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囯产精品一品二区三区-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网站-四房播播网站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投稿指導 期刊服務 文秘服務 出版社 登錄/注冊 購物車(0)

首頁 > 公文范文 > 水利專業論文

水利專業論文

時間:2022-03-20 09:31:3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水利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水利專業論文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工程特色專業探索

一、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加強教學團隊建設

第一,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師資培養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及國際化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引導和監督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能力決定著大學教學的質量。(1)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倡導資深教師無私地指導、幫助中青年教師,使之盡快成長為教學骨干和教學核心力量。在學校及教學指導委員會帶領下開展“老、青教師結對子活動”“青年教師再提高工程”“青年教師講課競賽”等,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2)重視優秀人才引進工作,嚴把人才引進質量關。按照專業辦學規模與教學需求,根據人才引進規劃,加強優秀人才引進工作。對擬聘用人員,由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其教學、科研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進行綜合考核。考核主要由試講和面試兩部分組成,試講需采用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的授課方式,考查其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對所學專業的熟悉程度;面試主要考查其專業知識面、外語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3)鼓勵青年教師承擔實踐性教學任務,成為各專業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的兼職教師。提高教師的工程意識和工程能力,并將這種意識和能力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層面,以保證教學質量穩步提高。(4)適應現代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國際競爭的新要求,加強學生國際交流能力的培養,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教師隊伍。目前主要是利用國家各種出國政策提供的契機,建立多種國際合作模式,與國外高等院校密切合作。通過舉辦國際學術會議,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出國進修,引進高水平外籍教師來校等方式,為年輕教師創造條件,為學生創造國際化的教學環境,力爭在學生交流和聯合學位項目中取得新進展,在吸引留學生和建立聯合研究項目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第二,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以核心課程為單元,組建農業水利工程國家特色專業主干專業課程群教學團隊。組建以“農田水利學”“水土資源規劃與管理”“水工建筑物”“水土保持工程學”“設施農業工程學”“水泵及水泵站”“小型水電站”“工程施工”等專業核心課程為單元的教學團隊,設立課程負責人,責任到人,落實到位。努力建設一個開放、和諧的教學工作環境,特別是為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使人才在此教學團隊的大環境中,在教學、科研上都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教學團隊共同成長,營造出既敢于爭論,又善于合作的學術氛圍。

二、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加強課程與教學資源條件建設

第一,以專業課程教材建設為重點,促進專業核心課程群的建設。瞄準專業發展前沿,響應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在原有教材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各核心課程的質量保證體系,明確各章節教學內容,找出各章節專業技術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根據新制訂的2012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有關課程內容的整合與重組,組織編寫核心課程和有關選修課教材;并與成熟的教材相匹配,發揮團隊的作用,制作圖文并茂、反映教學要求與規范的多媒體課件。第二,建設一流的全方位、立體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類教學資源庫。整合課程建設成果,創建以多媒介、多形態、多用途、多層次的教學資源。(1)按課程體系建立素材資源庫,包括該課程的教材與多媒體課件、教學案例、影視圖片、教具、習題庫、試題庫等。每門課程資源庫由專人負責,設定建設時間,劃分建設經費,并由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驗收;(2)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網站,反映專業建設最為重要的、基礎的以及動態的教學信息,包括學科介紹、精品課程、主講教師簡介、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實踐環節、視頻集錦、國際交流、創新平臺、師生論壇等欄目,供教師與學生“享用”公共資源;(3)進一步完善和補充教學實驗設備,在確保現有實驗設備滿足教學需求的前提下,開發、研制和購買與專業發展相適應的實驗設備,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

三、鼓勵教學創新,加快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第一,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要求等多方面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建立現代化教學方法體系。構建教與學的和諧關系,以學生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個學生受益。同時,調動以教師為主,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推進以新生研討課、專業研討課為核心的研究性教學體系建設,以探索和研究為指向,強調師生互動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是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圍繞老師選定的專題,在老師—學生、學生—學生間進行平等的互動與交流,對學生在掌握知識、開闊視野、合作精神、批判思考、交流表達、寫作技能等諸多方面進行整體上的培養與訓練。學院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類教改項目及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并根據學院的實際情況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1)從特色專業建設經費中撥出專款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改革、發表教改論文、參加精品課程建設、教材建設等;(2)加強課程建設,對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以適應大類招生和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3)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各級各類教學成果。第二,改革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啟發式、研討式、開放式等教學方法,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應從學生、教師、教材內容等多方位考慮,樹立科學、先進的教學觀,真正建立起啟發式、研討式的方法體系[4]。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根據新形勢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認真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時更新教學內容[5-6]。鼓勵教師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開展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實行“教學與科研、課程與學術、學科與專業”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團隊綜合教學水平,鼓勵教師把科研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內容中,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此外,還通過加強課堂教學的拓展在一定范圍和深度上將外部相關的內容密切聯系起來,挖掘資料,實現課內向課外拓展,本學科向其他學科拓展,在深度和廣度上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興趣,使學生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得到提高。

四、構建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何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是需要進行探索的課題。農業水利工程系在實踐中以完善“實習—設計—實驗”體系為主,在專業建設中落實第一第二課堂貫通、校內校外結合,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方面的協調與全面發展。第一,建立穩固的認識實習基地和靈活的生產實習基地,強化實習教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早期以培養單科工程技術人員為主,而現在則要求人才綜合素質好、知識面寬、業務水平高,具有創新能力。為跟上農業水利工程事業不斷發展的形勢,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探索和更新實習教學思想,使專業教育逐步轉變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全面素質教育。(1)強化與安徽淠史杭灌區(全國第二大灌區)等大中型灌區的合作,依托其下屬大中型取水樞紐、灌溉渠系、閘門、渡槽、水泵站等類型全面、設備先進、技術力量強、管理規范的優勢,共同建立大型實習教學基地。此外,廣泛吸納各方面的優質資源,緊密結合新農村建設、農業節水、農村環境整治等國家重大目標,使實踐性教學更貼近實際。(2)調整實習教學知識結構,建立實踐性教學質量管理體系,促進實踐性教學質量持續穩定提高。對實習、實驗、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都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相應的管理文件,使實踐性教學的全過程及各環節的主要質量監控點和質量標準有據可依。通過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適時調整和完善實踐性教學方案和課程體系,突出了創新實踐的重點。第二,建立具有自主選題、題型多樣、院內外、校內外對口單位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模式,優化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教學。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學習之后,進行適當課時的以培養動手能力為目標的課程設計極為必要。目前課程設計有鋼筋混凝土課程設計、鋼結構課程設計、農田水利學課程設計、水泵及水泵站課程設計、水土資源規劃與管理課程設計、水資源規劃及利用課程設計、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水電站課程設計、工程施工課程設計等9門,另有畢業設計。(1)在課程結束之后,通過設置相應的課程設計指導講座,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理論的學習轉入應用知識和拓展概念的階段,使學生能更主動地、目標明確地在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達到課程設計的目的。(2)在畢業設計環節,允許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設計題目和方向,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畢業設計之后即走上工作崗位的特點,鼓勵學生到生產單位結合生產任務進行畢業設計,使學生能更快地進入角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條件使部分具有科研潛質的學生到國內知名高校甚至境外高校參與具有一定科研色彩的畢業設計工作,使畢業設計在培養創新科研人才的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3)制訂了《河海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若干規定》《河海大學本科生校外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暫行規定》《農業水利工程系畢業設計(論文)期間紀律管理規定》《農業水利工程系畢業設計計算說明書(或畢業論文)格式要求》等文件,在各實踐性環節中,要求指導教師嚴格按照管理規定,有效地組織學生實習,加強對學生的紀律、安全教育,對學生嚴格要求,認真指導學生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做好實習報告的批改、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中期檢查以及答辯、成績的考核與評定等工作,保證各實踐性環節的時間和質量。第三,開發設計性、綜合性的創新性實驗項目,打造綜合性實驗平臺,全天候向學生開放實驗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工程實際的能力[7-9]。實踐教學的另兩個環節是教學實驗和學生創新活動,這部分活動以國家級和省級水利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為龍頭,以農業水利實驗室為依托,結合農業水土研究所、農業環境研究所以及水利部河海大學節水園區的實驗場地進行。依托水利工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可以更好地完善實驗平臺和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拓展實驗中心的功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農業工程實驗室是開放型實驗室,不僅滿足正常本科生的實驗教學,還滿足學生開展科研或創新活動的各種需求,學生不論是做實驗還是創新活動,都可以隨時來實驗室,實驗室都會為有需求的學生盡可能地提供條件和幫助。創新平臺的建設主要著眼于在學生中開展創新活動和組織創新競賽兩部分,依托的平臺包括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河海大學“農業節水創新大賽”、“水工創新杯”競賽、校級和國家級創新訓練計劃、專利申報等。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到創新活動積極性、擴展學生受益面,在國家級和校級創新訓練計劃項目之外,設置院級學生科技基金,設立院級創新創業計劃,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之中,將學生主動的創新、創業意識培養融合在整個本科學習階段,使得低年級學生主要在科技制作方面的技能得以提高,高年級的學生在科研和創業方面得到實踐。

五、改革教學管理體系,提高教學管理效率

第一,改革教學管理體系,實現基層教學管理由傳統的“教學過程管理為主”向“專業建設管理與教學過程管理相結合”的轉變。圍繞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牢固樹立“質量是生命、管理是關鍵”的意識,從教學管理機制、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管理措施等方面,推進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促進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持續提升。學院成立了專業建設辦公室協助做好專業建設工作,專業建設辦公室與系功能定位不同,相互補益。前者側重于專業建設管理,主要在對專業發展趨勢、人才培養的社會需求等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組織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方案實施與教學管理的措施,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和專業建設與發展等方面發揮智囊作用;后者為本專業教學組織實施機構,側重于教學過程管理,主要在參與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及實施與管理措施制訂的同時,具體負責相關教學環節的落實,強化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第二,建立激勵教師靜心教書、潛心育人,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相輔相成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在學校對學籍管理、學分制管理、課程教學管理、實驗教學管理、實習管理、教風管理以及學風管理等方面,已有一整套教學管理制度和教學質量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和完善相關配套的教學管理文件、制度和評價考核辦法,突出教學管理制度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主要內容包括:課程質量保證體系,課程負責人制度,教學文件檔案管理制度,新教師教學責任導師制度,課程試講制度,教學督導制度,班導師工作制度,教學教育管理工作聯席會制度,學生綜合評價工作制度,優秀學生研究性學習業務導師制度,學生評教工作實施辦法,院內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和“創業實踐計劃”項目實施管理辦法以及畢業生質量跟蹤與社會評價制度和實施辦法等等。

六、結束語

專業建設是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基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業建設水平能集中反映出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辦學實力。河海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采取了多種措施積極推動特色專業建設,并充分發揮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的輻射作用,使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穩定提高,每屆學生中均有保送清華大學或武漢大學等名牌大學攻讀研究生,每屆畢業生中約30%的學生保送或者考取重點大學的研究生。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較快提升,在各類競賽中表現優異,碩果累累,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一次就業率連續十多年達96%以上,名列學校前茅。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團隊建設、教學資源條件建設、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實踐教學建設以及教學管理體系改革等方面進行的嘗試和實踐,在工科類專業建設中具有借鑒和推廣價值。

作者:馮建剛 朱成立 王為木 單位:河海大學 水利水電學院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探討

一、構建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

1.制定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總體目標

培養面向新疆區域發展戰略和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基礎,具備良好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基本知識與專業技能,并能在相應部門工作,成為知識面廣、能力強、素質高、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2.制定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依據教育部“卓越計劃”的有關要求,結合新疆農業大學的實際,以培養本科工程型為我校“卓越計劃”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本科工程型的培養模式以(3+1)方案實施,即3年在校學習,累計1年在企事業工程基地實習和畢業設計。

3.制定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

根據“卓越計劃”通用標準的共同要求,在與企事業工程基地充分溝通基礎上,科學制訂專業“卓越計劃”培養標準,構建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導向,制定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方案由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學位與學制、本科生人才培養方案組成。每個層次的人才培養方案又由校內培養方案和企事業培養方案構成。校內培養方案主要包括教學計劃、專業培養標準、培養標準實現矩陣組成;企事業培養方案明確學生在企事業基地實踐階段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學生在企事業基地實踐期間的教育教學活動安排、學習模式和實習內容的安排及考核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專業職業教學課環節,為使學生能夠在走進工作崗位后盡快地進入角色,進行各種注冊師考試需要,增加了注冊建造師(水工)、土木工程師(水工)培訓、水工職業技能培訓、水利工程應用軟件培訓等環節。

4.制定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包括基礎科學、工程教育、專業知識、實踐教學四大模塊。基礎科學模塊包括政治、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大學物理等課程與實踐,培養學生進行大學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所必須具備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工具性技能,同時引導學生為學科領域的后繼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工程教育模塊,按卓越工程師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及卓越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和素質要求設置工程模塊課程體系,進行面向水利專業的工程基礎教育,掌握扎實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工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專業知識,根據新疆水利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靈活設置專業方向,構建有特色的專業和專業方向選修課程組,集成知識、加強實踐、學有特長、發展個性,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實踐教學模塊,確定了認識實習、課程設計、課程實習、專業社會實踐、綜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畢業實習七個實踐能力培養平臺,形成了公共課基礎實驗、普通基礎課實驗、專業基礎課實驗、專業課實驗四個實踐環節,簡稱為“七層次四環節”實踐教學體系。采取分層次、分對象(民、漢學生)的模式,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綜合、由課內到課外進行有機結合,并通過開放實驗室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5.逐步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實行“訂單式”培養

依托校企共建自治區級、校級工程實踐教學基地,組建有一支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和實際工程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實行雙導師制。采取“雙師指導+校企培養+學業監控+思政輔導”的指導模式,為學生配備由校內教師和企事業工程專家擔任的雙導師,校內導師負責學生學業規劃,企事業導師負責學生現場實踐和工程課題的指導。同時積極邀請企事業工程師和專家到學校兼課,派教師到企事業學習。進一步加強與新疆水利用人單位聯系,根據行業對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在拓寬專業口徑的基礎上(如增設水土保持、節水灌溉等課程)在高年級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如工程管理、造價管理等),逐步實行“訂單式”培養。

6.制定創新能力培養的相關制度

邀請國內外高校水利專業教授和新疆企事業工程單位高工來校為不同年級進行授課和專題講座,使同學們開拓了眼界,對水利工程的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問題有效系統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同時開放實驗室、大力開展課外科技文化活動,經常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如工程測量大賽、CAD制圖大賽、力學競賽、混凝土大賽等),不斷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學生獲得專利、等成果、在各級競賽中取得優秀成績可給予創新學分。在社會實踐、社會活動中表現顯著者可獲得獎勵學分。兩類學分均計入學分績點,并可抵沖相應課程學分。

二、結論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是我國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為培養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競爭力強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的戰略需要。根據新疆水利工程專業的特點,從“卓越工程師”培養目標、模式、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師”教學計劃制定、教師隊伍建設、創新能力培養制度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討,初步構建了新疆農業大學水利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希望在今后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供其他高校相關專業參考。

作者:牧振偉 崔龍 石鐵玉 曹偉 周峰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類專業畢業設計探索

1水利類專業團隊畢業設計的實施

1.1畢業設計團隊的組建

1.1.1教師團隊的構建團隊培養模式下指導教師團隊的構建是保證教學質量、實現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不同于傳統單一畢業設計指導方式,基于團隊培養的水利類畢業設計指導模式轉變為團隊指導,即由多名水利類專業教師組成教師團隊對學生進行指導,有利于實現師資的整合與共享.指導教師團隊的組建,應根據選題的類型采取不同的組建方式,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科研團隊建設比較成熟的院校可選擇以科研課題組為畢業設計指導團隊;(2)校企合作比較密切的院校可采用由校內水利類各專業教師和校外企業導師組成的畢業設計指導團隊;(3)科研團隊尚未形成青年教師居多的新興本科院校可由科研興趣或科研方向相近、不同專業背景的教師組成畢業設計指導團隊.指導教師團隊一般由2-3名不同的學科專長教師構成,以達到優勢互補;同時確定1名負責人,負責人由責任心強、專業業務素質高的教師擔任,并由其負責組織協調團隊內指導教師及優質教學資源的使用.在構建教師團隊的同時,也要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以老帶新”激勵青年教師積極投身生產實踐,增加工程實踐經驗,進而完善教師梯隊建設.鑒于我校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師占的比重較大,且尚未形成科研團隊,故采用后一種方式組團.

1.1.2學生團隊的構建學生團隊是水利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團隊的組建,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以教師科研團隊為背景的畢設團隊,該種模式下先由學生自愿報名,然后由指導教師團隊再從中選擇符合條件的學生進入設計團隊;(2)以賽制項目團隊及科研訓練等課外科技活動團隊為背景組建畢設團隊,如學校立項的科研訓練計劃、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大學生挑戰杯等,以這些課外科技活動項目構建的團隊組建畢業設計團隊;(3)以學生研究興趣為基礎的自組團隊,學生選擇團隊成員,自己聯系指導教師,自己構思項目整體研究思路,該模式下學生參與程度最廣的.水利類畢業設計團隊一般由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等多學科多專業組成,學生設計團隊具體構成需根據項目內容及項目工作量來確定,可以同專業,也可以跨專業、跨學科組建團隊,同時安排溝通能力好、責任心強的學生為作為團隊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協調.由于學校水平及學生能力限制,我校水利類專業畢業設計團隊組建一般是采用前面兩種方式進行.

1.2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畢業設計課題的選擇是畢業設計教學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團隊畢業設計的最終效果.好的選題應具有綜合性、應用性與創新性,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也能較全面的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在進行團隊畢業設計選題時要做好總課題與子課題的設計工作,每個子課題既要符合學校關于畢業設計選題所做的要求,同時各子課題之間要有密切聯系,使得以團隊畢業設計選題工作較傳統方式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團隊畢業設計的選題一般可采取以下方式進行:(1)以教師在研或剛結題的科研課題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設計出團隊畢業設計選題,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團隊畢業設計課題的新穎度,同時又能較好地反映各學科的前沿技術;(2)以賽制項目及科研訓練等課外科技活動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設計出團隊畢業設計選題,課外科技活動的可持續性、綜合性強的特點,能調動學生興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也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3)以與地方施工單位或設計院所合作的實際工程項目作為畢業設計選題的來源,這種選題面向實踐項目,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4)由教師根據生產實際自擬畢業設計課題,該類課題一般多為校企合作的水利工程設計,如水庫工程初步設計、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等.在具體選題時,應根據學生的畢業去向有針對性定制相應課題,同時優化畢業設計課題內容.

1.3團隊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與傳統畢業設計一樣,團隊畢業設計其過程一般可分為三個階段,即畢設前期階段、畢設中期階段和畢設后期階段.團隊畢業設計需對每一階段提出具體的任務和要求:(1)畢設前期階段,以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熟悉課題研究背景為主,總課題負責人組織團隊成員進行研討學習,明確總課題與子課題的關系;分課題的指導教師按要求布置并詳細講解畢設任務,同時要求學生通過集中討論的形式深入研讀學習(.2)畢設中期階段,團隊安排專門指導教師定期檢查并督促各個子課題的研究進度,學生要定期匯報工作進展;學生每天做好工作日志,同時,指導教師對工作日志給出評語;團隊成員要定期進行討論,尤其是對畢業設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共同討論,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對仍不能解決的問題,由相應的指導教師以畢業設計講堂的形式進行專題講解畢設后期階段,指導教師要督促學生按照學校要求認真撰寫畢業設計論文,期間可安排一場科技論文寫作講座,以更好指導學生撰寫科技論文;撰寫完論文后,先交具體指導教師進行審閱,再由評閱教師評閱,只有指導教師和評閱教師都認可后,才能參加答辯.

1.4團隊畢業設計的成績考核團隊畢業設計模式中,學生成績的評定既要考慮學生個人的貢獻和工作水平,又要兼顧學生在團隊中的協調配合能力和團隊整體工作質量[3].因此,在團隊畢業設計中,學生成績由平時成績、團隊協作成績、評閱成績及答辯成績4部分組成.團隊畢業設計平時成績根據該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的學習態度、紀律、獨立思考、創新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評價,并由具體指導教師給予評分;團隊協作成績主要由指導教師團隊根據學生日常匯報、平時討論情況、中期評估對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進行評價;論文評閱成績包括由指導老師對學生畢業設計完成情況和質量進行評價給予評分,以及由不同評閱老師給出評閱成績;答辯成績由答辯教師根據團隊成員在答辯過程中的表現給予成績.上述四方面成績按一定比例加權得出該學生的綜合成績.

2水利類專業團隊畢業設計的實踐

南昌工程學院是一所水利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既要體現寬口徑、厚基礎的特點,又要體現應用型的特色.其下屬水利與生態工程學院擁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農業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及荒漠化治理等四個水利相關專業.我校配置完善的專業群為開展水利類專業團隊培養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筆者在多年本科生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一直鼓勵學生以團隊形式完成畢業設計,不論是本專業的課題,還是跨專業的課題.在此過程中每人負責課題中的一部分,由于課題之間的聯系,在做畢設過程中,學生為完成畢設,就需要主動交流、互相討論,相互協作.以筆者所帶的水利類跨專業團隊為例,為了能使畢業設計課題更科學,指導教師團隊在第7學期初就開始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工作.經過多次討論,最終確定畢業設計團隊的題目為“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該課題來自工程實踐.然后,將大題目拆分為兩個子課題,分別為“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水工設計”、“留金壩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水文水利計算”.同時為方便學生選擇,在各子課題下標明難易程度和具體指導教師.通過雙向選擇,最終組建了學生團隊.該團隊共有9名學生,3名學生來自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簡稱水文組),6名學生來自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簡稱水工組);團隊指導教師有2人,由一名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教師和一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組成,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是該項目的負責人.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老師具體指導3個學生,其課題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留金壩壩址處歷史流量資料進行設計洪水及調洪演算,得到留金壩水庫設計洪水位及校核洪水位,為水工組壩體設計計算提供數據支撐,除此之外,水文組還需自行編程,實現水文計算程序化.一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教師指導6個學生,其課題主要是通過水文組計算出的設計洪水位數據進行壩體設計,包括壩線、壩型的選擇、樞紐布置方案比較、溢流壩的剖面設計、非溢流壩的剖面設計、細部構造設計等.由于本次團隊畢業設計項目工程大、涉及的專業多,在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團隊都安排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如查閱文獻、熟悉課題研究背景、專題講解、撰寫畢業論文及畢設答辯等;同時,為督促學生畢設進度,要求學生每周做好工作日志,指導教師每周一對周工作日志給出評語,并現場就畢設做的情況進行提問,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平時通過見面、發郵件或QQ進行指導,解決畢設過程中碰到的問題.通過團隊各專業師生團結合作及相互配合,最終該團隊較好地完成了畢業設計任務,其中,4人畢業設計成績獲優秀,5人獲良好.通過這種基于團隊培養模式的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法,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通過這種團隊培養模式,也鍛煉了團隊中的年青教師,使青年教師指導水平得到較大提升.總得來說,本次畢業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3結語

新形勢下如何提高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的質量成為每一位水利領域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問題.筆者根據所在單位南昌工程學院的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團隊在多年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的實踐和體會,提出了基于團隊培養模式的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指導法.連續四屆本科畢業設計團隊模式的實踐嘗試表明,該培養模式下學生畢業設計質量有較明顯改善,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得到了培養,專業素質得到了提高,工程實踐能力得到了鍛煉.本文所提出的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團隊培養模式及其相關措施對水利類專業本科畢業設計及其他工科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基于團隊培養的畢業設計模式是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有益探索,要進一步推廣應用這種培養模式,還需要從學校層面建立并完善相關教學管理制度,特別是在團隊培養模式指導教師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要出臺相應激勵政策,以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積極性,保障畢業設計團隊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

作者:劉麗娜 劉衛林 單位:南昌工程學院 水利與生態工程學院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院校電子專業論文

1水利院校電子專業面臨的挑戰

1.1傳統維修行業的萎縮

電子集成化、小型化的不斷發展、成熟,生產加工水平的不斷提高,大規模生產下的電子產品價格一路下滑。如液晶彩電、手機等消費類的電子產品價格一路走低,一方面使電子產品的生產消費呈現繁榮和快速發展,另一方面電子消費類維修行業的快速萎縮,從事電子消費類產品的大量維修技術人員轉行。同時智能化集成化技術發展使得電子消費類產品電路復雜,維修困難,知識技能要求高,行業技術壟斷,社會吸納維修技術人員能力下降,都降低了維修行業吸收消化電子專業人才就業的能力。

1.2招生宣傳導向不利于電子專業

調查顯示,初中畢業生受到父母、老師或者朋友、同學影響而選擇專業的占60%以上。而水利院校以水利專業為特色,國家又對水利類中職生提供助學金的政策,導致學生扎堆于所謂的熱門專業,沖擊了電子與其它專業的招生。

2水利院校電子專業發展機遇

2.1開拓新產業

傳統的電子行業不斷萎縮,產業的升級轉型注定電子專業的發展要適應新興產業。現在的汽車電子、LED照明、智能防盜、物聯網技術等都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些行業吸收消化職業院校電子專業學生的能力較強。因此我們要認準方向,與時俱進,在專業方向、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向上往這些方面靠攏。

2.2立足于傳統產業

傳統產業沒有消亡,機器代替人工是一項高投入的行為,動輒上千萬,并非是每個企業能夠承受的,故機器代替人工目前仍然是大型企業才能做到的。中小型電子企業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來滿足生產需求。比如電子玩具產業,需要較多具有電子專業能力的人才。近年來,電子專業的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受企業管理層重視,崗位較好,有發展前景。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完全可以在傳統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2.3自主創業

為支持學生創業,國家和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涉及融資、開業、稅收、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諸多方面。電子產業分工的精細化,產品加工成本的下降,使學生有機會在電子產業鏈中的一環立足,開創事業。一種電子產品從方案設計,項目推廣,元件采購,電路加工,產品組裝,產品營銷一整套完整的生產鏈中,每個環節都孕育著巨大的商機,可以吸納大量的學生自主創業。學生所學的電子技術知識完全可以勝任創業需要。在深圳,筆者調研過兩個人的微型電子公司,該公司的經營模式是接收產品方案,根據需方要求設計電路板,采購元件,外包完成產品貼裝,返回公司經過調試完成產品的初級加工,再銷售給下游企業。這種模式投入小,見效快,對專業技術要求不高,非常適合學生創業。

3水利院校電子專業發展之路

3.1服務于社會、服務于本地、服務于水利行業

電子信息業是全國五大支柱產業,在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地區及杭州、寧波等沿海地區廣泛建設了電子產業群,吸引了大量的電子專業的技能人才。隨著產業的轉移,內地經濟區引進一大批的高端新型電子信息企業,使培養的人才更方便地服務于江西,服務于本地,能為本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電子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水利領域。比如水土保持科研項目,水利樞紐建設中就大量應用了電子傳感器、智能自動控制等電子信息技術。隨著物聯網的推廣應用,未來在水利類專業開設電子信息課程將更有利于培養出更多的具備電子信息技術知識的水利人才。

3.2加強校企合作

電子行業分工精細,每個企業對專業技術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對于學生來講,在學校學習的課程廣泛,在校學習時間短,針對性不強,會造成工作后專業技術不夠用,滿足不了企業對專業技術的需求。故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是專業發展的出路,有利于學生的自身發展。江西水利職業學院電子專業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通過訂單培養或定向培養的形式為企業培養和輸送人才,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對口就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3.3進一步推動教學改革

筆者認為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應該是確定專業培養方法,提升學生職業能力。首先,教師要注意追蹤產業革命帶來的新技術新成果,更加努力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以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二是整理以往教學改革的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改理論。三是形成一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4引進高端綜合性人才

引進在電子技術硬件和計算機軟件方面有一定造詣電子信息高端人才,可以滿足未來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需要。這些人才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鍛煉、成長為專業帶頭人,帶動電子專業團隊的發展。

4結束語

信息與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使得電子產業分工更加精細,電子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更具針對性,只要我們與時俱進,銳意改革,培養的學生職業能力強,就能夠在未來激烈的崗位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身的價值。

作者:王文軍單位:江西水利職業學院

水利專業論文:農業水利專業實習教學模式革新

一、認識實習的目的

通過認識實習,使學生建立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文特性、水資源分布和開發利用的概念,了解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和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的設計和運行管理等所包含的水文水資源內容,領會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復雜性和發展前景。參觀水文站,了解水文氣象儀器工作原理,進行流量測驗和泥沙測驗,提高動手能力。了解典型蓄水樞紐、取水樞紐工程作用、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布置和細部構造及運行方式等;了解取水排沙原理,熟悉水閘、涵洞、渡槽、橋梁等水工建筑物的組成、作用、結構、平面布置及基本原理;參觀水電站工程,了解水力發電流程,主要機電設備和各種水工建筑物類型、作用及布置。了解綠洲大型灌區規劃、各種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基本原理;了解渠系建筑物種類、作用和布置;了解新疆先進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現狀。了解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及特點,增強對工程實際的感性認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通過認識實習,可使學生對水利工程的總體或分部工程的結構構造、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管理等內容有一定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可促使學生學習廣大現場技術人員的優秀品質,為進一步學習水利工程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并鞏固專業思想,樹立獻身祖國水利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二、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

1.實習點

由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培養具備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知識,能在農業、水利、水電、水保等部門從事水利工程(灌排工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水庫樞紐、渠系建筑物等)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相關部門工作的綜合性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認識實習的實習點必須豐富多樣,涵蓋主要典型水利工程。經過多年的實習積累,石河子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已形成了相對穩定而又具優化組合的認識實習點庫。主要有以下幾類:水文實習點: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頭屯河水庫水文站、金溝河水文站、烏魯木齊河英雄橋水文站。蓄水工程實習點:平原水庫:大泉溝水庫、蘑菇湖水庫、夾河子水庫、猛進水庫(均是土壩類型);山區水庫:塔西河石門子水庫(雙曲拱壩)、頭屯河水庫(土石壩)、鴻雁池水庫(土石壩)、烏拉泊水庫(土石壩)、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庫(在建)。引水工程實習點:紅山嘴電廠引水渠首(一級直線沉沙槽式、二級人工彎道式)、頭屯河渠首(底欄柵式)及渡槽工程、烏魯木齊河渠首。水電站工程實習點:瑪納斯河紅山嘴梯級電廠=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灌溉工程實習點:瑪納斯河灌區灌溉工程、222團大型噴灌機及各種灌溉工程,大學試驗農場灌溉工程、頭屯河量水工程觀測站。科研試驗站: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石河子大學)、兵團灌溉中心試驗站(五一農場)、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水管單位:瑪納斯河流域管理處、頭屯河流域管理處、巴音溝河流域管理處。生產企業:天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上各類實習地點可根據當年實際,優化實習路線和單位,形成不同的實習模式。

2.旨導教師

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環節的關鍵因素。學生在專業實習中是否有所收獲以及收獲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結合實際情況,實行老中青結合的不同專業合理搭配的專職教師加外聘教師以及實習單位技術人員組成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每次實習時,根據實習內容和實習地點由系領導遴選具有高度責任感、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專業知識的教師擔任主指導教師,當師資緊張時,通過聘用企業優秀技術人員擔當實習指導教師,同時鼓勵部分青年教師作為輔助教師參加實習指導,形成實習指導教師小組。我校水利建筑工程學院教師的相關專業方向主要有:水工水電方向、灌排及水保方向、水文水資源方向、水文地質及巖土工程方向、施工監理與測繪方向,實習時根據需要從各方向教師中優選。

3.實習模式

根據實習目標,對各實習點及路線進行優化組合,形成了以下幾種相對穩定的實習模式。

實習模式一: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石河子。

第三天:石河子——夾河子水庫——大泉溝水庫——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

第四天:石河子——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肯斯瓦特水庫工地、紅山嘴梯級水電站一級渠首——石河子。

第五天:專題講座、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前四天可根據各實習點實際情況調整先后次序。

實習模式二: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子。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昌吉頭屯河流域管理處。

第三天:昌吉——猛進水庫——222團——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石河子。

第四天:石河子——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肯斯瓦特水庫工地、紅山嘴梯級水電站一級渠首——石河子。

第五天:石河子——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

實習模式三: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子。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昌吉頭屯河流域管理處——烏魯木齊。

第三天:烏魯木齊——烏魯木齊河英雄橋水文站——烏魯木齊河渠首——鴻雁池水庫——烏拉泊水庫——烏魯木齊。

第四天:烏魯木齊——猛進水庫——兵團灌溉試驗中心站—石河子

第五天: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

4.保障措施

實習前準備、實習中思維實習后反饋三段式。

(1)實習前準備:知識準備+思想準備+行動準備。注重實習前的校內實習動員和課堂實習相關內容教學,往年實習情況介紹,組織觀看往年實習相關圖片。通過課題教學明確實習重要性及相關內容。認真學習實綱和指導書。實綱和指導書是指導實習順利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應根據實習地點的實際情況和要求,提前自學相關專業知識。先期通過網絡等途徑搜索了解目標實習地點工程概況。預先充分了解實習目的、實習單位、實習工程、實習程序、內容、實習計劃安排、實習成果格式、考核方式、實習紀律、安全規章等相關要求和知識,熟悉實習中動手操作部分程序步驟、方法、要領,如流速儀工作原理、儀器操作、流速計算辦法、公式等。召開實習動員會。實習動員是實習進行的第一個環節,指導教師可以按照不同水利工程類型分類指導動員部署。由指導教師明確實習性質、實習分組和指導教師組成,簡略介紹實習地點工程情況,強調實習的重要性。明確實習任務,要求實習過程中,要把所學理論知識、規范、制度、定額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力求融會貫通。做好實習衣食住行等相關準備工作。明確應該有哪些收獲,注意培養團隊精神。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和實習紀律是保證實習效果的基本要素。

(2)實習中思維:多看、多聽、多問、多動手、多思考。實習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事實上,學生對實際工程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和不斷積累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學生所具備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的程度不同,其實習的收獲有所不同。實習過程中多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會思考,提醒學生完成實習規定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實習體會等資料。讓學生帶著問題到實地去觀察、體驗和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利于逐步強化對實際工程和具體建筑物的感性認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實習現場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啟發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理論積極為工程單位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

(3)實習后反饋:實習報告撰寫、實習心得體會、實習建議意見、實習效果評價。實習結束后,督促學生盡.陜完成實習報告、實習心得體會、實習建議意見。創新考核辦法,重視實習過程和效果,充分考慮實習前準備、實習中表現和實習后報告情況,主要考慮實習前的專業知識預習和準備工作、實習中出勤、組織紀律、團隊精神、吃苦耐勞、奉獻精神等實習綜合表現、報告撰寫、心得體會、建議意見等,給出實習成績和學分召開實結會議,根據實習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原因,根據學生和老師對實習單位建議的匯總凝練,可根據情況適時向實習單位反饋。總結會議按小組進行答辯。答辯中不僅教師提問實習問題,也要求學生提出一些實習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實結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改革建議

在以上已形成的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采取適當措施,進一步改革完善,主要建議措施有6點。1.制作實習實踐教學網站通過往年實習圖片展提前勾起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可以把一個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全錄制下來,制作成照片、圖片,課件或錄像等,供學生隨時觀看,作為實習的一個補充措施。2.構建水利工程模型實驗室通過沙盤模型將各種典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天山北坡典型地形地貌、河流、地質等反映出來,使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均可觀看、思考。3.建立學校與實習單位年度互訪交流機制學校應與遴選的校外實習基地保持經常聯系,掛牌實習基地要簽訂相關協議,領導層面要進行互訪和交流,或者每年適當時候在學校召開實習實踐教學年度總結會,邀請所有實習基地管理層參加,應派社交能力強的教師保持經常的聯系,同時加強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學校應真正投入人力物力,建設實習基地,改善實習條件。4.嘗試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節水重點實驗室、校企產學研基地,除了傳統的集中實習方式外,可考慮采用部分分散實習方式,利用課余、周末和節假日空閑時間到事先約定好的實習單位進行參觀、調研、召開座談會等。也可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完成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5.創新考核方式適當抓取反面典型,實行綜合考核末位重修制。另外,為提高實習效果和保證實習質量,可抽取部分學生進行實習答辯。6.建立表彰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制度由于實習指導教師工作非常辛苦,既要對學生講解專業知識,還要負責學生的安全和管理,每天工作時間較長,相對課堂教學而言,實習指導教師的付出與收獲很不成比例。為鼓勵各位教師積極參與實習實踐教學,建議對于每次實習中表現突出的指導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四、結語經過對認識實習實踐教學的總結和不斷改革探索,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即實習點豐富可優化組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面向工程應用為核心的實習前準備、實習中思維、實習后反饋三段保障式的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做到具體指導、嚴格要求、嚴格考核,確保實習安全、順利、高質量地完成,進一步增強認識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專業論文:農業水利專業招生難問題分析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即原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是我國普通高等工科院校的傳統專業,5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農業水利工程技術人員,足跡遍布祖國各地,他們為我國農業水利事業的不斷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勛。隨著水資源危機的不斷加劇,節水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建立節水型社會,首當其沖就是要發展節水型農業。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下,“九五”期間,我國的節水灌溉事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進入新世紀后,黨和國家又為農業水利制定了更加宏偉的“十五”規劃,令人振奮。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嚴峻問題現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嚴重匱缺,并且大有后繼乏人的態勢,已經真真切切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5/7,因此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水利是國家的命脈的地位就顯而易見,這就決定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對農業水利有著極強的依賴性。也就是說,農業水利事業的與時俱進和興旺發達應該是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堅實基礎。眾所周知,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只有掌握了農業水利工程技術的人才,才是我國農業水利事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但我國農業水利事業是一個包括有億萬農民參與的勞動力密集型的弱質事業,其現狀是人力資源豐富而人才資源嚴重缺乏。

縱觀我國目前從事農業水利事業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數量結構,均不容樂觀。因此,除急需對包括廣大農民、基層水利工作者以及有關專業設計院所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農業水利科技素質的提高外,更需要培養一大批適應新世紀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否則就無法真正實現“十五”規劃的目標。現在國內許多具有甲級、乙級資質的水利勘測設計單位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畢業的本科生很少,“九五”期間,許多國家級節水灌溉工程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項目的設計只有靠水工專業或其他專業的畢業生去做,結果在專家對設計成果審查時,經常會發現許多不該出現的關鍵性技術錯誤。在過去計劃經濟條件下,高校招生計劃較少,大學生包分配,畢業后就有了“鐵飯碗”。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一樣,既不愁工作,工資待遇也有保證,所以報考該專業的生源供大于求。但現在,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過渡時期,大學生畢業后不包分配,推向人才市場,雙向選擇。特別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等新興專業的建立和高新產業的迅速崛起,對這類人才的需求量持續上升,使得這些高新專業的人才倍受寵愛,并且待遇豐厚,其他專業人才遭受冷落。在這種人才市場的導向下,出現了更多的生源在填報志愿時向新興專業、時髦專業一邊倒的現象,而高等院校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招生就必然要面臨十分尷尬的局面。現以2001年全國普通高校在河北省的招生計劃為例:在河北省招生的理工類普通本科院校361所,而設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僅有10所。原來在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方面辦得很有歷史、很有成就的院校,如西安理工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鄭州大學(原鄭州工學院)等,現在都沒有該專業的招生計劃,具有百年歷史的河北農業大學也只有30人的招生計劃,用以維持專業不斷線。在河北省計劃招收的理工類本科學生約4.7萬人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招生計劃僅有96人(其中華北水利水電學院50人;河北農業大學30人;其他8所院校共招16人)。

再以各校錄取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的填報志愿情況為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錄取的考生中,第一志愿只有1人;第二志愿只有12人,余下的37人均從服從調劑志愿中錄取;揚州大學該專業計劃招生175人,第一志愿者沒有,均為調劑志愿;武漢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計劃招生100人,但報考第一志愿的為數不多,主要從服從調劑者中錄取。出現上述情況,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①考生對該專業的認識帶有一定的偏見性,在填報志愿時,偏重于當前流行的、時髦的專業,認為當今處在電子信息時代,既然是“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不會有什么科技含量。②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考生從自身的利益考慮,認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帶“農”字,又是搞水利,肯定工作環境艱苦、待遇低。那么,同樣是拿錢上大學,為什么不去選擇待遇高、就業形勢好的時髦專業呢?③國家雖然把農業水利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來抓,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培養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宣傳力度小。④國家對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學校和就讀該專業的學生缺乏必要的傾斜政策和激勵機制。在信息社會中,高新技術和新興專業飛速發展,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時代的需要,無可非議。但在任何時候,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其國民經濟決不允許出現畸型發展,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設施的水利事業也萬萬不能偏廢。

我國在今后更長的歷史時期內,水利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要解決因“水多、水少、水臟”引發的事關國計民生的大問題,特別是要下大力氣解決由“水少”和“水臟”而形成的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因此,急需大量能夠在有9億農民的農業大國中從事建立節水型農業、保護水環境的高素質人才。這種需求在經濟全球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已經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后,就愈發顯得緊迫。同時,充分開發和利用水利人才資源,用人才資源之長,補自然資源之短,也不失是一種積極應對我國水資源日益短缺局面的重要戰略舉措。而高等教育正是實現人才資源總量增加、質量提高、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提供優秀人才的根本途徑。為此,高校開設了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也相繼培養了大批此類人才。但隨著在崗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逐步走向退休年齡,再加上前幾年金融專業熱、房地產專業熱、計算機專業熱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年輕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出現斷檔趨勢,使得現有該專業人才明顯不足。從目前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反饋的信息來看:武漢大學該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都到了省級水利部門和國家各大流域機構工作;揚州大學、河海大學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形勢也不錯;還有不少省、市級的水利部門專門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去要該專業的畢業生等等。這足以說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并不是社會需求明顯不足的專業,而是一個對我國這樣的農業國來說,其現實需求量和潛在需求量均很大的長線專業。現在,當國家更需要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人才時,考生卻都不愿報考該專業,任其下去,必將后患無窮。

因此,我們提出解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招生難的問題刻不容緩,決不是杞人憂天,也不是聳人聽聞,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嚴峻現實。我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院校加大教學改革力度,進一步拓寬該專業口徑,在主動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要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需要中學教師和學生家長教育考生應從國家長遠利益考慮,積極報考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國家從政策上給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以保護,比如對就讀該專業的學生由國家資助學費等,充分利用經濟杠桿的作用和國家的輿論導向,及時向社會公布基礎性產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引導學生報考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專業。水利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不培養和儲備足夠的掌握了現代化農業水利技術的專門人才資源,要完成歷史賦予水利事業的偉大使命將無從談起。所以,在發揮市場人才資源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更要注重對年輕人才培養的均衡發展,實現人才資源培養上的有序化、合理化和可持續發展,以保證國民經濟各行業實際需要的人才資源源遠流長。

水利專業論文:農田水利專業拓寬探討

1農業水利技術專業的性質、服務對象

農業水利技術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該專業的基礎知識,能在農業水利部門從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等工作,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成為具備在農業水利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有較高素質的勞動者中的高級專門人才。從其目標看,農業水利技術專業應該是培養為我國農村經濟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是今后農業與水土資源工程之間的一個寬口徑專業,從探索植物生長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相互關系出發,揭示田間水、肥、鹽、熱等物質能量運移、轉換效應的規律,開發有效的水土資源利用技術,規劃建設水利、生態工程,達到興利除害、發展農業、保護生態資源環境的目的。

2對農業水利技術專業的要求

山西省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狀況對全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山西省又是一個氣候、環境條件比較惡劣、水資源十分匱乏的省份,進一步提高糧食產量困難較大。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目前境內的小泉、小水已基本開發利用,地表水開發潛力很小。二是地下水嚴重超采,惡性循環不斷加劇。三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農業用水量不斷加大。這樣,靠開發境內地下水、地表水發展常規灌溉,促進農業上臺階可能性較小。這就要求水利職業技術院校的農田水利專業向農業水利技術專業拓寬,為此應作好下述工作。

2.1促進水利學科與農業學科的相互滲透,推動高效農業進一步發展經過多年努力,山西省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已具有一定規模,但不少地方仍然存在著缺水的威脅,農業增產受到制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農業與水利脫節,人們忽視了水只有在得到適時適量的供應時,才能使農作物優質高產。這就要求農業水利技術能夠從有利于農作物生長角度出發,對水土環境加以調節,同時,還需要采取農業生物措施。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推動高效農業的更快發展。

2.2推動水利資源、農業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山西省水資源日趨短缺,水土流失、植被破壞,更加重了水資源緊缺的壓力。山西省土地資源并不豐富,水土流失、荒漠化、農田有機質減少、養分虧缺等土地質量退化現象突出,大批農田仍處于低水平耕種狀況。這就要求水利措施必須同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采取退耕還林、植樹種草等水保措施,從山地農田的蓄雨耕作做起,從小流域綜合治理做起。農業水利技術應該在保護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

2.3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建立可持續發展農業農作物生長與土壤、水分、肥料和大氣等因素密切相關,SPAC系統是一個連續的物質和能量轉換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農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分環境因素的逆境條件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為了增強作物的生長抗旱能力,獲得最佳產量,掌握作物在各個不同生長階段允許水分虧缺的極限值和作物對干旱逆境適應的能力限度,也是農水技術專業需要解決的問題。該專業的有關課程將提供非充分灌溉的理論依據,使人們能夠利用非充分灌溉理論促進水土資源的有效利用,發展節水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2.4推進農業水利的現代化、自動化管理

高效的農業水利工程需要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山西省目前尚無完善的自動化灌溉系統,現有灌區設施老化、退化現象也很嚴重。要加強遙控遙測等自動化管理新技術的應用,例如大面積土壤墑情、農作物生長情況的自動監測預報和遙感遙測技術,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的地理信息技術、灌排工程的自動量測,控制技術等。在管理方面,要用科學的規劃方法研究水利工程的最優管理方案,要研究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經濟效益、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理論,促進農業水利現代化建設。

3專業拓寬的幾點設想

原農田水利工程專業以其基礎扎實、技術基礎課與專業課覆蓋面寬、畢業生適應性強而受到用人部門的歡迎。但是,由于受傳統落后觀念的影響,人們存在著輕視農業、不愿下基層工作的社會偏見,嚴重制約了該專業的發展。而把農田水利專業向農業水利技術專業拓寬的目的正是在于適應人才市場變化的需要,以利于學生擇業。新專業要保持原有優勢,辦成特色鮮明、適當向農業拓寬、適用性更強的專業。

3.1增設節水灌溉新技術課程

山西省缺水的事實,使供需之間矛盾日益尖銳。為使有限的水資源能夠滿足灌溉需要,必然要采用節水灌溉技術。因此,該專業應開設節水灌溉新技術課程。

3.2增設鄉鎮供水課程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日益提高,農村也不例外。昔日農村的生活用水不論從質量還是保證率方面都滿足不了當今建設新農村的要求,因此。必然要對農村生活用水系統進行改造,針對縣以下的廣大鄉鎮及農村的改水任務,應開設“鄉鎮供水”課程。

3.3增設水利法規與定型設計課程

我國現在已進入法制社會,依法治國是黨的十五大確定的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水利系統的干部和職工必須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素質。水利專業的學生也應全面系統地掌握各種水利法規,以便在各種工作崗位上推進依法治水工作,使水利改革與發展的任務能順利完成。大量田間建筑物定型設計可節約投資,快速施工。因此,應開設水利法規與定型設計課程。

3.4增設新能源技術及環境與發展課程

能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世界性的問題,為適應21世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農業技術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也應具有超前意識。增設新能源技術及環境與發展兩門課就是為了適應這一需要。新能源技術課程主要介紹風能和太陽能的內容,環境與發展課程主要介紹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另外,考慮到農業水利技術專業對水土保持專業的內容也有所涉及,因此,還應增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治理課程。

以上課程的新設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求教師更新知識結構,而且要求教師提高綜合素質。為此,在改造課程體系的同時,更應先對教師進行培訓,以適應新的專業教學體系需要。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專業教學改革

1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

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領導曾多次組織專家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進行評估,總結了本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本專業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主講教師中博士2人,博導2人,碩士導師6人,教學、科研能力較強。

(2)近兩年來科研經費比較充足。以本專業教師為主承擔的國家“863”項目:“東北干旱、半干旱區節水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總經費700萬元。此項目的實施,使本專業所有教師的科研能力明顯增強。

(3)本專業是黑龍江省唯一具有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3級學位授予權的水利類專業,畢業生在黑龍江人才市場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4)由于黑龍江省地處寒區,所以本專業的特色是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了寒區的特點,例如開設了“水工建筑物凍害防治技術”、“寒區建筑物”等課程。適應了東北季節凍土區對農業水利人才的特殊需要。

(5)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實習經費不足,實習基地建設滯后,致使有些實習內容、時間大大縮水,有些實習項目無法開出,從而影響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發展機遇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發展恰遇建專業以來最好的機遇,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1)“98”洪水之后黑龍江省連續遭遇5a干旱,使得全社會的水旱災害意識進一步增強,一批水利工程相繼上馬,國家對水利行業的投資大幅增加,水利行業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對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

(2)東北農業大學為教育部“211”建設大學,為了達到預期的建設目標,國家和黑龍江省都對學校大幅增加投資。

(3)東北農業大學正在積極準備迎接本科優秀教學質量評估,為了能夠順利通過本科優秀教學質量評估,學校增大了對各專業的建設投入力度。

3教學改革實踐

通過專家評估,教師討論,統一了全系教師的認識,認清了專業的優勢、特色與不足,明確了專業建設的主攻方向和建設思路,即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進一步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力爭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再上新臺階、新水平。為此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進行了建設。

(1)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學改革的主體,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學效果的好壞。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和設計能力偏低的客觀實際,學院從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引進兩名業務骨干,承擔本專業4門主課“工程水文學”、“水利計算”、“農田水利學”和“水泵與水泵站”的教學工作。由于兩名教師具有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同時工作態度又非常積極、認真,使得該4門課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師生中獲得了一致好評。同時學院也非常重視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學歷人才的引進,學院先后從四川大學、中科院地理所引進本專業博士后兩名,這兩名教師的加盟,大大增強了本專業的科研能力,同時對其他教師也是一個帶動和提高,提升了整個師資隊伍的素質。

(2)進行了教學計劃的修訂。教學計劃的修訂,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從2001年起,連續3a對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其中尤以03級教學計劃的改動最大,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①增加了選修課的課源。選修課的課源達到33門之多,增大了學生選擇選修課的空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主動學習,擴大知識面;②部分選修課模塊化。在選修課中,設置了3個模塊:即水土保持模塊,水電及建筑模塊和工程管理模塊。3個模塊的設立,就是將選修課中一些相關的課程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專業方向。學生選修了一個模塊,既相當于增加了一個專業方向,從而避免了部分同學盲目選課和選課不系統的現象,同時也會增大學生畢業時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③突出“水利工程造價”和“土木工程CAD”兩門課在選修課中的地位。由于這兩門課是實用性很強的課程,是對學生基本工作能力的培養,在實際工作中會經常應用,所以在選修課中特別突出了這兩門課的地位。為了保證該兩門課能被學生選到,不僅在各模塊中設置,同時在非模塊的選修課中也設置了這兩門課。④將專業課前提至第六學期。將專業課前提至第六學期,將選修課集中放在第七學期,主要目的是保證主要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從以往的教學實踐中發現,一部分學生由于考研,在第七學期幾乎放棄了與考研不相關的專業課的學習,從而導致一些主要專業課的教學效果明顯下降。為了保證主要專業課的教學效果,對專業課的教學時間進行了調整。

(3)積極進行實驗室建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涉及7個實驗室,它們分別是農田水利、水泵、工程地質、土力學、水力學、建材和水工實驗室。由于設備老化及實驗設備不足,致使有些實驗無法開出,有的即使能夠開出也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學院借“211”建設和“本科優秀教學質量評估”大好時機,積極爭取學校對各實驗室的投資。3a累計爭取投資300多萬元,各實驗室的設備基本得到了更新和補充,使得教學計劃中的實驗項目能夠順利開出,取得了較好的建設效果。

(4)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為了彌補實習經費不足,保證實習環節的教學質量,學院先后與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黑龍江農墾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西泉眼水庫管理局等單位合作,建設實踐、實習基地。經過2a的運行,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5)結合工程實際進行畢業設計。學生畢業設計90%都直接派往設計部門或其他生產實踐部門,使得學生畢業設計選題結合生產實際達到90%以上。這既使學生對學過的專業知識進行了復習運用、加深了理解,同時又使畢業生提前進入了工作狀態,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水利專業論文:農業水利專業漢語教學方法

1課程簡介

水利專業漢語是一門基礎課,是學校針對農業工程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大學二年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學生而開設的一門先修課程。鑒于民族學生漢語水平普遍較低的實際情況,為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水利專業各課程的學習,學校編寫了《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漢語》這本教材,內容共有三十八課,涉及十幾門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課程。縱觀全書,有覆蓋面廣、概念多、信息量大等特點。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對于以后將要開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簡單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習現狀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所開設課程難度相對較大,對于少數民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少數民族學生在進入專業學習之前,首先要在文理學院預科一年,主要學習漢語基礎知識。盡管如此,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少數民族學生涉及到專業學習時仍然存在一定困難。對于這樣的現狀,該課程的教學就存在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問題[1]。擺在學生面前的任務是,既要努力學習漢語知識,克服語言障礙,又要學習專業課知識;作為教師,應改進傳統的教學形式[2],采用靈活多樣的講授方法,努力探索適合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講透講懂該門課程。

3教學方法及要求

3.1課堂教學

3.1.1語言及板書

針對以上所述學生狀況,該課程任課教師務必使用普通話授課,避免使用方言,且必須掌握較適當的語速,對于某個問題的解釋,盡量做到不用成語或多義詞,多使用與專業相關的口語化的字詞句,努力做到深入淺出,便于學生理解。同時,板書要工整規范,符合漢字書寫的筆畫順序,對于生字、生詞要用拼音給學生注明,并解釋其意義。另外,對少數民族學生要一邊解釋,一邊摘重點板書,否則學生就沒法做筆記,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

3.1.2互動式教學

互動式教學是任何一門課程教學都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尤其對少數民族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不斷的與學生互動,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獲取知識,解決問題,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質量,獲得較好學習效果[3]。教師才會及時地掌握學生聽課的具體情況,比如,哪些問題完全聽懂了,哪些問題還一知半解,哪些人掌握了,哪些人還沒有完全明白,等等的信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便可一目了然。另外任課教師隨即可以針對具體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一種是調整自己的授課節奏,課堂上向學生作進一步解釋;一種是增加課外輔導。同時必須強調學生預習和復習的重要性,在每節課開始之前,要對前一堂課的內容提問,進而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教師及時調整授課方法,每節課授課結束要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只有嚴格做到教師與學生的每一教學環節的互動,才能夠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3.1.3多種教學輔助工具的使用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課程中,無論是概念還是某個理論,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單憑語言解釋,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教師能夠很好的利用一定的教具進行講授,會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常用的教具有模型、掛圖、照片、實物等。比如:畫法幾何當中的各種平面、曲面和立體,教師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模型,并結合學生身邊可見的事物進行聯系講授,往往可以使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涉及到水利工程測量的知識,比如水準測量,可以利用S3水準儀或自動安平水準儀講授儀器組成及其使用方法,以及怎樣進行水準測量的相關知識。

3.1.4開展課堂討論

針對某些課程內容的講授,采取課堂討論的形式,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建筑材料部分,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言,常見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種類?能不能舉出一些例子?不同的材料有什么特點?等等的提問討論,既可以使學生很好的把書本理論知識與實際當中的事物結合起來,又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5],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1.5合理把握講課的深度

由于本課程是一門專業課開始前的先修課程,其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對后續課程有一個定性的認識和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了解乃至掌握,所以,要求教學當中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解釋一定要準確,要能夠體現本節內容的教學目的和重點,對知識的拓展,應該把握合理的深度,要根據學生聽課中的具體反映進行調整,對于未能拓展的知識要給學生留為思考,以便學生在后續開設課程當中進一步重點學習。

3.2階段性測驗

針對本課程涉及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加之授課對象的具體情況,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階段性測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可以采取詞語聽寫、名詞解釋、問答題等的形式,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摸底,并給予準確的評分,結果向學生公布,記為平時成績。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學習的狀況,還可以激勵學生互相競爭,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

3.3考試命題

考核方式采取閉卷考試,題型可以有填空、名詞解釋、問答、論述等多種形式,但無論選擇哪種命題方式,都應該注意突出本課程的教學要求,能夠反映本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和其在本專業課程教學當中的意義。閉卷考試命題考慮題量不要太大,既考查學生記憶知識的能力,還要考查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評分辦法:平時測驗及上課提問等占總成績40%,期末成績占總成績的60%。

4結語

合理的課堂教學組織是保證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把標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漢語》課程有其專業性和針對性,應注重使學生弄清楚該課程與以后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和區別,把握好這門課程的深度和覆蓋面,突出該課程對學生以后專業學習的引導作用。只要教師勤于思考,積極探索適合于少數民族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會取得良好的授課效果。

水利專業論文:高校設農業水利專業的必要性

1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概況

農業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隨著水利學科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1951年~1953年,在我國高校專業調整中,水利類設置的4個專業中就有農田水利工程。1963年,教育部組織修訂高等學校通用專業目錄時,又在農科類也增加了農田水利專業。其后,高校本科專業目錄又分別于1985年、1993年和1998年進行了三次調整。1998年調整時,將農田水利工程改為農業水利工程,歸為農業工程類[1]。目前全國有近30所高校設有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主要分布在水利類院校、農業類院校和部分綜合性大學。由于各高校專業基礎不同,在規劃、設計、勘測、施工、監理、運行管理及科研等領域各有側重。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建國后進行學科調整時從水利學科劃分出來的一個分支,其專業基礎與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等水利類專業相近,知識結構、專業內容和課程體系等也基本相近或相通,主要的區別是服務對象不同,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主要服務于農業和農村。農業水利工程是多學科交叉融合、

跨專業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技術型專業。

2專業設置的必要性

2.1農業的基礎地位決定了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重要性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基本的物質生產行業,是人類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是社會安定的保障。農業的基礎地位是否牢固,關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國家經濟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安定,也關系到在國際競爭中能否堅持獨立自主地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不興,百業之興無從談起,農民不富,難以國泰民安。從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看,盡管建國以后,開展了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很大改善,農業產量大幅增加,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仍然比較脆弱,發展速度相對滯后,農業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業生產條件的進一步改善還有較大的空間。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總理在博鰲亞洲論壇2009年年會上指出,中國將重點加強農村建設和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著眼于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田水利重大工程建設,增強農業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能力。因此,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仍需要大量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農業水利是農業發展的支撐和保障,離開農業水利事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將無從談起。隨著農業基礎地位的加強,國家及各級地方政府在以往重視農業水利建設及管理的基礎上,還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水利的投入,在全國范圍內將長期需要大量的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人才,來科學合理地進行農業水利設施的建設布局以及管理運行。我國農業水利的建設和發展,經歷了以解決人類生存生活為目的的原始水利階段、以興建水利工程為主要手段來解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問題的工程水利階段,現在正逐漸向著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環境水利階段過渡。人才作為社會勞動力的智力要素和科學技術的能動載體,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農業水利工程的專業人才是現代農業水利工程建設合理布局、科學管理、高效運行及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和保障。

2.2教育資源的分布不均造成廣西及西南地區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的短缺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以及各種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經濟和文化發展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必然帶來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不平衡,直接導致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需求的不平衡。目前,我國開設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有29所,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以及華中的湖北、西南的云南、四川等地,而華南的廣西、廣東、海南以及周邊的貴州、湖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的高校尚未開辦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在這些未開辦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的地區,恰是我國農業總體發展水平較為滯后,同時也是氣候條件較好、農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在未來的農業發展中,本科層次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可在這些地區發揮更大的作用。農業水利工程在全國范圍來講,尚不屬于緊缺專業,但由于招生現狀以及人才流動的自身規律,老少邊窮省(區)無論在生源輸送,還是人才吸引力方面,均處于劣勢,人才短缺的解決較大程度上需要通過從本省(區)招生加以解決。廣西是一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和水資源均短缺的地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必須以提高土地生產率為主要目標,把科技進步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改良農作物品種、加強農業水利建設、提高農業灌溉效率、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等措施,提高單位面積農產品產量。廣西作為我國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邊疆省區,農業在整個區域社會經濟中的地位及作用尤其重要。因此,十分有必要開辦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為廣西培養用得上、用得起、留得住的農業水利工程專門人才,并兼顧周邊省份人才需求,為廣西及所在區域的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專業設置的可行性

3.1生源狀況

按照現行招生狀況,在廣西高校設置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招生對象70%左右面向廣西,區外招生以西南為主兼顧全國。而廣西及西南地區目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0%左右,本科升學率僅為20%左右。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國家教育政策向老少邊窮地區的進一步傾斜,區內本科升學率將不斷提高,升學率的提高以及廣西及西南地區各族人民對高等教育的渴求是本專業生源的保障。此外,人們對教育的最樸素要求就是能夠學以致用,廣西及西南各省均是農業大省(區),農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較高,農業水利與人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而農業水利工程本專業最直觀的學有所用特點也是生源的重要保證。

3.2就業分析

國家對于農業水利事業歷來十分重視,從中央到縣鄉均有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關系密切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如水利部設置農水司、省區水利廳設置農水處、市縣水利局社設置農水科、鄉鎮也有農水站,而各級各類水利水電勘測規劃設計單位,大部分都設有農水設計室。這些機構的正常運轉需要農業水利工程專門的人才不斷補充;水利施工單位也急需具有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背景的施工技術人才;眾多的大、中、小型灌區更需要大批具有農業水利工程和農業灌溉知識的運行管理人才。隨著國家大力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的進程,農業水利的地位和作用也將愈加重要,農業水利事業的大發展更進一步增加了對本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在廣西及西南各省,農業的發展對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及社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科教興農”,必須以科教興水為先導。在廣西區內從事水利工作的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的人員比例僅為8.4%;全區灌區管理單位具有初級職稱以上的技術人員僅占職工總人數的14.3%[2],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較高學歷人員的嚴重短缺。改變廣西及西南各省落后面貌,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改變水利人才短缺的局面更需要大量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的補充。根據一些先期開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高校的招生規模和近十年來的社會需求,及未來10年的社會與經濟發展趨勢,國內每年需要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約為600~800人/年,其中廣西區需40~60人/年,加上西南華南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需求約為60~80人/年,在廣西高校設立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招生規模控制在60人以內,也就是兩個班,將能夠保證畢業生就業。

4結語

廣西是一個農業大省(區)、水利大省(區),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設置的空白與農業水利在廣西的地位極不相稱。廣西也是高等教育水平相對落后,各類專業人才較為缺乏,總體的生產及管理技術水平亟待提高的省(區),無論從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促進地方整體經濟快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還是從提高老少邊窮地區整體教育水平,促進地方整體人才素質的提高來看,在廣西高校設立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都是十分必要的;而根據廣西高等教育的招生情況,以及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來看,該專業的設置也是切實可行的。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專業實踐教學改革

一、認識實習的目的

通過認識實習,使學生建立干旱區內陸河流域水文特性、水資源分布和開發利用的概念,了解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和水利水電樞紐工程的設計和運行管理等所包含的水文水資源內容,領會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性、復雜性和發展前景。參觀水文站,了解水文氣象儀器工作原理,進行流量測驗和泥沙測驗,提高動手能力。

了解典型蓄水樞紐、取水樞紐工程作用、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布置和細部構造及運行方式等;了解取水排沙原理,熟悉水閘、涵洞、渡槽、橋梁等水工建筑物的組成、作用、結構、平面布置及基本原理;參觀水電站工程,了解水力發電流程,主要機電設備和各種水工建筑物類型、作用及布置。了解綠洲大型灌區規劃、各種灌溉排水工程規劃設計基本原理;了解渠系建筑物種類、作用和布置;了解新疆先進節水灌溉技術應用現狀。了解水利工程的管理方法及特點,增強對工程實際的感性認識,豐富和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通過認識實習,可使學生對水利工程的總體或分部工程的結構構造、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管理等內容有一定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習,可促使學生學習廣大現場技術人員的優秀品質,為進一步學習水利工程專業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并鞏固專業思想,樹立獻身祖國水利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二、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

1.實習點

由于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是培養具備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知識,能在農業、水利、水電、水保等部門從事水利工程(灌排工程、農業水土資源開發、水庫樞紐、渠系建筑物等)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和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相關部門工作的綜合性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因此認識實習的實習點必須豐富多樣,涵蓋主要典型水利工程。經過多年的實習積累,石河子大學(以下簡稱“我校”)已形成了相對穩定而又具優化組合的認識實習點庫。主要有以下幾類:

水文實習點: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頭屯河水庫水文站、金溝河水文站、烏魯木齊河英雄橋水文站。

蓄水工程實習點:平原水庫:大泉溝水庫、蘑菇湖水庫、夾河子水庫、猛進水庫(均是土壩類型);山區水庫:塔西河石門子水庫(雙曲拱壩)、頭屯河水庫(土石壩)、鴻雁池水庫(土石壩)、烏拉泊水庫(土石壩)、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庫(在建)。引水工程實習點:紅山嘴電廠引水渠首(一級直線沉沙槽式、二級人工彎道式)、頭屯河渠首(底欄柵式)及渡槽工程、烏魯木齊河渠首。

水電站工程實習點:瑪納斯河紅山嘴梯級電廠、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

灌溉工程實習點:瑪納斯河灌區灌溉工程、222團大型噴灌機及各種灌溉工程,大學試驗農場灌溉工程、頭屯河量水工程觀測站。

科研試驗站: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石河子大學)、兵團灌溉中心試驗站(五一農場)、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水管單位:瑪納斯河流域管理處、頭屯河流域管理處、巴音溝河流域管理處。

生產企業:天業集團有限公司。

以上各類實習地點可根據當年實際,優化實習路線和單位,形成不同的實習模式。

2.指導教師

實習指導教師是實習環節的關鍵因素。學生在專業實習中是否有所收獲以及收獲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結合實際情況,實行老中青結合的不同專業合理搭配的專職教師加外聘教師以及實習單位技術人員組成實習指導教師隊伍。每次實習時,根據實習內容和實習地點由系領導遴選具有高度責任感、豐富實踐經驗和深厚專業知識的教師擔任主指導教師,當師資緊張時,通過聘用企業優秀技術人員擔當實習指導教師,同時鼓勵部分青年教師作為輔助教師參加實習指導,形成實習指導教師小組。我校水利建筑工程學院教師的相關專業方向主要有:水工水電方向、灌排及水保方向、水文水資源方向、水文地質及巖土工程方向、施工監理與測繪方向,實習時根據需要從各方向教師中優選。

3.實習模式

根據實習目標,對各實習點及路線進行優化組合,形成了以下幾種相對穩定的實習模式。

實習模式一: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子。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石河子。

第三天:石河子——夾河子水庫——大泉溝水庫——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

第四天:石河子——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肯斯瓦特水庫工地、紅山嘴梯級水電站一級渠首——石河子。

第五天:專題講座、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

前四天可根據各實習點實際情況調整先后次序。

實習模式二: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子。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昌吉頭屯河流域管理處。

第三天:昌吉——猛進水庫——222團——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態系統觀測試驗站——石河子。

第四天:石河子——瑪納斯河肯斯瓦特水文站——肯斯瓦特水庫工地、紅山嘴梯級水電站一級渠首——石河子。

第五天:石河子——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

實習模式三:

第一天:石河子——塔西河石門子水庫、壩后式水電站——紅山嘴梯級水電站、引水渠首——石河子。

第二天:石河子——頭屯河水庫、水文站——渠首、渡槽、排沙漏斗——量水工程觀測站——昌吉頭屯河流域管理處——烏魯木齊。

第三天:烏魯木齊——烏魯木齊河英雄橋水文站——烏魯木齊河渠首——鴻雁池水庫——烏拉泊水庫——烏魯木齊。

第四天:烏魯木齊——猛進水庫——兵團灌溉試驗中心站——石河子

第五天:現代節水灌溉兵團重點實驗室、大學農試場——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整理實習筆記、撰寫實習報告。

4.保障措施

實習前準備、實習中思維、實習后反饋三段式。

(1)實習前準備:知識準備+思想準備+行動準備。注重實習前的校內實習動員和課堂實習相關內容教學,往年實習情況介紹,組織觀看往年實習相關圖片。通過課題教學明確實習重要性及相關內容。認真學習實綱和指導書。實綱和指導書是指導實習順利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應根據實習地點的實際情況和要求,提前自學相關專業知識。先期通過網絡等途徑搜索了解目標實習地點工程概況。預先充分了解實習目的、實習單位、實習工程、實習程序、內容、實習計劃安排、實習成果格式、考核方式、實習紀律、安全規章等相關要求和知識,熟悉實習中動手操作部分程序步驟、方法、要領,如流速儀工作原理、儀器操作、流速計算辦法、公式等。召開實習動員會。實習動員是實習進行的第一個環節,指導教師可以按照不同水利工程類型分類指導動員部署。由指導教師明確實習性質、實習分組和指導教師組成,簡略介紹實習地點工程情況,強調實習的重要性。明確實習任務,要求實習過程中,要把所學理論知識、規范、制度、定額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力求融會貫通。做好實習衣食住行等相關準備工作。明確應該有哪些收獲,注意培養團隊精神。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和實習紀律是保證實習效果的基本要素。

(2)實習中思維:多看、多聽、多問、多動手、多思考。實習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事實上,學生對實際工程的認識是一個循序漸進和不斷積累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學生所具備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的程度不同,其實習的收獲有所不同。實習過程中多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學會思考,提醒學生完成實習規定的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實習體會等資料。讓學生帶著問題到實地去觀察、體驗和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有利于逐步強化對實際工程和具體建筑物的感性認識,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實習現場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啟發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理論積極為工程單位出主意、想辦法,解決實際問題。

(3)實習后反饋:實習報告撰寫、實習心得體會、實習建議意見、實習效果評價。實習結束后,督促學生盡快完成實習報告、實習心得體會、實習建議意見。創新考核辦法,重視實習過程和效果,充分考慮實習前準備、實習中表現和實習后報告情況,主要考慮實習前的專業知識預習和準備工作、實習中出勤、組織紀律、團隊精神、吃苦耐勞、奉獻精神等實習綜合表現、報告撰寫、心得體會、建議意見等,給出實習成績和學分。召開實結會議,根據實習中出現的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查找原因,根據學生和老師對實習單位建議的匯總凝練,可根據情況適時向實習單位反饋。總結會議按小組進行答辯。答辯中不僅教師提問實習問題,也要求學生提出一些實習的問題,調動了學生的實結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改革建議

在以上已形成的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采取適當措施,進一步改革完善,主要建議措施有6點。

1.制作實習實踐教學網站

通過往年實習圖片展提前勾起學生興趣和積極性。可以把一個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全錄制下來,制作成照片、圖片、課件或錄像等,供學生隨時觀看,作為實習的一個補充措施。

2.構建水利工程模型實驗室

通過沙盤模型將各種典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天山北坡典型地形地貌、河流、地質等反映出來,使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均可觀看、思考。

3.建立學校與實習單位年度互訪交流機制

學校應與遴選的校外實習基地保持經常聯系,掛牌實習基地要簽訂相關協議,領導層面要進行互訪和交流,或者每年適當時候在學校召開實習實踐教學年度總結會,邀請所有實習基地管理層參加,應派社交能力強的教師保持經常的聯系,同時加強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學校應真正投入人力物力,建設實習基地,改善實習條件。

4.嘗試集中實習與分散實習相結合

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節水重點實驗室、校企產學研基地,除了傳統的集中實習方式外,可考慮采用部分分散實習方式,利用課余、周末和節假日空閑時間到事先約定好的實習單位進行參觀、調研、召開座談會等。也可由學生自己聯系實習單位,完成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工作。

5.創新考核方式

適當抓取反面典型,實行綜合考核末位重修制。另外,為提高實習效果和保證實習質量,可抽取部分學生進行實習答辯。

6.建立表彰優秀實習指導教師制度

由于實習指導教師工作非常辛苦,既要對學生講解專業知識,還要負責學生的安全和管理,每天工作時間較長,相對課堂教學而言,實習指導教師的付出與收獲很不成比例。為鼓勵各位教師積極參與實習實踐教學,建議對于每次實習中表現突出的指導教師給予表彰和獎勵。

四、結語

經過對認識實習實踐教學的總結和不斷改革探索,逐漸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即實習點豐富可優化組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面向工程應用為核心的實習前準備、實習中思維、實習后反饋三段保障式的認識實習實踐教學模式。做到具體指導、嚴格要求、嚴格考核,確保實習安全、順利、高質量地完成,進一步增強認識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水利專業論文:高職水利專業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面對的機遇與挑戰

摘要: 本文試圖對我國高職水利類專業進行一定的剖析,并提出個人的一些建議,以期對促進我國高職水利類專業的研究和發展提供一點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高職水利專業;新型城鎮化;機遇與挑戰

1 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基本概述

所謂新型城鎮化,是指堅持以人為本,以新型工業化為動力,以統籌兼顧為原則,推動城市現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態化、農村城鎮化,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和水平,走科學發展、集約高效、功能完善、環境友好、社會和諧、個性鮮明、城鄉一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建設路子。

1.1 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治背景 2012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新型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2012年12月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城鎮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任務,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要積極引導城鎮化健康發展。2013年11月9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

1.2 我國現階段新型城鎮化建設現狀 在未來二、三十年里,我國城鎮化率每年將有1000多萬人口轉移到城市,這必然會帶來勞動生產率和城市集聚效益的提高,帶來城鎮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擴大,帶來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加,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

2 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所面對的水利建設問題

2.1 城鎮水利建設問題

2.1.1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防洪標準偏低,排澇能力不足 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幾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貫穿其中,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輻射作用,人口與財富大量集中在城市,而目前小城市及縣城的防洪標準低,僅為五年一遇或十年一遇,有些縣城幾乎不設防;同時由于城區擴張,大面積地面硬化,使得暴雨產生的徑流量成倍增加,加上受外河水位頂托,使得內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區幾乎沒有排澇設施,造成市內排水系統不暢,排澇設施不足,城區經常遭受洪澇災害,損失十分嚴重。

2.1.2 現有部分城鎮盲目侵占城區河道,減少水面,導致洪澇災害和生態系統的破壞 新型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必然造成人口增長、工業勃興,同時也會出現對環境的忽視,因為在小城市及縣城建設中,土地利用價值高,受經濟利益驅使,為了多爭一塊土體,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滯洪區,將城區河道排水改為管道排水,在上面興建街道和商業城等設施,使得城區水面積急劇減少,天然調蓄功能不足,內河排水不暢,易淤積、堵塞洪水通道。

2.2 農村水資源利用問題

2.2.1 水資源利用率低,生活安全用水不能保障 長期以來,傳統的粗放灌溉方式造成水資源極大浪費。在農村生活用水方面,中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很低,大部分地區沒有給水排水設施。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國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目前,中國農村安全飲水發展水平與中等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

2.2.2 水資源需求結構不合理 目前農村用水量中,農業用水占絕大部分,工業和生活用水比重很小。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水和城鎮用水將大幅度增加,農業、工業、生活用水結構將發生變化,三者之間的矛盾將會明顯體現出來。

3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水利建設的任務

3.1 城鎮水利建設任務 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轉變,改造整治內河水系,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主要解決防汛、引水、排水、水環境等問題。堅持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觀與濱水環境,綠依水,水依城,將城區建設成與水融為一體的特色景觀環境。

3.2 農業水利建設任務 在城鎮化進程中,必然會伴隨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漸下降、非農業活動的比重逐步上升,以及人口從農村向城市逐漸轉移這一結構性變化,但是糧食安全保障是我國的國策,這就要求通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等手段完善這一保障,這些手段就要求大力發展現代農村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把水利工程措施和農業技術措施相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資源。

4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畢業生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機遇

4.1 機遇好 中央確立的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規劃將本質上推動水利建設的發展。十二五規劃全國水利投資累計總額將達到1.8萬億元。中央統籌將有利于農田水利建設財政資金的落實。每年土地出讓收益提取10%資金(1000億左右)用于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尤其中央財政按20%比例統籌資金的提取將逐步落實到一些重點項目中,并平衡部分區域水利建設。

4.2 高技能型水利建設人才需求旺盛 隨著我國新型城鎮化和農村現代化的發展不斷深入,要完成上述任務就需要大量的水利工程施工與管理人員,大量農村人口的轉移,部分人員經過一定的技術培訓,可以填補水利行業中對普通技術工人的需求,然而基層一線的水利管理隊伍人才,特別是具有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十分缺乏。水利行業一線具有環境復雜、條件艱苦、技術難易差異大、生產系統復雜龐大等特點,同時社會的發展,大量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等高新科技的應用也已初見端倪,這就更是需要具有高素質的技能人才。

4.3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畢業生具有的優勢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培養的人才目標是適應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水利工程讀圖、繪圖、施工技術、設計變更、監理、預算等能力,能夠從事水利建設一線的施工、管理、小型工程設計等工作任務的施工員、監理員、預算員、質檢員、材料員、安全員等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而這就注定了這類畢業生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

5 高職類水利(群)專業畢業生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挑戰

5.1 專業知識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水利面臨著從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培養新要求的水利人才,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保護水環境,建設節水型社會將是今后水利建設的重點任務。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水利類專業基本上是傳統水利工程,這就要求專業設置或課程選擇上要逐步適應現代水利和可持續發展水利的需要。

5.2 求職意愿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畢業生基本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環境改變造成擇業問題,一是部分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愿意到生產一線,怕苦怕累。二是就職地區選擇方面,仍傾向于大中城市或離家近的地區。三是不愿到與國營企事單位脫鉤單位和私人企業單位,只想去國營企業、行業單位。四是沒有人生的規劃,盲目追求高工資,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與就業的環境。

新型城鎮化建設恰恰是需要農田水利建設,小型湖泊河道生態整治,小城鎮防洪治理等工程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如果畢業生不能有正確的就業觀,就會失去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所得到的機遇。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針對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現狀,系統分析人才培養過程中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模式方面存在的弊端。結合水利事業發展趨勢和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從“能力本位教育”出發,首次提出 “一個導向、一個原則、兩個適應、三個轉變”的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創建“3+2+1+1+1”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為水利及其他相關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十二五”時期是全國加快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特別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首次將水利事業提升至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列入各級黨委、政府的核心工作。按照中央部署,為實現水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各省相繼實施“水利人才111工程”(即:“十二五”期間,培養100名優秀高級水利專業技術人才,100名優秀中青年水利技術人才,100名高技能水利職工人才)。為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門應擔起重任,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水利事業高端人才,為加快發展水利事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一、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水利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趨勢。目前,全國共有72所高校和科研單位招收水利專業學生,其中,每年招收本專科學生5000余人,招收研究生2000余人,在校生總數約為18000人。雖然專業學生的數量逐年增加,但從實際需求情況看,仍急需一批專業技術扎實、實踐能力強的優秀技術型人才。按照總理在第四次全教會講話中重點強調的創新人才培養方針,各高校一直在致力于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并付諸于實踐。侯新(2012)提出[1],水利高職院校應采取“校企一體、學訓融合” 的人才培養模式;王婉瑩(2012)對水利科技人才進行界定[2],從內培外引、完善人事機制、拓寬交流渠道等方面分析人才培養現狀,提出水利科技人才培養的措施和建議;莫崇勛(2011)提出“以比賽促創新,高年級帶動低年級滾動式發展”的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3];劉漢東(2011)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為例[4],就省部共建模式下如何完善水利人才培養進行研究;陳楚(2009)論述水利行業人才內涵與特征[5],介紹水利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探索、取得的成效以及我國水利人才目前的結構,針對我國在水利人才方面存在的總量規模較大而高層次人才相對不足,人才知識和能力技術技能單一、專業知識面較窄、人才學歷偏低等問題,提出改進水利人才培養機制的建議;孫興民(2008)創新水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水利人才培養質量、增強社會服務能力[6],提出要堅持工學結合,構建以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能培養為主的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體系,及以崗位技能訓練為主的實踐訓練體系,把職業技能認證課程融入到課程建設中去;張朝暉等(2007)圍繞農業水利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人才培養方案架構、方案付諸實踐支持條件等三個方面進行較為系統的研究[7],重新審視原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同時對原有人才培養體系進行較大改革與重組,建構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實踐基本達到預期效果;張黎驊(2006)根據四川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特點及規劃發展的需要[8],構建并打造適應新世紀經濟與社會發展需求的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陳永燦(2002)對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實行“專業技術+建設管理”的培養模式[9]。這些研究成果進一步完善和豐富了水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付諸實踐。

二、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根據國家“十二五”水利人才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十二五”末,水利系統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的比例由2010年的13%提高到15.0%,其中,部屬單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由36.0%提高到41.0%;地方水利系統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比例由17.0%提高到20.0%。按照這一需求,結合水利產業的發展,提出新時期高校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應在 “三個轉變”的基礎上,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一)必須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由注重知識傳授變為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但傳統教學模式多以理論傳授為主,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相對不足。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常表現為“談理論頭頭是道,一談實踐則不知所措”。這也是很多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同等工資標準競爭不過技校學生,出現白領過剩、藍領短缺現象的根本原因。知識天天更新,技能終身受用,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既要授予學生知識,更應教給他們學習應用知識的技能,將理論課和實踐課融為一體,如“工程測量”、“水利工程施工”、“工程地質”、“建筑材料”等水利專業核心課程,在講授時要突出實習課的教學效果,要在實踐、實習課上注意滲透基本理論知識,將檢驗學習成績的考場設在實踐當中,這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復合型人才。

(二)必須注重教學內容的轉變,由注重大綱教學變為注重適應就業需求教學

當前,學生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就業問題。但是,當前很多高校教學內容與社會需要存在著脫節現象。學生獲得一份工作來之不易,工作中卻發現學非所用,需重新學起,不能很快地進入工作角色。出現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是,長期以來,水利教學過于以課本與大綱為主,教學內容沒有結合當前水利工程設計、監理、施工等實際需要,不能在教學內容上做到與時俱進,不能在教學需要上滿足社會需求,不能在教學目標上適應就業需要。所以,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加強教學內容的調整與更新,要多與用人單位溝通,及時掌握了解最新的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教學重點。要在專業課設置方面突出“適用”原則,使培養出的學生具備“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就業與從業能力,適應水利就業崗位的用人需求。另外,學校每為社會和企業輸送一個優秀的人才,就會提高本院校的聲譽,帶動更多學生就業,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三)必須注重教學模式的轉變,由傳統講授式變為師生互動式的教學方法

現在大學課堂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在課堂上實施單向控制,課堂上多為教師的聲音,少有學生的聲音,課堂上傳遞的只有知識,而少有溝通和交流,課堂氣氛較沉悶。對于像“水力學”、“水工建筑物”、“灌溉與排水工程學”等專業課,學生面對著陌生的構筑物進行分析計算,如果不保持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很難達到教學目的。造成此現象存在若干的客觀因素,如學時有限、教學任務過重、班級學生人數過多、合班上課、學生性格內向(上課只愿意聽,不愿發言)、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等。另外,新時代學生的思維活躍,個性均較強,對不感興趣、不喜歡做的事絕不參與,即使對學習與考試亦是如此,課堂上常表現為“隱匿式”逃課的現象:或看小說,或交頭接耳,或玩手機發短信,或吃東西,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師的講課熱情,故應多開展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綜上所述,針對國內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水利事業發展前景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實際需求,本研究提出“一個導向、一個原則、兩個適應、三個轉變”的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在農業水利國家特色專業建設中,從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宏觀戰略出發,立足于水利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現代水利建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強基礎、寬口徑、多方向、重在素質教育”為原則,遵循創新技術人才培養規律,適應現代經濟和農業發展的需要,適應農業院校產學研辦學模式發展的需要,從“以專業為中心”向“以綜合素質培養為中心”轉變,從“以課堂為中心”向“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配合”方向轉變,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本質就是與農業水利工程的發展、現代農業水利注入新的內涵外延、人才規格的特征、人才知識、能力結構等諸多因素保持動態平衡的過程。

三、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基于“一個導向,一個原則,兩個適應,三個轉變”的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定位,以突出學生厚基礎、重個性發展為具體方式,從“能力本位教育”出發,優化水利類專業創新型專業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模式。(1)在水利類專業創新型課程體系優化方面,合理構建水利類專業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方向課程)平臺,對專業課程知識體系進行梳理和調整;對各方向模塊進行重新整合,增加創新教育類選修課,使學生每選修一個模塊,就相當于增加一個專業方向,避免盲目選課與選課不系統現象,切實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在水利類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方面,依托水利專業基礎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平臺、科技創新活動平臺,結合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訓練、科技制作等實踐教學環節的要求,從基礎實踐、綜合實踐、設計實踐、創新實踐四個層次出發,探索構建水利類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創造優良的實踐教學軟硬環境,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3)在水利類專業創新型教學模式優化方面,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選用的教學環節中,探索系統的、可操作的教學范式,優化教學模式,構建創新型課堂。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優化,構建“3+2+1+1+1”的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即“3個學期的專業素質教學+2個學期的職業技能培訓+1個暑假認識實習+1個暑假生產實習+1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現工學交替、強化生產育人。其基本思路是:新生入校后,先經過前兩個學期的公共基礎課程平臺教學(“教、學、練、做”一體化),使學生初步具有水利工程讀(識)圖、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等能力;利用第一個暑假認識實習,在生產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讀水利工程圖、工程測量的能力,增強感性認識;通過第三學期通用技術平臺課程(包括工程水力學、工程地質與土力學、建筑結構、建筑材料等)和第四學期職業技能訓練課程(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的教學,使學生學到相關的專項技能;通過第二個暑假生產實習,加強學生的專項技能,學生適應生產的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并且為全面參加頂崗實習奠定基礎;第五學期的校內職業技能培訓,主要針對專業技能考核、選擇專業方向安排的學習,還包括聘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的專題講座等;第六學期學生參加第三階段的頂崗實習。通過三個階段的實習,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層層遞進,職業素質全面提升,在生產中逐步實現學生向生產者的轉變。這種以校企合作為途徑、以工學結合為手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必然要求師資隊伍、實驗實訓條件、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方面予以配套,從而促進專業建設的全面提升。

本文緊密結合當前水利事業國際化的特點和水利科技領域的人才需求,科學全面地分析導致水利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培養水利類專業創新型人才的方案(定位培養目標并構建培養模式),本研究成果將直接應用于東北農業大學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三個水利類專業人才培養,每年受益人數穩定在450人左右,同時可為其他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提供借鑒與參考。

水利專業論文: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水力學》課程雙語教學模式探索

摘 要:《水力學》課程雙語教學是安農大工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本科教學的新嘗試。該文對《水力學》課程雙語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從教學前準備、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及教學考核3個方面闡述了具體實施情況,總結了實施該教學模式的體會,并提出了改進建議。

關鍵詞:《水力學》課程;雙語教學;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教學模式

雙語教學是高校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人才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嘗試。與傳統的英語教學相比,雙語教學更重視英語與學科的滲透,讓學生全方位地應用英語。雙語教學不僅僅讓學生以英語為工具獲取知識,更重要的在于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2001年10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各高校在本科教育方面積極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教學,這對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目前在我國各高等院校中,雙語教學已成為衡量本科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1-4]。我院于2011年起開展校級雙語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工作,其中,對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水力學》課程實行雙語教學,這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和突破,是在教學實踐中值得不斷探索、實踐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水力學是力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水的客觀運動規律,以及水與其它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水力學廣泛應用于土木建筑、給排水、水文環境、機械、動力、動能、化工、石油等領域,也是本校農業水利工程本科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隨著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國家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投入逐年加大,建設項目增多,任務繁重,而水利工程專業的人才卻十分緊缺;與此同時,對水利工程人才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高校培養人才的責任層面來說,作為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提高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為此,在本科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不斷地開展相關的研究探索是非常必要的。

《水力學》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是本校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之一,本文將具體闡述該課程雙語教學的模式及實施情況與體會。

1 《水力學》雙語教學前的準備

雙語教學不同于純外語教學,不再是以前常說的“用外語上課”。純外語教學把外語當作一門課程,把語言學習作為教學目的,而在雙語教學中,外語教學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和教師的英語運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實施前,對學生們的英語水平進行摸底是非常必要的。《水力學》課程通常在本科二年級下學期開課,在此之前有部分同學已經通過了英語四級甚至英語六級考試,這部分同學無論是聽課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優勢。而對于農業院校的工科同學來說,英語水平不高是普遍現象,有部分沒有通過英語等級考試的同學在詞匯量、聽力等方面非常受限,因此,有必要在教學實施前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摸底。筆者對我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一年級和二年級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涉及3個方面,一是當前學生通過英語等級考試情況;二是學生學英語的主要渠道和時間保證情況;三是對《水力學》雙語教學的中英文學時分配比例的建議和雙語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困難預測。從調查結果分析來看,50%以上的同學還沒有通過英語四級,同學們學英語的方式比較單一,基本上以背單詞、看外文電影為主,每天學英語的時間基本保持在1h左右,對雙語教學的期望是30%英文,70%中文,普遍認為聽力是雙語課程教學中的最大困難。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初步掌握了學生的英語使用水平,為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實施具有本專業特色的雙語教學提供了依據,奠定了基礎。

同時,為了配合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我們為同學們準備了《水力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專業詞匯表,便于同學們在課程教學前進行預習,以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促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材料。

教學前的英語水平摸底工作有利于教師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因材施教。

2 《水力學》雙語教學模式和教學組織

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的選定是課程教學前需考慮的重要內容。經過廣泛調研和結合本專業的學生特點,我們使用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水力學》雙語教材。該套教材比較適合于初次接觸《水力學》雙語教學的學生學習,中英文并重,先用英語闡述,后面緊跟漢語內容,能夠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逐步適應雙語學習模式。同時,在教學內容選擇方面,主要考慮《水力學》課程內容比較多,基礎部分使用雙語教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因為基礎部分的內容和大學物理的銜接比較緊密,學生對課程內容比較熟悉,而進展到課程教學的中后部分內容時,學生比較陌生,許多概念對他們來說都非常新,應用雙語教學,學生學起來會比較吃力,因此,在教學內容選定上,我們初選以前4部分章節作為雙語教學的重點內容。

在課堂教學模式探索和教學組織方面,采用多媒體教學十分必要。《水力學》課程涉及很多公式的演算,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板書是主要的教學方式,用英文推算公式,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精心制作能夠抓住學生眼球的多媒體課件非常必要,特別是在基本概念的講述中,適當穿插某些概念的趣味性應用或者是比較知名的歷史事件的介紹,輔以圖片或視頻資料,可增加課堂的新穎性,提高學生的接受程度,也可幫助學生加快適應雙語教學。

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有意識地在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教師的科研工作,補充學生可以親眼目睹、親自參與的科研實例,使學生學習掌握的水力學專業知識不僅僅停留于書本。比如在教學中穿插介紹我院在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大賽中獲獎的科研項目,通過學生們自己用英文介紹,教師輔以說明,激發同學們學習水力學的興趣,提高應用英語的能力,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3 《水力學》雙語教學考核方式

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既掌握專業知識又能提高語言能力。在《水力學》雙語教學中,根據本專業與課程要求,結合雙語教學的特點,采用開卷與閉卷、筆試與口試、理論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既要衡量基礎知識的接受程度,又要反映能力的提高程度,真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在《水力學》課程考試中,采用了閉卷考試(占70%)與課堂考核(占30%)相結合的辦法。閉卷考試著重考核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基本理論與概念的考核為主;課堂考核著重考察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以課堂發言為主,這樣學生就必須在認真學好水力學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英語交流水平,避免出現學生消極對待雙語教學的現象。

4 體會與建議

抓住校級教學質量工程建設的契機,筆者進行了《水力學》雙語教學實施方式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績,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并提出了相關建議如下。

雙語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經過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層面應進一步加大雙語教學的支持力度,并積極加以引導,充分重視雙語教學專業創建工作,創造和完善雙語教育環境,成立校雙語教育實驗領導小組和教學研究小組,加強對開展雙語教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教學指導,減少雙語教學的盲目性。其次,提升師資水平。雙語教學實施的關鍵在于有一支過硬的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因此,要對雙語教學的教師進行培訓,包括組織到其他開展雙語教學比較好的學校觀摩學習,教師之間要開展相互聽課、相互督促和相互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特別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對學生的英語水平進行摸底,做到心中有數,而且應盡早讓他們接觸專業英語詞匯,這些都是促進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舉措。因此,建議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就應該為雙語教學的開展打下基礎,加強專業詞匯、專業術語的學習。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還要避免采用枯燥的教學模式。本來學生接受工科知識就覺得難,而加入英語后更增加難度。為了避免學生產生厭學、棄學的情緒,最好能在課堂教學中輔以趣味性較強的教學視頻、圖片等以及實際科研項目,培養學生樂學的興趣,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雙語課程,提高雙語課程教學效果。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工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索

為了大力培養適應水利水電行業和國家(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水利工程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西安理工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工程專業積極探索和創新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打造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的水利水電工程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提出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改革工作,與企業人事部門協作,優選企業導師,并制定企業導師管理辦法,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本文將就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工程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方案、已有成果進行分析討論,以期對現有模式進行更好的改進。

一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方案

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工程專業以實際應用和職業需求為導向,將專業基礎知識、應用技術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先進方法和能力培養進行有機結合,同時基于水利工程領域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現狀,建立針對性強、知識結構完整、課時配置合理、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緊密結合的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時充分考慮與水利工程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相聯系,提高所培養研究生在本行業相關職業資格認證中的優勢;同時將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中期考核與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學術年會有機結合,不僅考核研究生課程學習情況和論文研究進展情況,同時鍛煉學生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

同時,根據學校與行業聯系緊密的特點,發揮校友紐帶作用,依托校友關系在青海、新疆、甘肅、寧夏、陜西、黑龍江等地的國有大中型企業已建立實踐基地有19個,其中西北水電勘測設計院、中國水電第三工程局、中國水電第十五工程局、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黃河上游水電開發公司、黃河上中游管理局等西北大型企業更是與水利水電學院簽訂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議,并設立了研究生實踐基地。同時學校投入大筆資金建設實驗室及完善實踐基地,各大型企業均有配套資金用于實踐基地建設與完善。

為了更好地推行本培養模式,水利水電學院不僅在硬件上進行改革,在軟件配套上同樣極為重視。學院秉承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的原則,為培養研究生建立了一支校企聯合,以名師、專家為主體的實力雄厚的培養團隊。同時學院還投入大筆資金用于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開展專家講座、學術論壇,進而為研究生學習創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同時鼓勵學生多與企業聯系,積極參與企業實踐,并向參加企業實踐的學生每個月發放一定額度生活補助。

同時為確保校外導師培養質量,水利水電學院還制訂了嚴格的校外導師遴選制度,要求校外導師需由經單位推薦、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本人認可的人員擔任,同時要求具有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極為了解本工程領域前沿發展狀況且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年齡不超過55歲;掌握本專業學位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教學或實踐經驗豐富,具有解決所屬專業學位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有獨立指導碩士生進行實踐活動和論文寫作的能力。校外導師負責制定論文研究計劃,檢查論文進展情況,作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思想工作,督促論文工作進度計劃的按期完成,保證3次進度報告的考核與檢查。雙導師應加強聯系與溝通,為專業學位研究生順利完成學業負責。

在整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校外導師主要負責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工程技術實踐與工程管理實踐活動中應用所學知識能力的培養與指導,以及論文選題與學位論文實踐部分的指導等。校外導師應經常交流指導情況,使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能力不斷提高。為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每名校外導師須與我校一名導師合作共同指導,不可獨立指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

二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的成果

1研究生培養質量穩步提高

在推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幾年時間內,已畢業研究生在各自單位發揮了重要作用,涌現出一批大中型企業的董事長、經理、企業的總工等,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企業的技術進步、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我校畢業的工程碩士夏忠,是全國首屆“做出突出貢獻的工程碩士學位獲得者”,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端木禮明作為河南黃河河務局總工,主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多個專題和項目。

2產生學校其他學科探索校企聯合培養的聯動效應

繼水利水電學院水利工程專業推行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學校其他專業亦紛紛推出適宜自己專業的校企聯合模式,電氣工程、工商管理碩士還被選作為校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學科,電氣工程學科與西安寶德自動化有限公司簽署了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協議,并設立了研究生實踐基地,同時設立每年10萬元研究生創新基金,用于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新型模式的推出,在學校內產生了較好影響。

3推動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改革

由于學術型研究生與專業型研究生培養目標不同,就業方向不同,因此,在強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同時,必須改革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機制,提升學術型研究生理論與方法創新能力。由于本專業用于創新,結合嚴格、縝密的培養方案,我校水利工程(本、碩、博)入選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進一步促進提升了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水平。

4促進同行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

2011年11月,召開了由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協作組承辦的全國水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培養工作研討會,會議就“全面推進工程碩士培養工作,切實提高工程碩士培養質量”進行了探討,我校做了大會主題發言“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探討”,與兄弟院校交流綜合改革經驗,反響較好。

三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的主要體會

1以實際應用和行業需求為導向,優化了培養方案

根據行業對人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優化培養方案,制定面向企業的課程體系;根據工程技術難題,確定論文選題;采取校企聯合指導小組模式,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工作;論文采取企業和高校雙盲審制度,保證培養質量。

2以實踐教學為主線,構建了校企聯合的訂單式培養模式

以人才需求和科技合作為基礎,以訂單式培養為著力點,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實現校企雙贏。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為企業人才引進提供了便利。

3以能力素質提高為核心,改革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

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訂單式培養為主線,在招生中,實行雙向選擇,校企聯合考核能力,訂單式招生;在理論實踐與教學過程中,實行模塊式培養,半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半年在企業、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論文研究階段,一年時間在企業完成論文工作;畢業后訂單企業審核并就業。

西安理工大學在水利工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了“嚴謹的治學作風,嚴肅的教學態度,嚴格的培養管理”的優良傳統;我們將不斷加強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與實踐,依托學校學科和企業優勢,構筑高水平的辦學平臺,實施校企聯合訂單式培養模式,注重基礎,強化實踐,致力于培養扎根西北、敢為人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

四關于水利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的思考和建議

我校水利水電學院的這次創新性研究培養模式改革,根據行業對人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并進而優化培養方案,制定面向企業的課程體系;同時根據工程技術中存在的難題,確定論文選題,采取校企聯合指導小組模式,指導學生開展論文研究工作,構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實現了校企雙贏。

研究生經過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培訓具有了就業競爭能力,但由于國家近年來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數量逐年增大,因此就業時本校學生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為緩解研究生就業壓力,可以考慮訂單式培養模式。在招生中,實行雙向選擇,校企聯合考核能力,訂單式招生;在理論實踐與教學過程中,實行模塊式培養,半年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半年在企業、實驗室和實踐基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論文研究階段,一年時間在企業完成論文工作;畢業后訂單企業審核并就業。一方面解決了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問題,另一方面緩解了學生就業壓力,再次有效實現企業雙贏。

同時應進一步加大對全日制聯合培養學位研究生實踐單位的政策或資金支持力度,并盡快出臺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標準及考核方法,進一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水利專業論文:高職院校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摘要】高職教育重在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開發已成為我國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本文按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分析高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思路,構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 課程體系構建 研究與實踐

一、引言

我國高職教育正處于改革和發展的關鍵節點,在以服務地區經濟、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的根本目標下,大多高職院校均改革了人才培養模式,調整了課程體系。但由于沒有進行廣泛的行業企業調研,以及對職業崗位和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研究深度不夠,導致調整后的課程體系與職業崗位要求并不一致,制約了人才職業能力素質的培養,影響了高職院校畢業生零距離上崗。因此,為了開發出更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我們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并構建了該專業較為科學合理的新課程體系。

二、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開發是現行較為先進和科學的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方式,常通過對本地區行業企業的廣泛調研,得出本專業職業崗位及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并對其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按照工作性質相同,行動緯度一致性原則,結合相關職業標準,將相互關聯的典型工作任務整合為一個行動領域。在已知工作時需要做什么的基礎上,按照教學論、方法論要求,依據崗位職業能力復雜程度,結合學生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進行排序,將專業行動領域轉換成學習領域,即基于工作過程所需的專業課程。并總結教學改革經驗,以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切入點,構建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以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具體操作步驟為:人才需求和專業定位工作崗位調研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行動領域轉換學習領域構建課程體系。

三、高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1.典型工作任務分析

為了更好的掌握本地區水利施工行業企業對人才數量、規格的要求,我們對省內16家水利施工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座談調研,通過對調研資料的整理分析,得出了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職業崗位群工作任務及其能力素質要求,根據崗位群工作任務對學生職業成長的作用,在職業發展不同階段出現的頻率,篩選和歸納出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五大員”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并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詳細分析,剖析其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手段、工作流程及工作結果等組成部分,深入研究各典型工作任務的內涵。

2.行動領域歸納

在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分析中,我們已經得出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典型工作任務,并在對其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按照工作性質相同,行動緯度一致性原則,結合水利行業國家相關職業標準,將相互關聯的典型工作任務整合為一個行動領域。根據這一思路,我們通過分析與歸納,將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20個典型工作任務歸納為17個專業行動領域。

3.學習領域轉換

學習領域是指由學習目標描述的主題學習單元,它包括實現該專業目標的全部學習任務。行動領域是學習領域的基礎,從行動領域到學習領域是轉化的過程,也是提煉和升華的過程,是按照教學論要求對職業行動領域進行歸納后用于職業學校的教學行動領域。我們根據已經得出的行動領域,在已知工作時需要做什么的基礎上,按照教學論、方法論要求,依據崗位職業能力復雜程度,結合學生認知及職業成長規律進行排序,將知識要求相近或相通的行動領域進行整合。最終,我們將水利施工技術專業17個專業行動領域轉換成15個專業學習領域。

4.課程體系構建

以水利工程施工崗位的能力要求為目標,按照“四五分段,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將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崗位要求融入到專業教學之中,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制定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標準。

四、結語

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使高職院校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更加符合“以企業為中心”的理念,教學目標更加貼近以“就業為導向”思路,強化了職業教育職業能力培養的核心地位。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專業跟著水利行業走,教學跟著崗位能力走,課程跟著施工過程走”的思路,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全面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水利專業論文: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探索

摘要:水利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理工科專業,畢業的學生不但需要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要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需要制定一份科學的教學方案,將實踐性教學環節貫穿和融合到理論教學的各個環節。本文總結了筆者所在學院在這方面所作的研究與探索以及取得的效果,并討論了有待解決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關鍵詞: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實踐能力;教學改革

水利工程專業實踐性很強,畢業生很大一部分將從事工程設計與施工等工作,因此基本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專業實踐能力成為本專業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包括實驗教學、教學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社會實踐及學科競賽等環節。加強這些實踐性教學,有助于有理論知識的鞏固,有助于培養具有較強實際技能及獨立工作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挑戰、適應社會的需要。

1改革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

為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學院根據按專業大類招生的要求,本專業在廣泛調查、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了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的人才培養的新方案,將實踐課從理論課的輔助課程中獨立出來,單獨設置實踐課程、編寫實踐教學大綱、設計實踐培養計劃,這樣學生可以加深對理論課的理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通過掌握知識的過程,發展他們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也有利于實踐教學課程建設。為加強創新能力,在新的教學大綱中還增加了實踐創新學分。

在實踐性教學中,樹立“重理論,強實踐”的思想。以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綜合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實習實訓為保證,強化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在日常理論教學中,同樣貫徹實踐與理論并重的指導思想,通過在各門課程中開設的試驗及課程實踐等單項技能實踐,使學生得到不間斷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貫穿課程的實踐內容主要包括:基礎課程試驗、課程大作業和課程設計等。部分實踐性較強課程采取邊講、邊實踐、邊練習的方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交互滲透,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如計算機應用技術、測量學和水力學等課程可采取邊講、邊練、邊實驗的學習方式。

2結合理論教學,加強能力培養

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實踐性教學主要包括專業課程實習、課程實驗(試驗)和課程設計等。其中課程實習主要有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和工程測量實習等。

認識實習是學習中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工程現場實習,使學生對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水利樞紐類型、水工建筑物型式及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對水工建筑物的分類、形式、布置特點及構造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現場識讀水利水電工程圖紙的能力;初步了解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思想。對于認識實習,一般由一名專業教師為負責人和三到六名各專業的教師組成,按認識實綱要求,提前一至兩星期聯系好實習地點和參觀內容及車輛;對于認識實習,學生要認真完成實習報告,教師認真批改,對于不能自己完成者,不給予實習成績。

課程設計主要有混凝土結構課程設計、水工鋼結構課程設計、農水課程設計、水利工程施工課程設計、水工建筑物課程設計、水泵與水泵站課程設計、概預算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融會貫通該門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基本設計技能,完成一個較完整的設計計算過程,以加深對所學理論的理解與應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已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來解決基本工程設計問題的初步技能,全面分析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善于運用設計圖、國家標準規范以及計算、繪圖和編寫設計文件的能力。通過課程設計可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中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課程設計主要由任課教師或課程設計組教師負責課程設計的任務布置、指導及成績評定。

3重視綜合實習,實現培養目標

綜合能力培養主要包括畢業設計和生產實習。生產實習主要培養學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和組織管理的工作能力。學生通過施工工種的實際操作、現場參觀、聽取專題報告和參加施工勞動,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和愛崗敬業、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通過實習學生可對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施工組織設計、設計和管理等建立一個整體概念,掌握幾項施工工種的操作技能;了解工程概況、施工組織設計、施工技術、施工場地的布置和工程管理模式;了解現場采用的主要機械設備的性能、構造及新工藝、新技術和先進的施工設備。生產實習中做到有計劃、有安排、有生產實習指導書,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按生產實習指示書和施工單位的規章制度的要求參加生產實習,最后寫出實習報告和現場考試,按優、良、合格、不合格四級制評定成績。

畢業設計重點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全面分析考慮問題的思想方法,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培養設計計算、編寫設計文件、使用規范手冊和應用計算機的能力、調查研究、查閱技術文獻和資料及編寫技術文檔的能力。

4出現的新問題及解決思路

對于水利工程專業來說,畢業設計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性環節,學校對畢業設計高度重視,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學生因找工作,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無心從事畢業設計,對布置的畢業設計敷衍了事。部分已經找到工作的學生,由于找到的工作與當初的定的畢業設計題目不太對口,覺得沒有實際意義,也缺乏做好畢業設計的積極性。面對上述問題,設想采取以下解決辦法:一是提前布置畢業設計,不必等大四下學期布置畢業設計,可以在進入大四初畢業設計選題。大四上學期學生還沒有進入找工作階段,此時大部專業課已經學完,課程學習任務也不太繁重,具有一定的課余可支配時間,因此部分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安心從事畢業設計。對于找到工作后,出現學生工作性質與畢業設計不對口的問題,可以通過加強教育解決其思想問題,教育學生明白畢業設計不僅是鞏固某方面的專業知識,更重要的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這種能力對于從事各方面工作都是必需的。另外,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也可以根據學生即將從事的工作性質,適當調整畢業設計內容,激發學生做好畢業設計的積極性。

水利專業論文: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探究

【摘 要】分析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改革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設計基于房屋建造過程的“五階段”項目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建筑工程技術 課程體系 改革

基于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項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作為國家骨干高職院校中央財政支持建設重點專業,以《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為指導,主動適應北部灣經濟區發展和廣西建筑行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改革課程體系,開發設計基于房屋建造過程的“五階段”項目化課程體系,提高育人質量。

一、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現狀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為學科性的“三段式”課程體系,劃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該課程體系比較臃腫,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后實踐,不利于培養新時期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高素質人才。因此,需對其進行改革。

二、改革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

(一)改革的思路

通過職業崗位及崗位能力分析,獲取各個崗位的主要工作職責;以房屋建造過程為導向,進行實際工作任務分析,獲取“4個工作領域”;以完成工作領域的工作為目標,通過主要工作職責分析,尋求與工作領域對接的課程,使完成崗位任務的職業能力與教學內容相一致。在研究從“初學者―高級初學者―有能力者―熟練者―實踐專家的五階段職業成長模式”的基礎上,考慮到各個職業崗位的職業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崗位基本能力、通用能力(關鍵能力)成長要求,結合高職的可操作性,在學校主要培養前三個職業成長階段的能力,并為后兩個階段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基礎。并按照從自由人到職業人的規律、人的認知規律,進行方案設計,最終形成項目化課程體系。

(二)改革的具體實施

1.職業崗位主要工作職責及崗位能力分析。通過社會調研、企業調研、崗位調研,得出崗位主要工作職責,并以此為基準,分析崗位應具有的能力,詳見表1。

2.以房屋建造過程為導向,進行實際工作任務分析,獲取“4個工作領域”,即承接任務、施工準備、工程施工、竣工驗收。

3.以完成工作領域的工作為目標,通過主要工作職責分析,進行課程開發。“4個工作領域”與課程對接情況詳見表2。

1 承接任務 完成工程招標與投標文件的編制;熟悉施工合同的主要條款、熟悉建筑法規;進行方案的技術經濟分析。 招投標與合同管理 課程13:建筑工程經濟

2 施工準備 參與施工組織管理策劃;參與制定管理制度;參與圖紙會審、技術核定;參與做好施工現場組織協調工作,合理調配生產資源;落實施工作業計劃。

3 工程施工 負責組織測量放線、參與技術復核;參與制訂并調整施工進度計劃、施工資源需求計劃,編制施工作業計劃;參與現場經濟技術簽證、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參與制定施工項目安全生產管理計劃;參與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參與制定施工現場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參與制定工序質量控制措施;負責核查進場材料、設備的質量保證資料,監督進場材料的抽樣復驗。

4 竣工驗收 負責分項工程的質量驗收、評定,參與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的質量驗收、評定;負責施工資料的立卷、歸檔;負責匯總、整理、移交質量資料;負責施工資料的收集、審查及整理;負責施工資料的封存和安全保密工作;負責施工資料的驗收與移交。 工序質量控制;質量資料管理;質量問題處置;資料收集整理;資料歸檔移交。 課程25:建筑工程資料整編課程

26:建筑工程質量與安全管理

4.進行課程體系設計。按照從自由人到職業人的規律、人的認知規律,以及建筑行業的項目特點,將人才培養劃分成5個階段,設計基于房屋建造過程的“五階段”課程體系,詳見表3。

其中,課程27(員級實務)主要針對學生考取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材料員、標準員等職業資格證而開設的綜合訓練課程,是專業主干課程的綜合訓練,進一步培養施工員等能力。課程28(綜合實訓)以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項目化教學完成該實訓課程。在學完1~4學期的專業基本技能課程與專業核心技能課程之后,在第五學期安排課程27及課程28,達到“強化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教學目的,為第六學期的頂崗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五階段”項目化課程體系的內涵

采用“能力遞進”式培養人才,貫穿以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第一階段“通用能力培養階段”,在第一學期進行。第二階段“專業基本技能培養階段”,在第一、第二學期進行。實踐課程建筑工程見習安排在第一學期,是為了讓學生盡早接觸企業實際工程,專業學習以專業實踐知識為起點,而不是以理論知識學習為起點。第三階段“專業核心技能培養階段”,在第三、第四學期進行。根據項目化課程,需要到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廣西建工集團下屬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能培訓,工學交替,邊理論邊實踐,邊打基礎邊應用。第四階段“專業能力強化提高培養階段”,在第五學期進行。在崗位群的共性知識、技能培養的基礎上,根據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北部灣經濟區、華南地區建筑行業的人才需求,結合學生就業的不同崗位,開設相應的員級實務課程,進行專業能力強化訓練。學生可以根據建筑行業、市場需求來選擇2~3個職業崗位進行強化培養,呈動態狀。如資料員的培養,就是對深圳市寶鷹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業考察調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業非常緊缺工程資料整編的人才,于是著手進行培養的。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寶鷹特色班”在第五學期工學交替以真實工程項目為載體完成綜合實訓。授課任務由深圳寶鷹建設集團選派的技術骨干和技術能手與學院的專任教師共同承擔,專業課教學以企業兼職教師為主,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對接,建立在學習中工作,在工作中學習的教學管理制度,同時學生的日常管理要引入深圳寶鷹建設集團管理要素,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另外,校企每年定期開展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聘請企業技術專家開設新技術、新規范講座2~4次,使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技術的前沿技術。第五階段“能力應用培養階段”,在第六學期進行。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在完成該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針對市場需求和個人特點,強化提高某一特長,提高應用能力。如在第六學期到寶鷹建設集團以工作為途徑,以學習為目的進行頂崗實習。學生真正達到“零距離”上崗,到企業上班之前就已經接受了企業的文化、形象、設備、技術等,大大減少了企業對新職工崗前培訓的時間和經費開支。

綜上,基于房屋建造過程的“五階段”項目化課程體系改變傳統重理論輕實踐、先理論后實踐的做法,重視學生技能的培養,實現理論和實踐一體化,其中專業核心技能培養階段的課程大部分為項目化課程,所以也稱為基于房屋建造過程的“五階段”項目化課程體系。本專業培養過程既有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也有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習不是單設的理論為主課程,而是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系統的實踐能力培養不是實踐為主課程,而是有理論知識的深化和拓展,是實踐理論一體化課程。手段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 真正的“做中學”。

水利專業論文:高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探討

為了實現工學結合的目標,探索構建了高職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包括“專業素質教育課程+專業基礎平臺課程+職業核心技能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的模塊化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通過“項目化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推動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高職教育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職業技能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是我院的重點專業,專業成立50多年來,為京郊乃至全國水利行業培養了3000余名水利人才。但隨著北京及全國地區水資源的日趨緊張,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的轉變,水利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鎖定水利,提出把水利工作擺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水利施工技術專業是北京市唯一一個水利類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專業為培養適應水利行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為此緊迫需要重構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在現有基礎上把“工學結合”作為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切入點,探索工學交替,項目導向、頂崗實習等,使學生綜合素質滿足行業需求,滿足社會需求。

一、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教師們于2012年上半年到近3~5年該專業就業的單位進行走訪、調查和調研。在專業調研及職業崗位分析的基礎上,確定本專業畢業生的首次就業崗位為:從事工程施工技術與管理、灌溉工程設計及施工管理、水庫管理、灌溉設計與施工、工程監理等。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的服務面向、畢業生就業部門、就業崗位及首次就業本崗位對應的職業證書見表1。

對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從事的工作崗位進行分析,應該在原人才培養模式基礎上建立“模塊化、動態化、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通過課程設置模塊化、教學過程項目化、教學組織靈活化、師資隊伍“雙師”化、實訓條件生產化、教學評價社會化,來實現水利工程施工技術人才培養目標。

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

1.建立基于生產過程的“項目化課程”

首先,根據專業調研結果進行分析,明確本專業面對的主要工作崗位,從工作崗位入手確定本專業的工作領域;其次,通過對所在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和過程進行分析,得出本專業畢業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最后,根據職業能力所具有的邏輯關系,并參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本專業項目化課程。

根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及特點,對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進行整合、重組、分解。對水利工程制圖與讀圖識圖實訓、工程測量與測量實訓、建筑材料與建筑材料綜合實訓等課程進行整合;將工程地質與土力學兩門課程重組為工程地質與土力學,將水利工程施工課程按照學生認知能力分解為水利工程工種施工和水利工程專項施工,根據調研,畢業后有一部分部分學生跟著師傅從事質檢工作,所以新增加了水利工程資料整理與質檢課程。整合水文學、水力學為水文水力學應用。水工建筑物課程內容主要是對建筑物、構筑物進行鑒定、加固、維修、檢測及處理工程質量事故的初步能力,減少大量的設計內容。學生在灌溉公司就業時,就需要學生具備很熟練的CAD技能,在工作中學生要進行中小型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然后進行工程施工和運行管理。

在課程學習順序時也充分考慮了學生對水利工程施工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任知規律,如以前同時學習水利工程施工、施工組織設計這兩門課程,學生還不懂得怎樣施工怎么會組織管理呢?在項目化課程設計中,先安排學生學習水利工程施工設計的工種施工技術,學生在了解了鋼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模板工等單一工種的施工內容及程序后,再開始學習水利工程專項施工技術(如水閘、渠道、橡膠壩等),在學習這些專項建筑物施工時,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將施工組織管理納入整個工程項目施工與管理中。通過對以上課程內容的改革和調整,一方面,既實現了理論和實踐的融合,又能以實踐促進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全面職業能力;另一方面,能使課程要求和職業崗位相結合,并根據教材建設和實訓條件建設,建立“項目化課程”,并實現教學環境、實訓環境和“教、學、練、做”的一體化,通過項目驅動來提高教學效果。同時,將專業技能認證與課程建設、課程設置與頂崗實習制度結合起來,實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改革后的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2.構建“模塊化、動態化、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以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職業崗位技能要求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北京水利行業需求,圍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應用及施工組織管理、水利工程造價、水利工程質檢與資料整理、灌溉工程技術4個核心能力為切入點,結合水利行業的發展,增加專業選修動態模塊,打破知識系統性的課程體系,構建以崗位職業能力為本位的“專業素質平臺課程+職業技術平臺課程+專業選修課程”的模塊化、動態化、工學結合的課程體系。

該課程體系的“專業素質教育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職業道德,必備的人文基礎、外語水平和計算機基礎能力;“職業技術平臺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識圖、水利工程測量、材料運用與檢測、結構分析與計算、水文水力學等基本崗位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的支撐能力,達到滿足基本崗位頂崗實習的技能要求;“專業核心技能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核心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考證能力,設置有:“水利工程施工技術與施工組織設計、水利工程造價、水利工程質檢與資料整理、灌溉工程設計與施工管理、水工建筑物應用維護等專業知識,使其達到綜合崗位頂崗實習要求;“專業選修課程”主要是適應北京水務行業的發展,滿足學生多方面發展需要而設置的一些選修課程。設置有:水利工程監理、污水處理、水文化知識、水利行業法律法規等。

3.建立與課程體系相適應的“1+3+1+1”的教學組織模式

為保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使學生有半年以上的頂崗實習時間,建立與模塊化課程體系相適應的“1+3+1+1”(即:1個學期專業素質平臺課程+3個學期職業技術課程+1個學期職業綜合技能訓練+1個學期頂崗實習的教學組織模式)。

基本思路是:學生入校后,通過1個學期的專業素質教育課程的學習,首先進入第2學期職業技術課程中的專業基礎平臺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水利工程讀(識圖)、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材料檢測等能力,利用第一個暑假參加企業的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讓學生及早進入社會,在工程建設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測繪能力,材料檢測能力,在社會實踐和服務中,進一步了解水利行業的發展和對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熱愛行業和所學專業。

再經過第3和第4個學期的職業技術課程學習,學生初步具有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造價、灌溉工程的規劃設計與施工、水利工程質檢與資料整理專業基本技能,通過前4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具備初步的頂崗實習能力,再利用第二個暑假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等活動,加強學生的專項技能和提高學生適應企業的能力。第5學期進行核心技能的綜合實訓,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考試,為頂崗實習奠定基礎。第5學期采用動態組織教學,也可根據企業需求,學生提前進入頂崗實訓,第6學期全部進入頂崗實訓,學院通過實行“捆綁”式管理,將學生的頂崗實訓和未來就業放在同一個平臺。專業教師在帶領學生頂崗實訓過程中,充分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有利于項目化教學的推進,促進了通過校合作。從而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也不斷提高。

在整個教學組織中,可穿插進行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活動,如在工程施工淡季,利用水利專家或校友的時間讓他們走進校園,為學生進行宣傳水利企業文化、節約水資源、施工新技術等各種專題講座,組織進行豐富多彩的水文化教育等活動,讓學生在大一就聆聽到行業專家的講座,了解行業的發展,了解目前北京水利企業的發展,這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明確自己的就業規劃。

三、實施工學結合課程體系的保障

1.構建“雙師型”優秀教學團隊

水利系圍繞水利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師資培訓,引進企業技術骨干,建設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教學團隊有專業帶頭人、專職教師組成和企業兼職教師組成。專業帶頭人要求能熟悉高職教育理論和水利工程領域的最新技術,能組織2~3門專業主干課程教學和實踐教學,至少取得建造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監理工程師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中的一個。對專業教師提出“一體化”要求,即集理論、實踐和技術于一身,建立教師圍繞職業能力培訓的“循環式”到企業實踐學習制度。企業兼職教師應該具有二級建造師以上職業資格或技師資格,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參與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專題講座、校內外生產實訓和頂崗實踐指導等。用動態的技能訓練改變傳統教學,用競賽推動教師主動學技術、掌握教學做真功夫。目前我院水利工程技術專職教師的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兼職教師不固定,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所以只有構建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才能實施項目化課程。否則盡管有項目化教學的理念,還是不能突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

2.實踐教學條件構建

實施工學結合項目教學,首先要解決的是硬件條件即實踐教學條件建設。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根據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和項目化課程體系要求,開設相應實驗實訓項目,建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實驗實訓條件,制定確保實驗實訓質量的相應管理制度。

一是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按照項目化課程體系和教學要求,開發與之相適應的實訓項目,確定科學合理的實訓流程,營造職業氛圍,讓學生進入實驗實訓場就能受到職業環境的熏陶。并根據實訓項目的要求,將過去傳統的學科驗證性實驗室改建為生產性實訓室。采取校企共建的方式,我院目前與房山建委、北京市水利行業等企業深度合作,建設仿真性水利工程綜合實訓基地,為課程教學提供真實的教學環境,實現學習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

二是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分為專業認知實習基地和頂崗實習基地。專業認知實習基地要選擇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樞紐及建筑群,要相對固定,具備必要的教學條件和相對穩定的企業兼職教師;頂崗實習基地主要有相應專業實習的崗位和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師。建議學院專業要建立校企合作辦公室,實行嚴格的質量管理,學校教師和企業指導教師負責對學生實習的指導和管理,學院和企業負責對指導教師進行考核。只有嚴格的質量管理,才能提高學生的素質。目前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與企業共建成15個校外實訓基地,基本完全滿足學生認識實訓和頂崗實習的要求。

3.編寫“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教材

圍繞水利工程施工技術專業服務的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根據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及“項目化課程”等改革要求,組建由水利行業專家、課程專家、專業教師組成的課程開發團隊,采用“任務驅動,基本知識學習+實踐”和“案例引導,理論+實踐”模式編寫能夠滿足“專業教學、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要求的三位一體、有機融合的專業核心課程教材。在編寫中,圍繞一個工程任務或核心案例組織教學內容,,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同時,教材內容要體現職業崗位的新技術、新方法、新規范、新標準,并使技能考證與課程建設相銜接,通過教材建設規范教學內容,把“雙證書”制度落實到教學內容中去,實現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目前水利施工技術專業教師在中央財政支持專業服務能力項目的資助下,正在編寫項目化教材,預計2013年8月出版。

四、結語

調整后的工學結合課程體系已在2012年級實施,到2014年完成一輪實施方案,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通過課程體系改革,使水利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適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要求,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效果,讓行業、社會來檢驗學生,體現了“以企業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兼顧課程建設特點與職業資格培訓要求,強化職業教育的就業導向性及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核心地位。

水利專業論文:公路概論作為水利工程專業非主干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

[摘 要] 《公路概論》是交通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通常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門非主干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強的課程。主要為非路橋專業的學生系統地介紹公路各方面的基本知識,使學生了解公路的發展、公路工程基本知識及公路各組成部分,掌握公路平、縱、橫及路線交叉線形的基本知識、公路路基的排水設施和防護與加固措施、公路路面的結構組成及常見類型、橋涵的組成及分類、公路沿線設施的類型等方面的知識。該課程以課堂講解為主,輔以課堂討論和習題課,錄像課,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開發電子多媒體教學課件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加深印象,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使講授更生動、更形象。

[關鍵詞] 公路該路;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實踐

1、該課程的在水利工程領域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及作用

《公路概論》是交通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通常也是水利工程的一門非主干課,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強的課程,有的學校開設的是《道路工程概論》。《公路概論》是主要為非路橋專業的學生系統地介紹公路各方面的基本知識,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強的課程。目前,對于工科非路橋專業,作為專業選修課開設,對于水工專業而言,很多工程涉及到該方面內容,比如“堤頂路”等設計施工等問題,所以又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

2、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非主干課程開設的意義在于擴大知識面及提高專業綜合素質。然而,在非主干課程的教學中, 經常是課堂氣氛沉悶, 學生啟而不發,呈現弱態學習情況, 嚴重背離開設非主干課程的目的, 對培養高素質的畢業生是十分不利的[1]。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學方法單一,多以教師講授、板書為主,或即使用多媒體教學也僅僅停留在圖片展示階段,而對直觀的視頻教學、動畫教學應用有限;目前在授課過程中偏重基本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其工程應用背景;重課堂教育、輕學生自學及創新能力培養[2]。

3、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緊跟規范的變化,根據現行的公路概論統編教材,結合交通部新的瀝青路面設計規范和新出版路基設計手冊和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對公路概論課程中高速公路“7918”網的規劃進行適當調整。設置必要的專題講座以彌補公路概論課程教學的不足,及時反映公路概論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成就,體現我校土木工程專業道路與橋梁方向的特色。在《公路概論》教學過程中不斷的補充大量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支撐材料,這些資料大大提高學生對路基工程理論知識的理解深度和路基工程技術的應用能力,受到學生的廣泛歡迎,為學生參加工程實踐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4、教學方法的改革

4.1教學方法方面

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開發電子多媒體教學課件可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加深印象,同時提高課堂效率,使講授更生動、更形象。該課程以課堂講解為主,輔以課堂討論和習題課,錄像課,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4.2教學手段方面的改革

采用多媒體與傳統板書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它能形象、生動、直觀的顯示在傳統教學手段下很難表達的教學內容,可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成為解決學時矛盾的重要途徑。多媒體教學的顯著特征使教學信息量明顯增大。但它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應該將多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3-5]。

4.3引入案例教學

在講解課本理論知識時結合實際案例將起到較好的效果[6-8]。比如路基部分的講授可以結合壩體填筑進行,其過程和方法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很好的水利工程想結合,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該課程的重要。并且重點給同學介紹目前國內外主要的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及意義,可引入相應哈大高鐵樁承式路基的處理措施,一旦地基處理出現問題,就會引發大的工程事故:比如加拿大特朗斯康谷倉地基事故、香港寶城滑坡、比薩斜塔、美國Teton土壩的潰壩事故等等,幫助學生了解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以及學會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讓學生通過慘烈的教訓真正意識到工程安全的重要性,樹立強烈的職業責任感。案例教學的引入,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啟發他們思考和分析如何有效地避免類似工程事故再次發生。

5、結語

《公路概論》是交通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通常也是水利工程領域的一門非主干課,但是對于水利工程專業的學生開闊視野及工程應用方面又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其重要性往往被教學管理人員及學生所忽視,通常以“雞肋”視之。由于目前水利工程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很多從事公路、市政、高鐵等方面的施工,而從課程體系設置方面看,以上內容很少能在相關課程中體現。即使是從事水利工程方面的工作,大壩的地基處理、填筑方法及密實度檢測,涵洞的施工,堤頂路的施工等方面內容的介紹都可以通過該課程的講解予以實現。因此,從實際應用角度講,又是一門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對該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欧美熟妇呻吟猛交xx性|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成人| 人人婷婷人人澡人人爽| 欧美老人巨大xxxx做受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与子敌伦刺激对白播放| av午夜久久蜜桃传媒软件|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日本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在专区| 亚欧日韩欧美网站在线看|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视频| 优优人体大尺大尺无毒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播放| 欧美精品18videosex性欧美| 99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三年片在线观看大全| 再深点灬舒服灬受不了了视频| 超碰97人人做人人爱少妇| 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刺激videoschina偷拍|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成人无码网www在线观看|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啪啪东北老熟女45分钟 | 无码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播放搜索| 亚洲xxxx做受欧美|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 男女后进式猛烈xx00动态图片| 免费看黄a级毛片| 在线天堂中文www官网| yin荡护士揉捏乱p办公室视频| 久久久久99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