問、愿望表達、自我展示等等。

第二階段:從認知、情感、行為上對幼兒進行價值觀的澄清教育。根據價值觀形成所經歷的四個步驟的標準,對幼兒實施價值澄清訓練。教師利用故事、圖片、幻燈、電影片斷或情境表演等形式向幼兒提供一些生活中常遇到而又感到困惑的較為典型的道德情境,引發幼兒的思考,組織他們對此進行討論和評價。活動按以下步驟進行:①列舉選擇途徑。針對所提供的情境提問:“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會怎么做?”“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鼓勵幼兒充分思考,盡可能多地列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教師也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注意強調各種不同的意見,而且要讓幼兒意識到這種種不同,但教師對所有答案并不作出或“好”或“壞”的判斷。②想象后果。提問:“這樣做最后會怎樣呢?”“那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呢?”讓幼兒充分考慮到每一種途徑可能會引起的后果,然后加以比較。比如有的方法可能會順利地解決問題;有的方法雖然解決了問題卻會引起沖突;有的方法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會造成不良后果。③自由選擇。在引導幼兒對每一種途徑及其后果進行分析比較后,提問:“現在你是怎么看的?愿意怎樣去做?”讓幼兒自由地作出選擇。然后問“為什么”,讓幼兒闡明選擇理由以對其認知進行強化。④情感體驗。讓幼兒從多方位去體驗某種情境中不同角色的情緒或情感狀態,引導幼兒對情境中不同人物的角色地位進行分析,從而進入他人角色,從他人的立場上去感受或認識有關問題。如讓幼兒想自己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的心理,設想別的小朋友遇到困難而非常焦慮時的感受,想象幫助小朋友之后自己會不會高興、小朋友會不會高興等。然后再想一想對自己所作的選擇是否滿意、愿不愿意告訴爸爸媽媽,使幼兒對所作的正確選擇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⑤行為強化。鼓勵幼兒把自己的選擇在生活中表現出來,還可讓幼兒把自己做過的有關事情講述出來,并鼓勵幼兒堅持下去,無論在哪里都要保持一致的行為。如有的幼兒在幼兒園經常幫老師做事情,教師就鼓勵他在家也要愛勞動,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教育發展策略

【摘要】探討如何從娃娃抓起,幼兒園如何進行德育教育和教育中應注意的問題,促進每個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潛移默化

人常說:“三歲看到老”,不無它的道理。幼兒的內心正如一張白紙,喜模仿的性格,讓他們從身邊生活中學習,并養成各種各樣的行為習慣,一些品質將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幼兒期是人品德教育的關鍵時期,重視幼兒良好品德的養成,為其成長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學習空間,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點,我們要在一日活動中注重德育的滲透,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為幼兒創設和諧、溫馨的教育環境

幼兒園要努力營造生活化、人性化、開放化的幼兒園文化氛圍。除了創設童趣的幼兒園物質環境,教師則是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幼兒對教師的高度崇拜心理,教師的待人接物,說話方式,行為舉止,穿著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幼兒。幼兒通過觀察、學習、交往,被教師所影響,并按照教師的做法,學習限制和調節自己的行為方式。俗語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不斷地加強自身修養,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以潤物細無聲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利于幼兒良好品質的建立。

二、發揮整體德育功能,形成教育網絡

幼兒園是一個教育機構,應發揮其主動性,加強家園合作,聯合社區,形成網絡教育。首先,幼兒園要通過家長會、專門會議、家長園地等形式,向家長傳授科學的育兒知識,讓家長們意識到良好的品行比知識、技能本身更重要,對幼兒一生發展的影響更大。幼兒園應暢通多重渠道,通過家園聯系手冊、網絡等手段,與家長及時互通信息,讓家長全面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同時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況。提高家長參與幼兒德育工作的積極性,改變過去把問題推給家長的做法,請家長介紹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對于個別孩子出現的問題,老師應與家長坐下來商討教育策略,相互配合采取系統的教育措施。其次,社區是幼兒直接生活于其中的重要社會環境,對于幼兒社會化至關重要。可以邀請社區各行各業的人士向幼兒介紹相關行業的知識,比如請社區派出所的警察介紹派出所的職能、社區醫院的醫護人員講解預防疾病的常識、社區超市人員介紹如何購物等。幼兒園還要組織幼兒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比如走進養老院、孤兒院等,讓幼兒學會關心他人,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在日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潛移默化教育實質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規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的養成教育。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內容多,幼兒每天要接觸各種各樣的活動,遇到不同的生活學習場景,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兒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日常生活中對幼兒的德育工作。由于幼兒的思維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須直觀、形象、具體才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狼來了”的故事或圖書教育幼兒不說謊,不騙人,通過情景表演加深幼兒情感體驗;用“三只小豬”的故事,教育幼兒做事認真不敷衍,團結友愛,勇敢、機智地戰勝壞人,逐步讓幼兒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習慣,加深與同伴的感情,培養幼兒組織紀律和集體榮辱感。教師還應做個有心人,留心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種行為,針對不同問題,采取集體或個別的方式進行指導、糾正,適時提醒孩子按正確的規則去做,使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得以鞏固。例如,利用節日、傳統活動的開展,滲透對幼兒的品德教育。在“重陽節”時,幼兒園組織幼兒到敬老院為老人表演節目、在家里為爺爺奶奶捶捶背等;“勞動節”時,開展“愛勞動,我是小巧手”的主題活動等,以豐富幼兒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識,進而構建優秀的個人品質。

四、幼兒園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

首先,家庭環境對于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幼兒的社會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兒生活、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家庭的結構和氣氛,家庭成員的整體素質,家庭成員的道德水準及言行,決定著幼兒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為習慣。一般來說,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員對幼兒的態度、教育方式、方法、內容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通常情況下,祖輩會在幼兒的飲食起居上關懷備至,父輩則在智力方面予以較多關注。在道德品質培養方面,祖、父輩也會因價值觀念、歷史觀念、文化素質、道德水準及判斷的差異而不同。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待兒童品德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方面要協調一致,都要以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出發點,使幼兒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長。再者,家庭的氣氛也影響著幼兒,溫馨、和睦的家庭易養成幼兒謙和、友愛、禮貌自信的品格;吵鬧不休,婆媳不合,父母離異等等,會導致幼兒孤獨,產生怨恨、猜疑、固執、粗魯等心理和攻擊性甚至違紀行為。要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兒園教師應該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活動與表現,掌握幼兒在家庭中思想品德變化的情況,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教師還應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內的學習情況和表現,宣傳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對幼兒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長能夠按照幼兒園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兒園品德教育產生實效。

作者:付媛媛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三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研究

隨著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寬帶、云計算、互聯網絡、多媒體等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形勢下,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與變革。信息技術的支持,知識的跨領域流通,給幼兒園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

一、幼兒園德育與信息技術的內涵

1.幼兒園德育

幼兒園德育教育是指根據社會要求以及身心發展特點,有計劃、有目的促進社會化及良好道德品質形式的活動總稱。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覆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每個兒童從出生開始就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關系中,社會公德是每位兒童必須習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學的研究報告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學齡前兒童,開始初步發展是非觀念和行為習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社會領域也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可見幼兒園德育教育是整個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2.信息技術

20世紀末,隨著電子信息業的突破與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全面滲透,人類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時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識流呈現全球流通的態勢;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在教育行業,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始轉變,逐步趨向開放知識、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識與創新成為時代的關鍵點,知識將成為了財富與權力的源泉,信息被認為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在大信息流的沖擊下,如何收集、分析、處理、利用與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創新與求進成為信息時代的關鍵。信息技術使得教育具有了嶄新的特點,該特點也為幼兒園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

二、信息技術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兒的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發展與形成的,環境的熏陶與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為幼兒添置與提供了一個更多維度、更深廣度的認知與體驗的空間,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現代化支撐環境

幼兒園教育與環境密不可分,信息技術為幼兒園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選的支持環境。

(1)音視頻環境音頻和視頻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技術,廣泛應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音視頻環境是指以音視頻技術為支撐的傳播聲音、畫面或者聲畫同步傳輸的系統。幼兒園內的全園廣播系統、影音播放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數字視頻系統以及班級互動多媒體系統構成了幼兒園校園音視頻應用環境。①全園廣播系統全園的廣播系統在幼兒園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動宣傳、每周的升旗儀式、每天的公開播音(如小小廣播站、正面新聞信息的講述簡析、陶冶性情的音樂播放等),很多幼兒園利用了校園廣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傳陣地,成為宣傳的窗口,成為德育教育的陣地。②影音播放系統VCD或DVD+電視機或投影等構成了幼兒園簡單的教學光盤播放系統,幾乎應用于所有幼兒園當中。③閉路電視系統幼兒園的閉路電視系統已經逐步普及,應用于監控視頻和廣播視頻。監控視頻主要面向幼兒一日的生活與活動記錄,可作為個案的分享與分析;廣播視頻主要是電視或教育教學的統一篩選與播放。④數字視頻系統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數字視頻也開始在幼兒園中逐步推廣,數字視頻系統中的資料源主要通過自制、購買和網絡下載等途徑獲得,自制通常是拍攝后加工處理的相片和視頻,能夠提供實時的記錄或幼兒園外的有用記錄。⑤班級互動多媒體系統大部分幼兒園基本每個班都配備了多媒體計算機、麥克風、便攜性音響、投影幕、實物展臺、幼兒電腦、IBM等幼兒軟件,一些有條件的幼兒園還配備了互動式的電視機、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體系統滿足教師日常教學的需要,并為師友互動、人機互動、自主個性化學習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2)校園網絡信息環境網絡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平臺得以應用與推廣。幼兒園內常用的網絡信息系統主要包含物理網絡設施(如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絡、因特網等)、網絡資源(如可為教學提供支持的資料或音樂視頻等、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學具等、可供幼兒學習的軟件素材等)和互動網絡(如家園溝通使用的校訊通、電子郵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課程的創新

(1)園本德育課程資源的拓展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設計、實施、評價等)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保證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德育課程資源是“可能進入德育課程活動,形成德育課程實施必要條件,并保證德育課程教學系統進行的一切素材和條件”。傳統的德育課程資源存在單一、封閉等弊端,而信息技術的精準、高效以及其獨特的信息的海量性、動態性、共享性與可變換性等特性,恰恰能彌補傳統德育課程資源的空缺。可利用的文本、音像、社區資源、人力資源等在數字技術下一覽無遺,從園內資源的分享開發到園外家長、社區、世界各地區實時資源的利用都能“一點到位”。①鮮活資源的引入傳統的幼兒園德育資源一般為文本、圖片以及教師講述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資源將以更豐富的形式、更貼近生活形態、更具感染力的動態呈現。如,小班活動《一起玩,更開心》中,針對小班孩子日常搶奪玩具、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為切入點,以愿意和小朋友游戲、友好提出加入同伴游戲的要求,與同伴友好相處為目標。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日常拍攝到的照片、錄像鏡頭篩選展示,讓孩子們通過數字視頻系統重溫當時真實情景,即刻吸引了幼兒的專注力,引發討論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幫助他們學習換位看待與思考問題。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平實枯燥的圍坐討論,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水平與思維、表達等能力水平,降低了討論活動中“無話可說”的幾率。②班、園、家、社資源的共育共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合力教育是教育發展中一種必然的趨勢,家園合作更是幼兒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兒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園共育的熏陶與教導。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快捷地獲得與傳遞一切文明成果,為人與人之間搭建起密切交往與對話的橋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幼兒園各班級、全園、家庭與社區資源將得以高效流通、共享,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更廣泛、更有效的“四位一體”的課程參考與可用資源。如,《國慶節親子活動》中,幼兒園通過幼兒園網站向家長發出活動設計、游戲組織、可支援的教育軟件和硬件等的調查和邀請,通過網站留言板、班級博客、QQ群、微信群等回收反饋的意見。邀請家長委員、老師代表共同根據收集到的意見與可用支持,召開會議制定計劃與方案。“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征集了來自各行各業家長們的意見,通過他們的參與挖掘了身邊其他可用的豐富資源,而通過互聯網絡的多種溝通方式,圖文并茂地及時掌握幼兒園本次活動的需要與欠缺的物品等,在短時間內集眾人之力,解決幼兒園經費、物品、人員不足等問題。如:有的家長承接了民族展示與服裝租借,有的家長聯系了提供活動戶外音響設備的廣告公司,有的參與收集游戲中使用的廢舊物品,有的家長承擔了活動當天的攝影攝像工作……活動后,通過幼兒園網站的快訊回顧、班級網站相冊的展示等,幼兒、家長、教師與社會各界都感受到了這一國慶主題活動的有趣與深刻的教育意義。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程的可用資源不再只限于教學參考書中,而可隨時隨地尋找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資源;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程的可用資源不再只限于此時此刻此地,還可隨時回放、直播在社會、周邊、自身發生的當地或異地的事件,更貼近生活,更能引發共鳴。幼兒在觀察、感受、體驗、分析的過程中,得以認知、模仿、同化與強化。

(2)園本德育課程的活化幼兒園德育課程在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撐下,其規劃、設計與實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借助幼兒園數字化環境,如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信息技術能推進德育活動的開展,營造濃郁氛圍、展示活動進程、凸顯活動的效果,構筑無空間、無時間、無地域限制的幼兒園德育大廣場,促進幼兒社會化及良好道德品質的逐步養成。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與成長。讓教學走進兒童的生活,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才能達成幼兒園德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信息技術的支持,多彩的圖文聲畫,能提供給孩子更形象生動、更貼近生活的體驗,符合幼兒認知的年齡特點。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喚醒幼兒的記憶與共鳴。如,針對放學后,幼兒經常在園玩耍,玩具沒有收拾,皮球、單車等亂停亂放現象,利用全園廣播系統與內線電話系統,開展了一場《放學后該如何管理幼兒園軟玩具和設施》的師生論壇。廣播直播室中邀請了不同年級的老師、不同班級與年齡段的幼兒以及后勤管理部門的教職員工參與,講述放學后的玩具設施被亂擺亂放、孩子們只玩不收拾的現象,展開如何科學管理放學后幼兒園玩具和設施的討論。各班老師組織孩子收聽,并展開討論,通過“熱線”(內線電話)向直播室中傳達意見與建議,并通過廣播系統全園開播。一場熱火朝天、打破班際的討論就開始了,利用廣播、班級多媒體系統以及內線電話系統,全園老師、幼兒、各部門的教職員工都收聽并融入討論活動中,實現了全員性的、深刻的、鮮活的德育教育活動。孩子們與老師們在活動中共同收獲感受規則、遵守規則、愛護身邊的環境、保護公共設施等的德育教育。活動報道于幼兒園網站的快訊欄目向家長分享,同時讓孩子回家與爸爸媽媽一同學習,利用幼兒園留言板、QQ群等反饋討論后孩子的改變與幼兒園玩具和設施的變化,共同達成遵守與互相監督的共識。此舉跨越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全員參與的社會公德、環境意識的德育教育活動是在傳統教學模式是下無法輕易實現的。以幼兒園德育為目標,適度選擇合理的信息技術支持環境,恰當切入有效的現代化技術的支持,拓展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涵,打造便捷快速的教育教學信息流通渠道,達成積極參與、互動探究、多維合力的認知效果。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德育的結合,給幼兒園德育注入了新的動力源泉,適時運用好信息技術將為幼兒園德育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林敏 單位:廣州市越秀區東方紅幼兒園

幼兒園德育論文:淺談德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滲透

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兒時期進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以后的成長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一、幼兒德育教育現狀 :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幼兒教育事業蓬勃向上,幼兒德育教育工作進一步得到廣大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但是,現階段幼兒園德育教育中也存在諸多問題和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從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幼兒從小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樂觀,孩子總是處在眾星捧月的地位;二是家長存在重智輕德的教育現象,使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無理”等不良意識和行為;三是存在重說教輕實踐教育現象,使得孩子分不清是非對錯。所為言傳不如身教,教育者的言行不一使德育過程中達不到知、情、行的統一;四是存在重傳遞輕體驗教育的現象,使更多的孩子從小養成了懶惰無理無情感沒有同情心的性格,教育缺乏積極的道德情感的培養;五是出現重顯性輕隱性教育現象,忽視了發揮環境陶冶、學科滲透、社會實踐等多渠道的德育功能,使孩子的思維不夠靈活,缺乏比較豐富的想象力。

二、幼兒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確立幼兒德育內容,塑師德修師風。

幼兒園德育工作體系中明確提出了幼兒德育總目標: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教師本身的品質是養成幼兒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模仿是孩子學習的手段,只有品質優良的教師才能培養優良品德的人才。結合幼兒園工作實際情況,加強師德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學習,規范教師們的言行,使教師起到榜樣的作用。

2.德育教育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 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會起到作用。幼兒園一日生活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因素,“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 教師們在掌握本學科教育要求的同時,還應理解德育大綱的精神實質,使德育要求滲透到具體計劃中去,并根據這些要求來設計活動,布置環境,使之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

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

第一,要有強烈的滲透意識。

樹立這樣的觀念: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以及各個環節都滲透著德育的因素。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例如在體育活動中,老師有了德育的意識,就會不但注重對幼兒技能的培養,更要注重培養幼兒與其他小朋友團結協作的品德和良好習慣,如果沒有良好的繪畫習慣,繪畫的水平也就難以提高。

第二、多途徑整合德育內容。

(1)與領域活動整合

領域教學活動是幼兒教育的基礎元素,也是幼兒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實踐證明,在各個領域的教材中,都蘊涵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尤其是在語言活動、音樂活動中,幾乎每一個藝術作品都蘊涵著一個做人的道理。豐富多彩的教育資源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和思想品德培養有著積極的作用。

(2)優化教育環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隱性滲透

利用環境來教育兒童是現代幼兒教育的一項革命。這里的“環境”有兩方面:一是指物質環境。二是指精神環境。我們的環境不作為一個擺設而是應該與教育教學的內容息息相關。除了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精神環境,還應該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3)與生活相聯系

杜威曾指出:“學校的德育教育應從兒童參與生活出發,離開了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目標,也沒有目的”。因此,我們要善于從幼兒的生活中去挖掘品德教育資源,把德育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引導幼兒去關注、去感受、學習與體驗。可以利用每周一早上的升旗儀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幼兒輪流做小值日生,來培養幼兒自我管理和組織能力以及為他人服務的良好品德;自由活動中注重幼兒與同伴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的培養;游戲結束后,注意讓幼兒自己收拾玩具、整理玩具,培養幼兒愛護公物的品德習慣。

(4)資源整合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利用本土資源,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與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組織幼兒到家鄉的一些名勝古跡去參觀,讓他們通過語言、繪畫、版面、錄象等多種形式描繪和表達對家鄉的熱愛,逐步激發孩子為家鄉而感到自豪之情,讓他們夠過語言、繪畫、錄像等多種形式描繪和表達對家鄉的熱愛,激發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

(5)與節日整合

一年當中有許多與幼兒相關的或對幼兒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是一個開展品德教育的機會。圍繞這些節日主題,設計一些集教育性、趣味性為一體的德育活動,也是一條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6)與家庭教育整合

家庭不僅是其子女賴以生存的場所,也是學生接觸最早、受影響最深的教育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的日趨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斷擴大和增強。幼兒園德育教育應該與家庭教育想協調,才能使得學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為促進幼兒德育教育做出積極努力。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品德教育與幼兒健康成長的密切關系,在思想上與幼兒園取得共識,積極配合幼兒園,參與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活動,從中充分發揮家長的教育作用,讓幼兒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德育訓練。

3.注重情感Q位

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人,每一個個體的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單純地對幼兒說教是難以收到良好效果的。要真正使道德品質成為幼兒自我主體意識的覺醒,這就要求我們將“知”與“情”緊密結合,互相滲透,在曉之以理的前提下動之以情。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情感換位。

4.在社會實踐中導航

宋代儒學大師朱熹說:“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導行是德育教育過程的一個基本環節。能否使幼兒把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是品德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因而,導行是德育過程的重中之重。我們認為,使導行環節充分發揮作用,使知與行真正統一起來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推進幼兒德育教育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途徑。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總之,在全面事實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兒德育教育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全社會全力關心,教育者積極努力。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反思、不斷探索和不斷創新。

幼兒園德育論文:探究幼兒園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學

【摘 要】幼兒正處于道德情感、道德認知與道德思想萌芽的A段,對幼兒道德發展起著奠基作用。本論文在闡釋幼兒道德教學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幼兒園德育教學活動原則分析,探索幼兒園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誠信;知行;德育;滲透

幼兒身心發展處于萌芽狀態,尤其是其心理猶如一張白紙,社會化的道德、思維、自我意識等還十分薄弱。正因為如此,幼兒階段是形成道德觀念、感受道德體驗、養成道德行為規范的啟蒙階段。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幼兒教育經驗,探索幼兒園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策略。

一、幼兒德育教學的特征

(1)幼兒德育教學受環境影響較大。幼兒階段的道德意識容易受到他人影響,教師的言行極大地影響著幼兒的觀念、意識與思維,并且,幼兒園里同伴關系會大大影響到幼兒的道德行為選擇;在道德上,幼兒的自覺意識與行為并不強,這說明幼兒的道德認知距離道德認知內化還有很大距離。

(2)言行規范應當成為德育教學的主要內容。受制于幼兒自身身心發展水平的影響,幼兒的德育教學不應該追求有多高的認識或者覺悟,而重在言行規范的培養上。

二、幼兒園德育教學活動原則分析

(1)全員、全園幼兒德育教育。就幼兒園教育而言,每個老師要想對幼兒進行相關教育,都要首先對幼兒進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與規范教育,每個老師也都會在考察幼兒時關注每一個幼兒的道德表現,所以,幼兒思想道德教育必然是全員的,每個學科或者活動組織者都要在教學中滲透幼兒德育教育。同時,幼兒園的各項布置、各項活動也都要恰當地體現德育內涵,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熏陶。

(2)不重說理重行動。幼兒園德育教學活動不一定要以活動學時、教學內容多少來定,因為幼兒的認識水平、思辨能力還十分低下,可以說,幼兒園的道理還處于很難“說通”的階段,只有用行動來引領幼兒,用行動來規范幼兒,幼兒才能從“做中學”,從行動中產生道德情感體驗,從行動中產生道德認知。

(3)不重課堂重日常。幼兒園德育教學是一種滲透教育,這種教育在課堂也在日常生活中,并且,幼兒日常生活更應當成為教育滲透教育的重要陣地,幼兒園、家庭都是滲透幼兒德育教學的場所。

三、幼兒園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的策略

(1)樹立典型發揮榜樣作用。在幼兒園,為發揮幼兒彼此之間的正面影響,教師要善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發現道德表現良好、具有典型性的例子,并將之作為榜樣引領其他幼兒評點、反思,最大限度地發揮這種典型榜樣的正面作用,鼓舞幼兒“有樣學樣”,以榜樣的行動規范為標準要求自己、審視自己。

(2)規范教育懂得講究技巧。對于幼兒來說,由于其難以掌握復雜的行為要求,也缺乏理解復雜德育知識的經驗,郎朗上口的兒歌能夠讓幼兒較為輕易地接觸德育知識,以及掌握恰當的德育行為規范。比如編寫上課禮儀、入園禮儀、游戲規則、就餐規則、午休規則等兒歌,鼓勵幼兒背誦并且實際練習,則有利于幼兒快速地掌握規范行為的一些基本要求。

(3)實現德育教育向生活回歸。德育教育的時空就不能局限于幼兒園教學時間及活動教室,而是要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實踐,日常生活中就有德育教育的陣地。比如吃飯時兩名幼兒之間發生吵鬧、動手打人行為,而有另外一個幼兒前來拉架、勸阻,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在制止幼兒不當行為的同時,表揚另外一個幼兒得當的行為,并且要引導幼兒以同伴榜樣約束幼兒不良行為、學會贊賞其他幼兒遵紀守法行為。通過生活中的事件,挖掘其中所隱含的各種教育資源,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帶動幼兒身臨其境地思考問題,加深了幼兒對“規范、紀律”等道德規范本身的理解,給予幼兒以思考“遵守紀律、規范”的契機,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對實施道德教育、培養幼兒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認識、指導道德行為、提高道德能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4)于游戲活動中滲透德育教學。游戲活動能夠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也能夠促使幼兒在個人活動當中體驗各種情感、知識,慢慢領會規范要求,掌握規范技巧,增強幼兒遵守規范的能力。比如在幼兒上下樓梯游戲活動中,教師要在講解“上下樓梯有秩序,不滑欄桿不擁擠”的行動規范時,提醒幼兒這么做的好處:大家都守秩序,那么大家才都能夠順利地上下樓梯,如果有人破壞規則,那么其他人也會遭殃,讓幼兒慢慢體會到集體行動、大局意識;在多個幼兒一起上下樓梯時,教師一邊在旁邊協助一邊就當中所出現的擁擠、搶道行為進行說明、糾正,并可以附帶解釋為他人讓道是為了方便彼此的道理,讓幼兒慢慢領會到謙讓的意義所在。

(5)教師要加強正面引導。幼兒的思想道德如“白紙一張”,幼兒最先接觸到的教育與影響會對幼兒思想道德成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慎重言行,以把好的教育傳遞給幼兒。教師要善于帶領幼兒體驗正確而且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一些情況下,做正確的事情并不一定就會受到大家的認可和贊揚,也未必就一定能夠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回報,但是,那些品格高尚的人還是堅持道德先行,這才是他們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所在。

幼兒園德育論文:新時期如何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

摘 要:在時代的發展中,幼兒教育教學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亟待進行迅速有效地發展。但是,現階段的幼兒園對于德育的教學認識還不是十分深刻,而且由于幼兒年齡尚小,并不要求著重培養德育內容。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落實,要求德育教學必須從幼兒階段開始,著重提升幼兒的德育基礎。探討了新時期如何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學;主體性

傳統的幼兒園教學,并不重視德育,教師一致認為幼兒的認知基礎屬于起步階段,對他們進行直接的德育內容灌輸顯得不切實際,也缺乏一定的可行性。同時,由于這時候的幼兒園教學更要求從本質上為幼兒奠定學習的基礎,因而知識內容成為教師著重關注的核心,整體的教學過程和模式都圍繞其來展開。這種狀況直接導致幼兒園德育教學長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在素質教育理念的貫穿下,社會各界普遍加大了對孩子所受教育的重視程度。為了培育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要求幼兒園進行全面的教育改革,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知識方面,因此,幼兒園教學受到了多重的壓力和挑戰,為了迎合新時期的需求,必須科學有效地發展幼兒園德育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

一、新時期幼兒德育的發展方向

1.德育目標的多樣性

開展德育教學,幼兒園必須優先確立多樣的德育教學目標,這主要是為了迎合新時代幼兒成長的需求。傳統的德育教學,開展的基礎都是一些統一的價值觀,如簡單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內容也應該進行適當整改,促使德育目標更加科學有效。現階段的社會教育,應該有著全面而多樣的德育觀念,不再單獨注重于傳統的那幾樣,而應該結合時代的先進性,產生最為實際的教學效用。比如,新時代下的德育價值觀包含了愛崗敬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這些都是傳統德育目標不包含的,但是卻具有較高的時代先進性,能夠切實滿足時代成長的需要。新時期的德育目標也應該做到實時的變化,及時改變教學策略,科學有效地促進幼兒德育的成長。

2.德育教學應該做到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

每一個學生對于德育都存在不同的思考方式,理解的方向也不一致,并且,由于個性發展的需要不同,教師在實際的德育教學中,沒必要統一地把幼兒推向同一個德育目標,而應該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性,釋放他們的成長需求,幫助他們取得良好的德育修養提升過程。比如,有的幼兒家庭較為富有,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較為大手大腳,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對其開展節儉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節約觀念,使得幼兒的不良習慣受到有效的遏制。有的幼兒家長性格簡單粗暴,經常對孩子責罵,導致他們的孩子對自己有一定的偏見,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而自暴自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自強教育,提高幼兒的自信心,為他指明發展的方向,進而使幼兒受到更加完善科學的德育。

二、新時期促進幼兒園德育教學有效發展的策略

1.以情說理,強化幼兒的德育感知

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們本身的認知水平十分低,對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沒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于教師直接講出的理論性內容,他們往往聽不懂,即時聽懂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同時,幼兒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對周圍的事物進行探索和思考,經常性地問為什么,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切實的回答,會留下較大的疑惑。為此,教師不妨在德育中采用以情說理的形式,對于幼兒所犯的錯,并不直接給予指責和教育,而是優先對他進行一定層次上的引導,使他自主地認識到自己所犯的錯,并進行改正。比如,有的幼兒有著亂丟垃圾的習慣,教師可以把他們帶到掃地阿姨面前,給他們介紹掃地阿姨的不容易:她們勤勞地維護著校園環境的衛生整潔,而環境衛生臟亂的制造者,正是幼兒自己,以此來為幼兒敲響警鐘,促使他們能夠迅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本質上實現有效的德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

對于幼兒德育而言,僅僅憑借學校的德育并不能產生最為實際的教學效用,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是幼兒接受德育思想教育的另一場所,同時也可以稱為主要場所,因為幼兒的很多習慣都源于他們的生活環境,源于周邊大人的生活態度和行為習慣,在耳濡目染的狀況下,幼兒的德育修養也會受到較強的影響。為此,幼兒園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系,積極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共同設定德育策略,實現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同步開展,進而最為有效地促進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時代的變遷下,幼兒德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人們必須加大對幼兒德育的重視度,積極地進行德育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完善,不再一味地批評教育學生,而是以情說理,深層次地打動學生。同時,幼兒園有必要與幼兒家長聯手,共同對幼兒的德育合理引導,督促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之我見

德育教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適時適度品德教育,能激發幼兒積極心理狀態,是培養幼兒良好品德的關鍵,為其將來形成良好的個性奠定基礎。幾年來我園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扎實開展德育工作,在實踐中獲得了些許經驗。

一、我園德育工作現狀

1.我園教師、家長、幼兒現狀分析。

我園位于嘉峪關關城腳下城鄉接合部,是一所新建園,教師均是新招聘上崗的,工作經驗還很不足;孩子絕大部分來自農村、外來務工人員及個體商販家庭,家長文化水平較低,有很多回族幼兒家長甚至沒有上過學,很多家長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幼兒園老師的責任;很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家庭缺乏穩定性,經濟狀況、家庭環境欠佳,導致孩子生活、成長的環境不夠理想,養成教育沒有形成,導致我園德育工作的艱巨性。

2.德育工作方向單一。

教師工作經驗缺乏,在方法上以集體教育為多;內容上以道德知識灌輸為主。存在“重說輕行”的傾向,德育成效不高。如要求幼兒愛護環境衛生,家長有時卻亂扔果皮、紙屑,甚至煙頭;要求幼兒不要挑食,老師、家長卻在就餐時挑挑揀揀;要求幼兒按時作息,家長參加活動卻經常遲到等。這樣的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是空中樓閣。

二、根據我園具體情況,如何將德育教育滲透到教育工作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呢?

1.轉變觀念,把握德育內涵。

幼兒園德育工作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小事情,做好這些小事,就抓好了德育工作。我園提出了這樣的德育觀念:要求老師做到的,園長必須先做到,要求幼兒做到的,老師必須先做到;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必須先做到。

2.強化師德教育,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我園組織開展讀書心得交流、學習閆桂珍先進事跡、觀看最美教師張莉莉事跡報告會、愛崗敬業師德演講、愛國詩歌分享會、學習《幼兒教師教態的藝術》等系列活動,規范教師行為,細化教師的一言一行,促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

3.注重發揮環境創設中隱藏的教育作用。

環境創建時老師在走廊、樓梯拐角、活動室墻面等處添畫、粘貼小動物吃菜、與同伴打招呼、問候長輩等情景圖畫,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成了幼兒模仿的對象,幼兒慢慢學會說:“爸爸你辛苦了”,“老師我愛您”,“我也要學小兔子,多吃蔬菜”,“靠右行走”等。

4.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

(1)早上見面時老師主動與同事、幼兒打招呼,引導幼兒學習;點名時,引導幼兒對沒來園的同伴說一句話,使幼兒學會關心自己的同伴;站隊時,引導個子高的幼兒站在后面;喝水吃午點時,有時讓幼兒自己為自己服務,有時設立“小小值日生”,為大家端水發午點,引導幼兒感受替集體做事的快樂,引導其他幼兒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進餐時,通過《吃得真干凈》、《大公雞和漏嘴巴》等故事,引導幼兒吃飯時不東張西望、不掉飯粒,吃完飯自己收拾餐具、擦桌子、擺放小椅子等,孩子們在這樣的活動中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午睡時教育幼兒將脫下的衣服疊整齊,不吵不鬧、安靜入睡。總之,抓住一切有利教育時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2)注重在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老師帶幼兒觀察園內種植的花草,通過游玩、聽故事、學兒歌等方式引導孩子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愛護花草樹木,不隨便摘花踩草;學做律動操《豬八戒吃西瓜》,教育幼兒吃完的果皮要扔進垃圾箱;在《峪泉農家樂》區角活動中,引導幼兒學會等待、學會與人溝通、合作、公共場所不亂吵亂叫等。玩開火車游戲,學著給老爺爺讓座;在娃娃家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去別人家做客的禮儀;開展“水果沙拉對對碰”自助餐活動、“周末玩具城”活動,孩子們感受到自助、分享的快樂;在舞蹈《學習雷鋒好榜樣》中設置情景表演,孩子們在表演節目的過程中懂得尊老愛幼、愛護環境等,比單純說教效果好很多。

(3)注重在主題活動中突出德育教育內容,我園幼兒流動性很大,隨時都有新入園的孩子。我們就組織大班小朋友帶領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戲、擺放桌椅、分發玩具等,在混齡活動中,大班幼兒逐漸學會照顧弟弟妹妹,小班幼兒逐漸學會跟哥哥姐姐一起玩、不打人、不任性哭鬧等。注重結合各類節日開展系列活動。如“教師節”,開展“打扮我的好老師”主題繪畫活動;國慶節到了,開展“好娃娃唱紅歌”、“童心頌祖國”詩歌朗誦會等活動,通過演唱《國旗國旗多美麗》、《紅太陽照山河》等歌曲,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健康教育,向幼兒介紹劉翔、姚明等優秀運動員為國爭光的事跡。

三、家園溝通,合作共育

1.主動與家長保持經常性聯系,針對有些文化水平較低的家長,邀請其來園參加健康課堂、育兒課堂講座,聆聽科學育兒的方法;針對個別幼兒,邀請家長來園面談,引導家長配合教師共同培養教育幼兒。

2.制定峪泉鎮中心幼兒園家長文明公約,引導家長注意文明禮貌習慣養成,如家長孝敬自己的父母、外出時遵守交通規則等,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知道哪些行為是文明的,哪些是不文明的。

3.提醒家長們不要因為在外打工、身處農村就降低衛生要求,勤為孩子洗澡、換洗衣物、勤剪指甲;要求家長以身作則,上車、購物、接孩子要等待、排隊。

4.在家長開放日開展幼兒手工作品展、繪畫作品展、六一文藝會演等,引導家長看到孩子的進步,學會怎樣正確評價孩子的作品。

以上是我園開展德育工作的一點探索,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是一個反復教育、不斷培養的長期過程,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將德育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相信通過幼兒園、家庭的共同配合與努力,孩子們一定會成長為活潑、快樂、陽光、自信的健康兒童。

幼兒園德育論文: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研究

【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幼兒的啟蒙式教育,對幼兒未來的成長有著事關重要的影響。為了培養幼兒的良好道德品質,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為幼兒園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地教育環境,提供了新的教育契機,豐富了德育教育課程。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德育教育的現狀以及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展示論述。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信息技術;資源;課程

伴隨信息技術的出現與快速發展,許多新型計算機產品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例如說寬帶、多媒體產品等等。同時,這些新技術的出現也為我國的教育環境提供了變革力量。信息化環境下,幼兒德育教育擁有了新的朝力。因此,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與運用,對幼兒德育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信息化環境對幼兒園德育教育產生的影響

幼兒的良好道德品質以及社會性都在日常地生活里逐漸形成。他們是否能夠養成良好地道德品質和教育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產生于發展,信息化技術為幼兒德育教育活動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教育空間,更加深層、更加廣泛的體驗空間,推動了幼兒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

(一)新型可拓展的現代化支撐環境

教育環境對幼兒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信息化環境為幼兒德育教育提供了許多可選教育環境。

1.音頻和視頻環境

由于信息化環境的影響,視頻與音頻已經成為日常教學環境中兩項必不可少的信息技術。這兩種技術利用音頻來傳播聲音、利用視頻進行畫面傳輸,通過它們可以進行聲畫并行傳輸。例如廣播系統、視頻播放系統以及多媒體教學環境等等。

2.校園網絡信息環境

現如今,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隨科技力量的快速發展,以網絡技術作為基礎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今,幼兒園已經采用了許多網絡化信息系統,例如方便與孩子家長溝通的互動網絡,即QQ與校訊通等等。

(二)信息化背景為幼兒園德育課程帶來的影響

1.拓展了德育教育的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指的是為了實現課程教學而必須具備的條件。為了保證課程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我們必須要開發和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因此,為了使德育教學能夠得到實質性的進展,德育課程資源是必須要得到拓展。在以往的德育教學過程里,課程資源比較封閉、單一,然而由于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課程資源的變革。正是信息化技術的高效、高精度特征讓德育教學的課程資源得到了拓展,并且彌補了以往德育教學環境中存在著的一些空缺與弊端。

例如,傳統式教學資源通常是以圖片、文本和教師的論述等,然而在信息化背景下,資源將會以愈加豐富地形式呈現在教學過程里。以“一塊玩,更開心”為例,教師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技術,把日常教學過程里拍攝的圖片以及攝像進行篩選,然后在孩子面前進行展示,孩子可以通過視頻回想起當初的幸福場景,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開展教學工作。這種模式避免了傳統式教學中的枯燥地圍坐討論,更加符合幼兒的心理特征。

2.園本德育課程的活化

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幼兒德育課程的規劃設計以及實現部分都有了很大的創新改革,同時還具備了鮮明地時代特征。基于幼兒數字環境下的幼兒德育教育,更有助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地行為品質,引導他們實現社會化精神。例如說利用廣播、網絡等一些技術可以加快德育教學的實施,創造出一種良好地教學氣氛,凸顯教學活動過程,提高德育教育實效性。

例如,以往放學之后,幼兒往往會在園內玩耍,許多玩具最后都沒有被收拾。在現環境下,我們通過校園廣播以及一些信息系統開展實施以“怎么樣有效管理幼兒園玩具”的論壇,讓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到這個論壇,一起來討論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玩具。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提高所有孩子們對玩具管理的認識,讓他們能夠投入到幼兒園玩具有效管理的活動中去。

三、總結

幼兒教育作為兒童的啟蒙式教育,為了培養他們良好地道德品質,促進他們未來的發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于信息化環境下,我們要以有效開展幼兒德育教育活動為目標,選擇合適地科學技術作為教育環境,選擇有效的切入點,拓展德育教育課程資源,提高德育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以此來打造出一種快速便捷的幼兒德育教學模式,實現師生的共同參與、全力合作。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日常地幼兒園德育教育活動里,可以為德育教育提供新式動力資源,實現幼兒德育教育的快速性發展。

幼兒園德育論文: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視角

摘 要:幼兒園德育是幼兒體驗與習得道德品質與社會性的重要途徑。信息技術的獨特特征為幼兒園德育提供了新的、跨地域時空的支撐環境,拓展了新的幼兒園德育的教育資源,活化了園本德育課程,為幼兒園德育課程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教育;信息技術;資源;課程

隨著日新月異的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寬帶、云計算、互聯網絡、多媒體等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新形勢下,教育也面臨著巨大的沖擊與變革。信息技術的支持,知識的跨領域流通,給幼兒園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

一、 幼兒園德育與信息技術的內涵

1.幼兒園德育

幼兒園德育教育是指根據社會要求以及身心發展特點,有計劃、有目的促進社會化及良好道德品質形式的活動總稱。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它覆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每個兒童從出生開始就處于一定的社會環境和關系中,社會公德是每位兒童必須習得的技能之一。心理學的研究報告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時期,是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學齡前兒童,開始初步發展是非觀念和行為習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社會領域也明確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與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可見幼兒園德育教育是整個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

2.信息技術

20世紀末,隨著電子信息業的突破與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全面滲透,人類進入電子信息時代。全球化日益加深,突破了時空界限,物流、信息流、知識流呈現全球流通的態勢;顛覆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與學習方式,在教育行業,傳統的教育模式開始轉變,逐步趨向開放知識、多元需求、自主探究、合作型的教育;再者,知識與創新成為時代的關鍵點,知識將成為了財富與權力的源泉,信息被認為是重要的經濟資源。在大信息流的沖擊下,如何收集、分析、處理、利用與共享信息,如何利用信息創新與求進成為信息時代的關鍵。

信息技術使得教育具有了嶄新的特點,該特點也為幼兒園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生機。

二、信息技術下幼兒園德育教育的新活力

幼兒的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與游戲中潛移默化地發展與形成的,環境的熏陶與教育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為幼兒添置與提供了一個更多維度、更深廣度的認知與體驗的空間,為德育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1.新型可拓展的現代化支撐環境

幼兒園教育與環境密不可分,信息技術為幼兒園德育增添了更多可選的支持環境。

(1)音視頻環境

音頻和視頻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應用技術,廣泛應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音視頻環境是指以音視頻技術為支撐的傳播聲音、畫面或者聲畫同步傳輸的系統。幼兒園內的全園廣播系統、影音播放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數字視頻系統以及班級互動多媒體系統構成了幼兒園校園音視頻應用環境。

①全園廣播系統

全園的廣播系統在幼兒園里的利用率非常高,大型的活動宣傳、每周的升旗儀式、每天的公開播音(如小小廣播站、正面新聞信息的講述簡析、陶冶性情的音樂播放等),很多幼兒園利用了校園廣播建立起正能量的宣傳陣地,成為宣傳的窗口,成為德育教育的陣地。

②影音播放系統

VCD或DVD+電視機或投影等構成了幼兒園簡單的教學光盤播放系統,幾乎應用于所有幼兒園當中。

③閉路電視系統

幼兒園的閉路電視系統已經逐步普及,應用于監控視頻和廣播視頻。監控視頻主要面向幼兒一日的生活與活動記錄,可作為個案的分享與分析;廣播視頻主要是電視或教育教學的統一篩選與播放。

④數字視頻系統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數字視頻也開始在幼兒園中逐步推廣,數字視頻系統中的資料源主要通過自制、購買和網絡下載等途徑獲得,自制通常是拍攝后加工處理的相片和視頻,能夠提供實時的記錄或幼兒園外的有用記錄。

⑤班級互動多媒體系統

大部分幼兒園基本每個班都配備了多媒體計算機、麥克風、便攜性音響、投影幕、實物展臺、幼兒電腦、IBM等幼兒軟件,一些有條件的幼兒園還配備了互動式的電視機、交互智能平板等等。完善的多媒體系統滿足教師日常教學的需要,并為師友互動、人機互動、自主個性化學習提供良好的信息技術環境。

(2)校園網絡信息環境

網絡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以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數字化平臺得以應用與推廣。幼兒園內常用的網絡信息系統主要包含物理網絡設施(如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絡、因特網等)、網絡資源(如可為教學提供支持的資料或音樂視頻等、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學具等、可供幼兒學習的軟件素材等)和互動網絡(如家園溝通使用的校訊通、電子郵箱、QQ、微信等)。

2.信息技術環境下幼兒園德育課程的創新

(1)園本德育課程資源的拓展

課程資源是指課程要素(設計、實施、評價等)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保證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德育課程資源是“可能進入德育課程活動,形成德育課程實施必要條件,并保證德育課程教學系統進行的一切素材和條件”。傳統的德育課程資源存在單一、封閉等弊端,而信息技術的精準、高效以及其獨特的信息的海量性、動態性、共享性與可變換性等特性,恰恰能彌補傳統德育課程資源的空缺。可利用的文本、音像、社區資源、人力資源等在數字技術下一覽無遺,從園內資源的分享開發到園外家長、社區、世界各地區實時資源的利用都能“一點到位”。

①鮮活資源的引入

傳統的幼兒園德育資源一般為文本、圖片以及教師講述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資源將以更豐富的形式、更貼近生活形態、更具感染力的動態呈現。

如,小班活動《一起玩,更開心》中,針對小班孩子日常搶奪玩具、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為切入點,以愿意和小朋友游戲、友好提出加入同伴游戲的要求,與同伴友好相處為目標。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日常拍攝到的照片、錄像鏡頭篩選展示,讓孩子們通過數字視頻系統重溫當時真實情景,即刻吸引了幼兒的專注力,引發討論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思考,在教師引導下幫助他們學習換位看待與思考問題。突破了傳統教學中平實枯燥的圍坐討論,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水平與思維、表達等能力水平,降低了討論活動中“無話可說”的幾率。

②班、園、家、社資源的共育共享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總則中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合力教育是教育發展中一種必然的趨勢,家園合作更是幼兒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幼兒德育教育更需要家園共育的熏陶與教導。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化的發展使得人們更快捷地獲得與傳遞一切文明成果,為人與人之間搭建起密切交往與對話的橋梁。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幼兒園各班級、全園、家庭與社區資源將得以高效流通、共享,為幼兒園教育提供了更廣泛、更有效的“四位一體”的課程參考與可用資源。

如,《國慶節親子活動》中,幼兒園通過幼兒園網站向家長發出活動設計、游戲組織、可支援的教育軟件和硬件等的調查和邀請,通過網站留言板、班級博客、QQ群、微信群等回收反饋的意見。邀請家長委員、老師代表共同根據收集到的意見與可用支持,召開會議制定計劃與方案。“一人計短、兩人計長”,征集了來自各行各業家長們的意見,通過他們的參與挖掘了身邊其他可用的豐富資源,而通過互聯網絡的多種溝通方式,圖文并茂地及時掌握幼兒園本次活動的需要與欠缺的物品等,在短時間內集眾人之力,解決幼兒園經費、物品、人員不足等問題。如:有的家長承接了民族展示與服裝租借,有的家長聯系了提供活動戶外音響設備的廣告公司,有的參與收集游戲中使用的廢舊物品,有的家長承擔了活動當天的攝影攝像工作……活動后,通過幼兒園網站的快訊回顧、班級網站相冊的展示等,幼兒、家長、教師與社會各界都感受到了這一國慶主題活動的有趣與深刻的教育意義。

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程的可用資源不再只限于教學參考書中,而可隨時隨地尋找世界各地、不同時期的資源;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課程的可用資源不再只限于此時此刻此地,還可隨時回放、直播在社會、周邊、自身發生的當地或異地的事件,更貼近生活,更能引發共鳴。幼兒在觀察、感受、體驗、分析的過程中,得以認知、模仿、同化與強化。

(2)園本德育課程的活化

幼兒園德育課程在信息技術環境的支撐下,其規劃、設計與實施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創新性。借助幼兒園數字化環境,如網絡、電視、廣播等多種信息技術能推進德育活動的開展,營造濃郁氛圍、展示活動進程、凸顯活動的效果,構筑無空間、無時間、無地域限制的幼兒園德育大廣場,促進幼兒社會化及良好道德品質的逐步養成。

兒童在生活中觀察、體驗與成長。讓教學走進兒童的生活,讓生活走進成長中的兒童,才能達成幼兒園德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信息技術的支持,多彩的圖文聲畫,能提供給孩子更形象生動、更貼近生活的體驗,符合幼兒認知的年齡特點。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喚醒幼兒的記憶與共鳴。

如,針對放學后,幼兒經常在園玩耍,玩具沒有收拾,皮球、單車等亂停亂放現象,利用全園廣播系統與內線電話系統,開展了一場《放學后該如何管理幼兒園軟玩具和設施》的師生論壇。廣播直播室中邀請了不同年級的老師、不同班級與年齡段的幼兒以及后勤管理部門的教職員工參與,講述放學后的玩具設施被亂擺亂放、孩子們只玩不收拾的現象,展開如何科學管理放學后幼兒園玩具和設施的討論。各班老師組織孩子收聽,并展開討論,通過“熱線”(內線電話)向直播室中傳達意見與建議,并通過廣播系統全園開播。一場熱火朝天、打破班際的討論就開始了,利用廣播、班級多媒體系統以及內線電話系統,全園老師、幼兒、各部門的教職員工都收聽并融入討論活動中,實現了全員性的、深刻的、鮮活的德育教育活動。孩子們與老師們在活動中共同收獲感受規則、遵守規則、愛護身邊的環境、保護公共設施等的德育教育。活動報道于幼兒園網站的快訊欄目向家長分享,同時讓孩子回家與爸爸媽媽一同學習,利用幼兒園留言板、QQ群等反饋討論后孩子的改變與幼兒園玩具和設施的變化,共同達成遵守與互相監督的共識。此舉跨越時間、空間的局限性,全員參與的社會公德、環境意識的德育教育活動是在傳統教學模式是下無法輕易實現的。

以幼兒園德育為目標,適度選擇合理的信息技術支持環境,恰當切入有效的現代化技術的支持,拓展教育資源,豐富教學內涵,打造便捷快速的教育教學信息流通渠道,達成積極參與、互動探究、多維合力的認知效果。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德育的結合,給幼兒園德育注入了新的動力源泉,適時運用好信息技術將為幼兒園德育提供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兒園德育論文:淺談幼兒園德育教育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對幼兒園德育工作的目標做以下論述:“萌發幼兒熱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城市、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的良好的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幼兒期是人格形成,這一時期個性塑造的基礎階段,適時適度的品德教育將為形成,發展、鞏固良好個性奠定基礎, 這一時期對幼兒以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幼兒積極的心態,是幼兒形成正確的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養的關鍵.當今社會現狀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庭物質優越,成人的溺愛嬌慣 縱容,使得幼兒產生‘以我為中心’的惡習,養成任性執拗粗暴的個性,不愛惜東西。不善于與人合作,自私,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因此德育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作為啟蒙教師應從小處著手,細心觀察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抓住每一個教育機會,采取最適合幼兒特點的方法,有針對性的對幼兒進行德育培養。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布置合理的環境,把德育滲透進去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教育首先應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通過物質環境這種意識和氛圍來感染和熏陶幼兒的情感,影響幼兒的個性品質。如;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為了突出這個主題,在我們幼兒園樓道有大型壁畫:各族小朋友手牽手迎奧運,貼有福娃,有小動物在進行各種運動比賽等。幼兒走進幼兒園就能感受濃濃的奧運氣息,渲染了友愛和平的氣氛。在活動室內有師生制作的福娃教我學英語,有廢舊光碟拼成的中國龍“2008”字樣,五環旗。在這種環境的感染下,自然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奧運的真實情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建設家鄉、振興祖國的種子,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把德育滲透到各種活動之中去

教師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好的發展。我們設計、組織的活動,注重綜合運用各種 教育手段,從而發揮教育的整體效益,寓教于樂,讓幼兒在玩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氣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達到教育的目的。

(一)通過國旗下的講話進行德育教育

每周星期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的講話等活動,讓幼兒聽聽,學學,講講中學英雄激發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英雄的情感。如2008年的5?12我國四川發生了大地震,通過國旗下的講話知道,這一突如其來的災難,災區人民什么都沒有了,沒有房子,沒有吃的,穿的。沒有玩具,沒有親人他們多可憐,可是各族人民紛紛向災區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從此孩子們知道互幫互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及向英雄學習,激發幼兒同情心,離園時孩子們紛紛要求家長捐款,有的幼兒寧愿把買奶的錢都捐出來了,獻出了愛心。

(二)教學活動是幼兒德育的主要渠道

幼兒教學與活動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幼兒品德實踐的主要途徑。利用教材本身內在的思想性,在完成各科教學要求的同時,順理成章的提出行為規范方面的要求。

如在紙的探索活動中,孩子們對紙的種類,特性。作用。來源都有了解。他們模仿造紙過程,體驗到一張紙來之不易,孩子們主動的提出要節約用紙,怎么節約呢?經過一翻討論他們決定要愛護書,輕拿輕放不亂畫,于是孩子們行動起來看書時不亂翻亂扔,把廢舊紙收集起來,制作一本新圖書,擺放在書架上,活動中孩子們的能力得到提高,道德品質得到培養。

(三)戶外活動和區角活動中進行德育教育

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去幫助他;當幼兒走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勇敢與嘗試幫助。

(四)利用重大活動,培養優良品質

如“三?八”節進行愛媽媽、愛阿姨、愛奶奶的教育:節前,老師向幼兒介紹節日的名稱、日期,同時,要求每個幼兒在家了解媽媽、阿姨奶奶的辛苦,從中使幼兒萌發尊敬媽媽、尊敬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阿姨們的情感。節日當天,小朋友把親手做的小禮物獻給媽媽、今年“十?一”國慶節是我國60周年大慶的好日子,設計‘愛祖國’畫展。幼兒用繪畫,手工的方式表現祖國的美麗,使幼兒萌發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三、抓住生活中的契機進行隨機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習慣,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動力。它的教育融于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我們要善于抓住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的每個契機。如要求幼兒來園后給自然角的種植物澆水,讓幼兒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有一天,我發現一棵大蒜有點枯黃了,我連忙對孩子們說:“哎呀孩子們,你們看這棵大蒜怎么變黃了。”“大蒜媽媽肯定很傷心”。你們說該怎么辦呀?”孩子們七嘴八舌議論開了。“有的說給它澆水,可能是渴了”,“給它換盆子吧。”以激發幼兒愛動腦筋的習慣,以及關愛情感。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

幼兒園德育論文:幼兒園德育工作的四個維度

眾所周知,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對人的一生具有舉及其重要的影響,那么,怎樣才能進行有效的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呢?正像美國兒童發展心理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所說的那樣:兒童有其自己的道德觀念和許多不同于成人的道德判斷方式,它們不是成人道德的“內在化”。所以,開展幼兒德育工作,必須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判斷方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本人在長期的幼兒園德育工作中,根據幼兒的階段性心理特點,探索幼兒德育的有效途徑,構建學齡前兒童身健康成長的環境,初步形成“四個維度”的德育特色。具體如下:

一、以日常教學為主軸,加大德育工作的密度。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隨機性、非系統性。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幼兒品德教育的隨機性,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環節之中,充分抓住幼兒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教育機遇,隨時隨地進行幼兒的習慣養成和品德教育,做到德育工作全覆蓋。

通過日常的生活和各類活動對幼兒進行滲透性的德育教育,從每個小細節中讓幼兒領悟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達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工作規程》的德育要求。

第一,從常規教育入手,在點點滴滴中確立行為規范,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獨立自主和自制、自律的品質。比如,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小的社會,幼兒與幼兒之間就會發生矛盾,因此在洗手、上廁所、吃點心、喝水、玩玩具、午餐、午睡等等環節時,老師都能及時提醒幼兒互相謙讓、有序排隊、安靜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的方式相處,避免因擁擠、爭搶而造成的傷害。

第二,結合開展的主題活動和領域活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在開展每個主題活動時,老師都能深入挖掘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因素,有機滲透到活動中,豐富主題教育的內容,如“各種各樣的橋”主題中,我們組織幼兒收集祖國各地橋的圖片,讓家長與孩子通過網上查閱了解家鄉古代的橋、現代的橋等,促進幼兒進一步了解我國各種各樣的橋梁建筑、橋梁設計師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發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第三,利用游戲活動實踐道德行為。游戲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還為幼兒提供了實踐道德行為的機會,如在開展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時,老師都能創設社會情境,把一些正面的人物角色,通過道具或者語言讓幼兒去扮演,讓他們付諸行動,在游戲中進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道德行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為,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讓幼兒逐步領會合作、互助、分享等道德要求,通過不斷調整和選擇自身的行為規范,將道德認知付諸行動,轉化為道德行為。

二、以節日活動為節點,挖掘德育工作的深度。

節假日是孩子們最喜愛的日子,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節點。我園充分利用各種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各類活動,培養幼兒的美好品德。

一年當中有許多與幼兒相關的重要節日,我們結合節日開展一系列主題活動,如:“三八”節開展愛媽媽、愛奶奶、愛阿姨的活動,“五一”節開展愛勞動教育,“六一”節開展好兒童教育,國慶節開展愛祖國愛家鄉教育,“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民族文化傳承教育等,如利用重陽節邀請小朋友的爺爺奶奶來幼兒園參加親子活動,老師教小朋友制作禮物送給爺爺奶奶,讓爺爺奶奶給小朋友講他們小時候的苦日子故事,通過這種活動,不僅使孩子們了解了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使他們更加熱愛和珍惜今天的生活,培養幼兒尊敬老人的情感,深受老人們的歡迎,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總之,我們充分利用節假日活動,挖掘德育工作的深度。

三、以課題教研為推手,維護德育工作的鮮度。

幼兒的心理特點是喜新厭舊,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對司空見慣的東西懶于理會。通過課題教研可以不斷開發幼兒德育的新領域,探索德育的新途徑。我以省級德育課題《國學經典教育與幼兒德育的有效結合》為推手,挖掘德育工作的鮮度:每年開展一次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幼兒感受傳統文化韻律美;編寫國學情景劇《或飲食》和《一飯千金》等,在大班的表演游戲中深受幼兒喜歡。幼兒通過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實踐了尊老愛幼、勤儉節約、認真讀書的良好品德行為。

除大型的省級課題外,也提倡開展短小靈活的縣級課題、校級課題。它們團隊小,周期短,見效快,更有利于及時更新德育課堂的內容和途徑,保持幼兒德育工作的鮮度。

四、以服務社區為翼展,拓寬德育工作的廣度。

幼兒德育不是幼兒園教師的獨角戲,是教師、家長、社區三位一體的全景戲。我依托幼兒園早教指導小組,積極發揮“0-3歲社區早教基地”輻射作用,拓寬德育工作的廣度。利用休息日,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開展“0-3歲早教志愿者”服務隊活動,指導家長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幼兒進行有效的親子互動游戲活動,有效提高家長科學育兒水平,把德育工作拓展到“0-3”年齡段和社區范圍。

以上是我從事幼兒德育工作的四個維度,在實踐中取得一定的實效,總結出來,與諸君共享,更期拋磚引玉。

幼兒園德育論文:芻議把握幼兒園德育的契機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那么,如何把握幼兒園德育的契機,避免教育流于形式?筆者在實踐研究中得到了幾點啟示。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契機

古人云:“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可見,教育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更影響社會的發展。德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從娃娃抓起,這已是全社會認同的事情。為了避免幼兒德育流于形式和說教,重要的途徑就是善于把握、利用教育的契機,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經過實踐研究,我們得到幾點啟示:

一、把握幼兒道德情感和行為體驗的契機

契機教育對幼兒而言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在活動中,我們緊緊圍繞幼兒園特有的教學模式,結合幼兒一日活動,針對幼兒的個性發展,激發幼兒的潛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道德情感及行為體驗轉化為他們自覺主動的需要,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如新生入園時,為了緩解他們入園焦慮的情緒,我們會邀請大班的小朋友來和新生做游戲,讓新生初步體驗愛的情感,培養大班幼兒的愛心和責任心。再如我們結合主題“我愛地球”,讓幼兒利用看、聽、畫、做等,了解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我們要愛護她、保護她,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在社會領域中開展“做個守時的好孩子”主題活動,讓幼兒懂得遵守時間的重要性,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作息時間,培養幼兒做什么事情都要守時的良好品質;在藝術領域“家鄉美”“畫你眼中的家鄉”等活動中,讓幼兒感受家鄉的變化,熱愛自己生活、成長的地方,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適時樹立德育參照物

幼兒模仿性強,道德認識尚處于他律階段。在幼兒行為習慣養成過程中,適時地樹立一些參照物,讓幼兒直觀地進行比較認識,不僅能幫助幼兒清楚地辨別是非,而且能提高其道德認識。幼兒之間正面或反面、成功或失敗的事例,幼兒自身的過去與現實,大哥哥、大姐姐們的榜樣,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跡,傳說、故事中的優秀人物等,都可以作為幼兒德育的參照物。如在吃點心時,有的小朋友把碗里的飯菜吃得干干凈凈,而有的小朋友則吃得到處都是,還有的偷偷把點心倒在垃圾桶里。這時,老師可以講一個愛惜糧食的故事,讓小朋友辨別哪些行為做對了,哪些行為做錯了,為什么?大家通過一正一反的對比,馬上形成了正確的是非觀念。教師再從中進一步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讓幼兒懂得尊重農民伯伯及他們的勞動,從而培養幼兒珍惜糧食的習慣。

三、利用社會道德環境和氛圍的教育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環境中的種種信息正越來越快地滲透于幼兒的生活之中。教師要敏銳地捕捉社會信息,適時利用社會環境和氛圍,對幼兒進行德育。如全國開展的評選“美德少年”“最美孝心少年”活動,我們就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幼兒了解少年們尊老愛幼、助人為樂、自強自立、文明有禮、誠實守信、盡責奉獻等事跡,以他們為榜樣,培養自己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再如,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根據幼兒園的安排,結合“我們的節日”,開展各種針對傳統節日的公益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唱歌、跳舞、繪畫、手工DIY、環境創設等形式,營造氛圍,在充分體驗歡快節日氣氛的同時,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四、家園共育,強化道德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德育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幼兒一日在園時間只有不到8個小時,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家里度過的。如果家園教育脫節,家長不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道德觀念,規范好孩子的行為,那么孩子就可能養成自私自利、好吃懶做、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壞習慣,這樣也將影響孩子一生。所以,要使我們的德育行之有效,家長的協調配合是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可以通過家訪、召開家長會、設立家園聯系欄等形式,一方面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脾氣個性等,另一方面把幼兒園德育的計劃、內容等情況,以及進行家庭德育的方法等向家長一一介紹,請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德育,進一步強化幼兒的道德意識。

幼兒德育需要社會、家庭和幼兒園相互配合,共同促進,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應及時糾正,并鼓勵其改正,用正確的思想觀念來影響幼兒,有藝術性地引導他們接受別人的建議或意見,以正確的態度對人對事,健全幼兒的人格修養。教師、父母及幼兒周圍的人如果能好好把握幼兒德育的契機,必將更加有力地促進幼兒德育品質的養成。

幼兒園德育論文:加強幼兒園德育工作,從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開始

【摘 要】幼兒期養成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而幼兒期又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所以,實施德育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期的重點。我們在掌握各學科教育要求的同時,還應把德育要求滲透到其中去,使之有明確的目的性、計劃性,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實到每個孩子。

【關鍵詞】幼兒;德育 ;良好習慣

如何對幼兒進行道德教育?始終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思考的問題。良好的品德行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對幼兒以后的成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要想學會做事,首先學會做人!”多年幼教實踐讓我得出這樣一條經驗:要想教有所獲、學有所成,關鍵的基礎和前提,是要抓好幼兒期的德育教育。注重幼兒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開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證。而尊重實際,因人施教,卻是實施幼兒德育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德育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

一、將德育教育及時有效地滲透到幼兒的日常活動中

處于幼兒期(3―6歲)的孩子,其個人興趣和能力差異已有所表現,個性特征初步形成,這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由于現在4-2-1的家庭模式,絕大多數幼兒在家倍受寵愛,從而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就要注重每一個環節,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使幼兒獲得良好積極的發展。在進行幼兒德育教育時,教師時常參與幼兒活動,才能充分了解幼兒思想、行為習慣的具體發展情況及個體差異。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幫助幼兒認識問題,抓住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及時予以教育糾正,使之形成正確的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才能更好地面向全體幼兒,實現德育教育的任務。比如說,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如在各類比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隊合作和競爭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取勝的道理;在跳繩、搭積木等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學會分享,不爭搶玩具等。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一個人小時侯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其一生都會起到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發掘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中的教育意義,使幼兒在具體的行為中,逐漸萌發愛祖國、愛勞動的情感,培養幼兒誠實、友愛、不怕困難、講禮貌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

二、創設優質教育環境,環境布置體現德育內容

教育環境中滲透德育內容,往往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而它對幼兒的作用及其影響是巨大的。如:“我可愛的家鄉”圖片展覽等,可以自然的激發起幼兒熱愛我們生活的城市的真情實感,從而潛移默化的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教育。我們也改變過去單純地為美化活動室而布置環境的觀點,把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兒生活的環境中。如,餐廳墻面的布置可以是一些珍惜糧食的圖片和詩詞,或者讓小朋友們自己畫一些珍惜糧食的圖畫等,在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圖片、材料、布置展覽的過程中,在健康、積極的情緒感染下,幼兒對珍惜糧食,熱愛勞動會有更深的體會,受到更好的教育。

三、注重家庭教育,好的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乃至整個社會的共同的教育和培養

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知道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習慣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經常向家長宣傳勞動教育的必要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在幼兒園,通過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活動,請家長走進課堂,與孩子共同利用廢舊材料制作環保服裝,組織“時裝秀”表演;利用重陽節開展親子活動,請孩子的爺爺奶奶來園參加親子游戲,這種家長與幼兒的互動,使家園教育取得一致,提高了幼兒品德教育的實效性。德育教育要全面,品德教育也應滲透于幼兒家庭教育中,試想:如果一個家長滿口臟話,動手就打人,那他的孩子又怎能做到文明禮貌的去對待別人呢?家庭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做到家園一致,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展導向,成為孩子成長的表率。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師溫暖的牽引和扶持。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教孩子學會生活、學習、做人的能力,是傳給他們一輩子享之不盡的財富。所以,教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氛圍中茁壯地成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少妇呻吟高潮经历| 少妇spa推油被扣高潮| 1000部夫妻午夜免费| 亚洲xxxx做受欧美| 成人夜色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处破女| 凸凹人妻人人澡人人添| 亚洲最大成人网站| 欧美疯狂做受xxxx高潮|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免费观看a级毛片| 精品无码人妻被多人侵犯av | 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 日韩成人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不卡| 夜夜爽8888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波多野结衣av在线无码中文观看|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 国产无套内射久久久国产| 国产97在线 | 中文|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爽无广熟女亚洲|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 性欧美牲交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动画 | 激情内射人妻1区2区3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vr| 午夜精品久久久内射近拍高清|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真实迷奷在线播放| 成全免费高清动漫电影| 青青草原精品99久久精品66|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大地资源在线观看官网第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